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试题:

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中国

B、印度

C、日本

D、印度尼西亚

答案:D

解析:

印度约有150万平方公里的耕地,也是世界耕地面积排行第一的国家。

中国的国土面积很大,但是有2/3是山区,耕地面积只占大概13%,印度的中部是印度

河恒河平原,东西两侧有海岸平原,平原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二,所以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

国家。

【相关阅读】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通称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是东南亚国家,首都为雅加达。印尼与

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相接。

印尼由约17508个岛屿组成,是马来群岛的一部分,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

横跨亚洲及大洋洲,别称千岛之国,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家。面积较大的岛屿有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伊里安岛、苏拉威西岛和爪哇岛。

印尼人口超过2.48亿(2013年),仅次于中国、印度、美国,居世界第四位。印尼是

东南亚国家联盟创立国之一,也是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及20国集团成员国,航空航天技术较强。石油资源可实现净出口,印尼曾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1962~2009年),近期正在重新

加入该组织。印尼群岛自公元7世纪起即为重要贸易地区。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位于北纬10度至南纬10度之间,其70%以上领地位于南半球,因此是亚洲唯一一个南半球国家。东西长度在5500公里

以上,是除中国之外领土最广泛的国家。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温度25-27℃,无四

季分别。北部受北半球季风影响,七八九三月降水量丰富,南部受南半球季风影响,十二月、

一月、二月降水量丰富。

印度尼西亚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约6000个有人居住。

火山有400多座,其中活火山有77座。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

玛拉雅地震带。印度尼西亚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中,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海岸线长3.5万

公里。

农业

全国耕地面积5980万公顷(不包括伊里安查亚)。1996年农业总产值约占GDP的15.2%,2000年提高到16.9%。全国农业人口(包括从事林业和渔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9%。

资源

资源丰富。矿产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锡、铝矾土、镍、铜和金、银等。已探明矿产储量为:石油500亿桶、天然气73万亿立方米,煤360亿吨。地热资源丰富,森林面积1.45亿公顷,约占国土总面积74%。

工业

印尼工业发展方向是加强外向型的制造业。2000年制造业增长逾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主要部门有采矿、纺织、轻工等。

旅游业

重要创汇行业,政府高度重视,注意开发旅游景点,兴建饭店,培训人员和简化手续。外国游客1997年达520万人次,后受金融危机和国内政局影响连续下滑,2000年开始回升。2001年达515万人次,创汇54亿美元。主要景点有巴厘岛、婆罗浮屠佛塔、美丽的印度尼西亚缩影公园、日惹皇官、多巴湖等。

2017年10月,印尼欲再造10个巴厘岛,瞄准中国游客这个金矿。

中国农业耕地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中国农业耕地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摘要: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多地少,土地压力十分巨大。中国要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粮食必然要保障自给,耕地问题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但耕地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逐年降低,致使我们国家的耕地面临很大的危险。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中国农业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突显出我国农业发展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中国农业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农业将逐步由传统农业向市场化、科技化和生态化农业转变,从而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耕地问题,耕地闲置,耕地荒废,耕地占用,耕地面积,趋势。 一、中国农业耕地现状 1.中国耕地的现状 想要更好的解决耕地问题,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耕地的现状。我们就简单的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来看一下我国耕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中国耕地资源数量由1997 年的13024. 9 万公顷减少为2006 年的12177. 59万公顷,年均减少94. 15万公顷,人均耕地数量不足0. 095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 /3,全国有2 0%以上的县区人均耕地低于FAO确定的0. 053公顷的警戒线。 日前,新华社发布消息,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近日审议《发展改革委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时透露,随着近几年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房地产用地和企业用地不断扩张,耕地一再受到侵蚀,目前中国耕地面积仅约为18.26亿亩,比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1.23亿亩,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由10多年前的1.58亩减少到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18亿亩耕地红线岌岌可危.绿色的可耕地面积和10年前相比,减少了1亿亩。相当于每年减少一个中等县的面积。 下面我们就了解下我国不同地区耕地的现状,从而进行横向的比较。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8亩,其中有9个省区人均耕地面积低于1亩,3个省

