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导学案---第1章-结构与设计

苏教版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导学案---第1章-结构与设计
苏教版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导学案---第1章-结构与设计

《常见结构的认识》课前导学案

【学习目标】

测试内容测试要求测试属性

①结构的概念

②结构的受力a

b

必考

一、设计分析的三个要素

1.:产品的使用者。

2.:产品本身的材料、造型、功能等特点。

3.:产品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使用的,必然受到环境的制约,并对环境产生影响。

二、设计方案的常用构思方法

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调查研究和设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将客观存在的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架构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抽象物,并采用图、模型、语言、文字等方式呈现的思维过程。

设计方案常用的构思方法有:、、及。

三、设计方案的制定

制定设计方案是设计者在一定的调查研究和设计分析的基础上,把自己设计的东西,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规范,用文字、图表、模型、语言等呈现出来的过程。

四、对产品设计分析,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标准件

:指经过优选、简化、统一并给以统一标准代号的零件或部件。

优点:采购方便;直接使用,简化制作过程;相对便宜,从而降低产品成本;实现通用通换,易维护。

五、对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和权衡

对方案进行评判和比较,要从设计的目的出发,针对一些相互制约的问题进行权衡和决策,选出较为满意的方案或集中各方案的优点进行改进。考虑的方面:实用、美观、创新、稳定性、安全性、环保性、加工难易程度、经济成本等。

【复习检测】

1.(2015·3月省考)如图所示是某城市广场的“钢琴楼梯”,楼梯台阶黑白相间,当人踩到上面时会发出音乐声。下列设计该楼梯时考虑的因素中,不归属于使用者的因素是() A.楼梯总的高度

B.楼梯台阶的颜色

C.楼梯台阶的高度

D.踩到台阶上时发出的音乐声

2.为了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又要保持室内温度,小黄提出了四个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A.定时启闭换气扇

B.定时启闭窗户

C.根椐二氧化碳浓度自动启闭换气扇

D.根据二氧化碳浓度自动启闭窗户

3.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原理,人们发明了盲人用的“探路仪”。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电杆、台阶、桥上的人等,这采用的方案构思法是()

A.联想法B.草图法

C.模仿法D.奇特构思法

4.(2014·省学考)如图所示的连接件中,两金属片需要经常拆装,下列金属片设计方案中合理的是()

《常见结构的认识》课堂导学案

【学习目标】

测试内容测试要求测试属性

①结构的概念

②结构的受力a

b

必考

【自主学习】

1、结构的概念

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和。

力学角度结构的概念:从力学角度来说结构是承受的架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2、结构的受力

受:物体所承受的拉拽力。(拔河比赛)

受:挤压物体的力。(趁热打铁)

受剪切:两个很近,大小,方向,且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的平行的力。(剪草坪)受弯曲:作用于物体,使它产生的力。(钓鱼)

受扭转:方向向物体两端均匀施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力。(拧衣服)

注意:受压和受剪切的区别是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结构的分类

实体结构:实体结构通常是指结构体本身是的结构。受力特点:外力分布在整个。如实心墙、大坝等。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通常是指结构体由的构件组成的结构。特点: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如铁架塔、建筑用脚手即、厂房的框架等。

壳体结构:壳体结构通常是指的结构。受力特点:外力作用在结构体上。如摩托车的头盔、飞机的外壳、贝壳等。

注意:由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结构类型组合而成的称为结构。

【交流提升】

【例题1】(2016·4月省选考)如图所示为一款机械手。在力F作用下,拉杆通过连杆带动夹持手绕着销轴转动,将工件夹紧。连杆和夹持手的主要受力形式是()

A.连杆受拉、夹持手受弯曲

B.连杆受压、夹持手受压

C.连杆受压、夹持手受弯曲

D.连杆受弯曲、夹持手受弯曲

【例题2】(2016·4月省模考)如图所示的交通路牌结构示意图。横杆①②平行和立柱③垂直安装,当路牌遭遇正面强风时,横杆②和立柱③的主要受力形式分别是()

A.②受压,③受拉、受弯曲

B.②受弯曲,③受弯曲,受扭转

C.②受弯曲,③受压、受弯曲

D.②受压,③受弯曲、受扭转

【自我归纳】

【课堂检测】

1、如图是钱塘江大桥,从结构的形态来看,桥墩所属的结构类型是()

横跨于两个桥墩之间的桥梁所属的结构类型是( )

A.实体结构 B.框架结构

C.壳体结构 D.组合结构

2.一辆汽车停在两个桥墩之间的桥梁上,桥墩的受力形式为()桥梁的受力形式为( ) A.压力 B.拉力C.弯曲力 D.剪切力

3.悬索桥上的绳索除了承受自身的重力外,主要是承受( )

A.压力 B.扭转力 C.剪切力 D.拉力

4、吊扇在启动瞬间,吊杆的主要受力形式有( )

①拉力②压力③剪切力④扭转力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稳固结构的探析》课前导学案

【学习目标】

测试内容测试要求测试属性

①结构的稳定性

②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③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④结构和功能的关系b

c

c

b

必考+加试

【课前预学】

1、结构的概念

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和。

力学角度结构的概念:从力学角度来说结构是承受的架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2、结构的分类

实体结构:实体结构通常是指结构体本身是的结构。受力特点:外力分布在整个。如实心墙、大坝等。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通常是指结构体由的构件组成的结构。特点: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如铁架塔、建筑用脚手即、厂房的框架等。

壳体结构:壳体结构通常是指的结构。受力特点:外力作用在结构体上。如摩托车的头盔、飞机的外壳、贝壳等。

注意:由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结构类型组合而成的称为结构

【复习检测】

1、结构是指()

A、构成自身的空间形态

B、事物各个组成部分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C、承受力和抵抗变形

D、可承受力的非架构形态

2.如图所示是竹、木混合材质的躺椅,其结构类型主要体现为( )

A.壳体结构 B.实体结构

C.框架结构 D.其他结构

3、自行车的结构属于()

A、实体结构

B、框架结构

C、壳体结构

D、组合结构

4、尼龙搭扣是利用自然中()的结构而发明的。

A、叶边上有齿的小草

B、植物

C、植物的种子

D、苍耳子

5、结构的构件受力多种多样,基本的受力形式有()

①受重力②受拉、受压③受剪切力、受扭转④受弯曲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利用螺丝刀将螺丝钉按紧并往里面旋紧,这时螺丝刀的主要受力形式有()

