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公式计算题整理

诱导公式计算题整理
诱导公式计算题整理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习题一)

一、选择题

1.如果|cos x |=cos (x +π),则x 的取值集合是( )

A .-

2π+2k π≤x ≤2π+2k π B.-2π+2k π≤x ≤2π3+2k π C . 2π+2k π≤x ≤2

π3+2k π D .(2k +1)π≤x ≤2(k +1)π(以上k ∈Z ) 2.sin (-

6π19)的值是( ) A . 21 B .-21 C .23 D .-2

3 3.下列三角函数:

①sin (n π+3π4);②cos (2n π+6π);③sin (2n π+3π);④cos [(2n +1)π-6

π]; ⑤sin [(2n +1)π-

3π](n ∈Z ). 其中函数值与sin

3π的值相同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③⑤

4.若cos (π+α)=-

510,且α∈(-2π,0),则tan (2π3+α)的值为( ) A .-36 B .36 C .-26 D .2

6 5.设A 、B 、C 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下列关系恒成立的是( )

A .cos (A +

B )=cos

C B .sin (A +B )=sin C C .tan (A +B )=tan C

D .sin

2B A +=sin 2C 6.函数f (x )=cos

3πx (x ∈Z )的值域为( ) A .{-1,-

21,0,21,1} B .{-1,-21,21,1} C .{-1,-

23,0,2

3,1} D .{-1,-23,23,1} 二、填空题

7.若α是第三象限角,则)πcos()πsin(21αα---=_________.

8.sin 21°+sin 22°+sin 23°+…+sin 289°=_________.

三、解答题

9.求值:sin (-660°)cos420°-tan330°cot(-690°).

10.证明:

1)πtan(1)π9tan(sin 211cos )πsin(22++-+=--?+θθθ

θθ.

11.已知cos α=31,cos (α+β)=1,求证:cos (2α+β)=31.

12. 化简:?

+???+790cos 250sin 430cos 290sin 21.

13、求证:

)π5sin()πcos()π6cos()π2sin()π2tan(θθθθθ+-----=tan θ.

14. 求证:(1)sin (

2π3-α)=-cos α; (2)cos (2

π3+α)=sin α.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习题二)

一、选择题:

1.已知sin(4π+α)=23,则sin(4

3π-α)值为( ) A. 21 B. —2

1 C. 23 D. —23 2.cos(π+α)= —21,2

3π<α<π2,sin(π2-α) 值为( ) A. 23 B. 2

1 C. 23± D. —23 3.化简:)2cos()2sin(21-?-+ππ得( )

A.sin2+cos2

B.cos2-sin2

C.sin2-cos2

D.± (cos2-sin2)

4.已知α和β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sinα=sinβ

B. sin(α-π2) =sinβ

C.cosα=cosβ

D. cos(π2-α) =-cosβ

5.设tanθ=-2, 2

π-<θ<0,那么sin 2θ+cos(θ-π2)的值等于( ), A. 51(4+5) B. 51(4-5) C. 51(4±5) D. 5

1(5-4) 二、填空题:

6.cos(π-x)= 2

3,x ∈(-π,π),则x 的值为 . 7.tanα=m,则=+-+++)

cos(-sin()cos(3sin(απα)απ)απ . 8.|sinα|=sin(-π+α),则α的取值范围是 .

三、解答题:

9.)

cos(·3sin()cos()n(s 2sin(απα)παπα)π----+-απi .

10.已知:sin (x+

6π)=41,求sin ()67x +π+cos 2(65π-x )的值.

11. 求下列三角函数值:

(1)sin

3π7;(2)cos 4π17;(3)tan (-6π23);

12. 求下列三角函数值:

(1)sin 3π4·cos 6π25·tan 4

π5; (2)sin [(2n +1)π-

3π2].

13.设f (θ)=)cos()π(2cos 23)2πsin()π2(sin cos 2223θθθθθ-+++-++-+,求f (3

π)的值.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测试(习题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与-463°终边相同的角可表示为( )

A .k·360°+436°(k ∈Z )

B .k·360°+103°(k ∈Z )

C .k·360°+257°(k ∈Z )

D .k·360°-257°(k ∈Z )

2、下列四个命题中可能成立的一个是( )

A 、2

1cos 21sin ==αα且 B 、1cos 0sin -==αα且 C 、1cos 1tan -==αα且 D 、α是第二象限时,αααcos tan sia -

= 3、)2cos()2sin(21++-ππ等于 ( )

A .sin2-cos2

B .cos2-sin2

C .±(sin2-cos2)

D .sin2+cos2 4、sinαcosα=

81,且4π<α<2π,则cosα-sinα的值为 ( ) A .23 B .23- C .43 D .4

3-

5、若θsin 、θcos 是关于x 的方程0242

=++m mx x 的两个实根,则m 值为( ) A 、??

