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规矩,是因为家长不会立规矩

孩子没规矩,是因为家长不会立规矩
孩子没规矩,是因为家长不会立规矩

孩子没规矩,是因为家长不会立规矩

优选家庭教育2018-08-08 11:22:35

点击上方,关注小象妈咪育儿。

导读

1. “爱孩子”和“立规矩”不是单选题,规矩和爱是统一的;

2. 对孩子立规矩,有些事不能惯,有些事必须自己做,有些责任必须自己担着;

3. 四个规矩必须立: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别人的东西不能随意拿、不能随意打扰别人、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力要求别人道歉。

孩子没规矩,是因为家长不会立规矩

正文

很多家长都希望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所以,一味地纵容,觉得“只要他喜欢就好”、“孩子高兴才是最重要的”、“这些规矩长大了孩子自然就懂”……

俗话讲,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小如果没有爸爸妈妈制定的规矩来约束

他,孩子容易为所欲为,更不懂得判断自己言行是好的还是坏的。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将会变成一个不遵守规则的人,对于孩子的人际关系也将有非常大的影响。

1“爱孩子”和“立规矩”从来不是单选题。

孩子没规矩,是因为家长不会立规矩

其实,管得太少和管得太严的父母在我们身边都不少见。一般溺爱孩子的父母认为,孩子要面临的压力已经很大了,趁着现在还小,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放纵孩子一下也不会对他造成什么影响。太严格的父母则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不从生活细节上管教孩子,以后怎么让孩子在社会上立足?

这两种观点听起来都有些道理,但问题就出在这些父母处理矛盾的方式不是综合考量,而是在“爱孩子”与“立规矩”之间做起了单选题。这种非此即彼的选择,必然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过度爱孩子的家庭造成孩子没规矩,不懂礼貌不懂尊重;后者则让孩子谨小慎微、循规蹈矩。

家长们有必要认识到:规矩和爱本来就是统一的。

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规矩,不活泼叫做呆板。”

听起来很拗口,但理解起来却不难:“比如牧牛场,周围用铁栅栏起来,牛在栅里吃草喝水,东奔西跑,这叫做活泼,放牛人不好干涉它;如果跳出栅外,就是放肆,就不得不干涉。不出栅,这就是规矩;如果在栅里,却不准它吃草喝水,或是东奔西跑,如此就是呆板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给孩子的爱,造成了孩子的自私与懒惰,让孩子缺乏最基本的能力与教养,那这种爱就是贻害无穷的。

相反,如果我们给孩子立的规矩,造成了家的淡漠和冰冷,让孩子的天性受到了压抑和扼杀,那么这种规矩就是毫无意义的。毕竟家的本质是内心的归宿,需要的是真诚的关怀和亲近,需要的是人情味儿和同理心。

2对孩子立规矩,三点原则不能忽视

孩子没规矩,是因为家长不会立规矩

1.有些事,不能惯

有家长说:“家里有规矩,但孩子耍赖也没辙啊!”

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孩子不听你的原则,常常以哭闹、不吃饭来要挟父母。

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底线。

比如和孩子约定好每天只玩半个小时iPad,但孩子一哭闹,大人就妥协了,于是又多玩了半个小时

被惯坏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要求总是被满足。

第一次出现问题,大人就妥协,只会为自己和孩子的将来找来更多麻烦。

2.有的事,必须孩子自己做

有的家长还认为孩子小,做事磨蹭,父母先帮孩子万事包办了,以后再培养也来的及。

其实在孩子每个年龄段,都有他们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告诉孩子什么事情是他自己要做的。

爱从来不是大包大揽,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帮他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爱。

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间久了,他才会在成长中学会自立自强。

3.有些责任,必须孩子自己担着

绘本《我永远爱你》中就有这样的对话:

阿力:“如果我把枕头弄得羽毛满天飞,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们得把羽毛收拾起来。”

阿力:“如果我把画画的颜料洒在妹妹身上,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得负责给妹妹洗澡。”

