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某建筑场地工程地质特征及适宜性评价

兰州某建筑场地工程地质特征及适宜性评价

刘满

【摘要】对兰州某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介绍,通过室内试验和地基承载力试验获得地层岩土参数,结合其地质条件与地层参数,对该拟建场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

【年(卷),期】2018(044)001

【总页数】2页(P79-80)

【关键词】建筑场地;工程地质;适宜性评价;湿陷性

【作者】刘满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68023部队,甘肃兰州 73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

0 引言

我国人口众多,城市扩容对场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场地条件相对较为简单。但在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扩建需要的场地往往在沟谷两侧或黄土塬、梁、峁附近,给岩土工程提出较大的挑战。兰州市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经济发展重要节点,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快速发展。

城市发展中需要不断新建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场地。由于兰州市

位于黄河阶地上,而阶地上场地有限,不得不寻找阶地外的适宜修建构筑物的场地。黄土场地的工程地质特性和适宜性评价对于后期工程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黄土场地的相关研究方面,已有学者做了以下方面工作:黄土湿陷性方面,学者们[1-3]通过现场取样以及大型现场模拟试验,对于黄土的湿陷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工程建设的建议。由于黄土湿陷性对于工程建设影响较大,王谦等[4,5]通过水泥和粉煤灰等材料对黄土进行改性处理,基

于动三轴试验对于改性黄土的抗液化性能以及震陷性等动力特性进行研究,发现粉煤灰掺量增加以及动载作用均会引起黄土震陷性发生改变,粉煤灰掺量增大将引起改性黄土动应力幅值增大和残余应变逐渐减小。邵生俊等[6]在大厚度黄土的隧道

现场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提出浅埋隧道基底压力和隧道两侧基底面分布土层自重由衬砌结构自重荷载及围岩压力共同构成的附加应力计算方法。此外,地质构造对于黄土场地的影响较大,彭湘林等[7]基于地质构造运动特征以及

地貌演化规律将地层沉积结构划分为风成沉积型、冲洪积型及风成—冲洪积复合

沉积型。在此基础上对黄土场地进行划分为后期工程建设提供参考。整个地质构造演化过程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对于黄土场地也会产生影响,苏立海等[8]利用随机波

对于黄土场地地下的暗穴进行探测研究,结合数值计算对其扩散规律进行分析,发现黄土暗穴形成主要由不同深度处黄土的湿陷性差异引起,黄土的崩解性是地面塌陷的关键诱因。

黄土场地适宜性评价中,除考虑黄土湿陷性之外,其场地的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以及稳定性分析对于后期工程建设至关重要。基于现场调查结合黄土场地的工程地质特征,对拟建场地的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可为后期场地中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1 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三面被公路环绕,该场地属于典型的黄土场地,场地中拟建物包括7栋高层住宅楼(30层~33层),一栋幼儿园(以3层为主局部2

层)及1栋会所共9栋。场地的工程地质特性、湿陷性等均需要进行评价,以确保

构筑物的安全性。

2 工程地质特性

研究区位于兰州市,地处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与河西系武威—兰州构

造带的复合部位。燕山运动使白垩系地层发生强烈褶皱和断裂,并伴随着不均匀的升降运动,在此基础上沉积了新近系和古近系地层。喜马拉雅运动使新近系和古近系地层隆起,并产生褶皱和断裂,形成一系列北北西向的隆起和断裂。

据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次调查结果,场地位于兰州断陷盆地内部,场地内部及外围附近无第四系活动断裂,故整个场地结构特征较简单且稳定。场地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岩性为黄土状粉土、细砂及卵石层。

研究场地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地貌单元划属黄河南岸侵蚀堆积河谷地貌。根据微地貌形态可将研究区内地貌进一步细分为侵蚀沟谷地貌。

场地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自上而下依次为:①杂填土;②黄土状粉土(湿陷性)、③黄土状粉土(非湿陷性)、④卵石、④-1细砂、④-2细砂、④-3细砂;

⑤粉土;⑤-1细砂、⑤-2细砂、⑥卵石、⑥-1细砂、⑥-2细砂。场地地下水为

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下部卵石层中,接受大气降水及侧向径流的补给,向下游方向排泄,调查期间探测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

场地位于兰州断陷盆地内,场地内部及外围附近无第四系活动断裂,研究区内未见黄土溶洞、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西侧

10 m处有一斜坡,斜坡高度10 m,已进行支护。

3 拟建场地适宜性评价

3.1 地基土湿陷性评价

研究中选取②层黄土状粉土及③层黄土状粉土的原状土样进行湿陷性分析,根据GB 50025—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计算其总湿陷量及自重湿陷量后进

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见表1。

表1 当地黄土湿陷性评价结果编号场地湿陷类型湿陷等级湿陷深度/mLZ⁃2⁃1自重湿陷Ⅳ级(很严重)10.70LZ⁃2⁃2自重湿陷Ⅳ级(很严重)20.50LZ⁃2⁃3自重湿陷Ⅳ级(很严重)32.30LZ⁃3⁃1非湿陷性黄土非湿陷性黄土10.30LZ⁃3⁃2非湿陷性黄

土非湿陷性黄土20.30LZ⁃3⁃3非湿陷性黄土非湿陷性黄土30.10

结合场地地层分布状况,综合评价该建筑场地为自重湿陷性场地,②层黄土状粉土的地基湿陷等级为Ⅳ级(很严重),最大湿陷深度32.3 m,③黄土状粉土不具湿陷性。

3.2 地基均匀性评价

拟建场地内地基土主要为:①杂填土;②黄土状粉土(湿陷性)、③黄土状粉土(非

湿陷性)、④卵石、④-1细砂、④-2细砂;④-3细砂、⑤粉土、⑤-1细砂、⑤-2

细砂、⑥卵石、⑥-1细砂、⑥-2细砂、④层卵石成层稳定,厚度适中,层面起伏不大,⑥卵石层不稳定,厚度较大,层面起伏较大,属不均匀基地。

3.3 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在根据本次现场调查结合地区经验,该建筑场地:

①杂填土:分布不连续,成分不均,厚度变化大,工程力学性能差,不宜做拟建建

筑物基础持力层。

②黄土状粉土(具湿陷性):成分较均匀,厚度变化较大,具中等压缩性,具Ⅳ级(很严重)自重湿陷性,工程力学性能一般,不经处理不可做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

③黄土状粉土(不具湿陷性):分布连续,厚度变化较大,工程力学性能一般,不宜做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

④卵石:分布连续,成分较均匀,厚度变化不大,厚度适中,工程力学性能较好,如做基础持力层,应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

⑤粉土:成分较均匀,厚度变化较大,具中等压缩性,不具湿陷性,工程力学性能

较差,不宜做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

⑥卵石:层位不稳定,但厚度大,埋藏深,承载力高,工程力学性能好,可做拟建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

3.4 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单一,①杂填土;②黄土状粉土(具湿陷性)、③层黄土状粉土(不具湿陷性)、④卵石、④-1细砂、④-2细砂、④-3细砂、⑤粉土、⑤-1细砂、⑤-2细砂、⑥卵石、⑥-1细砂、⑥-2细砂;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现场调查,拟建场地内部及外围无区域性活动断裂,亦未发现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无液化土层;场地西侧为一斜坡,场地稳定性较好。

4 结语

通过对兰州某建筑场地的现场调查,分析了场地工程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场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兰州市七里河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拟建场地为中软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定为Ⅱ类,属于建筑抗震一般地段。建议以④层卵石或⑥层卵石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也可以处理后的②层黄土状粉土为拟建建筑物持力层。调查期间在探测深度内未见地下水,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建筑物基础的影响。

【相关文献】

[1] 安振宁.天水地区黄土湿陷性等级的划分及应用[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版),2017,31(4):34-39.

[2] 刘博诗,张延杰,王旭,等.人工制备黄土湿陷性影响因素及微观机理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7,13(2):330-336.

[3] 胡再强,张耀,岳文青,等.酸性环境下黄土湿陷性试验与湿陷敏感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7,36(7):1748-1756.

[4] 王谦,刘红玫,马海萍,等.水泥改性黄土的抗液化特性与机制[J].岩土工程学

报,2016,38(11):2128-2134.

[5] 王峻,王谦,钟秀梅,等.粉煤灰与动载耦合作用下黄土震陷试验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

质,2014,41(6):70-75.

[6] 邵生俊,陈菲,邵帅.黄土隧道地基湿陷变形评价方法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

报,2017,36(5):1289-1300.

[7] 彭湘林,范文,魏亚妮,等.黄土高原城市工程地质分区——以铜川地区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2017,47(5):1480-1490.

[8] 苏立海,李宁,董鹏,等.黄土暗穴扩展诱发地面沉降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10):204-210.

兰州某建筑场地工程地质特征及适宜性评价

兰州某建筑场地工程地质特征及适宜性评价 刘满 【摘要】对兰州某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介绍,通过室内试验和地基承载力试验获得地层岩土参数,结合其地质条件与地层参数,对该拟建场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 【年(卷),期】2018(044)001 【总页数】2页(P79-80) 【关键词】建筑场地;工程地质;适宜性评价;湿陷性 【作者】刘满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68023部队,甘肃兰州 73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 0 引言 我国人口众多,城市扩容对场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场地条件相对较为简单。但在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扩建需要的场地往往在沟谷两侧或黄土塬、梁、峁附近,给岩土工程提出较大的挑战。兰州市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经济发展重要节点,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快速发展。 城市发展中需要不断新建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场地。由于兰州市

位于黄河阶地上,而阶地上场地有限,不得不寻找阶地外的适宜修建构筑物的场地。黄土场地的工程地质特性和适宜性评价对于后期工程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黄土场地的相关研究方面,已有学者做了以下方面工作:黄土湿陷性方面,学者们[1-3]通过现场取样以及大型现场模拟试验,对于黄土的湿陷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工程建设的建议。由于黄土湿陷性对于工程建设影响较大,王谦等[4,5]通过水泥和粉煤灰等材料对黄土进行改性处理,基 于动三轴试验对于改性黄土的抗液化性能以及震陷性等动力特性进行研究,发现粉煤灰掺量增加以及动载作用均会引起黄土震陷性发生改变,粉煤灰掺量增大将引起改性黄土动应力幅值增大和残余应变逐渐减小。邵生俊等[6]在大厚度黄土的隧道 现场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提出浅埋隧道基底压力和隧道两侧基底面分布土层自重由衬砌结构自重荷载及围岩压力共同构成的附加应力计算方法。此外,地质构造对于黄土场地的影响较大,彭湘林等[7]基于地质构造运动特征以及 地貌演化规律将地层沉积结构划分为风成沉积型、冲洪积型及风成—冲洪积复合 沉积型。在此基础上对黄土场地进行划分为后期工程建设提供参考。整个地质构造演化过程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对于黄土场地也会产生影响,苏立海等[8]利用随机波 对于黄土场地地下的暗穴进行探测研究,结合数值计算对其扩散规律进行分析,发现黄土暗穴形成主要由不同深度处黄土的湿陷性差异引起,黄土的崩解性是地面塌陷的关键诱因。 黄土场地适宜性评价中,除考虑黄土湿陷性之外,其场地的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以及稳定性分析对于后期工程建设至关重要。基于现场调查结合黄土场地的工程地质特征,对拟建场地的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可为后期场地中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1 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三面被公路环绕,该场地属于典型的黄土场地,场地中拟建物包括7栋高层住宅楼(30层~33层),一栋幼儿园(以3层为主局部2

