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美版z第9课中西古典园林--教案

山美版z第9课中西古典园林--教案
山美版z第9课中西古典园林--教案

山美版z第9课中西古典园林--教案

中西古典园林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下图片集锦------看了这么多不同园林的艺术形式,用自己的话告诉我什么是园林。

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刚才我们看到了是这两种园林形式,

欧洲古典园林(什么视觉感受)中国古典园林

是自然生长的吗?人工修

西方的哲学思想,改造驯

服,

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才能达到完美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精神

体现几何图案式---人工美

自然山水式----意境美代表园林---凡尔赛宫

代表园林----苏州园林

一、中国古典园林: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北方大型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江南小型私家园林:苏州拙政园、留园、西园、扬州的何园、上海的豫园。(图片欣赏)

以上我们看到的是园林的分类,那这么美丽的园林他有什么样的艺术特点呢?我们来看一下。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

古典园林有三个艺术特点:他们是

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美

2、可游、可望、可行、可居的空间美

3、诗情画意、寄情山水的人文美。

下面我们就由这三条线索,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由浅入深,层层欣赏。

A、我们先来感受一下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美。

欣赏图片

通过上面的欣赏,我们发现造园者把花木山水建筑等与自然的和谐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B、可行、可望、可居、可住的空间美(以欣赏图片为主)

园林不仅与昆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与绘画也有着很深的渊源,最初建园者就是以山水画为原本来造园的。所以画家所追求的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空间美,也是造园者所追求的。

C、接下来我们来领悟一下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寄情山水的人文美。

我们首先来到拙政园的大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

拙政园是怎么样来命名的?

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音:yù,<书>卖)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

下面我们到几个景点去看一看,看看同学们知不知道景点题名的来历。

1、留停阁:俗话说,花无百日红,再美的鲜花最终也是“零落成泥碾作尘”,残花败叶的凄凉晚景让人不忍卒睹,唯独秋塘枯荷却别有一种残缺美的意境,李商隐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名句,留听阁就是取此诗意而名。《红楼梦》第四十四回里,贾宝玉与林黛玉乘着姑苏驾娘撑动的木舫在水中游赏,黛玉看到满池荷花时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2、与谁同坐轩:苏州拙政园西部一扇形亭景题额为“与谁同坐轩”,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这里园主人借来用以表明自己的清高,同事也包含着对文豪的崇敬之情。景名以异体隶书题写,含意又深奥,故一般游人到此往往不知如何来欣赏它。其实,这题名含义深隽,它原出宋代文豪苏东坡的名句:“

3、远香堂:出自周敦颐的《爱莲说》中“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之句。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

以上我们欣赏的是江南小型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下面我们来简单的欣赏一下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我们都欣赏完了,下面我们来做一道测试,看看我们是不是掌握了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的艺术特色。

知识巩固:下列几项中属于江南私家园林艺术特色的是( ) 属于皇家园林艺术特色的是()

A.小巧玲珑、曲折有致

B.叠石理水、林泉深邃

C.移步换景、可居可游

D.不仅具有江南园林的清雅气韵,而且独具富丽的皇家气魄

E.清雅脱俗、诗情画意

看来我们对中国古典园林掌握的很好。接下来我们来欣赏

其他国家的园林。

1、日本传统园林:枯山水

“枯山水”就是用石料表示瀑布,用白沙象征流水,无水似有水,以追求一种抽象的美。“枯山水”

庭园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沙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表达出深沉的哲理,而这其中的许多理念多来自禅宗道义。

艺术特点:多由僧侣设计,体现宗教哲理,具有恬淡出世的气氛

日式枯山水被称为园林史上的明珠,它的三个特点是静、雅、奇

2、意大利古典园林:人工美与自然美的完美结合(文化因素)

(1)台地造园。在山坡丘陵上依山就势,开辟多层台地。在高出不仅可以俯瞰底层台地,而且可以远眺郊野风光,用到借景和俯视的手法,将自然风光和园林融为一体。

(2)常绿树木。意大利园林常用常绿树作为基调树,又穿插白色的建筑物雕塑以及水池等来展示明暗的对比。在视觉上也起到凉爽宜人的作用。植物还被修建成各种造型,来满足功能的需要。

(3)内容丰富。意大利园林有着许多的丰富的要素,如园门,凉亭,花架,水池,喷泉,雕塑,台阶,挡土墙,壁龛,洞府,花瓶等。对后世的造园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有些要素直到今天还在使用。

