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C60950测试简介

IEC60950测试简介
IEC60950测试简介

IEC 60950/EN60950(2000版)测试简介

机构部分测试(PHYSICAL TESTS)

1*、固定力测试(STEADY FORCE TEST)

(CLAUSE 4.2.1, 4.2.2,4.2.3,4.2.4)

4.2.1 General(一般要求)

外壳应具有足的机械强度。若外壳提供了足够的机械防护,对于为满足4.6.2而提供的内

部挡板、罩或类似物,则不要求进行机械强度实验。对于所有的设备要求通过4.2.2,4.2.3,

4.2.4,4.2.5的测试,对于手持设备还要求通过4.2.6的跌落实验。

4.2.2 Steady force test , 10N(固定力测试,10牛顿)

Components and parts, other than parts serving as an ENCLOSURE (see 4.2.3 and 4.2.4),are

subjected to a steady force of 10N+/-1N。元器件在承受10N的外加力时,不能影响到安全。

4.2.3 Steady force test , 30N(固定力测试,30牛顿)

Parts of an ENCLOSURE located in an OPERATOR ACCESS AREA, which are protected by a

cover or door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4.2.4, are subjected to a steady of 30N+/-3N for a

period of 5s,applied by means of a straight unjointed version of the test finger, of figure 2A(see

2.1.1.1), to the part on or within the equipment.安装在操作人员接触区内的并由满足4.2.4要

求的罩或门来保护的外壳零部件应承受30N+/-3N的恒定作用力持续5s。

4.2.4 Steady force test , 250N(固定力测试,250牛顿)

外部防护罩应承受250N+/-10N的恒定力持续5s,该作用力通过能在直径300mm圆形平面

上进行接触的适用的实验工具,施加到固定在设备上的防护外壳上。

2*、电源线拉力测试(STRAIN RELIEF TEST)

(CLAUSE 3.2.5,TABLE 12)

3.2.5 Power supply cords(电源线)

如果是PVC绝缘,设备低于3KG,应符合IEC60227(H03 VV-F or H03 VVH2-F)如果是

PVC绝缘,设备大于3KG,应符合IEC60227(H05 VV-F or H05 VVH2-F2)导线的连接点

不应承受应力;导线的外套不受磨损;对于I类设备,其结构上应保证,如果电源线在其

固紧装臵中滑动,导致导线承受拉力,则最后受力是保护接地线;不采用螺丝直接压在软

线上夹紧软线;不采用在软线上打结或用线将软线扎在一起;软线相对于设备不能旋转以

不致使机械应力施加到电气接点上等。另外,还要能承受下规定的拉力25次,拉力沿最

不利的方向施加。

3、产品稳定性和机械危险测试(STABILITY AND MECHANICALLY HAZARD TEST)

(CLAUSE 4.1)

4、提把测试(HANDLE TEST)

(CLAUSE 4.3.2,NORTH AMERICAN DEVIATION)

5*、撞击测试(IMPACT TEST)

(CLAUSE 4.2.5,FIG.7)

4.2.5 Impact test(撞击实验又叫钢球实验)

用一个直径约50mm、质量500g+/-25g、光滑的实心钢球,从垂直与水平两个方向1300mm

处自由落到样品上。结果不能影响安全。

6*、落地测试(DROP TEST)

(CLAUSE 4.2.6)

4.2.6 Drop test(跌落实验)

手持设备和直接插入式设备应承受跌落实验。用同一完整样品,从1米高度上,以其最不

利结果的位臵跌落到硬木表面,应能承受3次。结果不能影响安全。

7*、外壳烤箱测试(MOLD STRESS RELIEF TEST)

(CLAUSE 4.2.7, A.10)

4.2.7 Stress relief(应力消除实验)

模压或注塑成形的热塑性塑料外壳的结构,应能保证外壳材料在释放由模压或注塑成形而

产生的内应力时,该外壳材料的任何收缩或变形均不会露出危险零件。将外壳或整机放入

烤箱,温度设定值为:外壳上最高温度加10度,但不小于70度,实验时间为7小时,

实验后使样品冷却到室温。

8*、有开孔的外壳(Openings in enclosures)

(CLAUSE 4.6)

电气部分测试(ELECTRICAL TESTS)

1*、输入测试(INPUT RATING TEST)

(CLAUSE 1.6.2,1.6.3)

1.6.2 Input current(输入电流)

输入电流不能超过额定电流的10%。在输出额定且输入电压的90%Vin(额定最小值)条件下。

例如,200-240V,则输入电压90%Vin(额定最小值)为180V

1.6.3 V oltage limit of hand-held equipment(手持设备电压限定)

手持设备额定电压应该不大于250V。

2*、能量泄放测试(ENERGY DISCHARGE TEST)

(CLAUSE 2.1.1.7)

2.1.1.7 Discharge of capacitors in the primary circuit(初级线路电容放电)

在输入线路断开后,连接在外部电源电路上的电容(容量超过0.1uF)放电时间常不超过下

列数值。经过一个时间常数电压将衰减到起始值的37%

——对A型可插式设备:1S;

