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课堂练习: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第1课时 网络改变世界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课堂练习: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第1课时 网络改变世界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课堂练习: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第1课时 网络改变世界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第1课时网络改变世界

关键词网络的积极作用

1.网络的积极作用有哪些?【是什么】

(1)网络________日常生活。

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变得方便迅捷。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________________,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________和________。借助互联网,不用舟车劳顿,我们就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资料、学习新知、购买物品、寻医问药、休闲娱乐,从而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2)网络推动________________。

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________。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__________。②网络促进____________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________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③网络为________传播和________创新搭建新平台。互联网促进了科技创新所需的物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动,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

关键词网络的弊端

2.网络的消极作用有哪些?【是什么】

(1)网络信息____________。

①歪曲事实,________大众。②随意宣泄情绪,谩骂、中伤他人,侵犯他人________。

③实施网络________,侵害他人利益。④恶意发布暴力、色情和________社会稳定的信息,造成恶劣影响。

(2)________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3)个人________容易被侵犯。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________泄露、手机窃听、窥密偷拍等侵犯个人________的行为,让人防不胜防。各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

小提示:背诵见《期末冲刺随身宝》P98~99,你找到了吗?

1.通过网络,我们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及时交流。这说明了()

A.网络交往很诱人,我们中学生应学会上网

B.只要打开网页,我们的愿望就可以实现

C.在网络交往的新空间里,随时可以找到学习资源和志同道合的朋友

D.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2.网络生活很丰富,打开网页,我们可以利用网络()

①学习新知②购买物品③查阅资料④寻医问药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中学生小浩沉迷于网络游戏,无心学习。由于没钱上网,他开始敲诈勒索低年级同学,最终被公安机关逮捕。这告诉我们,沉迷于网络()

①会浪费学习的时间②会损害身心健康③一定会走向违法犯罪④会影响人际交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结合漫画,回答问题。

(1)漫画说明了什么?

(2)漫画中的行为有何危害?

1.2019年1月31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5.8%。之所以网络普及迅速,是因为网络()

①是一把双刃剑②扩大了我们交往的领域、对象③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④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国制造2025”是目标和纲领,“互联网+”是新形态也是必经之路,“大数据”则是中国制造智能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互联网对中国制造所起的作用有()

①为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②促进了科技创新所需的物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动③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④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3.下面漫画《微博问政》中所反映的行为()

A.有利于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B.是公民行使建议权的唯一渠道

C.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拓宽了民主渠道

D.影响行政机关办事的效率

4.“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积极有用的信息与各种负面信息交织在一起。”这句话说明了()

A.网络是个非常自由的环境

B.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C.网络是个可以摆脱任何束缚、为所欲为的场所

D.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可以使我们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

5.小明迷恋上网,常常一放学就跑到网吧,一玩就是几个小时。他缺钱了就对爸爸撒谎说要买书,然后继续去上网,长此以往耽误了学习,成绩明显下降。这个事例说明() A.小明智力不正常

B.小明兴趣广泛

C.上网可以减轻学习压力

D.沉迷于网络会荒废学业

6.对下面漫画的理解正确的是()

A.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存在着让人防不胜防的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

B.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C.为避免泄露个人隐私,要远离网络

D.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7.《互联网时代》是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入、客观解析互联网的大型纪录片。全片以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改变为基点,从历史出发,以国际化视野和面对未来的前瞻思考,深入探寻互联网时代的本质,思考这场变革对经济、政治、社会、人性等各方面的深远影响。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可编辑修改版)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18年9月31日,我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部颁新编初中道德与法治科目教材的培训。此次培训围绕着“同祖国和时代共成长,做自信的中国人”这一主题展开。培训老师就这次部编教材的编写思路、教材内容及其编写意图、编写原则、教材特点、教材结构等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以全新的教学理念、生动的案例,给培训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新理念会激发出创新的火花将在我今后的教学中逐一绽放。 本次培训让我感受到了新课标理念的新变化:1.强化了中国特色。渗透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2.突出了时代特征。强调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成果,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3.体现了国际视野。在课程理念、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评价、课程文化等方面既立足中国国情,有顺应国际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 1、新教材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2、新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以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 三、新教材使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得到发展,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更加丰富。

