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古代音乐简史

一.上古音乐(约前8000-约前2070)

中国音乐的历史,已知的大约已有8000-9000年的历史。

原始乐舞的内容

1、关于劳动生产。

2、以自然灾害作斗争或强健身体。

3、祭祀性乐舞。

二.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前11世纪—前211年)

夏:在我国历史上统治者都有用大型乐舞颂扬自己的功德的做法,这种形式始于夏代。

《大夏》是歌颂禹治水功绩的乐舞。

周:周代在礼乐制度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宫廷雅乐体系。周代音乐机构是大司乐。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落,导致其礼乐制度“礼崩乐坏”。

《诗经》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编纂成书,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的。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作品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都因音乐得名。“风”是地方乐调,收录当时十五国的民歌;“雅”分大、小雅,多为贵族所作的乐章;“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楚国巫风盛行。《楚辞》中的《九歌》,其前身就是当时楚国各地包括沅湘一带的民间祭神的歌曲。《九歌》的音乐也就是所谓的“楚声”,有的歌词每隔一句的末尾用一个语助词,如“兮”、“思”之类,这就是楚地民歌的特色。

乐器

古琴是我国古老且富有民族特色的无码弹拨乐器。古琴有自己的记谱方法(简字谱),至少有1500多年的历史。古琴现存有150多部古琴谱,包含着3000多首琴曲流传下来。

1、《高山流水》

2、《广陵散》

三.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公元前221年-公元220)

秦汉乐府(前221-220)

乐府: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政权,创立了一系列国家制度。其中包括参照周朝采风制度首次设立的国家音乐机构“乐府”。到魏晋六朝时,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一变而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乐府作为音乐机构,其宗旨是收集、整理、加工民间音乐及管理宫廷音乐,这一点对后世的音乐及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音乐形式

乐府搜集的最有名的歌曲形式叫“相和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公元220-581)

三国魏晋南北时期是一个战乱频仍,民族融合的时代,其音乐的首要特点是中原音乐与周边各少数民族音乐的互相渗透。

3、《酒狂》

4、《梅花三弄》

四、隋唐时期的音乐(公元589-907)

音乐形式

唐代所出现的三种类型的音乐:雅乐、清乐、燕(宴)乐。

雅乐属于周秦古乐系统,与俗乐相对,用于郊庙祭享。

“清乐”即“清商乐”是从汉魏延续下来的前代音乐遗存。(主要是南朝民歌)

隋唐宫廷燕乐集中的反映了这一时期最高的音乐成就。

宫廷音乐

多部乐:隋、唐都把影响较大的外族音乐专门分部,至唐贞观时总共分为十部:燕乐、西凉乐、清商乐、高丽乐、天竺乐、安国乐、龟兹乐、文康乐、康国乐、疏勒乐。

民间俗乐

曲子:隋、唐五代的曲子也称小曲,是指流行于村镇、集市广泛用于填词的民间常用曲调。一般来自经过长期流传、选择、加工的民间歌曲。这些较为固定的曲子,包括前代流传下来并经过筛选的乐曲,例如大曲的某些段落,便是曲牌(文学家称之为词牌或词调)。曲牌的诞生,宣布了一个新的音乐体系行将诞生。

乐器及音乐家

笙、箫、筝、筚篥、横笛、(曲项)琵琶、五弦琵琶等, 都在唐燕乐中使用。唐代器乐极其丰富多采,尤以琵琶最为盛行,可谓高手云集。

随着各民族音乐的交流,唐代出现了两件拉弦乐器:轧筝和奚琴。是用竹片擦弦发音的;奚琴是后来胡琴的前身。

1、《霓裳羽衣舞》

2、《秦王破阵乐》

3、《阳关三叠》

五、辽、宋、金、元音乐(公元936-1368)

历史背景

辽、宋、金、元时代随着中原文化大规模南移和南北文化的融合,产生了影响深远的南曲、北曲。

宋、元时期是我国音乐历史的重要转型阶段。表现在其音乐主流由宫廷转向民间,贵族转向平民,歌舞转向戏曲,普及面更广,综合性更强。

《满江红》

六、明、清时期的音乐(公元1368-1840)

明、清时期,说唱和戏曲的品种越来越丰富,成为音乐最重要的两大体裁。

京剧:18世纪末徽班艺人首先把二黄(腔)带进北京,19世纪初汉班艺人入京,他们以唱西皮(腔)著称,在两戏结合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昆曲等多方面经验,逐渐形成了以皮黄腔为主要唱腔的新剧种--京剧,一般可分为生、旦、净、丑四种行当。

京剧“四大名旦”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器乐: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丰富。丝竹乐合奏的形式在江南各地广泛流行。还有多种锣鼓形式在东南沿海各地发展起来。

《春江花月夜》

中国近代音乐(1840-1949年)

一、以学堂乐歌为中心的音乐活动(1898-1920年)

1902年,在废除科举制度办新学堂的背景下,新兴学堂开办了音乐课,当然,那时的音乐课程内容单纯,主要是教唱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时期的音乐家

沈心工:中国“学堂乐歌之父”

李叔同(1880年--1942年)《送别》李叔同作词,曲调源自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二、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文化的建立(1920-1930年)

1919年的“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从“五四”时候起,一方面发展着与工农革命相结合的群众性音乐运动;另一方面,在“科学与民主”为旗帜的新文化思潮影响下,开始创建新的专业音乐文化。

在教育家蔡元培大力提倡美育的思想影响下,萧友梅,吴梦非为代表的音乐家和音乐教师,为创建新的专业音乐教育事业,作了多方面的努力。

1927年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所高等音乐学校国立音乐学院。(1929年更名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音乐家

肖友梅(1884年--1940年)

本世纪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奠基人,作曲家、教育家、音乐理论家。1927年在蔡元培等人支持下于上海创办中国近现代音乐历史上第一所音乐学院--国立音乐院(即后来的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先驱,在创办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和培养专业音乐人才方面功不可没。

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形成于清末民初(20世纪始),发展迅速,不久即风行全国,在港,澳及东南亚各国华侨聚居的地方也颇流行。它是流行于广东地区的丝竹音乐,从早期曲目看,有不少是由当地民谣俚歌、俗调戏曲加以润饰改变的。广东音乐音色清脆明

亮,曲调流畅优美,节奏明快活泼。《旱天雷》、《赛龙夺锦》、《雨打芭蕉》、《鸟投林》、《娱乐升平》、《步步高》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优秀乐曲。

丝竹乐《步步高》

吕文成的代表作,是一首颇有特色的广东名乐。《步步高》曲如其名,旋律轻快激昂,层层递增,节奏明快,音浪叠起叠落,一张一弛,音乐富有动力,给人以奋发上进的积极意义。

三、革命音乐运动和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展开(1930-1940年)

与专业音乐事业的创建和发展同时兴起的是革命音乐运动,在三十年代的历史进程中,革命音乐运动不断的汇集着进步的音乐力量,逐渐成为推动中国新音乐文化的主要潮流。

随着革命根据地群众音乐运动的发展,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左翼文化运动蓬勃兴起,1932年秋,由聂耳、田汉、王旦东、李元庆等组织的“北平左翼音乐家联盟”,会同参加左翼文艺运动的还有贺绿汀、冼星海等人。

