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病应急预案

急性脑血管病应急预案
急性脑血管病应急预案

急性脑血管病应急预案

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区安静。抬高床头 15-30°,头偏向一侧,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切忌随意搬动患者。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舌根后坠者,可托起下颌或放置口咽通气导管,对意识不清或有误吸危险的昏迷患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

三、给予氧气吸入。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流量 2-4 升/分。改善脑缺氧,达到提高脑血氧含量、减轻脑细胞损害、降低颅内压的目的。

四、持续心电监护。观察意识、瞳孔、血氧饱和度、呼吸、脉搏、血压、体温、面色变化,并记录。

五、建立有效静脉通路,降低颅内压,防止脑水肿。原则是越早越好。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要进行降颅内压治疗,可用 20%甘露醇 125-250 毫升,快速静脉滴注,每 4-6 小时给药 1 次。

六、冬眠低温疗法:应用药物和物理方法降低患者体温,以降低脑耗氧量和脑代谢率,减少脑血流量,改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防止脑水肿。

七、病因治疗

1、药物治疗:出血性脑血管病,给予脱水、止血、降脑压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可使用血管扩张剂,进行性加重者,可用抗凝剂,但必须在有条件查凝血酶原活性及严密监护的条件下使用;

大面积梗死早期给予脱水药,但应严防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无其他出血倾向者可加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发生肺部感染或泌尿系感染者应加用抗生素。

2、手术治疗:脑出血若血肿局限无严重并发症者,可行血肿清除术或减压术。

八、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起病第 1-2 天内禁食,每天输液量以1500-2000 毫升为宜,并记录出入量。不能进食者第 3 天可鼻饲流质饮食,以保障营养供应。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天门市第三人民医院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一、目的 完善院前急救设施配备,加强人员配备管理,利于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 急诊科一般情况下的院前急救过程控制(不包括大型灾害事故急救)。 三、职责 (一)、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督促配置救护车上院前急救所需的设施及药品。 (二)、由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配置救护工作所需的医生、护士、司机。 (三)、由护士长、护理责任护士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箱及常用急救器材完好率必须保证达到100%,并经常保持救护车箱内的卫生。 (四)、由出诊医护人员实施院前急救工作,并做好记录。 (五)、救护车司机要熟悉本区交通情况,保持车况良好,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和年审。 四、工作程序: (一)、救护车设施策划及配置:由急诊科主任负责救护车设施策划和配置,所需设施及通讯器材,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申请、领用。(二)、值班人员准时接班,熟悉了解上一班的救护情况,坚守岗位,认真作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

(三)、值班人员接到呼救电话后,详细记录时间、地点、行车路线、病情或受伤情况,要求呼救者提供联系电话(且不要随意使用该电话)以便随时联系,并立即通知出诊医生、护士和司机在5分钟内出诊。不得拒绝出车。 院前急救内容: 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时,对患者应有高度负责精神,应立即检查患者,动作迅速,处理果断,根据病人情况可就地或就近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送回医院进一步抢救,转送过程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有3个以上的重伤者,应迅速报告科主任是否增援。 1、现场急救:目的在于挽救和维持基本生命,减轻途中痛苦和并发症,强调对症治疗。 ①维持呼吸系统功能(包括吸氧、吸除痰及分泌物,呼吸兴奋剂,口对口人工呼吸,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等)。 ②维持循环系统功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除颤、有生命危险的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等)。 ③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急性脑血管病的处理,预防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治疗、控制癫痫等)。 ④急性中毒、意外事故处理。 ⑤脑、胸、腹、脊柱、四肢以及其他部位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⑥止痛、止吐、止喘、止血等对症处理。 2、途中救护: ①合理转运分流患者,但对转运伤病员要求快速安全。

