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进化史

哺乳动物进化史
哺乳动物进化史

哺乳动物不比恐龙年轻

早在三叠纪晚期,就在恐龙刚刚登上进化舞台的同时,一群在当时并不起眼的小动物从兽孔目爬行动物当中的兽齿类里分化出来。它们有点“生不逢时”,因为在随后从侏罗纪到白垩纪长达1亿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它们一直生活在以恐龙为主的爬行动物的巨大压力下,在夹缝里求生存。直到白垩纪之末,当恐龙等在中生代异常适应的爬行动物发生了大灭绝之后,它们才得以在随后的新生代中顽强地崛起并成为新生代地球的主宰。它们就是哺乳动物,它们最终能够从夹缝里崛起的原因则是它们已经具备了一系列进步的特征。哺乳动物的起源从晚三叠纪开始,哺乳动物在整个中生代经历了艰难而不屈不挠的发展过程,分化出始兽亚纲、异兽亚纲和兽亚纲三大类。其中,始兽亚纲包括柱齿兽目、三尖齿兽目两类;异兽亚纲仅有一目,即多瘤齿兽目;兽亚纲包括三个次亚纲,即祖兽次亚纲、后兽次亚纲和真兽次纲。

哺乳动物特征的确立

哺乳动物是灵活的四足动物,有比较大的脑颅,反映了它们脑量的增加和与之相关的神经控制能力和智力的提高。哺乳动物基本代谢水平高,体被能够保温的毛发,再加上机体内的其它生理机制(如出汗等),使得它成为体温恒定的温血动物。除了单孔类之外,哺乳动物的幼体都是胎生,使得幼崽在出生前已在母亲体内完成了一定的发育过程,因此幼崽更具生命力;同时,幼崽出生后以母亲的乳汁为营养,得到母亲的保护,使得它们的成活更有保证。哺乳动物的牙齿分化成门齿、犬齿和颊齿(包括前臼齿和臼齿),颊齿通常有一个包括几个齿尖的齿冠,以两个或更多的齿根固着在颌骨上,这样的牙齿更能够适应于咀嚼多样化的食物。哺乳动物有次生的骨质硬腭,使鼻道与口腔分开,使得它们在咀嚼食物时不影响呼吸。此外,哺乳动物还有一些其它不同于爬行类的解剖学特征。例如:哺乳动物颈部的肋骨(颈肋)与颈椎愈合,成为颈椎的一部分;腰椎两侧具有游离的肋骨;肠骨、坐骨和耻骨愈合成为一块整个的骨盆结构;头骨有一对枕髁。尤其突出的是,哺乳动物头骨与下颌的关节由鳞骨和齿骨组成,原来在爬行动物中连接头骨和下颌的方骨和关节骨在哺乳动物中进入了中耳,分别变成了三块听小骨中的两块:砧骨和锤骨,它们与镫骨(在爬行动物唯一的一块听小骨)一起组成一套杠杆结构,用以传导从耳膜到内耳的声波震动。这是在脊椎动物进化史上解剖结构从一种功能转变到另一种功能的最好例证之一。

附件

01-3.jpg (27.81 KB)

2007-8-27 20:18

哺乳动物的内耳构造

中生代哺乳动物——夹缝里生存了上亿年

英国南威尔士三叠纪地层中发现的大量原始哺乳动物化石骨骼是地球上最早的哺乳动物的代表,古生物学家把它们命名为摩尔根兽,归在始兽亚纲、柱齿兽目中。

摩尔根兽体形娇小,纤细的下颌显然属于哺乳动物类型——由单一的齿骨组成,而不是向爬行动物那样由齿骨和关节骨等好几块骨骼组成。不过,摩尔根兽的下颌内侧有一条沟,其中依然保留了一点点关节骨的残余,这使我们想到它起源于爬行动物。摩尔根兽比起后来的哺乳动物更加原始的特征之一,就是它们的下颌与头骨之间的连接还是双关节型,这一点与最后的似哺乳爬行动物双节颌兽有些类似,但是二者在哪个关节起主要作用上已经不同

了。

摩尔根兽的牙齿是哺乳动物类型的,有小的门齿,单个的、大而锐利的犬齿,以及有两个齿根、上表面有许多齿尖的前臼齿和臼齿。这些齿尖沿着牙齿的中轴或多或少地排列在一

条线上。

随后时代中经过“漫漫长夜”发展起来的整个哺乳动物大家族,都是在摩尔根兽这样的身体特征的基础上一步步分化、演变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摩尔根兽代表了包括我们人类

在内的整个哺乳动物大家族的祖先类型。

附件

mml10201_01_pic.jpg (4.52 KB)

2007-8-27 20:19

摩尔根兽

劫后余生

我们已经知道,恐龙悲剧性的大灭绝标志着中生代的结束。实际上,灭绝的不仅仅是恐龙,那些曾经广泛地分布在海洋中的水生爬行动物——鱼龙、蛇颈龙、沧龙等等,以及翼手龙等飞行爬行动物,都没有能够从中生代之末的劫难中逃过来。如果在计算那些多得不计其数的无脊椎动物,那么在这场大劫中遇难的名单就更长了。

实际上,在白垩纪末期发生大劫难的时候,我们的地球已经或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中生代结束的时候,地球上各大陆彼此的关系基本上已经是现在这个样子了。在亚洲和北美洲之间出现了白令海峡,在北美洲和南美洲之间却有一条地峡把它们连在一起,而欧亚大陆和非洲之间则由中东相连。在中生代时曾经是亚洲一部分的大洋州已经完全隔离出去,直到现在

仍然是一块岛屿大陆。

现代各大陆连接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白垩纪晚期地壳开始上升的结果。那些在中生代中期和晚期低洼而被浅海淹没的部分大陆区域到了白垩纪晚期和随后的新生代上升露出了海面,浅海大幅度地后退,这一时期开始的造山运动奠定了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

落基山和安第斯山等重要山脉的雏形。

伴随着现代大陆轮廓的形成、大片陆块的上升以及新山系的升起,世界性的气候改变开始了。在中生代中期和晚期,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均为热带和亚热带,从赤道一直到很高纬度的地区气候都比较一致,季节变化很小,因此热带植物和恐龙可以从欧亚大陆北方和加拿大一直分布到南大陆的顶端和大洋州。当大陆上升和新的山系形成的时候,地球上的环境开始向着多样化的方向逐渐变化,气候带逐渐形成并随着时间的前进而彼此之间的界线越来越分明。季节的更替也越来越显著,尤其是在高纬度地区,严寒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形成了巨大

的反差。

当然,世界气候的这种显著变化在恐龙绝灭之前就已经给地球上的植物面貌带来了改变。在白垩纪还没有结束之前,现代落叶树已经出现了,过去由古老的蕨类植物和松柏植物组成的一派翠绿的森林被橡树、柳树、梓树以及许多其它我们所熟悉的树木更新成了叶型多样外貌斑驳的状态,生物群落中植物的多样性增加了。

也许,正是这些地球本身的变化才是恐龙以及那些统治中生代的爬行动物灭绝的根本原因,而小行星撞击等因素所起到的作用则仅仅是给一个已经准备好的炸药包点燃了导火索。但是不管怎样,恐龙以及一大群爬行动物在白垩纪结束的时候戏剧性地消亡了,爬行动物家族劫后余生的成员只有始鳄类、龟鳖类、鳄类、蜥蜴和蛇类、以及分布很局限的喙头类,而且始鳄类只苟延残喘到新生代初期,并没有像另外几种幸运的爬行动物亲戚一样延续到现