四、新教材促进任课教师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与合理扩充。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 五、促使任课教师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突出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公民权利保障书 P2 1.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P3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确定国家性质: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P6 4.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P6 5.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它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P6 6.在我国,人权主体很广泛: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7.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包括平等权、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P7 8.现代法治国家立法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P7-8 10.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第二课维护宪法权威治国安邦总章程 1.我国的权利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察机关(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P12 4.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实现。 P13. 5.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又是如何贯彻执行的?(1)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9课《生活离不开他们》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及名师点评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堂实录 第9课《生活离不开他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并体验各行各业劳动者工作的艰辛。 2.学会理解、感谢和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看到这幅图片,你们有什么感觉?(出示一幅小区的图片) 生:这个小区整洁而有序。 师:在座的同学也可能生活在类似的小区里。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美丽的小区背后,你能够看到哪些人的劳动与付出。生:建筑工人给我们修建了高大的楼房。 生:清洁工人为我们打扫卫生,清理垃圾。 生:保安每天守护小区的安全。 师:看来,我们的生活与许多人的劳动息息相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和了解他们。(板书:他们) 活动一寻找最美劳动者 师:课前,同学们开展了寻找最美劳动者的社会实践活动,现在我们回顾下活动要求。 (要求:1.调查身边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 2.了解发生在劳动者身上的真实故事。 3.选出你心目中的最美劳动者,并说明推荐理由。) 师:接下来,请每个小组推荐一名最美劳动者。 (要求:1.小组成员介绍自己寻找到的最美劳动者,经过讨论,小组确定一名最美劳动者。2.小组派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小组寻找到的最美劳动者。) 生:我们小组推荐的是小区清洁工李阿姨。我每天去上学时,都能看见李阿姨在认真地扫地。有一次,我问李阿姨,您每天几点起床,她说5点左右。起这么早!我当时很惊讶。无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李阿姨都起早贪黑地辛勤工作。 生:我们小组推荐的是我们社区的王医生…… 生:我们小组推荐的是公交车驾驶员张师傅……

生:我们小组推荐的是快递员小刘叔叔…… 师:听了各个小组的汇报,老师被你们推荐的劳动者所感动。老师也想为大家推荐一名最美劳动者。他是我小学时候就认识的一位好朋友。当我和他像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常常在一起讨论自己的理想。后来,我进入了学校从事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他进入了电力部门。当我每天带着学生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的时候,他却在高高的山岭间架设电网;当我和家人在空调房里看电视的时候,他却在炎炎烈日下攀上爬下地检修线路;当深夜来临,我和孩子进入梦乡时,他正在值夜班……他无怨无悔,一直坚守着岗位。 师:听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推荐,请你们说一说,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 生:我们的生活几乎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 生:如果没有他们的劳动,我们的生活肯定会一团糟。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推荐的人只是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中的一员,但他们的工作却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他们。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和付出,就没有我们美好的生活。他们都是最美劳动者。让我们把最诚挚的掌声送给他们。请看颁奖词,我们一起来宣读! (课件出示颁奖词:心灵的震撼不需要太多的语言,生命的价值不在乎别人的目光。在这座美丽的城市里,每天都有无数个极其普通的劳动者,在默默无闻中,用坚实的臂膀支撑着我们城市的脊梁,用辛勤和汗水浇灌着我们生活的梦想。他们每个人都是我们心中的最美劳动者。) 活动二体验他们工作的辛劳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交流了心中的最美劳动者。你们了解他们工作的艰辛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体验。 模拟体验一持锅翻炒 师:他们是谁?(课件出示厨师的照片) 生:厨师。 师:(课件出示厨师持锅翻炒的照片)厨师每天至少要持锅翻炒上千次。今天,我们模拟厨师持锅翻炒,持续2分钟。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模拟,其他同学观察。在体验完后,每组交流感受。(准备好锅、菜、厨师帽等物品学生体验。)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

