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一年级数学单元练习题统计

(完整版)一年级数学单元练习题统计
(完整版)一年级数学单元练习题统计

一年级数学单元练习题统计

吕悠优数一数,填一填,涂一涂

1.

()个()个()个()个

①()最多,()最少。

②苹果比香蕉少()个。

③香蕉比梨多()个。

④香蕉比橙子多()个,橙子比香蕉少()个。

2.从1写到100:

①个位上是0的数有( )个,并涂格子。

②个位上是5的数有( )个,并涂格子。

③十位上是7的数有( )个,并涂格子。

④十位上是9的数有( )个,并涂格子。

3.小芸:“我这个月看了6本课外书。” 小兰:“我比小芸多看了6本。” 小红:“我比小芸多看了8本。”

(个)小红

小兰小芸0

24681012141618① ( )

看的书最多,( )看的书最少。 ② 小红比小兰多看多少本?

③他们三人一共看了多少本书?

4.下面是一(1)班同学最喜欢的小动物情况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在下图图中涂一涂,并回答问题。

16个10个8个9个

熊猫

(人数)

2

4

6

8

10

12

14

16

①喜欢()动物的最多,喜欢()动物的最少,它们之间相差()个。

②喜欢马的同学比喜欢熊猫的同学多多少人?

③喜欢兔的同学比喜欢猫的同学少多少人?

④你能算出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吗?

⑤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一年级数学加减法运算练习题(100题)

一年级数学加减法运算练习题(100题)1.动物园里有39只猴子,一共有8只大猴,其余都是小猴,有多少只小猴? 2.树上原来有48个松果,吃了一些后还剩29个松果,小松鼠吃了多少个? 3.减数是38,被减数是89,差是多少? 4.小明做了29个灯笼,小芳做了47个,小明再做几个就和小芳同样多? 5、学校原有5瓶胶水,又买回9瓶,现在有多少瓶? 6、小强家有10个苹果,吃了7个,还有多少个? 7、汽车总站有13辆汽车,开走了3辆,还有几辆? 8、小朋友做剪纸,用了8张红纸,又用了同样多的黄纸,他们用了多少张纸? 9、马场上有9匹马,又来了5匹,现在马场上有多少匹? 10、商店有15把扇,卖去5把,现在有多少把? 11、学校有兰花和菊花共15盆,兰花有6盆,菊花有几盆? 12、小青两次画了17个,第一次画了9个,第二次画了多少个? 13、小红家有苹果和梨子共13个,苹果有4个,梨子有多少个? 14、学校要把12箱文具送给山区小学,已送去7箱,还要送几箱?

15、家有11棵白菜,吃了5棵,还有几棵? 16、一条马路两旁各种上48棵树,一共种树多少棵? 17、从车场开走8辆汽车,还剩24辆,车场原来有多少汽车? 18、从车场开走8辆大汽车,又开走同样多的小汽车,两次开走多少辆汽车? 19、学校体育室有6个足球,又买来20个,现在有多少个? 20、学雷锋小组上午修了8张椅,下午修了9张,一天修了多少张椅? 21、明明上午算了12道数学题,下午算了8道,上午比下午多算多少道题? 22、图书室里有20个女同学,有10个男同学,男同学比女同学少多少个? 23、动物园里有大猴20只,有小猴30只,小猴比大猴多多少只? 24、学校有10个足球,16个篮球,足球比篮球少多少个? 25、花园里有兰花40盆,菊花60盆,兰花再种多少盆就和菊花同样多? 26、妈妈买红扣子18个,白扣子10个,黑扣子8个。(1)红扣子比白扣子多多少个? (2)黑扣子比白扣子少多少个?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计算方法学习

一年级上册数学计算方法学习(最新编辑教材) 一、看看是从小到大还是从大到小。 二、你给1个我就变成几了呀?你能照样子写一写吗;;; 2+1=3 1+6=7□○□=□□○□=□ □○□=□□○□=□□○□=□□○□=□ □○□=□□○□=□□○□=□□○□=□ □○□=□□○□=□□○□=□□○□=□ 三、你能减少1个,我咋变化呀?你能照样子写一写吗? 9?1=8 13?1=12 □○□=□□○□=□ □○□=□□○□=□□○□=□