——对永久性连接式设备和B型可插式设备:10S。

3*、湿度测试(HUMIDITY TEST)

(CLAUSE 2.9.1,2.9.2,2.9.3)

2.9.1 Properties of insulating materials(绝缘材料道具)

对绝缘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应考虑到电气、温度和机械强度、工作电压的频率和工作环境条件(温

度、压力、湿度和污染)的要求。天然橡胶或含石棉的材料、吸湿材料不应作为绝缘材料使

用。通过检查和对材料数据的评价来检验其合格性。如无法提供数据,则需要进行实验。

2.9.2 Humidity conditioning(湿度条件)

潮湿处理应在空气相对湿度为91%-95%的潮湿箱(或室内)进行48小时,在能放臵样品的所

有位臵上,空气温度应保持在20-30度之间不会产生凝露的任一方便的温度值t+/-1度。潮湿

处理期间元器件不应通电。

2.9.3 Requirements for insulation(绝缘要求)

经过实验后须符合抗电强度、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绝缘穿透距离和发热的要求。

4*、安全电位测试(SELV RELIABILITY TEST)

(CLAUSE 2.2)

2.2.1 General requirements(一般要求)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和出现单一故障(例如基本绝缘层击穿或某一元件失效)后,SELV仍应

呈现可以接触的安全电压。

2.2.2V oltages under normal conditions(正常电压)

正常条件下,任何两个可触及的电路零部件之间的电压,或者其任何可触及的电路零件与I

类设备的保护接地端子之间的电压,不应超过42.4V交流峰值,或60V直流值。

2.2.3V oltages under fault conditions(故障电压)

当一旦出现单一的基本绝缘失效或单一的附加绝缘失效,或者某一个元件(具有双重绝缘或

加强绝缘的元件除外)失效时,其电压值在经过0.2秒后不应超过42.4V交流峰值,或60V

直流值。但是其极限值不应超过71V交流峰值,或120V直流值。

2.2.

3.1 Separation by double or reinforced insulation(Method 1)

(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隔离(方法一))

2.2.

3.2 Separation by earthed screen(Method 2)

(用接地屏蔽隔离(方法二))

2.2.

3.3 Separation by earthing of the SELV circuit(Method 3)

(将SELV电路适当接地(方法三))

5、限电流测试(LIMITED CURRENT CIRCUIT TEST)

(CLAUSE 2.4)

6*、接地导通测试(GROUNDING CONTINUITY TEST)

(CLAUSE 2.6)针对一类设备有要求。

2.6.1 Protective earthing(保护接地)

7*、限功率源测试(LIMITED POWER TEST)

(CLAUSE 2.5,TABLE 2B,TABLE 2C)针对“LPS”电源有要求。

2.5 Limited power sources (受限制电源)

受限制电源应包含隔变压器,并要符合如下之一的要求:

a、内在地限制隔离变压器的输出,使其符合表2B;

b、使用一个固定阻抗限定输出,使其符合表2B;

c、使用过流保护装臵并使其符合表2C;

d、使用一个调节网络限制输出,使之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调节网络输出符合表2B,过流保护装

臵在调节网络时出现单一故障(开路或短路)后输出符合表2C;

e、使用一个调节网络限制输出,使之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调节网络的任何单一的故障条件(开

路或短路)后,输出符合

表2B。内在受限制电源的限值

直流电压。对于非正弦交流电压和带有大于10%峰值的纹波的直流电压,

峰值电压不应超过42.4V。

b、sc:带上任意的非容性负载(包含短路)工作60S后的最大输出电流。

c、V A:带上任意的负载的最大输出伏安。持续时间小于100ms的初始瞬态可

以忽略。

注:在挪威,Uoc超过10V的最大V A值是50。

表2C。非内在受限制电源的限值

a、Uoc:为断开所有负载电路所测得的输出电压。电压为正弦交流电压和无纹

波直流电压。对于非正弦交流电压和带有大于10%峰值的纹波的直流电

压,峰值电压不应超过42.4V。

b、Isc:带上任意的非容性负载(包含短路)工作60S后的最大输出电流。

c、V A:带上任意的负载的最大输出伏安。持续时间小于100ms的初始瞬态可

以忽略。

d、过流保护装臵的额定电流值是根据熔断器和电路断路器在120s内断开的电

流,其电流为表中规定的额定电流值的210%。

注:在挪威,Uoc超过10V的最大V A值是50。

8*、温度测试(HEATING TEST)

(CLAUSE 1.4.12, 1.4.13, 1.4.5, 4.5, TABLE 4A)

1.4.5 Supply voltage for tests(测试的供应电压)

a、如果设备标的额定电压为230V/50Hz时,因为没有标电压的容差,所以取230V+/-10%。

b、如果设备标的额定电压为200-240V/50-60Hz时,取200V的-10%和240V的+6%进行

测试,频率取最不利的进行。一般180V时取50Hz,254V时取60Hz.

