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作业本物理 8 下答案(教科)

教科版作业本物理 8 下答案(教科)
教科版作业本物理 8 下答案(教科)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考试题

图-2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考试题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30分) 1.两本书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取走上面的一本书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的三要素发生变化的是( ) A.大小 B .方向 C .作用点 D .都没变 2.一人的两只手同时各用8N 的力,分别向两侧拉一个弹簧测力计两端的挂钩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 ) A. 0 N B. 8 N C. 16 N D. 20 N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力的作用效果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 .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当它由运动变为静止的过程中才有惯性 C .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如果这两个力的三要素相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 .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站在车上的人在水平方向上一定受到一对平衡力 4.如图1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使其匀速直线滑动。以下叙述中的二个力 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 .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 B .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 C.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D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 5.如图-2所示,传送带上的货物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 ( ) A .以传送带上货物为参照物,停在传送带底下的运输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 .若以传送带为参照物,站在高处的人是静止的 C .货物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 .货物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相等 6、用15N 的水平力把重30N 的长方体木块紧压在竖直墙壁上,则墙壁受到的压力为 ( ) A 、20N. B 、15N. C 、35N. D 、5N. 7. 三个用铜、铁、铝制成的圆柱体,它们的质量相等,高度相同,把它们都竖放在水平桌面上,则它 们对桌面的压强大小是( )。 A. 铜柱最大 B. 铁柱最大 C. 铝柱最大 D. 三个圆柱一样大 8. 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时,能使气压计示数变小的是( )。 A. 把气压计从山顶拿到山脚下 B. 天气由晴转阴雨 C. 季节从夏季转到冬季 D. 把气压计从室内拿到室外 9.图3所示的四个实验中,用来测量大气压值的是( ) A B C D 图3 10.一石块和一玩具气球(气球内充有空气)捆在一起,浸没在水中下沉,它们在水中下沉的过程中,受 到的浮力将( ) 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 图1 沉着冷静 认真审题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试卷共三道大题,30 个小题;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 100分.) 题号一二三总分总分 合计人 总分 核查人 得分 复查人 一、选择题(把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到空格中.1-17小题只有一个适合的选项, 每小题2分;18-20小题是多选题,每小题3分,选不全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共43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小明同学对教室及里面的物体进行了估测,下列说法接近实际的是 A.教室容积为10m3 B.一枚粉笔的质量约为10g C.室内气温达到60℃ D.座凳的重力约为1000N 2. 在下列光路图描述的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 3. 下列声现象中,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 C. 真空罩中的闹钟 D.超声波清洗机 4.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 学校姓名班级___________ 座位号……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A. 温度 B. 熔点 C. 凝固点 D. 沸点 5.下图是童谣“数鸭子”的乐谱及歌词,同学们唱到“真呀真多呀”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响度逐渐变大 B.声带振动的频率逐渐变大 C.声音的音色越来越美 D.声带振动的幅度逐渐变小 6.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焦点沿主光轴向2倍焦距外移动的过程中 A.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B.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C.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7.如图所示,小明在玩蹦蹦杆。蹦蹦杆中的弹簧向上弹起的过程中,小明的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变化是 A.重力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增大 B.重力势能增大,弹性势能减小 C.重力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减小 D.重力势能增大,弹性势能增大 8.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Δl与受到的拉力F成正比,如图所示的图像中能正确表示这 一关系的是 9.两本书的书页交叉叠放在一起后很难拉开,是因为书页间产生了较大的 A.重力 B.弹力 C.压力 D.摩擦力 10.下图中F1与F2成平衡力的是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2017 第七章力 一、力 概念部分: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 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知识点部分: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说使物体发生形变)。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是指: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弹力 概念部分: 1、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3) 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2、弹簧测力计 (4)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 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 的伸长就越长。 (5)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 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知识点部分: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身长和他所受的拉力成正比。三、重力 概念部分: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018-2019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 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 题 目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 分 得 分 一、选择题(2×8=16分,第7.8两题为多选) 1.两手分别拿着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石块浸没在水中。同时松手,小木块上浮.大石块下沉,所受浮力较大的物体是 ( ) A 、小木块 B 、大石块 C 、一样大 D 、无法确定 2、如图所示,用三个滑轮分别拉同一个物体,沿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1、F2、F3,比较它们的大小应是( ) A 、F1>F2>F3 B 、F1<F2<F3 C 、F2>F1>F3 D 、F2<F1<F3 3.把质量相等的实心木球和实心铝球浸没于某种液体中,放手后,木球悬浮而铝球下沉,静止后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 A .F 木=F 铝 B .F 木<F 铝 C .F 木>F 铝 D .无法确定 4. 如图所示,在一只不计重力和厚度的塑料袋中装入大半袋水,用弹簧测力计钩住并将其慢慢浸入水中,直至塑料袋中的水面与容器中的水面相平.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A .逐渐减小到零 B .先减小后增大 C .始终保持不变 D .逐渐增大 5题图 6题图 7题图 F 1 F 2 F 3 密 封 线 学校 : __ 学校__ 班级:__ __ __ ____ __ _ 姓名:______ ___ ______ 考号:__ __ __ _ _ __ _ _ __ _ ①请写清 姓名 、 班 级 、 考 号 。②请 看清 题 意 后 仔细做 题 。 书 写 工整, 字迹 清楚 ,卷面 整洁。

