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心灵师爱无痕

走进心灵师爱无痕
走进心灵师爱无痕

师德

听《感受心灵走进心灵培育心灵》师德讲座有感

发布时间:2009-04-21 14:58:45

听《感受心灵走进心灵培育心灵》师德讲座有感

四月十日,荣获北京紫金杯优秀班主任垂杨柳中心小学的郑丹娜老师为我们作了一场题为《感受心灵、走进心灵、培育心灵》的精彩师德报告,听后感到心田如同一股春风吹过,又如灿烂的阳光沐浴,心中豁然开朗。

一、感受心灵――倾听心的呼唤:

感受心灵是教育的前提,因为它可以让我们看到孩子们的内心渴望、恐惧、焦虑、需求等,让教育更有针对性。因此,我们要善于感受学生的心灵。感受心灵,从这里开始,即:要学会倾听,从倾听中感受学生心灵的呼唤。走进孩子,倾听孩子们的内心,会让我们从那涓涓的细流读懂孩子。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要做到“四要”即:1、要理解地倾听;2、要专心地倾听;3、要倾心地倾听;4、要冷静地倾听。冷静让我们有了平和的心态有了清醒的判断,更有了让学生开口的机会。理解、专心倾听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让孩子感到你是他的大朋友,他们会向朋友敞开心扉。因此,我们要倾听孩子们的心灵呼唤,做到理解、专心、倾心、冷静是十分必要的。

二、走进心灵――进行“心”的对话

孩子生活在社会里,在这个社会里扮演着各种角色,他们是爸妈的孩子,是同学的伙伴,是老师的学生……正是在这多重角色的转换中,在多重影响中成长发育,逐渐成熟。然而,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困惑的心理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影响,会左右着孩子们的成长方向。因此,走进学生的心灵,师生之间的心灵对话就会帮助孩子纠正成长过程的偏差,使孩子健康的发展。师生心灵的对话要注意以下四点,1、写在孩子的品德迷失处,帮助孩子明确成长的方向。2、写在孩子的心理抑郁处,帮助排解学生内心的郁闷,让生命的阳光照亮孩子的新房,重新点燃内心的希望。3、写在学生的质疑问难处,质疑问难正是学生内心困惑的表现,说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问题,而老师的“导”也正体现在此,我们有责任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4、写在喜讯进步时,学生的

成长正是在一个个进步的取得中成长起来的。因此,我们要一次次强化孩子们的进步,让孩子们在感受成功的体验中,做自我的正强化,在一次次的进步喜悦中,不断前进、健康成长。

三、培育心灵——扬起学生心灵的帆

教师的事业是心灵塑造的工作,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神圣的事业,虽然我们只有三尺讲台,但这里却是孕育心灵的殿堂。这里有永远耕耘不完的土地,有播撒不尽的希望。怎样培育心灵之花呢?我们要努力做到贴近童心扬起孩子的心灵之帆。在教育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类型的孩子,我们应针对他们个性的差异,采取有效的方法与策略。面对听话型的孩子要聚合鼓励促其进步。虽然他们是绝大多数的学生,但不能因为听话而忽略对他们的教育,要发现他们的进步点,鼓励促进其不断进步。面对表现型的孩子,要因势利导促进提高,这类孩子往往注重表现,缺乏方向性,因此,教师要做到因势利导。面对低沉型的孩子要唤醒自信促成功,这类孩子缺乏自信与欲望,因此,要适当给以刺激,感受内心成功的体验,激活积极向上的欲望。面对冲击型的孩子,要启迪理智,这类型的孩子做事不冷静易出现突发后果,因此,教师平时要高度给以关注,从他们的日常小事中启发、引导、帮助,提升做事心智,提高理智、分析能力,减少做事时的冲动。,总之,我们不管在教育工作不管遇到什么样地学生,都要细心观察,耐心教育,努力扬起孩子们的心灵之帆,让他们沐浴阳光,迎风破浪在成长的道路上安全、快乐、健康地扬帆远航。

让德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师德培训材料1

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心灵,就是指学生把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需求,转化为自身的需要。通俗地说,就是学生对德育的要求入耳、入脑、入心,从而变成自己的行为,并在学习和生活的点滴中逐步呈现出来。

中学阶段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是时代赋予的要求,也是广大家长对学校的嘱托。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做人。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德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然而,作为学校中的一员,我们经常会遭遇到德育教育的尴尬,学生素质薄弱的一面在不经意间经常会暴露在我们面前,诸如,有时夜间的校园纸屑狼籍,教室宿舍公物损坏无人

问津,班级集体利益很少关心……在这一方面我感触很深,记得上学期我去初三某一个班级上课,当时正好是做眼保健操,但是上一节课满满一黑板的粉笔字还留在黑板上,我顺口问了一句,“今天谁值日”?一部分同学大声回答我,上厕所去了。接下来大部分同学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已的样子,一脸的漠然。最后是前排的一位男生把黑板擦干净了。一节课上完以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由擦黑板而想到的……”最后,我收到了四十六份作业纸,学生们给了我几种不同的回答,有的同学直白地写着,擦黑板是值日生的事与我无关;有的同学则认为在这么紧张的学习环境中,先做好自已的事才是最重要的;有的同学更直言,老师你自己为什么不去擦黑板呢?有的同学担心如果自己去擦了黑板,同学反而会讥笑他爱出风头。当然,大部分同学还是感到一份内疚与不安。其中,有一位女同学这样写道:“在今后的每一时,每一刻,我都必须牢记,集体就是力量,并且要做到关心集体。”透过擦黑板这一件小事,或多或少折射出了我们学生的内心世界,一部分同学的爱心和责任心在逐步流失。总感觉到,我们的目前的德育工作少了点什么,那就是德育还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今年暑期班主任培训工作会上,苏大黄辛隐教授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责任心和爱心是人格底色的两个方面”由此可见,责任心和爱心对我们学生的成长是何等的重要。它是我们学生今后人生竞争有没有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凭心而论,每一个学校对德育工作都十分重视,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德育教育的尴尬呢?这当然是有多种原因造成的。

其一是来自家庭方面的原因:当今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很多家庭都把孩子看成家里唯一的希望,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目标是“将来上大学”,这就导致家长认为孩子应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所以,在一份调查报告中竟有53.4%的父母把“将来上大学”当作孩子最有前途的选择,甚至有6%的家长认为“孩子自己打扫房间会耽误学习”。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缺少对他人对集体的关爱之心,缺少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把学习看很重要,而忽略道德和情感的培养,把学习成绩的好坏看作是人生目标的唯一追求。例如,清华大学生刘海洋为了证实“熊的嗅觉敏感,分辨能力强”这句话的正确性,先后几次拿硫酸泼到动物园5只黑熊身上,造成其中3只严重烧伤。究其原因,跟他母亲对他的教育有关,他母亲给了他一种纯而又纯的教育,不搀杂丝毫跟升学无关的成份,因此,刘海洋虽然是一个应试教育的好学生,是一个智力发达的大学生,但他的其他素质很差,不会和其他人交往,甚至他洗澡都要在家里,因为他在学校里洗一次澡就把衣服丢了。当然,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

其二是来自学校方面的原因: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一定程度上取决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评价。而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往往是单一的,它只注重这个学校显性的东西,即学校中考与高考的成绩的优劣,从学生来看,只要有了好分数就可以升入好高中好大学;从老师来看,有好的分数,就可以多得奖金;从学校来看,有了好的分数,就有好的收费。教育的功利必定导致功利的教育。学校更注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