1.4.12Temperature measurement conditions(温度测量条件)

在标准中,对某些实验规定了最大温度(Tmax)和最大温升(?Tmax)限值作为合格标准。

是基于设备工作在室温25度假设的。但是制造商可以规定较高的环境温度。实验期间室温

(Tamb)不需要保持在某一规定值上,但应监控和记录。

如果规定了Tmax,则(T-Tamb)≤(Tmx-Tmra)

如果规定了?Tmax,则T-Tamb)≤(?Tmax+25-Tmra)

式中T——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给定零部件的温度。

Tmra——制造厂技术规范允许的最高室内温度或25度,取较大者。

4.5 Thermal requirements(热要求)

4.5.1 Temperature rises(温升)

符合下表

*当用热电偶测量绕组的温升时,除电动机外,温升值应该减去10K。

9*、漏电流测试(LEAKAGE CURRENT TEST)

(CLAUSE 5.1,TABLE 5A、ANNEX G)

漏电流应符合下表(TABLE 5A)

10*、绝缘耐压测试(DIELECTRIC WITHSTAND TEST)

(CLAUSE 5.2,TABLE 5B)

5.2 Electric strength(抗电强度)

1、抗电强度测试应在热测试之后进行。

2、测试波形应为正弦波,频率为50或60Hz,或者该实验电压规定为交流峰值电压的直流

电压。

3、实验电压应保持1分钟。

4、如被试绝缘上跨接电容器(如射频滤波电容),建议使用直流实验电压。

5、

11*、异常测试(ABNORMAL TEST)

(CLAUSE 5.3)

5.3.1 Protection against overload and abnormal operation

(过载和非正常工作保护)

设备的设计应尽可能地限制因机械、电气过载或故障,或者因异常工作或使用不当而造成

着火或电击危险。设备在出现异常时,操作人员的安全应仍保持在本标准的含义范围内,

但不要求设备仍处于完好的工作状态。(如短路或开路输入电解、整流桥堆、开关元件、

变压器的绕组、光偶、输出整流二极管、输出电感、稳压电路等)

(可以使用熔断器、热断路器、过流保护装臵来提供充分的保护。)

须符合1.4.14 simulated faults and abnormal conditions

5.3.3 Transformers(变压器)(*过载试验)

变压器应有防止过载的保护措施,如:

——过流保护装臵

——内部热断路器

——使用限流变压器

并要求通过附录C1来检查其过载是否符合标准。

12*、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绝缘穿透距离

(Clearances ,creepage distances and distances through insulation)

(CLAUSE 2.10)

电气间隙应符合2.10.3条的规定值;

爬电距离应符合2.10.4条的规定值;

绝缘穿透距离应符合2.10.5条的规定值。

2.10.3 Clearances(电气间隙)

2.10.4 Creepage distances(爬电距离)

2、I组材料600≤CTI(相比漏电起痕指数)

II组材料400≤CTI<600

IIIa组材料175≤CTI<400

IIIb组材料100≤CTI<175

3、不知道材料的组别,则定为IIIb组材料。

4、对玻璃、云母、陶瓷或类似的材料,其最小爬电距离可以使用其相应的电气间隙的

数值。

5、初级之间为基本绝缘,初级对地为基本绝缘,初级对次级为加强绝缘(等同于双重

绝缘)。

2.10.5 Solid insulation(绝缘穿透距离)

——对工作电压不超过50V(71V交流峰值或直流值),无厚度要求;

——附加绝缘最小厚度为0.4mm;

——当加强绝缘不承受在正常温度下可能会导致该绝缘材料变形或性能降低的任何机械应力时,则该加强绝缘的最小厚度应为0.4mm;

——对加强绝缘,至少使用两层材料,其中的每一层都能通过对加强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

——对加强绝缘,至少使用三层材料,其中的每两层组合都能通过对加强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

13*、标签(LABEL)

(CLAUSE )

标记应包含以下内容:

额定电压范围:1、额定电压范围:200V~240V表示标称电压为200到240V之间的任一电压。

2、多种电压:120V/220V/240V表示标称电压为120或220或240V的任一电压

电源性质的符号(仅适用于直流):

:Hz

额定电流:A或mA

额定输出电压与电流

制造厂厂名或商标

制造厂规定的型号标志

II类设备才可以用其标志“回”

允许另外增加一些标记内容,只要不引起误解就可以。

在线考试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测试分析报告 1引言 1.1编写目的 结合测试计划预先的规定对所开发的在线考试系统进行物理和逻辑上的全面测试,找出其中存在的编码和页面风格等存留的错误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动,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困难的程度降低到最低点,同时也将系统的精确度提升为最大。 1.2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很多国外的大学和社会其他部门都已经开设了远程教育,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异地教育和培训。但是,远程教育软件的开发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就要求有更好、更完善的软件系统应用到远程教育当中去,这就给软件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 远程教育包括很多环节,例如教学系统、答疑系统和考试系统等等。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在线考试系统,同时它也是最难实现的环节。在我国,虽然远程教育已经蓬勃地发展起来,但是目前学校与社会上的各种考试大都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在此方式下,组织一次考试至少要经过五个步骤,即人工出题、考生考试、人工阅卷、成绩评估和试卷分析。显然,随着考试类型的不断增加及考试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量将会越来越大,并且其工作将是一件十分烦琐和非常容易出错的事情,可以说传统的考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考试的需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迅猛发展,网络应用不断扩大,如远程教育和虚拟大学的出现等等,且这些应用正逐步深入到千家万户。人们迫切要求利用这些技术来进行在线考试,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及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也提高了考试的质量,从而使考试更趋于公证、客观,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目前许多国际著名的计算机公司所举办的各种认证考试绝大部分采用这种方式。 伴随着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作为教学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在线考试系统也得到了当今远程教育研究者的关注,考试是考察学生对所学习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的重要手段,无纸化的考卷,考试的随时性,随地性,这些特点都是研究并开发网络考试系统主要的原因,

