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易错字与易混淆字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易错字与易混淆字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易错字与易混淆字

考试交流群:331227626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网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易错字与易混淆字

推荐阅读:行测答题技巧 |事业单位考试题库 |2013事业单位招聘

事业单位考试内容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就目前而言,各地事业单位考试涉及的主观题部分,考法主要有三种:一是《申论》、二是综合写作、三是杂糅题型。

无论是哪一种考查方法,都需要考生动笔去写。对于很多考生来说,高考结束就意味着写作生涯的结束,所以经常会有“提笔忘字”和易混淆字不知道用哪个的情况。

对于事业单位主观题的考试来说,错别字在整体扣分项目中所占比例不多,一般情况下是每三个字扣1分,最多扣2分。但是这些错别字会影响试卷的整体表达效果,在给阅卷人的印象上就会低一个档次。

为了能给考生的备考带来便利,中公教育专家左志超特意给考生总结一些经常听到,但是可能会写错的易混淆字和易错字。这里为考生总结如下,请各位同学借鉴学习。

1.“权力”与“权利”。“权力”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权利”跟“义务”相对,是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利和享受的利益。

【示例】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时代课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被寄予厚望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强调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赋予他们更多财产权利。

2.“国是”与“国事”。“国是”的“是”,有“正确”的意思,“国是”可译为“国家大计”,使用范围比较窄,如“共商国是”。“国事”指国家的大事、政事,在句子中可用作定语,如“国事访问”;也可作宾语,如“关心国事”。

【示例】

5000多位代表委员从全国各地聚首北京,肩负人民重托,履行神圣使命,集民智、议国是、绘蓝图,谋划改革发展大计。

俄罗斯总统普京应韩国总统朴槿惠的邀请,从今天起对韩国进行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

3.“爆发”与“暴发”。“爆发”指猛然破裂或迸出、突然发生。例:火山爆发、爆炸、爆冷门,另外,在用于社会事物时,“爆发”指像爆炸一样突然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

考试交流群:331227626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网革命、起义、运动等。“暴发”多用于山洪、大水、风雨、疾病等的突然发作,另外,“暴发”在指突然发财或得势时,多含贬义。

【示例】

在上周与西布朗比赛后,穆里尼奥在斯坦福桥球场的通道内卷入了一场混战。昨天媒体报道事件起因是穆帅赛后辱骂了对方球员乔纳斯·奥尔森是“愚蠢的人”。随后两队爆发20多人的恶斗。

最近,阴雨连绵,暴雨不断,导致了山洪暴发。

4.“必须”与“必需”。“必须”的意思是一定要,同常用来修饰其他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语,如“必须努力学习”,其否定是“无须”、“不须”或“不必”。而“必需”的意思是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后面多跟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可构成“必需品”词组。

5.“老生常谈”原指老书生的平凡议论,今指很平常的老话,不能写作“老声常谈”,也不能写作“老生长谈”。

6.“的、地、得”是中文中使用最为频繁的三个助词。在句子中,用在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前面的,要用“的”。例如:我爱勤劳的妈妈。用在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词)前面的,要用“地”。例如:他积极地回答问题。用在动词后面的多数要用“得”字,用“得”字后面的词语补充说明了前面动作的效果如何。例如:地被扫得很干净。

7.“弘扬”也可写作“宏扬”,但一般提倡用“弘扬”。例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弘扬祖国文化。

8.“招聘启事”不能写作“招聘启示”。“启事”是指为了说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例如:征稿启事、招领启事。“启示”是指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小升初语文期末复习易错易混词语

2010年重点中学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四) 一、字词积累 1、看拼音写汉字 zhù dǐng jìxiá ( )立( )盛发( ) 话( )子 ( )扎( )撞( )静直( )市 ( )下酩( ) ( )宿应接不( ) 2、填字组成语或短语。 ( )然泪下( )然发动进攻( )然若揭 ( )然悔悟( )然若失( )然无声 3、填写首尾的成语 精( )( )精神( )( )神痛( )( )痛 贼( )( )贼举( )( )举防( )( )防 4、写出4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并写出主人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各组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是否相同?相同的用"√"表示。 (1)好逸恶劳--穷凶极恶( ) (2)满腔热情--装腔作势( ) (3)欲速不达--速战速决( ) (4)明察秋毫--毫不动摇( ) 6、下列成语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 A.穷途末路炮火连天伶牙俐齿口是心非 B.一日三秋怒发冲冠一发千钧肝肠寸断 C.草木皆兵何乐不为如梦初醒色厉内荏 D.如虎添翼口若悬河旁若无人呆若木鸡 7、依据句意依次填入关联词语。 ( )只站在水边,光是一阵子呆着,再发一阵子空想,( )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然还是不会游泳,对于别的游泳的人( )没有好处。 二、综合运用 1、补充下列名言警句诗句。

黑发不知勤学早,________________。 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 天生我材必有用,________________。 兼听则明,________________。 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写句子。 (1)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油蛉在这里不停的叫,蟋蟀们也在这里叫。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原句上改错。 在各门攻课中,语言是我最感兴致的。其他的数学、自然、社会、英语就学得差劲了。老师对我进行了严格的批评,并鼓舞我要认真仔细地学好各门课,我明确了学习目的和态度,学习有了提高。 4、按顺序排列下列句子。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快速秒杀语句排序题