(4)水景丰富。意大利园林中的水景是重要题材。水景在这里不仅可以扩大空间,产生倒映,明暗变化,还可作为泉眼,增加山林气息。既可以是静水的水池也可以是水阶梯,跌水,以及壁泉,大瀑布等,更绝的是还利用水的流声效果,营造出水风琴水剧场的音响场所。在这里,水景的变化多种多样,令人叹为观止。

3、英国古典园林:自然的“风景画”园林

4、法国古典园林:驯服了的自然

欣赏法国古典园林图片

总结:连线

中国山水园林:驯服自然

日本传统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意大利古典园林:形形色色

法国古典园林:风景如画

英国古典园林:“枯山水”

现代景观园林:人文主义

在连线题中只有现代景观园林我们没有欣赏,现在我们来欣赏现代景观园林。

思考与讨论:谈谈你喜欢什么样的园林?并简单说说理由

作为优胜队的奖赏:欣赏魏中风景:最后,在张学友的一首《祝福》中,希望我们每个同学在艺术欣赏的道路上能获得更多的精神享受。

山美版z第9课中西古典园林--教案

山美版z第9课中西古典园林--教案

中西古典园林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下图片集锦------看了这么多不同园林的艺术形式,用自己的话告诉我什么是园林。 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刚才我们看到了是这两种园林形式, 欧洲古典园林(什么视觉感受)中国古典园林 是自然生长的吗?人工修 剪 西方的哲学思想,改造驯 服, 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才能达到完美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精神 体现几何图案式---人工美 自然山水式----意境美代表园林---凡尔赛宫 代表园林----苏州园林 一、中国古典园林: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北方大型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江南小型私家园林:苏州拙政园、留园、西园、扬州的何园、上海的豫园。(图片欣赏) 以上我们看到的是园林的分类,那这么美丽的园林他有什么样的艺术特点呢?我们来看一下。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 古典园林有三个艺术特点:他们是 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美 2、可游、可望、可行、可居的空间美 3、诗情画意、寄情山水的人文美。 下面我们就由这三条线索,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由浅入深,层层欣赏。 A、我们先来感受一下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美。 欣赏图片 通过上面的欣赏,我们发现造园者把花木山水建筑等与自然的和谐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B、可行、可望、可居、可住的空间美(以欣赏图片为主) 园林不仅与昆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与绘画也有着很深的渊源,最初建园者就是以山水画为原本来造园的。所以画家所追求的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空间美,也是造园者所追求的。 C、接下来我们来领悟一下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寄情山水的人文美。

中国古典园林教案

中国古典园林 岳阳市湘北女子职业学校龙美华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及特色 (2)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 (3)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景手法。 2、能力目标: 提高鉴赏我国古典园林的能力。 3、德育目标: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美学思想 教学重点: 1、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景要素 2、整个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景手法 教学难点: 园林构景手段的掌握及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 演示法、比较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我国的四大石窟,民居的主要类型 新课导入:

中国园林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意境深远;构景手法丰富,且独树一帜。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走进古典园林,了解它的类型、特色,基本构景手段,欣赏它的美景,感受它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新授内容: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与特色 (一)基本类型: 1、按占有者身份分: 皇家园林:帝王 私家园林:皇家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文人 2、按地理位置分: 北方园林:北京、西安、洛阳、开封、 江南园林: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 岭南园林:广东四大名园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 1、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2、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3、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4、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 1、筑山 2、理池

古代园林的理水之法,一般有3种: 一为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 二为隔。以堤、浮廊、石板小桥间隔空间,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三为破。水面小时,乱石为岸,打破视觉上的局促感。 3、植物 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又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 4、动物 5、建筑 一方面可行、可观、可居、可游; 另一方面可点景、隔景。 6、漏景: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漏景。 7、借景: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 巩固练习:见课件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特色,基本构成要素和基本构景手法。 作业布置: 1、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2、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