5. 如图所示,密度均匀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现沿虚线将下部分截去,则剩下 的部分将() A.上浮一些B.静止不动 C.下沉一些D.无法确定 6. 如图所示,体积相等的三个小球静止在水中,关于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正确是() A.F A>F B>F c B.F AF B=Fc D.F A < F B=Fc 7.(多选)关于力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臂一定在杠杆上B.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叫做动力臂 C.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做力臂 D.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这个力的力臂为零 8. (多选)把重为10N的物体缓慢放人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当物体静止后,测得溢出的水重为8N,则此时物体所处的状态及受到的浮力大小为()A.漂浮B.沉底 C.F浮=8N D.F浮=10N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9. 如图所示,金属块所受的浮力为N,金属块的质量是 Kg,金属块的体积是m3。(g=10N/kg) 9题图10题图13题图 10.同学把一个体积为125cm3苹果放入水中,苹果在水里处于悬浮状态,则苹果 所受的浮力为N,小明从水中取出苹果,分成一个大块和一个小块,如图所示,再将小块放入水中,发现小块沉入水底,若将大块浸没入水中,松手后大块将会(g=10N/kg,水的密度为1×103kg/m3) 11、红星中学举行升旗仪式,在国旗匀速上升的过程中(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__________

全册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

全册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 第八章力一、什么是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 知道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分析、演示、讲解、讨论与分析过程。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相互性。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力的概念演示实验:手握握力计、折弯铜条、棒击小球、弹簧拉钩码。以上实验可用投影仪展示,以利于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记录,分析情况。提问:以上实验都有哪些特点?你们还能举

