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项目土建工程质量通病

光伏发电项目土建工程质量通病
光伏发电项目土建工程质量通病

光伏发电项目土建工程质量通病

(一)土方开挖

1.1 挖土边坡塌方

1.1.1 现象

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

1.1.2 原因分析

(1)基坑(槽)开挖较深,未按规定放坡。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基坑(槽),未采取有效降排水措施。

(3)坡顶堆载过大或受外力震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导致塌方。

(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1.1.3 防治措施

根据不同土层土质情况采用适当的挖方坡度;做好地面排水措施,基坑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采取降水措施;坡顶上弃土、堆载,应远离挖方土边缘3~5m;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并随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相邻基坑(槽)开挖,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处理方法,可将坡脚塌方清除,做临时性支护措施。

1.2 超挖

1.2.1 现象

边坡面界面不平,出现较大凹陷。

1.2.2 原因分析

(1)采用机械开挖,操作控制不严,局部多挖。

(2)边坡上存在松软土层,受外界因素影响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洼不平。

(3)测量放线错误。

1.2.3 防治措施

机械开挖,预留0.3m厚采用人工修坡;加强测量复测,进行严格定位。(二)土方回填

2.1 填方边坡塌方

2.1.1 现象

填方边坡塌陷或滑塌。

2.1.2 原因分析

(1)边坡坡度偏陡。

(2)边坡基底的草皮、淤泥、松土未清理干净;与原陡坡接合未挖成阶梯形搭接,或填方土料采用淤泥质土等不合要求的土料。

(3)边坡填土未按要求分层回填压(夯)实。

(4)坡顶坡脚未做好排水设施。由于水的渗入,土内聚力降低,或坡脚被冲刷而导致塌方。

2.1.3 防治措施

永久性填方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填方高度、土的种类和工程重要性按设计规定放坡;按要求清理基底和做阶梯形接槎;选用符合要求的土料,按填土压实标准进行分层、回填碾压或夯实;在边坡上下部做好排水沟,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

2.2 回填土不密实

2.2.1 现象

回填土塌陷或裂缝。

2.2.2 原因分析

(1)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土颗粒过大,含石块等硬质填料;采用了碎块草皮、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淤泥质土或杂填土作填料。

(2)土的含水量过大或过小,因而达不到最优含水量下的密实度要求。

(3)填土厚度过大或压实遍数不够;或碾压机械行驶速度过快。

(4)碾压或夯实机具能量不够,影响深度较小,使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2.2.3 防治措施

(1)选择符合要求的土料回填;按所选用的压实机械性能,通过试验确定含水量,控制每层铺土厚度、压实遍数、机械行驶速度;严格进行水平分层回填、压(夯)实;加强现场检验,使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2)如土料不合要求,可采取换土或掺入石灰、碎石等措施压实加固;土料含水量过大,可采取翻松、晾晒、风干或掺入干土重新压、夯实;含水量过小时,

在回填压实前适当洒水增湿;如碾压机具能量过小,可采取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械碾压等措施。

(三)、模版工程

3.1 轴线位移

3.1.1 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基础实际位置与设计轴线位置有偏移。

3.1.2 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

(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4)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5)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大挤偏模板。

(6)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1.3 防治措施

(1)严格按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3)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4)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5)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6)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3.2 标高偏差

3.2.1 现象

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度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

标高之间有偏差。

3.2.2 原因分析

(1)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未按标记施工。

(3)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

3.2.3 防治措施

(1)有效设置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3)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

(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模板。

(四)钢筋工程

4.1 条料弯曲

4.1.1 现象

沿钢筋全长有一处或数处“慢弯”。

4.1.2 原因分析

每批条料或多或少几乎都有“慢弯”。

4.1.3 预防措施

减轻条料弯曲程度。

4.1.4治理方法

直径为14mm和14mm以下的钢筋用钢筋调直机调直;粗钢筋用人工调直:可用手工成型钢筋的工作案子,将弯折处放在卡盘上板柱间,用平头横口扳子将钢筋弯曲处扳直,必要时用大锤配合打直;将钢筋进行冷拉以伸直。

4.2 成型尺寸不准

4.2.1 现象

已成型的钢筋长度和弯曲角度不符合图纸要求。

4.2.2 原因分析

下料不准确;画线方法不对或误差大;用手工弯曲时,扳距选择不当;角度

控制没有采取保证措施。

4.2.3 预防措施

加强配料管理工作,根据设备情况和传统操作经验,预先确定各种形状钢筋下料长度调整值,配料时事先考虑周到;为了画线简单和操作可靠,要根据实际成型条件,制定一套画线方法以及操作时搭扳子的位置规定备用。一般情况可采用以下画线方法:画弯曲钢筋分段尺寸时,将不向角底的下料长度调整值在弯曲操作方向相反一侧长度内扣除,画上分段尺寸线;形状对称的钢筋,画线要从钢筋的中心点开始,进而两边分画。

为了保证弯曲角度符合图纸要求,在设备和工具不能自行达到准确角度的情况下,可在成型案上画出角度准线或采取钉扒钉做标志的措施。

对于形状比较复杂的钢筋,如要进行大批成型,最好先放出实样,并根据具体条件预先选择合适的操作参数(画线过程、扳距取值等)以作为示范。

4.2.4 治理方法

当所成型钢筋某部分误差超过质量标准的允许值时,应根据钢筋受力和构造特征分别处理。如果存在超偏差部分对结构性能没有不良影响,应尽量用在工程上;对结构性能有重大影响,或钢筋无法安装的,则必须返工;返工时如需重新将弯折处直开,仅限于Ⅰ级钢筋返工一次,并应在弯折处仔细检查表面状况。

4.3 骨架外形尽寸不准

4.3.1 现象

在模板外绑扎的钢筋骨架,入模时放不进去,或划刮模板。

4.3.2 原因分析

钢筋骨架外形不准,这与各号钢筋加工外形是否准确有关,如成型工序能确保各部尺寸合格,就应多在安装质量上找原因。影响安装质量有两点:多根钢筋端部未对齐;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

4.3.3 预防措施

绑扎时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

4.3.4 治理方法

将导致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的个别钢筋松绑,重新整理安装绑扎。切忌用锤子敲击,以免骨架其他部位变形或松扣。

4.4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够

4.4.1 现象

浇筑混凝土前发现基础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没有达到规范要求。

4.4.2 原因分析

保护层钢筋支架垫层高度不准。

4.4.3 预防措施

检查保护层钢筋支架垫层高度是否准确,如不准确应及时调整。

4.4.4治理方法

浇筑混凝土前发现保护层不准,可以采取以上预防措施补救;如构件已成型而发现保护层不准(经凿开混凝土观察或用必要的仪器探测确认),则应根据基础受力状态和结构重要程度,结合保护层厚度实际偏差状况,对其采取加固措施,严重的则应报废。

4.5 露筋

4.5.1 现象

混凝土结构构件拆模时发现其表面有钢筋露出。

4.5.2 原因分析

保护层钢筋支架垫层脱落;由于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或钢筋骨架绑扎不当,造成骨架外形尺寸偏大,局部抵触模板;振捣混凝土时,振动器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或引起绑扣松散。

4.5.3 预防措施

钢筋支架垫层应适量可靠;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需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挤牢垫块。

4.5.4 治理方法

范围不大的轻微露筋可用灰浆堵抹;露筋部位附近混凝土出现麻点的,应沿周围敲开或凿掉,直至看不到孔眼为止,然后用砂浆抹平。为保证修处长灰浆或砂浆与混凝土接合可靠,原混凝土面要用水冲洗、用铁刷刷净,使表面没有粉层、砂粒或残渣,并在表面保持湿润的情况下补修。重要受力部位的露筋应经过技术鉴定后,根据露筋严重程度采取措施补救,以封闭钢筋表面(采用树脂之类材料涂刷)防止其锈蚀为前提,影响构件受力性能的应对构件进行专门加固。

4.6 绑扎搭接接头松脱

4.6.1 现象

在钢筋骨架搬运过程中或振捣混凝土时,发现绑扎搭接接头松脱。

4.6.2 原因分析

搭接处没有扎牢,或搬运时碰撞、压弯接头处。

4.6.3预防措施

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扎紧。扎结部位在搭接部分的中心和两端,共三处;搬运钢筋骨架应轻抬轻放;尽量在模内或模板附近绑扎搭接接头,避免搬运有搭接接头的钢筋骨架。

4.6.4 治理方法

将松脱的接头再用铁丝绑紧。如条件允许,可用电弧焊焊上几点。(五)现浇混凝土工程

5.1 麻面

5.1.1 现象

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与麻点,形成粗糙面,影响外表美观,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5.1.2 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有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或清理不彻底,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构件表面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而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使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隔离剂变干失效,拆模时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未振捣密实,气泡未排出,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6)拆模过早,使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粘在模板上,也会产生麻面。