急性脑血管意外的院前急救

急性脑血管意外的院前急救 [作者:张杰雄]来源:本站原创阅读数:427 张杰雄: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300 【摘要】目的了解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的特点,提高对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救治能力。方法对比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经院前急救与自行送院的治愈率、致残率及死亡率。结果经院前急救组死亡率、致残率明显降低,治愈率大大提高。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可以减低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普及公众相关院前急救知识教育和加强院前急救与转运工作对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 在我国,脑血管意外每年发病率约为150/10万,死亡率为120/10万,幸存者70%以上遗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是急诊科最常见的疾病和危重症。为提高对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救治能力,普及公众相关院前急救知识教育和加强院前急救与转运工作对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救治,减少死亡和伤残发生。现将我院2006~2008年期间救治的196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所有病例均经过头颅CT或MR确诊)病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通过“120”进行院前急救组共129例,其中66例在医护人员来到前,家属已进行有效现场急救,63例在医护人员到场后才施行救治。其余67例由家属直接送院急救。 1.2急救方法家庭急救:如果出现病人摔倒,家人不急于将病人从地上拉起,而是2~3 人同时把病人平托到床上,头部稍抬高,避免震动,呕吐病人将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取出假牙,并清洁口腔,保持呼吸通畅,同时及时通知“120”;医护人员到场后即行紧急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进行脱水、降颅压及对症处理,对呼吸心跳停止病人,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必要时行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帮助病人呼吸,密切观察脑科情况,及时转入院内进一步救治。

98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院前急救及呼吸道管理

98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 院前急救及呼吸道管理 吴荔霞 摘要:[目的]总结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院前急救及呼吸道管理。[方法]对98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进行院前急救及呼吸道管理,加强途中转运及监护管理。[结果]3例现场死亡,95例安全送达医院。[结论]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及呼吸道管理有利于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病死率和伤残率以及制订后续抢救和治疗方案。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院前急救;呼吸道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34.033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2A-3214-02 急性脑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部急性病变,是急救医学上常见的神经科急症,也是造成急性死亡的常见原因,目前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三大致命疾病。院前急救能有效缓解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致命威胁,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有利条件,降低伤残率和病死率[1]。在院前急救的各种措施中,呼吸道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现将5年来我院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院前急救及呼吸道管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急性脑血管疾病98例,男65例,女33例;年龄45岁~89岁;院前发病时间15min至2h;高血压病病史62例,糖尿病病史32例;昏迷52例,意识障碍19例,偏瘫82例,失语25例,瞳孔变化18例,大小便失禁15例,呕吐35例。1.2 结果 98例急性脑血管意外病人通过院前急救及呼吸道管理,在转运途中采取一系列高效的抢救措施后,现场死亡3例,无一例途中死亡,发生气道不完全阻塞征象56例,呕吐35例,无一例缺氧、窒息,安全送达医院。2 院前急救及呼吸道管理 2.1 迅速评估病情 出诊医护人员应对病情充分估计,迅速判断,接诊后应立即询问病史及发病过程,特别注意与病情有关的关键细节,如发病时间、首发症状、发病诱因等。观察意识状态、瞳孔变化,测量生命体征,观察病人有无呕吐、大小便失禁、肢体瘫痪、颈项强直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清醒病人是否头痛、视物不清等,意识障碍是否进行性加深;有无颅内压进行性增高征象,如出现脉搏快而弱、呼吸增快、叹息样呼吸等,枕大孔疝可出现突发呼吸骤停,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抢救。 2.2 体位 釆取平卧位,为减轻脑血流量降低颅内压,头部可置一软枕,垫高15°~30°,以利于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解松纽扣、裤带,使呼吸不受任何束缚。昏迷及呕吐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和分泌物,避免发生窒息或吸入性肺炎。2.3 开放气道 通常采用仰头抬颏和清除口腔内异物两种方法。昏迷病人因舌后坠阻塞气道,气道有部分或完全阻塞的 病

