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地质背景概况

无锡市地质背景概况
无锡市地质背景概况

无锡市地质背景概况

1 气候背景

无锡市地处长江下游,东邻苏州,西接常州,北依长江,南靠浙皖,中抱太湖,是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工作区范围包括江阴市、宜兴市2个县级市和崇安区、北塘区、南长区、滨湖区、惠山区、锡山区、新区7个区,地理坐标北纬31°07′—32°02′、东径119°33′—120°38′,总面积4627.46 km2。

无锡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区,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1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7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全年无霜期220天左右。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048 mm,降水的年际、季节变化较大,最大降雨量可达1738mm以上,降雨多集中在汛期的6-8月,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5%左右,汛期降雨形式多为暴雨、阵雨和连阴雨。

2 地质环境背景

2.1地形地貌

在长期的地壳持续性上升、下降以及江河湖海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无锡市以平原为主,低山、残丘为辅的地形地貌特征,地势总体呈西南、北高,中间低的形态展布。宜兴南部基岩广泛裸露,崇山峻岭与冲沟谷地相依分布,最高峰茗岭黄塔顶海拔高度611.5m,为全区群峰之冠;市区西南部和江阴市北部的山丘总体上呈北东、北东东走向,最高峰为惠山的三茅峰,海拔328.98 m;除此之外的广大地区均为地势低平的沉积平原,高程一般低于5 m,局部为负地形。后经城市建设、兴修水利、设闸排水、整修圩堤,已成为建设用地和良田。

2.1.1 地貌发展简史

区内地貌形态经受多次构造运动而形成,印支运动主要表现为强烈的褶皱运动,形成了一系列的褶皱隆起和坳陷,奠定了本区地形外貌的基础。

燕山期升降差异运动控制了中生代以后的沉积,区内大多数古盆和古凹陷都沉积了巨厚的侏罗系、白垩系以及第三系地层。在安阳山等地还发生了火山喷发堆积作用,填平了一部分古盆和古凹陷,形成了安阳山、狮子山等地的古火山喷发堆积地貌。

早第三纪,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继承了老构造运动性质,宜兴南部低山丘陵区持续上升,受强烈的风化剥蚀作用,表现为剥蚀夷平;北部平原区以缓慢沉降为主,并接受下第三系碎屑岩沉积。晚第三纪时期,内动力作用明显减弱,因而对早期形成的地貌进行剥蚀和改造逐渐衰减。

第四纪地质时期,地壳仍以垂直升降运动为主,但外动力作用加强,在冷暖气候的作用下,出现了2-3次的海陆变迁,北部长江也以不同形式影响至本区,并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冲湖积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和茗岭、惠山等低山丘陵地貌形态。

2.1.2 地貌分区及特征

根据地貌成因和形态类型的差异,全区可划分为低山丘陵构造剥蚀区、太湖冲湖积平原区和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依据次一级地貌形态、成因和高程等特征,又可分为七个亚区。

2.1.2.1低山丘陵剥蚀构造区

根据山体形态和出露位置分为低山丘陵、残丘、孤岛三个地貌亚区。

⑴低山丘陵

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宜兴南部、市区西南部以及江阴北部。

宜兴南部一带山体多呈脉状,山脉连绵不断,走向明显,九里湾山、龙池山一带山体多呈东西向和北东向展布,铜官山、离墨山一带山体则多呈南北向和南东向排列。受褶皱断裂控制,组成

物主要为志留系、泥盆系砂岩以及三叠系灰岩,海拔高度100-611.5m不等。山地地形起伏较大,山势较陡,坡度一般20-35°,少数山坡大于35°,局部达50-60°。张渚、湖父盆地岩溶地貌发育,多见石芽、溶沟、溶槽、溶洞、落水洞等。

市区低山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马山—山军嶂山、摩天岭—舜柯山、惠山、雪浪山—龙王山以及充山等地,山体组成一个北东、北北东向的“Y”型环抱太湖,是本区主要构造剥蚀丘陵山区。山体大部分由泥盆纪石英砂岩构成,多为地层产状比较和缓的单斜断块山体,海拔一般200m,惠山三茅峰可达328.98m,其次山军嶂山231m。山体走向多数为北东、北北东向,其间连续性差,似断非断,隐约相连。山顶多呈尖浑或馒头状,一般沿湖岸边缘的山坡较陡,坡角20-35°,湖蚀港湾发育;北坡比较平缓,坡度一般15-20°。

江阴境内低山主要分布在月城、云亭、华士一带,山体多呈北东或近东西向展布。基岩主要由志留系、泥盆系砂岩组成,抗风化能力较强。山顶多呈尖浑圆状,山坡坡度多大于25°。

⑵残丘

主要为分布于宜兴城南、丁蜀、市区东部以及江阴西部、东北部平原之上的孤丘,呈零星分布。山体一般呈北东向展布,山脊连线不明显,山顶多为浑圆状或馒头状,其组成物多为泥盆系砂岩,次为灰岩及火山岩等。以剥蚀作用为主,在山麓地带多形成了0.2-3m不等的残坡积层,植被发育。

⑶孤岛

主要分布于太湖水域中的孤山小岛,如三山岛、拖山、龟山等。岛上基岩裸露,山顶大多为馒头状,海拔高程20-50m。

2.1.2.2太湖冲湖积平原区

根据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类型和地形特征又可分为高亢平原、冲湖平原、湖沼平原三个地貌亚区。

⑴高亢平原

地势平坦,分布于低山、残丘的山前地带以及江阴大部地区,毗邻于冲湖平原区,地面相对高程5-10m左右,其组成物大多为晚更新世冲积成因的棕黄、黄褐色粉质粘土,含铁锰结核。由于面状冲刷作用,水土流失现象普遍。

⑵冲湖平原

分布于市区广大平原带以及宜兴东北部和西北部。区内地势低平,地面高程一般2.5-5m。地表以晚更新统和全新统冲湖积成因的黄色粘土、粉质粘土、粉质砂土为主。

⑶湖沼积平原

主要分布于玉祁—石塘湾一带、马山人工堆积区、鹅湖以及宜兴徐舍、新庄、官林等地,地面高程一般在1-2.5 m,局部为负地形。河流密布,纵横交错,形成网格状水系,渍害较重。组成物为全新统,深黑色、灰黑色淤泥质土和淤泥层较发育。

2.1.2.3 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

分布于江阴北部沿江一带。区内地势平坦,地面标高3-6m 不等,地势向长江微倾,地表土层主要为全新世长江漫滩相沉积的粉质粘土、粉质砂土。

2.2 基岩地质

2.2.1 地层

本区地层隶属于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及江南地层分区,中志留系至晚白垩系地层发育。地层出露残缺不全,地表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志留系茅山组及泥盆系观山组的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等,常组成区内褶皱构造背斜的核部,构成低山残丘的景观。主要见于江阴的秦皇山—花山—崎山—定山一线、沿江—君山—黄山—长山一线及中部的毗山、砂山、乌龟山,无锡市区的陆区—阳山、惠山及太湖沿岸,宜兴市的南部山区等,余之地段的基岩多被第四系松散层覆盖。据区域地质资料及钻孔揭露,区内基

岩地层主要分布有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表1)。

2.2.2岩浆活动及火成岩

区内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燕山期,该时期既有岩浆的侵入,又有火山的喷发作用,喜马拉雅山期仅有小规模的火山喷发,其活动在空间上受北北东向和东西向构造控制。

燕山期火成岩主要分布在区内的西南部,即宜兴市的烟山一带,主要岩性为侏罗系龙王山组的安山岩、火山碎屑岩和大王山组的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和火山碎屑岩;在市区中部的安阳山、狮子山以及南部山区的百脚山—屏风山一带亦有发育分布;隐伏岩体则主要分布在北塘、安镇、张泾和严家桥等地带,形成于燕山期的第二次侵入。

喜马拉雅山期火成岩仅在宜兴市的都山有小范围的分布,出露面积约0.4 km2,岩性为橄榄玄武岩,具柱状节理。

2.2.3断裂构造与地震

2.2.