????-∈0,34m B 、51-=m C 、51±=m D 、51+=m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6、化简=+-+βαβαβα222222cos cos sin sin sin sin .

7、若0cos 3sin =+αα,则α

αααsin 3cos 2sin 2cos -+的值为 . 8、=-?)945cos( .

9、=???????

???89tan 3tan 2tan 1tan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共4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0、求值22

sin 120cos180tan 45cos (330)sin(210)?+?+?--?+-?(15分)

11、 化简:)

(cos )tan()2tan()cos()(sin 32πααππααππα--?+--+?+. (15分)

12、已知2

1)sin(=+απ,求απααπcos )tan()2sin(?-+-的值.(16分)

小学数学应用题常用公式大全讲解学习

小学数学应用题常用公式大全 1、【和差问题公式】(和+差)÷2=较大数; (和-差)÷2=较小数。 2、【和倍问题公式】 和÷(倍数+1)=一倍数; 一倍数×倍数=另一数, 或和-一倍数=另一数。 3、【差倍问题公式】 差÷(倍数-1)=较小数; 较小数×倍数=较大数, 或较小数+差=较大数。 4、【平均数问题公式】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5、【一般行程问题公式】 平均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平均速度; 路程÷平均速度=时间。 6、【反向行程问题公式】 反向行程问题可以分为“相遇问题”(二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和“相离问题”(两人背向而行)两种。这两种题,都可用下面的公式解答: (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 相遇(离)路程÷(速度和)=相遇(离)时间; 相遇(离)路程÷相遇(离)时间=速度和。 7、【同向行程问题公式】 追及(拉开)路程÷(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 追及(拉开)路程÷追及(拉开)时间=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 8、【列车过桥问题公式】 (桥长+列车长)÷速度=过桥时间; (桥长+列车长)÷过桥时间=速度; 速度×过桥时间=桥、车长度之和。 9、【行船问题公式】 (1)一般公式: 静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水速)=顺水速度; 船速-水速=逆水速度;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 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 (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 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 (求出两船距离缩小或拉大速度后,再按上面有关的公式去解答题目)。

完全平方公式变形的应用练习题

乘法公式的拓展及常见题型整理 一.公式拓展: 拓展一:ab b a b a 2)(222-+=+ ab b a b a 2)(222+-=+ 2)1(1222-+=+ a a a a 2)1(1222 +-=+a a a a 拓展二:ab b a b a 4)()(22=--+ ()()2 2 2222a b a b a b ++-=+ ab b a b a 4)()(22+-=+ ab b a b a 4)()(22-+=- 拓展三:bc ac ab c b a c b a 222)(2222---++=++ 拓展四:杨辉三角形 3223333)(b ab b a a b a +++=+ 4322344464)(b ab b a b a a b a ++++=+ 拓展五: 立方和与立方差 ))((2233b ab a b a b a +-+=+ ))((2233b ab a b a b a ++-=- 二.常见题型: (一)公式倍比 例题:已知b a +=4,求 ab b a ++2 2 2。 ⑴如果1,3=-=-c a b a ,那么()()()2 2 2 a c c b b a -+-+-的值是 ⑵1=+y x ,则2221 21y xy x ++= ⑶已知xy 2 y x ,y x x x -+-=---2 22 2)()1(则 = (二)公式组合 例题:已知(a+b)2=7,(a-b)2=3, 求值: (1)a 2+b 2 (2)ab ⑴若()()a b a b -=+=2 2 713,,则a b 22 +=____________,a b =_________

诱导公式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诱导公式》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不正确的是 ( B ) A . sin (α+180°)=-sin α B .cos (-α+β)=-cos (α-β) C . sin (-α-360°)=-sin α D .cos (-α-β)=cos (α+β) 2、若sin (π+α)+sin (-α)=-m ,则sin (3π+α)+2sin (2π-α)等于( ) A .-23 m B .-32 m C .23 m D .3 2 m 3、??? ??- π619sin 的值等于( ) A . 2 1 B . 2 1- C . 2 3 D . 2 3- 4、如果).cos(|cos |π+-=x 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C ) A .)(] 22 , 22 [Z k k k ∈++-ππ ππ B .)()22 3 ,22( Z k k k ∈++ππππ C .)(]22 3 ,22[ Z k k k ∈++ππππ D .)() 2,2(Z k k k ∈++-ππππ 5.已知函数1tan sin )(++=x b x a x f ,满足.7)5(=f 则)5(-f 的值为 ( ) A .5 B .-5 C .6 D .-6 6、sin 34π·cos 6 25π·tan 45π的值是 A .-43 B .4 3 C .-43 D . 4 3 7.设,1234 tan a =?那么)206cos()206sin(?-+?-的值为 ( ) A . 2 11a a ++ B .- 2 11a a ++ C . 2 11a a +- D . 2 11a a +- 8.若)cos()2 sin(απαπ -=+,则α的取值集合为 ( ) A .}4 2|{Z k k ∈+=π παα B .}4 2|{Z k k ∈-=π παα C .}|{Z k k ∈=π αα D .}2 |{Z k k ∈+ =π παα 二、填空题 1、求值:sin160°cos160°(tan340°+cot340°)= .