急性脑血管病急救与护理

急性脑血管病急救与护理 一 .概述 急性脑血管病是指一组起病急骤的脑部血管循环障碍的疾病,它可以是脑血管突然血栓形成,脑栓塞致缺血性脑梗塞,也可以是脑血管破裂产生脑溢血,常伴有神经系统症状,肢体偏瘫,失语,精神症状,眩晕,共济失调,呛咳,严重者昏迷及死亡,临床上又称脑血管意外,卒中或中风。 脑血液循环的生理和病理作用脑是人体中最重要和最精密的生命器官,功能复杂,不但为生命中枢所在,而且控制和调节全身各系统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其代谢十分旺盛,在任何环境下都需要丰富的能量。成人脑的平均重量约为1400g,占体重的2%-3%,而脑血流量却占全身血流量的15%-20%。脑组织几乎无葡萄糖和糖原的储备,需要血液循环连续地供应所需的氧和葡萄糖,这足以说明脑血液循环的重要性。 脑血管具有自动调节功能,脑血液供应在平均动脉压60-160mmhg范围内发生改变时仍可维持恒定。血压升高时,小动脉管腔内压力增高,小动脉收缩,血流量减少;血压下降时,小动脉管腔扩张,血流量增加,这种自动调节成为bayliss 效应。但当超越自行调节范围或脑血管发生病变时,自动调节功能受到损害,脑血流随血压升降而增减。脑血流量与脑动脉的灌注压成正比,与脑血管的阻力成反比。灌注压约等于平均动脉压与静脉压的差。影响血管阻力的因素有:血管壁的构造及血管张力,颅内压合血液粘滞度等。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脑出血为脑实质内出血,可发生于大脑半球、脑干、小脑,以内囊处出血最常见。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外伤、脑血管畸形等均为出血原因,以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的脑出血最为常见。其发病机制为动脉硬化造成脑动脉血管弹性降低,或产生小动脉瘤,当兴奋或活动时,在高血压的基础上血压骤然升高,引起血管破裂。大脑中动脉深部分支豆纹动脉破裂最为常见。血液进入脑实质,破坏了脑组织,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2).蛛网膜下腔出血指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本病最常见的病因为先天性脑动脉瘤、脑部血管畸形、白血病、恶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用力或情绪激动时可致血管破裂。 2.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称小中风,主要病因是动脉硬化,颈内动脉颅外段

急性脑血管病院前急救的应急措施与流程

急性脑血管病院前急救的应急措施与流程 摘要】目的:对急性脑血管病的院前急救应急措施与流程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室收治的12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按照入院就诊模式不同分 为两组,其中,观察组通过120急救入院,院前给予相应的应急处理,对照组患 者为自行入院救治,院前未进行任何干预处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结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6.7%,伤残率为58.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18.3%,78.3%,且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比对照组低,两组差异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完善有效的院前急救应急处理,能够有效 提升患者入院救治的效果,应予以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院前急救;应急处理;措施;流程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142-02 急性脑血管病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急性病症,具有相对较高的发病率,且临 床死亡率与伤残率也十分突出[1]。因此,构建完善有效的临床急救体系,及时给 予相应的院前急救应急处理,有利于减少急性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与伤残率。下文 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血管病急救患者,采取不同的院前急救应急干预,观察其效果,以为临床提供参考。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血管病急诊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救治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其中,观察组患者通 过120急救入院接受急诊救治,共60例,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年 龄在19至79岁之间,平均为(64.7±11.2)岁,急性脑出血患者27例,急性脑 梗死患者17例,急性脑血栓患者12例,其它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4例;对照组 患者均为自行入院接受急诊救治,共60例,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 年龄在18至80岁之间,平均为(64.9±11.3)岁,急性脑出血患者26例,急性 脑梗死患者18例,急性脑血栓患者11,其它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5例。两组患 者在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别,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院前急救环节未给予任何干预处理。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环节给 予相应的应急处理和疾病干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在接到120急救电话后, 了解患者的主要情况,结合患者病情需要准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及药物,五分钟内 出诊。其次,对患者实施现场救护,在简要了解患者病史后,进行生命体征快速 测量,同时进行患者病症危重程度评估,及时进行吸氧处理,确保患者呼吸通畅,然后以静脉注射方式对患者进行纳洛酮、醒脑静或乳酸林格注射,对存在颅内压 增高征象患者,进行250ml的20%甘露醇静脉滴注,同时对血压升高患者及时进 行血压维持控制,现场救护期间注意结合实际情况,必要时还可以进行心肺复苏 与气管插管应急救治;最后,在患者送往医院救治过程中,尽量避免患者头部受 到震动,并确保患者呼吸通畅,保持患者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引起窒息,此外,继续对患者进行吸氧和心电监测救治,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监测,同时加强 对症治疗,控制患者病情恶化;并在转运途中与医院急诊病室建立联络,以便于 医院急诊病室做好接诊救治准备。 1.3 疗效评价指标

