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全文

《老子》全文
《老子》全文

《道德经》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

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而又玄,众妙之门。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

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

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

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

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

10、哉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1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

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

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14、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

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15、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

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16、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

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17、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

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18、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

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20、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

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乎!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

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21、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

以此。

2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

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23、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

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

馀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

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

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7、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开,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惜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28、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

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

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29、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

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30、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

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则已。

31、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

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涖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2、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

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

而不亡者寿。

34、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

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5、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

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3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

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

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

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3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

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

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4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

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4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

不榖,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天下希及之。

4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

殆,可以长久。

4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

胜热,清净为天下正。

46、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

之足,常足矣。

47、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

不为而成。

4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

不足以取天下。

49、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

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5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又三,死之徒十又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又三。夫何故?以其生生

之厚。蓋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5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

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养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52、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莫身不殆。塞其兑,

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53、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其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

文彩,带利剑,厌饮食,才货有余,是谓盗竽。非道也哉!

54、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55、合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蜇,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

()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则已。

56、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轨为天下贵。

5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

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58、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59、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

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60、治大国如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

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61、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62、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宝。美言可以事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

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6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

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64、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

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復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65、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

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6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

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7、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之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68、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

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69、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70、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

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71、知上,不知知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72、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

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73、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

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7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

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75、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

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7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

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77、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

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78、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

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79、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贵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徹。天

道无亲,常与善人。

80、小国寡民。使有仕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

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8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

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82、

老子道德经全文 (3)

老子道德经全文 老子: 「道德經」: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 「道德經」: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 「道德经」: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 实其腹, 弱其志, 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 「道德经」: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 「道德经」: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 「道德经」: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帛系若存,用之不勤。 老子: 「道德经」: 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 老子: 「道德经」: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 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 「道德经」: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 「道德经」: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如疵乎。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老子: 「道德经」: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 「道德经」: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道德经原文译文

老子道德经译文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取道于寻常可取之道,其道非恒久之道;取名于寻常可取之名,其名非恒久之名。取名于无名,就好比天地未判之初始;取名于有名,乃是万物化生之根本。所以,通常要无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无以名状的微妙;时常又要有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成名化物的极限。这两方面是同一行为体的不同显现,同样深及于行为体的幽深内殿。在这同样深及幽深的两者之间作不断深入的循环运行,就是一切行为运作的微妙法门。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所以,"有"与"无"相互突显,"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依而存,"音"与"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这些"名"相反而相成,迁延不居而不独立自足。因此,圣人从事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坦荡迎候万物的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会消逝。 《老子》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译文】 不崇尚贤才异能,使人民不至于炫技逞能而争名逐利。不看重稀贵之物,使人民不做盗贼。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通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使那些"智者"不敢为所欲为。从事于无所成为的作为,即可以得到全面的治理。 《老子》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道是虚无的,但它的作用却似乎无穷无尽。它是那样的幽深莫测,像是一切存在的本源依归。它消磨了锋角,排解了纠纷,柔和了光芒,浑同于尘俗。它无形无迹呵,像是很不确定的存在。我不知道在它之上还能有什么更本源的存在,只觉得它存在于天帝之前。 《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译文】 天地无所谓仁爱之心,把万物都当作"刍狗"来看待;圣人也不执求仁爱之心,把百姓也当作"刍狗"来看待。天地之间,不正像是气囊或空管那样的大空泡吗?它虽空虚但却不会塌缩,运行之中生化不息。孜孜于仗名立言往往行不通,不如持守空虚而顺任自然。

老子《道德经》全文

《道德经》全文 0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a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0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与,前後相随。就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就是以不去。 03、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0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与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0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 yuè

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06、谷神不死就是谓玄牝。玄牝之门就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0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就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0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09、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10、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11、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

