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维琴教授对心力衰竭的中医认识与辨治

郭维琴教授对心力衰竭的中医认识与辨治
郭维琴教授对心力衰竭的中医认识与辨治

?名老中医经验?

郭维琴教授对心力衰竭的中医认识与辨治

王亚红1,王振涛2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2.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

关键词:心力衰竭;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郭维琴

中图分类号:R5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028(2003)10-0012-02

郭维琴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业医30余载,学贯中西,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在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有较好的疗效,现将郭师对心力衰竭的中医认识与辨治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病名认识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上,心衰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全心衰,左心衰患者以心悸、喘息不得卧为主要表现,右心衰以心悸、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肝肿大为表现,全心衰包括左心衰和右心衰。

中医无心衰之病名,从其临床表现看,心力衰竭属中医“心悸”、

“喘证”、

“水肿”、“心水”、“痰饮”范畴。中医文献中虽无心力衰竭这一病名,但对心力衰竭的病因、临床表现都有描述,如:《素问?痹论》:“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又曰:“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悸,其人阴肿。”又曰:“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作也。”《灵枢?五邪》:“邪在肝,则两胁痛……恶血在内。”

2 病因病机认识

心病日久致心气虚,气虚血瘀,可见颈部青筋暴露,胁下积块,爪甲青紫,心悸。心气虚,脾肾失于濡养,导致脾气虚,日久致脾肾阳虚,水液不化,水液上凌心肺,可出现心悸、咳、喘,水液犯溢肌肤、脏腑,可出现水肿、胁下积块颈部青筋暴露。本病主要病位在心、脾、肾,涉及肺、肝,从临证看,郭师认为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心、脾、肾气虚,心、脾、肾阳虚,标实为血瘀、水泛。

3 辨证论治

郭师在临床上将心衰辨证分为以下五型:①气虚血瘀

收稿日期:2003-05-15

作者简介:王亚红(1967-),女,博士,主治医师,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型:临床常见如心悸,劳则心悸加重,气短,疲乏无力,下肢水肿为心脾气虚,胁下积块,口唇色暗为血瘀,苔薄白,脉沉无力或结代。以益气活血,健脾利水治法。郭师常选用方药:党参、黄芪、丹参、泽兰、车前子、茯苓、白术、桑白皮、葶苈子。

②气虚阳虚型:心悸,喘息动则尤甚,脘腹冷痛,四末欠温,下肢水肿为心脾阳虚,胁下积块,触之即痛,口舌紫暗,爪甲紫暗为阳虚血凝,苔薄白腻,舌胖,脉沉无力。以益气活血,温阳利水为治法。常用方药如:党参、黄芪、泽兰、桑白皮、葶苈子、干姜、桂枝、苍术、白术、苏子、车前子、茯苓。③水犯心肺型:临床常见心动悸,休息亦悸,喘息不得卧,咳吐白色泡沫痰为水犯心肺,畏寒肢冷,身疲倦怠,腰以下水肿,胁下积块,触之即痛,口干不欲饮为脾肾阳虚水泛,唇舌紫暗,爪甲至节紫暗为阳虚血凝,苔白腻水滑,脉沉无力或结代。以益气活血,温阳利水,化饮定喘为治法。郭师常用方药:党参、黄芪、泽兰、桑白皮、葶苈子、桂枝、附子、白术、猪苓、茯苓、车前子、白果、白芥子。④气阴两虚型:心悸气短,劳则加重,自汗胁下肿块,下肢水肿按之不起,倦怠嗜卧为心脾气虚,盗汗两颧暗红,虚烦不眠,五心烦热为阴虚,舌暗红,苔少或剥脱,脉沉细结代。以益气活血,育阴安神为治法。选用方药为:党参、黄芪、麦冬、五味子、泽兰、女贞子、鳖甲、桑白皮、葶苈子、合欢皮、远志、炒酸枣仁、知母。⑤气血两虚型:心悸气短,动则心悸,神疲乏力,食欲欠佳,食后腹胀,腰酸腿软,腰以下肿,胁下积块质硬为心脾肾气虚,头晕眼花,面色无华,记忆力差,不寐多梦为血虚,舌暗淡体胖,有齿痕,脉沉细。主要治法为益气养血安神。方药为:党参、黄芪、当归、赤芍、白芍、鸡血藤、桑白皮、葶苈子、泽兰、龙眼肉、远志、炒酸枣仁、茯神木。

4 讨论

心主一身之血脉。由于心病日久,心气虚衰,心阴耗损,往往导致阴阳俱虚。心气虚则血脉鼓动无力,血行不畅,形成血瘀,诸脏腑失去濡养而虚衰,若肺气虚,肺血瘀阻则气短、咳喘,脾虚津液运化不利则痰饮内生,肾阳虚气化不利则尿少、水肿,肝血瘀滞而胁下积块,周身气机失调。郭师认为治疗原则宜益气温阳,活血利水。关于益气药的应用,心主血脉,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郭师重用益气药,如党参、黄

?

2

1

?

芪、太子参等。心气虚,心阳衰微是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病机,郭师常用一些温补肾阳、温通心阳的药以化气行水,如桂枝、薤白、干姜、补骨脂、淫羊藿、北五加皮等。心气虚,心阳衰微导致血行不利,血脉瘀阻,所以在治疗心力衰竭病人的整个过程中,郭师一直很注重应用活血药,如:桃仁、红花、益母草、鸡血藤、当归、丹参、赤芍、川芎等。心阳虚,肺、脾、肾也虚,可见水液运化不利、气化不能,最终水液代谢失调出现水肿、咳喘等症状,故利水药的应用对于消退水肿、改善症状至关重要,郭师常用茯苓、白术、泽泻、益母草、葶苈子、猪苓、车前草等健脾利水、泻肺利水中药。心气虚者,多有气滞血瘀,血脉瘀阻,宜应用理气药,且理气药有助于提高活血利水药的效果,郭师常用木香、香附、郁金、枳壳等以理气助血行、利水。有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大量的利尿药,导致津液损伤,阴液损耗,加之到晚期阴阳俱虚,气阴不足,故郭师常用一些养心阴、敛心气的药如:五味子、山茱萸、玉竹、麦冬、沙参、柏子仁等。

