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药品)药用植物学含中药拉丁语教学大纲

(医疗药品)药用植物学含中药拉丁语教学大纲
(医疗药品)药用植物学含中药拉丁语教学大纲

《药用植物学》(含中药拉丁语)教学大纲

前言

药用植物学是利用植物学知识、方法来研究和应用药用植物的一门科学,是中药、中药资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中药的基源研究、品质评价、临床效用及开发研究密切相关。因而本学科在中药、药学及相关专业的课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中药、中药资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本课程基本内容分为植物器官的形态与显微结构、药用植物的分类两部分。通过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及野外实习,要求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各器官的形态特征和显微结构特征;准确地观察、描述药用植物,比较熟练地使用科、属检索表;掌握植物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和被子植物中18~24个科及重点属的特征;识别常用的药用植物。同时适当介绍国内外药用植物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进展,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继承和发展我国中药学事业奠定良好基础。

本课程总学时为128学时,其中理论课为72学时(含药用拉丁语16学时),实验课为56学时,8.0学分,分上、下两学期完成。上篇内容在第一学期完成,计80学时,理论48学时(含药用拉丁语16学时)、实验32学时。下篇内容在第二学期完成,计48学时,理论24学时、实验24学时。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讲授,并适当运用多媒体等方法进行教学。在第二学期有早春实习和野外实习两周,在实习中加强学生的采、认、制作标本的能力。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上篇植物器官形态和显微结构

绪论

【目的要求】

明确学习药用植物学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内容】

1、药用植物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及任务。

2、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3、药用植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

【目的要求】

1、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熟悉细胞的生理功能。

3、了解植物细胞的分裂。

【教学内容】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植物细胞的分裂。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二章植物的组织

【目的要求】

1、掌握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基本组织、分泌组织的形态特征。掌握维管束的类型。

2、熟悉分生组织的形态特征。

3、了解各组织的生理功能及组织培养。

【教学内容】

1、组织的概念和类型: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表皮、木栓)、基本组织、机械组织(厚角组织、厚壁组织)、输导组织(管胞、导管、筛胞、筛管、伴胞)、分泌组织(分泌细胞、腺毛、分泌腔、分泌道、

乳管)的特征和功能。

2、维管束及其类型。

3、植物组织培养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三章植物的器官

【目的要求】

1、掌握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形态特征、类型及各种变态;掌握花程式。

2、掌握根、茎、叶的显微结构特征。

3、熟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生理功能。

4、了解花的生殖。

【教学内容】

1、根的形态和种类、根系的类型、根的变态、根的功能、根尖及其发展;根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及根的异常构造。

2、茎的形态和类型、芽的类型;地上茎的变态、地下茎的变态;茎的功能。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双子叶植物木质茎、草质茎的次生构造和根茎的构造;双子叶植物根茎的异常构造;单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构造;裸子植物茎的构造。

3、叶的组成;叶片的形状;叶片的分裂、单叶和复叶;叶序;异形叶性及叶的变态。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叶片构造;叶的气孔指数、栅表比和脉岛数。

4、花的组成及形态构造;花的类型;花程式和花图式。花序的类型;花的功能。花粉粒的构造和类型。

5、果实的形成与组成;果实的类型。

6、种子的形态和类型。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下篇药用植物的分类

第四章药用植物分类概述

【目的要求】

1、明确学习植物分类学的目的、任务,分类等级、命名和检索表的使用。

2、熟悉植物的系统及类群;熟悉植物分类研究方法。

3、了解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教学内容】

1、植物分类学的目的和任务。

2、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3、植物分类研究方法。

4、植物的分类等级;植物的命名法。

5、植物的分类系统;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和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五章藻类植物

【目的要求】

1、掌握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分类。

2、熟悉藻类植物的生活史。

【教学内容】

藻类植物的特征、分类和研究进展,主要的药用藻类植物。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六章菌类植物

【目的要求】

1、掌握菌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担子菌和子囊菌的区别。

2、熟悉菌类的分类。

3、了解常用药用菌类植物。

【教学内容】

菌类植物的特征、分类和研究进展,主要的药用菌类植物。【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七章地衣植物门

【目的要求】

1、掌握地衣植物的主要特征。

2、熟悉地衣植物的分类。

3、了解药用地衣植物。

【教学内容】

地衣植物门的特征及常见的药用地衣。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八章苔藓植物门

【目的要求】

1、掌握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分类。

2、熟悉苔藓植物的生活史。

3、了解药用苔藓植物。

【教学内容】

1、苔藓植物门的特征、分类。

2、苔藓植物的生活史。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九章蕨类植物门

【目的要求】

1、掌握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分类。

2、熟悉常见的科及药用植物种类。

3、了解药用蕨类植物。

【教学内容】

1、蕨类植物门的特征、化学成分及其分类。

2、蕨类植物的生活史。

3、常见的药用蕨类植物。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十章裸子植物门

【目的要求】

1、掌握裸子植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和重点科(苏铁科、银杏科、松科、柏科、麻黄科)。

2、熟悉裸子植物分类的依据。

3、了解药用裸子植物。

【教学内容】

1、裸子植物门的特征、化学成分及其植物分类。

2、裸子植物门苏铁科、银杏科、松科、柏科、红豆杉科、麻黄科、买麻藤科的主要特征。

3、裸子植物中主要药用植物。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十一章被子植物门

【目的要求】

1、掌握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纲的主要特征;重点科的特征;药用植物学名50~80种。

2、熟悉运用科属检索表,并且具有初步对药用植物鉴定的能力。

3、了解药用植物。

【教学内容】

1、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植物分类所依据的一般演化规律及系统演化学派。

2、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

3、双子叶植物纲的特征。

离瓣花亚纲:桑科、马兜铃科、蓼科、石竹科、毛茛科、芍药科、木兰科、罂粟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芸香科、大戟科、锦葵科、五加科、伞形科。