在线考试系统开题报告

中北大学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薛靖峰学号:1009034122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设计题目:“MIS”在线考试系统设计 指导教师:苏贵影 2014年3月 06日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克萨斯等十个州创建各州以及各高等院校相互认可的学位证书以及相应的教学体系,从而正式拉开网络远程考试的序幕。著名的考试机构有美国思而文学习系统有限公司。它是一家从事教育和计算机化考试服务的专业公司,在世界的6大洲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2200多个考试中心,可用25种语言提供近百个不同类型,一千多种考试,每年全球参加计算机化考试的人数约400万。当今大部分的授证机构均委托思而文公司为其进行测试、评估。最出名的网络教育案例,当属美国政府举办的TOFEL考试[4],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均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TOFEL培训与考试,大大减少了美国政府对于此项考试的开支,并能更快速、准确地为期望进入美国学习的学生服务。目前美国约有80所大学允许学生通过网络考试获得学位,另外,加拿大、英国等其它西方国家也在大力开展网络考试系统。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突飞猛进相比,国内的计算机考试技术研究工作开展的相对较晚,但国内在网络远程教学研究工作发展相当迅速。目前各高等院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和湖南大学等高校己陆续在网上设立了自己的考试系统,并开展相关研究。国家信息产业部也开发了办公自动化证书CEAC远程考试系统、红旗Linux远程考试系统[5]。 通过对国内外计算机考试系统的考察和试用,我们发现它们具备以下特点[6]:(1)C/S 结构和B/S结构并存,但基本都可以在网络上使用;(2)大都提供自动组卷和自动评卷功能,但水平参差不齐;(3)考核软件使用仿真模拟环境和调用真实环境两者都有;(4)均采用了开放式试题库,扩充比较容易;(5)对题库的分析管理部分都比较重,都提供了最基本的功能。 三、本课题相关理论综述 考试使用计算机的尝试是从计算机类考试开始的,从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的多项全国计算机考试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测试。1991 年开始的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水平考试;1994年起开始的由国家教委考试中心主办、教育部批准的非计算机专业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等[7]。这些使用计算机的考试旨在普及计算机应用知识和使用能力,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虽然它们适用的系统经历了几次升级,考试的内容也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不断更新变化,但基本的考试形式一直延用至今。另外,人事系统为评定职称开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财务系统推出的会计电算化考试等都是在计算机上进行的。使用计算机进行考试是教育评价的一次飞跃,在考试中计算机取代了纸和笔,引

在线考试系统可行性报告

在线考试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一.引言 (4) 二.关键字 (5) 三.摘要 (6) 四.系统概述 (7) 五.可行性研究报告 (8) 1.1引言 (9) 1.1.1编写目的 (9) 1.1.2项目背景 (9) 1.1.3参考资料 (9) 1.1.4定义 (9) 1.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10) 1.2.1要求 (11) 1.2.2目标 (12) 1.2.3条件,假定和限制 (12) 1.2.4可行性研究方法 (12) 1.2.5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 (13) 1.2.6评价尺度 (13) 1.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14) 1.3.1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14) 1.3.2工作负荷 (14) 1.3.3人员 (14) 1.3.4局限性 (14) 1.4技术可行性分析 (14) 1.4.1对系统的简要描述 (14) 1.4.2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15) 1.4.3与现有系统比较的优越性 (15) 1.4.4采用建议系统可能带来的影响 (15) 1.4.5技术可行性评价 (15)

1.5经济可行性分析 (15) 1.5.1资金支出 (15) 1.5.2效益 (15) 1.5.3收益/投资比 (15) 1.5.4投资回收期 (15) 1.5.5敏感性分析 (15) 1.6社会因素可行性分析 (16) 1.6.1法律因素 (16) 1.6.2用户使用可行性 (16) 1.7其它可供选择的方案 (16) 1.7.1引进已有管理系统 (16) 1.8结论意见 (16)

