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练习题

中国法制史练习题
中国法制史练习题

中国法制史练习题(《选自司法考试辅导》)

单项选择题

1.买卖兵器,珍异等小件物品使用的较短契券称为( )。

A.傅B.别,C.质D.剂

2.西周法官在审判中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方式叫做( )。

A.“五刑”B.“五听”C.“五行”D.“九刑”

3.秦朝强制男性犯人服修城墙、女性犯人服舂米的劳役,这种刑罚称为( )。

A司寇B.鬼薪,白粲C.城旦,舂D.迁

4.秦朝法律中对轻微罪适用的强制缴纳定财物的刑罚是( )。

A赀刑B.赎刑C.夏作D.罚作

5.最早确定“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的皇帝是( )。

A汉武帝B.汉文帝C.汉献帝D.汉宣帝

6,“重罪十条”首次规定于( )

A.《晋律》B.《魏律》C.《唐律》D.《北齐律》

7.首创流刑五等之制的是( )。

A.《北周律》B.《北齐律》C.《新律》D.《晋律》

8.唐朝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 )

A,刑部B.御史台C.大理寺D.中书省

9.“诸断罪而无正条者,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人罪者,则举轻以明重”是唐律中( )的规定。

A. 类推B.法律适用C.法律解释D.自由裁量

10.宋代不计利息的消费借贷称为()

A.举取B.举债C.负债D.出举

11.唐律中有关拷讯的限制没有以下哪些

A.依法案有议、请、减等特权的不得刑讯B.老小废疾不得刑讯C.女犯不得刑讯

D.拷囚不得超过三次

12.中华法系形成—个完整的体系是在()

A.隋朝B.唐朝C.清朝D.明朝

13.宋朝路一级设置的司法机关称( )

A.提刑按察使司B.提点刑狱司C.肃政廉访司D.行御史台

14 明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

A.明德慎罚B.刑无等级C.重典治国D.德主刑辅

15 明朝中央审判机关是( )。

A.大理寺B.刑部C.都察院D.御史台

16 廷杖制度设立于( )。

A.隋朝B.唐朝C.元朝D.明朝

17.明代地方省一级的司法机关是( )

A.提刑按察使司B.提点刑狱使司C.肃政廉访司D.通政使司

18我国最后一部封建法典是( )

A.《大清例律集解附》B.《大清新刑法》C.《大清会典》D.《大清律例》

19.“奸党”之条首创于( )

A.秦律B.汉律C.元律D.明律

20.明朝霜降后,三法司会同公侯伯审理重囚的制度称( )。

A.九卿会审B.三司会审C.朝审D.秋审

21.周王王位的继承人为( )

A.嫡长子B.庶长子C。庶兄D.嫡孙

22.“傅”即债券,债券一分为二称“别”,债权人一般执( )。

A.左券B。右券C.上券D,下券

23.我国古代第一次正式公布的成文法典是()

A郑国的刑鼎B.晋国的刑鼎C.竹刑D.《常法》

24.秦律规定,共同犯罪加重处罚。按法律共同犯罪是指多少人所实行的犯罪( )。

A,五人以上B,两人或两人以上C,三人D,四人

25.汉朝废除残人肢体的肉刑的刑罚改革始( )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

26.《刑名》篇首次置于篇首的法典是( )

A.《九章律》B.〈北魏律》C.《晋律》D.《魏律》

27 为《晋律》进行注解的律学家是()

A,陈群B.陈寿C.崔诰D.张斐

28.“十恶”中危害封建家庭秩序的是()

A,内乱B.谋叛C.大不敬D.谋大逆

29.唐朝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

A,刑部B.御史台C.大理寺D.中书省

30.“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人罪者,则举轻以明重”是唐律中有关( )的规定。

A,类推C.法律解释B.法律适用D.自由裁量

31,唐律规定,官吏犯罪需划分为公罪、私罪,处理上()

A.私罪从重B.公罪从重C.酌情处理D.量刑相同

32.宋朝把犯人推翻原来的口供称为( )。

A,翻供B.覆供C.翻异D.否供

3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刷的封建法典()

A.《唐律疏议》B.《大明律》C.《元典章》D.《宋刑统》

34.宋朝的中央司法机构不包括( )

A.御史台B.丞相C.刑部D.宫中审刑院

35.以下不属于宋代时期刑罚的主要变化()。

A.折杖法B.重法地法C.刺配法D.凌迟刑人律

36.元朝把臣民分为四个等级,地位最低的是( )。

A.南人B.色目人C.蒙古人D。汉人

37.明朝,终明之世通行不改的封建大法是( )。

A.《大明律》B.明《大诰》C.《大明令》D.《明会典》

38.《法经》六篇中相当于近代法典中总则篇的是( )。

A.《囚法》B.《贼法》C.《杂法》D.《具法》

39.“八议人律”始于( )。

A.《魏律》B.《晋律》C.《北魏律》D.《北齐律》

40.唐朝第一部正式的基本法典是( )

A.《武德律》B.《贞观律》C.《永徽律疏》D.《唐律疏议》

41.明朝最高审判机构是( )。

A.大理寺B.刑部C.都察院D.内阁

49.传说夏桀曾将商汤“囚之夏台”“夏台”指的是( )。

A,地名B.人名C.中央监狱D.罪名

50.商朝前期实行父死子继制和()

A,指定继承制B.夫死妻继制C,兄终弟继制D.任意继承制

52.下列名称中,( )不是商朝的监狱名称。

A.“圜土”B.“囹圄”C.“羡里”D.“钧台”

53.春秋时期监狱已改为通称( )

A.“囹圄”B.“王畿”C.“圜土”D.“钧台”

55.“周公制礼”里的周公是周武王之( )

A.父B.子C.兄D.弟

56.周礼以( )原则为基础。

A.明德慎罚B.“亲亲”、“尊尊”C.宗法制D.忠君

57.西周婚姻实际上实行的是( )

A.一夫多妻制B.一夫一妻多妾制C.一妻多夫制D.一夫一妻制

58.西周时的借贷契约称为( )

A.傅、别B.质C.剂D.合同

59.宗法制以( )为纽带,与国家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

A.地域B.人情C.宗族血缘关系D.物质利益

60.西周时的借贷契约称为( )。

A.傅、别B.质C.剂D.合同

63.“六礼”作为法定的婚姻成立条件确定于( )。

A.西周B.商朝C.汉朝D.夏朝

64,在女方答应议婚后,由男方请媒人问女子名字、生辰等,并卜于宗庙以定吉凶的过程被称为( )。

A“纳吉”B.“纳征”C.“问名”D.“请期”

65.婚期之日男方迎娶女子至家的过程被称为( )。

A.“纳吉”B.“纳征”C.“问名”D.“亲迎”

66.西周时女子若犯“七出”之条,不能提出休弃的是( )。

A.丈夫B.公公C.婆婆D.姑嫂

67.“三不去”的离婚限制确立于( )。

A.夏B.商C.西周D.汉朝

69,西周时中央的最高司法官司称为()

A,大司寇B,大理C,小司寇D,蒙士

70,“明德慎罚”的前提是()

A,以德配天B,实施德教C,用刑宽缓D,德主刑捕

71,在“明德慎罚”的前提下,将()原则制度化、法律化,是西周法制的基本特点。A,敬天保民B,德主刑辅C,亲亲、尊尊D,明刑弻教

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在( )以后才在一些诸侯国中出现。

A西周末期B.春秋早期C.春秋中期D.春秋末期

73.在我国古代第一次公布成文法典的人是( )。

A.子产B.邓析C.孔子D.叔向

74.我国古代第一次正式公布的成文法典是( )。

A.郑国的刑鼎B.晋国的刑鼎C.竹刑D.《常法》

75.春秋时期最早公布成文法的诸侯国是( )。

A.晋国B.鲁国C.郑国D.韩国

76.春秋时期,郑国的邓析私造的刑书()。

A.吕刑B.竹刑C.九刑D.汤刑

77.在晋国“铸刑鼎”的是( )

A邓析B.子产C.商鞅D.赵鞅

78晋国“铸刑鼎”的内容是( )

A“竹刑”B.郑国的刑书C.范宣子的刑书D.《法经》

79.春秋时期,( )竭力反对晋国铸刑鼎。

A.孔子B.叔向C.韩非子D.李悝

80春秋时期,( )竭力反对郑国铸刑书。

A.孔子B.李斯C.公孙龙D.叔向

81.战国时期的《法经》是由( )制定的

A.李悝B.吴起C.商鞅D.管仲。

82.《法经》六篇中相当于近代法典中总则篇

A《囚法》B.《贼法》C.《杂法》D.《具法》

83.支持李悝进行社会改革的是()

A.魏孝公B.魏孝侯C.魏文侯D.魏文公

84.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法家是()

A,韩非B,李悝C,商鞅D,吴起

86.战国时期,推行“善平籴”的改革家是()

A.荀寅B.商鞅C.李悝D.子产

87.《法经》中关于囚禁和审判罪犯的法律规定的部分称为( )。

A.《盗法》B.《网法》C.《捕法》D.《具法》

88.《法经》中关于“盗贼”以外的其他犯罪与刑罚的规定称为( )。

A.《盗法》B.《网法》C.《捕法》D.《杂法》

8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较完整的封建法典是( )。

A.《常法》B.竹刑C.《法经》D.《茆门法》

90在中国历史上“改法为律’’的是( )