出哪些这样的例子?观察老师演示实验,观察投影仪展示试验情况。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果:以上实验都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它们有的外形发生了变化,有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学生再举出一些力的作用的例子:运动员举重、踢足球、拉车、折树枝……通过观看实验与学生讨论发言,使学生明白: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学生明白力的概念。二、力的作用效果带领学生总结上面实验,对实验结果以及学生举例结果进行归类。学生对上面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归类,最后归于两类:一种是物体的外形发生了变化,另一种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老师对学生的结果进行总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伸长、缩短、弯曲、扭转等),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动到静、静到动、快到慢、慢到快、方向改变等)。提问:你们还能举出哪些形变的例子,以及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例子?形变例子:挤压气球(变扁)、拉长弹簧(伸长)、折弯铜条(弯曲)、扭转塑料尺(扭转)……运动状态改变:踢球(静到动)、守门员扑球(动到静)、火车刹车(快到慢)、火车启动(慢到快)、打乒乓球(方向改变)……演示实验:带有橡胶塞,塞上有玻璃管的玻璃瓶,装满水,手握,水上升。提问:瓶子是不是发生了形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得出结论:瓶子发生了形变。老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形变很微小,用肉眼观察不到。学生对形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三、演示、思考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 1 ?磁铁吸引铁钉; 2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关于物体的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块萘溶化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B. 把铜块碾成铜片,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C. 把铁块加热,质量变大,密度变小 D. 航天员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其质量和密度均为零 2. 托盘天平栋梁上都有标尺和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是() A. 相当于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 代替指针用来指示平衡 C. 相当于向左盘中加小砝码 D. 相当于向右盘中加小砝码 3. 将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杯中,溢出酒精8g;若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 =0.8×103Kg/m3) () 中,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 ( ρ 酒 A、15g B、10g C、12.5g D、8g 4.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室内打开酒精瓶盖,过一会,整个室内都有酒精味,这是酒精分子运动引起 B、固体分子作用力大,故固体分子是静止的 C、用锉刀锉铁件时,得到很多细小的铁粉,每一粒铁粉就是一个铁分子 D、分子间作用力要么只有引力,要么只有斥力 5.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 B.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存在施力物体 C.空中飞行的小鸟对地球也有吸引力的作用 D.马拉车前进时,车拉马的力一定小于马拉车的力 6、探究“力和运动关系”的活动中,小明让同一小车从相同高度滑下,分别在水平面上铺上毛巾、纸板、玻璃等物品.关于小车在不同物体上的运动情况,以下四个说法中有一个是理想化的推论,其余三个是可靠的事实,其中是理想化推论的是() A.小车在毛巾、纸板、玻璃上都将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 B.小车在玻璃上滑行的距离比在毛巾上滑行的距离远 C.如果没有摩擦,则小车将一直运动下去 D.小车在玻璃上所受摩擦力小 7.放在竖直的磁性黑板上的小铁片,虽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但它却不会掉下来,其原因是() A.它受到磁性黑板的吸引力 B.它受到磁性黑板的静摩擦力 C.它对磁性黑板有吸引力 D.它受到磁性黑板的滑动摩擦力 8、在右图-1所示的哪种做法的是目的增大压强的是( )

教科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教科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 (共16题;共16分) 1. (1分) (2017八下·靖远期中) 关于弹力,正确的说法是() A .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定有弹力的作用 B . 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弹力的作用 C . 发生形变的物体都产生弹力 D .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它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2. (1分) (2018八下·武昌期末) 小枫同学提一桶水时,他对水桶施加一个提力,同时水桶对小枫的手也施加一个拉力,则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A . 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相同 B . 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 C . 大小、方向都相同,作用点不同 D . 作用点相同,大小、方向都不同 3. (1分)在甲,乙两图中,甲图地面粗糙,乙图地面光滑。两个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加速直线运动;它们在力的方向上前进了相同的距离,力F做的功分别为W甲、W乙,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甲乙 A . W 甲>W 乙

