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课题: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增殖分化阶段

、在此过程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有哪些?

感应阶段

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

A.细胞1 和B 细胞都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B.细胞2 的作用是使靶细胞裂解暴露病原体

C.合成a 所需原料及合成场所都是由人体细胞提供的;D.注射的疫苗可直接刺激细胞3 产生大量物质b

免疫细胞掌握T细胞的重要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免疫细胞掌握T细胞的重要表面分子及其作用;掌握T细胞亚群的分类方法及各亚群的特性;熟悉T、B细胞的功能;掌握B细胞的重要表面分子及其作用;熟悉单核吞噬细胞及NK细胞的特性及生 物学功能;熟悉各类抗原提呈细胞的主要特性; 二细胞因子本章重点 1.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与特性 2.熟悉细胞因子的分类和主要生物学活性 三抗原 1.名词解释:抗原、半抗原、异嗜性抗原、交叉反应 2.TD抗原和TI抗原作用机制有何不同 3.简述超抗原的作用特点 4.简述佐剂的作用 四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1.器官移植排斥的预防和治疗 2.MHC基因转染肿瘤细胞作为肿瘤疫苗治疗肿瘤 3.MHC分子治疗自身免疫病 4.TCR结合多肽的临床应用 5.抗HLA-DR人源化抗体治疗B细胞淋巴瘤 五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1.掌握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的基本概念。 2.掌握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致病相关因素。 3.熟悉自身免疫病免疫损伤机制及有那些典型疾病。 1-2章 固有免疫应答:是指体内固有免疫细胞和固有免疫分子识别结合病原体及其产物或其他抗原

性异物后,被迅速活化,并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从而将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杀伤清除的过程. 适应性免疫应答: 是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与成熟的场所;同时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亦起主导作用。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和腔上囊(禽类)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T、B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有淋巴结、脾及与黏膜有关的淋巴组织和皮下组织等。 淋巴细胞归巢:是淋巴细胞的定向游动,包括成熟淋巴细胞向外周淋巴器官归巢,淋巴细胞再循环,以及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如皮肤,肠道粘膜和关节滑膜等炎症部位)迁移.其分子基础是淋巴细胞表面称之为淋巴归巢受体)与内皮细胞上相应的血管地址素的相互作用.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再循环指外周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经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后,又通过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后经内皮小静脉返回到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中的循环过程。 二、问题 1、免疫系统的功能? 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1免疫防御2免疫监视,3免疫调节,4免疫自身稳定. 2、固有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参与的主要细胞? 固有免疫应答早期性,快速,无记忆性主要细胞NK细胞NK T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适应性免疫应答特意性,耐受性,记忆性主要细胞;T细胞,B 细胞。 3-4章: 一、名词: 抗原: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半抗原:是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故又称不完全抗原。 超抗原:是指一类只需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大量的T细胞(2%~20%某些亚型T细胞克隆)活化,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的抗原因子, 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TD-Ag) 在刺激B 细胞产生抗体时需要T 细胞的辅助,所以称为TD-Ag 。如细胞、病毒及各种蛋白质均为TD 抗原。 ,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TI-Ag) 在刺激B 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 细胞辅助,所以称为TI-Ag 。 抗原表位(决定基)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它是与TCR BCR或抗体特异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 互补决定区(CDR)VH和VL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这些区域称为HVR或CDR。 免疫调理:指抗体如IgG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IgGFc受体结合,从而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ADCC: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受体识别包被宇靶抗原上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 单克隆抗体(mAb)单-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 二、问题