5.1.3 预防措施

(1)模板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2)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并清扫干净。

(3)模板拼缝应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纸、塑料条、纤维板或腻子堵严。

(4)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要均匀,并防止漏刷。

(5)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排除气泡为止。

(6)拆模不应过早。

5.1.4 治理方法

(1)表面尚需作装饰抹灰的,可不作处理。

(2)表面不再作装饰的,应在麻面部分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使颜色一致。修补完后,应用草帘进行保湿养护。

5.2 蜂窝

5.2.1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类似蜂窝状的大量空隙、窟窿,使结构受力截面受到削弱,硬度和耐久性降低。

5.2.2原因分析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计量错误,加水量不准确,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未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混凝土下料不当,一次下料过多或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与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段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靠近模板处漏振,或使用干硬性混凝土,振捣时间不够;或下料与振捣未很好配合,未及时振捣就下料,因漏振而造成蜂窝。

(5)模板缝隙未堵严,振捣时水泥浆大量流失;或模板未支牢,振捣混凝土时模板松动或位移,或振捣过度造成严重漏浆。

5.2.3 预防措施

(1)要认真检查商混站混凝土配合比,同时加强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2)混凝土应拌合均匀,其搅拌延续时间符合要求,坍落度应适量。

(3)混凝土下料高度如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

(4)混凝土浇筑宜采用带浆下料法或赶浆捣固法。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良好结合,振捣棒应插入下

层混凝土5cm;

(5)混凝土每点的振捣时间,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振捣有效作用半径。合适的振捣时间一般是:当振捣到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出现气泡和混凝土表面出浆呈水平状态,并将模板边角填满密实即可。

(6)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要第常检查模板、支架、拼缝等情况,发现模板变形、走动或漏浆,应及时修复。

5.2.4 治理方法

(1)对小蜂窝,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压实抹平。

(2)对较大蜂窝,先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刷洗干净后支模,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强力填塞捣实,并认真养护。

(3)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和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支模灌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5.3 孔洞

5.3.1 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窟窿,局部或全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空隙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孔穴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

5.3.2 原因分析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设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而在下部形成孔洞。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从而形成特大的蜂窝。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或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5.3.3 预防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使混凝土易于充满模板,并仔细振捣密实,必要时,辅以人工捣实。

(2)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防止漏振。插入式振捣器应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或成40o-50o角斜向振捣。插点应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距离不应大于振捣棒使用半径的1.5倍。一般振捣棒的作用半径为30-40cm。振动器操作时应快插慢

拔。

(3)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4)控制好下料,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应大于2m(浇筑板时为1.0m),大于2m时应采用串筒或溜槽下料,以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离析。

(5)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

5.3.4 治理方法

(1)对混凝土孔洞的处理,应经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修补或补强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处理。

(2)一般孔洞处理方法是:将孔洞周围的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洒水充分湿润后,用比结构高一强度等级的半干硬性细石混凝土表面用1:2水泥砂浆抹光。

(3)对面积大而深进的孔洞,按(2)项清理后,在内部埋压浆管、排气管,填清洁的碎石(粒径10-20mm),表面抹砂浆或浇筑薄层混凝土,然后用水泥压力灌浆方法进行处理,使之密实。

5.4 酥松脱落

5.4.1 现象

混凝土结构构件浇筑脱模后,表面出现酥松、脱落等现象,表面强度比内部要低很多。

5.4.2 原因分析

(1)模板未浇水湿透,或湿润不够,混凝土表层水泥水化的水分被吸去,造成混凝土脱水酥松、脱落。

(2)炎热刮风天浇筑混凝土,脱模后未适当护盖浇水养护,造成混凝土表层快速脱水产生酥松。

5.4.3 防治措施

(1)表面较浅的酥松脱落,可将酥松部分凿去,洗刷干净充分湿润后,用1:2或1:5.4.4 水泥砂浆抹平压实。

(2)较深的酥松脱落,可将酥松和突出颗粒凿去,刷洗干净充分湿润后支模,用比结构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浇筑,强力捣实,并加强养护。

5.5 缝隙、夹层

5.5.1 现象

混凝土内成层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或平杂物,使结构的整体性受到破坏。

5.5.2 原因分析

(1)施工缝或后浇缝带,未经接缝处理,将表面水泥浆膜和松动石子清除掉,或未将软弱混凝土层及杂物清除,并充分湿润,就继续浇筑混凝土。

(2)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浇筑,在施工间歇时,施工缝处掉入锯屑、泥土、木块、砖块等杂物,未认真检查清理或未清除干净,就浇混凝土,使施工缝处成层夹有杂物。

(3)混凝土浇筑高度过大,未设串筒、溜槽下料,造成底层混凝土离析。

(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拉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密实;或浇筑混凝土接缝时,留槎或接槎时振捣不足。

(5)柱头浇筑混凝土时,当间歇时间很长,常掉进杂物,未认真处理就浇筑上层柱,常造成施工缝处形成夹层。

5.5.3 预防措施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后浇缝表面;接缝处的锯屑、木块、泥土,砖块等杂物必须彻底清除干净,并将接缝表面洗净。

(2)混凝土浇筑高度大于2m时,应设串筒或溜槽下料。

5.5.4 治理方法

(1)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强力填嵌密实。

(2)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强力灌细石混凝土捣实,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5.6 位移、倾斜

5.6.1现象

基础以及预埋件中心线对定位轴线,产生一个方向或两个方面和偏移(称位移),或其位移或倾斜值均超过允许偏差值。

5.6.2 原因分析

(1)模板支设不牢固,混凝土振捣时产生位移或倾斜。

(2)放线出现较大误差,没有及时检查和校正,或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造成轴线累积误差过大,或模板就位时没有认真吊线找直,致使结构发生歪斜。

5.6.3预防措施

(1)模板应固定牢靠,不得松动,以保持模板在混凝土浇筑时不致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

(2)模板应拼缝严密,并支顶在坚实的地基上,无松动;螺栓应紧固可靠,标高、尺寸应符合要求,并应检查核对,以防止施工过程中发生位移或倾斜。

(3)测量放线位置线要弹准确,认真吊线找直,及时调整误差,以消除误差累积,并仔细检查、核对,保证施工误差不超过允许偏差值。

(4)振捣混凝土时,不得冲击振动钢筋、模板及预埋件,以防止模板产生变形或预埋件们移或脱移落。

5.6.4治理方法

(1)凡位移、倾斜不影响结构质量时,可不进行处理;如只需进行少量局部剔凿和修补处理时,应适当修整。一般可用1:2或1:2.5水泥砂浆或比原混凝土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进行修补。

(2)凡位移、倾斜值影响结构受力性能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用千斤顶正或结构加固或局部返工处理。

5.7 凹凸、鼓胀

5.7.1现象

混凝土表面出现凹凸和鼓胀,偏差超过允许值。

5.7.2原因分析

(1)模板支架支承刚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局部产生较大的侧向变形,造成凹凸或鼓胀。

(2)模板支撑不够或穿墙螺栓未锁紧,致使结构膨胀。

(3)混凝土浇筑未按操作规程分层进行,一次下料过多或用圆斗直接往模板内倾倒混凝土,或振捣混凝土时,长时间振动钢筋、模板,造成跑模或较大变形。

5.7.3预防措施

(1)模板支架应有足够的刚度和支承面积、以保证结构不发生下沉。

(2)柱模板应设置足够数量的柱箍,底部混凝土水平侧压力较大,柱箍还应适当加密。

(3)混凝土浇筑前仔细检查模板尺寸和位置是否正确,支撑是否牢固,穿墙螺栓是否锁紧,发现松动,应及时处理。

(4)墙浇筑混凝土应分层进行,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厚度为30cm,然后均匀振捣;上部墙体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大于1.0m,防止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

5.7.4 治理方法

(1)凡凹凸鼓胀不影响结构质量时,可不进行处理;如只需进行局部剔凿和修补处理时,应适当修整。一般再用1:2或1:2.5水泥砂浆或比原混凝土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进行修补。

(2)凡凹凸鼓胀影响结构受力性能时,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处理方案后,再进行处理。

5.8 干燥收缩裂缝

5.8.1 现象

干燥收缩裂缝简称干缩裂缝,它的特征为表面性的,宽度较细(多在

0.05-0.2mm之间),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性,裂缝分布不均.但对基础、墙、较薄的梁、板类结构,多沿短方向分布;整体性变截面结构多发生在结构变截面处,大体积混凝土在平面部位较为多见,侧面也有时出现。这类裂缝一般在混凝土露天养护完毕经一段时间后,在上表面或侧面出现,并随间断度的变化而变化,表面强烈收缩可使裂缝由表及里、由小到大逐步向深部发展。