参加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的心得体会 ——熊世涛2017年7月14日至15日,我很荣幸的参加了纳雍县教育局对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培训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深有感触。 一、在培训会开幕式上,贺老师对培训的纪律作了严格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更要为学生做好表率,在课堂纪律上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要遵守课堂纪律,要确保会议室的卫生,不能做有损教师形象的事,做到真正的为人师表,为道德的进步教育局的老师们真是用心良苦。 二、观看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解析关于《道德与法治》教材教育视频受到很大的启发,他的讲座详细认真的向我们阐释了《道德与法治》对于少年儿童成长学习的重要意义,让我们对于今年新使用的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首先朱部长指出,今年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的教材全部换成《道德与法治》,这是我们国家在现代教育史上一个巨大的突破。目前我们国家倡导依法治国,法律的意识应该从小就扎根在我们祖国的花朵少年儿童的心中,同时教材所涉及的法律知识,都是适合青少年儿童成长发育的基本知识,也是法律最基本的内容,在教材编写和试用的过程中,朱部长说,很多专家和一线的教师对于教材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恰当的修改,这些都为新教材成功实行起到了保证作用。 其次,朱部长细致地为我们分析国际国内教材对历史极大的影响力,它以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存在和发展,朱部长痛批小日本意欲以教科书抹杀侵华历史,想蒙蔽他们的子子孙孙,他们的祖先对中国及其他国家犯下的深重的不可饶恕的罪行,由此体现出教科书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影响力作用可见一斑;以一种意识形态存在于社会是根深蒂固的。 朱部长教给我们深刻的分析了一年级小朋友的各类情况的方式方法,让我们更了解一年级的小朋友,小朋友们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就像是一张白纸一般,需要恰当的色彩对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基于《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编写的道德与法治课教材开始进入教学实践。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和品德养成的重要基石,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到“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体系”这个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也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点。如何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落地生根,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教学快乐,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打好基础。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开设是为了引导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因此,培养其核心素养主要有四方面内容,包括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理想精神与公共参与。 (一)培育“政治认同”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是指一个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祖国在情感上与理智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能自觉维护祖国的统一团结与核心利益。“政治认同”核心素养

对于国家、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政治上的认同才会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具体来讲,作为中国公民,初中生必须热爱祖国、忠于祖国,对祖国有较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要站在中国立场,以中国公民的身份自觉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了解我国国情,拥护中国共产党,理解并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想,主动维护国家尊严与利益,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责任感,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培育“法治意识”核心素养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身心特征较为特殊。近年来国内中学生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犯罪低龄化越来越严重。中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其法治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社会的稳定程度。培养中学生的“法治意识”就是要让他们成为有自尊、守规则的公民。因此,应加强对初中生的纪律教育与法治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与规则意识。同时,引导他们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主动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三)培育“理性精神”核心素养 培育“理性精神”核心素养是让初中生成为有思想、有理智的中国公民。这对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具有“理性精神”的中学生必须在生活中能辨别善恶、