第十三章 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doc

第十三章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即刻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阶段发挥作用的细胞是 A. NK细胞 B. T细胞 C. B细胞 D. 皮肤粘膜上皮细胞及吞噬细胞 E. 抗原提呈细胞 2.吞噬细胞包括有 A.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中性粒细胞 B.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NK细胞 C. 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D. 巨噬细胞和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 E. 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3.借助巨噬细胞的哪种特性,可将之与淋巴细胞分离开来★ A. 吞噬 B. 粘附 C. 提呈抗原 D. ADCC作用 E. 趋化性 4.感染时,最早被招募到感染部位的吞噬细胞是★ A. 巨噬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 NK细胞 D. 单核细胞 E. T细胞 5.具有非特异性杀伤作用的细胞是: A. Th细胞 B. Tc细胞 C. TCRαβ+细胞 D. NK 细胞 E. Ts 细胞 6.具有特异性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是: A. Tc细胞 B. NK细胞 C. T DTH细胞 D. 巨噬细胞 E. 中性粒细胞 7.大颗粒淋巴细胞是指:★ A. T淋巴细胞 B. B淋巴细胞 C. MPS D. NK细胞 E. TIL 8.关于NK细胞的特性,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 无SmIg B. 来源于骨髓 C. 表达IgFc受体 D. 具有吞噬作用 E. 无TCR 9.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感应阶段,巨噬细胞的主要作用是:★ A. 生成补体 B. 释放活性氧 C. 分泌溶菌酶 D. 参与ADCC E. 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 10.同时具有CD56分子和CD16分子的细胞是:★ A.B细胞B.巨噬细胞C.NK细胞 D.中性粒细胞E.Th1细胞 11.不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有: A. T细胞 B. B细胞 C. APC D. 巨噬细胞 E. 粘膜上皮细胞 12.皮肤粘膜上皮细胞的物理屏障作用表现除下列哪项均正确? A. 致密的上皮细胞具有机械屏障作用 B. 上皮细胞的更新 C. 呼吸道粘膜上皮的纤毛可做定向摆动 D. 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分泌物的冲洗作用 E. 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分泌物的抗菌作用 13.以下关于巨噬细胞错误的是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 当外源性抗原进入机体后,很快(数分钟)就会被APC在感染或炎症局部摄取,然后在细胞内降解抗原并将其加工处理成抗原多肽片段,再以抗原肽-MHC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细胞表面(此过程称为抗原处理,约需3 h)。当APC与T细胞接触时,抗原肽-MHC复合物被T 细胞的受体识别,从而将信息传递给T细胞,引起T细胞活化(此过程称为抗原递呈)。活化的T细胞通过度泌淋巴因子来进一步活化B 细胞以产生抗体或活化其他T细胞以引起细胞免疫反应。能够说,抗原识别过程实质上是携带抗原肽-MHC复合物的APC“寻找”抗原特异性初始T细胞的过程;初始T多由树突状细胞活化,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识别多种APC递呈的抗原。 1 细胞免疫过程 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T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初始或记忆T细胞膜表面的受体与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复合物特异性结合的过程);(2)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3)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T细胞的活化需要双信号的刺激,第一信号来自抗原,提供方式是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复合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和结合,该信号确保免疫应答的特异性;第二个信号是微生物产物或非特异性免疫针对微生物的应答成分,该信号确保免疫应答在需要的条件下才能得以发生。当只有第一信号时,T细胞处于无应答状态。

T细胞活化引起细胞分裂(大量增殖,达到整体功能所需的数量水平)和分化(使T细胞具有分泌细胞因子或细胞杀伤的功能)。淋巴因子的分泌是T细胞活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不同的抗原刺激可使初始T细胞分泌不同种类的细胞因子,从而产生不同的效应,而白细胞介素2是初始T细胞产生的最重要的细胞因子。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特异性的杀伤功能,主要是细胞浆内形成了很多膜结合的颗粒,这些颗粒包含穿孔素(perforin,成孔蛋白)和颗粒酶等多种介质。穿孔素可对靶细胞打孔,颗粒酶是一组丝氨酸酯酶,它进入靶细胞胞浆,使靶细胞凋亡。靶细胞凋亡后,暴露抗原,从而被抗体消灭。 随着抗原的清除,绝大部分活化T细胞死于细胞凋亡,以维持自身稳定的基础状态。少数T细胞分化为长寿命的记忆细胞,在再次抗原刺激时发挥快速的免疫应答作用。 2 体液免疫过程 体液免疫的过程也可分为抗原识别,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合成分泌抗体并发挥效应三个阶段。 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是通过其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来实行的。B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能直接识别蛋白质抗原,或识别蛋白质降解而暴露的抗原决定簇,而无需APC对抗原的处理和递呈。B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识别抗原是产生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有人将结合了抗原的B细胞称为致敏B细胞,只有这些细胞在接受T细胞的辅助时才能够活化来产生抗体。也就是说,B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抗原信号和活化的T细胞信号(并不是递呈抗原,而是通过其他的分子信号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第四章 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 第二节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课时目标: 1、简述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过程 2、理解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异同和相互关系 3、结合所学知识,关注自身健康,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习方法:归纳法、比较法 情景导入: 当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被突破,抗原进入内环境中,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便开始启动。那么,第三道防线是如何启动的呢? 学导结合: 一、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的关键是产生了两细胞:寿命长的记忆细胞,监察到同样抗原再次侵入,发生第二次免疫,立即消灭;寿命短的效应B 细胞,分泌抗体清除抗原(一种效B 只产生一种抗体,扫清已有抗原)。 ◆二次免疫: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对 抗原更敏感,比B 细胞更快做出反应,增殖分化出效应B ,又产生大量抗体,免疫反应更强、更快。 二、细胞免疫 探究深化: 1、总结出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在免疫中的作用 2、能识别抗原的结构和物质有哪些?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由哪些? 3、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 .图中④为细胞免疫:⑤为体液免疫, B 物质为抗体 B .与B 物质加工、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C .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 、c 、d 、e 、f 、g D.病毒入侵人体时往往先通过⑤免疫,再通过④免疫,才能消灭抗原 总结反思: 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源头 B 淋巴细胞 T 淋巴细胞 杀菌物质 特异性抗体 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注意) 作用对象 侵入内环境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靶细胞 作用方式 效B 产生抗体;抗原-抗体反应 效T 与靶细胞结合;效T 使靶细胞裂解 相同 感应阶段:抗原处理、呈递、识别;反应阶段:B 、T 细胞分化增殖;记忆细胞形成 效应阶段:效T 、抗体、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 释放 与靶细胞结合 分泌 抗原 (处理) 感应阶段 增殖分化阶段 效应阶段 增殖分化 T 细胞 发挥免疫效应 二次应答 抗原 (处理) (识别) 感应阶段 增殖分化阶段 效应阶段 增殖分化 (呈递) 直接刺激 分泌 发挥免疫效应 二次应答