B . W 甲=W 乙 C . W甲<W 乙 D .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4. (1分)(2019·福建) 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要求人们() A . 乘车时系好安全带 B . 候车时站在安全线外 C . 市区行车禁鸣喇叭 D . 夜间行车车内不开灯 5. (1分)(2019·北部湾模拟) 如图所示,小亮将一个漏斗拿在手中,使其喇叭口朝下,用另一只手拿住一个乒乓球,让球对着漏斗内的细管处。当他对准漏斗细管口用力向下吹气时,发现松手后乒乓球没有掉下来,关于乒乓球没有掉下来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 乒乓球没有受到重力的作用 B . 乒乓球上方没有空气 C . 乒乓球上方的气体压强比球下方的气体压强小 D . 乒乓球上方的气体压强比球下方的气体压强大 6. (1分)(2018·株洲) 内有少量饮料的罐子可以斜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平衡。下列四个图中,能正确表示饮料罐(含饮料)所受重力的示意图是() A .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试卷共三道大题,30个小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 三 总分 总分 合计人 总分 核查人 得分 @ 复查人 ! 一、选择题(把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到空格中.1-17小题只有一个适合的选项,每小题2分;18-20小题是多选题,每小题3分,选不全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共43分.g 题号 1 : 2 3 4 5 6 7 8 9 — 10 答案 ¥ 题号 11 12 13 @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 > 1.小明同学对教室及里面的物体进行了估测,下列说法接近实际的是 A.教室容积为10m 3 B.一枚粉笔的质量约为10g C.室内气温达到60℃ D.座凳的重力约为1000N 2. 在下列光路图描述的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 , 3. 下列声现象中,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学校 姓名 班级___________ 座位号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 C. 真空罩中的闹钟 D.超声波清洗机… 4. 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 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A. 温度 B. 熔点 C. 凝固点 D. 沸点 5.下图是童谣“数鸭子”的乐谱及歌词,同学们唱到“真呀真多呀”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响度逐渐变大 B.声带振动的频率逐渐变大 C.声音的音色越来越美 D.声带振动的幅度逐渐变小 6.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焦点沿主光轴向2倍焦距外移动的过程中 % A.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B.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C.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7.如图所示,小明在玩蹦蹦杆。蹦蹦杆中的弹簧向上弹起的过程中,小明的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变化是 A.重力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增大 B.重力势能增大,弹性势能减小 C.重力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减小 D.重力势能增大,弹性势能增大 8.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Δl与受到的拉力F成正比,如图所示的图像中能正确表示这 一关系的是 $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

第八章力 一、什么是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 知道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分析、演示、讲解、讨论与分析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教学重点】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相互性。

【实践活动】 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的现象做一个调查。通过调查,使学生认识到身边力的现象的普遍,同时将自己在课堂学到的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增加其对物理科学的兴趣。 【教学反馈】 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探索是经过某些活动完成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可通过设计观看有关力的作用的演示实验、录像以及学生自己动手的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观察中思考、学习。学生的课堂反应积极主动,学习轻松活泼,印象深刻,掌握牢固。

二、力的描述 【仪器材料】多媒体播放设备、力的描述课件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的三要素; (2) 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 知道力的单位; (4)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讲解、讨论、练习与对比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力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 力的图示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的下册期末复习提纲.doc

1、力①定义:。力的国际单位是: 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互作用力特点: ③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测量 测量工具: 3、重力①定义: ②重力的大小:物体的重力与成正比。公式: ③重力的方向: ④重心: 4、摩擦力 ①滑动摩擦力定义、方向 ②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的方法: 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影响因素: ④滚动摩擦: ⑤增大摩擦的方法: 减小摩擦的方法: 5.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写出:原理、方法、实验器材、步骤、表格的绘制、结论、注意事项 第八章力与运动 1、力的合成: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 ①方向相同时: ②方向相反时: 2、二力平衡 ①什么叫二力平衡: ②二力平衡的条件: ③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其合力一定为

3、运动和力的关系 ①力是的原因,而不是的原因 ②牛顿第一定律 。 ③惯性: 4.实验探究:推断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 写出:实验原理、方法、实验器材、步骤、表格的绘制、结论、注意事项 第九章压强 1、压强 ① ②压力的作用效果: ③压强是描述叫压力。物体对水平面上压力的大小等于 和有关 物理量 。 ④压强的定义:。其国际单位是: ⑤计算公式: ⑥增大压强方法: 减小压强方法: 2、液体内部的压强 ①液体压强的特点: ②计算公式:压强: 3.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写出:实验原理、方法、实验器材、步骤、表格的绘制、结论、注意事项

4、连通器 ①定义: ②特点: ③应用: 5、大气压强 ①产生原因:空气有重力,空气具有流动性 ②、覆杯实验、瓶吞蛋实验等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③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④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 ㎝高(或mm )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的大气压叫做 1 标准大气压。 1 标准大气压 =76 ㎝水银柱高 =Pa=水柱高 ⑤大气压的变化: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大气压还随天气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⑥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在温度保持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增大时压 强,体积减小时压强。 ⑦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 第十章流体中的力现象 1、升力: 2、浮力: ①定义: 方向: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②浮力的产生原因: 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表达式:(液体密度、物体密度、深度、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选择 一个)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八章力一、什么是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 知道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分析、演示、讲解、讨论与分析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相互性。