□○□=□ □○□=□□○□=□□○□=□□○□=□ □○□=□□○□=□□○□=□□○□=□ 四、相加等于10的数;; □+□=10 □+□=10 □+□=10 □+□=10 □+□=10 □+□=10 五、相同的数相加,你能照着样子写吗? 2+2=4 4+4=8 □○□=□□○□=□ □○□=□□○□=□□○□=□□○□=□□○□=□□○□=□□○□=□ 六、相同的数相减,你知道答案吗?照样子写一写;; 2?2=0 4?4=0 □○□=□□○□=□ □○□=□□○□=□□○□=□□○□=□

□○□=□ □○□=□□○□=□□○□=□□○□=□ 七、9想要几个呀?写写9的加法。 9+2=11 4+9=13 □○□=□□○□=□ □○□=□□○□=□□○□=□□○□=□ □○□=□□○□=□□○□=□□○□=□ 八、10想要吗?写写10的加法。 10+2=12 4+10=14 □○□=□□○□=□ □○□=□□○□=□□○□=□□○□=□ □○□=□□○□=□□○□=□ 九、我就想把捆起的大哥哥拿走(10),好计算吗?17?10=7 14?10=4 □○□=□□○□=□

小学一年级数学:《统计》教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统计》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Statistics" lesson pla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统计》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84页的内容。 学情分析: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和象形统计图,对已经分好类的事物进行计数,填写统计表不太困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和整理数据,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决定,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2:让学生通过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3: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在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初步的创

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 2:难点:会把统计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 教具准备: 卡纸、口算题、彩笔。 教学方法: 以情景教学为主,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活情景,以组织学生出游为导学和学生活动的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3尊重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激趣。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大家想去什么地方玩?(播放公园、淘气猫乐园、香陈湾游乐园的美丽景色。)生:答┄┄。 师:刚才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们只能去一个地方,怎么办呢?为了让去的地方使大多数同学满意,我们必须对大家的想法进行调查。(板书课题:统计)。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了解大家都愿去什么地方游玩?谁帮老师出出主意?

【一年级数学】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方法汇总,考试就用这几种!

100以内加减法快速算算法 方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口诀: 加9要减1,加8要减2, 加7要减3,加6要减4, 加5要减5,加4要减6, 加3要减7,加2要减8, 加1要减9(注:口决中的加几都是说个位上的数)。 例:26+38=64 解:加8要减2,谁减226上的6减2。38里十位上的3要进4。(注:后一个两位数上的十位怎么进位,是1我进2,是2我进3,是3我进4,依次类推。那朝什么地方进位呢,进在第一个两位数上十位上。如本次是3我进4,就是第一个两位数里的2+4=6。)这里的26+38=64就是6-2=4写在个位上,是3。 第一讲加法速算 一、凑整加法 凑整加法就是凑整加差法,先凑成整数后加差数,就能算的快。8+7=15计算时先将8凑成108加2等于107减2等于510+5=15 如17+9=26计算程序是17+3=209-3=620+6=26 二、补数加法 补数加法速度快,主要是没有逐位进位的麻烦。补数就是两个数的和为101001000等等。8+2=1078+22=1008是2的补数,2也是8的补数,78是22的补数,22也是78的补数。利用补数进行加法计算的方法是十位加1,个位减补。例如6+8=14计算时在6的十位加上1,变成16,再从16中减去8的补数2就得14 如6+7=13先6+10=16后16-3=13 如27+8=3527+10=3737-2=35 如25+85=11025+100=125125-15=110 如867+898=1765867+1000=18671867-102=1765 三、调换位置的加法 两个十位数互换位置,有速算方法是:十位加个位,和是一位和是双,和是两位相加排中央。例如61+16=77,计算程序是6+1=7 7是一位数,和是双,就是两个7,61+16=77再如83+38=121计算程序是8+3=11 11就是两位数,两位数相加1+1=2排中央,将2排在11中间,就得121。 第二讲减法速算 一、两位减一位补数减法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补数减法是:十位减1,个位加补。如15-8=7,15减去10等于5,5加个位8的补数2等于7。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统计1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统计1 一、设计思路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在这节课中着重要体现的是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做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学习之前,学生学习了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及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这些都是本课新知的支撑。通过分类整理成象形的统计图,要学生初步接触统计。象形的统计图和统计表为一年级下册学习简单的统计表及学习统计知识作 好了铺垫。通过简单的分类统计,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教材先出现实际场景,引导学生分类整理成象形的统计图,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分类整理花的朵数。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并通过亲手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想想做做分小组整理数据,内容是整理小组里小朋