【新整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总结

1.1.1 我与社会 ①感受社会生活——1.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 2.随着身体、智力、能力对社会生活感受丰富,认识深刻,关注社区治理,关心国家发展 ②为什么说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1.个人是社会有机部分组成;2.人们在社会交往形成社会关系; 3.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4.不同的社会管子有着不同的身份 ③社会关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1.1.2在社会中成长 ①成长的表现——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成长 ②如何成长——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 ③如何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 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④在社会中成长的原因和意义——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⑤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的行为——1.青少年初五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2.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⑥亲社会行为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⑦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通过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⑧参与社会活动的意义——既时体验社会生活的活成,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主动关心社会, 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1.2.1 网络改变世界 网络利与弊 ①利 1.丰富日常生活——1.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不仅给人们提供信息,而且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渠道) 2.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3.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推动社会进步——经济上: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政治上: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文化上: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最新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9课《我和我的家》名师课堂实录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堂实录及名师点评 第9课《我和我的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2.了解一些简单的传统中国家庭的伦常关系。 3.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自己的父母长辈。 教学过程: 环节1:我来到我家 师:同学们,昨天,大家都回到家里,请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谈了你们出生时的故事。现在,请大家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学生在组内交流。) 师:通过交流,同学们有没有感受到,你们每一个人的出生,对你们的父母、长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学生回味家人讲述的自己出生时的家庭故事,感受自己的出生对家庭的重要意义,感受家人对自己到来的悦纳。) 师:我注意到,刚才大家在交流的时候,出现了很多关于家人的称谓,你们都了解这些称谓吗?这些称谓都与你们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点评:这一环节的主题是通过了解“我”的到来给家里带来的喜悦,体会“我”的出生对家庭的重要,提升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和自信心,进而引导学生产生对和谐家庭关系的积极期待。 环节2:我的家庭树 师:刚才我们听了同学们的家庭故事,每个家庭中都有好几口人,同学们也都知道怎么称呼自己的家人。但是,大家是不是知道自己与他们的血缘关系呢?请看一看教材第35页的家庭树。你们会填吗?(学生填写,教师在一旁相机指导。)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家庭称谓歌》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教师指导学生边听歌边结合教材中的家庭树,学习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 师:为了让大家能更好地了解不同家庭成员的称谓,让我们来表演一个小小的课本剧吧。这里是课本剧《家庭大聚会》,请以小组为单位,设置情境,分角色扮演不同的家庭成员。看哪个小组表演得生动。 点评:在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填写家庭树,让他们尝试了解家庭成员的各种称谓,搞清楚各种家庭关系。学生一定会遇到困难,这时,让大家去听录音,一起唱《家庭称谓歌》,这都有助于学习准确的家庭称谓。唱完《家庭称谓歌》之后,学生往往只能暂时记住一些关于家 庭成员称谓的知识,记得快忘得也会快。这时,教师很有创意地设计了课本剧,让学生们进行表演,这就使得教学增加了趣味性。学生在愉快的表演中,能很好地巩固刚刚学会的称谓。这种做法值得提倡。 环节3: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家庭照片,看一看我们的身上有哪些地方能看到家人的“影子”。 生:我的眼睛像妈妈。 生:我的鼻子像爷爷。 生:我的脾气像爸爸。 师:我们的身上为什么会有家人的“影子”呢? 生1:因为我们是爸爸妈妈的孩子呀。 生2:因为我是爷爷的孙子啊。 师:那么,是不是我们身上所有的地方都像家人呢?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点评: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注意环节间的衔接,一环扣一环地展开教学,使得学生能很流畅地思考。这位教师还有一点特别值得赞扬的,就是提问:“是不是我们身上所有的地方都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方法总结

【学习方法】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方法总结 一、如何预习 具体的方法有三:(1)找难点、抓重点;(2)联系实际提问题;(3)做好预习笔记。 政治一节课学习一框内容,你就利用10分钟时间看一看,找出几个不懂的问题,就算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如何听课 1.政治老师讲了好多有趣的事,但考试有不考,我应该怎么办? 老师讲有趣的事,第一是为了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第二是为了说明政治上的原理。学习政治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道德品质,从而促使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课堂中,不能因为与考试直接相关的内容就认真地听,而与考试相对较远的内容就不听,要重视课堂学习的体验过程。 2.老师上课的节奏很快,我不知他上到哪里了,应怎么办? 老师上课不可能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听课习惯。如果你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节奏,说明你对教材内容比较生疏,因此,务必做好预习工作,通过预习,明确了上课内容,即使老师上课节奏快,也是能跟上他的思维。 3.黑板上有板书,课件上又有内容,我课堂笔记得如何记? 有利于解决疑惑问题的信息必须要记,一堂课主要的知识点也要记,还有一些信息是教材中没有的,要尽量记。课堂笔记是预习笔记的完善与补充,要在预习笔记中留出一些空白处,就是为了记下上课中所得的重要信息。有时教师上课节奏快,信息量也大,那就要学习记下关键词、记下思路。等课后再去整理。 4.提高听课的效果要处理哪些关系?