老子道德经全文带拼音

《老子》第一章 dào 道kě 可 dào 道, fēi 非 chánɡ 常 dào 道。 mínɡ 名 kě 可 mínɡ 名, fēi 非 chánɡ 常 mínɡ 名。 wú无mínɡ 名 tiān 天 dì 地 zhī 之 shǐ 始; yǒu 有 mínɡ 名 wàn 万 wù 物 zhī 之 mǔ 母。 ɡù故chánɡ 常 wú 无, yù 欲 yǐ 以 ɡuān 观 qí 其 miào 妙; chánɡ 常 yǒu 有, yù 欲 yǐ 以 ɡuān 观 qí其jiǎo 徼。 cǐ此liǎnɡ 两 zhě 者, tónɡ 同 chū 出 ér 而 yì 异 mínɡ 名, tónɡ 同 wèi 谓 zhī 之 xuán 玄。 xuán 玄 zhī之yòu 又 xuán 玄, zhònɡ 众 miào 妙 zhī 之 mén 门。 第二章 tiān 天xià 下 jiē 皆 zhī 知 měi 美 zhī 之 wéi 为 měi 美, sī 斯 è 恶 yǐ 已。 jiē 皆 zhī 知 shàn 善 zhī之wéi 为 shàn 善, sī 斯 bú 不 shàn 善 yǐ 已。 yǒu 有wú 无 xiānɡ 相 shēnɡ 生, nán 难 yì 易 xiānɡ 相 chénɡ 成, chánɡ 长 duǎn 短 xiānɡ 相 xínɡ 形, ɡāo 高 xià下xiānɡ 相 yínɡ 盈, yīn 音 shēnɡ 声 xiānɡ 相 hé 和, qián 前 hòu 后 xiānɡ 相 suí 随。 hénɡ 恒 yě 也 。 shì是yǐ 以 shènɡ 圣 rén 人 chù 处 wú 无 wéi 为 zhī 之 shì 事, xínɡ 行 bù 不 yán 言 zhī 之 jiào 教; wàn 万wù 物 zuò 作 ér 而 fú 弗 shǐ 始, shēnɡ 生 ér 而 fú 弗 yǒu 有, wéi 为 ér 而 fú 弗 shì恃, ɡōnɡ 功 chénɡ 成 ér 而 bù 不 jū 居。 fū 夫 wéi 唯 fú 弗 jū 居, shì 是 yǐ 以 bù 不 qù 去。第三章 bù不shànɡ 尚 xián 贤, shǐ 使 mín 民 bú 不 zhēnɡ 争; bù 不 ɡuì 贵 nán 难 dé 得 zhī 之 huò 货, shǐmín bùwéi dào bújiàn kěyùshǐmín xīn bù

老子道德经原文

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帛系若存,用之不勤。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翻译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翻译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翻译【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注释】:[1]通常译为”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强调道是不可言说的。但这样的翻译,等于一开始就剥夺了老子言说真道的可能性和可靠性。其实”常”字在《老子》中多为”通常”之意。另一方面,”道”字,到老子之时,已经用得很泛:有”道路”之意,如《易经》”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有”王道”之意,如《尚书》”无有作好,遵王之道” ;有”方法”之意,如《尚书》”我道惟宁王德延”;又有”言说”之意,如《诗经》”中之言,不可道也”。《尚书序》(相传为孔子所作)说:”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乙、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这里用了”常道”一词,指一般的道理。又有冯友兰先生考证说,古时所谓道,均为人道,到了老子才赋与道形而上学的意义。可见,老子要宣示上天大道,必须一开始就澄清概念,强调他下面要讲的道,绝非人们一般常指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即非”常道”,而是……是什么呢?就要听老子娓娓道来了。【翻译】:道可以说,

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翻译】:1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2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3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老子·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翻译】:不崇尚贤能之辈,方能使世人停止争斗。不看重珍奇财宝,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窃。不诱发邪情私欲,方能使世人平静安稳。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使他们

老子《道德经》全文 原文原版无标点整理

序:根据众多的考古资料得知,老子五千言《道德经》原本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的排序,这是老子以德进道的本义。本文是以熊先生所校《老子.德道经》为范本,对文字进行简体化,并去其标点,以求最大限度还原《德道经》原貌。 另外,根据笔者的研究发现,目前对《德道经》主流的断句方式都是有问题的,所以笔者建议,如果想更好的理解这本巨着的意思,还请看本文。 《道德经》全文 德篇 第一章论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皮取此 第二章得一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至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浴毋已盈将恐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第三章闻道 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纇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输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刑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第四章反复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五章中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自名也勿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觐殷死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第六章至柔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第七章立戒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八章请靓

