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植物组织培养

拟南芥植物组织培养
拟南芥植物组织培养

拟南芥植物组织培养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拟南芥组织培养

一、种子消毒:

方法一:将拟南芥种子置于1 .5 ml eppendorf 管(微量离心管)中,加入1 ml 蒸

馏水,4C春化3 d,70 %(v/v )乙醇1mi n、7 %(v/v )次氯酸钠10 mi n 浸泡消毒,并用无菌水冲洗5 次。

方法二:在超净工作台内,用无菌蒸馏水浸泡1 min,然后用80%乙醇消毒90s,最后用无菌蒸馏水冲洗3~5次备用。

消毒完毕的种子可以用200ul的tips吸去洗涤液,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挥发掉残余水分、洗涤液。

方法三、取野生型拟南芥种子放人离心管内,75%乙醇清洗后,无菌蒸馏水清洗1—2次,转入无菌离心管;5%次氯酸钠溶液浸泡5—6 min,用无菌蒸馏水清洗3~4次,加入1 ml无菌水,用移液枪接种。

二、选用的培养基

选用1/2MS培养基对种子进行培养。(MS和1/2MS都可以,1/2MS就是大量元素减半,其他东西和ms培养基是一样的量。糖可以加,会长得比较好,但是也很容易污染。如果在平板上要生长时间比较长,需要做一些实验的,比如根的发育,最好不要加。)也可以用MS+30 g/L蔗糖的固体培养基。(我想两种培养基都接种上,比作对比确定好坏)。

MS培养基配料表:

三:接种方法

拟南芥种子消毒后,用移液枪吸取拟南芥种子和水的混合物,均匀地在MS 生长培养基的培养皿平板上滴落,并使之形成两条平行的直线。(如不行,可适当添加琼

脂)。

四、培养得无菌苗

接种后置于光照培养箱(型号:GXZ.500C;培养光照条件为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培养温度为22℃中竖直培养。3天后即可取材用于器官离体再生实验。萌发5天后,在超净工作台中,用镊子将苗移栽到装有1/2 MS培养基的50ml三角瓶中(每瓶4--6棵,视情况而定),于短日照条件下培养30天左右获得无菌苗。(短日照光照条件8小时光照,16小时黑暗,长日照光照条件为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培养温度均为22℃。)此处获得无菌苗的时间有异议,应该为2--3周?

五、外植体的选取

B5 + 5 mg/L2 ,4-D+ 0 .5 mg/L KT 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莲座叶作外植体出愈慢,出愈率低,愈伤组织质量较差;叶柄、下胚轴和根作外植体出愈快,且愈伤组织质量好,后期易分化。

由于叶柄、下胚轴相对较短,难于收集,为了便于操作,减少污染,试验中采用根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和诱导分化试验。

所取外植体的大小为5mm左右,不宜过大或过小。

滴落种子形成的两条直线位于平皿的上半部,可以避免伸长的根被培养基中渗出的水分所淹。无菌苗的苗龄太短不易得到足够多的外植体,苗龄太长则外植体脱分化的时间明显延长,最适苗龄以2 --3 周为宜。

六、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1、以MS 为诱导培养基, 附加2, 4一D 2mg/L,KT、NAA各L,水解酪蛋白300mg/L,6%蔗糖,琼脂,

2、接种幼穗长度为1--2cm 左右, 置于2 8 ℃恒温箱内暗培养。

形态鉴定:幼穗接种后, 一星期左右开始长出愈伤组织。将其置于解剖镜下观察可以发现两种不同类型的愈伤组织。一类质地紧密, 有光泽, 乳白色或浅黄色,愈伤组织表面有许多光滑的球形突起, 呈颗粒状。每个球状体用镊子很易从愈伤组织上分离下来。这种愈伤组织被认为是胚性愈伤组织。另一类质地疏松且湿软, 常伴有粘液物质, 没有光泽, 黄色至褐色, 此类愈伤组织没有一定的形态结构。(栽培稻)

NB培养基可明显提高拟南芥的愈伤组织出愈率,且以NB培养基为基础配以2,4一D 2.0 mg/L和6一BA 1.0 mg/L时,拟南芥的愈伤组织生长状态最好。

MS+ 2, 4??D 0. 5 mg/ L+ 6??BA 0. 3 mg/ L, 诱导率达87. 5%, 且愈伤组织生长较好。培养基中添加5 g/ L 活性炭能有效地抑制外植体褐化。

MS培养基对籼稻种胚愈伤的诱导培养效果较好, NB培养基则更适合粳稻种胚愈伤的诱导培养。诱导继代培养基为NB( N6培养基的大量元素,B5培养基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物)、MS和LS基本培养基, 辅加2, 4- D( /L ), 6- BA( /L ), 30 g /L蔗糖, 10 g / L琼脂或3 g / L 植物胶。

BA对于愈伤组织诱导不可缺少,但其浓度太高易产生玻璃化;NAA单独使用利于生根,配合6一BA使用利于分化芽;获得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O.50 mg/L 6-BA+0.10me,/L NAA,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100%。

NB培养基用途:用于植物组织培养

配方:(mg/L)

硝酸钾(KNO3)

硫酸铵((NH4)2SO4) 氯化钙(CaCl2·2H2O) 磷酸二氢钾(KH2PO4) 硫酸镁(MgSO4·7H2O) 硼酸(H3BO3)

硫酸锰(MnSO4·4H2O) 2830

463

166 400

185

3

10

硫酸锌(ZnSO4·7H2O)

钼酸钠(Na2MoO4·2H2O)

硫酸铜(CuSO4·5H2O)

氯化钴(CoCl2·6H2O)

碘化钾(KI)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EDTA) 硫酸亚铁(FeSO4·7H2O)

肌醇(Myo-inositol)

盐酸硫胺素(Thiamin HCl/VB1)

盐酸吡哆醇(Pyridoxin HCl/VB6)

烟酸(Nicotinic acid/VB5) 2

100

10 (最后加)1

1

水解罗蛋白(VB1 300

谷氨酰胺 500

脯氨酸 500

PH

蔗糖 30000

方法一:可以用5%的次氯酸钠溶液进行表面消毒(添加%的TritonX-100,效果会更好。)。

Triton X-100() 是一种(或称去污剂)。分子量为(C34H62O11)。它能溶解脂质,以增加抗体对细胞膜的通透性。中Triton X-100常用浓度为1%和%,其中1%的Triton X-100常用于漂洗组织标本,%的Triton X-100则常用于稀释血清,%的Triton X-100常用于LAMP(环介导等温扩增),配制BSA等。但通常是先配制成30%的Triton X-100储备液,临用时稀释至所需浓度。

方法二:在 ep管中放<50ul的种子,+1ml %升汞,加一滴吐温20,脱色摇床5min,种子快速离心下来,用无菌水洗涤种子4-6遍,播种于ms培养基上。

方法三:1、拟南芥种子在8% NaClO(95%乙醇稀释 V/V)的溶液中表面灭菌5-10min(如果种子多,可分几个管),期间不断震荡,使种子充分接触灭菌液体如果种子很少,就少洗几分钟)。2、吸除灭菌液,加入1ml 95%乙醇,颠倒震荡2min,重复5-6次,洗净种子表面残留的NaClO溶液。3、吸除洗涤液,在超净台上挥发掉残留的乙醇,将种子吹干后,盖好管盖,封口备用。

方法四:取少量种子放入管,加75%酒精+吐温20 1ml 300rpm 于37度摇床摇10min,用枪吸去乙醇,加95%乙醇1ml,吸去,重复此步骤2-3次,加300uL无水乙醇,迅速吸出放在灭好的滤纸上晾干。