友最喜欢吃的几种水果的人数,是让学生相互协同、合作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的过程及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分析 根据数学新课程理念,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找准起点,导入知识。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这节课的教学起点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分离出与统计有关的数学材料,从而导入知识。 2、展开活动,研创知识。 根据活动教学理论,设计一些探索性、合作性活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研究知识、创造知识。 3、设计算子,运用知识。 设计一些趣味性、生活性练习,让学生在运用中巩固知识、发展知识、深化知识,体验知识的实用性。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加减法计算题

99-9=15-4=4+37=30-3=24-9=70+3=40+6=25+4=38-8=39+8=19+60= 95-40= 82-5=78+5=37+9=70+13= 84-2=68+7=27+60= 68-9=37+2= 38-9= 71+9= 39+10 = 99+1= 88-9= 70-5= 39+8= 58+25 = 58-10 = 30-3= 48+7= 18+7= 20+5= 64-32 = 87-72 = 50-24 = 88-8= 48-29 = 62+26 39-36= 75+24= 42+49= 51+27= 8+91= 24+43= 67-56= 13+74= 89-53= 74-55= 86+12= 80+18= 6+67= 1+18= 91-18= 93-33= 55+5= 100-57 = 48-16= 34+53= 23-17= 76-65=

64-42=2+94=82-50=72+23=76+4=73+23=43+42=66+30=78-57=75-14=65+9=4-1=39+28=21+5=2+45=40-33=100-56=95-26=68+15=98-96=68-44=10+32=29+67=84+1=14+13=34-16=16+21=76+14=36+49=57+19=64-4=38+38=71-17=62+32=39-23=3+67=17+59=95-83=34-18=83-62=45+13=39+9=68-11=33+41=9+5=78-15=82+13=54+46=28+34=17+43=5+31=69-8=13+55=90-29=10+15=84-53=22+38=50+16=93-38=52-11=21+37=91-37=25+73=98-44=59-54=89-42=

小学一年级数学以内加减法竖式计算

78-29= 37+18= 47+19= 46-19= 76-18= 36+27= 46-38= 65-26= 25+8= 55+17= 45-16= 42-19= 74-18= 44-17= 38-16= 34+58= 53-29= 63+28= 36+17= 53+16= 43-25= 73+14= 36-27= 22+18= 40-17= 52+16= 62-59= 52-34= 82-33= 61-39= 32-17= 91-17= 36+16= 91-25= 40+13= 67-28= 84+9= 29+35= 45+9= 72-17= 58-29= 47+18= 47+29= 76-19= 76-38= 46+27= 56-38= 75-26= 45+8= 75+17= 35-16= 42-29= 74-68= 64-17= 48-36= 24+58= 53-39= 43+28= 56+17= 53+36= 63-25= 73+24= 56-27= 22+28= 42-37= 27+16= 62-49= 62-34= 62-35= 63-49= 52-17= 91-37= 36+26= 81-35= 42+13= 77-28= 84+19= 39+35= 35+19= 82-37= 68-39= 47+28= 67+29=

84-29= 40+39= 40+33= 61+16= 15+68= 14+19= 18+43= 11+69= 83+6= 21+14= 33+21= 56+11= 25+43= 23+21= 6+32= 33+60= 15+25= 40+45= 80-3= 17+33= 76-2= 33+23= 12+60= 66+29= 63+24= 64+7= 52-9= 11+77= 10+67= 68+15= 48+17= 31+65= 29+56= 67+14= 35+26= 33+58= 80-8= 18+67= 59+35= 60+33= 24+23= 6+84= 11+68= 21+67= 21+24= 25+45= 65+20=