一些隐性的东西,诸如,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的培养,虽然,从表面上看,学校对德育教育有一定的重视,但不能落实到细微之处,不能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所以,德育教育的尴尬时常会在学校出现。

其三是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往往只注重文凭,而忽略了对实际能力的要求。所以,文凭就成了走上社会的通行证,为了寻找一个好的工作,就必需发愤学习,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拿上一张好的文凭。社会对人才评价的单一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应试教育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导致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学校对学生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就成了高智商的“机器人”,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最终导致教育就离开真正的教育越来越远。

然而,真正的教育是嵩尚真理,追求自由,张扬个性,充满智慧,富有人性的教育。只有分数的教育是畸形的教育、变态的教育,是摧残人性的教育。21世纪需要有综合素质、创造能力的智慧型人才,需要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才。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细致性,让德育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已刻不容缓。

要让德育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必须遵循学生的道德内化规律,第一,从学生原有的思想认识水平出发,了解学生的原需要,激发情感,引起共鸣;第二,要激发学生个体内部的思想矛盾和斗争,这是让德育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的动力,是关键;第三,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的作用;第四,要重视知、情、意、行等诸要素的培养;第五,要开展实践交往活动,要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

1,在各学科的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各学科的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最经常的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中学德育大纲》在教学中,每一位任课老师要把学科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结合起来,把道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育中去。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情感、信念、理想,并逐步形成志向,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能需求的标准,明确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和重要性。

2,在班主任工作中强化德育教育。班主任工作是让德育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的重要途径。“班级是学校进行德育,实现《德育大纲》的基层单位。班主任工作是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中学德育大纲》)中学的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促进学生道德内化的实现。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研究和探索有利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符合学生装年龄特征的班级文化目标,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学生个体和群体的自我教育能力。同时班主任还必须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系列化教育活动,使学生逐渐形成紧迫心理,唤起学生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另外班主任还要根据学生出现的思想问题,有针对性地、耐心地、持之以恒地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3,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现德育教育。在学校生活中,要创设和谐健康的道德教育环境。可通过教室、实验室的布置,橱窗、走廊宣传画的张贴,让学生置身于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中,身心得到陶冶。同时,班级和学校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活动(包括课外兴趣小组和各社团活动)和比赛等,让学生的个性特长、良好的道德情操、意志品德和道德行为习惯得以加强。

4、在丰富多采的社会性活动中体验德育教育。到思想教育基地进行参观、访问、听取专题介绍,请先进人物介绍经验,谈谈走向成功之路的体会。结合学校的基本理论学习,进行专题考察,拓展知识视野。在校内外开展学雷锋为人民服务活动,并把活动成绩纳入德育考核之中。实践证明,组织学生参加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道德教育可以深化,榜样的价值观可以深入学生的心灵。这对于学生理想、态度、责任、技能、纪律、需要、荣誉和作风等道德诸要素形式和发展以及内化为自身的学习行为都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5、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德育教育。教师是一本无时不刻供学生阅读的书,教师的言行举止时时刻刻对学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兢兢业业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以身作职、为人师表,用“以身立教”的奉献精神,言行一致的表率行为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和楷模。教师道德行为的感染,必定会对学生道德品质起促进作用,也会为他们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总之,学校要持续发展,不仅要重视文化知识的教学,更要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抓住道德教育的各个环节,在细微之处把德育工作做细做实,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让德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间让学生由他律走向自律。

走进心灵师爱无痕

——班主任的故事

1.“捧着一颗心来”——爱与责任

2.一个也不能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3.平凡蕴含伟大,细节铸就成功

4.青苹果的故事

5.教育者必须具备等待的雅量

6.锥处囊中,脱颖而出——遭遇青春期

7、主题班会系列

高一起步阶段:1、树立志向—社会调查“志当相聚高远”

2、培养兴趣—走进实验室“科学探索”

高二成长阶段:1、把握青春—知心座谈“成长的烦恼”

2、承受挫折—专题讲座

高三冲刺阶段:1、心理调控—心理指导“打开心灵的枷锁”

2、志在四方—网络班会“春风再度玉门关”

8. 上网也精彩——德育要跟上时代的脚步

9.拔苗助长,适得其反

结束语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我们: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教育是心血累积的成长,是细节铸就的成功,教育是爱心铸就的责任,是百川归海的胸怀。我们必须加强自身修养,让教育成为抵达学生内心的感动,走进心灵,师爱无痕。

走进心灵师爱无痕

发表时间: 2009-10-20 来源: 中国教师报

孩子的心是未经雕琢的璞玉,美丽而又稚嫩。当我们肯于俯下身来,走进他们的世界,就会发现,原来许多成人眼中的错误缘于我们对孩子的误解。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只有师生心灵相通,才能共同奏响教育的和弦。下面,我就在教育教学中践行《规范》的一些感受和体会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捧着一颗心来”——爱与责任

工作近20年,我一直都在做班主任,所带班级曾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每接一个新班,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每一位同学总结自己十条优点。刚开始,同学们总是又激动、又有

点不知所措,特别是经常受到批评的学生,甚至不知如何下笔。表面上装作满不在乎,其实每个人都精心挑选卡片,用最工整漂亮的字体写出自己的闪光点。当我们一起将这些卡片贴在墙上的时候,也是孩子们的笑声最明朗的时候。每当这时,我都会说:“这么多优点真是让我们满室生辉,这是最好的环境布置。拥有这么多优秀的学生,我们一定能成为一个最棒的集体,我这个班主任真是幸运极了。”把阳光播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里,是我发自肺腑的期盼。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调,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总书记希望我们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是对天下学子一视同仁的关怀,是因材施教的智慧和胸襟。

对待遭遇挫折的学生,我总是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正确看待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使同学们切身感受教师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文学是心灵的共鸣,写作是真情的流露。在与同学们的周记往来中,我经常会发现一些平日难以察觉的内心波澜,文字的交流别有一番天地。有的同学表面平静,周记中却流露出因为成绩直线下降而极度恐慌、难以自拔的心理倾向,我就在评语中写道:“屡战屡败”并不可怕,真正的强者就在于具备“屡败屡战”的斗志。有的同学一考试就紧张,我就鼓励他:告诉你一个秘密,老师也有这个毛病,如今还经常做考试的梦,被吓醒过来呢。你的“恐惧症”很正常,充足的准备是克服焦虑最有效的方法。还有漂亮女生在周记中袒露花季女孩的心事,寻求帮助,我会这样告诉她:谢谢你对老师的信任,成长中的烦恼人人都会遇到,不必惊慌。青苹果的滋味总是又酸又涩,不要冒险去品尝,请相信一个过来人的忠告……

在心与心的交流中,我们逐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许多学生在毕业之后,还留着我写给他的只言片语;许多家长对我写给孩子的个性化评语心存感激,感谢老师对孩子的深入了解和关注。教育不是工业化大生产,它更像农业的精耕细作,这就注定我们工作的艰苦和辛劳,想到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就会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应该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胸怀,在学生前进的脚步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总书记提出,教师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我们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教师被誉为阳光下最高尚的职业,因为它不仅需要付出精力和体力,它还需要我们远离世俗名利的

诱惑,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中凝结着我们的劳动成果,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就是我们最大的荣耀。