代。

附件

01-5.jpg (18.61 KB)

2007-8-27 20:21

中生代结束时的各大陆位置

劫后余生后的真正胜利者实际上只有鸟类和哺乳动物。新生代的鸟类在中生代鸟类的基础上发展得异常迅速,发展出了一个特别多样化的飞行脊椎动物类群。而哺乳动物,虽然它们早在三叠纪就已经和恐龙一起出现了,但是却一直生活在恐龙的阴影之下。直到那些爬行动物灭亡之后,腾出了许多生态位,劫后余生的哺乳动物迅速地辐射分化出众多的类群占领了这

些生态位,并且一直保持着优势直到今天。

谁度过了劫难

我们知道,在中生代哺乳动物已经发展出了五个目:柱齿兽目、三锥齿兽目、对齿兽目、古

兽目和多尖齿兽目。

这些古老的哺乳动物并没有全部生存到新生代,三锥齿兽目、对齿兽目和古兽目早在白垩纪早期之末就已经绝灭了,它们连目睹中生代之末大劫难的机会都没有赶上。

但是,古兽目在灭绝之前却分化出了有袋类和有胎盘类两大哺乳动物新类群。这两大类哺乳动物拥有更加完善的适应变化着的生态环境的能力,因此,它们强大的竞争能力不仅使得上面提到的那三个目的古老哺乳动物在它们出现后不久就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且使得它们顽强地度过了中生代之末的大劫难,并在随后的新生代里占据了恐龙空出来的几乎所有生态

位,分布遍及了地球上几乎每一个角落。

最后,有一种神秘的哺乳动物——单孔类,它们像隐士一样至今仍然生活在澳洲一些偏远的角落里。由于化石发现的缺乏,科学家对这种神秘动物的家系关系始终没有搞得很清楚,不过从它们保留的那些非常非常原始的特征(例如卵生)来看,它们肯定代表的是一支最古老的哺乳动物的孑遗。有些科学家推测,单孔类很可能是古老的柱齿兽目的后代。

附件

mml20201_02_pic.jpg (6.15 KB)

2007-8-27 20:26

巨袋鼠——一种古老的有袋类

mml20201_03_pic.jpg (4.79 KB)

2007-8-27 20:26

古裂脚兽——一种古老的有胎盘类

mml20201_04_pic.jpg (7.86 KB)

2007-8-27 20:26

一种多尖齿兽类化石

鸭嘴兽与单孔类

直到现代,在澳洲“世外桃源”中还躲着一类原始的哺乳动物,这就是生活在澳大利亚的鸭嘴兽(和生活在伊里安岛的针鼹。它们体表已经有毛发可以保温;体温不高而且有变化,但仍然可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它们没有乳头,但是有乳腺,可以用乳汁哺育幼仔;因此,它们无疑应该是一种哺乳动物。但是,它们繁殖方式却不是胎生而是卵生,这使得它们又带有了明显的源于爬行动物祖先的原始性。它们被分类为一个独立的亚纲——原兽亚纲中的唯一

一个目——单孔目。

有证据表明,单孔目是从柱齿兽类中早期分化出来的一支,后来就一直保持着自身的原始性状而幸存至今。它们是反映早期哺乳动物的活化石。

附件

mml2020201_pic.jpg (5.07 KB)

2007-8-27 20:28

鸭嘴兽

mml2020202_pic.jpg (10.8 KB)

2007-8-27 20:28

针鼹

有袋类

后兽次亚纲中唯一的一个目就是有袋目。它在白垩纪起源于古兽类祖先后即经历了大发展,在全世界广泛分布,与原始的有胎盘类哺乳动物处于多少相等的地位而彼此竞争着。但是随着新生代的来临,有胎盘类开始显示出更加强劲的进化优势,使得有袋类在大部分的大陆区

域内大大衰退并最终灭绝。

然而在两个地区里,有袋类在与世界其它地区隔绝的“世外桃源”里继续生存着。

一个地区是澳大利亚,在白垩纪或白垩纪末期在有胎盘类还没有来得及侵入时就与亚洲大陆完全分开。由于没有有胎盘类的竞争,有袋类得以充分发展并产生了广泛的适应辐射(像光线四射般地进化从而占领各种生态龛),产生了肉食性的袋鼬类及植食性的袋兔类和双门齿类。直到今天,有袋类仍是澳大利亚占优势地位的哺乳动物;袋狼、袋獾等食肉动物追逐着各种袋鼠,扮演着与亚洲大陆腹地的狼、獾以及各种鹿类和牛羊类相似的生态角色。

附件

mml2020301_pic.gif (6.79 KB)

2007-8-27 20:29

袋狼

另一个地区是南美洲,在第三纪早期由于地峡断裂而与北美洲隔离。在隔离之前,它庇护了一个包括有袋类和原始有胎盘类的动物群。在隔离之后,因为进步的有胎盘类没有机会从北美大陆进入,有袋类得以继续进化发展,成为遗留下来的原始有胎盘类后裔的有力竞争者。它们一直相当成功地生活到第三纪结束,那时侯南美洲又一次通过地峡与北美洲联结起来,高度进化了的有胎盘类从北方入侵,激烈的竞争造成了绝大多数有袋类和原始的土著有胎盘

类的灭绝。

有袋类在其它地区的发展是有限的。在第三纪的早期和中期,它们曾经生活在欧亚大陆,

但是后来就从这些地区消失了。

附件

01-6.jpg (41.98 KB)

2007-8-27 20:30

负鼠——一种现生的美洲有袋类

真兽类

差不多与有袋类起源的同时,从古兽类中还分化出了另外一种更具进步性的哺乳动物。它们从古老的爬行动物祖先的卵那里继承下来的尿囊膜与母亲的子宫内膜发生了接触,形成了它们特有的胎盘。从此,营养物质和氧气可以通过胎盘从母亲体内输入正在发育的胚胎和胎儿,保证了胎儿在母亲体内的正常发育。因此,当这种哺乳动物的幼仔出生的时候,它们比有袋类更加成熟,从而使它们将来的发育和成长更加有保障。这一进步性状的获得,使得它们在进入新生代以后在竞争中战胜了陆地上的几乎所有对手,发生了范围广阔的适应辐射,填补了恐龙等爬行动物灭绝以后地球上空出来的各个生态龛。正因如此,这种进步的哺乳动物被称为有胎盘类或真兽类,成为哺乳动物中最成功的一个次亚纲。

在骨骼结构上,真兽类也拥有一系列进步特征。

真兽类脑颅扩大,反映出比有袋类具有更高的智力。

真兽类牙齿进一步分化,基本齿式固定为上下颌每边各有3个门齿、1个犬齿、4个前臼齿和3个臼齿,用数字模式表示就是3-1-4-3。臼齿的形态则固定为三楔式模式及其各种

变型。

附件

01-7.jpg (10 KB)