中小学数学应用题常用公式

中小学数学应用题常用公式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S=ab 4 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C周长∏ 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诱导公式计算题整理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习题一) 一、选择题 1.如果|cos x |=cos (x +π),则x 的取值集合是( ) A .- 2π+2k π≤x ≤2π+2k π B.-2π+2k π≤x ≤2π3+2k π C . 2π+2k π≤x ≤2 π3+2k π D .(2k +1)π≤x ≤2(k +1)π(以上k ∈Z ) 2.sin (- 6π19)的值是( ) A . 21 B .-21 C .23 D .-2 3 3.下列三角函数: ①sin (n π+3π4);②cos (2n π+6π);③sin (2n π+3π);④cos [(2n +1)π-6 π]; ⑤sin [(2n +1)π- 3π](n ∈Z ). 其中函数值与sin 3π的值相同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③⑤ 4.若cos (π+α)=- 510,且α∈(-2π,0),则tan (2π3+α)的值为( ) A .-36 B .36 C .-26 D .2 6 5.设A 、B 、C 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下列关系恒成立的是( ) A .cos (A + B )=cos C B .sin (A +B )=sin C C .tan (A +B )=tan C D .sin 2B A +=sin 2C 6.函数f (x )=cos 3πx (x ∈Z )的值域为( ) A .{-1,- 21,0,21,1} B .{-1,-21,21,1} C .{-1,- 23,0,2 3,1} D .{-1,-23,23,1} 二、填空题 7.若α是第三象限角,则)πcos()πsin(21αα---=_________. 8.sin 21°+sin 22°+sin 23°+…+sin 289°=_________. 三、解答题

小学数学应用题及解答方法大全

小学数学应用题及解答方法大全 超人资讯 百家号06-0921:40 小学数学除了简单的计算,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开始出现应用题。应用题是把含有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用文字叙述出来所形成的题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应用题大全。 1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例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 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2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例2、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例3、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3 和差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 2 小数=(和-差)÷ 2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1、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例2、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为18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例3、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两袋共重32千克,乙丙两袋共重30千克,甲丙两袋共重22千克,求三袋化肥各重多少千克。 例4、甲乙两车原来共装苹果97筐,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两车原来各装苹果多少筐? 4 和倍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总和÷(几倍+1)=较小的数

小学数学应用题公式

一般运算规则 1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 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体积=底面积×高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小学奥数公式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的公式

八年级数学上册 完全平方公式的综合应用(习题及答案)

完全平方公式的综合应用(习题) 例题示范 例1:已知12x x - =,求221x x +,441x x +的值. 【思路分析】 ① 观察题目特征(已知两数之差和两数之积11x x ? =,所求为两数的平方和),判断此类题目为“知二求二”问题; ② “x ”即为公式中的a ,“ 1x ”即为公式中的b ,根据他们之间的关系可得:2221112x x x x x x ??+=-+? ???; ③ 将12x x -=,11x x ?=代入求解即可; ④ 同理,24224221112x x x x x x ??+=+-? ???,将所求的221x x +的值及2211x x ?=代入即可求解. 【过程书写】 例2:若2226100x x y y -+++=,则x =_______,y =________.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首平方,尾平方,二倍乘积放中央”. 观察等式左边,22x x -以及26y y +均符合完全平方式结构,只需补全即可,根据“由两边定中间,由中间凑两边”可配成完全平方式,得到22(1)(3)0x y -++=. 根据平方的非负性可知:2(1)0x -=且2(3)0y +=,从而得到1x =,3y =-. 巩固练习 1. 若2(2)5a b -=,1ab =,则224a b +=____,2(2)a b +=____. 2. 已知3x y +=,2xy =,求22x y +,44x y +的值.

