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

第8章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

第1~7章涉及的内容属于经典控制理论的范畴,系统的数学模型是线性定常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主要的分析与综合方法是时域法、根轨迹法和频域法。经典控制理论通常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其缺点是只能反映输入-输出间的外部特性,难以揭示系统内部的结构和运行状态,不能有效处理多输入-多输出系统、非线性系统、时变系统等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控制系统速度、精度、适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经典控制理论已不能满足要求。1960年前后,在航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现代控制理论开始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美国学者卡尔曼引入了状态空间的概念。它是以系统内部状态为基础进行分析与综合的控制理论,两个重要的内容如下。

(1)最优控制:在给定的限制条件和评价函数下,寻求使系统性能指标最优的控制规律。

(2)最优估计与滤波:在有随机干扰的情况下,根据测量数据对系统的状态进行最优估计。

本章讨论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它是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

8.1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8.1.1 系统数学描述的两种基本方法

统的内部结构和内部变量,如传递函数;另一种是状态空间描述(内部描述),它是基于系统内部结构的一种数学模型,由两个方程组成。一个反映系统内部变量x和输入变量u间的关系,具有一阶微分方程组或一阶差分方程组的形式;另一个是表征系统输出向量y与内部变量及输入变量间的关系,具有代数方程的形式。外部描述虽能反映系统的外部特性,却不能反映系统内部的结构与运行过程,内部结构不同的两个系统也可能具有相同的外部特性,因此外部描述通常是不完整的;内部描述则能全面完整地反映出系统的动力学特征。

8.1.2 状态空间描述常用的基本概念

1.输入和输出

由外部施加到系统上的激励称为输入,若

输入是按需要人为施加的,又称为控制;系统

的被控量或从外部测量到的系统信息称为输出,若输出是由传感器测量得到的,又称为观测。

2.状态、状态变量和状态向量

能完整描述和惟一确定系统时域行为或运行过程的一组独立(数目最小)的变量称为系统的状态,其中的各个变量称为状态变量。当状态表示成以各状态变量为分量组成的向量时,称为状态向量。系统的状态)(t x 由0t t =时的初始状态x (0t ) 及0t t ≥的输入)(t u 惟一确定。 对n 阶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当n 个初始条件)(,),(),(0)1(00t x t x

t x n -Λ&及0t t ≥的输入)(t u 给定时,可惟一确定方程的解,故)1(,,,-n x x

x Λ&这n 个独立变量可选作状态变量。状态对于确定系统的行为既是必要的,也是充分的。n 阶系统状态变量所含独立变量的个数为n ,当变量个数小于n 时,便不能完全确定系统的状态,而当变量个数大于n 时,则存在多余的变量,这些多余的变量就不是独立变量。判断变量是否独立的基本方法是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代数约束。

状态变量的选取并不惟一,一个系统通常有多种不同的选取方法。但应尽量选取能测量的物理量或独立贮能元件的贮能变量作为状态变量,以便实现系统设计。在机械系统中,常选取位移和速度作为变量;在R-L-C 网络中,常选电感电流和电容电压作为状态变量;在由传递函数绘制的方块图中,常取积分器的输出作为状态变量。

3.状态空间

以状态向量的n 个分量作为坐标轴所组成的n 维空间称为状态空间。

4.状态轨迹

系统在某个时刻的状态,可以看作是状态空间的一个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状态不断变化,便在状态空间中描绘出一条轨迹,该轨迹称为状态轨迹。

5.状态方程

描述系统状态变量与输入变量之间关系的一阶向量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称为系统的状态方程,它不含输入的微积分项。状态方程表征了系统由输入所引起的状态变化,一般情况下,状态方程既是非线性的,又是时变的,它可以表示为

建筑空间组合分析.doc

建 筑 空 间 组 合 分 析 组员:贾相丽 崔希禄 黄相文 陈涛 詹建志

一.空间的形状与感受 高而窄的空间会使人产生向上的感觉,高而直的教堂就是利用它来形成宗教的神秘感。 细而长的空间会使人产生向前的感觉,利用这种空间可以造成一种无限深远的气氛。图为颐和园的长廊就是这样的实例。 颐和园的长廊 而下图低而宽的建筑空间会使人产生侧向广延的感觉。 低而宽的建筑空间 如图穹隆形空间具有向心、内聚而收敛的感觉。 穹隆形空间 如图北京天文馆的设计具有一种向心内聚的感觉。 如图中央低四周高、圆形平面的空间具有离心扩散的感觉。

北京天文馆天象厅中央低四周高的空间 如图意大利某疗养中心,可以使人产生一种离心扩散的感觉。 当中高两旁低的空间具有沿纵轴内聚感。 意大利某疗养中心 如图北京展览馆中央大厅。 北京展览馆中央大厅 当中低两旁高的空间具有沿纵轴外向的感觉。如图火车站台上的雨篷采用当中低两边高的空间形式。 弯曲、弧形或环形的空间可产生一种导向感,诱导人们沿着弧形方向前进。图为环形空间。 火车站站台雨篷环形空间 二、静态空间和动态空间 1、静态空间 静态空间比较封闭,功能比较明确,空间表现的非常清晰明确。如卧室,会议室等。 常采用对称式和垂直水平界面处理。空间比较封闭,构成比较单一,视觉常被引导在一个方位或落在一个点上。 静态空间的主要特征为:①空间的限定度较高,趋于封闭型;②多为对称空间,可左右对称,也可四面对称,除了向心、离心以外,较少有其他的空间倾向,从而达到一种静态平衡;③多为尽端空间,空间私密性较强,空间系列到此结束;④空间及陈设的比例、尺

