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果蔬贮藏期间的冷害和冻害

第五章 果蔬贮藏期间的冷害和冻害
第五章 果蔬贮藏期间的冷害和冻害

第五章

果蔬贮藏期间的冷害和冻害

<教学目标>

1、掌握果蔬冷害冻害的相关概念。

2、掌握影响冷害、冻害的因素及减轻措施。

低温可以明显抑制采后果蔬的呼吸作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因此采用低温贮藏果实和蔬菜,对保持新鲜果蔬的风味、品质,控制成熟、衰老和延长贮藏期是十分有效的。但不适当的低温,则会使采后的果蔬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出现各种生理失调,严重时会造成细胞和组织死亡,品质败坏,失去商品价值。

低温对植物的危害,按低温程度和受害情况可分为冷害(零上低温)和冻害低温两种。

第一节果蔬的冷害

冷害(chilling injury)又称寒害是指0℃以上,10℃以下的低温对植物所造成的伤害。

一、冷害症状及对冷害的敏感性

一些原产于热带或亚热带的植物,由于系统发育处于高温多湿的气候环境中,形成对低温有很敏感的特性,在生长过程中遇到零上低温,则发生冷害,损失巨大。起源于热带、亚热带植物的果实、蔬菜或贮藏器官(如甘薯的块根),在过低温度下贮藏也会引起冷害。甚至某些原产于温带的果蔬,如苹果中的一些品种,贮藏不当,同样会遭受冷害。

一般果蔬产品在冷害温度下贮藏,并不立即表现出冷害症状,只有将这些在低温下贮藏的产品转移至20~25℃较温暖的环境中,二、三天后冷害症状才会被发展和察觉出来。

通常表现的症状有:外表受到损伤,出现斑点,表皮凹陷,失色或组织出现水渍状,果肉、维管束或种子内部褐变,组织裂开,果实不能完熟,或衰老进程加快,抵抗力减弱,易遭病菌侵害,容易腐烂,成分发生变化(特别是香味和风味发生变化),种子丧失发芽力等。这些因冷害而出现的变化,会大大地缩短果实、蔬菜的贮藏寿命,严重影响商品价值。

二、影响冷害的因素

影响果蔬冷害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受果蔬产品的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决定。受强寒流袭击永春万亩枇杷受冷害

1、内在因素

包括果蔬的种类、品种、原产地、成熟度、组织的生理状况和化学组成,采收期等因素。前面已经提及果蔬原产地不同,种类、品种和成熟度不同,对冷害的敏感性是不相同的。植物对冷害的敏感性受基因决定,冷害敏感植物安全贮藏的临界温度,又随生长发育时期而改变。

2、外界环境因素

包括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大气成分、栽培管理条件等因素。在环境因素中,影响冷害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在导致发生冷害的温度下,温度高低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乃是果蔬产品是否受害和受害程度的决定因素。

在诱发冷害温度的范围内,温度越低,或低温持续时间越长,则冷害受害程度越严重。但对某些水果说来,温度与冷害的关系,又不完全同于上述规律,如葡萄柚在稍低于最适宜温度下却比在较低的温度下更快地显现冷害症状。据报道葡萄柚在0℃或10℃下贮藏4~6个星期后极少出现冷害症状,而在0℃与10℃之间的中间温度,则常会出现严重的表皮凹陷斑纹。又如广东甜橙在1~3℃或常温(平均温度为15 ℃)下贮藏4~5个月,由于低温伤害而出现的褐斑,较之中间温度(如4~6℃或7~9℃)少得多。在较低温度下,一定时间内之所以出现冷害症状较少、较轻的原因,有人认为低温可能抑制了果品的代谢活动,因而使冷害症状发展缓慢。

对于某些果蔬商品,贮藏期间提高相对湿度,可以减轻冷害。据研究将黄瓜和辣椒贮藏在相对湿度接近100%的环境中,在0℃下果实表皮出现的冷害陷斑,较在相对湿度为90%的为少。有人将辣椒在0℃及相对湿度为88%~90%中贮藏12天,有67%出现陷斑;而在同样时间和温度下,贮藏在相对湿度为96%~98%,只有33%出现陷斑。显然,对这类蔬菜说来,调节贮藏湿度接近100%,冷害减少,而低湿则促进冷害症状的出现。

改变贮藏环境的气体成分,可以减少冷害的发生。对于某些果蔬商品用低浓度02,和高浓度CO2进行气凋贮藏,能有效地减轻冷害,如油梨、葡萄柚、青梅、黄秋葵、番木瓜,桃、菠萝和小西葫芦等。但气调贮藏也有加重冷害的报道:如黄瓜、石刁柏和灯笼辣椒等。为此,气调贮藏能否减轻冷害的发生,受果蔬种类、O2和C02浓度、处理时间和贮藏温度等因素决定。

第二节冷害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一、对生物膜的影响

首先是损伤生物膜。一些对冷害敏感的植物,由于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少,膜的液化程度较差,在低温下膜的物理性状发生改变,膜脂从一个富有柔性的液晶态转变为固性的凝胶态(液晶态是正常代谢和抗冷植物膜脂的物理状态),使得膜相发生改变。与膜脂相变的同时:膜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在冷害温度下膜收缩,膜体出现龟裂,破损,破坏了膜的选择透性,引起细胞内的物质外渗。一般认为这

种透性的增加,是低温对生物膜伤害的标志之一。

其次,在膜脂固化以后,使得结合在膜上的酶系统受到破坏(如前面提到的乙烯形成酶),酶活性下降,原来在膜上结合的酶系统与膜外游离的酶系统之间的平衡被打破,破坏了原有的协调作用,于是积累一些有毒的中间产物(如乙醛、乙醇等)。

第三,因线粒体膜受到破坏,影响呼吸链电子传递,出现氧化磷酸化解偶联作用。

二、对细胞器的影响

0℃以上低温对冷害敏感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的细胞器如叶绿体、核糖体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受冷害的茄子,在1℃下贮藏4天,表皮出现凹陷症状之前,已可看到薄壁细胞内线粒体膨胀,部分液泡膜退化。

有人对新疆哈密瓜亚细胞结构作了系统观察,认为冷害低温首先引起哈密瓜表皮和皮层细胞脱水,促使细胞扁平化,造成表皮下陷。

三、不正常的呼吸反应

植物遭受冷害以后,常出现不正常的呼吸反应。例如黄瓜,食荚菜豆、甘薯,番茄等冷害敏感蔬菜,遭受冷害后常出现较高的呼吸强度。黄瓜贮藏在临界温度以上,呼吸速率逐步下降,这是黄瓜正常呼吸类型的表现。

植物遭受低温伤害以后,如再转移到正常温度下,对植物组织伤害更为严重,呼吸速率的升高则更加突出。例如将黄瓜放置5℃下短期贮藏4天,移置25℃中,呼吸作用虽突然升高,但很快降低到原来水平(即未经冷害处理的25℃的呼吸水平)。但在5℃中贮藏8~10天的,移到正常温度下,呼吸作用持续升高,不能再恢复到原来水平,并出现冷害症状。

低温引起正常新陈代谢失调,酶促反应从平衡状态变为不平衡状态,无氧呼吸增大,使一些有毒的代谢产物如乙醛、乙醇等,在细胞内积累。如低温持续时间不长,有毒物质积累不多时,将供试材料移回到常温下,酶系统之间又趋向重新平衡,代谢恢复正常,冷害症状不会或很少发生。如低温程度或持续时间超过细胞忍受力,则会出现严重冷害症状、甚至死亡。也有人认为冷害后呼吸作用急剧上升的原因是由于交替呼吸途径扩大了。

四、刺激乙烯生成

很多对冷害敏感的果蔬产品经冷害低温处理以后,乙烯生成量明显增加。进一步研究表明在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低温加速了SAM→ACC的反应进程,因为低温处理能显著提高参与此反应的ACC合成酶的活性。

冷害诱导的乙烯的生成,也受到一些抑制剂的抑制,如AVG(氨基乙氧基乙烯基甘氨酸),自由基清除剂如苯甲酸钠、丙基没食子酸等。由此可以认为冷害诱导的乙烯的生物合成途径,与果实完熟期生成的途径是相同的。