一年级数学统计

课时备课

先学后教先学 师:“好!老师把调查的任务交给各组的小朋友。现在,先请组长带领组员商量调查的方法. 生讨论后汇报:“我们组想用举手的方法。” “我们喜欢站起来表示。” 师:现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本组同学的换牙情况,并要做好调查记录。师:调查时一定要注意调查情况要准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活动…… 二、后教 师: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调查结果。请说清楚你是怎样调查,又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抽生展示统计图和表格(展示各小组使用的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小组选派代表说明图意,方法可以不拘一格,根据实际使用方法进行说明,此举一例:图中的每一个小格代表1个人,换几颗牙的有几人就选择几个小格,具体的记录方法,自己小组商定。)师:其它小组还有用不同的记录和调查方法吗? 师:这些是统计图,这些是统计表,刚才我们大家所做的调查和整理的方法在数学上叫做统计。(板书) 三、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都非常出色,想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奖励大家,我准备三种颜色的彩纸,要把它们做成小花奖励给大家,老师很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得到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花。那么老师到底什么颜色的花应该多做一些,什么颜色的花应该少做一些呢?怎么样才能很快知道?同学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吧! 师:一幅完整的统计表和统计图绘制出来了,让我们再一次说说自己的发现吧…… 师:看了统计图或者统计表,你认为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认识到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在统计数据时的重要作用。 师:大家看到课本的自主练习1题,下面我们就一小组为单位将课本上统计任务完成,请大家回答我:我们能完成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贝壳统计并画出统计图或者统计表教师分别选取各小组的统计图、统计表各一份师:下面我来问你们来回答 1、哪一种贝壳的数目最多?(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回答统计图或者统计表) 2、()比()多(少),多(少)多少个?(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回答统计图或者统计表)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生:提问,并自己指名让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再简要评价一下这个同学们的回 答。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两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方法

小学计算方法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孩子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是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的一个教学难点,在计算减法时也是最基础的、最重要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体会算法多样化,并会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计算方法主要分为“破十法”、“连续减”、“想加算减法”、“多减加补法”。现举例如下: 13-9= (1)用“破十法” 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可以先把10减去9,剩下的1和个位上的3合起来,得到13-9=4。这种算法的基础是孩子已经掌握了11~20各数的组成、会计算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加减混合运算。 (2)用“连续减法” 把13-9拆成一道以前学过的连减法来算,把9分成3和6,13先减去3,再减去6,得到13-9=4。这种算法的基础是孩子已经掌握了10以内各数的分与合、会计算10以内的减法、十几减几得十的减法、连减的运算。 (3)用“想加算减法” 利用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只要知道9加几等于13,然后据此推出13减9就等于几。这种算法的基础是孩子会根据加法算式写出相应的减法算式,会求括号里的未知数,会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如果进位加法非常熟练,这种方法就会计算得很快,而且孩子的逆向思维得到了锻炼,对加减法之间的密切关系有了更深地理解。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用“想加算减” 的方法计算十几减几,而且在运用这种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个别孩子由于训练不到位,口算速度没有达到要求,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以前学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还没过关,因此还停留在” 扳手指“算的阶段,这将对后面进一步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有一定的影响。(4)用“多减加补法” 把13减9想成13减10,因为多减了1个,所以得到的数还要再加上1,即13- 9=13-10+1=4。

小学一年级数学《统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统计》教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P68-69 [教材简析] 教材安排了三次统计活动,让学生学习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初步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例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动物生日聚会的情境提出问题,体现生活里需要统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着通过分类理一理,出现象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它,并依据它描述分类整理的结果;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分类整理花的朵数,并引入简单的统计表,让学生用数据表示分类整理的结果。"想想做做"让学生调查本小组的小朋友各爱吃哪一种水果,统计爱吃每种水果的人数,填入统计表。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数据整理的过程,学习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能进行有序观察和有条理地思考,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教学重点]: 1、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3、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 4、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题。 [教学难点]: 1、学生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 2、组织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合作。[教学准备]:动物图象、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加大象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吗? (显示大象图像,并伴音: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高兴,妈妈告诉我,待会儿会有很多客人来为我庆祝生日。看,它们来了!显示:小动物们戴着面具唱着生日歌依次出现。) 师: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答:我想知道它们是谁?我想知道每一种动物有几只?) 二、实践操作,初步体验统计 师:是呀,大象家来了那么多客人,它们都是谁呢?分别有几只呢?下面,请同学们帮助大象对来的客人做好登记。一个客人就拿张相应的动物头像贴在吹塑纸上。(显示:动物客人依次揭开面具)学生摆动物头像。学生摆完后, 师: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呢? 生:大象家来了小狗、小猴、小猪。 师:他们分别有几只呢?生:小猴有5只、小狗有4只,小猪有3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引导学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分类统计的方法。 师: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小组合作,先讨论怎么分,怎样排,然后动手理一理。 学生学习小组讨论、操作,然后教师把每一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

