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

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
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

南师附中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某段公路上,分别有图示的甲、乙两块告示牌,告示牌上面数字的意思是()

A.甲是指位移,乙是指平均速度

B.甲是指路程,乙是指平均速度

C.甲是指位移,乙是指瞬时速度

D.甲是指路程,乙是指瞬时速度

2. 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A.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B.就是物体的重力

C.这个压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D.这个压力是由于桌面的形变而产生的

3. 已知长为L的光滑斜面,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当物体的速度是到斜面底端速度的1时,它沿斜面已下滑的距离是()

4. 如图所示,两只同样的弹簧测力计外壳重0.1N(其他部件重力不计),甲“正挂”,乙“倒挂”,在乙的下方挂上0.2N 的砝码,则甲、乙弹簧秤的读数分别为()A.0.2N,0.3N B.0.3N,0.3N C.0.3N,0.2N D.0.4N,0.3N

分别为x1 和x2,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v?1和v?2,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 和a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a1:a2=1:2

B. v?1: v?2=1:3

二、多项选择题

6.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为t,这段时间内()

A. 初速度越大,它通过的路程越长

B. 它在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越大,通过路程越长

C. 末速度越大,通过路程越长

D. 在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越大,通过路程越长

7. 关于力的合成和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力的合力一定比其中任何一个力都大

B.两个夹角不变的力F1、F2 合成,若F1 大小不变、F2 增大,则合力可能减小

C.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力F1、F2,则F1、F2 共同作用的效果与F相同

D.斜面上物体的重力可以分解为下滑分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8. 在同一高度将质量相等的两球以大小相等的初速度分别竖直上抛和竖直下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B 落地时位移相同

B. A、B 落地时速度相同

C.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A、B 的速度变化量相同

D. 在运动过程中,A、B 的加速度相同

9. 已知A与B所受重力分别为G A=10N,G B=20N,A 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B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3,如图甲、乙所示。现在用大小为8N 的力F,分别作用在A、B 上,则各物体受摩擦力的情况是()

A. 甲图中,A 不受摩擦力,B 受到地面水平向左的大小为8N 的摩擦力

B. 甲图中,A 受到水平向右的大小为2N 的摩擦力,B 受到地面水平向左的大小为9N 的摩擦力

C. 乙图中,A 受到水平向左的大小为2N 的摩擦力,B 受到地面水平向左的大小为9N 的摩擦力

D. 乙图中,A 受到水平向左的大小为2N 的摩擦力,B 受到地面水平向左的大小为

2N 的摩擦力

三、实验题

10.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橡皮条的一端固定于 A 点 (1)如图 1 所示,同时使用两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将橡皮 条的另一端拉至 O 点,分别记录两个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其中 一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其示数为

N

(2)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橡皮条的伸长量越大越好

B. 拉两个细绳套时,两拉力的夹角越大越好

C. 拉细绳套时,拉力应尽量与木板平行

D. 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刻度

(3)某同学通过多次试验得出: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图 2 为根据其中一次实验数据画出的两个力 F 1、F 2 的图示,请利用平行四 边形定则在图中做出这两个力的合力 F 合,根据图示可以确定合力大 小为

N

1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图 1 所示装置来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主要操作如下: ①安装实验器材,调节试管夹(小铁球)、光电门和纸杯在同一竖直线上;

②打开试管夹,由静止释放小铁球,用光电计时器记录小铁球在两个光电门间的运动时间 t ,并用刻度尺(图上未画出)测量出两个光电门之间的高度 h ,计算出小铁球通过两光电 门间的平均速度 v ;

③保持光电门 1 的位置不变,改变光电门 2 的位置,重复②的操作,测出多组(h ,t ), 计算出对应的平均速度”; ④画出 v ﹣t 图像.

请根据实验,回答如下问题:

(1)、设小铁球到达光电门 l 时的速度为 v 0 ,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g .则小铁球通过两 光电门间平均速度 v 的表达式为 (用 v 0、g 和 t 表示) (2)、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1 h (cm ) 10.00 2 20.00 3 30.00 4 40.00 5 50.00 6 60.00

请在图 2 坐标纸上画出 v ﹣t 图像.

(3)、根据 v ﹣t 图像,可以求得当地重力加速度 g = m/s 2 ,试管夹到光电门的距

离约为 cm .(以上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三、作图题

12. 根据要求对下列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四、计算题

13. 一个质点以 v 0=5m/s 的初速度,a=2m/s 2 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1)质点在第 2s 末的速度是多大? (2)在前 3s 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3)在第 4s 内的位移是多大?