在冷害敏感植物中,不同植物对低温的反应是不相同的,这可能与乙烯生成有关.有些组织在冷害期间即刺激了乙烯的生成,如梨和蜜露甜瓜。但有些植物如黄瓜和小西葫芦,在转移至暖处之前,并未发现有新的乙烯产生,根据对受冷组织使用RNA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的研究表明,上述差异的产生可能与ACC合成酶的生成有关,前者在冷害条件下产生了合成ACC合成酶的mRNA,而后者在冷害温度下翻译和合成新的蛋白质未能完成,因而在转移至暖处以前不会有乙烯生成。

五、冷害对其它物质代谢的影响

据报道有些果蔬商品在低温中贮藏,碳水化合物代谢发生了变化,如马铃薯块茎经低温贮藏后,还原糖含量明显提高,在葡萄柚的果皮中还原糖的含量也随抗冷性的增强而提高.将番茄幼苗在较低夜温下假植,其抗冷性要比在较高夜温下生长的要强,据分析低温降低了植物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但却加速了淀粉转向可溶性糖方向的水解和诱导转化酶催化蔗糖向还原糖转化.因此,可以认为抗冷性强的品种,与在低温下能生成更多的可溶性糖有关。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可以提高植物抗冷性的机理,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提高细胞的渗透势、降低细胞的水势,减少水分从组织中流失。

2、某些碳水化合物能够直接与组分分子连接(如糖蛋白、糖脂等),对细胞膜和酶有稳定作用。

3、碳水化合物是植物细胞的能源。

在各种逆境环境中(如干旱、淹水、冷害、矿质缺乏等),可增加植物体内的多胺的水平。已知多胺参与植物多方面生理活动,能影响DNA和RNA的合成和降解,调节转录作用速率、抑制蛋白酶、核糖核酸酶的活性、稳定核蛋白体结构和保持膜的完整性。由于冷害能明显损伤生物膜,而多胺又能对膜起稳定作用,因此有人认为多胺可能在减轻冷害方面起一定作用。

第三节减轻果蔬冷害的措施

一、调节温度处理

有三种调节温度的方法,可以减轻果实和蔬菜贮藏期间的冷害。

1、高于冷害临界温度的低温贮藏根据研究资料,现已能够确定大多数的果实和蔬菜的最适贮藏温度。一些对冷害不太敏感果蔬产品,贮藏温度可稍高于冰点温度。而一些对冷害敏感的果实和蔬菜,最低安全贮藏温度则依植物对冷害的敏感性而异,贮藏温度应高于临界冷害温度。

2、温度预处理

3、变温处理果蔬商品低温贮藏期间,间歇短时升温处理可减轻冷害。

二、气调贮藏

气调贮藏能否有效地减轻果蔬商品的冷害,受果蔬种类、02和CO2浓度、处理时间和贮藏温度等因素决定。而对另一些果实说来气调贮藏则会增加冷害严重程度。

三、化学处理

渗入法渗入1%~7.5%CaCl2能明显降低油梨因冷害而使维管束发黑的症状,苹果采后用钙液处理,可减少低温造成的破损,用钙和钾盐溶液处理,可以提高抗冷性。一些自由基清除剂如苯甲酸钠兼具有抗氧化剂的作用,可使脂质保持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植物抗冷性。生长延缓剂如多效唑(PP333),能刺激内源ABA的生成,抑制GA的生物合成,调节植物体内激素的平衡,从而增强植物的抗冷性。

四、激素调节

植物组织中激素的平衡,与对冷害的敏感性有一定的关系。上面已经提到增加内源ABA含量,可提高植物的抗冷性,用ABA处理葡萄柚,可减轻冷害伤害。

第四节果蔬冻害

当温度下降到0℃以下,植物体内发生冰冻,因而受伤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冻害。在田间有时冻害又与霜害相伴发生,故冻害往往又叫霜冻。一般果蔬的贮藏温度,都不宜低于0℃,这是因为新鲜的果实和蔬菜中含水量很高,(虽说组织汁液的冰点实际上稍低于0℃约为-0.5~2℃),如果贮藏环境中的温度低于冰点,果蔬组织是会产生冻害的。

一、冻害症状及对冻害的敏感性

冻害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结冰而引起的。果蔬受冻害后最初组织出现水渍状,继而变为透明或半透明。有些叶菜内如大白菜在贮藏中受冻,组织内结冰,冻得象玻璃似的透明,解冻后组织象水煮过一样,并有异味。北方冬季置室外冰冻的柿子,果实内部也结滴冰碴。有些蔬菜受冻害发生色素降解,叶绿素破坏,产生褐变或呈灰白色。

植物种类不同,对冻害的敏感性有很大差异,有些植物对低温很敏感,冻害后组织完全遭到破坏,如香蕉,桃,番茄、黄瓜等。有些植物在冰点下贮藏,冻结时没有发现伤害,缓慢解冻后,基本能够恢复正常生理活动。根据植物对冻害的敏感性,可将果蔬分为三类

植物组织的冰点高低和结冰速度,因组织内可溶性固形物的浓度的不同而异。植物组织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则冰点低。新鲜蔬菜组织在过冷作用出现时,能否结冰还与冰核的存在有关,三种附生细菌如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 Van Hall)在植物中是最为常见的起着冰核作用的一种细菌。其它如草生欧文氏菌(Erwinia herbicola)和荧光假单胞菌也常在植物表面起冰核作用。

二、冻结过程

细胞间隙中及浸润细胞壁的游离水,在细胞间隙按一定的排列方式形成小的冰晶,以此为核心,其余水分子有次序地结合到冰晶上,使之不断扩大。当环境温度等于或略低于冰点时,细胞内外的蒸汽压达到平衡,冻结过程停止。但组织细胞未冻死,温度下降,冰晶继续扩大,细胞脱水收缩―冻害。

三、冻害机理(冻害的影响)

冻害对植物的伤害主要是由于结冰而引起的。结冰造成植物的伤害有两种类型:1、细胞间结冰伤害当气温下降到零度以下时,植物组织内细胞间隙的水分由于浓度比较低,所以先形成冰晶。随着低温持续时间的延长,细胞间隙水分结冰会减少细胞间隙的蒸气压,因此周围细胞内的水蒸气便向细胞间隙的水晶体凝聚,冰晶也随之逐渐增大,失水的细胞又从它周围的细胞吸取水分,这样,不仅邻近间隙的细胞失水,离冰晶体较远的细胞也都失水。

细胞间隙结冰对植物的伤害有二:由于细胞间隙结冰,细胞内因脱水过度、破坏蛋白质结构,原生质凝固变性,其次,是冰晶体过大,对原生质产生机械伤害。

一般来说,胞间结冰并不一定使植物死亡,大多数对冻害不敏感的蔬菜是能忍受胞间结冰的。但结冰后如果温度回升过快,则细胞间隙的冰晶很快融化,水分流失,细胞来不及吸回失去的水分而脱水,解冻太快还可能引起质膜被撕破使细胞致死,因为解冻后细胞壁首先吸水膨胀,而细胞质吸水较慢,因而容易被细胞壁向外扩张的机械拉力所撕破。

2、细胞内结冰伤害

如果气温骤然急剧下降,这时除细胞间隙的水分结冰外,细胞内的水分也会结冰。由于细胞是一个具有高度精致结构的单位,胞内冰品的形成及融化将对质膜,细胞壁以及整个细胞衬质产生破坏作用,因此,胞内结冰常给植物带来致命的损伤。