中西园林的分析比较

中西园林的分析比较

提纲 1.综述 2.中国园林:皇家园林——颐和园 私家园林——拙政园留园 3.欧洲园林:凡尔赛宫 4.伊斯兰园林:阿尔汉布拉宫 5.总结 6.手绘附图 综述 园林意指,在人工建筑出来的环境中,利用巧妙的手法去模拟自然景物,范围相当广,小至盆栽的植种,大至池水与假山的布景,都是园林的一部份。园林的重点在于造景的巧妙,如何能模拟自然而不落痕迹,如何能将有心安排的布局与艺术性的意境搭配一起,如何将理水方式,石,亭,盆栽,林,窗,门一一运用,并搭配季节变化和当地建材,民俗风情,和主人的个性特色等,都是相当重要的关键。世界园林三大体系包括中国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和伊斯兰园林体系。 中西园林特点比较 1.中西园林起源的形似性:前者起源于灵囿和园圃;后者的源头是圣林、园圃和乐园。园囿是各自私家园林的原型。灵囿和圣林则用于“通神明”或是“敬上帝”均与早期宗教活动有一定关系,也分别是各自游乐园的先声。 2.中西园林发展过程的相似性:中西园林不仅有着十分相似的起源,而且在不同时期出现的园林类型也是相似的。这突出地表现在园林的实用功能和观赏休闲的演变关系上。 园艺的起源与人类的历史有着内在的联系,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主要靠食用植物而求生存。因此,园艺的发生与食用和药用植物的采集、驯化和栽培密切相关。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造园活动都经历了古代的功能园艺——观赏园艺——合宜园艺三个不同的时期。 3.中西园林艺术的物质同一性:中西园林所用材料不外乎石头、山水和花草树木等物质要素。 4.中西园林艺术的社会同一性:这主要表现在园林艺术的服务对象上,它主要服务于特权阶级。成为一种奢侈品。 但中西园林竟有着这种种的相似性,虽然它们存在于相距甚远的时空中,但存在着深刻的同一性。中西园林艺术尽管由于各自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体系,但他们同属世界园林的一部分,同是我们人类伟大的文化遗产,是智慧和勇气的结晶。园林艺术是民族的、阶级的、时代的、个体的差异性与园林艺术的同一性是对立同一的关系。