2007-8-27 20:31

三楔式臼齿模式图

在许多比较进步的真兽类当中,在上臼齿后内角上还有一个第四主尖--次尖。在很多真兽类的臼齿上还有各种不同的脊或棱;在牙齿的边缘还有某些附加的小尖。

在真兽类当中,颌的动作造成上下臼齿间的相互运动有4种类型:(1)上下臼齿上这些尖的交错咀咬,以擒住和撕咬食物;(2)牙齿边缘或棱、脊彼此剪切,以切碎食物;(3)牙齿一定部分互相对压,以压碎食物;(4)相对齿面像磨粉机一样互相研磨,以磨碎食物。

可以说,真兽类哺乳动物在新生代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大部分应当归功于交咬、剪切、对压和研磨四种作用对以三楔式臼齿为出发点的牙齿的适应辐射。

第一次大爆发

最早的真兽类是白垩纪出现的食虫类(目)。进入新生代以后,真兽类从这一基础上分化出来,以很快的速度进化,造成了一个范围广泛的适应辐射,在古新世到始新世发生了新生代哺乳动物历史上的第一次进化大爆发;大爆发的结果,一个适应于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的古老哺乳动物群占据了古新世和始新世的优势地位。这个古老哺乳动物群包括以下几个类群:

食虫类(目)中的大量原始类群。

翼手类(目):哺乳动物中的飞行健将。它们可能在很早的时间就从食虫类祖先分化出来了,而且在其进化的早期阶段进化速率很快,因为已知的始新世蝙蝠就已经高度发展得和

其现代亲属没有很大的差别了。蝙蝠在飞行时不断发射出一种超声波,当前方有障碍物或昆虫时就将超声波反射回来;蝙蝠的耳朵感受到这种“回音”即可以采取躲避或捕食行为。因此蝙蝠能够不依赖视觉而在夜间飞行和捕食。这种特殊的适应也许正是它们能够一直成功地

生存至今的原因。

类(目)的祖先类型,其后代鼯猴一直在东南亚热带森林中延续到现代。贫齿类(目)

中的古贫齿类。

纽齿类(目)。

裂齿类(目):这是生活在早第三纪的一类奇特的大型动物,比如裂齿兽,体型有大个头的熊那么大;强壮的骨骼、笨重的四肢和带爪的“手脚”也都和熊十分相似。可是,它们的头骨却与啮齿类酷似,上下颌上长有增大的凿状门齿。

灵长类(目)中的低级灵长类,包括已经灭绝了的平猴类、腕猴类和更猴类以及狐猴类、

懒猴类和眼镜猴类。

(犭亚)兽类(目):骨骼与兔形动物和啮齿动物近似的小型动物。最早出现于白垩纪,古新世种类繁多,至渐新世初期灭绝。为亚洲特有动物,以我国最多,主要代表有强棱齿兽、

(犭亚)兽、假古猬、宽臼兽、莫鼠兔等。

古食肉类(目):一群早在晚白垩世就已出现的古老的肉食性哺乳动物,包括三角齿兽、倍齿兽、鬣齿兽和牛鬣兽等。绝大部分在始新世末灭绝,只有鬣齿兽类一直生存到上新世的

早期。

踝节类(目):古新世和始新世的原始有蹄动物,是从食虫类进化而来的最原始的有蹄

类。包括熊犬科和中兽科两个科。

钝脚类(目):在古新世起源于踝节类,是在进化的早期阶段就向体形巨大化发展的有蹄类类群,代表动物有冠齿兽、恐角兽等。大多数在始新世末灭绝,少数种类在亚洲残存到渐新世以后灭绝。其进化的顶峰代表是晚始新世的尤因兽,体形大小如大个体的犀牛;头骨长,上面奇特地长着6个角--两个小角在鼻子上,两个在犬齿上方,两个在头的背部。

南方有蹄类(目):古新世晚期从亚洲的某种踝节类祖先起源,早始新世迁徙到北美并继续迁徙到南美,然后仅分布在南美的一支原始有蹄类动物。其中的型兽和黑格兽在第三纪中期及其多样和繁盛,有一些种类一直延续到更新世。

滑距骨类(目):古新世起源于南美洲的某种踝节类,而后局限在南美大陆一直生存到更新世有蹄类动物。其中的原马型兽发展得和马类很相似,也经历了侧趾逐渐退化的过程。当上新世真马从北美大陆侵入南美以后,原马型兽在与真马的竞争中失败而灭绝了。后弓兽类在身体上则与北美的骆驼趋同进化,不过它的鼻部却很可能像现代貘一样长有一个短而能

够伸缩的鼻子。

闪兽类(目):始新世起源于南美洲的某种踝节类,而后局限于南美大陆持续到中新世的有蹄类动物。它们在早期就已经向巨大体形的方向发展,渐新世和中新世的闪兽站立时肩

高有一米五以上。

焦兽类(目):仅生活在早第三纪的巨大的南美有蹄类,很可能是某种踝节类的孑遗物

种之一。

附件

01-8.jpg (55.61 KB)

2007-8-27 20:41 鼹鼠--一种现生食虫类

01-9.jpg (29.75 KB)

2007-8-27 20:41

鼯猴

异蹄类(目):古新世另外一种南美有蹄类,很可能是某种踝节类的孑遗物种之一。

在地球的绝大部分陆地上,这个庞大的古老哺乳动物群在始新世结束时基本上被现代哺乳动物的祖先取代了,仅有少数类群残留到以后的年代,个别种类如狐猴类、眼镜猴类等仍生活在地球上的个别地区。但是南美有蹄类,包括南方有蹄类、滑距骨类、闪兽类、焦兽类和异蹄类则因为与其它大陆隔绝的独特环境而在新生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仍然不断地繁衍分化着,其中的南方有蹄类一直延续到更新世,滑距骨类则直到上新世才灭绝。

哺乳动物教案

《哺乳类》一节教学设计 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实验中学 万菁 一、设计思想: 本课选自《生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第二学期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第三节《动物的主要类群》。本课主要研究哺乳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种类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在学习了脊椎动物的其它类别之后,哺乳类作为最高类别,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殖方式都更复杂,对环境的适应性也更强,学习这一内容,将有利于学生形成进化的观点。正确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观,进一步强化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增强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本课教学的设计意图具体体现是: ?1、基础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活”。而科学的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课程理念,即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研究性学习。 ?2、以八个“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中心辐射于教学的全方位是本次教学的特色设计。 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辅导者,教师充分把教材中隐深的问题活动化、合作探究化,让学生在动口说、动手做、动耳听、动眼看、动脑想的活动中,去体验学习的乐趣,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符合现代生物教学理念; ? 3、通过自主探究掌握课内的知识要点(如哺乳类的主要特征等),并延伸课外知识 (如单孔类、有袋类分布的地理学原因及野生动物保护等),最终促进本次教学中核心概念“哺乳类——高度适应环境的脊椎动物”的发展性有效建构。 ?4、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本次教学中通过哺乳类的经济价值的探讨, 结合各类传染病的爆发,引发我们人类该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如何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情感教学,既拓展了课外知识,又可将其视作为一次做人教育、道德教育。 ?5、重点难点的选择基于以下考虑: 通过对哺乳类特征的归纳,促使“哺乳类与环境高度适应以及生物进化”等概念的建构,这是本节学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的拓展,让学生认识到