一年级数学口算练习题:20以内的加减算法

一年级数学口 算练习题:20 以内的加减 算法 1 - 1 + 16= 2)18 + 1 - 7= 3) 1 + 9 - 3= 4)8 - 2 + 1= 5) 1 + 7 - 5= 6)7 + 8 - 5= 7)13 - 4 + 10= 8)9 + 5 - 12= 9) 6 + 10 - 7= 10 )11 - 9 + 1= 11 ) 5 + 4 - 8= 12 )9 + 1 - 2= 13 )7 + 10 - 5= 14 )9 + 7 - 2= 15 )19 - 19 + 18= 16 )16 - 7 + 1= 17 ) 2 + 4 - 2=

18 )7 - 5 - 2= 19 ) 6 - 4 + 9= 20 ) 2 + 9 - 9=

21)8 + 6 - 4= 22)12 - 2 + 8= 23)5 + 5 - 8= 24)20 - 8 9= 25)15 - 9 + 2= 26)5 + 7 + 4= 27)11 + 9 - 2= 28)11 + 2 - 5= 29)19 - 6 7= 30)4 + 6 - 8= 31)7 - 1 + 6= 32)1 + 18 - 17= 33)11 + 9 - 13= 34)8 - 3 + 3= 35)14 + 2 - 15= 36)17 + 2 - 15= 37)13 + 4 - 1= 38)12 + 5 - 2= 39)16 + 1 - 17= 40)10 - 9 + 11= 41)15 + 4 - 18=

(42)9 + 10 - 4= (43)17 + 1 - 15= (44)19 + 1 - 2= (45)19 - 9 + 8= 1)1 - 1 + 16=16 (2)18 + 1 - 7=12 (3)1 + 9 - 3=7 (4)8 - 2 + 1=7 (5)1 + 7 - 5=3 (6)7 + 8 - 5=10 (7)13 - 4 + 10=19 (8)9 + 5 - 12=2 (9)6 + 10 - 7=9 (10)11 - 9 + 1=3 (11)5 + 4 - 8=1 (12)9 + 1 - 2=8 (13)7 + 10 - 5=12 (14)9 + 7 - 2=14 (15)19 - 19 + 18=18 (16)16 - 7 + 1= 10 (17)2 + 4 -

一年级数学基本计算方法

进位加法、退位减法 进位加法(凑十法) 列式:9+1=10 10+4=14 思考过程: 第一步:想拆分,拆第二个加数。 拆出的其中一个数要与第一个加数凑成10。 第二步:将10加上拆出的另一个数。 (拆第一个加数也是可以的,拆第二个加数是便于孩子能对齐着直接看出题目中的哪个数被拆成了哪两个数,便于检查。) 退位减法 方法一: 列式:14-4=10 10-1=9 思考过程: 第一步:想拆分,拆减数。拆出的其中一个数是被减数的个位数。 被减数减去拆出的其中一个数退到10. 第二步:将10减去拆出的另一个数。 方法二:

列式:10-5=5 4+5=9 思考过程: 第一步:想拆分,拆被减数。把被减数拆成十和几。 将10减去题目中的减数。 第二步:将拆出的几加上第一步的结果。 数字拆分法 9+6=9+(1+5)=(9+1)+5=15 一五6,二四6,三三6,四二6,五一6;6的组成没遗漏。 一六7,二五7,三四7,四三7,五二7,六一7;7的组成记仔细。 一七8,二六8,三五8,四四8,五三8,六二8,七一8;8的组成记全它。 一八9,二七9,三六9,四五9,五四9,六三9,七二9,八一9; 9的组成全都有。 一九10,二八10,三七10,四六10,五五10,六四10,七三10,八二10,九一10;10的组成共九句。 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一加九,十只小蝌蚪, 二加八,十只花老鸭, 三加七,十只老母鸡, 四加六,十只金丝猴, 五加五,十只大老虎。 加减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退位减法 退位减法要牢记,先从个位来减起;哪位不够前位退,本位加十莫忘记;如果隔位退了1,0变十来最好记。 连续退位的减法 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借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作9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速算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100以内加减法速算方法 2016-11-28? 家长都在关注的小学啦,专注学龄儿童家庭教育,我们一起,让孩子爱上小学! 低年级学生100以内的加减法属教学中难点,教起来比较困难,以下两点速算方法与各位家长分享: 方法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口诀:加9要减1,加8要减2,加7要减3,加6要减4,加5要减5,加4要减6,加3要减7 ,加2要减8,加1要减9。(注:口决中的加几都是说个位上的数) 例:26+38=64解:加8要减2,谁减2?26上的6减2。38里十位上的3要进4。 (注:后一个两位数上的十位怎么进位,是1我进2,是2我进3,是3我进4,依次类推。那朝什么地方进位呢,进在第二个两位数上十位上。如本次是3我进4,就是这两个两位数里的2+4=6。)这里的26+38=64就是6-2=4写在个位上,是3进4加2就等于6写在十位上。 再如42+29=71。就用加9要减1这句口决,2-1=1,把1写在个位上,是2我进3, 4+3=7,把7写在十位上即得7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就直接写得数就行,如25+34=59,个位加个位写在等号后的个位上5+4=9,十位加十位写在十位上即可2+3=5,即59。不必列竖式计算。 本办法学会了百试百灵,比计算器还快。 方法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口决:减9要加1,减8要加2,减7要加3,减6要加4,减5要加5,减4要加6,减3要加7 ,减2要加8,减1要加9。(注:口决中的减几都是说减个位上的数)。 例: 73-46=27,解:减6要加4,谁加4?3加4等于7写在个位上,减数的十位是4我退5,谁退5 ?7退5,即27。 (注:如何退位?减数的十位是1你退2,是2你退3,是3你退4,依次类推,但必须是个位减个位不够减的情况才能这样退,够减就直接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直接定出得数即可。) 以上两种方法是利用了一年级教材中的凑十法演变而来的。它们的口决大体一致,只需记住了其中的一种,另一种方法即可融会贯通。

一年级数学加减法计算题

一年级数学加减法计算 题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一年级数学100以类加减法计算题 99-9=15-4=4+37=30-3=24-9=70+3=40+6=25+4=38-8=39+8=19+60=95-40=82-5=78+5=37+9=70+30=84-2=68+7=70+60=68-9=60-7=87+9= 37+2= 38-9= 71+9= 39+10= 99+1= 88-9= 70-5= 39+8= 78+50= 58-10= 30-3= 48+7= 18+7= 20+5= 64-32= 87-72= 50-24= 88-8= 48-29= 62+26= 68-26= 86-77= 39-36= 75+24= 42+49= 51+27= 8+91= 24+43= 67-56= 13+74= 89-53= 74-55= 86+12= 80+18= 6+67= 1+18= 100-10 = 93-33= 55+5= 100-57 48-16= 34+53= 23-17= 76-65= 64-42= 72+23= 43+42= 75-14= 39+28= 40-33= 68+15= 10+32= 14+13= 76+14= 64-4= 62+32= 17+59= 83-62= 68-11= 78-15= 28+34=

10+15=50+16=21+37=98-44=2+94=76+4=66+30=65+9=21+5=100-56=98-96=29+67=34-16=36+49=38+38=39-23=95-83=45+13=33+41=82+13=17+43=84-53= 93-38= 91-37= 59-54= 82-50= 73+23= 78-57= 4-1= 2+45= 95-26= 68-44= 84+1= 16+21= 57+19= 71-17= 3+67= 34-18= 39+9= 9+5= 54+46= 5+31= 22+38= 52-11= 25+73= 89-42= 27-14= 33-9= 75-29= 44-28= 29+30= 58-8= 32+49= 8+10= 83-31= 12+7= 14+3= 50-19= 74-68= 58+16= 76-57= 18+56= 27+70= 27+69= 79-32= 24+49= 23-10= 65-17= 20+26= 45-43= 21+35= 52-1= 34-13= 65-23= 48+7= 1+81= 27+34= 100-28= 2+55= 90+6= 89-67= 37+47= 44-31= 51-27=

小学一年级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2019年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2019年,希望您读后有所收获!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C=4a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xx=(xx+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xxb: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圆形 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圆柱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 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一年级数学:统计

一年级数学:统计 一年级数学:统计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3.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彩笔,卡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校园花坛里的花开了,五颜六色真漂亮,今天老师带你们到花园里去看看好吗?(出示第93页主题图)看了这幅图,你想提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我想知道校园里开了几种花?每种花有多少朵? 二、合作探究,体会过程 1.小组讨论。 你们提的问题非常好,能一眼看出每种花各有多少朵吗?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吗?请小组讨论讨论。 2.小组交流。 生1:把相同颜色的花放在一起,再数一数。