地勘资料

目录文字部分 1前言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2.2地层结构及岩性 2.3岩土物理学性质 2.4地下水 2.5地震效应 3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3.1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3.2环境工程地质评价 3.3低级土岩土工程特性评价 3.4基础方案分析及施工注意事项 4结论与建议 图表部分 01.勘察设计任务书 02.现场勘察见证报告 03.勘察点一览表 04.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 05.土壤室内试验成果表 06.总平面图 07.建筑物和勘察点位置图 08.工程地质剖面图 09.工程地质柱状图 10.图例

1前言 我院受湖南金瀚船艇制造有限公司的委托,对拟建的整装车间场地进行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拟建场地位于公司厂区中部,龙门吊北侧,拟建厂房一栋,层高均为1层的轻刚结构。设计标高约为34.40米。 根据钻探情况及场地地质条件,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等级为三级,低级等级为三级,故本工程勘察等级为丙级。 为查明拟建场地稳定性,地层结构,岩性特征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我院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有关规定,经双方协商,共布勘探点55个,于2013年2月20号~3月15号采用SH-2A-30型工程钻探机及相关测试设备进行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执行技术标准如下: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桩基设计规范》(JGJ 94-2008)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土方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本次勘察队地基土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机采取原状土样,原位测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原状土样采用薄壁半盒式开口取土器采取,土样质量等级达到Ⅱ级以上,完成的勘察实物工作具体如下表: 序号实物工作工作量单位备注 1 测量定点55 个地质队完成 2 勘察1200.4 米/孔地质队完成 3 标准贯入试验20 次地质队完成 4 取原状土样12 件地质队完成 5 取拢动土样7 件地质队完成 6 土样室内试验19 件地质队完成 择取龙门吊北侧水泥坪边与西侧水泥道路交点A为假定直角坐标的原点O (X=0,Y=0),水泥需说明: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规划总平面图,因无坐标点,根据场地特征,选坪边东侧B点即拟建整装车间东南角的坐标为(X=220.0, Y=0.00),各孔坐标参照放样施工。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拟建工程场地原为河段已推填平整,地面标高34.00--34.10m,本拟建场地地貌单元为洞庭湖冲击平原二级阶地。

第六章 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查

第六章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 第一节概述 建筑场地是指建筑物所处的有限面积的土地。建筑场地的概念是宏观的,建筑场地勘察应广泛研究整个工程在建设施工和使用期间,场地内可能发生的各种岩、土体的失稳、自然地质及工程地质灾害等问题。 一、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 工程地基勘察的目的在于使用各种勘察手段和方法,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建筑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 1避免设计施工的盲目性 有些设计师以为凭自己的经验,没有勘查就照样完成设计和施工,结果给后期工程造成影响。在工程实践中,有不少因不经过调查研究而盲目进行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而造成严重工程事故的例子。如:东南大学职工宿舍,地下有防空洞室等工程。图纸好画,后果严重。 2粗细大意危害极大 有些设计师认为,勘探是件粗活,不就是工人打几个孔吗,定个承载力吗。其实不然。 结构工程师只有对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资料全面深入的研究,才能做出好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 3结合实际,防止事故的发生 岩土工程勘探的目的是使工程设计结合实际来完成。设计师必须对地基土层的分布、土的松密、压缩性高低、强度大小、均匀性、地下水埋深及水质、土层是否会液化等条件都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危和正常使用。但是,更常见的是勘察不详或分析结论有误,以致延误建设进度、浪费大量资金,甚至遗留后患。 因此,地基勘察工作应该遵循基本建设程序,走在设计和施工前面,采取必要的勘查手段和方法,提供准确无误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二、各阶段勘察的内容 建筑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应在搜集建筑物或构筑物(以下简称建筑物)上部荷载、功能特点、结构类型、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和变形限制等方面资料的基础上进行。 建筑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宜分阶段进行,可行性研究勘察应符合选择场址方案的要求;初步勘察应符合初步设计的要求;详细勘察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场地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宜进行施工勘察。 场地较小且无特殊要求的工程可合并勘察阶段。当建筑物平面布置已经确定,址场地或其附近已有岩土工程资料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进行详细勘察。 1.可行性研究勘察(规划性勘察、选址勘察) 可行性研究勘察,应对拟选场址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这一阶段的勘察工作如下: (1)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当地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和建筑经验等资料; (2)在充分搜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勘察了解场地的地层、构造、岩性、不良地质作用和地下水等工程地质条件; (3)当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必要的勘探工作; (4)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拟选场址时,应进行比较分析。 根据我国的建设经验,下列地区、地段不宜选为场址: 1)不良地质发育现象且对场地稳定性有直接危害或潜在威胁,如有大滑坡、强烈发育岩溶、地表塌陷、泥石流及江河岸边强烈冲淤区等;