5.8.2 原因分析

(1)混凝土结构成型后,没有覆盖养护,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也小,因而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

(2)混凝土结构长期裸露在露天,未及时回填土或封闭,处于时干时湿状态,使表面湿度经常发生剧烈变化。

(3)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

(4)混凝土经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使收缩量增大。

5.8.3 预防措施

(1)要求商混站严格控制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提高粗骨料含量,以降低干缩量。

(2)要求商混站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粉砂。

(3)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但避免过度振捣;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

(4)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工作,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暴露在露天的混凝土应及早回填土或封闭,避免发生过大的湿度变化。

5.9温度裂缝

5.9.1 现象

温度裂缝又称温差裂缝,表面温度裂缝走向无一定规律性,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常纵横交错。深进的贯穿的温度裂缝,一般在0.5mm以下,沿全长没有多大变化。表面温度裂缝多发生在施工期间,深进的或贯穿的多发生在浇筑后2-3个月或更长时间,缝宽受温度变化影响较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细。沿截面高度,裂缝大多呈上宽下窄状,但个别也有下宽上窄的情况,紧顶部或底板配筋较多的结构,有时也出现中间宽两端窄的梭形裂缝。

5.9.2 原因分析

(1)表面温度裂缝,多由于温差较大引起的。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浇筑后,在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使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较大,当温度产生非均匀的降温差时,将导致混凝土表面急剧的温度变化而产生较大的降温收缩,引时表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内部降温慢,受自约束力而产生压应力),而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很低,因而出现裂缝。但这种温差仅在表面处较大,离开表面就很快减弱,因此,裂缝只在接近表面较浅的范围内出现,表面层以下的结构仍保持完整。

(2)深进的和贯穿的温度裂缝由于结构降温差较大,受到外界的约束而引起的。当混凝土基础浇筑在混凝土垫层上时,没有采取隔离层等放松经贸部束的措施,如果混凝土浇筑时温度较高,加上水泥水化热的温升很大,使混凝土的温度很高,当混凝土降温收缩,全部或部分地受到地基、混凝土垫层或其他外部结构的约束,将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很大的拉应力,产生降温收缩裂缝。这类裂缝较深,有时是贯穿性的,将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基础工程长期不回填,受风吹日晒袭击作用;基础由于与刚度较大的柱、基础约束、降温时也常出现这类裂缝。

5.9.3 预防措施

(1)合理选择原材料和配合比,采用级配良好的石子;砂、石含泥量控制在

规定范围内;在混凝土中掺加减水剂,降低水灰比;严格施工,分层浇筑振捣密实,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2)细长结构构件,采取分段间隔浇筑,或适当设置施工缝或后浇缝,以减少约束应力。

(3)在结构薄弱部位适当配置必要的钢筋,使其对称均匀分布,以提高极限担伸值。

(4)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和保温,控制结构与外界温度梯度在25℃范围以内。混凝土浇筑后裸露表面及时喷水养护,冬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提高抗裂能力。基础部分及早回填,保湿保温,减少温度收缩裂缝。

5.9.4 治理方法

(1)温度裂缝对钢筋锈蚀、碳化、抗冻融(有抗冻要求的结构)、抗疲劳(对受动荷载构件)等方面有影响,故应采取措施治理。

(2)对表面裂缝,可以采用涂两遍环氧胶泥或贴环氧玻璃布,以及抹、喷水泥砂浆等方法进行表面封闭处理。

(3)对有整体性防水、防渗要求的结构,缝宽大于0.1mm的深进或贯穿性裂缝,应根据裂缝可灌浆程度,采用灌水泥浆或化学浆液(环氧、甲凝或内凝浆液)方法进行裂缝修补,或者灌浆与表面封闭同时采用。

(4)宽度不大于0.1mm的裂缝,由于后期水泥生成氢氧化钙、硫酸铝钙等类物质,碳化作用能使用裂缝自行愈合,可不处理或只进行表面处理即可。(六)PHC管桩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

6.1沉桩困难,达不到设计标高

6.1.1主要原因分析:

(1)桩机设备桩选型不合理,设备吨位小,能量不足。

(2)沉桩时中途停歇时间过长。

(3)沉桩过程中设备突然出现故障,排除时间过长;或中途突然停电。

(4)没有详细分析地质资料,忽略了浅层杂填土层中的障碍物及中间硬夹层、透镜体等的存在等情况。

(5)忽略了桩距过密或沉桩顺序不当,使地基土挤密,强度增加。

(6)桩身强度不足,沉桩过程中桩顶、桩身或桩尖破损,被迫停压。

(7)桩就位插入倾斜过大,引起沉桩困难,甚至与邻桩相撞。

(8)桩的接头较多且焊接质量不好或桩端停在硬夹层中进行接桩。

6.1.2相应预防措施:

(1)配备合适桩机设备,保证设备有足够压入能力。

(2)一根桩应连续压入,严禁中途停歇。

(3)进场前对设备进行大修保养,施工时进行例行检修,确保桩基施工时设备正常运行。

(4)分析地质资料,清除浅层障碍物。配足压重,确保桩能压穿土层中的硬夹层等。

(5)制定合理的沉桩顺序及流程。

(6)严把制桩各个环节质量关,加强进场桩的质量验收,保证桩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7)桩就位插入时如倾斜过大应将桩拔出,待清除障碍物后再重新插入,确保压入桩的垂直度。

6.2桩偏移或倾斜过大

6.2.1主要原因分析:

(1)桩机没有调平。

(2)就位插入时精度不足

(3)相邻送桩孔的影响。

(4)地下障碍物、场地下陷等影响。

(5)送桩杆、压头、桩不在同一轴线上,或桩顶不平整所造成的施工偏压。

(6)桩尖偏斜或桩体弯曲。

(7)接桩质量不良,接头松动或上下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

(8)沉桩顺序不合理。

6.2.2相应预防措施:

(1)桩机施工时一定要将桩机调平。

(2)桩插入时对中误差控制在10mm,并用两台经纬仪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校正其垂直度。

(3)送桩孔应及时回填。

(4)施工前详细调查掌握工程环境、场址建筑历史和地层土性、暗滨的分布和

填土层的特性及其分布状况,预先清除地下障碍物、处理暗浜等。

(5)施工时应确保送桩杆、压头、桩在同一轴线上,并在沉桩过程中随时校验和调正。

(6)提高桩的制作质量,加强进场桩的质量验收,防止桩顶和接头面的歪斜及桩尖偏心和桩体弯曲等不良现象发生。不合格的桩坚决不用。

(7)制订合理的沉桩顺序。

6.3桩达到设计标高或深度,但桩的承载能力不足

6.3.1主要原因分析:

(1)设计桩端持力层面起伏较大,

(2)地质勘察资料不详细,造成设计桩长不足,桩尖未能进入持力层足够的深度。

(3)试桩时休止期没达到规范规定的时间而提前测试,或测试时附近正在打桩,桩周土体仍在扰动中。

6.3.2相应预防措施:

(1)当知道桩端持力层面起伏较大时,应对其分区并且采用不同的桩长。桩基施工时除标高控制外,尚应控制最终压入力。

(2)当沉桩时发现某个区域最终沉桩力明显比其它区域偏低时,应进行补堪以查清是否存在古河道切割区等不良地质现象。针对特殊情况及时和设计单位联系,变更设计改变布桩或增加桩数或增加桩长等措施来满足设计承载力。对开口桩,可考虑在桩尖端设置十字加强劲或其它半闭口桩尖等形式,以谋求增加尖端闭塞效应的方法,来提高桩的承载能力。

(3)试桩的休止期一定满足规范规定,试桩时桩周1.5倍桩长范围内严禁打桩等作业。

6.4沉桩阻力与地质资料或试验桩所反映阻力相比有异常现象

6.4.1主要原因分析:

(1)桩端持力层层面起伏较大。

(2)地下有障碍物未清除掉。

(3)沉桩顺序和沉桩进度安排不合理。

6.4.2相应预防措施:

(1)按照持力面的起伏变化减小或增大桩的入土深度,沉桩时以标高控制为主外,还应以压入力作参考。

(2)配备有足够压入能力的桩机设备,提高沉桩精度,防止桩体破损。

(3)用钢送桩杆先进行桩位探测,查清并清除遗漏的地下障碍物。

(4)确定合理的沉桩顺序及合适的日沉桩数量。对有砂性土夹层分布区,桩尖可适当加长.

6.5桩体破损,影响桩的继续下沉

6.5.1主要原因分析:

(1)由于管桩质量不良或运输堆放过程中支点位置不准确.

