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纪录片业者期待与中国更多合作 (1)

海外纪录片业者期待与中国更多合作 (1)
海外纪录片业者期待与中国更多合作 (1)

海外纪录片业者期待与中国更多合作

在19日闭幕的首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上,不少海外知名纪录片制作和发行机构及相关行业人士对正在不断被发掘的中国题材和迅速成长的本土纪录片产业表现出极大热情,他们表示期待更多与中国合作的机会。

由国家广电总局和甘肃省政府共同主办的影展今年向世界范围内征集到了400多部作品,包括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时长都在60分钟以内。其中纪录片数量最多,也最受关注。

“我看到了一些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作品,题材独特,拍摄技巧纯熟,中国纪录片的快速发展让我感到惊喜,我希望能在这里发现一些适合全球市场发行的好题材,并找到出色的中国合作伙伴。”前美国国际纪录片协会主席、纪录片市场营销专家理查德·波尔对记者说。

波尔是受邀出席本次影展的众多国外纪录片行业人士之一。他在1994年创办的坚实娱乐公司是业内最负盛名的电视纪实类影片营销公司,曾成功把近300部纪录片向世界各地发行。

“近年来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十分迅速,作品的质量不断提高,而电视观众们对纪录片也越来越认可,市场在不断扩大”,波尔说,“而在美国甚至整个国际市场上,观众对中国题材的纪录片一直有着很大的兴趣,他们渴望了解中国。”

在中国,纪录片在观众心目中早已摆脱了早期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转而成为电视屏幕上的新宠。近年来的《故宫》《大国崛起》和《舌尖上的中国》等影片不但在电视上掀起收视热,更在互联网上引领了一时风潮。

为了满足观众对纪录片不断增长的收视需求,许多电视台纷纷开设纪录片频道,各大门户网站也开始购买纪录片版权,甚至尝试自制纪录片,但与国外相比,中国纪录片的传播渠道仍显得十分狭窄。

“我很期待与中国纪录片制作人进行多媒介平台发行方面的合作,在国际市场上,电视已经不再是纪录片最主要的销售渠道,由于数字传播手段的流行,我们更多地为各种数字终端提供适合他们播放的影片,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等。”波尔说,“我在寻找‘中国制造’,但必须是能够吸引海外观众的。”

而英国雄狮电视董事、知名纪录片制作人理查德·布拉德利则更热衷于拍摄和制作过程中的跨国合作。他曾经在英国广播公司工作12年,曾获得过艾美奖,现在他的公司在为欧洲、亚洲和北美的许多电视机构提供纪录片节目。

“跨国合作已经成为纪录片制作中非常普遍的形式,尤其是当我们想制作一部真正适合国际市场的影片时,”布拉德利说。“这种合作能将双方的创造力结合,并且能在不同文化之间搭起桥梁。”

布拉德利对中国并不陌生,在他的带领下雄狮电视曾与中国电视机构合作拍摄过《长城》《兵马俑》《秦始皇》《中国学校》等影片,在欧洲和北美市场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他看来,中国本土纪录片制作的普遍水准已经非常高,但却未必都能适应西方市场的需求。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体系和叙事习惯,这里不存在优劣,只是一种文化差异,英国观众非常喜欢中国题材的纪录片,但必须是符合他们收视习惯,能让他们感同身受的。”布拉德利说。

另一位英国资深纪录片制作人维维安·麦格拉斯在香港工作生活过7年,目前居住在上海。她认为中国的年轻纪录片人将推动这种跨国合作不断发展扩大。

“中国青年导演们的作品让我眼前一亮”,麦格拉斯说,“但他们需要改变讲故事的方式来吸引不同国家的观众,这种叙事方法上的差异不仅存在于中国和西方国家,即使是英国的纪录片想要进入美国市场,也是要进行一番大改造的。”

她眼中的中国年轻纪录片导演普遍有着国际化的视野,他们的作品无论是选题、创意还是制作水准都很高,并且能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产生共鸣。

“总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将改变这个行业的未来。”她说。

浅析中国纪录片的现状和发展(一)

