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专题复习

中考政治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专题复习
中考政治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专题复习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

考点16、列举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采取的措施,评价他们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C运用)

【复习要求】

1.知道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在位期间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及对后世的影响;

2.学会用全面地(一分为二)、史论结合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

【课堂导学】

一、找一找,纠正表格中的错误信息。

二、连一连,所采取的措施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秦始皇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逐渐增强,

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汉武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唐太宗结束了五代以来军阀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也导致了后来“积

贫”“积弱”局面。

宋太祖这一时期出现了经济发展、权力集中、思想文化趋于统一的大一统

格局,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三、课堂探究

1. 有人认为:就实质而言,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2.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四位封建帝王的共同点。

3.我国历朝政治制度的演变

___ 4.例题

材料1:汉初立诸王(诸侯王)……地既广大,且至千里。

—《后汉书·百官志》

材料2: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分)地,……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汉书·中山靖王刘胜》 材料3:

(1)材料1和材料2中汉朝的政治制度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要改变?(用史实说明)(3分)

(2)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哪一政治制度?图二反映的制度有什么优点?(4分)

(3)统治者对政治制度进行创新和完善的目的是什么?(2分)

预习单

班级姓名

【基础知识】

1.秦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_

2.谁在位时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____________

3.历史上的“贞观之治”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期?_______________

4.北宋的建立者是?_______________

5.秦始皇为巩固统治在哪些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是?_____________

7.为加强思想,秦始皇推行的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

8.秦朝全国统一的货币为?___________________

9.汉武帝为巩固统治在哪些方面采取了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为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实施了什么措施?_______________

11.为了加强中央对各地官员的监督,汉武帝建立了什么制度?_______________

12.思想上,汉武帝采纳了由谁提出的什么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汉武帝派谁出使西域由此开通了丝绸之路?________________

14.被各族人民拥戴为“天可汗”的人物是谁?_____________

15.宋太祖通过采取哪些措施加强了军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宋太祖采取什么策略,使文人受到普遍重视?_______________

【基础训练】

1.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A.开创“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D.开辟丝绸之路

2.“臣(李斯)请非秦记皆烧。使……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材料所述事件的主观目的是()

A.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B.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C.钳制思想,摧残文化D.整顿吏治,以德化民

3.20 世纪 90 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都、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用泥制陶的事实 D.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4.下列中国古代四个历史时期中央行政系统的简表中,属于秦朝的是()

A B C D

5.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不一致,汉文字却是统一的。这是因为()

A.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B.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C.文字书写在丝帛和竹简上 D.秦始皇统一了文字

6.汉武帝颁布“推恩今”的目的是()

A 惩治地方豪侠

B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 完善举荐人才制度

D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7.小明喜欢看电视剧《汉武大帝》,他想知道以下关于汉武帝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A、平定“七国之乱”

B、强化了中央集权

C、他采用无为而治的方针

D、他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出现“光武中兴”

8.创了“开元盛世”,把国家的繁荣推到顶峰的是()

A.秦始皇B.汉武帝 C.隋文帝D.唐玄宗

9.以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而著称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0.(14分)秦始皇是历史上争议颇多的人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摘自【西汉】贾谊:《过秦论》(1)材料一中,贾谊认为秦始皇有哪些功绩?(3分)

材料二:《贞观政要》卷八:“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2)材料二中,唐太宗否定秦始皇的理由是什么? (1分)其根本目的何在? (1分)

材料三:毛泽东对秦始皇的评价有诗歌一首:“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注:秕:中空不饱满的谷粒。子厚:柳宗元

《十批》:郭沫若所写的《十批判书》,批判古人,包括秦始皇

(3)请归纳该诗对秦始皇的态度。(1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看法。(2分)

材料四:时下,我们对秦始皇是少骂一些,还是少赞一些?从历史学上来说,这不是个问题,只要把史实考证清楚,当赞处则赞,当骂处则骂就是了。但从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来看,