合瓣花亚纲:木犀科、龙胆科、萝藦科、唇形科、茄科、玄参科、葫芦科、桔梗科、菊科。

4、单子叶植物纲:泽泻科、禾本科、天南星科、百合科、鸢尾科、姜科、兰科。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中药拉丁语

第一章拉丁单词的读写

1、掌握拉丁字母的书写和名称音、拉丁字母的分类、元音与辅音的发音、某些字母和字母组合的特殊发音。

2、熟悉音节划分的原则;音量、重音及重音的确定原则。

【教学内容】

1、拉丁字母的书写和名称音。

2、拉丁字母的分类。

3、元音与辅音的发音、某些字母和字母组合的特殊发音。

4、音节的概念、音节划分的原则;音量、重音及重音的确定原则。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二章名词

【目的要求】

1、掌握名词的类型、性属、数、格;掌握中药材的命名方法。

2、熟悉第一变格法名词、第二变格法名词和第三变格法名词及常用词汇。

【教学内容】

1、名词的类型、性属、数、格。

2、第一变格法名词、第二变格法名词和第三变格法名词;中药材的命名方法(Ⅰ)、生物科名的命名方法、中药制剂的命名方法;常用词汇。

3、第四、五变格法名词;不变化名词和希腊名词。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三章形容词

1、掌握第一类形容词的性属转换、各格词尾及变格示例;掌握第一类形容词常用词汇。

2、熟悉第二类形容词的类型、词典记载方式、词尾及变格示例;熟悉第二类形容词常用词汇。

【教学内容】

1、第一类形容词的性属转换、各格词尾及变格示例;形容词的语法作用;中药材的命名方法(Ⅱ);常用词汇。

2、第二类形容词的类型、词典记载方式、词尾及变格示例;第二类形容词常用词汇。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四章中药处方、药品说明书及药用植物描述

【目的要求】

1、熟悉中药处方的组成、处方书写的主要规则及拉丁处方的书写规则。

2、能熟读药品说明书及正确描述药用植物。

【教学内容】

1、中药处方的组成、处方书写的主要规则及拉丁处方的书写规则。

2、处方中常用的缩写词。

3、药品说明书。

4、药用植物描述。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学时分配

章节教学内容学时数

绪论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任务及发展简史 1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 5 第二章植物的组织 6 第三章植物的器官20 第四章药用植物分类概述 1 第五章藻类植物 1 第六章菌类植物 1 第七章地衣植物门 1 第八章苔藓植物门 2 第九章蕨类植物门 4 第十章裸子植物门 2 第十一章被子植物门12 中药拉丁语

第一章拉丁单词的读写 4 第二章名词8 第三章形容词 2 第四章中药处方、药品说明书及药用植物描述 2 合计72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药用植物学第一次作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药用植物学第一次作业 1. 加入苏丹试液呈红色或紫红色反应并加苛性钾溶解的特化细胞壁为 [1分] B.木栓化 2. 细胞壁上由于次生壁不均匀加厚形成的孔隙称为 [1分] B.纹孔 3. 在茄科或葫芦科植物的茎中,木质部内外两侧均有韧皮部,其属于 [1分] D.双韧型维管束 4. 光学显微镜的有效放大倍数一般不超过 [1分] D.1200 5. 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维管束类型为 [1分] B.有限外韧型维管束 6. 一药用植物的雌蕊被描述为G(5:5:),其特征是 [1分] A.子房下位和中轴胎座 7. 无限花序的特征为 [1分] D.花轴可延长花由外向内开 8. 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 [1分] C.质体 9. 木质茎次生木质部中的春材特征为 [1分] E.以上均是 10. 异常构造常存在于髓部的药用植物是 [1分] C.掌叶大黄 11. 对植物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和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物质有 [1分] E.以上均是 12. 某一双子叶植物叶上的气孔,副卫细胞为两个,气孔长轴与副卫细胞长轴垂直, 该气孔轴式为 E.直轴式 13. 蕨类植物的叶柄中,木质部位于中间,韧皮部围绕其四周,其属于 [1分] E.周韧型维管束 14. 在槐花粉末中,可见: [1分] A.芸香甙结晶 15. 甘草根中的导管,壁几乎全面增厚,未增厚的部分为纹孔,其属哪种类型 D.孔纹导管 16. 下列属有限花序的是 [1分] C.轮伞花序 17. 厚角组织的特征是 [1分] B.常含叶绿体 18. 石菖蒲根状茎中,韧皮部位于中间,木质部围绕其四周,其属于 [1分] C.周木型维管束 19. 腺毛属于 [1分] C.保护组织和分泌组织

药用植物学 第十一章 裸子植物门

第十一章裸子植物门 一、单选题 1.下列植物特征中除哪一项之外,均是裸子植物的形态特征 ( ) A.植物体(孢子体发达)B.胚珠裸露,产生种子C.具有多胚现象 D.形成果实E.配子体退化成颈卵器,完全寄生于孢子体上。 2.裸子植物的种子具单翅的植物是 ( ) A.银杏 B.马尾松 C.侧柏 D.榧树 E.草麻黄 3.柏科植物的雄蕊 ( ) A.互生 B.簇生 C.交互对生 D.二列对生 E.轮生 4.松科植物的珠鳞在结实期称 ( ) A.种鳞 B.苞鳞 C.小孢子叶 D.胚囊 E.种子 5.祼子植物中木质部具有导管的科为 ( ) A.松科 B.柏科 C.银杏科 D.麻黄科 E.红豆杉科 6.具有明显抗癌作用的紫杉醇来源于 ( ) A.松属植物 B.银杏属植物 C.三尖杉属植物 D.红豆杉属植物 E.麻黄属植物 7.麻黄科的特征是() A.草本 B.输水组织是管饱 C.输水组织是导管 D.具有红色肉质果实 E.两性花 8.银杏科的脉序是() A.平行脉 B.弧形脉 C.羽状网脉 D.掌状网脉 D.二叉分枝脉 二、判断题 1.裸子植物根、茎、叶高度分化.木质部为导管,韧皮部有筛管、伴胞。 2.裸子植物花单性,同株或异株,无花被。 3.裸子植物雄蕊(大孢子叶)聚生成雄球花(大孢子叶球),雌蕊心皮(小孢子叶或珠鳞)呈叶状而不包卷为子房,常聚生成雌球花(小孢子叶球)。 4.麻黄根能发汗解表,麻黄茎能止汗。 三、填空题

