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磨课过程

说课——磨课过程
说课——磨课过程

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向大家汇报我们团队《月球之谜》这一小组磨课的教研过程。我们常说“好课多磨”,因为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而磨课则是这三位一体的综合体现。回顾一个半月的磨课过程,一路走来,获益匪浅,套用“痛,并快乐着”这句话,我们是“累,并收获着”其中体现了两大特点:

一、在自主充分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团队合力。

特级教师刘仁增说过,上好一节课有三个关键:1、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2、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3、机动灵活的教学实施。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而且,文本研读与教学策略的关系是文本研读应深入,教学策略宜浅出。基于此,我们便是在“文本解读”中拉开这次活动的帷幕的。

4月16日,第一次集中活动,即规定在一个小时里只凭课本写出对文本的解读,并形成书面文稿,不明就是里的我们还以为“难道又要说课,片段教学比赛?”事后,才知道此举的意义和重要性。就是在这样的的潜心会文中,我们有了对文本较深入的了解和各自独特的解读,为后面的交流奠定了基础。

当然,短短的一小时是不够的,接下来的一周,我们各自回家备课,细细研读,形成个案。

4月23日,第二次集中研讨,每个人都带来了自己设计的教案,大家各抒已见,讨论后初步明确了“古诗句导入”“体会月球奇异景象”“学习三至六自然段,了解未解之谜并学习作者如何提问”“从省略号中再次悟谜”等环节。

第一次磨课在4月30日进行,由于课前课件的问题耽搁了几分钟,加上是这个教案的第一磨,效果不是很理想,还存在不少问题,但是其中已经饱含了莉慧老师在备课过程中的认真思考和精心准备。课后莉慧老师进行说课,大家围绕教学设计中的整个教学流程,教学目标的设置,重点的理解,难点的突破,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学策略的实施,教学问题的预设等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大家认为这节课依据新课标,要针对以下问题做出修改:

1、语文味不足,讲得多读得少。《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重视朗读实践,多读少讲,将朗读始终贯穿阅读全过程。”这一节课,因为课前耽误了几分钟,再加上课的容量非常大,老师担心上不完,所以许多地方没有悟透就匆匆而过,大部分是老师在讲,朗读的训练很少。

2、说明方法没有悟透。

3、资料袋没有用上。

4、补充拓展,学习提问的两个例子太长。例如:“受撞击会发出巨响。太阳神号在探月时,月球登陆艇和火箭返航时,都会撞到月球表面。但每次都会使月球像大铜锣或大钟一样响起来,阿波罗12号探月时,月球的回声还持续了4个小时,目前没有一个科学家能解释这种现象。

“纯铁粒子不会生锈。宇航员们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品中,都含有纯铁的粒子,科学家们认为这些纯铁粒子并非来自陨石。有专家报导,这些纯铁粒子带回地球后,好多年都未生过锈,纯铁不生锈在科学界还是破天荒第一次遇到的事情。”

这么长的例子,学生还没来得及看完,就要提出疑问,这多难啊!宜改造成一两句话。

5、由课前谈话过渡到学文不自然,没有铺垫,冷不丁学生还没看书就开始学文了。

在这其中,我们还有一个困惑,就是这次活动主题是“在阅读教学中关于说明性文章的专题研讨”我们能否展示完整的一篇课文的教学,让大家看到这类说明性文章完整的教学过程,而不采取常规的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的划分?

为了更好地改进,我们组四个成员,利用“花开有声”QQ群开展研讨。大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不仅针对上述问题做出修改,还增加了新的设计,如“遐想”“令人费解”的理解,“遐想”处与第二段的朗读等,其中春华老师的“擦除板书做为结语”和盛发老师的“巧妙借用原文与课文的不同之处作为过渡”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

第二次磨课是5月14日,大家认为较之第一轮设计这次更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教学内容也得到了升华。在这次集体反思中,对暴露的缺陷提出如下改进:

1、课的整体框架较好,建议双向互动再多些。

2、让学生借助事例学会提问环节,出示的例子不够恰当,例子中已点明实验结果,拿来让学生提问不合适,不能激发学生质疑,建议换一个事例;再有,文中的“难道”是疑问词,可“或者”不是,不应用来提问,可以换作“为什么”。

3、科普作品在给人知识的同时,处处渗透了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与精神。教学第二段时,可抓住“首次”“第一眼”这两个词,品味科普作品的准确科学的语言。

黄英琳主任也给我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如:课文中像“令人费解”这样的段落可以很好地利用,作为学习提问的例子;语文的本性不能丢,做为三年级,生字词的学习仍是重点,能否渗透?教师的课堂语言还要再富有激情;问题的指向性还要明确。针对这些建议,莉慧老师又重新进行了反思修改。几经斟酌,反复推敲,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设计方案。

概括起来,我们磨课的基本模式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先细读文本,再磨各教学环节、课堂细节。

二、不断修正与不断反思相结合:

有人说,成长中必然有痛苦伴随,这正如蝴蝶的蜕变一样,只有经受住在茧中挣扎、锻炼的考验,才能有美丽飞舞的一天。次次磨课,教学设计修改讨论了6次,试教2次。每一次修改的过程都非常痛苦,挣扎太多,困惑不少。比如三年级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要不要涉及?不涉及的话,学生能把握住阅读说明文的要领吗?会写简单的说明文吗?是不是新课程就完全不要求点到这些内容呢?虽然表面上看来老师的讲授有时会被批得“体无完肤”,但在这“切肤之痛”的背后,她的课一堂比一堂进步,我们的收获也在不断增多。

1、执教者的收获

磨课之后,不管课上得如何,总是有所收获的。对莉慧老师来说,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她不可能对每一节课都十分认真的细抠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上肯定有许多遗憾。进行磨课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成长过程,虽然很累,很辛苦,压力也很大,但是熬过来了,就像进入一种新的境界,在教学修养等方面会有很大的提高。另外对于教学设计思路方面,对于处理教材内容、找准重难点、选择教法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启示。她自身的能力、素质肯定是得到了历练。

2、参与者的收获

我们其他成员获得的提升也是不可小觑的。我们全程参与“解读、设计、听课、评课、反思”。大家在“看别人的课,评别人的课”的同时要“想自己的课,改进自己的课,在自己的课中实践”。比如在磨课中必然会涉及到对文本的研读和打磨,因此磨课也给其他老师有了一个更深入钻研教材的机会,在共同的讨论中有了新的感悟,新的理解。

在磨课过程中,整个组的老师们被捆在了一起,每一轮尝试下来,大家都要细致地分析问题,寻求对策,思想不断受到碰撞,研讨气氛异常活跃。在发挥集体智慧的同时,又提升了教师个人的悟性。

3、今后要注意的地方

参与磨课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我们还得注意做到磨前多准备,磨中多参与,磨后多反思。

一、磨前首先要注意通过各种途径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其次要认真研讨新课程标准,理解清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掌握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另外还要认真研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好教材,从局部上深入研究教材中蕴含的教学方法。

二、磨中要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容纳别人不同的观点,与大家平等对话与交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多进行辨析,使得讨论深入到更深的层次。

三、磨后认真反思,重新整理自己的思路,做好再实践与再反思。

磨课,磨出了同事之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去了课的粗糙,磨出了课的精致与灵动;磨去了认识的肤浅,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我们累,并收获着!

研课磨课心得体会96732

研课磨课心得体会 向阳小学刘冰 2017年11 月16日是我们祁阳县小学语文“送教下乡”培训第三阶段研磨课阶段,早晨天空中飘着小雨,气温也骤然下降。虽然天气很冷,但是我们的心是火热的,因为几位上示范课的老师不畏寒冷、不辞辛苦来为我们上示范课,为我们推行大阅读进行指导,面对面地交流、指导,这是我从教十几年来所没有过的。回首这次磨课、研课经历,我收获了很多。总的来说,我经历和老师们合作学习,共同研讨的过程,在研讨中,老师们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进行交流和相互的碰撞,从而使我们在这种交流和碰撞中激发了灵感,剧烈的触动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在推行大阅读的思想认识有了巨大的提高。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有人说:好课是“磨”出来的,我想是很有道理的。在上课之前,我已经在心中试讲过,每次上过之后,都会自己反思一下:怎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需不需要问题引领,而是这一节课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吧!怎么才能做到少问少将少干扰?语言是不是简洁?等等,每一个问题都认真地加以分析,进一步完善。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心中要有谱,也就是要明确课堂上要达成的教学目标,然后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读书能力。不同的教学方法,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通过磨课我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如此往复下去,何愁教学水平和教学智慧得不到提升呢?

二、学会精益求精 磨课是一个艰苦的反复修正的过程。在磨课中,先通过自己的学习,吸取精华,加以改造,灵活运用于该课教学及教研之中。对自己的说课、讲课认真回忆、思考,向大家简析自己该课教学的优点和缺点,对某些重要问题作简要说明,提出某些问题请大家讨论,并虚心听取参与教师的评议,对参与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作必要的解释,要作好记录,发现失误,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总之,这次磨课研课活动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交流,老师们交流自己的见解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我,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2017年11月16日

小学语文听课活动雪孩子评课稿

小学语文听课活动《雪孩子》评课稿 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变,其义自见”。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交给学生,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要是以前,教师往往会根据教学参考,给予学生一个统一的答案,而在此教学片断中,教师努力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竞答、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独特感受,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对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后高兴的心情。而从另一角度,学生们也体验到了生命的宝贵,才感到小白兔失去雪孩子的悲伤之情,还有的学生读出留恋之情。 此外,以往的朗读合作学习常常建立在片段或部分的基础上,很少涉及到整体。其原因也许是因为朗读全文较费时,不好评价,不利指导,特别是合作前教师不能提出单一的开放的学习目标。这堂

