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通信设备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通信设备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通信设备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通信设备行业

分析报告

2013年12月

目录

一、2013年通信行业回顾 (3)

1、政策面:破除垄断,以4G投资+信息消费拉动经济发展 (3)

2、行业面:4G 投资“雷声大,雨点小”;移动互联、专网集群方兴未艾 (4)

3、市场面:政策红利+业务转型类个股成市场热点 (6)

二、2014年行业投资策略 (7)

1、4G:重点关注无线设备、IT及器件板块 (8)

2、军工与安防:军工信息化、专网集群通信市场将爆发 (9)

3、移动互联网 (11)

三、重点企业简况 (13)

1、中兴通讯 (13)

2、中天科技 (14)

3、光迅科技 (15)

4、富春通信 (16)

5、三维通信 (17)

6、北纬通信 (17)

7、东土科技 (18)

8、航天通信 (19)

9、海能达 (20)

10、朗玛信息 (21)

一、2013年通信行业回顾

1、政策面:破除垄断,以4G投资+信息消费拉动经济发展

在宏观经济结构调整,体制改革逐步破题的背景下,从2013 年上半年开始,工信部出台了一系列对通信业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举措。首先,从制度层面破除行政垄断,多家民企获发虚拟运营牌照,民营资本开始全面进入增值乃至基础电信业务领域,传统电信运营商不再享受特许经营权红利;其次,明确释放年内4G 发牌信息,同时出台一系列鼓励信息消费的重大决策,既推动经济结构长期转型,又利于保持短期经济的稳定增速。上述政策的显著变化对市场面产生了广泛影响,虚拟运营商概念、民营宽带运营商概念成为通信板块全年最热的投资主题。

2、行业面:4G 投资“雷声大,雨点小”;移动互联、专网集群方兴未艾

中国运营商高度体制化的特点决定了在技术迭代时期“排浪式”的投资特点——“牌照不动,投资不动;牌照一动,争先投资”。纵观2013 年,4G 投资呈现出雷声大、雨点小的特点。运营商一方面要按照国家部署积极备战4G,一方面又要应对日趋严峻的经营形势,因此在4G 的整体工作以传输网络升级、配套设备采购、以及主设备招标为主,作为拉动投资主项的新建基站项目实际涉及甚少。因此我

们看到通信板块个股业绩呈现出显著分化的特点——受益4G 早周

通信工程行业分析报告

通信工程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概况 目前电信行业都在经历移动通信接替固定通信,流量业务接替话音业务的业务结构转型。全球电信行业收入近年来持续低增长,中国电信行业2014年来告别高增长时代,2014与2015年连续两年收入增幅放缓。根据工信部公布的《2016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我国电信业务收入完成11893亿元,同比增长5、6%。 参考工信部数据,国内电信业已经达到拐点要求,2015年移动收入占比达到32%。《2016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实现收入8586亿元,同比增长5、2%,移动通信收入增速已经有所回升。 目前中国通信行业处于严重的国企垄断状态,中国移动、联通与电信三大运营商占据整个电信行业,资源无法有效配置,也无法调动产业积极性。最近3-5年三大运营商收入并未有大幅增长,且在2015年开始衰退。工信部《2016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完成4350亿元,较2015年略有下降,相比2015年,预计铁塔贡献了较多资本支出。国内三大运营商资本支出十二五期间保持快速增长,2015年合计资本支出4386亿,2016年由于中国联通大幅削减开支以及铁塔公司的联合效应,三大运营商的计划资本支出为3582亿元,相较2015年实际资本支出下降约18%。 2014年以来,4G网络的完善促使移动流量爆发式增长;2015年以来, 中移动大力推进光接入,固网带宽消费需求释放。两者共同推动中国互联网流量每 2 年实现翻倍,骨干传输网光通信设备每 3 年升级一次,称为“光学摩尔定律”。

我国人均移动流量呈爆发式增长,根据 2017 年 10 月数据,我国人均移动月度流量已达 2、3G,而 2016 年同期数据为 931Mb,同比增幅达 147%。2020 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 40000EB,年复合增长率达 36%,而中国互联网数据流量增长速度更为突出,2020 年中国互联网数据流量将达 8806EB,占全球数据产量的 22%,年复合增长率达 49%。 目前电信行业在内部管理效能低下、外部互联网公司新进入加剧行业竞争前提下,正在加速改革,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们认为未来2-3年将就是改革与拐点双重作用的关键年,有望恢复收入增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与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预计未来3-5年国内电信行业将处于2%-6%的收入增速区间。 在业务转型替代过程中,通信行业面临着通信基础设施升级、探索产品创新、寻找新增长点等重点目标,也就是未来2-3年国内通信行业的挑战与机会。我国通信行业起步相较发达国家落后,近年来加大投资力度进行网络建设,但整体通信网络质量不到,根据akamai的数据,到2016Q3,发达国家网速基本已经10Mbps,韩国达到26、3Mbps,而中国平均网速为5、7Mbps,仅对应发达国家5年前水平。 从产业链来瞧,通信设备商领域,华为、中兴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第四,并且近两年以20~30%的速度继续增长。 往上游光纤光缆、光器件以及再往上的制造设备、原材料等领域来瞧,国内厂商与国外厂商相比技术仍有差距,正在加大研发以实现国产替代,目前在光纤光缆、光器件、海缆等领域都有了成果。 在4G建设末期,5G技术研发积累的关键时期,国家也非常重视改变国内通信行业大而不强的格局。《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关于5G 提出目标:突破5G关键技术与产品,成为5G标准与技术的全球引领者之一,具体