14. 一个质量为 m =1kg 的物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当对其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 F 1=5N 时,物 块恰好可以匀速向右滑动,假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g=10N/kg ,已知 sin37°=0.6,cos37°=0.8,求: (1)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t (s ) 0.069 v (m/s ) 1.45 0.119 1.68 0.159 1.89 0.195 2.05 0.226 2.21 0.255 2.35

高一物理上册期中考试试题_

高一物理上册期中考试试题_ 一、选择题 1.2018年8月26日,在雅加达亚运会男子田径100米决赛中,我国运动员苏炳添以9秒92打破亚运会记录夺冠。这是由于他在这100米中 A.平均速度大 B.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 C.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 D.起跑时的加速度大 2.如图所示,一架无人机执行航拍任务时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向匀速运动.用G表示无人机重力,F表示空气对它的作用力,下列四幅图中能表示此过程中无人机受力情况的是( ) A.B. C.D. 3.有下列几种情形,正确的是() A.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因为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 B.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因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 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一定很大 D.100米比赛中,甲比乙跑的快,说明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4.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可求出的物理量是() A.物体的初速度B.物体的加速度 C.物体的平均速度D.物体通过的路程 5.关于速度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京沪高速铁路测试时的列车最高时速可达484km/h,指的是瞬时速度 B.电动自行车限速2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 C.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为500m/s,指的是平均速度 D.某运动员百米跑的成绩是10s,则他冲刺时的速度一定为10m/s 6.航天员北京时间2013年6月20日上午10点在太空给地面的学生讲课.此次太空授课主要面向中小学生,其中有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及在失重的情况下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第一次在太空中展示如何用牛顿定律测质量;测量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测量的方法为:先把航天员固定在人体支架上,然后另一航天员将其向外拉到一定位置松手(图甲所示),最后支架会在弹簧恒定弹力的作用下拉回到初始位置(图乙所示).假设支架向外伸长的位移为S,弹簧对支架的作用力为恒力,大小为F,支架回到初始位置所用时间为t,则测量者的质量为: A. 2 Ft m S =B. 2 2 Ft m S = C. 2 4 Ft m S =D. 2 Ft m S = 7.将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经时间t回到抛出点,此过程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在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路程、位移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A.路程2h、位移0、平均速度2h t B.路程2h、位移0、平均速度0 C.路程0、位移2h、平均速度0 D.路程2h、位移h、平均速度2h t 8.某质点在0~3 s内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高一第一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2019-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物理期末考试 试题(含答案) 物理学与其他许多自然科学息息相关,如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等。小编准备了高一第一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单选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3分) 1.关于惯性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个物体,速度越大,惯性就越大 B.物体静止时没有惯性,只有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C.同一个物体,运动时和静止时的惯性是相同的 D.物体在失重时,惯性一定为零 2.关于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力总阻碍物体的运动 B.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可能是一致的 C.静止的物体受到摩擦力一定是静摩擦力 D.运动的物体受到摩擦力一定是滑动摩擦力 3.4个力的大小分别为8N,5N,11N,23N,这四个力的合力大小的范围正确的是: A.3N34N B.9N47N C.047N D.1N37N 4.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半球,球心O的正上方固定一小定滑轮,细线一端拴一小球A,另一端绕过定滑轮,

今将小球从图中位置缓慢拉至B点,在小球达到B点之前过程中,小球对兰球的压力N、细线的拉力T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N变大、T变大 B.N变小、T变大 C.N不变、T变小 D.N变大、T变小 5.长度为L的轻绳固定在水平天花板A点和竖直墙B点,绳上挂一定滑轮(质量不计),滑轮下吊一重物C,两绳之间夹角为,当绳子缓慢从B点移到动B点后,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绳的拉力不变 B.绳的拉力变小 C.角变大 D.角减小 6.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 A.1s时物体返回出发点 B.2s时物体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C.前3s内物体的位移为0 D.前2s内和第4s内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7.雨滴从很高处竖直下落,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与它的速度成正比,雨滴运动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雅礼中学新高一入学考试物理试卷

雅礼中学新高一入学分班考试试题(物理) 一、选择题 1、冰在融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 B、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 D、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2、小明同学喜欢动手用简易器材探究物理问题.某天,他用一块较长的木板N与木块M及弹簧测力计,按如下方法研究滑动摩擦力有关的因素.先将长木板N平放,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M在N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此时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甲;然后再将N 支起,仍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M沿N斜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此时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乙.对小明同学的实验讨论正确的是() A.两次M所受滑动摩擦力f甲<f乙 B.小明实验是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C.乙情况弹簧秤的示数等于f乙 D.小明实验时控制相同的量是接触面积大小 3、物理学中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定义为加速度,它用来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依据该定义,若某物体在t时间内速度从增加到,则加速度为。现有一小球从静止开始以3m/s的加速度加速运动2s,则2s末小球的速度为() A.0 B.2 m/s C.3m/s D.6m/s 4、有一个点光源S,放在平面镜MN前,若镜MN不动,光源S以速度2m/s沿与镜面成60°角的方向向右匀速直线运动,如图4所示,则光源S在镜中的像S‘将 A.以速度4m/s沿SO直线方向向右平移 B.以速度2m/s沿垂直于SO方向向上平移 C.以速度2m/s沿垂直于SO方向向下平移 D.在S上看到的像沿S‘S方向以速度2m/s向S靠

5、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在此过程 中 A.电流表A示数变大,电压表V2示数变小 B.电流表A示数变大,电压表V1示数变小 C.电压表V l示数变小,电压表V2示数变大 D.电压表V l示数不变,电压表V2示数变大 6、如图所示,将甲乙两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甲容器中盛有密度为ρ1的液体,乙容器中盛有密度为ρ2的液体.现将体积相等的A、B两个物体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后,物体A悬浮,物体B漂浮且有一半体积露出液面,此时两容器液面相平.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1压力为F1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2、压力为F2.已知物体A与物体B的密度之比为2:3,S乙等于4S甲.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1=P2,F1>F2 B.P1<P2,12F1=F2 C.3P1=P2,6F1=F2 D.P1>P2,F1=4F2 7、王小明家里控制100瓦白炽灯泡的拉线开关处在断开状态.他分别用交流电流表和交流电压表的两个接头去接触开关内的两个接线柱.这时出现的现象是() A.用电压表接触后,表的读数为220伏,同时电灯发光 B.用电压表接触后,表的读数为零,电灯不发光 C.用电流表接触后,表的读数为0.45安,电灯不发光 D.用电流表接触后,表的读数为0.45安,同时电灯发光 二、填空题 8、地震过后,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常用如图所示的喷雾器对公共场所消毒.该喷雾器的工作原理要用到的物理知识有(写出两项即可) (1); (2)_ _____.

