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设计手册》公式_带公式

《电力系统设计手册》公式_带公式
《电力系统设计手册》公式_带公式

按静稳定条件决定的输送能力P185 表7-14

直流无功补偿容量的确定(正常下:整流 30%~50%;逆变

P217 )

潮流计算

线路首、末端有功、无功计算P315式10-10,11 电网功率损耗计算P319 《笔记》P79

电网电能损耗计算P321

并联电容补偿调压计算P325 10-56

电力系统常“顺调压“与“逆调压”标准P323

串联电容器的容量计算P332 公式10-79

并联电容补偿减少线损的复功率P333 式11-82

静稳定计算P355

同步带计算公式

带长的计算公式 圆弧齿同步带轮轮齿 Arc tooth Timing tooth 槽 型 节距 pb 齿槽深 hg 齿槽圆弧半 径 R 齿顶圆半角 r1 齿槽宽 s 两倍节顶距 2δ 齿形角3M 3 1.28 0.91 0.26~0.35 1.90 0.762 ≈14°5M 5 2.16 1.56 0.48~0.52 3.25 1.144 ≈14°8M 8 3.54 2.57 0.78~0.84 5.35 1.372 ≈14°14M 14 6.20 4.65 1.36~1.50 9.80 2.794 ≈14°20M 20 8.60 6.84 1.95~2.25 14.80 4.320 ≈14°直边齿廓尺寸 Dimension of linear type pulley

型号MXL XXL XL L H XH XXH 齿槽底宽 bw 0.84±0.051.14±0.051.32±0.053.05±0.104.19±0.137.90±0.1512.17±0.18齿槽深 hg 0.69 0.84 1.65 2.67 3.05 7.14 10.31 0 -0.05 -0.05 -0.08 -0.10 -0.13 -0.13 -0.13 齿槽半角 Φ+1.5° 20 25 25 20 20 20 20 齿根圆角 半径 rb 0.35 0.35 0.41 1.19 1.60 1.98 3.96 齿顶圆角 半径 rt 0.13 +0.05 0.30 +0.05 0.64 +0.05 1.17 +0.13 1.60 +0.13 2.39 +0.13 3.18 +0.13 0 0 0 0 0 0 0 两倍节顶 距2β 0.508 0.508 0.508 0.762 1.372 2.794 3.048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用的计算步骤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用的计算步骤 设有流量为m h的热流体,需从温度T1冷却至T2,可用的冷却介质入口温度t1,出口温度选定为t2。由此已知条件可算出换热器的热流量Q和逆流操作的平均推动力 。根据传热速率基本方程: 当Q和已知时,要求取传热面积A必须知K和则是由传热面积A的大小和换热器 结构决定的。可见,在冷、热流体的流量及进、出口温度皆已知的条件下,选用或设计换热器必须通过试差计算,按以下步骤进行。 初选换热器的规格尺寸 初步选定换热器的流动方式,保证温差修正系数大于0.8,否则应改变流动方式,重 新计算。计算热流量Q及平均传热温差△t m,根据经验估计总传热系数K估,初估传热面积A 选取管程适宜流速,估算管程数,并根据A估的数值,确定换热管直径、长度及排列。 计算管、壳程阻力在选择管程流体与壳程流体以及初步确定了换热器主要尺寸的基础上,就可以计算管、壳程流速和阻力,看是否合理。或者先选定流速以确定管程数N P和折流板间距B再计算压力降是否合理。这时N P与B是可以调整的参数,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另选壳径再进行计算,直到合理为止。 核算总传热系数 分别计算管、壳程表面传热系数,确定污垢热阻,求出总传系数K计,并与估算时所取用的传热系数K估进行比较。如果相差较多,应重新估算。 计算传热面积并求裕度 根据计算的K计值、热流量Q及平均温度差△t m,由总传热速率方程计算传热面积A0,一般应使所选用或设计的实际传热面积A P大于A020%左右为宜。即裕度为20%左右,裕度的计算式为: 某有机合成厂的乙醇车间在节能改造中,为回收系统内第一萃取塔釜液的热量,用其釜液将原料液从95℃预热至128℃,原料液及釜液均为乙醇,水溶液,其操作条件列表如下: 表4-18设计条件数据

换热器设计计算范例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用的计算步骤 设有流量为m h的热流体,需从温度T1冷却至T2,可用的冷却介质入口温度t1,出口温度选定为t2。由此已知条件可算出换热器的热流量Q和逆流操作的平均推动力。根据 传热速率基本方程: 当Q和已知时,要求取传热面积A必须知K和则是由传热面积A的大小和换热器结构决定的。可见,在冷、热流体的流量及进、出口温度皆已知的条件下,选用或设计换 热器必须通过试差计算,按以下步骤进行。 ◎初选换热器的规格尺寸 ◆ 初步选定换热器的流动方式,保证温差修正系数大于0.8,否则应改变流动方式, 重新计算。 ◆ 计算热流量Q及平均传热温差△t m,根据经验估计总传热系数K估,初估传热面积A 估。 ◆ 选取管程适宜流速,估算管程数,并根据A估的数值,确定换热管直径、长度及排 列。◎计算管、壳程阻力 在选择管程流体与壳程流体以及初步确定了换热器主要尺寸的基础上,就可以计算管、壳程流速和阻力,看是否合理。或者先选定流速以确定管程数N P和折流板间距B再计算压力降是否合理。这时N P与B是可以调整的参数,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另选壳径再进行计 算,直到合理为止。 ◎核算总传热系数 分别计算管、壳程表面传热系数,确定污垢热阻,求出总传系数K计,并与估算时所取用的传热系数K估进行比较。如果相差较多,应重新估算。 ◎计算传热面积并求裕度 根据计算的K计值、热流量Q及平均温度差△t m,由总传热速率方程计算传热面积A0,一般应使所选用或设计的实际传热面积A P大于A020%左右为宜。即裕度为20%左右,裕度的 计算式为: 某有机合成厂的乙醇车间在节能改造中,为回收系统内第一萃取塔釜液的热量,用其釜液将原料液从95℃预热至128℃,原料液及釜液均为乙醇,水溶液,其操作条件列表如下: 表4-18 设计条件数据 物料流量 kg/h 组成(含乙醇量) mol% 温度℃操作压力 MPa 进口出口 釜液 3.31450.9