软件工程实验 一.引言: 网络化教育代表了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特征,并对教育的发展形成新的推动力。随着Internet/Intranet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建立在其上的远程教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考试测试作为远程教育的一个子系统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已经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正在给传统教育模式带来新的变革,并对教育的发展形成新的推动力。 Internet技术的发展使得考试的技术手段和载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Internet的开放性、分布性的特点和基于Internet的巨大的计算能力使得考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基于Internet的考试系统正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之一。与传统考试模式相比,网上考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可以将传统考试过程中的试卷组织、审定印制、传送收集、登记发放、评判归档各个环节缩小到一至两个环节,几乎屏蔽了所有人工直接干预考试活动的可能性,不但能够节约大量的时日、人力、物力与财力,而且还可以大幅度提高考试成绩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在线考试系统课题产生的背景是当今教育信息化的趋势及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目的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和网络资源实现无纸化考试以避免传统手工考试的不足。与传统考试模式相比,网上考试渗入了更多的技术环节,对实现安全性的途径、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通过Internet/Intranet来实现网上考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具体实现,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实现教考分离以及考务工作的全自动化管理,可以有效利用校园网的软硬件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力,更好的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可以大规模的实行考试,实现考试的客观、公证性,自动化组卷、阅卷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传统考试要求老师刻试卷、印试卷、安排考试、监考、收集试卷、评改试卷、讲评试卷和分析试卷。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网络考试系统是传统考场的延伸,它可以利用网络的无限广阔空间,随时随地的对学生进行考试,加上Web数据库技术的利用,大大简化了传统考试的过程。 二.关键字: 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实现,测试维护。

在线考试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测试分析报告 1引言 编写目的 结合测试计划预先的规定对所开发的在线考试系统进行物理和逻辑上的全面测试,找出其中存在的编码和页面风格等存留的错误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动,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困难的程度降低到最低点,同时也将系统的精确度提升为最大。 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很多国外的大学和社会其他部门都已经开设了远程教育,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异地教育和培训。但是,远程教育软件的开发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就要求有更好、更完善的软件系统应用到远程教育当中去,这就给软件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 远程教育包括很多环节,例如教学系统、答疑系统和考试系统等等。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在线考试系统,同时它也是最难实现的环节。在我国,虽然远程教育已经蓬勃地发展起来,但是目前学校与社会上的各种考试大都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在此方式下,组织一次考试至少要经过五个步骤,即人工出题、考生考试、人工阅卷、成绩评估和试卷分析。显然,随着考试类型的不断增加及考试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量将会越来越大,并且其工作将是一件十分烦琐和非常容易出错的事情,可以说传统的考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考试的需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迅猛发展,网络应用不断扩大,如远程教育和虚拟大学的出现等等,且这些应用正逐步深入到千家万户。人们迫切要求利用这些技术来进行在线考试,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及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也提高了考试的质量,从而使考试更趋于公证、客观,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目前许多国际著名的计算机公司所举办的各种认证考试绝大部分采用这种方式。 伴随着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作为教学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在线考试系统也得到了

在线考试系统项目报告

在线考试系统项目报告

目录 第一章需求分析 (4) 1.1概念分析 (4) 1.1.1管理员需求分析 (4) 1.1.2 学生需求分析 (5) 1.1.3教师需求分析 (5) 1.2系统分析 (5) 1.3功能分析 (7) 1.3.1功能模块图设计 (7) 1.4.1学生用例图设计 (7) 1.4.2教师用例图设计 (8) 第二章系统设计 (8) 2.1总体时序图设计 (8) 2.2数据库设计 (9) 2.2.1试卷类型表设计 (9) 2.2.2试题表设计 (9) 2.2.3试题内容表设计 (9) 2.2.4试卷表设计 (10) 2.2.5试卷详情表设计 (10) 2.2.6试卷分值表设计 (10) 2.2.7考生答卷表设计 (11) 2.2.8考生答卷详情表设计 (11) 2.3表见关系设计 (12) 2.3.1试题 (12) 2.3.2章节试题统计 (12) 2.3.3试卷 (13) 2.3.4试卷详细 (13) 2.3.5试卷考题详细 (14) 2.3.6考卷列表 (14) 第三章程序设计 (14) 3.1在线考试系统后台程序实现 (15) 3.1.1母版页设计 (15) 3.1.2后台题库添加页面设计 (15) 3.1.3后台题库管理页面设计 (16) 3.1.4后台试卷生成 (17) 3.1.5后台试卷详情查看页面 (17) 3.1.6后台试卷管理页面 (18)

3.2在线考试系统前台程序实现 (18) 3.2.1试卷列表页面设计 (18) 3.2.2前台考试页面设计 (19) 第四章编码设计 (19) 4.1试卷详情的编码 (19) 4.2题库管理的编码 (21) 第五章编码测试 (23) 5.1页面测试 (23) 5.2数据表测试 (23) 第六章部署维护 (25) 6.1创建Windows安装程序包部署Web应用程序 (25) 6.2 Web.config 配置 (29)