课中,教师巧妙地应用评价语言让“学生谈谈听同伴读了之后的感受”,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道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给了孩子们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他们通过倾听同伴的朗读,有的谈出了自己对主人公的喜爱之情;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水平给予了肯定;有的给小兔子以中肯的建议;还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有人认为: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连话都说不清楚,就更谈不上什么质疑能力啦!但是,我觉得质疑要从小抓起,质疑能力要从小开始培养。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由于孩子们年龄小、知识少、经验缺乏,起初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对孩子们的质疑能力作个了解。事实证明:只要教师巧于评价,善于引导,孩子们就会最大程度地展示自己的质疑潜能。 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变,其义自见”。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交给学生,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

模课 磨课 悟课——教师教学特色形成的三部曲

模课磨课悟课——教师教学特色形成的三部曲 教师教学特色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它包括教师的仪表、语言、教学方式和方法等与众不同之处。它是教师的一种长期修养、一种扎实功底水到渠成的自然表现。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生动形象而富有吸引力,抑扬顿挫而富有感召力是一种特色;沉稳、不急不躁是一种特色;周到细致、条理清晰是一种特色;……特色体现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是对这个环节的富有个性的优化处理。教学特色的形成需要一个逐步形成发展的过程,模课、磨课、悟课构成了这个过程的三部曲。 一、模课——在学习中起步 所谓“模课”就是向优秀教师学习,模仿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技巧等。在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备课中,模仿是十分必要的,所谓“他山之石,能够攻玉” ,只有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吸收他人精华,持续地锤炼自己,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如果故步自封,闭门造车,孤芳自赏,夜郎自大则必然妨碍自身发展,或向着歧路发展,难以容入教学大潮之中。多听、多看是模仿的基本方法,其主要途径有:模仿优秀教案的“精妙之处”;看优质课光盘或录像,模仿优质课对教学各环节的把握;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处理教材、驾驭课堂。但模仿不等于“全盘照收”,更不能“拿着别人的教案去上课”。而理应结合实际的教情与学情对别人的优秀教案或者优质课重新实行 组织、整合与创新,借鉴吸收别人的养分,融入自己个人的智慧与独到

的见解,达到“借智补智,借力使力”的目的。模课要从宏观去把握,就是教师要重点思考别人的教案(或优质课)是怎样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我今后应如何去做,从而反思自己备课的程序,把握备课的切入口。学会模课是教师逐步走向成熟的最初也是最基本的一环,但是,教师千万不能“痴迷”于模仿,那样会导致思维“僵化”,丧失独立思考的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就无从谈起了。更何况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他们长期研究教学的成长背景的积淀,是无法“模仿”的,正如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以前对他的学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二、磨课——在行动中磨炼 “磨课” 一般由执教教师提供教学案例,教师集体围绕案例持续地切磋、商讨、设计、实践、反思、修改、再设计、再实践、再总结以致循环往复、持续飞跃。通常情况下“磨课”会出现在“公开课、优质课”教学的准备中,通常在两个层面展开: 一是基础层面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方式。通过执教教师教学行为分析,探讨教师在教学目标上是否具有明确的发展取向和发展价值;探讨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如何在注重学科基础性的同时注重学生经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在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上如何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以及如何增强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借助问题探讨,提升教师素质,促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是提升层面的,用于指导具体过程和操作方式的设计思想、教育理念。通过对教学案例的评课,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挖掘其中真正优

研课磨课阶段学习心得体会

研课磨课阶段学习心得体会 实验小学吕静秋 这次磨课活动参与面广,人人都参与备课、上课、评课、议课、再上课的过程,对于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遇。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们能深入备课、深度反思、深刻总结,听课教师直言不讳、畅所欲言,讲课老师虚心接受意见、极力改进不足,使整个教研组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本次研修培训中,我听了李威老师的磨课,李老师对学案的编写及有效使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编写学案一定要渗透学法指导,尤其是课前准备环节要有具体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课堂使用学案时要注意环节间的衔接、过渡,保持课堂的流畅。磨课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教研氛围,使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大家常为一个细节而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教研氛围异常热烈。在一次次磨课的过程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研读更深入、对学生学情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水平有质的飞跃,教学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实践性智慧得以发展。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组团队的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在教研组中我自己有了很多收获,对课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变化”的课堂,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具有许多不可预测因素的课堂,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考验着教师的反应和应对能力。“预设”与“生成”之间怎样调整,怎样达到平衡,这方面教师应给与更多的思考。磨课不仅仅只是追求完美的课堂,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历练,是专业水平提升的一个抓手,更是学校教师团体发展的主打平台。让我们在磨课中,“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学生主体求知的需求;“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也只有这样,磨课才会在美丽动人的瞬间邂逅一个个精彩的生命! 回想这次磨课活动,大家辛苦并幸福着。希望这种活动能变成常态,我们分享智慧,经过磨砺,共同提高!