要处理有趣与无趣的关系,一堂课不可能45分钟都有趣,有趣的内容要听, 无趣的内容也要努力地去听。要处理好听课与笔记的关系,一边听一边记下重要信息,不要只听不写,也不要只抄写板书,不听老师讲解。要处理好白板与黑板的关系,它们本是相辅相存的关系,而主导这些板书内容的根据主要是教材。因此,不要只看白板生动有趣的内容不记黑板中的板书内容。 三、如何记笔记 1、如果我把重点内容全背下来,可以不记笔记吗? 要提高学习效果,必须转变死记硬的学习方法,要多思考、多积累,同时也要勤做笔记2.笔记具体记有哪些内容? 第一,是预习阶段的预习笔记,主要对重点与难点知识及时勾画。 第二,听课阶段的听课笔记,把教师在上课中呈现的一些新信息记录下来。 第三,就是复习阶段的笔记整理,画一画单元知识框架图,列一列相同类的题目,比一比易混淆的概念与原理。 3.笔记什么作用?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最基本的作用就是保留信息、强化记忆。 预习笔记有收集学习素材的环节,则可以积累资料,扩充新知,获得许多新知识。课堂笔记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记笔记能提高听课的效果,而整理笔记是反思的过程,自己分析与综合能力会得到训练。 4.课堂笔记来不及写怎么办? 这是如何记课堂笔记的问题,有人常常因记不全教师讲解的内容,而放弃了记笔记的好习惯。课堂笔记不必记下上课的全部内容,如果在预习笔记的基础上记课堂笔记,课堂中主要记下一些新信息,有时内容比较多,全记下来确实有困难,那么就要学会抓重点,先记下关键词,如果还是不行,课后向同学借听课笔记,补上遗漏的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新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新策略 发表时间:2019-11-21T16:24:54.377Z 来源:《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1期作者:龚丽霞 [导读] 新课程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在整体上把握好改革方向,在实践中贯彻改革精神,积极调动每个中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学生搭建一个创新学习平台。 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实验中学442700 摘要:新课程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在整体上把握好改革方向,在实践中贯彻改革精神,积极调动每个中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学生搭建一个创新学习平台。 关键词: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新策略核心素养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从2016年起,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道德与法治》这门与“德”“法”密切相关的课程,在新形势下更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学科核心素养是中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它主要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为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采用科学、民主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创新教学手段,让道德与法治生出翅膀,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一、倡导体验性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时代的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所以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活动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成长。学习方法对每个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又是因人而异的,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不同,学习方法也应该不尽相同。作为教师要授人以渔,即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紧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问题引导,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通过分析探究最终解决问题,自主构建对知识的理解和对问题的认识。课堂上,学生是时间的主人,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去体验、发现、思考、讨论、总结,在学习体验中提升和发展。在课堂中要积极地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机会去探究、去思考,拓展思维空间,提升思维高度,培育创新思维,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形成科学的学习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时空,把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第一框《认识自己》时,为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我让学生们课下用视频真实记录一下自己在家里、学校、公共场所的表现,在选择几个学生的典型生活镜头记录后,把它拿到课上,请学生们欣赏并思考:在每个镜头里,你看到的形象是怎样的?尝试用几个词语进行描述。如果镜头中是你,你对自己展现出来的形象满意吗?同学们,你想对这几个同学说些什么呢?以一系列问题为线索,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只要我们教师提供了让学生自由思考、尽情想象、任意表达、畅所欲言的机会,学生就可能创造出一个神奇的天地。 二、陶冶道德情感,使学生产生情感认同 道德观念是法律意识的基础,在建设法制社会的今天,公民的法律意识特别重要。而对于在校中学生,正是培养道德观念的最佳时期。只具备道德认知不足以推动学生产生积极的道德行为,教师还要有意识穿插一些道德体验或者活动,使学生在自己的思考和升华中对美丑善恶产生情感冲突,自觉地抵制和反对一些不道德行为,积极学习和肯定一些美好的行为。