《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

《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种类、基本要素和造景手法。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及精神内涵。学会欣赏中国古典园林。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感受、思考,以讨论的方式学习基本知识,并自己建立各知识环节间的内在联系,生成并表述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之美、空间之美、人文之美。愿意走进中国古典园林,愿意带着一颗安静的心,感受自然、感受内心、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内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园林景观图片。 学具:学生搜集了解园林的相关书籍和知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中的中国庭院“明轩”。 问题一:大家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芭蕉、游廊、亭子、山石等。) 问题二:这些亭子、山石、芭蕉构成了什么?(学生回答:庭院。) 问题三:这个庭院是哪个国家的?答:中国。 展示图片脚注文字: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中国庭院“明轩”。 师:大都会博物馆为什么要将中国庭院收入其中?中国古代建筑确有独特的风格,但为什么不展示民居、宫殿、寺庙,而独独选园林呢?中国古典园林究竟魅力何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中国古典园林的赏析之中。 (设计意图:使学生带着疑问走进学习,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 (一)中国古典园林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及寺庙园林。作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中国古典园林萌芽于商周,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全盛于隋唐,成熟于宋明清,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并日趋完善,历史悠久,分布广泛。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私家园林,以北京颐和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 苏州园林: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苏州园林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 颐和园,北京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国家重点景点。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现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寺庙园林是指佛寺、道观、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庙的园林。寺庙园林狭者仅方丈之地,广者则泛指整个宗教圣地,其实际范围包括寺观周围的自然环境,是寺庙建筑、宗教景物、人工山水和天然山水的综合体。 (展示视频:拙政园。)师:俗话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我们今天就重点分析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私家园林。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展示苏州园林和法国古典园林图片,对比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之美。 中国古典园林(自然山水式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之美。诗画入境,体现士人的趣味、气质、情操。(儒、道、佛哲学思想的融合。儒家强调以情、义为基础的人伦理念;道家崇尚自然,追求虚静,带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佛教的修禅入静也被吸收到园林设计的理念之中。) 法国古典园林(几何形园林):整齐一律,均衡对称,景致呈严格的几何分布,强调人工之美。(追求理性精神的美学思想。试图用一种程式化、规范化的模式来确定美的标准和尺度。)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1.“移步换景,别有洞天”的空间美。 (1)拙政园北寺塔:借景。 从东园进入中园,站在梧竹幽居西侧,映入眼帘的是开阔的睡莲,以及远处的宝塔北寺塔,这是拙政园设计者的精彩一笔,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借景”手法的典范。 (2)拙政园小飞虹:分景。 拙政园中的小飞虹在池中作为架空的桥梁,既起分割空间的作用,又可使两侧景物互相渗透,从而极大地增强了空间的层次变化。 (3)拙政园洞门:对景。 (4)拙政园漏窗:框景。 (5)拙政园曲廊:空间含蓄婉转,使园中人脚步未动,心已经跟着曲廊进入前方的未知风景。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题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要点 1、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阶段: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以帝王贵族狩猎为主,园林表现为苑囿的形式。 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是山水园的奠基时期,出现了以再现自然山水为主题的自然山水园,奠定了以后中国山水园历史发展进程中艺术风格的基础。 园林全盛期——隋唐——园林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文人画家描绘自然景物之风盛行,造园艺术更倾向于追求朴素的自然美,并发展到以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创作的阶段。 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古典园林的最后兴盛时期,造园活动得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造园艺术上,技巧更为发达。 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筑山:“叠山”“掇山”。园林假山都是真山的抽象化、典型化的缩移摹写,能在很小的地段上展现咫尺山林的局面、幻化千岩万壑的气势。“一拳则太华千寻”。 理水:“山嵌水抱”。园林内开凿的各种水体都是自然界的河、湖、溪、涧、泉、瀑等的艺术概括。人工理水务必做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并且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尽量写仿天然水景的全貌,即“一勺则江湖万里”。 植物:栽植树木不讲究成行成列,但亦非随意参差。往往三株五株、虬枝古干而予人以蓊郁之感,运用少量的艺术概括而表现天然植被的气象万千。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规整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建筑控制一切。 英国风景园林:建筑物与其它造园要素相互分离,建筑退避三舍。 中国山水园林:建筑与其它要素有机组织,彼此协调、相互补充;强调“天人合一”的境界。 建筑形式多样,得益于木框架结构的运用,从而更好地融合于自然环境中,并蕴涵一定哲理,如“以园法天、以方象地、纳宇宙于芥粒”。 :诗话的情趣文学——时间的艺术 绘画——空间的艺术 园林——时-空综合的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与文学、书画密不可分,“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以画入园,因画成景”。 意境的蕴涵: 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情感激动。 三境: 物境——只写山水之形——第一层次 情境——能藉景生情——第二层次 意境——能托物言志——第三层次 3、园林的基本类型(不同分类): 按构园方式划分: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混合式园林 按园林的隶属划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按地域划分: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西域园林囿与台(名解)4、 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最早的园林形式之一。囿:行

中西古典园林对比分析

中西古典园林对比分析 2015年6月

前言-------------------------------------------------------------------------------- 一.中西园林历史的传统作用------------------------------------------------------ (一)中西园林差异......................................................................... ................... (二)中西园林形成的过程......................................................................... . 1.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的原因...................................................................... 2.西方古典园林形成的原因................................................................ 二.中西古典园林的审美思想异同......................................................................... ..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思想......................................................................... ..... 1.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 ... 2.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 (二)西方园林的审美思想........................................................................ 1.西方园林的人工美......................................................................... ........... 2.西方古典园林的形式美........................................................................ 3.西方古典园林的逻辑与清晰的调理美............................................................ 三.中西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二)西方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古典园林》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 【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课堂主要组织者引导者的原则。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为了学而教,并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感性入手到理论升华,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写意的氛围中完成学习。 【教材分析】 ?在中国人文旅游资源中,古典园林占重要地位。因为在国内各大旅游区中古 典园林类景观比比皆是,所以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掌握其整体风格,是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篇幅有限、内容单一,学生很难理解掌握。但作为世界园林史上的瑰宝, 中国古典园林所蕴含的文化与内涵应得到继承与发扬。因此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根据中西园林的特点以及对留园和太阳岛公园的具体分析,将教学内容重新进行整合并拓展、延伸。 【学情分析】 本课程是针对旅游专业高二学生开设的,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理解领悟性强,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学生的背景知识有限,对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厚艺术造诣感悟不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并掌握其整体风格;尝试利用古典园林的特征,对园林进行鉴赏;尝试介绍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景,激情引趣2、自主学习,奠定知识基础3、对比归纳,建立感官认识4、讲述历史故事,知识拓展5、实例分析,巩固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培养爱国情怀。通过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相互学习、帮助的团队精神。多媒体辅助,加强学生的感观意识,提高学生的旅游审美情趣,和鉴赏古典园林的能力。 【重点、难点的分析策略】 重点: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整体风格 依据:掌握本课内容可使学生尝试鉴赏和分析古典园林,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建立