老子道德经原文译文完整版

老子道德经原文译文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老子道德经译文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取道于寻常可取之道,其道非恒久之道;取名于寻常可取之名,其名非恒久之名。取名于无名,就好比天地未判之初始;取名于有名,乃是万物化生之根本。所以,通常要无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无以名状的微妙;时常又要有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成名化物的极限。这两方面是同一行为体的不同显现,同样深及于行为体的幽深内殿。在这同样深及幽深的两者之间作不断深入的循环运行,就是一切行为运作的微妙法门。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所以,"有"与"无"相互突显,"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依而存,"音"与"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这些"名"相反而相成,迁延不居而不独立自足。因此,圣人从事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坦荡迎候万物的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会消逝。 《老子》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不崇尚贤才异能,使人民不至于炫技逞能而争名逐利。不看重稀贵之物,使人民不做盗贼。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通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使那些"智者"不敢为所欲为。从事于无所成为的作为,即可以得到全面的治理。 《老子》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道是虚无的,但它的作用却似乎无穷无尽。它是那样的幽深莫测,像是一切存在的本源依归。它消磨了锋角,排解了纠纷,柔和了光芒,浑同于尘俗。它无形无迹呵,像是很不确定的存在。我不知道在它之上还能有什么更本源的存在,只觉得它存在于天帝之前。 《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天地无所谓仁爱之心,把万物都当作"刍狗"来看待;圣人也不执求仁爱之心,把百姓也当作"刍狗"来看待。天地之间,不正像是气囊或空管那样的大空泡吗它虽空虚但却不会塌缩,运行之中生化不息。孜孜于仗名立言往往行不通,不如持守空虚而顺任自然。 《老子》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虚神永远存在,可以称它为无比幽深的生殖之源。通向这个无比幽深的生殖之源的门径,就是这个天地世界的根本。它绵延存在而又若有若无,它施展的作用无穷无尽。 《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取道于寻常可取之道,其道非恒久之道;取名于寻常可取之名,其名非恒久之名。 取名于无名,就好比天地未判之初始;取名于有名,乃是万物化生之根本。所以,通常要无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无以名状的微妙;时常又要有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成名化物的极限。这两方面是同一行为体的不同显现,同 样深及于行为体的幽深内殿。在这同样深及幽深的两者之间作不断深入的循环运行,就是一切行为运作的微妙法门。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 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所以,"有"与"无"相互突显,"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依而 存,"音"与"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这些"名"相反而相成,迁延不居而不独立自足。因此,圣人从事 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坦荡迎候万物的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 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会消逝。 《老子》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 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译文】 不崇尚贤才异能,使人民不至于炫技逞能而争名逐利。不看重稀贵之物,使人民不做盗贼。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 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通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使那些" 智者"不敢为所欲为。从事于无所成为的作为,即可以得到全面的治理。 《老子》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道是虚无的,但它的作用却似乎无穷无尽。它是那样的幽深莫测,像是一切存在的本源依归。它消磨了锋角,排解了纠纷,柔和了光芒,浑同于尘俗。它无形无迹呵,像是很不确定的存在。我不知道在它之上还能有什 么更本源的存在,只觉得它存在于天帝之前。

老子道德经全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 老子: 「道德經」: 第一章 道可道, 非常道。名可名, 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 欲以观其妙﹔常有, 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 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老子: 「道德經」: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 音声相与, 前后相随。 恒也。就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 为而弗恃, 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 就是以不去。 老子: 「道德经」: 第三章 不尚贤, 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 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 使民心不乱。 就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 实其腹, 弱其志, 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 则无不治。 老子: 「道德经」: 第四章 道冲, 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 似万物之宗﹔湛兮, 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 象帝之先。 老子: 「道德经」: 第五章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 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 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 老子: 「道德经」: 第六章 谷神不死, 就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 就是谓天地根。帛系若存, 用之不勤。 老子: 「道德经」: 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 故能长生。 就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 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 老子: 「道德经」: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居善地, 心善渊, 与善仁, 言善信, 政善治, 事善能, 动善时。夫唯不争, 故无尤。 老子: 「道德经」: 第九章 持而盈之, 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 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 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 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 天之道也。 老子: 「道德经」: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 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 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 能如疵乎。 爱国治民, 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 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 能无知乎。 老子: 「道德经」: 第十一章 三十辐, 共一毂, 当其无, 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 当其无, 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 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 老子: 「道德经」: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 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 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 令人行妨。 就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故去彼取 此。 老子: 「道德经」: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 得之若惊, 失之若惊, 就是谓 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 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 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 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 若可托天下。 老子: 「道德经」: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 名曰夷﹔ 听之不闻, 名曰希﹔ 搏之不得, 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 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 其下不昧。 绳绳兮不可名, 复归于物。 就是谓无状之状, 无物之象, 就是谓惚 恍。 迎之不见其首, 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 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 就是谓道纪。 老子: 「道德经」: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 微妙玄通, 深不可 识。 夫唯不可识, 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