一、培养基

一种拟南芥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种子进行灭菌,然后将种子在2-4℃、湿润,黑暗条件下春化处理1-3天;2)将经灭菌的培养基质装到经灭菌的培养盆中,然后将培养盆放在盛有水的托盘中,静置12-24小时后将托盘中多余的水分倒出,将经步骤1)处理的种子播到基质表面;3)将播种后的培养盆连同底部托盘置于经灭菌的人工气候箱中,调节人工气候培养箱的环境因子控制器,使光周期为15-17小时光照,7-9小时黑暗;光强为300-400μmolm↑[-2]s↑[-1];光照条件下的温度为22-24℃,相对湿

度为70-90%;黑暗条件下的温度为18-20℃,相对湿度大于90%,经培育得到拟南芥植株。

外植体是指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各种接种材料。包括植物体的各种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等。在操作时,最好将取材植株放在室内或较为清洁的环境中生长一段时间,不要使植株遭受雨淋,应避免用喷水的方法给植株供水。否则当水分蒸发后,所遗留的钙斑有时会将细菌等微生物覆盖,在给外植体消毒时,这些细菌由于包埋在钙斑中难以被杀死。随着培养的进行,这些细菌有时会从破碎的钙斑时进入培养基,从而给以后的培养埋下隐患。

无论是离体培养繁殖种苗,还是进行生物技术研究,培养材料的选择都要从主要的植物入手,选取性状优良的种质或特殊的基因型。对材料的选择要有明确的目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提高成功的几率,增加其实用价值。

1.选择健壮的植株

组织培养用的材料,最好从生长健壮的无病虫的植株上,选取发育正常的器官或组织。因为这些器官或组织代谢旺盛,再生能力强,培养后比较容易成功。此现象可能是由于外植体内部的植物激素水平能够在接种后得以维持所致。

2.选择最适的时期

组织培养选择材料时,要注意植物的生长季节和植物的生长发育阶段。一般进行快速繁殖时应在植株生长的最适时期取材,如选取茎尖,这样不仅成活率高,而且生长速度快,增殖率高,携带细菌数量较少,在器官建成上也更为容易,因此是花卉组织培养中经常采用的部位。此外,嫩叶、花蕾等携菌量较少,容易形成愈伤组织。相比之下,生长时间较长的块茎、鳞茎、球茎等,往往由于携菌量较多,不易消毒而难以培养成功。花药培养应在花粉发育到单核期时取材,这时比较容易形成愈伤组织。

3.选取适宜的大小

建立无菌材料时,取材的大小根据不同植物材料而异。材料太大易污染,也不需要;材料太小,多形成愈伤组织,甚至难于成活。一般选取培养材料的大小,在养或脱毒培养的材料,则应更小。

1、实验所使用的器材必须要严格灭菌,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因染菌导致实验失败;

2、配制贮存母液时,要算好各种成分逐次加入,等第一种成分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种成分,切忌“一锅煮”。有机物质和铁盐溶液配好以后要装入棕色瓶放入电冰箱内保存,其它两种种母液可在常温下保存但最多不能超过一个月;

3、pH值对培养基的硬度有影响,pH过高培养基变硬,pH过低培养基不能凝固,所以要调整好培养基的pH值;

4、材料脱毒时不要在酒精中停留过长时间,以免材料被杀死。

Columbia型拟南芥愈伤组织培养研究

Columbia哥伦比亚型

选取Columbia型拟南芥种子,在超净工作台内,用无菌蒸馏水浸泡1 min,然后用80%乙醇消毒90 s,最后用无菌蒸馏水冲洗3~5次备用。

采用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活性炭、GA。和ABA等物质,能抑制酶的活性,减轻褐变的程度,提高愈伤组织的产物质量?。特别是ABA在很入程度上限制了酚类物质的活性,减轻了褐变,并且提供了生长调节物质和碳源,促进了愈伤组织的生长。

Landersberg 生态型拟南芥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体系的研究

B5 + 5 mg/L2 ,4-D+ 0 .5 mg/L KT 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莲座叶作外植体出愈慢,出愈率低,愈伤组织质量较差;叶柄、下胚轴和根作外植体出愈快,且愈伤组织质量好,后期易分化。

根外植体在MS+ 5 mg/L KT+ 0 .1 mg/LI AA 配方的出芽诱导培养基上诱导2 !3 周后,愈伤组织

能有效分化出芽,分化率达100 。分化出的芽移至MS+ 2 mg/L NAA 培养基上竖直培养,2周左右诱导分化出根,然后移至MS 培养基上开花结果。

种子消毒

将拟南芥种子置于1 .5 ml eppendorf 管(微量离心管)中,加入1 ml 蒸馏水,4C春化3 d,70 %(v/v )乙醇1mi n、7 %(v/v )次氯酸钠10 mi n 浸泡消毒,并用无菌水冲洗5 次。

拟南芥无菌苗的生长

拟南芥种子消毒后,用移液枪吸取拟南芥种子和水的混合物,均匀地在MS 生长培养基的培

养皿平板上滴落,并使之形成两条平行的直线。在超净台上吹干水分,移入光照培养间(光强平均6 000 lx )并竖直放置。由于根的向地性,根会沿着琼脂表面竖直向下生长,而茎则竖直向上生长,这样便于收集得到各个部分的外植体,特别是根。

愈伤组织的诱导

用剪刀分别剪取生长2 周的拟南芥的莲座叶、叶柄、下胚轴和根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每个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平板上(9 cm 培养皿)均匀放置10 !12 个外植体,并与培养基良好接触。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配方为B5 + 5 mg/L2 ,4-D+ 0 .5 mg/L KT。

根的诱导分化

由于叶柄、下胚轴相对较短,难于收集,为了便于操作,减少污染,试验中采用根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和诱导分化试验。

在制作生根诱导培养基(MS + 2 mg/LNAA)平板时,使之成为一个斜面,诱导根分化时竖直放置,较厚的一边向下。切下已分化的芽转入生根诱导培养基,芽排成一条横线竖直放置于培养基表面并使之与培养基良好接触。

无菌苗的生长

滴落种子形成的两条直线位于平皿的上半部,可以避免伸长的根被培养基中渗出的水分所

淹。试验过程中发现,无菌苗的苗龄太短不易得到足够多的外植体,苗龄太长则外植体脱分化的

时间明显延长,最适苗龄以2 !3 周为宜。

芽的诱导分化

愈伤组织每周继代1 次。据观察,生长3 周以上的愈伤组织不同程度的呈现黄褐色,均不能诱导

出芽,而生长1 !2 周的愈伤组织却可以很好的诱导分化。因此,转入分化培养基之前,愈伤组织

的生长时间不能超过2 周。

拟南芥Atsuc2突变体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为具柄叶切片,其在B。+3.0mg/L2,4一D+0.5 mg/L KT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出现的时间最早,质量最好;产生的愈伤组织在配方为MS+2.0 mg/L 6一BA+0.1 rag/L IBA的生芽培养基上被诱导生芽,分化率可以达到86.7%;在配方为MS+1.0mg/L

IBA+0.1mg/I。6一BA的生根培养基上丛生芽生根率为85.3%。

将野生型拟南芥种子(Ws和Col生态型),置于1.5mL离心管中,依次用70%的酒精表面

消毒5min后,经灭菌的dd H20(含0.1960 Tween)冲洗2遍,再用2.6%的NaCIO消毒

10min,最后用灭菌的dd H20(含0.1%oTween)清洗5.8遍,均匀平铺于1/2 MS培养基上(培养基配方见2.2.4)。在4"C冰箱黑暗放置三天后,置于光照培养箱(型号:GXZ.500C;培养光照条件为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培养温度为22℃中竖直培养。3天后即可取材用于器官离体再生实验。

在培养皿中春花处理后的种子在光照条件下萌发5天后,在超净工作台中,用镊子将苗移栽到装有1/2 MS培养基的50ml三角瓶中,于短日照条件下培养30天左右获得无菌苗。短日照光照条件8小时光照,16小时黑暗,长日照光照条件为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培养温度均为22℃。