急性脑血管病抢救方案

急性脑血管病抢救方案 急性脑血管病分为出血性及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又分为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 急救原则 1、出血性以降低颅压,调整血压,防治继续出血为主;控制脑水肿,防 止脑疝;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2、缺血性以迅速改变脑部血液供应,促进侧支循环,保护缺血半暗带, 清除氧自由基,控制脑水肿。溶栓治疗在适合病人中可应用。 3、治疗原发病,防止呼吸循环衰竭及其它合并症。 急救程序 1、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尽可能避免搬动病人,严密观察病情。 2、保持呼吸道畅通,一般鼻导管给氧,及时吸痰,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 切开。 3、保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昏迷病人应禁食,适量静脉补液。注意防止 感染(肺部及泌尿系感染),有感染时尽早应用抗菌素。

脑出血 (1)正确使用脱水剂:目的在于控制颅内压,减轻脑水肿,一般用20%甘 露醇125ml~250ml快速静点,1次/6~8小时,建议用7~10天;如有 脑疝形成征象可快速加压静脉点滴或静脉推注;冠心病、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和肾功能不全者宜慎用。可同时应用速尿20~40mg,静脉注 射,二者交替使用可增强脱水效果。也可用甘油果糖500ml静脉滴注, 每日1~2次,脱水作用温和,用于轻症患者、重症患者病情好转期 和肾功能不全患者。10%人血白蛋白50~100ml/日,对低蛋白患者更适 用,可提高胶体渗透压,作用更持久。不建议应用激素治疗减轻脑水 肿。 (2)调整血压:关于脑出血患者血压调控目前尚无一定的公认标准。一般 来说,血压≥200/110mmHg时,应采取降压治疗,使血压维持在略高 于发病前水平;当血压低于180/105mmHg时,可暂不使用降压药。收 缩压在180~200mmHg,舒张压在100~110mmHg之间时,需密切监测血 压;即使应用降压药物治疗,也应避免应用强降压药物,防止因血 压下降过快引起脑低灌注;收缩压﹤90mmHg,有急性循环功能不全征 象,应及时补充血容量,适当给予升压药物治疗。脑出血恢复期应积 极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 (3)止血药:对脑出血者意义不大,如有凝血功能障碍,可针对性给予止 血药物治疗,例如肝素治疗并发的脑出血可用鱼精蛋白中和,华法林 治疗并发的脑出血可用维生素K拮抗。 (4)亚低温治疗:可在临床当中试用。 (5)外科治疗:一般认为手术宜在超早期进行(发病后6~24小时之内); 下列情况考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中等量以上出血(壳核出血≥30ml,丘脑出血≥15ml);小脑出血≥10ml或直径≥3cm,或合并明显脑积水; 重症脑室出血(脑室铸型)。 (6)康复治疗: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宜尽早行康复治 疗。

院前急救科脑卒中诊疗规范及流程图

急性脑卒中诊疗规范 卒中是由脑局部血供异常而引起的神经功能损伤,并可导致脑损伤。卒中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约有85%为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多由脑血管闭塞引起,通常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栓塞和血栓形成。出血性卒中多由脑动脉破裂引起,伴有血管痉挛。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依据 1.病史:多有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史或长期脑动脉硬化症状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部分患者以往有头痛发作史。中老年人较多见。部分患者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无力、呕吐等前驱症状。脑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多数在活动状态时(如激动、用力)起病。脑梗死常于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病,发病后几天常有症状加重过程。 2.症状与体征: (1)病情轻重不一,轻者仅有头痛、呕吐,重者全脑症状显著。这些取决于出血和缺血的原发部位,出血量,血肿的扩延方向,缺血波及范围,以及脑水肿、脑压升高等病理改变的情况。 (2)多数病人以突然头痛为首发症状,继而呕吐、瘫痪、意识障碍等。 (3)部分患者表现为眩晕、眼球震颤、复视、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声嘶、呃逆、同向偏盲、皮质性失明、眼肌麻痹、肢体共济失调、感觉障碍等。 (4)患者可能出现生命体征、瞳孔改变及脑膜刺激征等。 救治要点 在院前难以区分脑卒中的具体类型,故应稳定病情,适当对症处理并及时转送医院。卒中处理的要点可记忆为7个“D”:即发现(detection)、派遣(dispatch)、转运(delivery)、进人急诊(door)、资料(data)、决策(decision)和药物(drug)。每一个环节的处理都应熟练而有效。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严密监测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 3.控制血压:脑卒中时可能出现反应性高血压,由于院前的条件有限,时间短暂,不宜使用降压药品。血压过高或过低时,可适当选用缓和的升压药或降压药,使血压逐渐降低至160/90mmHg上下。 4.降低颅内压:急性期伴脑水肿者可用20%甘露醇静脉滴注,或呋塞米(速尿)、地塞米松静注,以上药物可配合使用。 注意点 1.及时转送医院十分重要。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S)应优先处理和转运有症状和体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以便在发病后1小时内行溶栓治疗。 2.应用甘露醇等渗透性脱水剂过程中,其用量及药液滴速应视心功能而定。 3.脑血管意外的病因鉴别往往需要CT确定,院前不宜贸然使用止血药或扩血管药。 转送注意事项 1.转送途中注意监测生命体征。 2.保证气道通畅并吸氧。