初二物理试卷分析汇编

初二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特点. 试卷覆盖面广,知识点分布合理,共二十四道题,对初二物理前半期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试题中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突出了能力的要求,基础题比重大,双基考察得到了真正落实。这份试卷基础部分注重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并且大部分以生活中的现象展现,让学生联系物理知识做简单分析、判断和表达,渗透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理念。本试卷强化了实验考察,重点突出在科学探究上,科学探究的考察范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书内拓展到书外,强调了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和感悟,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从难度、区分度及探究题的设计上对下学期的物理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学生成绩分布情况 参加考试人数73人,最高分87分、平均分48.84。

三、题型分析及学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理试题量:题量比较适宜,全卷共有四道大题,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和计算题四种题型:。第一大题填空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第二大题选择题10小题(共计27分);第三大题实验与探究共3小题(共计22分);第四大题综合体,两小题(共15分);满分100分。 2、学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填空题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重视不够。其中出错率高的有填空题第4题、6题。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细腻,对运用图像解决物理问问题不够熟练,今后教学中对重要知识一定要强化,不能让学生含糊不清。 【2】选择题也是考察基础知识,反映出学生间差异很大。其中选择题第13题第19题学生失分的关键是不知道实际生活中串联与并联的实例,不能认真把握题目中的关键细心,今后教学一定让学生把知识学活,学牢,另外还要让学生多练习,培养独立分析能力和联系生活实际的习惯。 【3】滴6题简答题反映出的问题是学生分析不到位、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不会用文字概括。 【4】解答题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做题格式不规范,不习惯用物理公式进行表达重要量之间的关系,多数学生只学出了数学关系式,有些甚至连单位都未能带正确,这些细小的问题也是今后教学中注重点之一。 3、方案措施: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1》模块学习学段检测试卷 第I 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8单选,9—12多选,全选对 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1.下列有关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质量和体积都极小的物体才能视为质点 B.研究一列火车过铁路桥经历的时间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 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不停地转动,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自行车 作为质点 D.虽然地球很大,还在不停地自转,但是在研究地球的公转时,仍然可以把它视为质点 2.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那么( ) A .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 .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 .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东运动 3.如图所示,折线表示物体甲从A 地向B 地运动的x -t 图像,直线表示物体乙从B 地向A 地运动的x-t 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2~6s 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为5m/s C.从计时开始至甲、乙相遇的过程中,乙的位移大小为60m D.在t=8s 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 4.一辆汽车运动的v-t 图象如图,则汽车在0~2s 内和2~ 3s 内相比( ) A .平均速度相等 B .位移大小相等 C .速度变化相同 D .加速度相同 5.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加速运动,在前2s 内的平均速度为10 m/s,在前6 s 内的平均速 度为22 m/s,则该汽车的加速度为( ) A.3 m/s 2 B.4 m/s 2 C.6 m/s 2 D.12 m/s 2 6.汽车以大小为20m / 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获得的加速度的大小为5m /s2,那么刹车后2s 内与刹车后6s 内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 A .3 : 4 B .3 : 5 C .4 : 3 D .2: 3 7.一物体从H 高处自由下落,经时间t 落地,则当它下落时,离地的高度为( ) A. B. C. D. 8.一辆汽车从车站以初速度为零匀加速直线开去,开出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从启动到停止一共经历t =10s ,前进了15m ,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 ) A .1.5m/s B .3m/s C .4m/s D .无法确定 9.如图所示,一小滑块从斜面顶端A 由静止开始沿斜面 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底端C,已知AB=BC,则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块到达B 、C 两点的速度之比为1∶ B.滑块到达B 、C 两点的速度之比为1∶4 C.滑块通过AB 、BC 两段的时间之比为1∶ D.滑块通过AB 、BC 两段的时间之比为 10.如图所示,直线a 和曲线b 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 和b 的位置-时间(x-t )图线。由图可知( ) A.在t 2时刻,a 、b 两车运动方向相同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准 答 题