浅析中国纪录片的现状和发展(一) 摘要]随着中外电视文化交流日益扩大,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创作的越来越活跃,并接二连三地在国际上获奖。今天我们的纪录片更多的是如何尽快转换思路,建立和适应市场运作机制。关键词]纪录片中国纪录片未来和发展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以不能虚构情节、不能用演员扮演、不能任意改换地点环境、不能变更生活进程为其基本特性。在人类影像发展史上,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试图寻求对现实世界的关照与摹写,把人类自身的发展和与自然的抗争以影像的形式再现或表现于世,它对于生活的逼真的批判性与尖锐性更给人类在高速发展的历程中以反思空间。 一、我国当代纪录片的发展回溯与现状 从中日合拍纪录片《丝绸之路》开始,给电视界带来了开放的意识。1982年拍摄的《话说长江》、1984年的《话说运河》成为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上最早的高潮,直到1991年的《沙与海》和孙曾田导演的《最后的山神》,先后国内获得亚广联国际纪录片奖的片子。后来又有了像《望长城》这样的佳作,而1993年《生活空间》的推出,将中国纪录片放到了电视的最前沿。正是使传播的内容直接诉诸观感,使传播者全身心、以人的整体进行介入,在更大程度上,能够使得观众有很大的思考和参与空间。 文革时期是我国电影纪录片的盛产时期;1950年的《中华儿女》是新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1963年李俊导演的《农奴》是第一部反映解放前西藏人民非人般苦难生活的影片,于1981年获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鸡奖。几十年来,中国纪录片的内容和形式非常单一,拍摄纪录片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进行宣传。但是,在过去的两三年中,中国独立纪录片文化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廉价、便捷的摄像设备的普及,商业电视台数量的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中国人举起镜头,制作自己的纪录片。 湖北电视台导演张以庆拍摄的纪录片《幼儿园》,在2005年6月的上海第10届国际电视节上获得了“最佳人文类纪录片创意奖”,又于同年12月在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上获得大奖。《幼儿园》的获奖至少向世人证实了,中国的人文纪录片还是可以与世界水平一比高下,特别是在艺术内涵方面,但如果要谈到纪录片的市场运作,以及制作的多样化方面,我国的纪录片整体上就明显存在很多的不足,可以概括为多样化的缺乏、市场化的滞后等问题。二、中国纪录片多样化的缺乏 我们参展纪录片基本都只是采用一些中规中矩的传统拍摄制作模式,与国外的同行相比较,我们在多样化制作方面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而且,制作形式的单一也使得国内的纪录片很难有很大的突破,所以,创造性地使用多元化的元素,是中国纪录片急待加强的工作。好的选题并不能保证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只有实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一部好的纪录片才谈得上是一部优秀的作品。纵观国内外优秀纪录片创作,在艺术表现上,一方面写实与表意共存。写实,重画面语言,造型艺术,构图精湛,剪辑考究,学院气浓重;写意,取前被众家之长,将文化、历史、社会变迁的理解通过各种技术艺术手段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多时空交错,创作类型多元化。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纪录片题材选择的多元化视角 近年来的国际获奖纪录片在题材选择上,呈现出创作出多元化的趋势,综观当代国际获奖纪录片从题材上至少可分为四类:发生在当今世界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纪录片、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科学文化类纪录片和人类学纪录片;而国际上比较畅销的题材则主要集中在人文、社会、自然与环境三大类型上,它们展示了丰富的各国文化,满足了部分观众追求知识性、趣味性、探秘性的心理需求,将知识性、趣味性、欣赏性和社会性、教育性等有机地融入节目中。 (二)纪录片强化故事性

辉煌中国第一集观后感

辉煌中国第一集观后感 导读:本文辉煌中国第一集观后感,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中央电视台播放纪录片《辉煌中国》。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辉煌中国第一集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内容请继续关注 辉煌中国第一集观后感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增强中国综合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党中央制定很多发展强国战略。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上都制定了很多方针政策,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从过去的难解温饱变成如今的安居乐业,变化之大让世界各国都为之惊叹。 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中央电视台播放纪录片《辉煌中国》,讲述了中国的发展史,第一集《圆梦工程》中道出了中国的发展不仅要为近期常态考虑,还要为长远做打算,不仅要为自己,更要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而努力奋斗。孙中山在过去就对中国的未来规划做了详细说明,要修建约16万公里的铁路、160万公里的公路,开凿并整修全国水道和运河,建设3个世界级大港口,发展内河交通和水利、发展电力事业......在当时的人们眼中觉得要想实现这一计划,步履维艰,艰苦卓绝。但在21世纪的今天,孙中山的规划理念已变成现实,甚至远远超越了当初的设想。 中国跨海大桥的建设,已是世界级的,可以说创造了世界桥梁建

设领域的多个第一,桥梁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隧道最长的港珠澳大桥就是其标志性建筑。 中国的高铁和高速公路也是世界级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地理环境极度复杂的问题,但最终中国拥有了十分发达的交通网络,这离不开工程师和工人们的辛勤努力,胡麻岭隧道便是其中的代表作,隧道穿越一座水库和一条河流,还穿越第三系饱和富水粉细砂地层,在施工过程中要考虑诸多安全隐患,施工进度深受影响,历经八年正式贯通,该项目被称为“头号重难点工程”。 在其他建筑行业,中国也有重大的突破,这些都离不开中国工程师和工人的不懈努力。当然,中国科技实力不断增强,促进中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崛起,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通过这次纪录片的观看,让人们了解到,科技创新的发展成果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变得如此发达,人们出门旅游十分方便,走南闯北带来诸多便利,也给诸多行业带来福利,旅游业、快递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的业绩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交通条件发达带动中国经济收增长入。 总的来说,要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才强国战略,科技创新,在世界竞争中打下扎实基础,为人民群众能够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而努力奋斗。

2008-2009中国优秀纪录片精选

2008-2009中国电视优秀纪录片作品精选 2008-2009是中国极不平凡的年度,在这感动与喜悦相互交融的年度里,中国电视记录了全国各个领域的重大事件和发展变革历程,呈现出一大批见证时代、记录文明进程的优秀纪录片作品。 2008-2009中国电视纪录片“十佳十优”表彰活动将全面梳理这两年来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产生的优秀作品,探究纪录片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社会价值、传播价值、学术价值,总结纪录片创作的宝贵经验,加强中国纪录片的创作力量,盘点现有资源,集中优势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搭建有效创作平台,以弘扬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积极促进中国纪录片文化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一、系列片优秀作品9DVD DVD1、《生者》中央电视台《见证?影像志》栏目 《中国故事》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创作室 《毛泽东1949》五洲传播中心、中视影视制作中心 DVD2、《我爱你,中国》北京电视台 《澳门十年》中央电视台 《与祖国同行》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中心 DVD3、《让祖国检阅》云南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 广东电视台、中央电视台驻北京军区记者站 《哈军工》广东电视台海外中心 《大阅兵——回首六十年》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 DVD4、《淮军》安徽电视台 《八千里路走边关》内蒙古电视台汉语卫视节目中心 《成长的秘密》重庆广电纪实传媒责任公司、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 《长江大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部、宣传部、中国教育电视台DVD5、《我们的奥林匹克》中央电视台、中国奥委会 《大阅兵2009》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中心