度协调,无大起大落之感;⑤色彩淡雅、协调,光线柔和,装饰简洁;⑥没有强制性的过分刺激的视觉引导因素,人在空间视觉转移平和。 下图为静态空间示意图: 静态空间示意图 下图为会议室空间: 会议室空间 2、动态空间 动态空间,或称为流动空间,往往具有空间的开敞性和视觉的导向性的特点,界面 ( 特别是曲面 ) 组织具有连续性和节奏性,空间构成形式富有变化性和多样性,常使视线从这一点转向那一点。开敞空间连续贯通之处,正是引导视觉流通之时,空间的运动感既在于塑造空间形象的运动性上,如斜线、连续曲线等,更在于组织空间的节律性上。 下图为动态空间示意图。 动态空间引导人们从“动”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把人们带到一个由三维空间和时间相结合组成的第四空间。 动态空间分为两种:一种是包含动态设计要素所构成的空间;另一种空间是指空间的流动及其感觉,它是由建筑物本身的空间序列及空间形象的变化引起的。

自动控制原理 第八章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习题及解答

第八章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 习题及解答 8-1 已知电枢控制的直流伺服电机的微分方程组及传递函数 b a a a a a E dt di L i R U ++=+ dt d K E m b b θ= a m m i C M = dt d f dt d J M m m m m m θθ+=2 2 ) ()([)()(2m b m a a m m a m a m a m C K f R s R J f L s J L s C s U s ++++=Θ ⑴设状态变量m m x θ=1,m x θ =2,θ =3x 及输出量m y θ=,试建立其动态方程; ⑵设状态变量m m a x x i x θθ ===321,,及 m y θ=,试建立其动态方程。 解: (1)由题意可知: ??? ????=======123121x y x x x x x m m m m θθθθ , 由已知 ???????+===++=m m m m m a m m m b b a a a a a f J M i C M K E E i L i R U θθθ 可推导出 ????? ????=++-+-===1 233 3221x y U J L C x J L C K f R x J L R J L f x x x x x a m a m m a m b m a m a a m a m 由上式,可列动态方程如下

=??????????321x x x ??? ?? ? ? ?????? ?+- +- m a a m m a m a m b m a J L R J f L J L C K f R 01 00010??????????321x x x +??????? ? ????? ???m a m J L C 00 a U y =[]001???? ??????321x x x (2)由题意可知:,1a i x =m m m y x x θθθ===,,32 可推导出 ???????? ???==-=-====+--=+--==2 3133 231111x y x J f x J C J f i J C x x x U L x L K x L R U L L K i L R i x m m m m m m m m a m m m m a a a b a a a a m a b a a a a θθθθθ 可列动态方程如下 []?? ?? ??????=321010x x x y 由 ?????===m m m x x x θθθ 321和 ??? ??===m m a x x i x θθ 321 得 ??? ? ????? -=-======3 133221x J f x J C J f i J C x x x x x m m m m m m m a m m m m m θθθθ 由上式可得变换矩阵为 ?????? ? ??????? -=m m m m J f J C T 0100 010 8-2 设系统微分方程为 u y y y y 66116=+++ 。式中,u 和y 分别为系统输入和输出量。试列写可控标准型(即矩阵A 为友矩阵)及可观测标准型(即矩阵A 为友矩阵转置)状态空间表达式,并画出状态变量图。 解: 由题意可得: 10110010220330R K a b x L L L x a a a x x U a C f x x m m J J m m ?? ??--???? ?????? ??????????=+??????????????????????- ????????

实验 6 极点配置与全维状态观测器的设计(优.选)

实验 6 极点配置与全维状态观测器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加深对状态反馈作用的理解。 2. 学习和掌握状态观测器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MATLAB 中,可以使用acker 和place 函数来进行极点配置,函数的使用方法如下:K = acker(A,B,P) A,B为系统系数矩阵,P为配置极点,K为反馈增益矩阵。 K = place(A,B,P) A,B为系统系数矩阵,P为配置极点,K为反馈增益矩阵。 [K,PREC,MESSAGE] = place(A,B,P) A,B为系统系数矩阵,P为配置极点,K为反馈增益矩阵,PREC 为特征值,MESSAGE 为配置中的出错信息。 三、实验内容 1.已知系统 (1)判断系统稳定性,说明原因。 (2)若不稳定,进行极点配置,期望极点:-1,-2,-3,求出状态反馈矩阵k。 (3)讨论状态反馈与输出反馈的关系,说明状态反馈为何能进行极点配置? (4)使用状态反馈进行零极点配置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1. (1) (2) 代码: a=[-2 -1 1;1 0 1;-1 0 1]; b=[1,1,1]'; p=[-1,-2,-3]'; K=acker(a,b,p) K = -1 2 4 (3)讨论状态反馈与输出反馈的关系, 说明状态反馈为何能进行极点配置?