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分析 阳明二中黄嘉文 一、试题情况 1、期中考物理试卷主要特点:第一,题型稳定,试卷适中,题型包括:单项选择(36分)、填空(25分)、作图(9分)、实验(14分)、计算题(16分),满分为100分。第二,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第三,重点突出,重视双基。 2、试卷从平时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熟悉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相联系,考查了的本阶段所学物理知识,知识点覆盖面广,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题目所要求解决的问题指向性准确,学生不易产生歧意。总之,试卷注重学生基本能力考察,是一份能使学生接受的试卷。 3、单项选择题中12题的图印错了,印在第二大题去了。 4、考试的内容共有4章,包括:十三章内能,十四章内能的利用,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十六章电压电阻 二、学生答卷情况的分析 通过对学生试卷认真、仔细的批改,对各题认真的研究分析,对成绩客观公正的分析比较来看,整体还能达到了预期测试的目的。通过这次考试真实的检测了九年级学生这半学期来的学习情况,好的方面及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中好的措施和存在的不足,这将为以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下阶段教学指明方向。 1、大部分学生答题时还能较好的按要求作答。 2、但一些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技能掌握不够。 3、大部分学生对电路的分析都感到较棘手,出错率较高。如第6、10、11、14题。 4:答题规范性不强,计算题板书不规范,数据无单位,不写公式或符号乱用,如第24、25题。 5、实验,探究题学生得分率低.如第22题,学生没有理解探究内容的内涵导致错误。 三、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1、立足《课程标准》,作好教学工作。 2、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学要扎实。概念的意义、运用要清晰,教学举例要典型性、示范性。实验教学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关注实验想象,思考实验设计的个环节意义,解决实验中一些技术问题。实验后,再进行有关的实验题讨论,巩固所得知识经验,提高实验能力。 3、教学中更加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注重过程性分析与表达描述,强调物理现象的准确分析理解,在指导学生学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关心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正确运用。 4、对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教学,要加强方法运用的意义讲解,要将所学习运用过的各种科学方法进行对比讲解,引起学生的重视和教会运用。 5、教学中注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数据、计算公式、步骤、单位书写的规范要求等不可放松。 6、教学的同时,较强对学生多方面指导。指导学生审题方法;纠正物理名词中错别字;强化计算训练等等,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2013年11月

高一 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 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某航母跑道长200m 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为6m/s 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m/s .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为 A .5m/s B .10m/s C .15m/s D .20m/s 2.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1、m 2的A 、B 两小球分别连在弹簧两端,B 小球用细绳固定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若不计弹簧质量且细绳和弹簧与斜面平行,在细绳被剪断的瞬间,A 、B 两小球的加速度分别为( ) A .都等于2 g B .0和 ()122 2m m g m + C . ()122 2m m g m +和0 D .0和 2 g 3.已知物理量λ的单位为“m”、物理量v 的单位为“m/s”、物理量f 的单位为“s -1”,则由这三个物理量组成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v = f λ B .v =λf C .f =vλ D .λ=vf 4.如图所示,一质点从0t =时刻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和B 是原点x t -图线上的两个点,该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 24 m/s 7 B . 22 m/s 3 C .2 5m/s 8 D .22m/s 5.关于速度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京沪高速铁路测试时的列车最高时速可达484km/h ,指的是瞬时速度

B.电动自行车限速2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 C.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为500m/s,指的是平均速度 D.某运动员百米跑的成绩是10s,则他冲刺时的速度一定为10m/s 6.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极限思想的是() A.“质点”的概念B.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C.“瞬时速度”的概念D.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 7.某同学用如图所示方法做共点力平衡实验.M、N为摩擦不计的定滑轮,O点是轻质细绳OA、OB和OC的结点,桌上有若干相同的钩码,他已经在A点和C点分别挂了3个和4个钩码,为使O点在两滑轮间某位置受力平衡,在B点挂的钩码数可能是() A.1个B.3个 C.5个D.7个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时没有惯性 B.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和实验认为,重物比轻物下落的快 D.研究月球绕地球运动轨迹时不能把月球看成质点 9.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固定的半圆弧轨道两端点M、N连线水平,将一轻质小环套在轨道上,一细线穿过轻环,一端系在M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不计所有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小球恰好静止在图示位置,下列说法疋确的是() A.轨道对轻环的支持力大小为mg B.细线对M 3mg C.细线对轻环的作用力大小为3 2 mg D.N点和轻环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10.下列各组物理量中,不都是矢量的是()A.位移、重力 B.路程、弹力 C.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

高一物理上册期末考试试题_

高一物理上册期末考试试题_ 一、选择题 1.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一样快 B.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C.伽利略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伽利略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 2.倾角为37°的光滑固定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连接的质量均为1 kg的小球A、B,在如图所示的水平向左的推力F作用下,一起沿斜面以4 m/s2的加速度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弹簧的原长为20 cm,劲度系数为200 N/m,sin 37°=0.6,cos 37°=0.8.此时弹簧的长度l和推力F的大小分别为 A.0.25 m,25 N B.0.15 m,25 N C.0.25 m,12.5 N D.0.15 m,12.5 N 3.在中国海军护舰编队“巢湖”“千岛湖”舰护送下,“河北锦绣”“银河”等13艘货轮顺利抵达亚丁湾西部预定海域,此次护航总航程4500海里.若所有船只运动速度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500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位移 B.用GPS定位系统研究“千岛湖”舰位置时,可将“千岛湖”舰看作质点 C.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巢湖”舰一定是运动的 D.根据本题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出护舰编队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4.关于超重和失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处于超重时,物体一定在上升 B.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物体可能在上升 C.物体处于完全失重时,他的重力为零 D.物体在完全失重时,它所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5.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F2,当它们间的夹角为90°时合力大小为20N;则当它们间夹角为120°时,合力的大小为() A.40 N B.2N C.2N D.10N 6.如图所示,质量为8 kg的物体A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面。质量为2 kg的物体B用细线悬挂起来,A、B紧挨在一起但A、B之间无压力。某时刻将细线剪断,则细线剪断瞬间,B对A的压力大小为(取g=10 m/s2)( )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新人教 版

