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的意义

化学实验的意义
化学实验的意义

化学实验的意义

前言

化学科学众所周知,在远古时期就开始萌芽,约公元前1500年,炼丹和医药化学兴起,从那个化学时期开始,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或象征富贵的黄金,炼丹家和炼金术士们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虽然有些荒诞之处,但是这些早期实验实现了物质间用人工方法进行的相互转变,积累了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和现象,为化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准备了丰富的素材。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的基础,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其他教学方法所不能替代的。在化学成为一门学科科学之后,化学实验重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维能力,同时对各项能力的提升都有了新的要求和帮助。笔者就自己的经验和见解简单对此做了简单探析,与大家分享。

1 温故知新,提升自学自查能力

高中化学实验的操作要求掌握扎实基本的学理知识,对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等有一个清晰的脉络,所以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实验中就会不自觉的反复练习,多次的重复就在无形中就加深了学生对于高中化学理论的理解,熟能生巧,这样就把理论实践连接起来,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就可以自己检查自己课堂学习的疑点,遗漏之处,及时通过自己的探究实验把知识掌握牢固。

2 操作培养兴趣,提升创新能力

高中化学实验表面是一个动手操作的动态过程,殊不知在操作中,学生的思维也在随着高中化学元素的变化飞速运转,任何一个新的现象的出现都牵动着学生的思绪。多次的实验操作,锻炼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另外不确定的实验变化可能在一瞬间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灵感,不断完善创新自己的实验项目,让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台阶式跨越。

不管学习什么,学生的内在动力就是对此产生兴趣,只要学生对实验有了兴趣,他们就会独立自主的完成实验甚至在课余时间做一些课程中没有的实验,所以说兴趣是做好实验的前提之一。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可以常常发现,很多学生在完成老师的要求之后,会用剩余的材料或者向老师索取材料,尝试做一些不同的实验,假如能做出和书本上效果不同的实验,经过老师的指导帮助后发现实验现象有一定的使用价值,那这名学生的内心是非常开心,以后的实验课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对于实验也是充足准备,对化学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培养学生兴趣,通过自主创新获得满足感,也是提升化学能力的重要措施。

3 细致观察,提升分析探究能力

“在学校获得知识的真实目的是当他需要的时候,寻求怎样获得知识,而不是知识本身”,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如是说。教学大纲给高中化学实验的定义是一种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用探究的方法学习,又反过来学习探究的方法,在不断反复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高中化学实验的变化十分微妙,有时甚至需要实验者一动不动的盯着试管持续很长时间,细致而敏锐的观察能力在这种忙而不乱的静态过程中自觉提升,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探究是实验完成后的必备环节,紧张的动手操作实验过后,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武汉第五版

分析化学实验定量分析思考题答案 定量分析实验 实验一分析天平称量练习思考题: 1. 加减砝码、圈码和称量物时,为什么必须关闭天平? 答:天平的灵敏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个玛瑙刀口的质量。若刀口不锋 利或缺损,将会影响称量的灵敏度,因此,在加减砝码、取放物体时,必须关 闭天平,使玛瑙刀和刀承分开,以保护玛瑙刀口。 2. 分析天平的灵敏度越高,是否称量的准确度就越高? 答:分析天平的灵敏度越高,并非称量的准确度就越高 因为太灵敏,则达到平衡较为困难,不便于称量。 3. 递减称量法称量过程中能否用小勺取样,为什么?答:递减称量法称量过 程中不能用小勺取样,因为称量物有部分要沾在小勺上,影响称量的准确度。 4. 在称量过程中,从投影屏上观察到标线已移至 左盘重还是右盘重? 说明右盘重。实验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思考题: 1. HCI 和NaOH 标准溶液能否用直接配制法配制?为什么?答:由于 NaOH 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浓HCI 的浓度不确定,固配制 HCI 和NaOH 标准溶液时不能用直接法。 2?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 HCI,用台秤称取NaOH (S )、 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 答:因吸量管用于标准量取需不同体积的量器,分析天平是用于准确称取 一定量的精密衡量仪器。而 HCI 的浓度不定,NaOH 易吸收CO2和水分,所以只 需要用量筒量取,用台秤称取 NaOH 即可。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 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 么? 答: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所以应用该标准溶液润洗滴管 2? 100 分度的右边,此时说明 答:在称量过程中,从投影屏上观察到标线已移至 100 分度的右边,此时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摘要】:化学实验既是教学手段,更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倡导以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来实现课改新理念的今天,由于农村学校优质生源的流失以及实验经费的不足等原因,造成很多教师在意识上和行动上对化学实验的不重视。在教学中“重讲授,轻实验”,针对这种情况,宜采用多种策略来改进实验,增强学生探究实验的乐趣,促使学生更热衷于实验探究。 【关键词】:农村初中实验教学现状分析改进策略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素质中以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可见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更是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化学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能力,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更加突出,尤为重要。那么,在广大的农村乡镇中,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如何?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农村化学教师如何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有效的改变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笔者作为一名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改变策略浅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1.实验教学的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理解。 少部分农村初中虽然器材和药品配备较齐全。但由于教师短缺,化学教师兼几门学科的教学,除担任化学教学外,还担任数学、生物等课的教学,即使不兼这些课,也代几个平行班的化学教学,同时兼任实验管理员,基本上农村的乡镇中学并没有专职的实验员,都是由化学教师担任。而一节分组化学实验课从准备实验仪器到使用完毕清洗收拾实验仪器至少需要两三节课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即使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由于力不从心将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甚至放弃实验干脆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 2.不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按课程设置,初中三年级才开化学课,化学课开设既是起始年级,又是毕业年级,本来上课时数较少,教学上赶进度现象比较严重,因而无时间圆满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不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注重的主要是化学知识及解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对化学实验的研究不够,平时的听课也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思维能力的研究,至于实验的成功与否、实验经验的积累、实验的后记则往往不被重视。从工作量上讲,化学实验是一项费时费力、颇为麻烦的工作,而有的学校在计算教师的工作量时,对化学教师准备化学实验和预做化学实验都不计工作量,因而也影响了化学教师和实验员开展实验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怕麻烦、怕失败的倾向,使得本来有条件做的实验也省略不做,能够补充的实验也不补充。更有甚者,干脆就不开学生实验,造成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 3.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必需教具不足、实验教学严重缺乏。 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且这不足的经费配置又严重不公平,“重城轻乡”。由于经费的限制,办学条件受到制约,虽然我县部分农村初中都通过了教育强镇的评估,实验器材和药品配备只是看起来较齐全。可实际上化学教具很少,尤其农村中学化学教具很少, 象我们学校连一些基本教学挂图和模型都没有,教师也难以将某些有规律可循的知识迁移到挂图或模型上。缺仪少药较严重,致使学校无能力开足开全演示实验或探究实验。另外,因化学实验是一种消耗实验,一些仪器需时常添补,化学药品用完不能再生,更需及时添补,而有的学校只注重一次性投资而不能够时常补充,从而造成仪器药品不全而难以开足开全实验,尤

