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自学考试大纲1

《通信原理》自学考试大纲1
《通信原理》自学考试大纲1

《通信原理》自学考试大纲1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

通信原理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学生通过学习现代通信系统所涉及的差不多原理、差不多技术,把握数字数据通信的系统构成、工作原理和要紧性能指标。

(二)本课程的差不多要求

1. 明白得通信系统的差不多模型、差不多指标、信息、信道、传输介质、通信方式、差错操纵、信号及噪声等差不多概念和差不多原理。

2. 明白得模拟调制的差不多原理。

3. 把握数字数据传输的差不多原理和技术。

4. 把握不同传输方式通信系统的噪声性质,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5. 把握复用技术和多址技术的差不多原理。

6. 把握通信网的差不多理论。

7. 把握通信系统中不同同步方式的原理和作用。

8.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应按大纲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切实把握有关内容的差不多概念、差不多原理和差不多方法。

(三)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自学考试打算中通信工程专业一门重要专业课程。要学好本课程,必须具有“电路与电子技术”“工程数字”等课程的差不多知识。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能明白得通信系统模型的差不多原理,明白得信息及其度量、信道与信道容量的差不多概念,把握不同类型传输介质的特性,把握不同通信方式及差错操纵的差不多原理,把握通信系统要紧性能指标。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通信系统模型:通信系统模型及各组成部分模拟通信系统模型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第二节信息及其度量:信息信息量

第三节信道与信道容量:信道信道容量传输介质传输介质的分类通信系统中常用的传输介质

第四节通信方式: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传输

第六节通信系统的要紧性能指标:模拟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衡量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衡量

(三)考核知识点

1. 通信系统模型的组成

2. 信息及信息量的概念

3. 信道及信道容量的概念、传输介质的分类

4. 串行传输与并行传输、单工传输、半双工传输和全双工传输、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的差不多原理

5. 差错产生的缘故及差错类型、差错操纵的差不多原理

6.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可靠性和有效性

(四)考核要求

1. 通信系统模型的组成:通信系统模型、模拟通信系统原理、数字通信系统模型,达到“领会”层次。

2. 信息及信息量的概念,达到“识记”层次。

3. 信道及信道容量的概念传输介质的分类

(1)信道、信道容量,达到“识记”层次。(2)传输介质的分类,达到“识记”层次。

(3)通信中常用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介质)的特性,达到“领会”层次。

4. 通信方式

(1)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的概念,达到“领会”层次。(2)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的概念与差不多原理,达到“领会”层次。(3)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传输的概念,达到“领会”层次。

5. 差错操纵

(1)差错产生的缘故及差错类型,达到“识记”层次。(2)差错操纵差不多原理,达到“领会”层次。(3)差错操纵编码的方法,达到“识记”层次。

6. 通信系统的要紧性能指标

(1)模拟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衡量,达到“识记”层次。(2)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衡量(传输速率),达到“简单应用”层次。(3)数字通信系统的可靠性衡量(差错率),达到“领会”层次。

第二章信号与噪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能了解通信系统中信号的分类及信号的分析理论,把握信号的频谱分析方法及信号通过线性系统传输时的特性,把握随机过程的频谱分析及其通过线性系统的特性,明白得自噪声的概念,把握通信系统中噪声的分析方法和噪声的性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信号的频谱分析:傅立叶级数傅立叶变换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和能量谱密度

第二节卷积与有关:卷积运算卷积图解和讲明卷积定理

有关积分有关定理自有关函数的性质

第三节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传输:无失真传输系统的幅度和相位特性无失真传输的条件

第四节随机信号分析:随机过程的概念随机过程的数字特点

平稳随机过程的遍历性

第五节随机过程的频谱分析:功率谱功率谱与有关函数的关系第六节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均值有关函数均方值PY 功率谱

第七节噪声及其通过乘法器的响应:白噪声的概念乘法器的噪声响应

第八节窄带噪声:窄带噪声的概念窄带噪声的性质

(三)考核知识点

1.信号的频谱分析傅立叶级数傅立叶变换功率谱密度和能量谱密度

2. 卷积和有关运算卷积

3. 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传输

4. 随机信号分析随机过程的频谱分析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分析

5. 噪声的概念乘法器的噪声响应窄带噪声

(四)考核要求

1. 信号的频谱分析

(1)傅立叶级数,达到“领会”层次。(2)傅立叶变换,达到“领会”层次。(3)功率谱密度和能量谱密度,达到“领会”层次。(4)周期信号的功率谱密度,达到“领会”层次。

2. 卷积和有关

(1)卷积积分、图解讲明、卷积的代数定律、包含冲激函数的卷积、卷积定理,达到“领会”层次。

(2)有关定理、自有关函数的性质,达到“领会”层次。

3. 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传输无失真传输系统的幅度和相位特性,达到“领会”层次。

4. 随机信号分析

(1)随机过程的概念、平稳随机过程,达到“识记”层次。(2)随机过程的数字特点,达到“领会”层次。

(3)平稳随机过程的遍历性,达到“识记”层次。

5. 随机过程的频谱分析

(1)功率谱描述随机过程的频谱特性,达到“识记”层次。(2)功率谱与有关函数的关系,达到“领会”层次。

(3)运算随机过程的功率谱方法,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6. 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输出、均值、有关函数、平均功率PY、功率谱,达到“领会”层次。

7. 噪声及其通过乘法器的响应

(1)白噪声的概念,达到“识记”层次。(2)乘法器的噪声响应,达到“领会”层次。

8. 窄带噪声窄带噪声的性质,达到“识记”层次。

第三章模拟调制系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能了解调制的概念、调制的分类,了解模拟调制中各种调幅系统的特点及适用范畴,了解角度调制中相位调制和频率调制的特点及应用范畴,从而明白得模拟调制的差不多原理。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1. 调制的差不多概念模拟调制的含义

2. 幅度调制的含义和分类

3.标准调幅系统抑制载波双边带系统单边带调幅系统残留边带调幅系

统调幅信号解调4. 角度调制的含义和有关的差不多概念

5. 宽带调频宽带调相宽带角调波的产生和解调

(四)考核要求

1. 调制的差不多概念、模拟调制含义,达到“识记”层次。

2. 幅度调制的含义和分类,达到“识记”层次。

3. 标准调幅的过程及其功率和效率,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4.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单边带调幅残留边带调幅,达到“领会”层次。

5. 调幅信号的相干解调、调幅信号的非相干解调,达到“识记”层次。

6. 角度调制的含义、PM波、FM波,达到“识记”层次。

7. 宽带调频、宽带调相,达到“识记”层次。

8. 宽带角调波的产生和解调,达到“领会”层次。

第四章基带数字信号及其传输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能明白得脉冲振幅调制、脉冲编码调制、增量调制、增量脉码调制和自适应差值脉码调制的差不多原理。了解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把握数字基带信号通过基带传输系统的传输性能。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抽样定理:低通信号的抽样定理带通信号的抽样定理