生2:排成一排,一个对一个。 师:这样排有什么好处呢? 生3:这样排容易看出谁多谁少。 3.进行活动体会过程。 红花、黄花、蓝花、玫瑰红花各有多少朵呢?请自己动手把结果涂在方格里。(教师注意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4.学生汇报、整理结果。 实物投影出学生整理的结果,有的是从下往上涂,有的是从上往下涂。 那种涂法好?你喜欢那种方法? 教师在四种颜色的花下板书花的朵数,再画上线告诉学生,像这样方法叫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这个图叫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先同桌说说再指名说,说的同时,教师绘制统计表,学生独立解决第93页下面的问题。 5.小组内再交流。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刚才是用什么方法统计的,涂色时每小格代表多少?怎样比较它们的多少? 三、创设时间和空间,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1.同学们真能干,你们喜欢这些花吗?我想等你过生日时,老师送你一枝,但我不知道你们的生日,请你在卡片上写上自己的生日是哪月出生的,放在桌子上。 2.我想让你们帮我统计一下好吗?请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整理一下,完成第95页第1题的统计图。 3.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小学一年级数学50以内加减法(2000道题)计算卡

11+23= 28+7= 14+10= 17-6= 8+19= 2+30= 12+11= 7+24= 27+7= 7+13= 11-5= 22-2= 35-3= 7+25= 29-5= 10+13= 15+28= 15+20= 3+20= 14+34= 6+19= 43-7= 44-6= 23+6= 30+19= 9+16= 4+22= 11+34= 26+9= 15-6= 28-2= 15+3= 3+13= 42-3= 3+45= 33-4= 6+11= 13+24= 15+19= 2+46= 43-8= 30+1= 24+11= 28+14= 25-4= 22+20= 23+4= 30+4= 14+32= 1+46= 36-5= 3+11= 8+2= 30-3= 2+39= 42-2= 2+25= 7+15= 13+18= 19-5= 29+9= 11+4= 25-7= 6+20= 9+25= 40+2= 9+20= 24+1= 28+6= 3+42= 24+2= 38+7= 34+9= 22+15= 9+3= 6+38= 1+32= 36+5= 6+13= 27+3= 49-4= 29+19= 30+18= 17-8= 32+4= 39-2= 35+8= 4+23= 37+7= 24+8= 17+31= 13+34= 8+22= 3+7= 26-5= 15+4= 3+43= 7+20= 24+12= 20+18=

25+20= 19-6= 46-8= 27+22= 4+44= 8+3= 13+9= 24+9= 19+28= 38+12= 7+2= 11-4= 21+9= 18-2= 21+4= 27-3= 9+7= 47-3= 8+24= 12-3= 4+33= 19+1= 38+8= 14+24= 9+38= 13+1= 13-1= 39+5= 17+14= 10+26= 32+13= 23+20= 13-9= 18+8= 8+26= 20+11= 14-8= 14+28= 47-5= 25+18= 27+15= 5+37= 26+20= 14+27= 42-5= 33-1= 44-9= 2+38= 14+12= 13-5= 37-6= 18+29= 5+21= 48-4= 13+20= 17+19= 5+6= 29+10= 12-5= 23-8= 22+13= 18+16= 18+11= 20+19= 12+10= 17+8= 24-6= 14-5= 42+3= 2+28= 9+23= 25+19= 15+35= 7+42= 33-2= 32-7= 9+34= 6+24= 33-6= 14+5= 10+22= 13+7= 8+37= 22+28= 2+35= 39+6= 44-4= 26+11= 12+22= 15+34= 18-5= 10+18= 49-7= 22+19= 47-9= 21+25= 1+6= 4+31= 30+2= 38+11=

小学一年级数学热点问题运算公式

小学一年级数学热点问题运算公式 学会数学公式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本文为大家提供了小学一年级数学热点问题运算公式,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一定帮助。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

一年级数学加减运算方法

一年级数学加减运算方法 数学加减常用运算方法 一、凑十法(用来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的) 凑十歌(凑十法口诀: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凑十”只有五组:1+9、2+8、3+7、4+6、5+5,其实 1+9、5+5 都比较容易记,剩下3个也就不难了。