A、受压、受剪切

B、受压、受扭转

C、受拉、受剪切

D、受弯曲

7、在下列对砖头进行的测试中,()是抗压性能测试。

第7题图

8.在举办运动会的时候,运动员在单杠上做大回环姿势时,会使杠体产生()变形。A拉伸

B弯曲

C压缩

D断裂

《稳固结构的探析》课堂导学案

【学习目标】

测试内容测试要求测试属性

A B C

D

①结构的稳定性

②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③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④结构和功能的关系b

c

c

b

必考+加试

【自主学习】

1、结构的稳定性

是指结构在的作用下维持其的能力。

2、影响结构稳定性主要因素

A、位置的高低(不倒翁)

B、结构和地面接触所形成的的大小(照相机的三脚架)

C、结构的。(纸张折叠后就能稳定地立在桌子上)

3、结构强度:结构具有的的能力。

4、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结构的、使用的、构件之间的等。

5、就是构件的单位截面积上所产生的内力。关系式表示:

6、结构构件的连接通常有连接和连接。

7、结构决定着事物的性质,也直接影响事物的功能。结构的改变可能导致的变化。【交流提升】

【例题1】(2014·省学考)如图所示是一款创意三轮车葡萄酒瓶架。若要提高它的稳定性,有效的改进措施是( )

A.增加瓶筐材料的直径B.缩短前后轮的距离

C.增大两后轮的直径D.增大两后轮的间距

【例题2】(2013·省学考)小通家的简易电脑桌,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左右晃动。下列改进方案中,合理的是( )

【自我归纳】

【课堂检测】

1、如图所示板凳的凳脚向外倾斜,这主要是为了()

A、增加板凳的强度

B、增加板凳的稳定性

C、突出板凳的美感

D、方便凳子间的叠放

2、如图所示台钻,下列选项中不能有效提高稳定性的是()

A、增加台钻底座的重量

B、减轻顶部电机的重量

C、升高台钻立柱的高度

D、增大底部的支撑面积

3、下列有关竹椅的设计中,和提高竹椅强度无关的设计是()

A、使用竹管为主要材料

B、椅脚之间的横档结构及三角形框架形状

C、采用插接为连接方式

D、椅子靠背的设计考虑到重心的偏离角度

4、如图所示的液压升降平台,升降构件之间采用()

A、刚连接

B、铰连接

C、滑槽连接

D、焊接

《简单结构的设计》课前导学案第1题图第2题图

【学习目标】

测试内容测试要求测试属性

①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

②简单结构的设计a

c

必考+加试

1、结构的概念

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和。

力学角度结构的概念:从力学角度来说结构是承受的架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2、结构的分类

实体结构:实体结构通常是指结构体本身是的结构。受力特点:外力分布在整个。

3、结构的稳定性

是指结构在的作用下维持其的能力。

4、影响结构稳定性主要因素

A、位置的高低(不倒翁)

B、结构和地面接触所形成的的大小(照相机的三脚架)

C、结构的。(纸张折叠后就能稳定地立在桌子上)

5、结构强度:结构具有的的能力。

6、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结构的、使用的、构件之间的等。

【复习检测】

1.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有()。

①物体的形状。②材料。③材料之间的联接方式。④物体重心的位置。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2.下列因素对钢筋混凝土电线杆的稳定性影响最大的是( )

A.电线杆的直径 B.电线杆在地面处的截面积

C.电线杆周边风的大小 D.电线杆地下的深度

3、不倒翁“不倒”的主要原因是()

A、构成其材料的强度大

B、其形状的美观性较好

C、其底部接触面小

D、其重心低,底部接触面是光滑的弧面

4、单脚支撑的自行车的稳定性是利用了()。

A、重心位置

B、支撑面积的大小

C、结构的形状

D、综合利用以上各因素

5、结构具有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是指结构的()

A、稳定性

B、内力

C、应力

D、强度

12、高二(1)班李明同学在教室里布置了一些花草,

他把直杆AB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将吊兰挂起来,

如右图所示。

(1)结构受力的五种基本形式有弯曲力、扭转力、压力、拉力和

剪切力。请说出AB杆的主要受力形式。

(2)简述这个结构存在的缺陷。

(3)在不改变杆的固定点A和悬挂点B的前提下,你对这个结构有什么改

进建议?

请用一句话说明并在原图上直接标注。

《简单结构的设计》课堂导学案

【学习目标】

测试内容测试要求测试属性

①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

②简单结构的设计a

c

必考+加试

【自主学习】

1、结构设计的目标及要求

结构设计应以的实现为基本目标,应满足,满足的基本需求。

2、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第12题图

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符合使用者对设计对象的和要求,因素,公众和使用者的审美需求,使用者和需求,对设计对象的成本控制要求和一定的等。

【交流提升】

【例题1】(2012·省考)孙丽对如图所示的户外垃圾桶结构进行改进。以下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例题2】小刘家的长木凳凳脚和凳板间的连接处出现了松动,以下加固方法中,既美观又有效的是( )

【自我归纳】

【课堂检测】

1、某产品由拖把、洗涤桶,甩干装置组成(如图所示)。该拖把形态新颖,操作方便,握把舒适,但拖地效果一般。脚踩踏板经传动装置转动甩干筐可甩干拖把,但踏板和传动装置容

易胶离,导致无法工作,而且损坏之后不易维修。因踏板和传动装置容易脱离,若要改进该部分结构,一般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 .湿拖把的最大质量

B .脚 踩力的大小

C .传动装置的结构

D .洗涤桶的质量大小 2、高二(5)班的同学用木条、乳胶等做了一个长方形的奖状框用来放置他们获得的荣誉奖状(如图一)。他们发现这个结构容易变形,便提出了如下四种改进方案(如图二)。你认为不合适的方案是( )。

《经典结构的欣赏》

课前导学案

【学习目标】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测试属性 ①结构的实用性

②典型结构设计的欣赏和评价 b b

必考

经典结构的欣赏和评价

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 和 两个角度进行。

第2题图一

A B C D

细绳

木条

小角板

第2题图二

(1)技术的角度主要有:结构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材料使用的合理性,的精湛程度等。

(2)文化的角度主要有:文化寓意和传达,公众认可的美学原则,反映的、民族、方面的特征、结构的特征等。

【复习检测】

1、小天同学用卡纸设计制作的建筑模型。在进行这项设计时,小天同学优先考虑的因素是()

A、功能

B、强度

C、安全

D、使用寿命

2、接上题,若要提高该结构的强度,可以()

