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第三章

健康管理第三章
健康管理第三章

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一、预防医学的概念及特点(了解)

概念: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特点:

1.预防与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的患者

2.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重点研究健康影响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预防的有效手段和效益。

3.采取的对策既有针对个体预防疾病的干预,更重视保障和促进人群健康的社会性措施

二、预防医学体系的主要分类(了解)

分类:

预防医学体系可分为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环境卫生科学、社会与行为科学以及卫生管理学5大学科

小结:

预防医学的特点:既关注个体也关注群体,着眼于个提及确定的群体(健康和无症状患者)三、健康的主要决定因素(熟悉)

·预防医学把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称为健康决定因素,即我们常说的影响健康的因素

1.个人因素:健康的婴幼儿发育状态、个人的卫生习惯、个人的能力和技能、人类生物学

特征和遗传因素

2.卫生服务因素

3.社会环境因素:社会制度与政策、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网络、教

育、就业和工作条件

4.物质环境因素:生活环境产生的有害物质、职业环境产生的有害物质、交通运输产生的

有害物质

健康生态学模型

健康决定因素是如何作用于人体进而影响健康的?

健康生态学模型强调个体和人群健康是个体因素、卫生服务以及物质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且这些因素间也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以多层面上交互作用来影响着个体和群体的健康。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是总结和指导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实践的重要理论模型

小结:影响健康的因素不仅仅有自身特征,宏观的社会经济环境、物质环境等会对生活行为方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个体健康。

健康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社会经济环境、物质环境、个人因素和卫生服务,这4者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健康生态学模型解释。

四、三级预防策略的概念(掌握)

·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

·疾病自然史:

·一个人从健康—疾病—健康(或死亡)可以认为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我们称其为健康疾病连续带

五、第一级预防的内容(掌握)

·第一季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在第一级预防中,如果在疾病的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则称为根本性预防

·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

1.个人的健康教育,注意合理营养和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行为与生活方式;

2.有组织的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疾病;

3.做好婚前检查和禁止近亲结婚,预防遗传性疾病;

4.做好妊娠和儿童期的卫生保健;

5.某些疾病的高危个体服用药物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即化学预防。

·针对公众健康所采取的的社会和环境措施:

1.制定和执行各种与健康有关的法律及规章制度,有益于健康的公共政策

2.利用各种媒体开展的公共健康教育

3.防止致病因素危害公众的健康,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控能力

4.清洁安全饮用水的提供,针对大气、水源、土壤的环境保护措施,食品安全,公众体育场所的修建,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等。

六、第二级预防的内容(掌握)

·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对于传染病,除了“三早”,尚需要做到疫情早报告和患者早隔离,即“五早”

·早起发现疾病可通过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及设立专科门诊等。

七、第三级预防(掌握)

·第三级预防:对已患某些疾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八、开展三级预防的意义(了解)

·对不同类型的疾病,有不同的三级预防策略

·大骨节病、克山病(属于地方病,病因明确侧重于第一季预防)

·肿瘤(病因不明确,做好第一级预防的同时,侧重于第二级预防)

·职业病(病因明确,侧重于第一级预防)

·心血管系统疾病(开展第一级预防的同时,积极的进行第二级预防、第三级预防)·传染性疾病:

·对许多传染病来讲,针对个体的预防同时也是针对公众的群体预防

·如:个体的免疫接种达到一定的人群比例后,就可以保护整个人群。

九、临床预防服务的概念(掌握)

临床预防服务:指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或无症状的“患者”病伤危险因素

进行评价,然后实施个体的干预措施来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

·只针对第一级预防和第二级预防

·通过个体的健康咨询和筛检早期发现患者

十、临床预防服务的主要内容(掌握)

1.求医者的健康咨询:(临床预防服务中最重要的内容)

通过收集求医者的健康危险因素,与求医者共同制定改变不良健康行为的计划,随访求医者执行计划的情况等一系列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促使他们自觉的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主要内容:劝阻吸烟、增进体育活动、预防意外伤害等)

2.筛检

运用快捷、简便的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在健康人中发现未被识别的患者或有健康缺陷的人,以便及早进行干预,属于二级预防

3.化学预防(第一级预防)

指对无症状的人使用药物、营养素(包括矿物质)、生物制剂或其他天然物质作为第一级预防措施,提高人群抵抗疾病的能力以防止某些疾病。

·已出现症状的患者服用上述任何一种物质来治疗疾病不在化学预防之列。

·有既往病史的人使用预防性化学物质亦不能称为化学预防

常用的化学预防方法有:

1.对育龄或怀孕的妇女和幼儿补充含铁物质来降低患缺铁性贫血的危险

2.补充氟化物降低龋齿患病率

3.孕期妇女补充叶酸降低神经管缺陷婴儿出生的危险

4.对特定人群采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脑卒中,以及某些肿瘤等

小结:

临床预防服务

·针对健康人和无症状患者

·属于第一级预防和第二级预防

·主要方式有求医者健康咨询、筛检和化学预防

十一、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主要内容(掌握)

指在临床工作中从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过程中收集有关个体的危险因素信息,为下一步对危险因素的个体化干预提供依据。