换热器计算步骤

第2章工艺计算 2.1设计原始数据 表2—1 2.2管壳式换热器传热设计基本步骤 (1)了解换热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腐蚀性能 (2)由热平衡计算的传热量的大小,并确定第二种换热流体的用量。 (3)确定流体进入的空间 (4)计算流体的定性温度,确定流体的物性数据 (5)计算有效平均温度差,一般先按逆流计算,然后再校核 (6)选取管径和管内流速 (7)计算传热系数,包括管程和壳程的对流传热系数,由于壳程对流传热系数与壳径、管束等结构有关,因此,一般先假定一个壳程传热系数,以计算K,然后再校核 (8)初估传热面积,考虑安全因素和初估性质,常采用实际传热面积为计算传热面积值的1.15~1.25倍 l (9)选取管长 (10)计算管数 N T (11)校核管内流速,确定管程数 (12)画出排管图,确定壳径 D和壳程挡板形式及数量等 i (13)校核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14)校核平均温度差 (15)校核传热面积 (16)计算流体流动阻力。若阻力超过允许值,则需调整设计。 2.3 确定物性数据 2.3.1定性温度 由《饱和水蒸气表》可知,蒸汽和水在p=7.22MPa、t>295℃情况下为蒸汽,所以在不考虑开工温度、压力不稳定的情况下,壳程物料应为蒸汽,故壳程不存在相变。

对于壳程不存在相变,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其壳程混合气体的平均温度为: t=420295 357.5 2 + =℃(2-1) 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 T=310330 320 2 + =℃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2.3.2 物性参数 管程水在320℃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参考物性数据无机表1.10.1】 表2—2 壳程蒸气在357.5下的物性数据[1]:【锅炉手册饱和水蒸气表】 表2—3 2.4估算传热面积 2.4.1热流量

同步带轮计算公式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各种同步带轮的计算公式 同步带轮的节圆直径计算: Dp=p×Z/∏ Dp:节径 Z :齿数 ∏:圆周率 同步带轮实际外圆直径计算: De= Dp-2δ Dp:节径 δ:节顶距 同步带轮中心距及同步带节线长计算

L’ :近似皮带节线长 C :两轴的中心距 Dp :大带轮的节径 dp :小带轮节径 中心距的确定 B= L – 1.57 (Dp + dp) L:皮带节线长 单位(mm) 规格齿数节径 d外径 do 档边直径 df 档边内径 db 档边厚度 h 22-8M2256.0254.656145 1.5 23-8M2358.5757.26448 1.5 24-8M2461.1259.756852 1.5 25-8M2563.6662.297555 1.5 26-8M2666.2164.847555 1.5 27-8M2768.7567.387555 1.5 28-8M2871.369.938060 1.5 30-8M3076.3975.028264 1.5 32-8M3281.4980.129070 1.5 34-8M3486.5885.219878 1.5 36-8M3691.6790.39878 1.5 38-8M3896.7795.410688 1.5 40-8M40101.86100.49108.590 1.5 42-8M42106.95105.5811595 1.5 44-8M44112.05110.68123103 1.5 46-8M46117.14115.77123103 1.5 48-8M48122.23120.86131111 1.5

同步带计算公式

带长的计算公式 圆弧齿同步带轮轮齿Arc tooth Timing tooth 槽 型 节距 pb 齿槽深 hg 齿槽圆弧半径 R 齿顶圆半角 r1 齿槽宽 s 两倍节顶距 2δ 齿形 角3M3~≈14°5M5~≈14°8M8~≈14°14M14~≈14°20M20~≈14°直边齿廓尺寸Dimension of linear type pulley

型号MXL XXL XL L H XH XXH 齿槽底宽bw±±±±±±± 0000000齿槽深hg 齿槽半角Φ+°20252520202020齿根圆角半径rb +++++++齿顶圆角半径rt 0000000两倍节顶距2β 1、同步带轮的型式 2、齿型尺寸、公差及技术参数 3、各种型号同步带轮齿面宽度尺寸表

同步带轮的型式 AS型BS型AF型BF型W型 齿型尺寸、公差及技术参数 齿轮直边齿形尺寸和公差(mm) 节线代号bw hgΨ+°rb rt2δ查看MXL±20详细规格XXL±25详细规格XL±25详细规格