哺乳动物介绍 英文

Hello everyone! Today our group is going to give a presentation about mammals. As one of species evolves from late Jurassic period(侏罗纪晚期), mammalians’ brains are more developed and specialized than any other class of animals. Mammals are characterized by mammary glands(乳腺) that are modified for producing milk. All mammals have special sweat glands(汗腺) and hair. Here are five mammals we want to share with you: The first of are pandas. Panda is one of the most precious animals in the world. With white and black color, these animals are very fluffy and a little clumsy. Known as Chinese treasures, panda is a kind of animal that is endemic to China, they’re living in Sichuan province. Bamboo is their favorite food. Because of its cute appearance, panda is deep loved by the world public. 1961, WWF established its mark on the giant panda, the panda has become a symbol of the most important species conservation, also as a goodwill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s in the diplomatic activities in China. The second one is polar bear, the largest terrestrial carnivorous animal. The polar bear is a bear native largely within the Arctic Circle encompassing(围绕) the Arctic Ocean, its surrounding seas and surrounding land messes. It is the world’s largest land carnivore(食肉动物) and also the largest bear. It has thick fat and hair to stay warm, its white appearance on white snow is good protective coloration. It can move both on land and sea, thus it’s an advantage for a polar bear to catch food in such an extremely harsh climate. Nevertheless global warming has impact on the ice nowadays. The ice melts quickly in the two poles, which has a bad influence on polar bears. Their homes has been destroyed, the prey is also in reduction. We must take measures to protect these animals, for they’re in danger, they’re the treasure of nature. The third one is t he Roe Deer(狍子).The program of Dad, Where Are We Going has been very popular among many people, one of the period programs showed that these five pair fathers and children came to the northeast rural, and saw a cute animal——the roe deer, which make much more people aware of it. The roe deer is also called dwarf deer or wild sheep, which are herbivores(食草动物), feed on plants. The fur’s color of roe deer are usually straw yellow, there is white h aired in roe deer’s base of the tail, it looks really funny. In addition, the male roe deer have set of antlers(鹿角), but female roe deer don’t have, this is the way that how to recognize their sexes. The roe deer has very big and bright eyes, which makes it looks so cuddly(可爱的). The roe deer almost live in open forest area, sometimes near the river valley. They rest in the forest during the day, take activities in the early morning or the late evening, because they are very timid and sensitive. they will run quickly if they finds you. As we know, there is one saying “Stupid Roe Deer” in the northeast area, it often be used to describe the people who is a little clumsy, and it’s gradually used to praise one person who is pretty and cute. But its own meaning is that the roe deer is so curious. When a hunter is chasing the roe deer, the roe deer will run very fast, but if the hunter stop to run after it, because of its curiosity, the roe deer will run back to the primary place to see what happened, the hunter do esn’t need or use great effort, then he can capture the roe deer very easily. How funny! The next one is Mongoose. Mongooses are primarily found in Africa, their range covering most of the continent. Some species occupy parts of southern Asia and the Iberian Peninsula. They are generally terrestrial mammals, but some are semi-aquatic, and others are at home in

哺乳动物进化史

哺乳动物不比恐龙年轻 早在三叠纪晚期,就在恐龙刚刚登上进化舞台的同时,一群在当时并不起眼的小动物从兽孔目爬行动物当中的兽齿类里分化出来。它们有点“生不逢时”,因为在随后从侏罗纪到白垩纪长达1亿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它们一直生活在以恐龙为主的爬行动物的巨大压力下,在夹缝里求生存。直到白垩纪之末,当恐龙等在中生代异常适应的爬行动物发生了大灭绝之后,它们才得以在随后的新生代中顽强地崛起并成为新生代地球的主宰。它们就是哺乳动物,它们最终能够从夹缝里崛起的原因则是它们已经具备了一系列进步的特征。哺乳动物的起源从晚三叠纪开始,哺乳动物在整个中生代经历了艰难而不屈不挠的发展过程,分化出始兽亚纲、异兽亚纲和兽亚纲三大类。其中,始兽亚纲包括柱齿兽目、三尖齿兽目两类;异兽亚纲仅有一目,即多瘤齿兽目;兽亚纲包括三个次亚纲,即祖兽次亚纲、后兽次亚纲和真兽次纲。 哺乳动物特征的确立 哺乳动物是灵活的四足动物,有比较大的脑颅,反映了它们脑量的增加和与之相关的神经控制能力和智力的提高。哺乳动物基本代谢水平高,体被能够保温的毛发,再加上机体内的其它生理机制(如出汗等),使得它成为体温恒定的温血动物。除了单孔类之外,哺乳动物的幼体都是胎生,使得幼崽在出生前已在母亲体内完成了一定的发育过程,因此幼崽更具生命力;同时,幼崽出生后以母亲的乳汁为营养,得到母亲的保护,使得它们的成活更有保证。哺乳动物的牙齿分化成门齿、犬齿和颊齿(包括前臼齿和臼齿),颊齿通常有一个包括几个齿尖的齿冠,以两个或更多的齿根固着在颌骨上,这样的牙齿更能够适应于咀嚼多样化的食物。哺乳动物有次生的骨质硬腭,使鼻道与口腔分开,使得它们在咀嚼食物时不影响呼吸。此外,哺乳动物还有一些其它不同于爬行类的解剖学特征。例如:哺乳动物颈部的肋骨(颈肋)与颈椎愈合,成为颈椎的一部分;腰椎两侧具有游离的肋骨;肠骨、坐骨和耻骨愈合成为一块整个的骨盆结构;头骨有一对枕髁。尤其突出的是,哺乳动物头骨与下颌的关节由鳞骨和齿骨组成,原来在爬行动物中连接头骨和下颌的方骨和关节骨在哺乳动物中进入了中耳,分别变成了三块听小骨中的两块:砧骨和锤骨,它们与镫骨(在爬行动物唯一的一块听小骨)一起组成一套杠杆结构,用以传导从耳膜到内耳的声波震动。这是在脊椎动物进化史上解剖结构从一种功能转变到另一种功能的最好例证之一。 附件 01-3.jpg (27.81 KB) 2007-8-27 20:18 哺乳动物的内耳构造

常见的动植物

常见的动植物 【知识要点】 一、常见的动物: 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是否有应激性、能否生长、是否需要营养、能否繁殖、能否呼吸、是否进行物质交换等。 2、植物与动物的主要区别:(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动物——直接摄取食物;植物——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植物自养,动物异养 1、(动物)分类时,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进行;由于分类的依据不一样,分类结果也不 一样。 2、鱼、鸟、人等动物身体背部都有一条脊柱,它是有许多块脊椎骨组成,称为脊椎 动物。 3、脊椎动物按从低等到高等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鱼类:○1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分头、躯干、尾,体表有鳞片;身体呈流线型,用鳍游泳,用鳃呼吸,体温不恒定,水中体外受精。 ○2例子:海马、鲨鱼都是鱼。淡水鱼:鲢鱼、鳙鱼、青鱼、草鱼(四大家鱼)。海水鱼:黄鱼、带鱼、鲨鱼。 两栖类:○1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有尾无四肢,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兼用 皮肤呼吸);体温不恒定;水中体外受精。 ○2例子:大鲵(娃娃鱼)、蝾螈、蛙。 爬行类:○1主要特征:体表覆盖鳞片或甲,腹部贴地爬行;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体内受精。 ○2例子:龟、蜥蜴(变色龙)、蛇、恐龙、鳖、鳄鱼。 ○3毒蛇和无毒蛇的主要区别:有无毒牙和毒腺 外形区别:毒蛇头部呈三角形、颈部较细、尾部骤然变细的蛇常常是毒蛇。 被毒蛇咬伤,要立即根据齿痕来判断是否被毒蛇咬伤 鸟类:○1主要特征:体表有羽毛,身体呈纺锤形,前肢变成翼,骨骼愈合,薄、中空,胸肌发达、脑发达,体温恒定。 ○2例子:企鹅、鸡、鸭、鹅等。 哺乳动物:是动物界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 ○1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和哺乳;体温恒定。 哺乳动物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胎生、哺乳。 2.例子:穿山甲、鸭嘴兽、蝙蝠、鲸、白鳍豚、袋鼠。 4、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身体由单细胞构成。(草履虫、变形虫) 扁形动物背腹扁平。(涡虫、血吸虫) 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状。(水母(海蜇)、水螅、海葵、珊瑚虫) 棘皮动物:体具棘皮。(海星、海参、海胆)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一般具贝壳。(蚌、螺、蛤、蜗牛、乌贼、章鱼) 环节动物:身体有很多环节。(蚂蟥(水蛭)、蚯蚓) 线形动物:身体线形,不分节。(蛔虫、松材线虫、蛲虫) 节肢动物:无贝壳,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具有外骨骼。