A.吴起B.商鞅C.韩非D.李悝

92.商鞅为打击旧贵族的特权,命令废除( )制,实行奖励军功。

A.井B.分封C.世卿世禄D.荐举制

93.秦律在定罪量刑时有区分故意与过失的规定,故意犯罪称为( )。

A.眚B.不眚C.端D.不端

94.秦朝男子的刑事责任年龄是身高达到( ) 。

A.六尺五寸B.六尺二寸C.八尺D.五尺六寸

95.在众人聚集的闹市上,对犯人执行死刑的方法是( )。

A.弃市B.枭首C.辜D.诛

96.《法律答问》中有这样两段记载:“甲盗,赃值千钱,乙知其盗,受分赃不盈一钱,问乙何论? 同论。”“甲盗钱以买丝寄乙,乙受,弗知盗,乙论何也?毋论。”这两段区分的是( )。;A.故意和过失B.有无犯意C.自首和告发D.主犯和从犯

97.秦朝刑罚中的“具五刑”是指( )。

A一种死刑B.一种作刑C.一种赀刑D.一种自由刑

98.秦朝刑法中强制男性罪犯去山林砍柴以供祭祀的刑罚被称为( )

A.城旦B.鬼薪C.白粲D.复作

99.秦朝中央最高司法机关长官是( )

A.太尉B.廷尉C.御史大夫D.大理卿

100.在秦朝,借用前代实事讽喻非议当朝统治的行为将会被判处( )罪。

A“不道”B.“妄言与非所宜言”C.“以古非今”D.“谋反”

101.在秦朝,犯“妄言与非所宜言”罪的人将会被处以( )刑罚。

A.车裂B.弃市C.具五刑D.族、

102.秦律规定,凡犯“以古非今处以( )。

A迁刑B.族刑C.弃市D.作刑

103.秦律规定,共同犯罪加重处罚,共同犯罪是指( )所实行的犯罪。

A.五人以上B.两人或两人以上C.三人D.四人,

104.秦代盗窃超过六百六十钱者,要被处( )

A.罚役三十天B.黥劓以为城旦C.黥为城旦D.耐为隶臣

105.秦代的徒刑中没有()

A.司寇B.鬼薪C.隶臣D.枷号

106.赀刑是秦代的一种独立刑,( )不可作为赀刑的客体。

A.甲B.盾C.箭D.徭役

107.在秦代若教唆未满十五岁的人抢劫杀人,即使分赃仅为十钱,教唆者也要被判处( )。A.腰斩B.碎尸刑C.车裂D.夷三族

108.秦律规定“不告奸者”()

A.腰斩B.磔C.车裂D.夷三族

109.“城旦舂”的刑期一般为( )

(A.二年B.三年C.终身D.四到六年

110.“司寇”的刑期一般为( )

A.二年B.三年C.终身D.四到六年

111.秦朝的耻辱刑中有“耐”刑,就是( )。

A.剃去犯人头发B.剃去犯人胡须C.在犯人脸上刺字D.割去犯人的耳朵

112.从汉高祖至汉景帝时期西汉的法制指导思想是( )。

A黄老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113.西汉时期,“德主刑辅”的思想确立于( )。

A.汉文帝B.汉武帝C.汉昭帝D.汉平帝

114.“亲亲得相首匿”的思想最早是由()提倡的。

A.庄子B.孟子C.公孙子D.孔子

115.不属于“亲亲得相首匿”范围的是( )。

A.父母匿子B.夫匿妻C.祖父母匿孙D.叔匿侄

116.引发汉文帝刑罚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上书。

A.萧何B.贾谊C.淳于公D.缇萦

11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次将“准五服以治罪”列入律典的是( )。

A.《泰始律》B.《北齐律》C.《北魏律》D.《新律》

118.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死刑复奏制度”确立于( )。

A.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C.秦汉时期D.西周时期

119.首创流刑五等之制的是( )。

A.《北齐律》B.《北周律》C.《泰始律》D.《大律》

120.正式将流刑定为法定刑,填补死刑与徒刑之间空白的是在( )。

A.曹魏时期B.北魏时期C。南朝时期D.北齐时期

12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了体现恤刑及加强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确立了( )。

A.律博士B.登闻鼓直诉制度C.死刑复奏制D.皇帝亲自断狱制度

122.在中国封建法律发展史上,最早确立法典12篇结构的是( )。

A.《开皇律》B.《永徽律》C.《北魏律》D.《北齐律》

123.将《九章律》中的“具律”改为“刑名”的律典是( )。

A.《梁律》B.《蜀科》C.《大律》D.《新律》

124.将《晋律》中的“刑名”、“法例”合为“名例”的律典是( )。

A《北齐律》B.《北魏律》C.《大律》D.《陈律》

125.将《新律》中的刑名分为“刑名”、“法例”两篇的律典是( )。

A.《北齐律》B.《泰始律》C.《陈律》D.《大律》

126.将廷尉改为大理寺始于( )

A.北齐B.南齐C,东魏D.西魏

12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较秦汉时期有了重大发展,其中确立于这一时期并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制度没有以下哪一项?( )

A.春秋决狱B.“官当”C.“准五服以治罪”D.定流刑为减死之刑

129.魏明帝时期制定的《魏律》的显著特点不包括( )。

A.将《刑名》篇列于篇首B.八议人律C,首创“重罪十条”D.改革刑罚

130.有关《新律》的不正确说法有( )

A.由汉律的九篇增加为十二篇B.“八议人律”C.改革刑罚,使刑罚制度进一步规范化D.将《九章律》中的“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

131.以下不属于《北齐律》的篇目是( )

A.禁卫B.刑名C.擅兴D.斗讼

132.唐朝在婚姻解除方面新创的制度是( )。

A.“七去”B.“三不去”C.“和离”D.“义绝”

133.凌迟的司法实践最早始于( )

A.宋B.五代C.元D.明

134.“十恶”中的“大不敬”是指( )

A.谋危社稷,B.安忍残贼,背违正道C.亲族相反D.盗窃皇帝祭祀天地、宗庙之物135.唐朝婚姻法中所称的“义绝”是指( )。

A.指夫妻一方对另一方或其一定范围内的亲属或双方一定范围内的亲属有殴打、通奸、杀等情况,经官府判决强制解除婚姻的关系

B.在“违律为婚”或“嫁娶违律”的情况下,由官府判离

C.男方单方面解除婚姻,休弃妻子

D.男女双方自愿协议解除婚姻

136.殴打或谋杀祖父、父母及夫之祖父母、父母等尊亲属的行为属于唐律“十恶”重罪中的( )。

A.不孝B.恶逆C.内乱D.不义

137.杀一家非死罪者三人以上和肢解人的犯罪行为,构成唐律“十恶”中的( )。

A,不睦B。不义C.不道D.大不敬

138.最终完成编敕的刑法化的是()

A.《淳化编敕》B.《嘉枯编敕》C.《咸平编敕》D.《建隆编敕》

宋仁宗时期的编敕机构称为()

A.详定编敕所B.钎定编敕所C.编修敕令所D.修敕局

140.宋朝把改换审判官重新审理称为()。A.别推B.回避C.换推D.复推141.宋代法律规定,翻异不得超过()

A.一次B.二次C.三次D.四次

142.宋代曾一度在中央设置审刑院其目的是为了( )。

A,确保司法公正B,加强皇帝对司法的控制C.确保当事人的诉讼权利D.解决积案问题143.《大明律》编修体例上的一大变革是()。

A.名例律冠于篇首B.以事为类C.篇目改为7篇D.附加敕令格式

144.封建监察机关御史台改称为“都察院”始于( )代。

A.宋B.元C.明D.清

145.明朝将御史台改为( )。

A.通政使司B.布政使司C.按察使司D.都察院

146.明朝中央司法复核机关是()

A.都察院B.通政使司C.刑部D.大理寺

147.清朝的秋审、朝审由明朝会审制()发展而来。

A.大审B.朝审C.九卿圆审D.理藩院

148.清代秋审、朝审的案件是( )

A.斩立决、绞立决B.杖以下C.斩监候、绞监候D.流以下

149.在秋审制度中,“案情属实,但危害不大,可留待下年秋审再作决定”的称为( )。A.情实B.缓决C.可矜D.可疑

150.明朝中央司法机构“三法司”不包括( )。

A.御史台B.刑部C.大理寺D.都察院

151.明朝的特务机构"厂卫"不包括( )

A,锦衣卫B.东厂C.北厂D.西厂

明朝的省提刑按察使司可以终审( )案件。

A.流刑以下B.死刑以下C.绞刑以下D.杖刑以下

多项选择题

古代法字有多种含义,其中包(BC )。

A 刑B公正,不偏不倚C限制、强D律

夏朝的监狱叫(ABC )。

A圜土B夏台C均台D囹圄

“昏、墨、贼,杀”中的罪名是(ABC )。

A昏B墨C贼D杀

据东汉郑玄记述,夏刑除墨外,(ABCD)

A大辟B膑C宫D劓

夏朝的法律规范包括(AB )。

A禹刑B甘誓C汤刑D汤诰

夏朝的法律规范的内容来源(ABC )。

A原始社会的礼B原始社会的战争命令C原始社会的苗族习惯法D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以下说法正确的有(BCD )。

A夏朝的王位继承实行禅让制B夏朝全国共分为九个地区C夏朝中央有职事官六卿D圜土和夏台都是夏朝监狱的名称

8. 夏朝法律制度包括(ABCD )。

A夏有乱政,而作禹刑B威侮五行,怠弃三正C昏、墨、贼,杀D吕命穆王,训夏赎刑在我国古代作为法律名称适用的的术语有(ABCD )。

A刑B命C诏D典

夏朝的法律具有以下特点,即(ABCD)。

A夏朝法律体现少数奴隶主贵族的意志,不再代表全体社会成员B夏朝法律非常残酷C夏朝法律维护奴隶主与平民之间的不平等D夏朝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下列属于商朝法律思想的是(CD)