《台北故宫》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DVD6、《玄奘之路》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 《志愿者》广东电视台 《刺客令》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纪实频道 《谁与问天》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电视台 DVD7、《新中国教育纪事》中国教育电视台 《大工程》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纪实频道 《第一犁》中央电视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DVD8、《人与自然》五洲传播中心 《丝的旅行》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看中国》Discovery探索频道亚太电视网 DVD9、《忠贞》成都电视台、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史说汉字》山东电视台 《奠基——老一辈革命家与新中国体育》南京电视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二、长片优秀作品13DVD DVD1、《察卡洛(盐井)》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月球探秘》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 DVD2、《劫后》成都军区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 《洋海巫师》新疆电视台 DVD3、《寻找少校》深圳市越众影视有限公司 《松山·松山》云南电视台 DVD4、《盖叫天》上海文广传媒集团纪实频道 《莱茵河:人与自然的对决》广东南方电视台 DVD5、《留不住的一个月》天津电视台国际频道 《古田会议》中央电视台、福建省委宣传部 DVD6、《一瞥汾河湾——绛州纪事》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寂静山谷》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 DVD7、《小人国》北京中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康巴人的三十年》四川广电集团海外社交中心 DVD8、《中国大工程——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五洲传播中心 《虾街十年》湖北广电总台电视经济频道

纪录片《辉煌中国》第五集观后感

纪录片《辉煌中国》第五集观后感 中国,一个古老的国家,却也是一股新生的力量。 自1842年清鸦片战争战败,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起,中国人民曾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荆棘之路、苦难之路。 945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中国的劳动人民不再遭受非人道的压迫、剥削。但四万万人民,四万万张嘴,数以万计的中国人民,还不能填饱自己的肚子。这个占了世界总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家,该如何解决人民吃饭问题,成了党和国家和人民所必须面对的难题。 终于,经历了数十年的努力,在上世纪末,中国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中国进入了小康社会。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一词,古已有之。小康社会曾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可见,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一直都在为达成一个理想的社会目标而奋斗。 近代,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了小康社会。1978年12月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再一次向世界打开了国门,“对外开放”也成了一项基本国策,成了中国的强国之路。 992年,中国改革开放转型后,正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型。在基本摆脱了温饱社会之后,我们又要向下一个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经过了数十年的努力,我们也将按照规划,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末,迎来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中国,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小康社会,处于温饱社会和富裕社会之间。在这个社会阶段,人民的各项基础需求应得到保障。医疗、教育、养老、安全、劳动需求都应该得到保障和满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更加注重了百姓的生活需求,更加关心、更加注重人民的生活水平。该集纪录片,分别从各个方面介绍了五年以来,党中央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懈努力与风斗。 孩子的教育是这个千千万万家庭最关系的问题之一,能否为自己的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也是天下家长的心头事。城市中生活的我们,也许并不知情,那些大山里的孩子,是多么地向往我们的学习条件。曾经,大山里,有一群孩子,他们渴望有朝一日,能通过读书来海边自己的命运,可是现实却没有允许他们读书,他们也许一辈子都离开不了那片山林。而今,九年义务制教育基本完善,国家担负起了这些孩子的学习经费,为平困地区的他们提供了免费的营养午餐,也派去了乡村支教教师,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为他们的未来带来了光明。教育制度的全面完善,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保障。 老人养老,同样也是热门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如今

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历程资料

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历 程

一 .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请结合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品展开论述。 1.战争时期的新闻纪录片电影。重要作品1938年《延安和八路军》(袁牧之 导)反映了全国各地抗日爱国青年从四面八方来到延安的情景;重点纪录了毛泽东、朱德和八路军其他高级指挥员的风采,以及延安的自然风貌与社会风貌、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等。那时的人力物力严重匮乏,纪录片发展速度缓慢。 2.建国初期的起步阶段(1958~1966文革前)这阶段是对新闻纪录电影的延 续,传播渠道主要是电视。主要创作人员有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主要任务:报道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事物和新成就。主要形式:电视纪录片和新闻片。作品有《收租院》(北京电视台拍摄)重大意义1.突破了“报道型”新闻纪录片的僵化模式2.开创了以文学性见长的散文体纪录片3 既有“宣传教育”的思想性,又有艺术的生动性 3.十年动乱时期的纪录片(1966~1978)被极左路线和帮派压制和束缚的时 代,公式化,概念化,题材严重狭窄手法严重僵化。状态:在夹缝中顽强生存。优秀作品《深山养路工》吉林省铁岭地区一支活跃在深山峡谷中的铁路养路队,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岗位,爱护国家财产,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本片运用老工人的同期声讲话,以多种蒙太奇手法,制造了戏剧性效果,具有生动感人的表现力。《放鹿》《下课以后》《太行山下新愚公》等。 4.纪录片的初步繁荣(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1,纪录片开始栏目化 1978年9月30日央视《祖国各地》1989年《地方台50分钟》2.作品数量多,内容广,形式多样。内容:人物,城市风光民俗宗教历史文化等。形式:散文式,抒情诗式音画式调查报告式等。3.出现了系列化,长篇化的