高一化学上册实验题汇总

高一化学上册实验题汇总 1.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纯净干燥氯气的装置 (1)图中有处错误,分别为A B C D E (2)分液漏斗中应加入(填代号) A.稀HNO3 B.H2O C.浓HCl D.稀HCl 圆底烧瓶中应加入(填代号) A.浓H2SO4 B.MnO2固体 C.KmnO4固体 (3)写出制气装置中浓HCl与MnO2反应的方程式 (4)用双线桥标出(3)中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5)标准状态下若有VLCl2生成,则被氧化的n HCl mol 2. 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 ,使集气瓶中充满 ,这种烟实际上 是 ,反应为 ,CuCl2溶于少量水后,溶液呈. 3. 新制的氯水显色,说明氯水中有分子存在。向氯水中滴入几滴AgNO3溶液, 立即有生成,说明氯水中有存在。蓝色石蕊试纸遇到氯水后,首先变红,但很快又褪色,这是因为。氯水经光照后,黄绿色消失,并放出无色的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实验室用2.0 mol/L NaCl溶液配制100mL 0.50 mol/L NaCl溶液。 (1)配制上述溶液,需要2.0 mol/L NaCl溶液 mL。 (2)配制上述溶液除需要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仪器有、、。 (3)配制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不变”) ①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②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③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取出水使液面恰好到刻度线。。

5. 请利用下列装置及试剂组装一套装置。其流程是,先制取纯净干燥的Cl2(不收集),后试 验干燥的Cl2和潮湿的Cl2有无漂白性。试回答: (1)按气体从左向右流向将各装置依次连接起来(填接口标号): a 接,接,接,接,接。 (2)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D装置的作用是,E装置的作用是,F装置的作用是。 (4)C瓶中的现象是,B瓶中的现象是。以上事实说明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 6. 根据如下装置回答问题: (1)A中的现象是___ (2)B中出现浑浊,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3)C中收集的气体是 7. 现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再用铜粉和氯气制取少量CuCl2 ,其实验流程示意图如下: 上图中“→”表示气流方向。请完成下列填空。 (1)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中选用的试剂是。