中外古典园林对比分析

中外园林对比分析 ——建筑对比分析 摘要:园林建筑是面时代的镜子,是首凝固的音乐,她积淀着人类发展的历史,体现着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考方式。人们习惯把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园林称为东方园林,以法国园林为代表的园林称为西方园林,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理想信念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情调和审美意识,产生了东西方园林建筑差异。 关键词:建筑环境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建筑文化 (一)园林建筑与环境方面。中外园林在总体布局上有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以法国宫廷花园为代表的西方园林的突出特点是:在平面构图上很强调园林中部的中轴线,园林内的林荫道、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小建筑物、小广场、放射形的小路等围绕着这根中轴线来进行布置。在这根轴线高处的起点上则布置着体量高大、严谨对称的建筑物。 中国古典园林则恰好相反。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是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征。在中国园林里,不规则的平面中自然的山水是景观构图的主体,而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植物配合着山水自由布置,道路回环曲折,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的境界,即“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富有自然山水情调的园林。 (二)园林建筑材料方面。西方的古典园林中的建筑以石结构体系为主,成团块状地集中为一体,墙壁厚厚的,洞口小小的,建筑的跨度受到石料的限制而内部空间较小,建筑艺术加工的重点自然就放到了“实”的部位,所有的建筑装饰也是大理石等精心雕刻而成的,厚重中不乏简约之美。西方园林中建筑和雕塑总是结合为一体,追求一种雕塑性的美,因此人们的注意力也自然地集中到目所触及的外表形式和装饰艺术上。同时西方园林建筑由于是石质的因此抗火性较强,保存时间也较长。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以木质结构体系为主,中国园林建筑不讲究对称,注

中国古典园林史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一、绪论 二、生成期 三、转折期 四、全盛期 五、成熟期一 六、成熟期二 七、终结期 八、基础知识