3.1断裂构造

根据断裂的规模和波及深度,大致可划分为区域性(深)断裂,大断裂和一般断裂。

区域性断裂:切穿下地壳(硅铝层)深达上地幔(硅镁层)、控制地体的边界断裂,对沉积作用、岩浆活动有直接的控制作用。莫霍面有起伏变化,重磁物理场特征明显,遥感影像上亦有显示。

大断裂:切穿上地壳深达康氏(conr)面,是区域性断裂的

派生与配套断裂,或控制地体内次级构造单元的边界断裂。地球物理场和遥感影像均有一定显示,地史上某一阶段对沉积作用和岩浆作用有控制作用。

一般性断裂:规模较小,常常是横切隆起,凹陷的断裂组,遥感影像特征仍比较明显。

推覆(逆、冲)断裂:这是工作区内较典型的断裂,深不足1km,延展较大,可能与旋卷构造或伸展构造有关。

⑴区域性断裂特征

苏锡(黄姑)断裂:北西向展布,斜切工作区,重力场为一明显梯度带。区内长大于190km,主断面倾向北东,具张扭性,左旋(如图1)。

1

锡(黄姑)断裂剖面图

该断裂可能属金山—川沙断裂带匹配的转换断裂,产生在中晚元古代(?)。加里东期东升西降;印支期东段平静,西段(吴江以西,苏锡段)与湖苏断裂共轭,其结点处深达上地幔,产生无锡、苏州西部岩浆房;燕山期东段控制火山岩活动,西段为侵入活动。

张渚—洛社断裂(江南断裂北段):从宜兴张渚、徐舍(前黄盆地北东缘)至无锡洛社,经苏锡断裂左形平移,从常州龙虎塘至江阴利港过江进靖江境内。区内长90km。HQ—13线断裂面显示倾向北西,大地电磁测深-20~-30km,东侧高阻板状块体向北西斜插至下地壳。

⑵大断裂特征:

江阴沿江断裂:大致呈东西向展布,长约100km,航磁呈正

常场,江阴长江大桥勘探孔岩芯破碎,推断系张性断裂,向北倾。

东北塘—长泾断裂:主要构造形迹见于无锡北东部,东北塘镇至江阴长泾镇,北东向,全长大于22km,为祝塘凹陷南侧的边界断裂,据HQ—13线资料,断裂属于湖苏断裂有关的伸展构造,切割深度7-8km,沿结晶基底走滑推覆长度约80km。

查桥—严家桥断裂:属东北塘—长泾断裂的组合断裂,分布在东北塘—长泾断裂的南侧,相距8km,北东向可见长度大于10km,东北端见严家桥石英二长岩侵位,切割深度7-8km,沿结晶基底走滑,推覆长度约60km。

离墨山—螺蛳山断裂: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长15km,宽5km左右。由一系列近东西走向的正断层及岩脉群组成。北侧断层及岩脉都向北倾,南侧断层及岩脉都向南倾,倾角较大,构成“地垒”构造。

⑶一般断裂:

除上述大断裂,区域断裂外,一般性断裂密度较大,主要有两组,北西向一组(横向断裂)更为发育,切割隆凹、切割新近系前所有地层,以张扭为主,且控制新近系沉积盆地及新近纪玄武岩局部喷发,苏锡断裂北东侧的北西断裂(湖塘里—姚家巷断裂、八士—荡口断裂、堰桥—鸿声断裂)切割深度可能断至下地壳。

钱桥—冠嶂山断裂:位于梅园背斜之轴部,自钱桥至徐巷长约7km,向南西延入太湖。据太湖水上地震物探结果,可能过太湖至冠嶂山。该断裂具有宽达400—500m的断层破碎带,带内观山组石英砂岩产状凌乱,岩石破碎,破裂岩、糜棱岩等构造岩,砾石磨园度好,多为次园状。断裂属背斜纵张断裂,但在后期左行压挤作用下,破裂面多呈舒缓波状,局部具片理化和硅化。

阳山—藕塘断裂:东西向展布,长约9km,被北西向断裂平移,由藕塘、新渎、阳山和牛郎山四条断裂组成,向南倾,以逆

冲为主,破碎带数米,可能系张渚—洛社断裂的派生断裂,控制了上侏罗统的火山岩分布。

祝塘—练塘断裂:走向300°—310°,长约25km。该断裂北西部控制了严家桥岩体,与和尚殿断裂、虞山断裂共同控制了羊尖—虞山间的晚白垩世盆地,该断裂属盆地西南侧边界断裂,呈张性,左行平移,平移距约500m左右,并且切割了NE向断裂。

2.2.

3.2 埋藏的基岩面形态特征

复杂的区域地质构造作用,使得广阔平原区基岩面在一定的深度区间内,表现出较大的起伏变化,成为无锡市地质环境背景条件评价中,最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

由于该背景特征不仅影响第四纪地层的厚度和岩性结构,含水层的发育分布等也与此密切相关,同时还直接影响到地面沉降的不均匀性,地裂缝灾害也因此而发生。

地处江南断裂和湖苏断裂之间的无锡块段,相对两侧隆起,分布有较高的片状山丘,在平原区基岩面埋深也明显变浅,一般在160m深度以内表现出较大的起伏变化。其间受苏锡断裂及其它次级断裂切割控制,又可进而分列出断凸和断凹。江阴北半部、无锡东北部以及大运河以南沿太湖地带,都展布有断裂构造边界控制的断凸地块。而在江阴南部和沪宁沿线二侧地带,则为相对的断凹。断凸区多为印支褶皱基底,基岩面埋藏深度一般在120m 以内,起伏变化大,潜山发育。断凹区,多为白垩系红层基底,基岩面起伏变化较小,一般在140-170m之间,成为控制中更新世古河道发育的主要因素。但在断凸断凹相间部位,基岩面易陡变,常发育断层崖。

2.2.

3.3 地震

据历史记载,自276年至2005年,无锡市共发生有感地震48次,总体来讲,震级较低,但宜兴市曾发生过5级地震。规划区周边地震活动较为频繁,近三十年周围发生的几次地震,如1974

年4月22日溧阳发生5.5级地震,1979年7月9日溧阳发生6级地震,1984年5月21日南黄海发生5.25级地震,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交接地区发生5.1级地震等,当发生地震时,无锡震感较强,表明受外地邻区的地震影响较大。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无锡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0.10g。

2.3 第四纪地质

2.3.1影响第四纪沉积的主要因素

区内第四纪地层广泛分布,厚度由小于20m-200m不等,自西南往东北总体呈现薄—厚—薄—厚—薄的变化趋势,反映无锡市特定空间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基底构造的继承性差异沉降运动,对本区第四纪沉积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它不仅塑造了前第四纪末的古地貌格架,而且还以持续缓慢沉降影响本区,致使无锡市地面高程不断降低,由地势较高的山丘谷地向高亢平原进而演化成湖沼洼地平原,这是主导区内第四系沉积环境发生重大转变的重要影响因素。

气候冷暖交替引起的海平面频繁升降,也是直接影响本区第四纪沉积又一重要因素。据较多钻孔揭露的第四纪地层岩性和测试资料分析,晚更新世,随着全球气候的转暖,海平面的上升,本区处于海侵波及范围,海侵海退一直影响着本区,海岸线西迁一次比一次纵深。

长江谷地第四纪时期的南迁,为本区第四纪沉积物提供了丰富的物源, 同时还塑造了长江下游流域地貌形态,它与海洋共同作用控制和改造了本区的第四纪沉积环境,尤其在中更新世以后,对比长江异地物源和本地物源形成的沉积物,其岩性综合特征上均有明显的差异。

2.3.2 “三大沉积单元”反映出的沉积过程和沉积规律

依据其岩性成因、物质组成、分布等综合特征,可将区内第四纪地层清晰地划分为三个大的沉积单元体,下部:以杂色粘土夹含砾砂层为主,水平方向上变化复杂,为地区性水动力条件下的河湖相近源沉积,其沉积时代相当于更新世早期;中部:突显区域性大河流作用,一般由黄色调粘性土和较厚的灰色砂层组成,在大范围内较稳定反映“二元结构”特征,沉积物源主要依赖古长江搬运,标志古长江已强烈影响至本区,泥砂丰富,沉积较迅速;上部:灰色夹灰黄色粘土、粉质粘土、粉细砂,层序变化清晰,其中灰色层位水平层理发育,多具“千层饼”状结构特征,岩性很松软,富含海相有孔虫、介形虫化石,反映本区平原已完全进入海平面升降变幅范围内,系海洋作用强烈的长江河口地区形成的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其沉积时代相当于更新世晚期及全新世。三大套地层的沉积,清楚地反映无锡市第四纪期间区域沉积环境条件的总演变规律。