第七节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选择传输码型的原则常用的码型及各自的优缺点、用途

第八节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分析:用统计的方法研究随机脉冲序列的功率谱密度

第九节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奈奎斯特定理频谱形式的残留对称定理

第十节眼图和均衡:眼图的概念眼图的作用均衡的概念(三)考核知识点

1. 低通道信号的抽样定理带通信号的抽样定理

2. 脉冲振幅调制

3. 脉冲编码调制

4. 增量调制

5. 增量脉码调制

6. 自适应差值脉码调制

7. 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

8.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分析

9.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10. 眼图和均衡

(四)考核要求

1.低道信号的抽样定理、带通信的抽样定理,达到“识记”层次。2.脉冲振幅调制的差不多形式,达到“识记”层次。3.脉冲编码调制(1)脉冲编码调制的差不多原理,达到“领会”层次。(2)量化、量化误差、量化噪声,达到“简单应用”层次。(3)压缩和扩张技术的差不多过程,达到“领会”层次。4)PCM中常用的二进码,达到“识记”层次。

4. 增量调制

(1)推测编码的概念,达到“识记”层次。(2)增量调制的差不多原理,达到“领会”层次。

5. 增量脉码调制

(1)增量脉码调制的差不多原理,达到“领会”层次。(2)增量脉码调制与PCM、△M的区不,达到“领会”层次。6. 自适应差值脉码调制的差不多原理,达到“领会”层次。7. 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及其优缺点、用途,达到“识记”层次。8.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1)奈奎斯特速率、奈奎斯特带宽、奈奎斯特定理,达到“领会”层次。

(2)频谱形式的残留对称定理,达到“识记”层次。

9. 眼图和均衡

(1)眼图的概念、眼图的作用,达到“识记”层次。(2)均衡的概念,达到“识记”层次。

第五章数字调制系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把握二进制数字信号产生、解调的差不多原理以及二进制数字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明白得多进制数字调制的差不多原理,了解正交振幅调制、交错正交相移键控、最小频移键控、正弦频移键控、平滑调频,调制前高斯滤波的最小频移键控等现代数字调制技术。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二进制数字调制信号的产生二进制数字调制信号的解调

第二节二进制数字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ASF信号的功率谱FSK 信号的功率谱PSK信号的功率谱

第三节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MASK系统MFSK系统MPSK 系统

第四节现代数字调制技术:正交振幅调制交错正交相移键控

最小频移键控正弦频移键控平滑调频调制前高斯滤波的最小频移键控

(三)考核知识点

1.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二进制数字调制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2.

二进制数字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ASK信号、FSK信号、PSK信号的功率谱3.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MASK系统MFSK系统MPSK系统

4. 现代数字调制技术

(四)考核要求

1.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1)ASK信号的产生、FSK信号的产生、PSK和DPSK信号的产生,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2)ASK信号、FSK信号、PSK信号和DPSK信号的解调,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2. 二进制数字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

ASK信号功率谱、FSK信号功率谱、PSK信号和DPSK信号功率谱,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3.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1)MASK信号波形,达到“识记”层次。(2)MFSK系统构成,达到“识记”层次。

(3)4PSK信号和4DPSK信号产生和解调方法,达到“识记”层次。

4. 现代数字调制技术正交振幅调制、交错正交相移键控等,达到“识记”层次。

第六章通信系统的噪声性能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能明白得模拟调制系统输出信噪比与相应传输带宽的定量关系,把握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误码率的分析与比较,明白得最佳接收的概念,把握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最佳接收性能。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模拟幅度调制系统噪声性能:干解调的噪声性能非相干解调的噪声性能

第二节模拟角度调制系统的噪声性能:带调频系统的噪声性能宽带调相系统的噪声性能

二进制PCM系统的噪声性能:量化噪声信道噪声

第四节无码间串扰基带传输系统的噪声性能:想基带系统的噪声性能第五节最佳基带传输系统的噪声性能:佳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第六节数字调制系统的噪声性能:进制ASK系统的噪声性能二进制FSK系统的噪声性能二进制PSK和DPSK系统的噪声性能第七节二进制数字信号最佳接收的噪声性能:佳接收的概念匹配滤波器与有关器二进制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三)考核知识点

1. 模拟幅度调制系统的噪声性能

(1)相干解调的噪声性能。(2)AM系统非相干解调的噪声性能。

2. 模拟角度调制系统的噪声性能

(1)宽带调频(WBFM)系统的噪声性能。(2)宽带调相(WBPM)系统的噪声性能。(3)调频(FM)的门限效应。(4)加重技术

3. 二进制PCM系统的噪声性能

4. 无码间串扰基带传输系统的噪声性能

5. 最佳基带传输系统的噪声性能

6. 数字调制系统的噪声性能

(1)二进制ASK系统的噪声性能。(2)二进制FSK系统的噪声性能。(3)二进制PSK和DPSK系统的噪声性能。

7. 二进制数字信号最佳接收的噪声性能

(1)最佳接收的概念。(2)匹配滤波器与有关器。(3)二进制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四)考核要求

1. 模拟幅度调制系统的噪声性能

相干解调的噪声性能、AM系统非相干解调的噪声性能,达到“识记”层次。

2. 模拟角度调制系统的噪声性能

(1)输出信噪比与带宽的定量关系,达到“领会”层次。(2)调频的门限效应,达到“领会”层次。

3. 二进制PCM系统的噪声性能,达到“领会”层次。

4. 理想基带传输系统误码率,达到“领会”层次。

5. 数字调制系统的噪声性能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误码率公式,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6. 二进制数字信号最佳接收的噪声性能

(1)最佳接收的概念,达到“识记”层次。(2)匹配滤波器的性能,达到“领会”层次。(3)二进制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达到“识记”层次。

第七章信道复用和多址方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明白得频分多路复用和时分多路复用的差不多原理,了解多址通信方式的要紧形式和特点,明白得CDMA/DS和CDMA/FH的工作原理,把握多址技术的要紧特点和关键技术。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频分多路复用原理FDM系统原理

第二节时分多路复用原理TDM系统原理

第三节多址通信方式频分多址方式时分多址方式

第四节码分多址码分多址方式码分多址的要紧特点和关键技术

(三)考核知识点

1. 频分多路复用原理

2. 时分多路复用原理

3. 频分多址方式时分多址方式

4. 码分多址方式码分多址的要紧特点和关键技术

(四)考核要求

1. FDM系统原理图、FDM系统的多级调制、波分复用系统,达到“识记”层次。

2. TDM系统及波形,达到“识记”层次。

3. 多址通信方式

(1)常用多址方式种类,达到“识记”层次。

(2)频分多址方式、时分多址方式、码分多址方式的工作原理,达到“领会”层次。

4. 码分多址

(1)CDMA/DS系统的工作原理,达到“领会”层次。(2)CDMA/FH系统的工作原理,达到“领会”层次。

(3)CDMA的要紧特点和关键技术,达到“领会”层次。

第八章通信网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明白得通信网的概念,了解通信网的功能、业务、类型和进展方向以及通信网理论,差不多通信网和现代通信网差不多知识。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概述:通信网的概念通信网的功能通信网的业务