1.裸子植物大多数仍具有颈卵器,又具有种子,是介于蕨类植物与被子植 物之间的一群高等植物,所以既是_____,又是_____。 2.银杏、水杉、红豆杉、铁杉、水松、榧树等都是_____植物。 3.裸子植物茎内的维管束的木质部仅具_____而无_____;韧皮部只有_____ 而无_____及_____。 4.裸子植物的叶片多为_____、_____或_____,极少数为扁平的_____。 5.裸子植物的花均为单性花,无_____,雄蕊聚生成雄球花,也称_____; 雌蕊的心皮也称_____或_____,呈叶状而不包卷成子房,常聚生成雌球花,也称 _____,胚珠裸露于_____上,故称裸子植物。 6.在裸子植物生活史中,世代交替明显,_____占优势,_____极其退化, 雌配子体必须寄生于_____上。 7.银杏的种子呈核果状,外种皮___,采收时应除去;中种皮___色,___质; 内种皮____质,_____色。※ 8.松科的主要特征是常为常绿乔木;叶在长枝上呈_____排列,在短枝上__ ___,针形或条形;球花单性,雌雄同株,雄球花穗状,雄蕊多数,各具_____, 花粉粒具_____;雌球花球状,由多数螺旋状排列的_____组成,每个珠鳞的腹面 基部有2枚_____。本科植物多含。 9.柏科的雄球花生于枝顶,椭圆状卵形,有_____对交互对生的雄蕊,每雄 蕊有_____;雌球花球形,由_____交互对生的珠鳞组成,珠鳞与下面的苞鳞___ __,每珠鳞基部有3~4枚胚珠。本科植物常含有挥发油、树脂、双黄酮类成分。 10.红豆杉纲植物为常绿乔木或灌木,叶条形或披针形,螺旋状排列或____ _对生,基部常扭转排成_____,叶背面具2条_____;球花单性,雌雄异株,雄 球花单生于叶腋或苞腋或组成_____;雌球花单生或成对,基部具盘状或漏斗状 的_____;种子_____状,全部或部分包于肉质的_____中。本科植物多含有双黄 酮、紫杉碱和紫杉醇。 11.三尖杉科的种子_____状,全部包于由_____发育成的_____中;外种皮_ ____,内种皮_____。本科植物含有多种生物碱,如和。 12.裸子植物于形成种子的同时,不形成子房和果实,不被子房包被,和是裸露的。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 学院医药学系刘丽宁 一、前言 (一)课程定位 中药药剂学是高职中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核心专业课。本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理念: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淡化理论强化技能”为出发点,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构建“岗位人、职业人、社会人”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准则,加强与医药行业企业进行合作,聘请行业技术骨干进校讲学。注重理实相结合,力求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职业型、实践性、开放性。 2.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应以“体现高职特色,强化技能操作”为要务。做到: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中药调剂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现代中药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中药药剂新技术、新辅料、新工艺、新剂型,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与使用方法及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外制药学的发展。 教学内容模块整合,主要有四大模块:基本知识模块、技能知识模块、拓展知识模块、技能训练模块。各模块之间环环相扣,互为基础,又相互 — 1 —

独立。每一模块中包含多个教学情景,每一教学情景又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实验室产品制作(教、学、做)、观看实际生产过程录像片;同时加大了企业现场观摩教学(理实一体)、生产车间参观(见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多元化的模式与手段等。增强本课程的企业行业的参与度,聘请医药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岗位熟练工等讲解实践性强的环节。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特色与技能培养的主线。 二、课程总标准 表1:课程总标准 — 2 —

中医药大学作业答案《药用植物学》辅导

《药用植物学》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桑科)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特征是ABDE A黄酮类 B强心苷 C皂苷 D生物碱类 E酚类 2.马兜铃花的特征是ABCDE A花被管基部球形 B花被管顶端向一侧扩大 C花被管顶端3裂 D雄蕊12 E雄蕊6 3.具有单性花的科是DE A马兜铃科 B蓼科 C小檗科 D葫芦科 E天南星科 4.具有托叶的科是ABE A豆科 B木兰科 C桑科 D罂粟科 E 蓼科 5.蓼科植物的特征是BDE A木本植物 B草本植物 C花两侧对称 D花辐射对称 E托叶形成鞘状 6.何首乌花的特征是ABE A花被外侧3片背部有翅 B花被5裂 C花被6裂 D花被外侧3片背部无翅 E花白色 7.百合科植物的果实是BD A瘦果 B蒴果 C胞果 D浆果 E核果 8.商陆科植物的特征是:ABCE A单叶互生 B全缘 C单被花 D重被花 E子房上位 的特征是:ABD A草本 B单叶 C复叶 D特立中央胎座 E中轴胎座10.为Campanulaceae(桔梗)的植物是 BC A太子参 B党参 C沙参 D华山参 E人参11.具有两侧对称花的科是 ACE A毛茛科 B百合科 C豆科 D天南星科 E唇形科12.属于Ranunculaceae(毛茛科)的属是BC A天南星属 B乌头属 C铁线莲属 D百合属 E黄精属3.花两侧对称的科或属是ABE A乌头属 B唇形科 C百合科 D木兰属 E忍冬科14.沙参属的特征是ABE A有白色乳汁 B花钟形 C具心皮柄 D聚合果 E蒴果(芍药科)的特征是ABCDE A草本 B灌木 C雄蕊离心式发育 D具有花盘 E聚合果16.小檗科的特征是ABD