二、“一个也不能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教育需要智慧,更需要胸怀。教育的伟业,就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之中,一丝一毫的疏忽,带给孩子的也许是永远的遗憾;一席温暖的话语,可能会改变年轻人的一生。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品学兼优的学生人人喜欢,正在承受挫折和失败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的鼓励,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共同前进,一个也不能少。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遇到了不少“问题学生”,他们身上可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也一定有不少优点,只要我们用爱的眼睛去发现。04届有个张东,一上课就睡觉,毫无学习兴趣,运动会上却生龙活虎,接力赛上被撞倒两次仍坚持到底。我在全班表扬他热爱集体、坚忍不拔的精神,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并鼓励他勇敢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从此,张东像变了一个人,家长会上,张东特地带妈妈来见我,介绍说:“这是对我最好的老师。”听到这样的表扬,我由衷地感到作为一个老师的幸福。

06届有个李萌,软硬不吃,处处跟老师作对,甚至曾经当众给我难堪。我也想过放弃,我们放弃一个,也许就放弃了孩子的一生。经过深入了解,我发现李萌性格内向、脆弱,还比较固执,各科成绩都不大好,唯独还比较喜欢语文,前一任教师活泼开朗,对他也多一分偏爱,所以在李萌所厌烦的学习生活中,语文是唯一的亮点。我这个新老师“拔苗助长”式的“严格要求”,对他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

找出了病根,我当面诚恳地为自己曾经的武断和不尊重人向他道歉,这个倔强的孩子满脸通红,羞愧难当,一股脑儿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这是我横眉冷对了一个月也撬不出口的呀。他还表示今后一定不辜负老师,好好学习。可见,温暖的阳光比冷酷的严寒更有威力,潺潺的春水可以融化坚冰。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我们: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教育是心血的累积,是细节铸就的成功。我们必须加强自身修养,让教育成为抵达学生内心的感动,走进心灵,润物无声。(全国模范教师、天津市第21中学王威)

[走进心灵师爱无痕演讲稿]2010-04-03 21:56:25

各位领导、评委、同行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走进心灵师爱无痕》。

有首诗这样写到:“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道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同一颗火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同一片广博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用爱撒播着希望……”。现实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无私奉献的事业,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

今天,在座的有各个学校在教坛上兴教育人、甘为人梯的同行们,你们当中有的双鬓抵不住风霜的洗刷,有的风华正茂,但在你们的眼中都共同闪烁着一种孜孜不倦的求索,兢兢业业育才的执着。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每个人都需要爱”,这是求学路上老师教给我的一句话,当我站上三尺讲台,作为一名教师,多年以后细细地品味,我发现这句话还有另一半,那就是:爱是一把心灵的钥匙。我试图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房,因为我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个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记得有一次,学校代收费用,在课间,我把收上来的学生50元钱随手夹在了教科书里,接着又给学生上了一节课。由于我的粗心,下课后把我的课本遗漏在讲桌上,50元钱因此不翼而飞。

下午,我给学生上了一堂诚善为美的班会课。下课前,我对全班同学说:“诚实的心灵比金子还可贵,袁老师今天把夹在书里的一样东西弄丢了,

我希望无心拾到它的同学在没有人的时候给老师夹回到书里。”于是我又把教科书留在了讲桌上。等到放学我给班上的门上锁时,发现讲桌上的教科书里平躺着50元钱。

第二天早上,我在班上对同学们说:昨天,一位同学帮老师找回了遗失的东西,我感谢他,我相信,这位同学不仅仅找回了这些东西,同时,也找回了他自己遗失的诚实。我的话音刚落,全体学生都为这不知名的勇敢者鼓起了热烈的掌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学生自尊的呵护,给学生以尊重,让学生真正的从心灵深处感化和触动,这才是教育对爱的诠释。

只有火才能点燃火,只有心才能塑造心。把批评转化为亲和的魅力之帆,才能使学生在人生的航程里不断地调正方向,让学生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成长。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放眼物欲横流的世界,三尺讲台承载了多少薪火相传的道德与责任。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为人师者的种种滋味都已尝遍,也已经明白:那间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上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立师德,铸师魂,练师功,树师表。”是这个时代的召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教师不朽的追求。虽然我们还很清贫,但三尺讲台需要我们去守望精神的家园。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我将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润物无声 教育无痕

润物无声教育无痕 安徽省灵璧县第五中学孙配配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爆炸的世纪。作为一名学生,首要的任务便是学习,但现在的部分学生都对学习抱着无所谓或厌恶的态度。据调查,现在的学生群体中,85﹪的学生有厌学的现象或曾经厌学过,厌学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校园问题。 一、案例描述 新新,眉清目秀,是个讨人喜欢的孩子。他见人脸上总是笑嘻嘻的,会主动大方地与你打招呼。在学校里,他与同学关系处的也不错,活动时兴致勃勃,非常带劲,劳动也很积极,学习上也很认真,常到办公室问老师问题,成绩在班里处于中上流。 但在八年级第一次月考之后,一上课,他就黯然失色,心不在焉,精神也萎靡不振。其他老师也都反映新新近期学习积极性不高。 于是,我便找他谈话,了解情况。 “新新,你怎么了?身体不舒服,还是有什么心事?能不能告诉老师?” 新新垂着头,不说话,又有意识的缩向桌子的拐角。我的第一反应是有问题! 再看他时,他两眼迷惘、空洞、无神。 看到他这个样子,我心情沉重,试着和他谈话,但他的声音极其轻微,竟然还有些颤抖,“老师,我,我……我不想上了……”。 这一刻,我只觉得心被什么东西揪住似的,很难过很自责…… 二、追根溯源 从上述情况来看,他有严重的厌学情绪。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孩子情绪上的失调状态。简单地说,就是孩子不爱学习,缺乏学习动力。这是现代学生的一种典型的心理障碍,如不及时治愈,后果相当严重。 为什么新新会从一个活泼开朗的学生转变为厌学、弃学的学生呢?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自我期望与实际能力差距较大

新新一直对自己的期望很高,也希望自己能在班级里面暂露头角。由于他的数学成绩不理想,一直在班级中保持第十名左右,这与他的期望相差甚远。这种差距,在不断的折磨着他,以致心理不平衡,思想不集中,白天焦躁不安,晚上睡不着,形成了恶性循环。 2、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引起的自卑心理 新新自己说:“好伤心呐!或许以前还可以说得过去(因为没有努力过)。可是这个学期,这五六个星期,学习好像是我的全部,几乎时时刻刻都想着学习。我敢保证上个学期的我与这个学期有很大的区别,可是学习却没有进。我真的很伤心!” 因为伤心、失落,他开始否定自己的一切,甚至认为自己是个笨小孩、拖了班级的后腿。他没有了笑容,也不再与同学交流,看到别人说句悄悄话就认为别人在取笑他, 3、耐挫力差,导致丧失信心 新新在日记中写道:一次月考虽然不能说明什么,但它否定了我过去的努力,我很怀疑努力是否真的有用。这个学期我一直坚持到现在,我认为这算是个奇迹。可是带给我的却是失望。生活本来应该是快快乐乐,为什么要因为学习而活得那么累呢?这值得吗?付出了未必有收获,这样的感觉真的很伤心,阳光总在风雨后,可谁又知道风雨后是否真的有阳光呢?也许依然是阴天呢? 4、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 人是有感情的,任何一种行为都是带着情感性的,都是在情感的驱动下产生并进行的。学习也是一种带着情感的活动。他们需要教师的爱,需要情感的交流,也需要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友谊。而新新却在关键的时候脱离了群体成一只孤雁。 三、点石成金 看到新新萎靡的精神状态,我很是心痛。 第二天,我再次找新新谈话聊天。新新的心情比昨天已有所好转,还说了一些话,已不再拘谨。 趁此机会,我告诉新新他在我心目中的印象:你是一位很有上进心的学生,学习认真,劳动积极,尊敬老师,热爱集体的好学生。 他听了之后,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但眉宇之间露着喜气。我知