急性脑血管病的急救护理

急性脑血管病的急救护理 作者:田玉爱,周秀梅,刘建敏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关键词]脑血管病;护理;急救 Giving First Aid the Nursing of Acute Cerebral Disease Key words: Cerebral disease; Nursing; First aid 脑血管病是由各种血管源性病因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该病是临床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其致死率、致残率极高,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组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发意识障碍,称为脑血管意外或中风。主要病理过程为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单独或混合存在,亦可反复发作。慢性脑血管病是指脑部因慢性的血供不足,导致脑代谢障碍和功能衰退。其症状隐袭,进展缓慢,如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性痴呆等。现将我院2003年至2005年对56例急性脑血管病人按护理程序进行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6例中男29例,女27例,年龄42岁~79岁,平均70.5岁脑出血30例,脑梗死26例。神志清醒13例,浅昏迷31例,重度昏迷12例;发病前病人突然发生剧烈头痛、眩晕、呕吐45例;意识朦胧、定向障碍24例,其中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面部呈古铜色或赤红色、皮肤干燥、发热13例;瞳孔不等大、出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体征9例;言语不清、流涎14例;有高血压35例;大小便失禁11

例。 2 护理评估 病人表现为梗死部位相应的身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可短时间内死亡。根据评估标准,神志清醒对检查能够配合并反应灵敏的轻度病人9例;对检查有反应但不灵敏,有轻度意识障碍的中度病人4例,其中进入浅昏迷状态31例;对检查完全无反应,意识丧失的深昏迷、随时有生命危险的重度病人12例。 3 院前急救措施 保全病人生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后期感染或并发症。一旦病情允许,应迅速将病人抬上救护车,送往就近的医院或专科医院接受继续治疗。 3.1 取合理舒适体位 13例神志清醒病人,采取半坐位,以利脑部静脉血回流,减轻脑水肿;43例昏迷病人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便于口腔黏液或呕吐物流出。 3.2 严密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病人的瞳孔、意识、血压、脉搏、呼吸;给氧;保持气道通畅,严防发生窒息。本组13例神志清醒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神经体征改变不明显,即给氧、脱水减压等处理;31例中度病人有明显颅内压增高,剧烈头痛、呕吐,进行性意识障碍,即给氧、脱水减压、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防止发生窒息;8例重度病人病情发展迅速,持续昏迷,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出现明显呼吸困难、紫绀,立即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脱水减压,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低氧血症明显改善;4例重度病人持续昏迷,瞳

