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材料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材料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第一章概述

1、材料与工艺是设计的物质技术条件,是产品设计的前提,它与产品的功能、形态构成了产品设计的三大要素。

2、按材料的物质结构分类,材料可分为:

金属材料:黑色金属(铸铁、碳钢、合金钢)、有色金属(铜、铝及合金等)

无机非金属材料:石材、陶瓷、玻璃、石膏等

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纤维、木材、皮革等

复合材料: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等

3、材料设计的方式:一、从产品的功能、用途出发;二、从原材料出发。

4、材料的固有特性:物理性能、化学性能。

材料的派生特性:材料的加工特性、材料的感觉特性、环境特性和材料的经济性。

第三章材料感觉特性的运用

1、产品造型设计的三大感觉要素:形态感色彩感材质感

2、材料感觉特性的概念及分类

概念:材料质感又称材料感觉特性,指人的感觉器官(触觉和视觉)对材料作出的综合印象,由人的知觉系统从材料表面特征得出的信息,是人对材料的生理和心理活动。

分类:、一、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二、自然质感和人为质感(利用人为质感设计可以做到同材异质感、异材同质感,从而使设计更加灵活多样、变化无穷。)

3、质感设计的三大运用原则:合理、艺术性、创造性地使用材料

4、质感设计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作用。

1)、提高适用性—良好的触觉质感设计,可以提高整体设计的适用性。

2)、增加装饰性-——良好的视觉质感设计可以提高工业产品整体设计的装饰性,还能补充形态和色彩所难以替代的形式美。

3)、获得多样性和经济性———良好的人为质感设计可以替代自然质感或弥补自然质感的某些不足,可以节约大量珍贵的自然材料,达到工业产品设计的多样性和经济性。

4)、表现真实性和价值性——良好的整体设计的真实性和价值性。

第五章金属材料及其加工技术

1、金属材料的性能

1)使用性能

物理性能有哪些:密度、熔点、热膨胀性、导热性、导电性和磁性

化学性能有哪些:耐腐蚀性、抗氧化性

力学性能有哪些: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

强度(概念):强度是金属材料抵抗外力荷载而不致失效的能力

指标:屈服点和抗拉强度;

塑性(概念):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

指标: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

硬度(概念):硬度是金属材料抵抗更硬物体压入其内的能力。

冲击韧性(概念):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叫做冲击韧性

疲劳强度(概念):疲劳强度是指材料经受无数次应力循环时的最大应力。

2)工艺性能有哪些:铸造性、锻压性、焊接性和切削加工性等。

2、金属晶格结构形式: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结晶(概念):金属及合金从液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并形成晶体结构的过程称为结晶。同素异构转变(概念):大多数金属结晶后晶格结构的类型保持不变,少数如铁、锰、锡、钛、铝等,在固态范围内,因温度的变化还会出现晶体结构的转变,称为同素异构转变。合金(概念):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3、常见的金属材料分类及牌号表示法的含义

分类:黑色金属、纯铁、钢

1)碳素钢(………)

Q235-A·F:表示屈服点为235的普通碳素结构钢。

45:含碳量为0.45%的钢。

08F:含碳量为0.08%的钢。

T8:含碳量为0.8%的碳素工具钢。

T10A:表示含碳量在1%的碳素工具钢。

ZG200-400:表示屈服点为200MPA,抗拉强度为400MPA的铸钢。

2)合金钢(………)P75页

Q390:屈服点为450的普通碳素钢。

Y40Mn:表示碳质量为0.4%且含Mn量小于1.5%的易切削结构钢。

60SI2Mn:含碳量为0.6%,含硅量为2%且含Mn量小于1.5%的合金钢。

GCr15:表示平均含铬量为1.5%的滚动轴承钢。

35CrMo:

0Cr19Ni9:含碳量少于0.08%,含Cr量为19%且含Ni量为9%的不锈钢。

铸铁

HT250:表示φ30mm试棒的最小抗拉强度值为250MPa的灰铸铁。

QT700-2:表示最低抗拉强度为700MPa、最低断后伸长率δ为2%的球墨铸铁。

KTH350-10:表示最低抗拉强度为350MPa、最低断后伸长率为10%的黑心可锻铸铁,即铁素体可锻铸铁.

KTZ650-02:表示最低抗拉强度为650 MPa、最低断后伸长率为2%的珠光体可锻铸铁。

RuT300:表示最低抗拉强度为300MPa的蠕墨铸铁。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铝及其合金

1070:表示纯度为99.70%的变形工业纯铝。

LF21:表示21号防锈铝合金。(数字越大,纯度越低)

LY11:表示11号硬铝合金。

LC4:表示4号超硬铝合金。

LD:锻铝。

ZAlSi12:表示含硅量为12%,余量为铝的铸造铝合金。

铜及其合金

H68:表示平均WCu=68%,其余为锌的普通黄铜。

ZCuZn38:平均wZn=38%,其余为铜的铸造普通黄铜

B25:表示镍含量为约25%,其余为铜的普通白铜。

ZCuSn10P1:表示平均wSn=10%、wP=1%,其余为铜的铸造锡青铜。

钛及钛合金

TA6:表示6号α型钛合金

TC4:表示4号α+β型钛合金。

粉末冶金(概念):

4、工艺过程(概念):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

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工艺规程(概念):一台结构相同、要求相同的机器,或者具有相同要求的机器零件,均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工艺过程完成,但其中总有一种工艺过程在某一特定条件下是最合理的。人们把合理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的形式,用以指导生产,这些工艺文件即称为工艺规程。

5、铸造(概念):铸造是指金属受热融化并浇铸到预先制作好的铸型内,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和性能的金属制品的成型方法。

金属的铸造性能:流动性、收缩率

6、砂型铸造(概念):是以型砂为主要造型材料制备铸型的铸造工艺方法,它具有适应性广、生产准备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是应用最广的铸造方法。

砂型的种类:块模造型、挖砂造型、活块造型、三箱造型、刮板造型

7、特种铸造的种类和优点

种类: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熔模铸造、离心铸造、陶瓷型铸造等

优点:提高铸件精度和表面质量、提高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等。

金属型铸造的原理、特点及应用范围

原理:金属型铸造是指在重力的作用下将液态金属浇入金属型中获得铸件的方法,也称狭义的重力铸造。金属型可连续使用几千次至数万次

特点:金属型使用寿命长,可“一型多铸”,提高生产率;铸件的晶粒细小、组织致密,力学性能比砂型铸件高约25%;铸件的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铸造车间无粉尘和有害气体的污染,劳动条件改善。金属型铸造的不足之处是金属型制造周期长、成本高、工艺要求高,且不能生产形状复杂的薄壁铸件,否则易出现浇不足和冷隔等缺陷;受铸型材料的限制,浇注高熔点的铸钢件和铸铁件时,金属型的寿命低。

应用范围:目前金属型铸造主要用于大批量生产形状简单的铝、铜、镁等非铁金属及合金铸件。如铝合金活塞、油泵壳体,铜合金轴瓦、轴套等。

压力铸造的原理、特点及应用范围

原理:压力铸造是指熔融金属在高压下快速压入铸型中,并在压力下凝固的铸造方法,简称压铸。

特点:压力铸造具有如下特点:生产率高,便于实现自动化;铸件的精度高、表面质量好;组织细密、性能好;能铸出形状复杂的薄壁铸件。但压力铸造设备投资大,压铸型制造周期长、成本高;受压型材料熔点的限制,目前不能用于高熔点铸铁和铸钢件的生产.