辉煌中国第一集观后感1000字

辉煌中国第一集观后感1000字 导读:本文辉煌中国第一集观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正在热播,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辉煌中国第一集观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 辉煌中国第一集观后感1000字(一)过去的五年,全国人民同心同德,砥砺奋进,在很多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纪录片《辉煌中国》回顾过去五年的辉煌,展现新发展理念的内涵,能够激发起国民的自豪感、增强国民的自信心。 《辉煌中国》第一集“圆梦工程”展示了中国大地上的超级工程。十八大以来,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这些浩大工程顺利建设的背后是我国科技实力的折射,是我国综合国力的折射。 这么浩大的工程出自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之手。曾经,我们造不出汽车、拖拉机,就连火柴、肥皂等生活用品也要从国外进口,“洋火”“洋碱”的称谓正是那个时代的写照。今天的中国,造出了让世人惊叹的超级工程。没有强大的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是无法实现的。 桥、路、车、港、网、水、气、电,这些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了,会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港珠澳大桥等大桥建成,高铁在全国很多地方出现,“复兴号”动车组四个多小时就从北京到了上海,上网速度越来越快,一系列浩大工程的开展让人们感觉到了生

活的变化。桥更宽了,路更通了,车更先进了,港口更高大上了,网络进入千家万户,水电气保障了人们的基本生活。孙中山先生提出《建国方略》,好多梦想在今天变成了现实。 今天的中国,正在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这五年,国人砥砺奋进,各行各业创造了很多不平凡的业绩。标志性的浩大工程,体现了“中国制造”的实力。“中国制造”走向中高端,不再是简单的加工衣服。高铁、核电成为中国的新名片,体现了国家实力的快速提升。标志性的浩大工程,增进了国人的自豪感。看这一集,人们会感慨,“厉害了,我的国”!厉害的是我的国,是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建设者。他们是超级工程的实施者,是圆梦工程的践行者。我们应当向默默无闻的劳动者致敬,他们创造了这五年的辉煌成绩。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中国人勤劳、智慧、善良。就勤劳而言,不少人废寝忘食地投入工作,不达目标决不罢休。就智慧而言,中国人创造了绵延五千余年而不衰的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完成超级工程会面临很多困难,建设者们闯关夺隘,降伏了前行过程中的“拦路虎”,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当“墨子”号量子卫星穿行在太空,当“天眼”射电望远镜投入运营,辉煌成绩单的背后是相关人员的辛勤付出。他们在春天播撒汗水,秋天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各条战线喜讯频传,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这五年,国人创造了很多辉煌,这些秀美的诗行是人们用心谱写的结果。辉煌属于过去,我们应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前路漫漫,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纪录片《辉煌中国开放中国》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03967 纪录片《辉煌中国开放中国》心Experience of the documentary "brilliant China and open China"

纪录片《辉煌中国开放中国》心得体 会 纪录片《辉煌中国开放中国》心得体会 纪录片《辉煌中国》第六集《开放中国》于24日晚播出,主要聚焦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一集的观看,更加坚定了我国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策略的信念。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实践证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中国的态度是响亮的。这五年,创建自贸区,倡导“一带一路”,成立亚投行,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北京APEC、杭州G20、达沃斯论坛、金砖厦门会晤,更多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得到世界广泛认同。走进世界舞台中心的东方大国,已经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力量,成为国人获得自豪赢得尊重的坚强靠山。中国,在开放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自信、坚定、从容。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科技方面:有曙光2000大型计算机、神舟六号、“嫦娥一号” 外交方面:有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加入wto 教育方面:有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大发展、职业教育

发展迅速 体育方面:有承办1990年亚运会、承办2008奥运会、雅典奥运会中国获32枚金牌居世界第三 经济方面:有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四,外贸总额位居全球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人民生活方面:有物质丰富、交通明显改善私家车占有一定的比例、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 文化艺术方面:有电视逐步进入每个家庭、影视艺术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涌现出一批艺术作品改革开放30年来的飞速发展,是不是使国家的各行各业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无不证明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的正确方向,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纪录片《辉煌中国开放中国》心得体会 《辉煌中国》由中央宣传部、央视联合制作,全片共六集,分别为《圆梦工程》、《创新活力》、《协调发展》、《绿色家园》、《共享小康》、《开放中国》,第六集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 实践证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中国的态度是响亮的。在这砥砺奋进的五年来,中国创建了自由贸易区,倡导“一带一路”,成立亚投行,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北京APEC、杭州G20、达沃斯论坛、金砖厦门会晤,更多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得到世界广泛认同。中国这一东方大国正走进世界大舞台的中心,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力量;已经成为国人的骄傲

2019建国70周年,新中国16集纪录片的优秀观后感精选3篇

2019建国70周年,新中国16集纪录片的优秀观后感精选3篇 2019新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习总书记在2019的新年贺词中说的这句话,让多少为了梦想奋斗的人们感动的热泪盈眶。在1949年,新中国宣布成立,那时候的我们,还只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但是我们有着永不服输的勇气,努力奋进的信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人民艰苦创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当今之中国,到处充满勃勃生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70年风云际会,如今的我们已经一跃成为了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综合国力的成长举世瞩目。 祖国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人们安居乐业。人们出行依赖最多的交通工具就是火车。自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350公里/小时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以来。高速铁路在中国大陆迅猛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为主骨架的高速铁路建设全面加快推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了一张闪亮的名片,向全世界告知祖国的繁荣富强。 中国的航天事业迅速发展,中国在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

