浅谈某镇E级-5秒控制网测量技术

浅谈某镇E级-5秒控制网测量技术
浅谈某镇E级-5秒控制网测量技术

浅谈某镇E级\5秒控制网测量技术

0 前言

近些年中山市东凤镇工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小家电产业,石油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以及玻璃建材业等四大产业集群,并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风扇制造地,全球最具规模的汽车防盗报警系统、倒车雷达生产地。作为中国小家电产业基地,是中山市的工业重镇和经济强镇。全镇累计拥有省级以上名牌名标45个,成为全市获得省级以上名牌名标最多的镇区之一,被定为中山市两个创著名商标试点镇之一。本文就东凤镇E级、5秒控制网的选点、埋石、野外观测以及内业平差计算工作作出介绍,仅供同行参考。

1、测区概况

东凤镇位于中山市的北部,与顺德市为一水之隔,交通便利。整个测区由54个点(以实测为准,包括起算点3个,E级点19个,5秒点32个)组成,其中有31个联测了四等水准作为本测区GPS拟合高程的起算点。采用中山市三等水准网III012、III013、III039、III070、III071作为IV等水准的高程起算点,高程系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技术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97);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国家标准;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91。

(4)本测区技术设计书

3、使用软件及仪器情况

本网的基线解算是利用Skipro软件进行处理的;网平差是利用Poweradj和SuperADJ软件进行处理的。本测区采用的仪器是四台WILD500系列和两台WILD200系列双频GPS接收机,在进入测区前均在省测绘仪器鉴定所进行了检验,精度符合要求,具体鉴定情况见《仪器检验报告》。水准测量中,采用德国蔡司厂生产的NA20,配合E500电子手簿记簿。水准仪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查,精度符合要求。水准内业平差处理采用南方公司平差易2002软件。

4、野外数据采集

本网野外数据采集工作由四台WILD500系列和两台WILD200系列双频GPS接收机来完成,采用快速静态测量模式。根据卫星可见性预报表,?选定卫星

GPS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案

GPS控制网技术设 计方案 1

辽宁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鞍山市及周边E级 GPS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学院、系: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测绘工程 -2 学生姓名: 张贺 指导教师: 宁殿民杨凤芸 成绩: 12 月 31 日 - 1 -

目录 一、作业目的及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测区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测量依据、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技术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技术设计内容步骤..........................................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高程控制的布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1:500测区地形图测绘....................................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工作进程、时间安排......................................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检查验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上交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一、经费预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 2 -

隧道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新建铁路沪昆客专贵州段CKGZTJ-5标段 隧道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新建铁路沪昆客运专线贵州段CKGZTJ-5标段起讫里程为 DK593+466.41?DK623+941 ,全长30.474km ,沿线自东向西经过贵州省麻江县、福泉市两个县市。主要工程量:路基4068m ,(含涵洞8 座),桥梁20座,5762m ,其中特大桥4座,大桥11座,中桥5座;主跨64米连续梁2联,隧道12.5座,20618m ,其中长度大于4km隧道一座(7708m ),长度2?3km隧道2.5座(含高瓦斯隧道1座),长度1?2km隧道2座,长度小于1km隧道7座;预制箱梁212孔(梁场1座);预制轨枕201km共31.155万块轨枕(预制场1处)。 二、编制依据 (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 号); (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4)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4)工程测量规范》 (5)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

三、主要人员及仪器设备 1、人员配置、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项目经理 专家顾问 项目总工程师 主管工程师 平面位置测量负人 高程测量负责人 产及施工保证) 2、项目部仪器设备 Leica 全站仪4台套,标称精度:5mm+1ppm ;天宝DINI03数字水 准仪3台套,所有仪器均已检定,检定证书见附件。 四、控制测量方案 1、洞外控制测量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沪昆客运专线 CKGZTJ-5标段测量队实 审定 复核 c 质量检查负责人 丁 ?(质量监督、检查、资料整理、报告

GPS控制网技术总结

GPS平面控制网 技术总结 班级:测绘工程091班 姓名:李天赐 学号:200903227 学校:兰州交通大学

目录 GPS平面控制网技术总结 (2) 1 概况 (2) 1.1测区已有控制资料及利用情况 (2) 1.2 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2) 2 GPS控制网的布设 (2) 2.1 GPS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及要求 (3) 2.2 选点、埋石 (3) 2.3 GPS网的主要指标 (3) 3 GPS外业数据采集 (3) 3.1所用仪器 (3) 3.2 仪器检验 (3) 3.3 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4) 3.4 作业过程 (4) 4 GPS基线向量的解算及检核 (4) 4.1 GPS基线向量的解算 (4) 4.2 精度统计 (5) 5 GPS网的平差处理 (5) 5.1 无约束平差 (5) 5.2 约束平差 (5) 6. 结论 (5) 7 提交资料 (6) 8 体会 (6)