中国耕地面积变化

中国耕地面积变化 1.耕地数量变化的总体趋势对于我国耕地总量,一直缺乏权威的数据。比较长的时间序列数据是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4].根据统计局的资料,我国耕地面积在1957年达到高峰,其后经历了一次大幅度的减少。第二次大的滑坡发生在1965~1977年;第三次1980~1988年;第四次从1992年持续至今。改革开放以来耕地减少的速度是60年代至今最快的一段时间。根据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和国家统计局的资料计算[5],1978~1997年累计增加耕地1140万hm2,累计减少1605万hm2,两者相抵,净减少465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5%,相当于整个江苏省的耕地面积。这段时间平均每年净减少耕地25万hm2,而在此前的10年(1968~1978)间,平均每年净减少16万hm2,速度明显加快。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间,耕地总量平衡中只有1979、1990、1995和1996年新增耕地面积超过了减少的耕地面积。但净增面积有限,不超过10万hm 2.净减少最快的是1984~1988年,年均减少55万hm2,其中1985年是减少最多的一年,达100万hm2.1993~1995三年也很突出,每年净减少近40万hm2. 如果仅从全国尺度考察耕地总量变化,会忽视一些重要的现象。从耕地面积变化的空间分布上看,净减少最快的一是广东、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北京、天津及辽宁等沿海省份;二是陕西、湖北、四川、湖南、山西等中部省份。尽管从全国的趋势看个别年份耕地面积是净增加的,但这些自然条件较好的省份自1978年以来一直维持着净减少的趋势。那些自然条件较差的边远省份,如内蒙古、黑龙江、新疆、云南、广西、贵州、甘肃、宁夏等省,1988年以后耕地却基本上是净增加的。个别省份,如内蒙古和黑龙江等,增加的幅度还比较大。耕地面积变化的这种区域差异,说明在我国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中,生产力较低的耕地面积的增加,在数量上部分地抵消了优质良田的减少,因而掩盖了问题的实质。答案补充 耕地面积经常进行耕种的土地面积。在中国包括熟地、当年新开荒地、连续撂荒未满3年的土地和休闲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附带种植零星果树、桑树、茶树和其它林木的土地,多年固定耕种的河滩地,已围垦利用的海涂、湖田等,也都属于耕地的范围。但专业性的桑园、果园、果林苗圃、林地、芦苇地、天然草场等不包括在内。据统计,1996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9.51亿亩。耕地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年初耕地面积,加上当年增加的耕地面积、减去当年减少的耕地面积。当年增加的耕地面积是指本年度内因新开荒答案补充 据最新统计,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为20亿亩 .世界现有耕地总面积约为15亿公顷,约占世界地表总面积134亿公顷的11%,约占世界可耕土地总面积42亿公顷的36%。匿名回答采纳率:52.0% 2009-03-19 23:39 发表年份统计对象数字全文快照来源文献全国范围全国耕地面积的19,98% 中部五省具有广阔的平原和星罗棋布的湖泊,其耕地面积达25977.9千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9,98% 查看来源:一、中部农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栏目:报告六中部农业发展研究,《中部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年)全国范围全国耕地面积的19.98% 中部耕地面积达25977.9千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9.98%;2002年中部主要农产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28.6%,油料占全国的39.7%。查看来源:摘要,栏目:摘要,《中部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年)全国范围 92万亩原平市地处晋北,是山西省较大的县市之一,总面积2571平方公里,共有29个乡镇,520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4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6万人,耕地面积92万亩,其中水地面积42.54万亩。查看来源:着力构建新世纪的晋北强市,栏目:新思维新概念市长论城市发展,《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年)全国范围 320万亩全市总面积3,4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0万亩。查看来源:搞好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实践与思考,栏目:新思维新概念市长论城市发展,《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年)全国范围只占13.8% 耕地面积只占13.8%。查看来源:二、人口变化正朝着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健康发展,栏目:人口过快增长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成就辉煌的20年》(年)全国范围达25977.9千公顷中部耕地面积达25977.9千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9.98%;2002年中部主要农产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28.6%,油料占全国的39.7%。查看来源:摘要,栏目:摘要,《中部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年)全国范围达25977.9千公顷中部五省具有广阔的平原和星罗棋布的湖泊,其耕地面积达25977.9千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9,98% 查看来源:一、中部农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栏目:报告六中部农业发展研究,《中部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年)医药; 30万公顷全市耕地面积30万公顷,林地面积8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2.3%,林木蓄积量7213万立方米。查看来源:建设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医药名城,栏目:新思维新概念市长论城市发展,《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年)全国范围净减少683万亩“八五”期间,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683万亩,目前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 查看来源:三、现阶段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栏目:深化改革协调政策加速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与优化,《成就辉煌的20年》(年) 1838-1949 全国范围拥有61.01% 据靖江四个乡五个村的调查,1938年抗日民主政府建立以前,占农村户数5.5%的地主,拥有总耕地面积的

内蒙古自治区耕地数量变化和经济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耕地数量变化和经济发展 摘要:耕地保护是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面对我国耕地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势,稳定和扩大耕地面积,维持和提高耕地的物质生产能力,是保证土地得以永续和合理使用,稳定农业基础地位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1.前言 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我区灾损、环境变迁等自然因素对耕地变化的影响较小,耕地变化主要受人文因素的强烈影响,其中起决定作用的为政策因素、人口增长及经济发展等。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得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空间集聚方面加剧了城镇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导致城镇中心区域的耕地急剧减少。此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使得每年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比重也较大,这也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因素翻。 2.耕地及经济发展变化情况分析 2.1耕地面积变化 图1为1981年以来我区耕地面积变化图。从耕地面积