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杨利伟叔叔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2008年,中国的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飞上太空,到月球上去拜访嫦娥和玉兔。而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12月,中国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根据中国国家航天局此前透露,中国将于2019年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实施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实现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回”的目标。中国的航天事业已经做大做强。 自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热烈响应和广泛赞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显著成就。如今,祖国已经强大起来,我们还要带动更多的国家,一起走向富强。 2019年,我们还落下了一个重磅消息,新个税法自2019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个税起征点提高到每月5000元,月收入5000元以下将不用缴纳个税。税人还可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这些与民生相关的支出可以在税前扣除,民众缴纳的个税将会进一步减少,到手收入将会增加,减少了我们的压力。相信我们的未来会更美好。 这些成就就是交给祖国的答卷,在这些成就的背后,有着无数人的付出和努力。党和人民以优异的成绩迎接祖国70岁的生日。我坚信,中国将会迎来更美好的未来,2019我们已经走过风风雨雨的70年,回首过去,我们有万丈豪情,放眼未来,我们充满信心! 看2019新中国纪录片有感

观看纪录片辉煌中国有感

观看纪录片《辉煌中国》有感 观看纪录片《辉煌中国》有感 观看六集记录片《辉煌中国》之后,感想颇多。该宣传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脉络,充分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自豪感,真实记录共产党领导下的历史性飞跃。 现在的中国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富不富先修路,交通设施的极大改善,海运铁路公路等等工程的建设,打造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线,更展示了中国的技术实力。例如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的中国高铁,是中国一张亮丽的名片。当然,有成绩就必须有付出,成功的背后总是会有艰辛的努力,中国人的不懈努力终究化为成果。 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期待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创新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活力,无论是微信支

付或是共享单车,给大众生活带来方便同时也大大的提升了幸福感。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理念,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或者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大美中国。 今天,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更加努力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贡献力量,小康社会的明天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也有今天自己的奉献和缩影。 观看纪录片《辉煌中国》有感 观看六集记录片《辉煌中国》之后,感想颇多。该宣传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脉络,充分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自豪感,真实记录共产党领导下的历史性飞跃。 现在的中国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富不富先修路,交通设施的极大改善,海运铁路公路等等工程的建设,打造了四通八达的交通

境外获奖的中国纪录片

境外获奖的中国纪录片 https://www.360docs.net/doc/0510528824.html,/doulist/160523/ 1. 东 导演 : 贾樟柯 主演 : 刘小东 评语 : 2006 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竞赛单元“2006开放奖”和纪录片奖 2. 铁西区第一部分: 工厂 导演 : 王兵 评语 : 2002葡萄牙里斯本纪录片电影节大奖 2003法国马赛纪录片电影节大奖 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弗拉哈迪大奖 南特电影节纪录片单元大奖 2004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纪录片单元奖 2005墨西哥电影节最佳纪录片 3. 北京的风很大 导演 : 雎安奇 评语 : 2000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正式参展 4. 老头 导演 : 杨天乙 (Tian Yi Yang) 评语 : 1999山形国际记录片电影节“亚洲新浪潮"优秀奖 法国真实电影节评委会奖 德国莱比锡电影节金和平鸽奖 5. 好死不如赖活着 导演 : 陈为军 主演 : 马深义/雷梅/马宁宁/马荣/马占槽

评语: 2003美国广播电视文化成就奖2004英国国家最佳纪录片奖2003年圣丹斯电影节世界纪录片提名2003年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最高竞赛单元提名 6. 淹没 导演: 李一凡/鄢雨 评语: 2005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沃尔夫冈·斯掏特奖法国真实电影节作家协会大奖香港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人道奖慕尼黑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大奖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大奖葡萄牙里斯本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大奖 7. 梦游 导演: 黄文海 评语: 2006法国真实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8. 平衡 导演: 彭辉 主演: 奇卡·扎巴多杰/杨欣 评语: 2003(英国)环境保护电视节目大奖赛一等奖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制作奖 9. 喧哗的尘土 导演: 黄文海 评语: 2005马赛国际电影节国际纪录片竞赛单元“乔治·波格尔”奖2004新加坡国际电影节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入围 10. 舟舟和他的世界 导演: 张以庆 评语: 瑞士日内瓦国际电视节最佳提名法国FIPA国际电视节提名加拿大蒙特利尔

7部深度剖析中国教育的中外优秀纪录片不容错过

7部深度剖析中国教育的中外优秀纪录片,不容错过 檩子:这几天英国人搞的一部“中国初中精英老师大战英国熊孩子”的教育纪录片在网上火热传播。先看BBC取的标题“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我仿佛看到了英国人正在用充满担忧的目光,怜爱地看着他们这群被中国老师严厉管教的孩子,生怕他们受不了打击的那种感觉。难道咱们中国教育在老外眼里真的有那么可怕吗?我猜这部片子之所以这么红,大概是因为文化的碰撞总能立刻抓住人们的目光。更何况暗地里隐藏的中西教育之比较,或者说较劲,更是大家期待的重点吧。虽然有点心急,不过最后的比较结果还有两集才揭晓。所以今天檩子跟大家分享几部同样优秀的纪录片(其中有一半都是BBC 拍的),让有兴趣的朋友从多个角度深度了解中国教育。1 中国学校 Chinese School剧情:以安徽省一个小镇为缩影,集中拍摄了一组家庭、老师、孩子们一个学年的生活。这个故事里有艰难痛苦也有欢乐喜悦,通过它可以了解中国成千上万个同它一样的学校。不仅对一群孩子和一个小镇的印象有了新的了解,而且能见到中国教育鲜为人知的一面。这是BBC拍摄的一部五集纪录片,以安徽省一个小镇为缩影,集中拍摄了一组家庭、老师、孩子们一个学年的生活。这部片子厉害