A草本 B灌木 C聚合果 D单雌蕊 E单性花 主要特征是AE A含有皂苷类化合物 B常为木质藤本 C花单性 D雄花的雄蕊通常6 E伞形花序 属的特征是ACE A藤本 B乔木 C单性花 D辐射对称花 E浆果19.具油细胞的科是 BDE A罂粟科 B木兰科 C石竹科 D芸香科 E姜科 的特征是ABCDE A有乳汁 B无乳汁 C两侧对称花 D辐射对称花 E二体雄蕊 属的特征是BCE A花萼上唇2齿,下唇3齿 B花萼上唇3齿,下唇2齿 C花冠上唇全缘,下唇3裂 D花冠上唇3裂,下唇全缘 E雄蕊2强 的主要特征是ABDE A浆果 B蒴果 C侧膜胎座 D中轴胎座 E花萼宿存 的特征是ACE A具托叶 B无托叶 C叶对生 D叶互生 E子房下位24.具有子房下位的科是ACD A菊科 B木兰科 C忍冬科 D葫芦科 E百合科25.败酱科的特征是ACDE A全株具有强烈的臭气和香气 B叶互生 C雄蕊3枚 D雄蕊5枚 E子房下位 的主要特征是BC A草质藤本,卷须与叶对生 B草质藤本,卷须生于叶腋 C单叶掌状分裂 D单叶,掌状复叶 E中轴胎座 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BCDE A倍半萜内酯 B黄酮类 C生物碱类 D聚炔类 E香豆素类 28.植物体有白色乳汁的科是CDE A马兜铃科 B防己科 C桔梗科 D夹竹桃科 E罂粟科的主要特征是ACE A单叶互生,排成2列 B单叶对生,排成2列 C叶鞘一侧开裂D叶鞘闭合 E颖果 主要特征是CDE A常为木本 B花两侧对称 C花3基数 D雄蕊6枚 E浆果

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doc

《中药药理学》 实验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中药学本科学生使用) Ⅰ前言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中药学本科学生使用。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药药理学基础课的过程中,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中药药理实验原理、方法和技能,能正确、合理地使用仪器,奠定良好的专业课基础;其次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巩固与加深对中药药理学理论课知识的理解,并能运用专业知识独立设计实验。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中每一个实验均由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内容和思考题组成。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便于学生把握重点学习内容。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8学时。 四、使用教材:《中药药理学实验讲稿》,由药理学教研室自编。 Ⅱ正文 实验一炮制对延胡索镇痛作用的影响(热板法、扭体法) 一、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掌握热板法与扭体法的原理。 2.掌握热板法中小鼠痛阈值的测定方法及合格小鼠的筛选标准。 3.掌握小鼠扭体疼痛反应的评价方法。 4.掌握中药药物的剂量换算及配制方法。 5.熟悉实验结果的统计学处理方法。 6.了解实验数据坐标图示法。

二、教学内容 (一)动物选择原则。 (二)测量正常痛阈值。 (三)筛选,分组。 (四)给药。 (五)测量不同时间的痛阈值。 (六)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图示法。 (七)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 三、思考题: 1.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延胡索与醋炒延胡索的镇痛作用。 2.阐述醋制对延胡索镇痛作用的影响原因? 3.比较两种镇痛实验方法。 实验二、炮制对附子毒性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掌握制附子和生附子毒性作用的差异。 2.掌握小鼠附子中毒的表现。 3.掌握中药药物的剂量换算及配制方法。 4.熟悉实验结果的统计学处理方法。 5.了解药物毒性实验方法。 二、教学内容 (一)讲解制附子和生附子化学成分的差异、药理作用 (二)分组,给药,观察动物附子中毒的表现,以及中毒潜伏期、死亡率(三)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动物中毒表现的描述 (四)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 三、思考题: 1.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 2.阐述制附子和生附子毒性作用的差异?

药用植物学列举5种属于裸子植物的药用植物,阐述其主要识别特征及野生及栽培现状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用植物学》 主讲教师:石福臣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2、列举5种属于裸子植物的药用植物,阐述其主要识别特征及野生及栽培现状 3、列举5种属于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分析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4、列举5种属于草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说明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5、列举3种属于木本单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描述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6、在唇形科和玄参科中各列举2种药用植物,比较分析其分类学特征和各自资源分 布状况 7、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变态根在药用植物环境适应中的意义 8、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蔷薇科内各亚科间在特征上的演化规律 9、列举5种豆科药用植物,分别阐述其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国内资源状况 10、列举5种百合科药用植物,分析其形态特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阐述各自的 资源状况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药用植物学v》word版

