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1、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 生态城市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在城镇化进程中注重城市生态系统的构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持续、社会和谐、创新引领为目标来建设生态城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化发展,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和中国生态文明的崛起、 2、生态城市资源节约生态城市主要从水资源、能源和土地资源三个方面实现资源的节约。水资源方面要求做到超过30%的再生水利用率和超过90%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能源方面要求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超过15%,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要低于85度/年/平方米;土地资源方面要求在保证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在80-120平方米的基础上尽量集约用地,使城镇建设用地占市域面积的比例大于50%。 3、生态城市环境友好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对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垃圾、噪声和公园绿地都有特别要求。要求全年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日平均浓度达二级标准的天数均要大于310天;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城市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工业固体废物

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超过9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大于40%,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0%以上。 4、生态城市经济持续生态城市要兼顾经济、社会、自然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要求经济发展过程中,每万元GDP的化学需氧量小于4、0、每万元GDP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小于 5、0、每万元GDP消耗标准煤在0、83吨以内、每万元GDP的取水量在70立方米以内;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其增加值占GDP比重的55%以上;代表收入水平的恩格尔系数要小于30%;用城镇登记失业率代表就业水平,要求该项指数小于3、2%。 5、生态城市社会和谐生态城市的社会和谐,要做到住房保障、医疗水平、文体设施、科技教育、收入分配、交通便捷、城市安全面面俱到,住房保障率要达到90%以上,住房价格收入比保持在3-6之间;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2、8人以上,没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大于30张;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量2、3册以上,人均公共体育设施用地面积1、5平方米以上;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4%以上,R&D经费支出占GDP的2%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小于2、2,基尼系数0、38;公共交通分担率大于50%,平均通勤时间小于30分钟;每万人口刑事案件立案数小于10件,人均固定避难场所面积大于3平方米。 6、生态城市创新引领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引进开发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在保持自然特色风貌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通

低碳社区评价指标体系

低碳社区评价指标体系 1 体系简介 根据低碳园区的特征及建设目标,本体系将低碳园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目标层,反映社区低碳发展状态和发展差异;第二层为准则层,分别对应低碳发展的几个发展重点,即社区低碳建筑、社区低碳生活方式与环境友好;第三层为指标层。 评价体系由9个指标组成,见下表。 表1 低碳社区评价指标 2 指标解释 1.社区生活 (1)社区私家车拥有率:在经济迅猛的发展中,私家车拥有率也不断攀升,是侧面反映居民低碳出行的重要指标。社区私家车拥有率越高,表示低碳出行率越小。 (2)社区公交出行率:是指居民通过乘坐公交出行次数占居民通过所有交通工具出行次数的比例。社区公交出行率越高,表示该社区出行方式更加环保,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1.社区建筑 (1)3R材料的使用率:3R材料主要应用于环保方面,是指:“垃圾(Rubbish)、资源(Resources)、再利用(Recycle)” 如:用于环保材料上是指:可重复

利用材料、可循环利用材料和再生材料(3R材料)。 (2)社区新建建筑节能达标率:是指新建建筑符合国家建筑节能设计规范的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比例。 (3)社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率:是指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 (4)节水器具的使用率:对于住宅用户用水来说,节水器具可分为节水便器、节水龙头、废水回收装置和恒温混水阀。社区内使用节水器具居民越多,表示节水节能率越高。 (5)节电器具的使用率:主要指家庭节能灯、节能电器等节电设备占总电器使用量的比率。 1.环境友好 (1)社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据专家统计,1千克标准煤燃烧会释放2.493千克二氧化碳。根据社区每年的能源消耗量可以大概估算出二氧化碳排放量,除以常住人口数,就可以得到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 (2)人均绿地面积:公共绿地是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3指标标准值确定 表2 低碳社区评价各指标标准值 注:由于部分指标标准具有一定的目标性,目前尚不清楚广东省内社区的实际情况与该标准的符合性,在实际评价的过程中也可采用相对标准。