在经典控制理论中,一般只考虑由系统的输出变量来构成反馈律,即输出反馈。在现代控制理论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中,多考虑采用状态变量来构成反馈律,即状态反馈。从状态空间模型输出方程可以看出,输出反馈可视为状态反馈的一个特例。状态反馈可以提供更多的补偿信息,只要状态进行简单的计算再反馈,就可以获得优良的控制性能。 (4)使用状态反馈配置极点的前提是系统的状态是完全可控的。 2.已知系统 设计全维状态观测器,使观测器的极点配置在12+j,12-j 。 (1)给出原系统的状态曲线。 (2)给出观测器的状态曲线并加以对比。(观测器的初始状态可以任意选取)观察实验结果,思考以下问题: (1)说明反馈控制闭环期望极点和观测器极点的选取原则。 (2)说明观测器的引入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1)A=[0 1;-3 -4]; B=[0;1]; C=[2 0]; D=[]; G=ss(A,B,C,D); x=0:0.001:5; U=0*(x<0)+1*(x>0)+1*(x==0); X0=[0 1]'; T=0:0.001:5; lsim(G,U,T,X0);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

第8章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 第1~7章涉及的内容属于经典控制理论的范畴,系统的数学模型是线性定常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主要的分析与综合方法是时域法、根轨迹法和频域法。经典控制理论通常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其缺点是只能反映输入-输出间的外部特性,难以揭示系统内部的结构和运行状态,不能有效处理多输入-多输出系统、非线性系统、时变系统等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控制系统速度、精度、适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经典控制理论已不能满足要求。1960年前后,在航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现代控制理论开始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美国学者卡尔曼引入了状态空间的概念。它是以系统内部状态为基础进行分析与综合的控制理论,两个重要的内容如下。 (1)最优控制:在给定的限制条件和评价函数下,寻求使系统性能指标最优的控制规律。 (2)最优估计与滤波:在有随机干扰的情况下,根据测量数据对系统的状态进行最优估计。 本章讨论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它是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 8.1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8.1.1 系统数学描述的两种基本方法 统的内部结构和内部变量,如传递函数;另一种是状态空间描述(内部描述),它是基于系统内部结构的一种数学模型,由两个方程组成。一个反映系统内部变量x和输入变量u间的关系,具有一阶微分方程组或一阶差分方程组的形式;另一个是表征系统输出向量y与内部变量及输入变量间的关系,具有代数方程的形式。外部描述虽能反映系统的外部特性,却不能反映系统内部的结构与运行过程,内部结构不同的两个系统也可能具有相同的外部特性,因此外部描述通常是不完整的;内部描述则能全面完整地反映出系统的动力学特征。

线性系统状态空间分析报告与运动解

【实验地点】课外(宿舍) 【实验目的】 1、学会利用MATLAB 实现离散系统传递函数模型的生成 2、学会利用MATLAB 将连续系统离散化 【实验设备与软件】 1、MATLAB/Simulink 数值分析软件 2、计算机一台 【实验原理】 1、求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命令格式[V J]=eig (A ) Cv=eig(A) 说明:V 特征向量,J 是Jordan 型,cv 是特征值列向量 2、求运动的方法 (1)利用Laplace 逆变换----适合于连续/离散线性系统 采用ilaplace/iztrans 对传递函数求逆,这种方法一般是零输入情况下求响应。 (2)用连续(离散)状态转移矩阵表示系统解析解----适合于线性定常系统 对连续定常系统有: 假设初始时刻为零,LTI 系统的解析解为dt Bu e e x e t x t At At At ??+=0 )()0()(τ。若u (t )是单 位阶跃输入,则上述解可写成dtBu e e x e t x t At At At ? ?+=0 )()0()(τ。进一步简化为: Bu A Bu A x e t x At 11))0(()(---+= 对离散线性定常系统有: ∑---+ =1 1 )()0()(k i k k i Hu G x G k x

(3)状态方程的数值分析方法----适合于连续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采用直接数值积分很容易的处理各种定常/时变和线性/非线性系统。有很多数值积分方法,其中有一类预测-修正数值积分方法+自适应步长调整的算法比较有效。在MATLAB/Simulink 中包含的多种有效的、适用于不同类型的ODE 求解算法,典型的是Runge-Ktuta 算法,其通常使用如下的函数格式: [t,x]=ode45(odefun,[ti,tf],x0,options)----采用四阶、五阶Runge-Ktuta 算法 [t,x]=ode23(odefun,[ti,tf],x0,options)----采用二阶、三阶Runge-Ktuta 算法 说明:a.这两个函数是求解非刚性常微分方程的函数。 b.参数options 为积分的误差设置,取值为相对误差‘reltol ’和绝对误差‘abstol ’;[ti,tf]求解的时间围;x0是初值是初值向量;[t,x]是解。 (4)利用CotrolToolBox 的离散化求解函数----适合于TLI 系统 用step ()/impulse()函数求取阶跃输入/冲激输入时系统的状态响应: 当系统G 是连续的情况下: 调用[y,t,x]=step/impulse(G )会自动对连续系统G 选取采样时间围和周期; 调用[y,t,x]=step/impulse(G ,ti:Ts:tf)由用户自己定义对连续系统G 的样时间围和周期; 当系统G 是离散的情况下: 调用[y,t,x]=step/impulse(G )会按离散系统G 给出的采样周期计算; 调用[y,t,x]=step/impulse(G ,ti:Ts:tf)是Ts 必须与离散系统G 的采样时间围和周期一致。 另外lsim()函数调用格式:[y,x,t]=lsim(G,u,ti,TS,tf,x0) 零输入响应调用函数initial (),格式:[y,x,t]=(G,x0) (5)利用simulink 环境求取响应----适用于所有系统求取响应 使用simulink 求取线性或非线性系统的响应,调用格式如下: [t,x,y]=sim(‘XX.mdl ’,ti:Ts:tf,options,u) 【实验容】 已知线性系统:]) (201)() (2 10)(404040202119201921)(t x t y t u t x t x +-----? 已知线性系统 1、利用Matlab 求零状态下的阶跃响应(包括状态和输出),生成两幅图:第一幅绘制各状态响应曲线并标注;第二幅绘制输出响应曲线。