GPS平面控制网技术总结 1 概况 GPS卫星定位技术是一项多功能、高效、快速、省时和高精度的定位技术,已在国内外测量界得到推广和应用,特别在城市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和地籍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满足我院测绘工程专业学生教学实习和学院建设的需要,在兰州交通大学校园内建立了D级GPS 控制网。该控制网使用3台Unistrong双频GPS接受机进行外业观测。 本控制网利用以前埋设的控制点,由学生完成选点、网的技术设计、外业观测、数据处理工作,前后历时7天,于2011年12月16日前完成全部工作。 1.1测区已有控制资料及利用情况 (1)已收集到的地形图资料有校园示意图。 (2)控制点资料。 测区内已经搜集到的控制点资料有:地方独立坐标系下的GPS D级点2个。其坐标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已知点坐标和高程 1.2 测区位于高斯3度投影带第34带,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02°。平面坐标系采用地方独立坐标系,投影面为参考椭球体;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 GPS控制网的布设 2.1 GPS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及要求 (1)以D级GPS控制网作为首级控制,本GPS控制网以同步环为基本单元,采用边连接的方式布网,将2个已知点和2个待定点连接成如下网形:(网型附后) (2)D级GPS控制网的最长边为294.603m,最短边为136.848m,平均边长为225.976m。图形结构较好。本网共布设4个点,其中2个已知点为兰州交通大学地方独立坐标系下的D级GPS点,2个未知点为D级GPS 点。 (3)GPS控制网中联测了2个地方独立坐标系下的D级GPS点,以便将GPS定位结果转换至地面坐标系时作为起算数据。 2.2 选点、埋石 在测区范围内共布设了12个控制点,选择其中4个点作为D级GPS点,在点位选择上主要考虑点位分布合理,密度均匀,而且便于直接使用。根据GPS测量规范要求,首先充分利用原有控制点点位标石;其次点位应选在视野开阔、点位周围高度角大于15度以上天空无障碍物(如树林、高楼、水塔及高程建筑物等)的地方;无强烈反射无线电波的金属或其它障碍物或大范围水面,点位远离强功率电台、电视发射塔、微波中继站、高压变电所等要求。因此,我们将4个GPS点布设在校园内人行道、交叉路口上等合适的地方,每个点位均做到稳固可靠,便于到达,使用方便,可长期保存。各点均已埋设标石,各GPS点位见网图和点之记。

高铁控制测量技术方案(090629)

新建铁路 贵阳至广州线工程措施加强后精密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勘察证书甲级编号220011-kj 工程设计证书甲级编号220011-sj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勘察证书甲级编号170010-kj 工程设计证书甲级编号170010-sj

二○○九年六月成都

新建铁路 贵阳至广州线工程措施加强后精密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〇九年六月成都

文件编制单位: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二院项目编制人员名单: 总体设计负责人:陈亮 编写:梅熙 复核:王智 审定:卢建康 铁四院项目编制人员名单: 编写: 朱雪峰 复核:周芳洪 审定:郭良浩

文件分发单位表

目录 1 概述 (1) 1.1编制依据 (1) 1.2工作范围及内容 (1) 1.3线路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气候特点 (3) 2 既有精密控制网情况 (4) 3精密控制网改造方案 (6) 4技术要求 (8) 4.1执行的标准及规范 (8) 4.2坐标与高程系统 (8) 4.3布网原则 (9) 4.4平面控制网要求 (10) 4.5高程控制网要求 (11) 5 平面控制网测量 (12) 5.1GPS框架网(CP0)测量 (12) 5.2CPI控制网测量 (17) 5.3隧道外CPⅡ控制网测量 (20) 5.4隧道内CPⅡ控制网测量 (23) 6高程控制网测量 (24) 7 CPⅢ控制网测量 (28) 7.1CPIII平面控制测量 (28) 7.2CPIII高程测量 (29) 8 控制网维护与复测 (29) 9工程措施加强后工作量估算 (30) 9.1贵阳至贺州段工作量估算 (30) 9.2贺州至广州段工作量估算 (31) 10 提交的成果资料 (32) 附录A 控制点标志及埋石要求 (34) 附表 (38)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要点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3) 1.1.设计目的 (3) 1.2.任务概述 (3) 二、测区概况 (3) 2.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3) 2.2民族种类 (3) 2.3已有资料情况 (3) 2.4测区的范围: (3) 三、设计的依据 (3) 四、主要的技术指标 (4) 4.1GPS测量 (4) 4.2水平角观测 (6) 4.2.1水平距离的观测 (6) 4.2.2导线网 (6) 五、坐标系统的选择 (7) 六、设计方案 (7) 6.1布网的原则 (7) 6.1.1.GPS网型网型方案设计 6.2.图上展绘已知点(或图上查找已知点) (7) 6.3按点位要求与测区情况在图上选点布网 (8) 6.4.判断和检查点间的通视(主要点间) (9) 6.5.外业选点埋石 (10) 6.5.1选点 (10) 6.5.2标志埋设 (10) 六、仪器设备的选择 (11) 七、外野实测方案设计 (11) 7.1. GPS外业工作的原则 (11) 7.2安置天线要求 (12) 7.2.1对仪器设备的要求 (12) 7.3观测方法 (13) 7.3.1 GPS 观测方法 (13) 7.4 地籍勘丈 (13) 7.4.1 、地籍勘丈的方法: (13) 7.4.2. 宗地图编号 (13) 7.4.3. 地籍图的规格及分幅 (13) 7.4.4 地籍勘丈的基本精度 (14) 7.4.5界址点的施测方法 (14) 7.4.6 界址点边长的检核: (14)