坪山新区低碳生态示范小区建设管理办法

坪山新区低碳生态示范小区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切实推动坪山新区低碳生态示范小区的建设和管理,依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订的《关于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合作框架协议》、《坪山新区建设低碳生态示范区行动计划及实施方案(2010-2012)》、《坪山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JG15-2010)、《坪山新区全面实施<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管理办法》、《坪山新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建设管理试行办法》、《深圳市绿色住区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和《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深圳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十二五”规划》《广东省建设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绿色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技术要求》《坪山新区低冲击开发模式试点规划研究及实施方案》《深圳市绿色物业管理导则》《深圳市城市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实施方案》,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坪山新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低碳生态示范小区】低碳生态示范小区是指广泛应用生态学原理和低碳技术,结合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将被动式设计的理念引入融合到建筑设计等领域,采用节能、节地、节水、 - 1 -

节材、环保五大低碳生态技术,规划和建设结构合理、功能协调、保护并高效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小区。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坪山新区范围内由市、区两级财政资金投资新建的、以及享受财政补助资金的社会投资新建的住宅小区(包括政府保障性住房)。 鼓励其他社会投资新建的住宅小区,按本办法进行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 第四条【管理模式】坪山新区政府成立低碳生态示范小区建设管理办公室,由坪山新区城市建设局牵头、发展和财政局、市规划国土委坪山管理局等各职能部门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协调、监管各职能部门在项目审批、建设监管过程中落实相关规定中的技术指标和要求。 第五条【标准体系】低碳生态示范小区建设、管理各环节必须执行市政府和坪山新区政府各职能部门编制并发布实施的项目立项、土地出让、建筑设计、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监理、竣工验收、装修、物业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规范和服务标准。主要技术规范和服务标准包括:《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JG15-2010)、《深圳市绿色住区规划设计导则》、《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坪山新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建设管理试行办法》、《坪山新区低冲击开发模式试点规划研究及实施方案》、《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SZJG31-2010)、 - 2 -

010北京市典型功能区低碳生态详细规划设计指标研究介绍

北京市典型功能区低碳生态详细规划设计指标研究① 鞠鹏艳黄献明叶大华叶嘉邱红 【摘要】论文通过对北京市典型功能区的低碳生态特点进行针对性研究,将低碳生态规划设计普适性指标与这些功能区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分析其适用性,通过科学的论证与必要的补充,形成针对不同功能区特点的低碳生态详细规划设计指标体系,确保据此展开的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可以有效引导北京城市建设实现低碳发展的既定目标。 【关键词】北京;典型功能区;低碳生态详细规划;设计指标 1.研究目的与价值 在国家宏观减排战略背景下,《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节能降耗及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提出节能1500万吨标煤和碳减排18%的目标。根据目标倒推实现路径,仅靠建设项目自发采用建筑节能技术不可行,必须采取约束与鼓励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的手段,在全市范围积极发展低碳生态示范区、全面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在城市低碳发展所确立的总体目标下,城市规划与建设实践迫切需要通过创新规划方法将低碳生态目标向城市中微观层面进一步落实。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北京市典型功能区的低碳生态特点进行针对性研究,将低碳生态规划设计普适性指标与这些功能区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分析其适用性,论证不同指标的合理性,通过科学的论证与必要的补充,保证将指标体系不断推广落实到以功能区为重点的北京市低碳生态示范区的建设中。 本指标体系紧密围绕政府推动的功能区绿色生态示范区建设重点,结合“十二五”时期重点功能区类型,认识其本质特征和运行规律,审慎考虑其内涵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并考虑与北京市当前规划编制与审批管理重点相结合,确定在“详细规划阶段”(含控规与修详)将低碳生态指标纳入设计和管理可以更有效地引导生态示范区建设。研究以体系化的设计指标持续、动态地引导城市功能区在低碳生态建设方面的发展,为规划编制与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直观、量化的参考依据(见图1)。 ①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 Z111109054011121)“北京市典型功能区低碳生态详细规划设计指标体系研究”