八年级上册生物随堂练习题之哺乳动物

八年级上册生物随堂练习题之哺乳动物 八年级上册生物随堂练习题之哺乳动物 1.下列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 A.鲸 B.娃娃鱼 C.甲鱼 D.鱿鱼 【考查目的】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答案】A 【解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牙齿分化等。选项A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选项B娃娃鱼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属于两栖动物。选项C甲鱼体表有背甲覆盖属于爬行动物。选项D鱿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贝壳退化,属于软体动物。故选A。 2.(2020·百色)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是( ) A.心脏四腔 B.体温恒定 C.胎生、哺乳 D.用肺呼吸 【考查目的】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答案】C 【解析】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是胎生,胚胎在母体子宫里发育成熟后从母体产出,这种生殖方式为胎生。刚出生的幼体只能靠母体乳腺分泌的乳汁生活,称为哺乳。A选项鸟类、哺 乳类都是心脏四腔,故不符合题意。B选项鸟类、哺乳类都是 恒温动物,故不符合题意。C选项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 特征,其他类群的动物没有,符合题意。D选项爬行动物、鸟类、哺乳类都用肺呼吸。故选C。 3.(2020·十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 A.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 B.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C.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D.体表被覆羽毛,前肢 变成翼

【考查目的】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答案】B 【解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牙齿分化等。其中与其他动物的区别是胎生、哺乳等。选项A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为鱼类的特征。选项C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为节肢动物的特征。选项D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为鸟类的特征。故选B。 4.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特点是( ) A.胎生哺乳 B.体内受精 C.不完全变态 D.牙齿分化 【考查目的】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答案】A 【解析】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是胎生(鸭嘴兽除外),胚胎在母体子宫里发育成熟后产出,这种生殖方式为胎生,刚出生的幼体只能靠母体乳腺分泌的乳汁生活,这种抚育方式为哺乳。故选A。 5.哺乳动物特有的胎生方式使哺乳动物( ) A.成体减轻了生殖的负担 B.幼体发育较好,后代成活率 高 C.成体加重了生殖的负担 D.幼体能够更快地长大 【考查目的'】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答案】B 【解析】哺乳动物在繁殖期间雌雄交配,雄性的精子进入雌性的体内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雌性动物的子宫内发育形成胚胎,胚胎通过胎盘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发育成熟后产出,这种生殖方式叫胎生。刚出生的幼体只能靠母体的乳汁生活,这种方式叫作哺乳,所以称为哺乳动物。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其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能

哺乳动物介绍及种类大全-2019年教学文档

哺乳动物介绍及种类大全 哺乳动物是指脊椎动物亚门下哺乳纲的一类用肺呼吸 空气的温血脊椎动物,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而得名。 哺乳动物隶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业界估计有5400种哺乳动物,分为约1200属,153科,29目。哺乳动物分为2个亚纲:原哺乳亚纲(包含卵生的单孔目动物)、兽亚纲(包含有胎盘哺乳动物和卵胎生的有袋类动物)。多数的哺乳动物(包括6最大目)属于有胎盘哺乳动物。其中三个最大目分别是啮齿目、翼手目和鼩形目。啮齿目包括鼠类、翼手目包括蝙蝠、鼩形目则包括鼩鼱、鼹鼠及沟齿鼠。另三个最大目则是食肉目(狗、猫、鼬、熊、海豹等),鲸偶蹄类(有蹄动物、鲸鱼),灵长目(包括人类)。哺乳动物根据生育方式分为三个主要下纲:单孔目动物、有袋类动物、有胎盘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主要按外型、头骨、牙齿、附肢和生育方式等来划分,习惯上分三个亚纲:原兽亚纲、后兽亚纲、真兽亚纲,现存约28个目4000多种。其中这28个目分别是: 1.单孔目 2.鼩负鼠目 3.智鲁负鼠目 4.袋鼬目 5.袋貂目 6.袋狸目7.有 袋目8.袋鼹目9.袋鼠目10.贫齿目11.食虫目12.树鼩目13.皮翼目14.翼手目

15.灵长目16.食肉目17.鲸目18.海牛目19.长鼻目20.奇蹄目21.蹄兔目22.管齿目23.偶蹄目24.鳞甲目25.啮齿目26.兔形目27.象鼩目28.鳍脚目 按照世界哺乳动物物种(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一书在2019年的资料,哺乳纲目前有约5676个(2019版的IUCN 红皮书为5488个)不同物种,分布在1229个属,153个科和29个目中,约占脊索动物门的10%,地球所有物种的0.4%。啮齿目(老鼠、豪猪、海狸、水豚等)、翼手目(蝙蝠等)和鼩形目(鼩鼱等)是哺乳动物中物种最多的目。 哺乳动物的身体结构复杂,有区别于其他类群的大脑结构、恒温系统和循环系统,具有为后代哺乳、大多数属于胎生、具有毛囊和汗腺等共通的外在特征。他们外型多样,小至体长30毫米长有翅膀的凹脸蝠,大至体长33米形同鱼类的蓝鲸。他们有很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分布在从海洋到高山,从热带到极地的广泛区域。人类也是哺乳动物的一员。 代表动物有:人类(最高等的哺乳动物)虎、狼、鼠、鹿、貂、猴、貘、树懒、斑马、狗、狐、熊、象、豹子、麝、牛、狮子、小熊猫、疣、猪、羚羊、驯鹿、考拉、犀牛、猞猁、穿山甲、长颈鹿、熊猫、食蚁兽、猩猩、海牛、水獭、灵猫、海豚、海象、鸭嘴兽、刺猬、北极狐、北极熊、袋鼠、犰狳、河马、海豹、鲸、鼬、兔;