7.4.7 地籍图的表示原则: (15) 7.4.8 宗地图 (15) 7.4.9面积量算与汇总统计 (15) 7.4.10提交成果 (15) 7.5数据的记录 (15) 八、数据处理的方法与要求 (17) 8.1.外业观测数据处理 (17) 8.2外业观测数据质量检核 (17) 8.3数据处理和平差计算 (18) 8.3.1数据处理 (18) 8.3.1无约束平差 (19) 8.3.2约束平差 (19) 8.4 GPS 高程拟合 (19) 七、提交成果 (19) 八、参考文献 (20)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新建叙永至毕节铁路(川滇段)站前工程施工XZZQSG-2标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DK194+516.98~D2K230+910) 中铁十七局集团叙毕铁路(川滇段)二标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地形地貌 (2) 三、测量依据 (2) 四、测量仪器及人员 (2) 五、测量人员职责 (3) 六、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4) 1.洞外控制点布设规定 (4) 2.洞外平面控制测量 (5) 3.洞外高程控制测量 (9) 4.洞外控制点的联测及精度要求 (11) 七、隧道洞内控制测量 (12) 1.洞内平面控制测量 (12) 2.导线网的测量 (13) 3.平差计算 (16) 4.洞内高程控制 (17) 5.贯通测量误差预计 (18) 6.洞外高程测量误差对洞内高程影响估算 (19) 7.隧道洞内布网施测注意事项 (20) 八、相关工作 (20) 九、测量技术保证措施 (20)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一、工程概况 我标段施工起讫里程:DK194+516.98~DK230+910,线路全长36.393km。隧道共计8座,其中大于4公里的长大隧道3座,分别为长岭隧道,7775m;下寨隧道4104m;斑竹林隧道全长12758m,我标段施工里程为D2K222+232~D2K230+910,施工长度8678m。 1.长岭隧道起迄里程为DK199+190~DK206+965,全长7775m,最大埋深375m,除出口DK206+869~DK206+965段为车站范围,设计为双线外,其余均为单线隧道。隧道为单面上坡,线路设计坡度为1 2.2 ‰、11.05‰、10.95‰、10.1‰和0‰。隧道洞身DK204+105.458~DK205+917.09段位于半径为8000m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为加快施工进度、满足防灾救援要求、施工通风等问题,于DK203+100线路前进方向右侧设置1座斜井,于线路大里程夹角45°,全长1400m,斜井作为运营期间防灾救援避难所兼紧急出口。 2.下寨隧道起迄里程为D2K208+923~D2K213+027,全长4104m,最大埋深380m,设计为单线隧道。隧道为单面上坡,线路设计坡度为10.4 ‰、11.2‰。隧道洞身D2K208+923~D2K210+908.682段位于半径为800m的左偏曲线上,D2K213+022.824~D2K213+027段位于半径为800m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3.斑竹林隧道起迄里程为D2K222+232~D2K234+990,全长12758m,最大埋深570m,我标段施工里程为D2K222+232~D2K230+910,施工长度8678m,进口段D2K222+232~D2K222+370段为下坪车站范围,隧道采用车站段双线衬砌,其余均为单线隧道。线路设计坡度为6‰、10.7‰、11‰、7‰和-3‰的人字坡。全隧D2K222+405.132~D2K223+98 4.821段位于半径R=2000的左偏曲线上;D2K226+716.747~D2K228+322.216段位于半径R=8000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为加快施工进度、满足防灾救援要求、施工通风等问题,于D2K224+400线路前进方向右侧设置1座横洞,与线路小里程夹角36°,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45450

某县城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项目编号 批准单位:申报单位 审批意见:总工程师: 编写人: 审批人: 日期:

目录 1 任务概况 (3) 2 测区概况 (4) 3已有资料分析与利用 (4) 4 作业依据 (5) 5 作业的主要仪器设备 (5) 6 控制测量 (6) 7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某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1 任务概况 第二次土地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全面查清我国土地利用现状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土地调控、严格土地“闸门”需要;是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是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是加强各级政府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需要。城镇地籍调查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重要部分,是城市发展、规划、管理的基础,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受某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曲靖地源勘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某县某县城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的任务,该任务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 某县城四等GPS平面控制网,同步建立GPS拟合高程控制网,控制面积16.7平方公里; 2. 图根控制测量; 3.对测区16.7平方公里进行权属调查 4. 1:500标准分幅地籍图测绘; 5.宗地图编绘; 6. 面积量算,统计汇总; 7. 地籍数据库建设; 8. 有关技术设计,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数据库建设报告编写 项目工期要求:全部工作在6月30日前完成。