·不应是一种独立于常规的患者诊疗过程的工作

·医生把危险因素评价作为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十二、健康维护计划的主要内容(掌握)

健康维护计划是指在特定的时期内,依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危险因素而计划进行的一系列干预措施。

·具体包括:做什么、间隔多长时间做一次、什么时候做。(针对性)

·预防干预活动一般包括:健康咨询指导、疾病的早期筛检、现患管理和随访等。(综合措施)

健康维护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根据危险因素的评估以及患者的性别、年龄的信息,确定干预的措施,包括健康咨询、健康筛检、免疫接种和化学预防。

十三、社区的概念(掌握)

·预防医学另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对确定人群开展预防服务。

·与宏观的公共卫生措施不同,它针对的是如某一居住区域的人群、某一企业、某一单位、某一学校的人群

社区:指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社区不完全等同于“行政区域”。(两者有联系,也有区别)

·行政区域人为划定,边界清晰;社区基于文化认同自然形成,边界模糊。

·在我国,常常把人们居住的行政区域称为“生活社区”,人们工作学习等区域称为“功能社区”如企业、单位、学校、医院等

十四、社区公共卫生的概念(掌握)

社区公共卫生:是人群健康的策略和原则在社区水平上的具体应用。即根据全体社区居民的健康和疾病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保护、健康促进以及疾病预防的项目,促进社区人群健康水平和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群健康的均等化。

十五、社区公共卫生遵循的主要原则(熟悉)

1、以健康为中心:健康为人人,人人为健康

2、以人群为对象

3、以需求为导向:强调了服务的针对性和可及性

4、多部门合作:打破部门界限,明确各自职责,避免重复

5、人人参与:支持社区确定他们自己的卫生需求,帮助群众解决自己的健康问题

十六、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要点(掌握)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指由政府根据特定时期危害国家和公民的主要健康问题的优先次序以及当时国家可供给能力(筹资和服务能力)综合选择确定,并组织提供的非盈利的卫生服务

十七、职业病的概念(熟悉)

1.职业病:人们在工作环境中因直接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导致的疾病称为职业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将职业病定义为:“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解除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诊断应由省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省卫健委)

2.工作有关疾病:如果职业因素不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唯一直接因素,而是诸多因素之一,并且职业因素影响了健康,促使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加重已有疾病的病情,而且通过控制有关职业因素,改善生产劳动环境,可使所患疾病得到控制或缓解,这类疾病称为工作有关疾病(而不是职业病)

例:旷工的消化性溃疡;建筑工的肌肉骨骼疾病(如腰背痛);与职业有关的肺部疾病等

十八、职业病的特点(熟悉)

1.病因明确。

2.疾病和病因有明确的剂量(接触水平)-反应关系,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检测和识别的

3.群体发病,在解除同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患者

4.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处理,预后康复效果较好。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发现愈晚,疗效也愈差

5.重在预防,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

小结:

职业病直接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工作有关疾病

·肥胖不是职业病!(是借口!)

·职业病5大特点:

病因明确、剂量反应关系、群体发病、早期预后好、重在预防

第三章小结:

·预防医学是针对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针对个体:(自我保健和)临床预防服务

·针对群体: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健康决定因素、三级预防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全套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为规范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凡在本单位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所有餐饮工作人员(包括厨师、洗碗工、采购员、库管员、管理员、餐厅领班等)均应遵守本管理制度。 二、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餐饮从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 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食品安全管理员要及时对在本单位餐饮从业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组织从业人员每年定期到指定体检机构进行健康检查。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应随身佩带(携带)或交主管部门统一保存,以备检查。 六、食品安全管理员和部门经理要随时掌握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并对其健康证明进行定期检查。 七、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专间操作人员还应戴口罩。 八、从业人员操作前手部应洗净,操作时应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手部还应进行消毒。 九、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在有下列情形时应洗手:1、处理食物前;2、上厕所后;3、处理生食物后;4、处理弄污的设备或饮食用具后;5、咳嗽、打喷嚏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凡在本单位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所有餐饮工作人员(包括厨师、服务员、洗碗工、采购员、库管员、管理员、餐厅领班等)均应遵守本管理制度. 2、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餐饮从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 3、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5、食品安全管理员要及时对在本单位餐饮从业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组织从业人员每年定期到指定查体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6、食品安全管理员和部门经理要随时掌握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并对其健康证明进行定期检查. 7、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应随身佩带(携带)或交主管部门统

一保存,以备检查.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1、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包括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餐饮服务工作. 2、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制定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参加各种上岗前及在职培训. 3、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应针对每个食品加工操作岗位分别进行,内容应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各岗位加工操作规程等. 4、培训方式以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5、建立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做好对经营食品的检验工作,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1、负责食品采购、运输、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的食品进行卫生监督检查,督促做好食品索证、进货查验、台帐记录工作,并做好书面记录. 2、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持证上岗的监督检查.