走进心灵师爱无痕

师德 听《感受心灵走进心灵培育心灵》师德讲座有感 发布时间:2009-04-21 14:58:45 听《感受心灵走进心灵培育心灵》师德讲座有感 四月十日,荣获北京紫金杯优秀班主任垂杨柳中心小学的郑丹娜老师为我们作了一场题为《感受心灵、走进心灵、培育心灵》的精彩师德报告,听后感到心田如同一股春风吹过,又如灿烂的阳光沐浴,心中豁然开朗。 一、感受心灵――倾听心的呼唤: 感受心灵是教育的前提,因为它可以让我们看到孩子们的内心渴望、恐惧、焦虑、需求等,让教育更有针对性。因此,我们要善于感受学生的心灵。感受心灵,从这里开始,即:要学会倾听,从倾听中感受学生心灵的呼唤。走进孩子,倾听孩子们的内心,会让我们从那涓涓的细流读懂孩子。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要做到“四要”即:1、要理解地倾听;2、要专心地倾听;3、要倾心地倾听;4、要冷静地倾听。冷静让我们有了平和的心态有了清醒的判断,更有了让学生开口的机会。理解、专心倾听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让孩子感到你是他的大朋友,他们会向朋友敞开心扉。因此,我们要倾听孩子们的心灵呼唤,做到理解、专心、倾心、冷静是十分必要的。 二、走进心灵――进行“心”的对话 孩子生活在社会里,在这个社会里扮演着各种角色,他们是爸妈的孩子,是同学的伙伴,是老师的学生……正是在这多重角色的转换中,在多重影响中成长发育,逐渐成熟。然而,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困惑的心理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影响,会左右着孩子们的成长方向。因此,走进学生的心灵,师生之间的心灵对话就会帮助孩子纠正成长过程的偏差,使孩子健康的发展。师生心灵的对话要注意以下四点,1、写在孩子的品德迷失处,帮助孩子明确成长的方向。2、写在孩子的心理抑郁处,帮助排解学生内心的郁闷,让生命的阳光照亮孩子的新房,重新点燃内心的希望。3、写在学生的质疑问难处,质疑问难正是学生内心困惑的表现,说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问题,而老师的“导”也正体现在此,我们有责任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4、写在喜讯进步时,学生的

陈瑶老师-用爱开启学生心灵之门

用真爱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 重庆市云阳职业教育中心陈瑶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门上,一根铁棒用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将它打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轻轻一转,只听“啪”的一声,锁开了。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劲也没有打开锁,而你却轻而易举就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体会到:爱孩子,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一位称职的老师,就要拥有一把能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万能钥匙,而这把钥匙是用浓浓的师爱铸就的。 姗是一个漂亮的女孩,但整天绻缩在角落里,看上去冷漠、自傲、言语刻薄。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看到她眼中与那年龄极不相符的冷漠形态时,我有种心疼的感觉,很想立刻去了解她,帮助她。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姗是一个聪明、多才多艺的孩子,作文写得很棒,会做各种各样的手工,也拥有一副甜美的嗓子,但就是自卑、敏感、易怒,待人刻薄,对人冷漠,因此也就导致同学们都疏远她。作为班主任,我深知这样的恶性循环对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会使她具有不健全的人格和不健全的心灵。 从她最要好的同学处得知,两年前宠爱她的母亲去世了,这对她的打击很大,虽然她爸爸是爱她的,但远不及那细腻的母爱,加上爸爸的知识有限,导致教育方法欠妥当,有时候甚至是拳脚相向,为此,孩子逐渐变得冷漠,仇视身边的一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深知工作的艰辛,如何才能融化她心底的坚冰呢?沉思许久,顿然醒悟,雨果说:“爱是情感的升华,它像阳光一样照耀大地,赋予万物生长的力量,并且使之欣欣向荣。”为此,我决定以“爱”为契机,开导她,满足她,改变她。我和她进

学困生活动简报

2019年秋季学期困生活动简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第二批活动进行以来,我校通过“走进困难家庭,关爱学生成长”、“青春同行,关爱留守儿童”、“促进均衡,送教下乡”等活动来践行市委教育工委“走入课堂、走近师生、走访家长”的部署,近阶段,学校又积极通过开展“走进心灵促进成长”学困生帮扶活动,走进学困生、走入学困生家庭开展关爱活动,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一、细化学困生管理。 学校完善符合实际、可操作的学困生管理制度,为每个学困生建立“学困”档案,详细记载了学困生的基本信息、学习困难原因分析及研究解决的帮困措施,定期填写学困生的成长状况,关注学困生学习、生活状况和心理健康。 二、与学困生结对帮扶。 班科任教师采取“一对一,一帮一”措施,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走进学困生心灵,增加感情投资,用爱心哺育后进生,耐心教育学困生,全面渗透激励教育,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爱与关心。 三、做好学困生家访。 帮扶教师每月至少二次深入学困生家庭,逐一家访,融洽

师生情感、关心爱护学生,及时了解学困生在家的学习和思想状况,让家长配合做好学困生情绪控制、规范学习行为习惯、强化安全等工作,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的转化。 四、定期召开家长会。 期初、期中召开全校学困生家长会,班级每月定期召开一次,加强家校联系,老师家长一同给孩子会诊,把把脉,看看孩子的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好对症下药,帮助学困生摆脱学习困境,争取各方面的进步。 五、共同搭建成长平台。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们有意识创设情景,让“学困生”主动参与,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课外活动中,利用“启航少年宫”结合学困生的某些特长,为“学困生”提供一个展示机会;期末开展评选“进步之星”活动,对有进步的学困生给予表彰肯定,并尽可能多地给予表扬、赞许,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加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为学困生搭建一个体验成功、健康成长的平台。 我校“走进心灵、促进成长”学困生帮扶活动开展一阶段来,学困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深获家长们的肯定,提高了教师教学积极性,大家纷纷主动配合,并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和建议,有力地促进家校间的交流与合作,

润物无声教育无痕

润物无声教育无痕-教师教育论文 润物无声教育无痕 黄琦任成杰 品德教育是对幸福人生的奠基,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积极人生的需要。我校本着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差异、尊重学生情感,探索德育教育的思路,进行了多方面创新实践。 一、快乐家访,由威严变笑脸 学校创新性地实施了“快乐家访”的家校沟通方式,每到周末,一部分老师就带领一些孩子到一周内表现优秀或进步明显的同学家中进行访问,被家访的同学带着满心的自豪,信心十足地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还会带领同学参观自己的卧室、书房,或者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自己喜欢的课外阅读书目,等等。家访方式的转变,使孩子们由害怕家访到期待家访,由害怕老师的“威严”到喜欢老师的“笑脸”,此项举措在学生、家长和社会诸多方面产生了意义重大的积极影响。孩子们越来越喜欢快乐家访,越来越多的弦子也开始加入快乐家访的队伍。有效、实在的品德教育重视的是过程的体验,在快乐家访的过程中,老师、家长、孩子共同参与,切身体验,共同收获成功的快乐。 二、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天使,他们都拥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新接一个班,老师一般也能在一个月以内亲切地叫出每一个孩子的名字,这是学校对老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老师们非常认可且做得非常好的地方。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一个个圆嘟嘟、胖乎乎的小脸,哪一张都那么可爱,可是记起名字来就难了许多,体育老师有办法——拿出小夹子每节课认真点名,点名答到要求声音洪亮,