30-40年代音乐家及作品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作者—聂耳(1912—1935)

以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开创新一代的乐风,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开辟道路,做出了重要贡献。

先后写有《码头工人歌》、《毕业歌》、《大路歌》、《新女性》、《义勇军进行曲》《铁蹄下的歌女》、《卖报歌》、《梅娘曲》等30余首歌曲。

《游击队歌》贺绿汀词曲

冼星海(1905-1945年)

原籍广东番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四、解放区的音乐新貌

1942年延安文艺整风运动中,革命音乐工作者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

的讲话》为指针,音乐工作者开始有意识地深入到群众中去,体验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学习和极力开掘群众熟悉的民间音乐,并创作了一大批音乐作品,有民歌,如《东方红》《解放区的天等》,新秧歌剧《兄妹开荒》,新歌剧《白毛女》等,音乐战线出现蓬蓬勃勃的新局面,并持续发展。

歌剧《白毛女》——北风吹

《白毛女》是中国第一部歌剧,在艺术形式上吸收了外国歌剧的一些因素,更多的是借鉴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诸多手法创作出来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音乐

1、《歌唱祖国》王莘作词曲,作于1950年9月。

2、《我的祖国》乔羽词,刘炽曲。作于1955年,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交响乐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交响乐在我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指导思想仍是源自“洋为中用”。

3、《春节序曲》

李焕之的《春节》组曲创作于1955至1956年,《春节序曲》是第一乐章,乐曲具有传统节日春节时陕北大秧歌舞热烈欢快的气氛。

《春节序曲》以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以及陕北民歌为素材,通过对热烈欢快的大场面的描写,生动的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春节时的热烈欢腾、同歌共舞的情绪。

4、协奏曲

近代协奏曲则指用一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出的大型乐曲。(如: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二胡协奏曲等。)协奏曲通常为三个乐章,也有单乐章的。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以越剧音乐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乐曲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

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二、六十年代的音乐

舞剧《红色娘子军》乐曲欣赏

这是一部被人们称为“红色经典”的大型芭蕾舞剧。它是芭蕾舞中国化的代表作品。由中央芭蕾舞团集体改编。舞剧的音乐吸收了海南民歌为素材,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音乐形象。

三、70年代的音乐

京剧音乐现代化的尝试

京剧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人称之为“国剧”。《沙家浜》选段:智斗

“人民音乐家”施光南(1940~1990)。《在希望的田野上》、《祝酒歌》、《假如你要认识我》、《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月光下的凤尾竹》、《亚运雄风》、《打起手鼓唱起歌》。

《祝酒歌》韩伟词,施光南曲。

四、80年代的音乐

“文革”结束后,音乐领域认真贯彻执行“改革、开放”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和热情来迎接文化艺术发展的新纪元。

“西部歌王”王洛宾

王洛宾同志是享誊国内外的杰出音乐艺术家。他倾注毕生精力,搜集整理和创作了1000多首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不少作品已成为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经典之作,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如《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都达尔和玛利亚》、《青春舞曲》等歌曲,至今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中广为传唱。

《半个月亮爬上来》

青海民歌,作者是“西部歌王”王洛宾(1913-1996),原名荣庭。其歌获国家金唱片奖,《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为20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达坂城的姑娘》和《阿拉木罕》等歌曲久唱不衰。他多次赴外举办音乐会与讲学,在联合国总部展示其民歌成就。

《青春舞曲》

《达坂城的姑娘》

四、90年代的音乐

改革开放后的音乐界,充满了清新、自由的空气,中国的专业音乐创作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格局和繁荣景象。由于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现代西方音乐越来越多地被介绍到国内。一批青年作曲家纷纷亮出自己的旗号,不约而同地汇入了"现代派"的麾下。他们试图以自己的探索和尝试为中国音乐创作闯一条新路。这部分作品最初集中体现于各种器乐体裁,如交响乐、室内乐和民族器乐创作;后又逐步涉足于部分声乐体裁,如艺术歌曲和艺术性的合唱音乐。

歌唱方法

美声唱法:这是十七世纪产生于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通常译为美声唱法、美声乐派。

民族唱法:民族唱法是以民族语言为基础,以行腔韵味为特长,并与形体表演浑然一体的声、情、字腔相映生辉的综合演唱艺术。

通俗唱法:20世纪30和40年代流行起一种轻柔的、多愁善感的唱法,以情取胜,用话筒扩大音响,由舞厅乐队伴奏,称为“低吟唱法”。

中国古代音乐史试题(A)

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 20XX级《中国古代音乐史》试题(A) 一、判断题:每题0.5分共25分 1、原始时期的乐器一般多用石骨等材料制造() 2、我国迄今出土最早的鼓是殷时期的() 3、《云门》这一乐舞,是黄帝时期的() 4、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第一个用乐舞形式与民同乐的帝王是舜。() 5、《大濩》是歌颂商汤的乐舞() 6、商代创作淫乐的乐师叫师延() 7、周代音乐等级制度非常严格,诸候使用的乐队是三面摆设的。() 8、根据周代的法律,天子欣赏乐舞,其表演人员应是65人() 9、六代之舞和四夷之舞是周时期创制在乐舞() 10、周代的音乐教育学制为七年() 11、根据考古证实金属乐器最早出现商代() 12周代还没有出现弹拨乐器() 13、“礼崩乐坏”的局面是从东周时期开始的() 14、远古民歌曲调篇幅短小,结构较规整,多用感叹字,歌词少,对吗?() 15、《诗经》共有歌曲作品305首() 16、“夸爬鼓瑟而渊渔出听,师旷鼓琴而六马仰秣”对吗?() 17、《乐记》是中国音乐史中的一部美学专著,它主要反映了古代道家的思想() 18、儒家认为:音乐艺术应该大力提倡,不应该仅限于宫廷中() 19、《楚辞》中的“倡”“乱”“少歌”说的是音乐曲式结构() 20、《成相篇》是孟子根据一种民间音乐发展而成的文学作品形式,被现今的学者们认为是我国说唱音乐的鼻祖() 21、汉乐府中的音乐领导人是司马相如() 22、汉乐府这一音乐机构含有音乐教育功能() 23、相和大曲是一种歌有舞的音乐形式,也叫但歌() 24、鼓吹乐是一种少数民族的乐器合奏形式() 25、现在洞箫的前身是笛子() 26、大乐律学家京房是西汉时期的人() 27、《踏谣娘》这种表演形式最早出现在南北朝() 28、古“高昌乐”中的“高昌”说的是现在的新疆吐鲁番地区() 29、清商乐是在北方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音乐形式() 30、西曲与吴歌都不把歌曲连缀起来演唱() 31、《广陵散》这一古琴曲是“竹林七贤”之一阮籍演奏的代表作品() 32、筚篥是一外来吹奏乐器也叫唢呐() 33、钹这一乐器大约在公元五世纪传入我国() 34、我国杰出的乐律学家何承天是南北朝时期的人() 35、变文对后来的说唱音乐诸宫调、鼓子词等有很大的影响()