3、特殊品质变化褐变、异味、苦味

果蔬气调贮藏保鲜的原理是什么

果蔬气调贮藏保鲜的原理是什么? 气调贮藏简称CA,是指在特定的气体环境中的冷藏方法。正常大气中氧含量为20.9%,二氧化碳含量为0.03%,而气调贮藏则是在低温贮藏(温度一般控制在1~10℃范围内,湿度一般控制在80~95%范围内)的基础上,调节空气中氧、二氧化碳的含量,即改变贮藏环境的气体成份,降低氧的含量至l/~10%,提高二氧化碳的含量到1~10%,这样的贮藏环境能保持果蔬在采摘时的新鲜度,减少损失,且保鲜期长,无污染;与冷藏相比,气调贮藏保鲜技术更趋完善。新鲜果蔬在采摘后,仍进行着旺盛的呼吸作用和蒸发作用,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分解消耗自身的营养物质,产生二氧化碳、水和热量。 由于呼吸要消耗果蔬采摘后自身的营养物质,所以延长果蔬贮藏期的关键是降低呼吸速率。贮藏环境中气体成份的变化对果蔬采摘后生理有着显著的影响:低氧含量能够有效地抑制呼吸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蒸发作用,微生物生长;适当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以减缓呼吸作用,对呼吸跃变型果蔬有推迟呼吸跃变启动的效应,从而延缓果蔬的后熟和衰老。乙烯是一种果蔬催熟剂,控制或减少乙烯浓度对推迟果蔬后熟是十分有利的。降低温度可以降低果蔬呼吸速率,并可抑制蒸发作用和微生物的生长。采用气调贮藏法能有效地抑制果蔬的呼吸作用,延缓衰老(成熟和老化)及有关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变化,达到延长果蔬贮藏保鲜的目的。因此,近二十年来气调贮藏保鲜技术己成为世界各国所公认的一种先进的果蔬贮藏方法。我国山东、陕西、河南、北京、河北、辽宁、广东、福建等地近年来己先后建立了气调综合冷藏库。 气调保鲜有哪些特点? (1)在气调库内储藏的水果蔬菜,储藏时间较长,一般比普通冷藏库长0.5~1.0倍,用户可灵活掌握出库时间,捕获销售良机,创造最佳经济效果。 (2)出库后的果蔬保持原有的鲜度及脆性,果蔬的水分、VC含量、糖份、酸度、 硬度、色泽、重量等与新采摘状态相差无几,果蔬质量高,具有市场竞争力。有研究说明,经过气调库贮藏的果蔬的失水率可比普通冷藏的果蔬的失水率减少1/5。 (3)气调库内储藏的水果蔬菜,在出库后有一个从“休眠”状态向正常状态转化的过程,使水果蔬菜出库后的摆架期可延长21~28天,是普通冷藏库的3--4倍。 (4)气调保鲜库创造的是一种低氧环境,这种低氧环境可抑制水果蔬菜霉菌的生长及病虫害的发生,使水果蔬菜的重量损失减少至最小。 (5)对于一般高温冷库难以储藏的水果蔬菜,如猕猴桃、枣等均能达到极佳的储藏效果。 蒜苔贮存中期如何使用液体保鲜剂? 为更好保证蒜苔的贮存质量和苔梢鲜度,除了把握好温度、湿度和气体成分外,八月底九月初二次使用液体保鲜剂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二次使用液体保鲜剂的方法和第一次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二次使用时蒜苔已装袋,且蒜苔已进入正常气体管理状态,所以A:普通袋必须随放风周期分批进行,不要打乱放风周期,尽量做到苔梢不结冰、受冻;B:硅窗袋不可整库一次喷完,应分4~5批进行。注意:喷药时将库温回升到温度上限,喷后保持此温度吹风7~8小时再扎口,即使库温回升到0.2~0.3℃,对蒜苔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中期用药,要求药液浓度高,一般兑水减半。结合放风将袋口挽到苔苞以上,使苔梢祼露出来。用手提式微型喷雾器对苔梢进行喷药,喷洒时翻动幅度不宜过大,防止弄乱袋包,逐袋喷匀喷透。 冷库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应满足哪些项要求? 1)保冷,不得跑冷和漏冷。 2)严防库内、外空气因热、湿交换而产生各种破坏作用. 3)严防地下土壤冻结引起地基与地坪冻膨现象。 什么是园艺产品的冰温保藏? 冰温保藏(ControlledIce-temperatureStorage)萌生于人类采掘自然冰贮存食物。在冰温技术界定的0℃~组织冰点这一狭窄区域,食品因其水分不结冰而保持鲜活特征,因此不存在解冻问题。由于这一技术要求

第五章 果蔬贮藏期间的冷害和冻害

第五章 果蔬贮藏期间的冷害和冻害 <教学目标> 1、掌握果蔬冷害冻害的相关概念。 2、掌握影响冷害、冻害的因素及减轻措施。 低温可以明显抑制采后果蔬的呼吸作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因此采用低温贮藏果实和蔬菜,对保持新鲜果蔬的风味、品质,控制成熟、衰老和延长贮藏期是十分有效的。但不适当的低温,则会使采后的果蔬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出现各种生理失调,严重时会造成细胞和组织死亡,品质败坏,失去商品价值。 低温对植物的危害,按低温程度和受害情况可分为冷害(零上低温)和冻害低温两种。 第一节果蔬的冷害 冷害(chilling injury)又称寒害是指0℃以上,10℃以下的低温对植物所造成的伤害。 一、冷害症状及对冷害的敏感性 一些原产于热带或亚热带的植物,由于系统发育处于高温多湿的气候环境中,形成对低温有很敏感的特性,在生长过程中遇到零上低温,则发生冷害,损失巨大。起源于热带、亚热带植物的果实、蔬菜或贮藏器官(如甘薯的块根),在过低温度下贮藏也会引起冷害。甚至某些原产于温带的果蔬,如苹果中的一些品种,贮藏不当,同样会遭受冷害。 一般果蔬产品在冷害温度下贮藏,并不立即表现出冷害症状,只有将这些在低温下贮藏的产品转移至20~25℃较温暖的环境中,二、三天后冷害症状才会被发展和察觉出来。 通常表现的症状有:外表受到损伤,出现斑点,表皮凹陷,失色或组织出现水渍状,果肉、维管束或种子内部褐变,组织裂开,果实不能完熟,或衰老进程加快,抵抗力减弱,易遭病菌侵害,容易腐烂,成分发生变化(特别是香味和风味发生变化),种子丧失发芽力等。这些因冷害而出现的变化,会大大地缩短果实、蔬菜的贮藏寿命,严重影响商品价值。 二、影响冷害的因素 影响果蔬冷害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受果蔬产品的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决定。受强寒流袭击永春万亩枇杷受冷害 1、内在因素 包括果蔬的种类、品种、原产地、成熟度、组织的生理状况和化学组成,采收期等因素。前面已经提及果蔬原产地不同,种类、品种和成熟度不同,对冷害的敏感性是不相同的。植物对冷害的敏感性受基因决定,冷害敏感植物安全贮藏的临界温度,又随生长发育时期而改变。 2、外界环境因素 包括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大气成分、栽培管理条件等因素。在环境因素中,影响冷害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在导致发生冷害的温度下,温度高低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乃是果蔬产品是否受害和受害程度的决定因素。 在诱发冷害温度的范围内,温度越低,或低温持续时间越长,则冷害受害程度越严重。但对某些水果说来,温度与冷害的关系,又不完全同于上述规律,如葡萄柚在稍低于最适宜温度下却比在较低的温度下更快地显现冷害症状。据报道葡萄柚在0℃或10℃下贮藏4~6个星期后极少出现冷害症状,而在0℃与10℃之间的中间温度,则常会出现严重的表皮凹陷斑纹。又如广东甜橙在1~3℃或常温(平均温度为15 ℃)下贮藏4~5个月,由于低温伤害而出现的褐斑,较之中间温度(如4~6℃或7~9℃)少得多。在较低温度下,一定时间内之所以出现冷害症状较少、较轻的原因,有人认为低温可能抑制了果品的代谢活动,因而使冷害症状发展缓慢。 对于某些果蔬商品,贮藏期间提高相对湿度,可以减轻冷害。据研究将黄瓜和辣椒贮藏在相对湿度接近100%的环境中,在0℃下果实表皮出现的冷害陷斑,较在相对湿度为90%的为少。有人将辣椒在0℃及相对湿度为88%~90%中贮藏12天,有67%出现陷斑;而在同样时间和温度下,贮藏在相对湿度为96%~98%,只有33%出现陷斑。显然,对这类蔬菜说来,调节贮藏湿度接近100%,冷害减少,而低湿则促进冷害症状的出现。 改变贮藏环境的气体成分,可以减少冷害的发生。对于某些果蔬商品用低浓度02,和高浓度CO2进行气凋贮藏,能有效地减轻冷害,如油梨、葡萄柚、青梅、黄秋葵、番木瓜,桃、菠萝和小西葫芦等。但气调贮藏也有加重冷害的报道:如黄瓜、石刁柏和灯笼辣椒等。为此,气调贮藏能否减轻冷害的发生,受果蔬种类、O2和C02浓度、处理时间和贮藏温度等因素决定。 第二节冷害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一、对生物膜的影响 首先是损伤生物膜。一些对冷害敏感的植物,由于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少,膜的液化程度较差,在低温下膜的物理性状发生改变,膜脂从一个富有柔性的液晶态转变为固性的凝胶态(液晶态是正常代谢和抗冷植物膜脂的物理状态),使得膜相发生改变。与膜脂相变的同时:膜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在冷害温度下膜收缩,膜体出现龟裂,破损,破坏了膜的选择透性,引起细胞内的物质外渗。一般认为这