隧道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新建铁路沪昆客专贵州段 CKGZTJ-5标段 隧道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新建铁路沪昆客运专线贵州段CKGZTJ-5标段起讫里程为 DK593+466.41?DK623+941全长30.474km,沿线自东向西经过贵州省麻江县、福泉市两个县市。主要工程量:路基4068m (含涵洞8座),桥梁20座,5762m其中特大桥4座,大桥11座,中桥5座;主跨64米连续梁2联,隧道12.5座,20618m 其中长度大于4km隧道一座(7708m), 长度2?3km隧道2.5座(含高瓦斯隧道1座),长度1?2km隧道2座,长度小于1km隧道7座;预制箱梁212孔(梁场1座);预制轨枕201km 共31.155 万块轨枕(预制场1 处)。 二、编制依据 (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 号); (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4)《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4)《工程测量规范》 (5)《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

项目总工程师主管工程师 (审定 (复核 ?(质量监督、检查、资料整理、报告编2) 平面位置测量负人)(高程测量负责人 三、主要人员及仪器设备 1、人员配置、质量管理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沪昆客运专线CKGZTJ-5标段测量队实施。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项目经理 (生产及施工保证) 2、项目部仪器设备 Leica全站仪4台套,标称精度:5mm+1pp;天宝DINI03数字水准 仪3台套,所有仪器均已检定,检定证书见附件。 四、控制测量方案 1、洞外控制测量 洞外控制测量采用CPII GPS测量方法,测量由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沪昆客 质量检查负责人

GPS控制网平差总结报告

西南林业大学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原理》GPS控制网平差实习 (2012级) 题目静态GPS控制网平差总结报告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 学号20120456023 学生姓名施向文 任课教师朱毅 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测绘工程系 2015年07月 12 日

目录 1 实习目的 (1) 2 实习任务 (1) 3 数据处理依据 (1) 4 精度要求 (1) 5 已有成果数据 (2) 6 数据处理过程 (3) 6.1创建作业及数据导入 (3) 6.2基线预处理 (3) 6.2.1静态基线处理设置 (3) 6.2.2处理基线 (3) 6.2.3搜索闭合环 (3) 6.3设置坐标系 (4) 6.4网平差 (4) 6.5高程内外符合精度检验 (5) 6.5.1内符合精度 (5) 6.5.2外符合精度 (5) 7 数据处理成果 (6) 7.1二维平面坐标平差 (6) 7.1.1 平差参数 (6) 7.1.2 平面坐标 (6) 7.2高程拟合 (9)

7.2.1 平差参数 (9) 7.2.2 外符合精度 (10) 7.2.3内符合精度 (11) 8 质量简评 (15) 9 总结 (15)

静态GPS网平差总结报告 1 实习目的 通过对静态GPS控制网的数据处理,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本次实习还可以熟悉GPS数据处理软件,现在的数据处理基本用软件处理,使用软件也是必备的一个技能。 2 实习任务 本次实习的任务: (1)静态GPS外业数据基线预处理,预处理基线的方差比应尽量调整在99.9,处理后搜索闭合环要基本合格。 (2)选择/建立坐标系,建立昆明87坐标系。 (3)输入已知点并进行网平差,检测内外符合精度。 (4)撰写数据处理总结报告。 3 数据处理依据 依据《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 73—2010》备案号J990—2010 4 精度要求 二维平差中误差1cm 高程拟合中误差2cm 高程内符合中误差3cm 高程外符合中误差5cm

控制网测量方案11页

一、工程概况 天津滨海新区大港地产开发公司总投资的大港地产开发公司溪谷林苑住宅小区(一区)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2440.14平方米,由45号楼、46号楼、57号楼、58号楼、67号楼、68号楼、75号楼、76号楼组成。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为8576.16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为3863.97平方米,具体如下: 分号项目 名称 单位面积(㎡)栋 数 结构形式层 数 建筑高 度(m)占地面积 (㎡) 地下建筑 面积(㎡) 地上建筑 面积(㎡) 01 45#楼502.61 558.49 1225.97 1 异型柱结 构 3 14.70 02 46#楼575.73 575.73 1270.03 1 异型柱结 构 3 14.70 03 57#楼422.92 468.31 1028.17 1 异型柱结 构 3 14.70 04 58#楼422.92 469.48 1028.17 1 异型柱结 构 3 14.70 05 67#楼422.92 468.31 1028.17 1 异型柱结 构 3 14.70 06 68#楼422.92 469.48 1028.17 1 异型柱结 构 3 14.70 07 75#楼399.59 429.79 983.74 1 异型柱结 构 3 14.70 08 76#楼399.59 424.39 983.74 1 异型柱结 构 3 14.70 合计3569.2 3863.97 8576.16 8