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40分钟,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注意:第1~8小题中,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注意:第9~10小题中,每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 1.坐在行驶汽车里的乘客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 A.路边的树木 B.沿途的路灯 C.所乘汽车的车厢 D.反向行驶的汽车 2.某同学骑自行车刹车时,握紧自行车手闸减速。此过程中,增大闸皮与轮胎钢圈之间摩擦的方法是 A.增大压力 B.减小速度 C.增大接触面积 D.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3.在抗震救灾中,要空投救灾物资。物资在加速下落的过程中 A.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变小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C.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变小 D.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小 4.在水平桌面上滑行的木块,运动得越来越慢,最后静止。在此过程中, A.木块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木块的惯性逐渐变小直至为零 C.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D.木块克服阻力做功动能减小 5.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如图1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液体的密度是乙液体的1/3 B.甲液体的密度是乙液体的3倍 C.甲、乙两液体的密度与其质量有关 D.甲、乙两液体在相同深度产生的压强相同 6.一船向东航行,上午8时到达B处,看到有一灯塔在它的南偏东60°,距离为72海里的A 处,上午10时到达C处,看到灯塔在它的正南方向,则这艘船航行的速度为

A.18海里/小时 B.183海里/小时 C.36海里/小时 D.363海里/小时 7. 关于地面上物体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静止时,物体才受重力 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C.弹簧测力计和杆秤都能称量物体的重力大小 D. 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8.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大型货车的车轮很多 B.书包的背带较宽 C.篆刻刀的刀刃很薄 D.滑雪板的面积较大 9.如图2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个木块,两端连接细绳,细绳通过滑轮分别与不同个数的钩码相连,此时木块恰好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m,不计滑轮与轴的摩擦及细绳自重。则剪断木块右侧的细绳后 A.木块的速度不变 B.桌面受到的摩擦力与原来大小相等 C.细绳对左侧钩码的拉力大小为2mg D.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mg 10.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的作用,下列 几组力的合力可能为零的是 A.5N、7N、8N B.5N、1N、3N C.1N、5N、10N D.10N、10N、10N 二、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1.一辆高速行驶的小汽车,车窗关闭,当打开天窗时,车内的人会感到车内空气被“抽” 到车外。请解释这个现象。 12.如图3所示是某段道路对小型汽车限速的标志牌。如果小型汽车超速行驶,

高二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物理备课组 一、试题分析 1、试题结构 单项选择题10个,每个4分,共40分;多项选择题5个,每个4分,共20分; 计算题4个,16题8分(考查力电综合,电功了率);17题8分(考查电流表的改装与计算);18题12分(考查力做功及能量转化的关系);19题 12分(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2、试题特点: 试题涉及选修3-1电学部分的两章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考查基础知识掌握及基本技能应用,特别是对电路的分析与计算以及电学实验的考查,尽可能渗透新课程理念,强化科学规律的应用、强化思维过程训练、强化学科方法的培养。总之,本套试题比较平和,难度把握好,无偏难怪题,题量适中,能够考查到学生掌握的多个知识层次。 二、试卷分析 从阅卷分析看,高二学生对高中学习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不注意学科方法和解题技巧的掌握。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熟练,基本技能应用能力、运算能力、实验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抽样学生各题平均得分情况,统计如下: 题号考查的知识点分值得分得分率 1 对基本概念的认识 3 1.6 53 2 电场强度的考查 3 1.5 50 3 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3 0.8 27 4 电路的动态分析 3 0.6 20 5 识图能力 3 2.3 77 6 区别各量单位 4 1. 7 42.5 7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4 1.7 42.5 8 游标卡尺与千分尺读数 4 0.7 17.5 12 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0 4.6 46 13 测电压表内阻 8 1.9 23.8 14 力电综合问题 10 15 电路分析和计算 15 3.1 21

16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 15 平均分62.5分。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审题和分析能力差:审题不细致,不准确,不全面,不按要求答;不会通过分析题目信息抓出问题的关键。 ②理解能力差:对概念的理解肤浅,答题时靠感觉。 ③实验能力差,抓不住实验原理。 ④数理结合意识差:不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简单运算失误多。 四、教学改进措施: 1、强化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加强对物理过程的理解,通过受力分析、有效把握运动过程 中各物理量之间的联系,强化运动草图、从而灵活运用规律。 2、加强学生的动手试验能力,在具体的试验中掌握试验过程,加强实验和物理模型间的联系 的引导,使学生能完成从具体物理过程到抽象的物理计算的过程转变。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规范性板书。给学生做好榜样作用,保证板书的完整性,规范性。 尤其是解题的板书,应重视物理过程,简化数学运算过程,给学生做好示范。 4、在概念的讲解中,多用生活中的实例。从具体的物理现象出发,先让学生有个感性的认识, 从生活中发现物理规律,从具体到抽象。加强学生对抽象的物理概念的理解,也可以通过一些对比、类比手段,把一些类似的物理概念总结起来,帮助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高一 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及解析