A.天命、天讨

B.天讨、天罚

C.天罚、神判

D.天命、神判

12. 夏朝时有两兄弟,长子即兄长,看老夫体弱多病,在病榻上已经奄奄一息,强行霸占其所有财产而未经父亲同意,并且弃其父于其弟,自己不赡养在外挥霍家产。其弟告至夏王,夏王命其兄分与其弟一半财产,并赡养其父。兄表明遵从,背地却并未分其弟一分钱。后夏王命人查明,问可判该兄长何罪?(BC)

A昏B.不孝C.弗用命D.墨

15. 如在商朝末期都城安阳殷墟发生了纠纷,那么民众可向谁申诉?(ABCD)

A.商王

B.司寇

C.正、史

D.士、蒙士

下列关于夏朝法律思想说法正确的有(ABCD)

A.其法律制度已源于原始习惯的习惯法为主

B.其法律思想带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迷信色彩

C.夏朝的法律思想充满了浓厚的神权法性质

D.这种法律思想的产生与社会世俗中的阶级相对应

下列关于夏朝法律形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CD)

A礼和刑构成了夏朝习惯法的基本内容B.完全继承了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习俗和惯例C.命令是夏朝的重要法律形式D.命令有“誓”和“命”两种表现形式

有关商朝的法律思想说法正确的是(ABC)

A“天命”和“天罚”是商朝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B.发展了占卜巫术相结合的“神判”C.商王作为上帝神灵在人间的代表的神圣地位D.与夏朝相比有了极大的改变

19. 下列有关夏商司法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BD)

A.夏商两代的司法机关基本大同小异

B.“天罚”和“神判”是夏商时期审判制度的基本特点

C.都以不成文的习惯法作为主要的法律形式

D.都是一种行政,司法,军事不分的混合体下面是中国法制文明起源的特点有(ABCD)

A.“礼”源于祭祀

B.“刑”起于兵

C.礼刑结合

D.宗族本位

21. 以下哪些是春秋时期井田制遭到破坏的表现?(ABC)

A.井田不治

B.私田发展

C.赋税变革

D.铁农具出现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表现在哪些方面?(ABCD)

诸侯争霸 B.王室土地减少 C.周王室逐渐丧失共主地位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23. 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制定了哪些行政法律制度?(AB)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行政监督制

D.选举制度

24. 秦朝的经济立法包括(ABC)

A.农业

B.畜牧业

C.官营手工业

D.商业

25. 秦朝法律形式中,由皇帝发布的命令称为?(AC)

A.制

B. 律

C. 诏

D. 式

下列哪些属于秦朝的主要罪名。(ABCD)

A.非法婚姻罪

B.杀人罪

C.逃避赋税罪

D. 诽谤谣言罪

下列哪些属于秦朝的诉讼形式(CD)

A.公诉

B.自诉

C.官纠

D.民举

28. 春秋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法律思想主要有(ABCD)

A.事断于法

B.重刑轻罪

C.刑无等级

D.发布与众

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的过程中,法家的一些基本主张皆清楚地表现出来,主要有(ABCD)

A.强调“以法治国”B.“轻罪重刑”C.不赦不宥D.鼓励告奸,实行连坐

下列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哪些只直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ACD)

A:汉代的《春秋》决狱B:明代的“九卿会审”C:《魏律》规定的“八议”制度

D:《晋律》和《北齐律》确定的“准五服以制罪”制度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法制思想和法律制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

A.“礼法结合”为中国古代法制的基本特征

B.夏商时代的法律制度明显受到神权观念的影响

C.西周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到汉代中期以后被儒家发挥成为“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策略

D.清末修律使中华法系“依伦理而轻重其刑”的特点没有受到冲击

关于中国法律制度发展和演进,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ACD)

商鞅“改法为律”扩充了法律内容,强调了法律规范的普遍性

B.汉武帝顺应历史发展废除肉刑进行刑制改革,为建立封建刑罚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

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更广泛、更直接地把儒家的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使礼、法更大程度上实现融合

D.清末变法修律基本上是仿效外国资本主义的法律形式,固守中国的封建法制传统

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B)和(D)

A.《具律》

B.《兴律》

C.《杂律》

D.《厩律》

汉律六十篇的构成中,不包括(CD)

A九章律 B.越宫律C.碑文律 D.左官律

36. 汉代的法律形式是(BD)。

A敕、令 B.律、令C.程、式 D.科、比

37. 以下属于《法经》篇目的是(ACD)

A《囚法》B《户法》C《盗法》D《具法》

为维护封建尊卑,主奴关系,秦律将诉讼分为(AC)

A非公室告B自告C公室告D官告

39. 秦代的劳役刑刑中有(ABD)

A司寇B鬼薪C迁D侯

秦代危害中央集权的犯罪包括(ABCD)

A谋反罪B诽谤妖言罪C以古非今与挟书罪D违抗军令罪

秦朝法律中对轻微罪的适用的强制缴纳一定财产是(ACD)

A赀刑B徒刑C赀甲、赀盾D赀徭

春秋时期,晋国制定法律的活动有( ABCD )

A赵宣子制定《常法》 B.范宣子制定刑书C.赵鞅、荀寅“铸刑鼎”D.邓析作“竹刑”43.

43.秦朝时期,法家们提出的法制思想包括(ABD)

A事断于法 B.重刑轻罪 C.义利并重 D.刑无等级

下列刑罚哪些属于秦朝的耻辱刑?(BD)

A城旦舂B.髡刑C.弃市 D.耐刑

45. 下列哪些属于秦朝时期的刑罚原则?(ACD)

A区分有无犯罪的意识B.区分公罪与私罪C.区分故意与过失罪 D.实行连坐

汉武帝时,有甲、乙二人争言相斗,乙以佩刀刺甲,甲之子丙慌忙以杖击乙,却误伤甲。有人认为丙“殴父也,当枭首。”董仲舒引用《春秋》事例,主张“论心定罪”,认为丙“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关于此案的下列哪种评论是正确的?ABD

A“论心定罪”是儒家思想在刑事司法领域的运用B.以《春秋》经义决狱的主张是旨在建立一种司法原则C.“论心定罪”仅为一家之言,历史上不曾被采用D.“论心定罪”有可能导致官吏审判案件的随意性

47. 汉律六十篇包括:ABCD

A 《九章律》B.《傍章律》C.《越宫律》D.《朝律》

A关于董仲舒的思想,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BC)

A提倡礼法结合B提倡德主刑辅C提出独尊儒术D提出准五服以制罪

49. 下列属于汉朝立法成果的是(AB)

A九章律B.朝律C.新律D.开皇律

50. 关于汉代法律和法制,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BCD)

A.汉朝汉文帝对肉刑进行了废除

B.汉朝刑法中代表性的有亲亲得相首匿原则

C.汉朝有思想言论罪

D.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51. 关于汉代进一步确立皇权的政策,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C)

A.消弱相权,建立内朝

B.中央三省制的形成

C.提出“天人感应“之说

D.形成三省六部制度

52. 属于汉代立法变化的是(BD)

A.颁布《开皇律》和《大业律》

B.加强对盗贼的镇压,为其专门立法

C.草创简单成文法

D.制定以《九章律》为核心,以《徬章律》为补充的律法

5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制的指导思想包括(ABC)

A、“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B、纳礼入律

C、礼律进一步结合

D、“事皆决于法”

5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形成的三省制度包括(ACD)

A B C D

55. 维护士族统治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法律的中心任务,除反映在刑法方面外,还

表现在其他方面,如(ACD)等。

A实行九品官人法B占田制C清议禁锢之科的设立D、婚姻上强调士庶有别、良贱不婚

56. 下列属于西周婚姻成立的条件的有(ABC )

A、六礼

B、一夫一妻

C、同姓不婚

D、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57. 抽象的精神原则是中国古代的礼的含义之一,可归纳为“亲亲”和“尊尊”。以下对此说法正确的是(ABD)

A、“亲亲父为首”

B、“尊尊君为首”

C、“亲亲”,即要求在家族范围内,按自己身份行事,不能以上凌下,以亲压疏

D、“尊尊”,即要在社会范围内,尊敬一切应该尊敬的人,君臣、上下、贵贱都应恪守名分

58. 公元前359年,法家著名代表人物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改革,史称“商鞅变法”。从法律变革角度看,商鞅变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BCD )

A、改法为律,扩充法律内容

B、用法律手段剥夺旧贵族的特权

C、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富国强兵”是变法的终极目的

D、全面贯彻法家“以法治国”和“明法重刑”的主张

59. 汉律儒家化的表现在于(ABC )

A、上请

B、恤刑

C、亲亲得相首匿

D、诬告反坐原则

60. 唐律中的五刑包括( ABC )

A、笞

B、杖

C、徒D墨

61. 以下不是唐朝的中央司法机关的机构有(BD)

A、大理寺

B、都察院

C、刑部

D、审刑

宋代民事法律更加发展,以下论述符合宋代法律规定的有(AD)

A、契约种类多样化,有买卖契约、租赁契约、租佃契约、典卖契约、借贷契约等

B、在婚姻关系的解除上,继续按照唐代“七出”、“三不去”制度办理,严格禁止妇女改嫁

C、在继承制度上,继续执行嫡长子继承制,即财产继承,由嫡长子主持分配。剥夺女子的继承权

D、宋代调整民事纠纷的契约制度更为发达,对因买卖关系发生的债但更强调双方的“合意”性,严禁一方强迫另一方定立契约,对这种违背当事人意愿的契约法律不予保护

有关《魏律》,正确的说法有(AC)

A.由汉律的九篇增加为十八篇 B.“准五服以制罪”入律 C.改革刑罚,使刑罚制度进一步规范化 D.将《九章律》中的“具律”改为“法例”臵入律首

74. 下列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哪些是直接受儒家思想影响而形成的?(ACD)

汉代的《春秋》决狱 B.明代的“九卿会审” C.《魏律》规定的“八议”制度

D.《晋律》和《北齐律》确立的“准五服以制罪”制度

76.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立法活动频繁。下列有关法典内容发展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ABD)

