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建坝案例分析

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问题探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以怒江为例(教学设计)

《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以怒江为例》教学设计 武汉市第六中学徐艳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必修3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问题研究。通过对《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的学习,问题探究旨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并且能够用辩证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看待“河流上该不该修建大坝”这一问题,实现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通过读图认知怒江流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概况。 (1)能够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怒江大坝带来的利和弊。 (2)能够综合评价大坝的利弊并提出可行性建设方案。 2 过程与方法 (1)学会通过网络搜集有关的地理资料,并尝试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有效筛选,将它们应用于学习过程。 (2)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探究方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理性思维,用辩证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正确看待修筑大坝等工程建设的利弊,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怒江大坝的利弊在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表现。 四学法分析 1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素养,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比较弱,通过投入到探索性的学习中,以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发展。 2 学法指导 通过开展辩论赛,培养学生利用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合作学习。同时通过教师的课题研究记录表的填写督促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讨论研究。 五设计思路 新课标强调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一方面学生对中国的河流较为熟悉,对怒江流域的自然和人文背景有所认知,另一方面“怒江大坝之争”已经持续多年,现在仍然处于是否该修建的争议中。所以在取材时以怒江流域为例来讨论河流上该不该修建大坝,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在教学方法上,通过对《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学习,学生对大坝带来的影响已经具备认知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通过辩论赛的形式促进学生学习,教师在课堂中只需发挥引导组织课堂活动的作用。 整个辩论赛分为三个环节:立论环节,自由辩论环节和总结陈词环节。 立论环节需学生利用已查询资料,归纳整理,并在课前制成PPT进行展示。这一环节

怒江水电开发争议焦点及理由

一方面,支持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一是我国水资源丰富,但是利用率低,而且大量使用煤炭发电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隐患; 二是,我国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怒江的原始生态流域相对保存完好,也已规划开发; 三是可以带来长期就业机会,同时带动地方建材,交通等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财政增收。实施这一方案,将使电力行业成为地方新兴的支柱产业,由此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将远远超过电力行业本身; 四是怒江地区有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但是不能开发,没有支撑地方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五是怒江地区已经不是原生态河流,完全不开发保持原生态不可能; 六是怒江水电开发是迄今为止一条可实现的对怒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途径; 七是只有开发才能有资金解决移民问

题;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 八是怒江水电开发符合我国国情; 九是全州唯一支撑地方经济的森工产业也在环保工程实施后推出了历史舞台;十是能解决老百姓生活问题,地理条件好,较小的投资产生较大的回报、少数民族应该优先发展、具有国际战略意义。另一方面,反对怒江开发的理由:一是怒江水电开发会破坏当地的地理奇观和自然景观; 二是怒江水电开发会破坏当地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三是旅游业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成为怒江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是怒江水电开发会产生移民问题、水污染问题; 五是怒江水电开发没有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特有的生活方式,贸然开发欠考虑;六是怒江地区是我国仅存的原生态河流之一,而且西方发达国家考虑到生态破坏,已经停止建坝 七是怒江开发会产生泥沙问题;

双方争议的焦点是怒江水电开发能否给当地带来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一方面,支持的理由:一是我国水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大量使用火电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隐患;二是当地缺乏支柱产业,怒江开发可使电力行业成为支柱产业、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如带动地方建材和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财政增收、为移民问题提供资金、它符合循环经济要求、较小的投资取得较大的汇报。由此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将超过电力行业本身怒江水电开发是迄今为止一条可实现的对怒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途径;三是,怒江水电开发可为当地带来就业岗位;四是怒江已不是原生态河流,完全不开发不可能;五是符合少数民族优先发展的原则;六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国际战略意义;另一方面,反对开发的理由是:一是怒江水电开发会破坏当地的地理奇观、自