5 典型病例

杜某,男,60岁。有冠心病史10a余,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6a。近2a来渐次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心悸、双下肢浮肿、口唇发绀,平素服用地高辛0.25mg,每日1次,间断应用双氢克尿塞50mg,每日1次,症状有所缓解,但仍时有气短、心悸、双下肢浮肿,近1周来因劳累诸症加重,遂来就诊。就诊时精神倦怠,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动则加重,咳嗽,吐泡沫痰,尿少,发绀,双下肢浮肿,心悸,腹胀,纳差。查体:血压16/10.7kPa,心率110次/min,两下肺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双下肢浮肿。舌体胖而淡暗,舌下脉络青紫,苔白而水滑,脉沉细而数,按之无力。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衰。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水停。治以益气活血,泻肺行水。处方:党参30g,黄芪30g,泽兰15 g,车前子15g,猪茯苓各15g,桑白皮20g,葶苈子30g,赤芍15g,益母草12g,白果10g,苏子梗各10g,桂枝6g,炮附子10g。7剂,西药仍按原剂量服用。1周后再诊,精神转佳,诸症均有好转,心率降为88次/min,两下肺偶可闻及湿罗音,饮食大增,原方继进7剂,诸症悉平,予益气活血、健脾温肾之剂调理善后。

(编辑:刘晓峰)

王泰林治肝法在妇科临床上的指导意义

潘天雄

(嘉善县西塘镇卫生院,浙江 嘉善 314102)

关键词:王泰林;治肝法;妇科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028(2003)10-0013-02

王泰林,字旭高,清?江苏无锡人(1798~1862)。学验俱丰,著述颇多。其所撰《西溪书屋夜话录》,已是一部残卷,存有《肝病证治》一篇,对肝病的证与治阐述详尽。王氏提出“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总结出著名的治肝卅法,集古今治肝方法之大成。王泰林治肝法对后世影响较大,临症颇有实用价值。本文试述其在中医妇科临床上所具有的指导意义。

妇女在解剖上有胞宫,在生理上有月经、带下、胎孕、产育和哺乳等不同于男子的特点,决定了其生命活动有着特殊的规律。《素问?说:“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天癸至和冲任二脉的通盛是产生月经的重要条件。从生理上看,冲任脉气通盛,则血海满盈,下行则为月经,妊娠时经停而滋养胞胎,分娩后又能上行化为乳汁。肝主藏血,司疏泄,有调节气血的作用。肾为先

收稿日期:2003-05-07

作者简介:潘天雄(1944-),男,浙江嘉善人,主治中医师。

天之本,主藏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原动力。肝与肾为“子”、

“母”关系,所谓“乙癸同源”。冲任二脉均隶属于肝肾。总括妇女一生,以血用事,血又关乎气也。其生长发育,经、带、孕、产、乳的生理特点,均与肝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刘河间说:“女子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体阴者藏血之脏;用阳者疏通血脉,宣泄气机。其又主动主升,喜条达而恶抑郁,与机体的精神情志调节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妇女由于生理所因,往往情志易于激动,导致肝失疏泄,肝气郁滞,从而发生气结、气逆、气乱等病变。人体气血互根,气病同时会影响血分。唐容川在《血证论》中说:“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气结则血凝,气虚则血脱,气迫则血走。”由此变生诸症:如梅核气,乳房、胁肋胀痛,甚则结块、生癖;经行衍期、痛经、带下、不孕、妊娠心烦、外阴疾患、症瘕积聚等等。且又经过行经、生育、哺乳等屡伤血分,使气血失衡,血少气余。正如《灵枢?五音五味》所说:“妇女之生,有余

?

3

1

?

老年人心衰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

老年人心衰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7-04-21T14:31:19.1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4期作者:谢成 [导读] 主要研究了老年人心衰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为进一步改善老年心衰患者预后奠定基础。 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老年病科 404300 摘要:目的:主要研究了老年人心衰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为进一步改善老年心衰患者预后奠定基础。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 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53例老年心衰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接受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统计心衰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评价本次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53例患者进行研究后发现,老年心衰患者临床特点主要为发病率高、常合并心律失常等;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控制,各项常规指标情况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衰患者临床特点典型,需要对患者实施积极的药物治疗干预,才能为进一步保证患者预后。 关键词:老年人;心衰;临床特点;治疗 前言:心衰是一种由心室功能不全而引发的综合征,往往会合并其他疾病,对患者心脏功能造成影响,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为了进一步保证老年心衰患者预后,需要了解心衰的临床特点,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研究。为了全面认识老年心衰的临床特点、寻找一种有效治疗心衰的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53例老年心衰患者为观察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53例老年心衰患者为观察对象,本组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65-84岁,平均年龄(76.1±5.3)岁。经诊断后得出,本组53例患者包括心功能Ⅱ级患者19例,心功能Ⅲ级患者27例,心功能Ⅳ级患者7例。 1.2方法 本组53例患者接受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片联合治疗,其中美托洛尔2次/d,6.25mg/次;卡托普利3次/d,6.25mg/次。每七天为了一个疗程,所有患者均接受7天治疗。 1.3观察指标 统计53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用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以t值检验数据间的差异,当P<0.05时,认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统计53例患者临床特点后发现,老年心衰患者的临床特点是多样的,包括发病率高、常并发心律失常等,因此在临床上对于此类表现患者,需要高度重视存在心衰的问题。本组研究中53例患者接受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后,临床各项数据明显改善,相关资料如表1所示。 3.讨论 心衰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症,并且常并发其他病症,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为了进一步保证患者预后,需要进一步认识老年心衰的临床特点,并寻找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3.1老年人心衰的临床特点 通过对本组患者进行研究后发现,本次入选的53例老年心衰患者,以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发病率高。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心肌储备能力下降,一旦发生心内或者外力因素影响,就有可能诱发心衰。因此,老年患者的发病率较高。(2)症状不典型。本次研究中,53例患者多为心肌纤维化、心脏瓣膜钙化等,因此存在症状不典型的问题。同时,由于本组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在发病后心搏出量减少,导致出现脑供血不足问题,进而表现出嗜睡、乏力、头晕等症状,误诊为心脑血管疾病。(3)伴有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加与病情发展,患者心肌、传导组织等会发生退行性变,影响特殊传导细胞运行,增加了心律失常的发病率。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认为,在临床上需要高度重视对老年患者症状的研究,并注意以下几点内容:(1)头晕、乏力是老年人心衰的首发症状,当患者出现类似症状时,需要高度重视心衰问题。(2)突然心率增快是心衰最常见的表现之一,但本组研究中,部分患者心率增长不明显,甚至出现心动过缓的问题。这就提示相关人员,在临床上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才能得到准确的结论。 3.2老年人心衰临床治疗 本次研究中,对53例患者实施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的治疗方法,收到良好治疗效果,证明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在治疗心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卡托普利会抑制患者交感神经活性,改善患者心脏负荷情况,优化心脏功能,为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奠定良好基础。患者在接受卡托普利治疗后,RAAS得到抑制,左室重塑功能恢复,最终实现了治疗慢性心衰的目的,能改善患者病死率。美托洛尔是临床上治疗心衰的常用药物,其治疗效果已经得到医学界的普遍认可。美托洛尔属于选择性β1性受体拮抗剂,对心脏具有很强的选择性作用,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心脏收缩压情况得到改善,心输出量被控制,有助于缓解心房传导,加快患者康复。因此,本组53例患者在接受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后,临床症状快速改善,达到了预期治疗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效果,在治疗老年人心衰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以下问题:(1)患者要保证足够的休息,但并不意味着需要长期卧床,

