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辉煌》观后感


《苦难辉煌》观后感(一)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震古烁今;

一种精神,穿越历史启迪未来。

十二集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苦难辉煌》,以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多维度、宽视野、全景式地再现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抗日统一战线成立这一段难忘的历史,以真实的历史资料、影像史料和声像艺术表现手法,真实还原了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中的一个个历史场景,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近百年来中国人民苦难中挣扎、觉醒中抗争、自立中图强的道路是如何走过的,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是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坚实迈向民族伟大复兴。

让人印象尤为深刻、发人深省的是井冈山道路的创立与井冈山精神的形成。

回顾波澜壮阔的历史,不难发现井冈山精神是由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培育,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升华而成的。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闯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闪耀着共产主义光芒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于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井冈山精神是“闯”出来的。在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封建、半殖民的落后大国,革命的道路应该怎么走?马、列经典著作里没有现成的答案,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又一败再败,面临全军覆灭的危险。如何使破茧而出的中国共产党及工农红军转危为安,从弱小走向强大,怎样让革命的星星之火燃烧为燎原之势。危急情况下,毛泽东毅然率领部队闯出重围,挺进罗霄山脉,创造性地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成功地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闯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井冈山精神是“打”出来的。井冈山的斗争是在敌我力量对比非常悬殊,处于白色势力四面包围之中进行的。在险恶的环境中,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军阀,毛泽东、朱德吸收群众的智慧,形成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战术原则,连续粉碎了江西敌人的4次“进剿”,湘赣两省敌军的3次联合“会剿”,经历了“三月失败”、“八月失败”两次重大的挫折,大小战斗近百次,平均数天一次,取得了龙源口大捷、黄洋界保卫战等著名战斗的

胜利,保卫了根据地,使井冈山的斗争
得以坚持和发展。

井冈山精神是“斗”出来的。同一切新生事物既要战胜恶劣的外界环境,又要摒弃自身的缺陷与不足,才能茁壮成长一样,井冈山时期的党与红军同样需要在战胜反动势力绞杀的同时,纠正党内存在的“左”、“右”倾错误,克服悲观主义、失败主义情绪,根除旧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