之处在于,它完全没有说教,更没有将矛头指向我国的教育体制,而只是简单的叙述故事。特别是当中流露的人性关怀,着实令人感动。片子涉及的问题很多。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应试教育、人权、价值观……短短5个小时却深刻并且严密的剖析了当代中国学校的残酷现状,剖析能力的确让人膜拜。虽然很多网友看过之后都把焦点集中在中国教育上,抨击中国的教育制度扼杀了创造力。但也有网友发起了更多思考,比如,现行教育虽然有问题,但是不是并没有其它更好的选择?什么是公平的选拨人才制度?等等。2 出路 Education,Education剧情: 影片中的角色各自面临了困境:身为农村家庭里第一个识字的人,如何才能挤进大学?和每年应届毕业的200万名大学生一起成为找不到工作的「蚁族」,是什么滋味?要是唯一能找到的工作,是卖明知不值钱的文凭给其他人,是否该昧著良心去做?怵目惊心的真实故事,显示在中国,教育可能不再是脱贫的凭借,而是一场巨大的骗局。《出路》是BBC在世界范围内拍摄的《为什么贫穷》(Why Poverty)系列的最后一个。全系列共8集,系列的 第一集总括性地介绍了贫穷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变迁,其他七个从不同国家不同角度对贫穷问题进行了阐释和思考。《出路》主要纪录和表述的是十分具有代表意义的来自于中国社会中下层的三个年轻人在2012年高考之后的一小段生活经

九十年代中国纪录片大事年表

九十年代中国纪录片大事年表 1990年:《流浪北京--最后的梦想者》,编导吴文光。他的早期作品还有《1966:我的红卫兵时代》、《四海为家》。 1991年:《望长城》,总编导刘效礼,由此,纪录片和专题片开始分家;《藏北人家》,编导王海兵,获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大奖",并入围法国戛纳国际电影电视节;《沙与海》,编导康健宁、高国栋,获28届亚洲广播电视联盟奖;重编更名为《生活》,入展1995年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1993年:上海电视台《纪录片编辑室》开播,代表作有:《摩梭人》、《德兴坊》、《茅岩河船夫》、《远去的村庄》、《毛毛告状》、《不平常的心》等;《生活空间》开电视纪录片每日定期播出栏目之先河;《最后的山神》,编导孙增田,获亚洲广播电视联盟大奖;《两个孤儿的故事》,编导高国栋,获日本福冈亚洲电影电视节纪录大奖;《远在北京的家》,编导陈晓卿;《人·鬼·人》,编导高国栋,获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纪录片"大奖;《茅岩河船夫》,编导宋继昌,获第5届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短片大奖;《深山船家》,编导王海兵,获1993年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并入围法国国际音像节。 1994年:《普吉和他的情人们》,编导范志平、郝跃骏,入展德国格廷根国际民族学电影节、瑞典第15届NAFA国际民族学电影节、英国皇家人类学电影节、葡萄牙第7届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1995年:《峨嵋女尼》、《二娘》、《马班邮路》,编导梁碧波,获第2届中国纪录片学术奖;《回家》,编导王海兵,获1995年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入围法国FIPA国际影展;《圆明园的画家生活》,编导胡杰。 1996年:《远去的村庄》,编导王小平,获上海国际电视节大奖,法国第10届国际电视节唯一获得提名的亚洲纪录片,片比达110:1;《冬天》,编导梁碧波,获第1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短纪录片奖、第1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纪录片摄影奖、第3届中国纪录片学术奖一等奖、第3届中国纪录片学术奖最佳摄影奖;《山洞里的村庄》,编导郝跃骏,获法国1996 FIPA长篇社会报道评委会特别提名、挪威第17届NAFA国际民族学电影节、德国格廷根1996国际民族学电影节、英国第5届皇家人类学协会电影奖提名;《八廓南街16号》,编导段锦川,获法国真实电影节大奖。 1997:《神鹿啊,我们的神鹿》,编导孙增田,获爱沙尼亚国际影视人类学电影节大奖;《三节草》,编导梁碧波,获第20届法国国际真实电影节特别奖、入围1998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入围1998爱沙尼亚国际电影节、

中国历史纪录片前十名

中国历史纪录片前十名排行榜 中国历史纪录片有哪些优秀的吗?中国历史纪录片虽然繁且杂,但是也有不错的中国历史纪录片前十名,常识坊供广大网友消磨时光。 10《大明宫》 《大明宫》由导演金铁木耗时三年倾力打造的历史剧情纪录片。由李翠翠、刘长纯等人主演。影片时间跨度近300年,以大唐帝国的权力中枢大明宫为主线,通过这一空前绝后的庞大宫殿群自建造、辉煌到毁弃的全过程,讲述初唐雄健、盛唐豪奢、晚唐衰落的历史风云。本片于2009年9月10日上映。 9《大国崛起》 《大国崛起》(英文:The Rise of the Great Powers),是2006年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CCTV-2)首播的一部12集历史题材电视纪录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大国崛起的历史规律。 8《复活的军团》 《复活的军团》是2004年金铁木指导的历史纪录片。2000多年前,秦始皇的军队第一次统一了中国大地,也创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帝国。大型纪录片《复活的军团》以考古证据和历史研究为依托,借鉴故事片的表现形式,层层揭示秦军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的历史真相。