L±20详细规格 H±20详细规格 XH±20详细规格 XXH±20详细规格 T型齿同步带轮齿型尺寸(mm) 齿距 代号 形状形状 y grad rb rt2a 查看S E br N br S E hg N hg 偏差偏差偏差mix±.15°max偏差 + + + 125 + 详细规格T5 + + + 25 + 1详细规格T10 + + + 25 + 2详细规格T20 + + + 625 + 3详细规格

HTD同步带轮齿型尺寸(mm) 节距型号节距齿高底圆半径齿槽宽齿顶圆半径齿形角查看3M3≈14°详细规格5M5≈14°详细规格8M8≈14°详细规格14M14≈14°详细规格 各种型号同步带轮齿面宽度尺寸(mm) 表4 同步带宽度同步带轮最小实际宽度 型号 代号带宽两面挡边带轮单面挡边带轮无挡边带轮MXL012456

换热器设计指南汇总

换热器设计指南 1总贝!I i.i目的 为规范本公司工艺设计人员设计管壳式换热器及校核管壳式换热器而编制。 1. 2范围 1.2.1本规定规定了管壳式换热器的选型、设计、校核及材料选择。 1.2.2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的管壳式换热器。 1.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凡注日期的应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改版均不适用本规定。凡不注日期或修改号 (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GB150-1999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HTRI设计手册 Shell & tube heat exchangers ------- JGC 石油化工设计手册第3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换热器设计手册——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换热器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 SHESLL (2004)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S——BP (1997) Shell and Tube Exchanger Design and Selection -------- HEVRON COP. (1989)

HEAT EXCHANGERS——FLUOR DANIEL (1994)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s ------- TOTAL (2002) 管壳式换热器工程规定——SEI (2005) 2设计基础 2. 1传热过程名词定义 2.1.1无相变过程 加热:用工艺流体或其他热流体加热另一工艺流体的过程。 冷却:用工艺流体、冷却水或空气等冷剂冷却另一工艺流体的过程。 换热:用工艺流体加热或冷却另外一股工艺流体的过程。 2.1.2沸腾过程 在传热过程中存在着相的变化一液体加热沸腾后一部分变为汽相。此时除显热传递外,还有潜热的传递。 池沸过程:用工艺流体、水蒸汽或其他热流体加热汽化大容积设备中的工艺流体过程。 流动沸腾:用工艺流体、水蒸汽或其他热流体加热汽化狭窄流道中的工艺流体过程。 2.1.3冷凝过程 部分或全部流体被冷凝为液相,热流体的显热和潜热被冷流体带走,这一相变过程叫冷凝过程。 纯蒸汽或混合蒸汽冷凝:用工艺流体、冷却水或空气,全部或部分冷凝另一工艺流体。 有不凝气的冷凝:用工艺流体、冷却水或空气,部分冷凝工艺流体和同时冷却不凝性气体。 2.2换热器的术语及分类 2.2.1术语及定义 换热器装置:为某个可能包括可替换操作条件的特定作业的一个或多个换热器; 位号:设计人员对某一换热器单元的识别号; 有效表面:进行热交换的管子外表面积; 管程:介质流经换热管内的通道及与其相贯通部分; 壳程:介质流经换热管外的通道及与其相贯通部分;

换热器设计计算步骤

换热器设计计算步骤 1. 管外自然对流换热 2. 管外强制对流换热 3. 管外凝结换热 已知:管程油水混合物流量 G ( m 3/d),管程管道长度 L (m),管子外径do (m), 管子内径di (m),热水温度 t ℃, 油水混合物进口温度 t 1’, 油水混合物出口温度 t 2” ℃。 1. 管外自然对流换热 1.1 壁面温度设定 首先设定壁面温度,一般取热水温度和油水混合物出口温度的平均值,t w ℃, 热水温度为t ℃,油水混合进口温度为'1t ℃,油水混合物出口温度为"1t ℃。 "w 11 t ()2 t t =+ 1.2 定性温度和物性参数计算 管程外为水,其定性温度为1()K -℃ 21 ()2 w t t t =+ 管程外为油水混合物,定性温度为'2t ℃ ''"2111 ()2t t t =+ 根据表1油水物性参数表,可以查得对应温度下的油水物性参数值 一般需要查出的为密度ρ (3/kg m ),导热系数λ(/())W m K ?,运动粘度2(/)m s ,体积膨胀系数a 1()K -,普朗特数Pr 。

表1 油水物性参数表 水 t ρ λ v a Pr 10 999.7 0.574 0.000001306 0.000087 9.52 20 998.2 0.599 0.000001006 0.000209 7.02 30 995.6 0.618 0.000000805 0.000305 5.42 40 992.2 0.635 0.000000659 0.000386 4.31 50 998 0.648 0.000000556 0.000457 3.54 60 983.2 0.659 0.000000478 0.000522 2.99 70 997.7 0.668 0.000000415 0.000583 2.55 80 971.8 0.674 0.000000365 0.00064 2.21 90 965.3 0.68 0.000000326 0.000696 1.95 100 958.4 0.683 0.000000295 0.00075 1.75 油 t ρ λ v a Pr 10 898.8 0.1441 0.000564 6591 20 892.7 0.1432 0.00028 0.00069 3335 30 886.6 0.1423 0.000153 1859 40 880.6 0.1414 9.07E-05 1121 50 874.6 0.1405 5.74E-05 723 60 868.8 0.1396 3.84E-05 493 70 863.1 0.1387 0.000027 354 80 857.4 0.1379 1.97E-05 263 90 851.8 0.137 1.49E-05 203 100 846.2 0.1361 1.15E-05 160 1.3 设计总传热量和实际换热量计算 0m v Q Cq t Cq t ρ=?=?v v C q t C q t αρβρ=?+?油油水水 C 为比热容/()j kg K ?,v q 为总体积流量3 /m s ,αβ分别为在油水混合物中 油和水所占的百分比,t ?油水混合物温差,m q 为总的质量流量/kg s 。 实际换热量Q 0Q Q *1.1/0.9= 0.9为换热器效率,1.1为换热余量。 1.4 逆流平均温差计算