【实践活动】 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的现象做一个调查。通过调查,使学生认识到身边力的现象的普遍,同时将自己在课堂学到的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增加其对物理科学的兴趣。 【教学反馈】 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探索是经过某些活动完成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可通过设计观看有关力的作用的演示实验、录像以及学生自己动手的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观察中思考、学习。学生的课堂反应积极主动,学习轻松活泼,印象深刻,掌握牢固。

二、力的描述 【仪器材料】多媒体播放设备、力的描述课件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的三要素; (2) 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 知道力的单位; (4)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讲解、讨论、练习与对比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力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 力的图示

201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模拟测试卷3

2013级物理下期期末模拟题 姓名班级学号 命题人:代有福审题人: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20分) 1.如图所示,关于磁铁和铁钉的相互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磁铁吸引铁钉的力大于铁钉吸引磁铁的力 B.磁铁和铁钉虽然没有直接接触,但也会有力的作用 C.在磁铁和铁钉直接接触时,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D.是磁铁吸引铁钉,而不是铁钉吸引磁铁 2.下列图2过程中没有利用大气压的是() A.用吸管吸饮料 B.火箭升空 C.用抽水机抽水 D.用吸盘搬玻璃 3、电视机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桌面对电视机的支持力与电视机对桌面的压力 B.桌子受到的重力与电视机受到的重力 C.电视机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电视机的支持力 D.电视机对桌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4、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熟了的苹果总要落回地面,说明地球对苹果有引力而苹果对地球没有引力 B、跳伞员在空中匀速下降时所受合力竖直向下 C、踢出去的足球最终会停下来说明足球没有惯性 D、用力推讲桌,讲桌没有动,是因为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5、皮划艇是我国的奥运优势项目之一,比赛中,运动员一手支撑住浆柄的末端(视为支点),另一手用力划桨,此时的船桨是() A.等臂杠杆 B.费力杠杆 C.省力杠杆 D.省功杠杆 6、如图4所示,用滑轮组把重为200N的货物提到9m高的楼上,所用 拉力为80N,则总功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是() A.1800J 83.3% B.2160J 83.3% C.1400J 80% D.1800J 80% 7、惯性有时要利用,有时要防止其危害.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 B.坐的前排要系安全带 C.将足球射入球门 D.汽车中装的安全气囊 8.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到不少有

最新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八章力一、什么是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 知道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分析、演示、讲解、讨论与分析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教学重点】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相互性。 【教学过程】

【实践活动】 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的现象做一个调查。通过调查,使学生认识到身边力的现象的普遍,同时将自己在课堂学到的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增加其对物理科学的兴趣。 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探索是经过某些活动完成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可通过设计观看有关力的作用的演示实验、录像以及学生自己动手的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观察中思考、学习。学生的课堂反应积极主动,学习轻松活泼,印象深刻,掌握牢固。

二、力的描述 【仪器材料】多媒体播放设备、力的描述课件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的三要素; (2) 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 知道力的单位; (4)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讲解、讨论、练习与对比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力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 力的图示 【教学过程】

八年级教科版物理下册期末试题

八年级教科版物理下册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图2过程中没有利用大气压的是() A.用吸管吸饮料 B.火箭升空 C.用抽水机抽水 D.用吸盘搬玻璃 2、如图2,物体S在水中静止,当向杯中十分缓慢地加水时,物体S将会() A加速上升 B保持静止 C加速下降 D无法确定 3、电视机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桌面对电视机的支持力与电视机对桌面的压力 B.桌子受到的重力与电视机受到的重力 C.电视机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电视机的支持力 D.电视机对桌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5、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熟了的苹果总要落回地面,说明地球对苹果有引力而苹果对地球没有引力 B、跳伞员在空中匀速下降时所受合力竖直向下 C、踢出去的足球最终会停下来说明足球没有惯性 D、短跑运动员跑到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 6、右图是紧水滩水电站泄洪时的景象。有关此景象的说法不正确 ...的 是( ) A.看到的“水雾”是液态小水滴 B.水在下落过程中,势能减小 C.水从泄洪口冲出时,机械能很大 D.泄洪口越高,水冲出越远 7、皮划艇是我国的奥运优势项目之一,比赛中,运动员一手支撑住 浆柄的末端(视为支点),另一手用力划桨,此时的船桨是() A.等臂杠杆 B.费力杠杆