分析化学实验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试题及答案 (一) 一、填空题:(24分2分/空) 1、如果基准物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 2、移液管移取溶液时,当液面上升至标线以上,应用_右__手食指堵住管口。 4、标定EDTA溶液时,若控制pH=5,常选用___XO 为金属离子指示剂;若控 制pH=10,常选用_EBT 为金属离子指示剂。 5. 在滴定操作中左手控制滴定管,右手握锥形瓶;滴定接近终点时, 应控制半滴加入,加入半滴溶液的方法是轻轻转动旋塞,使溶液悬挂在出口管嘴上,形成半滴,用锥瓶内壁将其沾落,再用洗瓶吹洗。;滴定完毕进行读数时,应将滴定管取下视线应与__欲读刻度线平行。__。 6.测定水的总硬度时用三乙醇胺掩蔽Fe3+、Al3+等少量共存离子。7.NaOH 标准溶液因保存不当吸收了CO2,若以此NaOH 溶液滴定H3PO4至第二个计量点, 则H3PO4的分析结果将偏高。 二、判断题:(8分2分/题) 1.测定水的硬度时,需要对Ca、Mg进行分别定量。(×) 2.对某项测定来说,它的系统误差大小是不可测量的。(×) 3.金属离子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过于稳定称为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4.以HCl标准溶液滴定碱液中的总碱量时,滴定管的内壁挂液珠,会使分析结果偏低。(√) 三、简答:(68分) 1、络合滴定中为什么加入缓冲溶液?(14分) 答:各种金属离子与滴定剂生成络合物时都应有允许最低pH值,否则就不能被准确滴。而且还可能影响指示剂的变色点和自身的颜色,导致终点误差变大,甚至不能准确滴定。因此酸度对络合滴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加入缓冲溶液予以控制。

2.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用锌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为什么不计滴定体积?能否用不知道准确浓度的Zn2+溶液滴定?实验中使用的EDTA需不需要标定?(15分) 答: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用的是置换滴定法,只要计量从AlY-中置换出的EDTA,而不需要对与Al3+反应后过量的EDTA计量,滴定过量的EDTA可以,滴定置换出的EDTA不行。 实验中使用的EDTA不需要标定。 3.为下列操作选用一种合适的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说出名称和规格:(14分) 1) 准确称取0.6克待测定样品,溶解,定溶到100.0ml; 2) 移取25.00mlHCl溶液,用0.1mol·L_1标准溶液滴定。 答:1)分析天平,100ml容量瓶。 2)25ml移液管,50ml碱式滴定管。 4.有一碱液,可能含有NaOH、Na 2CO 3 或NaHCO 3 ,也可能是其中两者的混合物。 今用盐酸溶液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消耗盐酸体积为V 1 ;当加入甲基橙指示剂, 继续用HCl溶液滴定,又消耗HCl体积为V 2 ,试判断下列五种情况下,混合碱中存在的成分是什么?(15分) (1)V 1=0;(2)V 2 =0;(3)V 1 >V 2 ;(4)V 1 <V 2 ;(5)V 1 =V 2 。 答:(1)V 1=0:存在NaHCO 3 (2)V 2 =0:存在NaOH (3)V 1>V 2 :存在NaOH和Na 2 CO 3 (4)V 1 <V 2 存在Na 2 CO 3 和NaHCO 3 (5)V 1=V 2 存在Na 2 CO 3 5.简述KMnO4溶液的配制方法。(10分) 称取计算量固体KMnO4于计算量体积水中,盖上表面皿,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状态1h,冷却后,用微孔玻璃漏斗(3号或4号)过滤。滤液储存于棕色试剂瓶中。将溶液在室温条件下静置2~3天后过滤备用。

最新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doc

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李映莲 宝华学校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是以实验为主,实验前做好充分地准备和精心地设计实验,能使在实验过程中,操作简便安全省时,现象明显,学生容易正确得出结论,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大多数是经过千锤百炼,教育教学专家反复论证后编入课本中的,具有权威性。但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实验,从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安全性等方面还有待改进和创新。为此,本文进行教材实验设计分析,说明优缺点所在,提出改进方案,从而能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改进 一、教材中实验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贯穿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初中化学实验中大部分为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因此,教师要对实验进行精心的设计,使学生在实验中操作简便易行,更容易观察到现象,更能体会到实验的趣味,能正确的得出结论。 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设计或是操作复杂,或是现象不明显,或是成功率不高,或是不环保。因此,对实验进行改进,重新设计,使之更好的进行实验,使之更简便化、趣味化、绿色化、科学化,是很有必要的。 二、实验设计与改进必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做到实验准确,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科学,实验装置设计合理,实验操作符合。 2、简约性原则:装置简单,操作简便,有创造性。

3、直观性原则:实验现象明显,感官性高。 4、安全性原则:实验过程安全,不出事故。 5、环保性原则:减少药品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三、实验方案的优化与改进 (一)、有关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 燃烧条件之一:着火点 教材方案:在500ml烧杯中加入3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缺点:教材上的实验易引发意外,且在敞开环境中燃烧白磷,产生大量白烟,污染严重。 改进方案: 1、取两支干燥的大试管,分别放入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和一小匙干燥的红磷,分别塞上橡皮塞。 2、将上述两只大试管同时放入一杯热水中(温度稍高),观察现象。 改进优点: 安全性好,操作简便,现象明显,且不污染环境。 (二)、关于活性炭的吸附性实验探究 教材方案: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轻轻振荡锥形瓶,观察现象。 缺点:加入木炭或活性炭后,液体悬浮许多炭的颗粒,呈现黑色,无法观察现象,若要观察红墨水的褪色情况,需进行过滤操作,这就使实验时间拉长,教学效率降低。 改进方案:

中学无机化学实验常识

中学无机化学实验常识 一、无机化学实验课的目的化学是一门实验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目的是:学习和掌握化学技术,培养动手观察和思维能力。 二、无机化学实验课的学习方法 1.预习:实验前必须进行充分的预习和准备,并写出预习报告,做到心中有数,这是做好实验的前提。 2.操作:应按拟定的实验操作计划与方案进行。做到轻(动作轻、讲话轻),细(细心观察、细致操作),准(试剂用量准、结果及其记录准确),洁(使用的仪器清洁,实验桌面整洁,实验结束把实验室打扫清洁)。 在实验全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自己难以解释时可请老师解答。 3.写实验报告:做完实验后,应解释实验现象,并作出结论,或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 实验报告主要包括:a、目的,b、原理,c、操作步骤及实验性质、现象,d、数据处理(含误差原因及分析),e、经验与教训,f、思考题回答。 三、化学实验室学生守则 化学实验室守则是学生实验正常进行的保证,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1)进入实验室,须遵守实验室纪律和制度,听从老师指 导与安排,不准吃XX,大声说话等。 (2)未穿实验服、未写实验预习报告者不得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3)进入实 验室后,要熟悉周围环境,熟悉防火及急救设备器材的使用方法和存放位置, 遵守安全规则。(4)实验前,清点、检查仪器、明确仪器规范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老师会给予演示),否则不得动手操作。 (5)使用药品时,要求明确其性质及使用方法后,据实验要求规范使用。禁止使用不明确药品或随意混合药品。 (6)实验中,保持安静,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维,如实记录,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7)实验室公用物品(包括器材、药品等)用完后,应归放回原指定位置。实验废液、废物按要求放入指定收集器皿。(实验前拿若干烧杯放于桌面,废液全放于一杯中) (8)爱护公物,注意卫生,保持整洁,节约用水、电、气及器材。 (9)实验完毕后,要求整理、清洁实验台面,检查水、电、气源,打扫实验室卫生。 (10)实验记录经教师签名认可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四、实验安全知识 学生自学教材p3-5 实验 1 仪器的认领和洗涤 一、实验目的 1.领取无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熟知其名称、用途 2.练习常用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 二、实验内容 1.仪器的认领:按仪器清单领取并认识。 2.玻璃仪器的洗涤: a.冲洗法:对于尘土或可溶性污物用水来冲洗。 b.刷洗法:内壁附有不易冲洗掉的物质,可用毛刷刷洗。

(完整)初中化学实验题精选(含分析解答)

化学实验题精选及解答(初三) 1.按下图的装置进行实验,在A、B、C、D处发生了化学反应。 请你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类 型A B C D [分析]:锌跟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使氢气充满反应装置,再点燃酒精灯,防止因混有空气而引起爆炸。氧化铜跟氢气反应生成光亮的紫红色的铜和水蒸气,水蒸气随着没有反应完的氢气经过盛有干燥剂的干燥管被吸收了,再点燃C、D处的氢气,纯净的氢气分别在空气和氯气中安静地燃烧起来。 [解答]: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 A 锌粒表面上有气泡产生Zn+H 2SO 4 =ZnSO 4 +H 2 ↑置换反应 B 黑色的粉末变成光亮的紫红色 粉末,同时在远离酒精灯火焰处 玻璃管内壁有水珠 置换反应 C 呈苍白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在瓶口 形成白雾,同时集气瓶内黄绿色 褪去 化合反应 D 呈淡蓝色火焰,放热,使小烧杯 发热,小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化合反应 2.用下列装置连接成一套测定水的组成的实验装置。

A.B.C.D. (1)所用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不用C装置,测定出来的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会___________(偏高或偏低) (3)测量数据用m 1、m 2 、m 3 、m 4 表示如下: 仪器名称实验前实验后 氧化铜和玻璃管m 1m 3 氯化钙和U形管m 2m 4 则在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 (4)如果在停止加热的同时,就停止了通入氢气,并拆开装置,则测定结果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偏高或偏低) [分析]:本实验是测定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水和铜测出氧化铜中的氧和生成水的质量,便可计算出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首先制取氢气,为了防止生成的氢气中带有水蒸气,再将氢气通过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吸收其中的水蒸气,将干燥的氢气通过受热的氧化铜,使氧化铜跟氢气反应生成的水再被盛有固体氯化钙的U形管在较低温条件下吸收,所以实验仪器的连接顺序应为B、C、A、D。生成的氢气如果不用C装置干燥,测出 的水的质量即m 4-m 2 的值偏高,这样测定出的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会偏高, 因在生成的水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来自氧化铜中的氧元素质量,即m 1-m 3 ,这 样便可知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即(m 4-m 2 )-(m 1 -m 3 )所以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 比为:。如果在停止加热的同时,就停通入氢气,并拆开实验装置,其后果是使热的铜重新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生成氧化铜,这样测 出的m 3数值偏高,因而m 1 -m 3 的值偏低,使(m 4 -m 2 )-(m 1 -m 3 )的值偏高,导致 偏高,即此时会使水中的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偏高。 [解答]: (1)B、C、A、D (2)干燥氢气,偏高