绪论:园林的定义 园林的四要素 园林的造景风格 园林的功能 世界古典园林四个阶段的特征 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分类(园林基址、园林隶属)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 中国园林特点 答案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先秦两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 思想: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 造园著作:无 造园种类:皇家园林(主流) 特征小结: 重点园林介绍: 商周:沙丘苑台、灵池,灵囿,灵台 春秋战国:章华台、姑苏台 秦:上林苑、阿房宫、兰池宫、宜春宫、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西汉: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思想: 造园著作:杨衒《洛阳伽蓝记》【成书于公元547年】、郦道元《水经注》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 特征小结: 重点园林介绍: 皇家园林: 邺城: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华林园、仙都苑 洛阳:芳林园 建康:华林园、芳乐苑(南齐)、乐游园 私家园林: 北方城市:寿里丘、张伦宅园、金谷园(庄园别墅)、潘岳庄园、陶潜的庄园南方私园:玄圃、谢家庄园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原理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 思想:科举制>隐士回归,地主小农,儒学回归正统,艺术层面上升造园著作: 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特征小结: 重点园林介绍: 皇家园林: 大内御园:大兴城(隋未完成)、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北则大内三苑(禁苑)行宫离宫: 长安:玉华宫、仙游宫、翠微宫、华清宫、九成宫、曲江池 洛阳:西苑、上阳宫 私家园林: 洛阳:归仁里宅园,裴度宅园、履道坊宅园 郊野别墅:平泉庄、安乐公主的庄园、浣花溪草堂、衡山别业、庐山草堂、辋川别业、嵩山别业寺观园林:长安(大兴善寺)【京城内最大】、唐昌观、慈恩寺、元都观、灵隐寺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 摘要:园林是在一定的空间里依照园林艺术原则,进行创作而形成自然美与人工美相融合的生活境域。本文从三大方面论述了中西方园林艺术的不同及历史上的相互交流与影响,希望对我们有所启发。 关键词:中西;园林艺术;差异;影响 纵观园林的发展史,当今世界园林艺术已形成了三大系统——中国、欧洲和西亚。其中,中国园林代表了东方自然山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则是欧洲几何规则式园林的典型代表。本文通过对两者园林艺术的不同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希望对我国当代的园林艺术创作有所启迪,使之更好地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1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 不同的自然条件和不同的社会背景造就了中西方园林艺术巨大的差异,形成了各自富有民族特色园林艺术。本文主要从以下3 点不同方面加以论述。 1. 1 园林布局的不同 中国园林的布局在整体上是“山水画”式的,以山水为景区的主体,追求的是“林泉之趣”、“田园之乐”,遵循“山水为主,建筑是从”的原则。园林中花木配合山水随意配置,道路回环曲折,穿插于山水之间,使得游览路线复杂多变,通过延伸游览时间来展示各个景区。另外,中国园林的建筑体量以及在景物构成中所占的比重一般都很小,大都从属于自然山水。建筑往往穿插、点缀在自然山水风景之间,达到“依山就势”、“自然天成”的效果,使自然美中融入人工美的气息,增添人们现实生活的情趣。如杭州西湖风景区的建筑尺度,一般都不大。即使有些像灵隐寺等体量较大的建筑,也被有意识地隐藏于山麓林木之中,不让它去与自然风景争主角地位。至于像颐和园万寿山南麓的佛香阁中央建筑群,虽然体量高大,人工气息浓重,但从总体布局上看仍是以自然山水作为园林的主体和中心。它不但没有破坏自然风景的主体,反而丰富了万寿山平淡、呆板的形象,烘托、渲染了皇家园林所需要的艺术气氛。总之,中国园林的整体布局力求景中有景、园中有园、峰回路转、曲折幽深,达到一种含蓄富有韵味的艺术效果。西方园林的布局在整体上则是“几何形”式的,以建筑物为园林文化与历史景区的主体,在构图上特别强调园林的中轴线,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小建筑物、小广场、林荫道和放射形的小路,都围绕这条中轴线进行布置,以突出空间布局来缩短时间流程。在游览路线的安排上,西方园林的游览路线一般都是围绕着园林的中轴线而有规则地向四周扩散,每条路线几乎都是笔直的,而且主次分明,通向中心景区或主景区的路线较宽广、显眼,通向次要景区或小景区的路线则相对狭窄、隐蔽。这样,虽然游览线路众多,但都排列有序、交接规则,游览者一入园后就感到心中有数,能轻易地到达中心景区,对于游览者极为方便,让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尽量领略整个景区。另外,与中国古典园林重视山水不同,西方古典园林重视建筑物更甚于山水。西方园林的建筑物往往是全园的主体,山水花木则被修整后作为园林的陪衬物,建筑的附属。可以说,西方古典园林是一种建筑物的扩张或延伸,山水花木都成了建筑的组成部分。法国的古典主义园林要算这种西方园林艺术的杰出表现者。例如凡尔赛宫的中心主题是一座主体部分长达707 米的宫殿。它的中心部分就是当年路易十四的卧室,也是全园的核心。在宫殿的两翼,是政府办公处、剧院、教堂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学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教学设计:于明北京四中 评析:周杰西城教育研修学院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课堂主要组织者引导者。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为了学而教。要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感性入手到理性升华。从情感激发,问题启发到归纳总结。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与诗词匾额。 学生情况:本课之前学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木结构体系。欣赏故宫建筑的空间布局。对园林比较喜爱但有些问题还不清楚。 教学方式: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 教学手段: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技术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相关视频资料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问答与讨论,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基本要素是山、水、建筑、花木。体会中国古典园林丰富的空间变化及由诗词匾额等创造出的典雅氛围。比较深的感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意境。知道今后如何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文化与美感。 四、问题框架 1和西方园林相比中国古典园林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2阅读文字资料,(红楼梦片断)请找出中国园林的四大造园要素? 园林中的假山怎样布置?太湖石的美感是什么?请同学说出园林中常见的水景以及相关的游园活动?园林中的花木有何作用与寓意?园林中的建筑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3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有何特征?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4园林中诗词匾额有何作用? 5请同学谈谈应该怎样欣赏中国园林? 五、教学流程示意 课前准备(学生问卷调查,学生采访片段录制)——播放采访片段导入问题——对比提问,重点讲解中国园林的根本特征——造园要素——空间布局——诗词匾额——总结本课所学——布置课后作业——作业讲评反馈评价