通信网的类型通信网的进展方向

第二节通信网理论基础:通信网差不多要求通信网的拓扑结构通信网中的交换技术通信网络操纵通信网的约定

第三节差不多通信网:交换网广播网

第四节现代通信网:电话网运算机通信网移动通信网综合业务数字网宽带ISDN 智能网个人通信网

(三)考核知识点

1. 通信网的差不多知识

2. 通信网理论基础

3. 差不多通信网的组成

4. 现代通信网

(四)考核要求

1. 通信网的差不多知识通信网的概念、功能、业务、类型、进展方向,达到“识记”层次。

2. 通信理论基础

(1)通信网的差不多要求,达到“识记”层次。(2)网络的差不多拓扑结构和种类,达到“识记”层次。

3. 差不多通信网的组成,达到“识记”层次。

4. 现代通信网

(1)电话网的组成,达到“识记”层次。(2)运算机通信网的组成,达到“识记”层次。(3)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达到“识记”层次。(4)综合业务数字网的概念,达到“识记”层次。(5)宽带ISDN的概念,达到“识记”层次。

第九章同步原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明白得载波同步、位同步、帧同步的原理,把握各种同步实现的方法,了解各种同步法的特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载波同步:直截了当提取法插入导频法非线性变换法

第二节位同步:插入导频法直截了当法

第三节帧同步: 集中插入法分散插入法

(三)考核知识点

1. 载波同步

2. 位同步

3. 帧同步

(四)考核要求

1. 载波同步

(1) 直截了当提取法、插入导频法、非线性变换法的原理,达到“识记”层次。

(2)直截了当提取法、插入导频法、非线性变换法的实现,达到“识记”层次。

2. 位同步

(1)插入导频法的原理,达到“识记”层次。(2)直截了当法的常用实现方法,达到“识记”层次。

3. 帧同步

(1)帧同步的概念,达到“识记”层次。(2)帧同步的原理,达到“识记”层次。(3)帧同步的实现方法,达到“识记”层次。

三、关于大纲的讲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按照专业自学考试打算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把握课程内容知识范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把握课程知识的差不多内容与范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和发挥。

本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与教材里面有关内容一致。反过来教材里有的内容,大纲里就不一定体现。

(三)关于自学教材与要紧参考书

1. 自学教材《通信原理》

编者孙学军王秉钧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2. 参考书《现代通信原理》《现代通信系统》

编者曹志刚钞票亚生编者王秉钧等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差不多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打算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差不多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差不多内容,以及对差不多内容把握的程度。差不多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差不多内容把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要紧内容。

在自学要求中,对各部分内容把握程度的要求由低到高依次为:了解、明白得、把握。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自学,达到考试大纲的要求,期望学员在自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开始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之前,先阅读大纲中关于这一章的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把握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

(2)阅读教材时,要注意差不多概念的明白得,差不多原理要弄明白。

(3)本课程涉及到数学分析,教材中已尽量回避,望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应注意差不多概念和结论的把握。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辅导时,应以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

(3)关于本课程所涉及到的繁锁的数学推导应尽量回避,应突出重点,强调物理概念,用直观的图解方法讲明物理咨询题。

(4)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完全不同,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六)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讲明

(1)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把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不按四个认知(或叫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2)四个能力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

识记:要求考生能够对大纲中的知识点,如定义、定理、公式、性质、法则等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并能做出正确的判定和选择。

领会:要求考生能够对大纲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有一定的讲明,清晰它与有关知识点的联系与区不,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讲明。

简单应用: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本大纲中各部分的少数几个知识点,解决简单的运算、证明或应用咨询题。

综合运用:要求考生对大纲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熟悉和明白得的基础上,会运用多个知识点,分析、运算或推导解决稍复杂的一些咨询题。

(七)关于考核命题的若干规定

(1)考试方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刻为150分钟,评分采纳百分制,60分及格,考试时承诺带钢笔、铅笔、直尺、橡皮、运算器。

(2)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差不多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覆盖到章,并适当考虑课程重点、章节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度。

(3)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畴的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自学者对差不

多概念、差不多知识和差不多理论是否了解或把握,对差不多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不应出与差不多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

(4)本课程在试卷中对各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 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5)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不同难度的分数比例一样为2:3:3:2。

(6)课程考试命题的要紧题型一样有单项选择题、多选题、填空题、判定改错题、简答题、作图题、运算题等题型。

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数字通信系统中,有效性用来衡量。

A、输出信噪比

B、误码率

C、误比特率

D、传输速率

二、多项选择题:

按运算机通信网覆盖的地理范畴可分为。

A、广域网

B、城域网

C、卫星网

D、局域网球

E、移动通信网

三、判定改错题:

只要无误码,则PCM接收机输出的模拟信号就无噪声。

四、简答题:

给出三个与误码率有关的因素,并定性讲明它们与误码率之间的关系。

五、作图题:

设发送数字信息为011011100010,信息速率为103bit/s,载波频率为1. 5KHZ,分不画出2ASK、2PSK和2DPSK信号的波形。

六、运算题:

已知一数字通信系统传输二进制码元的速率为1200B。试求其信息速率。若该系统改成传输16进制码元,码元速率为2400B,则现在系统的信息速率又为多少?

天津工业大学2020考研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814通信原理

天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814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考试内容涉及现代通信系统的组成、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析计算及设计等方面,主要分为模拟通信原理和数字通信原理两方面,侧重于数字通信原理部分。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 绪论(5~15%) 1)了解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模型。 2)理解信息量、平均信息量的概念,并熟练掌握其计算。 3)理解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概念,并要求计算传码率、传信率、系统频带利用率、误码率和误信率。 2. 确知信号分析(5~10%) 1) 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 2)了解能量谱密度和功率谱密度的概念,卷积的定义和性质。 3) 掌握相关函数的计算。 3. 随机信号分析(5~15%) 1)了解随机过程、平稳随机过程、高斯过程的定义。掌握随机信号的均值、方差、协方差以及相关函数的计算。 2)理解平稳随机过程的各态历经性,灵活运用平稳随机过程自相关函数的性质。 3)掌握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的各种参数的计算。 4. 信道(5~10%) 1)了解信道的定义及其数学模型,掌握无失真传输信道模型。 2)了解恒参信道、随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掌握信道容量的计算。 5. 模拟调制系统(5~15%) 1)了解调制的概念和调制的分类。 2)掌握幅度调制与解调的原理,掌握系统的抗噪声性能计算。 3)理解调频波和调相波的调制与解调原理,掌握调频波的各种参数、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带宽和功率的计算。 6. 模拟信号数字化(10~30%)