A《魏律》首次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 B.西魏、北齐分别下诏宣布废除宫刑,宫刑才从法律上正式废除 C.《北魏律》首次规定“重罪十条” D.《晋律》与《北齐律》相继确立了“准五服以制罪”的制度

77.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法律内容也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礼法结合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是(ABCD)

A.“八议”如律

B.“官当”制度确立

C.“重罪十条”的产生

D.“准五服以制罪”的确立

78.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法律内容也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礼法结合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是(ABCD)

A”八议”入律 B.“官当制度”确立C.“重罪十条”的产生D.“准五服制罪”的确立

关于“准五服以制罪”原则,叙述正确的是(ABCD)

A.首先在《晋律》中确立

B.五服是指斩哀,齐哀,大功,小功,緦麻五等丧服

C.是亲属相犯时确定刑罚轻重的依据

D.依五服制罪成为封建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影响广泛,直到清明

81. 唐朝的中央司法机关有(ABC )

A大理寺B. 刑部C. 御史台D. 都察院

关于《永徽律疏》,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永徽律疏》又称《唐律疏议》,是唐太宗在位时制定的

B.《永徽律疏》首次确立了“十恶”即“重罪十条”制度

C.《永徽律疏》对主要的法律原则和制度做了精确的解释,而且尽可能以儒家经典为根据

D.《永徽律疏》是对《贞观律》的解释,在中国立法史上的地位不如《贞观律》

答案:ABD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高宗李治的妹夫房遗爱谋反案发犯“十恶”罪。依《永徽律疏》的规定,对房遗爱应作何处臵?

答案:BD

A. 可适用“八议”免于死刑

B. 应被判处死刑

C. 可以赦免

D. 不适用自首

下列有关我国唐宋时期法制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 《永徽律疏》不仅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也是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

B. 《宋刑统》不仅是一部具有统括性和综合性的法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

C. 自首、类推、化外人、区分公罪与私罪等原则都是唐律中重要的刑罚原则

D. 唐代和宋代在中央司法机构的设臵上是一致的,即在皇帝以下设臵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分掌中央司法审判职权

答案:ABCD

85. 《唐律疏议》又称《永徽律疏》,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典。下列

关于《唐律疏议》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 《唐律疏议》是由张斐、杜预完成的法律注释

B. 《唐律疏议》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律文的理论依据

C. 《唐律疏议》奠定了中华法系的传统

D. 《唐律疏议》对唐代的《武德律》等法典有很深的影响

答案:BC

89. “十恶”中危害国家安全的是()

A. 内乱

B. 谋反

C. 谋叛

D. 恶逆

答案:BC

下列关于宋朝编敕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

A经过编撰的敕才具有反复适用的普遍约束力B.编敕起始于宋太宗C.宋仁宗时设有“编敕所”D.宋神宗时,敕优于律适用

答案:AD

下列关于宋“折杖法”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A“折杖法”不适用于死刑B.“折杖法”不适用谋反、谋大逆罪C.“折杖法”适用于笞、杖、徒、流罪D.流罪“折杖”后,不远流

答案:ABCD

95. 下列哪些是宋太祖在位期间发生的?

颁布《宋刑统》、开始编敕B.推行“折杖法”C.开始使用刺配刑D.开始使用凌迟刑答案:ABC

宋代刑罚的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A始定折丈法B、盛行刺配刑C、凌迟成为法定死刑之一D、广泛适用充军刑

答案:ABC

98. 宋朝立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A、制定会典B、以格代律C、编敕D、以敕代律

答案:CD

随着宋代中央专制主义集权体制不断加强,其刑罚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是刑罚日趋加重,尤其是对那些严重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行为。这些刑罚制度和刑罚罪名主要有?

A折杖法B. 刺配法C. 重法地法D. 凌迟法

答案;BCD

103.下列有关我国唐宋时期法制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ABCD)

A.《永徽律疏》不仅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也是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

B.《宋刑统》不仅是一部具有统括性和综合性的法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

C.自首、类推、化外人、区分公罪与私罪等原则都是唐律中重要的刑罚原则

D.唐代和宋代在中央司法机构的设臵上是一致的,即在皇帝以下设臵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分掌中央司法审判职权

.宋代契约的种类有( ACD )。

A买卖契约B.加工契约C.租赁契约D.借贷契约

107.宋朝除《宋刑统》外,其他法律形式还有(ABCD )

A 敕

B 令

C 格

D 式

宋朝刑罚制度有哪些?(ABCD)

A.折杖法

B.刺配之法

C..凌迟

D. 管臵

构成宋代中枢行政管理体制的“二府”指的是?(AB)

中书门下B.枢密院C.尚书省D.门下省

元朝在法律制度上公开确认各民族的不平等地位,将全国人民分为四等,分别是()A.蒙古人、色目人B.色目人、契丹人C.汉人、南人D,女真人、南人

【参考答案】:A,C

明朝的“三法司”指的是。()

A.刑部B.大理寺C.都察院D.审刑院

【参考答案】:A,B,C

114. 下列关于明清时期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A. 明太祖时为加强对中央司法机关的控制设立了审刑院

B.《明大诰》中凌迟正式成为法定死刑的一种

C.《大明会典》基本仿照《唐六典》,仍属行政法典,起着调整国家行政法律关系的作用。

D. 清代秋审、朝审皆渊源于明时的朝审

正确答案:C,D

明朝的立法思想可以概括为哪些?

A专任法治 B.明刑弼教C.教刑并重D.重典治国

答案:BCD

元代科举包括的级别是(ACD )

A.乡试B.差遣C.会试D.殿试

以都察院为全国最高监察机关的朝代有()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C、D.

明代例由()组成。

A条例B.判例C.单行成例D.断例

答案:BC

关于《明大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明大诰》是朱元璋在位时,为防止“法外遗奸”而制定的

B.《明大诰》强调“重典治吏”,其中多数条文是专为惩治贪官污吏而定

C.《明大诰》对《大明律》中原有的罪名,一般都加重了处罚

D.《明大诰》在当时家喻户晓,是中国法制史上空前普及的法规

答案:ABCD

下列对明代地方司法机关划分不正确的有:( )。

A省、府(直隶州)、县三级B.府、直隶州、县三级C.省、府、直隶州、县四级D.省、州、县三级

【正确答案】BCD

明代九卿会审的九卿有:( )。

A通政使B.六部尚书C.大理寺卿D.都察院左都御使

【正确答案】ABCD

125. 明初“刑乱国用重典”的内容包括()

A.“重典治史”B.镇压“犯上作乱”C.德主刑辅D.治乱世用重典

【正确答案】ABD

126. 元朝中央司法机关的变化包括() ABD

A设大宗正府B. 设都察院C. 设法部D. 设刑部

下列哪些发生在明宪宗时期?() BC

A朝审制度开始B.大审制度开始C.设立西厂D.设立内行厂

元代中央司法机构主要有( )。ACD

A大宗正府B.大理寺C.刑部D.宣政院E.理藩院

132. 清代的例可分为()等名目

A条例B则例 C 事例D成例

答案ABCD

关于清代地方司法制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方司法分州县、府、省按察司、总督(及巡抚)四级

B州或县为第一审级,有权决定笞杖刑,徒刑以上案件上报

C在各州县及乡设立“申明亭”

D总督(及巡抚)为第四审级,有权批复徒刑案件,复核军流案件

答案ABD

明清时期的“三法司”是指()

A刑部B大理寺C御史台D都察院

答案ABD

清朝制定了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律有哪些?

A《钦定回疆则例》B. 《苗例》 C. 《蒙古律例》D. 《西宁青海番夷成例》

答案ABCD

清代的官员犯罪,分为( )

A. 公罪

B. 私罪

C. 擅权罪

D. 背职罪

答案:AB

《大清律例》经过了近一百年的多次修订而成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主要经过哪几位皇帝的修订完善

A顺治B. 康熙C. 雍正D. 乾隆

答案:BD

中国法制史练习题

中国法制史模拟试题(A) 一、选择题 1.《法经》中相当于总则部分的篇目是()。 A.《盗》 B. 《贼》 C. 《杂》 D. 《具》 2.在西周宗法制度下,继承制度的主要形式是()。 A.父死子继制 B.兄终弟及制 C. 男女平等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3.唐高宗曾说过:“律令格式,天下通规”,这里的令是指()。 A. 国家机关进行活动的规则 B. 规定国家制度的法典 C. 中央各行政机关颁布的法令 D. 上级机关对下级的指令 4.在编纂《唐六典》时,是()。 A. 模仿周礼六典的体例 B. 按照唐代行政官僚体制编排 C. 按照中央六部的职能编排 D. 与律典的编排体例相同 5.从精神原则方面看,礼的核心内容是()。 A.五礼 B. 等级差别 C. “亲亲”,“尊尊” D. 三纲思想 6.按照唐律规定,处理两个不同国籍的外国人在唐朝发生的诉讼时,按照()处理。 A. 司法官制定的法律 B. 当事人之一国家的法律 C. 唐朝法律 D. 当事人双方同意适用的法律 7.首次将“服制”列入律典中,作为定罪量刑原则的是()。 A.《汉律》 B. 《晋律》 C. 《开皇律》 D. 《唐律》 8.对于家人共同犯罪,唐律中规定一般情况下是()。 A.以尊长为首犯 B.以在犯罪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者为首犯 C.以提出犯罪意图者为首犯 D.以最先实施犯罪行为者为首犯 9.在中国古代对某些人犯罪会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他们包括()。 A.老人 B. 年幼者 C. 残疾人 D. 高级官员 10.大明律和唐律相比“轻其轻罪,重其重罪”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A.加重了对反逆犯罪的处罚 B. 加重了对强盗犯罪的处罚 C. 加重了对不孝罪的处罚 D. 减轻了对侵犯财产犯罪的处罚 E. 减轻了对贪赃犯罪的处罚 11.以下各选项中,属于“十恶”重罪的有()。 A.谋反 B. 不义 C. 内乱 D. 贼盗 E. 大不敬 12.清末修律方针是()。 A. 参考古今,博稽中外 B. 以固守国粹为宗旨

中国法制史习题

第一章夏商周法律制度 1.xx《xx刑》、《汤刑》? 2.xx奴隶制五刑? 3.试述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 4.xxxx? 5.xx《九刑》? 6.xx《xx》? 7.何为“礼”和“五礼”?西周礼的实质是什么(亲亲、尊尊原则)? 8.试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9.简述西周的xx制度。 10.试述西周的婚姻制度。(重点掌握婚姻“六礼”) 11.简述西周的家庭制度。 12.简述西周的继承制度。 13.何为“五听”? 第二章xx时期的法律制度 1.举例说明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及其意义。 2.论述李悝《法经》的篇目、内容、特点及其颁布意义。 3.试述xx在xx的法制改革 第三章秦朝法律制度 1.xx《法律答问》? 2.xx《封诊式》?