帛书甲本老子道德经原文与译文

德经 01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rǎng〉臂而乃之。 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泊〈bó〉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亓〈qí〉厚而不居亓泊,居亓实而不居亓华,故去皮〈bǐ〉取此。 02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霝〈líng〉。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 亓致之也:胃天毋〈wú〉已清,将恐莲;胃地毋已宁,将恐发〈fèi〉;胃神毋已霝,将恐歇;胃浴毋已盈,将恐渴〈jié〉;胃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jué〉。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胃曰孤、寡、不谷。此亓贱之本与?非也。 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luò〉若石。 03 上士闻道,堇〈jǐn〉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fú〉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 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yú〉。 大方无禺〈yú〉,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刑,道褒〈bāo〉无名。 04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05 天下之所恶〈wù〉,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 勿,或益之而损,损之而益。故人之所教,夕〈yì〉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06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致坚。无有入于无间。五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07 名与身孰〈shú〉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08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宭〈jiǒng〉。大直如诎〈qū〉,大巧如拙 〈zhūo〉,大赢如绌〈chù〉;趮〈zào〉胜寒,靓〈jìng〉胜炅〈jiǒng〉。请靓,可以为天下正。 09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10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yǒu〉,以知天道。亓出也弥〈mǐ〉远,亓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11 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云〈sǔn〉。云之有〈yòu〉云,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12 圣人恒无心,以百省〈xìng〉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老子道德经全文带拼音

WORD格式 . 《老子》 第一章 dào kědào fēichánɡdào mínɡkěmínɡfēichánɡmínɡ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wúmínɡtiāndìzhīshǐyǒumínɡwànwùzhīmǔ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ɡùáɡúùǐɡuān íàáɡǒùǐɡuān chnw yy qmio chnyu y y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 qíjiǎo 其徼。 óɡūér ìíɡóɡèīááǐǎɡě c linzh tnch ymn tnwizhxun xun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 zhīyòu xuán zhònɡmiào zhīmén 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tiān xiàjiēzhīměizhīwéiměi sīèyǐjiēzhīshàn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 zhīwéishàn sībúshànyǐ 之为善,斯不善已。 ǒúāɡēɡáìāɡéɡáɡǎāɡíɡɡāo yuwxinshn nnyxinchn chndunxinxn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xiàxiānɡyínɡyīnshēnɡxiānɡhéqiánhòuxiānɡsuíhénɡ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 yě 也。 shìyǐshènɡrénchùwúwéizhīshìxínɡbùyánzhījiào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wànwùzuòér fúshǐshēnɡér fúyǒu wéi ér fú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 ìɡōn éɡér ùūūéúūìǐù sh chn b j fwi fj sh y b , 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qù 去。 第三章 ǐíúēɡùɡuìáéīò ùàɡá bshnxin shmnbzhn b nndzhhu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译文 《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与,前后相随…… 就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不居,就是以不去。?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就是就有了令人嫌恶得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就是就有了反面得不善。所以,"有"与"无"相互突显,"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依而存,"音"与"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这些"名"相反而相成,迁延不居而不独立自足。因此,圣人从事于无所成名得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得劝教,坦荡迎候万物得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就就是因为她不矜居功名,所以她不会消逝。 《老子》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不崇尚贤才异能,使人民不至于炫技逞能而争名逐利。不瞧重稀贵之物,使人民不做盗贼。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得物事,使人民得心思不至于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得原则就是:排弃充斥