哺乳动物的起源

哺乳动物的起源 早在三叠纪晚期,就在恐龙刚刚登上进化舞台的同时,一群在当时并不起眼的小动物从兽孔目爬行动物当中的兽齿类里分化出来。它们有点“生不逢时”,因为在随后从侏罗纪到白垩纪长达1亿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它们一直生活在以恐龙为主的爬行动物的巨大压力下,在夹缝里求生存。直到白垩纪之末,当恐龙等在中生代异常适应的爬行动物发生了大灭绝之后,它们才得以在随后的新生代中顽强地崛起并成为新生代地球的主宰。它们就是哺乳动物,它们最终能够从夹缝里崛起的原因则是它们已经具备了一系列进步的特征。 从晚三叠纪开始,哺乳动物在整个中生代经历了艰难而不屈不挠的发展过程,分化出始兽亚纲、异兽亚纲和兽亚纲三大类。其中,始兽亚纲包括柱齿兽目、三尖齿兽目两类;异兽亚纲仅有一目,即多瘤齿兽目;兽亚纲包括三个次亚纲,即祖兽次亚纲、后兽次亚纲和真兽次亚纲。 哺乳动物特征的确立 哺乳动物是灵活的四足动物,有比较大的脑颅,反映了它们脑量的增加和与之相关的神经控制能力和智力的提高。哺乳动物基本代谢水平高,体被能够保温的毛发,再加上机体内的其它生理机制(如出汗等),使得它成为体温恒定的温血动物。除了单孔类之外,哺乳动物的幼体都是胎生,使得幼崽在出生前已在母亲体内完成了一定的发育过程,因此幼崽更具生命力;同时,幼崽出生后以母亲的乳汁为营养,得到母亲的保护,使得它们的成活更有保证。哺乳动物的牙齿分化成门齿、犬齿和颊齿(包括前臼齿和臼齿),颊齿通常有一个包括几个齿尖的齿冠,以两个或更多的齿根固着在颌骨上,这样的牙齿更能够适应于咀嚼多样化的食物。哺乳动物有次生的骨质硬腭,使鼻道与口腔分开,使得它们在咀嚼食物时不影响呼吸。此外,哺乳动物还有一些其它不同于爬行类的解剖学特征。例如:哺乳动物颈部的肋骨(颈肋)与颈椎愈合,成为颈椎的一部分;腰椎两侧具有游离的肋骨;肠骨、坐骨和耻骨愈合成为一块整个的骨盆结构;头骨有一对枕髁。尤其突出的是,哺乳动物头骨与下颌的关节由鳞骨和齿骨组成,原来在爬行动物中连接头骨和下颌的方骨和关节骨在哺乳动物中进入了中耳,分别变成了三块听小骨中的两块:砧骨和锤骨,它们与镫骨(在爬行动物唯一的一块听小骨)一起组成一套杠杆结构,用以传导从耳膜到内耳的声波震动。这是在脊椎动物进化史上解剖结构从一种功能转变到另一种功能的最好例证之一。

哺乳动物的进化

哺乳动物的进化 哺乳动物的祖先 哺乳动物是从一类叫做盘龙类的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这些爬行动物出现于石碳纪(距今3亿3000万年前至2亿9000万年前)。在二叠纪(距今2亿9000万年前至2亿4000万年前)的中期,盘龙类的一个分支——兽孔类爬行动物出现了。在数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兽孔类动物形成了很多与后来的哺乳动物相关的特征,因此兽孔类也常被称作似哺乳类爬行动物。在兽孔类中有一个类群叫做兽齿类,该类群动物发展出了与哺乳类十分相似的牙齿、头骨和四肢。因此大多数科学家相信,最早的哺乳动物是由一种叫做犬颌兽的兽齿类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 最早的哺乳动物可能是在三叠纪(距今2亿4000万年前至2亿500万年前)的晚期由犬颌兽演化而来。从这个时期地层中出土的大量化石或者是早期的哺乳动物,或者是犬颌兽。由于哺乳类的许多重要特征——例如皮毛、具有乳腺以及恒温等,都无法在化石记录中得以保存,因此科学家难以对这些化石的类群归属做出准确的判断。 进入侏罗纪(距今2亿500万年前至1亿3800万年前)以后,哺乳动物无疑发生了进化。此时的哺乳动物是一些类似鼩鼱的小型动物,可能是以取食昆虫和蠕虫为生。在整个侏罗纪和白垩纪(距今1亿3800万年前至6500万年前),哺乳动物的体型都很小。在此期间,体型庞大的恐龙统治着陆地。但是哺乳类中许多原始的类群在侏罗纪都获得了发展。尽管卵生哺乳动物的化石资料很不完整,但大多数科学家相信,由这些早期的哺乳类中的一支演变成为今天的单孔类。在白垩纪,有多个哺乳类的原始类群发生了灭绝,但其中的一个类群——古兽类幸存下来,并在白垩纪的中期演化形成了有袋类和有胎盘类哺乳动物。 哺乳类的时代开始于白垩纪末期恐龙灭绝以后。在新生代(距今6500万年前)期间,哺乳动物成为陆地脊椎动物中占统治地位的类群。在创新世(距今5500万年前至3800万年前)的末期,所有现存的哺乳动物的目(主要类群)都已经形成了。在渐新世(距今3800万年前至2400万年前),哺乳类现存的科也都出现了。 中新世(距今2400万年前至500万年前)是哺乳动物最为兴旺的时期,物种的多样性达到了顶峰。在上新世(距今500万年前至200万年前),哺乳动物的物种数开始下降。在起始于距今200万年前的更新世,气候发生了剧烈地变化,地球的大部分陆地数次遭到冰川的侵袭,地獭、猛犸象、剑齿虎、披毛犀等许多哺乳动物灭绝了。这些动物的灭绝可能大多数是由气候变化所引起的,但有些种类的灭绝或许与一个新的、更强大的捕食者——人类的出现有关。 哺乳动物的未来 尽管灭绝是历史演化中的一个正常过程,但人类活动却使自然界中野生哺乳类数量下降的速度大大加快。人为的过度猎捕,已经导致非洲的蓝马羚、斑驴、无齿海牛等动物的灭绝。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猩猩、犀牛、虎以及其他许多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也已变得十分稀少,以至于在野生环境中很难长期生存。 在大型野生哺乳动物中,大多数种类现存数量十分稀少,而且只有在公园中才能见到。其中的一些种类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或者生存空间严重不足。另外一些大型的哺乳类仍在遭到人类的捕杀。人类每年将越来越多的野生环境开垦为农田或变为城镇建设用地,结果导致哺乳动物的生存空间日益减少。对于许多野生哺乳动物来说,一些大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建立与精心管理,将决定着它们的生死存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7.第七节 哺乳动物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案第七节哺乳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家畜的形态。 2.举例说出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 3.说出常见哺乳动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及其资源价值。 4.概述研究动物科学的一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及资料分析法)的基本含义及过程。 能力目标 1.尝试观察、实验、资料分析等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 2.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尝试饲养家兔等其他常见的小动物。 情感目标 1.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2.建立爱护动物、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 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媒体 兔子实物及标本、大屏幕、幻灯机、投影仪、多媒体设备等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在农村,农家庭院里饲养着猪、牛、羊、兔等多种动物,这些动物叫作家畜。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来认识一下家畜。 新课教学: 教师:所谓家畜,是指人类为了经济或其他目的而驯养的哺乳动物。最常见的家畜有哪些呢? 学生:猪、牛、羊、兔等。 教师:现在我们对照图示,结合家兔的标本,按照从头部到尾部的先后顺序观察家兔的外形,分析并讨论家兔的外形特点和它的生活环境及习性是如何适应的。学生:家兔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头部有一对长长的可以灵活转动的耳廓,一对不大的眼睛,一张三片嘴,一对鼻孔,还有胡须。 学生:我觉得兔子的长耳朵使它的听觉很灵敏,可以及时感觉到危险,并及时躲避。 学生:眼睛虽然不大,但视力很好,对它的陆地生活也有帮助。还有它的三片嘴,吃起草来十分方便。 学生:你看它的四肢,前肢短小,但后肢很发达,奔跑起来很快,很难捕捉的。学生:它不光奔跑快,发达的后肢还能把它的身体支撑起来,它一下子就长高了,观察起四周来,视野开阔了许多,很容易发现远处的危险。 学生:兔子的全身几乎都长着毛,和家鸽的羽毛大不一样。 学生:家兔和家鸽不是一类动物,体表的覆盖物当然不一样了。 学生:家兔身上的毛还不一样呢!表面的粗硬,里面的很细软,摸起来好温暖,好舒服。 学生:它的毛能起保温的作用,所以冬天不怕冷。 学生:那夏天它不热吗?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哺乳动物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哺乳动物知识点 哺乳类是一种恒温、脊椎动物,大部分都是胎生,并藉由乳腺哺育后代,一起来看一下这篇哺乳动物知识点,来做一下参考吧! 代表动物:鲸(不是鱼)、猴、蝙蝠、马、象、兔、狼等 1、主要特征: (1)体表被毛:除了鲸等少数水生种类的体毛退化以外,哺乳动物的体表都被毛。体毛有很好的保温作用。可以维持恒定的体温,是恒温动物。 (2)生殖方式:胎生和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牙齿撕咬、切断和咀嚼食物。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的摄取食物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4)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 2、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家畜是由野生动物驯养而来的,是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 (2)野生动物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起重要作用; (3)导盲犬、警犬、军马等是人类得力的助手。(4)哺乳动物对人类的困扰:鼠类对农、林、牧业造成危害,还会传播疾病。小练习 1.下列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A.鲸 B.娃娃鱼 C.甲鱼 D.鱿鱼 【考察目的】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答案】A 【解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牙齿分化等。选项A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选项B娃娃鱼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属于两栖动物。选项C甲鱼体表有背甲覆盖属于爬行动物。选项D鱿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贝壳退化,属于软体动物。故选A。 2.(2019·百色)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是() A.心脏四腔 B.体温恒定 C.胎生、哺乳 D.用肺呼吸 【考察目的】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答案】C 【解析】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是胎生,胚胎在母体子宫里发育成熟后从母体产出,这种生殖方式为胎生。刚出生的幼体只能靠母体乳腺分泌的乳汁生活,称为哺乳。A选项鸟类、哺乳类都是心脏四腔,故不符合题意。B选项鸟类、哺乳类都是恒温动物,故不符合题意。C选项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其他类群的动物没有,符合题意。D选项爬行动物、鸟类、哺乳类都用肺呼吸。故选C。 3.(2019·十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A.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 B.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C.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D.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