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x

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本共识根据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的临床研究证据并结合专家经验制订,主要涉及成人慢性心衰的诊断和药物治疗,力争在符合临床实际的基础上,做到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供西医、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参考使用。本共识并非医疗行为标准或规范,仅根据现有研究证据和专家经验形成,随着临床实践发展以及新的证据不断出现,将会不断更新和完西医学认为,心肌病理性“重构” 是心衰发生发展善。推荐本共识的目的是帮助医师进行临床实践,但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个体化诊疗的需求,且就共识本身而言,并不包括所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也不排斥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具体治疗措施需医师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经验及患者意愿做出决定。 关键建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可改善慢性心衰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维持心功能,减少再住院率。(2 )慢性心衰中医学认为属本虚标实之证,病机可用“虚”、“瘀”、“水”概括,益气、活血、利水为心衰的治疗大法。(3)慢性心衰A、E阶段中医主要针对原发病辨证论治,E阶段尚可酌情选用具有逆转心室重构作用的中药。(4 )慢性心衰C、D 阶段中医证候要素以气虚、血疲最多见,其次为阳虚、阴虚、水饮、痰油。各证候要素常以复合证型兼夹出现。(5)慢性心衰C、D阶段常见中医复合证型有气虚血疲证、阳气亏虚血疲证、气阴两虚血瘀证。①气虚血振证处方选用桂枝甘草汤或保元汤加减,中成药可选用芪参益气滴丸(推荐用于冠心病)心等;②阳气亏虚血瘀证处方选用参附汤或四逆汤加减,中成药可选用芪苈强心胶囊、参附注射液、心脉隆注射液等;③气阴两虚血瘀证处方选用生脉散加味,中成药可选用生脉胶囊、生脉饮口服液、生脉注射液等。(6)慢性心衰中西医结合治疗需 注意潜在的中西药间相互作用。 1.前言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所致

12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分享

12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分享! 12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分享!慢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心衰”范畴,中医药治疗心衰取得较好的效果。为 建立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最佳诊疗方案,我们通过查阅文献对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这些经验对于临床治疗急心衰有很好的学习和借鉴作用,对制订心衰的中医诊疗方案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赵锡武认为本病证属心肾阳衰,水气上逆,凌心犯肺。肺满、喘促、心悸诸症较为常见。其心悸之治非补益气血、养心复脉之所能,当取强心扶阳、宣痹利水之真武汤为主,辅佐“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治水三法”,方能奏效。李介鸣认为心衰若以心悸气短为主症,多以气阴两虚为主,当以益气养阴,方以生脉散为主方。以呼吸困难为主症,多以温补肺肾为主,方以右归饮加减。心衰若以水肿为主症,治疗宜用抑阴扶阳、温阳化气利水法,方以苓桂术甘汤加味。其对临床常见症状的处理也具有经验。(1)尿量减少:利尿为治疗心衰之关键。最常用的利尿中 药有:获苓、猪苓、车前子、冬瓜仁、冬瓜皮、泽泻等。对水肿较重的患者,尤其是腹水者多用牵牛子末;腹水肝大者可加三棱、莪术。胸水与心包积液者可在辨证基础上加己椒苈黄汤治疗。(2)心律失常:心衰患者往往心率偏快,多伴有房性早搏、心房纤颤或室性早搏等等,可加琥珀末、紫石

英、珍珠母以加强镇心安神作用。心率偏慢或有传导阻滞或窦房结功能低下,可加独参汤或保元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用补肾阳药,如仙茅根、淫羊藿、鹿角胶、补骨脂等以温肾阳促心阳。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强调用温药。(3)感冒与感染:本着先表后里的原则,先纠正感冒再治心衰。(4)咳血问题:心衰患者因肺动脉高压或肺瘀血易出现咳血或痰中带血丝的症状,在辨证基础上加入代赭石、旋复花、紫苏子霜等降气止血药,同时还可加大小蓟、侧柏叶、血余炭、藕节炭等。(5)胃肠症状:心衰患者多有胃肠道瘀血,又多长期服用强心、利尿以及抗心律失常类药物,易出现胃肠功紊乱,如恶心纳呆、胃脘胀满等症状,又常可加重心衰,可加砂仁、陈皮、佩兰等健脾行气的药物,调和胃肠功能,以助后天之本。(6)口干渴:心衰患者长期服用利尿剂而损伤阴液,常表现为口干渴,可用生地黄、石斛、元参、沙参等养阴生津的药物。顾景琰认为心衰乃五脏同病。治疗原则当以扶正补虚为本,祛除实邪为辅。补虚主在培补心肺肾脾,调和气血阴阳;祛邪主在和血通络,温化水湿。治疗常以参附汤与生脉散为基本方药。颜德馨认为心衰是本虚标实之证,病机关键点是心气阳虚,心血瘀阻,提出“有一分阳气,便有一分生机”、“瘀血乃一身之大敌”的观点。在临床上将心衰分为心气阳虚、心血瘀阻即可基本把握心衰的辨治规律。心气阳虚为主者,以温运阳气为重要法则。心血瘀阻为主者,行