场地稳定性和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

8 场地稳定性和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 8.1 一般规定 8.1.1 规划勘察应对规划区的场地稳定性和工程建设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 8.1.2 场地稳定性评价可采用定性的评判方法,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宜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判方法。 8.2 场地稳定性评价 8.2.1 场地稳定性可划分为不稳定、稳定性差、基本稳定和稳定等四级,其分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划分为不稳定场地: 1)强烈全新活动断裂带; 2)对建筑抗震的危险地段; 3)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地段。 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划分为稳定性差场地: 1)微弱或中等全新活动断裂带; 2)对建筑抗震的不利地段; 3)不良地质作用中等-较强烈发育,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地段。 3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划分为基本稳定场地: 1)非全新活动断裂带; 2)对建筑抗震的一般地段; 3)不良地质作用弱发育,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地段。 4 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划分为稳定场地: 1)无活动断裂; 2)对建筑抗震的有利地段; 3)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 注:从不稳定开始,向稳定性差、基本稳定、稳定推定,以最先满足的为准。 8.2.2 规划区的场地稳定性分区应在各评价单元的场地稳定性评价基础上进行,并应绘制场地稳定性分区图。 8.3.1 工程建设适宜性可划分为不适宜、适宜性差、较适宜和适宜等四级。 8.3.2 工程建设适宜性的定性评价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表C的规定。按附录C 表C评定划分为适宜的场地,可不进行工程建设适宜性的定量评价。 8.3.3 工程建设适宜性的定量评价应在定性评价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价宜采用评价单元多因子分级加权指数和法,按本规范第8.3.4条的规定进行。当有成熟经验时,可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等其他方法评判。当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分别确定的工程建设适宜性级别不一致时,应分析原因后综合评判。

地下空间地质条件适宜性调查评价

地下空间建设地质条件适宜性调查评价 项目申请书 一、工作目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地下空间经济建设意义越来越重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工作,我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合理开发和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要求。我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地下空间建设工程越来越朝着大型化、大深度方向发展,地铁、交通枢纽工程等大型工程开发利用深度很多都超过了30米,大型建设地域范围也更加广泛,今后地下铁路网、城市隧道、大规模地下综合体、地下综合管线廊道等地下工程规模及深度将越来越大。 随着大规模地下空间的利用和开发,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地下工程时有事故发生。我市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给地下工程建设带来很多困难,如地下水问题,许多工程建设由于对区域或地段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不清,局部场地地质工作难以对整体地质条件做出准确判断,甚至预计与实际相差较大,造成工程施工过程中事故频发,有的甚至造成重大损失,有的对周边地质环境造成较大危害。我市以往地质工作以深部为主,浅部尤其是深度100米以上的地质工作较少,研究程度低,给地质工作应用带来不便。 鉴于以上情况,建议开展我市地下空间建设工程地质条件适宜性调查评价项目,对我市各主要经济区深度100米以浅系统进行水工环、物探及基础性研究工作,重点进行地质条件调查,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及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评价,开展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该项目针对性强,对于我市重要经济区规划、建设在地质条件方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也对各重要建设工程实施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二、立项依据 1.我市地下空间建设地质安全风险凸显 我市地质沉积环境多变,属于典型的软土为主的地区,且既有厚达10余米的淤泥层土层分布,又有厚达数米的砂层存在,含水层分布、水量、水位、水质等变化较大,一些古河道地下水丰富,工程建设时地下水活动强烈。这些都使地

兰州中通道高速公路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总说明(修改)

1 概况 甘肃地处祖国西部内陆,是西北五省交通运输的中枢(西通青海、新疆,北临宁夏、内蒙,东连陕西,南接四川,承东启西、南拓北展,座中联六)、古丝绸之路在境内绵延约1600公里,一直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大通道,是一个历史走廊、文化走廊和交通走廊,也是第二亚欧大陆桥的重要通道,是承担过境和中转交通的关键区域,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独特的地域特征和区位优势,决定了甘肃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在西部地区、全国乃至国际范围内均具有重要的交通枢纽地位和作用。甘肃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事关国家综合交通网发展全局,“甘肃通则西部通、西部通则全国通”。这就要求甘肃路网规划布局应站在更高的层面上,从全国交通需求的大局来思考,充分发挥交通枢纽省份应有的作用。 兰州市是甘肃省省会,是甘肃省经济、文化、科教中心。2012年8月20日,国务院批准兰州新区为兰州国家级新区,是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 目前甘肃省正以“兰州新区、兰州及白银金三角”为中心,以其独特区位资源优势逐渐发展成为引领全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新增长极。但与我国东中部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这与区域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协调性、一体化发展不强的因素有关。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以兰州新区与主城城区为中心的兰州国家级新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旨在通过兰州国家级新区建设,使其成为新的区域增长极和推动全省跨越式发展的引擎,引领全省加速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促进全省城乡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甘肃。 交通是强化城市联系的重要纽带,是支撑和引导兰州国家级新区空间有序发展,引领周边地区率先崛起,进而带动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从目前区域交通发展状况来看,交通基础设施总体上较为完备,但运输市场不对接,集约化、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尚未形成,区域交通资源的综合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交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能力不足。甘肃省从作为高原地区、民族地区、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特殊省情出发,加快兰州国家级新区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是现阶段实现降低整个区域运输成本、改善交通环境,进一步强化区域间分工,从而促进整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随着兰州国家级新区建设的深层次推进,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区域人口分布、土地利用格局、产业布局和城镇体系也将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将对区域一体化交通发展模式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此外,兰州地处黄河谷道,交通线位资源有限,突破环境制约、统筹考虑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进而引导城市周边可持续发展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以兰州为中心的兰州国家级新区建设战略部署、加快完善、实施甘肃省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完善与建设,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甘肃省省委、省政府和交通运输厅提出了加快藏区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乌海至玛沁国家高速公路(G1816)甘肃境兰州新区至兰州段公路工程的重要决策。 1.1 任务依据 1、《乌海至玛沁国家高速公路(G1816)甘肃境兰州新区至兰州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建设部建标[2002]99号《关于发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的通知》; 3、《乌海至玛沁国家高速公路(G1816)甘肃境兰州新区至兰州段工程勘察设计合同》; 4、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及作业指导书。 1.2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标准 1.2.1建设规模 乌海至玛沁国家高速公路(G1816)甘肃境兰州新区至兰州段路线全长83.567km,全部为新建。其中: 1、主线:长62.820km,含互通主线桥共设置桥梁14752.64m/29座,其中特大桥6912.64m/3座,大桥7840m/26座(其中互通主线共设置桥梁2767.545m /8座,分离式立交共设置桥梁3196m/6座);主线桥梁占路线总长的23.53%。主线设置涵洞、通道87道(含互通内主线涵洞),扣除桥隧长度后平均每公里2.37道。主线共设隧道11267m/7座,其中短隧道380m/1座,中隧道2045m/3座,长隧道2187m/2座,特长隧道6655m/1座,隧道占路线总长17.98%。全线桥隧比41.51%。主线设置服务区1处、停车区1处,特长隧道管理站1处。 2、京藏联络线:长10.344公里,含互通主线桥共设置桥梁1070m/5座,全部为大桥(其中分离式立交共设置桥梁360m/1座);桥梁占路线总长的10.34%。设置涵洞、通道10道(含