3.xx廷行事。 4.秦朝定罪量刑的原则有哪些? 5.何为“具五刑”? 6.何为“公室告”和“非公室告”? 7.秦朝对司法官吏规定了哪些责任制度? 第四章汉朝法律制度 1.试述汉朝立法指导思想的演变。 2.何为“约法三章”? 3.何为汉律六十篇? 4.汉朝的法律形式有哪些? 5.何为“通行饮食法”? 6.何为“上请制度”? 7.何为“亲亲得相首匿”? 8.试述汉文、景帝刑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9.xx“xx”? 10.xx“酎金律”? 11.何为“读鞫”、“乞鞫”? 12.何为“录囚”? 13.何为秋冬行刑? 14.试述“《春秋》决狱”? 第五章xx南北朝法律制度

1.三国两晋南北朝有哪几部重要法典?成就如何?(如:《xxxx》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2.何为“八议”? 3.何为“准五服以制罪”? 4.何为“重罪十条”? 5.何为“官当”? 6.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儒家化的表现。 7.何为“xx博士”? 8.何为“死刑奏报制”? 第六章隋唐法律制度 1.试述《开皇律》在体例上和内容上的特点。 2.论述唐初的法律指导思想。 3.试述唐朝主要的法律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4.简述《贞观xx》的主要变化及成就。 5.简述xx的影响。 6简述xx关于五刑的规定。 7.简述xx关于十恶的规定。 8.简述xx关于贵族官吏特权的规定。 9.唐代是如何处理赃罪的? 10.简述唐律中关于共犯处理原则的规定。 11.何为“同居相为隐”?

中国法制史(含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 复习大纲 一、本复习大纲适用于本学期期末考试。 二、本次期末考试全部为客观题,包括三种:判断题、单项选择题、 不定项选择题。 三、《中国法制史》是法学的一门基础学科,知识点比较多,这次期 末考试,范围是课件前五讲的内容,也就是说包括从“中国古代法律起源”到“晚清法制改革”共五讲的内容,第六讲“民国法制与革命根据地法制”不作为考试的范围。 四、从考试内容上讲,我们的课件讲义已是《中国法制史》基本内容 的浓缩,因而要求全面学习和掌握。这次复习和考试也主要以课件讲义和指定教材为依据。就本次期末考试而言,以教材每一章后“同步测练”中的知识点为重点,大家可以自己梳理复习。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练习题 (请和本学期公布的大纲核对,答案供参考) 一、判断题: 1、西周在王位继承上实行父死子继。× 2、西周适用于买卖关系的契约,称为傅别。× 3、“刑不上大夫”意味着大夫犯罪一律不使用刑罚。× 4、西周“五听”之法的出现,表明了司法制度的发展和进步。√ 5、我国奴隶制社会一直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6、汉武帝时张汤制定的关于宫庭警卫的法律是《朝律》。× 7、中国古代官员退休叫致仕,汉代规定的官员致仕年龄为七十岁。 8、《晋律》的注由张斐、杜预所作,与律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9、“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法制指导思想是在《开皇律》中提出来的。× 10、科举取士制度创立于唐朝。√ 11、隋朝曾在大理寺设律博士,负责研究法律和协助审判工作。× 12、唐朝的《永徽律疏》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 13、依《唐律》规定,犯十恶大罪者,一律处以凌迟极刑。× 14、宋代编敕的广泛使用,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 15、宋代的监察官拥有风闻弹奏之权。√ 16、《大明律》共七篇460条。× 17、明代充军刑中“永远”是指本人毕生充军,死后刑罚执行完毕。× 18、明代规定,化外人犯罪,一律按明律审理处断。√ 19、清代为防范臣下结党而创设了奸党罪。√ 20、清朝建立之后,长期实行限制对外贸易的禁海法令,严重桎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1、清朝宣布修订法律后,西方列强放弃了治外法权。× 22、清末司法改革时,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 二、单项选择题: 1、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周有乱政,而作( B )”。 A、禹刑 B、九刑 C、汤刑 2、西周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区分为( A )。 A、非眚与眚 B、非终与惟终 C、误与故 3、奴隶制时期近似于后世拘役的刑罚是( B )。 A、圜土之制 B、嘉石之制 C、赎刑 4、《法经》中列在篇首的是( C )。 A、《具法》 B、《杂法》 C、《盗法》 5、秦代把杀伤、盗窃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称为( B )。 A、公罪 B、公室告 C、非公室告 6、秦汉时期中央司法机构的长官称作( C )。 A、大理 B、大理寺卿 C、廷尉 7、汉代官吏违反法令私自到诸侯国任职者,构成( C )。 A、阿党罪 B、出界罪 C、左官罪 8、春秋决狱的主要原则是(C )。 A、区分公罪与私罪 B、同居相隐 C、原心定罪 9、中国古代把具法改为刑名并置于律文之首的法典是( B )。 A、汉律 B、曹魏新律 C、北齐律 10、《北齐律》共( C )。 A、十八篇 B、二十篇 C、十二篇 11、八议中有“议宾”一项,“宾”指( C )。 A、皇帝的亲戚 B、皇帝的客人 C、前朝国君的后代 12、唐朝编订的( C ),成为后世《宋刑统》的体例渊源。

中国法制史试题库试卷

《史》模拟试卷一 2分,共10分) 1、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 刑。 2、西周刑法区别对待故意与过失,过失称为(眚),故意称为(非眚)。 3、西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兴律》) 和(《厩律》)。 4、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5、宋朝为了防止科举考试中主考官、评卷人员循私舞弊,创立了(糊名)、 (誊录)之法律制度。

1 隶制五刑是(C)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 B.断手、刖、劓、宫、大辟C.墨、劓、刖、宫、大辟D.孥戮、脯、刖、宫、大辟2、西周穆王时期,令吕侯重新修订刑书,史称(D) A.《周礼》 B.《嘉石》 C.《九刑》 D.《吕刑》 3、秦律规定,偷偷移动田界标志的行为构成(C) A..非所宜言罪 B.乏徭罪 C.盗徙封罪 D.盗窃罪 4、商鞅变法时期,为改变秦国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旧习俗,颁布了(C) A.《垦草令》 B.《为田开阡陌令》 C.《分户令》 D.《连坐法》5、汉律规定,非嫡系正宗而继承爵位者,构成(A) A.非正罪 B.事国人过律罪 C.左官罪 D.阿党附益罪 6、中国古代以丧服制表示亲属间血缘亲疏关系的制度,称为(D) A.五丧 B.五刑 C.五听 D.五服 7、世界上第一本法医学着作是宋慈所撰写的(B) A.《元典章》 B.《洗冤集录》 C.《封诊式》 D.《法律答问》 8、明朝创制的耻辱刑是(C)A.充军 B.发谴C.枷号 D.廷杖 9、为防止臣下结党营私,明律专门设立(B) A.“.谋叛”罪名 B.“奸党”罪名 C.“.谋反”罪名 D.“.受赃”罪名 10、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所设立的资政院实质上是(B)

中国法制史习题及答案

1.试述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发展演变。 答:中国古代刑罚制度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发端于夏、商两代,于西周时期实现了奴隶制五刑的完善和制度化。西汉文、景二帝对肉刑的改革和武帝时期开始的法律儒家化的进程是中国封建制五刑的发端,使中国古代刑罚制度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这一进程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进一步加快,最终完成于隋唐。《唐律疏议》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律,它也标志着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完善和最终确立。唐之后的历代:宋、元、明、清对刑罚制度都做过修改、损益,但基本维持了:笞、杖、徒、流、死五刑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 2.论述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过程及表现。 答: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所谓法律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注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国法律的儒家化运动由董仲舒等人发起,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两汉时期,这是儒家思想法律化的开始阶段。春秋决狱是中国法律儒家化的开端。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中国法律儒家化的深入阶段。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渗透到立法领域,掀起了引经注律的高潮。这样的律文与原法律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向纵深迈出了具有实质意义的一步。三是隋唐时期,这是中国法律儒家化的最后完成阶段。中国法律的儒家化过程,至隋唐已基本完成,儒家思想对中国法律的影响,被全面地反映在一部作为中国古代法典的代表作——《唐律疏议》中,《唐律》使儒家思想和封建法律融为一体,从而也形成了儒法合流的法律体系。另外,从两汉至隋唐,儒家思想对中国法律的影响是逐步深入到最后完成的过程。 3.试述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权保障体系。 答:中国古代特权制度是用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它的特征是维护不平等的社会关系,背离了法律的正直目的——维护社会的公正性。但这种“非法之法”却在中国古代社会得到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认可和遵守“,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原则被广泛地运用。这样一种社会制度能得到延续和发展,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特殊的历史文化环境所决定的。所以,中国古