中国古典园林史 重点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题集 一、绪论部分 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P3) 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相对应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P4) 据此可将园林分为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古兰经》天园中的四条河:水河、乳河、酒河、蜜河。形成了伊斯兰园林的基本形式。(P4) F.L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面积348ha.E.霍华德的《明日之田园城市》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P6) 现代园林之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古典园林表现于四个方面: 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山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 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P6) 中国古典园林分类: 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P7)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个类型。(P7)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为“城市山林”宋后作为城市私家园林的代称。(P238) 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规模较小的利川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人的则把完整的大自然山水植被环境范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P8) 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于选择基址,《园冶》论造园相地,以“山林地”为第一。 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魏晋南北朝开始)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教案教案完成版#优选、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案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 万州三中——隆凤华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发展、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所了解。 二、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对建筑和园林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由于条件限制,教学时采用观看视频克服这一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2、如何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时过境迁,如今我们的生存环境与古人的生存环境相差太多,又该如何去体会这其中的滋味呢?在教学时应想方想法通过多条渠道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体会。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提问、播放影片、比较、讨论、反思、对比等。教具预备:影片资料、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资料

教学过程 1、视频引入 问:什么地方?答:。。。。。。 颐和园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古典园林,去欣赏它们的惊世之美。 颐和园内的昆明湖以西湖为蓝本,占地十分广阔。整个颐和园相当于一百个万三中这么大,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保存最好的皇家园林,是皇帝办公的一处园林,相当于二百个万三中,其中建筑十分严整,富丽堂皇,色彩浓丽。 (小结)出示皇家园林的特点:宏大严整堂皇浓丽 中国古典园林发于西周,明清为巅峰,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除了皇家园林之外,园林还有哪些类型?那么。。。 答: 私家 分类总结(出示幻灯片) 私家园林 寺庙园林 城郊景观 2、刚才我们欣赏了皇家园林,而最能代表私家园林是哪里?------ 苏州园林 有人把苏州园林称为万园之母,叶圣陶先生也曾写过:苏州园林式各地园林的标本,如果欣赏中国的园林,任何人都不应错过它。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教学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教学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教材: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全一册教材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园林之母”,在世界艺术的百花丛中独树一帜。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的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的不同背景,社会经济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的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以及山水诗、山水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可现代的城市提供给我们的是另一种生存环境,学生难以理解古典园林建筑上的巧妙用心,更难体会园林中所追求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文人士大夫“一瓢水一箪食,乐而不改其志”的情怀。因此,教师要准备更多的资料,找一些更直观的展示园林艺术成就的影片资料,通过声音、画面传递更多的信息,让学生充分了解园林艺术的历史、成就、种类、以及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深入的体会园林的意境、园林艺术追求的审美情趣。教学目的: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有所了解。2.

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学重点:1. 介绍苏州的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诗情画意。2. 介绍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颐和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教学难点:1. 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2. 如何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时过境迁,如今我们的生存环境与古人的生存环境相差太多,又该如何去体会这其中的滋味呢?在教学时应想方设法通过多条渠道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体会。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方法的研究: 讲授、提问、播放影片、比较、讨论、反思、教具准备:图片、影片资料、多媒体教学设计:反思与点评配乐朗读古诗在美术课堂中引起反差,并带动学生情绪,紧接下来的精美的图片极大的勾起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向往,引起兴趣.

人教版初中美术 《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1

《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园林之母”,在世界艺术的百花丛中独树一帜。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的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的不同背景,社会经济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的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以及山水诗、山水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可现代的城市提供给我们的是另一种生存环境,学生难以理解古典园林建筑上的巧妙用心,更难体会园林中所追求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文人士大夫“一瓢水一箪食,乐而不改其志”的情怀。因此,教师要准备更多的资料,找一些更直观的展示园林艺术成就的影片资料,通过声音、画面传递更多的信息,让学生充分了解园林艺术的历史、成就、种类、以及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深入的体会园林的意境、园林艺术追求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有所了解。 2、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1、介绍苏州的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诗情画意。 2、介绍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颐和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四、教学难点: 1、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2、如何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时过境迁,如今我们的生存环境与古人的生存环境相差太多,又该如何去体会这其中的滋味呢?在教学时应想方设法通过多条渠道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有设身