A、制作一个尺寸更小一点的模型

B、制作一个尺寸更大一点的模型

C、使用小木棍及薄木板等材料重新制作

D、增大建筑模型底部和地面的支撑面积

3、某高校学生设计了一种可伸缩公交车吊环,通过按下把手的按钮可以调节吊环的长度。该产品设计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公众的审美需求

B、实现一定的功能

C、人的个性化需求

D、设计对象的成本

4、残运会上篮球运动员使用的篮球轮椅应具有一定的强度,以下没有体现强度的设计是()

A 、选用特制的合金材料

B 、主体框架采用刚连接

C 、增加了轮椅中轴

D 、具备较低的重心

5如图所示的结构承受竖直向下力F 的作用。该结构的材料选择不合理的是( ) A 、AB 选择硬支撑杆 B 、AB 选择足够强度的绳索 C 、CB 选择硬支撑杆 D 、CB 选择足够强度的绳索

6、如图所示的凳子,使用时凳脚容易往外撑开。以下四种加固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简单结构的设计》课堂导学案

【学习目标】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测试属性 ①结构的实用性

②典型结构设计的欣赏和评价 b

b

必考

经典结构的欣赏和评价

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 和 两个角度进行。

(1)技术的角度主要有:结构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 、材料使用的合理性, 的精湛程度等。

(2)文化的角度主要有:文化寓意和传达,公众认可的美学原则,反映的 、民族、

第5题图

第6题图

方面的特征、结构的特征等。

【交流提升】

【例题1】山西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一处木质框架结构古建筑,紧贴崖壁,半悬空中。从技术的角度评价正确的是( )

A.装饰美观,漂亮,有一定的历史影响力

B.该建筑架构稳定性较差,只有几根柱子支撑

C.木柱和横梁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为钉连接

D.插进岩石内的横木飞梁和木柱起主要支撑作用

【例题2】天安门(如图所示)是中国象征性的建筑物,造型威严庄重,气势宏大,雄伟壮丽,是中国古代城门中杰出的代表作,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结构评价的是( )

A.城楼上所挂的毛主席画像和两侧的巨幅标语,给古老的天安门赋予了时代的意义

B.城楼建立在巨型条石砌成的须弥座式城台上,造型庄重浑厚,宏伟典雅

C.朱墙黄琉璃瓦顶,天花、斗拱、梁枋等绘满了金龙和玺彩画,金碧辉煌

D.城楼为木结构建筑,60根红漆木柱支撑着重檐歇山式屋顶,雄伟壮观

【自我归纳】

【课堂检测】

1、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技术角度和文化角度进行,下面不属于技术角度的是()

A、结构的稳固耐用

B、材料的使用

C、工艺的精湛程度

D、公众认可的美学原则

2、古人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一般以木头作为民房教案材料,下面解释错误的是()

A、当时木头材料容易获取,而且人们也掌握了木材的操作工艺

B、木建筑要比茅草屋的强度更大,能抵抗更大外力的破坏

C、因为当时人们还没掌握其他材料的工艺

D、因为当时砖石材料主要用于陵墓的建筑

3、如图为丹麦设计师潘顿1959年设计的潘顿椅,下列叙述是

从()

A、潘顿椅具有优美、典雅的形态,自由流畅的曲线

B、潘顿椅具有强烈的雕塑感,色彩十分鲜艳

C、潘顿椅是全世界第一张一次模压成型的S形单体悬臂椅

第3题图D、潘顿椅颠覆了现代主义的一贯看法

4、古建筑中的飞檐设计有利于()

A、提高建筑的稳定性

B、提高建筑的强度

C、节省成本

D、扩大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

5、古建筑中的斗拱的作用是为了()

A、美观

B、个性化

C、承托飞檐

D、承托屋面

2021年高一年级通用技术教学计划(集锦2篇)

高一年级通用技术教学计划(集锦2篇)给你一篇高一年级通用技术教学计划的写作范例,你可以参考它的格式与写法,进行适当修改。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课程改革步入了实质性阶段,基础改革进入了新的`时期。课程标准无论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还是课程目标均为建国以来的首创。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的内容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坚持基础性、通用性、选择性与时代性的高度统一,注重国际经验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教育传统与未来发展需要相结合,努力建设立足我国国情、体现未来走向、具有 ___、富于开拓创新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新构架。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开设的课程是通用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必修1),使用的是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技术与设计1》是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习的导入模块,皆在使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经历一般的技术设计过程,并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劳动与技术

学习的基础上,形成结构较为完整的技术素养。具体内容有技术及其性质、设计的基础、怎样进行设计、设计的实现——制作、设计的交流与。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 1、加深对技术的理解,增强使用技术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2、了解设计的基本知识,熟悉设计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通过设计的交流和,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审美情趣,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四、实施措施 1、在开学初将高11班金额高12班学生分为6-8人的技术小组,便于开展技术活动,每个小组的组长每周填写《技术课过程考核小组量化表》,便于更好地完成学分认定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信息技术创新教学设计方案1(1)

信息技术创新教学设计方案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的时代,其实质是教育的竞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人类将步入信息时代,因而导致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教育方式将随之而改变。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网络、多媒体与教育的结合,将会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我们职业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以教育技术为突破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 一、教育信息化是职教改革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仍然偏低,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都已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教育方式未能很好地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水平,显得陈旧落后;许多优秀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广泛推广,学生的学习主要依赖于教师课堂授课,依赖于教科书,知识来源单调,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匹配。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各职业院校的现代教育设施得到了逐步完善,但学生不能在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日益普及的计算机及网络来学习知识,而容易沉迷于电脑游戏及网上聊天,不仅没有提高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还耽误了学习时间,不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设计创新,避免现代信息爆炸对学生及教学的不利影响,是我们面对21世纪发展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代教育是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的新型现代化教育体系。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手段,它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职业教育要想办出特色,就必须走职业教育信息化之路。职业教育信息化不是计算机、网络、职业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学习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从而形成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教育模式、技术手段、教育评价的动态系统。要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师掌握信息技术运用成为他们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让教师如何具备信息技术素质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将来的教师随着学校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装备的改善,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将无法胜任。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为信息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对学与教的过程和学与教的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评价和管理,是一个有待于开发和探讨的课题。

高三通用技术复习导学案(1)