中国通信设备行业报告

2012年中国通信设备行业年度报告出版日期:2012年5月 报告页数及字数(预计): 100 页/ 8~9万字 报告目录 行业定义 摘要 第一章通信设备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二、法律、法规及政策环境分析 (一)行业经管体制 (二)行业规划 (三)行业政策解读 (四)未来行业政策导向 三、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四、设备及技术环境分析 (一)国际技术水平 (二)国内技术水平 (三)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 五、国际环境分析 (一)国际市场 (二)政策及体制比较 第二章通信设备行业国内市场供求分析与预测

一、通信设备行业供给分析与预测 (一)供给规模 (二)供给结构 (三)影响供给因素 (四)供给预测 二、通信设备行业需求分析与预测 (一)需求规模 (二)需求结构 (三)影响需求因素 (四)需求预测 三、通信设备行业供求平衡与产品价格分析与预测 四、通信设备行业重点区域市场供求分析与预测(一)广东省通信设备行业市场供求分析 (二)北京市通信设备行业市场供求分析 第三章通信设备行业进出口分析与预测 一、通信设备行业进口分析与预测 (一)进口规模 (二)进口结构 (三)进口价格 (四)进口预测 (五)重点产品进口分析 二、通信设备行业出口分析与预测 (一)出口规模 (二)出口结构 (三)出口价格 (四)出口预测

(五)重点产品出口分析 三、通信设备行业进出口平衡分析与预测 第四章通信设备行业竞争状况分析一、通信设备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一)市场竞争格局 (二)进出入壁垒 (三)行业兼并重组现状 二、通信设备行业运营绩效分析 三、通信设备行业主要企业竞争力分析(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1.企业简介 2.企业经营分析 3.公司战略与竞争分析 (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五)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六)大唐电信科技部分有限公司 (七)福建星网锐捷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八)江苏通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九)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十)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章通信设备行业投融资分析与预测一、通信设备行业投资分析与预测 (一)投资规模

(完整版)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投资分析报告

关于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二、基本分析 宏观经济分析 宏观经济疲软导致航空出行需求不振,四大航企运力投放在2013年大幅增加,供需失衡的重压下,航空公司无奈打起“价格战”,票价下滑挫伤了航企的利润。业内人士预计,四大航企2013年年报业绩或不同程度出现下滑,2014年行业亦难言反转。值得注意的是,竞相涌现的地方航企以及蓄势待发的低成本航空已在觊觎传统航企的蛋糕。“钱”景黯淡的航企何时能够重现昨日风光,或还需揣摩宏观经济的“脸色”。 2013年,在“宏观经济不振”叠加“高铁所带来的结构性影响”的综合作用下,中国航空业景气继续下滑。民航局预计,2013年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273亿元,比2012年295.9亿元的利润总额下降22.9亿元,降幅7.7%。

“年报业绩也不会好看,预计国航、东航、南航都会有20%-30%的降幅,海航可能稍好一些。”一位航空业分析师指出。 行业的颓靡从航企此前公布的各季度财报中便可窥见一斑。其中,2013年上半年较惨淡。四大航一季度净利润总额仅区区 3.57亿元,东航甚至亏损1.32亿元,南航仅微利5700万元;二季度四大航业绩稍稍回暖,上半年净利润总额达到28.29亿元,其中海航、国航业绩同比增长,东航、南航则依然同比下降。 三季度作为航空公司的传统旺季,为四大航贡献了94.97亿元的净利润,是上半年净利润总额的3倍多。尽管如此,相比上一年,2013年的旺季也没有那么给力,四大航中仅海南航空实现业绩同比增长,其余三大航均同比下降。其中,南方航空降幅最大,达到7.69%,国航和东航则分别下降3.69%和0.23%。 在2013年挫伤航企业绩的种种因素中,票价被认为是头号杀手。一方面,宏观经济疲软以及减少三公开支等因素导致航空运输需求不振,两舱(头等舱、公务舱)客户减少,H7N9、四川地震等突发事件进一步打击了航空出行的需求;另一方面,航空公司2013年运力增长很快,预计全年航空业整体运力增长12-13%。两方面因素夹击,供需矛盾加剧,为了稳住客户流,航空公司只能打起价格战。 行业分析 1、宏观经济快速增长:行业景气度向好的基本保证 2、民航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进一步提升行业的景气度 3、航空运输面临着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 4、管制的放松和天空的开放,使得国内航空公司面临着新进入者的竞争 5、(1)2014年中国航空服务品牌现状分析及最具影响力品牌C-BPI排名。 南方航空CZ占据C-BPI排名第一的位置,品牌总得分611.1分;东方航空MU航空服务第二名(461.6分);中国国际航空航空服务第三名(384.7分)。 (2)目前,国内民航现有运输航空公司46家,正在筹建和申请筹建的航空公司共9家。2013年1至11月,全国航空公司共执飞航班25.5万班,同比增长10.25%。自开展航班延误专项治理以来,9、10、11月,航班正常率平均为76.7%,较7、8月份提高了10.9个百分点,较今年上半年提高5.3个百分点。9、10、11月,全国21个繁忙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均在1500万人次以上)始发航班正常率平均为78.1%,较7、8月份提高9.6个百分点。 (3)在2014年中国航空服务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排名中,南方航空CZ 占据C-BPI排名第一的位置,品牌总得分611.1分;东方航空MU航空服务第二名(461.6分);中国国际航空航空服务第三名(384.7分);海