思想品德是教师培养学生最首要的品质,在每个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 在日常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比如在学习了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绽放生命之花》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命的意义,思考自己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我在七年级进行了以“绽放生命之花”为主题的朗诵比赛,朗诵内容自己选择,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散文,还可以是故事……通过活动使学生们更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用它的所有力量使自己茁壮成长,绽放生命的精彩。让他们享受生命,同时也让这个世界因为有他们而更美好。 三、普及法律教育,使学生树立法治观念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现在处于关键时期,在法制建设形势大好的前提下,在中学积极推行普及法治教育,能有效地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法治观念和法治精神。初中阶段的学习是学生人生中的黄金时期,它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一时期的法律教育特别重要。 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这一课程的特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以一种探索者的身份投入到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积极探究解决方式,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八年级学习了公民权利和义务后,为了使学生能更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以现实生活中一组实例为主题的辩论会——“权利与义务和中学生的关系”,使学生明白: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不仅关乎中学生个人的尊严与家庭的幸福,而且关乎社会的进步与国家的发展。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积极履行公民义务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带有时代气息的人文学科,有利于培养和塑造中学生良好的品质,对每个学生的一生成长有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线教师要密切联系时事,钻研教学新策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时事,让道德与法治课程发挥独特的魅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1 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可以通过走进农村,来到工厂,步入商场,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了解生活。 2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 ②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③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有不同的身份。 3 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①我们会与更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②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4 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5 社会关系主要有哪几种? 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同乡、邻居)、业缘关系(同学、同事、师生) 6 为什么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7 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原因(意义)★ ①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②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 会的接纳与认可; ③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8 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 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 急。 ③要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 9 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3课《当冲突发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堂实录 第3课当冲突发生 第二课时 教学建议 本课时教学逻辑设计:站在被欺负者的立场上,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欺负;体验被欺负的痛苦,同情和关心被欺负的同学;引导学生掌握应对欺负的方法,学会保护自己和同学。 同伴干预是制止欺负并能改变欺负者态度的有效手段,同时它也构建了预防欺负发生的正义的社会环境。因此,要让旁观者了解被欺负者的感受,对被欺负者产生同情。在此基础上,教师教授并训练旁观者阻止欺负的方法和技能。 而对欺负行为,教师要对事不对人,不要排挤和孤立欺负者,要使欺负者通过自省的方式进行自我教育,并将他们纳入帮助被欺负者的活动中,鼓励他们积极行动,改变对被欺负同学的态度,从而能够使欺负真正停止。这不仅有利于被欺负的同学,也有益于欺负者自身的发展。 在没有旁观者的情况下(通常发生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以及校外其他场合等)个人如何应对欺负以及如何预防欺负,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鼓励受欺负者克服恐惧,积极求助,迅速离开现场,巧妙躲避威胁和危险。如果课上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预防欺负的方法和技能,可以让他们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收集避免和应对校外欺负的方法,然后在课上分享,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制订预防和应对校外欺负的行动指南。 教学应关注的问题 1.本课旨在指导和训练学生和平解决同伴冲突、正确应对校园欺负。在指导和训练学生解决冲突时,教师要避免制造新的矛盾或加剧学生之间的冲突,以及造成新的欺负和伤害。冲突和欺负中的伤害行为固然应该得到制止、批评和纠正,但千万要避免将课堂活动变成对冲突中的理亏者、欺负者的批斗会。教师不要急于在课堂中触及学生间的矛盾和问题,建议先让学生讨论虚拟的或者其他班级发生的学生冲突和校园欺负事件。在课堂上谈论本班