7《前清秘史》 《前清秘史》是一部采用情境再现形式拍摄的24集历史电视纪录片,不同于以往的所有历史纪录片,是独创的一种叙事样式的新品种,开辟了我国历史专题纪录片的崭新形式。它使用“尤小刚秘史剧系列”的所有素材和新拍摄的真人演绎再现历史情境,并加入大量历史遗迹、历史文档,讲述了明清两代自明朝万历至清朝雍正共9位皇帝、579位历史人物、236个历史故事。是继《故宫》和《圆明园》后我国历史题材或者专题片的又一重要收获。 6《圆明园》 《圆明园》是由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出品,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的大型纪录片,由薛继军担任总导演,金铁木执导,刘俊清、哈日巴拉等人主演。 影片从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切入,描述了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从初建到大规模扩建成旷世园林,再到英法联军对这座人间仙境的破坏、焚烧的发展历史。该片于2006年9月9日在中国上映。 5《仰望星空》 《仰望星空》由陈真执导的大型人物传记电影,钱学森,蒋英等参与演出。 《仰望星空》为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诞辰100周年,以反映钱学森人生故事为主要内容。 4《三生三世聂华苓》 《三生三世聂华苓》是由陈安琪拍摄的关于世界著名美籍华人作家聂华苓的纪录片,由聂华苓、莫言等人主演。

辉煌中国第二集创新活力观后感

辉煌中国第二集创新活力观后感(一)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是以一种不可逆转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一个国家的经济强大,不能单靠经济总量决定,一个名族是否强大,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领土幅员多寡而定。旧中国的落后,最大的问题就是科技创新的落后,新中国的我国战略之一就是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核心的位置。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我国的科技创新,为人民大众提供了便捷,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活力,为国家的富强提供了力量。支付宝、微信等支付端,开创了世界无现金先河,共享单车的推广,为国家节能环保做出了贡献,更为群众打开方便之门。 实体经济是国家的生命线。发展制造业,尤其是科技支撑的先进制造业,德国工业“4.0”,使德国的制造业冠绝全球,我国在党的领导下,走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独立自主的道路,科技迎头赶上,中国“2025”制造蓝图,已初露锋芒,大飞机、航空母舰、深海钻探都走在世界先列。 机者如神,难遇易失。我们要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趋缓,传统产能过剩,投资拉动的边际效应减弱,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要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加创新活力。 辉煌中国第二集创新活力观后感(二)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热播。全片分为《圆梦工程》《创新活力》《协调发展》《绿色家园》《共享小康》《开放中国》六集.尤其第二集《创新活力》给我感想最多。该集主要讲述这五年来我国聚焦创新,从移动支付到共享经济、从中国制造到大国重器、从海工领域到空天领域,无疑不展示出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金额超过208万亿元人民币,世界第一;中国超级计算机已经站上技术制高点,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完全使用国产芯片;中国每年要产生300亿件快递包裹,智慧物流体系建设领先全球;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接近9万台,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智能工厂已遍布146个行业领域……一项项尖端创新,正不断拉伸人们对“顶配中国”的想象。 创新让我们有了作为。穷则变,变则通。面对复杂的改革环境、艰巨的发展任务,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世界变化之快,民众诉求之高,通过创新,求变化、求发展,敢于啃硬骨头,敢于冲破藩篱,冲破思想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才能掌握发展主动权,民众得到实惠,国家得到发展。 用科学的发展方式和创新发展的战略,我国才能走到世界前列,百姓的期待才能有实现的一天。辉煌中国,辉煌凝聚在地图上纵横交叉的交通线上,凝聚在每样中国人自己创造的成就之中。使科技创新理念遍布全国,给祖国更添新辉煌!

浅析中国纪录片的现状与发展

浅析中国纪录片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纪录片,是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寻求和反映社会变革、感悟人生与人性的载体。在大众传播时代逐渐向专业化、小众化迈进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现状做出一番新的思考,,以前瞻的姿态寻求新的高度,期待我国的纪录片最终能成为人们生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关键词纪录片;现状;不足;营销 ABSTRACT The Documentary, the way that people access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seek and reflect social change, understanding life of the carrier and human nature. When the era of mass communication is being a professional and small minority, we must think about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documentary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experience, forward-looking attitude to seek new heights, look forward to our documentary will eventually become the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lives, to be international. KEY WORDS Documentary; Status; Limitations; Marketing

最新辉煌中国纪录片观后感5篇

辉煌中国纪录片观后感5篇 看完了《辉煌中国》,在心底重重地烙下了印记:震撼、自豪、责任。不由感慨,国之运在民心。今天的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改革发展,政治严打腐败,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辉煌中国纪录片观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辉煌中国纪录片观后感1 最近热播的《辉煌中国》第六集《开放中国》讲述了《战狼Ⅱ》现实版的利比亚撤侨故事,确实让人热泪盈眶、心潮澎湃。“有一种速度,叫中国救援;有一种感动,叫祖国带我回家。” 这种自豪来自于我们背后有一个伟大的祖国,无论身处何处,都应该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希望。 《辉煌中国》在创作上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采用了“内容众筹”的创新方式。制作方搭建创作平台,面向全国征集5年来百姓眼中的成就故事、百姓身边的巨大变化,由百姓自己讲述精彩“中国故事”,众筹案例线索、照片、短视频等逾万条。从创作阶段开始,就形成全民参与、全民互动、全民拍摄、全民接力的“讲辉煌”、“赞辉煌”的互动传播。 在《共享小康》一集中,就将呈现出“普通人讲平凡事”的效果。绿色的田野中,大山深处的课堂里,守护百姓安全的“天网”下,长寿之乡的养老小院,小岛医院的点赞墙……一位位普通百姓,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倾诉5年来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豪感。