2019年中考政治知识点专题复习汇总(必背知识点)

2019年中考政治知识点专题复习汇总 1、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 3、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4、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当今社会,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5、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7、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8、我国的总任务是什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9、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0、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是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11、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问题的根本途径(或关键)。 13、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14、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15、我们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1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7、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各民族之间关系(新时代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8、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9、我们个人应怎样维护民族团结(如何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20、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21、“一国两制”的内容(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简称为“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2、制定“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意义(港澳回归证明了什么?)? “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23、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24、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我们要坚持的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5、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26、我国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26、如何实行对外开放?我国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开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7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其他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失衡等。 28、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第6课《北宋的政治》习题5(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测试题 1.“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A.刘备B.元昊C.忽必烈D.赵匡胤 2.《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这段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澶渊之盟B.郾城之战C.靖难之役D.陈桥驿兵变 3.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①将兵权收归中央②派文官任知州③设节度使④派转运使把地方财政大部分收缴中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宋代在各州郡设置通判,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宋朝统治者的这种做法() A.削弱了地方割据的军事基础B.加强了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 C.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行政控制 5.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致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A.重农抑商B.重文轻武C.和亲会盟D.闭关锁国 6.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7.一位学者评论他所处的朝代,认为当时地方州郡之所以“日就困弱”,是因为朝廷把各州的“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政刑一切收了。”该学者所处的朝代是() A.秦朝B.西汉C.宋朝D.唐朝 8.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是哪位皇帝() A.秦始皇B.汉高祖C.宋太祖D.元世祖 9.中国文化中包含着众多的历史元素,《百家姓》是中国人熟知的一部关于姓氏的著作,开篇即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部著作最早可能出现在() A.唐B.明C.汉D.宋 10.针对唐朝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为了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宋太祖采取的创新措施是() A.分化事权,分割宰相权利B.废除丞相,权归三司 C.实行三省六部制D.废除丞相,设中书省 11.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且长相俊朗的陈尧咨陪辽使射弓(射箭),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官。陈尧咨请示其母亲后,其母杖责之:“你们父子均以文章立朝为名臣,你现在竟为了厚禄,使家族蒙受羞辱,忍心吗?”这反映出宋朝() A.孝亲观念浓厚B.重文轻武传统 C.颜值备受推崇D.选官注重才学 12.宋政府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运往京师开封或其它指定地点,由中央掌管。这一措施的政治作用是() A.保证京师的财政供应B.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C.防止农民起义D.抵抗少数民族的进攻 13.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危害之大。”下列关于宋太祖采取这一措施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形成重文轻武局面②加强中央对军权的控制

2019中考政治专题

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热点专题(6)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专题复习一:改革开放40年,深化改革正当时(7)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4.改革开放4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能说明什么?谈谈你的感受:(8)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3.请你为增加农民收入,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 (2)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农村政策。 (3)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2)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研。 (4)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3)让科技成为农民增收的决定因素。 6.改革开放40年,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4)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 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6)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主要原因: 4.近年来党和政府“三农"问题采取了那些主要措施?(1)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免除农业税。 (2)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协作和艰苦奋斗;(2)帮助农民工再就业。 (3)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了中国力量;(3)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保障制度。 (4)坚持和落实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4)农村义务育阶段学生发放营养餐。 (5)坚持和落实了对外开放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5)实行“家电下乡”政策。 (6)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6)建立农村基本医疗卫生生保障制度。 (7)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6)加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专题复习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幸福家园 (8)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金制度。 1.近几年来,中央连续出台关于“三农问题”的相关文件和政策,提出大力实施农村5.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中学生如何做? 振兴战略,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说明了什么?得出哪些结论?)(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农村发展做贡献。 (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2)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将来投身到农村建设中。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积极向农民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和科学文化知识。 (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4)为推进乡村振兴献计献策。 (4)党和政府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5)关注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做好为农村服务的准备。 (5)我国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6.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什么重要意义? (6)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1)有利于加快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 2.我国为什么高度关注和重视解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2)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1)“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3)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4)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是确保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5)有利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同步练习】《北宋的政治》(人教)