“亮”出自己的自信来。孩子们听了,一个个小腮帮鼓得圆圆的,小脸憋得通红,声音一个高过一个,自信一个比一个更足。老师捕捉教育的火花,鼓励孩子们的信心和勇气,一来二去孩子们收获了自信,而老师也收获了所有孩子的“名字”和无比的信任。《学记》中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和老师亲近了,才会信任老师,相信老师所说的,接受老师的教育,所以在短期内迅速记住每一位孩子的名字,是我们让孩子“亲其师”的最简单最重要的办法。 三、温润童心的评价 1.学型制评价和个性化评语。我校创新性地开展了低年级“学生学型制”评价,每个年级有着不同的教师期盼:一年级——我是苗圃新芽芽,老师盼我快长大;二年级——我是百草园中花,老师把我美姿画。综合表现评价型分为6个方面:A、思想品德素质,B、科学文化素质,C、身体素质,D、审美素质,E、劳动技能素质,F、心理素质;数学学型分为8个方面:A、基础知识,B、计算,C、操作,D、应用.E、创新,F、兴趣,G、方法,H、习惯;语文学型分为8个方面:A、书写,B、拼音,C、口语交际,D、阅读,E、基础知识,F、兴趣,G、方法,H、习惯。在评级过程中采用了印章办法,“皇冠”代表学生在这方面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弹簧”代表学习仍有上升的潜力和空间,“启明星”代表在这一方面还需加大努力。在评价手册中还开设了“新年新打算”“老师对我说”“我对自己说”“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记录”等,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综合性评价的重视。 班主任老师在日常工作中关注每个孩子,并及时与其他学科老师进行沟通,发现孩子的优缺点,学期末,班主任老师写出“私人定制”的个性化评语,体现了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写出“私人定制”的评语,也是

师德专题讲座学习心得笔记

师德专题讲座学习心得笔记 专题讲座名称 走进心灵,师爱无痕——师德报告(王威) 主要观点记录 1.“捧着一颗心来”——爱与责任 最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最能打动人心的是爱的温暖 把阳光播洒到每个学生心里 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理解和信任 文字交流:鼓励、成长中的烦恼等 教育不是工业化大生产,它更像农业的精耕细作,这就注定我们工作的艰苦和辛劳 2.一个也不能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教育需要智慧更需要胸怀 问题学生:用爱的眼睛去发现 给学生警示:人生永远有第二次机会,我们要永远给予孩子希望 3.平凡蕴含伟大,细节铸就成功 温暖的阳光比严寒更有威力,潺潺的春水可以融化坚冰,对待学生稚嫩的心灵,必须慎之又慎,教师的一点疏忽,带给孩子的可能是一生的缺憾,细节决定教育的成败,我们得谨慎从事。 4.青苹果的故事——遭遇青春期 慎之又慎地讲述“青苹果”的故事,准确把握教育时机,给学生的人生指明方向。 5.教育者必须具备等待的雅量 我们一厢情愿地要求学生齐步走是自欺欺人,对于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坚强的韧性,要有等待的雅量 6.锥处囊中,脱颖而出 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提供机会,促进成长。 (大胆启用没有当过“官”的学生当班长) 学生的进步需要老师的慧眼提携,如此一来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力的最大发挥,求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7.主题班会系列 有针对性地设计一系列活动: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网络班会等 8.上网也精彩——德育要跟上时代的脚步 9.拔苗助长,适得其反(教育的遗憾) 案例式学习心得 用自己教学中的一个案例来解释本讲座中的一个观点。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听了王威老师的师德讲座,让我再一次受到了心灵的震撼。王威老师“教育不是工业化大生产,它更像农业的精耕细作,这就注定我们工作的艰苦和辛劳”的观点引起我的共鸣,因为我是一名小学班主任教师,每天做的都是一些细碎庞杂的工作,正努力用“爱与责任”“把阳光播洒到每个学生心里”。 作为班主任,要有效地开展各方面的工作,必须从了解自己的学生开始。全面了解学生,才能从班级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对一个学生给予所需要的帮助。特别是对待“后进生”,我能主动靠近他们,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因

浅谈“师爱”

浅谈“师爱”的力量 泸水县上江乡丙奉完小戴天光摘要: 《爱之教育》指出“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教师就是爱的使者。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而这就需要教师能给用深厚的爱心浇灌他们的心田。一、爱学生,就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普通、持久而高尚的,越是满怀深情的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怀,才是连接心灵的线索。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二、爱学生,要深入的理解学生,就要发挥师爱的力量。爱学生,就要尊重和信任学生。三、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放在心坎上。爱学生,就要尊重和信任学生。用爱呵护每一颗幼小的心灵。 关键词:师爱、心灵、鼓励、呵护、雨露 《爱之教育》指出“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教师就是爱的使者。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而这就需要教师能给用深厚的爱心浇灌他们的心田。 一、爱学生,就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普通、持久而 高尚的,越是满怀深情的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教师和学

生的相互关怀,才是连接心灵的线索。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 去年我接到古登乡麻栗山完小全校英语和四年级科学的教学任务,英语的教学已成为定律,但是科学的教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为麻栗山完小处于偏远的少数民族山区,科学一直在潜意识里被当副科,学生没心思去探究理解,认为反正会背就可以了。上课学生拿不出什么兴趣,只要测试题目较灵活就无法应对,为此我费了很多精力,效果却是微乎其微。有一天,天气太热,上完体育课后他们就悄悄跑去洗了冷水脸,结果很多同学都得了风寒感冒。由于大部分都是食宿生,家人都不在身边,而他们的班主任也不在学校,我就帮忙找来了村里的医生。打针的时候,看到有的同学眼里流露出害怕的神情,就过去抱着他、安慰、鼓励。需要喝药的同学就给他们打热水。当得知有些同学因为生病而吃不下食堂的饭,我就回到自己的宿舍熬了一大锅粥,然后一碗碗送到生病的同学的手里。看见的同学都很感动,有几个顽皮的同学就说:“老师你好像他们的妈妈。”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他们喜欢接近我了,于是我继续积极发现学生某些小事上体现出良好的品质,同时都给予充分的表扬,使学生受到鼓舞,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学生博的老师的喜爱,获得老师的赞扬和关注,意识到这是老师对自己的重视,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进而转化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就是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教导,收到“亲其道、信其道”我表扬他们,他们认为是鼓励,我批评他们,他们会认为是我在严格要求他们。因此,我上的课他们愿学,提出的问题,他们愿答,努力完成我布置的作业,学习成绩也就有所提高。 师爱无痕,师爱是甘露,即使枯萎了的心灵也能苏醒。师爱像融融的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师爱似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师