将种子放于4℃冰箱内春化3—4 d。在.180 mill直径的培养皿中平铺约2--13m厚的蛭石,用自来水浸湿。上面覆盖l张160 nlm直径的滤纸。用1 IIll的播种枪在滤纸上播种。播种完毕后盖上培养皿的盖子。放在4℃条件下处理4 d。然后转移到22℃条件下,光照条件为:光照16 h,暗处理8 h。生长7~10 d即可对种子的发芽率进行统计。在白色的滤纸上,无论是发芽的幼苗还是没有发芽的种子,都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

取野生型拟南芥种子放人离心管内,75%乙醇清洗后,无菌蒸馏水清洗1—2次,转入无菌离心管;5%次氯酸钠溶液浸泡5—6 min,用无菌蒸馏水清洗3~4次,加入1 ml

无菌水,用移液枪接人MS+30舄/L蔗糖的固体培养基;25℃、16/8 h灯暗周期下培养,待其萌发生长至2—3 cm时,取出拟南芥植株,转入MS+30 g/L蔗糖的固体培养基,每瓶4—6株无菌苗的种植密度;培养室内温度22—25℃,光照强度l 500—2 0120 Ix,待其无菌苗生长7 d、拟南芥莲座叶生长完全、植株开始抽薹时,取其叶片

作为外植体进行诱导分化培养。

愈伤组织诱导

,转入N 6+ T DZ 0. 2 mg/ L+ NAA 0. 01mg / L 的愈伤分化培养基继代培养。

采用MS、LS、B5、N6、H、Nitsch、White、

WPM 4种类型的8种基本培养基和杜仲幼茎、幼叶

2种外植体,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0 mg/L NAA+

0.3mg/L BA,幼茎切成0.7 cm 左右小段。叶切成

0.5 cm×0.5 cm方块进行接种,每瓶接外植体2

块,每处理接种2O瓶。茎段20 d,叶片30 d分别调

查愈伤组织诱导率。

以番木瓜的幼胚、下胚轴、叶片和子叶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的激素配比、附加物以及培养方式和条件对胚性愈伤组织和体胚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幼胚是胚性愈伤组织和体胚发生的好材料.幼胚最佳诱导培养基为:改良MS+1O mg·L 2,4 D+5 IrIg-L NAA+2 mg·L-1 KT+O.5 nlg·L~BA;最适合的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lO mg·L-1 2,4-D+2.5mg·L NAA+1 mg·L KT+0.5 mg·L— BA;最佳体胚诱导培养基为:改良Ms+l0 IIlg·L 2,4一D+2 mg·L KT;子叶较难诱导愈伤组织,叶片和下胚轴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较高,但愈伤组织质量较差,体胚发生率极低.

以鄂藕杂3号莲藕项芽或侧芽的茎尖为外植体。接种于不同激素配比的MS培养基上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对莲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有不同的影响,最佳培养基为MS+6一BA 0.5 mg/L+2,4一D 5.0 mg/L。

:用5个甘薯品种(系),分别用含有2种不同激素的培养基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和进行再生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苏薯9号和苏薯1 1号的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再生力较高,适合作为受体材料用于转基因研究,宁51—5和宁51—14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和

再生率较差,而苏薯12号不能诱导出胚性愈伤。添加2 mg/L 2,4一D和0.2 mg/L6一BA的MS固体培养基比仅添加2 mg/L 2,4一D的MS固体培养基更适合作为甘薯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能明显增加胚性细胞的诱导效率。

:以云南松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在DCR培养基上诱导胚性愈伤组织,探索最佳消毒剂用量及激素浓度配比。用不同的培养方法增殖胚性愈伤组织,并对胚性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形态学与细胞学变化进行观察。其后提高培养基中肌醇浓度,增大渗透压,添加ABA,诱导早期原胚。结果表明,经5 次氯酸钠消毒2O min,使用添加8mg/l 2,4 D、1 mg/L 6 BA、500 mg/L CH以及500 mg/L谷氨酰胺的DCR培养基接种,诱导率较高,可达7O 以上;采用在愈伤组织周围添加少量培养过该愈伤组织的培养基的方式继代,愈伤组织增殖率可由2O 显着提高至5o 左右。在增殖培养基中添加4~6 mg/I ABA后,胚性细胞可逐渐发育形成胚性胚柄团。

6-BA的作用,6-BA的用法|用量

6-苄氨基腺嘌呤原药,6-苄氨基腺嘌呤生产厂家,6-苄氨基腺嘌呤厂家,6-苄氨基腺嘌呤的作用,6-苄氨基腺嘌呤的使用方法

经营理念:靠科技锻造产品,以诚信谋求发展,用绿色服务社会

6-BA的生理作用及应用功能:

1.促进果实生长;

2.诱导块茎形成;

3.物质的调运和积累;

4.抑制或促进呼吸;

5.促进蒸发和气孔开放;

6.提高抗伤害能力;

7.抑制叶绿素的分解;

8.促进或抑制酶的活性。

6-苄氨基腺嘌呤(6-BA)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差,其生理作用局限于处理部位及其附近。在实际应用中要考虑处理方法和处理部位。这也是限制它在农业和园艺上更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

6-苄氨基腺嘌呤(6-BA)是第一个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1952年美国Wellc o me Research实验室合成,六十年代日本将其商品化,6-BA由发芽的种子、根、嫩6-BA促进细胞分裂,促进非分化组织分化,促进生物体内物质的积累,促进侧芽发生,防止老化等作用是6-BA等细胞分裂素类特有的生理作用,是其它植激素所没有或不及的。枝、叶片吸收。6-BA可抑制植物叶内叶绿素、核酸、蛋白质的分解;保绿防老:将氨基酸、生长素、无机盐等向处理部位调运。

公司主营的产品有:新品推荐:6-BA内脂,复酞核酸,强力生根粉,渗透星;促生长类:6-BA,6-BA(6-BA),a-6-BA,5-硝

基愈创木酚钠;促进细胞分裂类:6-BA,氯吡脲(KT-30),异戊烯腺嘌呤;抑制生长类:矮壮素,缩节胺,多效唑;促生根类:吲哚丁酸钾(钠),复合肥增效精,可溶性生根粉;其它调节剂类:块根块茎膨大剂,防落素。

NAA 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细胞分裂与扩大,诱导形成不定根增加坐果,防止落果,改变雌、雄花比率等。适用于谷类作物,增加分蘖,提高成穗率和千粒重;棉花减少蕾铃脱落,增桃增重,提高质量。果树促开花,防落果、催熟增产。瓜果类蔬菜防止落花,形成小籽果实;促进

扦插枝条生根等。或者: 1.疏果 2.防止采前落果 3.促进扦插生根 4.抑制剪锯口萌蘖 5.促

进定植苗木生根成活 6.防止葡萄落粒 7.促进种子萌发 8.促进单性结实 9.促进病斑愈合10.促进嫁接口愈合

KT,商品名称:吡效隆、、调吡脲、脲动素、施特优 1.单独制成油剂因其本身是一种新型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单独制成油剂。可制成%或%乳油,浸沾、涂抹或叶面喷湿可使果实迅速膨大,膨大率一般为60%左右。 2.复配使用近年来出现的比较常见的复配品种组成成份赤霉素+维生

素Fe赤霉素氨基酸+功效促进幼苗生长及果实膨大促进座果、增产促进座果及膨大促进座果增产及体眠芽萌发促进壮苗促进生长增收。

水解酪蛋白在组织培养中的作用 :水解酪蛋白(CH)和水解乳蛋白(LH)是多种氨基酸的混合物,对胚状体、不定芽的分化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通常用量在500mg/L,特别是当有高水平IAA存在时更是如此。对于酪蛋白不管是酸解还是酶解,作用都是一样的,

