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修改病句类型大全精简版

修改病句精妙讲解

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受到语言习惯的影响,在写句子和写作文时会出现很多的病句,影响表达。其实,只要我们分析了病句的各种类型与解决方法,修改病句是不难的。

【知识要点一】:修改符号

删除符号:

调换符号:

修改病句是一项常见的训练。通过修改病句的自测训练,进一步学会辨析句子的正误。修改病句是有方法可寻的。一般掌握好“一读,二找,三改,四检查。”

●一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本意是指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修改病句的前提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只有弄清句子的本意,才可能正确修改。

●二找,确定句子的病症。要修改病句,先要找到句子的病证,确定病因。一般我们可以根据所学过的几种病句的常见原因,帮助查找病症。

●三改,对证下药。根据语句的病症及原因,经过认真思考,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动手把错的地方改正。

●四检查。改完后还得重读一两遍,看看有毛病的地方是否都修改了,修改的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句子的愿意。

【知识要点三】:常见病句类型

一、成分残缺二、用词不当三、搭配不当四、语序混乱

五、前后矛盾六、重复啰嗦七、不符逻辑八、分类不当

九、指代不明十、关联词用错十一、用错标点十二、不合事理

一、★成分残缺——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有的谓语不带着宾语,如果一句话里缺少其中之一,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就是成分残缺。一般说来,成分残缺有三种情况①主语、谓语、宾语残缺;②必要的修饰语残缺;③关联词残缺。对于毛病,我们只要按“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的格式去检查,就可以发现缺少什么成分。知道缺少什么成分,才可以对症下药进行修改。

例题一: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谁做了许多好事?表达不明确,因此这个句子缺少了主语)

例题二:少先队员们积极响应学习雷锋。(“响应”一般与“号召”搭配在一起,不能说响应学习雷锋,因此改为:少先队员们积极响应学习雷锋的号召。)

二、★用词不当——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应恰当地选用词语,否则就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例题一:“他做事很冷静、武断。”(“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三、★搭配不当——句子中的主、谓之间,谓、宾之间,主,宾之间,主要成分和附加成分之间,都要搭配正确。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

例题一:“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四、★语序混乱——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一:“语文对我很感兴趣。”(“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五、★前后矛盾——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使人不清楚。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六、★重复罗嗦——句子既要完整、正确,又要简洁、明了。不恰当地连续使用几个形容词,或者堆砌一些不必要的附加成分,都会弄巧成拙,造成句子意思重复,啰嗦累赘。

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七、★不符逻辑——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

例一:“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绿,一派丰收的景象。”稻子成熟时是一片金黄色,而本句中形容一片碧绿,不合事理。

八、★分类不当——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例一:“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九、★指代不明——说话写话时,为不避免重复,我们常常使用一些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词语——代词。如:我、你、他、它、这、那等等。但是代词不能滥用。如果不该用的时候也用了,或者用得不正确,就会产生指代不明的毛病。

例一:“中午,许敏和童林一起上学,他问他下午的班会将讨论什么问题。”(句中出现两个他,不知道是只许敏还是童林,因此改为:中午,许敏和童林一起上学,许敏问他下午的班会将讨论什么问题。)

十、★关联词误用——复句中,我们一般用关联词把各分句连接起来表达一定的关系。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乱用,错用关联词语,也会造成病句。

例一:“不但黄山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而且我很想去游览一下。”这句话构不成递进关系而是因果关系。因此,要把关联词“不但……而且……”改为“因为……所以……”;

例二:“你只有认真刻苦地学习,就能取得良好成绩。”句子中“只有……就……”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改为“只有……才……”。

十一、★用错标点——标点、起停顿,调节句缓急轻重等作用,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会造成病句。如:我们看了“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改:我们看了《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

十二、★不合事理不真实。

○盲姑娘见有人进屋,赶紧站起来让座。

四大法宝增成分残缺调词序颠倒

删重复啰嗦换用词不当

2019年高考作文素材之教育与青年成长

整理人董营涛

以知识见识锤炼真本领 (1)

以奋斗精神铸就青春底色(人民观点) (4)

让学生砸手机不是教育而是暴力 (7)

教师究竟该怎样进行惩戒教育 (9)

学生被老师扇耳光酿悲剧,该反思“粗鲁教育” (11)

集体作弊还装得有模有样,问题出在哪里 (13)

百人考场惊现80名“枪手”,胆子够大的 (15)

大一新生射杀流浪猫:令荣耀蒙尘,让弓箭蒙羞 (17)

人民网三评“新经济”之三:可以快速发展,但不能没有刹车 (19)

以知识见识锤炼真本领

——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④

本报评论部

2018年09月20日04: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的人才,不仅能肩负起建设祖国的使命,而且能承担起为世界、为人类作贡献的责任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传授知识是教育的重要功能。“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殷殷期许,值得为人师者和莘莘学子铭记在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