中音史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音乐简史 1.新法密率: 明代朱载堉的“新法密率”。所谓新法,是有别于三分损益法而言;所谓密率,即采用数学方法求得十二平均律每律的等比数后再产生十二平均律,记载于《乐律全书》。 2.神奇秘谱: 由明代朱权所编辑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琴曲谱集,共分上、中、下三卷; 上卷“太古神品”:《广陵散》、《高山》、《流水》、《酒狂》等唐宋以前古曲15首; 下、中卷“霞外神品”:《梅花三弄》、《大胡笳》、《离骚》等48首古代名曲。 3.梆子腔: ○1梆子腔是一种戏曲声腔剧种,原于陕西、山西一带的民间曲调,又有秦腔、乱弹、西秦腔之称。○2梆子腔运用整齐句势和板式变化为主的音乐结构,其音乐风格高亢激越、文辞通俗易懂。○3梆子腔开创了戏曲音乐板腔体,即以一个基本的曲调为基础,作各种节奏,板式速度的变化来表现剧情的矛盾冲突。这种结构方式有别于之前出现在戏曲、说唱音乐中曲牌体结构。 4.兴隆笙: 是元中统年间由中亚地区传入元朝宫廷的早期管风琴,也是最早传入我国的键盘乐器。初该乐器音律与元朝宫廷不和,后经乐官郑秀改后,长期使用于宫廷宴乐。 5.俗讲 ○1俗讲是唐代说唱艺术的一种,是取佛经中的故事编成诗文合体的通俗作品,用说唱相间的表演方式讲唱,脚本叫做变文。 ○2变文是将深奥的佛教哲理通俗化利用讲故事和唱经的方式进行宣传又叫做俗讲、讲经文。(讲经文是唐代一种说唱艺术形式) ○3变文内容:a.讲述佛经故事,是佛教通俗化的结果;b.讲述历史传说或民间故事。 ○4变文是散文和韵文相间的叙事体,韵文部分通常是七言四句一段,也有五言、六言的。音乐性、故事性都很强,借以吸引听众、传播佛经。变文有三类形式:a.只唱不说;b.只说不唱;c.有唱有说(占多数)。 6.六代乐舞: 简称“六乐”都是从黄帝时期开始历代沿袭下来带有史诗性的乐舞。包括: ○1黄帝时的《云门大卷》,简称《云门》,是黄帝时的图腾; ○2唐尧时的《咸池》,咸池是天上星宿命; ○3虞舜时的《韶》,又名《箫韶》,被孔子评为“尽善尽美”的音乐; ○4夏禹时的《大夏》又称《夏》; ○5商汤时的《大濩》,内容描写商汤伐桀; ○6周朝当代的《大武》,孔子评“尽美矣,未尽善也”。这些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一般规模宏大,歌舞相间。 7.曾侯乙墓: 出土主要乐器:○1编钟:每钟都能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正鼓音与侧鼓音构成大小三度的音程关系;○2编磬;○3建鼓、扁鼓、有柄鼓;○4笙、篪、25弦漆瑟、十弦琴、五弦琴。

最新《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教案-(完整版)

第二章周代的音乐(公元前十一世纪—前221年)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周代统治阶级的音乐发展 2.理解周代的民间音乐与乐器乐律 3.掌握周代儒墨道三家的音乐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历史文化背景及音乐特点概述 2.难点:儒家音乐的兴起和早期发展 (三)教学方法、手段:教师讲授,多媒体教学。 相关教学内容 第一节周代的礼与乐 周代天子分封诸侯,并在总结殷商各种典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等级制度。周代统治者以礼、乐、刑、政四术为统治手段。礼礼可分贵贱,乐可互与敬,所以周代极为重视礼、乐的政治作用。 1周代的礼相当的多,多配合乐的运用,大致可分为: 一、祭祀二、大飨礼三、燕礼四、大射仪 五、养老之礼六、乡饮酒礼七、乡射礼 这些重要的礼的活动,各自有其所属音乐,有各自的乐曲和章法,不能混淆。 2在周代(尤其是西周),不同等级身份的人,所用的乐队和歌舞队也有很大差别,不得随便僭(jian)越。《周礼·大司乐》说:“正乐县(xuan,即悬)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关于舞队的人数应为:“天子八佾(yi),诸公六佾,诸侯四佾”为宜。 周代的礼乐的规定,是为了加强人们的等级观念,达到巩固其统治的政治目的。 第二节宫廷音乐的繁荣 周代宫廷音乐以较繁荣,它们既有与礼结合的音乐种类,也有为统治阶级娱乐之用的音乐。这些音乐大都是乐舞或歌舞的形式,有 一、六代乐舞 简称“六乐”,是保留在周代宫廷中的六个据说从黄帝开始历代留传下来的代表性的乐舞,包括: ①黄帝时的《云门大卷(quan)》或称《云门》,祭祀云神,黄帝部落以云为图腾。 ②尧时的《咸池》或称《大咸》,“咸池”是日落之处的星座名,祭祀地神,可能与星辰崇拜有关。 ③舜时的《大韶》或称《韶》,因为它用排箫伴奏,又称《萧韶》,又因此乐舞有九次变化,又称为《九辩》或《九歌》,祭祀四望(天下名山,如五岳、四镇等)

中国音乐通史之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音乐通史 题型 填空题 词条解释 简答题 问答题 远古、先秦 一、简答题 1.词条解释: 贾湖骨笛: 是用猛禽的肢骨在其一面钻孔而成 大司乐: 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是我国古代第一所音乐学校,其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六代乐舞: 黄帝——《云门大卷》祭天神,云神崇拜 唐尧——《大咸》祭地神,水鱼崇拜 虞舜——《九韶》祭四望,三代文治武功 夏禹——《大夏》祭山川,歌颂大禹治水 商汤——《大濩》祭先妣,歌颂商汤伐桀 周武王——《大武》祭先祖,歌颂武王伐纣 三分损益法:

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是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 2.简述周代宫廷礼乐机构的主要构成:(与大司乐有关) 3.周代八音分类法的依据是什么?(每类各举二种乐器) 石类:鸣球 二、问答题 1.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对音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曾侯乙墓出土乐器在中国音乐史上的意义如何? 汉代 一、简答题 1.乐府的基本概念及其功能 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 2.词条解释 相和歌: 李延年: 鼓吹乐: 百戏: 汉代百戏,上承周代,是兼有音乐歌舞成分的杂技表演之总称。包括角觝、杂技、武术、幻术、民间歌舞等多种表演形式,表演中伴有音乐的唱、奏。 京房六十律:(理论律学) 二、问答题: 1.简述汉代相和歌的发展历程