辉煌中国纪录片观后感2 这是一部让每个中国人激动人心的纪录片,这是一部让炎黄子孙充满自豪的纪录片,19日的《圆梦工程》给我们拉开了感悟“辉煌力量”的序幕,我们将在《创新活力》《协调发展》《绿色家园》《共享小康》《开放中国》中开启一次美丽的振奋人心的文艺旅行,让辉煌力量激荡我们全身。辉煌力量是光辉灿烂的力量。朱德同志在《寄东北诸将》诗中写道:“勋业辉煌欣共举,名花灿烂喜连枝。”今天,我们的各项事业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喷薄出一种光辉灿烂的伟大力量。这种力量坚定自信,这种力量昂扬精神,这种力量让我们更加信心百倍的走好我们自己的出彩人生,打造好我们的精彩事业。光辉灿烂的力量让我们的中国发展走向更加光辉灿烂。辉煌力量是金银珠宝的力量。的确,我们昨天很贫穷,我们一无所有,我们百废待兴。但是,今天,我们发展了,我们强大了,我们已经拥有了自己的金银珠宝,这是科技的金银珠宝,这是经济的金银珠宝,这是文化的金银珠宝,这是精神的金银珠宝,这是我们中国发展的强大后盾,这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雄厚基础。这种力量是我们发展的压舱石,我们扬帆远行,充满自信,昂扬向前。辉煌力量是照亮前进的力量。辉煌的力量是照亮前进的力量。历史告诉未来,今天照亮明天。 十八大以来,我们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梦来了,五大发展理念来了,共享小康来了,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来了。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幸福梦想辉煌灿烂,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征程辉煌灿烂。我们前程似锦,我们辉煌向前。今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

20世纪90年代中国纪录片类型研究

122(下)2018.08 一、纪录片的分类问题 电影起源于纪录,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公开收费放映的电影是对他们身边生活的实录。在整个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历程中,90年代的中国纪录片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在此期间,中国纪录片人有了国际眼光,受到西方纪录片人及理论的影响,开始有了“国际”意识,并承担起“注释历史、阐明抉择、增进人类的了解”[1]的责任。 关于纪录片的类型始终是纪录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如何划分纪录片的类型,学术界也有多种不同的观点,由于其分类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最终并未达成一致意见。在《中国电视论纲》一书中,杨伟光把纪录片分为“纪实型”“政论型”“写意型”三种类型[2]。在《电视纪录片新论》一书中,任远把纪录片分为“新闻纪录片”“历史纪录片”“评论纪录片”“社会纪录片”“创意纪录片”“电视风光片”六种类型。[3]在《纪录片概论》一书中,欧阳宏生将纪录片划分为“新闻纪录片”“理论文献纪录片”“历史文化纪录片”“人文社会纪录片”“自然科技纪录片”“人类学纪录片”六种类型[4]。西方学者比尔·尼科尔斯用其独特的“声音”分类原则,在《纪录片导论》中写道:“类型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可以用来对不同的制作者和电影进行归类、并反映出其类型特征的电影特性”[5]。就像每一种说话的声音,每一种电影的“声音”都有自己的风格或者“纹理”,具有签名或指纹般的功能,影片的“声音”成为影片独特的本质,导演的风格、个性体现在其中。依据电影“声音”,尼科尔斯将纪录片分成“诗意模式”“说明模式”“观察模式”“参与模式”“反身模式”“述行模式”六种类型。目前,尼科尔斯的分类模式在中国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二、20世纪90年代以前纪录片类型 早期的中国纪录片电影,由于受到苏联纪录片注重“教化”的影响,产生的是西方学者比尔·尼科尔斯提出的“说明型”纪录片模式的变体。传统的电影强调画面的主导地位,在“说明型”纪录片模式中则恰恰相反,画面是处于辅助地位的,它的主要目的是配合解说词完成教化的功能。解说词组织起这些影像并使它们的意义类似于在一副静止的画面上写下标题。在90年代以前,中国纪录片大部分属于“格里尔逊式”。由于这种模式的纪录片太过注重强调其政治宣传教化的功能,使得中国这一时期的纪录片形态比较单一。 90年代中国纪录片之所以风起云涌,与当时中国社会语境的转变紧密相关,是特定时期的文化生态与中国纪录片创作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处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的中国,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此时的文化异质性成为区别于80年代单一文化的显著特征,90年代“文化的冲突、观念的碰撞、思想的互渗、价值的并行,构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多元景观”[6]。在整个90年代,有三种文化形态,即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与80年代的文化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独立地位开始大幅度提升,释放出了巨大的潜力。在这一时期,不管 20世纪90年代中国纪录片类型研究 文/马梦丽 摘 要:电影起源于纪录,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公开收费放映的电影是对他们身边生活的 实录。在整个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历程中,90年代的中国纪录片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在此期间, 中国纪录片人有了国际眼光,受到西方纪录片人及理论的影响,开始有了“国际”意识,并承 担起“注释历史、阐明抉择、增进人类的了解。”的责任。这一时期的中国纪录片除了在创作理念、 表达方式、效果传播、价值观念上的转变外,纪录片的类型也在悄然发生转变。 关键词:纪录片;类型研究;20世纪90年代;多元共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