来看,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等,1981年~1987年我区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1988年~1999年耕地面积则由455.9万公顷增长至607.7万公顷。1988年耕地面积为历史最低点。2004年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生产的新政策,耕地面积出现了稳步增长的新形势。2013年耕地面积达到721.1万公顷。 耕地面积的变化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30多年来全区人口呈快速稳步增长的态势,由此而产生的人均耕地的变化过程出现了平缓减少-平缓增加-减少-急速增加4次较明显的变化。第1阶段从1980年的人均0.28hm2耕地减少到1994年0.23hm2;第2阶段主要为1995年~1999年,随人口增长速度的变缓,人均耕地减少速度也趋缓;第3阶段从2000年~2012年,随着耕地数量第2次高峰出现,人均耕地也出现增加趋势;第4阶段从2012年~2013年人均耕地面积由0.29hm2骤增至0.37hm2。 2.2.粮食生产总量及其结构分析 自1981年以来,我区粮食实现了产量和生产能力的快速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全国的粮食供求进入基本平衡的阶段。虽然在1986年~1989年和1997年~2001年间我国的粮食产量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但是从整体来看,粮食产量呈上升趋势。2013年我区粮食总产量达到历史新高,突破2773万吨,比上年增产244.5万吨,增长9.67%。

四川各地海拔耕地面积

一、成都市全市范围: 平均海拔500米,全市幅员1239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2.5万公顷,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终年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6.2℃左右,年极端最高气温37.3℃,年极端最低气温-5.9℃,无霜期297天,年降雨量947毫米,年平均降水量为1124.6毫米,而且降水的年际变化不大,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的比值为2:1左右。年平均日照l,288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8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浦江县:平均海拔524米,耕地面积为29.12万亩,其中田为23.81万亩,地为5.31万亩、新津县:平均海拔450—500米,耕地面积29.8万亩 大邑县:境内最高处为海拔5364米,最低处为475米,全县幅员面积15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4673亩 彭州市:平均海拔490米到1073米,幅员14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5.9万亩 都江堰市:平均海拔489.3米,幅员12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045公顷 邛崃市:平均海拔493.3米到703米,全市幅员1377.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977公顷 崇州市:全市幅员109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311公顷 二、自贡市全市范围: 平均海拔873米,年平均气温17.5℃-18.0℃,受地形影响,由东南逐渐向西北递减,年均降水1000毫米一1100毫米,主要集中于夏季,占全年降水的53%一60%,冬季仅占3%一5%,全市幅员43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0112公顷 荣县:海拔196—901米,耕地89.533万亩,人均耕地1.1亩 富顺县:海拔436—597.6米,耕地面积1173.92公顷,其中,田500.25公顷;土673.67公顷。 三、攀枝花全市范围: 属“南亚热带为基带的岛状式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8.5℃-20.4℃,无霜期300天以上,年降雨量为900一1300毫米,具有干湿分明,垂直差异明显,昼夜温差大,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为发展立体农业展示了广阔前景。全市幅员74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万公顷。 米易县:全县幅员21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679公顷 盐边县:平均海拔高度1132米、全县幅员3326.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095公顷 四、泸州市全市范围: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8℃,无霜期340天,年降雨量1.100毫米以上,日照l,290小时,大于10℃积温为5,770℃,光照充足,雨盆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农作物年可三熟,适宜发展粮食生产和开展多种经营,具有建立多种类型的农业商品基地的优越条件。海拔最高1902米,最低203米,平均海拔1052米。全市幅员122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14万公顷。 泸县:平均海拔757米,幅员面积151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4899.7公顷 合江县:平均海拔470米,总面积130.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3万亩 叙永县:平均海拔1270米、全县幅员297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223公顷 古蔺县:幅员3182.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7303公顷 五、德阳市全市范围: 中部,为成都平原东北部,海拔465~750米,面积占全市的30.76%;东南,为盆中丘