【导语】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语句连贯类题中的语句排序题有什么巧妙的解题方法呢?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带来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快速秒杀语句排序题。 语句排序题是给出6个打乱顺序的句子,要求考生将句子按照顺序进行重新排列。这个部分往往耗时较长,影响考生做题速度,但是这个部分的题目技巧性非常强,可以帮助考生在最短的时间秒杀题目。 一、秒杀技巧 1.从选项入手,确定发语词(首句)和尾句 四个选项中,如果有2个或者3个选项标示的段首句同为一句,则这个选项是正确的可能性较大。 2.主体的一致性、连贯性 文段的主体要保持一致,或者如果文段的主体不断变化的话,这些主体之间要有关系,同时保持连贯性。 3.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遵循事物发展的时空顺序。 4.关联词语的搭配 如果一些语句的开头有关联词的话,一定不会是段首句,而是应该通过关联词表示的关系,寻找其他几句中与之想匹配的一项。 5.行文脉络 行文脉络分为:总--分--总,总--分,分--总,并列这几种格式。总--分--总格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一般解决问题的部分由关联词“只有……才”、“只要……就”,或者关键词“应该”、“需要”、“必须”等词引导。 6.代词指代 代词一般不直接出现在句首,其前方需要有指代的内容出现。 7.例子 例子一般不是段首句,但是一定可以通过例子证明的内容找到与之相匹配的一句,这句话一般在例子的前面。 二、例题秒杀 【例题】将以下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https://www.360docs.net/doc/046458992.html,/liaoning/

①单纯罗列史料,构不成历史 ②只有在史料引导下发挥想象力,才能把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丰富内涵表现出来 ③历史研究不仅需要发掘史料,而且需要史学家通过史料发挥合理想象 ④所谓合理想象,就是要尽可能避免不实之虚构 ⑤这是一种悖论,又难以杜绝 ⑥但是,只要想象就难以避免不实虚构出现 A.④⑤⑥③②① B.③①②④⑥⑤ C.⑤⑥②①④⑥ D.①③④⑥⑤② 【秒杀技巧一】 此题四个选项的第一句分别是④③⑤①,由于代词出现在句首的语句一般不为段首句,所以排除⑤为首句。③提出了“合理想象”,而④对其进行解释,可以确定③和④相连,而且③在④之前。所以,D是正确选项。 【秒杀技巧二】 利用行文脉络。①属于提出问题类型的语句②出现“只有……才”,属于解决问题类型的语句,应该在文段的末尾部分,所以很可能是文段的最后一句,D选项中②为最后一句,①为段首句。所以正确答案是D。 以上内容来自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提供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 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https://www.360docs.net/doc/046458992.html,/liaoning/

行政能力测试练习试题及答案

行政能力测试 (附答案) 一、常识练习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 A.《史记》 B.《春秋》 C.《论语》 D.《汉书》 2.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诗经》 B.《汉书》 C.《诗歌总集》 D.《尔雅》 3.以下不是医学著作的是() A.《神农本草经》 B.《齐民要术》 C.《本草纲目》 D.《黄帝内经》 4.下列哪一样茶不是半发酵的茶?() A.包种茶 B.铁观音 C.冻顶茶 D.龙井茶 5.依照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项领导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A.国家副主席 B.中央军委副主席 C.国务院副总理 D.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6.在一行政诉讼案中,被告方某行政机关委托刘律师担任诉讼代理人。刘律师为使案件胜诉,诉讼期间调查收集了充分的证据材料。下列关于刘律师做法的选项哪个是正确的?() A.合适,因为刘律师有自行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利 B.合适,因为刘律师需要代为承担举证责任 C.不合适,因为刘律师无自行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利 D.不合适,因为刘律师的调查未经人民法院同意 7.下列哪一种菜描述的口味与实际不同?() A.四川菜、湖南菜重辛辣 B.江苏菜、浙江菜重鲜嫩 C.广东菜重甜味和变化 D.台湾菜重酸味 8.目前人类已知的最软的石头是() A.软玉 B.寿山石 C.钟乳石 D.滑石 9.一个社会的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军队 B.政党 C.政权 D.思想

10.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约为() A.75年 B.76年 C.77年 D.78年 11.世界银行集团的机构组成不包括()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C.国际开发协会 D.国际金融公司 12.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的() A.萌芽、酝酿阶段 B.初步形成阶段 C.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阶段 D.走向成熟并形成理论体系阶段 1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改革开放 B.展才是硬道理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4.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 A.本质 B.优越性 C.目标 D.基本特征 1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 A.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C.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D.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改革开放 C.实行家庭承包经营 D.建立经济特区 17.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 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B.简单再生产向扩大再生产转变 C.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 D.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8.我国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是() A.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B.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C.实行规模经营 D.发展科技和教育 19.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小学语文易混淆形近字大全

小学语文易混淆形近字大全 导读:本文小学语文易混淆形近字大全,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 篇一 1、拾人牙____平等互____(A.慧B.惠) 2、天网______心____意懒(A.恢B.灰) 3、惊____失措张____失措(A.慌B.皇) 4、马革____尸食不____腹(A.裹B.果) 5、____然冰释____然一新(A.涣B.焕) 6、____家欢乐____盘托出(A.合B.和) 7、引____高歌不卑不____(A.吭B.亢) 8、粉身碎____悬梁刺____(A.骨B.股) 9、事必____亲洗耳____听(A.恭B.躬) 10、天翻地____山重水____(A.覆B.复) 11、风____鹤唳谈笑风____(A.声B.生) 12、礼____往来无____光荣(A.上B.尚) 篇二 1、胜____在握开____有益(A.卷B.券) 2、能____能伸委____求全(A.屈B.曲) 3、____山绿水山____水秀(A.清B.青) 4、出____制胜出____不意(A.奇B.其) 5、欢呼____跃声名____起(A.雀B.鹊)