《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 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其中 “宋祖”是() A. 李渊 B. 杨坚 C. 李世民 D. 赵匡胤 2.陈桥兵变使赵匡胤做了皇帝,他取代的是() A. 北周 B. 后周 C. 后汉 D. 后唐 3.关于北宋建立方式表述准确的是() A. 农民起义夺权 B. 少数民族人侵中原 C. 大将发动政变自立 D. 外戚夺取政权 4.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A. 唐朝后期潘镇割据 B. 陈桥兵变 C. 唐末农民起义 D. 五代政权频繁更替 5.宋朝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于()

A. 宋太宗 B. 宋钦宗 C. 宋徽宗 D. 宋高宗 6.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最主要目的是() A. 害怕掌握兵权的大将篡夺政权 B. 如此可以缓和君臣矛盾 C. 加强中央集权,集中兵权,巩固统治 D. 吸取“藩镇割据”的教训 7.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而北宋时设置了更多 的宰相,宰相之下还有若干的副宰相,这一现象反映了北宋() A. 皇权的不断加强 B. 封建民主政治的发展 C. 丞相权力的扩大 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8.宋初用“分化事权”的方法达到加强集权的目的。下列体现这一方法的措施是() ①宰相之下设若干副相②地方知州三年一轮换 ③地方上设置通判一职④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9.宋太祖时,强化了中央集权,下列内容不是他实行的措施的是() A. 夺将权,操禁军,军权在握 B. 分宰相,设机构,三权分立 C. 撤税权,归中央,财权一揽 D. 废宰相,设三司,权分六部 10.宋太祖在各州设立通判,其主要职责是() A. 征收地方赋税 B. 处理地方案件 C. 征发国家徭役 D. 负责监督知州 11.“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我们都熟知的真理,但这个政权绝不能再被枪杆子左右。 早在一千年多前,赵匡胤就做到了。他采取的政策是() A. 渴望收回幽云地区 B. 崇武抑文 C. 颁布《唐律疏议》 D. 重文轻武 12.北宋政府过分集权所带来的恶果包括() ①政府机构重叠,行政效率低下②官员冗滥,国家财政开支增大③军队指挥不灵, 战斗力下降④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⑤科举制度僵化,限制人才培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18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押题卷专题汇总(解析版)

2018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押题卷专题汇总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45分) 1.张明在网上结识了一个新网友,虽未见面但两个人非常谈得来。一天网友对张明说,自己要搞一项社会调查,希望张明能把家庭详细住址告诉他。这时张明应该() A.相信网友,直接告诉他 B.问明白调查原因后再告诉他 C.约他见面后再告诉他 D.严词拒绝,坚决不告诉他 答案:B 2.中共中央组织部等11部委联合启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万人计划”),准备用10年时间,加快培养造就一批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强支撑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我国政府出台这一举措的原因是() A.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呼唤人才 B.中国要发展只有靠高层次创新人才 C.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D.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答案: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人才重要作用的认识。全国人民共同理想的实 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靠的是无数全面发展的人才,A项正确;人才是多层次多规格的,中国发展需要高层次人才,也需要普通人才,B项错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D两项错误。 3.下列选项中最符合右面漫画寓意的是() A.坚持诚实守信才会赢得人们的信任 B.人人讲诚信,社会才能文明进步 C.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要从点滴做起 D.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答案:A 解析:分析漫画可知,诚信会受到别人的爱戴与欢迎,A项为对漫画的正确理解;B、C、D三项本身正确,但不能体现漫画主旨,不选。(2016山东聊城中考)2016年5月25日凌晨,我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病逝。据此完成4~5题。4.杨绛先生曾说:“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导学案(共5课附答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学习目标】 1.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 2.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建 3.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4.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开通大运河的条件以及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学习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学习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581年,杨坚建立,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 2. 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统一南北和度量衡制度;加强,提高行政效率。 4.为了加强,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 5.大运河以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6.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7.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二、合作探究 1.想一想,隋朝能够统一南北的原因有哪些? 2.相传,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只是为了去扬州欣赏一种绮丽的琼花,所以有人认为运河的开凿对人民带来的只有灾难。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谈谈你的看法。