同步带的计算

同步带轮一般由铝合金, 45#钢, 铜,尼龙等材料加工而成,其中铝合金和45#钢最为常见。广泛用于自动化设备、机床、医疗、激光、纺织、印刷、食品包装等机械带传动中。 下表附同步带轮的基本信息: 同步带轮分为标准同步带轮和非标同步带轮。 标准同步带轮是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其齿数、适应皮带宽度、带轮形状、轴孔规格、轴孔径等各参数是固定值。 非标品,是工程师在标准品的基础上改动某些数值,或是完全根据需求做出的新设计.

同步带轮规格型号 同步带轮规格型号众多,按齿形大致可以分为:方型齿同步带轮、圆弧齿同步带轮、梯形齿同步带轮。 一、方型齿同步带轮规格型号 MXL、 XL、L、H、XH、 XXH 方型齿同步带轮是目前市场是运用范围最广的。 二、半圆弧齿同步带轮规格型号 S2M、S3M、S4.5M、S5M、S8M、S14M、8YU 半圆弧齿同步带轮是高扭矩同步还是高精度同步,生产精度要求高。 三、全圆弧齿同步带轮规格型号 HTD3M、 HTD5M、 HTD8M、 HTD14M、 HTD20M 全圆弧齿同步带轮传动精度高,噪音小。 四、精确圆弧齿同步带轮规格型号 1.5GT、 2GT、 3GT、 5GT 该齿型同步带轮一般用于高精传动,一般运用在自动化控制设备上。 五、修正圆弧齿同步带轮规格型号 P2M、P3M、 P5M、 P8M 修正圆弧齿同步带轮齿型为兔牙型,转弯效果好,适合高速传动。一般用于机械手设备。 六、梯形齿同步带轮规格型号 T2.5、T5、T10、T20 T型为全梯型齿,较适合轻载传动。 AT5、AT10、AT20 AT型的齿型跟T型的差别底部为圆弧齿,传动会更精密一点,传动间隙小,当然噪音也会小些。适合重载传动。 七、同步带轮计算公式

同步带及带轮选型计算

一,竖直同步带及带轮选型计算: 竖直方向设计要求:托盘及商品自重20kg (196N ),滑块运动1250mm 所需时间6s 。 1,设计功率P K P A ?=d w w s m kg N kg kw Fv P 4.45)(9 .0625.1/8.920)(103=÷??=?=-η A K 根据工作情况查表取1.5 w w P K P A 1.684.455.1d =?=?= 2,带型选择 根据w P 1.68d =和带轮转速r/min 100=n 查询表格选择5M 圆弧带 3,带轮齿数z 及节圆直径1d 根据带速,和安装尺寸允许,z 尽可能选择较大值,通过查表选择 5M 带,齿数z=26,节圆直径m m 38.411=d ,外圆直径m m 24.400=d 4,带速v m a x 1/22.0100060v s m n d v <=?=π 5,传动比 主动从动带轮一致,传动比i=1,主动轮与从动轮同一个型号 6,初定中心距0a mm 1644a 0= 7,初定带的节线长度p 0L 及其齿数p z

mm a d d d d a L p 34184)()(2202 212100=-+++≈π 8,实际中心距a mm L L op 16452a a p 0≈-+= 9,基准额定功率0P 可查表得w 50P 0= 10,带宽S b mm 06.10b 14.10 0S =≥P K K P b Z L d S (基准带宽9b S0=时) 11,挡圈的设置 5M 带轮,挡圈最小高度K=2.5~3.5 R=1.5 挡圈厚度t=1.5~2 挡圈弯曲处直径mm R d 24.432d 0w =+= 挡圈外径m m 24.482d f =+=K d w 竖直方向同步带轮: 带轮型5M 圆弧齿,节径41.38mm ,齿数26,外径40.24mm ,带轮总宽13.3mm ,挡圈外径48.24mm ,带轮孔10mm ,固定方式紧定螺钉(侧边紧定螺钉固定台宽7mm ,螺纹孔m3,两个成90度) 竖直方向同步带: 带型5M 圆弧带,带宽10.3mm ,节线长度约3418mm 二,电机输出同步带轮选型计算: 功率,转速,带轮选择与竖直方向相同

同步带计算公式

同步带计算公式-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带长的计算公式 圆弧齿同步带轮轮齿 Arc tooth Timing tooth 槽型节距 pb 齿槽深 hg 齿槽圆弧半径 R 齿顶圆半角 r1 齿槽宽 s 两倍节顶距 2δ 齿形 角 3M3~≈14°5M5~≈14°8M8~≈14°14M14~≈14°20M20~≈14° 直边齿廓尺寸 Dimension of linear type pulley 型号MXL XXL XL L H XH XXH 齿槽底宽 bw±±±±±±±