健康管理第三章

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一、预防医学的概念及特点(了解) 概念: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特点: 1.预防与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的患者 2.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重点研究健康影响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预防的有效手段和效益。 3.采取的对策既有针对个体预防疾病的干预,更重视保障和促进人群健康的社会性措施 二、预防医学体系的主要分类(了解) 分类: 预防医学体系可分为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环境卫生科学、社会与行为科学以及卫生管理学5大学科 小结: 预防医学的特点:既关注个体也关注群体,着眼于个提及确定的群体(健康和无症状患者)三、健康的主要决定因素(熟悉) ·预防医学把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称为健康决定因素,即我们常说的影响健康的因素 1.个人因素:健康的婴幼儿发育状态、个人的卫生习惯、个人的能力和技能、人类生物学 特征和遗传因素 2.卫生服务因素 3.社会环境因素:社会制度与政策、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网络、教 育、就业和工作条件 4.物质环境因素:生活环境产生的有害物质、职业环境产生的有害物质、交通运输产生的 有害物质

健康生态学模型 健康决定因素是如何作用于人体进而影响健康的? 健康生态学模型强调个体和人群健康是个体因素、卫生服务以及物质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且这些因素间也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以多层面上交互作用来影响着个体和群体的健康。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是总结和指导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实践的重要理论模型 小结:影响健康的因素不仅仅有自身特征,宏观的社会经济环境、物质环境等会对生活行为方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个体健康。 健康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社会经济环境、物质环境、个人因素和卫生服务,这4者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健康生态学模型解释。 四、三级预防策略的概念(掌握) ·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 ·疾病自然史: ·一个人从健康—疾病—健康(或死亡)可以认为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我们称其为健康疾病连续带 五、第一级预防的内容(掌握) ·第一季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在第一级预防中,如果在疾病的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则称为根本性预防 ·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 1.个人的健康教育,注意合理营养和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行为与生活方式; 2.有组织的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疾病;

员工健康管理方案

员工健康管理方案 1.0 目的 为保障公司全体员工的合法权益,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切实改善员工健康,规范职业健康管理,特制定本方案。 2.0 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项目。 3.0 工作要求 3.1职业危害的识别 3.1.1对本单位是否产生职业病危害开展自评。如产生职业病危害,应对生产活动可能 会产生职业病的岗位进行识别,并上报大区安委办。 3.1.2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职业健康管理相关规定,进行职业危害 的申报。 3.2职业危害告知和培训 3.2.1产生职业病危害单位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 病及其危害、后果、防护措施等告知员工,并在劳动合同或协议中写明相关信息。 3.2.2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单位应在作业场所醒目位置设置相关的警示标识或者书面说 明,并组织开展职业危害培训。 3.3职业危害控制和管理 3.3.1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单位应对存有职业危害的岗位编制职业危害防护类的操作规 程。 3.3.2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单位应制订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计划,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因素监 测机构进行工作场所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的检测和评估。根据职业危害因素监测 与评估结果,制定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和计划,消除或降低职业危害。 3.3.3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单位应为存在职业危害的岗位配置个人防护用品(PPE),并督 促、教育、指导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 3.4职业健康体检与监护 3.4.1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单位应制定从事职业危害岗位人员的任职要求,不符合任职 要求的不予上岗。 3.4.2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单位应组织对存有职业危害的岗位员工开展岗前、岗中、岗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编号:003 一、健康管理的范围和要求 1、健康体检的范围: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参加健康检查的食品从业人员具体范围包括:本店所有的在职工作人员。 2、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要求: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健康管理的组织办法 1、管理职责:对所有进入本店工作的员工将安排其到当地的防疫站进行健康体检和健康证的办理,在体检过程中,如果发现弄虚作假导致不符合健康要求的人员进入本店工作,将追究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 2、上岗体检:凡本店每年新招的人员均须上岗体检,到本店制定的市卫生防疫站进行体检,并开展健康知识培训。检查范围包括料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肺结核、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等。 3、根据体检结果上岗:如果体检合格,健康知识考试合格,办理健康证,方可进入本店开始上岗工作。如果检查出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将不予安排进入本店上岗工作。 4、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店内办公室负责保管员工的健康证,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记录员工个人信息、从事的岗位、健康证办理的年限、最近一次体检的时间、到期日期等信息。

5、健康证的年检:健康证有效期为一年,店经理负责员工健康证的年检,保证健康证合格有效,通常在员工健康证到期前,安排员工到指定市防疫站进行统一年检。 6、年检结果的处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食品饮料生产的工作。如员工在职工作中患有法律规定的传染性疾病,如果属于暂时性的,管理组应安排休息,待身体恢复复检合格后才能继续上岗,如果是难以治愈的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管理组应安排到其它不予食品接触的岗位上。 7、监督检查:店经理对每年的健康证年审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对违反健康管理制度的人员应立即指出责令作出正确处理,并对违规管理人员进行考核扣罚。 三、员工其它卫生管理规定个人卫生要求:衣着应外观整洁,做到常剪指甲、常理发、经常洗澡等,经常保持个人卫生。 食品生产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接触食品前以及接触污染物后必须 将手洗净,方可进行从事操作或接触食物食品进货查验制度第一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购进的任何食品一律进行实地查验。 第三条购进食品时,要查验证明供货方主体资格合法的有效证件,并按批次向供货方完毕取证明食品质量符合标准或规定,以及证明食品来源的票证,并保存原件或者复印件。需要查验和索取的具体票证,由《食品索证索要制度》作出规定。从“总经销”、《总代理》供货商采购食品的,还必须检验是否持有合法有效的授权文书,并将文书复印留存归档备查。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全套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 制度全套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为规范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凡在本单位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の所有餐饮工作人员(包括厨师、洗碗工、采购员、库管员、管理员、餐厅领班等)均应遵守本管理制度。 二、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の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餐饮从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 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它有碍食品安全疾病の,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の工作。 四、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の,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の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食品安全管理员要及时对在本单位餐饮从业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组织从业人员每年定期到指定体检机构进行健康检查。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应随身佩带(携带)或交主管部门统一保存,以备检查。