高一 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时刻t 1,两车速度相等 B .在时刻t 1,甲车追上乙车 C .从t 1到t 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D .从t 1到t 2时间内,甲车走过的路程大于乙车走过的路程 2.如图是在购物商场里常见的电梯,左图为阶梯电梯,右图为斜面电梯,设两电梯中各站一个质量相同的乘客随电梯匀速上行,则两乘客受到电梯的 A .摩擦力的方向相同 B .支持力的大小相同 C .支持力的方向相同 D .作用力的大小与方向均相同 3.已知物理量λ的单位为“m”、物理量v 的单位为“m/s”、物理量f 的单位为“s -1”,则由这 三个物理量组成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v =f λ B .v =λf C .f =vλ D .λ=vf 4.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两端各受10N 拉力F 作用,弹簧平衡时伸长了5cm (在弹性限度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公式F k x = ,弹簧的劲度系数k 随弹簧弹力F 的增大而增大 B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400N/m k = C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200N/m k = D .该弹簧所受的弹力为20N 5.“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它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强的潜水器.假设某次海试活动中,“蛟龙号”完成海底任务后竖直上浮,从上浮速度为

v 时开始计时,此后“蛟龙号”匀减速上浮,经过时间t ,上浮到海面,速度恰好减为零.则“蚊龙号”在00()t t t <时刻距离海平面的深度为() A .2 vt B .20 2t t v C .0012t vt t ??- ??? D .()2 02v t t t - 6.如图所示,晾晒衣服的绳子轻且光滑,悬挂衣服的衣架的挂钩也是光滑的,轻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竖直杆上的A 、B 两点,衣服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保持绳子A 端位置不变,将B 端分别移动到不同的位置.下列判断正确的( ) A . B 端移到B 1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大 B .B 端移到B 2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小 C .B 端在杆上位置不动,将杆移动到虚线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大 D .B 端在杆上位置不动,将杆移动到虚线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小 7.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0~10s 内的位移是10m ,那么在10s ~20s 内的位移是() A .20m B .30m C .40m D .60m 8.一只盒子在粗糙桌面上减速滑行,此过程中盒子 A .受到静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 B .受到静摩擦力,大小不断减小 C .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 D .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不断减小 9.如图所示是“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装置,小东认真操作、正确读数后得到的数据记录表如下。由表可知 次数 物理量 1 2 3 4 F /N 0 0.98 1.96 2.94 l /cm 12.0 14.0 16.0 18.0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3.请将第I卷的答案填写在第II卷前的答题栏内。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本题包括10小题,共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相同得两个小球,沿着同一条直线相向运动而发生碰撞。若发现碰撞后系统损失得动量最大,则这两个小球在碰撞得瞬间有相同大小的 A 速度B动能C质量D动量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和2m的A,B两个物体,均以初速度o v作匀速直线运动,若他们分别受到相同的冲量I作用后,A的末速度为v, B的末冲量为p, 则动量p可以表示为: A m(v+o v) B m(v-o v) C 2m(v-o v) D m(2v-o v) 3.在铁路旁听行驶的火车汽笛声,你会发现汽笛声的音调发生了变化。设火车在静止时汽笛声的频率为f。在火车向你行驶又驶离你远去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火车向你驶来时,听到汽笛声的频率大于f B 当火车向你驶来时,听到汽笛声的频率小于f C 当火车驶离你远去时,听到的汽笛声的频率小于f D当火车驶离你远去时,听到的汽笛声的频率大于f 4.一质量为2kg的滑块,以2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滑行,从某一时刻起,在滑块上作用一个向右的水平力F,经过一段时间,滑块的速度方向变为向左,大小为2m/s,在这段时间里水平力F做的功为A 16J B 8J C 4J D 0 5.如图所示,子弹A水平射入光滑水平地面上静止的木块B后不穿出,那么此过程中A,B组成的系统 : A.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B。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C.子弹减少的动能等于木块增加的动能D。子弹减少的动能大于木块增加的动能6.在xOy平面内又一列沿x轴正向传播的间谐横波,波速为1m/s,振幅为4cm,频率为2.5Hz,波上P,Q 两点的平衡位置相距0.3m,在t=0时刻,P点位于其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则Q点: A.在t=0时刻位移时-4cm B。在t=0时刻加速度最大 C.t=0.1s时的速度最大D。在t=0到0.1s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为4cm 7.如图所示,A,B分别为单摆作间谐运动时不同位置。其中位置A为单摆摆动的最高为位置,虚线为过悬点的竖直线,以摆球为最低位置为重力势能零点,则摆球在摆动过程中

高一物理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40分钟,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注意:第1~8小题中,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注意:第9~10小题中,每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 1.坐在行驶汽车里的乘客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 A.路边的树木 B.沿途的路灯 C.所乘汽车的车厢 D.反向行驶的汽车 2.某同学骑自行车刹车时,握紧自行车手闸减速。此过程中,增大闸皮与轮胎钢圈之间摩擦的方法是 A.增大压力 B.减小速度 C.增大接触面积 D.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3.在抗震救灾中,要空投救灾物资。物资在加速下落的过程中 A.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变小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C.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变小 D.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小 4.在水平桌面上滑行的木块,运动得越来越慢,最后静止。在此过程中, A.木块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木块的惯性逐渐变小直至为零 C.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D.木块克服阻力做功动能减小 5.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如图1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液体的密度是乙液体的1/3 B.甲液体的密度是乙液体的3倍 C.甲、乙两液体的密度与其质量有关 D.甲、乙两液体在相同深度产生的压强相同 6.一船向东航行,上午8时到达B处,看到有一灯塔在它的南偏东60°,距离为72海里的A 处,上午10时到达C处,看到灯塔在它的正南方向,则这艘船航行的速度为 A.18海里/小时 B.183海里/小时