0000000齿槽深 hg 齿槽半角Φ+°20252520202020齿根圆角半径 rb +++++++齿顶圆角半径 rt 0000000两倍节顶距2β 1、同步带轮的型式 2、齿型尺寸、公差及技术参数 3、各种型号同步带轮齿面宽度尺寸表 同步带轮的型式

AS型BS型AF型BF型W型 齿型尺寸、公差及技术参数 齿轮直边齿形尺寸和公差(mm) 节线代号bw hgΨ+°rb rt2δ查看MXL±20详细规格XXL±25详细规格XL±25详细规格L±20详细规格H±20详细规格XH±20详细规格XXH±20详细规格

T型齿同步带轮齿型尺寸(mm) 齿距代号 形状形状 ygrad rb rt2a 查看S Ebr Nbr S Ehg Nhg 偏差偏差偏差mix±.15°max偏差 +0+0+0125+0详细规格T5+0+0+025+01详细规格T10+0+0+025+02详细规格T20+0+0+0625+03详细规格 HTD同步带轮齿型尺寸(mm) 节距型号节距齿高底圆半径齿槽宽齿顶圆半径齿形角查看3M3≈14°详细规格5M5≈14°详细规格8M8≈14°详细规格14M14≈14°详细规格

同步带传动受力情况的分析(压轴力与张紧力的计算)

同步带受力情况的分析 1 张紧力 同步带安装时必须进行适当的张紧,以使带具有一定的初拉力(张紧力)。初拉力过小会使同步带在运转中因齿合不良而发生跳齿现象,在跳齿的瞬间,可能因拉力过大而使带断裂或带齿断裂;初拉力过小还会使同步带传递运动的精度降低,带的振动噪音变大。而初拉力过大则会使带的寿命降低,传动噪音增大,轴和轴承上的载荷增大,加剧轴承的发热和使轴承寿命降低。故控制同步带传动合宜的张紧力是保证同步带传动正常工作的重要条件。 设0F 为同步带传动时带的张紧力,1F 、2F 、F 分别为带传动工作时带的紧边拉力、松边拉力、和有效拉力。为了保证同步带在带轮上齿合可靠、不跳齿,同步带运转时紧边带的弹性伸长量与松边带的弹性收缩量应保持近似相等。因此,紧边拉力的增加量应等于松边拉力的减少量,即 1F -0F =0F -2F 或 1F +2F =20F 、0F =0.5(1F +2F ) 式1-1 2 压轴力 压轴力即为同步带作用在轴上的力,是紧边拉力与松边拉力的矢量和,如图2-1所示: 图2-1同步带的压轴力、紧边拉力、松边拉力 据机械标准JB/T 7512.3-1994压轴力Q 计算如下所示: Q=12()F K F F + N 式2-1 当工况系数A K ≥1.3时: Q=0.7712()F K F F + N 式2-2

式中: F K ――矢量相加修正系数,如图2-2: 图2-2 矢量相加修正系数 上图中1α为小带轮包角,21118057.3d d a α-≈?-??。 A K 为工况系数,对于医疗机械,其值如图2-3所示: 图2-3 医疗机械的工况系数 对于医疗机械,取A K =1.2,所以有压轴力Q=12()F K F F + N ,其中F K 值大于0.5。 另外由式1-1有张紧力0F =0.5(1F +2F )。 由此可看出压轴力大于张紧力,故设计时只需计算传动中所受的压轴力,Q=12()F K F F + N 。 而带的紧边张力与松边张力分别由下面公式所得: 11250/d F P V = N 式2-3 2250/d F P V = N 式2-4

同步带的设计计算

同步带的设计计算 一、同步带概述 1.1.1同步带介绍 同步带是综合了带传动、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新塑传动带。它由带齿形的一工作面与齿形带轮的齿槽啮合进行传动,其强力层是由拉伸强度高、伸长小的纤维材料或金属材料组成,以使同步带在传动过程中节线长度基本保持不变,带与带轮之间在传动过程中投有滑动,从而保证主、从动轮间呈无滑差的间步传动。 同步带传动(见图4-1)时,传动比准确,对轴作用力小,结构紧凑,耐油,耐磨性好,抗老化性能好,一般使用温度-20℃―80℃,v<50m/s,P<300kw,i<10,对于要求同步的传动也可用于低速传动。 图4-1 同步带传统 同步带传动是由一根内周表面设有等间距齿形的环行带及具有相应吻合的轮所组成。它综合了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传动各自的优点。转动时,通过带齿与轮的齿槽相啮合来传递动力。同步带传动具有准确的传动比,无滑差,可获得恒定的速比,传动平稳,能吸振,噪音小,传动比范围大,一般可达1:10。允许线速度可达50M/S,传递功率从几瓦到百千瓦。传动效率高,一般可达98%,结构紧凑,适宜于多轴传动,不需润滑,无污染,因此可在不允许有污染和工作环境较为恶劣的场所下正常工作。本产品广泛用于纺织、机床、烟草、通讯电缆、轻工、化工、冶金、仪表仪器、食品、矿山、石油、汽车等各行业各种类型的机械传动中。同步带的使用,改变了带传动单纯为摩擦传动的概念,扩展了带传动的范围,从而成为带传动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研究对象,给带传动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1.1.2同步带的特点 (1)、传动准确,工作时无滑动,具有恒定的传动比;