六、食品安全管理员和部门经理要随时掌握从业人员の健康状况,并对其健康证明进行定期检查。 七、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の工作服、工作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专间操作人员还应戴口罩。 八、从业人员操作前手部应洗净,操作时应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手部还应进行消毒。 九、接触直接入口食品の操作人员在有下列情形时应洗 手:1、处理食物前;2、上厕所后;3、处理生食物后;4、处理弄污の设备或饮食用具后;5、咳嗽、打喷嚏或擤鼻子后;6、处理动物或废物后;7、触摸耳朵、鼻子、头发、口腔或身体其它部位 后;8、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の活动(如处理货项、执行清洁任务)后。 十、专间操作人员进入专间时应再次更换专间内专用工作衣帽并佩戴口罩,操作前双手严格进行清洗消毒,操作中应适时地消毒双手。不得穿戴专间工作衣帽从事与专间内操作无关の工作。 十一、个人衣物及私人物品不得带入食品处理区。 十二、不得在食品处理区内吸烟、饮食或从事其它可能污染食品の行为。

健康管理师- 健康监测

第一节:信息采集 1健康调查表(P1-2):一般包括如下部分:基本信息、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疾病控制、疾病管理和医疗服务 2在繁多的记录表中,健康体检表、行为危险因素调查表和相关疾病管理随访表是最为重要的健康管理信息来源,这些记录表中首页一般都有个人基本信息,然后是针对性调查内容 3.填表基本要求:数字填错,用双横线将整笔数码划去,并在原数码上方工整填写正确的码,切勿在原数码上涂改(7页) 4.根据健康管理的个体需求选用合适的健康调查表(健康信息记录表)。如果个体只是要求体检,则使用健康体检表;如果个体同意接受以后的健康管理,则需收集行为危险因素相关的信息;如果发现个体有某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则结合疾病管理选用疾病管理随访表。(7页) 2.健康信息收集:(1)收集资料前的准备,(2)明确调查对象,(3)签署知情同意书,(4)开始调查:填写个人基本信息时请参照项目说明:工作单位、联系人姓名、民族、血型、文化程度、药物过敏史、既往史、家族史。使用生活方式信息记录表收集信息相关内容包括:烟草使用、饮酒情况、膳食情况以及身体活动。(5)记录表的核查(6)结束访谈,致谢(7)资料保存(7-19页) 体格测量:xx锦途培训学校 1.常用指标有身高、体重、皮褶厚度及上臂围 评价体重状况有一下几种表示方法1.年龄组别体重,2身高组别体重3.理想体重:计算公式:理想体重=身高(cm)-100(身高165cm一下者,则-105) 实测体重在理想体重±10%范围内为正常,±10-20%为瘦弱或超重,超过20%为肥胖,低于20%为严重消瘦,4体质指数:公式:BMI=体重(Kg/[身高(m)]2,中国成年人判断值,BMI<18.5Kg/m2是体重过低,-23.9Kg m2为体重正常,24-27.9Kg/ m2为体重超重,≥28位肥胖

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 目的 规范人员健康状况管理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2. 依据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3. 职责 3.1行政部负责员工个人卫生、健康的管理,负责体检工作。 3.2各部门负责监督具体实施。 4.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人员健康管理工作 5.内容 5.1人员卫生管理 5.1.1公司员工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得随地吐痰,乱扔废弃 物,穿戴整洁、得体。 5.1.2各岗位着装影符合劳动保护和产品法防护的要求(冷库应配备 棉大衣,搬运岗位着装应能够保证安全等) 5.1.3公司员工不得在库区内吸烟、打闹、进餐及可能违反药品质量 安全的行为。 5.1.4未经批准的人员不得进入药品存储作业区域。 5.2人员健康状况管理 5.2.1对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实行人员健康状况管理,确保 工作人员符合规定的健康要求。 5.2.2凡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包括药品质量管理、验收、养 护、保管、和出库复核岗位的人员,应每年3月到当地医疗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5.2.3健康检查一般身体健康检查外,应重点检查是否患有精神病、 传染病(甲肝、乙肝等)、皮肤病等。质量管理人员、验收、养护岗

位人员还应增加视力成都和辨色障碍等项目的检查。 5.2.4健康检查不合格人员,应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 5.2.5对新员工或调整到直接接触药品岗位的人员必须经健康检查合格后上岗。、 5.2.6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若发现本人身体健康状况已不符合岗位任职要求时,应及时申请调换工作岗位,及时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5.3人事部门负责每年定期组织直接接触药品岗位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建立企业和个人的健康档案。