3. 已知2310a a -+=,求221a a +,44 1a a +的值. 4. (1)若229x mxy y ++是完全平方式,则m =________. (2)若22916x kxy y -+是完全平方式,则k =_______. 5. 多项式244x +加上一个单项式后,能使它成为一个整式的平方,则可以加上 的单项式共有_______个,分别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若22464100a b a b +--+=,则a b -=______. 7. 当a 为何值时,2814a a -+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多少? 8. 求224448x y x y +-++的最值. 思考小结 1. 两个整数a ,b (a ≠b )的“平均数的平方”与他们“平方数的平均数”相等 吗?若不相等,相差多少? 2. 阅读理解题:

诱导公式的化简与求值题

诱导公式的化简与求值20题 一.解答题(共20小题) 1.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P(﹣,1) (1)求的值 (2)写出角α的集合S. 2.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 (1)求sinα的值. (2)求式﹣的值 3.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A的坐标为, (1)求角α的集合(6分) (2)化简下列式子并求其值:(6分) 4.(1)已知tanα=2,求的值 (2)已知cos(75°+α)=,其中﹣180°<α<﹣90°,求sin(105°﹣α)+cos(375°﹣α)的值.5.已知α是第三象限角,且 (1)化简f(α); (2)若,求f(α)的值. 6.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P(x,4),且cosα=﹣. (1)求x的值; (2)求sin(α+π)的值; (3)将角α的终边沿顺时针旋转π弧度得到角β,求sinβ的值.

7.已知 (1)化简f(α) (2)若α是第三象限角,且,求f(α)的值. 8.求值:①sin870°+cos660°+tan1215°﹣tan(﹣300°)+cot(﹣330°) ②. 9.已知sin(3π+θ)=,求+ 的值. 10.已知. (1)求sinx﹣cosx的值; (2)求的值. 11.已知α是第四象限角,且. (1)求tanα的值; (2)求的值. 12.已知. ①化简f(α). ②若sinα是方程10x2+x﹣3=0的根,且α在第三象限,求f(α)的值. ③若a=,求f(α)的值. 13.(1)已知,求sinα﹣cosα的值.(2)已知且,求cosα﹣sinα的值. 14.已知f(α)= (1)化简f(α);

(2)若α是第三象限角,且cos()=,求f(α+π)的值; (3)若,求f(α)的值. 15.已知f(a)=. (1)化简f(a); (2)若角a的终边经过点P(﹣2,3),求f(a)的值. 16.已知. (1)若α是第三象限角,,求f(α)的值; (2)若,求f(α)的值. 17.已知0<α<π,tanα=﹣2. (1)求sin(α+)的值; (2)求的值; (3)2sin2α﹣sinαcosα+cos2α 18.已知α是第三象限角,且f(α)=. (1)化简f(α); (2)若tan(π﹣α)=﹣2,求f(α)的值; (3)若α=﹣420°,求f(α)的值. 19.已知. (Ⅰ)化简f(α); (Ⅱ)若α是第三象限角,且,求f(α)的值. 20.(1)已知,计算: (2)已知α为第二象限角,化简.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解题公式

知能点1:市场经济、打折销售问题 (1)售价、进价、利润的关系式: 商品利润= 商品售价—商品进价 (2)进价、利润、利润率的关系: 利润率=(商品利润/商品进价)×100% (3) 标价、折扣数、商品售价关系: 商品售价=标价×(折扣数/10) (4)商品售价、进价、利润率的关系: 商品售价=商品进价×(1+利润率) (5)商品总销售额=商品销售价×商品销售量 (6)商品总的销售利润=(销售价-成本价)×销售量 知能点2;储蓄、储蓄利息问题 (1)顾客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银行付给顾客的酬金叫利息,本金和利息合称本息和,存入银行的时间叫做期数,利息与本金的比叫做利率。利息的20%付利息税 (2)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本息和=本金+利息 利息税=利息×税率(20%) ×100% (3)商品利润率=商品利润 商品成本价 知能点3: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完成某项任务的各工作量的和=总工作量=1 合做的效率=各单独做的效率的和。

当工作总量未给出具体数量时,常设总工作量为“1” 知能点4:若干应用问题等量关系的规律 (1)和、差、倍、分问题此类题既可有示运算关系,又可表示相等关系,要结合题意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的含义,如相等、和差、几倍、几分之几、多、少、快、慢等,它们能指导我们正确地列出代数式或方程式。 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现在量=原有量+增长量 (2)等积变形问题 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周长计算公式,依据形虽变,但体积不变. ①圆柱体的体积公式V=底面积×高=S·h=r2h ②长方体的体积V=长×宽×高=ab (形状面积变了,周长没变;原料体积=成品体积) 知能点5:行程问题 要掌握行程中的基本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相遇问题(相向而行),这类问题的相等关系是:各人走路之和等于总路程或同时走时两人所走的时间相等为等量关系。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路程追及问题(同向而行),这类问题的等量关系是: (1)同时不同地:甲的时间=乙的时间 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原来甲、乙相距的路程 (2)同地不同时;甲的时间=乙的时间-时间差甲的路程=乙的路程 环形跑道上的相遇和追及问题:同时同地反向行的等量关系是两人走的路程和等于一圈的路程;同时同地同向行的等量关系是两人所走的路程差等于一圈的路程。 船(飞机)航行问题:相对运动的合速度关系是: 顺水(风)速度=静水(无风)中速度+水(风)流速度;