答案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习题解答

第2章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习题解答 系统的结构如图所示。以图中所标记的1x 、2x 、3x 作为状态变量,推导其状态空间表达式。其中,u 、y 分别为系统的输入、输出,1α、2α、3α均为标量。 3 x 2 x 图系统结构图 解 图给出了由积分器、放大器及加法器所描述的系统结构图,且图中每个积分器的输出即为状态变量,这种图形称为系统状态变量图。状态变量图即描述了系统状态变量之间的关系,又说明了状态变量的物理意义。由状态变量图可直接求得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着眼于求和点①、②、③,则有 ①:2111x x x +=α& ②: 3222x x x +=α&③:u x x +=333α& 输出y 为1y x du =+,得 1112223331000100 1x a x x a x u x a x ?? ?????? ????????=+???????????????????????? &&& []123100x y x du x ?? ??=+?? ???? 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 (1) u y y y y 354=+++&&&&&& ;(2) u u y y -=+&&&&&&32; (3) u u y y y y 75532+=+++&&&&&&&&& 。试列写出它们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1) 解 选择状态变量1y x =,2y x =&,3y x =&&,则有:

1223 31231 543x x x x x x x x u y x =??=?? =---+??=?&&& 状态空间表达式为:[]112233123010000105413100x x x x u x x x y x x ????????????????=+????????????????---???????? ????=?????? &&& (2) 解 采用拉氏变换法求取状态空间表达式。对微分方程(2)在零初试条件 下取拉氏变换得: 3222332()3()()() 11()12 23()232 s Y s sY s s U s U s s Y s s U s s s s s +=---==++ 由公式、可直接求得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1122330100001031002x x x x u x x ?? ????????????????=+? ?????????????????????-?? ?? &&& 123110 2 2x y x x ?????? =- ?????????? (3) 解 采用拉氏变换法求取状态空间表达式。对微分方程(3)在零初试条件 下取拉氏变换得: 323()2()3()5()5()7()s Y s s Y s sY s Y s s U s U s +++=+

7状态空间设计法极点配置观测器解析

第7章线性定常离散时间状态空间设计法 7.1引言 7.2状态反馈配置极点 7.3状态估值和状态观测器 7.4利用状态估值构成状态反馈以配置极点 7.5扰动调节 7.6无差调节

7.1 引言 一个被控对象: (1)()()()() ():1,():1,:,:,:x k Fx k Gu k y k Cx k x k n u k m F n n G n m C r n +=+?? =?????? 7.1 当设计控制器对其控制时,需要考虑如下各因素: ● 扰动,比如负载扰动 ● 测量噪声 ● 给定输入的指令信号 ● 输出 如图7.1所示。 给d L (k )扰动 图7.1 控制系统示意图 根据工程背景的不同,控制问题可分为调节问题和跟踪问题,跟踪问题也称为伺服问题。 调节问题的设计目标是使输出迅速而平稳地运行于某一平衡状态。包括指令变化时的动态过程,和负载扰动下的动态过程。但是这二者往往是矛盾的,需要折衷考虑。 伺服问题的设计目标是对指令信号的快速动态跟踪。 本章研究基于离散时间状态空间模型的设计方法。 7.2研究通过状态变量的反馈对闭环系统的全部特征值任意配置——稳定性与快速线。 7.3考虑当被控对象模型的状态无法直接测量时,如何使用状态观测器对状态进行重构。 7.4讨论使用重构状态进行状态反馈时闭环系统的特征值。 7.5简单地讨论扰动调节问题。 7.6状态空间设计时的无差调节问题。

7.2 状态反馈配置极点 工程被控对象如式7.1,考虑状态反馈 ()()()u k v k Lx k =+ 7.2 如图7.2所示。式7.2带入式7.1,得 (1)()()()() ()()()x k Fx k Gu k y k Cx k u k v k Lx k +=+?? =??=+? 7.3 整理得 ()(1)()() ()()x k F GL x k Gv k y k Cx k +=++?? =? 7.4 (k ) v (k ) 图7.2 状态反馈任意配置闭环系统的极点 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det ()0zI F GL -+= 7.5 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式7.5的特征根是可以任意配置的?即任给工程上期望的n 个特征根λ1, λ2, ..., λn ,有 []1det ()()0n i i zI F GL z λ=-+=-=∏ 7.6 定理:状态反馈配置极点

建筑空间组合流线分析功能分区

建筑的空间组合、功能分区及流线分析 建筑界常引用老子在道德经中的一段话:“埏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这句话的意思表明了一幢建筑,人们要用的,不是别的,而是它的空间。 人们盖房子总有其具体的目的和使用要求,这在建筑中叫功能。在建筑设计的历史过程中,功能的变化和发展带有自发性,它是一种活跃因素,特别是它在建筑设计中有着主导地位,因而在功能与空间形式之间的对立统一的矛盾中,经常都是处于支配的地位,并成为推动建筑发展的原动力。在建筑中,功能作为内容的一个主导方面,确实对形式(空间)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但也不能否定空间形式的反作用。一种新的空间形式的出现(或被创造出来),不仅适应新的功能要求,还会反过来促使功能朝着新的高度发展。 功能空间与建筑造型。建筑在功能上满足人们的各种要求后,要考虑的就是其优美的立面和造型带给人们精神上良好的感受。 建筑的流线无疑影响着功能的划分与使用,一个建筑流线的好坏严重影响着建筑的使用性。 以上所述为建筑中功能对于单一空间形式的规定性。也就是说,设计的建筑空间形式必须适合于这些基本功能要求。 建筑空间有内、外之分,内部空间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功能)而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从自然空间中围隔出来的;它和人的关系最密切,对人的影响也最大,它应当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具有美的形式,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感受和审美的要求。 建筑的空间组合 在设计中,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谈,我认为尤其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 1.空间的体量。住宅空间的舒适度是以人的尺度和心理接受的感觉为基准,过大的空间