2.简述汉魏时期相和大曲的结构形式 3.阐述《乐记》的主要音乐美学观点 4.关于音乐的美感认识,《乐记》强调音乐给人们的愉悦感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 《乐记》作为先秦儒学的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其后两千多年来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 一、简答题 1.词条解释 清商乐: 它的形式大致与相和诸曲相同,所用的宫调系统亦与相和歌相通,被称为“清商三调”。 吴歌: 西曲: 何承天: 《广陵散》: 2.简述《声无哀乐论》的主要美学观点 二、问答题 1.简述魏晋时期古琴音乐发展的主要内容 历史上的魏晋时期是一个战乱与分裂的时代,也 著名琴曲有《广陵散》、《酒狂》、《梅花三弄》、《乌夜啼》及现存最早的文字谱《碣石调·幽兰》(南朝梁丘明所传)。

音乐简史及名作欣赏优选稿

音乐简史及名作欣赏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必修课程,培养学生建立符合客观实际的历史文化观,加强并提高对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认识,展望中国音乐的未来之路。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并理解自古以来中国历史各时期的音乐特征、音乐风格、音乐思想、重要音乐事件和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及其作品,主要通过听赏和讲述使之掌握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进程,提高综合艺术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在教学过程中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精讲多听,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本课程要遵循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原则。 3、注重音乐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引导和启发式教学,丰富授课手段,运用多媒体和音像资料进行教学。 4、纵横贯穿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既能了解同一时期(横向)所发生的音乐史实,又能联系同一音乐事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纵向的)发展轨迹。这项任务一部分在课堂教学完成,另一部分学生在课后巩固、思索和归纳。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与其他音乐史论课一样具有对史实纵向思考的同一性;对民族音乐课程有一定启发和支持作用;作品的欣赏和讲解能提升学生对技能课部分习唱、习奏作品更深入的理解。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刘再生.《中国音乐史简明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陈应时,陈聆群.《中国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华乐出版社.2002.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内容 1、明清时期的中国音乐 2、清末民初的中国音乐 3、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音乐 4、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音乐 5、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音乐 6、主要作家作品综述 7、建国后的音乐简史 (二)重点和难点 1、宋、元、明、清以降戏曲音乐发展线索与脉络

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姓名:马欢 分院、系:国际经贸系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年级:2013级 学号:IBT13086 指导教师:陈嵚崟职称:教师职称 2015年12月30日

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学位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明确标明引用或参考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而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签名): 日期:年月日

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摘要】所谓流行音乐,即通俗音乐.是指那些内容朴实直白、真挚表达、朗朗上口,被广为传唱欣赏,流传很久的器乐曲和歌曲。中国的流行音乐出现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左右,流行于少数的发展城市中,并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深入群众,那个时候就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了,可以称的上是百姓的精神寄托和真实的写照.在国内得到迅速的传播,被广大人民接受和认同,形式和内容也越来越趋于写实。所以流行音乐很容易和群众联系在一起,易于大众接受。 【关键词】中国流行音乐大众生活创作与发展邓丽君音乐

Thesis Title [Abstract]The so-called pop music: popular music. Is refers to the content of the simple and straightforward, sincere expression, catchy, was widely sung appreciate, spread long instrumental music and songs. Chinese pop music appears in the 30s of the last century, popular in a few urban development, and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and the masses, that time is not only an art, can be called is people's spiritual sustenance and realistic portrayal. Spread quickly in the domestic, accepted and recognized by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people, the form and the content also tends to be more and more realistic. So pop music is easy to link with the masses, easy to accept the masses. [Keywords]Chinese pop music,Public life,Creation and development,Teresa Teng music

教师招聘音乐备考资料――中国古代音乐史问答题(四) (2)

1.什么是“清商乐”、“吴歌”和“西曲” 清商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汉魏相和诸曲与南方的民间音乐相结合而成的俗乐之总称。《魏书·乐志》载:“江左所传中原旧曲、……及江南吴歌,荆、楚西声,总称清商。”它的形式大致与相和诸曲相同,它所使用的宫调系统亦与相和歌相同,被称为“清商三调”。它所用的乐器有节鼓、琴、瑟、筝、筑、琵琶、箜篌、笙、笛、篪、箫、埙、钟、磬等。 吴歌是东晋、南朝时流传于建康一带的民歌。如《子夜歌》、《上声歌》等。 西曲大约是在南朝时流传在今江陵一带的民歌,其表演形式有舞曲和倚歌。如《莫愁乐》、《那呵滩》等,有一部分为文人所作。 2.《声无哀乐论》的主要音乐思想是怎么样的 《声无哀乐论》是由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嵇康所着,文中通过“秦客”与“东野主人”的八次论难,阐述了“声无哀乐”的观点。 关于音乐的本质,嵇康认为音乐是客观的存在,哀乐之情是主观的存在,两者并无因果关系,与儒家的音乐观点——表情说相对立。即:“心之与声,明为二物。”“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感情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音乐的本体是“大小、单复、高埤(pi增加)、善恶”的总和,它只能引发人们的“躁静”(兴奋或恬静)、“专散”(精神集中或分散)。 人们的哀乐之情来自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音乐只是诱导其表现出来。即“哀乐自以事会,先遘(gou相遇)于心,但固和声以自显发。”并且“人情不同,各施所解,则发其所怀。” 嵇康肯定了音乐的娱乐作用和美感作用。大胆地否定了儒家所一贯提倡的音乐教化作用、道德作用。反对无视音乐的艺术性,把音乐简单的与政治等同的观点。 《声无哀乐论》是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美学论着,其中涉及音乐本质、音乐的功能、音乐的审美感受等思想与儒家所提倡的音乐思想不同,构成了封建社会中音乐思想两大潮流的源头。 3.何承天和荀勖在乐律学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 魏晋南北朝时期,律学研究开始探索和解决在实践中的旋宫转调问题。对此作出突出贡献的有何承天和荀勖(xu)。 南朝杰出律学家何承天(370一447)创立了十分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意在消除由三分损益算出的十二律“黄钟不能还原”、不能旋宫转调的缺憾。其计算方法是:用黄钟本律之数(9寸)与仲吕所生黄钟之数(按三分损益法计算到11次所得寸)相减,其差数为寸,

中国音乐简史论文

如何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 一、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艺术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修养,能促进大学生智力开发和创造力,有益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完善。当代大学生在中小学的应试教育阶段,艺术教育“先天不足”;在大学阶段,在不少高校中又“后天失调”,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艺术知识贫乏、文化修养残缺的状况。艺术课程应当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艺术教育的这种重要作用在高校教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在大学生成才的诸因素中,思想品德素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当是生动丰富的,不能只讲授抽象的内容,宣读简单化的“几要几不要”的训条,而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高校的教育优势,赋予美的形式,施以艺术教育,辅以德育,启迪他们认识生活和改造生活。艺术教育的灵魂是思想性,艺术教育还具有形象性和愉悦性,好的艺术作品往往对人起了激励作用,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各个时期的革命歌曲、活报剧、话剧、歌剧等革命文艺对推动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前,生动形象的文艺活动也能给学生以活泼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其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如1998年军民团结战洪魔的动人事迹鼓舞了千百万人民,高校抓住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机,通过创作歌曲、表演话剧、舞蹈等辅助形式,围绕军民同心抗洪的题材,再现人民军队的英雄形象,使广大学生为之感动,受到深刻的感染。 (二)艺术教育是大学生文化修养不可或缺的部分 艺术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政治、历史知识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社会发展的方向;哲学使人思想深刻;文学艺术则有利于养成深刻的人文精神、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文化素质对人才其它素质的形成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缺乏艺术素养的文化素质,其渗透力和影响力将大为减弱。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和最易接受的艺术教育活动,能从情感、意志、品质、作风上陶冶大学生情操,净化大学生的心灵。