怒江建坝的是与非

怒江建坝的是与非 不管怒江水电开发是否如当地政府规划的那样进行,对这个项目的关注和争论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大事件,从2003年至今,并且必将继续进行下去。 记者4月中旬怒江采访看到的事实是,怒江水电水坝建设并没有正式动工。勘探工作几个月来一直在进行,但是并没有像有些媒体报道所说,已经开始建设。传闻中的六库电站也没有开工。当地有关官员说,六库项目正在争取,还需要审批。 毕竟这个项目暂停了。目前这个结果和这种状况,到底是如一些环保人士所说,是环保的胜利和中国环保史上的大事;还是如某些怒江地方官员所认为,是剥夺怒江的发展机会和打压峡谷人民脱贫的希望,也许还难下定论。 4月中旬去怒江采访恰好遇上气候异常,州府六库天气晴雨难料,变化实在快。与天气不同,当地政府在水电开发上的态度和立场与以往一样明确清楚。在以忙于组织50年州庆主要领导都不在为由被多次拒绝后,州新闻办的一位部长终于接受我们采访。为了证明水电开发的必要性和正当性,他对我们说的最多的是”科学发展观“和”理论联系实际”。 回头来审视这场纷繁复杂的大争论,“科学发展观”和“理论联系实际”也许是看清问题的关键和解开难题的钥匙。 科学依据--怒江水电开发规划的可行性 从水电建设的角度论证怒江水电开发规划的可行性,这其实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因为它是一个基础,直接关系到正反双方了观点是否成立。如果政府部门不知道在怒江建设13级水坝是否有科学依据,是否能够达到设计效果,那么它对外界和对国家的承诺就只是空话,百姓彻底脱贫就如同纸上谈兵。而如果环保人士根本不知道13级大坝的具体情况,没有对怒江水坝不良影响做科学论证,而只是搬中外其他事例和潮流来作为反对的理由(如三门峡的例子,国际反坝运动),那么这种反对是很难有说服力的。 而在这个方面正反两方都有缺陷。大型水电建设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全面考虑地理地质、水文、气候、生态多种因素,否则会极大影响预期效果。比如在怒江水电可开发量方面,怒江州规划的2132万千瓦有没有科学根据?季节、气候和生态对它有没有影响?这些都需要考虑。按照中国工程院2001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集》,怒江水能资源可开发装机容量是1030万千瓦。而建成后的量与规划时又可能有较大差距。怒江枯水期与丰水期相比水量相差极大,这对发电无疑有影响。另外重要的一点是,怒江特殊地理地质条件是否适合建设多座大型水坝?处在地壳活跃地区,泥石流塌方频繁是否会对坝体构成威胁?这些都需要定性定量的研究。抛开生态等其他因素不谈,如果水坝建成后根本达不到规划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甚至连自身存在和维持都是一个问题,这样的项目从根本上就是一个错误。这是急于上马的政府和水电单位最应该慎重的地方,相信也应该是他们最不希望看到的。 对反对一方来说,如果想要达到说服的效果,从可行性上着手也许是最有希望的。以保护某种鱼类为理由,或者以国际组织和潮流为旗帜反对怒江造大坝,对当地政府以及开发单位来说无异于隔靴搔痒,以致怒江某主要领导认为这些是“清谈”。如果不是头脑发热或者蛮不讲理,开发者对效果特别是经济效益总是最关注的。它计算的是投入和产出,冒的是巨大的市场风险。只有水坝建设本身和市场的极大风险证明怒江水电开发不可行或者需要修改,才是对整个规划的釜底抽薪。 而现实情况正是规划的可行性就有很大问题。如果仓促上马,其结果是很难预料的。单就这一点来说,“慎重研究、科学决策”是正确态度。也就是说,目前还不具备怒江开发的条件。 以人为本--水电开发与怒江脱贫

案例7:饱受争议的怒江水电开发

饱受争议的怒江水电开发 案例摘要:怒江在自由奔腾了千万年后将被大坝拦腰截断。六库电站在流域综合规划及环评缺失、移民安置规划未审核、国家尚未正式核准的情况下于2007年初悄然移民并动工,而这只是“两库十三级”怒江大水电开发的第一步。自2003年起,怒江水电开发已经争论了6年有余,成了环保与发展争议的标志。随着六库电站的动工,中国环保史上的最大交锋进入白炽化。 背景资料 1999年,国家发改委「根据我国的能源现状,决定用合乎程序的办法对怒江进行开发」。于是拨出资金,对怒江中下游云南境内的水电开发进行规划。怒江流域水电规划进行了近3年时间,2003年7月基本完成。 但是在审查会上,国家环保部门要求专题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于是在建与慎建问题上引起一场激烈的争论。六库电站已于2007年初悄然移民并动工,但争论从未停止。 建设国家大剧院是几代人的心愿。早在20世纪50年代,政府对长安街的规划就设想了国家大剧院的建设,周恩来首次提出建设国家大剧院批示,后因财政原因没有实施。1998年4月国务院方正式批准立项,于2001年12月13日开工,2007年9月建成。 怒江是我国西南的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经西藏流入怒江栗僳族自治州境内,纵贯贡山、福贡、泸水等县流入保山市出境。怒江干流中下游河段───色邑达至中缅边界全长742千米,天然落差1578米,可开发装机容量达2132万千瓦,是我国重要的水电资源之一。同时,怒江水能资源开发具有的优势有:地质条件好、水能资源富集;搬迁人口少,移民人口从宽估算不到三峡电站移民人口的1 /10;淹没土地少,沿江耕地较分散,河谷地带基本上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水库淹没耕地58996亩,都是人地矛盾极其突出的地方;开发成本低,怒江洪峰流量较小,泄洪建筑和导流工程投资小;对外交通方便,流域干流两岸均有公路通过。 审查会让批复不得不延后 在审查会上,国家环保部门提出,2003年9月1日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就要正式实施,要求大型电站规划必须专门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鉴于怒江水电开发的规模和与《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日期的临近,要求专题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批复因此不得不延后。 反对派"打响"了"保卫怒江第一枪" 2003年9月3日,国家环保总局召开"怒江流域水电开发活动环境保护问题"专家座谈会,包括5名院士在内的27位专家指出,怒江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两条未被规模开发的大河之一(另一条为雅鲁藏布江),为我国乃至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物种基因库和世界自然遗产地,其潜在的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不可估量。为使怒江流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原始生态环境相对完整的生态河流,不宜在此开发水电。 一些专家成为反对派。归结起来,反对派的观点主要有: 第一,怒江州怒江峡谷是世界上著名的峡谷,其连续深切的峡谷形态以及谷地湍流的水流流态,使之在世界大峡谷中占据重要位置,有可能成为第二或第三大峡谷,因此是世界级峡谷旅游资源。水电站的建设将极大地降低其品质和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将会丧失其独特