应用范围:主要用于大批量生产铝、锌、铜、镁等非铁金属与合金件。如汽车、仪表、计算机、航空、摩托车、日用品等行业各类中小型薄壁铸件,如发动机气缸体、气缸盖、仪表壳体、电动转子、照相机壳体、各类工艺品、装饰品等。

8、锻压加工(概念):锻压加工是指对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改变尺寸、形状及改善性能,用以制造机械零件、工件或毛坯的成形加工方法。它是锻造和冲压的总称。金属的锻造性能:可锻性

9、自由锻(概念):自由锻是指用简单的通用性工具 ,或在锻造设备的上、下砧铁之间直接对坯料施加外力,使坯料产生变形而获得所需的几何形状及内部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

模锻(概念): 模锻是指利用模具使毛坯变形而获得锻件的锻造方法。

10、冲压(概念):冲压是指使金属板料经分离或成形而得到制件的工艺统称为冲压。

冲压的基本工序: 分离工序、变形工序

分离工序有哪些: 切断、落料、冲孔、切口、切边等。

落料及冲孔(概念):落料及冲孔的工艺过程完全相同, 当坯料被冲下的部分为成品时, 该工艺过程称为落料;当坯料的周边为成品时, 该工艺过程称为冲孔。落料与冲孔总称为冲裁。

变形工序有哪些: 弯曲、拉深、翻边、起伏、缩口和胀形等。

11、焊接(概念):焊接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同时并用,使两个分离的物体产生原子间结合力而连接成一体的成形方法。

金属的焊接性能:焊接性,、碳当量(概念):把钢中合金元素 ( 包括碳 ) 的含量按其作用换算成碳的相当含量称碳当量。

12、焊接的分类

熔焊(概念):将工件焊接处局部加热到熔化状态,形成熔池(通常还加入填充金属),冷却结晶后形成焊缝,被焊工件结合为不可分离的整体。

常见的熔焊有哪些:焊条电弧焊、埋弧自动焊、气体保护焊、气焊与气割

压焊(概念):压焊是指在焊接过程中必须对工件施加压力 ( 加热或不加热 ) ,以完成焊接的方法。

常见的压焊有哪些:电阻焊

钎焊(概念):钎焊是指采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钎料,将工件和钎料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低于母材熔化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填充接头间隙并与母材相互扩散实现连接工件的方法。

13、金属切削加工(概念):金属切削加工是指利用切削刀具在工具(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中,切除工件上的多余材料,得到预想的工件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加工方法。

金属切削加工性能:切削加工性

每种车床的应用场合:车床主要用于加工轴或孔、圆锥或球体等具有回转表面的工件,是使用最广的一类机床; 铣床主要用于加工零件上的键槽和端面; 指主要用钻头在工件上加工孔的机床; 刨床是用刨刀对工件的平面、沟槽或成形表面进行刨削的直线运动机床;磨床是利用磨具对工件表面进行磨削加工的机床,主要目的提高工作表面的精度; 镗床主要用来加工壳体的轴孔和端面.

14、热处理(概念):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以达到改善材料性能的一种工艺。

15、整体热处理方法有哪些及其目的:

退火和正火(预备热处理):目的是为消除毛坯的组织缺陷,或为以后的加工作准备;

淬火和回火(最终热处理):配合可强化钢材,提高零件或工具的使用性能。

调质(概念):工件淬火并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

16、表面热处理方法有哪些:表面淬火、

表面淬火(概念):是通过快速加热金属表面层至所要求的温度,然后进行淬火,以提高金属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化学热处理(概念):将钢件放在具有一定活性介质的介质中加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钢件的表层,以改变其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称化学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的种类有哪些:渗碳、渗氮、碳氮共渗、氮碳共渗

17、简要介绍一般金属零件制造的工艺路线:毛坯(铸造或锻造)→退火或正火→机械(粗)加工→淬火+回火(或表面热处理)→机械(精)加工。

18、金属材料表面装饰技术有哪些:

1)、金属表面肌理工艺:表面切削和研削、表面研磨抛光、表面镶嵌、表面蚀刻、拉丝

2)、金属表面着色工艺:镀层被覆、涂层被覆、化学着色、电解着色

19、铝及铝合金氧化膜的着色方法:化学染色法,整体着色法,电解着色法,干涉着色法

第六章高分子材料及加工技术

1.聚合物(概念):人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合成树脂)如塑料、橡胶、化学纤维、涂料、

黏合剂等,它是由—种或多种简单低分子化合物(单体)聚合生成的分子量特别大的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又称之为聚合物或高聚物。

2.高分子聚合物的两种合成方法:a、加聚反应 b、缩聚反应

3. 高分子聚合物的三种不同力学形态: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

4.塑料(概念)的组分及作用

1)、概念

塑料是以天然或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加入填料、增塑剂、润滑剂、固化剂、稳定剂等添加剂,经一定温度和压力塑制成型,且成型后在常温或一定温度范围内能保持其形状不变的材料。

2)、组成成份

一般的塑料可分为简单组分和多组分两类。

简单组分的塑料基本由一种树脂组成,如常见的聚四氟乙烯PTEE等,也有的加入少量的着色剂、润滑剂等,如聚苯乙烯、有机玻璃等。

多组分的塑料由多种组分组成,除树脂外,还加入各种其它添加剂,如酚醛塑料PF、环氧塑料EP等。

a.合成树脂—合成树脂是现代塑料的基本原料

b.填充剂—加入填料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塑料的性能

c.增塑剂—增塑剂是用来提高树脂可塑性与柔软性

d.润滑剂—它是成型中为防止粘模而采用的添加剂,可使塑料制品表面美观。

e.着色剂—使设计中塑料制品具有美丽的色彩,以适应使用上的要求

f.固化剂—它的作用在于通过交联使树脂具有体型网状结构,成为较坚硬和稳定的塑料制品

g.稳定剂—防止某些塑料在光、热或其他条件下过早老化

h.阻燃剂—阻燃剂的作用是遏止燃烧或造成自熄

I.其他添加剂—抗静电剂、发泡剂和润滑剂等。根据塑料产品的需要加入添加剂

5.塑料的分类

1)、按热性能来分

a.热塑性塑料:加热时能软化流动或熔化,冷却后定型,且这一过程可重复,但加热温度不得超过该塑料的分解温度。常用的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

b.热固性塑料:制品定型后,再加热也不软化或熔化,温度太高时该塑料发生焦化分解,不能回收进行重复再加工。如:酚醛树脂(PF)、环氧树脂(EP)、聚氨酯(PU)等。2)、按用途来分

(1)通用塑料:一般指产量大、用途广、成型性好、价廉的塑料。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亚克力)、环氧树脂(EP)、酚醛树脂(PF电木)、聚氨酯(PU)等。

(2)工程塑料:一般指能承受一定的外力作用,并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尺寸稳定性,在高、低温下仍能保持其优良性能,可以作为工程结构件的塑料。如聚酰胺(PA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聚苯醚(PPO)等。

(3)特种塑料:一般指具有特种功能(如耐热、自润滑等),应用于特殊要求的塑料。如聚苯硫醚(PPS)、聚砜(PSU)、聚四氟乙烯(PTFE)等。

6.塑料的性能

1)力学性能:

a.比强度或比模量

b.拉伸性能

c.压缩性能

d.弯曲性能

e.剪切性能

f.冲击性能

g.疲劳性能

h.抗撕性能

i.耐磨损性

j.硬度

k.蠕变:塑料在低于本身弹性极限的恒定的外力(包括拉伸、弯曲、压缩等)作用下,变形随时间慢慢增加的现象。是不可恢复的塑性形变。

l.应力松弛:塑料制品维持恒定应变所需要的应力随时间延长而慢慢松驰的现象。

2)热性能:耐热性;耐低温性;导热性;热膨胀性;可燃性

3)电磁性能:(1)电阻率(2)介电损耗(3)静电性(4)导电性(5)磁性

(6)介电强度:置于电场中的聚合物,当电场强度超过某一临界值时,便丧失了绝缘性能,此现象称为击穿。试样被击穿时的电压值与试样厚度之比定义为介电强度。介电强度越高,绝缘质量越好。(7)电磁波屏蔽性

4)耐化学药品性:(1)耐酸碱性(2)耐溶剂性(3)环境应力开裂(4)溶剂应力开裂

5)光化学性能:(1)透明性(2)折射率(3)光泽性

常用的透明塑料:PMMA、PS、PC、AS(丙烯腈—苯乙烯)、PP(半透明)

6)环境适应性

(1)紫外辐射和光氧老化(2)热辐射与热氧老化(3)雨水和空气湿度

光氧老化(概念):对聚合物危害最大的是紫外线,户外塑料制品是在含氧条件下接受紫外

线辐射,聚合物所发生的种种化学物理的变化主要是光氧老化所引起的。

热氧老化(概念):聚合物吸收可见光和红外线,并转化成热能,使吸收部位温度升高,热合氧对聚合物的联合作用称之为热氧老化。

7简要介绍塑料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配料—混炼(混合物料)—半成品(浆糊状涂凝模塑,溶液发泡成型,粒料注塑成型、粉料挤塑成型)—成型加工工艺—产品—后加工(装配、切削、粘接、印刷、电镀金属等)8.常用塑料

PE聚乙烯、PP聚丙烯、PS聚苯乙烯、 PVC聚氯乙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A聚酰胺(俗称:尼龙)、PC聚碳酸脂、PMMA聚甲基丙烯酯甲酯(俗称:有机玻璃)、POM聚甲醛、PPO聚苯醚、PPS聚苯硫醚、PU聚氨酯、PSU聚砜、PF酚醛树脂(电木)、PTFE 聚四氟乙烯、AF氨基树脂塑料(俗称:电玉)

