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细胞集落形成实验

(完整版)细胞集落形成实验
(完整版)细胞集落形成实验

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方法介绍

非整倍体无限细胞系和癌细胞株中,仍然存在不同细胞亚群,它们的功能和生长特点有些差异,其中有些亚群细胞对培养环境有较大的适应性和具有较强的独立生存能力,细胞集落率高。纯化细胞群来自一个共同的祖细胞,细胞遗传性状、生物学特性相似,利于实验研究。原代培养细胞和二倍体有限细胞系,细胞集落率很低。细胞集落化培养之前,应先测定细胞集落形成率,以了解细胞在极低密度条件下的生长能力。

集落抑制率=(1-(实验组集落形成率/对照组集落形成率))×100%

(一)原理

细胞集落形成率单个细胞在体外增殖6代以上,其后代所组成的细胞群体,称为集落或克隆。每个克隆含有50个以上的细胞,大小在0.3-1.0mm 之间。集落形成率表示细胞独立生存能力。常用方法有平板集落形成试验、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

(二)实验用品

1.材料:Hela细胞。

2.器材:(直径60mm )培养皿、细胞记数板、烧杯、吸管、离心机、离心管、废液瓶、倒置显微镜、二氧化碳培养箱、超净工作台、水浴锅。

3.试剂:Giemsa染液、0.25%胰蛋白酶消化液、血清细胞培养液、安尔碘、琼脂。

(三)方法

1.平板克隆形成试验

本法适用于贴壁生长的细胞,包括培养的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

(1)对指数生长期细胞,采用常规消化传代方法,制成细胞悬液。

(2)细胞悬液反复吹打,使细胞充分分散,单个细胞百分率应在95%以上。细胞记数,并用培养基调节细胞浓度,待用。

(3)根据细胞增殖能力,将细胞悬液倍比稀释。一般按照每皿含50、100、200个细胞的浓度分别接种5ml细胞悬液到培养皿(直径60mm )中,以十字方向轻轻晃动培养皿,使细胞分散均匀。

(4)培养皿置37℃、5%CO2中培养2~3周,中间根据培养液pH变化适时更换新鲜培养液。

(5)当培养皿中出现肉眼可见克隆时,终止培养,弃去培养液,PBS液小心浸洗2次,空气干燥。甲醇固定15分钟,弃甲醇后空气干燥。用Giemsa染液染色10分钟,流水缓慢洗去染液,空气干燥。

2.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

本法适用于非锚着依赖性生长的细胞,如骨髓造血干细胞、肿瘤细胞株、转化细胞系。利用琼脂液无粘着性又可凝固的特性,将肿瘤细胞混入琼脂液中,琼脂液凝固使肿瘤细胞置于一定位置,琼脂中肿瘤细胞可能向周围作全方位的移动,因此可以用来检测肿瘤细胞的主动移动能力。肿瘤细胞在适宜培养基中又可以增殖,从而可以测定肿瘤细胞克隆形成率。造血系统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方法相同,主要用于有关细胞分化的研究,但使用培养基不同。(1)同上(1)~(3)步骤。

(2)调整细胞悬液密度为1×103个/ml细胞。

(3)制备底层琼脂,完全溶化的5%琼脂和37℃左右预温的新鲜完全培养液以1:9比例在40℃均匀混合,加入培养皿(直径60mm )中,每皿含0.5%琼脂培养基2ml,室温下琼脂完全凝固。

(4)制备上层琼脂,取37℃不同密度梯度(按照每皿含50、100、200个)的细胞悬液1.5ml 移入小烧杯中,加入40℃、5%琼脂等体积混匀,即成0.25%半固体琼脂培养基。配好的半固体琼脂培养基立即加入铺有底层琼脂的培养皿中,室温下琼脂凝固。37℃、5%CO2静置培养2-3周。

(四)实验结果

1.定期观察细胞培养过程中集落的形成。

2.显微镜下计数大于50个细胞克隆数,然后按下式计算集落形成率:

集落形成率(%)=(集落数/接种细胞数)×100

(五)注意事项

1.琼脂对热和酸不稳定,如果反复加热,容易降解,产生毒性,同时琼脂硬度下降。故琼脂高压灭菌( 10磅15分钟)后按一次用量进行分装。

2.细胞悬液中,细胞分散度>95%。

3.软琼脂培养时,注意琼脂与细胞混合时温度不要超过40℃,以免烫伤细胞。

4.接种细胞密度不宜过高。

5.细胞在低密度条件下培养,生存率明显下降,无限细胞系和肿瘤细胞株克隆形成率一般在10%以上。但初代培养细胞和有限细胞系仅为0.5~5%,甚至为零。为提高集落形成率,必要时在培养基中添加胰岛素、地塞米松等促细胞克隆形成物质。

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

物理学史作业 2012届 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 学生姓名赵孟冬 学号 08103137 院系数理信息学院 专业物理学 指导教师余国祥 完成日期2012年12月19日 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本科学。物理实验不仅是物理学理论的基础,更是物理学发展的基本动力。伽利略的实验研究特别是他把实验和数学方法结合来研究物理规律使物理学开始走上了真正的科学道路。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中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规律的发现,无不有坚实的实验基础,而且在物理学史上,许多关键的问题的解决,最终都要诉诸实验。本文介绍了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中四个着名的实验以及其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物理学;物理实验;发展;作用 目录 摘要 (2) 引言 (4) 1. 发现新事物.探索新规律 (4) . X射线的发现 (4) X射线的发现的过程 (4) 产生的影响 (5) 2. 验证物理理论 (5)