(2)吊桩时,吊点位置不准确、吊索过短,以及吊桩操作不当。

(3)沉桩时,桩头强度不足或桩头不平整、送桩杆与桩不同心等所引起的施工偏压,造成局部应力集中。

(4)送桩阶段压入力过大超过桩头强度,送桩尺寸过大或倾斜所引起的施工偏压。

(5)桩尖强度不足,地下障碍物或孤块石冲撞等.

(6)沉桩时桩体强度不足,桩顶冲击力过大,桩突然下沉,施工偏压,强力进行偏位矫正,桩的细长比过大。

6.5.2相应预防措施:

(1)运桩时,桩体强度应满足设计施工要求,支点位置正确,上下支点应对齐。

(2)吊桩时,桩体强度应满足设计施工要求,支点位置正确,起吊均匀平稳,水平吊运采取两点吊,吊点距桩端0.207L。单点起吊时吊点距桩端0.293L(L为桩长)。起吊过程中应防止桩体晃动或其它物体碰撞。

(3)使用同桩径的送桩杆,保持压头、送桩杆、桩体在同一轴线上,避免施工偏压。

(4)确保桩的养护期,提高砼强度等级以增强桩体强度。桩头设置钢帽、桩尖设置钢桩靴等。

(5)根据地基土性和布桩情况,确定合理的沉桩顺序。

(6)保证接头质量,用楔型垫铁填实接头间隙。提高桩的就位和压入精度,避免强力矫正。压入时应保证一根桩连续压入严禁中途停歇。

(七)构支架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7.1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构支架加工,未经同意不得随意代用钢结构材料,防止因材料的机械性能、化学成分不符合要求,导致焊接裂纹甚至发生断裂等事故。

7.2应对钢构支架加工过程进行监造。钢结构焊接注意控制焊接变形,焊接完成后及时清除焊渣及飞溅物,组装构件必须在试组装完成后进行热镀锌,构件镀锌后在厂内将变形等缺陷消除完毕,并对排锌孔进行封堵后方可出厂。

7.3钢构支架镀锌不得有锈斑、锌瘤、毛刺及漏锌。钢构支架出厂装车前应对运输过程中宜磨损部位进行成品保护,并采用专用吊带进行装卸,严禁碰撞损伤。

7.4对进场构件进行严格检查,按照规范及供货技术合同要求检查构件出厂保证资料是否完善、齐全、规范。构件表面观感、外径、长度、弯曲度不满足要求的拒绝接收。

7.5运输过程中发生杆头板等个别变形,在现场宜采用机械方式进行调校。

7.6安装螺栓孔不得采用气割加工。

7.7杆接地扁钢安装前应校正平直,弯制应采用冷弯工艺,扁钢应紧贴设备支柱或加装不锈钢紧固带,不锈钢紧固带装设高度及接头位置应一致;在周围回填土时严禁扰动扁钢底部,避免造成上部变形弯曲。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摘要:房屋建筑是建筑业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们生活的根本保证。本文简单以房屋建筑中的地面起砂、内墙抹灰层空鼓开裂、外墙渗漏霉变以及卫生间和厨房的防渗漏等方面的问题为例,浅谈我国房屋建筑工程中质量通病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建筑质量房屋建筑通病预防 1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房屋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房屋建筑质量上来看,还存在不少的通病和问题。房屋建筑不但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跟人们的基本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因此,加强对房屋建筑质量通病上的预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通病 2.1地面起砂 地面起砂是目前房屋建筑质量中最大的问题,原因归结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1.水泥的强度无法达到建筑质量要求,强度过低,致使砂浆的强度不够而产生的地面起砂;2.在搅拌砂浆的时候过量的加水,或者是对砂浆的搅拌不均匀,没有充分的混合;3.对地面的表面压光的次数不够或者是压光的时机把握不准,致使砂浆的表面遭到破坏而起砂;4.砂浆收缩中浇水过多而带来的起砂和脱皮。 2.2 内墙抹灰层空鼓、开裂 内墙抹灰层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对内墙的基层没有做好清扫工作,同时也没有按照不同的基层情况浇水;2.由于部分墙面凸凹不平,一次对其的抹平过厚;3.砂浆配比上出现的问题,使砂浆的保水性较差,同时硬化的收缩大,致使砂浆的粘结

强度降低;4.施工人员的操作不当,没有对墙体进行分层抹灰;5.对一些电线、煤气管等基础设施的埋藏较浅而且没有加以固定所导致的内墙抹灰层的开裂。 2.3 外墙渗漏,内部霉变 房屋建筑中外墙出现的问题一般都是渗漏和内部的霉变,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1.房屋建筑的外墙表面没有防水的措施,并且很多建筑中使用的防水涂料都不合格,因此没有在墙体表面形成有效的防水薄膜;2.外墙表面的防水涂料脱落或者开裂,致使雨水从开裂处渗漏进来所引起的内部霉变;3.施工时脚手架的洞眼的添堵不严,还有外墙与窗户的连接处开裂老化,致使雨水从这些洞眼或者开裂处渗透进来。 3 如何有效的预防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通病 3.1 房屋起砂的预防措施 必须要按常规控制砂子、水泥的质量,砂子最好用水冲洗过,同时也要彻底清除基层表面的砌筑、粉刷落地灰及泥砂,并将凸出表面的水泥及混凝土块凿去,平整和冲洗基层。在抹面层时,基层表面要充分湿润,以免吸收砂浆水分;并要擦干凹坑处的积水,使其既潮湿又干净。在砂浆的初次凝固之前对水泥砂浆进行抹平,终凝前进行压光,最后用力压出亮光来,以压三次为宜,同时也要掌握压光的时间。最后一定要做好养护工作,地面经过一段时间硬化后,应定时洒水进行养护,并避免损坏表面状态,保持湿润的时间以十天为宜。 3.2 内墙抹灰层空鼓、开裂预防措施 首先,如果基层太光滑,应用介面处理剂处理或用1∶1水泥砂浆加环保型胶先薄薄地刷一层。在抹灰前对凹凸不平的墙面必须剔凿平整,凹处用1∶3水泥砂浆分层填实找平。基层表面污垢隔离剂等必须清理干净,墙面脚手架孔和其他洞应在抹灰前填堵抹平。在基层抹灰工序前要先将基层浇水湿润,砖基层要浇水两遍以上。如果砂浆

建筑节能保温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与措施

节能保温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与措施 一、聚苯板增强网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墙体裂缝 1、现象 外墙大面出现不规则裂纹,窗洞口四角部位出现斜裂纹,大角部位出现水平裂纹,饰面砖勾缝部位出现裂缝。 2、原因分析: (1)、板材的质量不符合要求(如板材密度、压缩强度及板材陈化期达不到设计及规范要求),板材强行上墙施工,板材后期收缩变形导致墙体裂纹。 (2)、抹面胶浆配比不正确,在阳光直射和风的作用下,胶浆失水过快引起表面干缩裂纹。 (3)、玻纤网抗拉强度不够或耐碱强度保留率低导致大面积出现水平和垂直方向微细裂纹。 (4)、使用与外墙保温系统不匹配的腻子和外墙涂料导致墙面出现不规则细裂纹。 (5)、胶粘剂刮抹厚度不均匀,保温板粘贴不平整。 (6)、板材切割不规范,板材尺寸太小或小板材集中铺贴,使局部应力过于集中而产生裂纹。 (7)、板拼缝太宽,同时板缝没有用专用材料填充或留有粘结胶浆。 (8)、玻纤网格布埋设位置不当、拼缝处没有搭接或搭接不合理。 (9)、门窗洞口部位排板不正确,洞口四角未设置加强网或设置不规范造成洞口应力集中产生四角开裂。