10. 塑料的工艺性能:流动性、收缩性、吸湿性

11、注射成型的原理、特点及应用场合

原理:注射机主要由料斗、料简、加热器、喷嘴、模具和螺杆构成。将颗粒状或粉状塑料原料倒入料斗内,在重力和螺杆旋转推送下,原料进入料筒内,在料简中物料被加热至流动状态,然后使熔融物料以高压高速经喷嘴注射到设计好的闭合模具内,经一定的时间,完成冷却、定型固化成型,开启模具,取出制品。

特点:1)成型塑料品种多;2)能成型形状复杂且尺寸精确的塑料制品;3)生产周期短、生产效率高;4)易于实现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生产。

应用场合:一次性成型出结构复杂且尺寸精确的制品。

12、挤出成型原理、特点及应用场合

原理:是借助螺杆和柱塞的挤压作用,使塑化均匀的塑料强行通过模口而成为具有恒定截面的连续制品。

特点:1)能连续生产同一截面的零件制品,但结构复杂的截面形状难以达到高精度

2)生产效率高,可一机多用;

3)操作简单,工艺过程易控制,便于实现连续大批量生产;

应用场合:具有恒定截面的连续制品

13、压制成型的分类及应用场合

分类:模压成型、层压成型

应用场合:结构简单的热固性塑料制品、无翘曲变形(简单、平面)的热塑性塑料制品。

14、吹塑成型(概念)及应用场合

概念:吹塑成型(也叫中空成型法)是将挤出或注射成型所得的半熔融态管坯(型坯)置于各种形状的模具中,在管坯中通入压缩空气将其吹胀,使之紧贴于模腔壁上,再经冷却脱模得到中空制品的成型方法。

应用场合:中空容器

15、热成型的应用场合:壁薄,表面积很大的半壳性结构制品

16、塑料的连接种类有哪些:机械连接、焊接、溶剂粘接、和胶接

17、塑料表面处理与装饰技术有哪些:着色、涂饰、电镀、丝网印、贴膜、热转印等

18、在塑料制品的生产中的三项重要因素:合理的加工工艺、高效的设备、先进的模具

19、电镀的概念及塑料电镀的目的。

概念:塑料电镀是塑料制品表面金属化常用的方法之一。为使塑料件表面具有金属的特性,常用的方法是使塑料表面金属化

目的:1)使制品表面具有金属光泽,具有装饰性;

2)提高制品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3)以塑料件代替有色金属件,减轻产品重量,降低成本;

4)提高制品防潮、防老化、防溶剂侵蚀的能力;

5)使塑料件具有导电性。

20.橡胶及加工技术

1)橡胶的特性:具有高弹性、玻璃化温度低、橡胶易老化

2)简介橡胶制品的加工工艺过程

橡胶制品生产的基本过程包括:生胶的塑炼、胶料的混炼、橡胶成形和制品的硫化。3)常见的橡胶有哪些:天然橡胶NR、丁苯橡胶SBR、顺丁橡胶BR、

聚氨酯橡胶 UR (耐磨性能是所有橡胶中最高的,强度高,弹性好)、硅橡胶

4)硫化的概念及作用

概念:硫化是在一定温度、时间和压力下,混炼胶的线型大分子进行交联,形成三维网状结构的过程。

作用:硫化使橡胶的塑性降低,弹性增加,抵抗外力变形的能力大大增加,并提高了其他

物理和化学性能,使橡胶成为具有使用价值的工程材料。

第九章复合材料及加工技术

1、复合材料概念及组成:

概念:复合材料是由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其中一种做为基体,另外材料做为增强剂。

组成:增强剂、基体材料

2. 复合材料的分类

按用途来分: 结构复合材料(概念), 功能复合材料(概念),

结构复合材料(概念) :以其力学性能为工程所用。主要用作承力和次承力结构,质量轻、强度和刚度高,且能耐受一定温度,在某种情况下还要求有膨胀系数小、绝热性能好或耐介质腐蚀性能好等其他性能。

功能复合材料(概念) :以其声、光、电、热、磁等物理特性为工程所用, 种类繁多且容易与结构复合材料结合,达到功能上的复合并得到广泛应用。

3. 常用的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

玻璃钢(概念) :是以玻璃纤维为增强剂和以热塑性树脂为粘结剂制成的复合材料。

第七章木材及其加工技术

1、木材的一般特性:质轻,具有天然的色泽和美丽的花纹,具有平衡调节空气中湿气的功能,具有良好的声学特性,易加工和涂饰,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易变形易燃,可降解,环保,各向异性。

2、人造板材(概念):利用原木、刨花、木屑、小材、废材以及其它植物纤维等为原料,经过机械或化学处理制成的板材,称为人造板材。

常见的人造板材: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细木工板,新颖木材

3、相关含水率(概念):正常状态下的木材及其制品,都会有一定数量的水分。我国把木材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绝干后木材重量的百分比,定义为木材含水率。

平衡含水率(概念):木材在一定空气状态(温度、相对湿度)下最后达到的吸湿或稳

定含水率叫平衡含水率。

干缩与湿胀(概念)及相关简答题:当木材含水率高于环境的平衡含水率时,木材会排湿收缩,反之会吸湿膨胀。

简答题:1)、为什么有些木门、木地板、木制家具等木制品销售出去以后会出现开裂、变形等质量问题呢?

答:木制品制作完成后,造型、材质都不会再改变,此时决定木制品内在质量的关键因素主要就是木材含水率和干燥应力。木材置于一定的环境下,在足够长的时间后,其含水率会趋于一个平衡值,称为该环境的平衡含水率EMC。当木制品使用时达到平衡含水率以后,这个时候的木材最不容易开裂变形。

2)、木材干燥,越干越好吗?应该干燥到什么程度呢?

答:当木材含水率高于环境的平衡含水率时,木材会排湿收缩,反之会吸湿膨胀。例如,广州地区年平均的平衡含水率为15.1%,北京地区却为11.4%。干燥到11%的木材用于北京是合适的,可用于广州将会吸湿膨胀,产生变形。所以说,木材干燥要适当,并非越干越好。不同地区、不同用途,对木材含水率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4、简要介绍木制品的工艺流程

配料加工

—基准面的加工表面处理配料—构件加工——相对面的加工—装配—表面涂饰——木材着色

榫头和榫孔的加工涂饰涂料

5、木制品装配的常用结合方式:榫结合、楔结合、板面拼合

6、木制品表面的涂饰的作用及简要工艺流程

作用:装饰性:1)增加天然木质的美感2)掩盖缺陷3)改变木质感保护性

保护性:1)提高硬度2)防水防潮3)防霉防污4)保色

简要工艺流程:干燥,去毛利,脱色,消除木材内含杂物,做底层,涂面漆

第八章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加工工艺

一、玻璃及其加工技术

1、玻璃(概念)及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SIO2

玻璃(概念):玻璃是将原料加热熔融,经一定方式冷却,不经结晶而冷却成固态的非晶态物质。

2、玻璃材料最重要的性质:光学性质

3、简要介绍玻璃制品的工艺流程

配料(主要原料SiO2、辅助原料)熔化(将配合料经高温加热熔融成为均匀的、无气泡的符合成型要求的玻璃液)、成型(熔融玻璃转变为具有固定几何形状制品的过程)与后处理(热处理、后加工、表面处理)四个阶段。

4、玻璃的辅助原料有哪些:澄清剂、助溶剂、着色剂、脱色剂

澄清剂(概念):在高温下本身能气化或分解放出气体以促进玻璃液中气泡的排除的物质。

5、常见的玻璃制品后加工

1)、冷加工:冷加工的基本方法:研磨抛光;切割;喷砂、钻孔和切削

2)、热加工:吹制等成型的玻璃制品切割后锋利边缘的烧口和火抛光、火焰切割与钻孔等热加工过程。

3)、玻璃制品的表面处理(1)玻璃的化学蚀刻(2)玻璃的化学抛光(3)玻璃的

表面涂层

4)、玻璃增强:物理钢化(淬火):使玻璃表面产生均匀分布的压应力层。

化学钢化

贴层玻璃:在玻璃表面贴一层物质(陶瓷釉)

火抛光:使玻璃表面伤痕、裂纹弥合。

二、陶瓷及其加工技术

1、传统陶瓷(概念):传统上,“陶瓷”是指所有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与其它天然矿物原料经

过粉碎、混炼、成形、烧结等过程而制成的各种制品。

2、日用陶瓷的主要组成成份和主要原材料。

主要成分:主要成份是SiO2、AL203、含有少量的Fe2O3、MgO、CaO、K2O、Na2O等。

主要原材料:粘土类原料、石英类原料、长石类原料、其他矿物类原料。

3、简要介绍陶瓷制品的工艺流程。

包括原料配制、坯料成型和窑炉烧结等三个主要工序

4、施釉和概念及作用

施釉:陶瓷的施釉是指通过高温的方式,在陶瓷体表面上附着一层玻璃态层物质。施釉的目的在于改善坯体的表面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同时增加产品的美感,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