中国民航业发展分析报告

引言 中国航空工业由航空一集团和航空二集团构成,分别制造定翼飞机和螺旋翼飞机。中国民用航空装备的飞机几乎都是进口,主要由空客和波音垄断了干线客货运市场,支线航空主要是加拿大航空和巴西航空的客机所覆盖 中国目前的航空力量发展迅速,并且已经在国际市场上有相当的影响力。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市场化改革循序渐进,促使我国民航业在航空运输、通用航空、机队规模、航线布局、法规建设,以及运输保障等方面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2005年开始,我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排名世界第二位,并连续三年保持这一位置,成为当今世界名副其实的航空运输大国,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世界民航业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总体看,中国民航业在较长时间仍处于成长期,目前航空运输经济方面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还不能充分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民航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诸多差距,使得航空运输发展尙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不能很好地适应世界航空运输发展的趋势。因此,在发展民航道路上,我们还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技术,更好的促进我国民航事业发展。 一、中国民航业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 1949年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民用航空局,受空军指导。11月9日,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总经理敬宜、卓琳率两公司在员工光荣起义,并率领12架飞机回到、,为新中国民航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力量。1950年,新中国民航初创时,仅有30多架小型飞机,年旅客运输量仅1万人,运输周转量仅157万吨公里。 1958年2月27日,国务院通知:中国民用航空局自本日起划归交通部领导。1958年3月19日,国务院通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95次会议批准国务院将中国民用航空局改为交通属局。 1960年11月17日,经国务院编制委员会讨论原则通过,决定中国民用航空局改为“交通部民用航空总局”。为部属一级管理全国民用航空事业的综合性总局,负责经营管理运输航空和专业航空,直接领导地区民用航空管理局的工作。 1962年4月13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三次决定名航局名称改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4月15日,中央决定将民用航空总局由交通部属直接改为国务院直属局,其业务工作、党政工作、干部人事工作等均直接

通信行业财务分析报告

财务分析报告 公司概况: xx成立于1985年,是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国政府重点扶持的520户重点企业之一。xx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深圳市中兴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深圳公司、骊山微电子公司、深圳市兆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湖南南天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顺达通信公司、邮电部第七研究所、吉林省邮电器材总公司、河北省邮电器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1997年,xx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04年实现合同收入23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26亿元。截至2004年12月,公司总资产达到208亿元,净资产91亿元。 xx作为中国综合性的电信设备及服务提供商,拥有无线产品、网络产品、终端产品(手机)三大产品系列,在向全球用户提供多种通信网综合解决方案的同时,还提供专业化、全天候、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并逐步涉足国际电信运营业务。 从1997年开始,经过股份制改组,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1997年11月上市时,公司总股本25000万股,其中社会流通股为6500万股。公司经过几次的增发、配股,目前总股本为95952万股,流通股份30205万股。 一、商业策略分析 1.1 公司战略分析 公司的主导战略是:1、通过价格和成本领先策略占领市场份额,一方面在各环节上降低成本,一方面采取灵活的定价策略。2、严格以市场

为导向,在技术上采取跟踪前沿技术,而集中精力于能给公司带来确实回报的技术领域。3、坚持自主知识产权,建立人才高地,在研发上坚持高投入,建立公司未来发展的技术储备。 公司的主导战略基本符合自身的竞争优势与弱点,在公司成长过程中得到了检验。低成本和价格领先战略是公司能在程控交换机等市场上由一个后来者变成领先厂商唯一路径;以市场为导向是公司能在中国电信的PAS网络和中国联通的CDMA网络中找到孔隙,获取丰厚利润的成功要素;坚持自主知识产权是公司成为在国内的设备制造上中唯一几个掌握一定 的 3G时代到来前夕,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要求公司的战略也做出调整。国外厂商从对中国市场由只伸出一个手指到重拳出击,国内市场上上演的就是世界水平的竞争,要求公司必须符合国际标准,为规避风险,公司还必须加快国际化的步伐,首先,公司的管理必须提高一个层次,在高层领导集体中适时引入国际管理人才,公司的管理特色由灵活的民营机制向规范的国际化企业制度过渡。其次、公司的产品必须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和质量标准,参加国际质量认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应对国际竞争。第三,未来几年,对专业领域的人才竞争将升级,包括技术专家和管理专才,在薪酬培训等方面公司与外资厂商相比处于弱势,必须加强激励制度改革,人才联合培养的方式保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1.2 通讯设备制造业的供需分析和竞争格局 1.2.1 固定通信设备