用师爱铸就师德之魂

用师爱铸就师德之魂 马兴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只有像父母那样的对学生的爱,那么他要比一个读过许多书,但是既不热爱事业又不热爱儿童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把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师德高尚、完美的教师了。”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师德和圣洁的师爱,还可以看出师爱是师德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师德之灵魂。 一、专题及学情分析: 首先是我说课的第一部分--------专题及学情分析。 (一)专题内容分析: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无私、高尚、圣洁的感情。 师爱不仅是我们每个教师出于赖以为职业的爱,更因为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是一种最理智的爱,它有别于母爱,突破了溺爱的圈子,这就需要教师严格的要求和精心施教有机结合;它也是一种最无私的爱,它的无私在于,师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的爱,我们必须无私地奉献和付出,决不可以把对学生的爱与自己的个人目的和利益联系起来。因此,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他们如何做好师爱,贯彻现代教育理念。有助于学员在回岗教学实践中更好的做好师爱。 (二)学情分析: 在学情分析中我将从学员的年龄特点、起点能力以及心理特点等角度进行分析。 我们培训的对象是来自教学一线的中小学教师,他们有着一定的做好师爱的经验,学习目的明确,自我约束力强,有合作探究,创造表现的基础,但学员均为成人,在课堂的参与、互动等环节,主动性不强。教师可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引导大家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以达到教学目的。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鉴于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方面:引导学员了解并掌握“如何更好的做好师爱”的策略和方法。 过程和方法方面:通过任务驱动和对教学案例的分析讨论交流,让学员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了解做好师爱的意义和重要性,并自觉探究做好师爱的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1)使学员认识到做好师爱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2)在自主、平等、和谐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员积极参与互动,使学员充分体验到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依据以上三维目标,我的教学重点是:让学员认识和理解更好的做好师爱的策略和方法。

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所谓数学学困生,是指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学生,通常是指教学过程中学习成绩处于落后的学生。我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了解到学困生主要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对数学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被动,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和完成学习数学任务有一定的困难。他们缺乏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和能力,数学成绩越来越差。这些学生与同龄的大部分学生相比,在学习上有明显的困难,需要特殊教育措施给予补偿。 下面就我在教学中发现的情况,对学困生的形成问题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学科原因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与系统性强并且应用广泛等特点,在教学中若不能正确把握这些特点,就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困难。数学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往往是抛弃了客观对象许许多多的具体特征后获得的。这种抽象性使得数学学习活动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求更高,如老师告诉学生直线是无限延伸的,但是学生用眼睛所看到的只是图上长度有限的线段,它的无限延伸性只能在脑中想象。而数学的系统性也很强,学习新知识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就形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如果没有及时查漏补缺,造成新旧知识的断链,就会遭成学习困难。然而,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又要求能应用知识解决灵活多样的问题。习题的形式多样,也可能使得思维不够灵活的学生产生学习困难。 (二)学生自身因素 在我班上的学困生往往表现为成绩不好、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更重要的是缺乏自信。他们普遍对学习数学知识缺乏兴趣,求知欲不强,意志薄弱,特别对于某些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定理的学习难度很大再加上学困的原因使他们产生了自我封闭的心理,他们自感周围的老师、同学等瞧不起自己,于是因卑生闭,表现出脱离群体,特别是怕接触老师,整天沉默寡言,有惑怕问,呈闭塞的心态,从而使他们感到升学无望,前途渺茫,自暴自弃。还有些学生一遇到计算量较大、计算步骤较繁琐的题目,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坚持学习,成绩一旦滑坡就容易产生自弃的念头。这就要求教师用极大的耐心、诚心和热情去融化他们心里的坚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社会和家庭的影响 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由于身边的一些负面影响和一些不良影视、网络、作品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和家庭中的矛盾及父母离异现象,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伤害,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强,注意力涣散,放纵享受,不求上进,脱离集体生活,厌学,弃学等。 二、转化数学学困生的策略 (一) 尊重学生----点燃学习的热情 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喜欢一位教师时,就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就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学好这门学科。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真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理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因此,教师要关心、热爱、尊重学生,承认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尊重是每个人最深沉的内心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倾注更多的爱,时刻把他们放

润物无声 教育无痕

润物无声管理无痕 谱写常规管理的新篇章 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常规管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长期以来,我校始终把常规管理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强化管理、制度保障、环境熏陶、优化实践几方面入手,以体验教育为基本模式,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学校重视、强化管理 学校一直坚持把常规管理当作一件重要的政治任务,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和改善领导。形成了党支部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队齐抓共管、有关处室各负其责、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我校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体系,协调运作 我校始终把常规管理作为小学生德育的重点内容,贯穿于学

校德育的全程,建立了配套的制度体系,并实行系统配套的管理机制。1、建立简明、高效的管理网络。 2、构建分层次有弹性的目标体系。 3、设计科学合理的教育内容。4、安排规范有序的实践活动。循序渐进的目标体系,全面细致的内容安排,规范有序的活动依托简明高效的管理网络、协调运作,常规管理必将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加强学习,统一认识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主要依靠教师的指导。为此,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通过不断学习,把全体教师的思想统一到以下几个方面: 1、常规管理需要全体教师齐心协力。常规管理的特点是:“连续性”和“一贯性”。因此,只有全体教师“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才能使常规管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从而形成教育合力,让常规管理不留空白点。 2、常规管理必须抓重点。常规管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学校必须有重点地抓。我校在常规管理方面能紧紧围绕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妥善安排教育内容,月有中心,周有重点。具体说来,就是做到每个月都有思想教育安排,内容明确、要求适当、

润物无声师爱无痕(班主任随笔)

润物无声师爱无痕(班主任随笔) 常言说:大爱无音,大爱亦无形,在我的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道风景,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出一个奇迹;教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在工作中我用全部身心观景,赏景,爱景,用不同的方法培育他们,用爱心去感化一块块顽石,帮他们幻化成金,使他们健康茁壮成长! 我班有个脑瘫的孩子,叫王芳,她的父亲在她出生后便因为孩子的残疾和王芳的妈妈离婚了,只剩下母女俩相依为命。由于身体的残疾,影响了王芳的智力发展,进而又直接影响到她的学习,由于知识深度的增加,作业的难度也在加强,她跟上其他同学非常吃力,于是她出现了上课走神,作业也不认真完成的毛病,这就引起同学们的讥笑,她感到同学之间的冷漠,于是更加孤独,性格过于内向,看着她就像一只受伤的小动物蜷缩在教室的角落,我的心异常疼痛。为了消除她的自卑感,她虽然是班内随班就读的学生,但是我对她的要求和其他学生一样。记得有一次,她没有交作业,当时我找到她,她的眼光满载着胆怯,双手不知所措的绞在一起,我感受到了她内心的恐惧。我将她的手拉起,用饱含慈母般目光看着她说: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是不是有特殊原因,才没写作业,能和老师说说吗?她没有说话,我也没有继续追问,而是采取以退为进的战略,耐心的给她讲解了作业中的习题,简单的习题她能独立解答出来了。我用欣赏的眼光看着她说:你看这不是做出来了吗?你应该相信自己,只要用心学,你同样

也会成功。听到这些,她的眼睛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我借此机会,拍着她的肩膀说:孩子你要是有不开心,有什么烦恼都可以说给老师听,老师帮你解决,老师是你的朋友,相信我!我们拉勾!孩子有些喜极而泣,激动地伸出了小手。几天后又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让我发现她还患有严重的心里障碍。事情是这样的,在一个暖意洋洋的午后,下课时她和同桌互相交换了学习用具,相互约定明天再换过来。可是第二天王芳想要换过来的时候,同桌没有把王芳的学具带来,他当时诚恳告诉王芳明天一定带来还她。放学时,我看见王芳和妈妈在操场上拉拉扯扯的,看到孩子情绪特别激动的和妈妈说着什么,当时急着放学,心想等我回来再找她询问情况。当我回来时她们已经走了,这时做卫生的大姐走过来急切的和我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原来当她得知同桌不能还她时,说什么也不干,一个劲的追问妈妈为什么同桌不还给他。妈妈跟她解释,也不听,就是只认这个理,最后妈妈气急了,不理她,她就直接趴在地上,一边用自己的头部往地上磕,一边痛哭流涕的唠叨,这不公平,这不公平,我的东西为什么不还给我。这位大姐看不过赶紧和她妈妈一起把拽起来。我了解到事情的原尾后,心里一直放心不下这个孩子,下班后直接去了她家,我再看到她时,她满脸通红做在屋里的角落独自落泪,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心里一酸,一种母爱的力量让我一下子抱住了孩子,我先安慰孩子的心里,然后帮孩子分析原因,渐渐的她的心结慢慢打开了,我一边鼓励他坚强些,一边帮她寻找解决的办法,教她如何处理这样的的问题。看着孩子露