(整理)什么是免疫应答

一.什么是生物制品,有哪几类? 兽医生物制品是根据免疫学原理,利用微生物、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或免疫应答产物制备的一类物质,专供相应的疾病诊断、治疗或预防之用。 (一)按生物制品性质分类 1.疫苗 2.类毒素 3.诊断制品 4.抗病血清 5.微生态制剂 6.副免疫制品 (二)按生物制品制造方法和物理性状分类 1.普通制品 2.精制生物制品 3.液状制品 4.干燥制品 5.佐剂制品 二.什么是疫苗,分为几类? 疫苗:凡接种动物后能产生自动免疫和预防疾病的一类生物制剂。 根据疫苗抗原的性质和制备工艺,疫苗分为活疫苗,死疫苗,基因疫苗;按疫苗抗原种类和数量,疫苗分为单(价)疫苗,多价疫苗,多联(混合)疫苗;按疫苗病原菌(毒)株的来源,疫苗分为同源疫苗和异源疫苗。 弱毒疫苗,重组活疫苗,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病毒抗体复合物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单位疫苗,抗独特型疫苗,基因疫苗,同源疫苗,异源疫苗。 三.每种疫苗都有什么特点,区别在哪里? 活疫苗优点:活疫苗可以在免疫动物体内繁殖;能刺激机体产生全面的系统免疫反应和部免疫反应;免疫力持久,有利于清除局部野毒,产量高,生产成本低。 缺点:该类疫苗残毒在自然界动物群体内持续传递后有毒力增强和返祖危险;有不同抗原的干扰现象;要求在低温、冷暗的条件下运输和储存。 它包括传统的弱毒疫苗及现代的基因缺失疫苗,基因工程载体疫苗及病毒抗体复合疫苗。死疫苗优点:死疫苗不能再免疫动物体内繁殖,比较安全,不发生全身性副作用,无毒力返祖现象;有利于制备多价或多联等混合疫苗;制品稳定,受外界环境影响 小,有利于运输。 缺点:该类疫苗免疫剂量大,生产成本高,需多次免疫。该类疫苗一般只能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免疫记忆,故常需要用佐剂或携带系统来增强其免疫效果, 它包括完整病原体灭活疫苗、化学合成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及 抗独特型抗体(Id)疫苗。 基因疫苗不能在机体繁殖,但它可被细胞吸纳,并在细胞内指导合成疫苗抗原,它不仅可以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抗性,而且可以同时激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尤其是 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反应。 四.什么是免疫应答?什么是免疫记忆?免疫应答是怎么产生的? 免疫应答:是指动物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抗原物质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并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免疫连锁反应和表现出一定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免疫记忆:在获得性免疫方面,一度对某抗原发生反应,则在下一次同样的抗原刺激时,可看到更强烈的反应,称为免疫记忆。 免疫应答的产生: 1.致敏阶段(感应阶段)是抗原物质人体内,抗原递呈细胞对其识别、捕获、加工处理和递呈以及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阶段。 2.反应阶段:(增殖与分化阶段):抗原特异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进行增殖与分化,以及产生效应淋巴细胞和效应分子的过程。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淋巴母细胞,最终成为效应性淋巴细胞,并产生多种细胞因子。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一部分T、B淋巴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变为记忆性细胞。该阶段有多种细胞间的协作和多种细胞因子的参加。 3.效应阶段:由活化的效应性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CTL)与迟发型变态反应T细胞(TD)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知识方面 (1)描述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和功能; (2)识记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3)概述抗原和抗体的知识; (4)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的关系。 2.态度观念方面 (1)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种人痘预防传染病的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介绍牛痘的发明以及科学家在免疫科学方面的研究过程,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3)通过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两者的关系,认识到生命的物质性、生命运动的多样性,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3.能力方面 (1)通过介绍抗体的发现、淋巴细胞的种类、分化和功能等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从科学事实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通过组织小组自学,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1.抗原和抗体的知识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基础,学生虽然在初中已学过一些,但毕竟粗浅。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很复杂,又是一个微观的动态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模式 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 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显示微观动态过程,教师提供相关资料指导小组学生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起,引入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有些传染病,人的一生只患一次,如天花、麻疹、百日咳等,而另一些传染病如感冒、痢疾等却可能多次感染,这是为什么? 引出特异性免疫有两种类型,即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但都可分化成一部分记忆细胞,执行或长或短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二、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复习:1.什么是抗原?有哪些性质? 2.什么是抗体?主要分布在哪里? 3.人体的免疫系统的组成? 4.淋巴细胞的起源、分化和分布? 由学生复习上述抗体的概念,教师引申出体液免疫。 三、学习新课 4.体液免疫 (1)概念:靠抗体实现的免疫方式就称为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高考考纲】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高考考点】:1、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2、免疫细胞的起源于分化 【自主学习】 一、体液调节(背诵过程) 1、(用文字箭头形式书写体液免疫过程,参照创新设计159页) 2、画出体液调节的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曲线(参照创新设计159页) 3、再次应答的特点: 二、细胞免疫(背诵) 1、(用文字箭头形式书写其过程,参照创新设计159页) 2、淋巴因子(细胞因子)由什么细胞分泌?包括哪些?功能是什么? 三、叙述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 三、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联系(背诵,课本54页) 【例1】(2009·浙江高考)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B.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C.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D.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例2】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某种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造血干细胞经分裂、分化形成的a、b、c可能分别为红细胞、T细胞、B细胞 B.①②③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被的参与 C.①②③属于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⑥过程属于效应阶段 D.当Y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会引起免疫缺陷病 四、思考: 【例3】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2、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去胸腺的小鼠,其免疫功能怎样?若仅回输B细胞免疫功能怎样?为 什么? 3、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有哪些? 4、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有哪些? 5、呈递抗原的细胞有哪些?