通信设备行业分析

行业概述: 通信设备制造业属于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以无线通信技术为例,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逐步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开始,随着芯片加工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的加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先后经历了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又称“1G,模拟移动通信技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又称“2G,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目前以智能信号处理技术为特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正蓬勃发展(又称“3G”),LTE、4G(又称“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也已进入试点阶段。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变化较快,一般每隔4 至 5 年就会出现较大规模的技术升级,从而带来无线通信设备的升级换代。在光通信方面,在过去的十五年中,光通信从一开始只是为传送基于电路交换的信息,其采用的技术为PDH、SDH 等。随着互联网,特别是接入网的发展,PON 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从上世纪90 年代的APON/BPON 发展到现在的PON、GPON 乃至10G E/GPON。传输速率也从155M 到现在的1.25G、2.5G乃至10G。新技术的发展即为“光纤到户”、“三网融合”、“光进铜退”实现提供了技术保障,也为光通信设备制造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内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要大大超过国外同类企业。第二代移动通信市场的技术专利都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但国内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GSM、GPRS、CDMA、WCDMA、CDMA2000、TD-SCDMA、WiMAX、WiFi 等多种制式的通信设备市场的份额逐年提高。以华为技术、中兴通讯等为代表的民族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已在关键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部分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与爱立信等国际通信设备制造业巨头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同时,国内企业凭借人力资源成本低廉、本土化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显示出一定的竞争能力。 通信设备制造业作为七大国家战略性新型产业之一的新一代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大力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三网融合、物联网以及云计算。 通信设备主要由三个专业领域构成:核心网设备、网络覆盖设备和终端用户设备。行业细分情况如下图所示: (1 )核心网设备 以交换机为代表,核心网设备承担通信网络的数据交换和业务控制功能。在核心网设备方面,华为技术、中兴通讯等国内企业显示出了较强的竞争能力。 (2 )网络覆盖设备 网络覆盖设备包括核心覆盖设备(基站、微基站、光网络交换机、光线路终端OLT、

中国航空航天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航空航天行业分析 一、航空航天行业基本概念 航空航天是人类开发大气层和宇宙空间时发生的活动的总称。其中,航空指的是载人或非载人飞行器在大气层中的航行活动,而航天指的是载人或非载人的航天器在大气层外的宇宙空间中进行的航空活动。 (一)飞行器 飞行器是指在大气层内或大气层外空间(太空)飞行的器械。飞行器分为3类:航空器、航天器、火箭和导弹。在大气层内飞行的称为航空器,如气球、飞艇、飞机等。它们靠空气的静浮力或空气相对运动产生的空气动力升空飞行。在太空飞行的称为航天器,如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探测器、航天飞机等。它们在运载火箭的推动下获得必要的速度进入太空,然后依靠惯性做与天体类似的轨道运动。 (二)民用航空 民用航空是指使用航空器从事除了国防、警察和海关等国家航空活动以外的航空活动。民用航空活动是航空活动的一部分,同时以“使用”航空器界定了它和航空制造业的界限,用“非军事等性质”表明了它和军事航空等国家航空活动不同。 (三)军用航空

军用航空指用于军事目的的一切航空活动,主要包括作战、侦察、运输、警戒、训练和联络救生等方面。军用航空可以使用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如气球和飞艇,也可以使用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如飞机、直升机和滑翔机等。现代军用航空活动主要依靠飞机和直升机。 (四)通用航空 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动。通用航空业是以通用航空飞行活动为核心,涵盖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市场运营、综合保障以及延伸服务等全产业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二、中国民航发展现状及民航运输业市场现状分析 (一)我国民航发展现状 我国民航在近25年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90年代初期民航实现旅客周转230.48亿人公里,开辟437条航线,其中国内航线385条。而到2015年,全民航旅客周转量翻了30倍,实现旅客周转7270.7亿人公里,年复合增速达到15%。总航线达到3142条,其中国内航线2652条。全民航无论在绝对量还是航线版图都实现了全面提升。

2020年医药制造行业研究报告

2020年医药制造行业研究报告摘要医药制造行业属于弱周期行业,在监管、环保、资金和技术层面均有一定进入壁垒,下游需求的稳定为医药制造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目前医药制造行业仍然存在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2018年以来,受医改政策持续推进的影响,行业整体收入和利润增速承压。预计2020年,医药行业政策将持续在“去产能”和“调结构”两方面发力,随着一致性评价进程的深入、由国家医保局主导的带量采购在全国推行、基药目录和医保目录完成新一轮调整以及重点监控目录的发布,医药制造行业收入和利润增长仍将面临一定压力,并进一步带来企业竞争力的分化,研发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品种储备、资金实力将对企业信用水平产生重要影响,行业集中度也有望得以提升。 进入2019年,医药制造企业债券发行数量及规模均有明显下降,同时,发行主体仍集中于高信用等级。医药制造行业发行人普遍具有品牌优势和细分市场竞争优势,尽管盈利水平有所下滑且企业存在分化,但整体仍处于较高水平;资产负债率适宜,行业整体信用品质较高。 一、行业概况 医药制造业是指将原料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新的医药类产品的行业,包括化学制药工业(含化学原料药和

化学制剂药)、中药工业(含中成药制造和中药饮片加工)、生物制药工业和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工业等子行业。 从产业链的分布看,医药制造业上游为能源、种植、化工等行业,下游为医药流通环节,其中,化学制药工业上游行业主要为基础化工原料,化工原料通过化学合成形成化学中间体,再通过进一步的化学反应形成药物有效成分化学原料药,最后依据不同的给药形式制备成不同剂型的制剂药;中药工业上游主要为中药材种植业,经过采摘、晾晒等处理形成中药材,中药材可直接通过炮制形成中药饮片,也可进行有效成分的提取,制备成丸、散、膏、丹等不同剂型的中成药;生物医药对研发依赖性强,研发服务是其主要上游行业。医药制造业下游主要为医院、零售药店、第三终端等销售渠道,药品和医疗器械通过该等渠道完成最终的销售或者医疗服务的提供;由于药品关系到国计民生,医疗制造行业下游具有需求刚性。 医药制造行业由于具备一定需求刚性,周期性不强。产业政策的引导、监管和干预对医药生产企业的市场需求和价格策略形成影响,而企业产品优势的维持、技术创新与工艺升级、市场拓展效率的提升等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过硬的研发团队,所以医药制造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对政策、研发和资金等要素较为敏感。 二、行业环境