2021年四有教师演讲稿 师爱无偏范文

四有教师演讲稿师爱无偏范文 师爱无痕,她如同千年流淌的涓涓细流我扪心自问:我是四有好老师吗?下面是第一了四有教师:师爱无偏范文,供你参考。 冰心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 -------题记 师爱无痕,她如同千年流淌的涓涓细流,虽不宏大,但却影响深远;她好似苍茫大海上的灯塔,虽沧海一粟,但明亮而温暖;她仿佛是春夜里的细雨,虽非风光无限,但润物无声。师爱不同于父母的慈爱,它肩负着社会、家庭所托付的重任。然而师爱不可偏颇,她是教师无私献给所有学生的爱! 一直以为爱学生便是教好那些成绩好,品行优的学生,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翱翔万里,鹰击长空!然而······ ?那是上个月的一天,在前往学校的路上,我与五年前的两位学生偶遇。小A是我当时最器重的一名优生,也是我的语文课代表。因为喜欢,所以一直都对她特别关心。为了她能在竞赛中勇夺佳绩,我甚至放弃周末休息的时间给她进行个别辅导。小B是当时班里的

差生,印象当中,我所给予她的常常是批评、教育、训斥……那天当她们俩同时向我走来,我以笑脸相迎。小B看见我就迫不及待地向我跑来,热情地行礼:“老师好!”而小A似乎有点尴尬,然后横了小B一眼,最后面无表情,目不斜视地与我擦肩而过。我停下脚步,转身看着她俩离去的背影。小A在对小B说什么,小B似乎有点不服拔高了声音说了句:“我就是喜欢她…”。我转身继续向学校走去,脸上的微笑僵住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一天那个使我 ___场面总是一幕幕地不断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实在是想不通。不是说“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不是说“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不是说“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吗?”为什么付出了真诚的爱,却得到这样的结果呢?过去我理所当然地认为:优生和差生同时向我走来,优生想到了昔日我们之间的感情,想到了我以前对她的格外关注和爱护,心怀感激地向我微笑并向我行礼打招呼;差生因为昔日被我批评得太多,应该对我爱理不理或者随便地打声招呼、敷衍了事的。然而眼前的一切, ___的颠覆了我的“理所当然”。 那晚,夜深人静,我倍感困惑,睡意全无。于是我拿起电话,向从教30多年的姑父请教。听完我的陈述,没想到姑父却淡然一笑,告诉我:其实这种现象很正常。他告诉我,?也许是老师的期望值太高了。好学生是老师的心尖子,老师们就自以为在好学生心中自己

师德体会: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师德体会: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师德体会: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 灵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我曾教过一个这样的学生,他家的生活状况极糟,父母离异、生活拮据,导致他失去家庭温暖,在在其他同学面前常感愧不如人,再加上自理能力也很差,就越发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我调整教育方法,与瞧不起他的同学谈话,告诉他们:他是我们中的一员,只有我们才能真正帮助他。做通其他同学的思想工作之后,我又多次与他谈心,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照顾、鼓励他。渐渐地,他变成了一个自尊心强的孩子,偶尔也会

做出不可理喻的事来,无非是为了维护他那自卑和幼小的心灵。明白了这一点,我对他说:”老师不会因为一名学生的家庭背景而对他另眼相看,老师只在乎他是否真正学会做人,学到知识。让老师来帮助你,使你成为一个别人喜欢的孩子,好吗?相信你能行!”在以后的日子里,尽管他有时还会犯些小错误,出点小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毕竟在改变自己,毕竟在不断的进步。 通过这件事,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再笨再懒再难管,都不应该成为被老师蔑视、嘲讽的对象。如果教师在一个被认为难管的学生面前束手无策,只能用难听的话打击他,本身就是一种不称职,更何况学生们其实不像有的老师认定的那样笨,关键要看教师有没有从心底里尊重和爱护学生的意识,有没有求真、求善、求美、求知的人格原则。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人,师生之间才能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学生才肯接受教育。师爱--真正是教育者取得成功的法宝。

听《走进心灵师爱无痕》有感

听《走进心灵师爱无痕》有感 岁末,我参加了小学教师国培远程研修学习,倾听了天津市第二 十一中学王威老师《走进心灵师爱无痕》的班主任故事,我受益匪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王威老师正是爱学生,才能教好他们。班主任工作中,王威老师注重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无私的爱心,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探索了一条符合新时期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 途径。 众所周知,春夏秋冬,那不倦的是风,它飘然而来,再飘然 而去。催出盈盈春色,送来阵阵清凉,捧出累累硕果,吹来皑皑 白雪。当我们想感谢它带给我们的不同精彩时,它却悄然而去。 王威老师对学生的爱,不正如这绵绵不断的、从不言谢的风吗? 回想自己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有所感想,愿与大家分享。 一、在班主任工作中,老师的爱要如风,惠泽每一颗幼小的 心灵 作为班主任老师,就应该像王威老师那样对待学生,要用爱 的教育来培育学生,给他们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教 在今天,想在明天。 因为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活动、 成长的基本场所,是学生在学校的“家”。所以,班主任应针对 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在工作中,细心地针对每一个学 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

每一个学生都能经过努力有所前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 功的喜悦。 王威老师说:教育需要智慧,更需要胸怀。记得我刚带一年 级时,走进教室,就看到一双双清澈的眼睛,一张张天真的笑脸,还听到叽叽喳喳的声音充满了整个教室。一年级的新生就是这么 可爱,想说就说,想笑就笑。我成为了一个统帅,统率着一群平 凡又干净的灵魂。可是,好景不长,班上的一个孩子让我心烦意乱。 每天都有同学和科任老师向我告状。上体育课,他个子高, 站在最后,他用力向前一推,一队的孩子都摔倒;班长管他,他 拿着喝水的瓶子当头一下;在课堂上,随意唱歌,无意识地大声 说话,时时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学习成绩就更是什么也不会。我意识到这个孩子不正常,连忙与家长交流。家长却说:我的孩 子只是开窍晚点,他学习不好,我们也急,老师,你多费点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孩子各方面都与同学们拉开了距离, 家长也逐渐地面对现实。我对家长说,他学习不行,但品德和行 为习惯的培养还是重要的。我也在班会课上要求同学们不要歧视他。在我和家长的共同配合下,慢慢地,他有时能控制自己的行 为了,同学们也学会了在课堂上控制自己不受他的干扰了,也与 他友好交往了。虽然他在学习上进步迟缓,但也在点滴进步。家 长见了我就说:谢谢你,老师,我觉得孩子进步了,我们也有信 心了。听了这话,我感到一阵欣慰。我们的爱要如轻轻的、温柔