急诊急救于急性脑血管病应用

急诊急救于急性脑血管病应用 发表时间:2015-08-03T15:18:30.1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5期供稿作者:杨凯 [导读] 急性脑血管疾病在临床比较常见,发病急、进展快,有着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杨凯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人民医院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10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急救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24例,将其中接受急诊急救处理的7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未接受急诊急救处理的5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伤残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急救可有效降低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改善预后,值得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急诊;急救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163-02 急性脑血管疾病在临床比较常见,发病急、进展快,有着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预后极差,且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1]。急性脑血管发病至接受治疗期间所接受的急诊急救处理直接影响患者预后。本研究即是对急诊急救于急性脑血管病应用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24例,男性80例,女性44例;年龄41~80岁,平均(62.27±3.14)岁。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急性脑血管病[2],且患者家属同意进行本次研究。将将其中接受急诊急救处理的7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未接受急诊急救处理的5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48例,女性22例;年龄41~80岁,平均(55.16±3.22)岁;出血性脑病36例,缺血性脑病34例。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22例;年龄41~80岁,平均(55.47±3.11)岁;出血性脑病28例,缺血性脑病2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急诊急救措施 1.2.1 电话指导 急诊科接到患者家属电话后,迅速调遣急救人员前往患者发病地点,同时急救人员应立即与患者发病场所的家属联系,在听取家属病情描述后,及时对患者家属进行电话急救指导。如患者仍保持清醒,嘱患者家属仔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使患者平卧;如患者已昏迷,嘱患者家属将患者衣领和腰带解开,使患者头偏向一侧并保持平卧姿势,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避免进食水[3]。 1.2.2 现场急救 急诊人员叨叨患者发病地点后,立即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采取合理的急诊措施。及时调整患者体位,使患者保持呼吸道畅通,给予患者吸入氧支持,若患者口腔有分泌物残留,立即开放患者气道,清理残留物,并放置通气管。同时,为患者留置静脉针,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液体流速[4]。在转运过程中,注意采取保暖措施,注意交通安全,并及时将患者的情况告知急救中心。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主要通过统计患者的伤残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确定。 1.4 统计学分析 对所收集的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数据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来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2.1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伤残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n(%)] 组别例数(n)伤残[n(%)] 死亡[n(%)] 住院时间(天,) 观察组 70 13*(18.57) 4*( 5.71) 13.58±2.62* 对照组 54 18 (33.33) 7 (12.96) 19.41±3.28 P <0.05 <0.05 <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急性脑血管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病情急、进展快,致残率、致死率较高,预后极差,是中老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部分急性脑血管病发病地点为家中或者公共场所,急性脑血管发病后,患者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有效治疗,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急诊急救是指在患者发病后直到在医院接受正规治疗期间,由患者自己实施的自救措施或者由患者家属或急救人员对患者所采取的一系列恰当合理的预处理,其对患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5]。本研究中,观察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即接受了急诊急救处理,接受了急救人员的电话和指导和现场急救,而对照组患者并未接受急诊急救处理,结果观察组伤残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了急诊急救改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预后,降低患者死亡率和伤残率以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急诊急救可有效降低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改善预后,值得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宋晓斐,王子娥,金炎,等. 急性脑血管病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06): 1254-1256. [2] 郑国文,吴鹏. 急性脑血管病50例急诊措施与预后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4): 46-47.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目的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院前急救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急诊科所收治的80例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0例患者,其中74例患者转运至医院进行治疗,无患者因为转运意外运输途中发生病情加重而出现死亡。另有6例患者猝死,因没有能及时发现现场死亡。结论在接到出诊任务之后快速出诊并准确判断病情是提升急性心脑血管患者急救成功率的关键所在。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ethods of emergency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 and the need to pay attent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80 cases of acute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In the group of 80 patients,74 patients were transported to the hospital for treatment,and no patients died because of the aggravation of the transportation accident. Another 6 cases of sudden death,due to the lack of timely detection of the scene of death. Conclusion The received visits after the task is quick visits and accurately determine the condition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emergency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ovascular. Key words:Disease of heart head blood-vessel;Pre-hospital first aid;Analysis of measures;Treatment effect;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1 資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0例,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年龄为54~81岁。其中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为26例,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为24例,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为12例,高血脂病史的患者为8例,这其中”三高”合并病史患者为9例。 1.2方法当患者及其家属向医院拨打电话求助的时候,急诊医生应当详细询问发病时候的症状和表现,以及患者是否存在有既往病史。如果初步判断患者为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则应当叮嘱患者立刻停止身体活动,指导患者家属进行基本的自救,不嫩摇晃患者,也不能搬运患者。同时快速的组织院前急救人员出车前往患者所在地,对患者进行诊治。 医院的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时,医生应当尽快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意识是否清醒,瞳孔是否发生变化,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脉搏,掌握患者病情发展的程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现场情况,使得患者保持比较舒适的体位,比如平卧体位、侧卧体位等等。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医护人员必须尽快清除患者鼻腔和口腔内的分泌物,带有假牙的老年患者应当尽快取出假牙。对于浑身抽搐的患者应当在口中植入开口器,防止发生咬伤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