作用:(1)釉能够提高瓷体的表面光洁度。

(2)釉可提高瓷件的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

(3)提高瓷件的电性能,如压电、介电和绝缘性能。

(4)改善瓷体的化学性能。

(5)能使瓷件与金属之间形成牢固的结合。

(6)釉可以增加瓷器的美感,艺术釉还能够增加陶瓷制品的艺术附加值,提高其艺术欣赏价值。

5、陶瓷材料的特性: 高硬度、高强度、脆性大

陶瓷加工的特点:(1)尺寸精确度差,(2)难加工材料

第四章材料与环境第十章产品设计中材料的选择与开发

1、设计材料的选择五大原则

2

二、材料与环境

1、绿色设计(概念):绿色设计是指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以产品环境属性为主要设计目标,着重考虑产品的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功能目标,并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基本功能、使用寿命和经济性等,突出了“生态意识”和“以环境保护为本位”的设计概念。

6R设计原则:研究、保护、减量化、回收、重复使用、再生原则

2、生态环境材料(概念):生态环境材料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

环境协调性的材料。

常见的生态环境材料:纯天然材料、仿生物材料、环境兼容性包装材料、环境兼容性涂层材料、环境降解材料以及环境工程材料等各类生态环境材料。

3、生态环境材料的特征:1节约能源 2节约资源3可重复使用4可循环再生5结构可靠

性6化学稳定性7生物安全性8有毒,有害替代9舒适性10环

境清洁,治理功能。

4、可降解塑料(概念):可降解塑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淀粉、改

性淀粉或其它纤维素、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稳定性下降,

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的塑料。

降解的方式:微生物降解,大型微生物降解,光降解,化学降解。

三、发展中的新材料

1、智能材料(概念):模仿生命系统,能感知环境变化,并能实时地改变自身的一种或多种性能参数,作出所期望的,能与变化后的环境相适应的的复合材料或材料的复合。

常见的智能材料:光导纤维,压电材料,电流变液,形状记忆材料,磁致伸缩材料,智能高分子材料。

2、纳米材料的独特的纳米效应: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第二章材料的工艺特性

1、材料的连接工艺分类:

1)、连接原理:机械连接、焊接、粘接;

2)、连接功能:静连接、动连接。

静连接(概念):连接后的各个零件(或组件)之间无相互位置变化,连接零件之间不允许产生相对运动,连接固定为一体,故又称为固定连接。

动连接(概念):连接的各个零件(或组件)可发生相对的运动,产生位置变化。2、表面处理的分类,常见的表面处理

3、涂层被覆:在制品表面形成以有机物为主体的涂层,并干燥成膜的工艺,称为涂装技术,简称为涂装。

1)涂料的概念与作用

概念:涂装所用的材料就是各种涂料,一般由主要成膜物质、次要成膜物质、辅助成膜物质和挥发物质组合而成。

作用:1)防止制品老化:由于制品表面的涂层,可防治空气、水等环境因素和霉菌等对塑料的腐蚀与侵蚀,有效的防止和延缓塑料制品的老化,提高制品的寿命;

2)提高制品耐化学药品与溶剂的能力;

3)装饰着色,获得不同的表面肌理;

4)获得其它特性:使制品表面具有要求的硬度、亮度、导热性、导电性或绝缘性、憎水、润滑等性能。

2)常见的涂装方法:浸涂、喷涂、涮涂、辊涂、电泳涂装、静电喷涂、刮涂、搓涂。

3)涂料在设计中的应用:不透明涂饰、透明涂饰、有光和无光涂饰、肌理涂饰

4、快速成型概念和基本方法

概念:又称快速原理制造技术、快速制样或实体自由形式制造。快速成型是一种用材料逐层堆积出制件的制造方法,是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数字控制、精密机械、激光技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最新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产品设计开发技术,其目的是将计算机三维CAD模型快速地转变为具体物质构成的三维实体模型。

基本方法:光固化成型—SLA成型工艺

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型—SLS成型工艺

熔积堆积成型—FDM成型工艺

论述题

1、分析产品设计中塑料材料的选用

(1)给定产品及其某个零件;(通常给定,例如家用电器壳体材料等)

(2)分析产品中的某个零部件的材料选择影响因素,例:功能需求因素,审美情趣因素, 使用人机因素、安全可靠因素、市场价值因素及生态环境因素等;6分

(3)简要分析零件的生产工艺;4分

(4)分析可选塑料(至少三种)及简要说明每种塑料的特点及定位场合。10分

2、设计中等复杂程度产品材料选择案例

(1)给定产品及其所要设计的零件(通常给定,例如家用电器壳体材料等)

(2)设计产品案例,自行拟定产品设计定位,例:功能需求定位、造型定位、目标人群定位、使用环境定位、价值成本定位等。6分

(3)分析壳体可供选择材料(至少三种),并说明选择材料的依据, 最终选定一种最符合产品设计定位的材料,并分析其原因。10分

(4)简要分析此零件的生产制造过程。4分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二、计算题: 1.梁结构尺寸、受力如图所示,不计梁重,已知q=10kN/m,M=10kN·m,求A、B、C处的约束力。 2.铸铁T梁的载荷及横截面尺寸如图所示,C为截面形心。已知I z=60125000mm4,y C=157.5mm,材料许用压应力[σc]=160MPa,许用拉应力[σt]=40MPa。试求:①画梁的剪力图、弯矩图。②按正应力强度条件校核梁的强度。 3.传动轴如图所示。已知F r=2KN,F t=5KN,M=1KN·m,l=600mm,齿轮直径D=400mm,轴的[σ]=100MPa。试求:①力偶M的大小;②作AB轴各基本变形的力图。③用第三强度理论设计轴AB 的直径d。 4.图示外伸梁由铸铁制成,截面形状如图示。已知I z=4500cm4,y1=7.14cm,y2=12.86cm,材料许用压应力[σc]=120MPa,许用拉应力[σt]=35MPa,a=1m。试求:①画梁的剪力图、弯矩图。②按正应力强度条件确定梁截荷P。 5.如图6所示,钢制直角拐轴,已知铅垂力F1,水平力F2,实心轴AB的直径d,长度l,拐臂的长度a。试求:①作AB轴各基本变形的力图。②计算AB轴危险点的第三强度理论相当应力。

6.图所示结构,载荷P=50KkN,AB杆的直径d=40mm,长度l=1000mm,两端铰支。已知材料E=200GPa,σp=200MPa,σs=235MPa,a=304MPa,b=1.12MPa,稳定安全系数n st=2.0,[σ]=140MPa。试校核AB杆是否安全。 7.铸铁梁如图5,单位为mm,已知I z=10180cm4,材料许用压应力[σc]=160MPa,许用拉应力[σt]=40MPa,试求:①画梁的剪力图、弯矩图。②按正应力强度条件确定梁截荷P。 8.图所示直径d=100mm的圆轴受轴向力F=700kN与力偶M=6kN·m的作用。已知M=200GPa,μ=0.3,[σ]=140MPa。试求:①作图示圆轴表面点的应力状态图。②求圆轴表面点图示方向的正应变。③按第四强度理论校核圆轴强度。 9.图所示结构中,q=20kN/m,柱的截面为圆形d=80mm,材料为Q235钢。已知材料E=200GPa,σp=200MPa,σs=235MPa,a=304MPa,b=1.12MPa,稳定安全系数n st=3.0,[σ]=140MPa。试校核柱BC是否安全。

土木工程材料期末试题及答案

《土木工程材料》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亲水材料 2、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3、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 4.合理砂率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25分) 1、水泥的水化反应和凝结硬化必须在()的条件下进行。 2、新拌砂浆的和易性包括()和()两方面。 3、Q235-A.Z牌号的钢中,符号Q表示()。 4、合理砂率实际上保持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和()的最小砂率。 5、钢材的热处理方法有()、()、()、()。 6、材料的耐水性用()来表示。 7、硅酸盐水泥适用于()的混凝土工程。 8、配制混凝土时,若水灰比()过大,则()。 9、砂浆的保水性用()表示。 10、普通碳素钢按屈服点、质量等级及脱氧方法分为若干牌号,随牌号提高,钢材 ()。 11、()含量过高使钢材产生热脆性。 12、材料的体积吸水率()与质量吸水率()存在如下关系:() 13、在100g含水率为3的湿砂中,水的质量为()。 14、普通混凝土破坏一般是()先破坏。 15、砂浆的强度主要取决于()。 16、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宜选用()水泥。 17、矿渣硅酸盐水泥与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比较,二者()不同。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常用的炼钢方法有转炉炼钢法,平炉炼钢法,电炉炼钢法三种。() 2.抗压性能是建筑钢材的重要性能。() 3.洛氏硬度一般用于较软材料。() 4、道路水泥、砌筑水泥、耐酸水泥、耐碱水泥都属于专用水泥。() 5、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以边长150㎜的正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其集料最大粒径为40㎜。() 6、混凝土外加剂是在砼拌制过程中掺入用以改善砼性质的物质,除特殊情况外,掺量 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 7、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含有少量游离氧化镁,它水化速度慢并产生体积膨胀,是引起 水泥安定性不良的重要原因() 8、凡细度、终凝时间、不溶物和烧失量中任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时,称为废品水泥() 9、砼配合比设计的三参数是指:水灰比,砂率,水泥用量。() 10、按现行标准,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超过45 min。() 四、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在土木工程中普通混凝土有哪些主要优点?