(2)、传动平稳,具有缓冲、减振能力,噪声低; (3)、传动效率高,可达0.98,节能效果明显; (4)、维护保养方便,不需润滑,维护费用低; (5)、速比范围大,一般可达10,线速度可达50m/s,具有较大的功率传递范围,可达几瓦到几百千瓦; (6)、可用于长距离传动,中心距可达10m以上。 1.1.3同步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 在同步带传动中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如下几种: (1)、同步带的承载绳断裂破坏 同步带在运转过程中承载绳断裂损坏是常见的失效形式。失效原因是带在传递动力过程中,在承载绳作用有过大的拉力,而使承载绳被拉断。此外当选用的主动捞轮直径过小,使承载绳在进入和退出带抡中承受较大的周期性的弯曲疲劳应力作用,也会产生弯曲疲劳折断(见图4-2)。 图4-2 同步带承载绳断裂损坏 (2)、同步带的爬齿和跳齿 根据对带爬齿和跳齿现象的分析,带的爬齿和眺齿是由于几何和力学两种因素所引起。因此为避免产生爬齿和跳齿,可采用以下一些措施: 1、控制同步带所传递的圆周力,使它小于或等于由带型号所决定的许用圆周力。 2、控制带与带轮间的节距差值,使它位于允许的节距误差范围内。 3、适当增大带安装时的初拉力开。,使带齿不易从轮齿槽中滑出。 4、提高同步带基体材料的硬度,减少带的弹性变形,可以减少爬齿现象的产生。 (3)、带齿的剪切破坏 带齿在与带轮齿啮合传力过程中,在剪切和挤压应力作用下带齿表面产生裂纹此裂纹逐渐向齿根部扩展,并沿承线绳表面延件,直至整个带齿与带基体脱离,这就是带齿的剪切脱落(见图4-3)。造成带齿剪切脱落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

同步带计算公式.doc

带长的计算公式 圆弧齿同步带轮轮齿Arc tooth Timing tooth 槽 型 节距 pb 齿槽深 hg 齿槽圆弧半 径R 齿顶圆半角 rl 齿槽宽 s 两倍节顶距 26 齿形角 3M 3 1.28 0.91 0. 26、0. 35 1.90 0. 762 al4° 5M 5 2. 16 1.56 0. 48~0. 52 3. 25 1. 144 @14° 8M 8 3. 54 2.57 0. 78~0. 84 5.35 1.372 11M 14 6. 20 4. 65 1. 36~L 50 9. 80 2.794 20M 20 8. 60 6. 84 1.95~2. 25 14. 80 4. 320 @14° 直边齿廓尺寸 Dimension of linear type pulley . (Dp-dp)2 L = 2C+1.57(Dp+dp)+ "-'' 4C L':近似皮带节线长 C:两轴中心距 Dp:大带轮节径 dp:小带轮节径 中心距的确定 _ B4-jB 2-2(Dp-dp)2 。— ■ -------- 4 B=L-1.57(Dp+dp) L : (mm)