第十二册动物的进化

动物的进化 一、课文说明 第9、10、11课构成本册教材的“生物”教学单元。本课指导学生认识动物的进化;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分析综合能力”的系列。 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概括地说明:通过对各个年代地层中化石的研究,人们发现古代的动物和现代的动物不一样。 第二部分简单地介绍动物进化的历程。这部分内容分为六层: 1.六亿年前自然界的动物。此时地球上到处是海洋,海洋中生活着低等的简单的海洋生物。插图中画的是古杯海绵、三叶虫、腕足类动物。这些动物身体的构造都比较简单,大多有坚硬的外壳。 2.五亿年前自然界的动物。此时出现了原始的鱼类——甲胄鱼。甲胄鱼的外形与现代鱼相似,有尾鳍;它与现代鱼明显的不同是头部和躯干部包有硬的骨板,口无上下颌,大多没有偶鳍(胸鳍等)。 3.三亿年前自然界的动物。此时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有些湖泊、沼泽在干旱季节干枯),出现了总鳍鱼。总鳍鱼外形如鱼,胸鳍和腹鳍宽大有力,可以支持身体在地上缓缓移动,是从鱼类到两栖类的中间类型的动物。总鳍鱼逐渐进化成最早的两栖动物。最早的两栖动物叫做坚头类,外形还有些像鱼,有似鱼的尾鳍,体表被有鳞片;与鱼的不同是没有偶鳍,而有四肢,这是两栖动物的特征。 4.二亿年前自然界的动物。此时,随着地球上陆地面积的扩大,出现了更能适应陆地生活和干旱环境的动物——蜥螈。蜥螈是从两栖动物发展到爬行动物的中间类型的动物。 5.一亿年前自然界的动物。此时是爬行动物在地球上盛行的时期。图中是几种大型的恐龙——马门溪龙、剑龙、角龙等。 6.七千万年前自然界的动物。此时,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地壳变动、气候变冷、植物大量死亡等),很多爬行动物(如恐龙)灭绝,有些爬行动物演变成鸟类,有些爬行动物演变成哺乳动物。图中画的是始祖鸟和鸭嘴兽。始祖鸟是鸟的祖先,身体覆盖羽毛,前肢像翼,足有四趾,三趾向前,一趾向后,这些特征都像现代的鸟;始祖鸟的口中有牙,前肢有爪等,仍像爬行动物。鸭嘴兽是现存的而又古老的哺乳动物。它虽不是哺乳动物的祖先,但在动物进化史上有重要的地位。鸭嘴兽体表有毛,用乳汁哺育后代,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鸭嘴兽的繁殖方式是卵生,又像爬行

初中生物《哺乳动物》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哺乳动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2.举例说明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概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别很大的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尝试进行比较、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哺乳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辩证地认识哺乳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导入新课(5 分钟) 创设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别很大的哺乳动物的图片情境。请学生辨识这些动物,讨论这些动物是否都属于哺乳动物?并说出理由。学生可能会说出这些动物都是胎生、哺乳的,体温都是恒定的等等。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哺乳动物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识别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别很大的哺乳动物,初步讨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25 分钟)

1.刚才同学们初步说出了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现在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从体表来看,哺乳动物与其他类群的动物有什么区别?我们学过的腔肠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的体表都有什么特有的结构?哺乳动物呢?【设计意图】总结不同类群动物体表的特有结构,可以使学生对各个类群的特征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便于从体表特征的角度初步区分各主要类群。 2.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体表被毛,但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的动物体表的毛还是不同的。准备生活在非洲等热带地区的河马和生活在北美北部的灰狼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动物及其生存环境,思考:河马和灰狼分别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为什么河马几乎无毛发,而灰狼在寒冷的冬季有厚厚的体毛到夏天则变薄?哺乳动物的体毛起到怎样的作用呢?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小组讨论等,能更深入地理解并认同“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这一特征,及其重要意义。 【设计意图】比较不同环境中的哺乳动物皮毛不同,理解哺乳动物体表被毛的主要作用是保温。 3.除了体表被毛这一外在特征之外,哺乳动物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呢?请学生看“想一想,议一议”,思考:和其他类群的动物相比,为什么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准备奶制品包装袋上的营养成分数据照片,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奶水可以为幼崽提供最好的营养?补充考拉、袋鼠等有袋目的哺乳动物,加深学生对哺乳动物“哺乳”这一重要特征的理解。为什么说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胚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2.4哺乳动物教案