中国当代音乐史与名作赏析

2009—2010(下)全校公共选修课期末考核论文课程名称:中国当代音乐史与名作赏析 题目:《二泉映月》——赏析 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行政管理 学号:20071014021 姓名:李金德 任课教师:刘锋 成绩:

《二泉映月》——赏析 摘要:中国当代音乐具有独特体系、独特思维和独特风格,对世界音乐是具有独特贡献的一个组成分部分, 它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而且有一些中国当代音乐作品可以列入世界音乐的经典宝库,阿炳的《二泉映月》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就《二泉映月》作简要的赏析。 关键词:阿炳《二泉映月》赏析 正文:阿炳在中国音乐史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广为流传,经久不衰。他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然而留存只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作品。《二泉映月》是阿炳最具代表的作品,下面就对《二泉映月》作简要的赏析。 在对《二泉映月》赏析之前首先要认识阿炳本人及其生活状况。阿炳,原名华彦钧,阿炳是他的小名。生于1893年7月,卒于1950年12月。阿炳二十多岁时,患了眼疾,又死了父亲,贫病交加,眼疾恶化,双眼相继失明,从此,人家便叫他瞎子阿炳。阿炳从童年起就同他父亲华雪梅学习音乐。华雪梅是一位道士,是当地道教音乐界所公认的技艺杰出的人材,阿炳的音乐修养最初主要的基础出于道家音乐,而且是出于家传。道家音乐,大部分是非宗教性的民间音乐,其中有许多是毫未改动的民歌曲调。阿炳双目换明后得不到有钱的斋主的欢迎,只能离开道门,开始以卖唱为生。在无锡市里,一位戴着墨镜,胸前背上挂着笙、笛、琵琶等乐器,手里拉着胡琴,在街头上行走的,这人便是阿炳。阿炳纯粹靠演唱来维持生活,他从来没有做过向人乞怜的样子,他在黑暗、贫困中挣扎了几十年,他对痛苦生活的感受,通过他的音乐反映出来,没有因为生活艰难困苦而潦倒,庸俗,相反,他的音乐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建康而深沉的气息。阿炳用他的生命凝成了《二泉映月》等不朽作品。在解放后,当人民政府派人去关心他,去整理他的音乐作品时,他却无法了愿,突然吐血病故了。 《二泉映月》是华彦钧最杰出的二胡代表作。这首乐曲原为道教的唢

智慧树知到《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发展简史》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发展简史》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中国流行音乐何时产生?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答案: 20世纪20年代 2、中国流行音乐诞生地在哪个城市? A.北京 B.上海 C.香港 D.台湾 答案: 上海 3、中国的第一首流行音乐叫什么名字? A.《夜上海》 B.《夜来香》 C.《毛毛雨》 D.《玫瑰玫瑰我爱你》 答案: 《毛毛雨》 4、中国第一首流行音乐的创作者是谁? A.黎明

B.黎明晖 C.黎锦晖 D.黎锦光 答案: 黎锦晖 5、中国第一首流行音乐的演唱者是谁? A.黎明 B.黎明晖 C.黎锦晖 D.黎锦光 答案: 黎明晖 6、鲁迅评价《毛毛雨》为“人间仙乐”。 A.对 B.错 答案: 错 7、《毛毛雨》的伴奏中只使用了中国的民族乐器。 A.对 B.错 答案: 错 8、《毛毛雨》的伴奏中只使用了西洋的爵士乐器。 A.对 B.错 答案: 错

9、《毛毛雨》的歌词创作中描述了男女之间纯朴的爱情。 A.对 B.错 答案: 对 10、《毛毛雨》是用上海话演唱的。 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二章 1、下面哪些音乐作品是黎锦晖的创作? A.《小兔子乖乖》 B.《毛毛雨》 C.《桃花江》 D.《妹妹我爱你》 答案: 《小兔子乖乖》,《毛毛雨》,《桃花江》,《妹妹我爱你》 2、下面哪些音乐团体属于黎锦晖? A.中华歌舞专门学校 B.明月歌舞团 C.联华歌舞班 D.明月歌舞剧社 答案: 中华歌舞专门学校,明月歌舞团,联华歌舞班,明月歌舞剧社3、黎锦晖的音乐创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 远古(约前21世纪以前) 一,原始乐舞 形式:1歌舞乐三位一体。 2旋律简单,节奏较为平淡,是一种平等的无阶级意识的原始音乐艺术形态。 内容:其表现了原始人们的民族图腾崇拜,狩猎生活,抗击自然灾害,农牧生活(尊重自然规律),战争,爱情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了原始先民处于蒙昧时期的思想。 葛天氏之乐:1见于先秦文献《吕氏春秋。古乐》,片中记载的一组原始乐舞。 2内容分为八个部分,描写了远古时期人们的狩猎生活,农牧生活和图腾崇拜。 3形式:表演者手持牛尾,且歌且舞。 4该组乐舞所反应的内容,与中国古老的的农耕文化特征相吻合。因而有一定的客观性。 伊耆氏之乐:原始乐舞,见于先秦文献《礼记。效特性》。它是一部岁末祭祀乐舞,用以崇奉万物,反映了原始先氏在岁末祭祀祈求收获的愿望。 阴康氏之乐:见于先秦文献《吕氏春秋。古乐》的一篇原始乐舞,表现了人与自然的搏斗。是一种古老的健身舞,体现了原始社会音乐朴素的社会功能。 朱襄氏之乐:原始乐舞,见于先秦文献《吕氏春秋。古乐》其内容反映了人们在干旱面前祈求神灵降雨的愿望。 刑天氏之乐:原始乐舞,见于《山海经.海外西经》是一部表现战争的乐舞。 弹歌:1据传为黄帝时期的一首猎歌。见于文献《吴越春秋》 2歌词描写了一个原始狩猎的过程。反映了远古的狩猎生活。 3这个过程与当时的历史人文背景是相吻合的。因而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云门》:相传为黄帝时期的一部原始乐舞,六代乐舞之一。它是一部反映图腾崇拜的乐舞。表现了处于蒙昧时期的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 《咸池》:1尧时乐舞,六代乐舞之一。《周礼》和《吕氏春秋》中记载“皇帝所做乐也,尧增修而用之”。可能是皇帝时已有之,而最终的完成是在尧。 2它是一部表现水鱼图腾崇拜的乐舞。 3《庄子。天运篇》称其“此之谓天乐”。可知它是一部远古时期十分优秀的乐舞作品。 《萧韶》:1相传为舜时乐舞,见于《吕氏春秋。仲夏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等多部文献。乐舞的排箫为伴奏乐器,所以称《萧韶》 2乐舞有九个段落,九次歌唱,九次变化。所以又称《九韶》,《九歌》,《九辨》。 3孔子对《萧韶》做出了“尽善尽美”的评价。可见它在当时所表现出的极高的音乐表现力及艺术成就是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与此同时,由他而引出的“尽善尽美”此后便成了中国音乐美学的一个标准。影响深远。 舞蹈纹彩陶盆——原始乐舞考古材料 1考古学家于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村发现的新石器时期的一件内壁绘有舞蹈图案的彩陶盆。 2据鉴定距今5000年左右。所绘图案是迄今发展的年代最早的一幅乐舞图。 3图案中,五人一组,动作整齐。服饰,头饰统一。 4它的出土作为实物与古代文献相印证。在一定程度上共同传记了我国原始乐舞——形式的存在及其发展水平。为探索我国原始社会的乐舞提供了珍贵而罕见的形象资料。