师爱无痕演讲稿

师爱无痕演讲稿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因为中国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我们占 了其中之一;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福了世界;中国精美的陶瓷、丝绸,征服了世界;中国传统 的美德,从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感动了世界;中国的风筝,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飞行器...... 一个好的教师,首先应该把自己的满腔热情投入到自己所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对自己的事业充满激情,永无止境的积极追求。俗话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自己 的教育事业,你会觉得其乐无穷;热爱自己的事业,你就会多了更多的激情,少了许多牢 骚和抱怨;热爱自己的事业,你就会觉得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热爱自己的事业,你就不会 去计较个人的得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多了战胜的勇气和希望,少了 怯懦与畏缩,进而化消极为积极,勇敢的面对困难,挑战困难,努力去做生活的强者。 再见了,我的学生们;再见了,我的小朋友们;再见了,我的朋友们!六年前,小学部 成为你们生长的摇篮;六年后,小学部还会张开双臂,作你休憩的港湾。祝愿你们扬起理 想的风帆,披荆斩棘,驶向美好的明天!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心无价》 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 您也许会惊奇地问:“那是什么呢?”我将毫不迟疑地回答您:“那就是爱!”爱,不是 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自我牺牲。 还记得六年前,我第一次站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显得那么的局促和紧张。但讲 台下那五十多双眼睛所传递的好奇、信任与敬佩,让我暗暗地松了口气。然而他们很快发 现了我的友善,对我玩起了“欺生”的把戏。对此,我怒不可遏,将他们狠狠地训斥一顿。从此以后,课堂纪律明显好转,但我也发现,孩子们眼中的光芒在渐渐泯灭。我的心不禁 颤动起来,是不是我做错了?这时一位老教师及时解开了我心中的困惑,熟知孩子心理的 他告诉我,其实孩子们并不是真的想捣乱,而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引起老师对他的注意。他还给了我一剂“灵丹妙药”——“爱心”,七年以来,我时时刻刻都在用心诠释这两个 字的真谛,用我的爱心感化、教育每一位学生。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深懂得,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 才能教育孩子。我们要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 而不宠,严而有格。这种“爱”源于高尚的师德,这种“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这种爱 是稳固的、深厚的,这种爱能超越一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的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首要目的是传授 做人的道理,其次才是知识技能。要把学生教育成为一个爱他人,爱社会的人,是不是让 学生背背日常行为规范?或者多上几节思想品德课?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 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的我们,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只 有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

用爱铸就无悔的教育人生

用爱铸就无悔的教育人生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从教十余年中,尝遍其中苦辣酸甜,仔细品尝,竟发觉:如果教师甘于奉献,将爱心无私地送给学生,我们的内心则是充实的,幸福的。苦辣酸的感觉会很淡,甘甜美的滋味会很浓烈! 面对有情感有活力的学生,只有洒下爱之甘霖,才可获取爱之回报。如今的学生,被鲜明地赋予了时代的个性,也许他们的言语和表现少不了几许执拗、卤莽;也许他们的思维和行动欠缺几分理性和沉稳,但只要用心关注学生,你就会发现:他们其实很想与你接近,他们以独特的方式渴望着你的关注,企盼着你的关爱。如若身为教师的你忽略了这一点,纵然有高深的学识,耀眼的才华,学生也会远离你。面对你,他们将会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使你的管理和教育无从入手,会让你的工作倍感疲惫。其实,问题的根本便是“师德”中的一个字——爱!其中许许多多的关心和爱护学生的行为和举止,会叩响学生心灵深入的琴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会使学生懂得和接受你的教诲。你的工作会因此变得轻松、愉快,此时,你就是幸福的,伟大的! 很多老师常常抱怨对学生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与爱,可结果呢?常常是伤心之极,甚至对教育失去了信心。究其根源,还是在爱的方式上存在偏差。那么如何将爱完美地奉献给孩子们呢? 1.在严格的要求中,展现浓浓的爱心。古人云:教不严,师之惰。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友爱,努力创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并且做到爱得得体、严而有理、有度。老师的爱,不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当然,老师的严格不是一种苛求,一种容不得学生犯任何错的苛求,不是为了达到教师某种目的而实施的严厉。老师的严格是体现在对学生思想品质,行为规范,组织纪律的正确引导,体现在教会学生为人处世,培养创新精神的真诚付出,是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的一种约束性的行为。 小宇是我刚当班主任遇到的第一个棘手的孩子。父母离异,性格叛逆。考虑到他的生活环境,我对他关爱有加,约束不足,但久而久之,他却很漠视老师的关爱,依然我行我素。怎么办呢?为此,我请教了很多有经验的教师。他们告诉我:在他身上,我少了严厉,少了约束。我及时改变了自己的方法,尽管初期的效果并不理想,但我坚信,老师们的方法是正确的。有时,为了让他认识到自身

三(1)班关爱学困生典型事例

三(1)班关爱学困生典型事例 摘要:老师的眼里应没有差学生,对待“学困生”要以鼓励为主,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学困生更需要理解,更需要爱,用爱心营造氛围,让学困生自尊上进;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欢乐,重新树立自信心。 “学困生”是个令人头痛的词汇,给班主任工作增加了成倍的负担,但又给班主任带来了研究不完的课题,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和行为习惯上的表现较差,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成绩。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改变这种落后状况。少强调客观因素,多从教师自身查找原因,心中始终要有这样的理念:在关注全体,关注优等生的同时,更要关心学困生,诚心走进学困生中间,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要。只要我们有针对性、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关注,关心他们,并且利用班级的整体力量,对他们实行思想教育、跟踪、督促、辅导,给他们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学困生一定会取得阶段性的、不同程度的进步。对于那些学生,无论他们如何的学习差,如何的品行不良,我们都尽量用爱心感化和引导他们,不期望他们成才,但却渴求他们可以成人。 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差或思想品质差,绝大多数不在在智力水平上,而是在非智力的心理素质上。老师的眼里应没有差学生,因此对于这些学生,不能用指责歧视的口气批评他们,而应该注意跟他们进行情感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们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诲。然后在学习上耐心辅导,以鼓励为主,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用亲切

的话语,和蔼可亲的笑容使他们感受到愉快,乐意跟你沟通。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困生”也是自己的学生,人是需要尊重的,教师要学生尊重,反之,教师也要尊重学生。只有教师和学生互相尊重,共同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要热情地对待每一位“学困生”,不要冷落任何一位“学困生”。我们要走近“学困生”,要让他们真正地接受你、信服你。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用心去听老师讲的道理,才会用脑去思考,我们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他们。我们要让“学困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热情关心,感受到被关爱的温暖,从而鼓起学习的风帆。 基本情况: 朱嘉续:男,三(1)班学生。看上去非常老实,其实是个特别懒惰的孩子。自控能力差,上课时爱做小动作,不注意听讲。有时老师提问题,他都不知提什么问题。作业也马马虎虎,潦潦草草,作业速度较慢,总是拖拖拉拉,经常不完成,各科老师都要找他要作业。 (一)问题简述 该生爸爸在外上班,妈妈在做生意,对其学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生活起居一般都是爷爷、奶奶在家照顾。 1.性格分析 该生性格外向,在班级中,他缺乏责任感,每次到他值日,他总会逃之夭夭;课堂上,常常做小动作,不注意听讲。 2.学习状态 每天老师留的作业他经常没完成。偶尔做了也是准确率不高,而且很多题都空着,说明他上课听课的效果并不好,而且由于家庭成员没有时间辅导他,因此,作业完成的质量并不是很好。(二)形成原因分析 该生的性格,我想和他的家庭背景是分不开的。在他需要爸爸妈妈照顾的时候,爸爸妈妈忙于工作和生意上的事情。根本没有时间来辅导该生的学习,也不能给他提供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三)症结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