6、____心而论____恃天险(A.凭B.平) 7、语无____次美____美奂(A.伦B.轮) 8、____力同心____穿阴谋(A.戳B.戮) 9、凤毛____角____次栉比(A.鳞B.麟) 10、黄____美梦偷____换柱(A.粱B.梁) 11、妙语____珠珠____璧合(A.连B.联) 12、火中取____沧海一____(A.栗B.粟)篇三 1、鼎____相助三足鼎____(A.力B.立) 2、身体____行____行节约(A.力B.厉) 3、再接再________精图治(A.励B.厉) 4、入情入____鞭辟入____(A.理B.里) 5、书声___________上口(A.朗B.琅) 6、____尾工程____竽充数(A.烂B.滥) 7、水____不通一____千里(A.泄B.泻) 8、____迹可疑____迹无定(A.行B.形) 9、发人深____如梦初____(A.省B.醒) 10、长____短叹____寒问暖(A.嘘B.吁) 11、头晕目____华丽____目(A.眩B.炫) 12、____费心机____自尊大(A.妄B.枉) 13、____过饰非____过则喜(A.文B.闻) 14、好高____远趋之若____(A.鹜B.骛)

行政能力测试视频辅导重点介绍

行政能力测试视频辅导重点介绍 行政能力测试主要包括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资料分析等五个方面,它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笔试的一门。行政能力测试主要考查的是应试者在行政管理方面的潜力和倾向。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答题方法主要有三个:一是先易后难,二是先难后易,三是按题顺序号做。其中,第三个方法只有在考题都较易或者对考题十分有把握时方可采取,但这种情况是罕见的。第二个方法是冒险的,遇到“拦路虎”一味地硬拼,将自己搞得头昏脑涨,不仅影响了做题速度,而且后面容易的题也可能选错答案。所以,第二个方法不可取。多数人认为还是采取第一个方法即“先易后难”为妥。 先易后难有三层意思:其一,就“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各部分考题而言,有一些是较易的,也有一些是中等难度的,还有一些是难的。因此,在答题过程中,应先将容易的与中等难度的做完,当遇到了难题,一时又想不出解题方法,或判断不出哪个选项为正确答案时,应采取先放一放的缓冲策略,集中精力去做会做的题,最后留下些时间(比如十来分钟),回过头来再集中精力打“歼灭战”。如果某些难题实在做不出,即可采取“猜测法”,猜一个认为可能正确的选项。这样做,一来有可能会猜对—些,二来即便是猜错了,也不会倒扣分(在做某些省市或部门的试卷时不宜使用这种做法,因为有“知觉速度与准确性”,这部分做错了会倒扣分)。这样,既可以保证做题的速度,又可以保证做题的质量。如果猜答案,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其二,难题因人而异。对数学专业的应试者而言,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类的试题可能是容易的,而对一些非数学专业的应试者且平时掌握的做题规律又少者,可能就是难题了。对中文与新闻专业的应试者而言,言语理解与表达类的试题可能是容易的,而对于非中文专业的应试者可能就是难题了。对平时能熟读《十万个为什么》、法律知识牢固而又很注意多方面知识积累的应试者而言,常识判断类的考题就是容易的,而对于那些偏科的应试者来说,常识判断题则是难题了。 其三,平时要多练习些难题。这几年,考试中的难题不断增加,且变化也较多。这些难题并非偏题,而是要求应试者综合运用某几种规律或某几门课的知识方能解答出来。如数字推理中的一些难题需要综合运用减法规律与平方规律。如常识题的难题,需综合运用地理、历史、物理与科技等几门课的知识方能选择出正确答案。因此,如果平时多练习些难题,多掌握些破解难题的方法,到了考场上真正不会的难题就少之又少了。 1.纠正要“得满分”的想法。有些应试者在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考试中,总想把全部考题都做正确,当碰到难题做不出时,就焦急万分,这反而会使本来可做正确的题,因为心情紧张反而做错了。其实,这是应试者走入误区所致。应试者应当明白,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考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及答案(五十三)推荐阅读:行测答题技巧 |事业单位考试题库 |2013事业单位招聘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1.考试夺走了大部分孩子的童年,剥夺了他们的自尊,在他们身上灌输一种一辈子 ______与学习有关的任何东西的情绪,在他们心中形成一种对所有成年人深深的不信任感,而这种不信任感完全是成年人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厌恶咎由自取 B.抵制自食其果 C.害怕罪有应得 D.怀疑自作自受 第二部分数量关系 2.小李从甲地翻过山顶到达乙地一共行了2 3.5千米,用了6.5小时。他上山时每小时走3千米,下山时每小时走5千米,若小李用相同的上山、下山速度由乙地返回甲地,要用()小时。 A.7 B.5.5 C.4.5 D.6 第三部分判断推理 3.所谓近因效应,指的是在交往过程中最近一次接触给人留下的印象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近因效应使我们仅仅根据人的一时一事去评价一个人或人际关系,割裂了历史与现实、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妨碍我们客观地、历史地看待人和客观事实。 下列各项中.体现出近因效应的一项是()。 A.小万最近一个月节食减肥瘦了十多斤,许多同事朋友都误以为他生了重病 B.张三和李四可谓不打不相识,互相熟悉后却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C.小王和老王初次见面时表现得十分拘谨,因此在老王眼中小王就是个腼腆内向的孩子 D.甲对乙一直关怀备至.可是却因最近一次“得罪”了乙,就遭到乙的痛恨 第四部分资料分析 2007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3710.2亿元,增长23.5%,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49%。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21.4万元,比上年增加l.4万元。