C.36海里/小时 D.363海里/小时 7. 关于地面上物体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静止时,物体才受重力 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C.弹簧测力计和杆秤都能称量物体的重力大小 D. 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8.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大型货车的车轮很多 B.书包的背带较宽 C.篆刻刀的刀刃很薄 D.滑雪板的面积较大 9.如图2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个木块,两端连接细绳,细绳通过滑轮分别与不同个数的钩码相连,此时木块恰好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m,不计滑轮与轴的摩擦及细绳自重。则剪断木块右侧的细绳后 A.木块的速度不变 B.桌面受到的摩擦力与原来大小相等 C.细绳对左侧钩码的拉力大小为2mg D.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mg 10.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的作用,下列 几组力的合力可能为零的是 A.5N、7N、8N B.5N、1N、3N C.1N、5N、10N D.10N、10N、10N 二、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1.一辆高速行驶的小汽车,车窗关闭,当打开天窗时,车内的人会感到车内空气被“抽” 到车外。请解释这个现象。 12.如图3所示是某段道路对小型汽车限速的标志牌。如果小型汽车超速行驶, 紧急刹车时,不容易停下,危险性很大。请分析说明汽车刹车后仍向前运动,

九年级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试卷分析 这次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试卷,前面选择题有一定的难度,填空题难度适中,后面三个计算题算简单。因此,学生总体来说,考得不是很理想,较上次月考平均分整体下降了2分左右。这次试卷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参考人数73人,最高分100分,202班程雄伟,最低分4分,202班陈森康。平均分54.07,及格率43.84%,优秀率10.96%。其中90-99有7人,80-89有5人,70-79有9人,60-69有10人,50-59有8人,40-49有9人,30-39有9人,30分以下有15人。分数跨度较大,两极分化较严重。 本套试卷注重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察,因对学生的细心程度和掌握知识的灵活度要求很高。 1、选择题:满分30分,难度较大,题型较灵活,学生失分较大,尤其是第9、10、11、15小题,做对的同学很少,9、10、11小题是考察基础概念的运用,15小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对电学有一定的基础。 2、填空题:共11题,满分22分,难度和灵活度较大,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还有些题是这学期重点知识点且多次强调,但仍然做错,只有第20题看电路图难度相对大些。 3、实验探究题:共12空,满分24分,难度适中,对学生的实验考察,得分情况较好,其中第21题,这种题型讲过多次,学生还有一定的印象,第23题失分较多,学生对电学实验还是理解不够透彻。 4、计算应用题:共3个大题,满分24分,其中24题6分,2 5、26题9分。题目简单,24题是考察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欧姆定律的运用。25题是考察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欧姆定律的运用。26题是我们之前考过的热学题,学生第一小问还是做的不错,第二、三小问做不出,学生计算能力太差了,还需要加强练习。学生失分较多。 二、学生分析 存在问题: 1、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掌握和应用,导致答题错误; 2、学生对一些基本的物理实验操作和技能掌握不牢,实验的观察、分析、迁移、设计等能力都没有很好的形成,导致不能正确完整解答实验题; 3、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普遍较差,物理用语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导致在答题中较多失分。有的学生词不达意、错漏百出、答不到点子上,还有的学生不能按试题的要求作答等等; 4、部分学生计算能力较差,有的学生解答计算题的格式不规范。 三、具体改进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教学 强调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并不只是单纯牢记定义和公式,而是要理解消化这些物理定义和公式,搞清这些定义和公式的使用条件和应用范围。针对发生和存在的某一事物让学生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出发去分析理解,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重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2020年秋季期中考试试题卷 高一物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单选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在下列研究中,加点标示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的是() A.研究蜻蜓翅膀 ....的振动 B.研究学生 ..骑车时的坐姿 C.研究航天器 ...绕地球运动的轨道 D.研究运动员 ...绕单杆的旋转动作 2.南京到南通的D5506次动车,9点54分到达海安站,停车2分钟,则( ) A.“9点54分”是指时刻,“2分钟”是指时间间隔 B.“9点54分”是指时间间隔,“2分钟”是指时刻 C.“9点54分”与“2分钟”均指时刻 D.“9点54分”与“2分钟”均指时间间隔 3.在公路的每个路段都有交通管理部门设置的限速标志,如图所示,这是告诫驾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车辆时( ) A.必须以这一速度行驶 B.瞬时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C.平均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D.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有时还是可以超过这一规定值的 4.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变化大 B.加速度为零的物体速度也为零C.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变化快 D.加速度不为零的物体速度必定越来越大 5.物理学中引入“质点”概念,从科学方法说,是属于() A.观察、实验的方法 B.建立理想模型的方法 C.类比的方法 D.逻辑推理的方法 二、多选题(本题共5小题,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多选、错选、不选不得分,共20分) 6.某同学画出了如下图所示的位移-时间、速度-时间图像,其中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7.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A.质量B.加速度C.位移D.路程 8.如图所示,是一位晨练者每天早晨进行锻炼时的行走路线,从A点出发,沿半径分别为3m和5m的半圆经B点到达C点,则他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 A.位移是16m,方向从A到C B. 位移是8πm,方向从A到C C. 路程为8πm D. 路程是16m