高三通用技术复习导学案(1) ——分析2011基本能力高考题编制:刘福振、李应亮审核:审批:2011.9.1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2011高考题让学生体会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把握复习方向。 2、分析高考题的导向与动向,找出应对措施。 1、完成下列近3年的高考题,体会高考的内容、导向。 2、注意高考对内容考查的方式与方法。 一、思考问题 1、2011年基本能力高考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 2、高考对知识点是如何考查的(试题考查的角度、方向)? 二、2011基本能力高考题通用技术部分及其相关题目分析 34.(7分)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4)某品牌家用豆浆机说明书的目录如右图所示,其中第三章隐去了一项必要内容。根据产品说明书的编写要求,这项内容是 第三章

六、(19分)科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进步都凝聚着科技的力量。 40.(4分)原型或模型制作是产品设计过程巾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款利用新结构和新材料制作的椅子已设计完成。 (1)小明在制作木质椅子模型过程中,部分工具的使用示意图如下,其中使用方祛不正确的是 A.画横线 B.锯割 C.刨平 D.检查平面 (2)制作单个木质椅子模型的流程及每个环节需要的时间如下图。小明与其他两位同学分工制作三个同样的椅子模型,每人只负责其中一个环节,制作完成三个模型最少用时分钟。 (3)下列能对该设计产品进行全面测试与评价的是 A.该产品的技术图样 B.按1:10比例、利用新结构和新材料制成的模型 C.按实际尺寸、利用新结构和新村料制成的原型 D.接1:1比例、利用松木制成的模型 41.(1分)某品牌电热水壶(右图)设有防烧干装置,当壶中水量低于一定值时,电源会自动断开;壶盖经过特殊设计,水烧开时,蒸汽会使水壶发出蜂鸣声,起到提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壶中水温为防烧干系统的输入量 B.蜂鸣声体现了人机工程学中的人机信息传递 c.设计该水壶时,不必考虑壶盖的重量 D.设计该水壶时,主要遵循了美观性原则 部分物理试题: 七、(12分)万物交融的世界,追求者和谐的理想,千 变万化的声音在每一个角落回荡。 45.(5分)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声音由物体的震动产生,以波动的形式传播。 (1)上图是探究声波提醒的实验示意图。用小槌敲击音叉有,音叉振动产生声波,话筒接收,示波器观测。波长、频率和速度是描述波的基本物理量。示

高二通用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高二通用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总目的要求: “技术与设计1”模块使学生对技术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增强使用技术的自信心和责任心;初步掌握通用的、完整的设计过程,学会设计的一般方法,了解设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技术探究、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通过设计的交流和评价,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审美情趣,学会多角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技术的性质,了解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一些最新的技术成果以及技术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能正确认识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及社会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具有正确使用生活中一些常用技术的基本技能。 2.了解技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技术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技能,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对技术设计的过程、方案和成果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 3.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绘制和识读一些简单的技术图样,会使用几种常用的规范的技术语言进行交流。 4.熟悉一些常见材料的属性及加工方法,能根据设计要求选择材料和工具,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 5.具有初步的技术试验的操作技能,能进行基本的技术测试和技术指标测量,会写简单的技术测试和技术试验报告。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确认为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初步学会从技术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多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的能力。 2.经历技术方案的实现或转化为产品的过程,初步学会模型或产品的制作、装配、调试的方法。体验意念具体化和方案物化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发展动手实践能力。 3.经历技术设计中交流与评价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技术交流的方法,发展技术的表达和评价能力。 4.经历观察、设想、安装、测试、调试、测量等简单的技术试验过程,学会简单的技术试验方法,理解技术试验在技术发明、技术革新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技术试验能力。力。 5.经历典型的技术设计、制作和评价的活动过程,初步掌握基本的技术学习方法和技术探究方法,具有初步的参与技术活动的能力和使用技术及其产品的能力,发展技术的决策能力、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第一册教学设计

【第一周】第一课探宝行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利用信息的一些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应具备的信息道德和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同时,让学生知道在传播、利用信息时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以及使用计算机应有的良好习惯。作为信息技术的第一课,本课不是要让学生掌握很多有关于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而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应用的知识传授上和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良好习惯上;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较差,所以,教学难点应该是对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建议教师介绍关于黑客与病毒的相关知识,进一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 【学生分析】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组织教学时,也难以使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跟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同步,因此,在备课和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尽可能的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应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调动起每一位学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不挫伤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此年龄段的学生知识面窄,要理解和掌握本课中这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难度较大,所以要尽可能结合学生身边生活中的实例来讲解,可以通过形象的比喻或课件演示的方法,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

【教学重点】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演示课件,将学生引入到学习情境中。 (通过课件或挂图演示一组信息处理的画面) 师:谁能说一说画面中的人在做什么? 每个画面请一、两位同学讲述,在学生讲述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出“信息”,根据学生对整组画面讲述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引出本课问题:什么是信息? 二、确定问题,引出新知 师:刚刚同学们看到的是人们在处理信息,那么,什么是信息呢?你知道人们通过哪些方式传递信息吗? 此处对什么是信息这一问题的讲解,教师要最大限度的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身边的例子,以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避免单纯介绍抽象的概念。 三、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1、自主学习 布置学生看书,结合自己的见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此阶段,教师应布置有针对性的学习问题,可以确定如下具体问题: ?你知道哪些处理信息的方法? ?信息技术是什么? ?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信息技术?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阅读给以必要的提示和指导。 2、协作学习 给学生分成小组,布置讨论、交流上面提出的三个问题:什么是信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有哪些应用。 教师要求每组最后要推选一名代表来说明本组的讨论结果,可以采取请学生为大家看图讲故事或者讲述自己知道的有关信息技术的小故事的方式,来激发学

苏教版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导学案---第1章-结构与设计

《常见结构的认识》课前导学案 【学习目标】 测试内容测试要求测试属性 ①结构的概念 ②结构的受力a b 必考 一、设计分析的三个要素 1.:产品的使用者。 2.:产品本身的材料、造型、功能等特点。 3.:产品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使用的,必然受到环境的制约,并对环境产生影响。 二、设计方案的常用构思方法 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调查研究和设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将客观存在的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架构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抽象物,并采用图、模型、语言、文字等方式呈现的思维过程。 设计方案常用的构思方法有:、、及。 三、设计方案的制定 制定设计方案是设计者在一定的调查研究和设计分析的基础上,把自己设计的东西,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规范,用文字、图表、模型、语言等呈现出来的过程。 四、对产品设计分析,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标准件 :指经过优选、简化、统一并给以统一标准代号的零件或部件。 优点:采购方便;直接使用,简化制作过程;相对便宜,从而降低产品成本;实现通用通换,易维护。 五、对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和权衡 对方案进行评判和比较,要从设计的目的出发,针对一些相互制约的问题进行权衡和决策,选出较为满意的方案或集中各方案的优点进行改进。考虑的方面:实用、美观、创新、稳定性、安全性、环保性、加工难易程度、经济成本等。 【复习检测】