但考虑到组培苗的异养功能,酸解更有利于发挥其作用。酶水解干酪素即酶水解酪蛋白,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做为微生物生长丰富的氮源得到广泛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基本步骤。。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基本步骤 一、母液的配置 1、MS大量元素母液的配制 将大量元素配制成10倍的母液,使用时再稀释10倍。按照配方表中用量依次分别称取扩大10倍的:NH4NO3 、KNO3 、KH2PO4 、 MgSO4·7H2O 、CaCl2·2H2O ,所有药品称取完毕后用蒸馏水逐个溶解,待全部溶解后,最后定容至500ml,转入500ml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放大倍数、配制日期、配制人姓名,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2、MS微量元素母液的配制 将微量元素配制成100倍的母液,使用时再稀释100倍。按照配方表中用量分别依次称取:MnSO4· 4H2O 、ZnSO4·7H2O 、 H3BO3 、KI 、CuSO4·5H2O 、CoCl2·6H2O ,用蒸馏水逐个溶解,待全部溶解后,用容量瓶定容至500ml,转入500ml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放大倍数、配制日期、配制人姓名,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3、MS铁盐母液配制 将铁盐配制成100倍的母液,使用时再稀释100倍。按照配方表中用量分别称取扩大100倍的:称

FeSO4·7H2O 和Na2·EDTA ,把FeSO4·7H2O和Na2·EDTA·2H2O分别置于200ml蒸馏水中,加热并不断搅拌使之溶解(磁力搅拌器,边加热,边搅拌)。保持加热,把FeSO4溶液慢慢倒入Na2·EDTA溶液中并不断搅拌,接近沸腾时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后加蒸馏水到最终容积500ml,置于棕色细口瓶中,用力振荡1~2min,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放大倍数、配制日期、配制人姓名。在室温下避光保存一段时间令其充分反应后,再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4、MS有机化合物母液的配制 将有机化合物配制成100倍的母液,使用时再稀释100倍。按照配方表中用量分别称取扩大100倍的:肌醇、维生素B1 、烟酸、甘氨酸、维生素B6 、蔗糖,用蒸馏水依次溶解并定容至500ml后,转入500ml 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配制日期、配制人姓名,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二、植物激素的配置 常见激素:二氯苯氧乙酸(2,4-D)、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吲哚-3-丁酸(IBA)、激动素(6-糠氨基嘌呤、 KT)、6-苄氨基嘌呤(6-BA)、赤霉素(GA3)、 1、生长素类: (1)、生长素类在组织培养中的主要作用是:诱导细胞的分裂和根的分化,诱导愈伤组织

18知识讲解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学习目标】 1、指导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 2、掌握植物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重点)。 3、掌握植物知识培养的基本过程及操作。 4、说出被子植物花粉发育的过程及花药例题培养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 5、说出花药离体培养的因素,学习话要例题培养的基本技术。 【要点梳理】 要点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知识【高清课堂: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高清未发布 课题1:基础知识】 1、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在培养了一段时间以后,会通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去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再分化。再分化形成的试管苗移栽到地里,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可以简要归纳为: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根、芽—→植物体。 2、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细胞的全能性 要点诠释: 细胞的全能性与植物组织培养间的关系 ①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只有脱离了植物体,在一定的外部因素作用下,经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才能表现出全能性,由愈伤组织发育、分化出新的植物体。 ②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所有体细胞均来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均有和受精卵相同的一整套遗传信息。 ③植物体的组织、器官的形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其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在离体状态下,其全能性才容易得以表达,表达的过程须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 ④容易进行营养繁殖的植物细胞,其全能性容易表达,易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要点二、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 1、无机营养 (1)大量元素:除碳(C )、氢(H )、氧(O )外,还有氮(N )、磷(P )、钾(K )、钙(Ca )、镁(Mg )、硫(S )等元素。 (2)微量元素:包括铁(Fe )、铜(Cu )、钼(Mo )、锌(Zn )、锰(Mn )、钴(Co )、硼(B )和碘(I )等。 2、有机营养 (1)维生素类:植物组织培养中经常使用维生素C 、维生素B 1(盐酸硫胺素)、维生素B 6(盐酸吡哆醇)、维生素H (生物素)、叶酸和烟酸等,一般使用浓度为0.1~10 mol /L 。 (2)氨基酸:有甘氨酸、丝氨酸、酪氨酸、谷氨酰胺、天冬酰胺、水解酪蛋白(CH )和水解乳蛋白(LH )等,是重要的有机氮源。 (3)有机添加物:是一些成分比较复杂,大多含氨基酸、激素、酶等的复杂化合物,它们对细胞和组织的增殖与分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是培养基中的关键物质,对植物组织培养起着重要、明显的调节作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及赤霉素等。

2010-2014植物组织培养高考题汇编(含详解)汇总

1.(2014广东卷)(16分)铁皮石斛是我国名贵中药,生物碱是其有效成分之一,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培养铁皮石斛拟原球茎(简称PLBs,类似愈伤组织)生产生物碱的实验流程如下: 在固体培养基上,PLBs的重量、生物碱含量随增殖培养时间的变化如图17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选用新生营养芽为外植体的原因是,诱导外植体形成PLBs的过程称。 ⑵与黑暗条件下相比,PLBs在光照条件下生长的优势体现在,,。 ⑶脱落酸(ABA)能提高生物碱含量,但会抑制PLBs的生长。若采用液体培养,推测添加适量的ABA可提高生物碱产量。同学们拟开展探究实验验证该推测,在设计实验方案是探讨了以下问题: ①ABA的浓度梯度设置和添加方式:设4个ABA处理组,1个空白对照组,3次重复。因ABA受热易分解,故一定浓度的无菌ABA母液应在各组液体培养基后按比例加入。②实验进程和取样:实验50天完成,每10天取样,将样品(PLBs)称重(g/瓶)后再测定生物碱含量。如初始(第0天)数据已知,实验过程中还需测定的样品数为。 ③依所测定数据确定适宜的ABA浓度和培养时间:当某3个样品(重复样)的时,其对应的ABA浓度为适宜浓度,对应的培养时间是适宜培养时间。

【答案】(1)细胞分化程度低,容易诱导形成PLBs(2分);细胞的脱分化(2分)(2)生长起始快(2分),快速生长时间较长(2分);PLBs产量较高(2分);(3)①灭菌、冷却(2分);②75(2分);③PLBs重量和生物碱含量乘积的平均值最大(3分) 【解析】(1)新生营养芽分裂能力强,全能性容易表达;根据题干可知,PLBs类似愈伤组织,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是脱分化。(2)据图分析,光照下PLBs的重量高于黑暗条件下,原因可能是光照有利于细胞增殖、叶绿体的形成和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3)①由于ABA受热易分解,所以各种液体培养基灭菌后,冷却,再加入不同浓度的ABA ②根据题干可知,实验50天完成,每10天取样,需要取样5次,4个ABA处理组,1个空白对照组,3次重复,因此每次取样需要记录15个样品中的数据,共需要测定样品数75 ③适量的ABA可提高生物碱产量,当样品的平均值最大时,所对应的ABA浓度和时间为最适。 2.(2014江苏卷)(9分)为了获得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先用植物外植体获得愈伤组织,然后在液体培养基中悬浮培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外植体经诱导后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 (2)在愈伤组织悬浮培养时,细胞干重、蔗糖浓度和pH的变化如右图所示。细胞干重在12d后下降的原因有;培养液中蔗糖的作用是、。 (3)多倍体愈伤组织细胞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量常高于二倍体。二倍体愈伤组织细胞经处理,会产生染色体加倍的细胞。为检测愈伤组织细胞染色体数目,压片前常采用纤维素酶和酶解离愈伤组织。若愈伤组织细胞(2n)经诱导处理后,观察到染色体数为8n的细胞,合理的解释是、。 (4)为了更好地获得次生代谢产物,生产中采用植物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其原理与酵母细胞固定化类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填序号)。 ①选取旺盛生长的愈伤组织细胞包埋②必须在光照条件下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院(系、部)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专业生物技术(师范)年级13级学号 姓名组别第二组课程名称植物细胞工程学实验日期 指导老师实验名称植物组织培养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S培养基的组成,掌握贮备液的配制方法 2.学习、掌握植物组织固体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方法; 3.掌握超净工作台上的接种方法与注意事项,了解接种室的灭菌方法; 4.了解组织培养的基本程序; 5.掌握接种的方法和材料的培养过程; 6.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包括外植体除菌和接种技术; 7.观察外植体的生长状况、染菌状况,剔除染菌外植体; 8.了解MS培养基和1/2MS培养基的区别 二、实验原理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一切植物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植物细胞含有全套遗传信息,具有形成完整植物的潜能。 2.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 1.离体状态; 2.有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无菌、温度、pH); 3.选择性能优良、细胞全能性表达充分的基因型 3.无菌条件