社会保障学期末考试试卷一含答案

《社会保障学》 期末考试试卷一 一、单选: 1、社会保障法作为一种实体法,一般认为缘起于( )中世纪的济贫立法。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智利 2.下列内容中不属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的就是( )。 A.公平性 B.福利性 C.储蓄性 D.多样性 3、工伤保险应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 )。 A.无过失补偿原则 B.个人不缴费原则 C.补偿直接经济损失原则 D.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原则 4、社会保障作为国民收入( )的主要方式与途径,通过各项制度安排,使国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保障。 A.初次分配 B.再分配 C.第三次分配 D.第四次分配 5、从各国实践来瞧,最为普遍的养老保险费用的分摊方式为( )。 A.由雇主、雇员与国家三方共同负担 B.由雇主与雇员双方分担 C.由雇主与国家分担 D.完全由雇员个人负担 6.工伤鉴定就是工伤保险待遇给付的( )。 A.特殊条件 B.前提条件 C.重要条件 D.唯一条件 7、军人保障的资金主要来源就是( )。 A.征收社会保险税 B.国家财政拨款 C.个人缴费 D.企业缴费 8.社会救助的目标就是满足社会成员的( )。 A.最高生活需要 B.最低生活需要 C.基本生活需要 D.一般生活需要 9、最早产生的社会保障形式就是( )。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军人保障 10.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救助者与受助者的地位( )。 A.就是完全平等的 B.就是不完全平等的 C.救助者地位更高 D.受助者地位更高

二、多选: 1.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就是( ABCD )。 A.调节功能 B.互助功能 C.稳定功能 D.促进发展功能 E.资本积累功能 2.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 ABCDE )。 A.公平原则 B.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C.责任分担原则 D.普遍性原则 E.互济性与法制性原则 3.对早期社会保障发展的简要评论包括( ABCDE )。 A.性质上就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型 B.保障水平就是极端低下型 C.保障效果就是不良型 D.保障项目就是极端有限型 E.根本目的就是防止被统治者反抗 4、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的共性包括( ABCDE )。 A.都就是基于对特定风险损失分担的社会化机制 B.都进行风险转移 C.都以给予损失赔偿或保险金给付等方式为被保障对象提供保障 D.充足的基金就是两种保障制度健康运行的物质基础 E.都具有为偶然性的风险损失提供保障的特征 5.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渠道有( ABCD )。 A.国家财政拨款 B.雇主与个人缴费 C.发行福利彩票与社会捐赠 D.基金运营收益 三、判断: 1.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优抚三大部分。( ×) 2.社会保障的总目标就是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 3.所有社会保障项目的资金筹集均采取国家、企业与个人三方分担的原则。( X ) 4、我国医疗保险费用人单位按照当地工资总额的6%缴纳,个人按照本人工资的2%缴纳。( √ ) 5.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社会保障项目众多,待遇标准也较高。( √ )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社会学概论》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纸上。每题1分,共10分) 1.帕森斯是( )的代表人物。 A.社会互动理论 B.社会冲突理论 C.社会交换理论 D.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2.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已不再适用,需要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过程被称为( )。 A.继续社会化 B.逆向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3.( )的思想是由库利提出的。 A.情境定义 B.符号互动理论 C:镜中我 D.印象管理理论 4.( )是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处于这种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者可以从中得到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各种形式的便利。 A.关系资本 B.社会资本 C.经济资本 D.人力资本 5.社会学家( )提出了中层理论。1 A.帕森斯 B.默顿 C.韦伯 D.福柯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 A.城乡融合 B.城市贫民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二元结构 7.人们从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流动,这种流动是( )。 A.代内流动 B.水平流动 C.垂直流动 D.代际流动 8.通过制定法律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这种社会控制方式属于( )。 A.伦理道德控制 B.强制性社会控制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习题集

材料力学期末复习题 判断题 1、强度是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 2、刚度是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 3、均匀性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点的应变相同。(×) 4、稳定性是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5、对于拉伸曲线上没有屈服平台的合金塑性材料,工程上规定2.0σ作为名义屈服极限,此时相对应的应变为2.0%=ε。(×) 6、工程上将延伸率δ≥10%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 7、任何温度改变都会在结构中引起应变与应力。(×) 8、理论应力集中因数只与构件外形有关。(√ ) 9、任何情况下材料的弹性模量E都等于应力和应变的比值。(×) 10、求解超静定问题,需要综合考察结构的平衡、变形协调和物理三个方面。(√ ) 11、未知力个数多于独立的平衡方程数目,则仅由平衡方程无法确定全部未知力,这类问题称为超静定问题。(√ ) 12、矩形截面杆扭转变形时横截面上凸角处切应力为零。(√ ) 13、由切应力互等定理可知:相互垂直平面上的切应力总是大小相等。(×) 14、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最大切应力maxτ出现在中性轴各点。(√ ) 15、两梁的材料、长度、截面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若它们的挠曲线相同,则受力相同。(√ ) 16、材料、长度、截面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的两根梁,当载荷相同,其变形和位移也相同。(×) 17、主应力是过一点处不同方向截面上正应力的极值。(√ ) 18、第四强度理论用于塑性材料的强度计算。(×) 19、第一强度理论只用于脆性材料的强度计算。(×) 20、有效应力集中因数只与构件外形有关。(×) 绪论 1.各向同性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点的()是相同的。 (A)力学性质;(B)外力;(C)变形;(D)位移。 2.根据小变形条件,可以认为( )。 (A)构件不变形;(B)构件不变形; (C)构件仅发生弹性变形;(D)构件的变形远小于其原始尺寸。 3.在一截面的任意点处,正应力σ与切应力τ的夹角( )。 (A)α=900;(B)α=450;(C)α=00;(D)α为任意角。 4.根据材料的主要性能作如下三个基本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提出三个方面的性能要求,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A)只与材料的力学性质有关;(B)只与构件的形状尺寸关 (C)与二者都有关;(D)与二者都无关。 7.用截面法求一水平杆某截面的内力时,是对( )建立平衡方程求解的。 (A) 该截面左段; (B) 该截面右段; (C) 该截面左段或右段; (D) 整个杆。 8.如图所示,设虚线表示单元体变形后的形状,则该单元体

(完整版)工程材料期末考试题

工程材料期末复习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机械设计时常用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两种强度指标。 2.若退火亚共析钢试样中先共析铁素体占41.6%,珠光体58.4%,则此钢的含碳量为约0.46%。 3.屈强比是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之比。 4.一般工程结构用金属是多晶体,在各个方向上的性能相同,这就是实际金属的各向同性现象。 5.实际金属存在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种缺陷。实际晶体的强度比理想晶体的强度低(高,低)得多。 6.根据组成合金的各组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合金的结构可分为两大类: 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固溶体的晶格结构同溶剂,其强度硬度比纯金属的高。 7.共析钢加热至Ac1时将发生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其形成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8.把两个45钢的退火态小试样分别加热到Ac1~Ac3之间和Ac3以上温度水冷淬火,所得到的组织前者为马氏体+铁素体+残余奥氏体,后者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二、判断改错题(对打√,错打“×”并改错,每小题1分,共10分)()1.随奥氏体中碳含量的增高,马氏体转变后,其中片状马氏体减少,板条状马氏体增多。(×,片状马氏体增多,板条马氏体减少) ()2.回火屈氏体、回火索氏体和过冷奥氏体分解时形成的屈氏体、索氏体,只是形成过程不同,但组织形态和性能则是相同的。(×,组织形态和性能也不同)()3.退火工件常用HRC标出其硬度,淬火工件常用HBS标出其硬度。(×,退火工件硬度用HBS标出,淬火工件硬度用HRC标出;)