2.3.3第四纪地层

据以往研究成果,区内第四纪地层自下而上划分如下(表2):

2

第四

纪地

层划

分及

综合

特征

更新统(Qp1)

根据沉积物岩性结构特征和古气候变化,本区在局部低凹地段仅见下更新统上段。(Q p13)地层分布:岩性显示河湖相沉积特征。上部为黄褐、棕黄色粉质粘土,含

铁锰质结核和少量钙质结核,其中夹有粘质粉土薄层,局部见水平层理,厚度一般5-10m。下部为灰色夹灰黄色中细砂、含砾中粗砂,分选性较好,厚度小于10m。

⑵中更新统(Qp2)

该统在本区发育分布较广,主要受区域性大河流作用控制,为一套规律性非常清晰的古河道相沉积地层,在平面展布上具汊支多、河道阔广特征。厚度一般为40-80m,厚度变化随沉积古地貌而定,在古河床区一般达25-50m,在近山体地带或河间地段,相应变浅变薄,厚度多在10-25m之间。沉积物虽遭受后期一定程度的冲刷破坏,顶界埋深变化较大,但地层结构在井下剖面中仍保存比较完整。

剖面上显示特有的上细下粗古河道型“二元结构”特征,上段主要为灰黄、黄褐色粉质粘土夹粘质砂土,一般为可塑状态,可见水平层理,含较多淡水螺壳类化石,系河湖相或泛滥相沉积;下段为较厚的灰色中细砂、中粗砂,分布比较稳定,局部含磨圆度较好的细小砾石,稍密,分选较好,具水平层理,在垂向上常见2-4个粗细正韵律变化。在古河道二侧为相对较窄的古漫滩地带,岩性明显变细,一般为厚度不

大的粉质粘土夹薄层粉细砂。

⑶上更新统(Qp3)

晚更新世,本区全面进入海进海退沉积序列,形成了一套多层状叠置的以灰色为主的沉积物。根据地层岩性成因和沉积间断,并结合测年、孢粉、微古测试资料,将该统分为上、下两段。

下段(Qp31):一般分布在24-40m深度间,厚度14-16m,以

滨海沼泽相为主,岩性为灰色粉质粘土夹薄层粉砂,软塑状,富含广盐性有孔虫,如厚壁卷转虫、希望虫等。

上段(Qp32):该段由二个陆相层夹一海相层组成,可划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下部(Qp32-1):区内较广泛分布,岩性主要为棕黄色杂青灰色粘土、粉质粘土,硬可塑状,局部夹粉细砂薄层。含铁锰质结核和钙质结核。顶界深度一般18-40m,厚度4-21m。中部(Qp32-2):较广泛分布于全区。岩性主要为灰至深灰色粉质粘土,局部地段含淤质土,微薄层理发育,具“千层饼”结构特征,其间夹有粉细砂。因受后期侵蚀性冲刷破坏,顶界深度自西南往北东方向梯状增加,厚度变化于10-25m之间。上部(Qp32-3):较广泛分布,并多出露地表。岩性主要为棕黄杂青灰色粉质粘土,顶部多有一层不厚的青灰色段,可塑至硬塑状,普遍含铁锰质结核和钙质结核。

⑷全新统(Qh)

由于本区上更新统黄褐色粉质粘土(Q p32-3)较广泛出露地表,全新统主要以暗沟、暗塘、暗浜相局部发育分布,但在锡西、东部鹅湖以及宜兴徐舍等地以全新世中晚期为主的湖沼积相堆积比较稳定,厚度一般在3m以内,但在前洲一带可达10-16m。岩性以淤质粘土为主,局部夹泥炭层,14C测年都在1000-2000a之间。

2.4 水文地质

2.4.1地下水类型及水文地质特征

本区地下水类型较多,埋藏条件复杂,而且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具有较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根据地下水赋存介质,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及基岩裂隙水三大类型。平原区以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垂向上多层叠置。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下发育多处隐伏碳酸盐岩块段,分布有裂隙溶洞水。基岩山

区及孤山残丘周边,以基岩裂隙水为主。

2.4.1.1 松散岩类孔隙水

⑴江阴市、无锡市区

根据含水砂层的成因时代、埋藏分布、水力联系及水化学特征,松散岩类孔隙水自上而下可依次划分为:孔隙潜水含水层(组)、孔隙第Ⅰ承压含水层(组)、孔隙第Ⅱ承压含水层(组)、孔隙第Ⅲ承压含水层(组)。

A、孔隙潜水含水层(组)

区内普遍分布,由全新世和晚更新世湖积、冲湖积相灰色、黄褐色粘土、粉质粘土、粉质砂土组成。含水层厚度一般由小于4m到15m不等。由于受沉积环境控制,含水层岩性以粘性土为主,透水性差,单井涌水量一般3-10m3/d。多为民井开采,用于洗涤。潜水含水层处于相对的开放环境中,积极参与水圈交替过程,水位埋深季节性变化于0.5-2m之间,水质较为复杂,多为淡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Na﹒Ca和HCO3﹒Cl-Na﹒Ca型。

B、孔隙第Ⅰ承压含水层(组)

主要分布在市区东南部硕放、后宅、东港以及江阴市南部和西北部,含水砂层主要由晚更新世冲积、冲洪积相的灰黄色、灰色粉质砂土、粉砂、细砂组成,呈多层状结构特点。顶板埋深一般6-15m,总体来讲,西部浅,东部深。含水层厚度变化较大,一般2-20m,江阴市西北部、锡山区东港及坊前—硕放一带大于20m。富水性与砂层厚度之间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在江阴市西北部、锡山区东港及坊前—硕放一带富水性较好,单井涌水量超过500m3/d,沿江一带可达1000 m3/d,中部一带富水性较差,单井涌水量多小于100m3/d,余之大部地区基本缺失。水位埋深一般2-10m。大部地区为淡水,仅在中部有小范围微咸水分布。水化学类型较简单,多为HCO3-Ca﹒Na、HCO3-Na和HCO3﹒-Na ﹒Ca型。

C、孔隙第Ⅱ承压含水层(组)

主要由中更新世长江古河道沉积砂层组成,含水层的分布严格受古河道发育规律控制,除环太湖低山丘陵区及一些孤山残丘周围缺失外,全区皆有分布。古长江自常州方向进入本区后分为2支,南支由洛社、石塘湾至钱桥北,然后进入市区北部,向南东方向延伸,经东亭、坊前、硕放、后宅进入苏州境内;北支进入江阴市后又从本区东港一带进入常熟境内。

含水层岩性在古河床部位以中细砂、中粗砂、含砾粗砂为主,厚30-50m,钻孔揭露的最大厚度为58.9m;在河漫滩及边缘部位,含水层岩性以细砂、粉砂为主,局部夹粉质砂土,粘粒成分增高,含水砂层厚度变薄,厚5-30m,至基岩山区尖灭。含水层顶板埋深在江阴西部、市区中西部一般小于80m,荡口、鹅湖、硕放一带一般大于100m,其余广大地区多在80-100m之间。

富水性受古河道分布的控制,在古河床部位,富水性好,水量丰富,单井涌水量一般大于1000m3/d;在河漫滩部位,由于含水层厚度薄,颗粒细,富水程度差,单井涌水量一般100-1000 m3/d;河漫滩边缘近山前地带则小于100 m3/d。

第Ⅱ承压含水层是江阴市、无锡市区主要开采层,已形成区域性水位降落漏斗。禁采前水位埋深普遍大于50m,石塘湾、洛社、玉祁等镇,水位埋深已超过80m,致使含水层处于疏干开采状态;禁采后,水位得以恢复,但仍保持较大值,大部地区水位埋深仍超过50m。

该含水层地下水水质较好,多为HCO3-Na和HCO3-Na﹒Ca 型淡水。

D、孔隙第Ⅲ承压含水层(组)

主要分布在利港、申港、东港、羊尖、鸿山等地,含水层为早更新世冲积、冲洪积相沉积物。

利港、申港一带含水砂层厚度总体由东南向西北增厚,沉积结

构由东南部的多层状渐变为西北部的单厚层状,顶板埋深因后期侵蚀冲刷作用发生变化,一般变化在100-150m之间,岩性以中、中粗砂为主,厚10-30m,单井涌水量为1000-2000m3/日,在申港以北与第Ⅱ承压含水砂层趋向连通,水质为HCO3—Ca·Na型淡水。