把植物的组织、器官等,使其在人工控制的无菌条件下,使植物在人工培养基上繁殖。用于进行组织培养的组织、器官和细胞称为外植体。在组培中外植体都死带菌的,在接种前必须进行表面消毒,这时取得培养成功的最基本和重要的前体。组织培养的主要过程都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所以所有的器材、植物体、接种室都应是无菌的。 4.脱分化与愈伤组织 已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植物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其细胞被诱导改变原来的发育途径,逐步逆转其原有的分化形态,转变为具有分生能力的胚细胞的过程称为脱分化。脱分化所用的化学物质与MS培养基的区别是需要激素诱导。所以脱分化培养需在MS培养基上添加激素进行愈伤组织诱导。 5.培养基 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培养基为MS培养基。常用的凝固剂是琼脂,它的主要作用是使液体培养基凝固,琼脂本身并不提供任何营养,它只是一种高分予的碳水物从海藻中提取出来,仅溶解于热水,成为溶胶,冷却后(40℃以下)即凝固为固体状凝胶。琼脂的用量一般在4—10克/升之间。琼脂的凝固能力除与原料、厂家的加工方式等有关外,还与高压灭菌时的温度、时间、pH值等因素有关,长时间的高温会使凝固能力下降,过酸过碱加之高温会使琼脂发生水解而丧失凝固能力,存放时间过久,琼脂变褐,也会逐失去凝固能力。MS培养基属于富盐平衡培养基,特点是:无机盐浓度较高,元素间的比例适当,离子平衡性好,具有较强的缓冲性,因而在培养的过程中可维持较好的稳定性;营养丰富,在一般培养中无须额外加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院(系、部)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专业生物技术(师范)年级13级学号姓名组别第二组课程名称植物细胞工程学实验日期2016.3-6 指导老师实验名称植物组织培养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S培养基的组成,掌握贮备液的配制方法 2.学习、掌握植物组织固体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方法; 3.掌握超净工作台上的接种方法与注意事项,了解接种室的灭菌方法; 4.了解组织培养的基本程序; 5.掌握接种的方法和材料的培养过程; 6.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包括外植体除菌和接种技术; 7.观察外植体的生长状况、染菌状况,剔除染菌外植体; 8.了解MS培养基和1/2MS培养基的区别 二、实验原理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一切植物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植物细胞含有全套遗传信息,具有形成完整植物的潜能。 2.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 1.离体状态; 2.有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无菌、温度、pH); 3.选择性能优良、细胞全能性表达充分的基因型 3.无菌条件 把植物的组织、器官等,使其在人工控制的无菌条件下,使植物在人工培养基上繁殖。用于进行组织培养的组织、器官和细胞称为外植体。在组培中外植体都死带菌的,在接种前必须进行表面消毒,这时取得培养成功的最基本和重要的前体。组织培养的主要过程都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所以所有的器材、植物体、接种室都应是无菌的。 4.脱分化与愈伤组织 已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植物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其细胞被诱导改变原来的发育途径,逐步逆转其原有的分化形态,转变为具有分生能力的胚细胞的过程称为脱分化。脱分化所用的化学物质与MS培养基的区别是需要激素诱导。所以脱分化培养需在MS培养基上添加激素进行愈伤组织诱导。 5.培养基 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培养基为MS培养基。常用的凝固剂是琼脂,它的主要作用是使液体培养基凝固,琼脂本身并不提供任何营养,它只是一种高分予的碳水物从海藻中提取出来,仅溶解于热水,成为溶胶,冷却后(40℃以下)即凝固为固体状凝胶。琼脂的用量一般在4—10克/升之间。琼脂的凝固能力除与原料、厂家的加工方式等有关外,还与高压灭菌时的温度、时间、pH值等因素有关,长时间的高温会使凝固能力下降,过酸过碱加之高温会使琼脂发生水解而丧失凝固能力,存放时间过久,琼脂变褐,也会逐失去凝固能力。MS培养基属于富盐平衡培养基,特点是:无机盐浓度较高,元素间的比例适当,离子平衡性好,具有较强的缓冲性,因而在培养的过程中可维持较好的稳定性;营养丰富,在一般培养中无须额外加入复杂的有机成分;微量元素种类全,浓度高。这类培养基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培养基。 6.生长调节物质 包括天然植物激素额人工激素类似物。植物激素是一类植物自身合成、同时对其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有机化合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于离题培养中的细胞分裂分

国内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差距

国内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差距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专业班级:生物工程2009级1班 完成日期:2012-06-05