二年级语文听课评课记录

二年级语文听课评课记录 ××× 时间:2009-4-22 听课学校及班级:××小学二(4)班 课题:18鸟岛 执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18鸟岛” 二、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对鸟岛的初步认识、整体感知) 三、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了解鸟岛在什么地方? 2、学习第二自然段 生:轻声读第二自然段 师引导理解“陆续”并说一句话 师:这些鸟是来干什么?(生答) (课件出示)片段,第二自然段,反复品读,悟出“鸟多”(板) 3、学习第三自然段(课件出示片段) 全班齐读,学生分句,逐句学习 引导学生理解“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请几个学生到台上演示) 悟出“窝多”“蛋多”(板)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教师再范读的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闭上眼睛想象(如果你来到小岛上会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或糟糕的事?) (2)指名说 四、课堂延伸,实践拓展 1、师扮不文明的游客,生有礼貌的劝说;

小学教师听课记录精选一小学语文听课记录教学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二、复习旧知: 1、这些词语还认识吗?(钓鱼、从未见过、允许、遵守规定、铭刻) 2、回忆课文写了什么?你能这些词语说出来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钓鱼”、“放鱼”) 三、进入新课: 第一板块: 1、由学生的回答开始,教师:钓鱼和放鱼的孩子的现在的情况吗? 2、引导读课文一到四小节: A、(出示课件:汤姆——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他设计的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大奖,日前……)他在接受采访时他对父亲让他放掉……表示感谢)我们就来看看这位设计师…… B、引导读读课文一到四小节。学生读课文。(要求自由读) 3、读书交流:一到四小节,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踊跃) 1) 课文写…… 2) 我感受到这里景色很美; 3)你知道涟漪是什么意思(教师不经意的随便问),我们把“涟漪”可以读得再美一些,齐读“涟漪”这一句; 4)我读懂了他们高兴:两个感叹号。 5) 我读懂了他们钓到的鱼很大:弧形(读出“大”来),还有谁知道这条鱼很大?(大家伙)而且是大鲈鱼。 6) 引导读:“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三人) 7) 此时,传来了爸爸的声音。我们来读读课文中爸爸的语言。(学生读书) A. 出示课件:父子的对话:爸爸:“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 B. 引导学生朗读这些话语:A、分角色;B、抓重点词语; C. 汤姆为什么要很不情愿地嚷起来? D. 汤姆不肯放鱼的原因是什么?(听课疑问:孩子们,别人回答问题时,你静

关于 磨课 的文章摘抄

关于磨课的文章摘抄 一、什么是磨课 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 二、磨课的意义 记得曾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好课”是从课堂实践中熔炼出来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行,这是教育行为修炼的颠扑不破的法则。是的,“好课”不仅是每个老师的追求,更是为之奋斗的目标。 有效的磨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使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使教师对新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的研读更深入,对学情的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实践不断丰富,教学智慧得以发展。同时,磨课还能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组团队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 磨课是教师专业成长时由理论走向实践、走向成功和进步的绿色通道。它也是青年教师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更是年轻教师在教学上不断精益求精、完善自我的镜子。 三、磨课的形式 磨课的形式一般有“多人一课”式磨课活动和“一人多课”式磨课活动。 四、磨课的步骤 第一阶段:确定磨课内容和执教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要磨出精品课,就必须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备课不是一人的行为,而是全组的齐心行动,共同备课,确定一位重点备课和执教教师,每位教师围绕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说课交流沟通,达成共识。同时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时间集体研讨,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重点的体现、教学过程的设想、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对等方面反复思量,看哪些地方是可以配合教学过程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力求做到既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又要切实为教学内容服务。执教老师按照说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形成磨课第一稿。 第二阶段:上课、听课、评课。 1、上课。教师按照备好的教案进行第一次上课。 2、听课。我们要求教师在进行听课时要有目的,几位教师听课分别从教师、学生、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有意关注,认真地做好听课记录,并从下面几点考察。 (1)教师方面 教师语言。。。。。。是否准确清楚、精当简练;是否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是否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目的性是否明确;学生是否有话可说。

磨课反思(10篇)完整版

《磨课反思》 磨课反思(一): 磨课总结反思 回首研修经历,透过磨课我们每一个成员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感到我获得了很多很多的东西,现总结一下几点。 1、透过磨课,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我们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磨课资料进行反复研讨,探讨遇到的问题。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整个磨课过程,全组教师群策群力,开展的扎扎实实,,正是有了这样规范的磨课过程,才会有良好的研修效果。 2、在磨课的过程中,我和老师们合作学习,共同研讨从而在认识上我明白团队的力量是我们进步和教学水平和潜力提高的能源。在研讨中,我们老师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进行交流和相互的碰撞,从而使我们在这种交流和碰撞中激发了灵感,剧烈的触动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思想认识有了巨大的提高。经过研修,我们真正的认识到和体会到学生是我们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的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能够学,而且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主动去探究,学会主动学习。我想这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而不是教授孩子课本上简单的知识。 3、教学永远是一门艺术。单就课堂展示而言,教师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始终带着问题探索知识,结构清晰,层层深入,使教学过程紧凑而且环环相扣,有效地到达了教学目标。但不足也是存在的,于是利用课后时间用心进行教学反思。让上课与自主反思交互发展,螺旋上升。长期坚持下去,相信每位老师都能成为一流教师,教出让社会、家长满意的学生。由此,我们也觉悟到,磨课的内涵,课堂上需要打磨的东西很多很多,教学需要全方位的打磨。 总之,这次磨课活动促进了我们研究潜力的提高,提高了教师专业化的水平,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个性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起到深远的影响。磨课活动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我们的思考和研究将在新的起跑线上开始。 磨课反思(二): 11月22日,我在郭家堡小学对前一段磨课的成果进行了展示。这堂课在前几次磨课的基础上,是最为成功的。本堂课中除了朗读指导外,激励评价,让学生在赏识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也体现得尤为突出。 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类本质里深远的驱策力就是期望具有重要性。的确,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期望获得别人的赞扬、奖励,不