本方案为工程测量专项方案,主要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构件安装测量,沉降观测。 二、测量仪器的选用 (1)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送到具有检验资质的检测厂家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现场测量仪器一览表 序号器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量测精度 1 索佳全站仪Set 2 130R 台 1 2" 2+2ppm 2 经纬仪J2 台 1 2" 3 水准仪DS32 台 1 2mm/km 4 水准尺5米塔尺把 2 5 钢尺50m签定钢卷尺把 2 6 对讲机Telt 台 4 3km 7 电脑惠普台 1 测量需要的辅助工具和材料:8磅锤1把,红油漆3桶,毛笔10支,HB铅笔10支,15mm水泥钉1盒,铁锹1把,木桩若干。 (2)测量仪器的技术要求 观测前,须按规范要求对仪器进行检校。对于全站仪,应满足下列技术要求: ①照准部旋转各位置气泡不超过1格; ②光学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DJ1不超过1″,DJ2不超过2″; ③横轴不垂直于竖轴之差,DJl不超过10″,DJ2不超过15″,DJ3不超过10″; ④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1.工程名称及任务。 2.测区概况简述。 3.已有资料的来源及分析、利用论证。 4.坐标系统的选择及处理方法的论证,起始数据的配置和处理。 5.水平控制网布设方案阐述,其中包括: (1)首级网的等级和布网方式,以及本次控制网在精度和密度方面对日后布设加密网的保证。 (2)控制网(点)精度估算的简要过程及结果。 (3)从经济上、技术上、精度上对两个以上布网方案进行对比论证,从中确定一个最优方案。 (4)填写精度统计表。 6.技术依据及作业方法。内容主要包括: (1)工程执行的规范及施测细则。 (2)觇标及标石图并注明规格,材料及埋设方法(绘出示意图)。 (3)仪器的选择及检验项目要求。 (4)观测方法及各项限差(参阅规范或教材,不能杜撰)。 (5)概算内容和平差方法。 7.工作量综合计算及工作进程计划表(自行估计)。 8.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名称、型号和标称精度)、材料及经费预算。 9.工程项目完成后应提交的资料清单。

目录 一.测区情况 1.1测区位置及面积 1.2地理状况 二.作业依据 三.测区已有资料及利用 3.1平面控制资料 3.2高程控制资料 3.3其他资料 四.平面控制测量 4.1E级GPS测量 4.2三级导线测量 五.高程控制测量 5.1四等水准测量 5.2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六.一级导线、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平差计算6.1观测数据的检查 6.2平差计算 七.提交成果资料 7.1技术总结 7.2控制点成果表的制作 7.3控制网图的制作要求

八.图根控制测量 8.1图根导线 8.2图根高程测量 8.3平差计算 8.4提交资料 九.附图、附表、附件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了解控制测量作业的全过程,通过对长沙县水渡河及其周边地区实现控制测量,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将理论及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理论水平及外业操作能力。 一.测区情况 1.1测区位置及面积 东经113°,北纬28°向涉及周围13km左右。 施测范围呈不规则形状,范围面积约14km2。 1.2地理状况 测区位于长沙县水渡河区,交通便利。东至水渡河大桥、筒灰村、望新村、孙家坡、长沙人民政府一线,南到开元路、国防科大,西沿洪山路一线,北止水渡河。 测区为经济开发区,农田。构成了以经济开发去为主的城市建筑物,以星沙大道、开元路、洪山路、潇湘西路、湘龙路及附属街坊的建筑区,西北边的成片 农田,该区地势平坦,便于开展成片测绘作业,测区东南部建筑密度较大,对于开展成片测绘作业有一定的影响。

隧道控制测量完整版

隧道控制测量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隧道洞内控制测量 第一部分 设计阶段 一、准备工作 洞内导线设计,一般先作导线边长设计,在做测量精度设计。导线边长需根据隧道长度、路线平面形状、施工方法以及断面宽度作选择。原则上隧道越长,导线边也应尽可能选得长一些,但是必须保证正常通风下通视良好。直线地段一般选择250~500米,曲线地段按Rf C 8 确定,其中,R 为曲线半径,f 为断面宽度。精度等级确定见表1平面控制测量设计要素 表 备的布设密度一般不大于200米。高铁高程控制测量的精度等级采用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每千米高程测量偶然中误差限差为1mm 。 二、方案确定 1、平面控制测量 1)、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2)、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表3的规定。

3)、边长测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 ②、测距仪精度等级划分如下 Ⅰ级∣md∣≤2mm Ⅱ级 2 mm<∣md∣≤5mm Ⅲ级 5 mm<∣md∣≤10mm Ⅳ级 10 mm<∣md∣≤20mm md为每千米测距标准偏差。即按测距仪出厂标称精度的绝对值,归算到1km的测距标准偏差。 ③、mD=a+b×D 式中: mD----仪器测距中误差(mm),a----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 b----标称精度中的的比例系数(mm/km),D----测距长度(km) 4)、测距边的斜距应进行气象和仪器常数改正。气压、气温读数取位应符合表5的规定。三等及以上等级测量应在测站和反射镜站分别测记,四等及以下等级可在测站进行测记。当测边两端气象条件差异较大时,应在测站和反射镜站分别测记,取两端平均值进行气象改正;当测区平坦,气象条件差异不大时,四等及以下等级也可记录上午和下午的平均气压、气温。