三、练习巩固 1.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 A.589年 B.601年 C.605年 D.611年 2.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①通济渠②永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3.隋朝大运河的河段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是() A.通济渠 B.永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4.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 A.才能 B.财产 C.门第 D.民族 5.科举制诞生时,统治者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注重考察的是() A.儒家经书 B.学识 C.科技知识 D.风俗民情 6.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是隋文帝 B.隋文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 C.隋文帝时,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 D.隋朝的都城在长安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皮日休《汴河怀古》 诗人赞颂的“此河”是哪项伟大的工程?该河开凿时的皇帝是谁? 8.科举制度的创立有什么意义? 四、课后反思

2018年中考政治专题复习题:公民的权利

2018年中考政治专题复习题:公民的权利 一、单项选择题 1.监督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政治权利。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正确的做法是() ①如实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 ②在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情况下采用匿名的方式向有关部门举报 ③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 ④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的合法途径有,向人大代表反映、采用电子邮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通过媒体进行监督,所以①③是正确的选项;②选项在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不能采用匿名的方式向有关部门举报;④选项贴大字报的方式是法律不允许的违法行为,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必须遵守法律规定,通过合法途径进行. 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难度中等.牢记教材知识,明确行使批评建议权必须依法进行. 2.初中生李罕从小就有科技梦,经常尝试制作小发明。他发明的“简易农村山体滑坡 警报器”获得了国家专利证书,并在武义县地质灾害检测点投入使用。据此回答10-12题。 李罕因发明创造获得国家专利证书,这表明我国依法保护公民的() A. 财产继承权 B. 智力成果权 C. 名誉权 D. 隐私权 【答案】B 【解析】该题考查智力成果权的内容.依据课本内容,智力成果权也称知识产权,通常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由题干描述得知,李罕因发明创造获得国家专利证书,这表明我国依法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故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符;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智力成果权这一知识点,要明确公民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的意识不断增强.要此题要准确掌握课本知识公民的智力成果权受法律保护这一重点知识,并学会分析运用. 3.2018年两会期间,中国政府网联合多家网络媒体平台开展“我向总理说句话”网 民建言征集活动。开展该活动表明()

2019-2020年中考政治专题总复习两会.docx

2019-2020 年中考政治专题总复习两会 一、时政链接 2010 年 3 月 3 日,十一届全国政协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相大会作工作 报告。 2010 年 3 月 5 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本次会议主要议程有听取和审 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预算报告,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选举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听取各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二、知识点 选举组成产生 人民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 (权力机关) 其他国家机关 (国务院:行政机关 人民法院:审判机关 人民检察院:检察机关) 人民代表 1.产生方式:由人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 (全国人大代表是由下级人大间接选举产生的) 2.特点:广泛性、先进性、代表性 (人大代表实行城乡同票同权,将有利于更好地保证城乡人民享有平等的选举权。) 3.人民代表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搜集社情民意? ① 设立传递民情的热线电话 ② 开通汇集民意、征求市民意见和建议的网站 ③ 在电视和报纸等媒体中打出征集议案和建议的广告 ④ 下乡调查,登门走访,集思广益 4.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说明了什么?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 5.人大代表行使的职权: (1)深入选民、倾听选民意见( 2)代表人民群众,积极献言显策( 3)监督国家机关工作、做好政策和群众之间的纽带。 人民代表大会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7.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方式和途径。(我国人民如何当家作主?) 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