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亚显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模式细胞:具有各种细胞的构造和功能的细胞. 细胞壁: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 纹孔: 次生壁形成时,初生壁上未被加厚的部分,既次生壁上的凹陷.①单纹孔②具缘纹孔. 细胞壁特化填充物功能鉴别 木质化木质素增加机械支持能力. 间苯三酚+浓硫酸----红色反应. 木栓化木栓质防止水分散失,保护屏障. 苏丹3---红色. 角质化角质防止水分散失,抵抗外毒素. 苏丹3---橙红色. 原生质体:细胞内一切有生命物质的总称.①细胞质②细胞器 质体:植物细胞中由双层膜包围的具有光合作用和贮藏功能的细胞器.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 液泡:植物细胞中由单层膜围成的贮存水、离子和营养物质的细胞器(质体和液泡植物特有的细胞器.) 后含物: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无生命物质.淀粉、菊糖、蛋白质、脂肪油、色素、晶体. 淀粉:植物中广泛存在的葡聚糖,以淀粉粒的形式存在于一些有贮藏作用的细胞中. 层纹:淀粉在淀粉粒中形成许多看上去亮暗相间的同心轮层. 脐点:淀粉粒形成时,先从一处开始形成的核心. 淀粉粒类型脐点层纹 单粒 1 全部环绕脐点 复粒2+ 分别环绕脐点,任意2脐点最外一轮层纹间横亘有通达边缘的直缝(线). 半复粒2+ 有共同环绕的层纹. 晶体:由原生质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沉积而成.草酸钙晶体、碳酸钙晶体. 晶体鉴定物现象 草酸钙晶体10%以上浓硫酸溶解并形成较大晶体 碳酸钙晶体醋酸或盐酸溶解+CO2气体 分生组织分类:⑴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⑵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 基本(薄壁)组织:同化薄壁组织、一般薄壁组织、贮藏薄壁组织、通气薄壁组织、输导薄壁组织. 保护组织:位于植物体多种器官表面,由一层或数层细胞组成,保护植物体内其他组织.表皮、木栓层. 气孔轴式:保卫细胞与副卫细胞间的排列方式. 平轴式两个副卫细胞平行位于气孔器两侧. 直轴式两个副卫细胞相连或垂直. 不定式三个以上副卫细胞大小形状差不多. 不等式三个以上副卫细胞大小不定,有个特别小. 环式三个以上副卫细胞排列成环. 腺毛:具有分泌功能,由腺头和腺柄组成,多细胞组成. 非腺毛:无分泌能力的毛茸,起保护作用,无腺头腺柄之分,单细胞组成. 木栓层:次生保护组织,由木栓形成层产生,代替表皮行使保护作用.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合称周皮.木栓层特点:各层木栓细胞之间排列整齐,每层中任一细胞的两个侧壁都各与相邻层中离这个细胞最近的那一细胞的两个侧壁对成一条直线. 机械组织:对植物体具有支持作用和加固作用的组织.厚角组织、厚壁组织. 厚角组织:细胞壁不均匀增厚,且多在细胞互相毗邻的角隅处. 厚壁组织:具有除纹孔全面增厚的次生壁.增厚部位一样或几乎一样厚.纤维、石细胞. 维管束:由韧皮部和木质部构成的束状结构.

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理学》教学大纲 总论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学习目的、任务、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及中药药理研究的基本思路。 2.掌握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教学内容】 1.中药药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学习目的和任务。 2.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3.中药药理研究的基本思路。 【课时要求】1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中药药理学? 2.中药药理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二章中药药性的药理 【目的要求】熟悉中药药性的现代认 识。 【教学内容】 1.介绍四气的近代药理研究情况。 2.介绍五味的近代药理研究情况。 3.介绍升降浮沉的近代药理研究情况。 4.介绍归经的近代药理研究情况。

5.介绍有毒与无毒及用药禁忌的近代药理研究情况。 【课时要求】3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四性与内分泌系统的关系。 2.简述中药五味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 3.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安全可靠”的观念是否正确?为什么? 第三章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目的要求】 1.了解环境因素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2.掌握药物和机体等方面的各种因素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教学内容】 1.药物方面的因素:品种、产地、采收季节、贮存条件、炮制、制剂、剂量、用法、配伍(七情)、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等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2.机体方面的因素:年龄、性别、体质、病理状态、精神因素(情志)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3.环境因素:气候、时辰、地区、社会条件等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课时要求】1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复习思考题】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有哪些?中药的产地对中药药理作用有何影响? 第四章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研究

药用植物学习题集

药用植物学习题集 药用植物学 ?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 复习思考题: 1.植物的细胞是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的 2.质体可分为哪几种各有什么功能 3.淀粉粒有几种类型怎样区别单粒淀粉与复粒淀粉及半复粒淀粉4.草酸钙结晶有几种类型如何区分草酸钙结晶与碳酸钙结晶 5.细胞壁的特化有哪些类型如何区分木质化细胞壁与木栓化细胞壁6.什么叫初生壁、次生壁、胞间层、纹孔、纹孔对、胞间连丝 第二章植物的组织 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植物的组织可分为几种类型 2.什么叫分生组织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3.气孔轴式有哪几种如何确定气孔轴式的类型 4.什么叫周皮周皮与表皮有何不同 5.什么叫气孔气孔与皮孔有何不同 6.腺毛与非腺毛在形态与功能上有什么区别 7.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有哪些不同 8.导管有哪几种类型如何鉴别各种类型导管 9.导管与筛管分别存在于植物维管束的什么部位,各有什么功能

10.分泌腺与分泌细胞的形态及存在部位有什么不同 11.什么叫溶生式和裂生式 第三章植物的器官 第一节根 复习思考题: 1.根的外形特征有哪些 2.什么叫定根由它组成的根系叫什么根系哪些植物具有这种根系 3.什么叫不定根由它组成的根系叫什么根系哪些植物具有这种根系 4.根有哪些变态 5.根的初生构造有什么特点 6.什么叫内皮层何谓凯氏点 7.根的次生构造与初生构造相比较有什么区别 8.中药材中所说的“根皮”是指哪些部分 9.根的异常构造有哪些类型 第二节茎 复习思考题: 1.从外部形态上怎样区分根和茎 2.茎有哪些类型各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3.比较块根与块茎、根与根状茎、块茎与小块茎、鳞茎与小鳞茎的区别点。4.解释下列术语:叶轴、合轴分枝、节、皮孔。 5.双子叶植物茎与根的初生构造有何不同 6.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次生构造有何特点

2017年版中药学专业方剂学教学大纲

方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的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各专业的基础课之一。通过方剂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150首左右常用方剂的组成、用法、主治、配伍意义及其加减运用,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运用方剂和临床组方的能力,并为学习中医中药课程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 1.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2.掌握组方原则和方剂的运用变化及其对方剂功能主治的影响。了解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以及剂型、用法等基本知识。 3.教材中的方剂分为三级,一级的方剂90首左右,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其组成、用法、功用、方义、主治及其主要加减变化,特别注重药物的配伍意义。二级的方剂60首左右,要求学生熟悉其组成、功用、主治及其主要配伍意义。三级的方剂,对本专业学生不做要求。 (二)教学方法 方剂学是中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讲授方剂学必须以中医药的理论为指导,突出辨证论治的特点,使学生能正确掌握和使用方剂。 1.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重点讲授,前后联系对比。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和逻辑推理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分析方剂的方法,培养学生组方能力和初步运用能力。 2.结合实际,利用声像教学,使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对组成或主治相近似的方剂,应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从比较鉴别中掌握其异同点,进而深入理解其配伍关系及其主治要点。 3.每类方剂首先阐明其概念、适应范围、组方配伍原则及其注意事项等。然后对重点方剂进行系统讲授,特别是对其组成原理、配伍变化及功用、主治要讲深讲透。 4.各章规定的方剂数,主讲教师可在5-10%内自行调整,但一级方剂原则上不宜变动。规定的学时数,主讲教师可在总学时范围内适当调整。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完整版)药用植物学答案及题