会失去家庭的温馨感、亲和感,失去家庭特有的生活气氛,有时还会使人觉得自己渺小而冷漠、僻静。目前,由于住宅市场的炒作和使用方(甲方)盲目攀比的心理,使很多设计变得不理性;厅的面积被扩大到60-70M2,卫生间被扩大到18 M2。这不是正常人所能接受的。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曾指出:“日本式建筑中四张半席的空间对两个人来说,是小巧、宁静、亲密的空间……”其所说的四张半席相当于我国10平方米左右的小居室。意大利著名建筑师布鲁诺.赛维,在他的《建筑空间论》中曾谈到:“尽管我们可以忽视空间,空间却影响着我们,并控制我们的精神活动。”有关研究表明,引起人们心理体验的,不仅是建筑物的物理实体,主要是使用建筑空间的人和活动。 2.空间的尺度。尺度问题就是在空间的高度上应考虑好的两个高度:绝对高度(实际层高)和相对高度。选择合适的层高在住宅设计中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大部分地区住宅设计层高一般为2.8米。 绝对高度与人的感受: 空间的高度对于精神感受的影响很大,这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绝对高度:以人为尺度,过低会使人感到压抑;过高会使人感到不亲切。另一个是相对高度:空间的高度与面积的比例关系,相对高度愈小,顶盖与地面的引力感愈强。 相对高度不能只着眼于尺寸,而要联系到实际的平面面积,人们在实际生活经验中体会到,在绝对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面积愈大空间愈显得低矮;另外,作为空间顶界面的天棚和底界面的地面——其相互平行、对应,如高度和面积保持适当的比例,则可以显示一种互相吸引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造成一种亲和、适宜的感觉。 3.空间的形状和比例。不同的形状空间,往往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在选择空间形状时,必须把功能使用要求和精神感受要求统一起来考虑,使其不但适用而且又能按照一定的艺术意图给人以良好的精神感受。对于一般建筑空间来讲,所谓形状就是指“长、宽、高三者的比例关系”。由不同形状体量组合而成的建筑体形,可以利用长、宽、高三个向量要素在形状

(整理)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

第一章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 1.1 引言 工程系统正朝着更加复杂的方向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复杂的任务和高精度的要求所引起的。一个复杂系统可能有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并且以某种方式相互关联或耦合,可能是时变的。由于需要满足控制系统性能提出的日益严格的要求,系统的复杂程度越来越大,为了分析这样的系统,必须简化其数学表达式,转而借助于计算机来进行各种大量而乏味的分析与计算,并且要求能够方便地用大型计算机对系统进行处理。从这个观点来看,状态空间法对于系统分析是最适宜的。大约从1960年升始发展起来。这种新方法是建立在状态概念之上的。状态本身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已经存在于古典动力学和其他一些领域中。 经典控制理论是建立在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或传递函数的基础之上的,而现代控制理论以n个一阶微方程来描述系统,这些微分方程又组合成一个一阶向量-矩阵微分方程。应用向量-矩阵表示方法,可极大地简化系统的数学表达式。状态变量、输入或输出数目的增多并不增加方程的复杂性。事实上,分析复杂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仅比分析用一阶纯量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在方法上稍复杂一些。 本课程将主要涉及控制系统的基于状态空间的描述、分析与设计。本章将首先给出状态空间方法的描述部分。将以单输入单输出系统为例,给出包括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或多变量系统在内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的一般形式、线性多变量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标准形式(相变量、对角线、Jordan、能控与能观测)、传递函数矩阵,以及利用MA TLAB进行各种模型之间的相互转换。第二章将讨论状态反馈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第三章将给出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第四章将给出几种主要的设计方法。 本章1.1节为控制系统状态空间分析的引言。1.2节介绍状态空间描述1.3节讨论动态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1.4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标准形式。1.5 介绍系统矩阵的特征值基本性质.1.6讨论用MATLAB进行系统模型的转换问题。 1.2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状态空间描述是60年代初,将力学中的相空间法引入到控制系统的研究中而形成的描述系统的方法,它是时域中最详细的描述方法。 特点:1.给出了系统的内部结构信息. 2.形式上简洁,便于用数字计算机计算. 1.2.1 状态的基本概念 在介绍现代控制理论之前,我们需要定义状态、状态变量、状态向量和状态空间。

状态空间分析法的特点及其应用

状态空间法分析及其应用的特点 摘要 基于为寻求便于分析系统的性能的相应状态变量以及探究状态空间变量线性变换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来阐述状态空间分析法的特点。通过应用状态空间法到绞线一叠层橡胶复合支座隔震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中来进一步阐述其特点,将结构控制理论中的结构状态空间法应用到该复合支座隔震结构的数值模拟分析中。建立了普通框架、安装叠层橡胶支座和安装绞线一叠层橡胶复合支座框架的结构状态方程,应用MATLAB/SIMULINK工具箱建立结构仿真模型,得出不同条件下框架结构的时程反应曲线。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绞线一叠层橡胶复合支座能很好地改变结构的隔震效果,应用状态空间法进行绞线一叠层橡胶复合支座隔震结构的数值模拟分析简单准确。 关键词:系统、传递函数、线性变换、状态空间变量