E级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肥西县城镇地籍调查与测量 控制测量 实施方案 辽宁省第一测绘院 二00五年九月 目录 1.测区概况 (2) 2.作业依据 (2) 3.已有资料的利用及坐标系统的选择 (2) 3.1工作底图 (2) 3.2平面坐标系统 (2) 3.3高程系统 (2) 4.平面控制测量 (3) 4.1E级GPS网 (3) 4.2一级光电测距导线测量 (7) 5.高程控制测量 (11) 5.1水准路线 (11) 5.2技术要求 (11) 5.3仪器要求 (11) 5.4观测 (11) 5.5观测要求 (11) 5.6手簿要求 (12) 5.7平差计算 (12) 5.8提交资料 (12) 6.提交成果 (12)

6.1基本成果 (12) 6.2数据成果 (13) 控制测量实施方案 1、测区概况 肥西县隶属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属江淮丘陵地区,东临巢湖,西接六安,南望舒城、庐江,北邻长丰、寿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0,北纬3142,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16℃之间,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总面积21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4万亩,山场15.6万亩,水域面积58万亩(包括巢湖水面25万亩);辖17乡12镇、369个村(居),总人口9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4.2万人。 2、作业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GJJ73-97) (3)《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 (4)《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5)《地籍测绘规范》(CH5002-94) 3、已有资料的利用及坐标系统的选择 3.1工作底图 利用省测绘局出版的1:1万地形图作为控制网布设工作底图。 3.2平面坐标系统 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计算平面直角坐标(中央子午线117)。利用优于国家四等精度的控制点作为平面起算依据,布设一级光电测距导线网或E级GPS 控制网。为使肥西县能够具有统一的坐标系统,优先选用省测绘局各院布设的二、三、四等GPS控制点及三角点作为平面起算数据。 3.3高程系统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利用历年来各部门完成的优于国家三等精度的高程控制点作为高程起算依据,连接各等级点组成四等水准网。 4、平面控制测量 测区内可采用GPS快速静态定位模式布设E级GPS控制网或全站仪布设一级光电测距导线网作为平面控制基础。 4.1E级GPS网 采用GPS技术布设E级GPS控制网作为平面控制基础。要求满足《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E级控制各项指标和规定的要求。 4.1.1主要技术指标 平均边长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最弱点点位中误差

E级GPS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E级GPS平面控制网技术设 计书 1、概述 本次gps平面控制测量任务和作业容是位于北部松花江主航道北侧,为配合本次控制测量课程设计任务,需在江心岛开发区约4.2平方公里的测区围建立E级GPS平面控制网。 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 2.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测区位于省市北部松花江主航道北侧,是松花江泛洪区自然形成的梭形岛,为河漫滩湿地。该岛地理位置优越,南北与市区相望,西隔宾洲铁路桥与太阳岛相望。 测区东西长约4.5公里,南北最宽约1.3公里,面积达4.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5米,位于松花江中游,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全年平均降水量569.1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四季分明,冬季1月平均气温约零下19度;夏季7月的平均气温约23度。 测区围: 测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6度37分—126度40分北纬:45度48分 实测围呈不规则形状,围面积约4.2平方公里。 2.2、测区已有资料成果情况 测区有google earth卫星遥感图一幅,该图可供图上选点。此外,测区有校区控制三角点2个,其数据如下: 3、测量技术设计依据 (1)GB-T-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 (2)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3)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4)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5)CH / T100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5)CJJ -8-99《城市测量规》 4、使用仪器 本次测量采用的GPS接收机型号是南方北极星GPS 9600,该GPS仪接受的信号是L1-C/A

新建铁路川藏线拉萨至林芝段隧道施工控制测量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新建铁路川藏线拉萨至林芝段隧道施工 控制测量施工方案 1、编制说明 1.1、概述 新建铁路川藏线拉萨至林芝段站前工程LLZQ-8标段第四项目经理部起点位于林芝地区朗镇巴热村,经堆巴村、沿S306省道前行,于林芝地区朗镇路村终止。线路穿越雅鲁藏布峡谷地带,三跨雅鲁藏布江,线路全长6.69正线公里。 1.2、工程概况 新建铁路川藏线拉萨至林芝段站前工程LLZQ-8标段第四项目经理部管段内共设计两座隧道,分别为则弄隧道、朗镇二号隧道。 则弄隧道全长865m,进口里程D4K256+150,出口里程D2K257+015,单线隧道,隧道最大埋深138m,位于朗县与山南县之间。设计纵坡为5.0‰/420m、-7‰/445m的单面下坡,轨面高程3150.613~3149.598m。本隧道曲线段位于R=1600m右偏曲线上。 朗镇二号隧道全长2652m,进口里程DK260+236,出口里程DK262+888,单线隧道,隧道最大埋深305m,位于朗县与山南县之间。设计纵坡为-3.8‰/284m、-9.5‰/2368m 的单面下坡,轨面高程3148.232~3124.884m。本隧道进口端228.597m位于R=1600的左偏曲线上、洞身段2048.798m位于R=1600m的右偏曲线上,出口端112.246位于R=1600m 的左偏曲线上。 1.3、编制依据 2、隧道控制测量总体思路 为保证隧道的准确贯通,本着先总体后碎步的原则,首先在隧道沿线建立精密控制网,覆盖全隧道,使隧道的洞内控制测量或中线测量总体受控。为便于隧道施工测量和满足洞外导线点精度要求,项目部除设计院布设的CPI和CPII控制点外分别在每座隧洞口单独布设三~四个加密控制点,当控制点经过公司精测组GPS复测并经过精密平差后的数据满足隧道洞口控制要求时取用。在洞外GPS控制网的基础上,根据洞口施工情况,在洞口设置2个洞口投点作为洞外、洞内的联系测量,洞口投点和洞外GPS控制网点组成小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进行边角测量,并达到相应等级边角网的精度要求,以