1)理解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的原理及实现方法。 2)掌握PCM编码、译码的方法及带宽、传输速率的计算。 3)掌握增量调制的基本原理。 7.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10~15%) 1)掌握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波形和码型。 2)了解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 3)灵活运用系统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4)掌握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带宽的计算 5)了解眼图、均衡和部分响应技术。 8. 数字调制系统(10~30%) 1)掌握ASK、FSK、PSK、DPSK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的原理、方框图及其各点波形,并比较上述调制的性能。 2)掌握多进制数字调制的原理。 3)了解现代数字调制技术。 9.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10~15%) 1)了解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原理及三个最佳接收准则。 2)掌握匹配滤波器的设计与计算。 10. 信道复用和多址技术(5~10%) 1) 掌握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的基本原理。 2)了解码分复用。 11. 同步原理(5~15%) 1)了解常用同步的分类。 2)理解并掌握载波同步和位同步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12. 差错控制编码(10~30%) 1)理解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2)掌握线性分组码和循环码的编译码原理及监督矩阵、生成矩阵等的计算。 3)了解卷积码的基本概念。 三、试题类型及比例 1.基本知识: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占40%) 2.基本技能:计算题、画图题、设计和证明(占6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 点总结完整版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通信原理》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1章绪论 掌握内容:通信系统的基本问题与主要性能指标;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信息量、平均信息量、信息速率。 熟悉内容:通信系统的分类;通信方式。 了解内容:通信的概念与发展; 基本概念 1、信号:消息的电的表示形式。在电通信系统中,电信号是消息传递的物质载体。 2、消息:信息的物理表现形式。如语言、文字、数据或图像等。 3、信息:消息的内涵,即信息是消息中所包含的人们原来不知而待知的内容。 4、数字信号是一种离散的、脉冲有无的组合形式,是负载数字信息的信号。 5、模拟信号是指信号无论在时间上或是在幅度上都是连续的。 6、数字通信是用数字信号作为载体来传输消息,或用数字信号对载波进行数字调制后再传输的通信方式。它可传输电报、数字数据等数字信号,也可传输经过数字化处理的语声和图像等模拟信号。 7、模拟通信是指利用正弦波的幅度、频率或相位的变化,或者利用脉冲的幅度、宽度或位置变化来模拟原始信号,以达到通信的目的。 8、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9、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10、按照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可相应地把通信系统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11、模拟通信系统是传输模拟信号的通信系统。模拟信号具有频率很低的频谱分量,一般不宜直接传输,需要把基带信号变换成其频带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频带信号,并可在接收端进行反变换。完成这种变换和反变换作用的通常是调制器和解调器。 12、数字通信系统是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数字通信涉及的技术问题很多,其中主要有信源编码/译码、信道编码/译码、数字调制/解调、数字复接、同步以及加密等。 13、数字信道模型 14、通信系统的分类 1 、按通信业务分类分为话务通信和非话务通信。 2、根据是否采用调制,可将通信系统分为基带传输和频带(调制)传输。 3、按照信道中所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相应地把通信系统分成模拟通信系统和数 字通信系统。 4、按传输媒质分类,可分为有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两大类。 有线通信是用导线(如架空明线、同轴电缆、光导纤维、波导等)作为传输媒质 完成通信的,如市内电话、有线电视、海底电缆通信等。

通信原理与技术课程标准理实一体化课程

通信原理与技术课程标准(理实一体化课程) 一、课程属性 1.课程归属:航空电子设备维修学院航空通信技术教研室 2.适用专业:航空通信技术 3.课程学时:80学时 4.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5.课程代码:230179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通信原理与技术是院航空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包含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分类、模拟通信、数字基带传输、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数字频带传输及现代通信技术等内容,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民用航空通信设备维护、安装、调试、检测、维修的基础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的设置对应航空通信技术专业职业岗位面向中的民用航空通信设备的维修与检测、通信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与保养等岗位群。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为模电、数电、高频等,后续课程为民航通信系统与维护、导航、雷达等。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通信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2)熟知现在通信领域的热门技术以及新技术; (3)掌握模拟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

(4)掌握数据信号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数字传输的基本理论; (5)掌握基带信号波形形成和无码间串扰基带传输的原理; (6)掌握各种数字调制信号的特征和调制解调原理; (7)掌握模拟信号的抽样、量化、编码原理及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过程;(8)掌握数据信号数字传输的特点和相关基本概念。 2.能力(技能)目标 (1)会运用数据信号传输的基本方法对通信系统进行分析; (2)会运用数据信号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数字传输的基本理论;(3)会运用各种数字调制解调方法、并会分析其应用场景; (4)具备对基本通信系统进行参数测试的技术与能力; (5)掌握对基本通信系统测试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6)初步具备根据实际通信系统的各模块进行功能分析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安全生产,具备规范操作习惯,能遵从操作准则; (2)具备严谨、细心、全面、追求高效、精益求精的职业素质; (3)具备良好道德品质、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课程内容与要求见表1。 表1课程内容与要求

《通信原理》自学考试大纲1

《通信原理》自学考试大纲1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 通信原理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学生通过学习现代通信系统所涉及的差不多原理、差不多技术,把握数字数据通信的系统构成、工作原理和要紧性能指标。 (二)本课程的差不多要求 1. 明白得通信系统的差不多模型、差不多指标、信息、信道、传输介质、通信方式、差错操纵、信号及噪声等差不多概念和差不多原理。 2. 明白得模拟调制的差不多原理。 3. 把握数字数据传输的差不多原理和技术。 4. 把握不同传输方式通信系统的噪声性质,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5. 把握复用技术和多址技术的差不多原理。 6. 把握通信网的差不多理论。 7. 把握通信系统中不同同步方式的原理和作用。 8.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应按大纲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切实把握有关内容的差不多概念、差不多原理和差不多方法。 (三)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自学考试打算中通信工程专业一门重要专业课程。要学好本课程,必须具有“电路与电子技术”“工程数字”等课程的差不多知识。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能明白得通信系统模型的差不多原理,明白得信息及其度量、信道与信道容量的差不多概念,把握不同类型传输介质的特性,把握不同通信方式及差错操纵的差不多原理,把握通信系统要紧性能指标。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通信系统模型:通信系统模型及各组成部分模拟通信系统模型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第二节信息及其度量:信息信息量 第三节信道与信道容量:信道信道容量传输介质传输介质的分类通信系统中常用的传输介质 第四节通信方式: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传输 第六节通信系统的要紧性能指标:模拟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衡量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衡量 (三)考核知识点 1. 通信系统模型的组成 2. 信息及信息量的概念 3. 信道及信道容量的概念、传输介质的分类 4. 串行传输与并行传输、单工传输、半双工传输和全双工传输、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的差不多原理 5. 差错产生的缘故及差错类型、差错操纵的差不多原理 6.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可靠性和有效性 (四)考核要求 1. 通信系统模型的组成:通信系统模型、模拟通信系统原理、数字通信系统模型,达到“领会”层次。 2. 信息及信息量的概念,达到“识记”层次。 3. 信道及信道容量的概念传输介质的分类 (1)信道、信道容量,达到“识记”层次。(2)传输介质的分类,达到“识记”层次。 (3)通信中常用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介质)的特性,达到“领会”层次。 4. 通信方式 (1)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的概念,达到“领会”层次。(2)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的概念与差不多原理,达到“领会”层次。(3)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传输的概念,达到“领会”层次。 5. 差错操纵

深圳大学通信原理期末试卷

精品文档 深圳大学期末考试试卷 开/闭卷 闭卷 A/B 卷 A 课程编号 2313100401 2313100402 2313100403 课程名称 通信 学分 2.5 命题人(签字) 审题人(签字) 2009 年 5 月 15 (1)可以带计算器 (2)可以带一张手写A4大小资料 . 选择题(4x6=24分) 1. 设ξ(t)为实平稳随机过程,R(τ)为它的自相关函数。ξ(t)的平均功率为 ;ξ(t) 的直流功率为 ;ξ(t)的交流功率为 。 (A )R(0); (B) R(∞) (C) R(0)- R(∞); (D)不确定 2. 对于带宽为B 赫兹的低通型系统,该系统无码间串扰的最高传输速率 为 波特。 (A ) B (B) 2B (C) 4B (D)不确定 3. 假设基带信号波形带宽为B 赫兹,对于2ASK 信号的带宽为 赫兹;2PSK 信号的带宽为 赫兹。 (A )B (B) 2B (C) 3B (D)4B 4. 传送码元速率R B =2x103波特的数字基带信号,试问系统采用图(1)中所画的哪一种传输特性好 。 图1 . 填空题(6x6=36分) 1. 已知二元离散信源只有“0”、“1”两种符号,若“0”出现概率为3/4,则出现“1”所含的信息量为 (bit)。 -4X103π -2X103π -103π 0 103π 2X103π 4X103 π ω