通信行业 中国行业季度分析报告

中国行业季度分析报告 通信行业 (2005年3季度) 要点提示 1、2005年各月电信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仍持续回升,但同比增幅较去年同期仍有下降。全年电信收入增长仍可达到预期水平,适度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2、截至9月底,固定电话用户已达亿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亿户。无线市话用户依然是推动固定电话用户增长的主要因素。移动用户累计同比增长速度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在宏观经济继续向好的大背景下,移动用户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3、2005年1-9月互联网用户中拨号用户呈持续减少趋势,宽带用户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进步,以及由此带来的宽带接入价格的下降,宽带用户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并成为我国互联网用户的主导力量。 4、2005年1-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同比下降%。今年投资的下降与电信产业重组和3G牌照发放的久拖不决有关,由于这种政策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了运营商的投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总额。 5、受电信业投资规模下降的影响,国内市场基本处于萎缩状态,通信设备制造业总体产量增长乏力,增量不增收情况依然存在。国内通信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带动一些通信产品产销量下滑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降低了销售

利润率是影响通信设备业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 6、我们预计中国电信业会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发生重组,与此相应,中国将在2006年年中发放3张3G牌照。预计2010年我国3G用户数将接近2亿,3G用户渗透率达到30%以上。2006年3G业务收入将达到亿元,2010年则会增至亿元。经过测算,我们认为今后五年3G网络建设总投资约在2500-3000亿元,3G网络主设备约1000-1200亿元。2006年将是3G网络大规模建设时期,各运营商对系统设备的支出占据绝对比重。到2008年左右,3G网络大规模建设将基本告一段落,以后支出主要用于网络优化和系统升级。 7、从宽带接入技术方面看,虽然ADSL仍是最主要的宽带接入方式,但从其技术的局限性和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其他宽带接入技术未来仍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可以预计,2006年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在宽带接入业务方面将会有更多的新举措。相应地固网运营商会加大网络建设的投资力度,从而推动网络设备市场的增长。从长远的角度看,随着宽带接入不断普及,宽带接入成为社会的基础设施,将逐渐“公用事业化”。宽带应用才是目的,宽带接入仅仅是手段,其对最终用户的控制作用将逐渐弱化。宽带应用产业会长期持续高速增长,成为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主导推动力量。

中国航空业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航空业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章航空行业概述 (1) 一、航空概念 (1) 二、航空行业分类及特征 (1) 第二章中国航空行业外部环境分析 (2) 一、经济周期对航空行业的影响 (3) 二、货币政策对行业的影响 (3) 三、财政政策对行业的影响 (3) 四、产业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4) 五、重大事件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4) 第三章中国航空运输业市场供需情况分析 (6) 一、中国航空行业产业链结构分析 (8) 二、中国航空行业产业链特征分析 (8) 第四章中国航空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10) 一、产业内部格局 (10) 二、各细分行业经营水平分析 (10) 第五章中国航空行业的银行业务分析 (12) 一、银行与航空公司的合作模式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中国航空行业风险控制和授信建议 . (13) 一、对航空业的风险控制建议 (13) 二、航空业授信建议 (13)

第一章航空行业概述 一、航空概念 航空是指人在大气层中的飞行活动。包括使用飞机、飞艇、氢气球等各种飞行器,但一般多指使用飞机而言。 航空产业是将航空运输、航空制造有机结合的产业,是高效、高技术含量和高水平服务的朝阳产业。 二、航空行业分类及特征 (一)航空行业分类情况 航空领域包括三大部分即:通用航空、民用航空、军用航空。 民用航空是指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航空活动,它是一个庞大的行业,包括航空运输与通用航空两大部分。 通用航空包罗多项内容,范围十分广泛,可大致分为下列几类:工业航空、农业航空、航空科研和探险活动、飞行训练、航空体育运动、公务航空、私人航空。通用航空灵活机动,用途很多,在发达国家中已是大众飞行的领域,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通用航空在我国主要指前5类,后两类在我国开始发展时间不长,但在一些航空强国,公务航空和私人航空所使用的航空器占通用航空的绝大部分。 (二)中国航空行业特征分析 航空业的特点是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盈利状况波动性较大。另外,航空业也有着自身脆弱的行业特性,容易遭受战争、恐怖活动、油价波动、政策变更等多种因素的干扰,民用航空尤其如此。 1.受经济增长状况影响大 总体上,航空运输业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国民收入水平密切相关,而运能与需求的协调又是航空业的世界性难题,极难很好的解决,加上各种分散、独立的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航空业的波动较大而且极难把握。