小学数学应用题常用公式一览表

小学数学应用题常用公式一览表小学数学应用题常用公式一览表(摘自百度文库) 1、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大数?小数=倍数小数×倍数=大数大数+小数=和 2、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大数?小数=倍数大数,小数=差小数×倍数=大数 3、和差问题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大数+小数=和大数,小数=差 4、盈亏问题 一盈一亏型 (盈+亏)?分差=人数两盈型 (大盈,小盈)?分差=人数 两亏型 (大亏,小亏)?分差=人数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一盈一尽型盈?分差=人数 一亏一尽型亏?分差=人数 5、过桥问题 (桥长+车长)?车速=过桥时间 (桥长+车长)?过桥时间=车速 过桥时间×车速,车长=桥长 过桥时间×车速,桥长=车长 6、流水问题 船速+水速=顺速 船速,水速=逆速 (顺速+逆速)?2=船速 (顺速,逆速)?2=水速

7、草问题 (多的,少的)?(长的,短的)=新的总的,新的=原来的 8、植树问题 总距离?每段距离+1=应栽株数 每段距离×(应栽株数,1)=总距离总距离?(应栽株数,1)=每段距离周长?每段距离=应栽株数应栽株数×每段距离=周长 周长?应栽株数=每段距离 9、鸡兔问题 (总头数×4,总脚数)?(4,2)=鸡的只数 (总脚数,总头数×2)?(4,2)=兔的只数10、连续数问题 最小数={和,[1+2+3+……+(项数,1)]} ?项数最大数={和+[1+2+3+……+(项数,1)]} ?项数中间数=和?项数 和=(首项+尾项)×项数?2 11、平均数问题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 12、溶液浓度问题 溶液=溶质+溶剂 溶剂=溶液,溶质 溶质=溶液,溶剂 浓度=溶液溶质×100% 溶质=溶液×浓度 溶剂=溶液×(1,百分比浓度) 溶液=溶质?浓度 13、成本、利润、折扣、利息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利率=利息?本金

完全平方公式练习50题

完全平方公式专项练习 知识点: 姓名: 完全平方公式:(a+b)2=a 2+2ab+b 2 (a-b)2=a 2-2ab+b 2 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1、完全平方公式也可以逆用,即a 2+2ab+b 2=(a+b)2 a 2-2ab+b 2=(a-b)2 2、能否运用完全平方式的判定: ① 两数和(或差)的平方 即:(a+b)2或 (a-b)2或 (-a-b)2或 (-a+b)2 ② 两数平方,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且两数平方的符号相同。 即:a 2+2ab+b 2或a 2-2ab+b 2 -a 2-2ab-b 2或 -a 2+2ab-b 2 专项练习: 1.(a +2b )2 2.(3a -5)2 3..(-2m -3n )2 4. (a 2-1)2-(a 2+1)2 5.(-2a +5b )2 6.(-21ab 2-3 2c )2 7.(x -2y )(x 2-4y 2)(x +2y ) 8.(2a +3)2+(3a -2)2 9.(a -2b +3c -1)(a +2b -3c -1); 10.(s -2t )(-s -2t )-(s -2t )2; 11.(t -3)2(t +3)2(t 2+9)2. 12. 972; 13. 20022; 14. 992-98×100; 15. 49×51-2499; 16.(x -2y )(x +2y )-(x +2y )2 17.(a +b +c )(a +b -c ) 18. (a+b+c+d)2 19.(2a +1)2-(1-2a )2 20.(3x -y )2-(2x +y )2+5x (y -x )

诱导公式练习题

诱导公式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sin 11π6 的值是( ) A.21 B.-21 C.23 D.-23 2.已知 的值为( ) A. B. C. D. 3.已知tan ,是关于x 的方程x 2-kx+k 2 -3=0的两个实根,且3π< <,则 cos +sin = ( ) A. B. C. - D. - 4.已知tan =2,,则3sin 2 -cos sin +1= ( ) A.3 B.-3 C.4 D.-4 5.在△ABC 中,若sinA,cosA 是关于x 的方程3x 2 -2x+m=0的两个根,则△ABC 是 ( ) 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6.若1sin( )3 3π α-= ,则5cos( )6 π α-的值为() A . 13 B.13- C.3 D.3 -7.已知3cos()sin()22()cos()tan()f ππ +α-αα=-π-απ-α,则25()3 f -π的值为( ) A . 12 B .-12 C D . 8.定义某种运算a S b =?,运算原理如上图所示,则式子 1 31100lg ln )45tan 2(-?? ? ???+?e π的值为( ) A .4 B .8 C .11 D .13 9.若76πα= ,则计算2 1sin(2)sin()2cos ()αππαα+-?+--所得的结果为( ) A. 34- B. 14- C. 0 D. 54 10.已知sin()0,cos()0θπθπ+<->,则θ是第( )象限角.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11.已知sinx=2cosx,则sin 2 x+1=( ) (A) (B) (C) (D)