C.省力杠杆 D.省功杠杆 8、如图4所示,用滑轮组把重为200N的货物提到9m高的楼上,所用拉力为80N,则总功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是() A.1800J 83.3% B.2160J 83.3% C.1400J 80% D.1800J 80% 9、惯性有时要利用,有时要防止其危害.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 B.坐的前排要系安全带 C.将足球射入球门 D.汽车中装的安全气囊 10、我们知道,许多物理实验要求在水平面上进行,下列判断某狭长的直轨道是否水平的 方法中可行的是() A.把盛满水的烧杯放在狭长的直轨道上,看是否有水溢出 B.把一光滑的小球放在狭长的直轨道上,看小球是否滚动 C.把一个连通器放在狭长的直轨道上,看水面是否相平 D.在轨道上方悬挂一重垂线,看重垂线是否与狭长的直轨道垂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1、冰雪天的交通事故相对要多一些,原因是汽车行驶在结了冰的路面上时,所受到的 小,容易打滑;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措施之一是:。 12、如图3所示的甲、乙两图,图中的模型由于上下表面气体流速不同,产生压强差,形成对模型向下的压力;假如你是一位设计师,制造 飞机机翼应设计成图中的模型形状。 13、如图所示,小朋友从滑梯上滑下,其重力势能 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他与滑梯接触面间 的摩擦是__________摩擦(选填“滚动”可“滑动”)。当他 滑至水平面进,还会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 他具________。 14、如图9是水坝的截面图,水坝筑成下宽、 上窄的形状,是考虑到水对坝体侧面有 _______,并且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 15、高压锅使用起来省时方便,主要是因为高压锅密封好性能好,能增大锅内液体上方的 ________ ,从而使液体的沸点___________。 16、木块在大小为2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10s内在水平面上沿拉力方向前进1m,拉力功为________J,功率为_______w;若木块重5N,在此过程中重力对木块做 功为________J。 17、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 如图6所示杠杆处平衡状态,则L1= L2如(每个钩码的重力相等). 18、把重5 N、密度为0.9×103 kg/m3的实心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考试题

图 -2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考试题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30分) 1.两本书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取走上面的一本书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的三要素发生变化的是( ) A.大小 B .方向 C .作用点 D .都没变 2.一人的两只手同时各用8N 的力,分别向两侧拉一个弹簧测力计两端的挂钩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 A. 0 N B. 8 N C. 16 N D. 20 N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力的作用效果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 .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当它由运动变为静止的过程中才有惯性 C .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如果这两个力的三要素相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 .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站在车上的人在水平方向上一定受到一对平衡力 4.如图1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使其匀速直线滑动。以下叙述中的二个力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 .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 B .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 C.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D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 5.如图-2所示,传送带上的货物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 ( ) A .以传送带上货物为参照物,停在传送带底下的运输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 .若以传送带为参照物,站在高处的人是静止的 C .货物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 .货物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相等 6、用15N 的水平力把重30N 的长方体木块紧压在竖直墙壁上,则墙壁受到的压力为 ( ) A 、20N. B 、15N. C 、35N. D 、5N. 7. 三个用铜、铁、铝制成的圆柱体,它们的质量相等,高度相同,把它们都竖放在水平桌面上,则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大小是( )。 A. 铜柱最大 B. 铁柱最大 C. 铝柱最大 D. 三个圆柱一样大 8. 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时,能使气压计示数变小的是( )。 A. 把气压计从山顶拿到山脚下 B. 天气由晴转阴雨 C. 季节从夏季转到冬季 D. 把气压计从室内拿到室外 9.图3所示的四个实验中,用来测量大气压值的是( ) 图1