我国耕地资源情况及耕地质量变化状况综述

我国耕地资源情况及耕地质量变化状况综述 土地是财富之母,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一、耕地的基本含义1 所谓耕地,就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这是耕地最一般的概念。根据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制定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及有关规定划分,下列三种情形的土地都属于耕地:a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和草田轮作地;b、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者其他树木的土地; c 、耕种三年以上的滩涂和海涂,以及前三年内曾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在上述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 1. 0 米、北方宽< 2. 0 米的沟、渠、路和田梗。这就是我国目前统一适用的耕地的标准。 此外,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生产条件,在生产实践中,对耕地又可具体的划分为下列五种不同类型: a 、水田。有水资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生产、种植水稻、莲藕和席草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b、望天田。无灌溉工程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以生产的耕地,包括无灌溉设施的水旱轮作地。望天田也主要用以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农作物。c 、水浇地。除水田、菜地之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生产的耕地。水浇地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灌溉方式一般都是浇灌、滴灌、畦灌和喷灌。d、旱地。无灌溉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水生长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固定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早地主要种植棉花、杂粮、油料等早作物。e 、菜地。种植蔬菜为主的耕地,包括温室和塑料大棚用地。 二、我国耕地分布概况

三、我国耕地资源现状2 我国是人口众多,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大国,人口和耕地的矛盾十分突出。我国人均耕地只有0.11 公顷,不及世界人均耕地0. 25 公顷的44 %。特别是目前我国人均耕地大于0. 13 公顷的12 个省、自治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其中除吉林和黑龙江等省外,其他省区粮食不能自给或仅能自给。人均小于0. 06 公顷的除4 个直辖市外,还有湖南、浙江、广东、福建4 个省。统计,全国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 05 公顷临界值的县(区)达666 个,占全国县(区) 总数的23. 7 % ,其中低于0. 03 公顷的县(区) 达463 个,有些县(区) 人均耕地只有0. 01 公顷—0. 02 公顷。 我国耕地分布不合理,质量差,生产水平低。我国山地、丘陵、高原地区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66 % ,而平原、盆地和其他地区的耕地仅占34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耕地占全国耕地的38 % ,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80 %以上;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20 % ,而耕地却占全国的62 %。全国优质耕地少,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的耕地只占耕地总量的39 % ,中低产田则占61 %。我国现有耕地总量不足1033 亿公顷,产出的粮食还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需要。1995 年—2000 年,我国人口增加近6800万,总人口近达12. 6 亿,粮食年需求为5200 亿千克,而近年来粮食产量一直徘徊在4500 亿千克左右,与需求数量相差700 亿千克。人增粮不增,必然导致粮食供求关系的紧张。 耕地总体质量差,生产水平低。从全国范围来讲,我国的优质耕地少,抗自然灾害能力差.耕地中还有近亿亩坡度在25度以上,需逐步退耕。耕地质量差和耕地与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造成我国耕地的生产水平较低,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100公斤以上。 后备耕地资源贫乏。据统计,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即使全部开发成耕地,人均增加耕地也不足0.1亩,而且建国以来,经过长期开发,剩余的后备耕地资源大多为质量差、开发难度大的土地。因而,我国必须要保护耕地。切实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是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

汉中耕地面积变化与城市化发展相关分析

收稿日期:2007-04-02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XR K006)1 第一作者简介:蔡慧(1982-),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1 汉中耕地面积变化与城市化发展相关分析 蔡 慧,卢新卫,任淑花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摘 要:研究了近56年来汉中地区耕地面积动态变化情况及其城市化进程,并对二者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显示:56年来汉中耕地面积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与全省的耕地面积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城市化发展经历了停滞不前和稳步攀升两个阶段;人口增长与耕地面积减少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类似库兹涅茨曲线倒/U 0型关系,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减少量之间存在正/U 0型关系。提出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应该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缓和库兹涅茨曲线的曲度,最大程度实现保护耕地的目标。图5,参17。关键词:耕地变化;城市化;库兹涅兹曲线 中图分类号:F2321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68(2007)04-0385-04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and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Hanzhong C AI Hui,LU Xin -wei,REN Shu -hua (Colle ge o f T ourism and En viron ment,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 .an 71006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dynamic change of cul tivated land and urbanization course in Hanzhong area during the past 56years,then gives us a calculated analysis of thei r correlation 1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ynamic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presents a collectivi ty downtrend,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provincial rule 1And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experiences two steps,those are stagnancy step and steadily ascendin g step 1The cultivated land decrease with populati on i ncreasing shows an obvious relationship the same to inversed U of Kuznets Curve 1Also the relation bet ween urbanization level and decrement of cultivated land area is same to positive U of Kuznets Curve 1It sugges ts that we should achieve the ai m of protecting cultivated land as possible as we can through ways li ke law,administrati on,economy,technique and so on 1Key words: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urbanization;Kuznets Curve;Hanzhong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课题[1]。在我国现阶段,耕地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类型,而城市化是与耕地变动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 [2]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耕地面积变 化与城市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已有不少成果[3-8]。其结果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认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必将会受到土地的约束,据此提出城镇要适度发展;另一类认为城市化不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提出高速城市化可以置换农村闲置用地,同时有利于城镇内部挖掘[9]。采用1949~2005年的统计资料(5陕西统计年鉴(1989~2006)6、5陕西省地市县历史统计资料汇编(1949~1990)6),对汉中耕地面积变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关系作了系统全面的分析,为制定陕西省PREE 协调发展方针政策以及更好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汉中地处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 山,汉江横贯东西。西南与甘肃、四川毗邻,东北与陕西省的安康、西安、宝鸡接壤。东西最长25816km,南北最宽19219km,行政区划面积27246km 2。辖汉台1个区和南郑、城固、洋县、西乡、勉县、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10个县,共271个乡镇,总人口376156万。年平均气温1413e ,年平均降水量87118mm 。资源丰富,物华天宝,被誉为/西北小江南0和/秦巴聚宝盆0,具有很大的经济开发潜力。 1 耕地面积动态变化分析 56年来汉中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整体呈下降趋势,与全省的耕地面积变化规律基本一致[10]。56年间,汉中的耕地面积减少了157180hm 2,平均每年递减2810hm 2,年平均递减率为110%。根据其递减速度,汉中56年来耕地面 第23卷第4期2007年11月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SYSTE M SCIENCES AND COMPREHENSIVE STUDIES IN AGRIC ULTURE Vol 123,No 14Nov.,2007