1.(2015·3月省考)如图所示是某城市广场的“钢琴楼梯”,楼梯台阶黑白相间,当人踩到上面时会发出音乐声。下列设计该楼梯时考虑的因素中,不归属于使用者的因素是() A.楼梯总的高度 B.楼梯台阶的颜色 C.楼梯台阶的高度 D.踩到台阶上时发出的音乐声 2.为了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又要保持室内温度,小黄提出了四个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A.定时启闭换气扇 B.定时启闭窗户 C.根椐二氧化碳浓度自动启闭换气扇 D.根据二氧化碳浓度自动启闭窗户 3.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原理,人们发明了盲人用的“探路仪”。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电杆、台阶、桥上的人等,这采用的方案构思法是() A.联想法B.草图法 C.模仿法D.奇特构思法 4.(2014·省学考)如图所示的连接件中,两金属片需要经常拆装,下列金属片设计方案中合理的是() 《常见结构的认识》课堂导学案 【学习目标】

初一年级信息技术全套教案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课 题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处理的过程。 3、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重、难点: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的处理过程及发展。 教法与教具: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学生介绍 自己了解 的计算机 人类已跨进21世纪,迎来了如火如荼的信息时代。现在我们如果经常看报纸,你注意到没有什么方面的新闻最多?学生:计算机。是的,计算机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掌握计算机是我们迫切的需要。那么谁能描述一下计算机?同学们踊跃回答问题:屏幕 + 机箱。计算机最主要的作用是用来处理一些信息的,这就是要求我们了解的一门课程: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IT )。IT 是干什么的呢?它和人类社会有什么关系?以及我们现在计算机课为什么叫“信息技术”?计算机是如何处理信息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解决的内容。 讲授新课:(板书)一、信息的含义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就有了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方式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今天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不能离开信息,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 1991年1月的海湾战争,大家记忆犹新,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在高科技战争中,每一个军事行动 都离不开信息。在“爱国者”导弹与“飞毛腿”导弹 在对抗中,可以看到准确、快速处理信息的重要性。 多国部队用两颗“锁眼”式照相卫星,日夜不停地监 视远在4300公里外的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的动态, 卫星每12秒钟就可以拍摄一张立体图像,只要“飞毛

[通用技术必修 技术与设计2]《系统与设计》学案

《系统与设计》学案 “系统”一词是一个经常使用的词汇,各大搜索引擎对“系统”一词的搜索统计,可是我们仔细想想,好多系统我们似乎看不清,摸不透,有些神秘感!那么,什么是系统?它有什么特性? 【学习目标】 1、从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含义。 2、通过简单的系统的案例分析,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初步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 3、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4、通过简单的系统设计案例的分析,初步学会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5、确定一个生活或生产中的简单对象,根据设计要求完成系统的方案设计。 【知识整理】 一、从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含义。 先思考两个故事: 我国古代《申鉴时事》中记载的有关用网眼捕鸟的故事。 法国雕塑家罗丹关于《巴尔扎克的雕像》的传说。 【讨论】这两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分别造成了什么后果?再来看,下列实例那些是系统那些不是系统: 塑料大棚、一支球队、一个原子、一辆自行车、一片湖泊、一只小熊、手表、缝纫机、一片森林、智能大楼、一架飞机、手机 总结: 那么现在大家根据以上的例子跟故事来总结系统的含义: 1、系统的含义: 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构成系统的三要素: (1) (2) (3) 台灯:由那些部分组成?它的功能是什么?它的组成部分是否具有台灯整体的功能? 自行车:由那些部分组成?它的功能是什么?它的组成部分是否具有台灯整体的功能? 3、自行车由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承重系统;方向控制系统等等组成,这说明一个系统内部可以有罗干的组成,而传动系统又有脚蹬、链轮、链条等组成 4、系统的分类系统可按不同的标准和需要来分类: (1)人体系统系统;城市系统系统 (2)自行车的传动系统系统;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系统 (3)氨气的合成系统是,生态系统是系统。 (4)简单系统 复杂系统 (5)黑色系统 白色系统 二、通过简单的系统的案例分析,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初步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

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计划

通用技术教学计划(必修1) 2010年-2011学年度上学期 南尚乐中学宋继恩2010年9月 一、课程内容分析及整体教学思路: 《技术与设计1》模块内容包括5个章节内容,主要强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面对技术世界的信心,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为此,需要学习各种基本的技术概念和过程。对于设计,不要死记硬背概念,不要机械理解过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设计过程介绍的是一般的过程,不是规定的程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化运用。 技术与设计不是专业设计师眼中纯粹的理论说教,也不是遥远的童话,而是技术与生活的桥梁。解决问题是技术设计的基本起点,问题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和周边的环境。从广义上讲,设计是为了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充分挖掘来自生活的需要,是技术与设计产生发展的前提。设计应该追求创新,而创新的过程需要不同思想的碰撞,需要不断的反思。在教学中,交流和评价既是设计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设计过程成功完成的途径、方法和保证, 它们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这几部分内容应该是融会贯通的,不能机械割裂。特别是第一二章节,它是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彻于技术教育的始终。 二、当前学生状况分析: 1、学生对技术有一些感性认识,但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 2、学生对亲历技术活动还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材特点分析: 1、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开放、反思、合作学习。 3、体现人文精神,启迪学生领悟融于技术的人文内涵。 4、挖掘技术内涵,重视提高学生综合技术素养。 四、教学方法: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采用讨论、思考、探究、实践、活动等方式。 1、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2、重视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学习指导。 3、重视各种技术活动的具体指导。 4、倡导合作性的学习方式。 5、加强学生的个人辅导。 6、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 7、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初中上册《信息技术》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第一节的内容,是让学生对传统的“计算机课”的认识转到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上来。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讲了信息的含义和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含义和它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展望。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是信息技术的开篇内容,为以后学习信息的获取与管理打下基础,做好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跨入高中,相互还不是很熟悉,而且现在的学生有个性,喜欢表现自己,这又是他们在初中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并且这个阶段的学生通过小学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所以针对以上情况,我在设计教学时,更多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发言和参与表现的机会,通过对实验的分析,使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新内容很好的迁移和融合在一起,构建起个人的信息知识体系。 教学重点: 1.信息的基本特征 2.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 信息和信息技术含义的理解 处理思路:讲授,演示 五、教学环境(资源) 教室 六、教学思路(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理论性较强,“教法”以讲解法、演示法为主,“学法”以观察法、讨论法为主,并以适当的学生自主体验以及游戏为辅助 2.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总体思路:介绍新教材讲解信息定义讲解信息的基本特征讲解信息技术定义讲解信息技术的应用,讨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展望 七、教学过程