东港、羊尖、鸿山等地当时为丘岗地形,大部分地区基岩裸露,仅在局部山前和山间盆地有粗碎屑物质沉积。岩性以中细砂为主,顶板埋深136-147m,含水层厚度3-16m,水量较丰富,单井涌水量一般500-1000 m3/d。

第Ⅲ承压水在区内开采量较小,因其与第Ⅱ承压水联系密切,其水位埋深受第Ⅱ承压水水位影响,相差不大。

⑵宜兴市

主要分布于宜兴市北部平原地区,自上而下可依次划分为,孔隙潜水含水层(组)及孔隙承压含水层(组)。

A、孔隙潜水含水层(组)

区内除裸露的基岩山丘外,均有分布。由全新世和晚更新世冲湖积、冲洪积地层组成。含水层厚度10-20m,由于受沉积环境控制,含水层岩性以粘性土为主,局部夹粘质粉砂和粉质砂土。透水性差,单井涌水量一般小于10m3/d,只有局部冲洪积物堆积的谷地,富水性较好,单井涌水量可达10-50 m3/d。多为民井开采,用于洗涤。水位埋深受微地貌条件制约,平原区一般1-2m,山间谷地1m左右,山前丘岗地带可达3-5m。水质较为复杂,多为淡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Na﹒Ca和HCO3﹒Cl-Na﹒Ca 型。

B、孔隙承压含水层(组))

主要分布在宜溧公路以北的平原区,由更新世冲湖积或冲积相地层组成,岩性以粉砂、粉细砂为主,间夹有薄层状粉质粘土或粉质砂土,含一定的泥质成分。顶板埋深30-45m,砂层厚度一

般10-20m,东北部大于20m。由浅到深一般可分为三个夹层:第一夹层埋深30-45m,岩性为粉细砂,厚5-15m不等;第二夹层埋深55-72m,岩性为粉细砂、细砂,厚3-13m不等;第三夹层埋深80-90m,岩性为细砂,厚2-5m不等。三个夹层状砂层形成于不同的时代,具有各自的分布发育规律,总体上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层次增多,每层砂层均在不同部位向南部趋向尖灭。西北部的新建和东北部的和桥、闸口、万石、南漕、分水等乡镇,含水砂层多层状结构明显,总厚大于15m,单井涌水量300-1000m3/d;紧邻其南缘,自北东向南西方向,含水层组以第一夹层为主,厚10-15m左右,单井涌水量100-300m3/d;潘家坝—徐舍—宜丰—红塔—新庄一线以南及屺亭、芳桥、都山、杨巷附近,含水砂层趋向尖灭,单井涌水量均小于100m3/d。地下水水位埋深大部地区在10m以浅,受人工开采影响,在西北部新建以及东北部分水、南漕一带各自形成一个一定规模的水位降落漏斗,最低水位埋深分别为30m、41m。水质较好,多为矿化度小于1g/l的HCO3—Na﹒Ca和HCO3—Na型水。

2.4.1.2 碳酸盐岩类岩溶水

区内碳酸盐岩类露头较少,除宜兴的张渚、湖父、芳桥及锡山的厚桥嵩山有露头出露外,其余均为第四系松散层所覆盖。据资料揭示,全区共有15个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块段,分布在江阴的山观、南闸、月城、周庄以及市区堰桥、锡北、查桥、厚桥、钱桥、胡埭、滨湖、华庄和宜兴张渚、湖父、芳桥等地,总面积507.5km2。含水岩组主要由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灰岩地层构成,各块段岩溶、构造裂隙发育,埋藏深度不一,由小于10m至170m不等,单井涌水量一般介于100-1000 m3/d,在岩溶发育的张性断裂带附近,单井涌水量可大于1000 m3/d。水位埋深各地不一,由小于10m到53m不等。水质良好,多为HCO3-Na、HCO3- Ca或HCO3-Na﹒Ca型淡水。

2.4.1.3基岩裂隙水

区内基岩裂隙水主要有构造裂隙水及风化裂隙水两种。前者含水层以志留系一泥盆系石英砂岩为主,主要分布于南部山区及北部沿江丘陵区,地下水赋存在构造裂隙中,单井涌水量一般在100-500m3/d;后者岩性主要为花岗岩类,地下水赋存于风化裂隙中,单井涌水量一般小于50m3/d。总体来讲,水质较好,为HCO3-Ca·Mg、HCO3-Na型淡水,但局部地段铁离子超标。

2.4.2 地下水补、迳、排条件

2.4.2.1松散岩类孔隙水

⑴孔隙潜水含水层(组)

本区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带,雨量充沛、地势平坦,有利于大气降水和农田灌溉水入渗补给。但地表水与潜水关系比较复杂,天然状态下,存在互补关系,即丰水期

地表水补给潜水、枯水期潜水补给地表水;在基岩与松散沉积物接触地带,基岩水以侧向迳流的形式补给潜水。

潜水接受补给后一般由山前向平原,由高处往低处缓慢迳流。由于区内地形坡降极小,粘性土渗透性又差,故潜水迳流强度微弱。潜水的排泄方式主要有蒸发、枯水期泄入地表水体、民井开采。在承压水流场受人为开采强烈干扰后,也激化了潜水对深层水的越流补给。

⑵孔隙承压含水层(组)

区内孔隙承压水主要接受上部潜水越流补给和侧向径流补给,补给强度一般比较微弱;天然条件下水力坡度小,径流缓慢,但再开采条件下,可产生以开采井为中心的汇集或径流;人工开采为主要排泄方式。

A、孔隙第Ⅰ承压含水层(组)

天然状态下, 第Ⅰ承压水一般向上越流补给潜水,但现状中,这种天然状态早已被打破,人为开采作用已激化潜水对第Ⅰ承压水

有强烈的补给作用;另外在基岩与松散层交界处,第Ⅰ承压含水层可受到基岩裂隙水的侧向补给。

第Ⅰ承压含水层迳流条件较好。天然状态下,由于水力坡度较小,地下水迳流缓慢,开采条件下,地下水由周边向开采中心迳流。

排泄途径局部以人工开采为主,其它地段则越流补给深部承压水。

B、孔隙第Ⅱ承压含水层(组)

在天然状态下第Ⅱ承压水水头高于第Ⅰ承压水,向上越流排泄式补给第Ⅰ承压水。

受历史强烈开采影响,第Ⅱ承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有以下几项:

垂向越流补给:历史上,区内主要开采第Ⅱ承压水,其水位最低,在水头压力差作用下,不仅第Ⅰ承压水越流补给第Ⅱ承压水,第Ⅲ承压水也以顶托越流形式补给第Ⅱ承压水。

基岩地下水补给:有两种补给途迳,一是在基岩与松散层接触处,基岩水直接侧向渗透补给第Ⅱ承压水;二是局部地段Ⅱ承压含水砂层直接覆盖在基岩面上,下部基岩水顶托补给上部第Ⅱ承压水,其中以灰岩块段最为明显。

释水补给:在强开采区存在上覆粘性土层及含水砂层本身的压密释水补给,这部分水量在地下水开采量中占有不小的比例。局部地区在95年前有人工回灌补给。

第Ⅱ承压含水层导水性较强,迳流条件良好,迳流强度主要受开采因素控制,在水头差作用下易于产生由周边向漏斗中心汇流。但由于各地含水砂层岩性及厚度存在差异,地下水的迳流也呈多样性,一般在含水砂层颗粒较粗,厚度较大地区,地下水渗透性好,在相同水力坡度下迳流速度相对较大。

该层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途径是人工开采。

C、孔隙第Ⅲ承压含水层(组)

第Ⅲ承压含水层埋藏较深,是区内补给条件相对较差的含水层,经分析其补给项主要是区外侧向迳流及底部顶托式微弱补给,受直接或间接上层水开采影响,迳流方向和性质与第Ⅱ承压水相似,但迳流速度较小。排泄途径主要为人工开采以及排泄式补给第Ⅱ承压水。

2.4.2.2碳酸盐岩类岩溶水

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因埋藏较深,上部一般由数米至一百余米的第四系松散层覆盖,具有一定的封闭条件,主要依赖于零星出露的基岩孤山体,间接得到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大气降水和地表水通过各种复杂途径,由高向低渗流,最终进入含水层中。其排泄途径主要以泉的形式排泄,或直接补给山前地带的孔隙水,部分地段以人工开采的形式排泄。