低碳指标体系案例

中瑞合作中国低碳城市项目(LCCC)初步工作成果发布 字体:【大】【中】【小】 8月27日,瑞士驻华使馆、中国低碳城市项目管理办公室联合召开中国低碳城市项目工作成果发布会,公布了初步形成的中国低碳城市能源管理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是经过瑞士公共能源规划和管理、绿色建筑等方面的专家以及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专家结合中国国情,共同研究制定的。该体系涵盖总体碳指标、城市管理、城市经济、建筑和交通5个方面,共设定68个指标。会议听取了试点城市(区)对指标体系的意见和建议。经过进一步修改后,中、瑞专家将分别到各试点城市(区)进行实地调研,针对各自特点完善能源管理指标体系。区金融办、发改委相关人员参会。 深圳将建低碳城市指标体系 https://www.360docs.net/doc/043228134.html,深圳商报作者:沈小妮2010/10/11 7:45:03 提要:金秋十月,深圳的低碳生态示范市建设迈开了稳健的步伐:排放权交易所正式运行,深圳抢占低碳市场“头啖汤”;《深圳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0-2020)》出炉,各个政府部门在低碳发展的道路上,以引领者的姿态指引相关行业。 刚刚迈入而立之年的深圳,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生日礼物: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深圳市政府签订《关于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合作框架协议》(简称《协议》),重点探索城市发展转型和南方气候条件下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模式。这一份厚礼,既是对深圳以往城市建设和环境生态保护成绩的肯定,也殷切寄望深圳为全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做出表率。 金秋十月,深圳的低碳生态示范市建设迈开了稳健的步伐:排放权交易所正式运行,深圳抢占低碳市场“头啖汤”;《深圳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0-2020)》出炉,各个政府部门在低碳发展的道路上,以引领者的姿态指引相关行业。 建立低碳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2009年7月,深圳开全国先河,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鼓励发展低碳经济。市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新增低碳经济内容:“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促进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低碳城市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更是进一步转变发展模式、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需要。深圳正在积极探索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作为深圳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内容,力争成为具有低碳领导力的城市。 为了给低碳经济发展、低碳城市建设提供客观、全面的科学依据,深圳市人居委大力推动对我市碳排放现状的调查研究。今年,环境科学研究院启动了《深圳碳排放现状及发展低碳经济关键途径研究》,该课题将从建设低碳城市的战

低碳园区评价指标体系

对委托方提供的任何资料以及在核查过程中所获取的受核查方的有关技术商业数据、生产经营数据、财务数据、能耗数据、碳排放数据等信息保密。未经受核查方允许,不将其透露给委托方之外的第三方。 如有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引起投诉或纠纷,核查机构由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低碳园区评价指标体系 1体系简介 根据低碳园区的特征及建设目标,本体系将低碳园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目标层,即低碳园区评价指数;第二层为准则层,分别对应低碳发展的几个发展重点,即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能源与低碳技术、园区建设与管理;第三层为指标层。 评价体系由8个指标组成,见下表。 表1 低碳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2 指标解释 2.1 单位GDP综合能耗 指标解释:指报告期内园区综合能耗总量与园区GDP之比,反映园区能源利用效率。 园区综合能耗总量:指企业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煤、电、油等能源的消耗(包括生产取暖、降温等用能)。各种能源均按国家统计局规定的折合系数折成标准煤计算。 2.2 单位GDP碳排放下降率 指标解释:指园区本年度相对于上年度的单位GDP的碳排放量下降情况,是园区减排温室气体、发展低碳经济的最直观表现。 2.3 综合能耗弹性系数 指标解释:指报告期内园区综合能耗总量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例。综合能耗总量增长率指报告期内园区综合能耗总量相对上一年的综合能耗总量的增值与上一年综合能耗总量的百分比。