心衰中药治疗

心衰的治疗: 1心气不足型:心悸气短、活动加重,乏力、头晕、盗汗等。 方药:葶苈生脉五苓散加减 2脾肾阳虚型:咳嗽、气喘、畏寒尿少、面色苍白。 方药:真武汤加减 真武汤 -茯苓9克芍药9克白术6克生姜(切)9克附子5克(炮) 真武汤 - 用法 上五味,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100毫升,日三服。 3气虚血瘀型:口唇青紫、咳嗽气喘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方诀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桔赤芍熬,柴胡芎枳加牛膝,活血化瘀功效高。 组方当归三钱(9克),生地三钱(9克),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枳壳二钱(6克),赤芍二钱(6克)、柴胡一钱(3克),甘草二钱(6克),桔梗一钱半(克),川芎一钱 半(克),牛膝三钱(9克)。 方剂特点功效本方由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合四逆散(柴胡、枳壳、甘草、赤芍)加桔梗、牛膝而成。方中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防纯化瘀之伤正;四逆散疏 理肝气,使气行则血行;加桔梗引药上行达于胸中(血府);牛膝引瘀血下行而通利血脉。诸药相合,构成理气活血之剂。本方以活血化瘀而不伤正、疏肝理气而不耗气为特点,达到运气活血、祛 瘀止痛的功效。 方剂主治本方为王清任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瘀”诸症之名方。即由于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所致头痛、胸痛、憋闷、急躁、肝气病及用归脾治疗无效的心跳心忙、胸不任物或胸任重物、夜睡多梦、 失眠不安、发热、饮水即呛、干呕、呃逆、食从胸后下等症,均可用本方治疗。 4痰瘀阻肺型:心慌气短、憋闷,泡沫样痰 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处方】葶苈15克(熬令黄色,捣丸)大枣12枚

【功能主治】泻肺去痰,利水平喘。治肺痈,胸中胀满,痰涎壅塞,喘咳不得卧,甚则一身 面目浮肿,鼻塞流涕,不闻香臭酸辛;亦抬支饮不得息者。 【用法用量】先以水600毫升,煮枣取400毫升,去枣,纳葶苈,煮取200毫升,顿服。 【备注】方中葶苈子入肺泻气,开结利水,使肺气通利,痰水俱下,则喘可平,肿可退;但 又恐其性猛力峻,故佐以大枣之甘温安中而缓和药力,使驱邪而不伤正。 患者性别:女 ●患者年龄:78 ●详细病情及咨询目的:患者现在自觉胸口发闷,患者自诉:晚上躺下就开始咳嗽.不能正常 入睡.在他院诊断为心脏衰竭. 请问,对于这样的病情应该怎样进行治疗,应给予什么进行治疗. 心衰是由于慢性变和长期心室负荷过重,以致心肌收缩力减损,因心血液排出困难,静脉系 统瘀血,而动脉系统搏出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心脏。 本病临床又分左心衰,右心衰和合心衰三种。多数右心衰乃左心衰影响到右心所致。其主要 临床是心胸绞痛,紧缩不舒,或心胸憋闷如有物压,或胸闷气短、心悸、舌质偏黯、脉弦滑,常用的,如下。 1、辨证论治: ●心气不足,心阴(血)亏型 症状: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疲乏无力,头晕,心烦,,,,舌质偏红,脉细结代或细数。 治法:益气敛阴,活血利水 方药:葶苈生脉五苓散加减。 【方剂名称】:五苓散 【方剂出处】:《伤寒论》 【方剂歌诀】: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方解】: 方中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为主药;白术健脾运湿,与茯苓配合更增强健脾去湿之作用,为辅药;桂枝温阳以助膀胱气化,气化则水自行,为佐药。诸药合用,既可淡渗以利水湿,也可健 脾以运水湿,气化以行水湿,故对水湿内停所致的各种水湿证均可治之。

郭维琴教授对心力衰竭的中医认识与辨治

?名老中医经验? 郭维琴教授对心力衰竭的中医认识与辨治 王亚红1,王振涛2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2.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 关键词:心力衰竭;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郭维琴 中图分类号:R5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028(2003)10-0012-02 郭维琴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业医30余载,学贯中西,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在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有较好的疗效,现将郭师对心力衰竭的中医认识与辨治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病名认识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上,心衰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全心衰,左心衰患者以心悸、喘息不得卧为主要表现,右心衰以心悸、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肝肿大为表现,全心衰包括左心衰和右心衰。 中医无心衰之病名,从其临床表现看,心力衰竭属中医“心悸”、 “喘证”、 “水肿”、“心水”、“痰饮”范畴。中医文献中虽无心力衰竭这一病名,但对心力衰竭的病因、临床表现都有描述,如:《素问?痹论》:“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又曰:“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悸,其人阴肿。”又曰:“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作也。”《灵枢?五邪》:“邪在肝,则两胁痛……恶血在内。” 2 病因病机认识 心病日久致心气虚,气虚血瘀,可见颈部青筋暴露,胁下积块,爪甲青紫,心悸。心气虚,脾肾失于濡养,导致脾气虚,日久致脾肾阳虚,水液不化,水液上凌心肺,可出现心悸、咳、喘,水液犯溢肌肤、脏腑,可出现水肿、胁下积块颈部青筋暴露。本病主要病位在心、脾、肾,涉及肺、肝,从临证看,郭师认为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心、脾、肾气虚,心、脾、肾阳虚,标实为血瘀、水泛。 3 辨证论治 郭师在临床上将心衰辨证分为以下五型:①气虚血瘀 收稿日期:2003-05-15 作者简介:王亚红(1967-),女,博士,主治医师,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型:临床常见如心悸,劳则心悸加重,气短,疲乏无力,下肢水肿为心脾气虚,胁下积块,口唇色暗为血瘀,苔薄白,脉沉无力或结代。以益气活血,健脾利水治法。郭师常选用方药:党参、黄芪、丹参、泽兰、车前子、茯苓、白术、桑白皮、葶苈子。 ②气虚阳虚型:心悸,喘息动则尤甚,脘腹冷痛,四末欠温,下肢水肿为心脾阳虚,胁下积块,触之即痛,口舌紫暗,爪甲紫暗为阳虚血凝,苔薄白腻,舌胖,脉沉无力。以益气活血,温阳利水为治法。常用方药如:党参、黄芪、泽兰、桑白皮、葶苈子、干姜、桂枝、苍术、白术、苏子、车前子、茯苓。③水犯心肺型:临床常见心动悸,休息亦悸,喘息不得卧,咳吐白色泡沫痰为水犯心肺,畏寒肢冷,身疲倦怠,腰以下水肿,胁下积块,触之即痛,口干不欲饮为脾肾阳虚水泛,唇舌紫暗,爪甲至节紫暗为阳虚血凝,苔白腻水滑,脉沉无力或结代。以益气活血,温阳利水,化饮定喘为治法。郭师常用方药:党参、黄芪、泽兰、桑白皮、葶苈子、桂枝、附子、白术、猪苓、茯苓、车前子、白果、白芥子。④气阴两虚型:心悸气短,劳则加重,自汗胁下肿块,下肢水肿按之不起,倦怠嗜卧为心脾气虚,盗汗两颧暗红,虚烦不眠,五心烦热为阴虚,舌暗红,苔少或剥脱,脉沉细结代。以益气活血,育阴安神为治法。选用方药为:党参、黄芪、麦冬、五味子、泽兰、女贞子、鳖甲、桑白皮、葶苈子、合欢皮、远志、炒酸枣仁、知母。⑤气血两虚型:心悸气短,动则心悸,神疲乏力,食欲欠佳,食后腹胀,腰酸腿软,腰以下肿,胁下积块质硬为心脾肾气虚,头晕眼花,面色无华,记忆力差,不寐多梦为血虚,舌暗淡体胖,有齿痕,脉沉细。主要治法为益气养血安神。方药为:党参、黄芪、当归、赤芍、白芍、鸡血藤、桑白皮、葶苈子、泽兰、龙眼肉、远志、炒酸枣仁、茯神木。 4 讨论 心主一身之血脉。由于心病日久,心气虚衰,心阴耗损,往往导致阴阳俱虚。心气虚则血脉鼓动无力,血行不畅,形成血瘀,诸脏腑失去濡养而虚衰,若肺气虚,肺血瘀阻则气短、咳喘,脾虚津液运化不利则痰饮内生,肾阳虚气化不利则尿少、水肿,肝血瘀滞而胁下积块,周身气机失调。郭师认为治疗原则宜益气温阳,活血利水。关于益气药的应用,心主血脉,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郭师重用益气药,如党参、黄 ? 2 1 ?