摘要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农业生物技术中最早实现产业化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领域,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国内外植物组培的发展概况以及技术差距的分析,指出了我国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并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组织培养概况差距展望 Abstract The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is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as the first realized industrialization and get a remark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the field, i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has wide application value. Through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lant tissue 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technology gap analysis, and pointed out the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Key words:Tissue culture situation gap looking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 组培室 规划设计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组培室规划设计 一、实验室要求理想的组织培养实验室应该建立在安静、清洁、远离污染 源的地方,最好在常年主风向的上风方向,尽量减少污染。规模化生产的组织 培养实验室最好建在交通方便的地方,便于培养产品的运送。实验室的建设均 需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所从事的实验的性质,即是生产性的还是研究性的,是基本层次的还是较高层次的;二是实验室的规模,规模主要取决于经费 和实验性质。无论实验室的性质和规模如何,实验室设置的基本原则是:科学、高效、经济和实用。一个组织培养实验室必须满足3个基本的需要:实验准备(培养基制备、器皿洗涤、培养基和培养器皿灭菌)、无菌操作和控制培养。此外,还可根据从事的实验要求来考虑辅助实验室及其各种附加设施,使实验室 更加完善。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工作之前,首先应对工作中需要哪些最基本的 设备条件有个全面的了解,以便因地制宜地利用现有房屋,或新建、改建实验室。实验室的大小取决于工作的目的和规模。以工厂化生产为目的,实验室规 模太小,则会限制生产,影响效率。在设计组织培养实验室时,应按组织培养 程序来没计,避免某些环节倒排,引起日后工作混乱。植物组织培养是在严格 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的。要做到无菌的条件,需要一定的设备、器材和用具,同 时还需要人工控制温度、光照、湿度等培养条件。二、实验室组成(一)基本实 验室基本实验室包括准备室、洗涤灭菌室、无菌操作室、培养室、缓冲间,是 组织培养实验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如进行工厂化生产,年产4万-20万, 需3-4间实验用房,总面积60平方米。1、准备室(化学实验室)功能:又叫化 学实验室,进行一切与实验有关的准备工作:完成所使用的各种药品的贮备、 称量、溶解、器皿洗涤、培养基配制与分装、培养基和培养器皿的灭菌、培养 材料的预处理等。要求:最好有20平方米左右。要求宽敞明亮、以便于放置多个实验台和相关设备,方便多人同时工作;同时要求通风条件好,便于气体交换;实验室地面应便于清洁,并应进行防滑处理。分类:分体式-研究性质实验室,分开的若干房间将准备室分解为药品贮藏室、培养基配制与洗涤室和灭菌 室等,功能明确,便于管理,但不适于大规模生产。通间式-规模化实验室,准备室一般设计成大的通间,使试验操作的各个环节在同一房间内按程序完成。 准备试验的过程在同一空间进行,便于程序化操作与管理,试验中减少各环节 间的衔接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还便于培养基配制、分装和灭菌的自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修订稿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及 发展前景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及进展 摘要:本文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理论的发展,重点论述其再脱毒、快繁、育种与有机化合物工业生产以及种质资源的保存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应用的前景作简单的展望。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应用;进展 中图分类号: 1.理论起源 19世纪30年代,德国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创立了细胞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如果给细胞提供和生物体内一样的条件,每个细胞都应该能够独立生活。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特在的理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1958年,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传向世界各地,美国植物学家斯等人,用韧皮部的细胞进行培养,终于得到了完整,并且这一植株能够开花结果,证实了哈伯兰特在五十多年前关于细胞全能的预言。 植物组织培养的简单过程如下:剪接植物器官或组织——经过(也叫去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过形成组织或器官——经过培养发育成一颗完整的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的大致过程是: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器官或组织(如芽、茎尖、根尖或花药)的一部分切下来,用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处理用以去掉细胞壁,使之露出原生质体,然后放在适当的人工上进行培养,这些器官或组织就会进行,形成新的组织。不过这种组织没有发生分化,只是一团薄壁细胞,叫做。在适合的光照、温度和一定的营养物质与激素等条件下,愈伤组织便开始分化,产生出植物的各种器官和组织,进而发育成一棵完整的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又称离体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如根、茎、叶、茎尖、花、果实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或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体细胞等)以及,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光照、温度等人工条件下,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的学科 2.植物组织培养发展简史 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它是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于无菌状态下培养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等材料的方法。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20世纪初,曾有人提出能否将植物的薄壁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研究者从胡萝卜根的韧皮部取下一块组织,并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使其分化出了愈伤组织,从愈伤组织又得到胚状体,胚状体转移到固体培养基上继续培养后,获得了完整的胡萝卜试管植株。经过栽培,此植株能够正常生长并开花结果,其种子繁衍出来的后代与正常植株的种子所繁衍出的后代别无二致。根据此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即不经过有性生殖过程也能将植物的薄壁细胞培养出与母体一样的完整植株。由于植物的每个有核细胞都携带着母体的全部基因,故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均能发育成完整植株,这就是所谓的植物细胞全能性。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组培室)规划设计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 (组培室规划设计 2009年 05月 31日星期日 10:18一、实验室要求 理想的组织培养实验室应该建立在安静、清洁、远离污染源的地方, 最好在常年主风向的上风方向, 尽量减少污染。规模化生产的组织培养实验室最好建在交通方便的地方, 便于培养产品的运送。 实验室的建设均需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所从事的实验的性质, 即是生产性的还是研究性的, 是基本层次的还是较高层次的; 二是实验室的规模, 规模主要取决于经费和实验性质。 无论实验室的性质和规模如何,实验室设置的基本原则是:科学、高效、经济和实用。一个组织培养实验室必须满足 3个基本的需要:实验准备 (培养基制备、器皿洗涤、培养基和培养器皿灭菌、无菌操作和控制培养。此外,还可根据从事的实验要求来考虑辅助实验室及其各种附加设施,使实验室更加完善。 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工作之前,首先应对工作中需要哪些最基本的设备条件有个全面的了解, 以便因地制宜地利用现有房屋, 或新建、改建实验室。实验室的大小取决于工作的目的和规模。以工厂化生产为目的,实验室规模太小,则会限制生产,影响效率。在设计组织培养实验室时, 应按组织培养程序来没计, 避免某些环节倒排, 引起日后工作混乱。植物组织培养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的。要做到无菌的条件, 需要一定的设备、器材和用具, 同时还需要人工控制温度、光照、湿度等培养条件。 二、实验室组成 (一基本实验室 基本实验室包括准备室、洗涤灭菌室、无菌操作室、培养室、缓冲间,是组织培养实验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如进行工厂化生产,年产 4万 -20万, 需 3-4间实验用房,总面积 60平方米。

植物组织培养知识点归纳教学提纲

第一章 1、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离体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对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原 生质体等进行培养,使其长成完整植株 2、外植体: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由活体(in vivo)植物上提取下来的、接种在培养基上的 无菌细胞、组织、器官等均称为外植体。 3、愈伤组织:指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4、应用 一、农业上的应用 1. 种苗快速繁殖(rapid propagation) 2.无病毒苗(virus free)的培养 3.在育种上的应用(breeding) (1)倍性育种,缩短育种年限,杂种优势明显; (2)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合性和不孕性(胚培养); (3)保存种质 (4)创造变异 二、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学、胚胎学、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等方面的应用。用于基因工程技术创造植物新种质。用于植物生长发育理论研究,包括生理学、病理学、胚胎学和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等。 三、利用组织培养材料作为植物生物反应器 第二章 1、细胞全能性(Totipotency):指任何具有完整的细胞核的植物细胞都拥有形成一个完整植 株所必须的全部遗传信息和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2、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指导致细胞形成不同结构,引起功能或潜在的发育方式 改变的过程。 3、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指离体条件下生长的细胞、组织或器官逐渐失去原来的结构 和功能而恢复分生状态,形成无组织结构细胞团或愈伤组织 的过程。 4、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指脱分化的细胞重新恢复分化能力,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 能的细胞、组织、器官甚至植株的过程。 5、植物组织培养中常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一、污染及防治: 1、真菌污染后,如果已形成孢子,则必须经高压灭菌后扔掉。但若是细菌污染,只 要及时发现,将材料上部未感菌的部分剪下转接,材料仍可使用。 2、用抗生素等杀菌药剂的处理,会影响植物材料正常生长。 二、褐变及防止 (1)选择合适的外植体 (2)合适的培养条件 (3)使用抗氧化剂 (4)连续转移 三、玻璃化问题及其防止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参考答案9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Mg等。 2、微量元素: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 3、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4、外植体:把由活植物体上切取下来以进行培养的那部分组织或器官 5、细胞全能性:植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含有该植物全部的遗传信息。 6、基础培养基:根据植物营养原理和植物组织离体培养的要求而人工配置的营养基质。 7、愈伤组织: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组织的增生细胞产生的一团不定形的疏松排列的薄壁细胞。 8、褐变:植物组织中多酚氧化酶被激活,使酚类物被氧化成醌类物,可抑制其他酶活性,毒害外植体。 9、茎尖脱毒:茎尖分生区的病毒传播速度很慢,利用茎尖组培获得无病毒苗,来达到脱毒的目的。 10、不定芽:凡从叶、根或芽节间或是离体培养的愈伤组织上等通常不形成芽的部位生出的芽。 11、污染率:污染数除以接种数,再乘以100%。 12、诱导率:愈伤数除以未污染数,再乘以100%。 13、成活率:成活数除以未污染数,再乘以100%。 14、接种:将表面消毒的外植体转接到无菌的培养基上的过程。 15、消毒:消灭材料上的病菌(不损伤植物材料)。 16、灭菌: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达到组织培养所学的无菌环境。 17、母液:欲配培养液的浓缩液。 18、无病毒苗:指不含该种植物的主要危害病毒,即经检测主要危害病毒在植物内的存在表现为阴性反应的苗木。 19、植物组织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无菌培养基上和人工控制的环境中,使其生长、分化、增殖,甚至长出新的植株的过程和技术。 20快速繁殖:采取培养基配制,材料灭菌,无菌培养,幼苗转移到苗床,成苗转至大田栽种五步走的繁殖培养方式 21、继代培养:继代培养是指愈伤组织在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营养物枯竭,水分散失,并已经积累了一些代谢产物,此时需要将这些组织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的培养方式。 22、生根培养:将长到一定长度的微枝(>10mm)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培养。 23、玻璃化现象:试管苗的茎叶变成透明水渍状,生长畸形,增殖系数明显下降,难以诱导生根,即使诱导生根,其根系质量极差,移栽成活率极低。 24、暗培养: 25、液体培养:将所需培养物的悬浮液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的方法。 26、脱分化:一个成熟细胞回复到分生状态或胚性细胞状态的现象。 27、分化:由于细胞的分工而导致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或发育方式改变的过程。 28、热处理脱毒:利用高温下使植物组织中的病毒部分钝化或完全失去活性的方法。 1 / 6 29、微尖嫁接技术:把极小(<0.2mm)的茎尖作为接穗嫁接到实生砧木上(无菌种子培养获无菌