高中生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详细解析

高中生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详细解析 1.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材将细胞免疫的感应阶段和反应阶段作了更为简单人处理,只是以图解的形式重点剖析效应阶段。学生难免要问:细胞免疫的感应阶段和反应阶段是如何进行的?因此,在教学中有必要向学生作详细分析:感应阶段,一部分病原体如病毒侵入到宿主细胞内,其抗原分子可转移到宿主细胞表面;另一部分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将抗原呈递给辅助T细胞和杀伤T细胞前体。在反应阶段,杀伤T细胞前体受到抗原的刺激后变为活化的杀伤T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杀伤T细胞;辅助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变为活化的辅助T细胞并分泌淋巴因子,以刺激杀伤T细胞前体,使之迅速地增殖、分化为活化的杀伤T细胞和记忆杀伤T细胞。 2.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为了促使学生深刻一理解和把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学过程中可以建立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相互作用模型(见下图)。该模型力求突出以下特点: 2.1 反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 从作用对象上看,体液免疫清除的是游离在寄主细胞外的抗原及其产生的有毒物质;细胞免疫则摧毁侵入到寄主细胞内的病毒、胞内寄生菌或外来的组织团块、癌变的细胞等。从作用方式上看,体液免疫是通过效应B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并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来清除抗原;细胞免疫则是通过效应T细胞(杀伤T细胞)分泌穿孔素使靶细胞溶解死亡。 2.2 体现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联系: 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后,首先诱发体液免疫,因为T细胞不能识别入侵的病毒等抗原,只有当病毒或胞内寄生菌侵入宿主细胞,细胞表面出现了来自病毒等病原体的小分子蛋白质抗原,并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名解(整理)

名词解释 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固有免疫反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适应性免疫反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是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与成熟的场所;同时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亦起主导作用。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和腔上囊(禽类) 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是成熟T、B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有淋巴结、脾及与黏膜有关的淋巴组织和皮下组织等。 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 抗原(antigen,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的前一种性能称为免疫原性即抗原能刺激特异性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生、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的特性;后一种性能称为抗原性(又称:免疫反应性),即抗原可在体内外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epitope),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T细胞决定簇:T细胞决定簇一般位于抗原分子内部,必须由APC将抗原加工处理为小分子多肽并与MHC分子结合,然后才能被TCR所识别。又称线性决定簇。 B细胞决定簇:BCR能与未经APC加工的抗原发生反应,其识别的靶结构主要位于抗原分子表面的决定簇。又称构象决定簇(有三维结构)。 免疫佐剂(adjuvant):某些物质若先于抗原或与抗原一起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此物质称免疫佐剂 超抗原(superantigen , SAg):某些微量的抗原物质具有强大的刺激T细胞活化的能力,称此物质为超抗原。常见于某些细菌外毒素、逆转录病毒(HIV)(是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问答(整理)