中国历代王朝耕地面积考察

中国历代耕地面积

(注:由于种种原因,记录的数字不一定真实。望请见谅。) 人与土地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我们的假设:耕地面积的大小与人口多寡就是有一定联系的

(说明:民国1912年的数据有点模糊,找到的资料中就是101752亩,这个数字就是偏小的。而隋612年的数据就是偏大的,在20多年里耕地增长了36、5亿亩,这个增长速度的不可靠的。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三个时期由于就是国家战乱分裂时期,资料记载很少,没能找到比较准确的数字,所以在图表上没有计入。) 假设得到一定的证明:在生产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劳动力就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投入因素,人口就就是生产力,人口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耕地面积的大小。我们可以从这一图表中瞧出,人口数量与耕地面积在一些时期内就是成一定正相关联系的。我们也可以很直观的瞧出我国耕地就是比较缓慢的增长的,即使就是在人口快速增长的时期。另一方面,明朝以后,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耕地增长速度,人口压力增大。 根据图表表示的信息,我们也发现在隋朝与清朝两个朝代有些“异样”,就是什么原因呢?这些原因会不会也就是影响耕地增长的原因呢……、、、、、 我们假设的原因1、国家政策鼓励人民耕种荒田与开垦荒地:每个朝代的初期都行此道。 2、军屯、民屯:汉高祖刘邦与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都实行这一措施,解决 了军队的粮饷问题。 3、政府改变赋税制度:朝代的初期减免赋税,税收制度的改革,从“两税 法”到“摊丁入亩”的变革。 4、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工具的进步,亩产量的提高等等 。。。。。。。。。。。 我们的总结:纵观历代耕地面积的变化,改变了我们潜意识里认为的,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人口越多耕地面积就会越大。通过收集整理材料,我们明白了在一些人口相对较少的朝代,它的也耕地面积比人口多的朝代多,人就是影响因素,不就是决定因素。我们还要考虑政治、生产技术、生产方式、水资源承载量等多方面的因素,尤其政治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国家的干预影响着耕地根据经济发展现状而增减的惯性。其她小组总结了有关影响农业发展的,与农业

我国各地区农业发展状况研究

我国各地区农业发展状况研究(黑体小二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尽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但农业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重要。由于受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区之间的农业发展水平并不十分平衡,为此本文选取农业从业人口、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农用化肥施用量等九个指标来分析不同地区间的农业差异。选取的指标及数据见SPSS数据文件农业综合发展水平.sav。 需要分析的问题: (1)利用因子分析的结果对相关经济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2)探讨我国各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宋体四号) 一、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四号黑体) 进行因子分析时,应首先检验变量间的相关程度。根据数据文件的数据,利用SPSS得到KMO和Bartlett检验的结果如下表1所示。(宋体四号) 表1 KMO和Bartlett检验 KMO 和Bartlett 的检验 取样足够度的Kaiser-Meyer-Olkin 度量。0.574 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195.528 df 36 Sig. 0.000

从表1中可以看出,KMO统计量的取值时0.574,为中度相关关系。Bartlett球度检验统计量为195.528,检验的P值近似为0,表面9个变量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可以做因子分析。 二、计算特征根和方差贡献率 表2 特征根和方差贡献率