一、引言 状态空间分析从实质上说并不是什么新颖的东西,其关键思想起源予19世纪到拉格朗日、哈密顿等人在研究经典力学时提出的广义坐标与变分法。当然,由高斯等人奠定的古典概率、估计理论以及线性代数等也具有同样的重要性。上世纪40年代以来,布利斯、庞德里亚金和别尔曼关于极大值原理,卡尔曼、布西与巴丁等人提出的卡尔曼滤波理论,以及许许多多的学者完成的并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积累起来却对算法及分析结果产生了决定性意义的贡献。这些便是状态空间方法发展的历史概况。状态空间分析是对线性代数、微分方程、数值方法、变分法、随机过程以及控制理论等应用数学各学科的综台。对动态系统的性能分析,特别是对扰动的响应、稳定性的特性、估计与误差分析以及对控制律的设计及性能评估,这些便构成状态空间分析的内容。这主要表现在利用向量、矩阵等一整套数学符合,把大量资料加以整理与综合,形成了观念上统一的体系——60年代中期之后出现了现代控制理论。 状态空间分析随着动力学与控制问题维数的增加(其中包括坐标、敏感器、执行机构以及其它装置的数量)而越发显得重要。另一方面亦由于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完善,特别在可靠性及用户接口方面的改善与进展,使得计算工作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易于进行,使状态空间分析越发显得有生命力。它具有的特性使得在设计控制系统时,不在只局限于输入量、输出量和误差量,为提高系统性能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加之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设计及实时控制,因而可以应用于非线性系统、时变系统、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以及随机过程等。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

第八章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 一、状态空间的基本概念 1. 状态 反应系统运行状况,并可用一个确定系统未来行为的信息集合。 2. 状态变量 确定系统状态的一组独立(数目最少的)变量,如果给定了0t t =时刻 这组变量的值())()() (00201t x t x t x n 和0t t ≥时输入的时间函数)(t u , 则系统在0t t ≥任何时刻())()()(21t x t x t x n 的行为就可完全确定。 3. 状态向量 以状态变量为元素构成的向量,即[])()()()(21t x t x t x t x n =。 4. 状态空间 以状态变量())()() (21t x t x t x n 为坐标的n 维空间。 系统在某时刻的状态,可用状态空间上的点来表示。 5. 状态方程 描述状态变量,输入变量之间关系的一阶微分方程组。 6. 输出方程 描述输出变量与状态变量、输入变量间函数关系的代数方程。 二、状态空间描述(状态空间表达式) 1. 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合起来称为状态空间描述或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定常系统状 态空间描述一般用矩阵形式表示,对于线性定常连续系统有 ? ? ?+=+=)()()()()()(t Du t Cx t y t Bu t Ax t x (8-1) 对于线性定常离散系统有 ?? ?+=+=+) ()()() ()()1(k Du k Cx k y k Hu k Gx k x (8-2) 2. 状态空间描述的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可以由系统的微分方程,结构图(方框 图),状态变量图、传递函数或脉冲传递函数(Z 传递函数)等其它形式的数学模型导出。 3. 状态空间描述的线性变换及规范化(标准型) 系统状态变量的选择不是唯一的,状态变量选择不同,状态空间描述也不一样。利用线性变换可将系统的矩阵A (见式8-1)规范化为四种标准型:能控标准型、能观标准型、对角标准型、约当标准型。

状态空间分解法计算公式分析

同批工件间同时到达的耦合关系? 工件本来是一个个到达,如C-C+1-C+2,但考虑为批次同时到达,C 可以直接到C+2; 基于更新过程的关键更新定理,将小车与B2、B4间的耦合关系用节点间的批量到达速率、批量离开速率变化替代?B2的输出与B4的输入之间相互依赖 节点二: 两次小车装载之间通常会有多个工件到达B2,在小车两次到达的间隔中B2内的工件数量曲线是单调非减的。因此,实际上小车回到B2时B2拥有的工件数量的期望(锯齿的上尖点)远远比稳态后(稳态后不变,中间水平线)计算的期望要大 节点四: 实际上小车来到B4时B4拥有的工件数量的期望远远比稳态后计算的期望要小,当小车容量C 越大、小车速度越慢(保持当量运载能力不变)的时候这个偏差越明显,这样将提高小车由于阻塞停留在B4处的计算概率(实际堵塞概率比计算值要小),降低前环节的处理能力。 平均在制品数量: ()()()() ()121112223331122334444444441112123 ,,,01 01 11 11C 4,,201 1 WIP=; N N C S w b S w b S w b b w b w b w N i S w b S w b w w P w P w P w P w P N +======+===?+?+?+?+?∑∑∑∑∑∑∑ ∑∑ 第4项改为乘以W4;第五项(节点四在制品数期望)就是小车阻塞的概率乘以节点4的个数 (N4+1) 状态之间的转换速率:存在概率路径,则用概率路径乘以速率,不存在概率路径,则直接用速率。实际上概率路径之和一定=1 1 i b =-0 i b =1 i b =2 i b = B2 B4 节点3:2C+2个状态对应2C+2个方程 右边第一项:上标为W3,漏了V ,第二项是只可能是从小车上只有一个变为空车返回状态