新活素在心衰治疗中的护理体会

新活素在心衰治疗中的护理体会 摘要:急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中的急重症。救治难度大,病死率约为 3%, 临床 60 d 病死率为 9.6%,3 年和 5 年病死率分别达 30%和 60%。而由急性心 肌梗塞(AML)所致的急性心力衰竭则病死率更高[1]。新活素(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是近几年国际上用于临床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目前国内临床 使用的脑利钠肽(BNP)静脉制剂为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商品名新活素)。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肌梗塞;新活素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于 2013 年 1 月至 2014 年 5 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314 例,合并 急性心力衰竭 28 例,其中 10例患者,经家属签字同意接受该药治疗(因该药为自费药)。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 5 例,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塞 4 例,急性高侧、前壁心肌梗塞 1 例。 10 例患者均有胸闷,端坐呼吸,咳泡沫样痰,双肺可闻及湿性罗音,5 例患者 X 线胸片有间 质性肺水肿或肺泡性肺水肿。男性 5例,女性 5 例。年龄 61~82岁。 1.2 诊断标准1.2.1 AML 诊断标准持续胸痛>20 min,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无胸痛患者有符合 AML 的心电图及血清心肌酶的动态衍变;心电图中连续两个导联 ST 段抬高,肢体导联≥0.1 mv,胸前导联≥0.3 mv 或连续两个导联 ST 段压低≥0.2 mv 及 T 波倒置 持续 24 h;动态观察过程中血清酶升高。1.2.2 急性左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由肺淤血所致的 呼吸困难。突发胸闷,端坐呼吸,咳泡沫样痰,双肺可闻及湿性罗音,X 线胸片有间质性肺 水肿或肺泡性肺水肿。心衰标志物 BNP 浓度增加。 1.3 治疗方法 9 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均接受抗凝、扩血管、利尿、抗感 染基本治疗后,胸闷,呼吸困难,肺部罗音等心衰症状和体征不能改善,征求家属同意,在 急性心梗后 3~5天时应用新活素治疗。以 1.5 μg/kg 静脉冲击 1~2 min,然后以0.0075 μg/kg·min 用微量泵维持 24~48 h。剂量计算方法:静脉冲击量(m L)=受试者体重(kg) ÷4,静脉维持速率(m L/hr)=0.075×受试者体重(kg)。 1.4 结果本组 5 例患者在使用后 24 h 呼吸困难改善、肺部罗音减少、尿量增多。2 例患 者在使用后 48 h 症状得到改善。3 例患者死于恶性心律失常。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本组 10 例患者均给予心电监护、血压监护;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端坐位 或半卧位。急性期给患者导尿保留尿管,减少活动。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清洁,对高危患者加强骶尾部及水肿皮肤的护理。保证营养,给予低盐、低脂易消化的半流 质饮食。鼓励进食富含粗纤维食物,以增加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患者,给予开塞露 肛注,或服用缓泻剂。提高血氧浓度,根据情况选择鼻塞(4~6 L/min)或面罩(6~8 L/min)给氧。 2.2 用药护理2.2.1 用药前的护理选择粗、直且易固定的静脉,给予静脉留置针穿刺。为了保证新活素药量精确,应用微量泵按规定量进行静脉滴注;保证药液现用现配,并注意 观察药液中是否存在微粒、变色等情况。新活素与硝酸甘油、硝普钠、米力农、注射用 ACEI 合用可增加发生低血压的风险,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与肝素、胰岛素、布美他尼、依那普利、依他尼酸、肼苯哒嗪和速尿这类注射剂相排斥,不能与这些药物在同一条静脉导管中同时输注。新活素用药前测血压,本组 1 例患者收缩压低于 90 mm Hg(1 mm Hg=0.133 k Pa)暂停 使用,待血压高于 90 mm Hg 再用。2.2.2 用药后的护理患者在心电监护状态下用药,随 时观察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常规情况下,用药后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1 例患者 出现低血压,遵医嘱静脉给予多巴胺后血压很快恢复。用药后 15 min、30 min、45 min、60 min 时监测血压 1次,以后每 30 min 记录 1 次。密切观察心电示波变化。用药后随着心功能 的改善心率有所下降。准确记录 24 h 出入量,观察尿量、呼吸困难及全身症状改善情况;准 备好各种抢救物品、药品和仪器,以备抢救之用。用药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由于患者用药后尿量增加,除 2 例死亡患者外,其余 8 例均有不同程度尿量增加,用药 后 24 小时最多达 11 000 m L,准确记录出入量,注意电解质情况,以免诱发心律失常,加重 心衰。同时观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功能及呼吸困难状况及全身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慢性心力衰竭的规范化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的规范化治疗 一、心力衰竭易患阶段的治疗 (一)心脏病危险因素的控制 1、降压达标在校正其他危险因素以后,收缩压每增加20mmHg,慢性心衰的危险性增加56%;脉压每增加16mmHg,慢性心衰的危险性增加55%。积极降压治疗将降低心衰的发生率,降压达标可使新发心衰的危险性降低50%,同时也降低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脑卒中等的发生率。降压目标:一级目标血压<140/90mmHg;高危人群(合并糖尿病、肾功不全或脑卒中史)血压<130/80mmHg。 2、调脂治疗目标水平:无动脉粥样硬化、无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群, TC<220mg/dl、LDL-C<140mg/dl;无动脉硬化,有冠心病危险因素人群TC<200mg/dl,LDL-C,120mg/dl,动脉粥样硬化人群,TC<180mg/dl、LDL-C<100mg/dl。 3、糖尿病的防治糖尿病患者应将血糖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 平:餐前血糖5.0-7.2mmol/L,餐后血糖<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 4、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包括:1)完全戒烟。2)控制血压。3) 调脂治疗。4)体育锻炼。5)控制体重。6)控制血糖;7)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8)ACEI。9)β受体阻滞剂 5、防治代谢综合征关于腹型肥胖我国的诊断标准是:腹围男性≥ 90cm,女性≥80cm;其余指标TG≥150mg/dl;HDL-C男性<40mg/dl,女性<50mg/dl;血压≥130/85mmHg;空腹血糖≥