2.4.2.3基岩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主要在基岩裸露区,沿构造裂隙、层间裂隙及风化裂隙,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及地表水体的侧向渗漏补给。迳流条件受地形、构造裂隙发育程度控制。在浅部风化裂隙发育、地形坡度较大地带,一般由山前向沟谷做平面运动;在深部往往受构造裂隙发育程度控制,沿构造带运动。排泄方式主要有:以下降泉的形式溢出地表、侧向补给孔隙水以及人工开采。

总体来说,无锡市尤其是江阴市和无锡市区地下水补迳排条件复杂,不同类型和层次中的地下水,彼此间都存在着一定的水力联系,共同构成同一地下水系统。在人为强烈开采第Ⅱ承压水并形成规模较大的水位降落漏斗情况下,不仅反映了第Ⅱ承压含水层的人工流场特点,同时也强烈影响到其它含水层流场的变化,几乎区内所有地下水的流态,都为区域水位降落漏斗所影响。惠山公园泉水枯竭、动物园基岩深井水位埋深70余米,第Ⅰ承压含水层和缓的水位降落漏斗等无不揭示了这一点。

湖北经常性成矿区划与矿产前期

湖北省经常性成矿区划与矿产前期 勘查(鄂西片,2018年度)编制说明 鄂西片区经常性成矿区划与矿产前期勘查(鄂西片)工作主要职责任务:开展宜昌~神农架~荆门一带经常性成矿区划工作,围绕本区优势矿产以及找矿突破的需要,进行资料二次开发、找矿前期项目调研、靶区筛选;与扶贫工作结合,与中央事权地质矿产调查项目以及省级地勘基金项目衔接,开展日常选区选点、立项论证以及重要的专题研究工作。 (一)总体目标任务: 在分析研究片区内以往地质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聚集精准扶贫需求,进一步调整优化片区主攻矿种及其勘查布局和工作部署,加大紧缺矿产、新兴产业矿产、扶贫开发矿产勘查力度;以先进成矿理论为指导,以新的思路、用新的观念开展成矿区划,依据最新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进一步深化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的认识,不断完善Ⅴ级成矿远景区,圈定Ⅵ级找矿靶区;利用矿产资源区划指标体系,开展专项区划、选区、选点研究,圈定一批新的找矿远景区,提交一批具工作价值的找矿靶区,为指导和部署片区矿产远景调查评价、地质科研、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提供依据;加强省、市、县三轮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研究,并搞好规划与项目衔接。

(二)项目起止时间:2018年1月-12月。 (三)项目工作经费:80万元。 及方法 (一)总体工作部署 1、工作部署思路 (1)以成矿专属性和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以成矿作用为主线,深入研究片区成矿地质条件和区域成矿规律,综合地、物、化、遥、矿等找矿信息,在“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开展经常性矿产资源区划,不断完善和充实Ⅴ级成矿远景区和Ⅵ级找矿靶区。 (2)工作原则:全面区划,确保重点矿种,兼顾优势矿种,区域展开,重点突破。重点区划矿种基本符合片区成矿地质条件与矿产地质工作程度实际情况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矿产资源的客观需要。 (3)以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新手段对潜在优势资源进行找矿潜力分析,对有望取得找矿新发现的成矿区开展调研,对有望获得找矿重大进展的找矿靶区(优选点)进行矿产前期勘查。 (4)继续加强重点成矿区带重要矿产地质找矿工作,进一步加大新区、新类型、新矿种成矿区划力度;力争重要矿产找矿有新进展,新区、新类型、新矿种找矿有新发现。 (5)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做好超前谋划。战略性新材料大多是通过对传统不太重视的非大宗资源新型功能开发而获得的新材料。区划可为战略性新产业发展所需资源勘查提供技术支撑。

区域地理知识填图

区域地理知识填图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填图 一、中国区域概况 1、读图4-1-1,回答下列问 题。 (1)位置。①经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____地区, 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 于____。 ②海陆位置:位于___ _东部,____西岸,海 陆兼备。 (2)国土辽阔①疆域辽阔: 陆地领土面积约____, 居世界____。 ②邻国众多:与我国接壤 的国家有14个,隔海相望的 国家有6个。其中发达国 家:A____、B____;资源丰富国家:C____、D____;群岛国家:E____、F____。 (3)海域广袤①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②临海多:大陆海岸线长180000多千米,自北而南濒临的还有依次是:a____、b____、c____和d____。渤海和____为内海。③岛屿众多:面积最大的岛屿是____,其次是____。主要的半岛:自北而南依次____半岛、____半岛和____半岛。

2、读图4-1-2,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共有____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____个省,____个自治区,____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将其简称和行政中心填注在图上。 (2)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经过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是____、____、____、____。 (3)北纬40°线经过的省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简称) (4)东经110°线经过的省区简称是(自北而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个国大陆东部濒临海洋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能达到90°的省区有____个省区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7)重庆市的邻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的政府所在地是___;邻省区最多的行政区是_

中国区域地理教案:第4讲+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第4讲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京杭运河概况。 一、河流湖泊概况 1.内流区和外流区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与200MM等降水量线接近。 内、外流区 2.水系形态 (1)影响水系形态的主导因素:地貌 黄土高原河网密度、树枝状水系与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四川盆地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 横断山区南北状排列河流与平行状山脉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平行水系与冰川侵蚀地貌 (2)与自然灾害 扇形水系:水流汇集、易成洪涝 正常年份:可错开洪峰 南北对称状水系(长江) 异常年份:同时到达,易成洪峰 东西对称水系(黄河中游):易成洪涝 3.水文特征

(1)河流水文特征的含义:从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 (2)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时间水量水位结冰期 夏季风盛行时大上涨、形成汛期无 冬季风盛行时小下降、形成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普遍有(3)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及原因 地区河流流量水位含沙量有无结冰期 东北黑龙江、松 花江水量丰富(流经湿 润半湿润区) 汛期较短(有春 汛、夏汛) 少(森林茂 密) 长(纬度高,位于 寒温带、中温带) 秦岭—淮河以北辽河、海 河、黄河 水量较小(流经半 湿润、半干旱地 区) 汛期短(雨季 短) 大(植被 少,水土流 失严重) 短(位于暖温带) 秦岭—淮河以南长江、珠江水量丰富(降水量 大,流经湿润地 区) 汛期长(雨季 长) 小(流域内 植被好) 无(亚热带,冬季均 温0°C以上) (4)内流河水文特征 ①分布地区:西北内陆 水源补给: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②主要特征季节性河流:夏季为丰水期,其他季节水量少,甚至断流。 流程:不长(蒸发、下渗、灌溉用水多) ③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 塔里木河、黑河的生态环境问题: 下游河段来水量锐减,河道干涸段流,土地撂荒甚至严重沙化,生态环境恶化。其原因是上游地区不断开垦土地,农业用水急增,加之温室效应,蒸发加强,导致下游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 二、湖泊 分类(按湖泊所在流域特点)内流湖→内流区→基本上是咸水湖 外流湖→外流区→淡水湖 青藏高原湖区: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区,占我国湖泊面积的一半,青海湖是我分布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第一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和民族教案新人教版 (1)

中国区域地理第一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和民族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 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4、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5、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6、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 2、使学生了解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和省会(或首府)。 3、使学生了解我国五大海域。 4、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和民族。 5、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分布、增长状况。 6、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状况。 重点和难点: 1、我国位置、面积、所濒临的海洋、省级行政区及其行政中心的简称。 2、我国人口分布、增长及我国的人口政策、民族状况及民族政策。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位置和面积: ㈠、位置: 1.相对位置: A、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部深入亚洲大陆内部,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 家。 C、思考:习惯上常说:“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为什么? 2.绝对位置:

A、纬度位置: a、南(极):位于南海南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约4°N; b、北(极):位于黑龙江省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俄称为阿穆尔河)主航道中心线 上,约为53°N; c、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越49°左右,相距约5500千米。当2月南国春回大地之 时,北国东北仍然是千里冰封。 d、纬度位置的优点:北回归线从我国南部穿过,我国绝大部分属于温带,南部有 一小部分位于热带,北部没有寒带。南北气候差别很大,这既有利于人民生活, 又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B、经度位置: a、东(极):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以东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主航道中心线 (“耶”字碑东角)上,约为135°5ˊE; b、西(极):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以西的帕米尔高原,约为73°40ˊE。 c、经度位置: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2°,相距约5200千米,时差达4小时以上,横 跨东5区到东9区。当东部的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之时,西部帕米尔高原仍然 是繁星满天。 C、我国位置的优越性: a、东部广大地区深受海洋的影响,降水丰富,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b、南北温度带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c、海岸线漫长,有利于从海上同世界各国交往。 d、陆疆漫长,便于从陆上同世界各国交往,古代便是“丝绸之路”,现代有著名的 “欧亚大陆桥”连通欧亚两大洲。 ㈡、面积: 1.领土幅员辽阔,约960万。(最新数据为1045万Km2) 2.位于俄罗斯(1700万Km2)、加拿大(990万Km2)之后,居第三位,美国为930 万Km2,第四位;巴西第五位。 二、疆界与邻国: ㈠、疆界: 1、陆疆: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达2万多Km(22800Km) 2、海疆: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达1万8千多Km,加上岛屿海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域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领土四至:最北53度N 最南4度N 最东135度E 最西73度E 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 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 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与6周隔海相望 6.中国内海:渤海 二、中国的国土构成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 三、中国的行政区划 省、县、乡三级。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中国人口和民族 一、我国人口概况 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 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 3、人口特点: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旱地多,开发晚地区少;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 1、大杂居中,小聚居 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3、中国地形 一、中国地势的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湖北省地热资源基本状况

湖北省地热资源基本状况 一、湖北省地热资源研究程度 湖北省区域内前人曾进行了一定量的地热地质工作: 1、 1956年章鸿剑在《中国温泉辑要》中曾辑有湖北省35处温泉。 2、1972~1975年湖北省水文地质大队进行了1:50万全省地热普查,实测全省51处热水泉,提交成果有:1:50万《湖北省地热普查报告》、《湖北省地下热水分布规律图》,并编制出版了《湖北省温泉集》。 3、1977~1985年湖北省水文地质大队曾先后对黄石市、应城汤池、英山县、京山县汤堰、蕲春县桐梓、罗田县城关和三里畈、咸宁市温泉镇等地热田进行了地热勘查。 4、汉江石油管理局、湖北省煤炭局12 5、182地质队,核工业部309地质队在从事石油、煤炭和铀矿勘探中,在武汉商校、武昌土地堂、黄石胡家湾、武穴马口、赤壁郑家湾等地钻探揭露热水点4处,对部份井口或矿区进行了地温测量,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对崇阳县浪口温泉进行了少量钻探工作。 5、1983年湖北省水文地质大队在进行水文地质远景区划的同时,进行了湖北省地热专题区划工作,编制了1:50万《湖北省地下热水分布规律图》(含地热区划)和《湖北省地下热水分布及地热区划报告》。 6、1991年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与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联合编制《湖北省矿泉水调查报告》。 7、1998年、2003年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在英山县进行了地热地质调查和详查工作。2005年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在咸宁温泉镇、崇阳浪口、黄陂等地进行了地热地质调查和详查工作。 二、地热资源基本状况 (一)地热资源分布 省内地热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分布4个地区的33个县(市):

鄂东北区(13处),以温热水、热水地热田(或泉)为主;主要分布于英山、罗田、蕲春等县市。 鄂东南(10处),以温水地热田为主;主要分布于咸宁、崇阳、通山、赤壁、嘉鱼等县市。 鄂西北(8处),以温水地热田为主;主要分布于房县、保康、郧县、郧西等县市。 其余38处地热田零散分布于全省各地。主要分布于京山、应城、钟祥、长阳等县市。 (二)地热资源温度特征 根据前人资料统计,湖北省已发现地热田(或泉)69处,多属低温地热田(或泉),其中: 1、热水(60℃≤t)地热田(或泉)11处,占总数的15.94%;温度最高为罗田三里畈地热田(73℃~75℃);主要分布于罗田三里畈地热田、英山西汤河地热田、北汤河地热田、赤壁五洪山地热田、应城汤池地热田及京山汤堰畈地热田等。 2、温热水(40℃≤t<60℃=地热田(或泉)15处,占总数的21.74%;主要分布于崇阳浪口地热田、咸宁温泉地热田、通山县娄下温泉地热田、蕲春县桐梓河温泉、英山卢家湾地热田等。 3、温水(25℃≤t<40℃=地热田(或泉)34处,占总数的49.28%;主要分布于通山县西坑温泉、大冶章山温泉、黄石胡家湾地热、英山城区中心地热田、房县珠藏洞温泉、房县小汤池温泉、房县温泉寺温泉、保康县汤池峡温泉等。 4、其余为(19℃≤t<25℃=的热异常显示。主要分布于郧西南化、武汉市黄陂源泉等地。 (三)地热资源的形成条件 地热资源的形成与区域地质构造条件、地层岩性、岩浆岩的侵入、地球化学及地下水动力等条件密切相关,受控于上述因素和条件的特殊组合。根据调查资料,湖北省地热资源成矿条件可分为: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一)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三大、太、巫、雪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

湖北省在有效期限内的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公告表(截至2017

湖北省在有效期限内的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公告表(截至 2017 年 2 月 28 日)
序 号 证书编号 单 位 名 称 住 所 法 定 代表人 邮政编 码
1
01201421100212 42201411100032
湖北省地质调查院
武汉市硚口区古田五路 九号
杨明银
430034
区域地质调查 文地质、工程 化学勘查:甲 液体矿产勘查
2
01201521100017 42201521100004
湖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
湖北省大冶市育才路 10 号
周安保
435100
固体矿产勘查 区域地质调查 球物理勘查: 测试(岩矿鉴
3
01201611100096 42201711100005
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湖北 省襄阳地质环境监测保护站)
湖北省襄阳市人民西路 160 号
吴贤亮
441002
区域地质调查 境地质调查: 液体矿产勘查 质实验测试(
4
01201611100306 422015421100023
湖北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湖北 省孝感地质环境监测保护站)
孝感市建设路 163 号
周文平
432000
区域地质调查 文地质、工程 钻探:甲级; 液体矿产勘查 球物理勘查: 岩矿测试、岩
5
01201521100217 42201511100028
湖北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
宜昌市夷陵区夷兴大道 35 号
程文
443100
固体矿产勘查 区域地质调查 质实验测试( 液体矿产勘查
6
01201521100001 42201521100025
湖北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
恩施市土桥大道 10 号
徐辉
445000
固体矿产勘查 水文地质、工 质钻(坑)探
7
01201621100378 42201621100017 01201521100021 42201711100007
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 ( 湖北 省咸宁地质环境监测保护站) 湖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 队 ( 湖北省荆州地质环境监测保护 1/9
咸宁市银泉大道 723 号
邵志柏
437100
固体矿产勘查 区域地质调查 境地质调查: 实验测试(岩
8
荆州市荆州区新南门外
余荣华
434020
液体矿产勘查 质钻探:甲级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

中国地理知识纲要 (结合地图册及教材配套使用) 一中国地理概况 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省区之最。2-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 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详见必修二)。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二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中国地形地势总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主演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概况和特征。 主要山脉:走向,位置,意义。 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 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分布地区及成因。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地貌特点。 2-气候 中国气候总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温特点:夏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夏季风) 冬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冬季风) 中国降水特点: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差异、中国降水量图解读。 中国温度带:主要温度带——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色。 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分布地区。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移动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多发季节、成因、分布特点。 气候特征答题模板: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小。 3-河流湖泊 基本概念:内外流河、区,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外流区分界线。