水果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水果保鲜技术的研究现 状及发展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CQWU/JL/JWB/ZY084-02 学年论文 (课程论文、课程设计) 题目:水果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小组成员:陈盼盼、张珍妮、袁锐 杨善丽、罗云雾、张玲 专业年级: 2010级化学(师范) 成绩: 指导教师(职称):邓小红(副教授) 2012年11月13日 摘要:水果贮藏保鲜是水果产业化生产时减少损失,保值、增值的基础,本文是叙述了水果保鲜与贮藏业的现状及我国保鲜技术存在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新鲜高质量和高营养食物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推动了新鲜水果贮藏方法的发展。为此,主要探讨了国内外水果贮藏保鲜应用的各种技术,分析了水果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方面的新情况与新进展。 关键词:水果保鲜;储藏;现状 引言: 果品营养丰富, 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由于生产的季节性、地域性和产品的易腐性, 给水果的采后处理、贮藏保鲜等环节带来了极大困难。特别是在水果的生产中, 由于采摘不当、贮藏不善, 或由于生理病害、微生物病害的影

响, 往往导致大量水果的腐烂损失。许多国家农产品采后处理与贮藏保鲜已实现了产业化。 1 水果保鲜与贮藏业现状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物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饮食已从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变,对食品的需求不但追求数量,而且关心质量和花色品种,经济、实惠、方便的食品必将成为消费者选择的对象[1]。新鲜的水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其含水量高,且具有我们所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但水果组织柔嫩,含水量高,容易腐烂变质,不耐储存,采后极易失鲜,从而导致品质降低,丧失商业价值。因此,水果低温贮藏保鲜产业是水果生产的继续,是可持续水果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目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重点发展的产业。同时水果低温贮藏保鲜产业,对果品的采后增值、保值,农民致富和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冷藏场所及装置是水果贮藏保鲜最关键的设施,它们的最关键点在于对温度的控制,其次是在特殊构造条件下还能够对气体成分、压力和湿度进行控制,以满足水果贮藏保鲜的要求。现代温贮藏主要包括机械冷藏、机械气调冷藏、机械减压冷藏和机械湿冷冷藏等。其中机械冷藏占贮藏水果产量的1/3左右,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进行人工调节和控制,已达到良好贮藏[3]。我国的气调贮藏起步很晚,主要的气调贮藏技术是小包装、大帐自然降氧和硅窗气调等且仅限于少量的水果。常用的气调保鲜方法主要有4种:塑料薄膜帐气调、自然降氧法、混合降氧法和人工改变空气组成法等。 化学保鲜剂的研究及应用发展很快,目前,已有多种化学杀菌剂、生物活性调节剂及生物涂膜类等防腐保鲜剂在贮藏保鲜中推广使用,对提高贮藏效果具有

果蔬贮藏加工试题库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课程试题库之--- 《果蔬贮藏加工技术》试题库 《果蔬贮藏加工技术》课程组 2015年12月28日

一、选择题 8.果蔬无氧呼吸的临界氧气浓度()。 A. 1%~3% B. 2%~3% C. 2%~2.5% D. 3%~5% 9.下列不是常用的增稠剂有()。 A. 明胶和琼脂 B. 淀粉和果胶 C. 果胶和酪蛋白 D. 酪蛋白和海藻 10.属于天然色素的是()。 A. 柠檬黄 B. 胭脂红 C. 苋菜红 D. 核黄素 11.酶法去皮利用的是()。 A. 果胶酶 B. 蛋白酶 C. 脂肪酶 D. 淀粉酶 12.罐制品的()是选定杀菌对象菌的重要因素。 A. PH B. 耐热性 C. 温度 D.时间 13.罐制品杀菌工艺的主要条件是确定()。 A. 温度和时间 B. PH 和时间 C. PH和温度 D. 温度和PH 14.干制品的贮存最适当的温度是()。 A. 0~1℃ B. 12~15℃ C. 0~2℃ D. 10~15℃ 16.果脯制品的护色处理常用的方法。() A. 熏硫和热烫 B. 浸硫和热烫 C. 热烫 D. 熏硫和浸硫 17.果酱加工的重要工艺是()。 A. 浓缩 B. 预煮 C. 过滤 D. 打浆 18.腌制品是以()为主导。 A. 乳酸发酵 B. 酒精发酵 C. 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 D. 醋酸发酵 22.多数微生物繁殖的临界温度是()。 A. 0 ℃ B. -5℃ C. -10℃ D. -12℃ 26.不属于酶褐变发生所必需的三个条件是()。 A. 底物 B. 酶 C. 氧 D. PH 29.大白菜气调贮运的最适温度和相对湿度是()。 A. 0℃~5℃ B. 0℃~1℃ C. 2℃~5℃ D. 1℃~3℃

果蔬采后病理及病害的控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果蔬采后病理及病害的控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主要对果蔬采后主要病原菌及侵染过程做了介绍,主要介绍了酵母类抗菌剂防病害的生物防治方法,并对微生物种类、拮抗机理及生物防治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采后病理;酵母菌类抗菌剂;病害侵染;微生物防治; 1.前言 影响食品食用安全性的最主要因素是化学农药残留。天然植物成分(精油和植物提取物)、生物药剂( 酵母和细菌类拮抗菌)和非选择性生物杀菌剂(碳酸钠、碳酸氢钠、活性氯、山梨酸)等防治果蔬采后病害的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重点介绍微生物抗菌剂防治果蔬采后病害的一些研究进展。迄今为止,已从苹果、柑橘、梨、桃、猕猴桃等10余种水果中筛选出几十种拮抗微生物,目前商品化应用的主要有:丁香假单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酵母菌中的季也蒙毕赤酵母菌、哈氏木霉、白粉寄生菌[1~2]。 果蔬采后病害造成的腐烂损失十分巨大。据统计报道, 发达国家为l0%~30%, 发展中国家则高达40%~50%。长期以来防治果蔬采后病害主要依靠化学杀菌剂, 然而, 连续使用化学杀菌剂易使病原真菌产生抗药性, 易造成环境污染, 且危害公众健康。上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 在农作物大田病害生物防治蓬勃发展的带动下, 生物防治果蔬采后病害成为研究热点[3~4]。 果实采后病原性腐败的生物防治技术是近年来国外发展起来的极具前途的绿色防腐技术,主要原理是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通过改变果实表面微生态环境,促进病原微生物拮抗菌的繁殖,达到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减少腐败的目的[1]该技术安全环保性能优越,越来越受到普遍欢迎可以预见,采用生物防治将是今后果蔬防腐保鲜技术的发展方向果蔬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因其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深受人们的重视与欢迎。 2. 果蔬采后主要病原菌及侵染过程 2.1主要病原菌 引起蔬菜采后腐烂的病原菌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其中以真菌和细菌性病原菌为主[5~6]。