2.4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 指标解释:指报告期内园区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消耗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不产生有害物质排放的能源。可再生的、消耗后可得到恢复,或非再生的(如风能、水能、天然气等)及经洁净技术处理过的能源(如洁净煤油等)。 2.5 热电联产比例 指标解释:指报告期内园区同时向用户供给电能和热能的生产方式占园区供热中的比例。 热电联产是热能和电能联合生产的一种高效能源生产方式,与热电分产相比,可以显着提高燃料利用率,是全球公认的节约能源、改善环境、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功能的重要措施,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6 工业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率 指标解释: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占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包括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的百分率。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指报告期内企业通过回收、加工、循环、交换等方式,从固体废物中提取或者使其转化为可以利用的资源、能源和其他原材料的固体废物量(包括当年利用往年的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如用作农业肥料、生产建筑材料、筑路等。综合利用量由原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统计。 2.7 园区碳排放信息平台 指标解释:指园区内低碳信息平台建设的完善程度。 主要考核是否创建局域网;是否定期在园区管委会网站、局域网或相关网站上发布园区能源消耗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等;将各企业副产品数量、质量、时间以及企业其他相关信息等,通过信息集成、信息分析、信息查询、信息发布,合理调配,提高园区效率,形成园区低碳管理。 提高企业参与度,鼓励园区内企业参与碳排放交易体系,采取低碳发展措施,并督促未进行低碳发展的企业尽快规划和实施低碳措施。 2. 8 园区绿地率 指标解释:指园区内绿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园区绿地率是表征园区碳汇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表征城市碳汇资源水平的重要指标。 园区绿地率(%)= ha 100% ha 园区绿地面积() 园区总用地面积() 3 指标标准值 表2 广东省低碳园区评价指标标准值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1、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 生态城市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在城镇化进程中注重城市生态系统的构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持续、社会和谐、创新引领为目标来建设生态城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化发展,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和中国生态文明的崛起. 2、生态城市——资源节约 生态城市主要从水资源、能源和土地资源三个方面实现资源的节约。水资源方面要求做到超过30%的再生水利用率和超过90%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能源方面要求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超过15%,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要低于85度/年/平方米;土地资源方面要求在保证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在80-120平方米的基础上尽量集约用地,使城镇建设用地占市域面积的比例大于50%。 3、生态城市——环境友好 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对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垃圾、噪声和公园绿地都有特别要求。要求全年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日平均浓度达二级标准的天数均要大于310天;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城市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超过9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大于40%,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0%以上。 4、生态城市——经济持续 生态城市要兼顾经济、社会、自然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要求经济发展过程中,每万元GDP的化学需氧量小于4.0、每万元GDP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小于5.0、每万元GDP消耗标准煤在0.83吨以内、每万元GDP的取水量在70立方米以内;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其增加值占GDP比重的55%以上;代表收入水平的恩格尔系数要小于30%;用城镇登记失业率代表就业水平,要求该项指数小于3.2%。 5、生态城市——社会和谐 生态城市的社会和谐,要做到住房保障、医疗水平、文体设施、科技教育、收入分配、交通便捷、城市安全面面俱到,住房保障率要达到90%以上,住房价格收入比保持在3-6之间;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2.8人以上,没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大于30张;人均公共图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全文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全文 智慧城市是指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因此,为进一步科学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评估,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一、相关说明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主要是在《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基础上,基于城市“智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竞争力、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目的主要是为了较为准确的衡量和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相关指标的确定主要本着以下原则:一是指标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和当前数据采集是可靠方便和科学的;二是指标具有代表性,可较全面反映某个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三是具有可比性,不同城市间、城市不同历史阶段可根据指标进行科学比较;四是指标具有可扩展性,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增减和修改。 二、指标体系 根据以上的原则以及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智慧城市软环境建设等6个维度,包括18个要素、37个指标。 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指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相关基础设施。主要包括1个要素,3个指标。 1.1宽带网络建设水平。指各类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宽带网络在城市中的建设应用水平。包括3个指标。 1.1.1家庭光纤可接入率。光纤接入是指局端与用户之间完全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体。光纤接入覆盖率是反映了城市基础网络设施发展水平核心指标之一。 1.1.2主要公共场所无线网络覆盖率。指交通枢纽、商业集中区、公共活动中心等主要公共场所无线网络覆盖率。 1.1.3户均网络接入水平。指城市内每户家庭实际使用网络的平均带宽(包括各种家庭网络接入方式)。 2、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 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最核心领域,主要包括智慧化的政府行政、道路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环境监测、安全防控、能源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是城市居民生活智慧程度和幸福感的直接影响因素。主要包括8个要素,16个指标。