2021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常见易混易错点辨析

2021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常见易混易错点辨析资料分析在行测考试当中地位举足轻重,是广大考生必须花时间学习练习的,考试当中也需要花相当一部分的时间去完成的题目类型。而由于本身概念上容易引起的想当然,以及命题人有意的混淆,常常导致在面对一些题目的时候容易出错。接下来中公教育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在资料分析做题过程中,我们需要去注意哪些容易搞混的问题。 一、时间概念易错点 在时间上,我们经常容易出现两种错误:其一是在类似于求基期比重,平均数,倍数的题目中,没有注意问题开头的时间,而误求为是现期,且因为这类题目哪怕求成是现期,也需要经过一定计算,降低了戒心,导致最终错得不知不觉;其二就是在时间段上,有些时候考官会特意进行迷惑,例如某个图形材料给出的是1-11月的数据,而在问法当中出现月均的时候,很容易在不经意间是除以12,而导致出错。 二、相对量与绝对量易混点 在行测资料分析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知道绝对量可以简单概括为“有单位”,相对量也可以简单概括为“百分数”,即率。例如:材料所给数据为,非洲各地区的饥饿人口占比,而最后的问法类似于:北非的饥饿人口多于南非。不难发现,我们如果要知道具体的饥饿人口有多少,除了占比之外,还需要知道北非,南非的总人数才能求出。而在考试的高压环境下,或者是考生本身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分不足,导致直接认为材料信息能直接得出题干结论。而另一种常见的形式,则是在比较增长率或增长量的题目当中,这些题目往往不会直接告诉大家比较的到底是增长量还是增长率,需要我们在题干中捕捉,比如问到的是“以下4个选项增长最快/慢的是”,通过快/慢这样的词汇,我们能知道这是在表述速度/速率,因此可以断定此题要比较的是增长率。“以下4个选项增长最多/少的是”,多和少则是用来描述量的,也就能断定是比较增长量。同样的道理,如果题干中出现的是“多/少”求的也是增长量。而高/低这组词汇比较特殊些,量和率都能描述,因此为避免出现分歧,往往出现高/低的时候会明确表明此题求的是增长率还是增长量。 三、统计指标易错点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答题方法与技巧(吐血推荐)

(吐血推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在说答题方法与技巧之前,先跟大家说明一下,我给大家讲的这些方法,这些雕虫小技,你自己也可以去总结你自己的方法,你自己总结出来的独门秘籍,可以让你成为考试中的高手,我在这里仅作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会结合行测题目来讲。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一种能力测试 行政职业能力,主要是一种能力测试,而且它主要用来测试你适合不适合在国家机关工作,所以它的题目是非常有机关的色彩的。所以它主要来测试你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这种思维的品质,我们在这里会讲,在机关工作和行测考试中经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比如说抓关键,还有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的一些思维方式。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答题方法与技巧 其实在考试大纲里,大家要非常关注,它有两个词,“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这里强调做题的速度,怎么提高解题速度呢?言语理解题一般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素材,第二部分是题目,第三部分是四个选项。我建议大家做这种题目的时候,要把握问你什么,你就答什么,提问的方式不同,答题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有些题目是问你主旨是什么。 例题:中国老百姓无论怎样穷,怎样苦,也往往要从牙缝里挤出钱来,供孩子上学读书。他们很清楚只有这样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命运,才可能拥有未来。运用到国家政策层面,毫无疑问,教育只应该是公益事业,是烧钱的事业。 这句话中“烧钱的事业”可以理解为:()。 A.教育是一项非常费钱的事业 B.对教育应该投资而不应该从中牟利 C.对教育的投资可能无法收回成本 D.国家应该增加教育投资力度 分析:你们一般做题的时候,怎么做?我建议大家做这类型的题目的时候,可以先看题目,它的题目是“这句话中…烧钱的事业?可以理解为()”,先看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一共大概15个字),然后你回过头去再看材料。一定要抓住关键词,只要你能找到“烧钱的事业”前面那一句话,“教育只应该是公益事业”,只要你真正地理解了这个短语,或者这句话的意思,那么答案就应该出来了。这道题的答案是B,因为是公益事业,所以它应该是投资,而不是从中牟利。 我建议同学们在考试的时候,选出正确答案之后不要再对其他的选项做排除,如果再去看一下A、C、D项是否正确,这样,你的速度肯定上不去。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先看题目,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行政能力逻辑推理测试题(一)及答案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行政能力逻辑推理测试题(一) 1.所有市场经济搞得好的国家都是因为法律秩序比较好。其实建立市场并不难,一旦放开,人们受利益的驱使,市场很快就能形成,但是,一个没有秩序的市场一旦形成,再来整治就非常困难了。 所以( )。 A. 市场调节是“无形的手”,市场自发地处于稳定、均衡的状态 B. 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高度重视法制建设 C. 市场经济的优越之处就在于它能使人们受利益驱使,因而能调动人的积极性 D. 市场只有依靠法制才能形成 2.过去人们都认为知识就是力量,大多数教师都传授具体知识。教师教、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新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必须掌握独立探索的方法,获得不断深造的能力,具有与集体合作的品质,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社交能力,具备自如表达思想的能力等等。 这意味着( )。 A. 旧的传统教育观念不教授学习方法 B. 知识本身没有多大的力量 C. 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D. 新旧两种教育观念是互相矛盾,互不相容的 3.田径场上正在进行100米决赛。参加决赛的是A、B、C、D、E、F六个人。关于谁会得冠军,看台上甲、乙、丙谈了自己的看法。 乙认为,冠军不是A就是B。 丙坚信,冠军绝不是C。 甲则认为,D、F都不可能取得冠军。 比赛结束后,人们发现他们三个中只有一个人的看法是正确的,请问谁是100米赛冠军?() A. A