问答题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功能:1免疫防御2免疫监视,3免疫调节,4免疫自稳(具体看定义) 固有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参与的主要细胞 (1)固有免疫应答:早期性,快速,无记忆性 主要细胞:NK细胞 NK T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 –巨噬细胞。(2)适应性免疫应答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主要细胞:T细胞,B细胞。 简述 T 及 B 淋巴细胞执行特异性免疫的原理 T 细胞和 B 细胞执行特异性免疫,首先需要被抗原性物质活化,而不同的抗原性物质如病原体成分具有不同的抗原性。一个 T 或 B 细胞只表达一种 TCR 或 BCR,只能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一种 Ag 分子,所以,T 及 B 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严格的特异性,而在 T 及 B 细胞的整个群体中,则能识别各种各样的抗原分子。由于 T 及 B 细胞识别抗原的特异性,决定其执行的免疫应答的特异性。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方式及作用 全身的淋巴细胞与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不断进行动态更换。淋巴细胞经淋巴循环及血液循环,运行并分布于全身各处淋巴器官及淋巴组织中,经淋巴循环,经胸导管进入上腔静脉,再进入血液循环。血液循环中的淋巴细胞及各类免疫细胞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过高壁内皮细胞进入淋巴循环。从而达到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的互相沟通。淋巴细胞的再循环,使淋巴细胞能在体内各淋巴组织及器官处合理分布,能动员淋巴细胞至病原体侵入处,并将抗原活化的淋巴细胞引流入局部淋巴组织及器官,各类免疫细胞在此协同作用,发挥免疫效应。 简述三类免疫性疾病 三大类免疫性疾病即超敏反应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和自身免疫病。 超敏反应性疾病:由抗原特异应答的 T 及 B 细胞激发的过高的免疫反应过程而导致的疾病。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前者由抗体介导,发作快;后者由细胞介导,发作慢。 免疫缺陷病:免疫系统的先天性遗传缺陷或后天因素所致缺陷,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易发生严重感染和肿瘤。 自身免疫病:正常情况下,对自身抗原应答的 T 及 B 细胞不活化。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这些自身应答 T 及 B 细胞被活化,导致针对自身抗原的免疫性疾病。 超抗原激活T细胞的特点 强大的刺激能力 无须抗原处理

7.免疫细胞膜分子(一)

免疫细胞膜分子(一) 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 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https://www.360docs.net/doc/043386145.html,/ 韩文玲 2013年10月11日

免疫系统的功能 人体免疫系统历经30亿年的进化,形成复杂的精细调控系统,在机体发挥军队和警察的作用。 对外:抵御病源微生物和异己成分; 对内:清除病变、衰老细胞。

Stimulating immune responses against microbes by the process of vaccinat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for protecting individuals against infections. Worldwide eradication of smallpox

What is the immune system? The collection of tissues, cells, and molecules that mediate resistance to infections is called the immune system.

Molecules of the immune system Antibody; Complement; Cytokine; Membrane molecules of immune cells, including TCR, BCR, PRR, HLA, HLDA et al.

Cytokines and membrane molecules medi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mmune cells

高二上册生物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练习题

精心整理 高二上册生物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练习题 1、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B.超敏反应 C.肿瘤 D.2A.B.C.D. E.34A.胸腺和淋巴结B.脾脏和胸膜 C.淋巴结和脾脏 D.胸腺和骨髓 E.黏膜免疫系统

5、对初次免疫应答时产生抗体特点的错误叙述是 A.潜伏期长 B.抗体维持时间长 C.优势Ig为IgM D.抗体滴度低 E.为低亲和性抗体 6、分子量的Ig是 7 8 A. C. E. 9、 A. C.独特型抗原 D.隐蔽的自身抗原 E.异嗜性抗原 10、局部黏膜抗感染的主要免疫球蛋白是 A.IgG B.IgM C.SIgA D.IgE E.IgD

11.半抗原的特性是 A.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 B.只有免疫原性,而无免疫反应性 C.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 D. E. 12. A.B D. 13. A.T C. E. 14.T或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过程不包括 A、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产生 B、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C、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