. 光电效应的研究 (5) 光电效应的发现 (6) 勒纳德的新发现 (6) 密立根的光电效应实验 (6) 研究光电效应的意义 (7) 3. 测定物理常量 (7) . 基本电荷的测定 (7) 汤森德电解法 (7) 汤姆逊的膨胀云室法 (8) 威尔逊的平板电极法 (8) 密立根的水珠平衡法 (8) 密立根油滴平衡法 (8) e的精确值 (9) 4. 推广应用新技术 (9) . 核磁共振 (9) 从核磁矩的研究谈起 (9) 珀塞尔小组的共振吸收实验 (9) 布洛赫的核感应实验 (10) 实际中的应用 (12) 参考文献 (12) 引言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本的科学,在物理学的发展中起来重要作用。在物理学的工作者中有90%从事实验工作。而从伦琴获得诺贝尔奖以来的一百年,176位获奖的物理学家中有67%

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步骤(完整版)

注意: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方法简单,适用于贴壁生长的细胞。适宜底物为玻璃的、塑料瓶皿。试验成功的关键是细胞悬液的制备和接种密度。细胞一定要分散得好,不能有细胞团,接种密度不能过大。软琼脂培养法常用检测肿瘤细胞和转化细胞系。接种细胞的密度每平方厘米不超过35个,正常细胞在悬浮状态下不能增殖,不适用于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 1、配制100ml的1.2% Argrose和0.7%Argrose,Argrose用DNA电泳用BIOWEST REGULAR Argrose G10(4℃),溶剂用双蒸水(DDW),高压灭菌后,维持在42℃中不会凝固;配制500ml的2×1640和0.005%的结晶紫。 2、实验前,将水浴锅放入超净台内,紫外照射,设定温度42℃。提前融化血清和双抗。 3、如已制好上下胶,则在微波炉中溶解1.2%Argrose下胶和0.7% Argrose上胶,降温后 放入42℃水浴锅中保持。 4、根据实验需要的量配制20%FBS+2×1640+2×PS(5种细胞配40ml),每种细胞设3 个复孔。 5、铺下胶:按1:1比例使1.2%Argrose下胶和20%FBS+2×1640+2×PS混合,6孔盘每 孔迅速加入1.5ml混合液,轻轻混匀,室温静置待下胶凝固(加混合液时不能产生气泡)。对于一个6孔盘,配5ml上述培养液+5ml 1.2%Argrose下胶于50ml离心管中(离心管要一直置于水浴锅中)。 6、细胞计数: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并轻轻吹打,使之成为单细胞, 作活细胞计数,用正常培养液调整细胞密度至40×104/ml以上,这样加的体积小于100ul,不会影响其他成分的稀释程度。每孔铺1万个细胞,准备4个孔的细胞数,即4×104。 7、铺上胶:按1:1比例混合0.7% Argrose上胶和20%FBS+2×1640+2×PS,每种细胞需 先配2ml(20%FBS+2×1640+2×PS)+2ml0.7% Argrose上胶于离心管中混匀,放入42℃水浴锅中保持。再将细胞悬液加入上述混合液中,混匀后迅速加入6孔盘中,每孔1ml。待上层琼脂凝固后,置于5%CO2,37℃,培养2-3 周。 8、间隔2天补加200ul 10%FBS+1640+1×PS,以防过于干燥。 9、计数克隆:把平皿放置在倒置显微镜下(100×),在镜下随机选择10个视野,计数 视野中大于50个克隆数(﹥0.05mm的克隆)和所有克隆数,克隆形成率=大于50个克隆数\所有克隆数×100%。每孔加入1ml的0.005%结晶紫染色1h以上,镜下拍照。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商镇中学孙永红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既是物理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物理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所有的物理知识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实验的养成教育,既贯彻了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又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一、充分利用物理趣味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惊奇实验导入新课,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大气压”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新课引入先演示窄口瓶“吞”鸡蛋的实验,这奇迹般的现象立即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接着问学生这是什么原因?大气压将为你解开这个谜,在学生兴趣被激发的情况下转入新课教学。当学生明白大气压的概念后,为了加深印象,我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纷纷议论,这大气压到底有多大?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将抽去空气的马德堡半球拿出来,叫学生推选两个力气最大的男生来拉,结果用尽力气也拉不开,再换四个不服气的同学,还是没有拉开,当我把进气阀门打开后,一个人就很轻松的把两半球拉开了。学生既惊奇又信服,对“大气压不但确实存在而且还很大”的结论深信不疑。 二、学生多动手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践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特点及“+”、“-”接线柱的接法,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大,又避免量程过小而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有了这种基础,学生就能自主的探究其他电学实验。此外,小实验、小制作也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如课本中“纸盒烧开水”、“自制电磁铁”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使班级中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求知欲都能得到满足。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把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对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达到某种程度的互补。这样,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教学要教会学生知识,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要学生会学。创新是一种高层次的知识迁移。在实验教学中,我注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机会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愿望。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佳方案,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

细胞xx形成实验 当单个细胞在体外增殖6代以上,其后代所组成的细胞群体,成为集落或克隆。 每个克隆含有50以上的细胞,大小在之间。集落形成率表示细胞的独立生存能力。各种理化因素可能导致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发生改变。通过一定的实验方法可以对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进行检测。 细胞接种存活率只表示接种细胞后贴壁的细胞数,但贴壁后的细胞不一定每个都能增殖和形成克隆。而形成克隆的细胞必为贴壁和有增殖活力的细胞。克隆形成率反映细胞群体依赖性和增殖能力两个重要性状。由于细胞生物学性状不同,细胞克隆形成率差别也很大: 一般初代培养细胞克隆形成率弱,传代细胞系强;二倍体细胞克隆形成率弱,转化细胞系强;正常细胞克隆形成率弱,肿瘤细胞强。 实验方法: 平板集落形成实验、软xx集落形成实验 (a)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本法适用于贴壁生长的细胞和正常培养的细胞(b)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本法适用于非锚着依赖性生长的细胞,如骨髓造血干细胞、肿瘤细胞株、转化细胞系。 平板xx形成实验基本步骤: 1、取对数生长期的各组细胞,分别用%胰蛋白酶消化并吹打成单个细胞,并把细胞悬浮在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备用。 2、将细胞悬液作梯度倍数稀释,每组细胞分别以每皿50、100、200个细胞的梯度密度分别接种含10mL37℃预温培养液的皿中,并轻轻转动,使细胞分散均匀。 置37℃ 5% CO2及饱和湿度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3周。