(10)、保温板和其他材料相接触的区域,未设置控制缝和未采用弹性密封材料勾填。 (11)、由于面砖勾缝料质量不合格、勾缝砂浆配置不正确或施工质量不合格造成面砖勾缝处开裂。 (12)、施工环境温度不符合规范规定,施工期间处于太阳下暴晒或在大风天气下施工。 3、防治措施: (1)、保温材料进场施工单位应对材料的品种、规格、包装、外观和尺寸等进行检查验收,并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确认,形成相应的验收记录。施工单位应建立进场材料见证取样送检记录,监理单位应建立相应的原材料管理台帐。外墙外保温施工前,应按规范规定对进场材料见证取样送检和现场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2)、聚苯板产品合格证中要注明保温材料生产日期,达不到陈化时间的聚苯板不得用于工程中。(聚苯板(EPS)自然条件下陈化时间不得低于42天,60度恒温蒸汽条件下不得低于5天,挤塑板(XPS)自然条件下陈化时间不得低于28天。) (3)、抹面胶浆的配置应严格按供应商提供的配比和制作工艺在现场进行,每次配制不得过多,视不同环境温度条件控制在2h内或按产品说明书中规定的时间内用完. (4)、现场用聚苯板和玻纤网的质量宜采取见证送检和监督抽检相结合的控制措施,防止出现化验好的,用差的情况发生,保证工程用聚苯板和玻纤网的质量。涂料饰面玻纤网单位面积质量应≥160 g/m2,网眼尺寸为4—6mm,耐碱拉伸断裂强力不低于750N/50mm面砖饰面玻纤网单位面积质量应≥290g/m2。网眼尺寸5—10mm,耐碱拉伸断裂强力不低于1500N/50mm. (5)、不允许用刚性腻子找补大角、横竖线角及大面平整,涂料饰面应选用柔性耐水腻子和弹性外墙涂料;腻子和外墙涂料经现场见证取样送检,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 (6)、板材切割应规范,切口与板面必须垂直。整块墙面的边角处应用最小尺寸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土(灰土)桩不密实、断裂 1.桩孔回填不均匀,夯击不密实,密松不一,桩身疏松甚至断裂。 2.填夯过程中,严格控制夯实质量,若夯击次数不够应适当增加夯击数。若遇孔壁塌方,应停止夯填,先将塌方清除,然后用C10砼灌入塌方处,再继续回填夯实。 二、碎石挤密桩桩身缩颈 形成的碎石挤密桩桩身局部直径小于设计要求,一般在地下水位以下或饱和的粘性土中容易发生。 (1) 拔管速度一般控制在0.8~1.5米/分(根据地区、地质不同选择拔管速度)。每拔0.5~1.0米停止拔管,原地振动10~30秒。反复进行,直到拔出地面。 (2) 采用反插法克服缩颈。局部反插法:在发生部位进行反插,并往下多插入1米。全部反插法:开始从桩端至柱顶全部进行反插,即开始拔管1米,再反插到底,以后每拔出1米,反插0.5米,直到拔出地面。 (3) 采用复打法克服缩颈。局部复打法:在发生部位进行复打,超深1米。全复打法:即为二次单打法的重复,应注意同轴沉入到原深度,灌入同样的石料。 三、碎石挤密桩灌量不足 碎石挤密桩施工中,碎石实际灌量小于设计要求。 (1) 用砼预制桩尖法,解决活瓣桩尖张不开的问题,加大灌入量。 (2) 灌料时注入压力水(一般为0.2~0.4MPa),使石料表面润滑,减小摩阻,易于流入孔中。 四、预制桩桩身断裂 1.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逐渐增加或突然增大,同时

当桩锤跳起后,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 2.应会同设计人员共同研究处理方法。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荷载及桩所处的结构部位,可以采取补桩的方法。可在轴线两侧分别补1根或两根桩。 五、预制桩桩深达不到设计要求 施工的最终控制是以设计的最终贯入度和最终标高为标准。施工时一般以一种标准为主, 另一个为参考。有时达不到设计的最终控制要求。 (1) 遇到硬夹层时,可采用植桩法、射水法或气吹法施工。桩尖至少进入未扰动土为6倍桩径。 (2) 桩如打不下去,可更换能量大的桩锤打击,并加厚缓冲垫层。 六、预制桩桩身倾斜 预制桩桩身垂直偏差过大。 (1)打桩前应将地下障碍物清理干净,尤其是桩位下的障碍物,必要时可对每个桩位用钎探了解。对于桩尖不在桩纵轴上的桩,或桩身弯曲超过规定的桩均不宜使用。一节桩的细长比一般控制在30以内。 (2) 打桩时稳桩要垂直,桩顶应加桩垫。桩垫失效应及时更换。 (3) 桩帽与桩的接触面及替打木应平整,不平整的应及时处理。 七、干作业成孔灌注桩的孔底虚土多 成孔后孔底虚土过多,超过标准规定的不大于100mm的规定。 (1) 在孔内做二次或多次投钻。即用钻一次投到设计标高,在原位旋转片刻,停止旋转静拔钻杆。 (2) 用勺钻清理孔底虚土。

土建施工质量通病

1、回填土下沉得原因有哪些? (1)回填土选用得土料含水率大。 (2)如选用得土料为粘土时因含水率过大,夯击时变成“橡皮土”,在这种基土上作混凝土垫层,易产生开裂。 (3)回填土未作分层夯(压)实,或夯实密实度不符合规定,导致下沉量过大,而造成回填土下沉。 (4)基底存在橡皮土,未做处理。 2、回填土下沉有哪些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回填土选用得土料与含水率。 (2)填方必须分层铺土与压实;铺土厚度及压实遍数,应符合设计要求与规范规定。 (3)严禁在含水率过大得腐殖土、亚粘土、泥炭土、淤泥等原状土上填方。(4)填方前应对基底得橡皮土进行处理,处理方法可采用: ①翻晒、晾干后进行夯实; ②换土。将橡皮土挖除,换上干性土,或回填级配砂石;

③用干土、生石灰粉、碎砖等吸水性强得材料掺入橡皮土中,吸收土中得水分,减少土得含水率。 3、砂浆不符合要求得原因有哪些? (1)水泥质量不合格。 (2)砂得含泥量大。 (3)砂浆配合比计量不准确。 (4)加料顺序颠倒,砂浆搅拌不均匀。 (5)人工拌合。 (6)水灰比控制不好,与易性差。 (7)砂浆保水性差。 (8)砂浆品种与设计不相符,或掺外加剂后无相应措施。 上述原因将酿成砌筑砂浆强度低,满足不了设计得砌体强度,导致砖砌体得水平裂缝、竖向裂缝与斜向裂缝。 4、水平或竖向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合格得原因有哪些? 1)砌筑砂浆得与易性差,直接影响砌体灰缝得密实与饱满度。 (2)干砖上墙与砌筑操作方法错误,不按“三一”砌砖法砌筑。 (3)水平灰缝缩口太大。

综合上述将降低砌体得抗压强度与抗剪能力。 ?5、水平或竖向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合格得预防措施有哪些? (1)改善砂浆与易性,如果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应及时调整砂浆得稠度,确保灰缝得砂浆饱满度与提高砌体得粘结强度。 (2)砌筑用烧结普通砖必须提前1天-2天浇水湿润,含水率宜在10%~15%,严防干砖上墙使砌筑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强度。 (3)砌筑时要采用“三一”砌砖法(即一块砖、一铲灰、一揉挤)或“二三八一”砌砖法等。严禁铺长灰而使底灰产生空穴与摆砖砌筑,造成砂浆不饱满。(4)砌筑过程中要求铺满口灰,然后进行刮缝。 6、砌体得整体性与稳定性差得原因有哪些? (1)外墙转角处楼梯间与纵(横)墙交接处,留置直槎。 (2)承重墙得最上一皮砖、梁与梁垫下面、砖砌台阶得水平面上以及砖砌体得挑出层中(挑檐、腰线等),采用顺砖,当上部承受荷载作用后砌体易被拉开,使砌体失去稳定性。 (3)填充墙得顶部与梁、板得下面,摆砌平砖,造成墙与梁与墙与板为活节点,因为这种砌法打灰不能密实,导致填充墙稳定性与整体性差。 (4)拉结筋设置得不准确,位置不对,长度、数量、弯钩得制作不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7、砌体得整体性与稳定性差得预防措施有哪些?

建筑节能工程质量评估报告范本

建筑节能工程质量评估报告范本

工程 节能工程 质量评估报告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承包单位: 监理单位(章):张家港市金界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总监理工程师: 公司技术负责人: 日期: 江苏省建设厅监制

四、建筑节能分部质量评估依据 设计文件:苏州广厦建筑设计院,关于本工程的施工图、施工说明及设计变更通知单、图纸会审记录等。 有关施工验收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7107-2002) 《工程建筑标准强制性条文》2009版 监理规范: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 国家、地方现行有关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办法、规定: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建设部第78号令) 五、监理工作 施工准备阶段: 1、监理工作积极督促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 2、对承包单位资质、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施工人员进行审查,督促技术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远转,应督促管理层加强管理。 3、对施工组织设计各主要工序施工方案进行审核,并按批准后方案监督执行,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施工规范、设计图纸等进行施工,要求施工单位做好自检,质量评定工作。 4、对进场原材料及时检查合格证质保书,现场抽样送检,检测报告未到施工现场前不得使用,检测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中使用。 实施阶段: 1、踏勘现场,了解建筑结构施工图,参与建筑节能分部工程技术交底,审核专项施工方案和施工单位的人员、机械,对每批进场的建筑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与抽样送检和质量控制资料进行检查和核对。 2、重点防治质量通病,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加强旁站和巡视监督管理,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通知施工单位纠正处理。