植物组织培养重点

器官培养:即离体器官的培养。植株培养:对完整植株材料的培养。 组织或愈伤组织培养:是对植物体的各部分组织进行培养或对由植物器官培养产生的愈伤组织进行培养,二者均通过再分化诱导形成植株. 细胞培养:是对由愈伤组织等进行液体振荡培养所得到的能保持较好分散性的离体单细胞或花粉单细胞或很小的细胞团的培养. 原生质体培养:是用酶及物理方法除去细胞壁的原生质体的培养。 初代培养:芽、茎段、叶片、花器等外植体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诱导愈伤组织、侧芽或不定芽、胚状体过程植物组织培养:是指通过无菌操作分离植物体的一部分(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包括营养、激素、温度、光照、湿度)进行培养,使其产生完整植株的过程。 愈伤组织:原指植物在受伤之后于伤口表面形成的一团薄壁细胞,在组培中则指在离体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分生能力的一团不规则细胞,多在植物体切面上产生。 外植体: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的用于离体培养的材料。 植物细胞全能型:任何具有完成细胞核的植物细胞,能拥有形成一个完整植株所必须的全部遗传信息和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脱分化:已分化好的细胞在人工诱导条件下,恢复分生能力,回复到分生组织状态的过程。 再分化:脱分化后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再经过与原来相同的分化过程,重新形成各类组织和器官的过程。胚状体:在离体过程中产生一种形似胚(具有明显的根端和芽端),功能与胚相同的结构。 褐变现象:指在接种后,其表面开始褐变,有事甚至会使整个培养基褐变的现象。 继代培养材料的玻璃化:当植物材料不断的进行离体繁殖时,有些培养物的嫩芽,叶片往往会呈半透明水迹状,这种现象通常成为玻璃化。 人工种子: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获得的具有正常发育能力的材料,外被有特定的物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发芽成苗的植株幼体。 植板密度:形成的细胞团数/植板的细胞总数×100% 对称融合:双方原生质体均带有核基因组和细胞质基因组的全部遗传信息。 非对称融合:指一方亲本的全部原生质与另一方亲本的部分核物质及细胞质物质重组产生不对称杂种。 继代培养:是初代培养之后的连续数代的扩繁培养过程。目的:繁殖出相当数量的无菌苗,最后达到边繁殖边生根的目的。 细胞悬浮培养:将游离的植物细胞按一定的细胞密度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方法。根据培养基的类型分为: 固体培养(琼脂、卡拉胶等固化),半液半固体培养(固液双层),液体培养(震荡、旋转或静置培养)。 液体培养的优点:不使用凝固剂,节约生产成本,营养吸收充分;操作过程简化。 组织培养按培养对象可分为:植株培养,器官培养,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一般过程: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驯化移栽。 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培养条件可以人为控制,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管理方便,利于工厂化生产和自动化控制。 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快速繁殖优良苗木;获得脱毒苗;育种上应用;工厂化育苗。 1902年,德国著名的植物生理学家和植物学家哈伯兰特提出了高等植物细胞全能性。1958年,美国植物学家斯图尔德等人,用胡萝卜根韧皮部的细胞进行培养,得到了完整植株,证明了细胞全能性。 怀特于1943年发表了《植物组织培养手册》专著,使植物组织培养开始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腺嘌呤与生长素的比例是控制芽和根形成的主要条件之一,这一比例高时,产生芽,这一比例低时,则形成根,相等则不分化。 标准的组培实验室包括:1、洗涤室,器具的洗涤,干燥和消毒,2、配置室,进行药品的保存,配置,消毒,分装等,3、灭菌室,培养基及使用器具的消毒与灭菌,4、接种室,进行材料的接种,内置超净工作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让植物组织经过脱分化作用,形成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作用,愈伤组织又能重新分化为有结构的组织和器官,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二实验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是把植物的器官,组织以至单个细胞,应用无菌操作使其在人工条件下,能够继续生长,甚至分化发育成一完整植株的过程。植物的组织在培养条件下,原来已经分化停止生长的细胞,又能重新分裂,形成没有组织结构的细胞团,即愈伤组织。这一过程称为“脱分化作用”,已经“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又能重新分化形成输导系统以及根和芽等组织和器官,这一过程称“再分化作用”。植物激素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吲哚乙酸(IAA )和 6 –苄基氨基腺嘌呤(6 – BA )的比例,决定了根和芽的分化。 三实验器材 (一)试剂 乙醇、IAA 或 2 ,4 – D 、HgCl 2 (或次氯酸钠)、6- 苄基氨基腺嘌呤(6-BA ) MS 培养基 (二)仪器设备 培养室,高压灭菌锅,水浴锅,解剖刀,三角烧瓶(100mL ),烧杯,量筒,培养皿,超净工作台,分析天平,长镊子,剪刀,橡皮筋等 三实验步骤 1. 配制培养基 (1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 培养基(蔗糖含量为10 g/L ,2,4 – D 含量为 2 mg/L ,琼脂10 g/L )。 (2 )试验培养基:在MS 培养基中按表33 – 1 加入IAA 和6–BA 。 吲哚乙酸先用少量0.1 mol/L NaOH 溶解,6- 苄基氨基腺嘌呤先用少量0.1 mol/L HCl 溶解,然后用蒸馏水稀释,再加入培养基中。 2. 培养基灭菌 将配好的培养基加入琼脂加热溶解,调至pH 5.8 ,趁热分装于100 mL 三角烧瓶中,每瓶约20 mL 。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用两层称量纸包扎瓶口,并用橡皮筋扎牢,然后在高压灭菌锅中121 ℃( 1 kg/cm 2 )下灭菌20 min 。取出三角烧瓶放在台子上,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第2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一、授课章节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二、学时安排 2学时。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 2.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划分。 3.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原理。 4.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和应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特点和应用。 难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原理。 五、教具 电化教学设备,植物组织培养试管苗。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Ⅰ.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植物育种的一些知识,今天,请看我给同学们看一样东西(教师拿出试管苗),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要学的植物组织培养。 II.新课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植株的过程。由于培养物脱离母株在试管内培养,故又称离体培养、试管培养。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 植物组织培养由于分类依据不同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三、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原理 (一)植物细胞全能性 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体上每个具有完整细胞核的植物细胞,都具有该植物体的全部遗传信息和产生完整植株的能力。植物的体细胞一旦脱离所在器官或组织的束缚成为离体状态时,在一定的营养、激素和外界条件作用下,就可能表现出全能性,而生长发育成为完整的植株。

(二)细胞的分化和形态建成 (三)植物的再生功能 四、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 (一)研究材料来源单一,无性系遗传信息相同 (二)试验经济,管理方便,工作效率高 (三)培养条件人为控制,可周年连续进行试验或生产 (四)生长快,周期短,繁殖率高 五、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一)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 (二)脱毒及脱毒苗的再繁育 (三)植物新品种的培育 (四)种质资源的保存和交换 (五)有用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 III.作业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培养类型。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有哪些特点? 3.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上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4.通过学习,你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厂房的设计与构建一、授课章节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厂房的设计与构建。 二、学时安排 2学时。