岩土工程勘察重点

一.岩土工程勘察的任务和目的 1、查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场地的适宜性和稳定性做出评价,选择最优的建筑场地。 2、查明工程范围内岩土体的分布、性状和地下水活动条件,提供设计、施工、整治所需要的地质资料和岩土工程参数。 3、分析、研究工程中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并做出评价结论。 4、对场地内建筑总平面布置、各类岩土工程设计、岩土体加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整治等具体方案做出论证和意见。 5预测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防治措施和整治建议。 二.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精度等) 一.范围: 1.由拟建建筑物的类型和规模决定: 建筑物类型不同,规模大小不同,则它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影响的范围、规模和强度也不同,选择测绘范围时,首先要考虑到这一点。 2.设计阶段: 工程地质测绘范围是随着建筑物设计阶段(即岩土工程勘察阶段)的提高而缩小的 3.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研究程度: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研究程度差,工程地质测绘范围就大。 二.比例尺: 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主要取决于设计要求,在同一设计阶段内,比例尺的选择则取决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以及建筑物类型、规模及其重要性。 (1)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1:50000~1:5000属小、中比例尺测绘; (2)初步勘察阶段1:10000~1:2000 ,属中、大比例尺测绘; (3)详细勘察阶段1:2000~1:200或更大,属大比例尺测绘。 三.精度: 工程地质测绘的精度系指在工程地质测绘中对地质现象观察描述的详细程度,以及工程地质条件各因素在工程地质图上反映的详细程度,为了保证工程地质图的质量,工程地质测绘的精度必须与工程地质图的比例尺相适应。 1.观察描述的详细程度是以各单位测绘面积上观察点的数量和观察线的长 度来控制的。通常不论比例尺多大一般都以图上的距离为2~5cm有一个观察点来控制,观测点可不必均匀布设。 当天然露头不足时,必须采用人工露头来补充,所以在大比例尺测绘时,常需配合有剥土,探槽,试坑等探坑工程。 2.为了保证工程地质图的详细程度,求工程地质条件各因素的单元划分,相应比例尺在图纸上大于2mm者应反映在图上。 为了保证各种地质现象在图上表示的准确程度,在任何比例尺的图上,建筑地段的各种地质界线(点)在图上的误差不得超过3mm其他地段不应超过5mm。所以实际允许误差为上述数值乘以比例尺的分母。

(完整版)岩土工程勘察习题及答案

绪论 1、试述岩土工程、工程地质的含义与联系。 (1)岩土工程:是以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及地基基础工程学为理论基础,以解决和处理在建筑过程中出现的所有与岩土体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是一门地质与工程建筑全方位结合的专业学科,属土木工程范畴。 (2)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3)区别:工程地质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其本质是一门应用科学;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其本质是一种工程技术。从事工程地质工作的是地质专家(地质师),侧重于地质现象、地质成因和演化、地质规律、地质与工程相互作用的研究;从事岩土工程的是工程师,关心的是如何根据工程目标和地质条件,建造满足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的工程或工程的一部分,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岩土技术问题。因此,无论学科领域、工作内容、关心的问题,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的区别都是明显的。 (4)联系: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的基础,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延伸。 2、简述岩土工程勘察的任务与目的。 基本任务:按照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同勘察阶段的要求,为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岩土体治理加固、开挖支护和降水等工程提供地质资料和必要的技术参数,对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作出论证、评价。 具体任务: (1)阐述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指出场地内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 (2)查明工程范围内岩土体的分布、性状和地下水活动条件,提供设计、施工和整治所需的地质资料和岩土技术参数。 (3)分析、研究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并作出评价结论。 (4)对场地内建筑总平面布置、各类岩土工程设计、岩土体加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整治等具体方案作出论证和建议。 (5)预测工程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对地质环境和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的建议。 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运用各种勘察测试手段和方法,对建筑场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判断修建各种工程建筑物的地质条件以及建设对自然地质环境的影响;研究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共同工作时,保证地基强度、稳定性以及不致产生过大沉降变形的措施,分析并提出地基的承载能力;提供基础设计、施工以及必要时进行地基加固所需要的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资料。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为工程建筑对象选择适宜的地质环境,从而为该工程在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提供保证。并不致对地质环境产生不应有的破坏,以致影响工程本身和人类的生活环境。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就是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3、岩土工程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岩土工程是以求解岩体与土体工程问题,包括地基与基础、边坡和地下工程等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涉及到岩体与土体的利用、整治和改造,包括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测四个方面。 4、我国岩土工程勘察的现状如何? 从目前国内大量的实践可看出,岩土工程勘察侧重于解决土体工程的场地评价和地基稳定性问题,而对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岩体工程,尤其是重大工程(如水电站、核电站、铁路干线等)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边坡和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分析、评价,仅由岩土工程师是无法胜任的,必须有工程地质人员的参与才能解决。这就要求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在发挥各自学科专