B. B C. C D. E 4.小说离不开现实生活,没有深入体验生活的人是不可能写出优秀作品的。 因此( )。 A. 诗人、小说家不可能年轻 B. 创作小说都是老人们的事 C. 要创作小说必须有足够的生活经验 D. 作小说要靠运气 5.羌特勒是一种野生的蘑菇,生长在能为它提供所需糖分的寄主树木——例如道格拉斯冷杉下面。反过来,羌特勒在地下的根茎细丝可以分解这些糖分,并为其寄主提供养分和水分。正是因为这种互惠的关系,采割道格拉斯冷杉下面生长的羌特勒会给这种树木造成严重的伤害。 下面哪一个如果正确,对上面的结论提出了最强有力的质疑?() A. 近年来,野生蘑菇的采割数量一直在增加 B. 羌特勒不仅生长在道格拉斯冷杉树下,也生长在其他寄主树木下面 C. 许多种野生蘑菇只能在森林里找到,它们不能轻易在别处被种植 D. 对野生蘑菇的采割激发了这些蘑菇将来的生长 6.一家飞机发动机制造商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发动机,其所具备的安全性能是早期型号的发动机所缺乏的,而早期模型仍然在生产。在这两种型号的发动机同时被销售的第一年,早期的型号的销量超过了新型号的销量;该制造商于是得出结论认为安全性并非客户的首要考虑。 下面哪个如果正确,会最严重地削弱该制造商的结论?() A. 私人飞机主和商业航空公司都从这家飞机发动机制造商那里购买发动机 B. 许多客户认为早期的型号在安全性、风险方面比新型号更小,因为他们对老型号的安全性知道得更多

易混淆拼音区别

一、平舌音、翘舌音的区别 平舌音,指舌头平伸,抵住或接近上齿背,发出的z、c、s;翘舌音,指舌尖翘起,接触或接近前硬腭,发出的zh、ch、sh、r。其中的z—zh、c—ch、s—sh,确实容易混淆。要分清它们,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正确区别平、翘舌音的发音(方法可参考《怎样区别发音易混的声母》);二是辨别、记忆、掌握平舌音和翘舌音作声母的字,常用方法有: (1)代表字类推法 汉字中大部分是形声字。相同声旁的形声字,大多数又会同声母。如“喿、曾、宗、卒、采、仓、曹、从、散、司。叟、遂”作偏旁的字,绝大多数是平舌音;“占、中、主、专、、朝、成、出、少、善、申、生”作偏旁的字,绝大多数是翘舌音。因此,强记一些平、翘舌音代表字或偏旁,可以方便地类推,确定一大批平、翘舌音的字。 (2)普通话声韵规律类推法 普通话中,声母和韵母的拼合,有一定的规律。例如ua、uai、uang这三个韵母,能跟翘舌音zh、ch、sh相拼,都不能跟平舌音z、c、s相拼。因此遇到“抓、装、窗、摔、双”等韵母分别是ua、uai、uang的字,可以直接断定它们是翘舌音。又如韵母ong能跟平舌音s相拼,却不能跟翘舌音sh相拼,我们就可以断定韵母是ong的“松、耸、宋”,决不会是翘舌音。记住这些规律,也有助于我们辨别和记忆平、翘舌音的字。 (3)记少定多法 普通话里,下舌音少,翘舌音多。《新华字典》(重排本)里,有些音节更特殊。如ca,只列出“拆”(方言音c1)、擦、嚓、”4个字,而cha音节下,却有“叉、茶、诧”汉字;zen音节下,只有“怎、谮”两个汉字,而zhen音节下,却有“真、枕、镇”等汉字;尤其是音节sen下,只有一个“森”字,而shen 音节下,却有“身、神、审、甚”等汉字。类似上述情况,我们只需记住少数几个平舌音字,就可以确定大多数翘舌音字了。 二、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区别 首先,要正确区分-n和-ng的发音。-n是舌尖中鼻音,发音时用舌尖抵住上齿龈形成阻塞,闭住口腔,使气流完全从鼻腔中透出,同时声带颤动,发出鼻音。-ng是舌尖后(舌根)鼻音,发音部位同g、k、h相同。发音时用舌面后部顶住软腭,让气流从鼻腔里流出,同时声带颤动,发出鼻音。练习时,舌面后不要离开软腭,可让声音延长下去。-n和-ng的发音方法相同,主要区别是发音部位不同。练习时要体会不同部位的阻塞感。 其次,发合音(鼻韵母)时,发音过程要清楚、完整。念某一具体鼻韵母时,从元音的发音状态过渡到辅音的过程要清楚;收尾辅音必须到达阻塞部位。比如an和ang发音。先拉长声音念a,不要中断,舌头从容先前伸,舌尖到达上齿龈,出现鼻音,即为an;同样,拉长声音念a,舌头从容向后抬高,舌面后部到达软腭,出现鼻音,即为ang。 前后鼻韵母在拼写上有一些规则可借以记忆: 1、b、p、m、f 拼eng不ong。 2、d、t、n、l 除“嫩”字外,其余汉字都拼eng韵母。 3、d、t、n除了“您”字外,都拼“ing”韵母。 4、g、k、h除“艮”、“肯”两类声旁字拼en韵母外,其余汉字都拼eng韵母。 5、z、c、s 除了“怎”、“参(差)”、“森”三个常用字外,其余都是“曾”旁字,都拼eng韵母。此外,可记如下一些规律: 一般来说,声旁字是前鼻韵母的话,则这一系列字通常都是前鼻韵母字,反之亦然。如“令”是后鼻韵母,以它为声旁组成的形声字“领、零、岭、玲、铃、龄、伶;翎”等都是后鼻韵母字。 这中间要注意一些个别的,如“邻”,只有它读前鼻音。 又如“艮”是前鼻音,以它为声旁组成的一系列字如“跟、银、垠、很、狠、恨、佷”等都是前鼻音字。

中考英语78个易混易错单词+短语+句型(全)

中考英语78个易混易错单词+短语+句型 一.英语常用易混淆单词/词组的区别用法 how much和how many的区别用法 how much和how many的区别: how much用来询问事物的数量,后接不可数名词;how many用来询问事物的数量,后接可数名词复数。 1.所修饰词不同 how much用来修饰不可数名词,表示数量,也可单独使用。 how many用来修饰可数名词的复数,它的句式是:How many+复数名词+一般疑问句+? 例句: How much milk is there in the glass? 玻璃杯里有多少牛奶? How many books are there on the desk?