最新土建工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土建工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土建工程施工现场通病防治 一、土方工程通病: (一)、回填土密实达不到要求 现象:回填土经夯实或辗压后,其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在荷截作用下变形增大,强度和稳定性下降。 治理: 1.不合要求的土斜挖出换土,或掺入石灰,碎石等夯实加固2.因含水量过大而达不到密实度的土层,可采用翻松晾晒、风干、或均匀掺入干土等,吸水材料重新夯实。 3.因含水量小可采用增加夯实通数。 (二)、回填土挤动基础墙体 现象:夯实基础墙面两侧填方或用推土机送土,造成基础墙体裂缝、破缝、轴线偏移、严重的影响结构受力性能治理:应会同设计单位,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压浆、加圈套、加固措施或将损坏部位拆除,重新砌柱。 二、地下防水工程通病 (一)、防水砼蜂窝麻面 现象: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露筋,砼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间形成蜂窝,砼内有空腔没有 砼。

治理:根据蜂窝麻面,孔洞及渗漏水,水压大小等到情况,查明渗漏水的部位,然后进行堵漏和修补处理可依次进行或同时穿 插进行。可采用促凝灰浆等堵漏法,蜂窝麻面不严重的可采 用水泥砂浆抹面法,蜂窝,孔洞面积不大但较深,可采用水 泥砂浆捻实法,蜂窝孔洞严重的可采用水泥压浆和砼浇筑方 法。 (二)、防水砼裂缝渗漏水 现象:砼表面有不规则的收缩裂缝且贯通于砼结构有渗漏水现象。 治理: 1.采用促凝胶和氢凝灌浆堵漏。 2.对不渗漏的裂缝可用灰浆和水泥压浆法处理。 3.对于结构所出现的环形裂缝,可采用埋入式橡胶止水带、后埋式止水带、粘贴式氯丁胶片以及涂刷式氯丁胶片等方法。(三)、卷材防水层空鼓 现象:用敲击和手感检查卷材表面出现空鼓声对于空鼓部位。 治理:对于空鼓部位,应剪开重新粘贴。 三、钢筋混凝土工程通病 (一)、砼表面麻面露筋蜂窝空洞 现象: 1.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有许多小凹坑。 2.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外露。

建筑节能保温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与措施(新版)

建筑节能保温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与措施(新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596

建筑节能保温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与措施 (新版) 一、聚苯板增强网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墙体裂缝 1、现象 外墙大面出现不规则裂纹,窗洞口四角部位出现斜裂纹,大角部位出现水平裂纹,饰面砖勾缝部位出现裂缝。 2、原因分析: (1)、板材的质量不符合要求(如板材密度、压缩强度及板材陈化期达不到设计及规范要求),板材强行上墙施工,板材后期收缩变形导致墙体裂纹。 (2)、抹面胶浆配比不正确,在阳光直射和风的作用下,胶浆失水过快引起表面干缩裂纹。 (3)、玻纤网抗拉强度不够或耐碱强度保留率低导致大面积出

现水平和垂直方向微细裂纹。 (4)、使用与外墙保温系统不匹配的腻子和外墙涂料导致墙面出现不规则细裂纹。 (5)、胶粘剂刮抹厚度不均匀,保温板粘贴不平整。 (6)、板材切割不规范,板材尺寸太小或小板材集中铺贴,使局部应力过于集中而产生裂纹。 (7)、板拼缝太宽,同时板缝没有用专用材料填充或留有粘结胶浆。 (8)、玻纤网格布埋设位置不当、拼缝处没有搭接或搭接不合理。 (9)、门窗洞口部位排板不正确,洞口四角未设置加强网或设置不规范造成洞口应力集中产生四角开裂。 (10)、保温板和其他材料相接触的区域,未设置控制缝和未采用弹性密封材料勾填。 (11)、由于面砖勾缝料质量不合格、勾缝砂浆配置不正确或施工质量不合格造成面砖勾缝处开裂。

建筑节能分部工程工程自评报告

建筑节能分部工程工程 自评报告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京商商贸城I地块消防站 建筑节能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2016年月日 京商商贸城I地块消防站 建筑节能工程质量自评报告 一、工程概况 1、本工程位于合肥市新站区淮海大道与新蚌埠路交汇处,由合肥京商融合置地有限公司投资,广东新长安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院地质勘察,安徽南巽建设项目管理投资有限公司监理,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 2、本工程共3层,首层6.2m,建筑高度16.15m,建筑面积2469平方米。混凝土采用C30混凝土,外墙采用混凝土加气块砌筑,内墙采用煤矸石多孔砖砌筑。 工程建设参建方: 工程名称:合肥京商商贸城I地块消防站 工程地点:合肥市新站区淮海大道 建设单位:合肥京商融合置地有限公司

计单位:广东新长安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勘查单位: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安徽南巽建设项目管理投资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二、验收评估依据 1、合肥京商商贸城I地块消防站工程项目设计文件; 2、相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3、《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14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5、《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14 6、《建筑节能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14 7、《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皖2004J113 8、外墙保温工程施工合同;门窗工程施工合同。 9、建设项目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 三、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执行情况 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安全法》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有关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要求,强化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 本工程的保温材料均按有关规定的要求进行见证取样检测,保温系统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现进行场拉拔实验,检测合格后方在本工程使用。现场的施工机具、临时用电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 四、施工合同履行情况、工程质量监理情况

桩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桩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桩身断裂与治理方法 1.1现象 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逐渐增加或突然增大,同时当桩锤跳起后,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施工被迫停止。 1.2原因分析 桩身在施工中出现较大弯曲,在反复的集中荷载作用下,当桩身不能承受抗弯强度时,即产生断裂。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2.1一节桩的长细比过大,沉入时,又遇到较硬的土层,或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1.2.2桩制作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沉入时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稳桩时不垂直,打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走桩架的方法校正,使桩身产生弯曲。 1.2.3采用“植桩法”时,钻孔垂直偏差过大。桩虽然是垂直立稳放入孔中,但在沉桩过程中,桩又慢慢顺钻孔倾斜沉下而产生弯曲。 1.2.4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或接桩方法不当(一般多为焊接,个别地区使用硫磺胶泥锚接)。 1.3治理方法 当施工中出现断桩时,应及时会同设计人员研究处理方法,据工程地质

条件、上部荷载及桩所处的结构部位,可以采取补桩的方法。条基补1根桩时,可在轴线内、外补;补两根桩时,可在断桩的两侧补。柱基群桩时,补桩可在承台外对称补或承台内补桩。 二、沉桩达不到设计要求与防治措施 1.1现象 桩设计时是以贯人度和最终标高作为施工的最终控制。一般情况下,以一种控制标准为主,以另一种控制标准为参考。有时沉桩达不到设计的最终控制要求。个别工程设计人员要求双控,更增加了困难。 1.2原因分析 1.2.1一方面,勘探点不够或勘探资料粗略,对工程地质情况不明,尤其是持力层的起伏标高不明,致使设计考虑持力层或选择桩尖标高有误,也有时因为设计要求过严,超过施工机械能力或桩身混凝土强度。另一方面,勘探工作是以点带面,对局部硬夹层或软夹层的透镜体不可能全部了解清楚,尤其在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下,还有地下障碍物,如大块石头、混凝土块等。打桩施工遇到这种情况,就很难达到设计要求的施工控制标准。 1.2.2以新近代砂层为持力层时,由于新近代砂层结构不稳定,同一层土的强度差异很大,桩打入该层时,进入持力层较深才能求出贯入度。但群桩施工时,砂层越挤越密,最后就有沉不下去的现象。 1.2.3桩锤选择太小或太大,使桩沉不到或沉过设计要求的控制标高;桩顶被打碎或桩身被打断,致使桩不能继续打入。特别是柱基群桩,布桩过密互相挤实,施打顺序选择不合理。 1.3防治措施

31个土建施工质量通病

1、回填土下沉的原因有哪些? (1)回填土选用的土料含水率大。 (2)如选用的土料为粘土时因含水率过大,夯击时变成“橡皮土”,在这种基土上作混凝土垫层,易产生开裂。 (3)回填土未作分层夯(压)实,或夯实密实度不符合规定,导致下沉量过大,而造成回填土下沉。 (4)基底存在橡皮土,未做处理。 2、回填土下沉有哪些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回填土选用的土料和含水率。 (2)填方必须分层铺土和压实;铺土厚度及压实遍数,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3)严禁在含水率过大的腐殖土、亚粘土、泥炭土、淤泥等原状土上填方。 (4)填方前应对基底的橡皮土进行处理,处理方法可采用:

①翻晒、晾干后进行夯实; ②换土。将橡皮土挖除,换上干性土,或回填级配砂石; ③用干土、生石灰粉、碎砖等吸水性强的材料掺入橡皮土中,吸收土中的水分,减少土的含水率。 3、砂浆不符合要求的原因有哪些? (1)水泥质量不合格。 (2)砂的含泥量大。 (3)砂浆配合比计量不准确。 (4)加料顺序颠倒,砂浆搅拌不均匀。 (5)人工拌合。 (6)水灰比控制不好,和易性差。 (7)砂浆保水性差。 (8)砂浆品种与设计不相符,或掺外加剂后无相应措施。 上述原因将酿成砌筑砂浆强度低,满足不了设计的砌体强度,导致砖砌体的水平裂缝、竖向裂缝和斜向裂缝。