医药行业投资分析报告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底,我国年龄60岁以上的人口大概是2.12亿,2050年将达到4.8亿.据相关报告研究,大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美国的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0%,而我国的健康产业仅占GDP的4%-5%。“健康中国”有望开启十万亿级的健康产业投资盛宴。 一、医药行业定义及分类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医药行业从运营情况来看,主要分为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大类;其中医药工业可分为七大子行业,分别为:化学原料药制造业、化学制剂制造业、生物制剂制造业、医疗器械制造业、卫生材料制造业、中成药制造业、中药饮片制造业。 二、行业概况及现状 医药是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一直是发达国家竞争的焦点。回顾中国医药行业这些年的发展情况,全国医药生产一直处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阶段。我国医药工业的重点子行业主要包括化学制药、中药工业、医疗器械和生物制药业。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中国报告大厅获悉,与医药行业有密切关系的主要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药品分类管理、GMP认证制度、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药品降价、降低出口退税率等。2015年上半年,医药行业整体增速是下滑的。而生物医药类(包括生物检测)、医疗器械类、医疗服务类几乎全部预增,这三类企业的快速发展,说明我国医药产业在政策支撑下正在进行结构性调整,整个行业向技术提升方向发展趋势明显。 2015年上半年医药生物行业实现营业收入3819.86亿元,同比增长13.01%;实现营业利润411.21亿,同比增长20.28%,行业处在低速增长区间,但利润增速继续高于营收增速,表明行业盈利能力得到提升。同比来看,营收增速下降 0.32%,但利润增速上升了4.42%;环比来看,二季度营业收入增长5%,营业利润增长14.95%,高于前几年的增长水平。行业盈利能力继续得到提升。 三、政策及环境 自1997年以来,医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占全部工业总额的比重,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我国是目前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制药大国,可生产化学原料药1300多种,总产量80余万吨,其中有60多个品种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 英国《金融时报》500强企业所属行业中,制药业是仅次于银行业的全球最有投资价值的行业。9月23日从工信部网站获悉,为进一步落实《中国制造2025》工作部署,促进医药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按照1+X规划编制工作要求,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在京组织召开《医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近两年来我国医药工业继续保持了中高速增长,在各工业大类中位居前列,利润率显着高于工业整体水平。但行业发展仍存在创新体系有待完善、产品结构亟待升级、质量安全有待提高等问题。通过规划的编制,为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做好顶层设计和科学谋划,对于引导医药产

2017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展望分析报告

2017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展望分析报告 2017年9月出版

文本目录 一、行业管理体制及相关政策 (4) 1、行业监管体系 (4) 2、行业主要政策法规 (4) 二、行业概况 (6) 1、行业简介 (6) 2、行业上下游情况 (7) 3、行业市场规模 (9) (1)全球消费电子市场 (9) (2)中国消费电子市场 (10) (3)平板电脑的市场规模 (11) (4)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 (12) 4、行业发展状况及趋势 (14) 5、行业进入壁垒 (21) (1)技术壁垒 (21) (2)销售渠道壁垒 (22) (3)人才壁垒 (22) (4)资金壁垒 (23) 6、影响公司所处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3) (1)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23) ①下游行业需求旺盛,市场容量巨大 (23) ②上游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下降 (23) ③全球电子产品外包需求不断增长 (24) ④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 (24) (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25) ①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 (25) ②核心技术缺乏凸显 (25) ③国内产品质量合格标准欠缺 (26) ④人力成本持续上升 (27) 三、行业基本风险特征 (27) 1、市场竞争风险 (27)

2、技术更新换代的风险 (27) 3、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28) 四、行业竞争格局和相关企业简介 (29)

时政策法规发布单位相关内 2006. 2《国家中长期科学和 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年)》 国务院 突破制约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 掌 握集成电路及关键元器件、大型软件、高 性能计算、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 络等 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和整体技术 2006. 3《2006-2020 年国家信 息化发展战略》 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 提出培育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信息产 业, 加强政府引导,突破集成电路、软件、关 键电子元器件、关键工艺装备等基础产业 2006. 8《信息产业科学发展“十 一五规划和2020 年中 长期规划概要”》 工信部 重点围绕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数字 化 家电、汽车电子、环保节能设备及改造传 统产业等的需求,发展相关的片式电子元 器件 2009.《电子信息产业调整 和振兴规划》 国务院 提出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 略 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加快4C(计 2010. 10《国务院关于加快培 育和发展战略性新 兴产业的决定》 国务院 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重点培育的 产 业之一,提出要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 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 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 2011.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 国务院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 移 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 201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国家发改委 五大优势产业:(一)电子信息23.新型 电子元器件(片式元器件、频率元器件、 混合集成电路、电力电子器件、光电子器 一、行业管理体制及相关政策 1、行业监管体系 所处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行业主管部门有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具体如下: 行业主管部门 和行业协会 主要职责 工业与信息化部 制定并组织实施工业、通信业的行业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优化产业 布局和结构的政策建议,起草相关法律规草案,制定规章,拟订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 国家发展和改负责产业政策和行业标准的指定,并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提出产业发展 革委员会和产业技术进步的战略和规划;提出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规划重点领域和相关重大项目建设;指导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拟订;参与行业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造等工作。 2、行业主要政策法规 、 、