()4.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所形成的过饱和固溶体;当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时,体积发生膨胀。√; ()5.表面淬火既能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也能改善其心部组织与性能。 (5.×,表面淬火只能改变工件表面的组织与性能。) (√;)6.化学热处理既能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也能改善其心部组织与性能。 (√)7.高碳钢淬火时,将获得高硬度的马氏体,但由于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终止温度在0℃以下,故钢淬火后的组织中保留有少量的残余奥氏体。 ()8.为了消除加工硬化便于进一步加工,常对冷加工后的金属进行完全退火。 ×,进行再结晶退火; ()9.片状珠光体的机械性能主要决定于珠光体的含碳量。×,取决于珠光体的片间距; ()10.由于钢回火的加热温度在A1以下,所以淬火钢在回火时没有组织变化。×,尽管钢回火的加热温度在A1以下,但是淬火钢在回火时仍有组织变化。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钢在淬火后所得的组织是(A ) A.淬火马氏体 B.回火索氏体 C.回火屈氏体 D.索氏体 2.在淬火钢中,当含碳量增加到0.6%以后,随含碳量的增加,硬度增加缓慢, 这是因为( A ) A. 随含碳量的增加,残余奥氏体的量增多 B. 随含碳量的增加,片状马氏体的量增多 C. 随含碳量的增加,淬火内应力增大 D. 随含碳量的增加,非马氏体的量减少 3.若钢中加入的合金元素能使C曲线左移,则将使钢的淬透性(B )

社会保障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社会保障学》教学管考一体化试题库 2014年5月25日第一单元(1、2、3、4章,5章1、2节) 一、单选: 1.社会保障是在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D )学科。 A.经济 B.基础 C.管理 D.社会 2.下列内容中不属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的是( C )。 A.公平性 B.福利性 C.储蓄性 D.多样性 3.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性影响因素是( C )。 A.经济因素 B.道德因素 C.社会因素 D.政治因素 4.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来介入济贫事务,应当以1601年英国颁布( A )为标志。 A.《伊丽莎白济贫法》 B.《济贫法修正案》 C.《日志》 D.《基督慈善的典范》 5.19世纪80年代,( A )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A.德 B.英 C.法 D.美 6.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是( B )。 A.国家保障制 B.国家——单位保障制 C.城镇单位保障制 D.农村集体保障制 7. 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 D )出版了《福利经济学》,首次建立了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A.亚当·斯密 B.萨缪尔森 C.帕累托 D.庇古 8. ( C )构成了社会保障理论发展进程中最早的和最直接的渊源。 A.经济学 B.政治学 C.社会学 D.管理学 9. 社会保障作为国民收入(B )的主要方式与途径,通过各项制度安排,使国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保障。 A.初次分配 B.再分配 C.第三次分配 D.第四次分配 10. 与社会保险相比较,以下属于商业保险特点的是( D )。 A.属于公共政策范畴 B.不以营利为目的 C.国家财政充当担保人的角色 D.经营目标是为投资者追求利润最大化 11.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是( A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12. 军人保障的资金主要来源是( B )。 A.征收社会保险税 B.国家财政拨款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社会学复习内容 名词解释 一: ①社会角色: 定义一: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角色是指,有人的互动行为所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身份所决定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模式行为,既指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和身份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期望,也包括人们的相应行为,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内容。 定义二:指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们的行为期望,它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定义三:指个人在社会关系位置上的行为模式,它规定着一个人活动的范围和权利义务,是社会对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 ②文化堕距:文化堕距:即文化滞后。由于社会的非物质文化往往慢于物质文化而变迁,正是由于两者的不同步,从而产生了差距。 ③社会制度:人们在共同体的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社会制度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这体现在对传播的控制方面即为传播制度。 ④社区: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生活共同体 二: ①集合行为:是指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又称集体行为或“大众行为” ②社会解组: 定义一:社会规范和制度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的一种社会状态。当社会发生急剧变迁时,旧的规范不适用了,新的规范又未建立起来,或某些规范功能发挥受到阻碍,或几种规范体系互相冲突,人们失去了行为准则,于是发生社会解组。 定义二:因为社会变迁,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者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失去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以及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社会解组有三种形式:一是失范,二是文化冲突,三是价值崩溃。因此需要重建社会规范和秩序 ③社会流动: 定义一:指一个自然人因着本身的个人成就或失败,从而达至社会阶层的转变。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定义二: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移动。因此,社会流动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 ④交换理论: 定义一:产生于50年代末的美国,交换理论最初是针对结构功能主义提出,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和心理还原主义的倾向。基本研究范畴和概念包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精选.)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配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 一、填空题: 1.受力后几何形状和尺寸均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 2.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强度。 3.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各点的切应力与其到圆心的距离成正比。 4.梁上作用着均布载荷,该段梁上的弯矩图为二次抛物线。 5.偏心压缩为轴向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 6.柔索的约束反力沿柔索轴线离开物体。 7.构件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称为稳定性。 8.力对轴之矩在力与轴相交或平行情况下为零。 9.梁的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轴。 10.图所示点的应力状态,其最大切应力是 100Mpa 。 11.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两种效应分别是变形效应运动效应。 12.外力解除后可消失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13.力偶对任意点之矩都相等。 14.阶梯杆受力如图所示,设AB和BC段的横截面面积分别为2A和A,弹性模量为E,则杆中最大正应力 为 5F/2A 。 15.梁上作用集中力处,其剪力图在该位置有突变。 16.光滑接触面约束的约束力沿接触面的公法线指向物体。 17.外力解除后不能消失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18.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的三矩式,只有满足三个矩心不共线的条件时,才能成为力系 平衡的充要条件。 19.图所示,梁最大拉应力的位置在 C 点处。

20.图所示点的应力状态,已知材料的许用正应力[σ],其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是 2τ《=【σ】 。 21.物体相对于地球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平衡。 22.在截面突变的位置存在应力集中现象。 23.梁上作用集中力偶位置处,其弯矩图在该位置有突变。 24.图所示点的应力状态,已知材料的许用正应力[σ],其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是。 25.临界应力的欧拉公式只适用于细长杆。 26.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的构件,称为而力构件。 27.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是。 28.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的结果的三种情形是力,力偶,平衡。 29.阶梯杆受力如图所示,设AB和BC段的横截面面积分别为2A和A,弹性模量为E,则截面C的位移为 7Fa/2EA 。 30.若一段梁上作用着均布载荷,则这段梁上的剪力图为斜直线。 二、计算题: 1.梁结构尺寸、受力如图所示,不计梁重,已知q=10kN/m,M=10kN·m,求A、B、C处的约束力。 2.铸铁T梁的载荷及横截面尺寸如图所示,C为截面形心。已知I z=60125000mm4,y C=157.5mm,材料许用压应力[σc]=160MPa,许用拉应力[σt]=40MPa。试求:①画梁的剪力图、弯矩图。②按正应力强度条件校核梁的强度。

机械工程材料期末考试

机械工程材料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液态金属结晶的基本过程是形核与晶核长大。 2.铁素体(F)是碳溶于α-Fe 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其晶格类型是:体心立方。 3. 检测淬火钢件的硬度一般用洛氏(HRC)硬度;而检测退火和正火钢件的硬度常用布氏(HRB)硬度。4.GCr15钢是滚动轴承钢,其Cr的质量分数是1.5% 。5.16Mn钢是合金结构钢,其碳的质量分数是0.16% 。6.QT600-03中的“03”的含义是:最低伸长率为3% 。7. 钢与铸铁含碳量的分界点是:2.11% 。 8.贝氏体的显微组织形态主要有B上和B下两种,其中B下的综合性能好。9.钢的淬火加热温度越高,淬火后马氏体中含碳量越高,马氏体晶粒越粗大,残余奥氏体的量越越多。 10.钢加热时A的形成是由A晶核的形成、A晶核向F和Fe3C 两侧长大、残余Fe3C的溶解、A的均匀化等四个基本过程所组成的。11.一般表面淬火应选中碳成分钢,调质件应选用中碳成分钢。13.碳钢常用的淬火介质是水,而合金钢是油。 14.T10钢(Ac1≈727℃,Accm≈800℃)退火试样经700 ℃、780 ℃、860 ℃加热保温,并在水中冷却得到的组织分别是:P+Fe3C ,Fe3C+M+Ar ,M+Ar 。 15.渗碳钢在渗碳后缓慢冷却,由表面向心部的组织分布依次为:P+Fe3CⅡ (网状),P ,P+F 。得分 二.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正确√ 错误×,答案填入表格)1.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砂型铸造比金属型铸造的铸件晶粒更细。× 2.固溶强化是指因形成固溶体而引起的合金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 3.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都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4.碳的质量分数对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社会保障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剖析