有多少本书在桌子上? 2.用法不同 How much 表示多少钱,用来问价格。 例句: How much is this dress? 这个连衣裙多少钱? How many 表示多少,用来问数量。 例句: How many apples do you have? 你有多少苹果? in和on的区别用法: 当我们表示某些东西被其他东西所包围时使用“in”这个词。而“on”用于描述物体被放置在其他物体上方或外部的情况。in可表时间,表地点,表手段、方法、材料。on表示时间、地点、方位等。 1.意思不同 in:prep.在 ... 里;在 ... 地方;在 ... 期间

on:prep.在 ... 之上 2.用法不同 in:in着重一段时间的过程,常用于重复动作或延续动作。in表示从现在时间算起推移到将来的一段时间之后,一般与将来时态连用。 He is a layman in economics. 他对经济学一窍不通。 on:表示“在物体的表面上”,只能用on的表达方式有on the next morning,on the following。 The spider is walking on the ceiling. 蜘蛛在天花板上爬行。 3.侧重点不同 in:表示“在其中”。 on:表示“在表面”。 if和whether的区别用法:

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定义判断解题技巧

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定义判断解题技巧 安徽事业单位招聘公告 【导语】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合理运用数学思想巧解数学运算题不失为解题一大法宝。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带来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定义判断解题技巧。 定义判断是事业单位考试中行测问题的常考考点,针对这个问题,广大考生可谓头痛不已。原因在于,第一、题干和选项都比较长,第二、涉及一些专业知识,有些知识比较难懂或者是从不曾接触过的定义,所以理解起来比较费劲,第三、因紧张造成的粗心大意。那么,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介绍一下解决的办法。 第一、关键词法——针对题干和选项比较长,也适用于所有题目。即,我们在读题的同时,要划出定义中关键的部分来,比如定义的发出者即主体、定义的接收者即客体、利用的手段方式、要达到的目的、以及时间、场合等等。 例1:知识营销是指在企业的营销过程中,使企业的广告、宣传、公关、产品注入一定的知识含量与文化内蕴,帮助消费者增加与商品相关并实用的信息与知识,提高他们的消费与生活质量,从而达到推广产品、树立形象、提升品牌竞争力的目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知识营销的是: A.某保健品生产企业深入社区为居民开设健康生活讲座,并在讲座中推销其保健品 B.某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为希望小学捐献价值20万元的体育用品,多家媒体报道了这一事迹 C.某师范院校派出大学生支教团,在支教的同时宣传教育的重要性,为该校在当地的招生起到了积极作用 D.某证券公司股票分析师经常受电视台邀请在电视节目中为广大股民进行股票分析 解析:该定义的关键词有,①企业——这是主体,根据此点我们可以排除C项,师范院校不是企业;②营销过程中——这是该定义的时间段的要求,根据此点我们可

六种技巧搞定你做不出来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

六种技巧搞定你做不出来的 行政能力测试题 一、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难度判断法 定义:难度判断法是指根据试题的难度确定答案的基本位置。 基本原理:由于行政能力测试全是四选一的客观题,所以无论如何答案都在ABCD这四个选项中,此其一。其二,按照试题设置的原则,答案分布应当均衡,因此各个答案出现的机率要差不多。到底在不同的试题中,哪种题的答案放在哪个位置?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难题的答案放前边,易题的答案放后边。由此就涉及如何判断难题和易题。难题是指试题涉及较多的知识和信息,信息之间缝隙太大,试题与答案之间不容易建立起直接联系的题。易题是指试题内容为广大报考者熟悉,多数人都可能做得起的题。由此,总体来说,难题的答案在AB,易题的答案在CD。那么,又怎样确定哪个答案在A,哪个答案在B呢?一般说来,难得无从下手的答案在A,很难但可以倒回去验证的答案在B。易题中哪个选C,哪个选D呢?一般说来,估计多数人都做得起的题答案在D,估计多数人都做得起但要花较多时间的答案在C。

简而言之,就是最难的题答案常在A,最易的题答案在D。很难但是可以倒回去验证的答案在B,容易但费时的答案在C。 例:对某单位的100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喜欢看球赛和电影、戏剧。其中58人喜欢看球赛,38人喜欢看戏剧,52人喜欢看电影,既喜欢看球赛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8人,既喜欢看电影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6人,三种都喜欢看的有12人,则只喜欢看电影的有 A、22人 B、28人 C、30人 D、36人(05中央A) 我们先根据难度来判断,这道题有多难。如果以很难、难、易、很易为四级的话,估计这道题的难度为“很难”。因为看了之后,发觉这道题的答案和题之间找不出可以互相支持的地方。一般人简直无从下手。这时候,放弃做题是必要的,但放弃答案是不行的。这时候,你就选择A,正确率一般高。 二、对数学运算比较有效的方法——联系法 联系法是指数字之间存在着一些必然联系,通过这些联系可以找出答案。比如在涉及距离速度的题中,出现了7和21、4和12等数字,你要联想要答案可能跟3有关,而不是跟5、8等其他数字有关。 例:甲乙丙三人沿着400米环形跑道进行800米跑比赛,当甲跑1圈时,乙比甲多跑了1/7圈。丙比甲少跑1/7圈。如果他们各自跑步的速度始终不变,那么,当乙到达终点时,

常用易错易混淆词

常用易错易混词 A 唉(哀)声叹气 暮霭(蔼) 和蔼(霭) 安(按)排 安(按)装 黯(安)然 桀骜(傲)不驯 遨(翱)游 暗(黯)无天日 B 舶(泊)来品 酒吧(巴) 飞扬跋(拔)扈甘拜(败)下风略见一斑(般)磕磕绊绊(拌)班(搬)门弄斧自暴(抱)自弃 暴(爆)发户 炮(爆)牛肉奴颜婢(卑)膝勇气倍(备)增关怀备(倍)至并行不悖(背)