无纸化在线考试系统开题报告软件专业

实习报告 1选题意义及来源 随着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教育领域中,实现网上考试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和网络资源实现考试,对于客观题可由计算机来完成阅卷,大大减少了教师的阅卷的工作量。 目前网上无纸化考试系统主要有两种基本模式:传统的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和新型的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所谓C/S模式,即数据库(比如试题库)内容存放在远程的服务器上,在客户端安装相应软件,C/S结构虽然在技术上比较成熟,但该结构的程序往往只局限在小型的局域网内部,不利于扩展。而且当用户量比较多的时候,每台客户机上面都需要安装相应的客户端程序使得维护工作变得很繁重。同时,由于应用程序直接安装在客户端,客户机与数据库频繁的交换数据使得系统的安全性受到威胁。而与传统的C/S模式相比较,B/S模式将应用逻辑与用户界面和数据访问相分离,是系统的维护变得简单(只需要改变网页,即可实现所有用户的同步更新),同时简化了客户端的功能,用户只需要浏览器即可使用此考试系统,更适宜在Internet上进行考试。 传统考试要求老师印试卷、安排考试、监考、收集试卷、评改试卷、讲评试卷和分析试卷,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于是产生了大量的在线考试系统。它应用JSP等网络软件开发工具进行研发,并充分利用了B/S结构的特点,其功能目标是实现将现有的纸张答题式考试向基于Internet的无纸化考试系统的转变,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允许系统管理员对试题库进行管理与开发,有效地保证了题库的时效性。 2.国内外发展情况 无纸化考试,是计算机考试的通俗说法,它是一种以优化的题库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随机组卷生成无纸化考试试卷进行考试,并及时生成考试成绩,集考试报名、试卷生成、上机考试、阅卷、成绩生成、合格证(单)打印等为一体的、多元化、新型的考试模式。考试的主要使用工具不再是传统的纸和笔,而是以电脑为代表的各种考试终端,是随着现代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考试模式。 20世纪70年代,美国考试委员会着手进行计算机模拟考试的研究工作,并于1983年编制出有效的模拟考试系统,当时的名称是计算机辅助考试系统。1990年8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得克萨斯等十个州联合创建了各州以及各高等院校相互认可的学位证书以

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 2017-2018学年第2学期 题目:在线考试系统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1501班 学号:20151103107 姓名:胡建东 时间:2017.06.20

目录 第1章概述 (1) 1.1背景及课题来源 (1) 1.2目的和意义 (1) 第2章可行性分析 (2) 2.1技术可行性 (2) 2.2经济可行性 (2) 2.3社会可行性 (2) 第3章需求分析 (3) 3.1性能需求 (3) 3.1.1准确性和及时性 (3) 3.1.2主存储量 (3) 3.1.3安全性 (3) 3.1.4出错处理需求 (3) 3.1.5易用性和易维护性 (3) 3.2功能需求 (3) 3.2.1界面需求 (3) 3.2.2试卷管理 (4) 3.2.3题库管理 (4) 3.2.4阅卷管理 (4) 3.2.5成绩管理 (4) 3.2.6学生管理 (4) 3.2.7考试管理 (4) 3.3数据流图 (5) 3.4数据字典 (5) 第4章总体设计 (11) 4.1功能结构图 (11) 4.1.1学生考试系统功能结构图 (11) 4.2数据库设计 (11) 4.2.1概念模型设计 (11) 4.2.2逻辑设计 (12) 4.2.3物理结构设计 (12) 第5章软件测试与分析 (15) 5.1功能测试 (15) 5.1.1介绍 (15) 5.1.2目的 (15) 5.2测试用例 (16) 5.2.1用户登录测试 (16) 5.2.2在线考试测试用例 (16) 5.2.3生成试卷测试用例 (16) 5.2.4阅卷评分测试用例: (17) 5.2.5更改题库测试用例: (17) 5.3性能测试 (18)

java在线考试系统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 java程序设计之网络编程 题目 java课程在线考试系统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5年1月12日

目录 第一章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 背景 (3) 第二章系统总的概述 (4) 2.1 系统的目标 (4) 第三章功能需求 (4) 3.1主要用户类型以及系统功能模块 (4) 3.2数据库的流程图 (5) 3.3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6) 3.4故障处理要求 (6) 第四章运行环境要求 (7) 4.1 硬件及软件设备的要求 (7) 4.2开发工具 (7) 第五章项目总结 (7)

1.引言 1.1编写目的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迅猛发展,网络应用不断扩大,如远程教育和虚拟大学的出现等等,且这些应用正逐步深入到千家万户。人们迫切要求利用这些技术来进行在线考试,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及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也提高了考试的质量,从而使考试更趋于公证!客观!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很多国内外的大学和社会其他部门都已经开设了远程教,于此网络化教育代表了应试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特征,并对教育的发展形成新的推动力。远程教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但是,远程教育软件的开发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就要求有更好、更完善的软件系统应用到远程教育当中去,这就给软件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考试的技术手段和载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网络的开放性、分布性的特点和基于Internet的巨大的计算能力使得考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传统考试模式相比,在线考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可以将传统考试过程中的试卷组织、审定印制、收集、登记发放、评判归档各个环节缩小到一至两个环节,几乎屏蔽了所有人工直接干预考试活动的可能性,不但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与财力,而且还可以大幅度增加考试成绩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传统的考试方式一般要经过五个步骤,即人工出题、考生考试、人工阅卷、成绩评估和试卷分析。显然,随着考试类型的不断增加及考试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量将会越来越大,并且其工作将是一件十分烦琐和非常容易出错的事情,可以说传统的考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考试。在线考试系统项目的产生:是当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以及建设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系统,其目的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资源实现网络化考试以避免传统笔试考试的不足。与传统考试模式相比,网上考试渗入了更多的技术环节,对实现安全性的途径、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通过Internet来实现网上考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具体实现,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实现远程教育和在线