音乐史学习体会

学习体会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1302 陈世豪20133821 一个学期的音乐欣赏课结束了,通过本学期对中国音乐简史及欣赏的学习, 我对音乐的认识与感受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就感觉到音乐的魅力,一个学期下来,我不仅聆听了各种各样的音乐,有古典派的,浪漫主义派的,还欣赏了歌剧《白毛女》的片段。我想说音乐无时无处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心情,激昂的时候兴奋,低落的时候忧伤,每次上课的时候,一听起优美的音乐感觉时间都过的很快,总是意犹未尽。教室里的音响效果虽然不好,但是我们都全身心的投入到精彩的画面和欣赏中去了,感觉不到自己与音乐之间的差距。老师的热情、同学们的积极性就是最好的表现 学习了中国音乐简史至少我对中国音乐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在学习中国音乐起源的时候,我惊讶于它悠久的历史。我记得当时老师讲到秦汉的时候,给我们听了一段《广陵散》,它是汉族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也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这首曲子我只听过那一遍,但对它的印象却极其深刻。课程中我们欣赏的美妙音乐作品,除了歌曲,也包括婉转悠扬的音乐会视频等,总是让我心里无比激动或者平静起来,音乐就是拥有这样神秘的力量。经过课程中与交响乐的相处,我被深深的吸引了,开始更加热爱中国古代音乐。中国音乐简史及赏析这门课程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音乐本身,更加包括如何以一个绅士的姿态面对音乐、面对艺术,真正的静下心来感知和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激情与安慰。古典音乐艺术领域中有着无数的伟大作家,他们同样用他们的思想与精神为我们诠释艺术的真谛,每一部作品都是作家的心血集成,都是他们在挖掘内心,挖掘社会,挖掘时代后的结晶。而作为我们听众,即使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真正内涵却也应该用心去聆听,中国古代音乐永远能带给我们奇妙的感受,也是古代音乐亘古不衰的道理所在。 现在,我认识到,音乐它是一个有灵魂的东西。它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同时又是生活的真实反映。这些体会都是在音乐鉴赏课上了解的,一学期的音乐鉴赏课程,虽说时间很短,但是它使我在生活中对音乐的理解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通过老师的讲解,体会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独特魅力,这门课程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以前我听音乐,只是觉得好听,也不去想其中所要表达的东西,只是单纯的听音乐,而且喜欢听流行的音乐,不喜欢古典类的音乐。现在才发现,只有真的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才能真正的从心里感受它所带给你的感受。一首欢快的音乐,它的旋律,欢快跳跃,所带给你的感觉就是快乐的,幸福的。然而一首悲伤的歌曲,只要听到它的旋律,你就会感觉到一种压抑,从内心中产生了一种悲的情感,一旦理解,就能感受其中的情感。这是我学到的,无论听什么音乐,只要旋律一响起,你就能理解作曲者在音乐中注入了怎样的情感。这就是音乐鉴赏的所在,理解了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才能更好的理解其中的内涵。而且从音乐的角度去欣赏周围的人和事物,生活态度也积极了很多。优美的旋律在耳边涤荡,使我们感到放松,内心变得宽广。 再说说关于对这门课程的建议,因为自己是学计算机的,对于这种艺术的东

中国音乐简史及欣赏论文

中国音乐简史及欣赏论文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计算机1208班 姓名:刘正皓 学号:20124729

中国音乐简史及欣赏 这个学期在同学的推荐下选了这门课程,修完这门课程感觉收获很大。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对于中国音乐的历史完全是一片空白。可以说在新生代的我们深深的受着摇滚,流行乐的影响。很多火热的音乐节目比如中国好声音等等节目很少找到令人怀旧,令人舒缓的气息。给在都市生活的我们无疑更加加快了节奏。有的时候欣赏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一种心灵的释放,给自己留一方净土。老师给我们举过这样的一个例子:在国外辛勤工作的丈夫有失眠的习惯,妻子学习古筝后弹奏,丈夫不知不觉的睡着了。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听过中国音乐简史及欣赏这门课后,我不仅对中国音乐发展有了很多的了解,同时也选到了很多适合不同环境听的音乐。 在学习中国音乐起源的时候,我不仅仅惊讶于它悠久的历史,很长的一段时间箜篌的声音还在我的耳边缭绕。在学习秦汉魏晋南北朝音乐的时候,我震撼于一首曲子。我记得当时老师讲到乐府的时候,给我们看了一段《佳人曲》的视频。“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西汉李延年的这首《佳人曲》,是用以向汉武帝推荐自己的妹妹李夫人的。这首曲子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听过之后真的有一种美丽女子的感觉。《渔舟唱晚》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句。乐曲描绘了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归的动人画面。乐曲开始,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接着,以音乐的主题为材料逐层递降,音乐活泼而富

有情趣。当它再次变化反复时,采用五声音阶的回旋,环绕一段优美的旋律层层下落,十分优美动听。表现了心情喜悦的渔民悠然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而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给我们看的电影十面埋伏中章子怡所表演的长袖舞,纵然有现代的特技但是无疑章子怡把当时的艺术形式展示得淋漓尽致。如果配上合适的乐曲堪称十分唯美的。说到这里我不觉得惊叹,纵然现在科技发展可能比较重要,但是往往人文素养在指引我们前行。说到十面埋伏这部电影自然想起来十面埋伏这首歌曲,它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可以说听到这首歌曲我的心潮澎湃难以平静。 音乐就是这样可以深深的感染人们,而到了近代的音乐史上。我们在课上欣赏了《二泉映月》,演奏者阿炳老师演奏的时候,每一遍都会不同,每一遍都会有新的内容。《歌唱祖国》也是王莘老师突然迸发的灵感。音乐是人们用来抒发情感的工具,演奏者们来抒发自己的感情,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其他的人。而听者就会不禁的被感染,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如同八九十年代的歌曲,《歌唱祖国》,国歌等等,这一系列的歌曲无疑不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当时就是这样,人们都是感恩着祖国,干什么都是想歌曲节奏那样的快速,那样的富有激情。但是,这中间也会有像《玫瑰玫瑰我爱你》这样的歌曲,传唱着男女的情爱,虽然这和当时的主流不符。但是我认为无论是什么样的乐曲内容形式都表达着不同的感情,这种感情是独一无二的,每首歌有不一样的内容,传唱到每个人的口中又各不相同。这就是音乐,