金碧(壁)辉煌完璧(壁)归赵 凋敝(蔽) 刚愎(復)自用原形毕(必)露 裨(俾)益 心胸褊(偏)狭针砭(贬)时弊辨(辩)证施治辩(辨)证法明辨(辩)是非 辨(辩)析 治标(表)不治本濒(频)临 赌博(搏) 脉搏(博、膊)按部(步)就班战略部(布)署 暴(爆)乱 山洪暴(爆)发 暴(爆)躁 锋芒毕(必)露 舞弊(敝) 彬彬(杉杉)有礼 C 璀璨(灿) 粲(灿)然一笑

察(查)言观色检察(查)院 河汊(叉) 惊诧(咤) 一刹(霎)那兴高采(彩)烈听信谗(馋)言万古长(常)青好景不长(常)杀人偿(尝)命瞠(膛)目结舌墨守成(陈)规 松弛(驰) 不齿(耻)于人类忧心忡忡(冲)一筹(愁)莫展相形见绌(拙)汆(氽)丸子 串(窜)门 川(穿)流不息吹毛求疵(刺)催(摧)化剂 精粹(萃) 张灯结彩(采)丰富多彩(采) 喝彩(采) 出类拔萃(粹)措(错)手不及

D 戴(带)罪立功披星戴(带)月以逸待(代)劳代责无旁贷(代)虎视眈眈(耽)殚(惮)精竭虑挡(当)车工 挡(档)位 大排档(挡) 搭档(扫) 马镫(蹬) 中流砥(抵)柱 真谛(缔) 玷(沾)污 沽名钓(钩)誉 间谍(牒) 大名鼎鼎(顶) 装订(钉) 纱锭(绽) 度(渡)假 渡(度)河 重叠(迭) 爱戴(带) 拥戴(带) 调(吊)虎离山独当(挡)一面 F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答题技巧(吐血推荐)

(吐血推荐)经验心得:资料分析解题技巧 统计表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我看了大吃一惊原来猜答案也要讲究方法的 统计表具有一目了然、条理清楚的优点,答题时首先要看清标题、纵标目、横标目以及注释,了解每行每列的数据所代表的含义,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答题。 一般来讲,关于统计表的问题,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直接从图表上查阅答案,这种问题比较简单;第二种需要结合几个因素,进行简单的计算,这就要求应试者弄清题意,找准计算对象;第三种是比较复杂的分析和计算,需要综合运用图表所提供的数字。 在解答统计表问题时,首先要看清试题的要求。通览整个材料,然后带着问题与表中的具体数值相对照,利用表中所给出的各项数字指标,研究出某一现象的规模、速度和比例关系。 统计图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统计图与统计表及文字资料不同,它的数据蕴含在形象的图形之中,需要考生对图形进行一定的分析之后,才能得到所需的数字资料。有些统计图比较简单,一目了然,但近年考题趋难,出现了一题多图现象,这要求考生认真细致一些。解答统计图分析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应读懂图。统计图分析试题是以图中反映的信息为依据,看不懂资料,也就失去答题的前提条件。因此,应当把图中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作为正确答题的首要条件。 2、读图时,最好带着题中的问题去读,注意摘取与试题有关的重要信息。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资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答题时重复看图的时间。 3、适当采用“排除法”解决问题。统计图分析题的备选答案,通常有一两项是迷惑性不强或极易排除的,往往通过图中反映出的定性结论就可以排除;在进

行计算时,往往通过比较数值大小、位数等可排除迷惑选项。 4、注意统计图中的统计单位。 08年公务员考试专项:六诀窍轻松应对选择题 行测试题越来越难,这是中央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报考者的共识。试题难度升级是一个大的趋势,各界考生普遍这样反映。 中央和地方公务员考试过程中,基本上都要为行测划定一个基本的分数线;没有达到这个分数线的进不了面试更谈不上录取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行测(全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省市考试常称《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英文为Administrative attitude test(简称ATt)。本来是用来测智商的,有相当数量的题小学生都能做,好多题在小学生的寒假作业、暑假作业上都有。少部分是中学生就能做的,只有极少数需要大学生才能做。但好多考生把它想得太难了,总以为微言大义,其实有时简单得令人难以相信。考《行测》,把问题想简单点好。《行测》是用来过滤迂夫子的,公务员队伍不需要书呆子! 所有的认为行测难的报考者都是把行测当成知识考察来做的。这恰好中了“机关”,因为行测试题设计原理是公平,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做完所有的题,所以,要考100分基本上不可能。考了这么多年,没听说有谁考过100分,当然,这也不否认今后出现有人考满分的情况。 因为行测的题设计得要公平,就需要考虑到任何一个专业的人都有所长,都有所短,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测试考生的水平。所以,做不正确所有的题是很正常的,包括很多培训书上,那些多年关注行测的人,依然还是经常做错题。 但这并不是说行测就不容易考高分,行测也容易考高分。有考中央行测的考了96分,四川也有考了98分的。考行测,根据我长期的研究,总结为一句话——“认认真真抓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 所以,行测高分之道,不只在于做得起的题要得分,更重要的是做不起的题也要得分。 我结合自己长期的研究,将被报考者公认为经典的方法演示如下,希望能给各位报考者以切实有效的指导。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真题试卷

2018年公务员录用考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 第一部分数量关系 数理能力部分包括三种类型的题目(共25题)。 一、数字推理(1~5题):每道试题给出一组数字。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仔细观察给出数宇的排列规律。然后在4个选项中选择出最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使之符合该组数字的排列规律。 请开始答题: 。 2.3,4,52 3,,112 5 。 A.63 4B.72 3 C.8 D.101 2 3.在等比数列中,已知首项为93,末项为13,则项数为。 A.3 B.4 C.5 D.6 4.21 2,12 5 ,9 10 ,,1 2 。 A.13 12B.11 17 C.9 22 D.7 27 5.红花映绿叶×夏=叶绿映花红,“红花映绿叶、夏”分别为数字。 A.4、1、9、6、8、3 B.2、1、9、7、3、4 C.2、1、9、7、8、4 D.1、2、9、8、7、3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 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部分包括三种类型的题目(共25题)。 一、选词填空(26~35题):根据题意,从所给的词语中选出最恰当的词语填入空格内,从而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