健康管理师第3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健康管理师第 3 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第 1 节《预防医学概述》理论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 , 请将其代码填在题目后人括号内选或未选均无分) 1.预防医学研究的对象是:( C ) A个人 B健康人 C个人和群体 D病人 2.预防保健目的消极方面表现不包括:( ) A减少疾病罹患、伤害及残障 B 降低整体罹患率及病死率 C减少早发性死亡 D针对致病因子采取的措施 3 预防医学是( A ) A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B 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C综合独立的学科 D预防为主的学科 4.预防医学的学科体非常丰富, 下面哪项不是其体系( B ) A流行病学 B康复医学 C环境卫生学 D社会科学和卫生管理学 5.下列不属于健康危险因素的是( C ) A喜欢吃腌制食品 B 经常食用油炸食品 C 适量运动 D大量饮酒 二、多项选择( 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预防医学体系包括: (ABCD ) A行为与社会科学 B卫生管理学 C环境卫生学 D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 2.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决定因素有( ABCD ) A社会经济因素 B 物质环境 C个人因素 D卫生服务 3健康的个人因素包括( ABCD ) A健康的婴幼儿发育状态 B 个人的卫生习惯

C个人的能力和技能 D人类生物学特征和遗传因素 4.物质环境环境对健康的影响按照有害物质的性质分为( C ) A空气,土壤,水,食物 B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心理环境因素 C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建筑因素 D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 5.三级预防策略包括:(ABC ) A 一级预防 B 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 全面预防 三、判断(对的打V, 错的打X) 1.卫生服务是维持和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损伤,健全的卫生机构,完备和质量保证的服务网络,一定 的经济投入, 公平合理的卫生资源配置, 以及保证服务的可及性, 对人群健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 用.( V ) 2.第一级预防是指: 又称病因预防, 在第一级预防中, 如果在疾病的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 则称为根本性预防.( V ) 3.高血压预防是二级预防,脑卒和冠心病是三级预防。(X ) 第 2 节《预防医学概述》理论习题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在题目后人括号内错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临床服务的概念是指:(C ) A临床环境下的第三级预防服务 B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治疗服务 C临床环境下的第一级预防与第二级预防的结合 D 由公共卫生人员负责执行。 2.临床预防服务和健康管理的对象是(C)A患者 B 健康者 C 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 D健康者和亚健康者 3.化学预防是指对无症状的人使用药物、营养素、生物制剂或其它天然物质作为(A)措施,提高群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以预防某些疾病。 A 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综合预防 4.健康咨询是通过收集求医者的健康危险因素,与求医者共同制定改变不良(_A)的计划,随访求医者执行计划的情况等一系列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A健康行为 B临床预防 C心理行为 D药物治疗 二、多项选择(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员工健康管理制度范本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员工健康管理制度(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19516 员工健康管理制度 Model of employee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1实验室人员体检制度 ①对新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进行的上岗前体检,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不符合岗位健康要求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②实验室技术人员要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从事相关工作,发生发热、呼吸道感染、开放性损伤、怀孕等或因工作造成疲劳状态免疫耐受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时,需由科主任同意从事相关工作,但不宜再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工作。 ③科主任在批准外来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应了解其健康状况,必要是可先行安排进行临时性体检,档案保留。 2实验室人员免疫预防制度

①实验室人员应根据岗位需要进行免疫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免疫接种时,应考虑适应症、禁忌症、过敏反映等情况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②检验科、细菌室应制定年度免疫接种计划,报主管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免疫接种情况应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③检验科、细菌室实验室可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对各类人员进行必要的临时性免疫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④对体检结果异常的人员应随时进行必要的免疫接种或采取其他预防手段,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⑤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或生物安全事故后应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应急免疫接种或预防性服药,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3发生事故后的人员管理 ①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或一般生物安全事故后由医教科/检验科、细菌室确定相关人员救治、免疫接种和医学观察方案,发现异常,由医教科/检验科、细菌室决定人员临时性或永久性调离岗位。临时调离岗位的人员在重新上岗前必须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全套1.doc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全套1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为规范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凡在本单位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所有餐饮工作人员(包括厨师、洗碗工、采购员、库管员、管理员、餐厅领班等)均应遵守本管理制度。 二、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餐饮从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 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食品安全管理员要及时对在本单位餐饮从业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组织从业人员每年定期到指定体检机构进行健康检查。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应随身佩带(携带)或交主管部门统一保存,以备检查。 六、食品安全管理员和部门经理要随时掌握从业人员的健康

状况,并对其健康证明进行定期检查。 七、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专间操作人员还应戴口罩。 八、从业人员操作前手部应洗净,操作时应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手部还应进行消毒。 九、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在有下列情形时应洗手:1、处理食物前;2、上厕所后;3、处理生食物后;4、处理弄污的设备或饮食用具后;5、咳嗽、打喷嚏 或擤鼻子后;6、处理动物或废物后;7、触摸耳朵、鼻子、头发、口腔或身体其他部位后;8、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如处理货项、执行清洁任务)后。 十、专间操作人员进入专间时应再次更换专间内专用工作衣帽并佩戴口罩,操作前双手严格进行清洗消毒,操作中应适时地消毒双手。不得穿戴专间工作衣帽从事与专间内操作无关的工作。 十一、个人衣物及私人物品不得带入食品处理区。 十二、不得在食品处理区内吸烟、饮食或从事其它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十三、进入食品处理区的非加工操作人员,应符合现场操作人员卫生要求。