表3 变量共同度 初始提取 农业从业人口(万人) 1.000 0.915 耕地面积(千公顷) 1.000 0.756 农药使用量(吨) 1.000 0.876 农用化肥施用量(万吨) 1.000 0.932 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 1.000 0.854 机播面积占播种面积(%) 1.000 0.787 机收面积占收获面积(%) 1.000 0.797 农产品出口总值(万美元) 1.000 0.814 农产品进口总值(万美元) 1.000 0.883 由表2可以看出,提取三个因子累计方差率就达到了84.601%,已经将原数据中的大部分信息提取出来;另外,提取的3个公因子对每个原始变量方差的解释程度都在75%以上(见表3),其中对农用化肥施用量的方差解释程度最高,达到了93.2% ;对耕地面积的方差解释程度最低,也达到了75.6%。因此我们选取三个公因子。 三、因子旋转与因子命名 为了得到意义明确的因子含义,我们将因子载荷阵进行最大方差法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下表4

城市化进程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_以甘肃省和江苏省为例

第6期729~734 JOURNAL OF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双月刊 城市化进程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 ——以甘肃省和江苏省为例 牛星,欧名豪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摘要: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是人口非农化、经济非农化发展的一个过程,也是土地非农化的过程。文章以甘肃省和江苏省为例,运用相关系数和回归分析模型对我国城市化水平和耕地面积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阶段城市化水平和耕地面积的关系有不同的表现,但要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根本在于加快城市化进程,走集约利用土地的道路。 关键词:城市化;耕地面积;相关分析;集约利用 中图分类号:F 30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15(2004)06-0729-0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cultivated land change ——taking Gansu and Jiangsu provinces as examples NIU Xing1, OU Ming-hao2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iangsu, Nanjing, 210095, China) Abstract: Urbaniza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and result of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It is the developing course of nonagricultural population, non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nonagricultural land. By taking Gansu and Jiangsu provinces as example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cultivated land area in China using correlation index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spects was quit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areas and different phases, but the fundamental way of coordinating these two aspects was consist of accelerating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intensive land use. Key words: urbanization;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intensive land use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中国城市化水平只有36.09%[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比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低22%,比高收入国家低42%。提高城市化水平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占用一部分耕地,如何正确处理好城市化和耕地保护的关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甘肃省和江苏省为例,通过对城市化进程和耕地面积变化的相关研究,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的对策。 1 城市化内涵及其水平测度 1.1 城市化的内涵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一种趋势,一般是由经济产业化、人口集中化、社会生活方式文明化所 作者简介:牛星(1980-),女,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0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资助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0373020)。 通讯作者:欧名豪(1964-),男,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地籍管理、城乡规划。 收稿日期:2004-10-21

四川各地海拔耕地面积

一、xx全市范围: 平均海拔500米,全市幅员1239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2.5万公顷,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终年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 16.2℃左右,年极端最高气温 37.3℃,年极端最低气温- 5.9℃,无霜期297天,年降雨量947毫米,年平均降水量为1124.6毫米,而且降水的年际变化不大,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的比值为2:1左右。年平均日照l,288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8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xx: 平均海拔524米,耕地面积为29.12万亩,其中田为23.81万亩,地为5.31万亩、新津县: 平均海拔450—500米,耕地面积29.8万亩 xx: 境内最高处为海拔5364米,最低处为475米,全县幅员面积15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4673亩 xx: 平均海拔490米到1073米,幅员14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5.9万亩都江堰市: 平均海拔489.3米,幅员12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045公顷 xx: 平均海拔493.3米到703米,全市幅员1377.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977公顷 xx:

全市幅员109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311公顷 二、xx全市范围: 平均海拔873米,年平均气温 17.5℃- 18.0℃,受地形影响,由东南逐渐向西北递减,年均降水1000毫米一1100毫米,主要集中于夏季,占全年降水的53%一60%,冬季仅占3%一5%,全市幅员43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0112公顷 xx: 海拔196—901米,耕地89.533万亩,人均耕地1.1亩 xx: 海拔436—597.6米,耕地面积1173.92公顷,其中,田500.25公顷土 673.67公顷。 三、攀枝花全市范围: 属“南亚热带为基带的岛状式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8.5℃-20.4℃,无霜期300天以上,年降雨量为900一1300毫米,具有干湿分明,垂直差异明显,昼夜温差大,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为发展立体农业展示了广阔前景。全市幅员74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万公顷。 xx: 全县幅员21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679公顷 xx: 平均海拔高度1132米、全县幅员3326.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095公顷 四、xx全市范围:

中国耕地概况介绍

一、耕地概念 耕地是指用以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在中国耕地包括休闲地、草田轮作地、撂荒未满三年的轮歇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以及耕地中宽度小于等于1米到2米的沟、渠、路和田埂。 图1 耕地 二、耕地分类 根据耕地的水利条件,耕地可分为灌溉水田、水浇地、旱地3个二级地类:(1)灌溉水田 灌溉水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图2 水田