怒江建坝之争升级 大开发与生态保护如何并行

怒江建坝之争升级大开发与生态保护如何并行 本报记者张可佳 有关怒江上要不要建13座大坝的争论,3个多月来始终未停。生态、水利、电力专家,还有当地政府以及越来越多的民众都参与了这场讨论。它几乎成为西部大开发与生态保护能否并行的一个标志性话题。 日前,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省政府等纷纷召集各方面专家深入研讨和论证:怒江将如何实现大开发,怎样评价和利用云南省的自然资源,怎样才能实现云南及整个怒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去年8月12日至14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京主持召开《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审查会。会议通过了怒江中下游两库13级梯级(松塔、丙中洛、马吉、鹿马登、福贡、碧江、亚碧罗、泸水、六库、石头寨、赛格、岩桑树和光坡)开发方案,全级总装机容量2132万千瓦。该《报告》由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提交。《报告》认为,怒江干流中下游河段全长742千米,天然落差1578米,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水电基地之一。与另外12大水电基地相比,其技术可开发容量居第6位,待开发的可开发容量居第2位。怒江中下游河段开发的任务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供水、防洪、旅游等综合效益。 消息一经传出,很多专家明确反对。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研究员、东亚自然保护研究监测与培训中心主任李渤生和四川地质专家范晓都认为,在怒江建大坝是非常危险的,不仅将使中国蒙受太多重大损失,也违背了保护好世界自然遗产的承诺。 李渤生曾61次深入藏、川、滇考察,考察过雅鲁藏布大峡谷和世界很多著名峡谷和大河;范晓常年在西南的山川河流、森林、草甸作地质、生态考察。 李渤生指出:这里已被列为世界上最优先保护的生态区域和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我们需要对这一特殊地区有全面、科学的了解,而不仅仅认为它是“可利用的水利资源”。 据介绍,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要下降0.4至0.7摄氏度。我国如果没有青藏高原,在北纬23度半、海拔4500米的高度应当是零下十几摄氏度,但现在青藏高原的白天很暖和。在这个25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它把巨大的热源形成大气,大量的热气上升又形成热高压,这种特殊的高原季风气候诱发了西印度洋季风。两个季风气候使我国的四川盆地潮湿多雨,使雅鲁藏布江、怒江和金沙江能输送大量的水资源。因此,这个世界最高的高原上森林非常茂密,拥有中国目前最大的原始森林。森林下面是大片的灌木丛,然后是草地。这里的动植物生态系统都是适应高原的生态环境而生存的。它们是人类保留至今为数不多的最重要的生态资源宝库之一。 李渤生认为,在怒江建坝,将改变这一切。

怒江流域应统筹规划后开发

怒江流域应统筹规划后开发 新华网云南频道( 2004-02-16 ) 稿件来源:新华网云南频道 民盟云南省委 国家历来都很重视对流域水资源的规划工作。2002年8月29日修订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更加体现了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的原则,明确了流域范围内的区域规划应当服从流域规划,专业规划应当服从综合规划。流域综合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以及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的专业规划,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兼顾各地区、各行业的需要。其中还特别强调了“建设水工程,必须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制定规划,必须进行水资源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 至今,怒江流域尚未进行过全面综合的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更缺乏流域的综合保护和发展的规划。现在仅有的水电专业规划并不能代替流域的综合规划。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所使用的一些关于怒江的基础数据大多都沿袭多年前的说法,而且来源不一,版本多样,有的同一数据出入竟达十多倍。在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珍贵的今天,一个流域中水的功能应该满足于多种多样的需求,在相关基础工作尚未完成之前,就匆匆上马开发水电,一方面难免限制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不能充分发挥宝贵资源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还可能埋下更多的隐患,造成较大的风险。只有在对流域进行充分的勘察、论证和规划之后,从综合利用的角度进行水电开发,才有利于兴利除害,有利于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有利于解决好水资源综合利用和分配的问题,有利于协调好上游与下游以及国际间的关系,把各种不同的利益要求结合起来,使同一水资源尽可能满足环境保护和国民经济对水资源利用的需求。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在经过水电开发的热潮以后,已经开始冷静下来反思水电的利弊,国际水坝委员会在对世界上大量的水电水坝进行了调查研究之后,发现世界上能够达到预期效益的水电站很少,而水电带来的负面影响却往往被低估了。长期以来人们在水电开发方面存在着多方面的错觉和误区:一是误以为水电是清洁绿色的能源,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其实大型水电在建设中对生态的破坏和建成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都不可低估;二是误以为水电是安全的生产,其实国内外大量的突发事件(如垮库、塌方等)证明水电生产的风险系数不可低估;三是误以为水电是扶贫的好方式,固然水电建成以后一般会对开发商和地方财政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但是对于当地老百姓,特别是移民来说,如果没有较好的机制保证,未必就能真正受益。据最近云南大学和云南社科院的一些专家对漫湾电站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所作的调查研究显示,漫湾电站库区的村民和移民并没有因为电站的建成发电而提高了生活水平,反而还由于耕地、森林、牧场和水资源的减少和环境的恶化,降低了经济收入,限制了发展的空间。怒江水电开发也潜藏着同样的错觉和误区,甚至还更为突出。 从生态环境的角度看,目前怒江峡谷在1700米海拔以下,除了耕地和村寨之外,植被很少,物种该损失的已经损失了,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都在2000米以上,大坝高程控制在1570米以下,对植被和保护区不会造成影响。然而,我们是否想过,人不可能在水面之下生活,当库区水面上升到1570米的时候,人类的活动将会达到多少米?而且怒江干流最上游梯级库区的蓄水位预计将达到1950米,在那里人们的活动又将达到多高呢?半个多世纪以前,怒江两岸从山顶到江边都是茂密的森林,是由于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的加剧,才破坏了江边的生态。如果水位上升,公路不能不上移,人类的活动势必向山顶的森林逼近;再加