D、T、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E、T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15.由TD抗原引起的体液免疫,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不需T细胞参与 B.B C. D. E. 16. A C E 17. A、潜伏期短 B、抗体的亲和力高 C、抗体浓度增加快 D、用较少量抗原刺激即可诱发

E、主要产生IgM 18.当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低时,可能引起 A、自身免疫性疾病 B、超敏反应性疾病 C、免疫缺陷病 D、肿瘤发生 E 19. A D 20. A D 21. A C、扁桃腺和骨髓 D、骨髓和胸腺 E、胸腺和肠粘膜 21、初次应答表现为 A、潜伏期短 B、抗体浓度增加快

免疫习题2-免疫学-第六章免疫细胞及相关分子

第六章免疫细胞及相关分子(第6,7,9,10,11,12章) 一、选择题: 1.人类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 A.绵羊红细胞受体 B.FceRⅠ C.CR2 D.HIV受体 E.MHCⅡ类分子受体 2.B细胞分化的最早出现的标志是 A.Ig基因DNA重排 B.胞浆IgM出现 C.膜IgD出现 D.膜IgM表达 E.轻链合成 3.人类B淋巴细胞表面不出现 A.MHCⅠ类分子 B.MHCⅡ类分子 C.C3b受体 D.EBV受体 E.绵羊红细胞受体 4.下列哪类细胞因子不是由巨噬细胞产生的 A.IL-1 B.IL-3 C. IFN-a D. IFN-g E. TNF-a 5.①可被PHA活化,②具有抗原特异性受体,③可与SRBC形成花环型,④可产生再次应答。根据上述哪些生物学变化可区别T、B淋巴细胞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E.①+③+④ 6.下列哪类细胞出现于胸腺髓质 A.CD3+ CD8- CD4- B.CD3+ CD4+ CD8+ C.CD3+ CD4+ CD8- D.CD3- CD4-CD8- E.CD3- CD4+ CD8- 7.①低分子量的分泌型蛋白,②表达于细胞膜表面,③自分泌与旁分泌,④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上述各点哪些是细胞因子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E.①+③+④ 8.①B细胞的抗原受体是Ig,②T细胞的抗原受体由两条肽链组成,③T、B细胞抗原受体都有附属的信号传导分子,④T细胞的抗原受体是超抗原的结合部位。上述关于抗原受体的描述,哪组是正确的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E.①+②+③+④ 9.与TCR结合的CD分子是 A.CD1 B.CD3 C.CD8 D.CD4 E.CD2 10.在B细胞各个发育阶段都不出现的膜分子是 A.IgM B.CD2 C.IgD D.FcgR E.C3bR 11.①IL-2, ②IL-3, ③IL-4, ④IL-5。上述哪些细胞因子由TH1产生 A.①+② B.① C.②+③+④ D.②+④ E.①+②+③ 12.能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的细胞是

高中生物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教案3 中图版必修3

第二节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一、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描述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和功能; (2)识记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3)概述抗原和抗体的知识; (4)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的关系。 2.态度观念方面 (1)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种人痘预防传染病的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介绍牛痘的发明以及科学家在免疫科学方面的研究过程,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3)通过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两者的关系,认识到生命的物质性、生命运动的多样性,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3.能力方面 (1)通过介绍抗体的发现、淋巴细胞的种类、分化和功能等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从科学事实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通过组织小组自学,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抗原和抗体的知识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基础,学生虽然在初中已学过一些,但毕竟粗浅。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很复杂,又是一个微观的动态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三、板书设计 一、免疫细胞的功能 1、吞噬细胞 2、B淋巴细胞 3、T淋巴细胞 二、细胞免疫过程 (1)感应阶段 (2)反应阶段 (3)效应阶段 三、体液免疫过程 (1)感应阶段 (2)反应阶段 (3)效应阶段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起,引入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有些传染病,人的一生只患一次,如天花、麻疹、百日咳等,而另一些传染病如感冒、痢疾等却可能多次感染,这是为什么? 引出特异性免疫有两种类型,即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但都可分化成一部分记忆细胞,执行或长或短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二、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分子与细胞免疫学