中国法制史试题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1、春秋时期晋国范宣子铸刑书于鼎,这是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 2、“质剂”是适用于买卖关系的一种契约形式。() 3、按唐律规定,官吏犯“公罪”者从重处罚。() 4、汉文景刑制改革,彻底废除了墨、劓、刖、宫四种肉刑,。() 5、“折杖法”颁布于隋朝。() 6、汤刑是商朝法律的总称。() 7、秦汉时的髡、耐等刑罚属于耻辱刑,多作为劳役刑的附加刑使用。() 8、曹魏时“八议”正式入律。() 9、按秦朝法律规定,子盗父母等引起的诉讼不属于“公事告”。() 10、明朝中央司法机关有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 11、在夏朝,“墨”是罪名,也是刑名。() 12、汉代的法律形式有律、令、格、式四种。() 13、“非眚”是指过失犯罪,要从轻处罚。() 14、郑国执政子产将刑书铸在金属鼎上,公之于众,史称“铸刑鼎”。() 15、秦朝的中央司法官称大司寇。() 16、唐律对“化外人”犯罪实行属地主义原则。() 17、《宋刑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 18、“厂卫”虽然只是明朝的特务组织,却拥有监督司法审判的大权。() 19、秋审是一种会审制度,也是一种死刑特别复核制度。() 20、“德主刑辅”是西周立法的指导思想。() 21、赀刑是秦朝的独立刑种。() 22、明朝的刑部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 23、“傅别”是适用于租赁关系的一种契约形式。() 24、“谋反”是“重罪十条”中的一种罪名。() 25、《晋律》成为唐律的蓝本。() 26、《唐六典》是唐代最重要的刑法典。() 27、汉朝以身高作为判断刑事责任年龄的标准。() 28、宣政院是元朝中央设立的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关。() 29、禹刑是夏朝的刑法典。() 30、“通行饮食”是汉代的一种罪名。() 31、“眚”是指故意犯罪,要从重处罚。() 32、《吕刑》是周穆王时吕候所作。() 33、《晋律》是由律学家张斐、杜预编纂的,所以又称“张杜律”。() 34、汉朝的中央司法官称大理。() 35、唐律对“化外人”犯罪实行属地主义原则。() 36、“折杖法”是明太祖创设的。() 37、“公罪”是指官吏“缘公事致罪而无私曲者”() 38、理藩院是清朝设立的管辖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 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每小题1分共50分) 1.为讨伐有扈氏而发布战争动员令《甘誓》的是( ) A.黄帝 B.启 C.汤 D.周武王 2.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 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 3.西周在王位继承上实行( ) A.兄弟相宗制 B.嫡庶继承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父死子继制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是( ) A.《大府之宪》 B.《宪令》 C.《法经》 D.竹刑 5.依律发布反对或推翻朝统治的言论则构成( ) A.以古非今罪 B.妄言罪 C.非所宜言罪 D.怨望诽谤政治罪 6.增设加役流作为死罪的减刑的是( ) A.《开皇律》 B.《贞观律》 C.《武德律》 D.《永徽律》 7.北宋末年查检无主田收归国有的法律称为( ) A.屯田制 B.限田制 C.均田法 D.公田法 8.现存关于遗嘱继承的最早的法规是唐代制定宋代沿用的( ) A.《户令·应分条》 B.《户绝法》 C.《丧葬令》 D.《户绝条贯》 9.在元朝建立前后的立法活动中被《新元史·刑法志》称为元朝“一代法制之始”的是( ) A.《大札撒》 B.《条画五章》 C.《至元新格》 D.《大元通制》 10.元代死刑定制为( ) A.绞、斩二等 B.斩、陵迟二等 C.绞、斩、陵迟三等 D.绞、斩、枭首、陵迟四等 11.元代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 ) A.《元典章》 B.《至元新格》 C.《大元通制》 D.《经世大典》 12.《大明律》最后完成于( ) A.洪武元年 B.洪武七年 C.洪武二十二年 D.洪武三十年 13.明朝统治者为加重对官吏贪赃受贿罪的处刑在明律中特设“受赃”一卷于 ( ) A.《吏律》 B.《刑律》 C.《礼律》 D.《名例律》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充题:(每空0.5分,30空,共15分) 1、周朝总结商朝灭亡的教训,提出了“__以配天,明德慎__”的思想。 2、西周时,司法官员贪赃枉法之类的犯罪,称为“五过之疵”,主要指“惟官、惟反、_______、_______、惟来”等五种行为。 3、周代有所谓“三赦”之法,即赦幼弱、赦老耄、_______。又有“三宥”之法,即宥不识、_______、宥遗忘。 4、中国古代的继承制度,在财产权利方面基本上是诸子平均分配遗产,出嫁女一般没有继承权。在政治特权及宗法权利的继承方面实行的是_______。 5、在秦代,一些判案成例也有法律效力,称之为_______。 6、汉景帝时曾规定,老幼、孕妇、师、侏儒等“当鞫系者,_______之”。意即不戴刑具、不加桎梏。 7、自汉代开始,受阴阳五行说的影响,国家正式确定了按照季节执行赏罚的制度,此即“_______、_______”。 8、曹魏时,受《周礼》“八辟”的影响,在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八议”制度,八议分别是议亲、议故、议贤、_______、议功、议贵、_______、议宾。 9、南北朝时,法律首创以_______或_______抵当徒刑的制度,称为“官当”。 10、《唐律》由十二篇组成,即名例、卫禁、职制、_______、厩库、擅兴、盗贼、_______、诈伪、杂律、捕亡、断狱。

11、唐律首次将六种非法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归纳到一起,称为“_______”。即强盗、窃盗、枉法(赃)、不枉法(赃)、受所监临、坐赃。 12、_______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雕版印行的法典。 13、_______是世界史上的第一部法医学著作,其作者是南宋人宋慈。 14、清代,每年秋天在北京由九卿、詹事、科道、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进行两次大的会审,其中对当年各省上报的死刑案件及往年的死刑监候案件进行的会审称为;对京师刑部狱中在押死囚进行的会审称为_______。 15、清代,每年夏天要进行一次集中审录轻罪囚犯的会审活动,旨在“断薄囚、出轻系”,称为_______。 16、明清时代省级专职司法官员是_______,它是由宋元时代的各路专职司法官员_______演变而来的。 17、北洋政府时期,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正式宪法文本——《中华民国宪法》。这是贿选总统_______当政时颁布的,人称_______。 18、中国近代第一部民法典草案产生于_______时期,第一部正式民法典颁布于_______时期。 19、中国法律近代化完成的标志是******南京政府时期体系的形成。 二、判断正误并作出更正或简单说明理由:(每题2分,15题,共30分) 1、《周礼》是周朝的礼仪教材,后人把周代的所有礼仪习惯称为“周礼”。 2、“神判”的意思是神的裁判,“天罚”的意思是天的惩罚。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至5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春秋时期,郑国和晋国公布成文法后,反对者有( ) A、邓析 B、子产 C、孔子 D、赵鞅 E、叔向 2、唐朝的法律形式主要有四种即( ) A、律 B、令 C、格 D、比 E、式 3、元代不动产买卖必须具备的要件是( ) A、经官给据 B、先问亲邻 C、印契税契 D、过割赋税 E、官府审核 4、《资政新篇》在社会改革方面提出的措施有( ) A、革除迷信 B、禁吸鸦片 C、禁止溺杀子女 D、兴建医院 E、禁骄奢之习 5、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社会改革方面的法令有( ) A、禁烟令 B、禁赌令 C、权利平等令 D、慎重农事令 E、改革称呼旧制法令 三、1、CE 2、ABCE 3、ABCD 4、ABCDE 5、ABE 二、多项选择题 31.古人经常兵刑并提,兵即是战争,刑起于兵说的是( ) A.刑与战争分不开 B.兵刑同制 C.刑与战争无关 D.司法与兵政的掌管者一身二任 E.兵起于刑 32.春秋时期,晋国制定法律的活动有( ) A.赵盾制定《常法》 B.范宣子制定刑书 C.晋文公称霰时作“被庐之法” D.邓析作“竹刑” E.赵鞅、荀寅“铸刑鼎” 33.汉朝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有( ) A.按年龄确定刑事责任 B.亲亲得相首匿 C.贵族官员有罪先请 D.先自告除其罪 E.准五服以制罪 34.太平天国实行行政、司法合一制度,在中央除天王为最高裁判者外,还有( ) A.各王 B.侯 C.丞相 D.检点 E.推官 35.抗日战争时期为保护承租人的利益,法律规定出租人必须在下列情况下才能收回土地( ) A.契约期满 B.承租人非因不可抗力而一年不耕种、不交租

最新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好资料学习-----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在每小题每小题(本大题共30小题,1分,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前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 1.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A.夏 B.商 C.周 D.秦 2、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 A、圜土 B、夏台 C、畿 内 D、社 ( ) 3.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 B.断手、刖、劓、宫、大辟 C.墨、劓、刖、宫、大辟 D.醢、脯、劓、墨、大辟 、西周时期,法官在审讯中要察言观色,注意当事人的表情,这种4 审讯方法被称为() B、五听 C、五行 D、九刑A、 五刑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5 是()《宪令》 D、《大府之宪》、A、竹刑 B《法经》 C、《兴律》6.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 ) 和《杂律》 D.《厩律》A.《具律》 B.《盗律》 C. 、凌迟刑作为法定刑始于()7 D、明、宋 B、清 C、唐A 、在汉朝,由秦的“课”发展而来的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8 )