某建设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某建设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 告 摘要:本文通过对评估区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进行调查研究,对拟建工程区域进行了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旨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预测评估;防治措施 1工程概况 某地区拟建项目占地约3.72亩(约2477m2),总建筑面积约3686.86m2。建筑类型有餐饮、休闲、室内温泉、会议等功能区。拟建物为3层(地下1层为设备间),高度<20m。项目建筑工程采用独立基础,主体为框架结构。根据拟建工程类型和建设场地地形地貌确定评估区范围。拟建工程所处为清溪河一级阶地,评估区西、南、东南至清溪河,北、北东沿用地红线适当外延10m~20m,评估区面积约0.051㎞2。由于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简单,建设项目重要性属一般建设项目,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本项目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为一般建设项目三级评估。 2地质环境条件 本区自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活动;经现场调查,本区及其附近未发现地质构造形迹。工作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评估区属长江流域青弋江水系上游清溪河;评估区及周围地层区划属扬子地层区江南地层分区,评估区浅表为第四系覆盖,下伏基岩为中元古界牛屋组(Pt2n)砂质板岩;评估区内出露为中元古界牛屋组(Pt2n),沟谷内出露有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本区大地构造位置为江南古陆北缘。评估区位于山间沟谷内,根据现有资料及野外调查,评估区断裂、褶皱构造不发育。

评估区内岩土体可划分为岩体和土体两类。岩体为软弱—较坚硬浅变质岩岩组,为评估区内中元古界牛屋组(Pt2n)砂质板岩,新鲜岩石呈软弱—较坚硬状。土体为高压缩性人工填土、松散—稍密的砂砾石土。评估区地下水类型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两种。评估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和清溪河地表水的侧向补给。评估区第四纪以来呈整体间歇性上升,但在不同时期升降的幅度不同,全新世以来上升运动仍未停止。根据现有资料及野外实地调查,评估区内没有发现第四系以来的活动性断裂。 本区自有历史资料记载以来,区内及周边地区地震频率不高,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Ⅴ级以上)。近年有感地震为:2001年6月1日,震级3.2级;2009年11月26日,震级5.7级。上述2次地震均未对本区造成破坏。 综上所述,评估区地形地貌条件简单,地质构造条件简单,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能一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良好,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简单。 3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是基本查明评估区及周边已发生(或潜在)的各种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分布类型、活动规模、变形特征、诱发因素与形成机制等,对其稳定性(发育程度)进行初步评价;查明评估区地质灾害对生命财产和工程设施造成的危害程度;根据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稳定性)、危害程度、按灾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通过对评估区调查,未发现曾发生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本区无地裂缝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因此,评估区内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 4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4.1工程建设中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4.1.1工程建设中人工填土引发地质灾害预测 据野外调查可知,工程建设区内现状地形条件不能完全满足建设要求,将对场地进行填高、场地平整。场地填高后,边界形成填土边坡,松散填土层稳定性差;特

岩土工程勘察中应进行分析-评价的内容

岩土工程勘察中应进行分析\评价的内容 摘要:工程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建(构)筑物的安全、稳定和正常使用,因此,在建筑物设计和施工前,必须对建筑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查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和论证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对场地的稳定性、适宜性做出正确评价。 关键词:稳定性、分析、评价 世界上任何建(构)筑物都是修建在地表或地表下一定深度范围的岩土体中,作为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和建筑环境的工程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建(构)筑物的安全、稳定和正常使用。因此,在建筑物设计和施工前,必须对建筑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查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和论证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对场地的稳定性、适宜性做出正确评价,为岩土体的整治、改造和工程的设汁、施工提供详细、具体、可靠的地质资料。工程建设场地和地基稳定性的评价主要内容如下: 一、场地稳定性评价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场地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有无活动断层通过,附近有无发震断层。 (二)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三)场地所在地貌部位,地形平缓程度,是否临江河湖海,或临近陡崖深谷。 (四)场地及其附近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其发展趋势如何。 (五)地层产状,节理裂隙产状,地基土中有无软弱层或可液化砂土。 二、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水的类型和腐蚀性、 补给排泄条件、主要含水层以及渗透性能、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利联系、近五年的地下水位变化情况与主要影响因素、工程区域的气象资料等。在地基基础、地下结构施工中,应考虑地下水对主体结构的上浮作用;验算边坡稳定性时,考虑地下水及其动水压力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在地下水位上升时要考虑岩土的回弹和附加浮托力;在地下水水位下降时要考虑可能的地面沉降以及引起的其它工程地质灾害。 三、地基均匀性的评价 (一)地基均匀性的评价范围

兰州市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

兰州市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 【发文字号】兰州市人民政府令[2005]第2号 【发布部门】兰州市政府 【公布日期】2005.05.16 【实施日期】2005.07.01 【时效性】已被修改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 兰州市人民政府令 ([2005]第2号) 《兰州市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已经2005年5月10日市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 市长张津梁 2005年5月16日 兰州市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管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务院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和《甘肃省防震减灾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管理。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设工程项目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进行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和使用,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建设工程项目,包括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 本规定所称建设工程项目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对建设工程场地及邻近区域进行地震危险性和地震地质稳定性分析、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参数复核、地震小区划及场地震害预测等工作。 本规定所称抗震设防要求,是指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 第四条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主管全市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区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管理工作,业务上接受上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建设项目审批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权限,协同做好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政府鼓励和扶持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的科技研究,推广应用先进的科技研究成果,不断提高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科技水平。 市、县、区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的科技研究纳入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对在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的科技研究、成果使用及监督管理中做出突出贡献和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县、区人民政府或者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某建筑场地稳定性及基础形式分析评价