控制系统状态空间分析的 MATLAB 设计

《控制系统状态空间分析的MATLAB 设计》 摘要 线性系统理论主要研究线性系统状态的运动规律和改变这些规律的可能性与实施方法;它包含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稳定性分析、状态反馈、状态估计及补偿器的理论和设计方法。本文说明,线性变换不改变系统的传递函数,基于状态空间的极点配置不需要附加矫正装置,是改变系统指标的简单可行的重要技术措施;全维状态观测器与降维观测器不影响系统的输出响应。 关键词:状态反馈、极点配置、全维状态观测器、降维观测器 前言 线性系统理论是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主要研究线性系统状态的运动规律 和改变这些规律的可能性与实施方法;建立和揭示系统结构、参数、行为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它包含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稳定性分析、状态反馈、状态估计及补偿器的理论和设计方法。 该报告结合以线性定常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控制系统动态方程,系统 可控标准型,线性变换传递函数及其不变性,系统可控性与可观测性。系统状态观测器及降维观测器对系统的阶跃响应的影响,并分别绘制模型,及其系统阶跃响应的仿真。 正文 1. 已知系统动态方程: x?=[?0.40?0.01100?1.49.8?0.02]x +[6.309.8]u y =[0 1]x 2. 设计内容及要求:

验证线性变换传递函数不变性,适当配置闭环适当配置系统闭环极点,使 σ%<15%、t s <4s ,以及当系统闭环极点为λ1,2=-3±j4时设计系统的降维状态观测器也使σ%<15%、t s <4s ,并绘制带反馈增益矩阵K 的降维状态观测器及其系统仿真。 3. 系统设计: 1)求系统可控标准型动态方程; >> A1=[-0.4 0 -0.01;1 0 0;-1.4 9.8 -0.02]; >> B1=[6.3;0;9.8]; >> C1=[0 0 1]; >> D1=0; >> G1=ss(A1,B1,C1,D1); >> n=size(G1.a); >> Qc=ctrb(A1,B1); >> pc1=[0 0 1]*inv(Qc); >> Pc=inv([pc1;pc1*A1;pc1*A1*A1]); >> G2 = ss2ss(G1,inv(Pc)); >> Gtf=tf(G2); 程序运行结果知n=3,原系统是可控的且可控标准型为: x?=[0 1 00 01?0.0980.006 ?0.42]x?+[001 ]u y ?=[61.74 ?4.99.8]x? 传递函数为: G (s )=9.8s 2?4.9s+61074 s 3+0.42s 2?0.006s+0.098 2)计算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 hold on >> grid on;hold on; >> step(G1,t,'b-.') >> step(Gtf,t,'r--')

基于极点配置的控制器设计与仿真

计算机控制理论与设计作业 题目:基于极点配置方法的直流调速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摘要 本文目的是用极点配置方法对连续的被控对象设计控制器。基本思路是对连续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将连续模型进行离散化,针对离散的被控对象,用极点配置的方法分别在用状态方程和传递函数两种描述方法下设计前馈和反馈控制器,并用MATLAB仿真。文中具体以直流调速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对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把各个部分进行数学建模,求出其传递函数,组成系统结构框图,利用自控原理的知识对结构图化简,求出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和状态方程,进一步得将其离散化。第一种是通过极点配置设计方法的原理,用状态方程设计被控对象的控制律,因为直流调速系统存在噪声,实际状态不可测,故选择了全阶的观测器,又因为采样时间小于计算延时,所以选择了预报观测器。利用所学知识对此闭环系统设计前馈和反馈控制器[1]。第二种利用传统的离散传递函数,从代数多项式的角度进行复合控制器的设计,在保证系统稳定的情况下,分析系统的可实现性,稳定性,静态指标,动态指标,抗干扰等方面性能研究前馈反馈相结合控制器设计。重点是保证被控对象的不稳定的零极点不能被抵消。最后利用MATLAB的Simulink进行仿真,观察系统的输出的y和u和收敛性,并加入扰动看其抗干扰性能,得出结论。 经研究分析,对于直流调速系统,基于极点配置设计的前馈反馈相结合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和抗干扰性能。运行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关键词:极点配置;状态方程;直流调速系统;代数多项式;Matlab;

1绪论 1.1论文的背景及意义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自动控制系统分为确定性系统和不确定性系统两类,确定性系统是指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是确定的,确定的输入下,输出也确定的一类系统。确定性系统相对于不确定性系统而言的。在确定的系统中所用的变量都可用确切的函数关系来描述,系统的运动特性可以完全确定。以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的控制理论称为确定性控制理论。本文以直流调速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极点配置的设计方法,包括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和传递函数模型分别描述线性系统,采用闭环极点为指标的控制器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出前馈和反馈控制器,组建闭环控制系统,用Matlab进行仿真可以逼真地还原出实际系统。 1.2 论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直流电机的调速系统的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线性系统极点配置的设计方法,设计前馈反馈控制器。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阅读学习国内外期刊文献,研究了极点配置的基本原理和Matlab的实现方法。 (2)系统的说明直流电机的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分析,建立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将其进行离散化,并讨论其传递函数与状态方程之间的关系。 (3)分析极点配置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利用状态方程设计控制器。 (4)将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离散化,利用传递函数模型设计控制器。 (4)在MATLAB中建立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模型,根据闭环极点配置的设计步骤编写程序,用Simulink搭建仿真系统,对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输出进行仿真分析。 (5)对仿真结果分析。将仿真结果与实际直流调速系统的阶跃响应的各项参数相比较,得出结论。