智慧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 智慧城市是指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 因此,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一、相关说明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主要是基于城市“智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竞争力、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目的主要是为了较为准确的衡量和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关指标的确定主要本着以下原则:一是指标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和当前数据采集是可靠方便和科学的;二是指标具有代表性,可较

全面反映某个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三是具有可比性,不同城市间、城市不同历史阶段可根据指标进行科学比较;四是指标具有可扩展性,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增减和修改。 二、指标体系 根据以上的原则以及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等5个维度,包括19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 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指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相关基础设施。主要包括3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 1.1宽带网络覆盖水平。指各类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宽带网络在城市中的覆盖比例。包括4个三级指标。 1.1.1家庭光纤可接入率。光纤接入是指局端与用户之间完全 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体。光纤接入覆盖率是反映了城市基 础网络设施发展水平核心指标之一。智慧城市的家庭光 纤可接入覆盖率应在99%以上。 1.1.2无线网络覆盖率。指通过各种无线传输技术实现的无线 网络连接在城市区域的覆盖率。智慧城市的无线网络覆 盖率应在95%以上。 1.1.3主要公共场所WLAN覆盖率。指大专院校、交通枢纽、

北京长辛店低碳社区概念规划

北京长辛店低碳社区概念规划 编制单位: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长辛店低碳社区概念规划——引领中国低碳分区规划的发展 A: 项目概要 北京丰台区长辛店低碳社区概念规划项目占地500公顷,包括住宅区、商业区、研究工业园区及轻轨站。项目运用创新方式,结合低碳绩效标准与法定分区规划,制定低碳社区概念规划。 B: 现状及规划目标 中国的城市化与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许多研究表明中国自2007年以来整体碳排放量已经超过了美国。中国不断上升的碳及其它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对本国乃至全球造成重大影响。 中国及其13亿人口在过去20年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1985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为23.7%;预计2012年这一数字将达到50%。城市化的推进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使用、资源和环境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如果没有管理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政策,那么这一空前的城市化必将导致惊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中国正在迫切寻求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以减少城市发展及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十一五”计划也明确提出,必须减少碳排放及能源使用。由此可见,在中国城市规划系统中运用创新的方法与工具创造低碳社区是势在必行的。 北京丰台区 《丰台河西地区整合规划》(2005-2020)是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代表北京市政府提出的,并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制定的目标相一致。 奥雅纳随后受一家当地开发商(代表丰台区政府,并作为其合作伙伴)委托,审核现有的法定区域计划并在500公顷区域内(长辛店项目社区),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提出“低碳”概念总体规划。该项目由奥雅纳与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推进,并在项目进行期间获得丰台区政府及北京规划委员会的直接支持。 北京长辛店低碳社区概念规划的目标 ·在可持续发展架构及绩效指标下,制定多用途社区概念规划(住宅区、商业区、未来的科技园区及轻轨站),并建立一个低碳的、经济可行的、社会包容的、环境友好的、资源有效的社区。 ·倡导一组创新的“低碳分区规范”,结合可持续发展指标及法定分区规范来处理气候变化的影响。 C: 长辛店低碳社区概念规划 长辛店低碳社区坐落于丰台河西地区,位于北京市的西南区域。该项目距北京市中心约17公里,是北京西南走廊重要的发展区域之一。 建议项目位于该区域,占地500公顷,其中包括将来的住宅区、商业区、开放空间和研究工业园区,并将开通轻轨作为公共交通。未来规划人口将达到7万人。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标准化研究所,付允等)2009-2020年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目标 Low carbon city evaluation system (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tandardization, pay Yun, etc.) 2009-2020 China low-carbon eco-c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QINGDAO, which is one of the top 100 cities in china, in Low carbon c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2009-2020) ?Renewable energy should account for 20% +. ?High-efficiency heating, cooling, and power-generating facilities is well encouraged ?Low energy consuming building should account for 70% ?Distance to BRT should be less than 500m. ? Greenery ratio: area of greenery / total area, should be above 40% Green roof and vertical green is not include. ?Greenery cover ratio: Horizontal projection area of greenery / total area, should be above 45%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National ecological garden city standards (一)城市生态环境指标 绿地率 指地块内各类绿地的面积总和与地块用地面积的比率(%) 计算方法:绿地率=绿地面积总和÷地块用地面积×100% 绿地面积不包括屋顶、天台绿地和垂直绿地,但包括地下建筑和半地下建筑上面的绿地面积。