3、经常观察,当培养皿中出现肉眼可见的克隆时,终止培养。弃去上清液,用PBS小心浸洗2次。加4%多聚甲醛固定细胞5mL固定15分钟。然后去固定液,加适量GIMSA应用染色液染10~30分钟,然后用流水缓慢洗去染色液,空气干燥。 4、将平皿倒置并叠加一张带网格的透明胶片,用肉眼直接计数克隆,或在显微镜(低倍镜)计数大于10个细胞的克隆数。最后计算克隆形成率。 克隆形成率=(克隆数/接种细胞数)×100% 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方法简单,适用于贴壁生长的细胞。适宜底物为玻璃的、塑料瓶皿。试验成功的关键是细胞悬液的制备和接种密度。细胞一定要分散得好,不能有细胞团,接种密度不能过大。 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方法简单,适用于贴壁生长的细胞。适宜底物为玻璃的、塑料瓶皿。试验成功的关键是细胞悬液的制备和接种密度。细胞一定要分散得好,不能有细胞团,接种密度不能过大。 软xx培养xx形成试验基本步骤: (1)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胰蛋白酶消化并轻轻吹打,使之成为单细胞,作活细胞计数,用含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调整细胞密度至1×106细胞/L。然后根据实验要求作梯度倍数稀释。 (2)用蒸馏水分别制备出%和%两个浓度的低溶点琼脂糖液,高压灭菌后,维持在40℃中不会凝固。 (3)按1:1比例使%的琼脂糖和2×DMEM培养基(含有2×抗生素和20%的小牛血清)混合后,取3mL混合液注入直径6cm平皿中(10cm平皿加7~10mL),冷却凝固,可作底层琼脂置CO2温箱中备用。 (4)按1:1比例让%的琼脂糖和2×DMEM培养基在无菌试管中相混以后,再向管中加入的细胞悬液,充分混匀,注入铺有%琼脂糖底层平皿中,逐形成双琼脂层。 待上层琼脂凝固后,置入37℃ 5%CO2温箱中培养10~14天。

实验室认可意义

为什么要进行实验室认可 1、什么是实验室认可 实验室认可:由权威机构对检测/校准实验室及其人员有能力进行特定类型的检测/校准做出正式承认的程序。 所谓权威机构,是指具有法律或行政授权的职责和权力的政府或民间机构。这种承认,意味着承认检测/校准实验室有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从事特定领域的工作。 因而,实验室认可的实质是对实验室开展的特定的检测/校准项目的认可,并非实验室的所有业务活动。 2、实验室为什么要申请认可 进行实验室认可,可以提高实验室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确保出具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增加顾客对实验室的信任。具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表明实验室具备了按有关国际准则开展校准/检测的技术能力。 (2)增强实验室在校准/检测市场的竞争能力,赢得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信任。 (3)有机会参与国际间实验室认可双边、多边合作,得到更广泛的承认。 (4)获得签署互认协议方国家和地区认可机构的承认;

(5)列入《国家实验室认可名录》,提高实验室的知名度(6)可在认可的范围内使用CNAS国家实验室认可标志和ILAC国际互认联合标志。 3、实验室申请认可需满足什么条件? 根据CNAL的要求,申请认可的检测/校准实验室必须满足的条件包括: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即实验室或所在母体应是一个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按认可准则及其应用说明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且各要素(过程)都已运行并有相应记录,包括完整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至少六个月;在申请后三个月内可接受CNAL的现场评审;具有申请认可范围内的检测/校准能力,并在可能时至少参加过一次CNAL或其承认的能力验证活动;具有支配所需资源的权力;遵守CNAL认可规则、认可政策等有关规定,包括支付认可费用,履行相关义务。 CNAL能够向实验室提供全面的认可,包括对产品或材料进行监测、测试或评价的实验室,以及对检测仪器或测量装置进行校准的实验室。实验室认可机构许诺不对申请认可的实验室有任何的歧视行为,即不论其属性,为私有的,股份制的、行业的或政府的,也不论其人员数量的多少,规模的大小或检测/校准活动范围的大小,都一视同仁地提供认可服务。

物理实验的作用

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事实证明,实验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由于我们长期徘徊在“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老路中,把演示实验甚至学生实验课作为讲读课来上,根本谈不上什么探索性、开放性的实验课,从根本上有悖于新课标的要求,导致在物理的学习中很多同学产生了“四难”情绪,即难听、难学、难考、难用。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难题呢?其重要途径就是实验教学,在此我想谈谈实验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一、物理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世界是一个充满神奇和兴趣的世界,大量的物理实验能显现多种奇异的物理现象,能折射出五彩斑斓的美丽图景,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鸡蛋放入水中要下沉,这是学生们常见的现象,可是当教师把鸡蛋放入装有浓盐水的玻璃水槽中时,鸡蛋竟浮在水面上,这时再往水槽中加一些清水,鸡蛋又会下沉,然后再加些细盐并轻轻搅拌,如果浓度适中的话,鸡蛋竟会停留在盐水中间。当学生们看到这些现象,就渴望知道“为什么”,这样引入就会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的感知和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普遍认为概念和规律难以理解和掌握。对于这些难于理解的概念和规律,教师应一开始就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推断,这样问题会变得简单明了。如学习滑轮一节,对于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与物体移动距离的倍数关系,学生很不好理解,教师可发给每个实验小组一把刻度尺、滑轮、钩码、细绳,让他们实际测量,这样会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认识,加深印象。 三、物理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是我国近些年来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1.培养学生敢对身边的现象提出问题的能力 重视培养学生会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化的重要手段。例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桌子上不同型号的小灯泡,让学生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1)灯泡为什么能发光?(2)灯泡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3)灯泡有电阻吗?(4)灯泡的灯丝与定值电阻有什么不同?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最终指向课堂所要探究的问题: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2.培养学生勇于猜想和假设的能力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物理情境的设计,搭好台阶以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如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用实验创设情境: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墙壁上,然后教师再改变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使像清晰地成在墙壁上。有了合理有趣的情境创设,加上教师巧妙的引导,学生的猜想也就不再会漫无边际,在课堂上学生的猜想和他说出的猜想依据会不时给教师带来惊喜。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猜想实验方案的设计就是根据实验探究的目的和现有的实际条件来制定完成实验目的的具体计划。这个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是个大问题,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所以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慢慢地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包括器材的选择、器材的装配、具体的实验步骤和计划、科学探究方法的选取、实物的简化等。