水果贮藏的方法

水果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逐渐赢得了人们青睐,随着人们饮食观念的转变。水果的贮藏保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使水果的贮藏保鲜技术不时地得到完善发展,一些更新更好的保鲜技术被应用于生产,解决了当前生产上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气调贮藏保鲜:利用机械设备,分为Ca气调贮藏保鲜、MA气调贮藏保鲜、塑料薄膜账气调贮藏保鲜、MAP保鲜法。所谓Ca气调贮藏保鲜。人为的控制冷库中的气体,达到水果保鲜的目的此法若与低温相结合,效果明显好于普通冷藏;目前,国的气调库贮藏保鲜正处于发展阶段。MA气调贮藏保鲜,指根据果品性质和保鲜需要,将不同配比的气体充入果品包装容器内,以延长其保质期,常用的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和氧气;目前,国际市场水果的MA气调包装主要有两种:主动气调包装和主动气调包装,但由于其技术复杂,且对包装材料的品种及性能要求较高,国还未广泛实施。塑料薄膜胀气调贮藏保鲜,将水果放在用塑料薄膜胀造成的密封环境中,实现气调保鲜,气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自然氧法和人工氧法,这种方法主要在美国、法国有应用;目前在国天津、上海、北京等几个大城市已经开始应用。MAP保鲜,一种先抽真空再冲入混合气体的包装,水果保鲜领域刚开始应用。 保鲜剂保鲜:若将包装内的气体除去,包括吸附型和防护型保鲜剂保鲜。水果腐烂的根本原因是微生物自身的一系列生理化学变化。既可抑制果实的生理生化反应及微生物的活动,延长保质期,吸附剂有吸氧剂、乙烯吸收剂和二氧化碳吸收剂等。防护型保鲜剂保鲜主要有克菌灵、抑菌灵等,能杀灭果实外表的病原微生物,防止因微生物活动而导致的果实病变。 减压贮藏保鲜和高压保鲜:抑制生物体内的酶活性,高压保鲜技术。利用施加的外部高压与其内部蒸汽压之差。杀死各种病原菌微生物,阻止水分和营养成分向外扩散,减缓呼吸速率和成熟速度,有效延长贮藏期。目前较先进的贮藏技术,但由于高压设备限制还未应用于生产领域。 用真空泵抽出大部分空气,减压贮藏保鲜是将水果置于密闭的库室内。使内部压力降到10kPa 左右,造成一个低氧的环境,乙烯等气体分压也相应降低,并在贮藏期间坚持恒定的低压,温度为1~18℃,相对湿度在95%以上。此法能降低果实的呼吸强度,因而能延缓果实的幼稚与衰老,延长保质期,但建造大型减压贮藏库投资较大,国内正处于试验阶段。

果蔬储藏与保鲜原理

果蔬贮藏保鲜原理 水果蔬菜从种子发芽直至开花结果是从两个方面获得养分:一是地下部分,即靠发达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成分;二是通过绿色部分,即主要是叶片利用光能与吸收的无机成分等一起合成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果蔬采收以后,来自根部的养分供给完全中断了,地上残留部分也不能继续进行光合作用。但是,果蔬采收以后,仍然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继续进行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使果蔬特有的风味进一步充分地显现出来,在色香味上更适合人们的需要,我们称作为后熟或呼吸作用。这个过程再继续进行,果蔬软化、解体,这就是衰老阶段。我们了解和认识果蔬的这些变化规律和它们对外界环境的要求,以便有效地控制地调节、控制环境条件,达到保鲜保质,延长供应期的目的,才能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果蔬采收以后有哪些生理生化变化呢? 1.呼吸作用 采收后的果蔬具有生理活动的重要标志是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果蔬采收后最主要的代谢过程,它制约与影响其他生理生化过程。果蔬进行呼吸作用是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下,把复杂的有机物质逐步降解为二氧化碳、水等简单物质,同时释放出能量,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可以说,没有呼吸作用,就没有果蔬的生命,没有果蔬生命,也就谈不到贮藏保鲜了。

我们了解果蔬呼吸作用的目的,就是想办法,采取措施,控制果蔬呼吸作用的进程,减缓贮藏的营养物质的消耗,达到保鲜保质,延长贮藏期的目的。 影响果蔬的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温度、湿度、环境气体、机械损伤及植物激素。 (1)温度呼吸作用和温度的关系十分密切。一般地说,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每升高10℃呼吸强度就增加1倍,如果降低温度,呼吸强度就大大减弱。果蔬呼吸强度越小,物质消耗也就越慢,贮藏寿命便延长。因此,贮藏果蔬的普遍措施,就是尽可能维持较低的温度,将果蔬的呼吸作用抑制到最低限度。 降低果蔬贮藏温度可以减弱呼吸作用,延长贮藏时间。但是,不是温度越低越好,都有一定的限度。一般来说,在热带、亚热带生长的果蔬或原产这些地区的果蔬其最低温度要求高一些,在北方生长的果蔬其最低温度就低一些。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果蔬的正常生命活动,甚至会阻碍正常的后熟过程,造成生理损伤,以致死亡。因此,在贮藏中一定要选择最适宜的贮藏温度。 贮藏温度要恒定,因为温度的起伏变化会促使呼吸作用进行,增加物质消耗。如果使用薄膜包装,则会增加袋内结露水,不利于果蔬的贮藏保鲜。 (2)湿度一般来说,轻微的干燥较湿润更可抑制呼吸作用。果蔬种类不同,反应也不一样。例如,柑桔果实在相对湿度过高的情况下呼吸作用加强,从而使果皮组织的生命活动旺盛,造成水肿病(浮皮果)。所以对这类果实在贮藏前必须稍微进行风干。香蕉则不同,在相对湿度80 %以下时,便不能进行正常的后熟作用。 (3)环境气体成分大气一般含氧气21%、氮气78%、二氧化碳0. 03%,以及其他一些微量气体。在环境气体成分中,二氧化碳和由果实释放出来的乙烯对果蔬的呼吸作用有重大的影响。 适当降低贮藏环境中的氧浓度和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抑制果蔬的呼吸作用,从而延缓果蔬的后熟、衰老过程。另外,较低温度和低氧、高二氧化碳也会抑制果蔬乙烯的合成并抑制已有乙烯对果蔬的影响。 (4)机械损伤果蔬在采收、分级、包装、运输和贮藏过程中会遇到挤压、碰撞、刺扎等损伤。在这种情况下,果蔬的呼吸强度增强,因而会大大缩短贮藏寿命,加速果蔬的后熟和衰老。受机械损伤的果蔬,还容

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教学大纲 专科

河南农业大学华豫学院 <<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教学大纲 (园艺技术专业) 吉利 审定人:石洪礼李宗义 2009.9.20

《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专科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必修课专业课 教学层次:园艺技术专业专科 课程英文:The horticultural product storage and process 学时数:68学时 主讲老师:吉利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教学实习、实验教学。 一、课程内容简介及目的 (一)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分为贮藏部分和加工部分。贮藏部分主要包括园艺产品贮藏保鲜基础知识,园艺产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及运输,园艺产品贮藏方式及主要果品及蔬菜花卉的贮藏等。加工部分包括园艺产品加工保藏基础,加工前预处理,园艺产品加工技术以及其他加工保藏的新方法。 (二)课程目的 培养学生掌握和了解园艺产品采后贮藏加工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在理论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使学生具有一定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其在园艺产品贮藏加工方面的实践技能。通过授课使学生了解、学习和掌握园艺产品贮藏加工的基本理论及实用技术。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学习本课程应先修园艺学通论,掌握园艺学(果树、花卉和蔬菜等)共性的、基础的内容,学习者还应有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花卉栽培学、植物病虫害防治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实验技能。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果蔬贮藏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确果蔬的理化性质与贮藏保鲜的密切关系;掌握果蔬贮藏保鲜的基本原理,理解呼吸强度与果蔬贮藏的关系,乙烯代谢在果蔬贮藏中的作用;牢记果蔬贮藏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教学重点】 果蔬中主要的化学成分及其营养;果蔬的呼吸强度的概念,影响呼吸强度的遗传因素、采前因素、贮藏环境的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因素。 【授课内容及知识点】 第一节采前因素与园艺产品质量的关系 第二节园艺产品的化学特性 第三节采后因素对园艺产品贮运的影响 第二章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与运输 【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确果蔬的采收、采后处理是其贮藏、运输、销售、加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会果蔬采收及采后处理的基本技能,了解国内外采收、采后商品化处理现状和前景。 【教学重点】 果蔬采收的时间、方法、采后商品化处理的关键技术,运输技术 【教学内容及知识点】 第一节园艺产品采收