1075.深圳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初探

1075.深圳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初探 张亮, 陈晓晶, 俞露 摘要:深圳作为全国第一个“低碳生态示范市”,需要一个符合城市发展阶段、发展目标和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科学的指标体系引导城市低碳生态发展。本研究指标选取充分参考中国各部委和各城市制定的各类指标体系,采用比较分析、空间分析、统计分析、专家咨询等多种方法,确定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指标包括经济转型、环境优化、绿色城区、社会和谐及示范创新五个子系统,67项基础指标,36项核心指标,让城市管理决策部门明晰生态城市建设的方向,为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低碳生态, 指标体系, 深圳 1、引言 在全球面临气候变暖的巨大压力下,低碳发展模式正在成为全世界共同努力方向。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提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力求在创建低碳社会和构建生态文明的进程中全面提升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低碳型生态城市是对城市文明理念的发展,在坚持经济、社会、自然资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着重提出改变当前城市化进程中高碳排放的趋势,降低对全球气候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强调最大限度地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2010年深圳与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签署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建设全国第一个“低碳生态示范市”,期望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低碳生态技术应用研发等方面积极探索,大力推进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促进深圳的城市发展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为全国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发挥示范作用。深圳“十二五”发展规划把“基本建成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民生幸福城市、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城市”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五年的总体发展目标,加快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现代国际化先进城市迈进。深圳需要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低碳生态指标,准确反映城市经济增长、社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变化的实际情况,推进城市科学发展目标的具体化、规范化、标准化。

沿江庄家圩低碳社区试点实施方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庄家圩社区开展低碳社区试点工作 实施方案 为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强低碳社会建设,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推动社区低碳化开展,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社区基本情况简介 庄家圩社区居民委员会地处沿江街道办事处以北,曲靖城正东,距曲靖城区3.5公里,属典型的农村居委会。庄家圩社区国土面积4.24平方公里,辖八个居民小组,有农户1203户,总人口4616人。辖区内现有企业17家,学校一所,卫生所一个,供销社一个,社区居委会和各居民小组均有办公场所。种植业、养殖业、个体私营企业、建筑企业和劳务经济是社区经济收入主要来源。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层高、统一水平、统一外装饰、统一分房“六统一”原则,全社区采用统建和自建两种模式开展新农村建设。冯家圩居民小组由集体统建农民三层新居272套,二至八组农户自建新村建房657套,新村建设总体已完成70%左右,农户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混结构洋楼,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特别是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社区家用电器、汽车等高能耗消费品的刚性需求增长势必带动能源消费增长的不断加快,商业、生活部门能源消费总量将持续攀升,若未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方面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必将保持正比例增长,降低经济发展质量。当前,社区能源节约的理念尚未形成,特别是目前大多数居民对生活节能重视不够,生活中过度消费能源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庄家圩社区在新村建好后,着手实施了改厕、改灶、改厩,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和规划“三堆”等工作。 2011年2月,通过多方争取项目资金,由群众投工投劳,庄家圩社区建成了麒麟区第一座村级垃圾中转处理站,为改善整个社区乃至全乡的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做出了积极贡献。2012年冯家圩居民小组总投资60多万元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工程一座,配套设施管道建设3953米(双道),日处理生活污水80立方米,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达到净化水标准。如今庄家圩绿树成荫,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庄家圩社区作为沿江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和麒麟区农村里的“新城区”,需要站在新的高度,树立起低碳发展的新标杆,在全社区加