高一 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 1.从牛顿第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当我们用一个很小的水平力去推很重的桌子时,却推不动它,这是因为() A.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静止物体 B.根据a=F/m和判断,加速度很小,速度增量很小,眼睛不易觉察到 C.推力小于静摩擦力,加速度是负值 D.重力、地面支持力、推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等于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等于零,所以原来静止的桌子还是静止的 2.足球运动员已将足球踢向空中,如图所示,下列描述足球在向斜上方飞行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图中,正确的是(G为重力,F为脚对球的作用力,Ff为空气阻力)() A.B.C.D. 3.一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3m/s,它在一条河宽300m,水流速度为4m/s的河流中渡河,则该小船() A.能到达正对岸 B.渡河的时间可能少于100s C.以最短时间渡河时,它沿水流方向的位移大小为400m D.以最短位移渡河时,位移大小为300m 4.竖直升空的火箭,其v-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16000m B.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8000m C.火箭经过120s落回地面 D.火箭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始终是20m/s2

5.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间必然有弹力存在 B .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存在弹力 C .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 D .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才产生弹力 6.如图是力学中的两个实验装置,其中包含相同物理思想方法是( ) A .极限的思想方法 B .放大的思想方法 C .控制变量的方法 D .猜想的思想方法 7.如图所示,两块相互垂直的光滑挡板OP 、OQ ,OP 竖直放置,小球A 、B 固定在轻杆的两端。现用水平力F 将B 向左缓慢推动一小段距离,则此过程中 A .杆对A 的弹力变小 B .挡板OP 对A 作用力变大 C .水平力F 变大 D .挡板OQ 对B 支持力变大 8.有一列正在操场直线跑道上跑步的学生,队列长度为L ,速度大小为0v 。处在队列尾部的体育委员为了到达队列排头传达指令,他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相等均为a ,达到排头时他与队列速度恰好又相等,则他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 ) A .0v aL + B .aL C .0v aL - D .02v aL + 9.如图所示,4个箭头均表示船头的指向,每相邻两个头之间的夹角都是30o ,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4m/s ,水速是2m/s ,要使船能垂直河岸渡过河,那么船头的指向应为 A .①方向 B .②方向 C .③方向 D .④方向 10.一个物体自由下落6s 后落地,g 取 10m/s 2,则最后 2s 内通过的位移为( )

上海市七宝中学高一下学期入学摸底考试物理试题 含答案

七宝中学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摸底考试物理试题 命题人: 审核人: 2013.2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答案全部填在答题纸上) 一、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多选题选对但没有选全得1分,选错不得分。提示:多选题数量较少,没有把握的不要多选!) 1.下列关于参照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被选做参照系的物体一定是相对地面静止的, (B )选不同的参照系时对同一物体的描述是相同的, (C )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可以取不同物体做参照系, (D )描述不同物体的运动不能用同一物体做参照系。 2.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 (A )地面上放一只木箱,在其上面的箱角施加一个力,研究它先滑动还是先翻倒时, (B )地面上放一只木箱,用外力拖动木箱,研究木箱沿地板做直线运动时, (C )研究打出后不同转向的乒乓球的运动时, (D )计算卫星绕地球一周所需时间时。 3.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就是物体增加的速度, (B )物体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必为零, (C )物体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D )物体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4.卡车卸货时,箱子从搁在卡车后面的固定斜板顶端由静止开始沿斜板匀加速下滑,经过 斜板中点时的速度为2 m/s ,则该箱子到达斜板底端时的速度为 ( ) (A )2 2 m/s, (B ) 2 m/s, (C )4 m/s, (D )6 m/s 。 5.有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相继通过A 点和B 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 A 和v B ,则其经 过A 、B 段的中间时刻的速度和经过A 、B 段的中间位置时的速度分别为( ) (A )v A +v B 2 ,v A ?v B , (B )v A +v B 2 ,(v A 2+v B 2)/2 , (C )v A -v B 2 ,(v A 2+v B 2)/2 , (D )v A -v B 2 ,v A ?v B 。 6.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把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高度分成高度相同 的三等分,按从上到下的次序,物体在这三段距离中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 (A )1:3:5, (B )1:4:9, (C )1: 2 : 3 , (D )1:( 2 +1):( 3 + 2 )。 7.如图1所示,小球 放在两个夹角不同的固定平面之间,小球均静止,各面均光滑,图中 标有a 的面对小 球有弹力作用的有( ) 8.在某高度h 1处,自由下落一个物体A ,1 s 后从另一较低高度h 2处,自由下落另一物体B , 若物体A 从开始下落起下落了45 m 时赶上物体B ,并且再过1 s 物体A 落到地面,则物体B 从下落到着地所经历的时间是( ) (A )3 s , (B )约3.3 s , (C )3.5 s , (D )4 s 。 9.用手施一水平力F 于一重为G 的木块,把它紧压在竖直墙上,且木块静止不动。则以下 B ( C ( a a 图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