从怒江水电站开发看中国公共政策模式变化

从怒江水电站开发看中国公共政策模式变化转型期中国公共政策的模式,一直都是学界热议的问题。国外学者总结了中国公共政策的三种经典模式:精英决策模型、派系决策模型和官僚组织决策模式,其中又以官僚组织模式影响最大。官僚组织决策模式认为高层精英与官僚部门通过频繁互动共同决定了政策的出台。高层精英由副总理以上的权威人物组成,包括核心领导、革命前辈、全局领导(总理)和部门领导(主管某方面工作的副总理)四个层次25-35人,其决策机构有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中央军委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等。此外,高层领导有能力组建专门机构以满足特定政策的需求,例如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或“办公室”,从而强化高层领导的政策影响和偏好。由于高层精英没有充足的时间、兴趣和知识来管理和负责所有具体政策,所以多数制定和执行政策的关键环节是在国家层次上的各官僚部门做出的。这些部委负责对政策进行可行性研究、协调共识、进行资金分配和资源调控、解释和澄清政策内容并负责进一步的实施。 从中国政治运作的实际来看,中国公共政策的决策核心圈主要包括中共、人大和政府,这三者构成了中国制度内的“决策核心圈”,其中又以党和政府最为重要。因而,各级政府及其官僚成为主要的决策者,他们的政策目标、政策偏好和决策能力往往决定了政策方案的选择。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社会组织和

公民参与到政策过程中,中国公共政策模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怒江水电站开发决策就是一个典型的观察案例。 一、怒江水电站开发之争:政策缘起与进展 发源于唐古拉山的怒江,是我国西南的一条国际河流,流经西藏、云南后进入缅甸,最后汇入印度洋,它在中国境内全长2018公里。怒江干流中下游河段全长742千米,天然落差1578米,水能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水电基地之一。历经3年规划,2003年8月14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通过了《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同意怒江中下游松塔、丙中洛、马吉、鹿马登、福贡、碧江、亚碧罗、泸水、六库、石头寨、赛格、岩桑树和光坡“两库十三级”的开发方案,总装机容量2132万千瓦,年发电量为1029.6亿千瓦时,比三峡大坝的装机容量还要多300万千瓦。 怒江水电站开发引发了激烈的政策争论。2003年9月,《人民日报》社记者赵永新一篇题为《为子孙保留一条生态江》的文章开启了长达十多年的怒江水电之争。2003年9月3日,在国家环保总局主持召开的“怒江流域水电开发活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专家座谈会”上,民间环保人士汪永晨和来自云南大学的何大明等学者对怒江建坝发出抗议。2003年10月25日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汪永晨征集了62位科学、文化、新闻、民间环保人士反对建坝的联合签名,引起社会关注。2004年1月,北京市海淀

行政决策案例

透视怒江水电工程决策过程中三方利益博弈民主 怒江大坝以脱贫致富之名而筹建。所谓脱贫,当地人民的利益理应被放在重要的位置来考虑。整个决策过程是否科学民主,论证报告是否中立公正,一直以来遭人质疑。 当我们在讨论怒江大坝中环保和致富哪个为先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另一个民主决策问题。只有决策过程充分民主,我们在上马建设工程的时候,才能在各种利益之间实现人民利益的最大化 怒江大坝工程决策中的三方利益博弈民主 作为电力企业和政府,都希望从怒江大坝的建设当中获取利益,这无可厚非,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民众的利益同样需要在这一浩大工程中被摆在突出的位置。如何取舍,怎样博弈,谁来做主,这都在决策过程中成为了重要话题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时捷报道讲“兽道”也要讲“人道”。这是云南大学生态与植物研究所所长党承林教授关于怒江大坝必须建设的著名表述。他觉得,在重视生态保护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怒江大坝的建设正是基于此而行的。 去年以来,怒江大坝成为当地政府振兴经济的一把即将启用的“尚方宝剑”。但是,有关于人民是否能得利也成为主建派和反对派交锋的重点。 清华大学教授李楯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就表示了他的不同看法。“在水坝建设中,获利的首先是电力部门;其次是地方政府;在现行体制下,老百姓很难参与到这个利益分配过程中去。” 电力要盈利

2003年6月14日,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云南省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云南电力集团水电建设有限公司、云南怒江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在昆明签订协议,共同出资设立公司,全面启动怒江流域水电资源开发。 华电云南总经理郭世明承认:“建水电站,受益最大的确实是在企业,但华电是国资委领导下的国有资产控股企业,代表的是国家。” 对此李楯担心:“没有一个工程大家会按成本价报,报批的数字本身含有相当大一部分利润。所以只要某个工程国家批了,财政拨款了,他们就可以赚钱,根本不用考虑建好之后能不能有效运转、能不能盈利。” 事实上,在怒江这样水能丰富的地区,电站盈利似乎并不困难。仅仅靠着目前怒江支流上的49座中小型水电站6万千瓦的发电量(只占整个怒江地区可开发的水能的0.03%),水电公司已经成为当地最大的劳动就业部门和纳税大户。怒江州水电局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当地水电行业2000多人就业,每年纳税在1000万以上。 政府要脱贫 2003年10月,受云南方面委托,国电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提交了一份名为《怒江中下游流域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情况简介》的报告,其中在“怒江开发的评价”项下算了一笔账:“怒江全部梯级开发后每年可创造产值340多亿元,直接财政贡献可以达到80亿元,其中地税年收入可以增加27亿元。” 2002年,怒江州全年的财政收入只有1.05亿,比15年前只增加了3000多万,财政自给率仅为14.7%。因此当地政府把目光锁定在水电上。 同属三江并流地区的澜沧江漫湾水电站让怒江州看到了脱贫的希望。据统计,现在国家财政每年可从漫湾电厂获利1亿多元,省财政获利5000多万元,所涉及的4县共获利5000多万元,漫湾电厂和省电力公司共获利1.2亿多元。