系统稳定性分析 、利用MATLAB 实现极点配置、设计状态观测器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系统稳定性分析、利用MATLAB实现极点配置、设计状态观测器系专业班 姓名学号授课老师 预定时间实验时间实验台号 一、目的要求 掌握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学会使用MATLAB确定线性定常系统和非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 掌握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的概念及性质。 掌握利用状态反馈进行极点配置的方法。学会用MATLAB求解状态反馈矩阵。 掌握状态观测器的设计方法。学会用MATLAB设计状态观测器。 熟悉分离定理,学会设计带有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 二、原理简述 函数eig()的调用格式为V=eig(A)返回方阵A的特征值。 函数roots()的调用格式为roots(den),其中den为多项式的系数行向量。计算多项式方程的解。 函数pole()的调用格式为pole(G),其中G为系统的LTI对象。计算系统传递函数的极点。 函数zpkdata()的调用格式为[z,p,k]=zpkdata(G,’v’),其中G为系统LTI对象。返回系统的零点、极点和增益。 函数pzmap()的调用格式为pzmap(G),其中G为LTI对象。绘制系统的零点和极点。 对于线性定常连续系统x Ax,若A是非奇异矩阵,则原点是其唯一的平衡状态。统在原点处大范围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是:存在李氏函数v(x)x T px,且v(x)正定,v(x)负定。 如果SISO线性定常系统完全能控,则可通过适当的状态反馈,将闭环系统极点配置到 任意期望的位置。 MATLAB提供的函数acker()是用Ackermann公式求解状态反馈阵K。 MATLAB提供的函数place()也可求出状态反馈阵K。 如果线性定常系统完全能观测,则可构造全维(基本)观测器。全维(基本) 状态观测器的状态方程为观测器的反馈矩阵L为 其中为系统的能观测矩阵。 其中为期望的状态观测器的极点。观测器设计是极点配置的对偶问题,故可利用函数acker()和place()进行求解。

控制系统的极点配置设计法

控制系统的极点配置设计法 一、极点配置原理 1.性能指标要求 2.极点选择区域 主导极点: 2 11 1 cos tan ξ βξ ξ -- - == 图3.22 系统在S平面上满足 时域性能指标的范围 n s t ζω 4 = ;当Δ=0.02时,。 n s t ζω 3 = 当Δ=0.05时,

3.其它极点配置原则 系统传递函数极点在s 平面上的分布如图(a )所示。极点s 3距虚轴距离不小于共轭复数极点s 1、s 2距虚轴距离的5倍,即n s s ξω5Re 5Re 13=≥(此处ξ,n ω对应于极点s 1、s 2) ;同时,极点s 1、s 2的附近不存在系统的零点。由以上条件可算出与极点s 3所对应的过渡过程分量的调整时间为 135 1 451s n s t t =?≤ ξω 式中1s t 是极点s 1、s 2所对应过渡过程的调整时间。 图(b )表示图(a )所示的单位阶跃响应函数的分量。由图可知,由共轭复数极点s 1、s 2确定的分量在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函数中起主导作用,即主导极点。因为它衰减得最慢。其它远离虚轴的极点s 3、s 4、s 5 所对应的单位阶跃响应衰减较快,它们仅在极短时间内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系统过渡过程进行近似分析时。可以忽略这些分量对系统过渡过程的影响。 n x o (t) (a ) (b ) 系统极点的位置与阶跃响应的关系

二、极点配置实例 磁悬浮轴承控制系统设计 1.1磁悬浮轴承系统工作原理 图1是一个主动控制的磁悬浮轴承系统原理图。主要由被悬浮转子、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包括电磁铁和功率放大器)四大部分组成。设电磁铁绕组上的电流为I0,它对转子产生的吸力F和转子的重力mg相平衡,转子处于悬浮的平衡位置,这个位置称为参考位置。 (a)(b) 图1 磁悬浮轴承系统的工作原理 Fig.1 The magnetic suspension bearing system principle drawing 假设在参考位置上,转子受到一个向下的扰动,转子就会偏离其参考位置向下运动,此时传感器检测出转子偏离其参考位置的位移,控制器将这一位移信号变换成控制信号,功率放大器又将该控制信号变换成控制电流I0+i,控制电流由I0增加到I0+i,因此,电磁铁的吸力变大了,从而驱动转子返回到原来的平衡位置。反之,当转子受到一个向上的扰动并向上运动,此时控制器使得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电流由I0,减小到I0-i,电磁铁的吸力变小了,转子也能返回到原来的平衡位置。因此,不论转子受到向上或向下的扰动,都能回到平衡状态。这就是主动磁轴承系统的工作原理。即传感器检测出转子偏移参考点的位移,作为控制器的微处理器将检测到的位移信号变换成控制信号,然后功率放大器将这一控制信号转换成控制电流,控制电流在执行磁铁中产生磁力从而使转子维持其悬浮位置不变。悬浮系统的刚

由传递函数转换成状态空间模型

由传递函数转换成状态空间模型——方法多!!! SISO 线性定常系统 高阶微分方程化为状态空间表达式 SISO ()()()()()()m n u b u b u b y a y a y a y m m m n n n n ≥+++=++++--- 1102211ΛΛ )(2 211110n n n n m m m a s a s a s b s b s b s G +++++++=---ΛΛ 假设1+=m n 外部描述 ←—实现问题:有了内部结构—→模拟系统 内部描述 SISO ???+=+=du cx y bu Ax x & 实现问题解决有多种方法,方法不同时结果不同。 一、 直接分解法 因为 1 0111 11()()()() ()()()() 1m m m m n n n n Y s Z s Z s Y s U s Z s U s Z s b s b s b s b s a s a s a ----?=? =?++++++++L L ???++++=++++=----) ()()() ()()(11 11110s Z a s a s a s s U s Z b s b s b s b s Y n n n n m m m m ΛΛ 对上式取拉氏反变换,则 ???++++=++++=----z a z a z a z u z b z b z b z b y n n n n m m m m &Λ&Λ1) 1(1)(1)1(1)(0 按下列规律选择状态变量,即设)1(21,,,-===n n z x z x z x Λ&,于是有 ?????? ?+----===-u x a x a x a x x x x x n n n n 12113 22 1Λ&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