湖北省重大地质问题研讨

湖北省重大地质问题研讨 1、基础地质 我省涉及的基础地质问题较多,尤以秦岭-大别造山带突出。如:绿岩带是否存在,大别山岩群的物质组成、沉积环境、形成时代,红安岩群、武当岩群层序、构造环境,基性-超基性岩的时代及大地构造属性,花岗岩成因类型及与成矿的关系,造山带的构造阶段及构造单元划分等。 近年来,通过区调及一些科研机构的研究,我省基础地质方面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其中比较突出的同位素年代的研究,一批高精度的锆石年龄表明,原划为中元古代或青白口纪武当岩群为南华纪,在原红安岩群分布区识别出武当岩群的物质及年龄。但在基础地质方面获得重要进展的同时,也感到一些基本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如武当岩群层序是三分还是二分,沉积岩组和火山岩组的上下以及构造环境是裂陷或岛弧等。 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确为我们的研究增加了许多困难。我觉得在涉及到地层及构造方面,由于砾岩层大多反映了岩相古地理的变化甚至是构造环境的变迁,应特别重视不同时代砾岩层及其接触界面的研究(如砾岩的物质组成、形成时代、构造属性,接触界面的整合、平行不整合还是角度不整合)。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以下几套砾岩层需引起关注:——大磊山隆起花岗质片麻岩与火山-沉积变质岩间的砾岩; ——大洪山地区花山群与打鼓石群间的洪山砾岩; ——神农架地区宝石砾岩(大窝坑组)和大岩坪组中的砾岩层; ——荆襄磷矿扬坡杂岩与陡山沱组间的砾岩层; ——随南地区武当岩群沉积岩组中含砾层; ——武当地区耀岭河底部的砾岩层; ——随南地区雷公尖组底部的砾岩层; ——郧西地区泥盆纪地层底部的砾岩层等。 2、矿产地质 (1)成矿流体与成岩熔浆关系 长期以来,我们常把赋存在岩体中的矿床简单的理解为岩浆热液矿床,但我省及邻区一些内生金属矿床常具有以下特点: ——矿化常发生在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或岩体中的断裂及裂隙中,成矿大多晚于寄主岩体; ——成矿流体与成岩熔浆具有不的来源,成矿流体来源深而成岩熔浆来源浅; ——赋矿岩体与无矿岩体有用组份含量、矿物岩石及地球化学等特征并无本质的区别; ——矿床的规模与岩体的体积不成正比,大的岩基成矿差,而小岩体(0.01-1km2)成矿好,往往是小岩体成大矿。 上述现象表明,成矿流体与成岩熔浆似为不同的独立系统。因此,成矿流体与成岩熔浆关系的研究,不仅在成矿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指导找矿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燕山晚期-喜山期成矿 燕山晚期-喜山期成矿在我省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喜山期成矿。我省许多内生金属矿床的研究表明,燕山晚期-喜山期成矿在我省具有普遍意义。如程潮矿浆贯入型铁,荆当盆地产于上白垩统中的铜多金属矿,犁木岭产于北东向断裂中的钼矿,烈马咀受近南北向节理控制的钼矿等。初步认为鄂东南地区铜铁金大规模的聚集,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斑岩型、构造热液型钼铜多金属矿,中生代沉积盆地中构造热液型铜多金属矿,以及湘西-鄂西成矿带沉积改造型铅锌矿中的改造阶段矿化等均可能与此期成矿事件有关。此外,燕山晚期-喜山期构造岩浆活动还对先期火山沉积建造中成矿物质淬取、近东西向古亚洲构造域及北西-北西西向特提斯构造域的迁就与改造,造成成矿物质来源早、定位晚的成矿特点和“近东西-北西向成带,北北东-北东向成行”的区域矿化分布格局。因此,可以认为燕山晚期-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概况测试题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概况 组 一、选择题 迹多, 在一个热门帖吧中,点击率和跟帖数非常高的一个帖子是这样的:“湖南人说他名 胜古 北京人就笑了;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人就笑了;内蒙人说他面积大,“甲人”就笑了;“甲人”说他民族多,“乙人”就笑了;“乙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 笑 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台湾人说陈水扁想独立,全国人民都 : 了。”读下图回答下列各 题 1.“甲人”笑了,甲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A. a B.b C. c D. d 2.“乙人”笑了,乙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A. a B.b C. c D. d “黑河一腾冲线”又称“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 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 。 题 密度的对比线。据此完成下列各 3.从1953 年到2010 年期间() A. 东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B. 西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C. 东南半壁增加的人口数多于西北半壁 D. 西北半壁人口增长速度慢于东南半壁 4.历经80 多年,胡焕庸线揭示的我国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有( ) ①气候等综合自然地理条件没变②城市主要位于东南半壁的格局没变③人口分布重心逐渐 由东南向西北移动④西北半壁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低于东南半壁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5.下列措施有助于破解胡焕庸线的是( ) A. 西部地区大力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推进城市化进程 B. 西部地区加大自然保护区面积,区域发展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 C. 将污染严重的工业逐步由西部地区迁入到东部地区 D. 鼓励西部地区通过提高自然增长率来实现人口增加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6.四省中,地处内陆且不与邻国接壤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四省中,春分日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新考试大纲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新考试大纲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 地理 第一卷 图1为我国西藏自治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根据区域内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的差异,可以分为I-VI区。读图完成1-3题。 1.该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的地区是 A.I B.II C.III D.IV 2.图中某区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其主要成因是 A.海拔高 B.白昼短 C.纬度低 D.晴天多 3.如果在图示太阳能丰富地区建一批光伏电站,其开发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A.太阳能丰富 B.用地条件好 C.开发资金充足 D.国家政策的扶持 油橄榄,常绿乔木,喜光、喜温暖、不耐寒,宜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区,稍耐干旱,不耐湿。因其果实油——橄榄油的保健等功效被人们推崇,世界上不少国家纷纷引种,我国甘肃陇南的武都地区成为“中国油橄榄之乡”。据图2完成4-5题。 4.若武都引种油橄榄,树种可能来自下列哪个国家?

A.英国 B.巴西 C.摩洛哥 D.印度 5.武都成为“中国油橄榄之乡”的有利区位条件包括 ①海拔低,气温高,热量充足②位于河谷坡面上,有利于排水 ③地处东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丰富④位于河谷地带,冬季冷气流影响小,较温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图3为天气武汉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读图完成6-8题。 6.图中所示信息表示的今明两日最接近下列节气中的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7.图示日期内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C.南半球,向南移 D.北半球,向南移 8.下列有关今日气象及服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温早晚凉爽,中午较热 B.气象条件较好,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C.紫外线不强,轻度防晒 D.气温日较差较大,注意预防感冒 近些年,有“千湖之省”的湖北针对省情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近些年来,武汉钢铁厂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到广西沿海防城港市。2016年秋武汉钢铁公司和上海宝山钢铁公司正式合并,这是业内首个集团重组与上市公司合并同步推进的央企联合重组案例。图4为1999-2009年湖北省耕地面积变化的区域差异。阅读以上材料回答9-11题。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概况测试题.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概况 一、选择题组 在一个热门帖吧中,点击率和跟帖数非常高的一个帖子是这样的:“湖南人说他名胜古迹多,北京人就笑了;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人就笑了;内蒙人说他面积大,“甲人”就笑了;“甲人”说他民族多,“乙人”就笑了;“乙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台湾人说陈水扁想独立,全国人民都笑了。”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人”笑了,甲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 A. a B. b C. c D. d 2.“乙人”笑了,乙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 A. a B. b C. c D. d “黑河一腾冲线”又称“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从1953年到2010年期间( ) A. 东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B. 西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C. 东南半壁增加的人口数多于西北半壁 D. 西北半壁人口增长速度慢于东南半壁 4.历经80多年,胡焕庸线揭示的我国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有( ) ①气候等综合自然地理条件没变②城市主要位于东南半壁的格局没变③人口分布重心逐渐由东南向西北移动④西北半壁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低于东南半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下列措施有助于破解胡焕庸线的是( ) A. 西部地区大力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推进城市化进程 B. 西部地区加大自然保护区面积,区域发展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 C. 将污染严重的工业逐步由西部地区迁入到东部地区 D. 鼓励西部地区通过提高自然增长率来实现人口增加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6.四省中,地处内陆且不与邻国接壤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四省中,春分日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 一、 1、我国的北方大地常被称为“黄土地”,主要有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两大地形区,东北平原主要为黑土地。 2、北方地区的交通主要以铁路为主。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是我国春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的主要产区。 4、北方地区为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 5、北方地区煤、石油、铁资源丰富。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6、大庆、胜利、辽河、中原和华北等油田,是全国主要的石油工业中心。 7、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陆上以铁路、公路为主。 8、被誉为“神州第一线”的是大秦线;被称为“北大仓”的是东北平原。 9、北方居民的主食是面食,以小米为主食的地区是黄土高原。 10、北方地区苹果产量最大的地区是山东半岛、辽东半岛。 11、我国冬小麦、棉花、花生的主要产区是华北平原。 12、环渤海工业带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4。 13、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口500多万。 14、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15、南方地区农作物可一年两熟至三熟。水稻是本区主要的粮食作物。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 16、南方地区出产多种亚热带和热带水果,其中产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是柑桔。 17、南方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南方水乡,船舶是农村的重要运输工具。 18、被称为“紫色盆地”的是四川盆地。 19、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20、南方地区有“三大火炉”之称的城市是重庆、武汉、南京。 21、号称“华南大动脉”的水系是珠江水系,素有“水乡”之称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22、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面积占全国30%,人口约占全国4%。 23、西北区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西部新疆境内,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西北地区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4、“西气东送”是将新疆塔北油气田天然气通过管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25、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自古以来被誉为“塞外江南”。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块块绿洲,是西北的粮棉瓜果之乡。 26、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石油、稀土的储量大,前景广阔。 27、我国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28、稀土矿主要分布在白云鄂博。 29、我国地势最低洼的部分位于吐鲁番盆地。 30、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该区重要的农业区有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青海省东部的湟水谷地。 31、青藏高原既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又有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拉萨以北