小学常见应用题公式汇总

★反向行程问题公式 反向行程问题可以分为“相遇问题”(二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和“相离问题”(两人背向而行)两种。 这两种题,都可用下面的公式解答: (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 相遇(离)路程÷(速度和)=相遇(离)时间; 相遇(离)路程÷相遇(离)时间=速度和。 ★相遇问题公式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工程问题公式 (1)一般公式: 工效×工时=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时=工效; 工作总量÷工效=工时。 (2)用假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解工程问题的公式: 1÷工作时间=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 1÷单位时间能完成的几分之几=工作时间。

(注意:用假设法解工程题,可任意假定工作总量为2、3、4、5……。特别是假定工作总量为几个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时,分数工程问题可以转化为比较简单的整数工程问题,计算将变得比较简便。) ★利润与折扣公式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简易方程知识点 1、用字母表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a+b)×2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4a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a 3、x2读作:x的平方,表示:两个x相乘。 2x表示:两个x相加,或者是2乘x。 4、①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②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③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把下面的数量关系补充完整。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单产量=(总产量)÷(数量) 数量=(总产量)÷(单价)

完全平方公式提升练习题

完全平方公式提升练习题 一、完全平方公式 1、(- 21ab 2-3 2c )2; 2、(x -3y -2)(x +3y -2); 3、(x -2y )(x 2-4y 2)(x +2y ); 4、若k x x ++22是完全平方式,则k =____________. 5、.若x 2-7xy +M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M 是 6、如果4a 2-N ·ab +81b 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N = 7、如果224925y kxy x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k = 二、公式的逆用 8.(2x -______)2=____-4xy +y 2. 9.(3m 2+_______)2=_______+12m 2n +________. 10.x 2-xy +________=(x -______)2. 11.49a 2-________+81b 2=(________+9b )2. 12.代数式xy -x 2-4 1y 2等于( )2 三、配方思想 13、若a 2+b 2-2a +2b +2=0,则a 2004+b 2005=_____. 14、已知0136422=+-++y x y x ,求y x =_______. 15、已知222450x y x y +--+=,求21(1)2x xy --=_______.

16、已知x 、y 满足x 2十y 2十 45=2x 十y ,求代数式y x xy +=_______. 17.已知014642222=+-+-++z y x z y x ,则z y x ++= . 四、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技巧 18、已知 2 ()16,4,a b ab +==求22 3a b +与2()a b -的值。 19、已知2a -b =5,ab =2 3,求4a 2+b 2-1的值. 20、已知16x x -=,求221x x +,441x x + 21、0132=++x x ,求(1)221x x +(2)441x x +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练习题附答案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已知函数f(x)=sin,g(x)=tan(π﹣x),则() A、f(x)与g(x)都是奇函数 B、f(x)与g(x)都是偶函数 C、f(x)是奇函数,g(x)是偶函数 D、f(x)是偶函数,g(x)是奇函数 2、点P(cos2009°,sin2009°)落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已知,则=() A、B、C、D、 4、若tan160°=a,则sin2000°等于() A、B、C、D、﹣ 5、已知cos(+α)=﹣,则sin(﹣α)=() A、﹣ B、 C、﹣ D、 6、函数的最小值等于() A、﹣3 B、﹣2 C、 D、﹣1 7、本式的值是() A、1 B、﹣1 C、 D、 8、已知且α是第三象限的角,则cos(2π﹣α)的值是() A、B、C、D、 9、已知f(cosx)=cos2x,则f(sin30°)的值等于() A、B、﹣C、0 D、1 10、已知sin(a+)=,则cos(2a﹣)的值是() A、B、C、﹣D、﹣ 11、若,,则的值为() A、B、C、D、