A .征收社会保险税 B .国家财政拨款 社会保障学》教学管考一体化试题库 第一单元( 1、2、3、4章,5 章 1、2节) 一、单选: 1. 社会保障是在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 D )学 科。 2. 下列内容中不属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的是( C )。 3. 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性影响因素是( C )。 4. 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来介入济贫事务,应当以 1601 年 英国颁布( A )为标志。 A. 《伊丽莎白济贫法》 B ?《济贫法修正案》 C. 《日志》 D .《基督慈善的典范》 5. 19 世纪 80 年代,( A )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A. 德 B .英 C .法 D .美 6. 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是( B )。 A. 国家保障制 B .国家一一单位保障制 C. 城镇单位保障制 D .农村集体保障制 7. 1920 年,英国经济学家( D )出版了《福利经济学》 ,首次建立了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A .亚当?斯密 B .萨缪尔森 C .帕累托 D .庇古 8. ( C )构成了社会保障理论发展进程中最早的和最直接的渊源。 A .经济学 B .政治学 C .社会学 D .管理学 9. 社会保障作为国民收入( B )的主要方式与途径,通过各项制度安排,使国民生活水平得到 普遍保障。 2019年12月 22 日 A .经济 B .基础 C .管理 D .社会 A .公平性 B .福利性 C .储蓄性 D .多样性 A .经济因素 B ?道德因素 C ?社会因素 D .政治因素 10. A .初次分配 B .再分配 C .第三次分配 D .第四次分配 与社会保险相比较,以下属于商业保险特点的是( D )。 A .属于公共政策范畴 .不以营利为目的 11. C.国家财政充当担保人的角色 .经营目标是为投资者追求利润最大化 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是( )。 A .社会保险 B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D .社会优抚

福州大学《社会学概论》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法国社会学家最早提出和使用了“社会学”这一概念,并力图将它建成为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因此他也通常被当做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A涂尔干 B斯宾塞 C孔德 D韦伯 2.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人口向大城市大规模流动属 于。 A结构性流动 B自由流动 C水平流动 D代际流动 3.对一般社会成员具有最强约束力的社会控制方式 是。 A道德控制 B法律控制 C宗教控制 D风俗习惯 4.下列属于初级社会群体的是。 A公司员工B同一辆车中的乘客C商店里的顾客D邻居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社会问题的是。 A王某30岁了还没有娶上媳妇B青少年犯罪已占犯罪案件的60%以上 C不少年轻人赞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D当前教育水平呈整体下滑趋势 6.下列关于社会互动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 B只有在面对面的场合下,才有可能形成社会互动 C社会互动以互动双方都能理解的信息传播为基础 D社会化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会互动过程 7.集合行为历来是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感兴趣的问题,他们提出了很多理论观点来解释这种行为的机制和过程。在这些理论中,对集合行为的性质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有认为集合行为是一种非理性行为,有的则认为集合行为是理性行为。在下列几种理论中,将集合行为视为一种理性行为的理论 是。

A感染理论 B控制转让理论 C模仿理论 D紧急规范理论 8.下列现象中,体现出社会分层特点的现象是。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通过民族识别,我国确认的民族有56个 C进入21世纪后,我国将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 D进过调查,发现某班40个同学,竟分别来自20个省份40个县市 9.下列有关参照群体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参照群体并非某一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但却被他用做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 B同一参照群体的意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变的 C参照群体通常对其成员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发生重大影响,并因此而削弱或加强所属群体的团结 D一个人的参照群体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10.社会学回答社会"应该怎样"的问题,这是社会学 的。 A描述功能 B解释功能 C预测功能D规范功能 11.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 是。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断代家庭 12.下述判断中,不是非正式群体结构特点的是。 A.它是个人基础上的一种人际关系 B.它具有不固定的目标或任务 C.它具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 D.它没有自己的领袖 13.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是文化的。 A.社会整台功能 B.反向功能 C.混合功能 D.社会导进功能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材料力学复习题(答案在最后面) 绪论 1.各向同性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点的()是相同的。 (A)力学性质;(B)外力;(C)变形;(D)位移。 2.根据小变形条件,可以认为()。 (A)构件不变形;(B)构件不变形; (C)构件仅发生弹性变形;(D)构件的变形远小于其原始尺寸。 3.在一截面的任意点处,正应力σ与切应力τ的夹角()。 (A)α=900;(B)α=450;(C)α=00;(D)α为任意角。 4.根据材料的主要性能作如下三个基本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提出三个方面的性能要求,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A)只与材料的力学性质有关;(B)只与构件的形状尺寸关 (C)与二者都有关;(D)与二者都无关。 7.用截面法求一水平杆某截面的内力时,是对()建立平衡方程求解的。 (A)该截面左段;(B)该截面右段; (C)该截面左段或右段;(D)整个杆。 8.如图所示,设虚线表示单元体变形后的形状,则该单元体 的剪应变为()。 α (A)α;(B)π/2-α;(C)2α;(D)π/2-2α。 答案 1(A)2(D)3(A)4均匀性假设,连续性假设及各向同性假设。5强度、刚度和稳定性。6(A)7(C)8(C) 拉压 1.轴向拉伸杆,正应力最大的截面和切应力最大的截面()。 (A)分别是横截面、45°斜截面;(B)都是横截面, (C)分别是45°斜截面、横截面;(D)都是45°斜截面。 2.轴向拉压杆,在与其轴线平行的纵向截面上()。 (A)正应力为零,切应力不为零; (B)正应力不为零,切应力为零; (C)正应力和切应力均不为零; (D)正应力和切应力均为零。 3.应力-应变曲线的纵、横坐标分别为σ=F /A,△ε=L/L,其中()。 N (A)A和L均为初始值;(B)A和L均为瞬时值; (C)A为初始值,L为瞬时值;(D)A为瞬时值,L均为初始值。 4.进入屈服阶段以后,材料发生()变形。 (A)弹性;(B)线弹性;(C)塑性;(D)弹塑性。 5.钢材经过冷作硬化处理后,其()基本不变。 (A)弹性模量;(B)比例极限;(C)延伸率;(D)截面收缩率。 6.设一阶梯形杆的轴力沿杆轴是变化的,则发生破坏的截面上()。

工程材料期末考试复习题集

第二章晶体结构与结晶 简答题 1、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哪几种?它们的晶格常数和原子排列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各向异性? 3.在实际金属中存在哪几种晶体缺陷?它们对金属的力学性能有何影响? 4.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工业生产中采用哪些措施细化晶粒?举例说明。 第三章金属的塑性变形 简答题 7、多晶体的塑性变形与单晶体的塑性变形有何异同? 答:相同——塑性变形方式都以滑移或孪晶进行;都是在切应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的。 不同点——在外力作用下,各晶粒因位向不同,受到的外力不一致,分切应力相差大,各晶粒不能同时开始变形,接近45℃软位向先滑移,且变形要受到周围临近晶粒制约相互要协调;晶粒之间的晶界也影响晶粒的塑性变形。多晶体的塑性变形逐次逐批发生,由少数开始,最后到全部,从不均匀到均匀。 8.已知金属Pb、Fe、Cu的熔点分别为327℃、1534℃,1083℃、,试估算这些金属的再结晶温度范围?在室温下的变形属于冷加工还是热加工? 9.说明产生下列现象的原因: (1)滑移面和滑移方向是原子排列密度最大的晶面和晶向; (2)晶界处滑移阻力最大; (3)实际测得的晶体滑移所需的临界切应力比理论计算的数值小的多; (4)Zn、α-Fe和Cu的塑性不同。 作业: 1.解释下列名词:滑移、加工硬化 2.塑性变形的实质是什么?它对金属的组织与性能有何影响? 3.何为塑性变形?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有那些? 4.为什么常温下晶粒越细小,不仅强度、硬度越高,而且塑性、韧性也越好? 第四章二元合金 1.解释下列名词:合金、组元、相、相图、组织、固溶体、金属间化合物、晶内偏析。2.指出下列名词的主要区别: (1)置换固溶体与间隙固溶体 (2)间隙相与间隙固溶体 (3)相组成物与组织组成物 答:相组成物:指构成显微组织的基本相,它有确定的成分与结构,但没有形态的概念。例:α和β 组织组成物:指在结晶过程中形成的,有清晰轮廓,在显微镜下能清楚区别开的组成部分。例:α、β、αⅡ、βⅡ、α+β。 (4)共晶反应与共析反应 3.为什么铸造合金常选用有共晶成分或接近共晶成分的合金?用于压力加工的合金选用何种成分的合金为好? 答:铸造性能:取决于结晶的成分间隔与温度间隔,间隔越大,铸造性能越差。 压力加工性能好的合金通常是固溶体,应强度较低,塑性好,变形均匀不易开裂。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社会保障学》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A 1、美国社会保障的模式是( )。 A、社会保险型 B、强制性储蓄型 C、福利国家型 D、国家保险型 B 2、我国自1952年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实施的医疗社会保险是() A、劳保医疗 B、公费医疗 C、合作医疗 D、自费医疗 A 3、社会救助是() A、国家或社会的基本职能和义务 B、社会个人和团体的援助 C、慈善事业的一种 D、社会保险的核心 A 4、社会保障待遇给付最重要的部分是() A、现金援助 B、实物援助 C、劳务服务 D、以工代赈 A 5、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者,被认为是()。 A、绝对贫困 B、小康水平 C、勉强度日 D、富裕 A 6、社会保障之所以被称为“减震器”,是因为它具有()功能。 A、稳定功能 B、调节功能 C、促进发展功能 D、互助功能 C 7、狭义的社会福利包括() A、教育事业 B、医疗卫生事 C、残疾人福利 D、城市住房事业 D 8、最早被采用的社会保障形式是( )。 A、社会保险 B、社会福利 C、社会优抚 D、社会救助 D 9、()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主要是薪金劳动者和独立劳动者。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德国 C 10、社区合作医疗保险模式的代表国家有() A、德国 B、瑞典 C、中国 D、新加坡 C 11、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A 12、社会救助的给付标准一般为( )。 A.当时当地的最低生活水平 B.低于当时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C.当时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或略高于当时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D.高于当时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完整版)材料力学期末复习试题库(你值得看看)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均匀性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点的是相同的。 A:应力 B:应变 C:位移 D:力学性质 2、各向同性认为.材料沿各个方向具有相同的。 A:力学性质 B:外力 C:变形 D:位移 3、在下列四种材料中. 不可以应用各向同性假设。 A:铸钢 B:玻璃 C:松木 D:铸铁 4、根据小变形条件.可以认为: A:构件不变形 B:构件不破坏 C:构件仅发生弹性变形 D:构件的变形远小于原始尺寸 5、外力包括: A:集中力和均布力 B:静载荷和动载荷 C:所有作用在物体外部的力 D:载荷与支反力 6、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内力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 B:内力与外力无关; C:内力的单位是N或KN; D:内力沿杆轴是不变的; 7、静定杆件的内力与其所在的截面的有关。 A:形状;B:大小;C:材料;D:位置 8、在任意截面的任意点处.正应力σ与切应力τ的夹角α=。 A:α=90O; B:α=45O; C:α=0O;D:α为任意角。 9、图示中的杆件在力偶M的作用下.BC段上。 A:有变形、无位移; B:有位移、无变形; C:既有位移、又有变形;D:既无变形、也无位移; 10、用截面法求内力时.是对建立平衡方程而求解的。 A:截面左段 B:截面右段 C:左段或右段 D:整个杆件 11、构件的强度是指.刚度是指.稳定性是指。 A: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B: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其原有平衡态的能力; C:在外力的作用下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答案:1、D 2、A 3、C 4、D 5、D 6、A 7、D 8、A 9、B 10、C 11、C、B、A 二、填空 1、在材料力学中.对变形固体作了 . . 三个基本假设.并且是在 . 范围内研究的。 答案:均匀、连续、各向同性;线弹性、小变形 2、材料力学课程主要研究内容是:。 答案: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