【例题】天山绵延几千里,无论高山、深谷,无论苹原、森林,无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饶的物产,处处有的美景。 A.蔓丽 B.奇丽 C.艳丽 D.绚丽 【解答】用“奇丽”(即答案B)使句子的意思表达的最连贯、最准确。 请开始答题: 26.下面各句在横线处应须加“的”字的一组是。 (1)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国家将在西部新建十大工程。 (2)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断出来的。 (3)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拼抢厮杀谋求发展。 (4)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快、灵、狠的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最大障碍。 A.(1)(2) B.(2)(4) C.(3)(4) D.(1)(3) 27.“春雨断桥无渡,小舟撑出绿阴来。” A.愁 B.恰 C.叹 D.人 28.下列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正确的一组是。 (1)黄老师的教学语言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常常逗得大家。 (2)安全检查工作非常重要,要,不应麻痹大意,一旦出了事故,后悔也就来不及了。 A.破涕为笑防患未然 B.破涕为笑防微杜渐 C.捧腹大笑防微杜渐 D.捧腹大笑防患未然 29.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要坚持权为民所,情为民所,利为民所,倾听群众呼声,

高考英语易混易错词汇总结

高考英语易混易错词汇总结 1、clothes, cloth, clothing clothes统指各种衣服,谓语动词永远是复数, cloth指布,为不可数名词clothing服装的总称,指一件衣服用a piece of, an article of 2、 incident, accident incident指小事件, accident指不幸的事故He was killed in the accident、 3、 amount, number amount后接不可数名词, number后接可数名词a number of students 4、 family, house, home home家,包括住处和家人,house房子,住宅,family家庭成员、 My family is a happy one、 5、 sound, voice, noise sound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voice人的嗓音,noise噪音I hate the loud noise outside、 6、 photo, picture, drawing photo用A照相机拍摄的照片,picture可指相片,图片,电影片,drawing画的画Let’s go and see a good picture、 7、 vocabulary, word vocabulary 词汇,一个人拥有的单词量,word具体的单词He has a large vocabulary、 8、 population, people population人口,人数,people具体的人China has a large population、 9、weather, climate weather一天内具体的天气状况,climate长期的气候状况The climate here is not good for you、

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演绎推理解题技巧及精选例题详解

公务员考试行测(演绎推理)解题技巧及精选例题详解 一、三段论 三段论就是指由三个命题构成的推理。具体说来,三段论是由包含着一个共同因素(逻辑中介)的两个命题推出一个新的命题的推理。例如: 所有阔叶植物都是落叶的, 所有葡萄树都是阔叶植物, 所以,所有葡萄树都是落叶的。 上述推理中的共同因素就是“阔叶植物”。进行三段论推理,关键就是要看这个共同因素能否把两个前提连接起来推出结论。如果连接不起来,则三段论就是错误的。例如, 英雄难过美人关, 我难过美人关, 所以,我是英雄。 上述推理的错误就是“难过美人关”这个共同因素没有能够把两个前提必然地连接起来。因为很可能英雄是难过美人关的一种人,但我却是难过美人关的另一种人。 例题1 在某住宅小区的居民中,大多数中老年教员都办了人寿保险,所有买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民都办了财产保险。而所有办了人寿保险的都没办理财产保险。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以下哪项关于该小区居民的断定必定是真的? Ⅰ有中老年教员买了四居室以上的住房。 Ⅱ有中老年教员没办理财产保险。 Ⅲ买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民都没办理人寿保险。 A.Ⅰ、Ⅱ和Ⅲ。 B.仅Ⅰ和Ⅱ。 C.仅Ⅱ和Ⅲ。 D.仅Ⅰ和Ⅲ。 E.仅Ⅱ。

解析:大多数中老年教员办了人寿保险,而所有办了人寿保险的居民都没办理财产保险,所以大多数中老年教员没办财产保险,这是Ⅱ。买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民都办了财产保险,而所有办了人寿保险的居民都没办理财产保险,所以,买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民都没办理人寿保险(否则矛盾了),这是Ⅲ。中老年教员和四居室以上住房之间没有建立因果联系,推不出Ⅰ来。 二、矛盾关系的推理 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语句或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例如,“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买了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没有买保险”之间是矛盾关系,“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没有买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买了保险”之间也是矛盾关系,“张云是总经理”与“张云不是总经理”之间也具有矛盾关系。 根据直言命题之间的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我们可以求解一些问题。 例题1: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写富家少女鲍细娅品貌双全,贵族子弟、公子王孙纷纷向她求婚。鲍细娅按照其父遗嘱,由求婚者猜盒定婚。鲍细娅有金、银、铅三个盒子,分别刻有三句话,其中只有一个盒子,放有鲍细娅肖像。求婚者通过这三句话,猜中鲍细娅的肖像放在哪只盒子里,就嫁给谁。三个盒子上刻的三句话分别是: (1)金盒子:“肖像不在此盒中。” (2)银盒子:“肖像在铅盒中。” (3)铅盒子:“肖像不在此盒中。” 鲍细娅告诉求婚者,上述三句话中,最多只有一句是真的。如果你是一位求婚者,如何尽快猜中鲍细娅的肖像究竟放在哪一个盒子里? A.金盒子 B.银盒子 C.铅盒子 D.要么金盒子要么银盒子 E.不能确定 解析一: 推断:(1)真,(2)真,(3)必假; (1)真,(2)假,(3)必真; (1)假,则(2)假,(3)真; 答案:综上所述,且题中说最多只有一句是真的,所以肖像在金盒子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