各方态度——关于怒江水电站

各方态度 当地居民态度 反对建怒江水电站 资源2007-05-29 20:01:52 阅读1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13座水坝开发东方大峡谷腰斩怒江是耶非耶 2004年03月16日青年参考 美国《纽约时报》王冲编译 在中国环保界流传一个并不可笑但寓意深刻的笑话:一位水利学家和一位生物学家同览江水奔涌的云南怒江时,水利学家叹息道:“这么多水白白流失,可以发多少电啊!”生物学家也叹息道:“千万要保护这自然的杰作,破坏了是要遭惩罚的。” 这两声叹息如今真的变成了针锋相对的争论。自去年6月起,云南省和怒江傈傈族自治州决定在怒江上修建13座水坝。消息传出,国内学者和政府内部不同部门展开了多次论战。今年,争端进入国务院视野,也引起了海外媒体的关注。 怒江项目让村民“深入云端” 山在怒江上,山里的村庄像是高高悬空,农民在这里种植卷心菜,也种植玉米,怒江两岸土地稀少,他们不得不在“ 空中”生存。 或许,他们还要往更高处搬迁,抑或是“深入云端”,因为可能在这一段水路修建大坝,为国家蓬勃发展的经济提供能源。 在中国国内,这个声称要“建13座大坝”的计划不仅唤醒了中国的环保意识,还引发了政府内部罕见的公开分歧,这是决策人始料未及的。 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这个污染严重的国家,怒江是保留原始风貌的河流之一,它流经一个大峡谷地区,全世界独一无二,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去年,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公开批评了怒江项目。 村民不知何处去 2月初,“之”字型的山间小径沿怒江两岸蜿蜒而上,村民拖曳着修葺房屋的材料拾级而行;而村里的女人在洗头,她们用的水是用沟渠引来的怒江水。他们中的多数人居住在用竹子搭成的棚子里。

建设怒江水电站的必要性

建设怒江水电站的必要性 在中国环保界流传一个并不可笑但寓意深刻的笑话:一位水利学家和一位生物学家同览江水奔涌的云南怒江时,水利学家叹息道:“这么多水白白流失,可以发多少电啊!”生物学家也叹息道:“千万要保护这自然的杰作,破坏了是要遭惩罚的。” 这两声叹息如今真的变成了针锋相对的争论。自去年6月起,云南省和怒江傈傈族自治州决定在怒江上修建13座水坝。消息传出,国内学者和政府内部不同部门展开了多次论战。今年,争端进入国务院视野,也引起了海外媒体的关注。 生活在江边,是怒江人最基本的生活状态。 怒江最主要的交通要道是沿江公路,江边也集中了怒江州主要市区县城的建筑,甚至怒江最好的水稻种植基地也在江边。 一个傈僳族老汉坐在他家的小楼上吸着长长的竹筒烟斗,黝黑的脸上刻了深深的岁月的纹,如果怒江的水电站一建,这幢江边的小楼就会被淹,当问到他是否想好把家搬到哪里去,他看着滚滚的江水,茫然地说,不知道。就在几年前,他才从山上搬到江边来。 移民问题也成了修建水坝的重大问题,怒江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也是民族习俗、民族风情保留得比较完整的地区。怒江州也曾为了解决少数民族的贫困问题而进行过民族迁移。比如大量向缅甸移民,后来美国的侦察卫星发现缅甸北部到处起火,缅甸政府提出了抗议。山地民族传统的耕作方式,是扛着枪背着炸药,轰轰烈烈地开过去,先把东西砍倒再烧。往思茅的移民适应不了那里的生活方式,不愿改变生活习惯,很多人中暑生病又跑回去。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于一定的地域与环境特征,移民很可能导致一个民族文化的消失。 怒江水电站淹没的是河谷地带,而且周围都是山区,坝区小得可怜,六库的坝区面积不可能容下那么多的移民。再加上泸水县城迁到怒江,江边那少量的缓坡地已经被占用得所剩无几。 修建水坝水电站造就了大批的生态移民,水电站在预计之初能给当地带来的经济实惠也大大地打了个折扣,更多的人因此而走上了奔波之路。 “环保人士”们反对怒江建坝的一条重要理由,就是要保护文化多样性。“环保人士”不是没有看见怒江居民的贫困,而是觉得他们应该让怒江居民继续过那样贫困的生活。那是维护不同的文化价值观,那是保存文化多样性。 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像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这么急迫地渴望发展,由于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让这个地方的每一任主政者都跃跃欲试。连续三任,纠缠十年,只为水电开发。 据悉,怒江政府官员在2010年全国两会上给云南代表团的每个代表递上了一份关于怒江水电站开发的建议,期待通过全国两会这个平台,获取国家对怒江水电站开发的支持。 3月7日,云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当记者问及怒江水电站开发一事时,云南省省长秦光荣表态称,在水电开发中要采取积极有序稳妥的态度,如果没有解决好移民和环评问题,