(完整)高中英语阅读课公开课说课稿一等奖

高中英语阅读课 此说课稿独家特色简介: 一,高中英语阅读课,该说课稿在赛课中获得了一等奖,同时该阅读课获得了一等奖,经过实战演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阅读表格等教学方法得到评委一致称赞 二,该说课稿内容超级翔实,脉络十分清晰,课程设计非常有趣有创意。 三,拥有配套的高质量的教案,课件,阅读原文,让你把优秀阅读课信手拈来! 教案题目:高中英语阅读课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课件题目:高中英语阅读课公开课课件一等奖 阅读原文题目:An interview with Jackie Chan 高

中英语阅读课公开课原文 Interpretation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It’s my great honor and pleasure to be here sharing my lesson with you. I have been ready to begin this representation with five parts.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the teaching aims, 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the studying methods, and the teaching procedure. Part 1 Teaching Material The content of my lesson is a reading material, through the learning of which, I’ll enable students to know more about Jackie Chan, his life career and the qualities that lead to his success. At the same time, make Ss aware of the question-and-answer format in an interview and learn how to conclude a question from the answer. Part 2 Teaching Aims According to the new standard curriculum and the syllabus (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and after studying the teaching material, the teaching aims are the followings: 1.Knowledge objects (语言目标: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 (1)The Ss can learn question-and-answer format in an interview. (2) The Ss can understand the content of the lesson, talk about Jackie Chan’s life career and form their own opinion about success. 2.Ability objects (技能目标:听,说,读,写) (1) To develop the Ss’ abilitie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2) To improve Ss' reading abilities, especially their skimming and scanning abilities. (3) To train the Ss’ abilit ies of studying by themselves and through cooperating. 3.Emotion or moral objects (情感目标:兴趣,自信,合作,爱国,国际视野) Learn from Jackie Chan and understand the way to success is not smooth. Put the moral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study. Part 3 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The important points are what qualities are required to be successful? Such as creativity, persistence and talent. The difficult points are Help students to conclude the questions of interviewers according to Jackie Chan’s answers. Part 4 Teaching Methods As is known to us all, a good teaching method requires that the teacher should help Ss develop good sens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For achieving these teaching aims,

人教版小学语文下册教师听课笔记评课记录(第二学期11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下册教师听课笔记评课记 录(第二学期11次) 《雷雨》听课札记 3月6日; 地点:湖小三楼; 主题:新生代教师课堂比武 1、给“雨”字组词。 2、听“雨”声。 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雨声;蛙声;雨声很大…… 师: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 生:倾盆大雨。 师:若给这段声音起一个名字可以是—— 生:雷雨。 生:夜雨。 师:为什么? 生:青蛙白天不怎么叫,鸟叫声也不大。所以我认为是“夜雨”。 【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不同的学生听同一段声音,他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里老师对学生的答案——“夜雨”,没有直接进行否定,多问了一个为什么。而学生的回答也的确言之有理,生成得精彩。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独特感悟”的尊重。】 3、初读课文。 师:知道雷雨时的景象是怎么样的吗?翻开课本读课文。(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4、检查字、词。 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

师:谁来给大家秀一下。(点名读;开小火车读;齐读) 【评:我个人是很反对这些时髦的、网络气息很浓的新词汇进入我们课堂的。什么“PK”、“晕”、“wo靠”、像这里的“秀”等等。一则,学生对老师你这样的“新鲜词”理解吗,知道你再说什么吗;再则,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很容易受到影响,老师在课堂上一说,学生在课后动不动就会从嘴里冒出这样的词来,自己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若听到了感觉总不是怎么舒服。】 师:看到红颜色的字了吗?你用什么办法把它认识了,记住了? ——学“乱”时,不要跟“刮”混淆。 生:“压”是“厂”把“土”压下来了。 师:“垂”字怎么说? 生:“睡”去掉“目”字旁。 师:知道笔顺吗?跟老师书空。 “垂下”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边出现了?课文当中是怎么写出的?谁来说一说?谁来说一说?谁来说一说?① 看动画,说“垂下”的意思。(蜘蛛爬下的速度很快) 【评:在讲解“垂下”这个词语的过程中,不论是老师的解释,还是动画演示,“垂下”的意思都偏向于数学上“垂直”的概念。而语文中的“垂”不同于数学中的“垂”,你能说“万条垂下绿丝绦”中的“垂下”是“柳丝成直角地垂下来”的?所以,老师在教学这个词语时,犯了一个概念混淆的错误。】 请生读相关语句。师范读。 师:蜘蛛的心情怎样? 生:着急。生:害怕。 师:读课文,找找是什么原因? 师:为什么蜘蛛那么地着急,那么地害怕,那么地慌张,那么地……?为什么?② 【评: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是要精心组织过的,要简洁明了,指向性强。上面①②两句话,执教老师在教学中的确是这样说的。第①句,一连问了3个问题,说了3个“谁来说一说”,给学生也好,听课的老师也好,感觉都是模糊、罗嗦、重复。第②句一连说了四五个“那么地”,感觉有些重复,混乱。一堂课听下来,这样的语句还是比较多的。】