2. 在2FSK 调制解调实验课中,二进制基带信号的码元速率为2KB ,载波频率分别为 32KHz 和16KHz,实验中“1”和“0”2FSK 信号里含有的载波周期个数分别为 和 。 3. 设窄带随机过程()t ξ是平稳高斯窄带过程,且均值为零,方差为2 n σ。则它的同相 分量()t c ξ和正交分量()t s ξ也是平稳高斯过程,其均值和方差相等,分别为 和 。 4. 对于理想低通系统来讲,其频带利用率η的取值为 波特/赫。 5. 对于某双极性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表达式为 其带宽为 。 6. 一个频带限制在(0,f H )赫内的时间连续信号m(t),若对其进行等间隔均匀抽样时,抽样间隔最大允许值为 秒时,m(t)将被所得到的抽样值完全确定;对于我们话音信号来讲,其抽样频率为 赫。 三. 计算题(40分) 1. 已知信息代码为101110000100000000001101,试确定相应的AMI 和HDB 3码(10分) 2. 采用13折线A 律编码,设最小的量化级为1个单位,已知抽样脉冲值为+1101单位: (1) 试求此时编码器输出码组,并计算量化误差;(10分) (2) 写出对应于该7位码(不包括极性码)的均匀量化11位码(5分) 3. 设发送的二进制信息为11001000101,采用2FSK 方式传输.已知码元传输速率为 1000波特,“1”码元的载波频率为3000Hz,”0”码元的载波频率为2000Hz. ()2 sin ? ? ? ???=s s s s f T f T T f p π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标准

附件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590301C1110课程性质:核心课适用专业:通信技术 学时:96 课程类型:(理论)课(A类) 1.课程概述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各种数据信号传输方式、原理及特点;培养学生进行数据信号传输分析的能力;使学生能适应数据通信和计算机通信相关工作工作要求。它要以《信号与系统》、《高等数学》、《电工电子技术》为先修课程,也是进一步学习《移动通信原理》《光纤通信原理》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是为满足信息产业领域对通信技术应用人才的需要而设立的。 2.课程目标 以项目为载体,通过本课程设置的项目活动,使学生了解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掌握数据通信基带传输、频带传输、数字数据传输三种传输方式的基本知识,熟悉分组交换方式和通信协议,对数据通信网有初步的认识;并养成认真、自主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2.1知识目标 ●掌握数据通信系统构成; ●掌握数据信号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数字传输的基本理论;掌握基带信号波形形成 和部分响应原理;掌握各种数字调制信号的表示和调制解调原理;掌握数据信号数字传输的特点和相关基本概念; ●掌握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了解常用差错控制码的构成原则; ●了解数据交换的原则;掌握各种交换方式的原理及特点; ●掌握通信协议的概念和层次结构;了解物理层协议;掌握传输控制规程及 X.25 建 议的主要内容;了解分组交换其他相关协议; ●掌握数据通信网的基本概念;掌握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和数字数据网的构成和基 本原理。 2.2能力目标 ●能够掌握传输信道的分类及数据信号传输的基本方法; ●能够理想低通网络的波形形成、奈氏第一准则;掌握具有幅度滚降特性的低通网络 波形形成;掌握第一、第四类部分响应形成系统; ●能够掌握 ASK 信号、抑制载频的双边带信号及其功率谱密度分析;掌握 PSK 信 号和功率谱密度分析,掌握 PSK 及 DPSK 的区别;掌握 2FSK 信号及功率谱密度分析; ●能够掌握( 7,4 )汉明码的编译码原理及具体纠错能力;理解线性分组码的构成思 路,理解监督矩阵的作用,掌握生成矩阵的作用,了解校正子和检错的关系;了解线性分组码的主要性质; ●了解循环码的循环特性和多项式表示法;掌握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和生成矩阵的 构成及作用;了解循环码的编解码方法。 ●能够理解常用通信协议;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 参考学时:60 实验学时:18 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后续课:现代DSP技术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为在校本、专科学生。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及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典型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工程计算方法和实验技能等。了解通信技术当前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背景,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打好基础。 3.教学内容和要求 通信系统是通信、电子信息及相关专使学生学习和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它运用了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等专业数学知识,以及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方法,进一步为学生在确知信号的谱分析、随机信号(随机过程)和噪声的统计分析方面打下坚实的数理基础。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模拟通信系统的基本知识、分析方法和噪声性能。掌握模拟信号数字化技术的基础理论。重点分析数字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误码特性、差错控制编码。并从最佳接收观点提出统计通信理论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够掌握当前通信系统建模和优化的思维方法。 本课程配有通信原理实验,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对模拟信号的数字化部分如:脉冲幅度调制PAM、脉冲编码调制PCM、增量调制△M等;有数字信号的调制部分如:二相PSK(DPSK)、FSK等。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在于模拟信号的编码、数字信号的传输及差错控制部分。其中基带传输部分介绍的无码间串扰系统及频带传输部分介绍的最佳接收是难点。 5.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需要运用先修的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等专业数学知识,信号与系统分析方法,又涉及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各个领域,本课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因此教学上采用课内和课外教学相结合。课内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后学生自学部分内容的形式,课外教学则

武汉理工大学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

武汉理工大学教务处 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用纸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A————(A卷、闭卷) 一.是非题(正确打√,错误打×,每题2分,共10分) 1. ×;2.×;3.√;4.×;5.×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①N ②N log2M 2.③帧同步信息④信令信息 3.⑤t=T ⑥ 2/E n 4. ⑦ 3 ⑧1 5.⑨插入导频法(外同步法)⑩直接法(自同步法)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噪声满足窄带的条件,即其频谱被限制在“载波”或某中心频率附近一个窄的频带上,而这个中心频率又离开零频率相当远。高斯:概率密度函数服从高斯分布。波形特点:包络缓慢变化,频率近f。包络服从瑞利分布,相位服从均匀分布。 似为 c 2.若采用双边带调制,则每路信号带宽为W=2×1=2MHz,6路信号复用,至少需要带宽12MHz。 若采用单边带调制,则每路信号带宽为W=1MHz,至少需要带宽6MHz。 3.均匀量化:在量化区内,大、小信号的量化间隔相同,因而小信号时量化信噪比太小; 非均匀量化:量化级大小随信号大小而变,信号幅度小时量化级小,量化误差也小,信号幅度大 时量化级大,量化误差也大,因此增大了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 4.在线性分组码中,两个码组对应位上的数字不同的位数称为码组的距离;编码中各个码组距离的最小值称为最小码距d0,在线性码中,最小码距即是码的最小重量(码组中“1” 的数目)(全0码除 外)。d0的大小直接关系着编码的检错和纠错能力。 | 四.(共10分) 1. (3分) 2. (3分)