健康管理师-健康监测(重点部分:薄书)

第一节: 信息采集 1 健康调查表(P1-2): 一般包括如下部分: 基本信息、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疾病控制、疾病管理和医疗服务石家庄锦途培训学校 2 在繁多的记录表中,健康体检表、行为危险因素调查表和相关疾病管理随 访表是最为重要的健康管理信息来源,这些记录表中首页一般都有个人基本信息,然后是针对性调查内容 3.填表基本要求: 数字填错,用双横线将整笔数码划去,并在原数码上方工整填写正确的码,切勿在原数码上涂改(7 页) 4.根据健康管理的个体需求选用合适的健康调查表(健康信息记录表)。如 果个体只是要求体检,则使用健康体检表;如果个体同意接受以后的健康管 理,则需收集行为危险因素相关的信息;如果发现个体有某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则结合疾病管理选用疾病管理随访表。(7 页) 2. 健康信息收集: (1)收集资料前的准备, (2)明确调查对象, (3)签署知情同意书, (4)开始调查: 填写个人基本信息时请参照项目说明: 工作单位、联系人姓名、民族、血型、文化程度、药物过敏史、既往史、 家族史。使用生活方式信息记录表收集信息相关内容包括:

烟草使用、饮酒情况、膳食情况以及身体活动。 (5)记录表的核查 (6)结束访谈,致谢 (7)资料保存(7-19 页) 体格测量: xx 锦途培训学校 1. 常用指标有身高、体重、皮褶厚度及上臂围 评价体重状况有一下几种表示方法 1. 年龄组别体重,2 身高组别体重 3. 理想体重: 计算公式: 理想体重二身高(cm)-100 (身高165cm —下者,则-105) 实测体重在理想体重± 1 0%范围内为正常,±10-20%为瘦弱或超重,超过20% 为肥胖,低于20%为严重消瘦,4 体质指数: 公式: BM匸体重(Kg/[身高(m)]2中国成年人判断值,BMI v 18.5Kg/m2是体重过低, 18.5- 23.9Kg/m2为体重正常,24- 27.9Kg/ m2为体重超重,>2位肥胖 2. 腰围: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有关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具有一定的食品卫生知识和食品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二、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从业人员必须先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上岗位操作。 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从业人员出现咳嗽、腹泻、发热、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且做到: (1)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中食品之前应冼手消毒; (2)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 (3)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 (4)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六、有关部门负责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工作。 七、从业人员必须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将考核结果计入从业人员个人档案,作为晋升工资资,表彰先进的依据之一。 八、负责培训的部门要建立完整的培训档案 (1)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及操作技能培训。 (2)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包括实习工、实习生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3)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对食品经营食品质量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制度。保证落实质量安全企业主体责任。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对质量安全有关的管理层及各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 三、职责 1、质量负责人:负责食品安全自查工作的协调、管理工作,批准食品安全自查方案和自查报告。向公司管理层报告食品安全自查结果。 2、自查组长:提出自查小组名单,全面负责食品安全自查实施活动,食品安全自查审核方案和食品安全自查报告。 3、质保部:负责起草食品安全自查方案,组建食品安全自查小组,按照食品安全自查计划实施自查,起草自查报告,对不合格项目的整改,实施效果进行确认。 4、自查小组成员:按照食品安全自查计划及时实施自查,提交自查报告。 5、受检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协助自查,负责本部门不合格项目的整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四、要求 4.1 起草食品安全自查的策划 4.1.1 自查频次:每年不少于1次且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质保部每年初起草食品安全自查方案,在每个年度内所进行的安全自查,并覆盖所有的相关部门。 4.1.2当有下列情况时,需追加食品安全自查: a) 发生了严重产品质量问题或外界有重大投诉; b) 组织的内部机构、生产工艺、质量方针和目标等有重大改变。 4.1.3食品安全自查方案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由质保部提出,质量负责人批准实施。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92173

企业管理,人事管理,岗位职责。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一、凡在本单位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所有餐饮工作人员(包括厨师、服务员、洗碗工、采购员、库管员、管理员、餐厅领班等)均应遵守本管理制度。 二、新参加或临时参加从事食品操作与服务的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餐饮从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 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食品安全管理员要及时对在本单位餐饮从业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组织从业人员每年定期到指定体检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六、食品安全管理员和部门经理要随时掌握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并对其健康证明进行定期检查及晨检。 七、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统一保管从业人员健康证明,以备检查。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一、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包括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餐饮服务工作。 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制定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参加各种上岗前及在职培训。 三、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应针对每个食品加工操作岗位分别进行,内容应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各岗位加工操作规程等。 四、培训方式以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五、建立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检查。 青山埋白骨,绿水吊忠魂。 a