二、破十法(20以内的退位减法,)(退位减法口诀:看大数,分出10,减小数,加剩数) “破十法”就是把“凑十法”倒过来,只要让孩子懂得十几可以分成10和几,10减几剩下几,几十几=几就可以了。“凑十法”和“破十 法”相互转化,熟练掌握以后不但能算的快,还 能保证不出错。 也就是说将十几拆成十和几,那么减去一个数的 得数就为这个几加上减数的好朋友。比如13-8=? 就是将13拆成10和3,3加上8的好朋友2(9的补数为2)就等于5。 比如13-5=?那么第一步就是将13拆 成10和3,我们知道10-5等于5的好 朋友5,再用5加上3最后等于8。 口决:十几减9,几+1;十几减8,几+2;;十几减7,几+3;十几减6,几+4;十几减5,几+5;十几减4,几+6;十几减3,几+7;十几减2,几+8;十几减1,几+9。 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破十法”比较容易掌握。 三、借10法 借10法与“破十法”基本类似,先从被减数中借 出一个10来,用10减去减数,所得的差再与被减 数相加,就是得数。 四、平十法(砍尾法)〈连续相减法)

以15-8=?为例,可以将其拆成连减法来计算,15先减去5,再减去3。 为什么这样要算呢?因为如果你问孩子15-5=?26-6=?39-9=?98-8=?你会发现孩子可以很快做出答案。 也就是说个位相同的两个数(俗称尾巴)相减好算,把尾巴砍了就行了,比如26减去6就是把尾巴6砍了剩下20。然后用一个整十的数减去一个数,也非常好算。 对于“平十法”,孩子们在做题过程中,容易出现两种错误,一是受“凑十”、“破十”先入为主的影响,拆解错误;二是在在第二步加减符号搞混。孩子接触一个新知识点,有没有掌握?掌握够不够熟练?都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完成。

一年级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技巧

一年级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技巧计算是有技巧的,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合理运用计算技巧进行计算的习惯,在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尝试这样做: 一、找出最佳口算方法 口算方法比较多,如何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是提高口算速度及正确率的关键。练习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复习多种口算方法,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最佳的方法。 方法一:做减法,想加法。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用加法来思考。如,12-8,想8+()=12。 方法二:破十法。如 13-7用“破十法”可以这样想:10-7+3=6 方法三:连减法(平时法),如13-7用‘连减法’可以这样想:13-3-4=6,也就是把7分成3和4。 方法四:加补法。如13-7还可以这样想:13-10+3=6 二、视听结合,强化口算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它具有花时少,容量大、形式活、速度快的特点。因此,通过口算训练,可以促使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视算和听算是口算训练的两种基本形式。视算是通过眼看、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通过耳听、脑记,才能说出得数。在口算训练中经常变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结合,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口算的内容要有针对性。不同的课型,口算的内容不一样。新授前的练习,要发挥其启导功能。如教学“8加几”之前,口算题可设计成: 8+2+1 8+2+3 8+2+5 8+2+2 8+2+4 8+2+6 这组题的作用在于诱发思维,寓“算理”于练习之中,为用“凑十”法算“8加几”奠定可基础。 另外要注意练习的层次性。如教学“十几减7”的巩固练习,可以这样设计: 7+()=13 7+()=15 13—7= 15—7= 这样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掌握“做减法想加法”的思考方法,我们觉得练习的有效与否,更要突出一个“巧”字”。既有花时少,容量大、形式活、速度快的特点,又达到复习旧知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例如,教材第72页“有几瓶牛奶”一课,列出9+5=?的算式后,教材呈现了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1)一个一个地加;(2)9+1=10,10+4=14;(3)5+5=10,10+4=14;(4)10+5=15,9+5=14。其中方法(1)和方法(2)都是凑十法(一个加数的补数与另一个加数之差是和的个位数,十位进一),比较简便。不过在进位加求和时,学生运用看大数拆小数凑十法会更容易。当然这也应该因人而易。教材的意图是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并展开交流,讨论各种算法的特点,在交流中促进学生反思,从而自主地调整和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方法可能不止这些,也不要求每一个学生掌握四种方法。同时没有一种适合全体学生的最佳方法,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思考和选择。正所谓"教学有法,法无定论".其中方法(2)和方法(3)都是利用分与合而计算的凑十法,不同的是有的学生习惯看大数拆小数,而有的学生是习惯看小数拆大数。另外,教材还提供了基于应用前面已经发现的数学规律的算法:10+5=15,而9比10小1,推出9+5=14,既让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应用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