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的认识与解析

对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的认识与解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49351162.html,

对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的认识与解析

作者:王天歌卢静

来源:《教育界·下旬》2018年第02期

【摘要】马林诺夫斯基所著的《文化论》,代表了早期功能主义人类学的最高成就。文章对全书二十四章内容逐一进行了梳理解析,对作者的核心思想和文化观进行了概括总结,提出我们只有认清文化的差异和文化历程,才能知道不同地域文化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关键词】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文化功能

马林诺夫斯基是英国人类学家,现代英国人类学的奠基人。他对太平洋新几内亚地区的原始部落,特别是特罗布里恩德群岛进行过多次田野调查,他的多部著作都是以此为基础写成的,是人类学田野调查范式的开创者。马林诺夫斯基最大的贡献就是将田野考察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提出了新的民族志的写作方法。其代表作《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至今仍是民族志写作的典范,该书和《文化论》一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林诺夫斯基在学术上对进化论学派、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都持反对态度。他认为,作为物质的器具和社会意识,只有在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时,才能保存和传播,若失去了这类功能,发挥不了作用,便会在历史上消失。

《文化論》作为马林诺夫斯基最重要的理论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他对文化功能的理解,可以说是人类学功能主义理论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一个总结。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包括如下四个方面。一是物质设备,如器物、房屋、船只、武器等,它们是文化中最显明、最易把握的方面,决定了文化的水准和工作的效率。二是精神方面的文化,包括各种知识以及道德上、精神上和经济上的价值体系,社会组织的方式和语言。而“标准化的、身体上的习惯或习俗,亦即机体上较巩固的修正”,是精神文化最基本的要素。三是语言,它是文化整体的一部分,但不是一个工具的体系,而是一套发音的风俗及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四是社会组织,它是物质设备与人体习惯的混合复体,是集团行动的标准规矩。它依靠外在的规则、法律习惯等手段进行维系,这些手段的内在根据则是个体的良心、情操等道德动机。马林诺夫斯基还认为,不同的文化功能构成不同的文化布局,文化的意义依它在“人类活动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所关联的思想,以及所有的价值而定”。在其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思想下:文化是社会结构体系的工具,文化功能的发挥受各种社会结构层次的制约,文化体系不仅决定人的价值观念,也构成人的行为准则。

《文化论》以洗练的语言,阐述了作者对文化的基本主张,浓缩了作者对科学文化理论探索的精华,代表了早期功能主义人类学的最高成就。全书分为二十四章,每一章都有明确的研究指向和范例。笔者认为,为了便于对该书做全面深入的了解,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四个部分来阅读。第一部分是第一至第四章,作者开篇提出了人类的错综复杂和文化差异的关联性,对文化做了定义,并且阐述了文化的四个基本方面,着重强调了对精神心理的认识,最后通过对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