最新完整版健康管理师_基础知识(考试大纲整理).整理版

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整理) 第一章健康管理概论 1.健康管理的概念和特点(掌握) 健康管理就是在控制健康风险这个需求的基础上对健康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也就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健康管理服务4个特点:标准化、量化、个体化、系统化。 3.健康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掌握) ①完善健康和福利②减少健康危险因素③预防疾病高危人群患病④易化疾病早期诊断⑤增加临床效用效率⑥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病⑦消除和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⑧对疾病结局做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4.健康管理的科学基础(熟悉) 健康管理的科学性建立在慢性病的两个特点上。首先,健康和疾病的动态平衡关系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预防医学的干预策略是健康管理的重要科学基础之一。其次,在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中,大部分是可以干预的,这为健康风险的控制提供了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基础。 5.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掌握) 第一步:了解和掌握你的健康,开展健康状况检测和信息收集。(调查问卷+体检) ①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等;②目前健康状况、疾病既往史、家族史;③生活方式:膳食、体力活动和运动、吸烟、饮酒、睡眠、休息;④体格检查和血、尿实验室检查(血脂、血糖等);⑤健康知识、信念;定性调查;心理状况等 第二步:关心和评价你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评价。对目前的生活习惯行为、生理(体检)指标及未来患病/死亡危险性进行定性或量化评估。 第三步:改善和促进你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进行健康干预。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以多种形式来帮助个人采取行动、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主要内容有:膳食指导、运动干预、心理疏导、戒烟限酒。 6.健康管理的服务流程(掌握) ①健康体检②健康评估③个人健康管理咨询④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⑤专项的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 8.健康管理基本策略的种类(掌握) ①生活方式管理②需求管理③疾病管理④灾难性病伤管理⑤残疾管理⑥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 9.生活方式管理的概念(掌握) 生活方式管理是指以个人或自我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活动。该定义强调个人选择行为方式的重要性。 10.生活方式管理的特点(熟悉) ①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②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预防是生活方式管理的核心。 ③通常与其他健康管理策略联合进行。 12.需求管理的概念(熟悉) 需求管理包括自我保健服务和人群就诊分流服务。需求管理实质上是通过帮助健康消费者维护自身健康和寻求恰当的卫生服务,控制卫生成本,促进卫生服务的合理利用。需求管理的目标是减少昂贵的、临床并非必要的医疗服务,同时改善人群的健康状况。 13.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了解) ①患病率②感知到的需要③患者偏好④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 14.需求预测的主要方法(了解)P12 ①以问卷为基础的健康评估②以医疗卫生花费为基础的评估

健康管理师三级技能第三章 健康指导

第三章健康指导 练习(一) 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健康管理师对个体或群体生活方式指导? A.营养指导 B.身体活动指导 C.控烟指导 D.控酒指导 2.营养指导的基本原则是() A.食物多样化 B.多吃蔬菜、水果、奶类、大豆 C.适量吃优质蛋白质 D.少盐少油 3.奶类富含(),是优质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 A.乳酸 B.钙 C.氨基酸 D.胆固醇 4.下列食物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有? A.瘦肉 B.蛋黄 C.鱼类 D.动物内脏 5.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每天烹调油()。 A.3g;25~30g B.5g:26~30g C.6g:25~30g D.8g:26~30g 6.成人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g,女性不超过()g A.20;10 B.25;15 C.30;20 D.35;25 7.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健康成年人一天食盐(包括酱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食盐量)摄入量是不超过()。 A.3g B.5g C.6g D.8g

8.对于成年人来说,轻体力劳动者每天能量摄人量男性为()kcal,女性为()kcal。 A.1800;1350 B.2250;1800 C.2500;2050 D.3000;2550 9.下列哪项不属于运动强度的测量? A.肌肉 B.心率 C.代谢当量 D.自我感知运动强度 10.一名26岁的体操运动员,身高175cm,体重70kg,他的最大心率(),中等强度的心率()? A.175;105~131 B.194;105~131 C.175;116~145 D.194;116~145 11.某人的代谢当量为3.5METs时,则此时他的活动强度是? A.静态行为活动 B.低强度活动 C.中等强度活动 D.高强度活动 12.肌肉力量和耐力的测量:传统上用可重复()次以下的负荷测试力量,用可重复()次以上的负荷测试耐力。 A.2:10 B.3;12 C.5;15 D.8:20 13.下列关于肌肉耐力测试,说法正确的是: A.给定速度、重复抗阻力动作的频率。 B.给定次数、重复抗阻力动作的频率。 C.给定频率、重复抗阻力动作的次数。 D.给定频率、重复抗阻力动作的速度。 14.常见日常体力活动水平的测量方法有:能量消耗、行为观察、机械和电子装置监测、问卷调查、()、职业分类、参与的运动项目等。 A.直接观察 B.直接调查 C.间接观察 D.间接调查 15.体重75Kg,每小时4km的速度快走30分钟,则他的能量消耗为: A.113 B.175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制度 一、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有效培训合格证。 二、食堂从业人员(包括新参加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在上岗前应取得健康证明。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进行临时健康检查。 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将其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五、食堂从业人员应建立每日晨检制度。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人员,应立即离开工作岗位, 六、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 (一)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 (二)操作前应洗净手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手部清洁,手部受到污染后应及时洗手。洗手消毒宜符合《推荐的餐饮服务从业人员洗手消 (三)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洗手并消毒:1.处理食物前;2.使用卫生间后;3.接触生食物后;4.接