某建筑场地稳定性及基础形式分析评价 摘要:拟建建筑物位于东营市黄河路辅路以南、规划支路以东、广利河支路以北。论文分析了其地层情况,并针对建筑物特点,对其建筑场地稳定性及基础形 式进行了分析评价。 关键词:建筑场地;基础形式;分析评价 一、工程概况 拟建建筑物位于东营市黄河路辅路以南、规划支路以东、广利河支路以北。 场地整平标高拟定为6.0米左右(1985黄海高程)。总建筑面积约8.3万平方米。 二、地层情况 根据野外钻探揭露、静探资料及室内土工试验,勘察场地地层除表层为素填 土外,其下地层均由第四纪黄河三角洲冲积的土层构成。地层特征自上而下分述为:1层素填土(Q4ml),灰褐色,土质不均匀,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夹灰红 色黏土块,含少量云母碎片及烂草根,表层含少量砖块等建筑垃圾,软塑。2层 粉土(Q4al),灰褐色~褐灰色,土质较均匀,局部含腐殖质极少量细草根,含 云母碎片,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中密,湿。3层粉 质黏土(Q4al),灰红色~灰褐色,土质较均匀,含少量氧化铁斑及有机质,粘 粒含量较高,局部夹少量黏土薄层,摇振无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 含1%左右黑色有机质,软塑。4层粉土(Q4al),灰褐色,土质较均匀,含云母 及少量贝壳碎屑,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夹少量粉质 粘土薄层,中密,湿。5夹层粉土(Q4al),灰褐色,土质较均匀,含云母,摇 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中密,湿。6层粉土(Q4al), 灰褐色,土质较均匀,含云母及贝壳碎片,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中密,湿。7层粉质黏土(Q4al),灰褐色,土质较均匀,含铁斑,摇振无反应,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软塑-可塑。8层粉土(Q4al), 黄褐色,土质较均匀,含云母,粘粒含量较高,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 强度低,韧性低,夹粉质粘土薄层,中密~密实,湿。9层黏土(Q4al),褐红色,土质较均匀,含云母,摇振无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可塑。10 层粉质黏土(Q4al),灰褐色,土质较均匀,含少量氧化铁斑,摇振无反应,有 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软塑~可塑。11夹层粉质黏土(Q4al),灰褐色,土 质较均匀,含少量氧化铁斑,摇振无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夹粘土薄层,可塑。 三、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 3.1 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据有关资料,区域内只有小震活动,无强震记录,也不具备中强地震发震构 造条件,没有全新世活动断裂。由于该拟建场属抗震不利地段,场地的稳定性差。 根据标准贯入试验,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对场地内 饱和粉土进行地震液化判别,综合判定该场地为轻微地震液化场地。 根据现场调查和钻探揭示,场区地层总体分布较稳定,成层规律较明显,地 层结构及成因简单,由于拟建场地存在液化土,属于建筑抗震不利地段,适宜性差,应避开该场地,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无法避开该场地,应采取有效措施后进 行建设。 3.2 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 该场地地层较稳定,拟建门卫、社区服务中心拟采用天然地基条形基础,以

某大学南二区学生宿舍楼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大学南二区学生宿舍楼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详勘) ××建筑勘察设计院 二零零四年一月

××大学南二区学生宿舍楼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详勘) 项目负责:××× 报告编写:××× 审核:××× ××建筑勘察设计院 二零零四年一月

目录 一前言 1拟建工程概况 2勘察的目的 3勘察工作概述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场地位置、地形及地貌 2水文气象和地震概况 3场地地层结构 4水文地质条件 三场地地层工程性质评价 1地层物理力学性质综合评述 2地基土承载力确定 3地层对建筑物的适宜性评价 4边坡稳定性评价 四地基基础方案选择 五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六结论和建议 附表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结果表1张筛分试验结果表1张附图 1工程地质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张2工程地质剖面图2张3钻孔柱状图5张

××大学南二区学生宿舍楼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详勘) 一前言 受××大学基建处委托,我院对其拟建的××大学南二区学生宿舍楼工程进行一次性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工作期限为2004年1月11日至2004年1月17日。 1 拟建工程概况 拟建的××大学南二区学生宿舍楼为六层、局部七层的框架结构,其占地面积约为20.9×8.9m2+28.3×15m2+22.3×15m2,基础型式及埋深待定;在该场地东南边为韩家河河岸,应有护岸治理措施。 2 勘察的目的 本次勘察的目的在于: (1)查明拟建建筑场地内的地层结构及平面分布; (2)测试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并确定地基承载力; (3)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运移规律及其侵蚀性; (4)查明场地内的不良地质现象,评价场地的稳定性; (5)论证场地的地震效应,判别场地地基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 (6)结合工程实际,建议合理的建筑物地基处理方案,为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工程地质资料。 3 勘察工作概述 我院于2004年1月11日进入施工现场。利用钻探、井探和室内试验方法,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工程地质》简答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110)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工程地质》简答论述题题库 及答案(试卷号:1110)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工程地质》简答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110)一、简答题1.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其涉及哪些方面?答:工程地质条件即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可理解为对工程建筑的利用和改造有影响的地质因素的综合,一般认为它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结构与构造、地下水、地应力、地表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 2.何谓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答: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是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的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种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 3.什么是潜水的等水位线图?如何根据等水位线确定水流方向和水力梯度?答:潜水面的形状可用等高线表示,称潜水等位线图。确定潜水方向:潜水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所以,垂直于等水位线的直线方向,即是潜水的流向。 确定潜水的水力梯度:在潜水的流向上,相临两等水位线的高程与水平距离之比,即为该距离段内潜水的水力梯度。 4.静力触探试验的作用有哪些?答:(1)根据贯人阻力曲线的形态特征或数值变化幅度划分土层。 (2)估算地基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 (3)评定地基土的承载力。 (4)选择桩基持力层、估算单桩极限承载力,判定沉桩可能性。 (5)判定场地地震液化势。 5.什么是工程地质勘察?其目的是什么?答:工程地质勘察是指为研究、评价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所进行的地质测绘、勘探、室内试验、原位测试等工作的统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建筑场地及其有关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原始资料和工程地质论证。在此基础上,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结合工程的具体特点和要求,提出工程地质评价,为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6.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答:研究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学