如何学好初中道德与法治

如何学好初中道德与法律 初中道德与法律课主要是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重要课程。也是中考科目之一。学好道德与法律课,不仅有利于初中学生赢得中考,进入自己的理想高中,而且也有利于广大学生增长知识,丰富人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享受健康快乐的人生。 初中道德与法律课也是一门最为广泛、最为普通、最有趣味而且较易学习的科目之一。它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知识科目,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都会碰到和用到思想政治课里面的知识,因此学好道德与法律课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有部分中学生认为课道德与法律是学习科目中的副科,大都是一些条条框框,是用来约束人的,学习起来很不自在,对学习道德与法律的兴趣就不大,信心就不足,甚至产生厌恶、恐惧的心理。那么,我们刚走进中学的新同学怎样才能学好初中课道德与法律呢? 一、端正学习态度,正确认识道德与法律课

提到道德与法律,同学们并不陌生,小学就已开设了这门课程,但几乎都不够重视,而中学却不一样,它与语、数、英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中考的必考科目之一。“态度决定一切”,学习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一个人的态度和方法。要想学好这门课程,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克服“政治是副科”的错误观点,认真对待这门课程。只要你想学,思想上重视它,学好这门课程并不难。 二、培养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自己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用崇高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的来激发学习的兴趣。(2)同课学习道德与法律较好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取长补短,交流学习心得,来培养学习的兴趣。(3)融洽师生关系。若是因师生关系不融洽而造成学习道德与法律课兴趣不高,就应努力改善师生关系,听从老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三、掌握方法,努力学好道德与法律课。 要学好任何一门课程,都需要有恰当的方法,好的方法是走向成功的便捷之路,因此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接下来,给同学们谈谈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课前预习,多想问题是学好政治的基础 预习好课本内容能为听课打好基础。预习要带着问题去看书,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教材内容,把教材中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段落画出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 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 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 挑战和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 个新的历史阶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 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 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 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 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人文性.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 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 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 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 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1、我与社会 ①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②置身社会之中,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③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存在的社会 ④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方式了解社会生活: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阅读报纸、收看电视;上网查询;等等。 3、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 ①感受到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②感受到国家正在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③感受到自己能够学到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④感受到自己需要提高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等等。 4、社会生活的分类:广义、狭义 广义指整个社会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 狭义指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组织的公共活动领域以外的社会日常生活方面。 5、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因为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一个人有着不同的身份。 6、社会关系的含义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即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 7、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从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可以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8、全面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立统一的关系。①个人对社会具有依赖性。首先,个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其次,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 社会对个体既有促进作用,又有制约作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推动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②个人对社会具有能动性。能够积极主动地认识、创造着社会,从而推动了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第2课时在社会中成长 1、为什么说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什么是社会化?包括哪些途径? (1)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2)社会化包括两个途径: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 社会教化是从社会环境因素入手分析社会化; 个体内化则是从个体能动性着眼探讨社会化。 2、我们的成长与社会有什么联系? 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如何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1)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2)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3)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第1课时网络改变世界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绪变化与情感触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国家情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情感调控水平,协助和引导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特征。结合自己多年的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践,在此课程教学中更好地渗透情感教育提出自己的几点真挚拙见,希望能够对广大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共鸣。 一、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新编写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教学方向以及学科性质,要求教师必须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当中渗透情感教育。 2.渗透情感教育,能够有效疏缓现阶段学生心理自私以及毅力薄弱的现状,引导学生的情绪与心理健康发展方向。 3.教师恰当使用情感教育,协助学生更好地领悟道德与法治的精神实质,全面激发出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与热情,在潜移默化当中引导学生形成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二、情感教育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都是将教学内容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重视知识点的讲解,忽视对学生道德品质与情感素养的培养,以教为主,先教后学。教师以讲解方式实行知识传授,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不感兴趣。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该是传授知识认知过程,也是开启学生心灵情感升华的过程。 三、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1.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创设