浅谈中西方园林之比较

浅谈中西方园林之比较 摘要:本文从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状况、宗教思想和人们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各自特点,通过实例比较,进而阐明了中西方园林的不同,以便我们对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体系有一个辩证的认识。 关键词:中国;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影响;差异 源于黄河、长江两河流域的东方文明和源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两河流域的西方文明,是构成人类文明两大体系的发源地。就是我们习惯说的“东方”和“西方”,是用它代表两种文化的概念。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是东方园林的典型代表,中国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式山水园林,追求自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西方古典园林设计起源于布置园圃,同时受到建筑思维的影响,它的整齐、规则、中轴对称、几何布局成为主要的造园手法,植物多表现为“刺绣花坛”之类的趣味图案,道路笔直,以此表现人工美。其中意大利、法国、英国的造园艺术堪称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代表。 中西方古典园林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形成各自风格 1.1依托自然条件和人为表现下形成的有特色的中国传统园林。“中国位于北半球,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西边,有喜马拉雅山;东边和南边,有太平洋;只有在北边,没有天然的疆界来抵御历史上有名的入侵。三条大河,从西到东,几乎贯穿了中国大陆:即黄河、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北部有广阔干燥的黄土高原,中部有湖泊、溪流和洪水冲积而成的农田,南部有延伸入亚热带地区的人迹罕至的山脉”[1]。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 且呈现出诸多差异, 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 1.2依托自然条件和人为影响下形成的西方传统几何式园林。“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将欧洲大陆分为两个气候地区,地中海气候区和大西洋气候区。通过水路与陆路的相互渗透,恶劣的气候才得以避免,从而也鼓励了航海的发展”[1]。 西方园林,是以十六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造园艺术思潮为基础,于十七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形成的。这种园林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它一般呈具有中轴线的几何格局:地毯式的花圃草地、笔直的林阴路、整齐的水池、华丽的喷泉和雕像、排成行的树木(或修剪成一定造型的绿篱)、壮丽的建筑物等,通过这些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意识,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其最有代表性的是巴黎的凡尔赛宫。这种古典主义的园林,曾得到当时社会的推崇,其中更多的是诗人、画家们的赞许和歌颂,也就赋有了在当时社会上风行的“诗情画意”和特有的“意境”。而只有揭示“诗情画意”和“意

中国古典园林史笔记

第一章绪论 园林:在一定地段围,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此阶段,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 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 ⑵主流是封闭型、向型的; 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⑷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第三阶段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 18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的胜利,促进了欧洲的工业文明,使人类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结果,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此时期园林特点: ⑴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⑵园林规划设计已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⑶不仅追求观赏美和视觉效果,同时也注重发挥其园林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⑷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第四阶段信息文明阶段 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 此阶段园林的特点:⑴城市公共园林、公共绿地系统进一步扩大;

《古典园林》教案及备课笔记

沈阳工业大学备课笔记与教案撰写规范撰写备课笔记、设计教学方案(简称教案)是教师进行正式教学实践前必须完成的教学准备环节,是教师将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结合的具体化过程,是教师落实教学大纲、实施教学过程所依据的教学文件之一,是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为此,学校特制订本要求。 一、备课笔记与教案内涵的界定 撰写备课笔记是教师依据课程的教学大纲,参照教材和参考资料对所授课内容进行梳理与整理的过程。备课笔记承载的基本内容是知识信息,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内容应详尽而全面,条理清晰,逻辑清楚。备课笔记是教师知识结构和学术水平的体现,是教师对教学工作投入精力的反映。 教案是教师依据教学日历,为完成每一次课的教学任务而设计的教学实施方案。教案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纲要、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方式、课后作业或思考问题等项内容,承载的基本内容是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信息,解决的是“怎么教”的问题。教案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组织能力的体现,是教师个人素质与教学水平的反映。 二、教案的基本要素 教案的基本要素为:授课时间、授课章节(或主题)、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内容纲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施步骤(板书设计)、课后作业、课后小结。 其中教学内容纲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施步骤(板书设计)是整个教案的主体部分,教师要制定详细计划,既要体现教学活动的逻辑程序,又要划分出若干环节或步骤,并考虑到它们的时间分配、具体方法的应用,相互间的衔接、过渡,以及教学过程与板书的协调等等,充分反映教师教学设计思想,体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风格。 三、备课笔记与教案撰写要求 1.教师撰写备课笔记与教案必须以课程的教学大纲为依据,钻研教材,弄清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了解课程体系、结构、重点与难点,同时要注意广泛阅读本门课程的相关资料,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并根据社会的发展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