【期末复习】秦始皇统一与汉武帝大一统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20**年秋新人教版(部编版20**)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始皇统一与汉武帝大一统 一、选择题 1、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有() ①推行郡县制②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③焚书坑儒④修筑长城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一组秦始皇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 A.加强文化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 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D.巩固国家统一 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4.秦朝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食盐.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A . B . C . D . 5.为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给汉武帝的建议是( ) A.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D.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6.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是从哪一位皇帝开始( ) A.秦始皇 B.汉武帝C.汉高祖 D.汉景帝 7.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A.颁布“推恩令”B.实行分封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8.“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接受此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减轻赋税,发展生产 C.以德化民,稳定民心D.分封诸侯,加强皇权 9.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封建帝王。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 A.国家统一 B.外族骚扰C.中央集权 D.儒家思想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 1.研读史料,感知史实,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是重要的历史学习方法。认真阅读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禹在年老的时候……准备传位给伯益,但禹死后诸侯不朝(伯)益而朝启,启便即天子之位——《史记·夏本纪》 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 材料三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主父偃)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弟子,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汉书·主父偃传》 (1)材料一中“启即天子之位”说明什么政治制度代替了禅让制?材料二说明西周开始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2)材料三说明秦朝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 (3)材料四反映了汉武帝为加强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对巩固统治发挥了什么作用? (4)根据上述问题的回答,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征。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即位之初他所继承的……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社会现实。要讲到正面的

中考政治专题复习(三) 美丽中国

中考专题复习(三) 美丽中国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 华民族永续发展 【热点聚焦】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 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 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 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为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美好乡村建设目标。省政府2012年9月10日印发《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规划》总体目标是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到2016年,力争全省4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20年,力争全省8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30年,全省中心村全面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 材料三:进入,中国多地出现雾霾天气,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鲁地区等区域,大气污染程度十分严重。以北京为例, 1月,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有专家指出,大气污染的深层次原因是中国30年来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积累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产能过剩和布局不合理、能源消费量过大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持续强化、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油品质量不高,建筑工地遍地开花、污染控制力度不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容量。 材料四:2012年12月5日,国家环保部发布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要求全国涉及近14%国土面积的47个城市到2015年前,完成PM 2.5下降5%的指标;对于空气污染达不到国家标准的城市,必须编制空气污染达标规划。但有学者指出:“按照近期颁布的国家规划,中国大部分超标城市需要至少20年把空气质量治理到国家二级标准。这意味着下一代人要继续时刻暴露在高度威胁健康的污染中,而中国的公众等不起20年。” 材料五: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 家。有官方数据显示:中国13亿人口中,有 70%的人饮用地下水,全国660多个城市中有 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饮用水污 染”的警钟,已被“地下水污染”拉响:地质 调查专家公开表示,全国有97%的地下水都遭 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 遭受了严重污染,33%的城市地下水受到轻度污 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 材料六:从今年3月5日以来,黄浦江上游的松江水域出现大量死猪,死猪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浙江省嘉兴地区被指是死猪源头。上海市政府已明确要求各主管部门全力做好应对处置工作,确保饮用水源地取水安全及自来水厂供水符合国家标准。 材料七:“你家喝什么水?”成了最近人们见面寒暄时的一句流行语。简单六个字背后,折射出的是普通民众对饮用水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视及隐忧。最近,一张由公益人士制作的

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教学设计 川教版(精美教案)