教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 物理 本试卷分为第Ⅰ券(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第Ⅱ卷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城内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2.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收回。 3.注意:g=10N/kg.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通过对实验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得出“惯性定律”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帕斯卡 C.阿基米德 D.牛顿 2.下列工具在使用时,既能省力,又能够改变力的方向的是 A.托盘天平 B.定滑轮 C.动滑轮 D.滑轮组 3.如图甲所示,玻璃瓶中灌满红色的水,将细玻璃管穿过橡 皮塞上的孔,插入瓶中;用手用力握玻璃瓶,如图乙所示,则细 玻璃管中的水面将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还可能不变 4.如图所示,下列四个图中涉及到压强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的微小压强计,是用来测量大气压强的 B.乙图用手指压在铅笔的两端,静止时,根据两手指的凹陷程度和感觉不同,可用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C.丙图用吸管从瓶中吸饮料时,是嘴的吸引力把饮料吸到嘴里的 D.丁图茶壶的壶嘴与壶体构成连通器,壶体的水位总是比壶嘴的水位高 5.生活处处有物理,生活处处离不开物理。小明在帮妈妈煮饭时,发现妈妈使用的菜刀包含有许多物理知识,关于菜刀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刀刃要经常磨一磨,目的是为了减小使用时的压力从而减小压强 B.菜刀表面要保持光滑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 C.刀柄上刻有花纹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 D.在敲打物体时,要用较宽的刀背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6.如图所示,是游乐场的大型过山车,当你坐在过山车里随过山车上下旋转和盘旋时。关于你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最高点时,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 B.在最低点时,动能最小,重力势能最小 C.在旋转上升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 转化为重力势能 D.在旋转下降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7.下列是小明生活中的几个数据,其中比较符合实际的是 A.小明的体重约为50N B.小明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2×103Pa C.小明从地面上把两个鸡蛋拿到桌子上所做的功约为1J

最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重点

第七章 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6、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 7、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8、(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9、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 、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 、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 、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10、相互作用力: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④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11、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12、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13、滑动摩擦力: (1)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2)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 摩擦力 静摩擦 动摩擦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考试题

图-2 级物理下册期末考试题 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30分) 1.两本书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取走上面的一本书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的三要素发生变化的是() A.大小B .方向C .作用点D .都没变 2.一人的两只手同时各用8N 的力,分别向两侧拉一个弹簧测力计两端的挂钩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A.0N B.8N C.16N D.20N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力的作用效果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 .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当它由运动变为静止的过程中才有惯性 C .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如果这两个力的三要素相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 .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站在车上的人在水平方向上一定受到一对平衡力 4.如图1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使其匀速直线滑动。以下叙述中的二个力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 .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 B .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D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 5.如图-2所示,传送带上的货物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 A .以传送带上货物为参照物,停在传送带底下的运输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 .若以传送带为参照物,站在高处的人是静止的 C .货物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 .货物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相等 6、用15N 的水平力把重30N 的长方体木块紧压在竖直墙壁上,则墙壁受到的压力为() A 、20N.B 、15N.C 、35N.D 、5N. 7.三个用铜、铁、铝制成的圆柱体,它们的质量相等,高度相同,把它们都竖放在水平桌面上,则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大小是()。 A.铜柱最大 B.铁柱最大 C.铝柱最大 D.三个圆柱一样大 8.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时,能使气压计示数变小的是()。 A.把气压计从山顶拿到山脚下B.天气由晴转阴雨 C.季节从夏季转到冬季D.把气压计从室内拿到室外 9.图3所示的四个实验中,用来测量大气压值的是() ABCD 图3 10.一石块和一玩具气球(气球内充有空气)捆在一起,浸没在水中下沉,它们在水中下沉的过程中, 图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