湖北省矿产资源概况及现状

湖北省矿产资源概况及现状 一、矿产资源背景 湖北省地跨扬子地块和秦岭-大别山造山带两大地质构造单元,具备较为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境内出露太古代至新生代各地质时代的岩石地层单位167个,不同岩石类型的岩浆岩侵入体千余个,高级、中级、低级和超高压-高压变质岩150多种,它们赋存着较丰富的矿产资源。 根据全国及湖北省成矿区划分成果,我省重点成矿区域有“四区、十片”。 鄂北区:为武当山—大别山成矿带分布区,包括鄂西北、鄂中北、鄂东北三个重点片。分布有铁、钒、金红石、铜、铅、锌、银、金、稀土、萤石、磷、绿松石、重晶石及各类建筑石材、饰面石材等矿产。 鄂西区:为湘西—鄂西成矿带省域部分,包括神农架—宜昌北部、鄂西南二个重点片。区内分布有金、银、铁、锰、钒、磷、煤、石墨、硫铁矿、菊花石、硒、耐火粘土等矿产,近年来陆续发现了以神农架冰洞山为代表的铅锌矿。

鄂中南区:为两湖断拗成矿区省域部分,包括荆门—当阳、天门—潜江、云梦—应城三个重点片。区内主要分布有石油、岩盐、卤水、芒硝、石膏等矿产。 鄂东南区: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江南地轴东段成矿带的省域部分,包括大冶—阳新、咸宁二个重点片。区内分布有铜、铁、金、银、钨、锡、钼、钒、铅、锌、铌、钽、铍、煤和建材非金属等矿产。 二、矿产资源特点 (一)矿产资源种类多,总量较丰富,资源禀赋居全国中游 截至2009年底,湖北省已发现149个矿种、188个亚矿种,分别占全国已发现171个矿种和237个亚矿种数的87.13%和79.32%。全省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共计92种(锡矿为2009年新增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亚矿种105个(化工用白云岩为2009年新增查明资源储量的白云岩亚矿种)。还有57种矿产(亚矿种83个)虽已被发现,并且有的已被开采利用,但均属尚未查明资源储量或未开展正规地质勘查工作的矿产(表1)。已查明资源储量矿产种类构成见图1。

湖北矿产资源概况及现状

湖北省矿产资源概况及现状 一、矿产资源背景 湖北省地跨扬子地块和秦岭-大别山造山带两大地质构造单元,具备较为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境内出露太古代至新生代各地质时代的岩石地层单位167个,不同岩石类型的岩浆岩侵入体千余个,高级、中级、低级和超高压-高压变质岩150多种,它们赋存着较丰富的矿产资源。 根据全国及湖北省成矿区划分成果,我省重点成矿区域有“四区、十片”。 鄂北区:为武当山—大别山成矿带分布区,包括鄂西北、鄂中北、鄂东北三个重点片。分布有铁、钒、金红石、铜、铅、锌、银、金、稀土、萤石、磷、绿松石、重晶石及各类建筑石材、饰面石材等矿产。 鄂西区:为湘西—鄂西成矿带省域部分,包括神农架—宜昌北部、鄂西南二个重点片。区内分布有金、银、铁、锰、钒、磷、煤、石墨、硫铁矿、菊花石、硒、耐火粘土等矿产,近年来陆续发现了以神农架冰洞山为代表的铅锌矿。 鄂中南区:为两湖断拗成矿区省域部分,包括荆门—当阳、天门—潜江、云梦—应城三个重点片。区内主要分布有石油、岩盐、卤水、芒硝、石膏等矿产。

鄂东南区: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江南地轴东段成矿带的省域部分,包括大冶—阳新、咸宁二个重点片。区内分布有铜、铁、金、银、钨、锡、钼、钒、铅、锌、铌、钽、铍、煤和建材非金属等矿产。 二、矿产资源特点 (一)矿产资源种类多,总量较丰富,资源禀赋居全国中游 截至2009年底,湖北省已发现149个矿种、188个亚矿种,分别占全国已发现171个矿种和237个亚矿种数的87.13%和79.32%。全省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共计92种(锡矿为2009年新增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亚矿种105个(化工用白云岩为2009年新增查明资源储量的白云岩亚矿种)。还有57种矿产(亚矿种83个)虽已被发现,并且有的已被开采利用,但均属尚未查明资源储量或未开展正规地质勘查工作的矿产(表1)。已查明资源储量矿产种类构成见图1。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填图知识讲解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填 图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填图 一、中国区域概况 1、读图4-1-1,回答下列问 题。 (1)位置。①经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____地区, 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 于____。 ②海陆位置:位于___ _东部,____西岸,海 陆兼备。 (2)国土辽阔①疆域辽阔: 陆地领土面积约____, 居世界____。 ②邻国众多:与我国接壤 的国家有14个,隔海相望的 国家有6个。其中发达国 家:A____、B____;资源丰富国家:C____、D____;群岛国家:E____、F____。 (3)海域广袤①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②临海多:大陆海岸线长180000多千米,自北而南濒临的还有依次是:a____、b____、c____和d____。渤海和____为内海。③岛屿众多:面积最大的岛屿是____,其次是____。主要的半岛:自北而南依次____半岛、____半岛和____半岛。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读图4-1-2,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共有____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____个省,____个自治区,____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将其简称和行政中心填注在图上。 (2)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经过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是____、____、____、____。 (3)北纬40°线经过的省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简称) (4)东经110°线经过的省区简称是(自北而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个国大陆东部濒临海洋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能达到90°的省区有____个省区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7)重庆市的邻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的政府所在地是___;邻省区最多的行政区是_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高二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概况练习题

高二年级区域地理—世界地理概况练习题 1.下列有关运河和海峡的叙述中,属于错误的一条是: A.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 B.麦哲伦海峡分隔南美大陆和火地岛 C.基尔运河联系北海和波罗的海 D.巴拿马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墨西哥湾 2.位于两个大洲之间的海峡有: A.麦哲伦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多佛尔海峡 D.马六甲海峡 3.世界上海陆面积比例是: A.各占一半 B.2/3陆地 C.1/4海洋 D.三分陆七分海 读“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面积与平均海拔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 图中①②③④⑤⑥表示的大洲依次是( ) A.欧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 B.大洋洲、欧洲、南美洲、亚洲、非洲、北美洲 C.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非洲、欧洲 D.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欧洲 5. 赤道和极圈都穿过的大洲是( ) A.②B.③ C.④D.⑤ 读“六大洲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和年径流量比较图”,完成6~7题。

6.水资源总量最多和最少的大洲分别是() A.亚洲非洲 B.亚洲大洋洲 C.南美洲欧洲 D.南美洲大洋洲 7. 六大洲水资源分布差异明显的根本原因是() A.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 B.蒸发量的空间分布不均 C.河流的空间分布不均 D.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不均 下图为四个国家的轮廓简图,每个图中标示了一些典型经纬线。据此回答8~10题。 8.关于四国的地理状况表述正确的是( ) A.有三个国家的人口主要是白种人 B.最多有两个国家与中国进行大宗铁矿石贸易 C.有两个国家以热带气候为主 D.有两个国家大量生产棉花 9.关于四国地理位置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在乙的西南 B.乙丁两国地处板块张裂区 C.丙与丁国间的海运最短距离须经过印度洋 D.四个国家都是临海国家 10.乙国已成为向丙国移民人数增长最快的国家,促使大量乙国人口移民丙国的原因不包括( ) A.乙国人口多,人口压力大 B.丙国地广人稀,就业机会多 C.乙国社会福利保障差 D.丙国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发达 11.从B大洲最大港口(鹿特丹)至G大洲最大港口(上海),沿最短海上航线所经过的海峡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