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研究全解

生态城规划指标体系研究 晓山 1.国内外研究动态 规划指标体系作为规划实施的主要控制手段,是将生态城市由理论研究到实际操作的关键所在。目前,国内外对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是从生态城市建设评价的角度提出的。从碳减排角度进行的研究基本上在概念理论阶段。较少考虑碳减排的内容和标准(吴琼等,2005;莫霞,王伟强,2010;谢鹏飞等,20lO;付允等。2010)。欧盟资助的生态城市研究项目从区域与城市文脉、城市结构、交通、物资与能源、社会经济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核心思想是构建人类和环境友好关系的可持续居住模式(薄力之,2008)。美国重要港口城市克里夫兰的生态城市议程中包含了空气质量、气候改良、能源、绿色建筑、绿色空间、基础设施、政府领导、邻里特色构建、公共卫生、精明增长、区域主义、交通选择、水质保持以及滨水区建设等多个层面的标准要求。加拿大温哥华的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包括固体废弃物、交通运输、能源、空气排放、土壤与水、绿色空间、建筑等。 目前,研究生态城指标的体系结构大致可以分为6类:①第1类为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将指标体系分

解为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子系统,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环保部、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新天津生态城项目组、付允等(2010)提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属于该类型:②第Ⅱ类为基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构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吴琼和王如松(2005)、杨志峰等(2005)、颜文涛等(2007)提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属于该类型;③第Ⅲ类为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构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宋永昌等(1999)提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属于该类型:④第Ⅳ类为基于生态城市规划理论构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将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和城市规划理论结合,将各种生态规划指标融人到传统城市规划内容中去,黄光宇等(2002)和沈清基等(2008)构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属于该类型;⑤第V类根据生态城市建设内容构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在传统城市建设内容的基础上,直接融入生态指标,欧盟的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美国克里夫兰生态城市建设标准、加拿大温哥华的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曹妃甸国际生态城指标体系、无锡中瑞低碳生态城指标体系属于此类型:⑥第Ⅵ类基于人居环境理论构建的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科学研究会提出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国家园林生态城市标准属于此类。 从低碳生态城内涵及系统构成、建设内容、规划内容4个方面评价上述低碳生态城指标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更多强调了生态指标,较少涉及减碳指标:②提出了生态城建设评价指标,较少针对性提出规划过程控制的低碳生态城规划指标,规划可控性(即对规划编制过程和规划管理的可操作性)不是很强:③有些指标体系结

低碳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012年第11期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最紧迫挑战之一,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能否协调共进,将决定着一个城市是否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将到达58%~60%, 届时,城市人口将达8~9亿。如果以目前这种状态继续发展,城市的能耗与碳排放将会呈明显递增趋势,进一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建设低碳城市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低碳城市建设是实现城市创新、科学、转型发展的 重要载体 1.低碳城市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城市作为经济社会活动的中心,一方面城市人口资源要素集聚而突显运行的高效率,另一方面也正是这种高度集聚性,使城市成为了资源消耗、能源消耗、碳排放(碳耗)的集聚区域。根据专家测算,我国城市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消费总量的60%多,城市人均能源消费为农村人均能源消费的3倍左右。城市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城市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也必然要求建设低碳城市。在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加速、碳排放日益增加的特殊时期和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努力构建低碳城市,走低碳化发展道路,也是我们应对气候变化、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城市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快速增长到2009年的46.59%。随着农村人口大量拥入城市,能源消费行为将随之发生改变,人均用能将迅速增加,同时,城市人口增长也将引起交通用能增加,这必将推动城市能源消费量的增长。我国许多城市目前正面临着交通拥堵、电力紧缺、资源匮乏、空气污染、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社会和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现阶段城市以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 染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模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低碳城市建设刻不容缓。 城市要积极发挥其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空间载体作用,尽快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积极依靠低碳技术来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低碳城市建设是创新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城市间的竞争是国家发展、地方进步的巨大动力。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公布的2007年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显示,城市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均已经 作为重要的竞争力指标,是城市社会发展的标志。 [1]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城市竞争力课题组也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确保城市与周边地区居民福利的重要因子,计入到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中,以体现城市实力和发展潜力。很多城市的政府部门都清醒地认识到: 再不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城市的发展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和制约。城市必须尽早调整发展模式,尽早脱离对传统工业的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三高)行业的极大依赖,提升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强化城市居民的低碳理念,实现城市的跨越式发展。 低碳产业也已经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产业以及相关的环保产业不仅提供了新的、有发展前景的产业选择,而且提供了大量的地区性就业机会。以天津为例,天津中新生态城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建设的生态城市,它的“低碳”发展模式引来了各方的广泛关注。天津中新生态城启动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以及太阳能供热等项目。目前, 中新生态城已累计引进节能环保、 文化创意、科技研发、金融投资类企业160家,协议投资总额200亿元,另有100多个项目正在洽谈 中,初步形成了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3] 目前,我国在北京、上海、天津、保定、杭州等城市都有一定规模的低碳项目,政府力图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 低碳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杭州/蒋惠琴 张丽丽 摘要: 低碳城市是实现城市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和转型发展的根本途径。创建全面而完整的低碳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城市低碳化发展的量化和具体化,同时又可以明确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着力点。城市的发展包括社会的方方面面,如何以城市为基本单位,提出低碳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是本文的重点和突破点。本文尝试构建以低碳发展为核心、 以经济发展为手段、以社会发展为基础“三位一体”的低碳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推进我国低碳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低碳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经管研究J INGGUANY ANJ IU 92