分子与细胞免疫学 061M4026H 学期:2015-2016学年秋| 课程属性:| 任课教师:赵勇等 教学目的、要求 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对提高人类健康及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中做出十分重要贡献。当今,免疫学不仅是一门独立学科,其已衍生出更多的学科,如免疫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免疫遗传学、生理免疫学、老年免疫学、免疫病理学、肿瘤免疫学、移植免疫学、抗感染免疫学和中医免疫学等等。现代免疫学与许多新兴学科交叉融合及相互促进,发展十分迅猛,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分子与细胞免疫学”的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将主要遵循:在简要介绍相关领域基本概念与理论的基础上,突出讲解关键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过程、相关领域的发展简史,重点介绍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重要突破、新观点及发展趋势等内容。此课程有别于本科对免疫学基础理论学习,强化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新进展及发展趋势的了解等训练,拓展学生思路与科研兴趣,注重免疫学研究基本科研素质的培养。期望研究生对免疫学发展现状有一个基本了解,为研究生相关领域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预修课程 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 教材 生命科学学院 主要内容 内容提要: 第一章免疫学发展史及研究进展概述(3学时,教师:赵勇)[目的] 了解免疫学发展历史及重要事件,使学生感悟重大问题提出、发现、证明过程的科研历程,启迪学生对科研思考、细心观察与新技术应用等重要性的认识。初步掌握免疫学的研究前沿与热点领域动向。[主要授课内容] 1.重点介绍免疫学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与发现2.剖析重大发现的研究过程与启发。3.对免疫系统组成进行简要概述与讲解。4.介绍当前免疫学的研究前沿与热点领域。第二章免疫细胞亚群及其意义(24学时,教师:范祖森、候百东、朱明昭) [目的] 掌握并理解天然免疫细胞、适应免疫细胞各亚群的概念、特点、生理病理意义。理解免疫细胞亚群的发育分化过程及其分子调控。通过讲解本领域的重大发现过程,启迪学生思考。初步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沿与热点。[主要授课内容] 1.免疫细胞组成概述2.重点介绍天然免疫细胞各亚群的概念、特点、生理病理意义。3.重点介绍适应免疫细胞各亚群的概念、特点、

细胞免疫过程及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细胞免疫过程及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细胞免疫过程及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的区别与联 系 1 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材将细胞免疫的感应阶段和反应阶段作了更为简单 人处理,只是以图解的形式重点剖析效应阶段。学生难免要问:细胞免疫的感应阶段和反应阶段是如何进行的?因此,在教学中有必要向学生作详细分析:感应阶段,一部分病原体如病毒侵入到宿主细胞内,其抗原分子可转移到宿主细胞表面;另一部分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将抗原呈递给辅助T细胞和杀伤T细胞前体。在反应阶段,杀伤T 细胞前体受到抗原的刺激后变为活化的杀伤T细胞(效应T 细胞)和记忆杀伤T细胞;辅助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变为活化的辅助T细胞并分泌淋巴因子,以刺激杀伤T细胞前体,使之迅速地增殖、分化为活化的杀伤T细胞和记忆杀伤T细胞。 2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为了促使学生深刻一理解和把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学过程中可以建立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相互作用模型(见下图)。该模型力求突出以下特点: 2.1 反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 从作用对象上看,体液免疫清除的是游离在寄主细胞外的抗原及其产生的有毒物质;细胞免疫则摧毁侵入到寄主细胞内的病毒、胞内寄生菌或外来的组织团块、癌变的细胞等。从作用方式上看,体液免疫是通过效应B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并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来清除抗原;细胞免疫则是通过效应T细胞(杀伤T细胞)分泌穿孔素使靶细胞溶解死亡。 2.2 体现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联系。 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后,首先诱发体液免疫,因为T细胞不能识别入侵的病毒等抗原,只有当病毒或胞内寄生菌侵入宿主细胞,细胞表面出现了来自病毒等病原体的小分子蛋白质抗原,并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成复合物时,T细胞才能识别,进而引发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暴露出隐藏其中的病原体,再通过体液免疫将其清除。假若病原体不

第十三章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

第十四章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具有非特异性细胞毒作用的细胞是 A.单核细胞B.Th细胞C.CTL细胞D.NK细胞E.B细胞2.下述关于NK细胞的正确叙述是 A.IL-3能增强其杀菌活性B.来源于骨髓的髓样细胞系 C.可通过ADCC效应杀伤靶细胞D.表面具有mIg E.发挥作用具有特异性 3.表达FcεR的细胞为 A.T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 C.嗜中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 E.巨噬细胞 4.发育早期的NK细胞的特有标志是 A.CD3分子B.IKAROS基因 C.CD16分子D.CD56分子 E.CD15分子 5.促进NK细胞杀伤活性的是 A.KIR B.KAR C.CSF D.TCR E.CDR 6.NK细胞主要存在于 A.血液和淋巴样组织,特别是脾脏 B.血液和淋巴样组织,特别是肝脏 C.血液和淋巴样组织,特别是肾脏 D.血液和淋巴样组织,特别是肌肉 E.血液和淋巴样组织,特别是皮下 7.NK淋巴细胞在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为 A.10%~15%B.5%~10% C.5%~15%D.10%~20% E.15%~20% 8.天然免疫系统免疫细胞包括 A.树突状细胞B.B细胞C.T细胞D.造血干细胞E.NK细胞 9.吞噬细胞主要包括 A.NK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D.NK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E.中性粒细胞和APC 10.作为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的是 A.内皮细胞B.NK细胞C.Kupffer细胞D.APC E.肥大细胞11.活化巨噬细胞表达的膜分子是 A.KAR B.BCR C.TCR D.CR E.FcεR 12.巨噬细胞的免疫学功能包括 A.分泌特异性抗体B.抗原提呈作用 C.介导Ⅲ型超敏反应D.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E.特异性细胞毒作用 13.关于中性粒细胞正确的叙述是 A.来源于淋巴样前体细胞B.含有嗜天青颗粒