12、已知,则的值是() A、B、C、D、 13、已知cos(x﹣)=m,则cosx+cos(x﹣)=() A、2m B、±2m C、 D、 14、设a=sin(sin20080),b=sin(cos20080),c=cos(sin20080),d=cos(cos20080), 则a,b,c,d的大小关系是() A、a<b<c<d B、b<a<d<c C、c<d<b<a D、d<c<a<b 15、在△ABC中,①sin(A+B)+sinC;②cos(B+C)+cosA;③tan tan;④, 其中恒为定值的是()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6、已知tan28°=a,则sin2008°=() A、B、C、D、 17、设,则值是() A、﹣1 B、1 C、 D、 18、已知f(x)=asin(πx+α)+bcos(πx+β)+4(a,b,α,β为非零实数),f(2007) =5,则f(2008)=() A、3 B、5 C、1 D、不能确定 19、给定函数①y=xcos(+x),②y=1+sin2(π+x),③y=cos(cos(+x))中,偶函 数的个数是() A、3 B、2 C、1 D、0 20、设角的值等于() A、B、﹣C、D、﹣ 21、在程序框图中,输入f0(x)=cosx,则输出的是f4(x)=﹣csx() A、﹣sinx B、sinx C、cosx D、﹣cosx

最新最全初中数学应用题公式大全

列出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1审题: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已知数、未知数; 2找等量关系: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或几个)相等关系; 3设未知数:据找出的相等关系选择直接或间接设置未知数 4列方程(组):根据确立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5解方程(或方程组),求出未知数的值; 6检验:针对结果进行必要的检验; 7作答:包括单位名称在内进行完整的答语。 1、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浓度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浓度 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3、相遇问题 总路程=甲所走的路程+乙所走的路程 4、追击问题 追击者所走的路程=前者所走的路程+两者之间的距离 5、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6、在多体积的变形中 原料的体积=成品的体积 7、环形跑道问题 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快的必须多跑一圈才能 追上慢的 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同时同地反向出发,两人相遇的总路程为环 形跑道一圈长度

8、 飞行问题 顺风速度=无风速度+风速 逆风速度=无风速度-风速 顺风速度-逆风速度=2风速 9、 航行问题 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速 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速 静水速度=2 1(顺水速度+逆水速度) 水流速度=2 1(顺水速度-逆水速度) 10、 利润=售价-进价 利润率=(商品利润÷商品成本)×100% 11、 打折 打几折:即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 例如:打八打即10 8或80% 12、 利率=(利息÷本金)×100% 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时间 本息和=本金+利息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13、电的问题 1千瓦=1000瓦 1度电=1000瓦的灯泡×1小时 应缴电费=1度电的费用×灯的功率(千瓦)×照明时间 总费用=灯价+电费 14、 N 次(N 年)连续上升a %=底数×(1+ a %)n N 次(N 年)连续下降a %=底数×(1- a %)n 15、 乘车费用=起步价+超出钱数×(总路程-起步路程) 16、 用水(用气、用电)费用=标准价+超出钱数×(总水量-标准水量)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答方法公式整理汇总大全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答方法公式整理汇总大全(一)整数和小数的应用 1简单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只含有一种基本数量关系,或用一步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简单应用题。 (2)解题步骤: a审题理解题意:了解应用题的内容,知道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读题时,不丢字不添字边读边思考,弄明白题中每句话的意思。也可以复述条件和问题,帮助理解题意。 b选择算法和列式计算:这是解答应用题的中心工作。从题目中告诉什么,要求什么着手,逐步根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算法,进行解答并标明正确的单位名称。 C检验:就是根据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检查看所列算式和计算过程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如果发现错误,马上改正。 2复合应用题 (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数量关系组成的,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复合应用题。

(2)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个数的应用题。 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3)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已知两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的和(或差)。 已知两数之和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 (4)解答连乘连除应用题。 (5)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6)解答小数计算的应用题:小数计算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应用题,他们的数量关系、结构、和解题方式都与正式应用题基本相同,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间含有小数。 答案:根据计算的结果,先口答,逐步过渡到笔答。 ( 7 )解答加法应用题: a求总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求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完全平方公式经典习题.doc

2 213.计算:(1) (―2。+5。)2; ⑵(十2_§)2; (3)(工一3y —2)(尤+3y —2); (4) (x~2y) (x 2—4>,2)(尤+2y); 完全平方公式一 1. (。+2人)2 =决+ ______ +4人2; (3Q —5) 2=9Q 2+25— _______ 2. (2尤— ___ ) 2= ________ —Axy-^y 1; (3m 2+ ______ .)2 = ______ +12冰〃+ ___ 3. JC —xv+ = (x~ - )2; 49a 2- + 81^2= ( +%) 2 4. ( ~2m —3n) 2 = ; (£+圮)2 = ? 4 3 5. 4决+4。+3= (2Q +1) 2+ ? (。——人) 2= (Q +Z?) 2— 6.疽 +》2= (Q + 人)2_ =(a~b) 2 — _____ ■ 7. (。—b+c) 2 =. 8. (a 2— 1 ) 2— (Q 2+1)2=[(Q 2— 1)+ (Q 2+])][( Q 2— 1)—() ]= 9. 代数式xy-x 2--y 2等于 .................. ( ) 4 (A) (x~-y) 2 (B) (—x —-y) 2 (C) (-y —x) 2 (D) — (x~-y) 2 2 2 2 2 10. 已知 j (x 2— 16) +。= (X 2—8) 2,则 Q 的值是.................... ( ) (A) 8 (B) 16 (C) 32 (D) 64 11. 如果4Q 2—N 泌+8场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N 等于 ..................... ( ) (A) 18 (B) ±18 (C) ±36 (D) ±64 12. 若(a+b) 2=5, (a-b) 2=3,则 a 2+b 2与沥的值分别是 ...................... ( ) (A) 8 与上 (B) 4-^- (C) 1 与4 (。)4与1