怒江水电开发的环评报告

怒江干流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 摘要:怒江水能资源蕴含丰富,对其进行水电开发在一片争议中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就怒江水电开发中可能会产生的生态破坏,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等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出了减缓相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并得出怒江水电开发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希望该论文可以为相关人员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尽可能的减少因为水电开发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字:怒江,水电,环评 Enviroment impact of hydropower development on the mainstream of Nujiang River Abstract:Nujiang river contains the rich water resources, the hydropower development in a dispute has been put on the agenda. This paper analyzed and predicted Nujiang river in hydropower development may produce the ecological destruction, water pollution, air pollution, noise problems,and put forward th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of slowing down the related measures, and mak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conclusion about the Nujiang river hydropower development projects.I hope that this paper could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the relevant person decisions,and reduce the bad influence of the hydropower development as soon as possible,so we can finally realize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Keywords: Nujiang River ,Hydroelectric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

怒江水电站修建的好处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过去很严重、现在有所改变的“粗放式破坏性发展”,使我国很多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重大破坏。于是,环保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也催生了一代环保主义者。无疑,那些真的环保主义者的动机是伟大的。但最为可悲的是:只注重了眼前的植物、动物和原有景观的保护等等这些局部的、看得见的东西,恰恰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长远的、最全面的、最要害的保护——空气质量的保护、大气温度的保护。怒江有记载的最大泥石流灾害,主要发源于怒江两岸众多的山间溪流和小河道。2010年贡山县境内的“7.26”和“8.18”泥石流,前后都是怒江历史上损失和伤亡最大的泥石流灾害;尤其是“8.18”泥石流灾害,发自于贡山县普拉底乡的怒江西岸山间河流上方,直冲而下进入怒江,摧毁该河道与怒江交汇处附近的民宅,冲走和掩埋数十辆汽车,死亡和失踪近百人,泥石流在江滩一带堆积约30万立方。 如果建设电站,一是江两岸的居民必将搬迁到地势较高地带,新建的安置区必将避开泥石流威胁,自然也就规避了泥石流灾害风险。二是抬升的江面,也将把很多存在滑坡威胁的地段淹没在水下,自然也不能再形成灾害。三是即便发生新的滑坡,哪怕是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数百万立方超大规模山体滑坡,也将在数十亿、数百亿立方米的库容面前微不足道,均会被超大的库容“消化”,无法产生大的影响,更不会造成灾害。只要大坝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特大滑坡造成涌浪冲击,就不会出现问题。 怒江最大的滑坡威胁早就存在。当年怒江州府从碧江县城搬迁到六库、撤销碧江县、以及碧江当地民众的大规模搬迁,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规避已经确认的特大山体滑坡威胁;如果有一天,该处真的出现滑坡,滑坡总量将会达到数百万方,必将是难以估量的危害:滑坡体将会在怒江干流形成大型堰塞湖,流量巨大的江水,不仅会淹没上游等等福贡县城,一旦溃坝,下游沿江村镇以及泸水县城、保山和德宏境内的沿江村镇也将面临灭顶之灾。再如,现在怒江州府所在地六库城的江西山坡,同样存在特大山体滑坡的重大隐患,如果有一天,该处山体滑坡,泸水县城也将不复存在。 怒江干流可能的滑坡及其滑坡隐患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三个:一是怒江两岸平均坡度很大,形成强大的“下滑势能”;沿江两岸大多山体坡度达到45度以上,部分江段更是高达60度以上甚至几乎垂直,山体的自然重力形成向下滑动的强大势能。二是江两岸的高黎贡山、碧罗雪山底部长年被湍急江水不断切割与浸泡;怒江全江段平均比降高达2.4%,是我国最为湍急的大江之一,如果把雅鲁藏布江的最为湍急的印控段除去不记,怒江就是最大比降的大江。每当雨季来临,流量巨大的高速江水对两岸山体底部产生强烈的冲刷和切割,形成类似“掏空”的情况。三是雨水浸泡导致的土质松软;怒江峡谷雨季时间达到半年,尤其是贡山和福贡段则会超过半年,2011年旱季也因连续降雨发生小型泥石流灾害;如果遇到连续的强降雨天气,山体被雨水浸透饱和,变得松软,支撑力不足导致滑坡。

公共管理学案例 (2)

案例3 谁对决策产生影响? ——怒江梯级水电站规划中的利益集团分析 1:案例 2003年,对怒江建设梯级水电站的争论高调出现在中国各大媒体上并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有人将其称为“怒江电站事件”。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申论题是“怒江建水电站的争议”,可见“怒江电站事件”的巨大影响。 ◆怒江流域的经济条件和自然资源 怒江流域贫穷落后的经济条件和丰富的水利资源,是在怒江上建设梯级电站的主要出发点。 2003年,在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人们生活全面进入小康的时候,云南省怒江州全州4县(泸水、兰坪、福贡、贡山)还戴着“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帽子。按照国家2003年贫困线标准,当时怒江州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882元的贫困人口有27.53万人,低于637元的未解决温饱的人口有13.38万人,分别占全州农业人口的60%和33%。全州有12.7万人需要易地安置,有4.5万特困户居住在茅草房内,占全州农户总数的47%。 来自自然和政策的两方面因素,是造成怒江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怒江两岸山势陡峭,土地稀少,当地百姓不得不在悬崖绝壁上生产和生活,全州粮食平均亩产才101公斤。陡坡耕作造成了大量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2003年的调查数据表明,怒江全州1500米海拔以