国培研课磨课阶段总结

国培研课磨课阶段总结 磨着提升,磨出精彩 如今,校本磨课环节,终于在大家的齐心协力的共同努力下圆满 结束。回想磨课的过程,有喜有忧,又苦有累,有香有色。伴随着磨课的深入进行,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提高。大家忙碌着、快乐着,收获着。现将我参加活动总结如下: 根据学校研修组安排,由本人执教授课。从课的教案酝酿到出台,磨课的过程无疑是痛苦的,一次次的颠覆,一次次的重整,让心灵承受痛苦的煎熬,但磨课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成长历程,一次次的反思修改,一次次的试教,一次次理念上的冲击,而经历了这些历练之后,我们的课堂最终成功完成。 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教学目标的设置,重点的理解,难点的突破,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学策略的实施,教学问题的预设等,每位教师围绕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说课交流沟通,达成共识。磨课磨出教师的创新精神。磨课有个人思考的结果也有教师群体的智慧,如何更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如何更富新意和创意,教师是决不能照搬教材,必须要对教材有所创新。这次磨课让我深深感受到信心在鼓励中坚定,困难在研讨中化解,好课在磨砺中诞生。这

次磨课活动促进了我校研修组教研氛围和研究能力的提高,提高了教师专业化的水平,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起到深远的影响。“磨课”活动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我们的思考和研究将期待下一阶段研修的开始。 xx“国培计划”磨课小结 李永才 本次国培是网络学习和课例打磨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主要研究的是课标和学生学习。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本着“发现问题、追踪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进行。一路走来,有收获,有感动,我感到收获了很多很多的东西。 问题引领是关键。 这次培训的最大收获是让我明白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思考问题,要带着问题行走在教学路上。 以前每接手一批学生,总是想尽方法让学生学会知识,增加他们的文化底蕴。至于教学中存在哪些弊端,学生学习中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却很少思考。这次课例资源开发活动,首先

小学语文公开课优质评课记录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 《怀念母亲》评课稿 《怀念母亲》是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听了七一小学宁静老师执教这一课,不禁让人思潮澎湃,情绪跌宕起伏。在教学中,她以散文的情感线“怀念”为主线贯穿始终,以读为主,通过读中想象、品味、感悟、积淀情感,达到了读中悟,悟中读,产生了情感共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纵观这节课,宁静老师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走近季老,体悟“怀念”之情。 一、引入互文,走进人物故事,在资料拓展中激发了情感。 现在的孩子们都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受着父母们的百般宠爱,享受着优越的生活条件,不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季老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艰辛、痛苦与无助,也很难体会到作者对已逝母亲的愧疚和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为此,她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适时引入资料冲击学生的听觉和心灵,充实学生对作者理解的空白与间隙,搭起桥梁以方便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教学中,她在情感激发的关键处三次引入互文资料,都是来源于他的文章《赋得永久的悔》,目的就是带领学生走进季羡林的真实故事,了解季老心中珍藏已久的对母亲的点滴回忆和真切的情感。面对房东太太的举止,季羡林一定会触景生情,引入两次互文,一位伟大母亲的形象印于学生心间:为了儿子的前途,她忍痛割爱,独自支撑着贫困潦倒的家,整日倍受着思念和等待的煎熬的母亲。适时的互文阅读,使得文章的背景更厚实,拉近了学生与那个时代艰苦的生活、母亲的思念、季老的处境的距离,能够激发学生理解和感悟季老对母爱的渴望,而这份爱越是渴望,他

心中的悔恨就越加强烈,随之再有感情朗读《赋得永久的悔》的开头结尾。从孩子们的深情朗读中,她知道季老的“思母情”已经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弦,同时也为后文体会“爱国情”做好了铺垫。 二、想象画面,再现生活情景,在生活体验中挖掘了情感。 学习散文,就要寻找画面感,在难忘的画面中感知体悟,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意境,真正走近作者心灵深处,产生情感共鸣。她创设了三次画面意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体验中发挥想象、进行迁移,逐步走进季老的生活。画面一:房东太太为迎接儿子会做些什么呢?让学生从熟悉的母亲对自己的细腻的爱中体会房东太太对儿子的爱,进而感悟:季老触景生情,尽管与母亲相聚的时间短暂,但感受到的浓浓爱意是他这一生最难忘最美好的回忆。画面二:母亲在与儿子分别的日子里,母亲是怎样苦苦等待儿子的回来呢?让学生在无尽的画面中一次次的失望,感受母亲的那份漫长的等待,度日如年。这时候,缠绕季老终生的悔,深深的停留在孩子的心里,更反衬出作者这一生对母爱的渴望。画面三:作者是怎样思念故国的?这是学习的难点,为此,她创设情景,带着学生闭目想象,将学生融入到季老的角色中,在体验季老一人身居异地的凄凉后,诱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回忆丰富的生活画面,寻找其间的快乐和甜蜜,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深度对话,体会了季老内心“凄凉”与“甜蜜”相交织的复杂情感,感悟了作者的爱国情怀。这一环节,孩子们真的走进了季老的心,当她深情地讲述季老的孤寂生活时,孩子们的表情凝重,若有所思,有的甚至流泪了……这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课标》所说:真正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做到“简约的内容、深入的对话”。

