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新人教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新人教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新人教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的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情境导入】

同学们,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因病去世。他的去世令许多人悲伤不已,其中有一位年轻的女作家,她曾经得到过鲁迅先生的帮助和扶持,这位女作家就是萧红。在万分悲痛中,她用清新、冷静的笔触勾勒了一位普通却又绝不普通的亦师亦友的鲁迅先生。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感受鲁迅的精神和品格吧!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提示及要求:

1.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从文题《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可以看出这是一篇__________散文。

3.本文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片段来描写鲁迅先生?(写出四个即可)这些生活场景的描写体现了什么?

明确:

1.咳.嗽(ké)轻捷.(jié)虹.口(hónɡ)

吩.咐(fēn)调羹.(ɡēnɡ) 绞.肉(jiǎo)

筷.子(kuài)天津.(jīn)薪.金(xīn)

深恶.痛绝(wù)揩.桌子(kāi)油腻.(nì)

悠.然(yōu)寂.静(jì)阖.眼睛(hé)

玻.璃(bō)白萨.萨(sà)烧瓷.(cí)

抹.杀(mǒ)疙.瘩(ɡē)枕.头(zhěn)

剪.刀(jiǎn)捆.书(kǔn)果戈.理(ɡē)

2.回忆性。

3.(1)笑声明朗;(2)走路轻捷;(3)吩咐坐车;(4)调侃玩笑;(5)读青年人的来信;(6)接待客人感染快乐;(7)品评饮食;(8)工作通宵达旦等。

这些生活场景体现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

二、深入探究——理解形象

本文作者对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的描写,表现出鲁迅先生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试从文中找出这些细微处加以分析。

学生在课本中找出,小组合作讨论,明确:

1.文章开头就是神来之笔:“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寥寥数语,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这是萧红用自己心灵感受到的非常个人化的鲁迅,是一个使常人敢于走近并能够伸手去触摸的可亲的鲁迅。

2.萧红还形神兼备地描绘了鲁迅的一些习惯动作,比如走路很轻捷,“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淡淡几笔,就画龙点睛般地勾画出一个独一无二、鲜灵生动的“活的鲁迅”。

3.描写特别生动具体。“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他强烈地要求着别人,严格地约束着自己,却仍能宽容地对待别人,谁说鲁迅不可亲近?他对于青年人的爱,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他可亲的体温,他是那个寒冷年代的一个无可替代的强大的热源。

三、精读课文——探究写法

1.为什么要把这篇文章选入教材,而不是其他篇目?

因为这篇文章通过捕捉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了鲁迅幽默、睿智、热情、宽容等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人物刻画充满人性,使鲁迅的形象栩栩如生。

2.有人说这篇回忆鲁迅的“琐记”是流水账,你如何认为?学生试分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明确:

(1)文章围绕鲁迅的忘我工作等精神风貌和个性特点来记述,并非无中心的散漫之作。

(2)文章采用撷取凡人琐事刻画悼念的对象,收到了刻骨铭心、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3)作者通过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4)提供局外人所无从了解的生活细节,再现一个真实而又富有人情味的伟人。

四、拓展延伸

1.提起鲁迅,我们总会觉得他是一位大文豪,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但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请谈谈你的体会。

提示:可从他对待亲人、朋友等方面的态度来考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