单行法规称为(、比、科 D、令A、律 B C 9、三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是() A、“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B、“拨乱之政,以礼为先”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C、“拨乱之政,以德为先” D、“拨乱之政,以律为先”( ) 《刑名》篇分为《刑名》与《法例》10.将《新律》之两篇的律典是 A.《九章律》 B. D. C.《北魏律》《北齐律》《晋律》 ( ) 11.隋朝的律有《开皇律》和 A.《大律》 B.《泰始律》 C. D.《武德律》《大业律》 ( ) 12.唐律中大致相当于现今刑法总则篇的是 A.《名例》 B.《刑名》 C.《法例》 D.《具律》 13.封建五刑和“十恶”最早规定于().《开皇 DA.《北齐律》 B.《晋律》 C.《唐律疏议》律》 )14.唐律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 大不敬A.不孝 B.恶逆 C. D.不义 )15.充军作为正式刑名,始自( .清朝.宋朝 B.明朗 C D.元朝A )16.明代中央的审判机关是( .刑部 B.都察院 C D.御史台A.大理寺

中国法制史试题库试卷一

中国法制史试题库试卷一

《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一 一、填充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得分签名 1、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2、西周刑法区别对待故意与过失,过失称为(眚),故意称为(非眚)。 3、西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兴律》)和(《厩律》)。 4、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5、宋朝为了防止科举考试中主考官、评卷人员循私舞弊,创立了(糊名)、(誊录)之法律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得分签名 1、商朝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奴隶制五刑是(C)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 B.断手、刖、劓、宫、大辟 C.墨、劓、刖、宫、大辟 D.孥戮、脯、刖、宫、大辟 2、西周穆王时期,令吕侯重新修订刑书,史称(D) A.《周礼》 B.《嘉石》 C.《九刑》 D.《吕刑》 3、秦律规定,偷偷移动田界标志的行为构成(C) A..非所宜言罪B.乏徭罪 C.盗徙封罪 D.盗窃罪 4、商鞅变法时期,为改变秦国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旧习俗,颁布了(C) A.《垦草令》 B.《为田开阡陌令》 C.《分户令》 D.《连坐法》 5、汉律规定,非嫡系正宗而继承爵位者,构成(A) A.非正罪 B.事国人过律罪 C.左官罪 D.阿党附益罪 6、中国古代以丧服制表示亲属间血缘亲疏关系的制度,称为(D) 《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一第4页,共5页

A.五丧 B.五刑 C.五听 D.五服 7、世界上第一本法医学著作是宋慈所撰写的(B) A.《元典章》 B.《洗冤集录》 C.《封诊式》 D.《法律答问》 8、明朝创制的耻辱刑是(C) A.充军 B.发谴 C.枷号 D.廷杖 9、为防止臣下结党营私,明律专门设立(B) A.“.谋叛”罪名 B.“奸党”罪名 C.“.谋反”罪名 D.“.受赃”罪名 10、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所设立的资政院实质上是(B) A..御用机构 B.国家议会 C.立法机关 D.司法机关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得分签名 1、西周“礼治”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 A.亲亲 B.尊尊 C.长长 D.男女有别 E.一断于法 2、汉朝官吏选拔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ABDE) A.察举 B.荫袭 C.科举 D.辟召 E.征辟 3、宋代不动产买卖契约的成立,必须具 备以下程序方面的要件(ABCDE ) A.先问亲邻 B.过割赋税 C.输钱印契 D.经官给据 E.原主离业 4、《大清新刑律》将刑罚分为主刑和从刑,主刑包括(ABCDE) A.死刑 B.无期徒刑 C.有期徒刑 D.拘役 《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一第4页,共5页

中国法制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夏朝的法制观是 A.奉"天"罚罪 B.威侮五行 C.禹刑 D."昏、墨、贼、杀" 2.商朝思想政治范畴的罪名是 A.腹非罪 B."乱政"、"疑众" C."好党" D.妄言罪 3.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 4.春秋时期,首次公布成文法典的国家是 A.郑 B.晋 C.齐 D.楚 5.战国时期,提出"刑无等级"法治主张的是 A.韩非 B.商秧 C.李俚 D.吴起 6.秦时主张在全国实行郡县制的是 A.李斯 B.韩非 C.商鞅 D.李俚 7.《盐铁论》称之为"论心定罪"的司法审判方式指 A.文字狱 B.春秋决狱 C.秋审 D.三司推事 8.中国古代社会中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是 A.《九章律》 B.《傍章》 C.《泰始律》 D.《唐律疏议》 9.科举制首创于 A.隋 B.唐 C.元 D.清 10.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官史选任采取 A.任子 B.察举 C.九品中正制 D.征召 11.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活跃的时期是 A.秦 B.唐 C.宋 D.元 12.封建五刑和"十恶"最早规定于 A.《北齐律》 B.《晋律》 C.《唐律疏议》 D.《开皇律》 13.汉朝提出一套唯心主义"君权神授"理论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班固 C.蔡邕 D.叔孙通 14.唐律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 A.不孝 B.恶逆 C.大不敬 D.不义 15.首创以程朱理学为程式的经义取士制度的朝代是 A.唐 B.宋 C.元 D.清 16.元朝地方官吏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 A.《元典章》 B.《大元通制》 C.《经世大典》 D.《至元新格》 17.元朝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 A.理藩院 B.宣政院 C.大宗正府 D.中书省 18.充军作为正式刑名,始自 A.宋朝 B.明朝 C.清朝 D.元朝 19.明代中央的审判机关是 A.大理寺 B.都察院 C.刑部 D.御史台 20.首创市舶制度的朝代是

最新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中国法最早的一个主要形式是战争中的(军法)。 2、西周中期,穆王命吕侯制作了(《吕刑》)。 3、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司法官称为廷理。 4、战国时期,商鞅“改法为律”。 5、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大量的记载秦法律令的竹简是在1975年发现的。 6、汉代规定:“天子诏所增损,不在律上者为令”。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了三省制,作为中央中枢机构。 8、唐朝给授农民土地的法律称为均田法。 9、金太祖建国之初,在法制上主要采用女真习惯法,而无成文法。 10、元朝设置行中书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11、明朝简化税制“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 12、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合称“科道”,使监察机构一体化。 13、《资政新篇》是洪仁玕提出的带有一定资本主义色彩的太平天国后期纲领性文件。 14、1906年,清政府制度了《大理院审判编制法》,就大理院和京师审判组织加以规定。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 16、北洋政府奉行特别法应先于普通法原则。 17、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在形式上实行三级立法体制。 18、1934年1月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最主要的是增加了“同中农巩固地联合”的内容。 19、抗日民主政权保障人权条例规定,除_公安司法机关以外,任何机关团体不得进行逮捕、审问、死刑。 20、解放战争后期,人民审判机构的体制不断完善,审判机构一律改称人民法院。 二、单项选择题 1、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B )A、圜土 B、夏台 C、畿内 D、社 2、西周时期,法官在审讯中要察言观色,注意当事人的表情,这种审讯方法被称为(B ) A、五刑 B、五听 C、五行 D、九刑 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是(B ) A、竹刑 B、《法经》 C、《宪令》 D、《大府之宪》 4、秦统一天下后,继续推行法家思想,对秦始皇政权和法制活动影响极大并成为其指导思想的是( C ) A、商鞅的思想 B、李斯的思想 C、韩非的思想 D、李悝的思想 5、为了限制士族对清议的操纵,南朝法律中设有( B ) A、重罪十条 B、清议禁锢之科 C、八议 D、准五服以制罪 6、唐律中的“谋危社稷”是指( B ) A、谋大逆 B、谋反 C、恶逆 D、谋叛 7、凌迟刑作为法定刑始于( A )A、宋 B、清 C、唐 D、明 8、元朝由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C ) A、《大元通制》 B、《泰和律》 C、《元典章》 D、《至正条格》 9、明朝统治者为加重对官吏贪赃受贿罪的处刑,在明律中特设“受赃”一卷于( B ) A、《名例律》 B、《吏律》 C、《礼律》 D、《刑律》 10、清代以“四格”为标准考核官吏,其中品德操行方面的内容称为(A)A、守 11、清末设立的咨议局,依其章程规定,其性质是( B ) A、地方立法议会 B、各省采取舆论之所 C、督抚的咨询机构 D、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12、南京临时政府依据“天赋人权”理论,制颁一系列法令,其中意义最为深远的是(B ) A、禁止买卖人口令 B、权利平等令 C、禁烟法令 D、禁赌法令 13、《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行使统一解释法令及变更判例之权的是( B ) A、立法院 B、司法院 C、最高法院 D、行政院 14、中国宪政运动史上劳动人民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 B ) A、《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C、《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抗日救国十纲大纲领》 15、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确立于( C ) A、工农民主政权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建国后 三、多项选择题 1、春秋时期,郑国和晋国公布成文法后,反对者有(CE )A、邓析 B、子产 C、孔子 D、赵鞅 E、叔向 2、唐朝的法律形式主要有四种即( ABCE )A、律 B、令 C、格 D、比 E、式 3、元代不动产买卖必须具备的要件是(ABCD)A、经官给据 B、先问亲邻 C、印契税契 D、过割赋税 4、《资政新篇》在社会改革方面提出的措施有( ABCDE ) A、革除迷信 B、禁吸鸦片 C、禁止溺杀子女 D、兴建医院 E、禁骄奢之习 5、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社会改革方面的法令有(ABE ) A、禁烟令 B、禁赌令 C、权利平等令 D、慎重农事令 E、改革称呼旧制法令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禹刑:传说为夏朝法律的总称。大抵是启及其后继者根据氏族晚期习俗陆续积累的习惯法,具体内容无