通信工程行业分析报告

通信工程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概况 目前电信行业都在经历移动通信接替固定通信,流量业务接替话音业务的业务结构转型。全球电信行业收入近年来持续低增长,中国电信行业2014年来告别高增长时代,2014和2015年连续两年收入增幅放缓。根据工信部公布的《2016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我国电信业务收入完成11893亿元,同比增长5.6%。 参考工信部数据,国内电信业已经达到拐点要求,2015年移动收入占比达到32%。《2016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实现收入8586亿元,同比增长5.2%,移动通信收入增速已经有所回升。 目前中国通信行业处于严重的国企垄断状态,中国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运营商占据整个电信行业,资源无法有效配置,也无法调动产业积极性。最近3-5年三大运营商收入并未有大幅增长,且在2015年开始衰退。工信部《2016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完成4350亿元,较2015年略有下降,相比2015年,预计铁塔贡献了较多资本支出。国内三大运营商资本支出十二五期间保持快速增长,2015年合计资本支出4386亿,2016年由于中国联通大幅削减开支以及铁塔公司的联合效应,三大运营商的计划资本支出为3582亿元,相较2015年实际资本支出下降约18%。 2014年以来,4G网络的完善促使移动流量爆发式增长;2015年以来,中移动大力推进光接入,固网带宽消费需求释放。两者共同推动中国互联网流量每2 年实现翻倍,骨干传输网光通信设备每3 年升级一次,称为“光学摩尔定

律”。我国人均移动流量呈爆发式增长,根据2017 年10 月数据,我国人均移动月度流量已达2.3G,而2016 年同期数据为931Mb,同比增幅达147%。2020 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40000EB,年复合增长率达36%,而中国互联网数据流量增长速度更为突出,2020 年中国互联网数据流量将达8806EB,占全球数据产量的22%,年复合增长率达49%。 目前电信行业在内部管理效能低下、外部互联网公司新进入加剧行业竞争前提下,正在加速改革,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们认为未来2-3年将是改革和拐点双重作用的关键年,有望恢复收入增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预计未来3-5年国内电信行业将处于2%-6%的收入增速区间。 在业务转型替代过程中,通信行业面临着通信基础设施升级、探索产品创新、寻找新增长点等重点目标,也是未来2-3年国内通信行业的挑战和机会。我国通信行业起步相较发达国家落后,近年来加大投资力度进行网络建设,但整体通信网络质量不到,根据akamai的数据,到2016Q3,发达国家网速基本已经10Mbps,韩国达到26.3Mbps,而中国平均网速为5.7Mbps,仅对应发达国家5年前水平。 从产业链来看,通信设备商领域,华为、中兴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第四,并且近两年以20~30%的速度继续增长。 往上游光纤光缆、光器件以及再往上的制造设备、原材料等领域来看,国内厂商和国外厂商相比技术仍有差距,正在加大研发以实现国产替代,目前在光纤光缆、光器件、海缆等领域都有了成果。 在4G建设末期,5G技术研发积累的关键时期,国家也非常重视改变国内通信行业大而不强的格局。《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关于5G提出目标:突破5G关键技术和产品,成为5G标准和技术的全球引领者之一,

国内通信设备行业分析

提纲: 一、行业分类 二、行业的外部因素概况 技术因素 政府因素 社会因素 三、国内通信设备行业的市场规模和前景 国际运营商投资情况对国内通信设备行业的影响 国内运营商投资情况对国内通信设备行业的影响 四、通信设备行业的行业特征和获利能力 五、国内通信设备子行业分析 六、行业估值 国际设备商PE与收入增长率、市场PE 国内设备商估值 一、行业分类 根据申万的行业分类标准,通信设备行业可以分为交换设备、终端设备、通信传输设备和通信配套服务等几个子行业,总共包括27家上市公司。但是,在后面的行业分析中没有按照这样的子行业来分析,而是挑选系统主设备商、光纤光缆、移动网优等几个受益于3G投资的重要子行业来进行分析。 通信交换设备制造业是指实现电路(信息)交换或接口功能设备的制造。 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业是指有线电话机、可视电话、传真设备等各种有线通信终端接收设备的制造,但不包括无线电话机的制造。 通信传输设备制造业是指有线或无线通信传输设备的制造。 通信配套服务行业的定义没有找到,大概包括设备系统维护、咨询服务、软件业务等。 通信设备行业包括的上市公司如下(重点公司标记特殊颜色): 通信设备交换设备000517.SZ *ST成功 600680.SH 上海普天 终端设备000032.SZ 深桑达A 000035.SZ ST科健 000851.SZ 高鸿股份 002017.SZ 东信和平 002104.SZ 恒宝股份 600057.SH *ST夏新 600130.SH 波导股份 600775.SH 南京熊猫 通信传输设备 000586.SZ 汇源通信 002089.SZ 新海宜 002115.SZ 三维通信 002231.SZ 奥维通信