(2)水浇地 水浇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图3 水浇地 (3)旱地 旱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图4 旱地 三、我国耕地面积 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我国西部耕地面积小,分布零星。

图5 我国耕地分布图

世界现有耕地总面积约为15亿公顷,约占世界地表总面积134亿公顷的11%,约占世界可耕土地总面积42亿公顷的36%。 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08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 四、我国耕地的变化趋势 地球上大约有3100万平方公里是可耕地,但目前可耕地面积正以每年10 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流失。而耕地流失的主因是森林开伐,目前森林开伐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过度开发的雨林中,森林开伐有时甚至会导致荒漠化。 1996年底,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耕地面积为19.51亿亩。 2003年底,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耕地面积为18.51亿亩。比1996年减少1亿亩。 2005年10月31日,国土资源部公布我国耕地面积为18.31亿亩,比上年度净减少542.4万亩,全国人均耕地面由2004年的1.41亩降为1.4亩。 中国国土资源部12日公布了2006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比上年度末净减少460.2万亩,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39亩,逼近18亿亩的红线。

中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

提要:利用国家、省、县三级行政单位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分析了我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特征和驱动因子。揭示出:1减少的耕地主要是分布在东部地区质量较好的耕地,而增加的耕地主要是质量较差的边际土地;2非农产业占地的多少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减仍十分敏感;3城市化和乡镇企业的分散程度对土地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者建议重新检讨现行的土地管理政策,提出了应尽快从行政区“耕地总量平衡”向“基本农田的有效保护”转移等政策措施。关键词:耕地损失/驱动因子/政策启示进入9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1].由于全球变化研究领域更为侧重对地球系统的碳循环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研究,因而对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和湿地等类型的土地覆被变化投入了较多的精力。其实,另一种土地覆被变化可能对地球生命支撑系统的威胁更为直接,这就是有限的耕地资源在工业化过程中的丧失。就这种变化来讲,中国大陆在近20年来成为全球最为突出的地区。考虑到下个世纪初人口高峰到来时中国农业所面临的压力,耕地资源的变化无疑是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1耕地数量变化的总体趋势与淡水资源一样,土地资源属于典型的多功能性自然资源,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到来自各方面需求的压力不断增大。特别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在这种需求的压力下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利用方式和质量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耕地资源变化总体趋势表现为向其他利用方式的转变,总面积持续减少。在“谁来养活中国”的论争和全球食物安全危机之背景下,耕地损失的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2、3].我国政府为了遏制耕地持续减少的势头,提出了以行政区“耕地总量平衡”为目标的耕地保护政策。对于我国耕地总量,一直缺乏权威的数据。比较长的时间序列数据是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4].根据统计局的资料,我国耕地面积在1957年达到高峰,其后经历了一次大幅度的减少。第二次大的滑坡发生在1965~1977年;第三次1980~1988年;第四次从1992年持续至今。改革开放以来耕地减少的速度是60年代至今最快的一段时间。根据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和国家统计局的资料计算 [5],1978~1997年累计增加耕地1140万hm2,累计减少1605万hm2,两者相抵,净减少465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5%,相当于整个江苏省的耕地面积。这段时间平均每年净减少耕地25万hm2,而在此前的10年(1968~1978)间,平均每年净减少16万hm2,速度明显加快。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间,耕地总量平衡中只有1979、1990、1995和1996年新增耕地面积超过了减少的耕地面积。但净增面积有限,不超过10万hm2.净减少最快的是1984~1988年,年均减少55万hm2,其中1985年是减少最多的一年,达100万hm2.1993~1995三年也很突出,每年净减少近40万hm2. 如果仅从全国尺度考察耕地总量变化,会忽视一些重要的现象。从耕地面积变化的空间分布上看,净减少最快的一是广东、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北京、天津及辽宁等沿海省份;二是陕西、湖北、四川、湖南、山西等中部省份。尽管从全国的趋势看个别年份耕地面积是净增加的,但这些自然条件较好的省份自1978年以来一直维持着净减少的趋势。那些自然条件较差的边远省份,如内蒙古、黑龙江、新疆、云南、广西、贵州、甘肃、宁夏等省,1988年以后耕地却基本上是净增加的。个别省份,如内蒙古和黑龙江等,增加的幅度还比较大。耕地面积变化的这种区域差异,说明在我国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中,生产力较低的耕地面积的增加,在数量上部分地抵消了优质良田的减少,因而掩盖了问题的实质。2耕地数量变化的构成和分布1988年以来,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每年公布耕地增减的统计资料,被认为是这方面比较权威的数据。根据该局1988~1995年的数据分析,8年中增加的耕地主要来源于荒地开垦,占76%;农业结构调整和复垦所占的比例较小,分别为13%和11%.在损失耕地的构成中,农业结构调整,包括转变为果园、鱼塘、林地及草地的耕地,占有最大的份额,为62%.其次为非农建设占地,占20%.自然灾害损毁(风蚀、水蚀、沙压、洪涝)的耕地面积占18%. 新开垦的耕地主要来于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新疆、云南、黑龙江、