在线考试系统-C语言课程设计

课程报告 课程名称:程序设计实践 专业班级:计算机1306 学生姓名:王永森 学号: 20131692**** 任课教师:徐振强 学期: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报告任务书 成绩评定教师:

1 需求分析 标准化考试系统仅支持选择题,可以在学生做题之后进行自动批改试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功能: (1)提供给教师添加试题的功能(试题信息用文件保存)--输入 (2)试题的整体浏览功能 (3)能够抽取试题组合成一套试卷(组卷的策略:可以是随机的,当然若教师添加的试题时有知识点、章节等信息,亦可以实现按照一定的组卷策略实现出题:如每个知识点抽取若干题目,最终组合一套试卷) (4)教师实现题目信息的管理,比如删除、修改等 (5)查询功能(至少一种查询方式)、排序功能(至少一种排序方式) 2 概要设计 图1程序概要图 如图(1)所示,此程序中学生信息使用单向链表存储,题库中的试题采用结构体数组存储,主要流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学生登录进行操作,另一部分为老师登录进行操作。程序中自定义了大量的功能函数,包括学生密码的修改,登录权限的确定,个人资料的修改;老师对试题的查找、添加、修改、删除、排序,对学生信息的查找、添加、修改、删除,以及自动随机生成一套试卷。各个功能函数都是独立的,可以相互调用,最终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3 详细设计 头文件my_head.h # include

# include # include # include typedef struct student{ //学生信息采用链表char num[20]; char name[20]; char pass[20]; int score; struct student *next; } stu; struct teacher{ char account[20]; char password[20]; } *Admin; struct tests{ //试题库采用数组char maintest[500]; char a[30]; char b[30]; char c[30]; char d[30]; char ans[30]; int zhangjie; char nandu[20]; } tests[100]; int ts[100][20]; int i, j, tt; stu *head, *tail, *pm;

在线考试系统测试报告

在线考试系统测试报告 1简介 1.1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在线考试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1.2项目背景 在线考试系统旨在实现考试的无纸化管理,对一些科目的考试可以通过互联网络或局域网进行。它包括试题管理、考生管理、在线组卷、试卷审批等功能,实现了传统考试过程中的出卷、考试、阅卷、试卷分析、公布成绩全过程。 本系统旨在提高效率,方便广大用户,提供了一种通过Web方式进行在线考试的方式。系统基于大容量的题库,支持随机从题库中抽取一定量的题目,也可自行调整生成一份考卷,提供给参加考试的考生在线答题,完成后提交至服务器。 2测试概要 2.1测试的主要功能点: 普通用户测试功能性如下: 1、个人培训分页浏览法规,并记录培训人的培训状况 2、模拟考试,提交试卷后显示答题情况 3、个人正式考试,提交试卷后显示并记录考试结果 管理员测试功能性如下:(在以上功能基础上增加) 4、试卷模块,包含试卷的添加修改和删除,按试卷名称搜索试卷信息,指定试 卷的考试人员,并对固定试卷指定试题功能 5、试题模块,包含试题的crud, 6、浏览用户考试和培训记录,并通过组织和姓名进行查询 7、对指定用户赋予管理员权限 2.2测试环境与配置

CPU:inter core i3 内存:3*1024mb 操作系统:window 7 应用软件:myeclipse8.5/ sql server 2005 2.3测试方法(和工具) 3测试用例 1)在线学习功能用例: 2)考试之前增加试卷,并为试卷指定相关考试人员试卷添加用例

在线考试系统可行性报告

引言 在线考试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引言 目录一.引言.............................. (4) 二.关键字............................... (5) 三.摘要.............................. (6) 四.系统概述.............................. .. (7) 五.可行性研究报告......................................... (8) 1.1引言............................. (9) 1.1.1 编写目的............................... (9) 1.1.2 项目背景............................... (9) 1.1.3 参考资料............................... (9) 1.1.4 定义............................. (9) 1.2可行性研究的前 提 (10) 1.2.1 要求............................ (11) 1.2.2 目标............................ (12) 1.2.3 条件,假定和限制.................................. (12) 1.2. 4 可行性研究方法................................. (12) 1.2.5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 素 ............. ............. (13) 1.2.6 评价尺度............................... (13) 1.3对现有系统的分 析 (14) 1.3. 1 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 (14) 1.3. 2 工作负荷.............................. (14) 1.3. 3 人员............................ (14) 1.3. 4 局限性 (14)

考试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在线考试评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XXXXXX 姓名:XXX 学号:XXXXXX 报告日期:2017年9月13日

目录 一、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项目背景 (1) 二、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2) 2.1主要内容 (2) 2.2项目基本目标 (3) 三、所建议的系统 (3) 3.1架构图 (3) 3.2功能图 (4) 3.3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4) 四、进度计划 (5) 五、可行性分析 (5) 5.1技术可行性分析 (5) 5.2经济可行性分析 (5) 5.3社会效益可行性 (6) 5.4操作可行性分析 (6) 5.5法律可行性分析 (6) 六、结论 (6) 七、参考资料 (7)