4、水平或竖向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合格的原因有哪些? 1)砌筑砂浆的和易性差,直接影响砌体灰缝的密实和饱满度。 (2)干砖上墙和砌筑操作方法错误,不按“三一”砌砖法砌筑。 (3)水平灰缝缩口太大。 综合上述将降低砌体的抗压强度和抗剪能力。 5、水平或竖向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合格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改善砂浆和易性,如果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应及时调整砂浆的稠度,确保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和提高砌体的粘结强度。 (2)砌筑用烧结普通砖必须提前1天-2天浇水湿润,含水率宜在10%~15%,严防干砖上墙使砌筑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强度。 (3)砌筑时要采用“三一”砌砖法(即一块砖、一铲灰、一揉挤)或“二三八一”砌砖法等。严禁铺长灰而使底灰产生空穴和摆砖砌筑,造成砂浆不饱满。 (4)砌筑过程中要求铺满口灰,然后进行刮缝。

建筑节能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建筑节能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承包单位: 监理单位: 日期:

1、工程概况 1.1、工程情况简介 1.1.1、工程名称: 1.1.2、工程地点: 1.1.3、工程概述: 1.1.4、工程造价: 1.1.5、质量要求: 1.2、建筑节能材料采用: 1.2.1、墙体分项: 1.2.2、门窗分项: 1.2.3、屋面分项: 1.2.4、采暖分项: 1.2.5、太阳能工程: 1.2.6、通风与空调: 1.2.7、冷热源及管网: 2、建筑节能分部质量评估依据: 2.1、设计文件:关于本工程的施工图、施工说明及设计变更通知单、图纸会审记录等。 2.2、有关施工验收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2.3、国家、地方现行有关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办法、规定 3、验收经过 3.1、验收日期: 3.1.1、2014年月日接施工单位申报,建筑节能分部工程已完成并自检合格,申请监理部组织验收。

3.1.2、2014年月日,监理部总监理工程师组织了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技术质量负责人、建设单位负责人对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进行了验收。 3.2、参加验收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 3.3、验收情况: 3.2.1、质保资料的检查:在施工单位对质保资料自查的基础上,监理部对工程资料进行了核查,质保资料基本齐全。 3.2.2、分项工程的验收:监理部对建筑节能分部工程的各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资料进行了核查,分项工程划分正确,评定符合《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3.2.3、现场实体质量的验收:检查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隐蔽、节能材料安装、节能材料固定等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4、监理工作 4.1、施工准备阶段、 4.1.1、监理工作积极督促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 4.1.2、对承包单位资质、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施工人员进行审查,督促技术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远转,应督促管理层加强管理。 4.1.3、对施工组织设计各主要工序施工方案进行审核,并按批准后方案监督执行,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施工规范、设计图纸等进行施工,要求施工单位做好自检,质量评定工作。 4.1.4、对进场原材料及时检查合格证质保书,现场抽样送检,检测报告未到施工现场前不得使用,检测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中使用。 4.2、实施阶段 4.2.1、踏勘现场,了解建筑结构施工图,参与建筑节能分部工程技术交底,审核专项施工方案和施工单位的人员、机械,对每批进场的建筑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与抽样送检和质量控制资料进行检查和核对。 4.2.2、重点防治质量通病,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加强旁站和巡视监督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目录 一、编制目的 (2) 二、编制依据 (2) 三、预防质量通病的施工技术措施 (2) (一)、墙体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3) (二)、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措施 (4) (三)、楼地面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6) (四)、外墙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7) (五)、门窗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8) (六)、屋面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9) (七)、楼梯、栏杆、台阶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10) (八)、主变、高抗、电容器、断路器等主设备基础、保护帽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11) (九)、电缆沟及盖板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12) (十)、道路及散水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12) (十一)、站区围墙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13)

XXXXXXX土建工程 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一、编制目的 质量通病量大面广,危害较大,消除和防治质量通病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工程质量创优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保证工程质量,防止出现屋面、外墙、门窗渗漏和混凝土楼板、外墙裂缝等质量通病,特编制此方案。 二、编制依据 《建筑施工验收规范》 《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与评定规程》 《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规定》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定》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 三、预防质量通病的施工技术措施 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虽多,涉及面虽广,但究其主要原因是参与项目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缺乏质量意识。只要真正在思想上重视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认真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规程及强制性条文有关规定,认真贯彻质量责任制,认真总结质量通病的经验教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要解决质量通病是完全可能的。 同时必须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严格工序质量,将工程质量通病和不足之处消除在分项工序中。工序验收按班组自检、班组负责人(观察、翻样)复检、专职质量员核验的三检程序。一道工序未经验收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质量员还应通过抽检等实测实量的手段,把发现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地方及时加以纠正和更改。同时加强技术复核、隐蔽工程验收等过程验收,分项工程施工完毕后,由单位工程负责人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按照验评标准进行评定,专职质量员负责质量核定。 1、制订消除质量通病的规划,综合分析这些通病产生的原因,采取什么措施治理较适宜。 2、通过图纸会审,方案优化,消除由设计欠周出现的工程质量通病。属于设计方面的原因,则通过改进设计来治理。

8、绿色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8、绿色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第一绿色建筑工程质量措施 一、施工目标: 按照设计要求施工,达到绿色建筑工程节能功效。 二、施工部署: 为了贯彻国家建筑节能的政策,加强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管理。我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生产副经理、项目总工为副组长的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领导小组,负责墙改与建筑节能质量及施工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中有关条文,进行管理工作。其机构组成、人员编制及责任分工如下: 组长:项目经理——负责组织协调工作 副组长:生产副经理——负责现场施工指挥、质量监督工作 项目总工——技术总部署、方案编制及交底 组员:现场施工管理、协调现场施工质量及细部施工做法管理 三、施工准备 (1)熟悉、掌握图纸设计要求及国家有关管理规定。 (2)根据工程的特点和实际,制定墙改节能实施计划。 (3)根据本工程墙改节能设计及施工规范编制专项工程施工方案指导施工。 (4)设置监督指导小组,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及时指导、纠正确保工程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 四、保证措施 (1)严把材料关 领导小组成员要对材料的进场严格把关,从材料供应商的选择到材料

进场、复试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把死守,确保使用到工程上的材料全部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 (2)严把技术关 技术负责人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把设计及规范要求结合施工方案给施工工人做好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方案先行,样板引路”的方针,使整个施工过程有条不紊的进行。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按要求施工,杜绝野蛮施工。 (3)严把质量关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建筑工程的好坏质量是关键。所以要建造优质工程必须从细节入手,从材料的进场检验到施工过程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放松,所以要求质量负责人要切实把好质量关,做好过程控制。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勤检查勤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 五、绿色节能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1、屋面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1)屋面结构砼浇筑应连续进行,不得留置施工缝。振捣时,除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外,表面还需用平板振动器振捣,砼初凝前,用铁抹子收光。 2)对屋面防水进行48小时试水,并认真作好记录,确认无渗漏现象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如有渗漏,必须经过处理并试水合格。 3)基层与突出屋面的结构连接的阴角,均先作泛水线,其圆弧半径R ≥50m 4)屋面雨水管穿女儿墙,先在管壁做防水一道,然后埋设雨水弯管,再灌管洞。 5)屋面防水工程应用专业施工队伍组织实施,施工前必须编制屋面防水施工方案。防水材料必须有材料合格证,防水操作工持证上岗,确保施

市政工程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第一节市政工程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关于检查井周边破损、沉陷、井盖位移、坠落的防治办法 (一)设计要求: 1、雨污水等各类管线检查井设置应尽量避开公交站台和路口曲化段. 2、检查井室基础应根据地基承载力、荷载等情况做出设计,检查井基础应与管道基础连成整体。 3、车行道检查井禁止使用砖砌筑,宜采用整体稳定性好,强度高、闭水性理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检查井、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混凝土模块检查井或采用其它质量可靠、技术工艺先进的检查井。 4、井框盖宜采用防响、防滑、防盗、防坠落、防位移的多防功能的井框盖,质量指标应符合道路使用功能和规范要求。 5、井框与井壁调平层宜采用耐压、不变形材料,如小型铁件。 6、施工图设计应绘制检查井框安装大样图。 (二)施工要求: 1、施工前,须按设计图纸做好放样工作,检查井标高应准确。 2、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图纸施工,检查井周边填料与道路结构层同步填筑,并必须以小型压实设备同步碾压,压实度不小于结构层压实度要求。 3、采用反开槽处理检查井周边时,应以检查井为中心开挖一定环长和深度的基坑,宽度应满足小型机械压实的要求,填料应采用水硬性材料分层压实或采用水泥混