磨课教案

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 period1 Section A1a – 1c) Ⅰ Teaching Content: New Words: outgoing both better loudly quietly Sentences: Tina is taller than Tara She sings more loudly than Tara. Ⅰ 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 New words and key sentences Teaching aims: 1. Master the new words and key sentences. 2.Talk about personal traits Compare people Ⅰ Teaching steps: Step 1 lead in and Learn the new words Learn the new words Step 2 Describe personal traits Step 3 Listening ( 2b & 2c) Play the tape, ask students to answer. (1a) Play the tape one more time, then fill in the blanks Step 4 Pair work (1e) Ask students how to Compare people Ⅰ Summary Summarize what they have learned in this class. Ⅰ Homework Exercise Unit3 Copy new words and Quanpindao P23 ⅠI Blackboard Design Unit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Section A (1a-1c) New words;outgoing, better, loudly, quietly, both Sentences ;①Tina is taller than Tara. ②She sings more loudly than Tara. ③Sam has longer hair than Tom.

最新小学语文老师磨课总结反思

小学语文老师磨课总 结反思

磨课总结反思 经过近一个月的校本研修,我们的磨课已经接近尾声。本次磨课活动,我们按照“三次备课两次打磨”的要求,作为研修组长的我和群组老师一起制定并完善了磨课计划,组织开展了教学专题研讨活动,集中解决教学问题,有效促进打磨计划的顺利实施。执教教师认真完成了两次备课(基于个人经验、基于同伴互助和反思)的教案,并顺利上传课堂实录和视频。老师们认真参与研课打磨、观课评课等活动;身为研修组长的我,为大家磨课、研修学习的热情所感染、所鼓舞、所激励。通过磨课我们每一个成员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将大家的收获整理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磨课氛围 我们组从校本研修一开始全组成员就积极参与进来,大家一块研讨,精心制定磨课计划,为备课教师提供相关资源,修改教案,磨课观课等,努力把工作做足做细,形成了积极的磨课氛围,为本次研修打好基础。 磨课的过程对我们每一个研修人员来说既是一个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我们组成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磨课内容反复研讨,经常聚会碰头,探讨遇到的问题。整个磨课过程,全组教师群策群力,

开展的扎扎实实,即使周末期间,老师也及时登录研修平台,积极学习,坚持磨课。正是有了这样规范的磨课过程,我们取得了良好的研修效果。 二、以课例为引导,促进磨课活动的发展 为了让本次校本研修落到实处,发挥校本研修的作用,研修一开始我们就“如何开展研修”进行了详细全面的讨论,在执行过程中不断检查督促,保证了每位成员都按时完成任务,积极参与其中。 经过研究我们推选孙莹霞老师执教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作为我们磨课的课文,把如何恰当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作为我们研究的内容。通过反复备课打磨,经过多次实践和调整,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老师精彩的教,学生扎扎实实地学,无不感染了每个参与者,为我们的信息技术支持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这次磨课让我深深感受到信心在鼓励中坚定,困难在研讨中化解,好课在磨砺中诞生。 三、在观课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观课前,我们进行了合理的分工,按年级划分了高中低三个观课小组,明确了观课的角度。每位老师积极参与磨课,共同探讨,然后写出观课报告,更加科学的分析这堂课,一篇篇分

公开课评课记录

公开课评课记录 科目语文评课地点语文组办公室评课时间2014-10-27 课题《共同的家》执教人马鹏远 评课实录: 备注 参会人员:付楼小学语文组 主持人:付永强发言: 感谢大家对语文教学工作的支持!今天我们语文组的业 务活动主题是:对上周马鹏远执教的《共同的家》进行点评, 现在请马鹏远介绍本课的设计思路。 赵志明老师首先介绍了《共同的家》的设计思路和设计 意图。之后,老师们依次点评。 付永强校长发言: 付永强老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准备很充分,很详实。 2、教态自然,声音洪亮,运用普通话教学。 3、很机智的处理课堂出现的问题。 4、师生互动能力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付记广老师发言: 该同志教态端正,精神饱满;运用多媒体教学内容充实, 信息量大,同时直观形象,易于学生接受。 李梅英老师发言:

马鹏远老师能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声情并茂地再 现情境,注重启发式和参与式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为我们语文课改指明了方向。 李尚志老师发言: 一个好的老师注重的是课堂教学上的觉察能力,这一点 赵老师做到了,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为了完成共同的目 标,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点面结合, 重点突出,是值得肯点的。若评价语言多样化,会更好些。 付奎生: 我们语文组成员对马鹏远老师的这节公开课进行了 点评,指出了这节课的许多成功之处,足见马老师不愧是我 校的骨干教师。他能把在合师院培训学习的新的教改理念运 用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并融会贯通。对今后语文组教学教 研的开展,有很大的帮助…… 谢谢大家,散会。 总体评价及建议: 教态端正,精神饱满;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启发学生思维,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高,是一节成功的公开课。 付楼小学教导处(章) 2014年10月27日

教学设计及磨课研课记录

04教学设计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知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 识读“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找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具体地理 位置,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知道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连横的史实,培养学生分析历 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收集与本科有关的历史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讨论“齐桓公为什么能够称霸”,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成语典故的介绍,使学生能够体会中华文化的厚重和博大;通过卧薪尝胆等故事,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为实现理想不畏困难的恒心毅力。 教学重点:齐桓公争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更主动更有创造性地进行课堂学习。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法、讲故事等进行。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书目及网站;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应对策略;制做本课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本课、查阅与本课相关的资料、每人收集一条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成语典故。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设计: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提问:公元前2070年—前771年,我国经历了哪几个朝代? 导入:西周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诸侯国为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这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我们今天来学习春秋与战国的历史。(出示课件,显示课题) 出示课件: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一.战国时期 1.春秋争霸的原因 出示课件:显示春秋的起止时间。结合课本的知识让学生回答。 师加以总结:一是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二是几个大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乘机争霸。 2.春秋五霸 提问:历史上的“春秋五霸”指哪五霸?谁是第一个霸主呢? 生回答后,师出示课件:春秋五霸(强调另一说法)

磨课总结反思

磨课总结反思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磨课总结反思 孙洪烈 通过本次研修磨课,我们组所有教师都有着同样的感触:磨课能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沿着磨课的路走下去,我们的教学水平一定会提高,教学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一、立足实际,制定计划。 我们研修组制定的磨课计划,从磨课目标、磨课重点、磨课内容、磨课时间、磨课形式、磨课的观课分工等方面考虑,制定切实可行的磨课计划。 二、磨课的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备课 为了要磨出精品课,就必须深入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备课不是一人的行为,而是全组的齐心行动,共同备课。经历过前段时间的课例打磨活动,我有了深切地体会:好课是“磨”出来的。在研修组长的带领下,我们组各位老师对老师执教的《图形的周长》一课进行了几次磨课,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使我受益匪浅。活动中刘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和各位教师的优秀建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回味无穷,收获很大,下面,结合磨课活动情况谈一些自己的感受。 刘老师的教学设计,情境精彩,目的明确,既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又不脱离教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生活中的百分数这些信息的搜集和利用,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百分数与同伴交流,课堂就变成一个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质的飞跃。为课堂教学作很好的铺垫,老师还能预测到学生的需要,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情感状态,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同时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学习数学的欲望。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 第二阶段:教学设计的交流完善。 交流完善教学设计是为上课做准备,目的是集大家的智慧共同感受整个教学流程,教学目标的设置,重点的理解,难点的突破,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学策略的实施,教学问题的预设等,每位教师围绕我的第一次教学设计的说课交流沟通,达成共识。按照说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这样我们小组完成了第一次备课。 第三阶段:上课、听课、评课。 1、上课。刘老师按照备好的教案进行第一次上课。 2、听课。我们组长朱老师要求教师在进行听课时要有目的性,并且分别从教师、学生、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有意关注,认真地做好听课记录,我们特制订了磨课听课标准,并在听课后写出自己的观课报告。 在课堂教学中,刘老师利用闯关检测一二三四,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闯关检测一是对基础知识的测试,闯关二是加强对周长概念的练习,闯关检测三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闯关四是学生智慧的升华。对于练习的编排设计有一定的阶梯,形成一定的坡度,引导学生拾级而上,从简单到复杂,思维由此而开拓。

公开课说课稿

九(上)Unit2 Topic2 SectionA 说课稿 霍尔奇中学刘鑫 I.Teaching aims(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本课的重点词汇和短语,了解沙尘暴的成因。 初步感知不定代词的定义及形式。 2.技能目标: 能够从所听材料中获得有效的细节信息。 3.文化意识: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II.重点和难点 1. 重点: Words and phrases: sand, although, sandstorm, desert, human being, reduce, completely, change into, stop … from, blow/ wash … away, as a result Sentences: A lot of rich land has changed into desert. Trees can stop the wind from blowing the earth away. Cutting down trees is harmful to human beings. Although we have built “The Green Great Wall”, we still need to do something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Grammar: Indefinite pronoun. 2.难点: 能够从所听材料中获得有效的细节信息来补全句子。 III. Teaching aids(教具):PPT和图片。 IV. Teaching procedures(教学过程) 1. Review Show the pictures of different pollutions to review what we learned last week. 2. Lead-in Show the pictures of a sandstorm, let the Ss guess how sandstorm comes into being and number the pictures in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