资料:耕地面积统计方法

耕地面积统计方法 内容提要:目前我国耕地统计数据有国家统计局的年报数据、国土资源部的年度变动数据、卫星遥感数、土地详查数和农业普查数等。不同口径数据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有:口径不一致;统计标准不统一;工作条件的限制;行政干扰等。 参照国际上有关耕地面积统计的做法与经验,以及世界各国有关农业用地统计的项目、口径和定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本研究报告提出了改进我国耕地面积调查的基本思路。一是按照科学性、标准化、完整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有利于各类耕地的有效利用和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决策的科学化、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来确定我国耕地面积统计口径和调查方法的原则。二是重新确定我国耕地面积统计的口径范围和指标体系。提出了耕地总资源、常用耕地面积和临时性耕地的概念。 经测算,我国耕地总资源为19亿亩左右,这个数据可作为土地部门对土地资源的管理使用.常用耕地面积为18亿亩左右,可作为计划、统计计算耕地复种指数和综合生产能力使用。 今后我国耕地统计总的发展方向是以普查为基础,摸清家底,建立耕地样框。在此基础上,建立年度变更调查制度,实施对地抽样调查。 研究背景 耕地在农业生产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不可代替的基本生产要素,直接影响到农产品产量和人均占有水平。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2,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保护和有效利用耕地资源,耕地生产力不断提高,使我国以占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为搞准耕地资源状况,政府统计部门也作了大量的工作。从目前看,耕地的统计有基于统计报表制度的常规统计、每10年一次的农业普查以及国土资源部每年进行的土地变更情况调查,由于不同统计方法取得的数据不一致,这就给耕地数据的使用造成了混乱。因此,开展耕地统计方法的再研究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意义重大。 一、开展耕地统计方法再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现行耕地统计难以客观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必要开展耕地统计方法的再研究。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耕地面积变化与人口_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研究_以甘肃省为例

第25卷第1期干旱区资源与环境Vol.25No.1 2011年1月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Jan.2011文章编号:1003-7578(2011)01-074-06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耕地面积变化与人口、经济发展的 相关关系研究* ———以甘肃省为例 王海鸿,马琼,付士波,韩娜娜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兰州730000) 提要:基于甘肃省1997-2006年耕地十年变化的数据,研究了甘肃省经济发展过程中耕地面积变化的过程,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近十年来耕地变化与人口以及固定资产投资、人均GDP等经济指标进行相关分 析。结果表明:耕地面积与人口呈相反趋势,与固定资产投资、人均GDP、城市化水平呈正"U"型三次曲线相 关,即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人均GDP和城市化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增长到一定阶段后,它们的提高对耕地面积 减少的影响呈递减趋势。 关键词:甘肃省;耕地面积;经济发展;人口增长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A 耕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耕地数量呈现不断减少态势。鉴于耕地在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角色,国内许多学者开始研究耕地变化的驱动力。大部分研究者的成果表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耕地减少的首要驱动因素[1]。因此,一些学者对全国以及某些典型地区的耕地面积变化过程与人口增长、城市化及经济发展的关系做了一些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曲福田(2004)通过对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广东省、福建省6个典型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耕地损失的分析,认为经济增长与耕地数量之间存在类似库兹涅茨曲线型关系。杨桂山(2005)对长江三角洲耕地数量变化的研究,选择人均GDP作为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分析了长江三角洲1978 1998年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耕地面积随人均GDP的增长呈显著的指数型减少,表明经济发展与耕地占用之间的拟合趋势线形式上仍表现为"倒U"型。张正栋(2005)采用1970-2004年的统计资料,用统计方法,研究了近35年来海南岛耕地变化过程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之间动态变化关系,研究表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呈类似库兹涅茨曲线倒"U"型关系,耕地减少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以上研究成果,都是对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所作的研究[2-8]。 甘肃省地处西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还处于工业化过程中,虽然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力度加大,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但是还没有达到经济集约型增长的水平;而近十年里耕地资源连年减少,十年间耕地数量净减了36.77万hm2。作为西部不发达省份,甘肃省耕地资源的减少与人口、经济发展究竟有无显著性关系,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将是文中研究的主要目的。 1研究区与数据 1.1研究区概况 *收稿日期:2009-10-22。 作者简介:王海鸿(1971-),男,甘肃天水人。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博士,从事土地资源管理、区域经济研究。 E-mail:mq08@lzu.cn 通讯作者:马琼(1984-),女,甘肃陇南人,兰州大学在读研究生,土地资源管理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