耐药细胞株耐药特性一般研究方案

耐药细胞株耐药特性一般研究方案 1 耐药谱 MTT法测定亲本株和耐药株对于不同抗肿瘤药物的IC50 计算耐药株的耐药指数,以检测耐药株的多药耐药性与了解耐药谱。 凯基现可免费提供的抗肿瘤药物:紫杉醇、阿霉素、依托泊苷、氟尿嘧啶、顺铂、长春新碱 2 增殖能力 ◆绘制生长曲线,计算倍增时间 MTT法检测亲本株和耐药株7天的数量(每天测一次),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计算细胞倍增时间,一般耐药株的倍增时间较亲本株变长。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PI染色法检测亲本株和耐药株的细胞周期,比较G1期、S期、G2期的细胞比率。不同耐药细胞株各个时期的细胞比率无共同特征。 3 耐药能力 流式细胞仪检测罗丹明蓄积能力 测定亲本株与耐药株的P-gp糖泵对罗丹明的外排能力 4 耐药机制 测定亲本株与耐药株耐药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变化 基因检测可采用RT-PCR、Real time-PCR等,蛋白检测可采用WB、IF、IHC等,基因和蛋白各采用一种方法检测,基因检测推荐采用Real time-PCR,蛋白检测推荐采用WB 常见耐药基因与蛋白: ◆MDR-1/P-gp(P糖蛋白):分子量约为170 kD的磷酸糖蛋白,具有ATP依赖 性的药物外排泵功能。现已证实,P-gp高表达为产生MDR的主要机制,P-gp 可以和抗肿瘤药物及疏水亲脂性化合物结合,通过ATP水解供能,逆浓度梯

度将药物泵出细胞外,导致细胞内药物浓度降低而产生耐药。 ◆MRP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分子量约190kDa,结构和功能与P—gP的类 似 ◆LRP(肺耐性蛋白):分子量约ll0 kD胞质穹隆蛋白,LRP介导的MDR与细胞 核、细胞质运输有关,正常组织外,很多不同来源的肿瘤如直肠癌、白血病、卵巢癌等均发现有LRP的过度表达 ◆BCRP(乳腺癌耐药蛋白):是一种分子量约95 kD的磷酸糖蛋白药物转运体以上四种蛋白,一般检测P糖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 当单个细胞在体外增殖6代以上,其后代所组成的细胞群体,成为集落或克隆。每个克隆含有50以上的细胞,大小在0.3-1.0mm之间。集落形成率表示细胞的独立生存能力。各种理化因素可能导致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发生改变。通过一定的实验方法可以对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进行检测。 细胞接种存活率只表示接种细胞后贴壁的细胞数,但贴壁后的细胞不一定每个都能增殖和形成克隆。而形成克隆的细胞必为贴壁和有增殖活力的细胞。克隆形成率反映细胞群体依赖性和增殖能力两个重要性状。由于细胞生物学性状不同,细胞克隆形成率差别也很大:一般初代培养细胞克隆形成率弱,传代细胞系强;二倍体细胞克隆形成率弱,转化细胞系强;正常细胞克隆形成率弱,肿瘤细胞强。 实验方法: 平板集落形成实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 (a)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本法适用于贴壁生长的细胞和正常培养的细胞 (b)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本法适用于非锚着依赖性生长的细胞,如骨髓造血干细胞、肿瘤细胞株、转化细胞系。 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基本步骤:

1、取对数生长期的各组细胞,分别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并吹打成单个细胞,并把细胞悬浮在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备用。 2、将细胞悬液作梯度倍数稀释,每组细胞分别以每皿50、100、200个细胞的梯度密度分别接种含10mL 37℃预温培养液的皿中,并轻轻转动,使细胞分散均匀。置37℃ 5% CO2及饱和湿度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3周。 3、经常观察,当培养皿中出现肉眼可见的克隆时,终止培养。弃去上清液,用PBS小心浸洗2次。加4%多聚甲醛固定细胞5mL固定15分钟。然后去固定液,加适量GIMSA应用染色液染10~30分钟,然后用流水缓慢洗去染色液,空气干燥。 4、将平皿倒置并叠加一张带网格的透明胶片,用肉眼直接计数克隆,或在显微镜(低倍镜)计数大于10个细胞的克隆数。最后计算克隆形成率。 克隆形成率 =(克隆数/接种细胞数)×100% 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方法简单,适用于贴壁生长的细胞。适宜底物为玻璃的、塑料瓶皿。试验成功的关键是细胞悬液的制备和接种密度。细胞一定要分散得好,不能有细胞团,接种密度不能过大。 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方法简单,适用于贴壁生长的细胞。适宜底物为玻璃的、塑料瓶皿。试验成功的关键是细胞悬液的制备和接种密度。细胞一定要分散得好,不能有细胞团,接种密度不能过大。 软琼脂培养克隆形成试验基本步骤:

一种建立肝细胞癌顺铂耐药细胞株的方法

一种建立肝细胞癌顺铂耐药细胞株的方法 2016-11-21 13:33来源:内江洛伯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研发部 一种建立肝细胞癌顺铂耐药细胞株的方法原发性肝癌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排名第六,死亡率则居第三,且大多数肝癌患者诊断时已是中晚期,术后频频复发转移,导致肝癌患者的预后较差。化疗是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中常出现且难以解决的是肿瘤多药耐药性(multidrugresistance,MDR),即肿瘤同时对多种结构和作用机制不同的化学药物产生交叉耐药,它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克服肿瘤多药耐药性以及防止或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发生对于提高化疗效果十分重要。而建立肿瘤耐药细胞株对于研究肿瘤耐药机制、肿瘤细胞耐药性逆转、开发及评价新药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顺铂(cis-diaminedichloroplatinum,Q)DP)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具有细胞毒性,可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过程,并损伤其细胞膜上结构,有较强的广谱抗癌作用,为临床治疗肝癌常用药物。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立肝细胞癌顺铂耐药细胞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取人肝癌细胞LM3细胞复苏后用DMEM培养液,于培养箱中培养;步骤二、取对数生长期LM3细胞种于24孔板中,分别加入0.1μmol/L、0.25μmol/L、0.5μmol/L、1μmol/L、2μmol/L、5μmol/L、10μmol/L顺铂,适时传代或换夜。以顺铂加入后细胞可以保持长期生长的最大浓度为最佳浓度。步骤三、寻找到最佳浓度为0.5μmol/L,后用最佳浓度长期刺激细胞4个月,得到肝细胞癌顺铂耐药细胞株。本发明得到的肝细胞癌顺铂耐药细胞株可用于发现肿瘤耐药标志物以及筛选和评估新型抗肿瘤药物等。

耐药胞株构建

稳定/耐药细胞株构建 一、服务介绍 稳定表达细胞株(稳转细胞株)指在细胞中持续稳定表达特定基因或干扰特定基因表达。稳转细胞株的目的基因质粒DNA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上,使细胞长期稳定表达该基因。本公司可提供普通脂质体转染后单克隆法筛选,以及病毒感染后筛选稳定株和耐药株 二、技术原理 稳定表达细胞株(稳转细胞株)指在细胞中持续稳定表达特定基因或干扰特定基因表达。稳转细胞株的目的基因质粒DNA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上,使细胞长期稳定表达该基因。用转染质粒或病毒侵染的方法将构建好的含靶基因的载体导入细胞,根据不同的基因载体中所含的抗性标志选用相应的药物进行筛选混合阳性克隆。在阳性混合克隆的基础上,得到单细胞长出的阳性单克隆,继而得到稳定转染细胞株。常用的真核表达载体的抗性标志物有嘌呤霉素(puromycin)、潮霉素(hygromycin)和新霉素(neomycin) 三、操作流程 1、载体构建:将外源基因构建到合适的载体上,如需病毒转染,则包装病毒。 2、筛选浓度测定:以14 天细胞全部死亡的抗生素浓度为筛选浓度。 3、细胞接种:转染实验前天接种细胞,各种细胞的平板密度依据各种细胞的生长率和 细胞形状而定 4、细胞转染:用构建好的载体(或包装好的病毒)转染目的细胞。 5、抗生素筛选。 6、鉴定筛选结果 四、客户提供 1.外源基因及相关基础数据; 2.生长状态良好的靶细胞系,特殊细胞需提供培养基 3.与该技术相关其它信息 五、实验结果提供形式 1、构建完成的稳定/耐药细胞株以及对照细胞株 2、稳转/耐药细胞株标准实验报告及相关的外源基因表达分析结果 3、实验流程及报告电子版本一份 六、实验服务周期 约5-8周左右,具体时间根据细胞生长,药物诱导情况而定。 七、质量承诺及舜百优势 a.稳定:舜百生物保证20代以内稳定转染细胞稳定表达。 b.迅速:一般控制在1.5个月以内完成构建。 c.经济:价格实惠,性价比高。 d.质量保证:对外源基因进行严格鉴定。

实验室认可的目的意义

实验室认可的目的和益处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前言) 实验室认可制度起源于1947年澳大利亚的检测实验室认可(NATA)和1966年英国校准实验室(BCS)的认可制度,同年,国际经合组织(OECD)建立了化学实验室评审制度(GLP)。1979年关贸总协定的《贸易技术壁垒协定》(TBT协定)中采用了此制度。1977年和1992年在美国的倡议下先后成立国际实验室认可论坛ILAC(1996年转为国际实验室合作组织)和亚太实验室合作组织(APLAC),其目的是协调贸易中的检验不一致,打破欧共体国家建立的技术壁垒。进入八十年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贸易中不断加剧的技术标准和检验纠纷,1985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理事会决定成立了合格评定委员会(CASCO),制定专门用于合格评定的国际标准和指南,将各国合格评定的工作标准化、程序化,进而推动合格评定的国际化,促进各国质量认证活动结果的相互承认,从而打破非关税壁垒,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合格评定已经成为当今各国企业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的资信评定制度。为正确有效地开展质量评价活动,消除双边和多边贸易中各国和地区不断出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壁垒”等非关税贸易壁垒,世界贸易组织(WTO)在乌拉圭回合谈判的基础上又补充制定了《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将其作为衡量各国工农业产品、服务质量和食品安全等级,协调检验不一致,消除国际和地区贸易中技术壁垒的一项重要举措。合格评定包括了供方(第一方)自我声明,第二验收和第三方认证在内的所有符合性评价活动。由于实验室出具的检验结果是产生质量评价形成国际贸易和法律纠纷的关键焦点,所以对实验室检验能力的认可也就成为了各国质量评价活动中最核心的部分。2000年11月02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体系成功地与国际实验室合作组织(ILAC)中的34个国家和地区的44个机构签署了实验室认可的多边互认协议(MRA),迈出了中国实验室检验/校准结果国际互认的关键一步。 WTO的基本原则 ●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非歧视性原则 ●市场开放的原则 ●公平交易的原则 ●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 TBT的原则 ●正当目标原则(国家安全、防欺诈、保护人身和动植物的健康安全、环保、出口产品) ●非歧视性原则(最惠国、国民待遇) ●采用国际标准、指南和建议原则 ●透明度原则 ●整齐化一原则 TBT为各国的合格评定制定的原则 ●非歧视性原则 ●遵守国际准则的原则 ●一致性原则 ●透明的原则 ●国际化原则 ●有限干预原则