凝土,高度应与路面基层平齐。 4、严格控制井框盖标高和横坡度,确保路面与井框盖上表面平齐。 (三)监理要求 1、加强对检查井基础及井身施工质量的检查,加强井框盖质量的验收,检查井框盖与井身的联结是否稳定牢固。 2、加强对检查井周围填充料的密实度、管道与井室接口的密封性、预制块拼装后缝隙中灌注填充料密实性的检查。 3、井框周围沥青混凝土面层摊铺时,严格检查井室周围沥青混凝土压实度以及沥青混凝土面层是否与井框齐平。 4、做好检查井施工各道工序的验收记录。 二、关于桥台背后下沉、跳车的防治办法 (一)设计要求: 1、桥台背后为软土地基时应进行沉降计算,当沉降大于规范规定时,应针对沉降进行地基处理设计。 2、软土地基处理应根据地基情况、施工条件和国家规范选用相应方法处理,宜采用轻质材料,如粉煤灰掺快速增强固化剂、聚苯乙烯泡沫(EPS)等。并在桥台边缘与路堤坡角处加密处理。 3、台后填土应采用砂砾等透水性材料或石灰土,同时严格控制回填质量。 4、台后宜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搭板。

最新《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最新《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术语(略) 第三章基本规定 第四章墙体节能工程 第五章幕墙节能工程 第六章门窗节能工程 第七章屋面节能工程 第八章地面节能工程 第九章采暖节能工程 第十章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 第十一章空调采暖系统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 第十二章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 第十三章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 第十四章建筑节能工程现场实体检验 第十五章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 第十六章外墙节能构造钻芯检验方法 第一章总则 【条文】 1.0.1 为了加强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统一建筑节

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提高建筑工程节能效果,依据现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和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管理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制订本规范。 【要点说明】阐述制定本标准规范的目的和依据,以便使人们了解其意义、必要性和重要性。 【条文】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中墙体、幕墙、门窗、屋面、地面、采暖、通风与空调、空调与采暖系统的冷热源及管网、配电与照明、监测与控制等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条文】1.0.3 建筑节能工程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要点说明】各项规定的“严格程度”是最低要求,最起码的要求。这也是我们监理的底线原则。 【条文】1.0.4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遵守《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各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条文】1.0.5 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应在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 【要点说明】建筑节能验收是单位工程验收的先决条件,具有“一票否决权”。 相关要求: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建设、设计、施工、监理进行验收。 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资料应单独成册,资料内应出具分部工程验收合格证明文件。 2术语

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通病

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通病 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建筑工程涉及面广、环节多、管理复杂,特别是施工队伍技术素质参差不齐,急功近利或出于不正当利润追求以及其它多种原因,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质量隐患,也给工程监理带来了很大难度,本工程为公共建筑, 为了保证观感质量, 特将本工程房屋建筑阶段容易出现的一些施工质量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和提出一些预防措施。 A. 模板工程 a. 出现问题:模板轴线偏位、标高不准、支模过程中出现凸肚、缩颈和翘曲,致砼料浇灌振捣时出现漏浆、跑模、模板拆除后出现蜂窝麻面、孔洞、露筋或几何尺寸超出设计尺寸等。 b. 原因分析:主要是人为操作不当、放线不准、支模过程中不拉水平、垂直线、不设标准基准线;模板不校正、支撑点少且不牢固;模板变形、振动时不均匀,发生错位没有及时发现并调整。 c. 预防措施:确保模板质量,不许劣质模板进场,检查放线准确度,设置水平、垂直基准点,反复检查模板的水平、竖向是否正确,检查各支撑点是否牢固、数量、间距尺寸是否合理,消除模板内部、底模、接缝处的杂物,当楼层高度>3.5m、跨度》6m的支模体系,应进 行专项施工方案设计,首层支模必须在硬地上施工,如有特殊情况,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支撑沉降变形;禁止使用铁皮做模板、杂树枝做支顶材料,高度<4.5m 的支模可使用尾径不小于 80mn t勺杉木做支顶材料;模板拼装应平整、紧密,缝隙应<2mm且支模牢固,柱与梁 接头处的开口位模板必须做至楼板模板的底面,接头处支模平直、不变形;在施工缝面位置开100X 100mm生口模板,以清除杂物,柱、墙模板底脚应留》200X 200mm 生口模板,墙按 < 1000mm设置;浇筑砼前应全面检查,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垃圾,现浇砼结构的底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砼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结构类型结构跨度(m)按设计的砼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计(%) 板w 2 50 >2、w 8 75 >8 100 梁、拱、壳w 8 75 >8 100 悬臂构件w 2 75 >2 100 后浇带浇筑砼后,砼强度必须达到100%设计强度和28d 后方能拆除模板。 B. 钢筋工程 a. 出现的问题:钢筋规格,布筋间距尺寸与设计图纸不符,墙、柱、主筋偏位,楼板及悬挑板上筋下陷,同截面接头过多,绑扎及焊接不符合规范要求,骨架歪斜和基础钢筋倒钩等。

建筑节能保温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与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1799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建筑节能保温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与措施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建筑节能保温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与 措施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聚苯板增强网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墙体裂缝 1、现象 外墙大面出现不规则裂纹,窗洞口四角部位出现斜裂纹,大角部位出现水平裂纹,饰面砖勾缝部位出现裂缝。 2、原因分析: (1)、板材的质量不符合要求(如板材密度、压缩强度及板材陈化期达不到设计及规范要求),板材强行上墙施工,板材后期收缩变形导致墙体裂纹。 (2)、抹面胶浆配比不正确,在阳光直射和风

的作用下,胶浆失水过快引起表面干缩裂纹。 (3)、玻纤网抗拉强度不够或耐碱强度保留率低导致大面积出现水平和垂直方向微细裂纹。 (4)、使用与外墙保温系统不匹配的腻子和外墙涂料导致墙面出现不规则细裂纹。 (5)、胶粘剂刮抹厚度不均匀,保温板粘贴不平整。 (6)、板材切割不规范,板材尺寸太小或小板材集中铺贴,使局部应力过于集中而产生裂纹。 (7)、板拼缝太宽,同时板缝没有用专用材料填充或留有粘结胶浆。 (8)、玻纤网格布埋设位置不当、拼缝处没有搭接或搭接不合理。 (9)、门窗洞口部位排板不正确,洞口四角未设置加强网或设置不规范造成洞口应力集中产生四角

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大溪地现代城工程58#楼 建筑节能工程 质 量 评 估 报 告 安徽南巽建设项目管理投资有限公司二○一○年十一月三日 大溪地现代城工程58#楼 建筑节能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签字栏: 编制:日期: 审批:日期: 安徽南巽建设项目管理投资有限公司 第30项目监理部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质量评估依据 三、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执行情况

四、工程分包内容、承建单位及质量管理情况 五、监理合同履约情况,工程质量监理情况 六、各相关责任主体质量行为执行情况 七、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主要内容及验收情况 八、质量控制资料核查、整理情况 九、综合评价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合肥大溪地现代城住宅小区工程58#楼 2、建设地点:合肥市怀宁路西侧 3、建设单位:合肥百协置业有限公司 4、设计单位:无锡市都市建筑设计事务所 5、勘察单位:合肥建材地质工程勘察院 6、监理单位:安徽南巽建设项目管理投资有限公司 7、施工单位:南通南屏建筑安装公司 8、工程规模:建筑面积10617.63㎡ 9、外墙外保温系统:A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薄抹灰外墙保温系统,二层以上为涂料饰面,一、二层为干挂石材。门窗为铝

合金门窗框,玻璃为中空玻璃。屋面采用30mm厚挤塑板保温层。 二、质量评估依据 1、委托监理合同、施工合同、设计文件、有关工程变更等;; 2、《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58-的相关条款 3、国标图集;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5、《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验收规范》GB50210-; 6、《建筑节能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 7、已批准的施工方案。 三、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执行情况: 本工程在开工前监理严格审查保温设计文件和建筑节能的有关标准,施工过程中无违反法律、法规等行为;建设、设计、勘察等单位无违反法律、法规等行为,各相关主体单位无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等行为。 四、工程分包内容、承建单位及质量管理情况: 本工程外墙保温工程分包单位为南通南屏建筑安装有限公司,门窗工程分包单位为苏州工业园区强生装饰有限公司。进场施工前监理审查了分包单位的企业资质及质量管理体系,经审查资质符合要求,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完善。施工过程中各分包单位成立了现场管理部对质量进行控制,并接受土建总包单位的质量管理和监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