植物组织培养复习重点

组培复习材料 一、名词解释 1、培养基:是离体植物(外植体)赖以生长、分化的基础,是根据植物的需求,人工配制的含有各种营养成分的营养液。 2、液体培养:把细胞或生物体的一部分,置于液体培养基中使其发育,并不断振荡,使之均匀地在悬浊液中进行培养的一种方法。 3、种子培养:是成熟种子和发育不全的未成熟种子的无菌培养。 4、叶培养:从母体植株上将叶组织(包括叶原基在内)切下,放在无菌的人工条件下使其生长发育形成植株的技术。 5、热处理脱毒:在一定范围内,用高温处理可部分或完全钝化植物组织中的某些病毒而不伤害或很少伤害植物本身的脱毒方法。 6、花药培养:是把花粉发育到一定阶段的花药接种到培养基上,来改变花粉的发育程序,使其分裂形成细胞团,进而分化成杯状体,然后再生植株,或形成愈伤组织,由愈伤组织再分化成植株。 7、连续培养:是利用特别的培养容器进行大规模细胞培养的一种培养方式。(培养过程中,不断注入新鲜培养基,排掉等体积用过的培养基,或者抽取悬浮培养物,使培养物的营养物质得到不断补充,从而保持其恒定体积的培养。—— 8、分批培养:指把细胞分散在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建立单细胞培养物的培养方式。(细胞生长在固定体积的培养基中,当主要营养物质耗尽时,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即停止。) 二、简答题 1、MS培养基特点。 答:MS培养基是Murashige和Skoog于1962年为烟草细胞培养设计的,其特点是无机盐和离子浓度较高,是较稳定的离子平衡溶液,具有高含量的氮、钾,尤其是硝酸盐用量大,还有一定数量的铵盐,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合适,不需要添加更多的有机附加物,就能满足植物组织对矿质营养的要求,加速愈伤组织和培养物的生长,当培养物就不转移时仍可维持其生存。目前应用最广泛。 2、植物组培生产特点。 答:①和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具有不占耕地、生产不受季节限制而且能够整年连续进行、不受灾害性天气和病虫害影响的特点; ②具有人为可控性,可采用更适合于植物生长的“培养基”代替土壤提供养分和生长调节物质;

植物组织培养重点

名词解释 1.外植体:由活植物体上切取下来的可以用于组织培养的组织或器官。 2.愈伤组织: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细胞排列疏松、 无规则)。 3. 植物细胞的脱分化:由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又称去分化。 4. 植物细胞的再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在培养过程中重新分化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 5. 试管苗的玻璃化 植物组培玻璃化苗的1、叶和嫩梢呈水晶透明或半透明水渍状; 2、整株矮化肿胀、失绿; 3、叶片皱缩成纵向卷曲,脆弱易碎; 4、叶表缺少角质层蜡质,没有功能性气孔,不具栅栏组织,仅有海 绵组织。 玻璃化现象的预防措施: 1、适当控制培养基中无机盐浓度 2、适当控制培养基中蔗糖和琼脂浓度 3、适当降低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浓度 4、增加自然光照,控制光照时间 5、改善培养皿的气体交换状况 6、控制好温度 7、在培养基中添加其他物质 6.胚性感受态:体胚发生的相对容易程度。 7.人工种子又称合成种子或体细胞种子。任何一种繁殖体,无论是在涂膜胶囊中包裹的、裸露的或经过干燥的,只要能够发育成完整的植株,均可称人工种子。 8.微室培养法:即将细胞培养在很少量的培养基中。 9.看护培养法:指用一块活跃生长的愈伤组织来看护单个细胞,并使其生长和增殖的方法。 10.植板效率:已形成细胞团的百分数,即每100个铺在平板上的细胞中有多少个长出细胞团。 11.试管外生根:将生根诱导与驯化培养结合在一起. 试管内生根:茎芽生根诱导有2条途径,其中一途径为试管内生根,在试管内诱导枝条生根叫试管内生根 12.植物离体保存:将离体培养的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或试管苗,保存于人工环境下,一般需要在低温或超低温条件下进行,以抑制其生长,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 13.超低温保存:低温从4℃往下推,-80℃(干冰温度),-196℃以下的低温称为超低温。 问答题 1. 母液:为了避免每次配制培养基都要对几十种化学药品进行称量,将培养基中的各种成分按质量的特定倍数称量配制成的浓缩液。 2.植物激素 ⑴生长素类 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分裂的生长,促进细胞脱分化,有利于诱导愈伤组织的产生,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同时使用有协调作用,在离体培养分化调节中,生长素促进根的形成抑制芽的形成,液体培养中利于体细胞胚胎发生。常用IAA、IBA、NAA、2,4-D。 ⑵细胞分裂素类: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调解器官分化,延缓组织衰老,增强蛋白质合成,能改善其它激素作用,离体培养中,促进不定芽的发生,与生长素协调作用可有效控制培养物的生长与分化。常用6-BA、ZT、KT、2iP。 ⑶赤霉素类: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花芽形成、打破种子休眠以及诱导单性结实等生理功能。有20多种,目前主要是赤霉酸GA3。离体培养下,还与生长素协调作用对形成层分化有影响,刺激体细胞胚进一步发育成植株。 (4)脱落酸:对某些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的特异基因表达起调控作用,激活相关基因的表达,大量合成贮藏蛋白、晚期胚胎丰富蛋白和少量胚胎发生特异性蛋白。通常低浓度促进体细胞胚发生,高浓度抑制体细胞胚的发生。 3.芽的增殖途径 (一)通过愈伤组织 利用植物细胞在培养中无限增殖的可能性以及它们的全能性,可以对若干种植物类型进行快速繁殖。由这些植物的器官或组织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通过器官发生或体细胞胚胎发生都可以分化出植株。 (二)不定芽形成:产生不定芽的器官:根(福禄考属植物、苹果的某些无性系、悬钩子属植物)、鳞茎(风信子—基部受伤以后)、叶(秋海棠、天竺葵等)。通过培养基中适当配比激素的影响,就是那些在正常情况下不能进行营养繁殖的植物,如芸苔属

植物组织培养 重点大略整理

题型:填空15分 选择20分 判断10分 名词解释20分 简答35分 附加题未知 一般培养基不含哪种维生素:培养基中的维生素属于B 族维生素,其中效果最佳的有维生素B1、维生素 B6、生物素、泛酸钙和肌醇等。 培养基部分 名称解释: 微室悬滴培养:利用表面张力将细胞培养液置于一张盖玻片表面制成悬滴,将组织或器官外植块接种 培养液中,然后翻转盖玻片使外植块及培养液悬挂在盖玻片下,再置放于一凹形载片之上,最后用熔蜡密封盖玻片四周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的技术。 外植体 由活植物体上切取下来的可以用于组织培养的组织或器官。外植体是指植物离体培养中的各种接种材料。包括植物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等。 愈伤组织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细胞排列疏松、无规则)。 体细胞胚(体胚) 体胚-离体培养下没有经过受精过程,但经历了胚胎发育过程所形成的胚的类似物,统称为体细胞胚或胚状体。 体胚还可以从花药或花粉培养、离体器官培养、单细胞悬浮培养中产生。 体胚来源于根、茎、叶和它们的组织和细胞,经离体培养而发生的类胚结构,染色体组为两套,可发育成为正常植物体。 胚性感受态 植物组织或器官对外界环境条件所存在的特殊反应状态。 脱分化再分化 脱分化:由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又称去分化。再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在培养过程中重新分化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 指示植物 对病毒反映敏感,症状特征显著的植物 指示植物法 将一些对病毒反映敏感,症状特征显著的植物作为指示植物,用以检验待测植物体内特定病毒的存在。即指示植物法。特点:条件简单,操作方便,经济而有效,只能测出病毒的相对感染力。 试管内生根试管(瓶)内诱导茎芽生根形成小苗时期 试管外生根 瓶外生根技术把生根诱导与驯化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缩短育苗周期,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了移栽成活率,是一项值得应用与推广的技术。 植物离体保存 将离体培养的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或试管苗,保存于人工环境下,一般需要在低温或超低温条件下进行,以抑制其生长,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 植物&种质保存 种质保存: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贮存植物种质,使其保持生命力与遗传性的技术。一般有两种方式,即就地保存与迁地保存。 植物种质资源低温保存意义:防止资源灭绝、节约人力物力、便于交流 范与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