型号MXL XXL XL L H XH XXH 齿槽底宽 bw 0. 84 + 0. 05 1. 14±0. 05 1.32±0. 05 3. 05 ±0. 10 4. 19±0. 13 7.90 + 0. 15 12. 17±0. 18 齿槽深 0. 69 0. 84 1.65 2. 67 3.05 7. 14 10. 31 hg -0. 05 -0. 05 -0. 08 -0. 10 -0. 13 -0. 13 -0. 13 齿槽半角 0+1.5° 20 25 25 20 20 20 20 肉根圆角 半径rb 0. 35 0. 35 0.41 1. 19 1.60 1.98 3. 96 齿顶圆角 0. 13 +0. 05 0. 30 +0. 05 0. 64 +0. 05 1. 17 +0. 13 1.60 +0. 13 2.39 +0. 13 3. 18 +0. 13 半径rt 0 0 0 0 0 0 0 两倍节顶 距2 8 0. 508 0. 508 0. 508 0. 762 1.372 2. 794 3. 048 规格型号标记 Example of mark 表示轮型代号pulley type code (mm) 使用带宽 代号为Q.5in width 使用带型号usde belt Type 25 - L - 050 - AF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1.流体流径的选择 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一种流体流经壳程,下列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以固定管板式换 热器为例) (1) 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以便于清洗管子。 (2) 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 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受压。 (4) 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 (5)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 (6) 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内,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 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7) 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速和 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在选择流体流径时,上述各点常不能同时兼顾,应视具体情况抓住主要矛盾,例如首先考虑流体的压强、防腐蚀及清洗等要求,然后再校核对流传热系数和压强降,以便作出较恰当的选择。 2. 流体流速的选择 增加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速,将加大对流传热系数,减少污垢在管子表面上沉积的可能性,即降低了污垢热阻,使总传热系数增大,从而可减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但是流速增加,又使流体阻力增大,动力消耗就增多。所以适宜的流速要通过经济衡算才能定出。 此外,在选择流速时,还需考虑结构上的要求。例如,选择高的流速,使管子的数目减少,对一定的传热面积,不得不采用较长的管子或增加程数。管子太长不易清洗,且一般管长都有一定的标准; 单程变为多程使平均温度差下降。这些也是选择流速时应予考虑的问题。 3. 流体两端温度的确定 若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的温度都由工艺条件所规定,就不存在确定流体两端温度的问题。若其中一个流体仅已知进口温度,则出口温度应由设计者来确定。例如用冷水冷却某热流体,冷水的进口温度可以根据当地的气温条件作出估计,而换热器出口的冷水温度,便需要根据经济衡算来决定。为了节省水量,可使水的出口温度提高些,但传热面积就需要加大;为了减小传热面积,则要增加水量。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一般来说,设计时可采取冷却水两端温差为5~10℃。缺水地区选用较大的温度 差,水源丰富地区选用较小的温度差。 4. 管子的规格和排列方法 选择管径时,应尽可能使流速高些,但一般不应超过前面介绍的流速范围。易结垢、粘度较大的液体宜采用较大的管径。我国目前试用的列管式换热器系列标准中仅有φ25×2.5mm及φ19×mm两种 规格的管子。 管长的选择是以清洗方便及合理使用管材为原则。长管不便于清洗,且易弯曲。一般出厂的标准钢管长为6m,则合理的换热器管长应为1.5、2、3或6m。系列标准中也采用这四种管长。此外,管长和壳径应相适应,一般取L/D为4~6(对直径小的换热器可大些)。 如前所述,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方法有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直列和正方形错列等,如第五节中图4-25所示。等边三角形排列的优点有:管板的强度高;流体走短路的机会少,且管外流体扰动较大,因而对流传热系数较高;相同的壳径内可排列更多的管子。正方形直列排列的优点是便于清洗列管的外壁,适用于壳程流体易产生污垢的场合;但其对流传热系数较正三角排列时为低。正方形错列排列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即对流传热系数(较直列排列的)可以适当地提高。 管子在管板上排列的间距(指相邻两根管子的中心距),随管子与管板的连接方法不同而异。通常,胀管法取t=(1.3~1.5)do,且相邻两管外壁间距不应小于6mm,即t≥(d+6)。焊接法取t=1.25do。 5. 管程和壳程数的确定 当流体的流量较小或传热面积较大而需管数很多时,有时会使管内流速较低,因而对流传热系数较小。为了提高管内流速,可采用多管程。但是程数过多,导致管程流体

换热器设计计算范例

'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用的计算步骤 设有流量为m h的热流体,需从温度T1冷却至T2,可用的冷却介质入口温度t1,出口温 度选定为t2。由此已知条件可算出换热器的热流量Q和逆流操作的平均推动力。根据 传热速率基本方程: 当Q和已知时,要求取传热面积A必须知K和则是由传热面积A的大小和换热器结构决定的。可见,在冷、热流体的流量及进、出口温度皆已知的条件下,选用或设计换 热器必须通过试差计算,按以下步骤进行。 ◎初选换热器的规格尺寸 ◆ 初步选定换热器的流动方式,保证温差修正系数大于,否则应改变流动方式,重 新计算。 ◆ 计算热流量Q及平均传热温差△t m,根据经验估计总传热系数K估,初估传热面积A 估。 ◆ 选取管程适宜流速,估算管程数,并根据A估的数值,确定换热管直径、长度及排 列。◎计算管、壳程阻力 在选择管程流体与壳程流体以及初步确定了换热器主要尺寸的基础上,就可以计算管、壳程流速和阻力,看是否合理。或者先选定流速以确定管程数N P和折流板间距B再计算压力降是否合理。这时N P与B是可以调整的参数,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另选壳径再进行计 算,直到合理为止。 ◎核算总传热系数 分别计算管、壳程表面传热系数,确定污垢热阻,求出总传系数K计,并与估算时所取用的传热系数K估进行比较。如果相差较多,应重新估算。 ◎计算传热面积并求裕度 根据计算的K计值、热流量Q及平均温度差△t m,由总传热速率方程计算传热面积A0,一般应使所选用或设计的实际传热面积A P大于A020%左右为宜。即裕度为20%左右,裕度的 计算式为: 某有机合成厂的乙醇车间在节能改造中,为回收系统内第一萃取塔釜液的热量,用其釜液将原料液从95℃预热至128℃,原料液及釜液均为乙醇,水溶液,其操作条件列表如下: 物料流量 kg/h 组成(含乙醇量) mol% 温度℃操作压力 MPa 进口出口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方案计算过程参考

根据给定的原始条件,确定各股物料的进出口温度,计算换热器所需的传热面积,设计换热器的结构和尺寸,并要求核对换热器压强降是否符合小于30 kPa的要求。各项设计均可参照国家标准或是行业标准来完成。具体项目如下:设计要求: =0.727Χ10-3Pa.s 密度ρ=994kg/m3粘度μ 2 导热系数λ=62.6Χ10-2 W/(m.K) 比热容Cpc=4.184 kJ/(kg.K) 苯的物性如下: 进口温度:80.1℃出口温度:40℃ =1.15Χ10-3Pa.s 密度ρ=880kg/m3粘度μ 2 导热系数λ=14.8Χ10-2 W/(m.K) 比热容Cpc=1.6 kJ/(kg.K) 苯处理量:1000t/day=41667kg/h=11.57kg/s 热负荷:Q=WhCph(T2-T1)=11.57×1.6×1000×(80.1-40)=7.4×105W 冷却水用量:Wc=Q/[c pc(t2-t1)]=7.4×105/[4.184×1000×(38-30)]=22.1kg/s