绪论 【单选题】 1.2015年诺贝尔奖植物是受下列哪一部本草著作的启发而研制成功的(b) A、 本草纲目 B、 肘后备急方 C、 神农本草经 D、 黄帝内经 E、 本草图经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2 【多选题】 1. 药用植物包括(abcde)。 A、 中药植物 B、 民族药植物 C、 民间药植物 D、 国外药用植物 E、 药食两用植物等。 正确答案:ABCDE 我的答案:ABCDE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 药用植物指能够调整人体机能、治疗疾病的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正确答案:√ 【判断题】 药用植物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的形态构造、分类鉴定、生长发育、化学成分形成与变化及引领新资源开发的一门科学。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根的形态与变态 1 【单选题】 下面具有肉质直根变态的植物是:a A、菘蓝 B、麦冬 C、玉米 D、百部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得分:14.2分2 【单选题】 下面具有块根变态的植物是:d A、桔梗 B、丹参 C、黄芪 D、何首乌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C 得分:0.0分3 【单选题】 下面具有须根系的植物是:c A、人参 B、党参 C、徐长卿 D、甘草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14.2分4 【单选题】 下面具有肉质直根变态的植物是:b A、百部 B、菘蓝 C、麦冬 D、天门冬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得分:14.2分5 【多选题】 下面根能入药的药用植物有:abcd A、何首乌 B、人参

C、怀牛膝 D、丹参 正确答案:ABCD 我的答案:ABCD 得分:14.2分6 【多选题】 下面属于不定根的是:abcd A、支持根 B、气生根 C、攀援根 D、寄生根 E、肉质直根 正确答案:ABCD 我的答案:ABCDE 得分:0.0分7 【多选题】 下面具有支持根的植物有:acd A、玉米 B、菟丝子 C、薏苡 D、甘蔗 E、常春藤 正确答案:ACD 我的答案:ACD 茎的形态和类型 1 【单选题】 2. 葡萄的茎卷须来源于(b )。 A、侧枝 B、顶芽 C、腋芽 D、叶 E、不定根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得分:20.0分 3.皂荚等植物的刺是(b)。 A、不定根的变态 B、茎的变态 C、叶的变态 D、托叶的变态 E、花的变态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得分:20.0分

药用植物学书(全部知识点)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为对象,研究它们的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学科。 《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有药用植物237种,第一部记载药物的专著。《新修本草》古代首部药典。原生质体是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的总称,构成原生质体的物质基础是原生质,它最主要的成分是蛋白质与核酸为主的复合物。 细胞质是原生质体的基本组成成分,为半透明、半流动的基质。 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核具一定的结构,可分为核膜、核液、核仁和染色质四部分。 细胞器是细胞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组成和具有特定功能的微器官 后含物植物细胞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的活动而产生各种非生命的物质,统称为后含物。包括淀粉粒、菊糖、湖粉粒、脂肪油和各种结晶。草酸钙结晶 1、簇晶2、针晶束3、方晶4、砂晶5、柱晶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与液泡、质体一起构成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区别的三大结构特征。细胞壁的分层:胞间层,初生 壁和次生壁 胞间层,存在于细胞壁的最外 面,是相邻的两个细胞共用的 薄层。它是由亲水性的果胶类 物质组成,依靠它使相邻细胞 粘连在一起。果胶很容易被酸 或,酶等溶解,从而导致细胞 的相互分离。 初生壁在植物细胞生长过程 中,由原生质体分泌的纤维 素、半纤维素和少量果胶质加 在胞间层的内侧,形成细胞的 初生壁。 次生壁是细胞壁停止生长后, 逐渐在初生壁的内侧一层层地 积累一些纤维素、半纤维素和 少量木质素等物质,使细胞壁 附加加厚。 纹孔和胞间联丝次生壁在加厚 过程中不是均匀增厚的,在很 多地方留下没有增厚的空隙, 称为纹孔。纹孔有3种类型: 单纹孔、具缘纹孔、半缘纹孔 细胞壁的特化 木质化、木栓化、角质化、粘质 化、矿质化 木质化:加间苯三酚溶液1滴, 待片刻,再加浓盐酸1滴,显红 色 木栓化遇苏丹3试液可染红 组织来源、功能相同,形态构 造相似,而且彼此密切联系的 细胞群 植物的组织分为分生组织、 基本组织、保护组织、分泌组 织、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 分生组织它的特征是细胞小, 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细胞 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 无明显的泡液。可分为原生分 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 分生组织。 基本组织在植物体内占很大位 置,分布在植物体的许多部 分,是组成植物体的基础。它 是由主要起代谢活动和营养作 用的薄壁细胞所组成,所以又 称薄壁组织。其特征是细胞壁 薄,细胞的性状有圆球形、圆 柱形、多面体等,细胞之间常 有间隙。 保护组织分为初生保护组织— —表皮组织与次生保护组织— —周皮。 表皮组织分布于幼嫩的根、 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表 面。通常由一层扁平的长方 形、多边形或波状不规则形, 彼此嵌合排列紧密,无细胞间 隙的生活细胞组成。 气孔在表皮上(特别是叶的下 表皮)可见一些呈星散或成行 分布的小孔,称为气孔。气孔 是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对 合而成的。保卫细胞与其周围 的表皮细胞——副卫细胞排列 的方式称为气孔的轴式类型。 双子叶植物叶中常见的气孔轴