《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总体思路: 、理论来源:年,湖北大学育心理学教授黎世法教开始进行现代教育理论与教学方式的实验研究并提出了“异步教学法”。对老师来说,这是“五步指导法”,即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根据不同的学情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强化总结。对学生来说,这是“六步学习法”:即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该方法已经在全国实验推行了多年了,全国有万多所中小学在实验和实践,我却是今年才在网上看到了相应的理论,觉得比较有可操作性,于是准备自己也来实验一下。 、该理论的特点:完全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从学生自学开始,老师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适度的指导,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在独自自学,或三两人交流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基础进而提升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此理论组织教学,则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完全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课堂表现出来的教学特色:学生自行收集资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尊重别人的不同观点。具体的教学法有体现老师指导作用的讲述法,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讨论法,合作学习法,辩论法。 、本课对于“异步教学法”的实践:《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本身也是一个活动课,需要学生的参与,更能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其中也会学到许多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方法,在课堂辩论中,老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给予指导,课后也需要一个评价和小结,这些正好来实践“异步教学法”的几个步骤,基于以上考虑,设计了此课。 二、教材分析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和不断巩固的时期,正是这一时期初步奠定了中华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轮廓,也草成了后来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所以本阶段在本期教学内容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的技巧非常缺乏,而正确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所以本课的学习还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三、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年幼无知,看待问题比较片面,也没有掌握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往往对历史人物的看法比较主观,而且不善于用历史史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不善于处理与自己不同观点者的争论,容易发生吵架的现象;还有一部分学生人云亦云,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此次课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能用史实证明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理智的对待不同观点;()学会理直气壮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活动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主题活动巩固和拓展有关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知识; ()巩固关于统一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初步学习收集、整理相关历史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材料说明观点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敢于独立发表个人见解、勇于探讨争论的个性,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通过本主题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运用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方法,并树立初步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唯物史观。

中考政治 热点专题 屠呦呦

屠呦呦 一、热点材料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2015年10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示祝贺。李克强在贺信中希望广大科研人员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瞄准科技前沿,奋力攻克难题,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热点与教材的结合 1、创新的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是科技竞争面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在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关键;我国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我们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科技占绝对优势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才能激发民族创新精神,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推进科学技术的创新,推动生产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2、民族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没有创新就会受制于人。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3、当前,我国科技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我们不仅要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势利导,奋起直追,抢占科技制高点,争夺发展的主动权,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还要把科技进步作为激励全民族的创造热情、推动民族素质提高的精神追求。 4、提高中华民族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希望在青少年。我们青少年首先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善于观察,勤动脑、勤动手,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弘扬科学精神。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5、国家怎样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科技水平,使经济建设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努力培养各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③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物质保障;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把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⑤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

对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比较分析

对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比较分析 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将秦皇汉武合而并称并感叹略输文采。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其首创皇帝制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被后代沿袭。汉武帝时代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英雄时代,其在位时颁布的一系列政策大大巩固了秦始皇首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功莫大过秦皇汉武”,同样的丰功伟绩,同样的浩瀚帝国。 秦始皇在位之时,吞并六国,并发兵南征北讨,史载“百越之地,尽皆俯首”,“北扩千里”“秦王扫六合”。经过艰苦卓绝的兼并战争,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局面,使中国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之后他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与制度也成为后代的蓝本。秦始皇“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这才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秦首倡一系列中央集权措施:设立皇帝制度,自称皇帝,德盖三皇,功过五帝,唯我独尊,皇权至高无上;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下设卿士,三公之间相互牵制保证皇权独尊,又大大加强了决策的科学性;推行郡县,创新地方管理制度,巩固中央集权;统一文字促进海内文化统一,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了积极作用;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和驰道;重视水利,兴修灵渠,开发岭南,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秦始皇又修筑长城、出击匈奴,提高军事力量,提高防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家安全。“车同轨,书同文”的局面形成,为其后各朝代谋求统一奠定了基础。 自古以来,秦始皇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除了上述对其丰功伟绩的力证,秦始皇的严刑苛政使人民生活在罪深火热之中,骇人听闻。滥施刑罚,滥用民力,。耗费民力修长城、修阿房宫,以致民怨沸腾,阶级矛盾激化。“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既是愚民政策的表现,又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是暴君的典型。这也成了秦帝国快速消亡的最重要原因。贾谊《过秦论》中有曰:“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汉武帝时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中国历史上也非常强盛。近代学者夏曾佑在他的著作《中国汉古代史》中说,历代帝王,有的是“一朝之皇帝”,