工程材料期末试题及解答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工程材料按成分特点可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又可分为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两类;非金属材料主要有无机非金属、有机非金属;复合材料是指。 2.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强度的主要判据有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强度和塑性可以用拉伸试验来测定;洛氏硬度测量方法简便、不破坏试样,并且能综合反映其它性能,在生产中最常用。 3.理解静拉伸试验过程和应力-应变曲线图。 二、判断题材料所受的应力小于屈服点σs时,是不可能发生断裂的。(×) 第二章 1 名词解释 晶体:指其原子(原子团或离子)按一定的几何形状作有规律的重复排列的物体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变质处理:有意地向液态金属中加入某些变质剂以细化晶粒和改善组织达到提高材料性能的目的。 各向异性:在晶体中,由于各晶面和各晶向上的原子排列密度不同,因而导致在同一晶体的不同晶面和晶向上的各种性能的不同形核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所产生的晶核 2 填空 三种常见的金属晶格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 晶体缺陷的形式包括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3 问答 1 简述形过冷度和难熔杂质对晶体的影响。 答:过冷度影响:金属结晶石,形核率和长大速度决定于过冷度。在一般的液态金属的过冷范围内,过冷度愈大,形核率愈高,则长大速度相对较小,金属凝固后得到的晶粒就愈细;当缓慢冷却时,过冷度小,晶粒就粗大。 难熔杂质的影响:金属结晶过程中非自发形核的作用王伟是主要的。所以某些高熔点的杂质,特别是当杂质的晶体结构与经书的晶体结构有某些相似时将强烈的促使非自发形核,大大提高形核率。 2 简述铸锭的组织结构特点。 答:铸锭是由柱状晶粒和等轴晶粒组成的,组织部均匀,不同形状的晶粒对性能由不同的影响。 3.凝固过程中晶粒度大小的控制。 答:主要有两种方法:1增大过冷度,2变质处理 第三章 1.金属塑性变形是在什么应力作用下产生的?金属的塑性变形有哪几种基本方式?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金属的塑性形变是在切应力的作用下产生的。金属的塑性形变有滑移和孪生两种形式。它们之间的区别是:1滑移是金属键一个个断裂,而孪生是孪生面上的键同时发生断裂;2孪生之后,虽然晶体结构为改变,但孪生的晶体的晶格位向已经发生改变。 2.塑性变形对金属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有哪些影响? 组织结构影响:当工件的外形被拉长或者压扁时其内部的晶粒的形状也被拉长或压扁。 性能影响:强硬度提高,塑韧性降低,电阻增加,耐腐蚀性降低 3.什么叫再结晶?再结晶前、后组织和性能有何变化? 当变形金属加热至较高温度,原子具有较大扩散能力时,会在变形最激烈的区域自发的形成新的细小等轴晶粒称为再结晶。再结晶前后组织上的变化是,在形变激烈能量高的地方形核。性能上的变

社会保障学形考作业二参考答案

社会保障学(本)形考作业二 (针对教材1~6章)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或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4分) 1、现代社会保障历史上第一个正式法律制度是(),它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 C A、美国的《社会保险法》 B、德国的《工伤社会保险法》 C、英国的《济贫法》 D、德国的《疾病社会保险法》 2、丹麦学者考斯塔·艾斯平-安德森在《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中以福利分配的“非商品化”(decommodification)程度为标准,将西欧和北美国家的福利体制划分为三种类型,不包括()。 B A、“社会民主主义” B、“凯恩斯主义” C、“合作主义” D、“自由主义” 3、“非商品化”是指不把()作为商品,让福利分配与劳动贡献脱钩。 D A、社会保障 B、社会保险 C、劳动成果 D、劳动力 4、新加坡采用的社会保障模式是()。 A A、个人储蓄型 B、社会保险型 C、国家保险型 D、福利国家型 5、以下哪项不是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保障原则?() D A、社会保障分配应该达到最大的平等,最大限度的缩小收入差距 B、社会保障应该由政府全面责任,尽量免除个人责任 C、通过高额累进税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是不必要的和不合理的 D、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 6、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原则的是()。 A A、自给自足与政府负责 B、保障方式多层次 C、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 D、资金来源多渠道 7、与完全积累制相比,现收现付制的特点在于()。 B A、抵御人口老龄化风险的能力较强 B、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相对较小 C、追求的是长期的纵向平衡 D、未来收益和投保期的缴费高度正相关,因而具有较强的激励机制 8、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相比,下列不属于养老保险特点的是()。 C A、收入支出庞大 B、实际享受人数最多的险种之一 C、受益与缴费无关 D、承诺与兑现之间的时间最长 9、“养老金工资替代率”是指()。 C A、养老保险缴费占养老金的百分比 B、养老保险缴费占退休前工资收入的百分比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材料

《社会学概论》(本科)复习范围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的方式。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题类型: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 3.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4.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5.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三)期末重点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民主在美国》的作者是()。 A.孟德斯鸠B.孔德C.托克维尔D.马克思 2.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的表现。 A.角色失败 B.角色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3.从()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A.关系的密切程度 B.关系的规范化程度

C.关系建立的基础 D.关系的协调程度 4.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是根据()的标准。 A.结构特征 B.互动关系 C.归属感 D.从属关系 5.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 A.显功能B.潜功能C.正功能D.反功能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A.城乡融合B.城市贫民化C.逆城市化D.城乡二元结构 7.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之后中国的分层结构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这种变动称为()。 A.开放性社会结构 B.结构性流动 C.非结构性流动 D.社会变迁 8.()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价值和利益冲突。 A.社会解组论 B.偏差行为理论 C.社会建构论 D.冲突论 9.云南傣族泼水节时,载歌载舞的人群是()。 A.偶合人群B.常规人群C.表意人群D.行动人群 10.在现代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现代性因素极为相像,但在实质上却与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错位 B.脱节 C.畸变 D.失衡 11.科塞是()的代表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