武汉大学GPS控制网技术总结

武汉大学GPS控制网技术总结 1、项目概况 1、测区概况我们的实习场地在武汉大学信息学部3区。武汉大学3区位于江城武汉,地处长江南岸,武昌东湖之滨,准确定位在风景秀丽的珞珈山南麓,洪山区珞瑜路。测区内的地物主要是建筑物和树木。由于测区属于教学区域,所以车辆相对较少,对GPS长时间的静态测量和人员与仪器的安全比较有利。 2、任务来源本次实习中的任务安排在学期末,是测绘学院出于教学目的组织的教学实习,针对平时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和测量工作中的一些实践问题,培养和提高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复杂项目的能力。 2、技术依据 1、测量任务书或测量合同书 2、GPS测量规范及规程–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标准,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国家测绘局, CH8016-1995–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建设部,行业标准,1997其他规范及规程三、点位分布WH02 信息学部12舍旁WH03 WH04 国软操场WH05 星湖广场WH07 WH08 友谊广场WH09 信息学部操场WH10 德仁广场WH11 主教正对面WH12 测绘学院房顶

4、外业观测情况使用仪器的型号:接收机类型天线类型Trimble R3Trimble A3LeicaAX1202Topcon Hiper PlusTopcon Hiper Plus 作业技术要求:武汉大学3校区GPS控制网的具体要求为:(1) 等级:国家D级;(2) 控制网覆盖范围:武汉大学3校区;(3) 点数:10个;(4) 平均点间距:100m;(5) 控制点:见武汉大学GPS 控制点成果图(6) 成果:以队为单位,完成设计、选点、观测实际观测总时段数:5 平均设站次数: 45、数据处理 (1) XXXXX:① 基线处理和质量控制基线处理软件:Trimble Geomatics Office 基线解算方法: 单基线解/基线模式首先我们计算各项观测值的限差: σ:标准差;a:固定误差;b:比例误差系数;d:相邻点间距离;因为实习GPS网属于D级,所以a<10mm,b<10。经过统计GPS 网中基线的平均长度在500m左右,所以标准差计算结果如下:即12mm因此重复基线较差ds<2σ=34mm 独立环Wx<σ=*12=62mm Wy<σ=*12=62mm Wz<σ=*12=62mm Ws<σ=108mm 同步环Wx<σ= 1、732/5*12=4mm Wy<σ= 1、732/5*12=4mm Wz<σ=

像控点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关于海西东台盐湖像控点控制测量 初步技术方案 一、作业任务及测区概况 1.1.任务来源 受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海西州东台盐湖控制测量工作。 1.2.测区概况 测区地处青海省海西州东台盐湖附近,测区的地势比较平坦,有部分风蚀地貌,地表为戈壁滩,其下面为盐碱表层。测区平均海拔2720米,测区内有一条省道贯穿,施工便道成放射状分布。 测区气候比较寒冷,风沙比较大,给水准测量带来一定难度。 二、作业依据 (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18314-2009); (2)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12898-2009); (3)《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 三、已有测绘资料及分析 经现场踏勘,测区附近有十个高等级控制点,可作为本次坐

标和高程的起算数据。 四、坐标系统的确定 测区高等级控制点的坐标为1954北京坐标系,3度带投影,中央子午线为93度。高程为1956黄海高程系, 五、像控点的布设 由于测区为戈壁盐碱地貌,特征点少,故本次在无人机航拍前需在地面根据甲方要求布设地面标志(地标),地标为1米见方的红色塑料布,中间涂直径为0.2米白色油漆。 六、控制测量方法 6.1 加密控制网测量 A) 测量要求 经对测区范围和已有资料分析,控制点的分布情况满足不了RTK测量要求。故需在已有控制点的基础上加密控制点,采用静态测量方式,其具体要求如下: ——GPS网基本技术规定 A、卫星高度角≥15°。 B、有效观测卫星数≥4 C、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15(min) D、平均重复设站数:≥1.6。