第六章-免疫应答知识讲解

第六章免疫应答 一、名词解释: 1.免疫应答:是指看远激发集体免疫系统后,免疫红星细胞对看远分子的识别,自身活化,增殖和分化以及产生免疫效应的过程。 2.再次应答:是指机体再次受到同一种抗原的刺激时所引起的免疫应答。 3.体液免疫应答:根据介导效应的免疫活性细胞不同,分为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二、选择题: 1.Mφ细胞将抗原递呈给TH细胞时受(B) A.MHC_Ⅰ类分子限制 B.MHC_Ⅱ类分子限制 C.MHC_Ⅲ类分子限制 D.不受MHC限制 2.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是(C) A.TH1和TH2细胞 B.TH1和TH0细胞 C.TH1和CTL细胞 D.TH2和CTL细胞 3.TH1细胞在炎症反应中最重要的作用是(C) A.活化NK细胞 B.活化TH2细胞 C.活化Mφ细胞 D.活化嗜酸性粒细胞 4.TC细胞杀伤靶细胞的特点是(C) A无抗原特异性 B受MHC-Ⅱ类分子限制 C可释放穿孔素杀伤靶细胞 D通过ADCC杀伤靶细胞 三、填空题: 1.免疫应答的三个基本阶段是__启动免疫______、__诱导免疫______和___效应免疫_____。

2.细胞免疫最后的效应细胞是____效应细胞____和__浆细胞______。 3.特异性免疫应答基本过程包括_抗原分子与免疫细胞间的作用_______,__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______,_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排异作用_______。 4.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在_淋巴细胞_______和__脾______等。 5.免疫应答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6.TH细胞的第一活化信号指_______,第二活化信号指________,第二活化信号中以__________配对最重要。 7.B细胞的第二活化信号主要是__________。 8.TC细胞的细胞毒杀伤作用特点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四、问答题: 1.某患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皮肤化脓病灶,最终导致败血症而入院,试述机体可能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机制。 答:外源性AG(病原微生物、HLA)被吞噬,APC在内体降解,暴露抗原肽,其粗面内质网与MHC2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2类分子复合物,转运至细胞表面,被TH细胞的CD4+表面标志物识别结合,参与抗原刺激TCR-CD3信号转导。当TCR-CD3与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2类分子结合,启动T细胞活化,T 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即TC细胞直接杀伤与TH1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引起细胞免疫;TH细胞促进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成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引起体液免疫。若再次应答,免疫应答更强烈。 金葡菌侵袭力强,能产生多种毒素及胞外酶, 所致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化脓性炎症、毒素性疾病及菌群失调症。是一个在寄生部位营共生的条件菌。在人体防御免疫功能健全的情况下不足为害。即使细菌越出寄生范围侵入深部组织。也可被白细胞。巨噬细胞。血清中特异和非特异因子等所吞噬杀灭。或被局限于分散的区域中形成典型脓肿。但若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如颗粒细胞缺乏。严重基础疾病)或皮肤黏膜屏障破坏(如皮肤损伤。介入性医疗措施)的情况。则可能导致严重的金葡菌感染。此时。细菌从寄殖部位接种到受损的皮肤黏膜引起皮肤软组织局部感染如疖肿等。感染局部扩散造成痈。蜂窝织炎。脓疱疮或伤口感染。细菌还可进入血液。向远端器官播散。发生败血症。SPA与IgG结合后的复合物具有抗吞噬等多种生物学活性。SPA抗吞噬作用主要是由于SPA与IgG Fc段结合后,IgG Fc段不能与吞噬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使吞噬细胞的激活受阻。SPA抗吞噬作用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有重要作用。此外,SPA还有促细胞分裂、引起变态反应、损伤血小板等 2.比较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规律。 答:初次应答所需抗原量多,抗体潜伏期长,抗体浓度低,与抗原结合低维持时间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