触受到污染的工具、设备后;5.咳嗽、打喷嚏或擤鼻涕后;6.处理动物或废弃物后;7.触摸耳朵、鼻子、头发、面部、口腔或身体其他部位后;8 (四)专间操作人员进入专间时,应更换专用工作衣帽并佩戴口罩,操作前应严格进行双手清洗消毒,操作中应适时消毒。不得穿戴专间 (五)不得将私人物品带入食品处理区。不得在食品处理区内吸烟、 七、从业人员工作服宜用白色或浅色布料制作,专间工作服宜从颜色或式样上予以区分,每名从业人员工作服不得少于2套。工作服应定期更换,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的工作服应每天更换。从业人员上卫生间前应在食品处理区内脱去工作服。待清洗的工 八、从业人员(包括新参加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应参加食品安全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从业人员应按照培训计划和要求参加培训。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原则上每年应接受不少于10小时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集中培训。

健康管理师三级考试技能第三章练习题 答案(1)

1.对成年人来说,推荐男性轻体力劳动者每天的能量摄入量为 A.1950kcal B.2050kcal C.2150kcal D.2250kcal E.2350kcal 答案D 解析:对于成年人来说,轻体力劳动者每天能量摄入量男性为2250kcal,女性为1800kcal。 2.中、重体力劳动者或活动量大的人,每天能量摄入应适当增加 A.100~300 kcal B.200~400kcal C.300~500 kcal D.400~600kcal E.500~700kcal 答案:C 解析:中、重体力劳动者或活动量大的人,每天能量摄入应适当增加300~500kcal 3.非语言传播技巧是指运用类语言、()和时空语言的传播技巧,即借助视、听、触觉等感官分享信息,增进交流效果的一些技巧 A.书面语言 B.文字描述 C.身体语言 D.图片描述 E.动作描述 答案C 解析:非语言传播技巧是指运用身体语言、类语言和时空语言的传播技巧,即借助视、听、触觉等感官分享信息,增进交流效果的一些技巧。 4.人际交流依据性质的不同,反馈也可分为3种:积极性反馈、消极性反馈和 A.预期性反馈 B.准确性反馈 C.清晰性反馈 D.模糊性反馈 E.综合性反馈 答案:D 解析:人际交流依据性质的不同,反馈也可分为3种;积极性反馈、消极性反馈、模糊性反馈。 5.在人际交流中有3种反馈形式:体语反馈、( )和书面反馈 A.思想反馈 B.语言反馈 C.情绪反馈

E.动作反馈 答案:B 解析:在人际交流中有3种反馈形式:语言反馈、体语反馈和书面反馈。 6.人际沟通技巧是指在人际沟通活动中为有效地达到( )目的而采用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方法 A.整体 B.局部 C.总体 D.预期 E.综合 答案:D 解析:人际沟通技巧是指在人际沟通活动中为有效地达到预期目的而采用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方法。 7.健康指导的过程主要通过健康管理师与( )之间的人际沟通来完成 A.服务对象 B.家庭对象 C社会对象 D.群体对象 E.患者 答案:A 解析:健康指导的过程主要通过健康管理师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人际沟通来完成。 8.宣传栏的使用要定期更换,一般1~3个月要进行一次更新。有橱窗的宣传栏可以持续 A.1~2个月 B.1~3个月 C.1个月 D.3个月 E.6个月 答案:D 解析:宣传栏的使用要定期更换,一般1-3个月要进行一次更新。黑板报、没有玻璃橱窗的宣传栏最好1个月就进行更换,否则可能因为字迹不清影响阅读效果;有橱窗的宣传栏可以持续3个月。 9.传单主要由文字形成简单的信息,用于传播( ),倡导健康理念 A.健康知识 B.饮食平衡 C.行为规范 D.生活方式 E.疾病预防知识 答案:A 解析:传单设计制作简单,成本较低。主要由文字形成简单的信息:用于传播健康知识,倡导健康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人事管理,岗位职责。 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 (一)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 食品生产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 2. 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实习工、实习学生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杜绝先上岗后查体的事情发生,同时进行相关培训。 3. 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督促“五病”人员调离岗位,并对从业人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4. 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生产经营. 5. 当观察到以下症状时,应规定暂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腹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疖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发热、呕吐。 6. 食品从业人员应坚持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禁止长发、长胡须、长指甲、戴手饰、涂指甲油、不穿洁净工作衣帽上岗和上岗期间抽烟、吃零食以及做与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无关的事情。 7. 对食品从业人员实行德、能、勤、纪综合考核,具优者给予表扬或奖励:对综合考核成绩欠佳者进行批评教育使其改正;对不改者劝其离岗或规定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8. 应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和健康管理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 (二)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1. 食品生产、经营、餐饮人员必须在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餐饮服务工作。 2. 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培训以及食品加工操作技能培训。 3. 餐饮服务食品人员的培训包括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初次培训时间分别不少于20、50、15课时。 4. 新参加工作人员包括实习工、实习生、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5. 培训方式以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离岗学习一周,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6. 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雨滴穿石,不是靠蛮力,而是靠持之以恒。——拉蒂默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