100mg/dl或明确诊断糖尿病。 6、控制其他危险因素 (二)早期发现和干预心脏重塑初始环节 定期随访和评估高危人群,包括明确心肌病家族史或接受心脏毒性物质的人群,必要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检测BNP水平。二、有器质性心脏病,无症状心力衰竭阶段的治疗 (一)针对病因治疗 1、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简化为ABCDE方案:A,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ACEI;B,β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C,禁止吸烟,调脂治疗;D,治疗糖尿病,健康饮食;E,卫生宣教,运动。 2、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 3、瓣膜性心脏病严重的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即使没有心衰的症状,也应考虑行瓣膜置换或修复手术。 (二)逆转或延缓心室重构 必须使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除非有禁忌症。心肌梗死患者,无论射血分数是否下降,必须应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 三、有症状的心力衰竭阶段的治疗 (一)左室射血分数下降,有症状心力衰竭阶段的治疗 1、一般治疗中度限盐,禁烟限酒,重度心衰患者限制液体量(1.5-2L/d),避免感冒,预防感染。 2、运动训练鼓励慢性稳定性心衰患者作适度的动态运动,重度心衰患者,可在床边小坐。其他不同程度的心衰患者,可每日多次步行,

中医对心衰的认识

三、中医对心衰的认识 心衰是心之体用俱损,血运不畅,进而导致诸脏腑功能失调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属急、危、重证。临床上有急、慢之分。急者见:怔忡,气急,不能平卧,呈坐状,面色苍白,汗出如雨,口唇青紫,阵咳,咳粉红色泡沫痰,脉多疾数。慢者见:心悸,短气不足以吸,夜间尤甚,不能平卧或睡中憋醒,胸中如塞,口唇爪甲青紫,烦躁,腹胀,右胁下癥块,下肢浮肿。急性心衰起病急骤,变化迅速,若不及时救治,可迅速死亡。慢性心衰,虽病情演变较缓,但因其虚实错杂,治疗也较难,故对病情较重者,应采取综合治疗。 心衰为心脏气力衰竭,故病位在心,但与肺、脾、肝、肾均有密切的关系。病性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病初以气虚、阳虚为主,因病者体质不同,可兼有阴血亏虚;随病情发展,心气日渐衰竭,血瘀、水结也逐渐加重,故在心衰的中、后期,则表现虚实夹杂。 辨其病机,主要为源于五脏功能失调所致的心肾阳虚,肺肝血瘀。心衰为全身性疾病,“心者,君主之官……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气不足,心血瘀阻,则诸脏失养,肺气闭而不宣,见呼吸困难,咳喘难卧;肝失疏泄,所藏之血瘀而不泄,则见胁下癥块,肌肤黄染;脾失健运,则腹胀纳呆;肾失开阖温化而尿少、浮肿。故心衰可出现上述证候表现。 心衰之疾,以体用俱病,阳衰气弱,血瘀水结为病机核心,发时为危、为重,缓时无危及生命之征。故治疗时应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辨明本虚标实,以益气温阳,化瘀利水为治疗大法。本虚:有气虚,阳损,阴伤,或气阴两虚,或阴阳俱损之分;标实:为气滞,血瘀,水结。在急性发作时,以治标为主,调其营卫,祛邪为务,根据病邪之不同及轻重之异,分别采取解毒、清热、化痰、平喘、化瘀、利水等法。在缓解期则以治本为主,益气温阳为法,并依据气、血、阴、阳亏虚之不同而攻补兼施之。 心衰各证候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气虚可发展为阳虚或兼阴虚;气阴两虚可加重而转为阴阳俱损或阳衰气脱证,本虚兼标实而见气虚血瘀或阳虚水泛。心衰若治养不当,可转为心源性脱证,甚者导致死亡,预后不良。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心衰的体会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心衰的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心衰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西药的常规治疗,研究组应用常规西药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结果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常规西药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治疗的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和 应用。 标签:血府逐瘀汤;慢性心衰;疗效 慢性心力衰竭也是心脏疾病的一种,是一种临床综合症,主要症状有浑身乏力、心悸气短、咳喘等。慢性心衰患者由于处于持续的心衰状态会使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及时有效地治疗是很有必要的。目前,临床上对慢性心衰的治疗药物主要是西药,但是效果不是很显著。而中医专家认为慢性心衰的病因其实就是血脉发生了瘀阻以及阳气虚衰,中医治疗的方法主要就是要应用温阳益气和活血利水的药物,血府逐瘀汤就是其中一种,它具有行气止痛和活血化瘀的效果,对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疾病和冠心病等有很好的疗效[1]。本研究就分析血府逐瘀汤加减对治疗慢性心衰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3例。对照组男8例,女5例,年龄47~77岁,平均年龄(61.4±4.5)岁,参照NYHA进行分级,Ⅱ级心功能患者3例,Ⅲ级心功能患者6例,Ⅳ级心功能患者4例。研究组男7例,女6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60.3±3.9)岁,Ⅱ级心功能患者4例,Ⅲ级心功能患者6例,Ⅳ级心功能患者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常規西药治疗。针对慢性心衰患者治疗的常用药物就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洋地黄等,给予患者综合性的治疗[2]。并且要做好降压、抗感染以及吸氧等方面处理。