药学、中药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安徽中医学院 生理学教学大纲 (physiology) (供四年制药学、中药学专业使用) 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审订安徽中医学院教务处批准统一印发 二〇一一年四月 一、课程目标 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生理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限修课程之一。通过生理学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药学基础课和药学专业各课程奠定基础。 目的: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系统、器官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发生机制、意义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对它的影响,从而正确地认识和掌握生命活动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在教学进程中,应致力于加强对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授和训练;要注重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适当介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药的突出而具有启发性成果;要适当介绍国内外生理学新进展,以能反映现代科学水平。 生理学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在理论课方面,本大纲所列的项目内容均是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为体现教学计划、教学时数及本学科教学目的,本大纲内容按教学三级要求(掌握、熟悉及了解):要求“掌握”的内容,均为学生必备的医学基础知识、重点内容,要求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能熟练掌握,准确表达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意义,包括必要的记忆,并能联系实际、分析综合、灵活运用;要求“熟悉”的内容,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生理意义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能熟悉其应用范围;要求“了解”的内容,了解其基本概念、应用性意义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实验课部分包括实习和示教两部分,实验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基本的生理学实验方法及现代生理仪器的使用,验证、巩固和理解生理学的某些基本理论;通过实验课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作风。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生理学的先修课程包括《正常人体解剖学》,后续课程包括《药理学》以及药学相关课程。学生 必须在学习和掌握生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学习药理学和药学相关专业课程。 二、课程学时分配

(精)《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精)《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以中药功效主治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课程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重点讲述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中药复方药理、中药药理研究思路及中药新药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各论包括概述和常用药物两部分,重点介绍与各类中药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常用单味药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现代应用及不良反应等。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掌握中药防病、治病的现代科学原理,了解中药药理学在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地位,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祖国医药学奠定基础。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 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中药功效的现代科学内涵及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物质基础及中药防病、治病的现代科学原理,了解中药药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地位;初步掌握中药药理学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祖国医药学奠定基础。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加深对中药基本理论现代科学内涵的理解,明确中药功效产生的机理及物质基础,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

能力、创新思维和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为从事中药新药研发工作和继续深造奠定基础。 二、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药药理学的学科 性质、学习目的和发展简史,理解和掌握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学科任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1.概念 2.研究内容 3.学科任务 4.学科性质 5.学习目的第二节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1.中国古代对药物作用研究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标准-龚-3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标准 1、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中草药栽培技术、药用植物栽培加工课程编号:202015 课程学时:142 课程学分:9 主用教材:章承林主编药用植物栽培技术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前言 2.1.课程性质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是药用植物在选地、整地、播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加工等过程中有指导推广价值的实用技术(技能技巧)。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课程,是“中草药栽培技术”、“药用植物栽培与加工”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培养服务于中药材生产、加工、鉴定、营销等岗位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植物生长与环境》、《植物学》、《植物生理学》、《中药学》、《中药化学》等,后续课程为《中药鉴定技术》、《中药炮制技术》、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2.2.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学结合为模式,培养高技能型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专门人才。 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行业、职业的资格标准,以工作过程选取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组织教学,教、学、做结合,课堂与现场、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培养具备考取高级工职业资格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以校园网络、实训基地、技术服务等平台,拓展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2.3.课程设计程序: 成立课程建设小组(专业教师、企业技术人员)→课程设计的理念→课程培养目标→工作任务与学习情境→筛选、序化课程内容→课程标准→选取编写教材。 3.课程目标 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等),服务于中药材生产、加工、鉴定、营销等岗位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具备考取高级中药材种植员、中药材生产管理员等职业资格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取中药材种植员、中药材生产管理员等资格证书。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药药理学 英文名称: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性质:专业课、独立开课 适用专业:中药学 课程简介:该课程是中药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的必修课程, 中药药理学是采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本门课是中药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总学时为54,其中课堂讲授22学时,实验32学时共8个实验。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是验证课堂理论,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科研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中药事业和新药开发打下基础。 考核方式:单个实验考核:预习报告(设计方案)占30%,操作过程与结果占50%,实验报告项目占20%。 综合成绩:平时成绩占20%,试验考核占80%。 实验教材及参考书:张大方主编的《药理与中药药理试验》, 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年9月第二版。 实验一中药药理实验设计及基本实验技能训练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 掌握中药药理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 2. 中药药理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 3. 中药药理实验样品的注意事项 4. 中药药理实验制剂的浓度表示法 5. 中药药理基本实验技能 中药药理实验研究设计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2学时) 三、实验内容 1.实验动物的称重、标识。 2.大鼠、小鼠的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采血方法的基本

技能。 3.动物给药剂量的计算和药物的配制方法。 4.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分组方法和原则。 四、学时安排 2学时 实验二祛风湿中药的实验设计方法及 秦艽对蛋清致大白鼠足肿胀、耳肿胀的影响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熟悉中药抗炎相关实验的实验设计 2.掌握抗炎实验常用的实验方法及各自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3.掌握秦艽对小鼠足肿胀(蛋清法)的影响 4.掌握秦艽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5.掌握中药药理实验的基本技能 三、实验内容 1.实验动物的称重、标识。 2.大鼠、小鼠的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采血方法的基本技能。 3.动物给药剂量的计算和药物的配制方法。 4.中药抗炎相关实验的实验设计及常用实验方法的选择。 5.蛋清法和二甲苯法制造急性炎症模型的方法。 6.足趾部皮下注射的方法、肿胀率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四、学时安排: 4学时 实验三药物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实验设计及实验研究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熟悉中药消化系统相关实验的实验设计。