第四课哺乳动物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胎生、哺乳。 2.科学探究 形成归纳概括哺乳动物共同特征的能力,在判断哪种动物是哺乳动物的过程中,发展演绎推理能力。 3.科学态度、STSE 形成研究哺乳动物的兴趣;认真观察比较、积极主动进行判断活动,敢于表达想法,乐于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胎生、哺乳。 难点:形成归纳概括哺乳动物共同特征的能力,在判断哪种动物是哺乳动物的过程中,发展演绎推理能力。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哺乳动物图片,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等。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导入语:兔子、狗、猫等都是常见的哺乳动物。 (2)课件展示兔子、狗和猫的图片。 (3)提出问题:人也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新课学习 1.观察它们哺育与繁殖方面的相同点 (1)课件展示教材P19和P20六幅教材图片。 (2)观察并汇报:学生观察图片,并以小组形式汇报自己观察的结果。 (3)小结:羊、狗、猫等动物,它们的哺育方式叫作哺乳,它们的繁殖方式叫作胎生。

(4)讨论:经过观察,我们能总结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吗? (5)学生汇报并小结:哺乳动物,它们用胎生方式繁殖后代,小时候都要喝妈妈的奶长大。 (6)概念应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常见的哺乳动物?课件展示教材P20下方两幅图片。 2.判断它们是不是哺乳动物 (1)思考并讨论:如何判断某一动物是不是哺乳动物? (2)汇报并小结:先调查这些动物的繁殖和哺育方式,再判断它们是不是哺乳动物。 (3)课件展示教材P21几张动物图。调查了解这些动物的繁殖和哺乳方式。 (4)应用概念进行判断:运用哺乳动物的特征判断上述动物是不是哺乳动物 (5)再次辨析:活动手册P6判断它们是不是哺乳动物。 3.拓展:特殊的哺乳动物——鸭嘴兽 (1)课件展示教材P21下方关于鸭嘴兽的两幅图片。 (2)阅读:鸭嘴兽是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原始哺乳动物,因为嘴长得像鸭子的喙,善于在水中游泳而得名。它是特殊的哺乳动物:用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但却用乳汁哺育后代。 (3)提问:从阅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4)小结:虽然哺乳动物一般都具有哺乳动物共同的特征,大多数是哺乳、胎生。但生命世界千姿百态,凡事也有例外。例如鸭嘴兽就是一种特殊的哺乳动物。 (三)整理,下课。

地质年代与生物的进化表word版本

地质年代与生物的进 化表

地质年代与生物的进化 2004-06-29 20:47:51 地质科学家说地球至少有46亿岁。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只有几千年。那么,我们是怎样知道地球年龄的呢? 推算地球年龄,主要有岩层方法、化石方法和放射性元素的蜕变方法等。根据鉴定,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在格陵兰岛西部戈特哈布地区发现的阿米佐克片麻岩,年龄约有38亿岁。而太阳系的碎屑,年龄都在45亿~47亿年。因此认为,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面员大都在同一时期形成。 依照人类历史划分朝代的办法,地质学家将地球自形成以来的时间划分为5个“代”,从古到今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有些代还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纪”,如古生代从远到近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这就是地球历史时期的最粗略的划分,我们称之为“地质年代”,不同的地质年代人有不同的特征。 距今24亿年以前的太古代,地球表面已经形成了原始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但那时地壳很不稳定,火山活动频繁,岩浆四处横溢,海洋面积广大,陆地上尽是些秃山。这时是铁矿形成的重要时代,最低等的原始生命开始产生。 距今24亿~6亿年的元古代,地球上大部分仍然被海洋掩盖着。到了晚期,地球上出现了大片陆地。“元古代”的意思,就是原始生物的时代,这时出现了海生藻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 距今6亿~2.5亿年是古生代。“古生代”是意思是古老生命的时代。这时,海洋中出现了几千种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以后出现了鱼形动物,鱼类大批繁殖起来。一种用鳍爬行的鱼出现了,并登上陆地,成为陆上脊椎动物的祖先。两栖类也出现了。北半球陆地上出现了蕨类植物,有的高达30多米。这些高大茂密的森林,后来变成大片的煤田。 距今2.5亿~0.7亿年的中生代,历时约1.8亿年。这是爬行动物的时代,恐龙曾经称霸一时,这时也出现了原始的哺乳动物和鸟类。蕨类植物日趋衰落,而被裸子植物所取代。中生代繁茂的植物和巨大的动物,后来就变成了许多巨大的煤田和油田。中生代还形成了许多金属矿藏。 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阶段,时间最短,距今只有7000万年左右。这时,地球的面貌已同今天的状况基本相似了。新生代被子植物大发展,各种食草、食肉的哺乳动物空前繁盛。自然界生物的大发展,最终导致人类的出现,古猿逐渐演化成现代人,一般认为,人类是第四纪出现的,距今约有240万年的历史。 人类居住的地球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一直演化到现在,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面貌。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习题:5.1.7哺乳动物练习

《哺乳动物》同步练习 1.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大大提高,主要与下列哪项特征有关?( ) A.体温恒定 B. 胎生哺乳 C.分布广泛 D.牙齿有分化 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 A.体表被毛 B.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C.胎生,哺乳 D.以上都是 3.家兔与食草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 ) A.体表被毛 B.胎生,哺乳 C.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 D.有发达的犬齿 4.蝙蝠能够飞行,但不属于鸟类,而属于哺乳类.主要理由是( ) A.蝙蝠能滑翔 B.蝙蝠四肢有爪 C.蝙蝠能用超声定位 D.蝙蝠有胎生、哺乳的特征 5.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下列属于我国特有珍惜哺乳动物的一组是( ) A.大熊猫、长臂猿 B.大熊猫、金丝猴 C.白鳍豚、大鲵 D.扬子鳄、长臂猿 6.家兔属于恒温动物,兔的心脏包括( ) A.一心房一心室 B.二心房一心室 C.二心房二心室 D.一心房二心室 7.兔、鹿和狼等哺乳动物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这是与它们具有发达的 ______ 和 ______ 有关. 8.如图的是哺乳动物分化的牙齿请回答图 ______ 是兔的牙齿,原因是它 ______ . 9.哺乳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是 ______ . 10.像羊、马等动物以各种植物为食,则它们属于 ______ 动物.

11. 一位渔民在长江口打鱼时捞到一头“大死鱼”。它身体呈鱼形,体长3米,背呈浅蓝色,头部有一吻,上下颌有牙齿30颗,眼不发达,头顶有一呼吸孔.解剖体内有一脊柱,有肺、心脏、胃、肝、肠等器官,与人相似,还怀有已死亡的幼体.围观村民们议论纷纷,对这“动物”的类别进行探究. ①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建立假设:Ⅰ村民甲认为此“动物”是鱼类;Ⅱ村民乙认为此“动物”是哺乳类; ③获取证据: 村民甲的证据: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村民乙的证据: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结论:根据上述动物的特征和你学过的知识,你认为________(选填“村民甲”或“村民乙”)的假设是正确的。 (1)图中[③] 是家兔等哺乳动物所特有的结构。图中[①]是,具有四个腔;在家兔的胸腔中除①外,还有一个重要器官是②;腹腔中有[④] 、[⑤] 、[ ]小肠以及肾脏等重要器官; (2)家兔的消化道与其食草的生活习性相适应,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___________粗大。 (3)家兔的体温_____,生殖方式是_________(填“胎生”、“卵生”);母兔用哺育幼兔。 (3)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请你预测北极狐的命运将会怎样?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