3. 0()(1c o s c o s 2)c o s AM s t K t K t t =+ Ω+Ωω 无包络失真,则1(c o s c o s 2)K t t +Ω+Ω≥ (2分) 令()c o s c o s 2f t t t =Ω+Ω ()c o s c o s 2f t t t =Ω+Ω22 cos cos sin t t t =Ω+Ω-Ω 22cos cos (1cos )t t t =Ω+Ω--Ω 2cos 2cos 1t t =Ω+Ω- 219 2(cos )48 t =Ω+- 所以,()f t 的极小值为9 8 - 则8 9 K ≤。 (2分) 五.(10分) 1. (2分) 或反相 2. (4分) 或反相 3. (4分) 或反相 六.(共10分) 1. 图1系统,奈氏带宽=66 210/2101Hz MHz ?ππ== 无码间串扰最高码元速率 max 212s f MHz MHz =?= (3分) 图2系统,奈氏带宽=6 6 310/2 1.510 1.5Hz MHz ?ππ=?= 无码间串扰最高码元速率 max 2 1.53s f MHz MHz =?= (3分) 2. 图1系统不能实现无码间串扰传输 (2分) 图2系统能实现无码间串扰传输 (2分) 七.(共10分)

移动通信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 课程代码:05048 适用专业:通信技术 学时:72 学分:4.5 制订人: 审核: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移动通信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5048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 英文名称:Mobile Communication 课程性质:综合素质课程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72 实验(训)学时:0 适用专业:通信技术 第一部分课程定位与设计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中专业能力教育模块的课程。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移动通信的原理和实现的方法,以及移动通信中应用到的知识。 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专业限选课,同时也是理论性较强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学中要求理论必须掌握。 二、课程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完成对移动通信网的认识、分析等任务;能够独立的完成对通信网络的分析工作。 三、前导后续课程 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限选课程,其前导课程是《信号分析》、《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原理》等,学生只有在掌握通信原理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学习本课程的理论。 四、设计理念和思路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它既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它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GSM/CDMA/GPRS/UMTS系统基本组成、基本原理、基本技术,了解移动通信的历史及发展趋势。为今后从事通信,全球组网,全球个人通信和多媒体通信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课程标准在制定过程中严格把握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基本标准,所以在研制前期要充分对学生的基础、起点,应用型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等进行调研、分析,经过校内外专家(包括本校任课教师、兄弟院校教学同行、企业相关人士等)进行探讨分析,确定应用性高职高专人才对本课程的掌握和学习的最低标准或基本标准,然后在本专业实施,对存在的问题或标准的高低等进行修订、改进。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调制方法、工作方式、传播特性、噪声与干扰的产生和抑制、组网技术;理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通信技术,特别是GSM系统的FDMA和TDMA技术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UMTS,了解最新的无线通信的发展方向和全球个人通信方面的技术。 二、具体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够很清楚的对蜂窝移动通信网进行理解 (2)在目前最常见的 G 网和 C 网的比较中,能够清楚的认识到移动通信技术中不通方式的通信方式。 (3)熟悉G网和C 网的组网系统,和内部技术。 2.知识目标: (1)认识移动通信网的组网形式 (2)理解区的基本概念 (3)理解各种编码的功能 (4)对G 网和C 网进行对比分析。 3.素质目标: 具备基本通信网分析的方法和认识能力

通信原理考研大纲

考试大纲 一、通信系统概论考试内容 1. 概念 通信的定义; 调制/解调; 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信息和信息量;信息速率; 传码率; 通信系统分类;通信方式; 误码率和误信率;信道;恒参信道;随参信道;多径传播,衰落; 信道容量;调制信道;编码信道;分集接收;加性噪声;狭义信道;广义信道; 2. 知识点 数字通信系统的优缺点;信息的度量; 通信系统性能指标; 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信道的时延特性和群时延特性;信道容量计算; 恒参信道特性及对信号的影响;随参信道特性及对信号的影响; 信道数学模型;随参信道特性改善方法; 3. 案例 信息熵的计算;信息传输速率、码元传输速率、误码率和误信率的计算;

二、随机信号分析考试内容 1. 概念 随机变量; 随机过程; 平稳随机过程;功率谱密度;高斯过程;窄带过程;确知信号;随机信号;高斯白噪声;带限白噪声; 2. 知识点 平稳随机过程的性质;窄带随机过程;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确知信号、随机信号的性质;高斯过程的统计特性; 3. 案例 确定随相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和功率谱密度; 确定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后的自相关函数、功率谱密度及功率

三、模拟调制系统考试内容 1. 概念 线性调制;非线性调制;基带信号;频带信号;频分复用;正弦调制;脉冲调制;幅度调制;角度调制;门限效应; 2. 知识点 振幅调制、双边带调制、单边带调制、调频等调制方式的时域波形和频谱结构;调制/解调原理; 残留边带调制信号产生条件;不同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调频信号带宽的计算; 模拟调制的分类; 模拟调制系统的抗噪性能分析; 3. 案例 画出幅度调制、调频信号的时域波形图和频谱图; 计算各种调制信号带宽

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通信原理期末考题A卷及答案

电子科技大学2013-2014学年第1学期期 末 考试 A 卷 求:(共10分) 1. 无失真恢复m (t )允许的最大采样时间间隔是多少? (5分) 2 ?量化信噪比是多少? (5分) 解: 1. m (t )的带宽 B 2000Hz ,最小采样频率 f smin 2B 4000Hz 最大采样时间间隔是T smax 1/ f smin 0.00025s (5分) 4 16 2. m (t )的功率 P m 2 J 10 均匀量化信噪比 5kHz ,发送端发送功率为P t ,接收功率比发送功率低50dB 。信道中加性高斯白噪声的 单边功率谱密度为N 0=1O -10 W/Hz ,如果要求系统输出信噪比不低于 30dB o 试求:(共10分) 课程名称: 通信原理 考试形式: 一页纸开卷 考试日期:20 14年1月11日 考试时长:120分钟 课程成绩构成:平时 10 %, 期中 10 %, 实验 10 %, 期末 70 % 本试卷试题由 .部分构成,共 、某信源的符号集由A 、B 、 C 和D 组成,这4个符号是相互独立的。 每秒钟内 A 、B 、C 、D 出现的次数分别为500、125、 125、250,求信源的符号速率和信息速率。 (共10分) 解:信源的符号速率为R s 500 125 125 250 1000symbol/ S (4分) 每个符号出现的概率为 rP (2分) 信源熵H (X ) M Plog z P i 1 2 1^it/symbol (2分) 信源的信息速率为 R b R s H (X ) 1000 1750bit /s (2分) 、对模拟信号m (t ) 2cos (2000 t ) 4cos (4000 t )进行线性PCM 传输,量化器设计范围为[-10,10] ,PCM 码字字长为16位。 (2分) S 6.02n 4.77 10log D 2 N q 6.02 16 4.77 10(1 2) 6.02n 4.77 10log 马 102 91.09dB (3分) 已知某模拟基带信号m (t )的带宽为

通信技术基础 课程标准

《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标准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 2014.08.5