思想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思想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引言: 物理学从本质上看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和物理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离开了物理实验,就无法了解物理学。正因为如此,在物理学的研究和教学中,对于物理实验历来十分重视,无论从实验的设计、仪器的制作和调试,还是到实验过程的控制、实验结果的分析等各个环节,都强调一丝不苟。想比之下,对于与此有关联的思想实验却介绍不多。因此,对物理学中的思想试验进行纵向的历史考察,横向的比较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物理学的研究和教学。 二、思想实验的一般考察 伽利略是位近代物理学的先驱者。他对物理学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其中,他发现的落体定律和惯性定律,为近代物理学提供了两快坚固的基石。伽利略的成功,得益于他率先采用了科学的物理实验,更得益于他独创的物理实验与思想实验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伽利略的出色工作,表明了他既是一位物理学的大师,也是一位进行思想实验的先驱。 众所周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对于力和运动等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认识,一直受到亚里士多德学说的束缚。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有无,是由它是否受力以及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的;地面上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重物下落较快,轻物下落较慢,对此也曾有人反对过他的错误说法,但都因为没有确切的实验和理论的认证,所以没有被人重视。第一个成功的打破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权威的正是伽理略。伽利略巧妙地运用思想实验否定了这一统全欧洲近两千年的错误理论。 物体下落的速度和物重成正比。伽利略在他的著作《关于两种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中写道:“我十分怀疑亚里士多德曾用实验验证过。当两个石头,一个的重量是另一个的10倍,从同一高度,如100库比特,下落时,其速度的差别会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前者着地时,后者还不超过10库比特。”加利略紧紧抓住这一疑点,设计了思想实验来进行分析和论证。他指出: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论断成立的话,即重物比轻物体下落得快,那么,当重物体和轻物体绑在一起下落时,由于快的受慢的阻碍而减慢。慢的受快的驱使而加快,其结果绑在一起的物体下落速度一定介于原来两个物体的速度之间,即小于原来重物体下落的速度。但是,两个物体绑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复合体,它比原来的重的物体还要重,按亚里士多德的论断复合体下落的速度要大于原来重物体下落的速度,这就和上面的结论相矛盾了。由此可知,重物体下落不会比轻物体下落的快,二者下落的速度应该是相等的。正是这一思想实验,坚定了伽利略落体实验的信心和决心。 在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落体定律之后,伽利略进一步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了定量研究。他根据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性观察结果:速度越来越快的基础上,假设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加速运动,在1590—1592年期间进行了大量的落体实验。但在当时的测试条件下,不可能立即用实验来证实这一假设,伽利略便用思想实验与真实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解决这个难题。他借助于数学,求出了从静止开始的匀加速运动的距离s与时间t的关系,即:s/t2=常量.这时不包括任何速率,只要直接测定s和t就行了。 但是,物体的自由下落还是太快了,在当时无法精确测定。伽利略想用不太快的运动来测量,即用斜面代替落体实验,经过多次的反复实验测定,得到如下结果: (1)当斜面倾角固定时,球滚过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t的平方之比为一常数,即:s/t2=c. (2)改变斜面的倾角,s/t2的值随之改变,但小球通过的距离与时间平方成正比关系不变,变化的仅是比例常数。 伽利略用思想实验把这个结果推向极端——当倾角为90o时。即物体作自由落体时,这个论断也成立。他由此得出结论,自由下落运动是匀加速运动。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

机密提醒:这份文件及其传真件、复印件所包含的机密或法律保护信息是只提供给这份文件上所指定的个人或机构。如果您不是预定接受者,我们提醒您严禁以披露、拷贝、散发或任何形式利用这份文件及其传真件、复印件的内容。如果您错误的接收到这份文件及其传真件、复印件,请立即通知我们以便我们可以安排文件及其传真件、复印件返还并不会让您负担任何费用。 第 1 页 共 1 页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 一、 当单个细胞在体外增殖6代以上,其后代所组成的细胞群体,成为集落或克隆。每个克隆含有50以上的细胞,大小在0.3-1.0mm 之间。集落形成率表示细胞的独立生存能力。各种理化因素可能导致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发生改变。通过一定的实验方法可以对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进行检测。[晶莱生物] 二、实验方法 平板集落形成实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 (a)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本法适用于贴壁生长的细胞和正常培养的细胞 (b)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本法适用于非锚着依赖性生长的细胞,如骨髓造血干细胞、肿瘤细胞株、转化细胞系。 三、注意事项 (a)琼脂对热和酸不稳定,若反复加热,容易降解而产生毒性,且硬度下降。因此高压灭菌后应进行分装; (b)细胞在进行克隆形成实验时要求有95%以上的分散度,否则结果的准确度会受到很大影响; (c)软琼脂与细胞混合时温度不能超过40℃,否则将会烫伤/死细胞; (d)接种时细胞密度适度,不可过高。 细胞在低密度、非贴壁状态条件下培养,生存率明显下降,永生细胞系/株克隆形成率可达到10%以上,但初代培养细胞和有限传代细胞系克隆形成率仅为0.5%-5%,甚至无法形成单个克隆。因此,为了提高克隆形成率,有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胰岛素、地塞米松等促克隆形成物质。 细胞接种存活率只表示接种细胞后贴壁的细胞数,但贴壁后的细胞不一定每个都能增殖和形成克隆。而形成克隆的细胞必为贴壁和有增殖活力的细胞。克隆形成率反映细胞群体依赖性和增殖能力两个重要性状。由于细胞生物学性状不同,细胞克隆形成率差别也很大,一般初代培养细胞克隆形成率弱,传代细胞系强;二倍体细胞克隆形成率弱,转化细胞系强;正常细胞克隆形成率弱,肿瘤细胞强。并且克隆形成率与接种密度有一定关系,做克隆形成率测定时,接种细胞一定要分散成单细胞悬液,直接接种在碟皿中,持续一周,随时检查,到细胞形成克隆时终止培养。 四、周期 1-2个月