慢性心衰的规范化诊疗

慢性心力衰竭病因、病理生理及 规范化诊疗 心衰:CVD领域尚未被征服的“挑战”:在过去半个世纪,心血管疾病(CVD)预防、诊断和管理进步明显,发达国家CVD死亡率降低2/3,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瓣膜和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的病死率显著降低,只有心衰领域是个例外。 心衰治疗策略几经变迁,当前处于神经内分泌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处于解剖学阶段:认为心衰史心肌收缩力减弱的结果,治疗的核心力量为洋地黄强心药及利尿剂,70年代-----90年代处于血流动力学阶段:认为心衰时心脏前后负荷压力、容量及阻力的变化,治疗核心增加为血管扩张剂及非洋地黄正性肌力药物;90年代至今处于神经内分泌阶段:认识到心衰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特别是RAS系统的作用,认识到心衰的本质是心室重塑,神经内分泌的过度代偿和持续存在将成为不利因素,而治疗核心则以ACEI、β受体阻滞剂等神经内分泌为主。 中国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慢性心力衰竭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重大变化,从主要改善短期血液动力学状态变为长期的修复性策略,以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从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转变为神经内分泌抑制剂。 心衰的类型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左心衰竭:由于左心室代偿功能不全所致,以肺淤血为主,临床上较为常见。右心衰竭以体循环淤血为主,主要见于肺心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当左心衰竭后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负荷加重,右心衰竭继之出现,即为全心衰。单纯二尖瓣狭窄引起的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心衰,不涉及左心室的收缩功能,直接因左心房压力升高而导致肺循环高压,有明显的肺淤血和相继出现的右心功能不全。 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急性心衰因急性的严重心肌损害、心律失常或突然加重的心脏负荷、使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在短时间内发生衰竭或慢性心衰急剧恶化。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常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慢性心衰有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有代偿性心脏扩大及其他代偿机制参与。 根据射血分数可分为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HFrEF)和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HFpEF)。 对于心衰的描述主要基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LVEF 40%称为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HF with reduced EF,HFrEF),即传统概念中的收缩期心衰。LVEF≥50%的心衰称为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HF with preserved EF ,HFpEF),通常存在左室肥厚或左房增大等充盈压升高,舒张功能受损的表现,以前称为舒张期性心衰。LVEF在40%-49%之间的称为中间范围射 1

心衰病中医诊疗方案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 (1)以胸闷气喘、心悸、水肿为主症。 (2)早期表现为劳累后气短心悸,或夜间突发喘咳惊悸、端坐后缓解。随着病情发展心悸频发,动则喘甚,或端坐呼吸,不能平卧,水肿以下肢为甚,甚则全身水肿。常伴乏力、腹胀等。 (3)多有心悸、胸痹、真心痛、心痹(风湿性心脏病)、心瘅(心热病)等病史。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4年发布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1)主要条件:①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②颈静脉怒张;③肺部罗音;④心脏扩大;⑤急性肺水肿;⑥第三心音奔马律;⑦静脉压增O);⑧循环时间>25秒;⑨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 高>(16cmH 2 (2)次要条件:①踝部水肿;②夜间咳嗽活动后呼吸困难;③肝肿大;④胸腔积液;⑤肺活量降低到最大肺活量的1/3;⑥心动过速;⑦治疗后5天内体重减轻>。 同时存在2个主项或1个主项加2个次项,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 超声心动图指标:①收缩功能:以收缩末及舒张末的容量差计算射血分数(EF值),虽不够精确,但方便实用。正常EF值>50%,运动时至少增加5%。②舒张功能:目前大多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二尖瓣血流频谱间接测定心室舒张功能,心动周期中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为E峰,舒张晚期心室充盈最大值为A峰,E/A为两者之比值。正常人E/A值不应小于,中青年应更大。舒张功能不全时,E峰下降,A峰增高,E/A比值降低。 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的分级方案,主要是根据患者自觉的活动能力划分为心功能四级,心力衰竭三度: I级(心功能代偿期):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心衰临床治疗体会89

心衰临床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临床上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并进一步认识心力衰竭的 发病原因以及临床特点。方法调查对象为2010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进行 治疗的30例心衰患者,对这3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这30例 患者中多为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治疗结束后,总有效率达90%,术后进 行4年随访发现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没有死亡病例。结论冠心病以 及高血压是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对心衰患者积极进行早期的治疗预防,具 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心力衰竭临床疗效体会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3-0215-02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终末期的心血管疾病,该疾病的形成 和发展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临床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进行性扩大以及球形变话和 收缩功能下降,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疾病的发生。在我国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发生 在老年人群中,本文主要通过对30例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 如下[1]: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调查对象为2010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 心衰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为55岁,以所有患者最近的 临床数据标准进行调查研究。 1.2方法: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和“美国心脏协会心脏衰竭”的标准相一致。对这30例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方式为:所有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主要药物包 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治疗,通过加强对发病 病因和治疗合并症的发生,积极进行抗感染。术前和术后的治疗都应对心电图, 血液,尿液,血液电解质,彩色超声心动图等进行检查,进一步了解术前和术后 的安全指数。并通过对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以及心脏功能改善的程度来确 定治疗效果[2]。 1.3判定标准: (1)显效:症状和体征完全得到改善,心功能纠正到I级。(2)有效:症状 和体征得到改善,心功能改善I级以上而没有达到I级心功能。(3)无效:临床 症状和体征没有任何改变,心功能没有变化,病情无好转。总有效率为=显效率+ 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对所有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心电图以及血、尿常规的数据进行调查分析,采用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发病率和病因:引起心力衰竭的是一个重要的 原因是高血压病,该病因在所有引起心力衰竭病因的比例占最高,达到44.5%, 其他因素多为冠心病和心肌病。 30例心力衰竭患者,25例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25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 竭患者中包括:左心衰20例,右心衰竭3例,急性左心衰竭2例。治疗后,30 例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2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随访4年发现,病 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无死亡病例。住院的频率由原来的平均2-4次 每年,下降至0-1次,住院的频率明显下降。具体参见表1。

2019年中国心衰指南_0

---------------------------------------------------------------最新资料推荐------------------------------------------------------ 2019年中国心衰指南 心力衰竭定义: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 主要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 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当今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衰可分为 LVEF 降低的心衰(heartfailure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HF‐REF)和 LVEF 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HF‐PEF)。 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 在原有慢性心脏疾病基础土逐渐出现心衰症状、体征的为慢性心衰。 慢性心衰症状、体征稳定 1 个月以上称为稳定性心衰。 慢性稳定性心衰恶化称为失代偿性心衰,如失代偿突然发生则称为急性心衰。 急性心衰的另一种形式为心脏急性病变导致的新发心衰。 心衰发生发展过程,从心衰的危险因素进展成机构性心脏病,出 1/ 3