(一)介绍新教材 首先请大家把我们这节课的课本拿出来,是什么课啊?(学生回答) 那我们把书翻开到目录,我们大概的来看一下这门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它与你过去的计算机课本有什么不同?它有《走进信息世界》、《管理计算机》、《应用文档的设计》、《数据统计与分析》《图片的获取与处理》《音视频获取与处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所以呢信息技术课不相当于同学们眼中的计算机课,通过今天的学习呢,我们就能理解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了。 下面就开始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二)什么是信息 老师: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如清晨的霞光送来了黎明的信息,树叶开始变黄隐含着秋天来临的信息,我们从报纸上可以获得当 天发生的消息,……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 为哪些属于信息? 学生:(举例) 老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都非常好,可见,人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那同学 们举了这么多关于信息的例子,在你们眼中什么才是信息呢? 学生:…… 老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自己对信息的理解,我们来了解下书上对信息的定义。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同学们之前说了很多 自己对于信息的理解,其实不同的领域对于信息的理解是不同的,但 这里呢,同学们只要掌握书上的含义就可以了,如果对其他科学家的 理解感兴趣呢,可以上网查看一下。其实信息的表达有很多种方式, 比如说语言(广播),文字(报纸)、符号、信号、指令、代码等都 可以表达信息。 知道了信息的定义和表达方式之后,我们来通过一个实验体会一下, 在生活中是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 实践学习一:准备甲、乙、丙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酒、酱油和盐水三种不同液体,杯子上都没有贴标签。那同学们是怎样来把这三种液体分辨出来的呢? 学生:(闻,看,尝) 老师:同学们通过这三种方式很快就可以将这三种不同的液体分辨出来了,可见,不同事物所包含的信息是不同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感觉器 官,利用耳闻、目睹、鼻嗅、口尝、触摸等方式直接获取外界的信息, 根据颜色、气味等各种不同特征来鉴别事物。但是人类的感官功能是 有限的,对于感官无法直接看到、听到、摸到的事物,如何获取信息 呢? 学生:(发明工具、仪器) 老师:那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学生:(显微镜、电话、网络……) 老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各种传播媒体的运用,使人类收集信息的能力突破时空限制,再比如我们平时用的摄像机、照相机,它延伸的我们的视 觉;看的电影、电视延伸了我们的视觉、听觉……;网络更是创造了

高中通用技术《设计及其特点》导学案

《设计及其特点》导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什么是设计,初步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 2.理解和分析设计的特点; 3.初步养成善于思考、敢于表现、勇于创新的品质和良好的合作学习交流态度。【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一〗 小组讨论:普通的家用垃圾桶存在哪些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以上列举的缺点,选择几个填入下表,并提出初步的设计方案。 〖知识点小结〗 设计的一般过程是:

〖合作学习二〗 设计其实就是问题求解的计划过程。 思考并讨论:看到“设计”二字,你会想到什么?请填入下图: 功能 〖知识点归纳〗 设计有如下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总结】 本节课你对设计有了怎样的认识?还有哪些需要深入了解的地方?

高三通用技术二轮复习“结构与设计专题”(有答案)

高三通用技术二轮复习“结构与设计专题” 一、知识回顾 1、结构与力: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从力学角度来说, 结构是指可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 力。一般结构会受到以下五种力:拉力、压力、剪切力、弯曲力和扭转力。 2、结构的类型: (1)实体结构:结构体本身是实心的结构。受力特点: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如:铅球、实心墙、大坝、铁锤、冰山、泰山等。 (2)框架结构:结构体由细长的构件组成的结构。受力特点: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如:栅栏、铁塔、脚手架、板凳、鸟巢、楼房、课桌、 餐桌、床等。 (3)壳体结构:层状的结构。受力特点:外力作用在结构体的表面上。如:贝壳、飞机汽车的外壳、安全帽、鸡蛋、乒乓球、头盖骨、篮球等。 3、稳固结构的探析 (1)结构与稳定性: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影响因素: A、重心位置的高低:不倒翁、台扇的底座、茶几的下层用密度较大的材料做 成、楼房浇注地基、篮球架底部加压石快等。 B、支撑面积的大小:三角架、A字形梯、正立的瓶子比倒立的瓶子稳定等。 C、结构的形状:三角形最稳定、Z字形屏风、梯形的水坝等 (2)结构与强度:结构具有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影响因素: A、结构的形状:(同一构件或材料的截面积越大越坚固、三角形最坚固)工字 钢、每个面都是三角形的钻石、房梁和脚手架加斜梁等。 B、材料:材料不同强度不同。合金钢>普通钢>铜>铸铁>松木>塑料。 C、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榫接、铆接、胶粘、绳系、焊接、螺栓连接等。 铰连接:连接处不能相对移动,但可相对转动。 刚连接:连接处既不能相对移动,也不能相对转动。 4、简单结构的设计: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图:

高一通用技术:透视效果图的识读导学案

高一通用技术:透视效果图的识读导学案 在一件新产品投入生产之前,设计者需要对其功能和形式不断推敲、评价。学会识读效果图,可以通过画面所表现的形式获取所需要的设计信息。与草图相比,效果图更能真实地表现产品的式样、材质和空间效果等。因此,要识图时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产品的形态、功能和特征,要注意从中了解产品外观上的实际比例关系和色彩搭配及材质感,了解产品内部结构和色彩装饰效果。 左图是用正投影法表现的挖掘机彩色效果图,从中可以真实地了解产品外观的实际比例关系和色彩搭配及材质感。下左图为汽车设计的彩色效果图,画面所选择的视角能充分体现产品的空间体量关系。通过产品效果图还可以了解产品内部的结构和色彩装饰效果 正等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是一种可以表现物体三维结构特征的图形。采用这种投影图可以表示最初的设计思想。我们可以在产品的设计说明书、广告宣传单上发现这种投影图的踪影。 平面结构形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绘制 平面结构形体的正等轴测图,可根据形体在长、宽、高等三个方向上的基本尺寸绘制完成。如下图所示,其绘制步骤如下:

根据形体的结构特征,确定长、宽、高等三轴在图纸上的位置,如图a。 沿着上述三轴分别量出物体的长80、宽50和高40的尺寸,画出长方体的轴测图, 如图b。 根据长度方向25、高度方向15的尺寸,画出左上角斜切面,如图c。 根据长度方向30、宽度方向25的尺寸,画出左前方斜切面,从而完成全图,如图d。 讨论 根据正等轴测图的作图方法,正等轴测图上表现物体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坐标轴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用三角板怎样准确画出这些夹角? 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有什么样的投影特征?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绘制 绘制水平面上的圆的正等轴测图,可采用下面的步骤。 练习 画一个小方凳或书橱的设计草图。 画出一个尺寸如左图所示形体的正等轴测图。 画一个边长为50的正方体的正等轴测图,并在三个可视面上各画一个正等轴测圆。 根据以下步骤画图,进行材质感的练习。

通用技术三视图导学案

三视图导学案 学习目标:1.从投影的角度理解三视图的形成原理 2.学会看三视图的各个部分对应关系 3.绘制简单的几何体三视图 4.补全三视图缺少的线条 学习重点:1.知道物体三视图与正投影的相互关系及三视图中位置关系 2.绘制简单的三视图 学习难点:补全三视图缺少的线条 课前小试: 1、绘制图样时,主要采用投影法,假设投射线与投影平面______。 2、三视图的形成:将物体置于三个互相______投影面体系中,使物体主要表面平行或垂直于投影面。用正投影法分别向V、 H、 W面投影,即得到物体的三个视图。主视图——由向投影,在正面V上得到视图。俯视图——由向投影,在水平面H上得到视图。左视图——由向投影,在侧面W上得到视图。 3、三视图的展开:为使三个视图在一个平面上,需要把三投影面展开。方法是:面不动,面绕OX轴向下旋转90°,面绕OZ轴向右旋转90° 4、三视图在图纸上的位置:主视图在____________,俯视图在主视图的___________,左视图在主视图的____________。 5、____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高,俯视图主要反映物体的_____和_____,左视图只要反映物体的_____和_______。 6、三个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主、俯视图______对正;主、____视图高平齐;俯、左视图_____相等。 7.圆锥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分别是什么样的图形? 8.试着画一画下面两个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

1.三投影面体系:由三个互相___________的平面构成。 2.采用____投影方法将物体同时向三投影面作投影,即得到物体的三视图。 3. 4.如下图,从不同方向看下面左图中的物体,右图中三个平面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 5.画出左侧几何体的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 6.如图所示为某零件的轴测图,其正确的俯视图是() 7.请根据题图所示形体,画出主视图以及补全左视图的缺漏线条。

小学:第1课 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第1课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Lesson 1 "Inform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structional desig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第1课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有感性认识 ·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应用 情感目标: ·意识到信息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萌发学习、应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内容】 ·信息 ·信息传递、获取、存储等信息技术及常用工具·计算机的基本应用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 ·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 ·计算机的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对于从来没有学过计算机知识的学生来说,上课环境很陌生也很新奇,“信息”及“信息技术”等概念也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从生活素材中进行导入,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首先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引入了信息的含义,然后分别介绍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应用。总的来看,本课内容点很多,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重点突出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特点:传递、接收、存储、处理信息。 如果在机房上此课,一定要先讲解上机的基本守则。这些规定学生无法全部理解,应在后续课程中不断强化或提醒。 “信息的接受和传递”与后面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常用的信息处理工具”密切关联,共同构成了完整系统的“信息技术介绍”模块。 介绍“计算机的应用”时,教材建议了一个学生讨论活动,该活动的实施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有助于他们更为清晰地认识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信息处理方面的强大功能。

高二通用技术结构与设计知识点归纳

高二通用技术《结构与设计》知识点归纳 高二通用技术《结构与设计》知识点归纳 、常见结构的认识 1、结构的涵义(A级了解 P2) (1)涵义: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特定的有序搭配和排列。(2)本质(功能):承受力和抵抗变形。 2、实体结构(A级了解 P8) 一般是实心的,特点是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能够随比较大的力。比如长城、三峡大坝、锤子、厨房中的菜板子等等。 3、框架结构(A级了解 P9) 框架结构形态比较简单,主要由细长的构件组成,特点是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主要承受水平或垂直方向的力。 比如窗户、自行车、艾菲尔铁塔、桌子、书橱等等。 4、壳体结构(A级了解 P9) 壳体结构是指层状的结构,能够巧妙地将外力分散到整个表面。 比如鸡蛋、核桃、瓜子、头盔、锅碗瓢盆都是壳体结构的。 二、稳固结构的探析 1、结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B级理解 P12) 2、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重心位置的高低、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和结构的形状等。(B级 3、结构的强度指结构具有的的抵抗力被外力破坏的能力(B级理解P17) 4、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结构的形状、使用的材料、构件之间的连接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B级理解 P17) 5、连接方式:绞连接(轮子、轴承、风扇、人体四肢与躯干等等)、刚连接(建筑物的各个部分之间等等)。(B级理解 P19) 三、简单结构的设计 1、结构设计应以一种或几种功能的实现为基本目标,应满足设计规范,满足设计规范,满足使用者的基本需要2015地质版高二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二2015地质版高二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二。