智慧城市评价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全文: 智慧城市是指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因此,为进一步科学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评估,在前期研究的 基础上,特制定《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一、相关说明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主要是在《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基础上,基于城市“智 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竞争力、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目的主要是为了较为准确的衡量和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相关指标的确定主要本着以下原则:一是指标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和当前数据采集是可靠方便和科学的;二是指标具有代表性,可较全面反映某个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三是具有可比性,不同城市间、城市不同历史阶段可根据指标进行科学比较;四是指标具有可扩展性,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增减和修改。 二、指标体系 根据以上的原则以及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 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智慧城市软环境建设等6个维度,包括18个要素、37个指标。 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指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相关基础设施。主要包括1个要素,3个指标。

对海南省低碳发展建议摘要

徐华清对海南省低碳发展建议摘要 1 低碳相关指标研究: 1.1 研究GDP增速与人口数量和能耗的关系 “十二五”期间,假定 GDP年均增长13%,总人口控制在907万人以下:2015年全省能源需求量约为2700万吨标煤(2010年为1353万吨标煤),单位GDP能耗为0.9(2010年为0.8)。 在GDP年均增长15.5%,总人口控制在940万人等假设下:2015年全省能源需求量约为3200万吨标煤,单位GDP能耗为0.95。 建立模型,研究GDP增速和人口数量与能耗的相关性,根据结论提出相应对策。 1.2 研究产业能耗关系 2010年,海南省三大产业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为单位GDP能耗为0.806吨标煤/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为0.163吨标煤/万元,第二产业为1.439吨标煤/万元,第三产业为0.651吨标煤/万元。 建立模型,研究GDP能耗的构成成分,总体能耗与各产业能耗相关性,各产业之间的能耗匹配等问题,根据结论提出相应对策。1.3 研究GDP与用发电量的关系 2009年,全国人均GDP4490美元,人均发电量2790度,海南省人均GDP3505美元,人均发电量1450度。 建立模型,研究GDP增长也用电量等能耗的关系,根据结论提出相应对策。

1.4 研究节能减排目标 “十二五”规划中,2015年全省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0年下降11%左右,2015年全省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10年下降10%左右,201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2%,201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2%,森林蓄积量增加0.06亿立方米。 建立模型,研究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关系,经济发展,节能减排、转变增长方式以及建立“两型”社会的联系,根据结论提出相应对策。 1.5 研究GDP增长,人口数量与产业比重以及单位能耗关系 按海南“十二五”规划预测:在GDP年均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20:30:50;单位GDP能耗下降10%左右,总人口控制在923万人(每年增加10万)等假设下:2015年全省能源需求量约为2250万吨标煤,单位GDP能耗为0.725吨标煤/万元(2010年为0.8);如果在此基础上,“十二五”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再提高5.5个百分点,则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10年下降14.5%左右。 建立模型,研究GDP增长与人口数量,GDP增长与产业比重,GDP 增长与人口素质,人口数量与能耗等经济指标的相关关系,根据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