最新药用植物学重点汇总

知识点***:熟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原生质体和非生命物质 知识点***:原生质体主要包括哪些部分? 细胞质、细胞核(核膜、核液、核仁、染色质)、质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 知识点****:植物药的有效成分大多存在于液泡中 知识点***: 1)后含物为什么是生药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后含物种类很多,其形态和性质往往随物种的不同而异,因而后含物是生药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2)淀粉粒类型和典型植物 单粒淀粉、复粒淀粉、半复粒淀粉 知识点****:草酸钙结晶类型和典型生药 单晶、针晶、簇晶、砂晶、柱晶 知识点***: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特征有哪些? 液泡、质体、细胞壁 知识点****:如何观察特化的细胞壁 知识点*:农业上常利用减数分裂的特性进行农作物品种间的杂交来培育新品种。 知识点*:可以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获得新植株或代谢产物,也可以通过将优良性状的目的基因或次生代谢产物关键酶基因转入植物细胞,获得优良品系或高含量的药用成分。 知识点**:植物组织的概念 来源、功能相同,形态构造相似,彼此密切联系的细胞群 知识点***:熟悉植物保护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初生保护组织(表皮):通常不含叶绿体,外壁常角质化,并在表面形成连续的角质层,防止水分散失 次生保护组织(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 知识点***:熟悉植物分泌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外部分泌组织、内部分泌组织 知识点***:熟悉植物机械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厚角组织、厚壁组织

知识点***:熟悉植物输导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管胞和导管、筛管、伴胞和筛胞 知识点**:熟悉植物维管束类型 知识点***:植物的器官分哪几部分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知识点**:植物根的特性 植物体生长在地下的营养器官,具有向地向湿和背光的特性,水分和无机盐通过根进入植株各个部分 知识点***:根的概念区分 主根和侧根,定根和不定根,直根系和须根系 知识点***:变态根的类型及典型药材 贮藏根:圆锥状:白芷、桔梗 圆柱状:菘蓝、丹参 圆球状:芜菁 块根:何首乌、天门冬 支柱根:薏苡、玉米、甘蔗 攀援根:常春藤 气生根:石斛、榕树 呼吸根:水松、红树 水生根:浮萍、睡莲 寄生根:菟丝子、桑寄生 知识点***:茎的外部形态 通常呈圆柱形,也有一些呈方形,三棱形,扁平形,一般为实心,也有空心,茎上生叶的部分称节,两节之间的部分为节间,茎顶端和节处叶腋都生有芽。 知识点***:茎上用于鉴别物种、生长年龄的特征 叶痕、托叶痕、芽鳞、皮孔 知识点***:茎的本质特征及与根的区别 茎上有节和节间 地下茎和根类似,但其上有节和节间,并具有退化鳞叶及顶芽、侧芽等,可与根区别 知识点***:变态茎中典型的药材 根茎:白茅、人参、三七 块茎:半夏、天麻 球茎:慈菇 鳞茎:百合、贝母、洋葱

智慧树知到药用植物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药用植物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细胞器有:()。 A:细胞核 B:质体 C:线粒体 D:液泡 E:高尔基体 正确答案:细胞核,质体,线粒体,液泡 2、细胞壁中添加了特定成分,使细胞壁特化的种类有:() 木质化A: 角质化B: C:栓质化 D:黏液质化 矿质化E: 角质化,栓质化,矿质化,正确答案:木质化 )。 3、原生质体组成部分包括:( 叶绿体A: B:线粒体 内质网C: 细胞壁D: E:质膜 正确答案: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质膜 4、糊粉粒多分布于植物的哪一器官:()。 A:根 B:茎 C:叶

E:种子 正确答案:种子 5、草酸钙结晶一般分布于细胞的哪种细胞器中:()。 A:细胞核 B:质体 C:液泡 D:细胞质 E:线粒体 正确答案:液泡 6、在纹孔对中相邻两细胞的初生壁和它们之间的胞间层三者形成的结构称:()。 A:果胶层 中层B: C:纹孔膜 纹孔塞D: 纹孔腔E: 正确答案:纹孔膜 7、淀粉粒的类型包括单粒淀粉、复粒淀粉和半复粒淀粉()。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8、淀粉粒是由脐点和层纹组成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9、质体中所含有色素为水溶性(。)

B:错 正确答案:错 )。10、花青素中所含色素为脂溶性( 对A: B:错 错正确答案: 第二章 1、原分生组织来源于:()。 A:胚 初生分生组织B: C:原形成层 D:芽尖 E:根尖 正确答案:胚 2、能使根或茎加粗生长的组织是:()。 A:顶端分生组织 B:次生分生组织 C:居间分生组织 D:侧生分生组织 E:木栓层 正确答案:侧生分生组织 3、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的长轴与周围2个副卫细胞长轴相平行,该气孔轴式是:()。 A:直轴式气孔 平轴式气孔B: 不定式气孔C: D:不等式气孔 E:环式气孔 平轴式气孔正确答案: 。)、能产生和贮藏分泌产物的细胞或细胞群属于:4( A:分泌组织

《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

《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13120122建议课时数:94学分:5 适用专业:中药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中药鉴定技术、实用中药化学、中药炮制技术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是为学生考取中药调剂员、中药购销员、中药保管员、中药净选润切员、中药种植员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同时也为学生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材鉴别、质量检验、中药购销、中药调剂等岗位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识别药用植物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学习本课程,将与后续课程《中药鉴定技术》、《实用中药化学》、《中药炮制技术》等知识、技能的衔接灵活、自如。 2.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中药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试行)》而设置,打破了以药用植物学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培养药用植物的识别技能为核心,使学生在完成具体实践任务的过程中理解药用植物学中的基本概念,认识更多的植物,从而掌握中药专业所需的技能,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其职业能力。 该课程内容是以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材鉴别和检验岗位职责和任务为基础,结合中药材种植员、中药购销员、中药检验工、中药调剂员和中药炮制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对药用植物基础知识、工作技能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按照由微观到宏观,由局部到整体的认识规律,对达到识别药用植物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内容进行整合、序化,从而设计出四个项目,即药用植物显微结构识别技术(24学时)、药用植物器官识别技术(20学时)、药用植物种类识别技术(20学时)和药用植物野外实习(30学时),包括18个任务,总课时为94学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并不断开发教学资源,从而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锻炼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与结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