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要点

贵阳学院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 站点名称:贵州省安龙县 学生姓名:杨义勇 班级:2012级化学本科 学号:12190505006 指导教师: 时间:201405

贵阳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毕业生论文/设计评审表 注:1、评审教师应结合学院评审办法作出客观的评审意见;2、本表附在学生毕业论文或设计后面,关键词及以上部分由学生填写,要求字迹清楚整洁;3、该表将装入学生毕业档案中。

目录 摘要 (4) 关键词 (4) 引言 (4) 一、改进化学实验装置 (6) 二、严格控制药品的用量,尽量节约药品 (8) 三、合并实验装置 (8) 四、利用某些简单器具改进实验 (9) 五、增设必需的实验 (11) 参考文献 (13)

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 2012届贵州教育学院化学专业杨义勇 摘要:改进化学实验,提高课堂效率,使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达到更满意的效果。通过实验探究和验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关键词:化学;实验;改进;绿色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的自然学科,初中化学实验尽管只是非常基础的,比较初级的实验,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实践活动,是学习化学不可少的手段之一,特别是初中化学大部分知识都与实验密切相关,或通过实验引入;或在实验探究中发现问题,得出结论;或通过实验验证。只有经过教师加强在实验上的精心引导,严格规范实验训练,学生才能真正进入化学学科的领域。然而,由于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使用对人体健康及环境有害的原料和溶剂,污染性废物排放,一些化学过程也给人们健康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使我们甚至对化学产生了莫名其妙的恐惧心理。在这种形式下,综合考虑环境、健康、经济及化学实验对教学效果的要求,具有全新理念的化学实验绿色化应运而生。同时也符合当今世界所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能源,尽可能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尽量倡导“绿色化学”的理念。化学实验绿色化就是要将绿色化学的理念用于化学实验中,要减少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来完成实验。这样,让我们的化学实验不仅给学生学习化学带来兴趣和帮助,也使化学实验课堂更安全,消除了师生对化学实验的恐惧感,又增强了学生的环境意识。促进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使我们心目中恐惧的化学实验课变得生机盎然。

化学实验部分知识整理

化学实验部分知识整理 化学实验部分有哪些知识点?那些是我们考试常见的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 的关于化学实验部分知识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化学实验部分知识整理 第一片:四个“0” 1.滴定管的“0”刻度线在其上部,不是最上端盛放液体可以在“0”刻度线,也可以在“0”刻度线以下。 2.温度计的“0”刻度线在其中下部, 3.托盘天平“0”刻度线在标尺的最左边, 4.量筒、量杯、容量瓶没有“0”刻度线。 第二片:五个标志 1.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内壁水不聚集成滴也不成股流下,而是均匀水膜. 2.沉淀洗净标志: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___”,无“___现象。 3.滴定终点的标志:滴下最后一滴“___”液,锥形瓶内反应液由“__”色变为“YY”色,且半分钟内不复原。 4.容量瓶、分液漏斗、酸式滴定管不漏液标志;容量瓶:加入一定量的水,用食指 按住瓶塞,倒立观察,立正容量瓶后,将瓶塞旋转180°,再次倒立,均无液体渗出。 分液漏斗、酸式滴定管:关闭活塞,加入一定量水,活塞处,无水珠渗出。 5.天平平衡标志:指针在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渡幅度相等。 第三片:六个原则 1.除杂:除杂不引杂原则 2.检验:一看(颜色、状态)、二闻(气味)、三实验(加试剂)原则 3.分离提纯:不增不减易分离原则 4.仪器组装:从下而上,由左至右;拆卸与此相反。 5.实验药品:不品尝不手触 6.安全、绿色、经济原则。 第四片:七个“上、下” 1.萃取:碘水、溴水萃取,苯、煤油做萃取剂时,油层在上,CCl4做萃取剂,油 层在下。