(行业分析)中国通信行业数据通信市场分析报告最全版

(行业分析)中国通信行业数据通信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数据通信市场分析报告 资料信息: 数据通信像壹匹通信业中的黑马,奋蹄狂奔,发展喜人,将继续成为新的增长热点和中国电信业未来重点高速发展的业务。 (壹)通信业增幅趋缓,但数据通信依旧坚挺 在全球经济的影响下,2002年的第壹季度数据分析显示,通信业持续快速增长,但增幅趋缓。1~3月份,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102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9%,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7.6%的增幅,但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去年开始的业务收入增幅放缓趋势没有改变,有关专家认为我国电信业已步入平缓增长的调整期。 可是,在这种状况下,数据通信无论是收入仍是用户数都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势头:今年1月,中国电信业数据通信收入完成13.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0%;2月,中国电信业数据通信收入完成14.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6.9%;3月,中国电信业数据通信收入完成15.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0.34%。2001年的数据通信收入为131亿元,占全部电信业务收入的3.71%;2002年春季,数据通信的收入为41.74亿元,占全部业务收入的4.6%,比2001年增加接近1个百分点。用户数方面,数据通信业务用户总数达到3816.14万户,新增用户数总数为145.26万户。其中,数据多媒体用户数达到62.94万户;互联网拨号及专线业务用户数达到3753.2万户。IP电话快速发展,1~3月份,通话时长达到115.8亿分钟,比上年同期增长267.6%,3个月的通话量超过去年壹年的总量(202.8亿分钟)。IP电话通话时长在整个长途电信中的比重已由上年末的24.4%增长到46%。这些数据表明,2002年,数据通信业务的用户数、业务收入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开端和发展势头,是中国数据通信快速发展的壹年。 (二)数据通信运营市场的格局基本不变,但潜在竞争激烈 截至2002年3月底,数据通信业务收入累计41.74亿元,其中,中国电信达28.20亿元,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数据通信业务提供商,中国联通达5.6亿元,中国网通达4.78亿元,吉通X公司和铁通X公司分别达到1.56亿元和1.59亿元,比例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2002年第壹季度各运营商数据通信收入比例结构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用户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以及分拆重组后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数据通信领域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从当前情况来见,话音业务依然是国内各大电信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固定电话运营商由于电信技术发展,异质竞争加剧,业务分流,仅依靠固定电话业务已很难保障收入的持续增加。据统计,2001年我国移动用户总数增长超过了50%,但业务收入增长却不足20%。这表明,移动通信发展已出现大量低端用户,单机话务量下降,收入增长率已大大低于业务增长率。 显然,不论是固定电话仍是移动电话都会发展到饱和阶段,相比之下,数据业务则是壹个更具发展潜力的大市场。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全球2001年电信业萎靡、资费调整幅度大、竞争激烈、外部环境复杂的不利情况下,中国通信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呈下滑趋势,但数据通信业务却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成为去年拉动总体电信业务收入的“亮点”。2001年全国数据通信用户净增1,761万户,总数达到3,322万户;全年数据通信业务收入累计达到9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6%;互联网业务上网总时长达到1,430亿分钟,比去年同期增长140.3%,拉动市话收入达到28.6亿元。 而且,随着中国电信拆分的进壹步落实,已经挂牌的新电信和新网通将会形成力量对比,各个新的运营商将在各自的领域发挥优势,2002年的数据通信业务市场中,“壹枝独秀”的现状将为“群雄逐鹿”的激烈竞争所取代。 (三)数据通信市场花开花落 中国电信作为数据通信市场上的老大,它的用户结构的变化表明了数据通信业务结构的变化方向,如图2所示。

通信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通信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通信市场指的是通信企业向消费者提供通信设备产品和信息传递服务的场所和领域,是社会对通信产品、服务现实的和潜在的需求综合。也可指提供信息传递服务的市场。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通信市场调研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言: 传统运营商在整个电信络以及移动通信络建设和运营的产业链中,占据核心地位,对于电信、宽带、移动这些通信业务的分析,也必须以运营商为核心,进而推广到各个子行业。而通信设备行业又可以细分为系统设备、辅助设备、系统集成、光纤光缆、络规划和优化以及运维、终端设备,增值服务提供等子行业,这条产业链上其他各个子行业或多或少都与运营商有着联系。 互联产业蓬勃发展,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生产和交易平台,带动一系列新兴产业如云计算,电子商务、社交络发展的同时也对在高速泛在的信息络提出更高要求。 固定宽带的不可替代性,其独享、安全、可靠的特性以及未来发展的超高速特性,无疑将孕育出众多的商业机会,成为未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 移动互联发展迅猛,移动数据流量快速增长;进入数据运营时代,数据业务提供能力将成为用户选择络提供商的最

重要因素。 4G牌照的发放、国家宽带战略的确定,还有物联技术的发展都给通信市场带来了利好消息,与其他大部分行业整体经营环境不善相比,通信产业的发展机遇被业界所看好。预计整个通信产业链将超过5000亿元的市场规模,包括设备制造商、工程商、软件商、运营商、终端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等上中下游企业均有获利机会和机遇。未来,将会有更多的OTT服务商进入通信行业,这对行业尤其是运营商的商业模式和业务流程影响很大,服务的精细化和定制化将成为未来行业的主题,而通信市场会因此更加活跃、管理难度加大,市场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主体: 通信行业中各细分行业平均薪资(月薪)显示,大型设备商以8974元/月位居第一,通信终端设备商以8696元/月紧随其后,而运营商仅以3783元/月垫底。在年终奖数据中,运营商虽有提升,但远不及通信终端设备商、大型设备商万元以上的前列水平。看来运营商薪资水平不高并非空穴来风。 从技术角度讲,设备商收入高无可厚非,研发与运营的技术含量毕竟不同。设备商收入虽高,相应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却非常之大。运营商收入较低,工作相对轻松,各方面的要求也较低,是稳定之选。作为运营商应在创新通信技术、完善客户服务上有所突破,只有增强创新和服务能力,才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