下的森林已荡然无存,l500米到2000米之间的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州国土面积的26.75%。为了环境不再被破坏,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禁止政策,。并圈定了怒江生态保护区,保护区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近60%。设定保护区政策的确能够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但当地百姓生活却陷入了“有树不能砍、有山不能动、有水不能用”的窘境,环境保护与贫困的改善形成了矛盾。 与贫穷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怒江流域丰富的自然资源。怒江流域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和矿业资源。就水利资源而言,怒江的水资源占云南省水资源总量的47%,水能资源可开发装机容量达4200万千瓦,仅在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装机容量就可达成2132千瓦。这样丰富的水资源没有被利用,一些主张开发怒江水利的人称怒江百姓在“捧着金饭碗受穷”。此外,怒江流域还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怒江州地处“三江并流”(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的核心腹地,自然景观奇特壮丽,生物资源多样,2003年,联合国将“三江并流”列入联合国自然遗产名录,怒江流域戴有“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两顶桂冠。 ◆建设怒江梯级水电站预期得到的经济效益 根据专家和各级政府官员的测算,电站建成后的发电量,比三峡工程规模l820万千瓦还要大,每年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在300亿元以上,带动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更为可观。怒江州算了这样一笔账:13个梯级电站的开发,总投资896.5亿元,如果2030年前全部建成,平均每年投入30多亿元,国税年收入增加51.99亿元,地税年收入

上中下三层怒江水库调水线路

上中下三层怒江水库调水线路 上层线路 1、在怒江达龙乡东边嘉玉峡谷口筑坝(经度95.986纬度30.924,海拔3205米,坝高280米)建嘉玉水库(水位3475米),此处怒江年径流量约380亿方。从嘉玉水库引水到洛隆县马利乡马曲拥河(水位3465米,下挖一段最大挖深57米,到布宿村),再挖隧洞55公里到昌都俄洛镇瓦共村昂曲支流(水位3500米,下挖50米至水位3450米),在昌都县昂曲海拔3224米筑坝建昂曲水库(坝高235米,水位3449米);在昌都县扎曲海拔3203米处建水库(坝高255米,水位3448米),挖9公里渠道将昂曲水库和扎曲水库连通成昂扎水库(水位3448米)。 2、从昂扎水库扎曲左岸支流热曲回水(水位3449米,到阿曲汇入热曲处;或下挖一段,最大挖深49米,到昌都牧场附近),挖隧洞58~55公里(埋深300米左右)到江达县卡贡乡金沙江支流藏曲(水位3470米,下挖36米至水位3434米),在下游同普乡建藏曲水库(坝上水位3433米,坝下水位3233米,有200米落差可发电);从藏曲水库坝下挖渠道到岗托村(水位3232米)进入金沙江,流到白玉水库(水位3230米)。 3、在白玉县金沙江与赠曲会合处下方2千米建金沙江白玉水库(经度98.87纬度31.36,海拔2965米,坝高275米,水位3230米)。从白玉水库回水溯赠曲下挖一段,再挖隧洞65公里到甘孜南边雅砻江(下挖一段)。在雅砻江由东向南拐处大盖乡建大盖水电站(坝基海拔3150米,坝高70米,水位3210米);从大盖水电站到两河口水电站(水位2865米)有345米落差可发电。 4、从雅砻江两河口水库左岸庆大河回水(色卡乡,水位2865米)挖隧洞48公里到丹巴县大渡河支流东谷河支流(水位2850米,东谷河可建水电站,有320米落差可发电)。从东谷河水电站坝下(水位2530米)沿大渡河右岸挖渠道和短隧洞到两河口水电站(水位

案例:饱受争议的怒江水电开发

案例:饱受争议的怒江水电开发

————————————————————————————————作者:————————————————————————————————日期:

饱受争议的怒江水电开发 案例摘要:怒江在自由奔腾了千万年后将被大坝拦腰截断。六库电站在流域综合规划及环评缺失、移民安置规划未审核、国家尚未正式核准的情况下于2007年初悄然移民并动工,而这只是“两库十三级”怒江大水电开发的第一步。自2003年起,怒江水电开发已经争论了6年有余,成了环保与发展争议的标志。随着六库电站的动工,中国环保史上的最大交锋进入白炽化。 背景资料 1999年,国家发改委「根据我国的能源现状,决定用合乎程序的办法对怒江进行开发」。于是拨出资金,对怒江中下游云南境内的水电开发进行规划。怒江流域水电规划进行了近3年时间,2003年7月基本完成。 但是在审查会上,国家环保部门要求专题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于是在建与慎建问题上引起一场激烈的争论。六库电站已于2007年初悄然移民并动工,但争论从未停止。 建设国家大剧院是几代人的心愿。早在20世纪50年代,政府对长安街的规划就设想了国家大剧院的建设,周恩来首次提出建设国家大剧院批示,后因财政原因没有实施。1998年4月国务院方正式批准立项,于2001年12月13日开工,2007年9月建成。 怒江是我国西南的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经西藏流入怒江栗僳族自治州境内,纵贯贡山、福贡、泸水等县流入保山市出境。怒江干流中下游河段───色邑达至中缅边界全长742千米,天然落差1578米,可开发装机容量达2132万千瓦,是我国重要的水电资源之一。同时,怒江水能资源开发具有的优势有:地质条件好、水能资源富集;搬迁人口少,移民人口从宽估算不到三峡电站移民人口的1 /10;淹没土地少,沿江耕地较分散,河谷地带基本上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水库淹没耕地58996亩,都是人地矛盾极其突出的地方;开发成本低,怒江洪峰流量较小,泄洪建筑和导流工程投资小;对外交通方便,流域干流两岸均有公路通过。 审查会让批复不得不延后 在审查会上,国家环保部门提出,2003年9月1日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就要正式实施,要求大型电站规划必须专门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鉴于怒江水电开发的规模和与《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日期的临近,要求专题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批复因此不得不延后。 反对派"打响"了"保卫怒江第一枪" 2003年9月3日,国家环保总局召开"怒江流域水电开发活动环境保护问题"专家座谈会,包括5名院士在内的27位专家指出,怒江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两条未被规模开发的大河之一(另一条为雅鲁藏布江),为我国乃至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物种基因库和世界自然遗产地,其潜在的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不可估量。为使怒江流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原始生态环境相对完整的生态河流,不宜在此开发水电。 一些专家成为反对派。归结起来,反对派的观点主要有: 第一,怒江州怒江峡谷是世界上著名的峡谷,其连续深切的峡谷形态以及谷地湍流的水流流态,使之在世界大峡谷中占据重要位置,有可能成为第二或第三大峡谷,因此是世界级峡谷旅游资源。水电站的建设将极大地降低其品质和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将会丧失其独特

怒江水电开发为何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

经济类领导决策思考讨论题 怒江水电开发为何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 怒江水电开发之所以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围绕怒江生态环境是否“不可救药”问题。有意见认为,怒江流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自然恢复机能很差,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难度大。怒江州98% 以上的面积都是高山峡谷,全州耕地中坡度在25度以上的占76.6%;陡坡耕作屡屡造成人畜坠落事故,有效耕地面积无法满足群众吃饱饭的生存要求。多年来生活在峡谷深处的人们以毁林开荒、陡坡垦殖等方式扩大耕地面积,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些都是客观现象,但如果说因少数民族的活动造成生态“不可救药”,需要依靠水电开发来挽救就不太合事实。因为根据现场调查,少数民族在利用当地土地资源的时候,并不是对自然植被实施“剃光头”,而是保留了大量的自然植被用来保护农田土壤。虽经长期的人为开垦,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是,生态恢复的基础——土壤物质还存在。只要停止人工干扰,自然恢复的潜力巨大。说怒江两岸超过25度的陡坡上开荒比比皆是,同样不符合事实。超过25度开垦的有,但不是比比皆是,而是天然植被、人工植被与农田并存,这种传统土地利用方式有效的阻止了土壤的毁灭性损失,北方的山地就是这样损失土壤的,而怒江流域不是! 二、围绕土壤损失问题上的分歧。一派意见认为,水库以上,土地淹没比较小,地质条件比较好,生态破坏比较严重,建议考虑生态移民,将坝修得高一些,水能资源多利用一些;六库以下,耕地较多,尽量减少一些。这些“高一些、少一些”的背后数字没有明确指出。实际上,如果是十三级都上(就怕开了口子控制不住),

怒江流域将有200多平方公里(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图片实测的保守数据!)的土壤损失,这些土壤不可能再回到山坡,生态恢复的机会基本没有了。因此水电与生态的权衡就是200平方公里表土要不要的问题,值不值得的问题。我们建议一定要控制坝的高度,将土壤的损失控制在几十平方公里以内。宁肯牺牲一些“水电”利益,也要为后代保留一些自然生态系统。目前围绕土壤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国际上公认土壤比生物多样性还要重要,因为每形成1厘米的土壤需要至少一千年的时间,而损失起来则是一瞬间;而只要有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恢复是不困难的。 三、水电开发能否使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问题。一方面的意见认为,水电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水能开发除发电、供水(灌溉)等直接效益外,还可大大缓解当地群众衣食住行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为实现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地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创造必要的条件;为易地搬迁创造条件,从而逐步取消落后低效的耕作方式,从根本上消除对怒江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资金上的保证。这个初衷无疑是好的,但最关键的是用什么机制保障发电赚回来的钱用在环境保护上?水电肯定 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环境代价也很大,获取的金钱如果大部分进入了“业主”的腰包,老百姓得到的将可能是“画饼”。反对者找到的漫湾水电站等地移民返贫(移民靠拣垃圾为生!)等具体实例,至今依然有很强的震撼力。 四、围绕移民安臵和少数民族文化问题。这是双方都非常敏感的问题。目前的怒江水电开发方案需安臵人口约5万人,淹没耕地面积约6万亩(每人1.2 亩),其中80%是在土地资源非常稀缺的怒江州。移民既要"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又要考虑保留、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没有一个长期有效的机制是非常困难的。有人提出了“整体搬迁、集中安臵”的措施,以水电开发带动生态移民的异地安臵;还有人提出考虑部分淹没补偿资金投资入股,最大限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