2.冷凝管:下进上出 3.分液:下层液体下方放,上层液体上口倒 4.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水银球在液面下(不触及瓶底),测量蒸汽温度在液面上(蒸馏烧瓶支管口) 5.收集气体:分子量大于29的,向上排空气法,小于29的,用向下排空气法 6.反应加液:长颈漏斗下颈在液面下,分液漏斗下颈在液面上 7.钠和水反应,固体在上;钠和乙醇反应,固体在下。 第五片:八个“先、后” 1.气体制取:先验密后装药 2.SO42- 鉴定:先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后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3.点燃气体:先验纯后点燃 4.浓硫酸沾到皮肤:先用大量水冲洗,后涂碳酸氢钠溶液 5.配制溶液:先冷却后转移 6.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先验水密性后洗涤干净 7.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2~3次,后装反应标准液 8.检验多糖水解:先碱化后加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第六片:九个数据 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0.1g;量筒的精确度:0.1ml;滴定管精确度:0.01ml。 2.固体灼烧的定量实验:最后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1g 3.配制溶液,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 4.滴定时,指示剂用量:2~3滴 5.容量瓶内液体加至距刻度线1~2cm,改用胶头滴管定容 6.取用液体最少量:1~2ml 7.滴定终点:锥形瓶内反应液颜色,半分钟(30秒)不复原 8.试管液体:不超过1/3, 蒸发皿:不超过2/3,烧杯、烧瓶液体:1/3~2/3,酒精灯:1/4~2/3. 9.加持试管:距管口1/3处,试管液体加热:与桌面成45°角。 第七片:十个“不” 1.用PH试纸测溶液PH值:不能用水润湿 2.定容摇匀后,液面降低,不能再补加蒸馏水

(完整版)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1.HCl和NaOH标准溶液能否用直接配制法配制?为什么? 由于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浓HCl的浓度不确定,固配制HCl和NaOH 标准溶液时不能用直接法。 2.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HCl,用台秤称取NaOH(S)、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 因吸量管用于标准量取需不同体积的量器,分析天平是用于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精密衡量仪器。而HCl的浓度不定, NaOH易吸收CO2和水分,所以只需要用量筒量取,用台秤称取NaOH即可。 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 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所以应用该标准溶液润洗滴管2~3次。而锥形瓶中有水也不会影响被测物质量的变化,所以锥形瓶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或烘干。 4.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实验三 NaOH和HCl标准溶液的标定 1.如何计算称取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或Na2CO3的质量范围?称得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响? 在滴定分析中,为了减少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一般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应在20—25ml 之间,称取基准物的大约质量应由下式求得: 如果基准物质称得太多,所配制的标准溶液较浓,则由一滴或半滴过量所造成的误差就较大。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也不能太少,因为每一份基准物质都要经过二次称量,如果每次有±0.1mg的误差,则每份就可能有±0.2mg的误差。因此,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不应少于0.2000g,这样才能使称量的相对误差大于1‰。 2.溶解基准物质时加入20~30ml水,是用量筒量取,还是用移液管移取?为什么?因为这时所加的水只是溶解基准物质,而不会影响基准物质的量。因此加入的水不需要非常准确。所以可以用量筒量取。 3.如果基准物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如果基准物质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 4.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问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而形成Na2CO3,使NaOH溶液浓度降低,在滴定过程中虽然其中的Na2CO3按一定量的关系与HCl定量反应,但终点酚酞变色时还有一部分NaHCO3末反应,所以使测定结果偏高。 实验四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完整版)初中化学实验改进(20201004180944)

一、教材中实验分析 教材中没有严格区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不再单列学生实验,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动手为主。根据大纲的要求,在初中化学课中必须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主要包括:学生实验的基本要求;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 器介绍和使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收集气体、加 热方法等。对于一些较复杂的操作,学生在没有学习有关化学知识前进行操作,既没有兴趣,也有一定困难。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设计或是操作复杂,或是现象不 明显,或是成功率不高,或是不环保,或是缺乏趣味性。因此,对实验进行改进,重新设计,使之更好的进行实验,使之更简便化、趣味化、绿色化、科学化,是 很有必要的。 二、实验设计与改进必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做到实验准确无误,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科学,实验装置设 计合理,实验操作符合。 2、简约性原则:取材容易,装置简单,操作简便,缩短实验时间,有创造性。 3、直观性原则:实验现象明显,感官性高。 4、安全性原则:实验过程安全,不出事故,不危害人身安全。 5、环保性原则:减少药品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6、可行性原则:实验的设计应符合实际情况(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情况), 教师要先做验证实验,确保实验的可行性。 三、实验方案的优化与改进 (一)、《比较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的实验探究 1.呼出气体的收集 教材方案:收集呼出气体,采用普通的排水法。 缺点:收集呼出气体,所用仪器体积大,浪费大量水、操作复杂 改进方案1: 1.取一集气瓶,内装满水,连接带有两支 导气管的双孔塞,一支伸入瓶底,一支刚露出瓶塞既可。 2.从B 端呼气,水被排出,即可收集满呼出气体。 改进方案2: 1.取一集气瓶,连接带有两支导气管的 双孔塞,一支伸入瓶底,一支刚露出瓶塞既可。 2.从B 端呼气,瓶内空气被排出,即可收集满呼出气体。 取一集气瓶侧盖一玻片,伸入一支导气管 至瓶底,向其内慢慢呼气。可用一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检验呼出气体是否已满。 改进优点:

化学实验室常识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化学实验室常识知识点复习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高考化学实验题分析.doc

高考化学实验题分析 高考化学的大题以实验题为主,分析其中问题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应对。以下就是我整理的,建议熟读才能在考试中运用得当。 :明确高考化学实验题能力要求 1.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来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 高考化学试题中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考查中,既有常见仪器的主要规格及其使用,又有实验操作;既有对正确操作的理解,又有对错误操作的辩认。在高考中有时直接考查某一"学生实验",也有时是按照某些"学生实验"的基本要求,或由其发展、派生出来的内容来命题,借以考查本项实验能力。 2.观测、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高考化学试题考查实验能力的题目中,对实验现象的考查,既可以是直接由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也可以是将实验的方法与正确的结论联系起来进行设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一般地是要求考生分析实验的关键、细节以及产生的误差等等。实验结果的处理,既可能直接报告数据,也可能从有关数据中归纳出定量的计算公式,绘制出一定的变化曲线。 3.初步处理实验中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 高考实验能力中要求考生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具有安全操作知识和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考生的安全意识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

①对实验的认识应该十分明确,在化学实验中可能有那些不安全的因素,以及如何防范。 ②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实验装置要正确、规范,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③一旦有事故发生时,要镇定、敏捷、果断地处理。 一般在化学实验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不安全的因素: (1)有毒气体排放:作为考生应该十分清楚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哪些实验会产生有毒气体的排放,如何消除有毒气体造成的不安全因素。消除有毒气体一般采用相对应的尾气处理装置。 (2)溶液发生倒吸:溶液的倒吸主要是反应容器中压强下降引起的,引起容器中压强下降的原因是气体急速溶解和容器内温度的下降。作为考生应该知道①那些实验有可能会有溶液倒吸现象的发生,②如何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以避免溶液倒吸,③怎样安装防倒吸装置及安全瓶的使用原理。 (3)试管发生破裂:在氨气、氧气、甲烷等实验室制取中,都是采用固体与固体加热的发生装置来制取的,为避免试管的破裂必须采用正确的操作 ①如试管口向下倾斜,避免反应中形成的水倒流; ②加热不要过于剧烈;③选择适合的反应物质 (4)反应溶液暴沸:一般纯液体加热或液体和液体混合加热都会有可能产生溶液暴沸现象,所以如果在容器中进行该项实验时除了反应物用量要控制外,还要求在反应混合物中加碎瓷片以防止溶液在反应中暴沸。 (5)腐蚀液滴飞溅:浓硫酸、溴水、浓硝酸、苯酚等在实验操作中使用不当都有可能液滴飞溅,造成人的皮肤灼伤,做为考生应该知道如何采用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集》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集》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课题组 吉安县教研室陈人昌 2014年8月

改进型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点 一、实验方案设计遵循的原则 1、立意的科学性。 2、操作的可行性。 3、过程的安全性。 4、用品的简约性。 5、思路的创新性。 6、效果的启发性。 二、实验方案设计满足的要素 1、改进背景与设计目的。 2、用品选取与装置组配。 3、实验过程与操作方法。 4、实验记录、现象分析与结果讨论。 5、注意事项与改进反思。 三、实验方案设计侧重的内容 1、实验药品的选取。 2、实验仪器的改进。 3、实验装置的改进。 案例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改进

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改进实验目的添加辅助仪器,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实验原理 蜡烛燃烧产生的热水蒸气在经过长颈漏斗内壁的冷凝作用后很快就会有明显的水珠产生 实验仪器 及药品 长颈漏斗、蜡烛、玻璃片、烧杯、玻璃管、澄清石灰水、火柴 实验 装置 实验步骤及现象1、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倒扣一长颈漏斗,蜡烛燃烧产生的热水蒸气在经 过长颈漏斗内壁的冷凝作用后很快就会有明显的水珠产生,(如果外面再盖一冷的湿巾效果更好)。(如图1) 2、用玻璃片迅速盖好烧杯后倒转过来,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石灰水,石 灰水变浑浊。用玻璃片盖住烧杯是为了防止烧杯内收集的气体逸散。(如图2) 3、在蜡烛外套用一个比蜡烛稍大的玻璃管,这样就可以防止在熄灭蜡 烛时产生的白烟随空气逸散,从而较易点燃蜡烛。 创新设计后的优点1、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与二氧化碳,但因为这个实验是在天气较热的9月份演示,此时气温较高,所以在冷而干燥的烧杯内根本无法看见产生的水雾,另外由于烧杯离蜡烛火焰太近,蜡烛燃烧缺氧而产生的大量炭黑会将烧杯内壁熏黑,也看不到有水雾产生。而通过长颈漏斗有明显的水珠产生。 2、蘸在烧杯内壁的少量石灰水会由于蜡烛火焰的蒸发而留下少量白色物质,很容易使学生误解这是CO 2 与石灰水反应产生的生成物,但实际上是石灰水中的溶质氢氧化钙。用玻璃片盖住烧杯是为了防止烧杯内收集的气体逸散。 案例2 《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CO2含量比较》的创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探究题