中国法制史习题

中国法制史习题 前言 一、问答题 1.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中国法制史的基本发展线索及基本特点是什么? 二、论述题 1.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章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法制 一、选择题 1.讨伐有扈氏时发布战争动员令《甘誓》的是( )。 A.周武王B.秦始皇C.黄帝D.夏启 2.夏朝的法制观是( )。 A.奉"天"罚罪 B.威侮五行 C.禹刑 D."昏、墨、贼、杀" 3.“昏、贼、贼,杀”是夏朝法律内容,其中“杀人不忌为( )”。 A.昏B.杀C.墨D.贼 4.中国古代以羞辱、恐吓为特征的象征性惩罚称为() A.象刑B.赎刑C.鞭刑D.流刑 5.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先后实行了( )。 A.禅让制B.父死子继B、兄终弟及 D.嫡长继承制E.遗嘱继承制 二、问答题 1.简述中国法的起源。 2.什么是《禹刑》、《汤刑》? 3.夏商时期的刑法原则主要有哪些? 4.什么是奴隶制五刑? 三、论述题 1.试述夏商法制中的神权法思想。 第二章西周的法制 一选择题 1.《吕刑》的制定者是( )。 A.李悝B.商鞅C.邓析D.吕侯 2.汉代学者认为西周已经对民、刑诉讼作了一定区分。根据这种见解,西周时,民事诉讼称为( )。

A.质剂 B.傅别 C.狱 D.讼 3.西周时期全面负责中央司法事务的是()。 A.司寇B.小司寇C。大司寇D。士师 4.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5.西周的主要立法有( )。 A.《工律》B.《誓命》 C.《吕刑》D.《九刑》E.《九章律》 二、问答题 1.什么是宗法制?其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2.西周礼与刑的关系是什么? 3.西周刑法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4.什么是"五听"? 三、论述题 1.试述西周的法制指导思想。 2.什么是"礼"?西周礼的实质是什么? 第三章春秋战国的法制 一、选择题 1.我国古代首次公布的成文法是在( )。 A、竹简上 B、鼎上 C、纸上D.帛上 2.《竹刑》是郑国大夫( )私自编撰的。 A.子产 B.邓析 C.赵鞅 D.赵盾 3.春秋时期,郑国公布成文法,提出反对的是( )。 A.孔丘B.商鞅C.魏文侯D.叔向 4.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司法官叫( )。 A.司寇 B.廷理 C.廷尉D.大理 5.春秋时期,首次公布成文法典的国家是( )。 A.郑 B.晋 C.齐 D.楚 6.战国时期,提出"刑无等级"法治主张的是( )。 A.韩非 B.商鞅 C.李俚 D.吴起 7.《法经》共( )。 A.三篇B.七篇C.六篇D.九篇 二、问答题 1.春秋时期法家法制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法经》的篇目及内容是什么?它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如何? 3.试述商鞅在秦国的法制改革。 三、论述题 1. 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意义是什么?

大学《中国法制史》试题库及答案

唐朝法定的徒刑分为()。 收藏 A. 六等 B. 五等 C. 四等 D. 三等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夏朝出现了一种制度,可以用财物折抵刑罚,这种制度叫做()。收藏 A. 圜土 B. 赎刑 C. 禹刑 D. 甘誓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马锡五式审判发生于 收藏 A. 解放战争时期 B. 井冈山时期 C.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D. 延安时期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与共产党人的婚姻法主张不一致的是 收藏 A. 男女平等 B. 保护婚约 C. 一夫一妻

婚姻自由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清朝第一部颁行全国的法典是 收藏 A. 大清律集解附例 B. 大清律集解 C. 刑部则例 D. 大清律例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关于宋代法律和法制,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收藏 A. 宋仁宗朝敕、例地位提高,“凡律所不载者,一断于敕、例” B. 《宋刑统》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 C. 宋建隆四年颁行“折杖法” D. 宋代法律因袭唐制,对借与贷作了区分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编敕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形式形成于? 收藏 A. 宋代 B. 明代 C. 唐代 D. 隋代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下列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内容的主要发展表现的是收藏 A. 一夫一妻

官当人律 C. 官当人律 D. 八议人律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被称为“司法独立”第一案的是 收藏 A. 姚荣泽案 B. 苏报案 C. 宋教仁案 D. 秋瑾案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元代笞、杖刑的尾数为( ) 收藏 A. 5 B. 7 C. 8 D. 6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宋刑统》是按照()模式编纂而成的一部封建法典?收藏 A. 律 B. 律例合编 C. 律疏 D. 刑律统类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完整版)中国法制史题目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题目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政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政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传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法官是()。 A.蚩尤 B.皋陶 C.共工 D.黄帝 2.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 A.夏 B.商 C.周 D.秦 3.夏朝法律的总称是()。 A.肉刑 B.夏政 C.禹刑 D.五刑 4.夏朝中央最高司法官叫()。 A.蒙士 B.大理 C.大司寇 D.小司寇 5.夏启夺取政权后将所征服的地域划分为()。 A.九牧 B.九州 C.九鼎 D.九洲 6.最早出现的军法出现在()。 A.《礼记.王制》 B.《左传》 C.《尚书.甘誓》 D.《尚书.汤誓》 7.夏启作为夏朝第一个帝王,打破了传统的禅让制,确立了()。 A.王位世袭制 B.皇帝世袭制 C.爵位世袭制 D.总通世袭制

8.我国首次制定赎刑是在()。 A.夏 B.商 C.西周 D.秦朝 9.“禹刑”最先见于()。 A.《史记》 B.《左传》 C.《尚书》 D.《竹书记年》 10.夏朝的“五刑”有墨、劓、膑、宫和()。 A.罚金B.杀C.鞭刑D.徒刑 11.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 A.圜土B.夏台C.畿内D.社 12.夏朝法的主要形式是假借天意发布的()。 A.王命B.天命C.禹刑D.礼仪 13.《五刑》又称为()。 A.汤刑 B.甫刑 C.赎刑 D.正刑 14.关于《五刑》的起源,最早见于()。 A.《尚书.大传》 B.《尚书.尧典》 C.《尚书.甘誓》 D.《尚书.汤誓》 15.“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A.习惯B.战争动员令C.祭祀D.礼仪 16.炮烙之刑出现于()。 A.夏朝 B.西周 C.春秋 D.商朝 17.商朝假托天意断罪、具有一定司法权的人是()。 A.商王 B.贵族 C.卜者 D.掌戮 18.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

中国法制史习题及答案.doc

L试述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发展演变。 答:中国古代刑罚制度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发端于夏、商两代,于西周时期实现了奴隶制五刑的完善和制度化。西汉文、景二帝对肉刑的改革和武帝时期开始的法律儒家化的进程是中国封建制五刑的发端,使中国古代刑罚制度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这一进程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进一步加快,最终完成于隋唐。《唐律疏议》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律,它也标志着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完善和最终确立。唐之后的历代:宋、元、明、清对刑罚制度都做过修改、损益,但基本维持了:笞、杖、徒、流、死五刑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 2.论述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过程及表现。 答: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所谓法律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注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国法律的儒家化运动由董仲舒等人发起,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两汉时期,这是儒家思想法律化的开始阶段。春秋决狱是中国法律儒家化的开端。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中国法律儒家化的深入阶段。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渗透到立法领域,掀起了引经注律的高潮。这样的律文与原法律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向纵深迈出了具有实质意义的一步。三是隋唐时期,这是中国法律儒家化的最后完成阶段。中国法律的儒家化过程,至隋唐已基本完成,儒家思想对中国法律的影响,被全面地反映在一部作为中国古代法典的代表作一一《唐律疏议》中,《唐律》使儒家思想和封建法律融为一体,从而也形成了儒法合流的法律体系。另外,从两汉至隋唐,儒家思想对中国法律的影响是逐步深入到最后完成的过程。 3.试述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权保障体系。 答:中国古代特权制度是用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它的特征是维护不平等的社会关系,背离了法律的正直目的一一维护社会的公正性。但这种“非法之法”却在中国古代社会得到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认可和遵守“,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原则被广泛地运用。这样一种社会制度能得到延续和发展,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特殊的历史文化环境所决定的。所以,中国古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中国法最早的一个主要形式是战争中的______________。 2、西周中期,穆王命吕侯制作了《______________》。 3、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司法官称为______________。 4、战国时期,______________“改法为律”。 5、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大量的记载秦法律令的竹简是在__________年发现的。 6、汉代规定:“天子诏所增损,不在律上者为______________”。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了____________省制,作为中央中枢机构。 8、唐朝给授农民土地的法律称为______________。 9、金太祖建国之初,在法制上主要采用女真_____________法,而无成文法。 10、元朝设置______________,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11、明朝简化税制“____________法”是中国赋役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 12、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合称“__________”,使监察机构一体化。 13、《资政新篇》是______提出的带有一定资本主义色彩的太平天国后期纲领性文件。 14、1906年,清政府制度了《__________》,就大理院和京师审判组织加以规定。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总统制为 ______________制。 16、北洋政府奉行______________应先于普通法原则。 17、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在形式上实行______________级立法体制。 18、1934年1月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最主要的是增加了“同______________巩固地联合”的内容。F1hDIV7u9s 19、抗日民主政权保障人权条例规定,除______________以外,任何机关团体不得进行逮捕、审问、死刑。F1hDIV7u9s 20、解放战争后期,人民审判机构的体制不断完善,审判机构一律改称 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政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F1hDIV7u9s 1、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 ) A、圜土 B、夏台 C、畿内 D、社 2、西周时期,法官在审讯中要察言观色,注意当事人的表情,这种审讯方法被称为< ) A、五刑 B、五听 C、五行 D、九刑 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是< ) A、竹刑 B、《法经》 C、《宪令》 D、《大府之宪》 4、秦统一天下后,继续推行法家思想,对秦始皇政权和法制活动影响极大并成为其指导思想的是< ) A、商鞅的思想 B、李斯的思想 C、韩非的思想 D、李悝的思想 5、为了限制士族对清议的操纵,南朝法律中设有< ) A、重罪十条 B、清议禁锢之科 C、八议 D、准五服以制罪 6、唐律中的“谋危社稷”是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