一、引言 考试是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考试可以得知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老师的教学效果,从而知道如何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改进。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日新月异的告诉发展,考试技术的载体也有了不断的进步,再加上考试理论的日渐成熟,推动了考试形式的不断的发展和丰富。利用网络作为考试的载体,不仅能让学生随时参与考试并迅速获得成绩,而且还能有效的减少批改试卷的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本人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参考其他的考试系统,拟用C/S模式设计一种高效稳定的C/S模式的标准化考试系统。 1.1编写目的 为了方便学生随时能参加考试进行查漏补缺,有效的规划未来学习计划。为了减少改卷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减少批改时的出错率,提高工作效率。主要使用者教师、在校学生以及其他参考人员等。 1.2项目背景 考试作为教学环节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保证考试客观、准确、公平成为永恒的话题,这不仅关系到人才的选拔和教学的质量,而且涉及孩子的未来及千家万户的幸福。随着社会对高知识人才日益增加的需求及高考扩招所带来的学生

在线考试系统功能测试报告资料

在线考试系统功能测试报告 文件编号:文件版本: 在线考试系统功能测试报告

1.0 版本号文档编号 审定审核脱颖龙起草人 页1 第 在线考试系统功能测试报告

页2 第 在线考试系统功能测试报告 目录 1.引 言 ................................................................................................................................................ .. (4) 1.1.目 的 (4) 1.2.背 景 (4) 1.3.参考资 料 (4) 2.测试概 述 (4) 3.测试方法和范 围 (5) 3.1.测试方 法 (5) 3.2.测试范 围 (5) 4.测试结 果 (6) 4.1.1.缺陷的分布情况图表 (8) 4.1.2.功能点测试结果 (8) 5.结 论 ................................................................................................................................................ .. (9) 附件1 缺陷详细描 述 (9)

附件2 缺陷等级的描 述 (10) 页3 第 在线考试系统功能测试报告 1.引言 1.1.目的 此在线考试系统,使教务人员及操作者进行考试管理。该系统面向教师、学生和管理员,实现在线考试、管理试卷,查询成绩等功能。 1.2.背景 教务管理是大学的主要日常管理工作之一,涉及到校、系、师、生的诸多方面,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尤其是学分制、选课制的展开和深入,教务日常管理工作日趋繁重、复杂。如何把教务工作信息化,模块化,便捷化是现代高校发展的重点,所以迫切需要研制开发一种综合教务管理软件,建成一个完整统一、技术先进、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启动本项目来对系统进行测试。 1.3.参考资料 无 2.测试概述 页4 第 在线考试系统功能测试报告

《在线考试系统》用户登录性能测试报告

在线考试系统用户登录性能测试报告

修订记录

目录 概述 (4) 测试目的 (4) 测试设计 (4) 对象分析 (4) 测试策略 (4) 测试模型 (4) 测试环境描述 (4) 详细测试方法 (5) 测试方法综述 (5) 业务模型分析 (5) 并发用户计算及启动 (6) 测试结果 (6) CPU使用情况 (6) 内存使用情况 (7) 事务响应时间 (8) 业务成功率 (9) 并发数 (9) 测试结论 (10)

《在线考试系统》用户登录性能测试报告 概述 本测试报告用于说明《在线考试系统》用户登录模块的并发性能,检查在多用户并发登录时,系统的性能反应情况,以此结果指导项目质量,便于项目组决定能否发布。 测试目的 本次测试从事务响应时间、并发用户数、系统资源使用等多个方面,以专业的性能测试工具,分析出当前系统的性能表现,以实际测试数据与预期的性能要求比较,检查系统是否达到既定的性能目标。 测试设计 对象分析 系统采用B/S(Browser/Server)模式设计。用ASP实现前台,ACCESS做后台数据库。Web服务器采用IIS6.0。 测试策略 使用商用压力测试工具LoadRunner 8.0,模拟用户并发操作。测试用户登录功能模块在多并发操作下是否能够稳定正常运行,各项指标是否能够达到以上要求的标准。 测试模型 测试环境描述 测试环境需求 1、系统环境标准配置:

表1- 1测试服务器配置 2、测试客户端配置: 表1- 2测试客户端配置 测试工具要求 HP公司LoadRunner 8.1英文版。 测试代码要求 测试执行前完成脚本录制、参数化修改与调试工作。 详细测试方法 本部分主要描述测试方法,并发用户计算及测试启动等方面内容。 测试方法综述 LoadRunner是HP公司的专业压力测试工具。它通过创建多个虚拟用户的方式,对录制的单用户脚本增加负载,来达到增加系统压力的测试目的。LoadRunner提供了Analysis工具对压力运行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测试脚本运行期间,系统响应事务的最小时间,平均时间和最大时间等性能信息。同时可监视各后台服务器的CPU占用率与内存使用情况。利用该工具录制用户登录的业务模型,然后设计多用户并发登录的场景模式。 业务模型分析 《在线考试系统》用户登录一般用于开考前的5分钟左右。比如考试时间安排在9:00,那么一般用户会在9:00到9:05左右。那么设计业务场景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