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探究题(精心整理) 1、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②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序号,下同),气体收集装置为____或___ ;实验室制取二 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或, 其中更好的是,优点有,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右图电解水实验中的现象,请回答: A端为电源的极。 写出B端所连接试管内气体的一点性 质。 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3、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2)用A与D相连可制取的一种气体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明将B与C相连,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操作有:a.停止加热b.固定试管c.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d.装药品和

放棉花e .加热,收集氧气。上述过程中缺少的一步操作是 , 将该操作编号为f ,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4)查阅资料:相同条件下,氨气(NH 3)的密度比空气小, 且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 合物可制取氨气。根据所查资料,制取氨气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序号)。 4、下列是有关二氧化碳制取的相关问题: ①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鸡蛋壳与稀盐 酸反应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其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是 。 ②如果用右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不熄灭的可 能原因是: ③实验操作中将鸡蛋壳捣碎的目的是 5、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同学们对竹子中的 气 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 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 、B 两组,在相同的 条件下,A 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 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 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3)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 测定氧气含量。

高考化学实验典型例题分析

【典型例题】 [例1] 某同学通过下列装置进行实验,推断SO2与Na2O2反应的产物,已知SO2可由浓H2SO4与Na2SO3反应制取,Na2O2完全反应。 (1)怎样确定反应中是否有O2生成?; (2)装置B的作用是;装置D的作用是; (3)该同学为了确定另一产物是Na2SO3还是Na2SO4,设计实验如下: 你认为该同学的实验是否合理,理由。 (4)若你认为不合理,请你设计一个合理实验来确定产物(括号填加入物质,方框填现象);若你认为合理,可不回答此问。 答案:(1)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干燥管口a,观察是否复燃。(2)干燥SO2,防止水蒸气进入C装置与Na2O2反应;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C装置与Na2O2反应生成O2;同时吸收过量的SO2,防止干扰O2的检验和污染空气。(3)不合理,固体中有Na2SO3时也具有此现象(4)盐酸,无明显现象BaCl2溶液或Ba(NO3)2溶液,白色沉淀 解析:考察检验实验的设计。

[例2] 某硝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铵和碳酸氢钠杂质,试 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既除去杂质,又配成硝酸钠溶液。 供选用的试剂有:①稀HCl ②稀HNO3③稀H2SO4 ④ NaOH溶液⑤ Na2CO3溶液⑥ BaCl2溶液⑦ Ba(OH) 2溶液⑧ Ba(NO3)2溶液 供选用的实验操作有:A. 加热 B. 过滤 C. 分液 D. 蒸发 E. 蒸馏 F. 结晶 要求:试剂不超过三种,空格按要求填人试剂或操作的 序号,可不填满。 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然后填下列 空格: 选择试剂 选择操作 答案:选择试剂⑦⑤②选择操作 A B A 解析:考察除杂实验设计。 [例3] 选择使用下列仪器、药品验证由铜和适量浓硝酸反应 产生的气体中含有NO(N2和O2的用量可自由控制) 已知:Ⅰ NO+NO2+2OH-=2NO2-+H2O;Ⅱ气体液化温度NO2:21℃, NO:-152℃ (1)现有甲、乙、丙3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3个实验 方案(用仪器的连接顺序表示)。 甲:A→C→F→D→B 乙:A→B→C→E 丙:A→F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初探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初探 10-01-07 点击:【大中小】摘要:初中化学实验改进初探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教学显示出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必须优化教学设计,改进实验方案,使实验教学与探究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而且重视让...鍛弪谓鞯裥劉烃负陰粜对练諛丽鲢阏愾虾論賺猙鶼燜椏浍鴛踬韩觇蠱嗎謔際摄讧惩瘗徹钫鳕豬煉黌辮痹档飲济枣硖鐲帐禄絳侶镳聞畲蠆詿癤缘廳汆烂艙訥砾篓鈣 緇絲锹諞澠親齑谓餼興壓癲誅徹銮駢搂禮戏铅瓚義谋宪议題椏軺。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初探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教学显示出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必须优化教学设计,改进实验方案,使实验教学与探究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而且重视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使学生对实验保持持久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本文从化繁为简、多步组合、改进创新、补充强化、增设必需的实验、微型节约、绿色环保等对实验进行改进。 关键词:化学实验改进初探 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经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化学实验特有的生动性,会使初学化学的初中学生很感兴趣,但只是层次较低的感知兴趣和操作兴趣,再加越来越多的验证实验,他们逐渐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我们必须优化教学设计,改进实验方案,使实验教学与探究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而且重视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使学生对实验保持持久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化学教学中更应充分应用实验这一手段。下面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实验进行了改进和补充,请大家指正。 一、化繁为简 化学实验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一定要直观、显明、省时、准确、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