4、传热面积的计算。 平均温度差 确定R和P值 查阅《化工原理》上册203页得出温度校正系数为0.8,适合单壳程换热器,平均温度差为 △tm=△t’m×0.9=27.2×0.9=24.5 由《化工原理》上册表4-1估算总传热系数K(估计)为400W/(m2·℃) 估算所需要的传热面积: S0==75m2 5、换热器结构尺寸的确定,包括: (1)传热管的直径、管长及管子根数; 由于苯属于不易结垢的流体,采用常用的管子规格Φ19mm×2mm 管内流体流速暂定为0.7m/s 所需要的管子数目:,取n为123 管长:=12.9m 按商品管长系列规格,取管长L=4.5m,选用三管程 管子的排列方式及管子与管板的连接方式: 管子的排列方式,采用正三角形排列;管子与管板的连接,采用焊接法。(2)壳体直径; e取1.5d0,即e=28.5mm D i=t(n c—1)+2e=19×(—1)+2×28.5=537.0mm,按照标准尺寸进行整圆,壳体直径为600mm。此时长径比为7.5,符合6-10的范围。

同步带轮的计算

同步带轮 同步带轮一般由铝合金, 45#钢, 铜,尼龙等材料加工而成,其中铝合金和45#钢最为常见。广泛用于自动化设备、机床、医疗、激光、纺织、印刷、食品包装等机械带传动中。 下表附同步带轮的基本信息: 同步带轮分为标准同步带轮和非标同步带轮。 标准同步带轮是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其齿数、适应皮带宽度、带轮形状、轴孔规格、轴孔径等各参数是固定值。 非标品,是工程师在标准品的基础上改动某些数值,或是完全根据需求做出的新设计.

同步带轮规格型号 同步带轮规格型号众多,按齿形大致可以分为:方型齿同步带轮、圆弧齿同步带轮、梯形齿同步带轮。 一、方型齿同步带轮规格型号 MXL、 XL、L、H、XH、 XXH 方型齿同步带轮是目前市场是运用范围最广的。 二、半圆弧齿同步带轮规格型号 S2M、S3M、S4.5M、S5M、S8M、S14M、8YU 半圆弧齿同步带轮是高扭矩同步还是高精度同步,生产精度要求高。 三、全圆弧齿同步带轮规格型号 HTD3M、 HTD5M、 HTD8M、 HTD14M、 HTD20M 全圆弧齿同步带轮传动精度高,噪音小。 四、精确圆弧齿同步带轮规格型号 1.5GT、 2GT、 3GT、 5GT 该齿型同步带轮一般用于高精传动,一般运用在自动化控制设备上。 五、修正圆弧齿同步带轮规格型号 P2M、P3M、 P5M、 P8M 修正圆弧齿同步带轮齿型为兔牙型,转弯效果好,适合高速传动。一般用于机械手设备。 六、梯形齿同步带轮规格型号 T2.5、T5、T10、T20 T型为全梯型齿,较适合轻载传动。 AT5、AT10、AT20 AT型的齿型跟T型的差别底部为圆弧齿,传动会更精密一点,传动间隙小,当然噪音也会小些。适合重载传动。

管式换热器的设计与计算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与计算 马云霞 (国家粮食储备局郑州科学研究设计院,河南郑州450053) 目前,粮食干燥作业中多用列管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检修方便。干燥行业中,换热器的热介质是烧烟煤与无烟煤混合燃料产生的高温烟道气。在管内流动,冷介质是空气,在管外横向冲刷管子流动。 1 换热器的设计步骤与计算 1 换热器的设计步骤与计算 1.1 给定的条件 (1)热流体的入口温度t1' 、出口温度t1"; (2)冷流体的入口温度t2' 、出口温度t2"; (3)需要换热器供给的热量Q。 1.2 计算步骤 热平衡方程式是反映换热器内冷流体的吸热量与热流体的放热量之间的关系式。由于换热器的热散失系数通常接近1,计算时不计算散热损失,则冷流体吸收热量与热流体放出热量相等,热平衡方程式中的热量Q是烘干机干燥粮食所需要的热量,换热器换出的热量必须等于该热量。 (2)计算平均温度差△tp 换热器进出口两处流体的温差分别为△t' 和△t"

定性温度为流体主体温度在进、出口的算术平均值;受热时b=0.4,冷却时b=0.3。 2 在粮食干燥行业中。换热器通常是分三组立式安装,下面举一个干燥行业中的具体示例分析2.1 已知条件及流程

换热器的管子是φ40x2的无缝管,烟气走管内,空气走管外;假定前面烘干塔热量衡算知道,需要热量296x10(4)kcal/h; 2.2 求热交换工艺参数

所需管子根数n3 调整后数据如表2所示。

3 小结 从以上计算可知,在粮食干燥行业中,通过烘干机的设计计算得出烘干粮食所需的热量之后,再通过一系列的热量衡算和一系列的参数选择,所需列管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及管长等其它尺寸是不难确定的。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计算结果,设计者作出恰当的选择才能得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设计,或者通过多方案计算,从中选出最优方案。近年来依靠计算机按规定的最优化程序进行自会寻优的方法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