于人民心中得各种成见,满足人民得温饱需求,软化人民得犟执趋求,提高人民得自立自足能力。通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使那些"智者"不敢为所欲为。从事于无所成为得作为,即可以得到全面得治理。 ?《老子》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 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道就是虚无得,但它得作用却似乎无穷无尽。它就是那样得幽深莫测,像就是一切存在得本源依归。它消磨了锋角,排解了纠纷,柔与了光芒,浑同于尘俗。它无形无迹呵,像就是很不确定得存在。我不知道在它之上还能有什么更本源得存在,只觉得它存在于天帝之前。??《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 天地无所谓仁爱之心,把万物都当作"刍狗"来瞧待;圣人也不执求仁爱之心,把百姓也当作"刍狗"来瞧待。天地之间,不正像就是气囊或空管那样得大空泡吗?它虽空虚但却不会塌缩,运行之中生化不息。孜孜于仗名立言往往行不通,不如持守空虚而顺任自然。? 《老子》第六章?谷神不死,就是谓玄牝。玄牝之门,就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 虚神永远存在,可以称它为无比幽深得生殖之源。通向这个无比幽深得生殖之源得门径,就就是这个天地世界得根本。它绵延存在而又若有若无,它施展得作用无穷无尽。 ?《老子》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就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

道德经全文(完美版)-老子 道德经 全文

《道德经》全文 0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0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0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0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0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0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0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0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0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10.载营魄抱一,能无离手?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于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14.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15.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其若冬涉川,犹兮其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浑兮其若浊,旷兮其若谷。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是以能敝复成。 16.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修订稿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

老子道德经译文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有没有规律,可不可以认识 道。 规律是存在的。 任何客观存在的事物,它的存在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

可道。 规律是可以被认知的。 我们可以用语言表述、用文字记录。 非常道。 被认知的真理具有相对性。 由于我们人类认知事物的局限性,所以我们所表述记录的并不是规律的本身。 我们可以求索真理,但由于我们有限的认识,想穷尽无穷的宇宙终极规律,我们只能是无穷的接近。这就是为什么真理存在着相对性。 怎么认知规律呢 用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概念、语言进行逻辑的思辨来认识掌握规律。 名。

任何客观的存在事物。 可名。 我们都可以根据事物的特性来冠以其一个名词。 非常名。 一旦我们用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和传承的文字,给与我们肉眼所见及心灵感知的事物命名,我们清楚地知道概念并不是事物的本身。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所以,"有"与"无"相互突显,"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依而存,"音"与"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这些"名"相反而相成,迁延不居而不独立自足。因此,圣人从事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坦荡迎候万物的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会消逝。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译注 编注: 1、原文以沙少海徐子宏译注本为主,偏难字词做了注音注解; 2、译文是网上下载的,只有参考意义。《道德经》内涵丰富,释者如汗牛充栋,学习者要用心感悟,必有所得。此处提供的释文未必是恰到好处的,切切; 3、同学们学习完后,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创业、生活的经历、思考,感悟体会; 4、本课程作业:请选择以下内容若干或之一,即修身、和人(用人)、道德、策略、技巧、创新,阐述《道德经》对你的积极观点,要求结合现实甚至是自身的案例,做到有观点、有论据、也有论证。字数在1500以上。上交时间为4月25日,作业直接交到老师QQ邮箱:591607588。 5、四月份,全班将集中上课1—2天,时间、地点另行通知,请常到班级QQ群查询有关通知。 2013.3 《老子》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非常(同“恒”,为避汉文帝刘恒讳,改“恒”为“常”,本书中凡有“常”,恐皆若此。不另说明)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ǎo,巡察、巡逻。)。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道”,是可以被认识、用言语来表述的,没有永恒不变的“道”;“名”,是可以用语言来命名,也是没有永恒不变的“名”。“无”,

是天地未被人认识、被称为浑沌未开时的部分(乾也,万物资始);“有”,是宇宙万物被人认识、被冠之以“名”时的部分(坤也,万物之生)。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径。 《老子》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ha),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所以,"有"与"无"相互突显,"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依而存,"音"与"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因此,圣人从事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坦荡迎候万物的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的功绩永存。 《老子》第三章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帛书老子道德经全文-校注

帛书老子道德经全文-校注

湛呵,似或存。 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老子:「道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若守于中。 老子:「道经」: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勤。 老子:「道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先。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道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 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天,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道经」: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也。 金玉盈室,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道经」: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民治国,能毋以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智乎?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老子:「道经」: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 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 老子:「道经」: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也。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如可以寄天下。 老子:「道经」:第十四章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搏之而弗得,名之曰夷。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 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老子:「道经」: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呵其若冬涉水,犹呵其若畏四邻﹔俨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凌释﹔ 敦呵其若朴﹔混呵其若浊﹔旷呵其若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蔽而不成。 老子:「道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也,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 夫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