GPS控制网项目技术设计书说明书

GPS控制网项目技术设 计书说明书 1.概述 1.1 任务的目的 为了巩固大学测绘学院06级工程测量方向本科生所掌握的GPS知识,以及掌握利用GPS技术进行静态相对定位测量,培养和提高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复杂项目的能力,测绘学院GPS课程组特组织此次校园实习。 1.2 任务的容 按《GPS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任务书》的要求,本项目拟采用GPS静态测量技术,在大学一校区、二校区、三校区、国软校区围布设一个包含20个点的国家C级控制网,具体实习容包括: (1)外业测量:技术设计,选点,外业观测计划,外业观测; (2)业数据处理:数据传输机格式转换,基线计算,网平差,成果质量控制,技术总结。 1.3 预计工作量 1.布设控制点20个; 2. 按国家C级网的标准测量GPS点20个,已知点为 7个; 3. 每个点上至少观测2时段,每时段1h。

2.测区概况 2.1 测区踏勘概况 测区分划:由于大学三校区与一、二校区被八一路分割,因此将测区对应分为一、二、三测区。 交通情况:由于测区即为大学校园,且测区围小,对测区的交通情况要求不高,且道路分布 施测环境:除少数点周围建筑物较为密集或受林木遮挡较为严重,大多数点都能满足测量所需的环境条件。 测区除了教五有个广播台外,无其他大功率电磁发射装置,所以电磁干扰较小。 测区水电供应情况良好,由于测区较小,各种供应都能得到保障。 2.2 测区已知点资料 9月15日上午,实习小组在测绘学院调集了控制点资料和大学控制点点位分布图;9月16日下午,实习小组对测区调到的已知点资料进行了现场踏勘,并布设好其他控制点。 2.2.1 已有平面控制资料 实习指导老师提供的控制点平面测量结果为 C级 GPS控制网54坐标系,3 度带,中央子午线为 114 度的成果。经实地踏勘,这些点保存完好。这 3 个已知点在测区里分布均匀,图形结构好,可以很好地起到平面控制效果。控制点详细情况参见附录一“控制点点之记”。 2.2.2 已有地形图资料 1《大学校园示意图》大学出版 2 大学控制点点位分布图

隧道控制测量方案(DOC)

1、编制依据 (1)《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 (2)《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CH/T2007-2001);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4)牡绥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隧道施工设计图及相关设计文件。 2、工程概况 本标段涵盖两座长大隧道:红池隧道(5621米)和转心湖隧道(6676米),铁路等级: I 级,正线数目:双线,设计行车速度: 200Km/h以上。隧道平面设计为:红池隧道进口698.13米位于直线上,出口1939米为直线、243.28米位于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上,其余地段位于半径4500米的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上,纵断面设计坡度进口段为10‰上坡,出口段为3.8‰上坡,进出口高差为8.305m;转心湖隧道进口666.11米位于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上,其余地段为直线,纵断面设计坡度进口段为3.8‰上坡,中间设置竖曲线,出口段为5.0‰下坡,进出口高差为6.61m。平面控制采用设计院提供CPⅠ控制点,洞口加密点由我局测量公司精测大队采用GPS进行CPⅠ控制点加密,并提供二等水准加密控制点高程。 3、测量人员及仪器保障 3.1 测量人员 (1)为确保本标段控制测量工作准确、快速、顺利的进行,针对此项目技术含量高,对测量精度的特别要求,项目部预计投入技术人员3人,其中工程师1人,技术员2人。 (2)建立和完善测量工作规章制度和复核流程,测量技术人员对测量资料进行整理归档。测量人员见下表: 3.2 测量仪器 项目部根据测量要求,配置一定数量、精度高、技术性能稳定的仪器。仪器在进场前已检定合格;在测量过程中如发现仪器出现异常情况,须经检定后方可再次投入使用;测量仪器指定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检定校核。

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g p 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项目概述

1 概述 项目来源 根据国家测绘局《关于全面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与推广工作的通知》(国测国字〔2008〕38号)和《关于伊春等五市列入2009年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第一批推广计划的批复》(国测国字〔2009〕8号)等文件要求及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承担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市1:500数字化地形地籍图测绘”工作是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测区概况 **市地处西部,** 中部,**市(右江区)建成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本测区范围位于东经106°34′-106°47′,北纬23°46′-23°56′之间。 **市地处珠江水系上游,是国家确定的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中心地带,是滇、黔、桂三省(区)边缘交通枢纽、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和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是中国与东盟双向开放的前沿。**市交通便利,是泛珠三角经济区和中国西南地区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开展直接贸易或转口贸易的黄金宝地。 完成任务情况 **市测区C块控制面积约平方公里,2010年3月10日进入测区开始选点埋石、观测工作,2010年5月17日整个测区外业工作全部结束。 选埋石情况如表1、表2: 表1

作业技术依据、系统基准、起算数据来源和控制网精度要求 作业技术依据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2007,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领导办公室)。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c.《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d.《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2003,国土资源部)。 e.《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 f.《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2007,国土资源部)。 g.《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2007,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 地调查领导办公室)。 h.《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汇交办法》(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 办公室)。 i.《广西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桂土调查办发[2007]3号,以下简 称《实施方案》)。 j.《广西城镇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广西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二OO九年二月)。 k.《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