小学数学应用题--时钟问题

小学数学应用题)时钟问题 (闫家小学秘维元) 概念:时钟问题有两种,一种是研究钟表的分针和时针,二是所走的成二针重合成一定的角度所需的时间;另一种是研究时针误差的问题。它是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 解题关键:这类问题主要依据行程问题的“追及问题”的计算原理进行解答。 钟表的分针每小时走60小格,而时针只有5小格;分针每分钟走1小格,而时针只有5/60小格,即1/12小格。所以每分钟分针比时针多走1-1/12=11/12(小格)。这是两针在1分钟内的速度差,再根据两针不同的间隔要求,用除法就可以求出题目中所要求的时间。 解题规律: (1)求两针重合所需时间: 两针重合所需的分钟数=原来两针间隔的格数÷(1-1/12); (2)求两针成直线所需时间: 两针成直线所需的分钟数=(原来两针间隔的格数±30)÷(1-1/12); (3)求两针直角所需时间: 两针成直角所需分钟数=(原来两针间隔的格数±15或45)÷(1-1/12) 求出所需的时间后,再加上原来的时刻,就得出两针形成各种不同位置时的时刻。 例1.三点钟到四点钟之间,分针与时针在什么时候重合? 分析:在三点的时候分针在时针的后面5×3=15(小格)。而每分钟比 例2.七点钟到八点钟之间,分针与时针在什么时候成直线? 分析:在七点钟的时候,分针在时针后面5×7=35(格),而分针与时针成直线时,两针间

隔为30格,因此,只需“追及”35-30=5(格)。所以, 例3.一点钟到两点钟之间,分针与时针在什么时候成直角? 分析:分析和时针成直角时,分针在时针前15格或者在时针后15格,两针都成直角。因此,本题有两个答案。 计算两针成直角所需时间,直接运用公式即可。 解:当分针走到时针前面15格时,两针成直角,因此,所需时间是: 当分针走到时针前面45格(也就是走到时针后面15格时,两针也成直角。因此,所需时间是: 例4.一只闹钟每小时慢4分钟,标准钟三点半时,此钟与标准钟对准,现在标准时间是十点半。问经过多少小时后,这只闹钟才能走到十点半?

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法习题(内含答案)

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法习题(内含答案)二次根式的运算知识点 知识点一: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即两个二次根式相乘, 根指数不变,只把被开方数相乘. 要点诠释:在运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进行运算时,一定要注意:公式中a 、b 都必须是非 负数;(在本章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所有字母都表示非负数) (1)该法则可以推广到多个二次根式相乘的运算: (3)若二次根式相乘的结果能写成的形式,则应化简,如. ,即积的算术平方根知识点二、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要点诠释: (1)在这个性质中,a 、b 可以是数,也可以是代数式,无论是数,还是代数式,都必须满足才能用此式进行计算或化简,如果不满足这个条件,等式右边就没有意义,等式也就不能成立了; (2)二次根式的化简关键是将被开方数分解因数,把含有形式的a 移到根号外面. (3)作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对二次根式化简 (4)步骤:①对被开方数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结果写成平方因式乘以非平方因式②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③利用(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绝对值)即被开方数中的一些因式 移到根号外 ④被开方数中每个因数指数都要小雨2 (5)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可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对二次根式化简 知识点三、 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把被开方数相除.

要点诠释:,即两个二次根式相除,根指数不变, (1)在进行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时,对于公式中被开方数a 、b 的取值范围应特别注意,其中 ,因为b 在分母上,故b 不能为0. (2)运用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可将分母中的根号去掉,二次根式的运算结果要尽量化简,最后结果中分母不能带根号. 知识点四、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即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要点诠释:(1)利用:运用次性质也可以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运用时仍要注意符号问题. (2)步骤①利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② a ,b 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化简③分母不能有根号,如果分母有根号要分母有理化 (3)被开方数是分数或分式可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对二次根式化简 知识点五:最简二次根式 1. 定义:当二次根式满足以下两条: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把符合这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最后的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或有理式. 要点诠释: (1)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中每一个因数或因式的次数都小于根指数2,即每个因数或因式从次数只能 为1次. 2. 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的一般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