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

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 中华民族音乐的蒙昧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据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远古的音乐文化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这些歌、舞、乐互为一体的原始乐舞还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想联系。 夏商两代是奴隶制社会时期。从古典文献记载来看,这时的乐舞已经渐渐脱离原始氏族乐舞为氏族共有的特点,它们更多地为奴隶主所占有。从内容上看,它们渐渐离开了原始的图腾崇拜,转而为对征服自然的人的颂歌。 西周和东周是奴隶制社会由盛到衰,封建制社会因素日趋增长的历史时期。西周时期宫廷首先建立了完备的礼乐制度。在宴享娱乐中不同地位的官员规定有不同的地位、舞队的编制。总结前历代史诗性质的典章乐舞,可以看到所谓"六代乐舞",即黄帝时的《云门》,尧时的《咸池》,舜时的《韶》,禹时的《大夏》,商时的《大蠖》,周时的《大武》。周代还有采风制度,,收集民歌,以观风俗、察民情。赖于此,保留下大量的民歌,经春秋时孔子的删定,形成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收有自西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入乐诗歌一共三百零五篇。《诗经》中最优秀的部分是"风"。它们是流传于以河南省为中心,包括附近数省的十五国民歌。此外还有文人创作的"大雅"、"小雅",以及史诗性的祭祀歌曲"颂"这几种体裁。就

其流传下来的的文字分析,《诗经〉中的歌曲以可概括为十种曲式结构。作为歌曲尾部的高潮部分,已有专门的名称"乱"。在《诗经》成书前后,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根据楚地的祭祀歌曲编成《九歌》,具有浓重的楚文化特征。至此,两种不同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南北交相辉映成趣。周代时期民间音乐生活涉及社会生活的十几个侧面,十分活跃。世传伯牙弹琴,钟子期知音的故事即始于此时。这反映出演奏技术、作曲技术以及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古琴演奏中,琴人还总结出"得之于心,方能应之于器"的演奏心理感受。著名的歌唱乐人秦青的歌唱据记载能够"声振林木,响遏飞云"。更有民间歌女韩娥,歌后"余音饶梁,三日不绝"。这些都是声乐技术上的高度成就。周代音乐文化高度发达的成就还可以一九七八年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曾 侯乙墓葬中的古乐器为重要标志。这座可以和埃及金字塔媲美的地下音乐宝库提供了当时宫廷礼乐制度的模式,这里出土的八种一百二十四件乐器,按照周代的"八音"乐器分类法(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几乎各类乐器应有尽有。其中最为重要的六十四件编钟乐器,分上、中、下三层编列,总重量达五千余公斤,总音域可达五个八度。曾侯乙墓钟、磐乐器上还有铭文,内容为各诸侯国之间的乐律理论,反映着周代乐律学的高度成就。在周代,十二律的理论已经确立。五声阶名(宫、商、角、徵、羽)也已经确立。这时,人们已经知道五声或七声音阶中以宫音为主,宫音位置改变就叫旋宫,这样就可以达到转调的效果。

中国音乐简史及欣赏论文

《中国音乐简史与欣赏》论文 因为喜欢音乐而选择了《中国音乐简史与欣赏》,我喜欢音乐因为我偏爱流行音乐,爱她的时尚,爱她的动感,爱她的充满现代的活力与气息。可能是学习与生活的单调,音乐充斥着我一半的课余生活,像每一次节奏的跳动就会带动我内心最真挚情感的迸发。但是提到中国音乐简史与欣赏,或许就严肃了许多,就好像你的兴趣一旦要求到专业的水平就会显得无力。特别是谈到古代音乐的时候,完全不知所以然了,但是选择了这个课程,肯定是有许多收获的。 生活无时无刻不接触者音乐的熏陶,就像我们吃饭。一直以来,我也是抱着这种思想,以前我只关注流行音乐,偶尔在电视上看到古代音乐会,听到古代音乐,只是匆匆扫过,只是觉得气势很磅礴,场面很壮观而已,对古代音乐只是些感性认识,比较肤浅。偶尔有一些旋律会打动自己,但是上了中国音乐简史与欣赏后,我开始真正接触到古代音乐,深入了解,欣赏并剖析。抱着欣赏与学习的态度,通过每节课欣赏古代音乐,我渐渐对古代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情感。我发现古典音乐与我之前感觉的完全不一样,它是完美,优秀,经典的。要真正听懂那个时代,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中国历史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更理性,更深刻的认识,所获得的审美感受

也会更高一个层次。 学习了中国音乐简史至少我对中国音乐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在学习中国音乐起源的时候,我惊讶于它悠久的历史。在学习的时候,我震撼于一首曲子。我记得当时老师讲到秦汉的时候,给我们听了一段《广陵散》,它是汉族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也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这首曲子我只听过那一遍,但对它的印象却极其深刻。记得它的词也是美得让人回味无穷,“星光微澜听凭苍天召唤渡船无岸今生与谁为伴徒剩清寒”。还有在学习乐器与器乐的时候,我迷惑于箜篌的美妙与神奇。还陆续学习了隋唐五代的宫廷雅乐,宋元的说唱与戏曲音乐,明清的歌、舞、说唱音乐,近现代的中国音乐。 课程中我们欣赏了不计其数的美妙音乐作品,除了歌曲,也包括婉转悠扬的音乐会视频等,总是让我心里无比激动或者平静起来,音乐就是拥有这样神秘的力量。经过课程中与交响乐的相处,我被深深的吸引了,开始更加热爱中国古代音乐。中国音乐简史及赏析这门课程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音乐本身,更加包括如何以一个绅士的姿态面对音乐、面对艺术,真正的静下心来感知和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激情与安慰。古典音乐艺术领域中有着无数的伟大作家,他们同样用他们的思想与精神为我们诠释艺术的真谛,每一部作品都是作家的心血集成,都是他们在挖掘内心,挖掘社会,挖掘时代后的结晶。而作为我们听众,即使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真正内涵却也应该用心去聆听,当你仍沉醉于流行音乐的时尚形式中时,当你在为DJ舞曲感到吵闹时,当你越来越感受到嘻哈音乐的乏味与无聊时,不妨去听听中国古