场地稳定性评价规范

场地稳定性评价规范 篇一:地基稳定性评价方法 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 4.1.11第3款规定应“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由于该部分内容在规范中较分散,各位同行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时,往往感到无从下笔,现归纳如下,供参考,不当之处望不吝赐教。 一、地基稳定性 地基稳定性,一说是地基在外部荷载(包括基础重量在内的建筑物所有的荷载)作用下抵抗剪切破坏的稳定安全程度;二说是各类工程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地基承受荷载的稳定程度;还有表达为与地基岩土体在承受建筑荷载条件下的沉降变形、深层滑动等对工程建设安全稳定的影响程度。因此,地基稳定性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其分析和评价可以包含在场地稳定性分析和评价和地基分析和评价之中。 总之,稳定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由于建(构)筑物的兴建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变形、侧向破坏、滑移造成地基破坏从而影响正常使用。按照(GB 50021-2001) (2009年版) 14.1.3、14.1.4规定,岩土体的稳定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地基稳定性问题时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评价岩土体的变形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验算。 二、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

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主要的是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建(构)筑物特征等。一般情况下,需要对如下 建(构)筑物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经常受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压线塔、锚拉基础、挡墙、水坝、堤坝和桥台等。 通常涉及到岩土工程方面主要的内容有:(1)岩土工程条件 包括组成地基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特别是有特殊性岩土,隐伏的破碎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等特殊情况;(2)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是否建造在斜坡上、边坡附近、山区 地基上,建(构)筑物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地貌的关联度和可能引起地基破坏失稳的各种自然因素或组合。如岩溶、滑坡、崩塌、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液化、震陷、活动断裂、岸边河流冲刷等。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根据济南地 区这一问题,通常需要分析评价的内容总结如下: 1、地基承载力计算与验算 验算地基稳定性实质上就是验算地基极限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应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5.2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8.2.6~8 等条款执行。 2、变形验算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建筑物地基允许变形值。在勘察阶段往往建筑物特征参数不明确,一味要求勘察报告中能有准确的结论也勉为其难,但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应提供符合规范要求的岩土变形参数,供上部结构计算条件具备时按照(GB 50007-2011) 5.3、(JGJ 72-2004) 8.2.9~12和《建筑 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有关条款计算。

某市新区粉土——砾砂互层地基的工程性质分析及处理

某市新区粉土——砾砂互层地基的工程性质分析及处理 某市新区作为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位于某市背部秦王川盆地,是国家规划建设的综合交通枢纽,也是甘肃与国内、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和门户。秦王川盆地内主要为冲洪积平原,地表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新黄土,下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粉土、砂、砾砂等互层,下伏第三系泥岩。建设工程所涉及的地层主要是粉土——砾砂互层,因此地基设计施工有其特殊性,有必要进行研究。 本文从某市新区的岩土工程性质入手,通过大量查阅该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分析得出该地区岩土工程性质。根据相关勘察设计规范,针对粉土——砾砂互层特殊地基,提出某市新区秦王川盆地特定岩土工程条件下的合理、可靠、经济的地基处理方法;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结合某市新区房屋建筑工程实例,提出了相应的地基处理方案。 关键词:粉土——砾砂互层地基、岩土工程性质、地基处理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某市新区位于秦王川盆地,是某市、白银两市的接合部,地处某市、西宁、银川3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也是甘肃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门户。南北长约49公里,东西宽约23公里,距某市市38.5公里,白银市79公里,西宁市195公里,距西安560公里,经景泰到银川有470公里,经河西走廊直通新疆,距乌鲁木齐1805公里,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连接点。作为西部的重要的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对外开放的战略平台,是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特别是对西开放一个重大的举措,也是国家“一路一带”国家战略的中心线(连云港——郑州——西安——某市——新疆——中亚——欧洲)中的重要支点。 随着某市新区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范围向南部不断扩大,分布着在建的多条高速公路以及甘肃省唯一的国际航空港——中川机场,工商业项目投资越来越多。而该地区特殊性岩土种类众多,粉土——砾砂互层现象导致天然地基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前言 受甘肃林海水利水电投资有限公司委托,甘肃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承担了甘肃省夏河县大夏河阿一山水电站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本工程评估主体为阿一山水电站引水枢纽、引水隧洞和发电厂房等建设场地,评估的目的和要求是阐明工程建设场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建议;对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具体任务是: 1、研究评估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地质条件与地质灾害的内在联系; 2、查明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模、稳定程度及危害对象、危害程度等,对各灾种分别进行危险性现状评估; 3、结合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及工程类型、规模,分析预测水电站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及建成使用后,地质环境与工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灾害的类型及危险性; 4、分析评价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5、对工程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 6、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建议。 评估工作的主要依据有: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 (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及其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3)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甘国土资环发[2004]15号); (4)《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5)甘肃省国土资源厅2003年颁布的《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技术要求》;(7)《甘肃省夏河县大夏河阿一山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8)《甘肃省夏河县大夏河阿一山水电站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第二分院)。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第一节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 一、工程概况 夏河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全县辖3镇、11乡,总人口7.78万,其中藏族占72%;2002年全县国民生产总产值为2.28亿元,农牧民人均收入1450元,夏河县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