人肺腺癌细胞HCC4006对厄洛替尼耐药细胞株的建立及其耐药机制鉴定

人肺腺癌细胞HCC4006对厄洛替尼耐药细胞株的建立及其耐药机制鉴定 梁继珍,李理,易基群△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肿瘤科(广东广州510220) 【摘要】目的建立人肺腺癌EGFR敏感突变细胞HCC4006对厄洛替尼耐药细胞株,并初步鉴定其耐药机制。方法厄洛替尼采用梯度递增的方式处理HCC4006细胞,直至HCC4006在厄洛替尼8μmol/L浓度下,生长速度接近HCC4006细胞,视为HCC4006厄洛替尼耐药细胞株即HCC4006ER;使用MTT法分别检测厄洛替尼、阿伐替尼对HCC4006、HCC4006ER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计算HCC4006、HCC4006ER对厄洛替尼、阿伐替尼的IC 50 值及耐药指数;显微镜下观察HCC4006ER细胞形态变化,并使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常见上皮间质转化标志在HCC4006及HCC4006ER中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CC4006ER细胞对厄洛替尼耐药,其 IC 50 值为(11393.33?18.95)μmol/L,是HCC4006的260.84倍;HCC4006ER细胞对第2代EGFR-TKI阿伐替尼具有交叉耐药(耐药指数为258.78);HCC4006ER较HCC4006细胞呈现上皮间质转化形态改变,其间质标志ZEB1、N-cadherin、vimentin升高而上皮标志E-cadherin、ESRP1/2蛋白下降。结论成功建立对厄洛替尼耐药的HCC4006ER细胞株,且其对阿伐替尼具有交叉耐药;HCC4006ER针对EGFR-TKI的耐药可能与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肿瘤抗药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肺癌是目前全球死亡人数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85%的肺癌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大约2/3的NSCLC患者存在致癌驱动基因,其中一半的患者具有治疗价值的靶点,而最为常见的驱动基因事件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1-2]。目前靶向EGFR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药物已发展为3代药物:包括第1代药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等,第2药物阿伐替尼,第3代药物奥希替尼等。EGFR-TKI的临床应用将EGFR突变型晚期NSCLC中位生存时间由8 10个月延长为3年以上[3]。但是部分靶向治疗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耐药。建立EGFR-TKI耐药细胞株并进一步研究其耐药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于2017年2—8月选择存在EGFR19外显子缺失突变的人肺腺癌细胞株HCC4006,使用第1代EGFR-TKI厄洛替尼处理,建立对厄洛替尼耐药的细胞株并初步评估其耐药机制,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人肺腺癌细胞株HCC4006由南方医科大学惠赠;HCC4006于含10%FBS、1%青霉素链霉素的RPMI1640培养基中,置于37?、5%CO 2培养箱内培养,4d左右传代1次。厄洛替尼、阿伐替尼分别由瑞士罗氏公司、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赠予;分别使用DMSO溶解成8mmol/L、20mmol/L 浓度备用。使用抗体如下:鼠抗人N-cadherin(sc-8426,Santa Cruz)、鼠抗人ESRP1/2(210-301-c31,Rockland)、兔抗人ZEB1(3396,Cell Signaling)、鼠抗人N-cadherin(sc-8424,Santa Cruz)、vimentin (ab137321,Abcam);辣根过氧化酶标记鼠抗(31420)及兔抗(A18903)IgG二抗,ECL显色试剂盒购自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1.2耐药细胞株的构建梯度递增使用2nmol/L、20nmol/L、200nmol/L、2μmol/L、8μmol/L浓度的厄洛替尼处理HCC4006细胞,药物处理72h后更换为不含药物培养基,待细胞生长至80%满盘时再次使用药物处理,当细胞在该浓度药物作用下生长速度接近HCC4006母代细胞时升级为下一浓度梯度;耐受8μmol/L厄洛替尼浓度的HCC4006细胞,持续维持在含8μmol/L厄洛替尼的培养基培养并传代10代以上,视为HCC4006厄洛替尼耐药细胞株,即HCC4006ER。 1.3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增殖抑制参考文献报道厄洛替尼、阿伐替尼用药浓度梯度分别为5、15、45、135、405、1215nmol/L和3、9、27、81、243、729 nmol/L[4]。MTT实验方法如下:收集对数期细胞, · 33 · 广东医学2018年5月第39卷(增刊)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May2018,Vol.39,Suppl.DOI:10.13820/https://www.360docs.net/doc/047966006.html,ki.gdyx.2018.s1.010 △通信作者。E-mail:yijiqun@139.com