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

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 中国古典音乐发展久远,最早可追溯至黄帝时期,当时就有音乐作品的记载,而周朝制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乐也占了重要的地位。这里所说的“乐”并不是单独用乐队来演奏的乐曲。而是与舞蹈同时进行的古典音乐,古代称“乐舞”,另一种古典音乐用于祭祀和庆典的专用音乐,古代叫“雅乐”。到了唐朝更高立[乐府]专司其职,至于乐器的出现也始于远古时期。中国的古典音乐更为世界三大乐系之一,而东方国家的诸多音乐,若考证其本源的话。也都可以归属于中国古典音乐体系之下,可见其历史的悠远及辉煌是不能让人轻易忽视的,只可惜以西方音乐的巨大冲击下,使得我们逐渐与它疏远,诚为一大憾事。 一、谈谈中国古典音乐的乐律相传皇帝命伶伦律吕,同时按音律,铸钟十二件,以和五音,古代史书上称之为“五音十二律”。到了周代见于典藉记载:“五音十二律”已完全确立。 中国远古时代的古典音乐,是五声音阶。到了周代,增加了“变徵”(Fa)和“变宫”(Si),形成七声音阶,因为当时“三分损益法”,已经日臻完善,使五音十二律用于实际的音乐活动之中。五音:宫、商、角、微、羽约等于简谱:1、2、3、5、6 十二律又分为: --阳声六律--黄钟、太簇约等于简谱--1、2;姑洗、蕤(rui)宾、耒(lei)则、无射(yi)。 3、# 4、# 5、 --阴声六吕--林钟、南吕、约等于简谱--5、6;应钟、大吕、夹钟、中吕。7、#1、! 2、3 --七律:宫、商、角约等简谱:1、2、3;变徵zhǐ、徵、羽、变宫、宫。4、5、6、7 周代的音乐家,推算出的五音音阶序列、七音音阶序列,都很准确。所以,周代的“礼记”中的“礼运篇”中说:“五音十二律,还相为宫也。”这是中国古典音乐史上的伟大成就。所不同的是中国人用竹管的长短计算音律。而希腊人则用琴的长短计算法。由于中国古代封建统法者都非常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用来巩固政权和促进社会的安定。因此,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历代的音乐家,都对音律的准确率作出过应有的贡献。到了明朝,音乐家--朱载堉yù,将自己对音律理论的研究成果,写入一本叫“律吕正义”的书中。被世人公认是音乐十二平均北的创始人。要比欧州早200年!他的理论被清朝圣祖皇帝玄烨以皇帝钦定的规格,颁布天下。 二、谈谈中国古代的乐器 1、相传公元前3000年,伏羲氏创造琴与瑟。比埃及发明弦乐器要早1000 年。 2、相传女娲氏时,发明了笙、簧、管、箫、笛等乐器 3、夏、商、周,历史上称为三代盛行铸钟,尤以周代为最。分为特钟和编钟 两种。 特钟:钟体硕大,声音优美而宏亮,主要用来庆祝节日、战胜利日、祭祀、报时,在钟体上铸字,用来记功等用处。 编钟:因为编钟具有十二平均律的功能,因为音高的不同,钟体有大有

《中国音乐简史及名作欣赏

《中国音乐简史及名作欣赏2》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必修课程,培养学生建立符合客观实际的历史文化观,加强并提高对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认识,展望中国音乐的未来之路。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并理解自古以来中国历史各时期的音乐特征、音乐风格、音乐思想、重要音乐事件和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及其作品,主要通过听赏和讲述使之掌握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进程,提高综合艺术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在教学过程中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精讲多听,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本课程要遵循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原则。 3、注重音乐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引导和启发式教学,丰富授课手段,运用多媒体和音像资料进行教学。 4、纵横贯穿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既能了解同一时期(横向)所发生的音乐史实,又能联系同一音乐事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纵向的)发展轨迹。这项任务一部分在课堂教学完成,另一部分学生在课后巩固、思索和归纳。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与其他音乐史论课一样具有对史实纵向思考的同一性;对民族音乐课程有一定启发和支持作用;作品的欣赏和讲解能提升学生对技能课部分习唱、习奏作品更深入的理解。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刘再生.《中国音乐史简明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陈应时,陈聆群.《中国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华乐出版社.2002.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内容 1、明清时期的中国音乐 2、清末民初的中国音乐 3、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音乐 4、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音乐 5、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音乐 6、主要作家作品综述 7、建国后的音乐简史 (二)重点和难点 1、宋、元、明、清以降戏曲音乐发展线索与脉络 2、清末民初以来戏曲、曲艺等音乐种类的繁荣与发展 3、“西学东渐”后,中国音乐的发展状况

中国古代音乐史

1.简述河南舞阳贾湖骨笛及其发掘的历史意义。 骨笛是1986年和1987年的两次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墓葬中出土的。长约20多厘米,上有七个同规则音孔,末端上另有小孔,共18支。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乐器,距今有8000年。已经能够完整的吹出六声和七声音阶,对我国音阶发展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2.“葛天氏之乐”的丰富内容与原始乐舞的特点。 是原始社会极为著名的一部乐舞作品。传说中有个远古氏族,叫葛天氏。《吕氏春秋·古乐》记载了八支歌,葛天氏之乐反映了人类进入农业定居阶段后的信仰、观念和愿望,勾画出一副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途径。 原始乐舞是处于萌芽的音乐艺术,音乐的早期形态。是一种歌唱、舞蹈、奏乐结合在一起的乐舞形态。歌、舞、乐“三位一体”的原始乐舞。 3.“弹歌”及其原始音乐内含。 《吴越春秋》记录了一首古歌谣,辞曰:“断竹、续竹、飞土、逐穴”。 这是一首反映远古时期狩猎活动的歌谣。 内涵:具有简单的节奏形态,体现了一往一复的原始节奏。 4.黄翔鹏关于古代音乐史历史分期的论述。 从音乐形态角度而言,黄翔鹏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历史上经历过以钟磬乐为代表的先秦乐舞阶段,以歌舞大曲为代表的中古伎乐阶段,以戏曲音乐为代表的近世俗乐阶段。”音乐的早期形态是一种歌唱、舞蹈、奏乐结合在一起的乐舞形态。这种歌、舞、乐“三位一体”的原始乐舞,是处于萌芽状态的音乐艺术。 5.简述原始社会的典章乐舞。 黄帝时期的《云门》。传说中的黄帝氏族是一云为图腾的,黄帝氏以云记事,所以各官之长都以云字命名。《云门》就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尧时的《咸池》。咸池是天上西宫星名,古人称它是西方日落之处。古人认为它主管五谷,人们祭祀它,也是为了祈求五谷丰登。《咸池》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是一部远古时期优秀的乐舞作品。 舜时的《箫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并有着极为深远影响的作品。 6.原始社会时期出土的乐器(鼓、磬、埙)的形制、音乐性能如何? 鼓 鼓是原始乐器中最早产生的一种打击乐器,最古老的鼓为土鼓,后有木鼓,到商代才有铜鼓。 磬 磬是石器时代的产物,现存较早的磬为山西陶寺和夏县东下冯出土的夏磬。其制作工艺很粗糙,其音高分别为#C4和#C。 埙 埙是以陶土制成的吹奏乐器,一般成平底,卵形。也有其他各种形状。制作材料由陶土、石、骨等。 7.夏代的《侯人歌》 夏代的音乐色彩显然比远古时期丰富的多,《吕氏春秋》有这样的记载,涂娇在其丈夫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