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全册备课

学情分析:

本学期,学生都是刚由幼儿园步入小学,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教学要从零开始,重在启蒙。要通过各种形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美德。

教材分析:

一年级学习传统文化,包罗蒙书诵读、诗歌诵读、民间工艺、齐鲁名人等,从中可得到传统文化的丰富知识,是训练儿童做诗对句、掌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从而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诗歌,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正确理解所学内容。

2.教育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

传统文化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诗歌,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

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统文化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教学进度:每周一课

第一周:第1课《弟子规》(节选)

第二周:第2课《小儿语》(节选)

第三周:第3课《续小儿语》(节选)

第四周:第4课大林寺桃花

第五周:第5课山居秋暝(节选)

第六周:国庆节放假

第七周:第6课柳谯晚眺

第八周:第7课衣冠服饰

第九周:第8课言语应对

第十周:第9课读书写字

第十一周:第10课洒扫清洁

第十二周:第11课年画

第十三周:第12课剪纸

第十四周:第13课风筝

第十五周:第14课泥塑

第十六周:第15课孔子(上)

第十七周:第16课孔子(下)

第十八周:第17课孟子

第十九至二十一周:复习考试

第一单元蒙书诵读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蒙书诵读主要安排了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内容,共有三课组成。《弟子规》主要讲解了小学生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如何对待父母兄长,如何对待他人;《小儿语》主要从说话做事的态度上,与他人的交往上来引导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续小儿语》主要引导学生要学会反省自己,正确地对待他人的评价,更好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懂得在生活中怎样对待父母、对待自己、对待他人。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懂得在生活中怎样对待父母、对待自己、对待他人。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弟子规》节选

教材分析:

本课告诉学生,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诚实守信是人生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拓展活动的内容与伙伴交流,懂得在生活中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懂得在生活中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