常见蔬菜和果品及保鲜技术

常见蔬菜和果品的保鲜技术 一、如何做好蔬菜的保鲜储藏 (一)怎样调节好保鲜库的温度和湿度夏、秋季节正是蔬菜入储期间,库房温度偏高,一般要提前5到7天开启果蔬冷藏机降温。如果是新建库房,要在库房彻底干透后再开始降温。如湿度过大可用撒生石灰的办法来降低湿度。 (二)怎样正确地采收和运输蔬菜蔬菜应在下霜前采收,采收时避开清晨的露水和午间的高温,最好在八九点钟露水干后或下午五六点钟温度较低时采收。如遇下雨要等雨过后3~4天再采收。采收时应深入田间地头,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地块齐杈处掰下果实,或用剪刀在果柄处剪下,去掉调萎的花瓣,用已消毒并衬有干净塑料薄膜的菜筐盛装。采收和运输时要轻拿轻放,避免碰撞、挤压造成的机械损伤。蔬菜采收后要及时放在荫凉处,通风降温,预冷散热。 (三)做好入储前的蔬菜处理(1)药剂处理。果菜类蔬菜如茄子、尖椒、青椒要用剪刀将果柄剪齐,番茄去柄和萼片,然后将剪切处蘸果柄剂,并充分晾干。(2)装袋处理。将经过药剂处理的蔬菜用保鲜袋盛装,并做到“三个一致”,即采收批次一致、品种一致、成熟度一致。装袋后将浸有防霉灵药剂的棉球分散放入保鲜袋内(按每千克蔬菜0.1~0.2毫升的用量,用注射器将防霉灵药液注入棉球),用塑料绳扎紧袋口,摆放在架子上。(3)熏蒸处理。对于不宜装袋储藏的蔬菜,要用防霉烟雾剂熏蒸。方法是,在密闭空间点燃防霉烟雾剂熏蒸24小时。 (一)怎样调节好保鲜库的温度和湿度夏、秋季节正是蔬菜入储期间,库房温度偏高,一般要提前5到7天开启果蔬冷藏机降温。如果是新建库房,要在库房彻底干透后再开始降温。如湿度过大可用撒生石灰的办法来降低湿度。 (二)怎样正确地采收和运输蔬菜蔬菜应在下霜前采收,采收时避开清晨的露水和午间的高温,最好在八九点钟露水干后或下午五六点钟温度较低时采收。如遇下雨要等雨过后3~4天再采收。采收时应深入田间地头,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地块齐杈处掰下果实,或用剪刀在果柄处剪下,去掉调萎的花瓣,用已消毒并衬有干净塑料薄膜的菜筐盛装。采收和运输时要轻拿轻放,避免碰撞、挤压造成的机械损伤。蔬菜采收后要及时放在荫凉处,通风降温,预冷散热。 (三)做好入储前的蔬菜处理(1)药剂处理。果菜类蔬菜如茄子、尖椒、青椒要用剪刀将果柄剪齐,番茄去柄和萼片,然后将剪切处蘸果柄剂,并充分晾干。(2)装袋处理。将经过药剂处理的蔬菜用保鲜袋盛装,并做到“三个一致”,即采收批次一致、品种一致、成熟度一致。装袋后将浸有防霉灵药剂的棉球分散放入保鲜袋内(按每千克蔬菜0.1~0.2毫升的用量,用注射器将防霉灵药液注入棉球),用塑料绳扎紧袋口,摆放在架子上。(3)熏蒸处理。对于不宜装袋储藏的蔬菜,要用防霉烟雾剂熏蒸。方法是,在密闭空间点燃防霉烟雾剂熏蒸24小时。 二、几种特色果蔬的保鲜技术 冬枣:冬枣皮薄光滑,肉质细嫩,味清甜多汁,冬枣自然保鲜期只有7天。目前的保鲜方法主要有:⑴冷藏。采用0.03毫米—

最新3果蔬贮藏技术练习题及答案果蔬贮运与加工第三章汇总

3果蔬贮藏技术练习题及答案果蔬贮运与加工第三章

第三章果蔬贮藏技术 第一部分贮藏方式 一、名词解释 1.堆藏 2.沟藏 3.冻藏 4.假植 5.通水库 6.机械冷库 7.冷桥 8.制冷剂 9.简易气调 10.硅窗大帐气调 二、填空 1.果蔬的贮藏方式主要包括(),(),()和()。简易贮藏方式包括(),()和()。 2.简易贮藏的主要特点是利用()保温,通过()进行()通风换气。 3.沟藏应选在地势(),土质(),()良好,()较低之处。 4.通风库的类型有(),()和()三种。 5.通风库的结耕一般为长()米,宽()米,高度()米,贮藏约()万千克。 6.微型节能冷库的主要特点是容量较小,一般为()t,,适合于农村()贮藏,深受农民的欢迎。 7.制冷设备主要由(),(),()和()四大部件组成。 8.气调贮藏的基本原理是降低()的浓度,提高()的浓度,从而达到延缓(),延长()之目的。 9.简易气调贮藏方法主要市(),()和();人工气调方法主要有(),()和()。

10.二氧化碳净化装置有(),(),()和()。 三、判断题 1.堆藏或沟藏所用的麦秸,稻草,席子等覆盖物具有保温、防晒、防冻、保湿等作用。() 2.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沟藏的结耕规格都是一样的。() 3.简易贮藏主要是利用深厚的土层进行畜冷保温,延长果蔬的贮藏寿命。() 4.假植贮藏只适合于蔬菜,而不适合于果品。() 5.在地下水位较浅的地区,采用井窖贮藏效果较好。() 6.简易贮藏方法简单,成本低,不需进行任何防腐处理也能有很好的贮藏效果。() 7.通风库贮藏虽然有较好的保温材料,但仍然靠环境的温度变化来自然的调节库内的温湿度,使之适应于果蔬的要求。() 8.半地下式通风库,既受气温的影响,又受土温的影响,因此保温性能和通风性能都比较好。() 9.隔热材料的厚度不但与隔热材料的热阻值有关,而且与库内外的温差有关,特别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有关。()通风系统的设置是否合理,与通风面积有关,与垂直距离有关。() 10.适合于农村产地贮藏的库型是微型节能冷库。() 11.近些年来研制很多保温材料,保温性能最好的是聚氨脂泡沫塑料。()

果蔬贮藏学试卷和答案

《果蔬贮藏学》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果蔬贮运中的自然损耗包括()和()。 2、果蔬愈伤得基本条件()、()、()。 3、MA法贮藏果蔬的主要方式有()和()。 4、果蔬的低温伤害有()和()两种类型。 5、具有生理休眠特性的果蔬有()、(),具有强制休眠特征的果蔬有()、()。 6、下面几种果蔬贮藏的适宜温度(℃):甜橙()、葡萄()、甜椒()、胡萝卜()。 7、下面代号的中文名称:RQ()、ACO()、PPO()。 8、果蔬贮运中的自然损耗包括()和()。 9、奥氏气体分析仪测定O2和CO2的原理是:采用( )吸收CO2,采用()吸收O2。 10、果蔬收获的基本要()和()。 11、乙烯在果蔬体生物合成的主要途径是()→()→()→乙烯。 12、下面几种果蔬贮藏的适宜温度(摄氏度):香蕉(),葡萄(),甜橙(),青椒(),绿熟番茄()。 13、具有典型呼吸跃变的果实有(),(),()。 14、具有典型生理休眠特性的果蔬有(),(),()。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CA贮藏: 2、生理性休眠: 3、田间热: 4、呼吸跃变: 5、生理性病害: 6、温度系数(Q10): 7、湿度饱和差: 8、预冷: 9、果品蔬菜的冷链流通: 10、抗病性: 三、简答题(每题2分,共20分。) 1、简述运输的环境条件对果蔬质量的影响。

2、贮藏中控制侵染性病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蒸腾作用对果品蔬菜贮藏有何影响? 4、机械损伤如何影响果蔬的贮藏效果? 5、成熟度对果蔬贮藏效果有何影响?

6、果蔬长途运输应注意什么问题? 7、引起果蔬萎蔫的因素有哪些? 8、什么是果蔬的寄生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并各举三例。 9、如何解决MA贮藏中产生的凝水问题? 10、振动损伤对果蔬贮藏有何影响?