通用技术必修一学案

《通用技术》必修①学案二 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 一、设计的一般过程 1、发现和明确问题 从本质上说,设计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它从问题出发,并围绕问题展开各项活动。因此,设计必须从调查需求、分析信息、发现和明确需要解决和值得解决的问题开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项目,明确设计要求。 2、制定设计方案 在发现和明确要求的基础上,我们紧接着要做的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尽可能广泛地收集设计所需的信息,通过对各种信息的归纳和分析,挖掘影响设计的主要因素,大胆提出各种设计想法,并依据一定条件对各种想法进行筛选,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这就是制定设计方案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大胆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始终明确。 (1)运用不同的材料、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设计方案。 (2)任何设计方案都有改进的可能性,好方案决不会仅有一个。 收集信息:可以通过用户调查,专家咨询,查阅图书资料,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浏览互联网等渠道收集有关的信息。 设计分析:面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要根据设计要求,找出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可能的解决办法。面对设计要求和约束条件之间的相互矛盾,为了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应该提出尽可能多的设想,以便于权衡利弊,作出选择。 方案构思:方案构思是设计过程中最富有挑战性的环节,它要求我们根据设计要求,大胆构思,努力挖掘自己的创造潜力,提出解决问题的多个设想。 方案呈现:构思过程中产生的设计想法常常是模糊的,为了使其具体化,我们通常会用草图把它们转化为视觉形象。同时,这些想法又是零散的,从中我们并不能看到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所以我们还要对这些想法进行综合。 方案筛选:当多个设计方案产生以后,我们就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对这些方案进行筛选。3、制作模型或原型 完成方案筛选后,我们就要开始制作模型或者原形了。一般地,模型制作包括两个阶段,既绘制图样和制作模型或原型。对于图样,我们既可以手工绘制,也可以用计算机辅助制图。对于小型、简单的产品可以直接制作产品原型,而对于大型、复杂的产品先制作缩小、简化的模型。 4、测试、评估及优化 要明确设计方案是否可行,我们还必须进行各种测试、评估,以优化设计方案、完善产品原型。 测试:在模型或原型制作完成后,一般需要对其进行测试。测试的目的是检验产品在操作、使用过程中,在结构和技术性能等方面能否达到预定的设计要求。 评估:在测试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对设计方案和产品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这种评估,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反复进行。 优化:为了优化设计方案,我们既要分析测试和评估的具体记录,也要重视对公众意见的调查,以明确改进的方向。一般说来,我们可以对三种典型人群,即专家、潜在客户和用户进行调查,征集优化的具体意见。 5、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正确的使用和维护既可以使产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又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因此,掌握正确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对于产品使用者来说尤为重要。为此,我们通常要设计一份产品设计说明书。 设计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一项具体设计中,有些阶段或步骤可能会发生变化,有些步骤之间则可能出现一定的循环。因此,我们不能将设计的过程简单化、模式化,而应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灵活安排。 在长期的设计实践中,人们逐渐总结出创新、实用、经济、美观、道德、技术规范、可持续发展等设计的一般原则。这些原则往往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渗透,并体现在设计过程的各环节中,成为指导设计过程和进行设计评价的基本准则。 1、创新原则 设计是人类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创新就是通过引入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等,或对已有的产品的革新来创造具有相当社会价值的事物或形式。创新是设计的核心。生活因设计而丰富多彩,设计因创新而魅力四射。 设计过程中,一般可以从原理、结构、技术、材料、工艺等方面进行考虑改进和突破,以实现创新的目标。要实现产品设计的创新,除了了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智慧外,还应注意利用最新的技术成果和现代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2、实用原则 设计中的实用性是指设计的产品为了实现其目的而具有的基本功能。物理功能(性能、构造、效率精度和可靠性)、生理功能(方便性、安全性、宜人性)、心理功能(造型、色彩、机理和装饰)、社会功能(个人价值、兴趣、爱好和社会地位)。 产品的实用性是从设计的目的出发的,它随时代的改变而改变,随人群的改变而改变,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3、经济原则 设计中的经济原则是指以最低的费用最得最佳的效果。所谓最低的费用,是指产品在得到最优良的设计,实现最佳的功能的同时,所涉及到的各方面的成本和总量最小。由于产品所用的材料都有其特定的性能和加工的方法,作为设计者,如果只追求形式美而不了解生产工艺,往往就会出现无法生产或成本很高的情况。另一个方面,如果设计者只追求价廉而粗制滥造,就从根本上违背了设计的目的,可能会导致产品滞销或亏本销售,造成更大的浪费。 产品设计必须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合理使用优质价廉、能优化产品质量的原材料,并在明

通用技术导学案

年级:高二科目:通用技术 课题设计是技术的关键课型新授课课时 序号 1 总课时 序号 1 主备人黄磊审核人授课人黄磊备课时间2014-9 学习目标1、了解设计是推动技术发展的驱动力,技术促进设计思维和设计手段的发展,技术推动社会进步。 2、经历将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确认为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初步学会从技术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想像的能力。 3、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感悟技术设计内在的价值和作用,启发学生对技术设计的兴趣,具有良好的合作交流的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材分析重点: 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难点: 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学法启发式和谈话式的教学方法教具 学具 多媒体电教室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明标 技术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而设计正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设计 可以是技术设计、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程序设计和教学设计等。本节讨论 的主要是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从来源上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来源于有计划、有步骤的设计,如 航天技术等。结论:技术设计给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二是来源于偶然的发现,如抗生素药物的发现等 二、自主合作 (1)以以前分的组为单位,请你们从身边找一件技术产品。 (2)各组同学共同探讨你们的产品运用哪些技术?谈一谈产品的设计运 用哪些方面的知识;说一说产品的发展史;是否可以对产品进行改进。 (3)每组推荐一位代表讲述你们的探讨情况。探讨过程中注意把握这几个 内容:

(1)技术的实现要靠精心的设计来完成; (2)设计的改进推动技术的发展; (3)设计需要多种知识。 三、展示点拨: (1)小组代表发言; (2)小组内成员补充; (3)其他组同学评价; (4)教师补充和评价。 四、小结: 任何一项技术的产生都可以看做是多种知识的综合。要想发明革新,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坚忍不拔的刻苦精神。愿同学们不断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案例分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沈耘(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高级教师) 第一部分关于教学设计 一、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性文件 2000年试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是目前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依据,另外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也可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参考。 根据课程指导纲要,信息技术教材形成了一纲多本的状态。同时要提高信息技术专业素养也要进一步阅读专业书籍,并查找专业网站资源,加强学习。 二、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转换成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 (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 2)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学情) ( 3)教学目标(三维) ( 4)教学重点和难点 ( 5)教学流程图 ( 6)教学过程(资源、模式选择) ( 7)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 8)评价标准 ( 9)板书设计 (二)教学设计中的困惑 困惑一:不知教学设计每一项具体写些什么 困惑二:如何进行学前分析

困惑三:不知教学重点、难点该如何确定 困惑四:不知如何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三)如何开展教学设计 (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学科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依据; 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 指导思想将影响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等; 这一部分也是依托、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环节。 (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要分析本阶段内容在整体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本节课在本节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学生情况:学生的基础状况,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所选择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原因,(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 技术准备:包括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 ( 3)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的主语是学生 目标要体现出学生要掌握的技术内容 目标要体现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内容 目标要体现出对应课标中课程目标中的内容 目标要体现出能力层次(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 (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节课的主要支撑部分(不宜很多) 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篇幅和时间用于突出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