物理实验的意义和作用

物理实验的意义和作用 (一)物理实验的作用 1.为发展物理规律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检验物理理论假说的正确性。 3.开拓物理应用的新领域。 (二)、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1.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原理和定理的理解。 2.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3.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方法、研究方法,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遵守纪律、爱护仪器的优良品质。 (三)、中学物理实验方式 1.演示实验 2.边教边实验(课堂实验) 3.分组实验 4.课外实验与制作 演示实验 (一)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指课堂上主要有教师操作表演的实验,有时也可以请学生充当助手或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上讲台进行操作 1.演示实验作用 (1)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更好的理解、掌握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获得有关物理现象或过程生动、深刻的印象。 (3)教师演示对学生实验技能和素养起一定的示范作用。 2.演示实验分类

(1)引入课题演示。 (2)建立概念和规律的演示。 (3)深化与巩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演示。 (4)应用物理知识的演示。 (二)演示实验在设计和表演方面的基本要求 1.明确目的,根据教学要求设计演示实验。 2.安全可靠,确保演示成功。 (1)演示成功的首要条件是掌握实验原理。 (2)坚持科学性原则,不得弄虚作假。 (3)为了确保演示成功,课前必须充分准备并进行试做。 3.简易方便。 演示实验要求简易方便,包括仪器结构简单;操作简单;由演示现象导出结论时,解说推理简单。 4.现象清楚、明显、直观。 (1)明显 (i)仪器尺寸要足够大。 (ii)物理过程变化要显著,“可见度”要高。 (iii)要使被观察的主体对比强烈,以利于学生看准目标。 (iv)演示的仪器放在适当高度的方位。 (v)注意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的发展过程。 (2)直观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 当单个细胞在体外增殖6 代以上,其后代所组成的细胞群体,成为集落或克隆。每个克隆含有50 以上的细胞,大小在0.3-1.0mm 之间。集落形成率表示细胞的独立生存能力。各种理化因素可能导致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发生改变。通过一定的实验方法可以对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进行检测。 细胞接种存活率只表示接种细胞后贴壁的细胞数,但贴壁后的细胞不一定每个都能增殖和形成克隆。而形成克隆的细胞必为贴壁和有增殖活力的细胞。克隆形成率反映细胞群体依赖性和增殖能力两个重要性状。由于细胞生物学性状不同,细胞克隆形成率差别也很大: 一般初代培养细胞克隆形成率弱,传代细胞系强;二倍体细胞克隆形成率弱,转化细胞系强;正常细胞克隆形成率弱,肿瘤细胞强。 实验方法: 平板集落形成实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 (a) 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本法适用于贴壁生长的细胞和正常培养的细胞 (b) 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本法适用于非锚着依赖性生长的细胞,如骨髓造血干细胞、肿瘤细胞株、转化细胞系。 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基本步骤: 1、取对数生长期的各组细胞,分别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并吹打成单个细胞,并把细胞悬浮在10%胎牛血清的DME培养液中备用。 2、将细胞悬液作梯度倍数稀释,每组细胞分别以每皿50、100、200个细胞的梯度密度分别接种含10mL37°C预温培养液的皿中,并轻轻转动,使细胞分散均匀。置37C 5% CO2及饱和湿度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3周。 3、经常观察,当培养皿中出现肉眼可见的克隆时,终止培养。弃去上清液,用 PBS小心浸洗2次。加4%多聚甲醛固定细胞5mL固定15分钟。然后去固定液,加适量GIMSA应用染色液染10?30分钟,然后用流水缓慢洗去染色液,空气干燥。 4、将平皿倒置并叠加一张带网格的透明胶片,用肉眼直接计数克隆,或在显微镜(低倍镜)计数大于10个细胞的克隆数。最后计算克隆形成率。 克隆形成率=(克隆数/接种细胞数)X100% 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方法简单,适用于贴壁生长的细胞。适宜底物为玻璃的、塑料瓶皿。试验成功的关键是细胞悬液的制备和接种密度。细胞一定要分散得好,不能有细胞团,接种密度不能过大。

理想实验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山西大同大学题目:理想试验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院系:物电学院 专业:物理学 班级:12级物理三班 学号:120702011315 姓名:李青林 指导老师:李萍 完成日期:

理想实验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李青林 摘要:“理想试验”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关键词:

1.引言:物理学中常常为了验证一个理论或便于研究,除了建立 “理想模型”,还常常应用“理想试验”。物理实验的构成要 素也同其它自然科学实验一样,是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手段三者组成。物理实验的过程,就是实验者通过自己有目的活动,借助实验手段,观察和研究实验对象,演绎客观变化的过程。理 想试验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物理学的发展,对新理论的建立,对已有理论的补充和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物理实验论文就是表述这一过程及这一过程的结论。理想实验是人们在以认识的自然规律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推理方法,思维中,把 客观的实验条件和研究对象加以理想化和纯化,抽象或塑造出来 的理想化过程的“实验”。它属于思想上的实验,不是实际的、 真的实验。理想实验完全克服了实际实验的局限性,超越了当时 的科学技术和发展水平。用理想实验研究物理学中的问题,在原 有物理科学技术和发展水平。用理想实验研究物理学中的问题, 在原有物理科学实验事实基础上,以物理科学理论为指导,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研究的物理条件和对象加以理想化,完全排除次要因素和无关因素干扰,使研究对象的主要特性及其运动规律充 分暴露出来,抓住主要矛盾,发现和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具有极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物理学发展中,理想实验不论对经典 物理学的建立,还是对现代物理学的建立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2.理想试验的概念 所谓“理想实验”,又叫做“假想实验”、“抽象的实验” 或“思想上的实验”,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过程,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和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理想实验不是在现实中进行实验,而是在想象中、思维中进行的实验。但是理想实验不是脱离实际的主观随意遐想,而是在真实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突破主观因素,忽略次要因素,通过思维中塑造理想过程,运用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和理论分析的方法,进而揭示物理环境的内在联系。它具有真实实验的一些特点,有不同于实际试验。 3理想实验的发展史 “理想实验”虽然不是一种真实的实验操作,但它可作为进一步 推进科学研究活动向前发展的手段,作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研究方法,由此而得到的结论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