柑橘类水果贮藏保鲜操作规程

柑橘类水果贮藏保鲜操作规程 柑橘类水果是指柑、橘、橙、柚、柠檬和金柑等柑橘属及其近缘属水果地总称,是我国南方生产地第一大水果.我国柑橘类水果可分为:长江中上游种植区、赣南湘南桂北种植区、浙闽粤柑橘种植区、鄂西湘西柑橘种植区和特色柑橘生产基地.年,全国种植面积约万亩,产量万吨,其中柑万吨,桔万吨,橙万吨,柚万吨. 一、贮藏特性 通常情况下,柑橘类果实较耐贮藏,生产中贮藏量较大,贮藏时间较长.但不同种类和品种间耐贮性差异较大. (一)成熟期和成熟度.在我国南方特早熟柑类约在月底开始采收;早熟品种地橘类和橙类从月初开始采收;月中旬至月下旬成熟地柑橘为中熟品种;月上旬至月下旬成熟地柑橘为晚熟品种.b5E2R。 柑橘采收期地确定,应以果皮色泽、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汁固酸比作为采收指标.果皮颜色:甜橙呈橙黄或浅橙色;宽皮柑橘、杂柑中橙色品种呈橙黄或浅橙色,红色品种呈红色或浅红色;柚类呈浅黄色或浅黄绿色.固酸比指标:脐橙≥,低酸甜橙≥,其它甜橙≥;温州蜜柑≥,椪柑≥,其它宽皮柑橘、杂柑≥;沙田柚≥,其它柚类≥.对柠檬可通过有机酸和果汁率确定:有机酸≥,果汁率≥.p1Ean。 一般来讲,果实达成熟时采收,果皮已转色,转色程度为充分成熟地. (二)种类、品种及其耐藏性.柑橘类果实包括橘类、柑类、橙类、柚子和柠檬.宽皮柑橘类中,栽培面积大地品种类型主要有:温州蜜柑、椪柑、南丰蜜橘、沙糖橘、浙江和福建等省还有少量地瓯柑和蕉柑,其中瓯柑和蕉柑较耐贮藏,椪柑耐藏性中等,沙糖橘和红橘不耐贮藏;甜橙类主载品种有:纽荷尔脐橙、罗伯逊脐橙、华盛顿脐橙、朋娜脐橙、清家脐、奉节脐橙等品种类型,甜橙类果肉相对致密,果皮较厚,因此贮藏性能一般良好.DXDiT。 一般地说,柠檬最耐贮藏,可贮藏个月;甜橙类贮藏性次之,如锦橙、柳橙等可贮藏个月左右;脐橙类贮藏性较普通甜橙差,一般能贮藏个月,主要是容易发生枯水现象.宽皮柑橘类地贮藏性再次之,如温州蜜柑、蕉柑、椪柑能贮藏个月,红橘贮藏性最差,一般能贮藏个月,主要是浮皮或枯水地发生.杂柑不同品种地差异性大,清见、. 默科特可贮藏个月,不知火可贮藏个月;柚类一般耐贮性较好,但品种之间差异较大,沙田柚、葡萄柚、胡柚中心柱充实或比较充实,果皮海绵层致密,果皮蜡质厚,耐贮性好,而中心柱不充实或采前裂果严重地柚类品种如脆香甜柚、中江柚、逢溪柚、文旦柚贮藏性也较差;有些品种如晚白柚等

果蔬贮藏保鲜的四个主要环节

果蔬贮藏保鲜的四个主要环节 2014-11-14yaoli山东神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果蔬贮藏保鲜的四个主要环节 水果蔬菜贮藏保鲜的最终目的是保持果蔬新鲜和具有较好的品质及风味,因此 需要采用综合性措施,这包括提高果蔬采前耐藏性的措施。果蔬贮藏期的长短和 保鲜质量的好坏,主要受四个环节的制约。 一是采前因素,包括品种、施肥、灌溉、防治病虫害、修剪和疏花疏果等;二是采收到入库贮藏前,包括采收、包装和运输等;三 是贮藏期间的管理,包括温度、湿度、通风换气;四是出库、销售。这四个环节一环扣一环,如果有一个环节搞不好,就会影响其他环节。 一、 采前因素对果蔬贮藏性能的影响 要求获得良好的贮藏采前因素,我们通常叫做栽培措施,是果蔬保鲜的基础。 效果,必须要求入库的果蔬外观好(大小适宜、果形色泽端正、无病虫害),风味正。 这些与以下因素有关:1.品种:同一类果蔬不同品种,其耐藏性有很大的差异。一般 来说,生长期越长,越耐贮藏,早熟品种不耐贮藏,晚熟品种耐贮藏,山区栽培的比 平原的耐贮藏,而且品质好。 苹果:耐贮藏的为晚熟品种,如红星、元帅、金冠、富士、印度、国光等。近年来以消费者的口味和市场销售及经济效益来看,富士是最有发展前途的,果体大小、色泽、硬度、甜度都比较好,耐贮藏。应逐步淘汰那些风味差不耐贮藏的品种。 葡萄:有色品种比无色品种耐贮藏,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耐贮藏,如龙眼、巨丰、玫瑰 柑、 桔三个种类中,橙、柑较耐贮藏,如甜橙、香、美洲红、红香水等较为耐贮藏。柑桔:橙、 芒柑、广柑等较耐贮藏;桔类不能作长期贮藏。梨:比较脐橙;柑类如焦柑、 血橙、 绵橙、 红肖梨等。猕猴桃:栽培品种耐贮藏的有鸭梨、雪花梨、酥梨、苹果梨、冬果梨、 晋酥梨、 目前较耐贮藏的栽培品种是海瓦特、 秦美,在适宜的条件下可 比野生品种耐贮藏。 贮藏6个月以上。 2.施肥:施肥对果蔬的品质、贮藏性能有密切关系,应力求做到合理施肥。氮肥不足, 氮肥过多,则表现枝叶徒长,病虫增多,着色不良,耐藏性 则枝叶生长差,果型变小。

蔬菜的贮藏保鲜技术教学文案

蔬菜的贮藏保鲜技术 摘要:蔬菜是日常所必须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是促进食欲,具有独特的形、色、香、味的保健食品.蔬菜组织柔嫩,含水量高,易腐烂变质,不耐储存,采后极易失鲜,从而导致品质降低,甚至失去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但通过贮藏保鲜及加工手段就能消除季节性和区域性差别,满足各地消费者对蔬菜的消费要求。果品蔬菜需求量是世界上仅次于粮食的农产品.蔬菜贮藏保鲜是农业生产的延续,保持蔬菜质量和鲜度是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在蔬菜贮藏、运输、流通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关键词:蔬菜贮藏,蔬菜保鲜 1 蔬菜贮藏的主要保鲜技术 1.1气调保鲜技术 气调贮藏(Controlled Atmosphere)简称CA,气调贮藏设备主要由气调机、制冷系统、加湿器和气密保温材料组成.其原理是把蔬菜放在特殊的密封库房内,同时改变贮藏环境的气体成分,在蔬菜贮藏中降低温度、减少氧气含量、提高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蔬菜的呼吸强度和自我消耗,从而达到长期贮藏保鲜的目的.目前,常用的气调保鲜方法主要有4种:塑料薄膜帐气调、自然降氧法、混合降氧法和人工改变空气组成法。 据报道,美国和以色列的柑橘总产量50%以上是气调保鲜;新西兰的苹果和猕猴桃气调贮藏量为总产量的30%以上;法国、意大利以及荷兰等国家气调贮藏苹果均达到总贮藏的50%~70%,证实了气调贮藏保鲜水果的光明前景.在国外,低氧CA技术或超低氧贮藏是蔬菜采后CA应用技术的新突破。在国内,北京市鹰达利经贸发展公司、清华大学分别成功研发出"PVAS真空气调保鲜装置”和“自动控制自发式气调库”等保鲜装置,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较好的推广价值。 1.2防腐剂保鲜技术 防腐剂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2类,即化学合成防腐剂和天然防腐剂。化学合成防腐剂由人工合成,种类多,包括有机和无机的防腐剂50多种,其中世界各国常用的主要化学合成防腐剂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氧化硫、亚硫酸盐、丙酸盐及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我国批准可使用的化学合成防腐剂只有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和二氧化硫等少数几种。使用化学合成防腐剂虽有较好的保鲜效果,但对人体健康却有一定的影响,甚至出现致癌、致畸等毒性.天然防腐剂是生物体分泌或体内存在的防腐物质.经人工提取后即可用作食品防腐,具有安全、无毒、高效和增进食品风味、品质等特点.目前,在国内外常用的天然蔬菜保鲜剂主要有茶多酚、蜂胶提取物、橘皮提取物、魔芋甘露聚糖、鱼精蛋白、植酸、连翘提取物、大蒜提取物、壳聚糖等.如用壳聚糖处理番茄,常温下可贮藏30 d左右,几丁质用于苹果保鲜可达数月;用它处理草莓,结合低温贮藏,也具有较好的保鲜作用;用粮姜蒸液处理甜橙,贮藏130 d后,总腐果率为零,干