现心衰症状,直至难治性终末期心衰,可分为(表 1): 前心衰(A)前临床心衰(B)临床心衰(C)难治性终末期心衰(D)心衰的阶段划分体现了重在预防的概念,预防患者从阶段 A 进展至阶段 B,即防治发生机构性心脏病;预防从阶段 B 进展至阶段 C,即防止出现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尤为重要。 心衰的阶段定义患病人群举例阶段 A(前心衰阶段)患者为心衰的高发危险人群,尚无心脏的结构或功能异常,也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阶段 B(前临床心衰)患者从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但已发展成结构性心脏病。 左室肥厚、无症状心脏瓣膜病、OMI 等。 阶段 C(临床心衰阶段)患者已有基础的结构性心脏病,以往或目前有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 有结构性心脏病伴有症状、体征。 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评估( 一)判断心脏病的性质及程度1.病史、症状及体征: 心衰患者多因下列 3 种原因之一就诊: 运动耐量降低,液体潴留以及其他心源性或非心源性疾病,均会有相应症状和体征。 接诊时要评估容量状态及生命体征,监测体质量,估测颈静脉压,了解有无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以及端坐呼吸。

慢生心力衰竭的治疗体会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体会 xx中医院xx (614100)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目前进展很大,现代医学从解剖研究到了分子研究,目前发现神经内分泌激素和心肌重构之间的恶性循环才是心力衰竭患者不断进展的关键所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不仅改善症状,更主要的是改善预后,改变了衰竭心脏的生物学特性,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笔者收集我院内科2003~2006年慢性心力衰竭98例,体会到掌握各类药物的用药时机,合理应用纠正心衰的各类药物非常重要,略谈体会: 一、临床资料: 男62例,女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41岁,平均年龄岁。 1、心脏基础病疾病: 心肌病46例,高血压心脏病23例,冠心病20例,肺心病18例,风心病例。 2、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 全部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累、心跳、呼吸困难、浮肿、或有胸水, (2)全部病例都作了X线胸片检查: 都有心影增大,肺血增多,12例作了超声心动图,11例作了胸部CT检查。 3、心功分级: 按照美国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法,I级分功12例,II级心功45例,III级心功56例,IV级心功23例。其中左心衰65例,右心衰23例,全心衰11例

4、治疗方法和结果: 本组 二、体会 1、合理使用利尿剂 1、广泛应用: 只要有心衰,不管有无水肿均应选用,不因水肿消退而停药。 2、合理应用: 注意利尿剂的半衰期,半衰期短易出现药物反跳,如速尿半衰期为半小时,其作用强,但可剌激RASS发生代偿性反跳,出现明显水钠潴留。在心衰时应选用半衰期相对长的药物,如双克。其剂量以能缓解症状为宜。一般以12.5mgqd即可。有人主张“间断使用疗法”能提高疗效,不引起水电紊乱(即用药3~4天再停用3~4天)。 3、联合用药: 主张与ACEI同用,时间宜长,不因水肿消退而停药。 有人观察: 速尿+氨体舒通+少量多巴胺+ACEI疗效佳。 二、合理使用洋地黄 1、熟悉强心剂的药理作用(正性肌力,负性频率)掌握适应症,禁忌症和体内代谢过程。 适应症 (1)收缩功能不全性心衰。 (2)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房颤伴室速,房扑,室上速)禁忌症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_毛静远

DOI:10.13288/j.11-2166/r.2014.14.026标准与规范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冠心病中医临床研究联盟,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 心病分会,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6BAI08B02-01,2007BA120B07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资助项目(201007001)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指由任何初始心肌损伤引起心脏结构或功能变化,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已逐渐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1]。虽然现代医学对心衰治疗理念和手段不断进步,心衰患者预后有了明显改善,但中医药因其在稳定病情、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优势,仍被广泛地应用于心衰的治疗中[2]。然而心衰的中医诊疗至今尚未在业界形成共识,制约了中医药在心衰治疗中的规范应用。 “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立项启动的针对心衰的中医治疗方案、临床路径及评价方法等相关研究[3-6],在文献回顾分析、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专家咨询问卷、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常用中药系统评价等研究工作[7-30]的基础上对心衰的基本证候特征、证候演变规律、临床辨治及用药规律进行了梳理、总结、归纳、评价,初步把握了心衰中医诊疗的基本规律。基于这些研究成果,我们起草了《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初稿,经冠心病中医临床研究联盟第三届学术论坛初步讨论,进一步通过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近百名中西医心血管病学专家以会议、邮件的形式充分征求意见、修订完善,形成了《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现公布如下,以供同道参考,并冀在应用中听取意见,不断完善。 1心衰的诊断 本共识所涉及的心衰诊断可参照2014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1]等。 2心衰的中医证候特征 心衰的基本中医证候特征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以气虚为主,常兼有阴虚、阳虚;标实以血瘀为主,常兼痰、饮等,每因外感、劳累等加重。本虚是心衰的基本要素,决定了心衰的发展趋势;标实是心衰的变动因素,影响着心衰的病情变化,本虚和标实的消长决定了心衰发展演变。心衰中医基本证候特征可用气虚血瘀统驭,在此基础上可有阴虚、阳虚的转化,常兼见痰、饮。 3心衰的中医辨证分型 心衰中医证型可概括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阳气亏虚血瘀3种基本证型,均可兼见痰饮证。 3.1气虚血瘀证 主症:气短/喘息、乏力、心悸。 次症:①倦怠懒言,活动易劳累;②自汗;③语声低微;④面色/口唇紫暗。 舌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或舌下脉络迂曲青紫),舌体不胖不瘦,苔白,脉沉、细或虚无力。 3.2气阴两虚血瘀证 主症:气短/喘息、乏力、心悸。 次症:①口渴/咽干;②自汗/盗汗;③手足心热;④面色/口唇紫暗。 舌脉:舌质暗红或紫暗(或有瘀斑、瘀点或舌下脉络迂曲青紫),舌体瘦,少苔,或无苔,或剥苔,或有裂纹,脉细数无力或结代。 3.3阳气亏虚血瘀证 主症:气短/喘息、乏力、心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