初中九年级:2020年中考政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2020年中考政治专题复习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Review of the political topics of the 2020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2020年中考政治专题复习 教材说明: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政治科目,主要用途为通过指导思想,让学生学会如何成长与做人,了解社会,树立正确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促进全面发展和提高。内容已根据教材主题进行配套式编写,可直接修改调整或者打印成为纸质版本进行教学使用。 XX年中考思想品德重点中学内部讲义第九讲相亲相爱一家人 考点梳理 一、对应考点 (二)1.1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二)2.1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二、知识网络图 家庭关系的建立 我知我家 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大人讲我小时候 爱在屋檐下我爱我家无悔的奉献 相感受家庭温暖 亲爱洒心间 相难报三春晖

爱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 一成长也会有烦恼 家严也是一种爱 人我与父母逆反心理有危害 交朋友架起理解的桥梁 两代人的对话 交往讲艺术 三、常见考点问答 1.如何看待父母的严要求? 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是一种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2.逆反心理的辩证分析 (1)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与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父母更新观念,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2)逆反心理的危害: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是既惩罚了自己,又伤害了父母。因此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 3.如何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孝敬父母的具体要求:孝敬父母,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做起,要正确区分孝敬

汉武帝的功劳和秦始皇的过失

汉武帝的功劳和秦始皇的过失 二组 汉武帝的功劳: 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汉武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1: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诸侯国越分越小,无力与中央抗衡。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设太学。 3:经济上,将地方的盐田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 4: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武帝下令治理黄河,经过治理,有八十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过大水灾。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公元前119年,漠北战役,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抗衡,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走廊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加强了汉与西域的关系。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运转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秦始皇的过失: 焚书坑儒 秦始皇为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巨大的骊山陵墓,每年役使七十多万犯人和奴隶。再加上修长城、修驰道等,每年服役的不下三百多万人。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秦朝的赋税也很重,农民要将收获得三分之二上缴国家。那时的刑法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多种,而且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人

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

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 市教学设计参赛作品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教学特色:“异步教学法”的尝试 2007年12月 一、教学设计总体思路: 1、理论来源:1979年,湖北大学育心理学教授黎世法教开始进行现代教育理论与教学方式的实验研究并提出了“异步教学法”。对老师来说,这是“五步指导法”,即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根据不同的学情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强化总结。对学生来说,这是“六步学习法”:即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该方法已经在全国实验推行了20多年了,全国有5万多所中小学在实验和实践,我却是今年才在网上看到了相应的理论,觉得比较有可操作性,于是准备自己也来实验一下。 2、该理论的特点:完全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从学生自学开始,老师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适度的指导,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在独自自学,或三两人交流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基础进而提升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此理论组织教学,则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完全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3、课堂表现出来的教学特色:学生自行收集资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尊重别人的不同观点。具体的教学法有体现老师指导作用的讲述法,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讨论法,合作学习法,辩论法。 4、本课对于“异步教学法”的实践:《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本身也是一个活动课,需要学生的参与,更能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来解决问题的能

力,而且在其中也会学到许多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方法,在课堂辩论中,老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给予指导,课后也需要一个评价和小结,这些正好来实践“异步教学法”的几个步骤,基于以上考虑,设计了此课。 二、教材分析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和不断巩固的时期,正是这一时期初步奠定了中华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轮廓,也草成了后来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所以本阶段在本期教学内容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的技巧非常缺乏,而正确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所以本课的学习还有很高的现实意义。三、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年幼无知,看待问题比较片面,也没有掌握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往往对历史人物的看法比较主观,而且不善于用历史史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不善于处理与自己不同观点者的争论,容易发生吵架的现象;还有一部分学生人云亦云,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此次课应该注意引导学生(1)能用史实证明自己的观点;(2)学会倾听,理智的对待不同观点;(3)学会理直气壮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活动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主题活动巩固和拓展有关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知识; (2)巩固关于统一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初步学习收集、整理相关历史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材料说明观点的能力; (2)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敢于独立发表个人见解、勇于探讨争论的个性,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