果蔬贮藏与加工教案

《果蔬贮藏保鲜与加工》教案 课程名称果蔬贮藏保鲜与加工授课教师樊海燕 授课班级 2011春农产品加工院系农林畜牧系

绪论、第一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了解国内外果蔬贮运保鲜的概况,了解果蔬生产 的几个特点,要求学生掌握采前因素的种类及其与果蔬质量的相互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对自身周围农产品贮藏的观察,总结常见不同果蔬的贮藏保鲜技术,能够正确的分析采前种种因素对果蔬贮藏的影响 3.情感、态度:通过讲述现阶段新疆对果蔬贮藏保鲜这一科研领域的重视,此方面技术人才短缺的情况,激发学生对这门专业课的求知欲,产生兴趣,主动了解果蔬贮藏与加工的技术,为自身将来的就业做好理论知识准备。 [学法指导] 1.学生学法:学习过程中,要记忆相关概念,多联系实际情况记忆,总结归纳所学知识。 2.教师教法:采用多媒体播放,提问,归纳总结。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让学生了解果蔬采后损耗的严重性 (二)根据资料让学生了解果蔬贮运保鲜这门课的重要性 (三)果蔬生产同其它产品不同的特点,具有季节性、地域性、新鲜易腐等特点。[教学方法和手段] 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阐述果蔬生产的特点及对目前所知道果蔬贮运方面的的情况,再通过多媒体教学,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有效信息量大和图文并茂的特点,采取先看图像、录像资料、图表、照片等,然后让学生分析果蔬贮运保鲜上存在的问题,以及果蔬生产的特点,再由教师归纳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 [教学学时] 4学时 [教学准备]思考题,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及步骤] [教学过程] 提问,学生自己对这门课的了解 我们通过讨新疆果蔬贮藏加工中的好多优点与不足,那我们今天能否想到解决这些不足的方法呢?我们要将一个大问题细分才能找准正确的入口。 第一讲:果蔬采前因素对采后保鲜的影响(2课时) 向学生讲述果蔬贮运不只是采后的事,也关系到采前。

(整理)3果蔬贮藏技术练习题及答案果蔬贮运与加工第三章.

第三章果蔬贮藏技术 第一部分贮藏方式 一、名词解释 1.堆藏 2.沟藏 3.冻藏 4.假植 5.通水库 6.机械冷库 7.冷桥 8.制冷剂9.简易气调10.硅窗大帐气调 二、填空 1.果蔬的贮藏方式主要包括(),(),()和()。简易贮藏方式包括(),()和()。 2.简易贮藏的主要特点是利用()保温,通过()进行()通风换气。 3.沟藏应选在地势(),土质(),()良好,()较低之处。 4.通风库的类型有(),()和()三种。 5.通风库的结耕一般为长()米,宽()米,高度()米,贮藏约()万千克。 6.微型节能冷库的主要特点是容量较小,一般为()t,,适合于农村()贮藏,深受农民的欢迎。 7.制冷设备主要由(),(),()和()四大部件组成。 8.气调贮藏的基本原理是降低()的浓度,提高()的浓度,从而达到延缓(),延长()之目的。 9.简易气调贮藏方法主要市(),()和();人工气调方法主要有(),()和()。 10.二氧化碳净化装置有(),(),()和()。 三、判断题 1.堆藏或沟藏所用的麦秸,稻草,席子等覆盖物具有保温、防晒、防冻、保湿等作用。()

2.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沟藏的结耕规格都是一样的。() 3.简易贮藏主要是利用深厚的土层进行畜冷保温,延长果蔬的贮藏寿命。()4.假植贮藏只适合于蔬菜,而不适合于果品。() 5.在地下水位较浅的地区,采用井窖贮藏效果较好。() 6.简易贮藏方法简单,成本低,不需进行任何防腐处理也能有很好的贮藏效果。()7.通风库贮藏虽然有较好的保温材料,但仍然靠环境的温度变化来自然的调节库内的温湿度,使之适应于果蔬的要求。() 8.半地下式通风库,既受气温的影响,又受土温的影响,因此保温性能和通风性能都比较好。() 9.隔热材料的厚度不但与隔热材料的热阻值有关,而且与库内外的温差有关,特别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有关。()通风系统的设置是否合理,与通风面积有关,与垂直距离有关。() 10.适合于农村产地贮藏的库型是微型节能冷库。() 11.近些年来研制很多保温材料,保温性能最好的是聚氨脂泡沫塑料。() 12.通常采用沥青、油毡、涂层等来做成隔潮层,目的是为了防止隔热材料接触外界的湿空气而受潮,降低隔热性能。() 13.制冷器应具备的条件是沸点低于-15℃,无毒、无味,不易爆炸和燃烧,易与润滑油起化学反应。() 14.制冷设备有四大部分组成,制冷机是最重要的设备。() 15.气调贮藏可以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氧气的浓度,没有别的作用。()16.人工气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不同的方法将空气中的氧,二氧化碳及惰性气体的量减少到最低限,将净化后氮气通入贮藏库对果蔬进行气调。() 17.本张所介绍的几种贮藏方式中,气调贮藏的成本最高但效果最好。() 18.微型节能冷库成本较低,贮藏效果较好,适于果农菜农进行分散的产地贮藏。() 四、选择填空(将其中一个正确的题号填在括号内) 1.简易贮藏方法较多,适宜苹果贮藏的方法有: (1)土窑洞贮藏(2)冻藏(3)假植贮藏 2.通风库的种类有地上式、地下式和半地下式等三种,华北地区适用的种类是:(1)地上式(2)地下式(3)半地下式

果蔬贮藏保鲜技术要点

果蔬贮藏保鲜技术要点 果蔬贮藏保鲜技术要点 1.把好果蔬产品入贮质量关,是保鲜的先决条件 果蔬贮藏保鲜是果蔬田间栽培生产的继续,提供耐贮藏、抗病强、质量好的果蔬产品入库贮藏,才能为产品长期贮藏获得良好的质量和效益奠定基础。 1.1要选择耐藏的优良品种种植果蔬不同品种之间的耐藏性差异往往很大,一般规律是晚熟品种比早熟、中熟品种耐贮藏,中熟品种比早熟品种耐贮藏。如苹果中国光、富士、秦冠等晚熟品种比红星、金冠、乔纳金等中熟品种耐贮藏。有些果蔬是以类型来区分耐藏性的,如少瘤少刺或无瘤无刺的黄瓜类型一般较耐贮藏;尖叶类型或圆叶与尖叶的杂交类型的菠菜较耐贮藏,实心、色绿的芹菜较耐贮藏;黄皮类型的洋葱较耐贮藏;通常圆茄子较耐贮藏。 1.2应重视田间栽培管理诸如合理使用氮肥,增施磷、钾、钙肥,多施有机肥,以使生产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外观质量、内在品质和较强的抗病性;在确保生长期水分供应的情况下,采前7~10天应停止灌水;适时采取化学和生物技术防病治病;通过疏花疏果、合理修剪、控制产量等措施,以获得高质量、耐贮藏的果蔬。 1.3要掌握好采收成熟度适宜采收成熟度的确定,既有根据不同果蔬种类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确定的(称生理成熟度),也有按照人们的食用要求和习惯确定的(称园艺学成熟度)。如苹果、梨、山楂等是在达到其8、9成生理成熟度时采收,葡萄则应在充分成熟(10成)时采收,长距离运输的香蕉应在7~8成熟时采收。蒜薹、青椒、黄瓜、荷兰豆、花椰菜等蔬菜,都有其最佳的采收期,采早了太嫩,采晚了太老,采收太早或太晚都对品质和耐藏性不利。目前,许多采品和蔬菜因受上市抢行的影响,往往采收偏早,不仅影响果蔬的贮藏期和贮后品质,而且还会造成贮藏后期出现一些难以控制的生理病害,如蒜薹采收偏早易受气体伤害。 1.4避免各种机械损伤果蔬在采收、运输、挑选及商品化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