》课程标准《通信技术基础 、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 1 课程定位.1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通信技术专业、 通信网络与设备、移动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掌握较广泛的现代通信理论和基本技术。课程的任务是以现代通信系统为背景、以通信系统的模型为主线,讲述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通信系统性能的分析方法,使学生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特别是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基本的分. 析、设计方法,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通信人才的需求。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系统讲述通信领域的“通信系统传输与交换原理”、“通信介质”、“光通信系统”、“通信交换系统”、“移动通信”等各类专业知识,以及“通信接入网”的专业内容,涉及的范围广,内容新;旨在培养学生全面认识通信技术与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建立对通信网络的初步分析与系统建设能力。 2、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通信系统基本概念、一般模型 能描述模拟信源数字化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的关键技术)(2掌握PCM3)信号的再生中继传输,了解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掌握二进制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知道四相调相系统和其他调制方式(4)了解同步及数字复接原理 5)()、技能目标2 (1)能熟练使用通信原理实验箱; 2具备对简单通信系统进行建立模型、定性分析、并用相关软件仿真的能力;)(能对给定的通信电路进行调试;(3))、素质目标3 (1)学会一定的沟通、交际、组织、

团队合作的社会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 3()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3、课程内容 表1 “通信技术基础”项目简表

通信原理-测试题目及答案

第五章测试 一 单选题(5*3) 1、A 律13折中, 逐次比较编码后的结果送到译码器解码,解码后的结果和编码后的结果(经过7/11变换)比较,下列关系哪个是对的: a 、相等 b 、大于 c 、小于 d 、以上都不对 (d) 2、一个频带限制在0到f x 以内的低通信号x(t),用f s 速率进行理想抽样,若要不失真的恢复x(t),要求f s 与f x 关系满足: a 、 b 、 c 、 d 、 (a) 3 、对于ΔM 编码过程,过载量化噪声通常发生在: a 、信号幅值较大时 b 、信号频率较大时 c 、噪声较大时 d 、信号斜率较大时 (d ) 4 、以奈奎斯特速率进行抽样得到的以下抽样信号,仅用理想低通滤波器不可能将原始信号恢复出来的是。 a 、自然抽样 b 、曲顶抽样 c 、理想抽样 d 、平顶抽样 (d ) 5、PCM 均匀量化信噪比随着________增大而增大。 a 、量化级数 b 、量化台阶 c 、噪声功率 d 、采样频率 (a ) 二 计算题:(85分) 1、对输入的正弦信号分别进行PCM 和ΔM 编码,要求在PCM 中进行均匀量化,量化级为Q ,在ΔM 中量化台阶σ和抽样频率fs 的选择保证不过载:(20分) (1)分别求出PCM 和ΔM 的最小实际比特率; (2)若两者的比特率相同,确定量化台阶σ的取值。 (1)PCM 最小比特速率为(4分) 在ΔM 中不过载要求:也就是 ΔM 中,每采样一次对应一个bit( 1 或 0) ,因此ΔM 输出比特率等于采样速率 故ΔM 最小比特速率为: (2)根据题意可知 可得: 2、设简单增量调制系统的量化台阶σ=50mV ,抽样频率为32kHz ,求当输入信号为800 Hz 正弦波时,信号振幅动态范围。(10分) Q f Q f R m s B 222log log ?=?=()s f dt t dx σ≤max σωσωm m s s m m A f f A ≥≤σωm m B A R =Q f m 22log ?σωm m A =Q A Q f A m m m m 222log log πωσ==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Communication Principles”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相关专业 学时数:84 学分数: 4.5 执笔者:刘维周编写日期:2009 年9 月30 日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通信原理(Communication Principles )是通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适合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开设。本课程的任务旨在使学生掌握现代通信原理及各种通信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通过理论学习与实验环节掌握好本课程内容是学好后续各门专业课的前题。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1 章绪论 信息及其度量。通信方式,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及其主要性能指标。 第2 章随机信号分析 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述。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相关函数及功率谱密度。高斯过程。窄带过程。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第3 章信道与噪声 信道定义及其数学模型。恒参、随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分集接收。信道的加性噪声。信道容量的概念。 第4 章模拟调制系统 幅度(AM、DSC、SSB、VSB )、角度(FM、PM)调制的原理及其抗噪声性能。频分复用、复合调制、多级调制的基本概念。 第5 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波形、码型及其频谱特性。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部分响应系统。无码间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眼图及时域均衡的基本概念。 第6 章数字调制系统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原理及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二进制数调系统的性能比较。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改进的数字调制方式(MSK )。 第7 章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抽样定理。脉冲振幅调制(PAM )。模拟信号的量化。脉冲编码调制(PCM)。增量调制(厶M )。PCM系统和△ M系统的性能比较。时分复用和多路数字电话系统。 第8 章??????????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数字信号接收的统计表述及最佳接收准则。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随机信号的最佳接收,起伏信号的最佳接收的基本概念。匹配滤波器。基带系统的最佳化。 第9 章差错控制编码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常用的简单编码。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卷积码。 第10 章正交编码与伪随机序列* 正交编码与码分复用。伪随机序列。伪随机序列的主要应用。 第11 章同步原理 载波同步的方法。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及误差分析。位同步的方法。位同步系统的性能及误差分析。群同步的方法。网同步的基本概念。 三、实验教学内容 1.HDB 3 编译码实验 2.移频键控(FSK)实验 3.移相键控(PSK)实验 4.抽样定理与脉冲调幅实验 5.? PCM 编译码实验 6. △ M 编译码实验 7.循环码(15,6)纠错编码实验 四、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的学时分配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总分24,共12小题,每空1分) 1、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用传输频带利用率衡量,可靠性用差错率衡量。 2、模拟信号是指信号的参量可连续取值的信号,数字信号是指信号的参量可离散取值 的信号。 3、广义平均随机过程的数学期望、方差与时间无关,自相关函数只与时间间隔有关。 4、一个均值为零方差为二2的窄带平稳高斯过程,其包络的一维分布服从瑞利分布,相位的一维分布服从均匀分布。 5、当无信号时,加性噪声是否存在?是乘性噪声是否存在?否。 6、信道容量是指:信道传输信息的速率的最大值,香农公式可表示为: S C = B log 2(1 )。 N 7、设调制信号为 f (t )载波为COS c t,则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 1 f(t)cos c t,频域表达式为一[F(;i::■■'.■ c) - F(;r ?;.%)]。 2 8、对最高频率为 J的调制信号m(t )分别进行AM DSB SSB调制,相应已调信号的带宽 分别为2f H 、2f H 、 f H 。 9、设系统带宽为W则该系统无码间干扰时最高传码率为2W波特。 10、PSK是用码元载波的相位来传输信息,DSP是用前后码元载波的相位差来传输信息, 它可克服PSK的相位模糊缺点。 11、在数字通信中,产生误码的因素有两个:是由传输特性不良引起的码间串扰,二是传输中叠加的加性噪声。 12、非均匀量化的对数压缩特性采用折线近似时,A律对数压缩特性采用13折线近似,J 律对数压缩特性采用15折线近似。 二、填空题 1、模拟通信系统中,可靠性最好的是(FM,有效性最好的是(SSE)。

通信原理考核大纲12级及样卷

淮阴工学院 课程考核大纲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 学分: 4.5 教研室:通信工程 拟订人:常波 拟订日期:2012年9月10日 审定人:

通信原理课程考核大纲 一、考核对象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 二、命题依据 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及参考文献。 三、考核形式及试卷结构 1、试卷总分:100分 2、考核时限:120分钟 3、考核方式:闭卷 4、学生携带文具要求:笔等常规文具、计算器 5、试卷题型比例: 选择题:20% 填空题:20% 判断题:10% 简答题:20% 计算题:30% 6、试卷内容比例: 通信系统概论 5%~10% 随机过程 5%~10% 信道和噪声 5%~10% 模拟调制系统 15%~25%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15%~20% 数字调制系统 10%~20%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10%~20%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5%~10% 同步原理 2%~5% 四、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 1、通信系统概论 考核内容:通信系统的模型;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信息的度量。 考核要求:掌握通信系统的模型,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信息的度量。 2、信道和噪声 考核内容:信道定义、分类和模型;恒参信道特性;随参信道特性;信道的加性噪声;信道容量的概念。 考核要求:掌握信道定义、分类和模型;理解信道特性,随参信道特性,信道的加性噪声; 信道容量的概念,信道容量的计算。 3、模拟调制系统 考核内容:幅度调制(AM、DSB、SSB)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角度调制(FM、PM)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频分复用;复合调制及多级调制。 考核要求:掌握幅度调制的工作原理,AM、DSB、SSB调幅系统的调制与解调的方法,各种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总分24,共12小题,每空1分) 1、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用传输频带利用率衡量,可靠性用差错率衡量。 2、模拟信号是指信号的参量可连续取值的信号,数字信号是指信号的参量可离散取值的信号。 3、广义平均随机过程的数学期望、方差与时间无关,自相关函数只与时间间隔有关。 4、一个均值为零方差为的窄带平稳高斯过程,其包络的一维分布服从瑞利分布,相位的一维分布服从均匀分布。 5、当无信号时,加性噪声是否存在?是乘性噪声是否存在?否。 6、信道容量是指:信道传输信息的速率的最大值,香农公式可表示为:。 7、设调制信号为f(t)载波为,则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频域表达式为。 8、对最高频率为f H的调制信号m(t)分别进行AM、DSB、SSB调制,相应已调信号的带宽分别为 2f H、 2f H、 f H。 9、设系统带宽为W,则该系统无码间干扰时最高传码率为 2W 波特。 10、PSK是用码元载波的相位来传输信息,DSP是用前后码元载波的相位差来传输信息,它可克服PSK的相位模糊缺点。 11、在数字通信中,产生误码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由传输特性不良引起的码间串扰,二是传输中叠加的加性噪声。 12、非均匀量化的对数压缩特性采用折线近似时,A律对数压缩特性采用 13 折线近似,律对数压缩特性采用15 折线近似。 二、简答题(总分18,共4小题) 1、随参信道传输媒质的特点?(3分) 答:对信号的衰耗随时间变化、传输的时延随时间变化、多径传播 2、简述脉冲编码调制的主要过程。(6分) 抽样是把时间连续、幅值连续的信号变换为时间离散,幅值连续的脉冲信号;量化是把时间离散、幅值连续的脉冲信号变换为幅值离散、时间离散的多电平脉冲信号;编码是把幅值、时间均离散的多电平脉冲信号用一组数字序列表示。 3、简单叙述眼图和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6分) 最佳抽样时刻对应眼睛张开最大时刻;对定时误差的灵敏度有眼图斜边的斜率决定;图的阴影区的垂直高度,表示信号幅度畸变范围;图中央横轴位置对应判决门限电平;抽样时刻上,上下阴影区的间隔距离之半为噪声容限。 4、简述低通抽样定理。(3分) 一个频带限制在(0,f H)内的时间连续信号m(t),如果以的时间间隔对它进行等间隔抽样,则m(t)将被所得到的抽样值完全确定 2、设信息序列为100000000001100001,试编为AMI 码和HDB3码(第一个非零码编为+1),并画出相应波形。(6分) 1、已知调制信号载波为,分别画出AM、DSB、SSB(下边带)信号的频谱。(6分) 3、设发送数字信息为110010101100,试分别画出OOK、2FSK、2PSK及2DPSK信号的波形示意图。(对2FSK信号,“0”对应T s=2T c,“1”对应T s=T c;其余信号T s=T c,其中T s为码元周期,T c为载波周期;对2DPSK信号,代表“0”、代表“1”,参考相位为0;对2PSK信号,代表“0”、代表“1”。)(8分) 四、(总分12分)现有一个由8个等概符号组成的信源消息符号集,各符号间相互独立,每个符号的宽度为0.1ms。计算: (1)平均信息量;(2)码元速率和平均信息速率;(3)该信源工作2小时后所获得的信息量;(4)若把各符号编成二进制比特后再进行传输,在工作2小时后发现了27个差错比特(若每符号至多出错1位),求传输的误比特率和误符号率。 解:解:(1)——(2分) (2)T s=0.1ms ,所以 ——(2分)(3)——(3分) (4)误比特率——(2分) 2小时传送的码元数为 误码率为:——(3分) 五、(总分12分)设某信道具有均匀的的双边噪声功率谱密度在该信道中传输抑制载波的单边带(上边带)信号,并设调制信号m(t)的频带限制在5K H Z,而载波为100 K H Z,已调信号的功率为10KW。若接收机的输入信号在加至解调器之前,先经过一理想带通滤波器滤波,试问: (1)该理想带通滤波器中心频率多大?(2)解调器输入端的信噪功率比为多少?(3)解调器输出端的信噪功率比为多少?

通信概论课程标准

《通信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移动通信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旨在培养学生全面认识通信技术与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建立对通信网络的初步分析与系统建设能力使学生产生对通信行业和通信技术的兴趣,通过对通信全程、全网的学习,使学生对各种通信网的结构、分类、现状与发展趋势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专业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的理念是以企业真实生产活动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校企共建为途径,通过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课程设置从专业职业能力入手,分析岗位群行为能力需求,设计知识结构,整合相应的课程。通信概论课程是针对了通信网络优化、光纤通信和移动通信对通信基础知识的需求,而设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对移动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岗位的分析,确定本课程的建设思路是:内容分为基础理论、实用技术、实训三大部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三部分内容有机融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主流技术,包括网络与数据通信基础,移动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接入网技术等,使学生具备通信网络基本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在素质、能力和知识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1)职业素质目标: ①培养独立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②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加强操作规范的要求,为学生步入社会和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2)职业能力目标 1、认识通信系统的概念、技术组成与特点;掌握通信系统的主流技术与发展方向;了解通信系统的性能衡量方式与指标参数。 2、认识通信行业的话音业务、宽带数据业务的概念,了解网络视频(IPTV)业务概念 3、熟悉光纤波分复用基本概念、系统组成以及工作原理;掌握SDH信号的多路复用成帧原理;熟悉SDH光传输设备的基本原理;掌握SDH系统的组网结构与使用特点;熟悉光电转换器的工作原理与使用特点。 4、熟悉移动通信的概念、系统结构、基本技术、网络覆盖方式。 5、熟悉ADSL / FTTX有线接入网的工作原理与系统组成; 6、熟悉时分、空分交换系统的概念、掌握数字电信号的TST时隙交换原理与方式,以及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三种交换方式的概念;下一代交换技术(NGN与“软交换”)的原理与特点。 7、认识光联网系统(OTN)与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的概念、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8、熟悉下一代通信交换系统(NGN)的概念、软交换系统概念、组网结构与工作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