教学情景,将教学内容以感观的方式直观地表现出来,再现生活现实情景,教师对社会的变化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要紧跟时代的脚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一些典型案例和时事实行讲解,能够让学生了解社会热点,拓宽学习的知识面,这不但能够为政治课堂增添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介绍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时,我们教师能够结合当下学生喜欢的电影《战狼2》,韩剧,好莱坞大片中的人物、情境、以及剧中所反映的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特色,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情感体验,更好的完成情感教学目标。 2.丰富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情感感受。现代教育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必然会遭到淘汰,所以,教师们必须要适合形式发展,积极创新教学模式,追求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大胆地使用丰富且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要想激发出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就必须要集中精力来创设良好的行为实践。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以前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要知道,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和亲自体验过的时候,只自当它们变成为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建议广大教师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行着手: 首先,教师一定要抓住机会,积极展开各种丰富且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学生们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其中,在集体活动中来相互交流彼此的想法,相互影响,这是形成情感共鸣的最佳方式之一。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1.面对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你准备怎么做? ①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②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2.社会生活大课堂对个人成长的有什么影响?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通过父母的教育、与同伴交往、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技能不断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②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养成亲社会行为对我们成长的有什么作用? 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培养亲社会行为,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③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1.网络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积极影响) 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沉迷网对我们的危害 ①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大量冗余信息会干扰人们的信息选择,耗费人们的时间。碎片化信息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一些人因沉迷于网络、虚拟交往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 ②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3.网络对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4.利用网络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及其危害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0课《我们不乱扔》课件课堂实录

《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还记得我吗?今天是我们第二次见面,感谢大家还记得 我。第一次给大家上课,给老师加加油,鼓励一下。(师生互动)2.当老师漫步校园时,时不时被其中的美景所吸引。请大家跟随老 师一起去看看我们的实验小学吧!(屏幕出示照片) 3.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呢?(学生说出这是学校的哪些地方)在这 样的美丽的校园里生活与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 4.我们再来看这几幅图片(出示干净与垃圾遍地的场景,学生对比) 5.问:你更喜欢哪个?是呀,干净的环境人人爱,脏乱的环境惹人烦。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题——《我们不乱扔》(出示课题)。 二、提出问题,明辨是非 课前,老师布置过一个任务:调查在生活中的乱扔行为。(交流展示)那你乱扔过垃圾吗?(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与之前的行为说再见) 在生活中,一些看似美好的事物都会产生垃圾,(教师扒橘子皮创设情境,学生制止老师乱扔垃圾的行为,应放垃圾桶)可有几个同学却不真么想(放视频) 孩子们,作为旁观者,你想说什么? 假如你走过,你会怎么做? (校园内一个垃圾、街上一个垃圾、不同场景学生说一说会怎么做)

孩子们,我们自己不乱扔垃圾,见到垃圾,你们可以把它捡起来,那么面对这么多的垃圾,(出示景区成千上万的垃圾),你怎么办?有什么好主意?(学生制止)这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我们要把自己的垃圾带走,因为这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我们的一份责任。 三、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孩子们,当你们置身于各种场合中时,你们会以怎样的行为展现在大家面前呢?你们愿意把你们在各个场合中的表现展现给大家看吗?今天,我们就来开展一个有意思的活动,名字叫“超级任务”之“我要这样做”。 老师已经为大家做好了准备。(拿出已经准备好的活动卡片,卡片上的任务:秋游野餐后;在学校)生随机抽取,领取任务。 小组讨论如何开展本组的“我要这样做”。特别要讨论:在公共场所开展体验活动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做到爱护公共设施、、注意公共安全等)最后小组共同制定出活动计划。 小组展示:我们的任务是“秋游野餐后”我们将演一演告诉大家该怎样做。 学生表演,结束后随机提问。 其实不止在公园野餐,在生活中,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如吐痰时,应该怎么做?打喷嚏时?找不到垃圾桶时? 那么,在学校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师生合作) 四、拓展升华 是呀,在任何场合我们都应时时刻刻、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