这个故事中的妈妈做得特别好,她不厌其烦地保证,“我永远爱你”。

同时又不忘强调:孩子,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你要尽可能想办法恢复或弥补,你的所作所为带来的后果。

父母不能帮孩子逃避,而应该要求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言行承担后果,让孩子有面对错误的诚实和勇气。

3四条规矩必须从小养成

孩子没规矩,是因为家长不会立规矩

规矩一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

有一类孩子,喜欢采用暴力的手段,强制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用语言对他人进行攻击、胁迫,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是,这样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如果孩子出现了粗俗的言行,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呢?首先,要帮助孩子明辨是非,明确地告诉他:“以后不能这样做了,这是粗野的行为,是要挨批评的!”然后家长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反省,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处理这样的事情。

这样的规矩能帮助孩子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如何对待自己想要的东西,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不断地调整对

事物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态。等他长大后,他也会用这套模式去对待周围的人,变得更加理性、为他人着想。

规矩二别人的东西不可以随便拿

有的孩子往往很难分清自己和他人,更不懂得分辨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所以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他就会毫不犹豫地伸手去拿,觉得“拿到我手上就是我的了!”

这样的情况,家长们应该有意识地帮助他建立自己与他人的界限。

这样的规矩,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区分“你的”、“我的”,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就是别人的,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而“我的”东西一定归我支配。这种概念的区分,是最基本的道德和心态的基础,他长大后才更懂得尊重他人。

规矩三不可以随意打扰别人

当孩子遇到好的事情,比如受到老师表扬了、交到一位新朋友等等,总会很兴奋地想要把它告诉爸爸妈妈,无论爸爸妈妈在做什么事情他们总会毫不犹豫地打断。而且现在许多父母都是“孩子第一”,所以常常允许孩子在任何时候打断自己讲话,而且还会高兴地回应孩子,

这样的态度容易让孩子让成不顾一切打扰别人的习惯,长大以后可能会以自我为中心,很难在集体中生活。

如果发现孩子有这样的坏习惯,爸爸妈妈要在平时生活中有意识地帮他改正,告诉他:“随便打扰别人是很不礼貌的,你想想,如果宝宝在睡觉,小朋友老是过来跟你说话,宝宝会高兴吗?”用心平气和的引导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让他知道被别人打扰是很不开心的事情,然后再给他立下规矩。

这样的规矩能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让他懂得当别人在忙的时候不应该去打扰他,而且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换位思考,也会变得更加善解人意,这样更容易交到好多好朋友呢!

规矩四做错事要道歉,并有权力要求别人道歉

家长们疼爱孩子,总觉得“孩子还小”处处让着他,就算孩子犯错不道歉爸爸妈妈也会一心软就原谅他了。这样的处理方法,会让孩子觉得“做错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爸爸妈妈都会原谅我”,孩子没有了约束,难免会为所欲为,犯更多更严重的错误。

从小就教孩子,做了错事要道歉,这样才是懂礼貌的好孩子!在孩子犯错的时候,除了教育他之外,可以要求孩子对自己说一声对不起,

如果是爸爸妈妈错怪孩子了,也要向他道歉,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跟孩子一起遵守规矩。

这样的规矩能让孩子学会礼貌待人,诚实地面对,并且有勇气主动承认错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学会了反省自己,也开始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了。

爱孩子,是我们的本能;给孩子立规矩,让他成长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大人,是我们的责任。规矩与爱的统一,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

关注小象妈咪育儿,陪你和宝宝共同成长!

爱与立规矩的平衡

爱与立规矩的平衡 爱孩子,怕他没规矩;管孩子,怕他缺爱。怎么办?其实,我们可以将爱和规矩,一起教给孩子。用爱的方式去给孩子立规则,孩子才能感受到规则是爱的一部分;用惩罚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感受到的是恨,而不是规则。 生活中,“惩罚”已经成了很多家长最常用的杀手锏了。的确很好用。也很省事。似乎身边所有的家长都是这么做的。那么,大家都认可的选择,就一定是最科学的吗?当然不是。只是因为这是大家最无奈的选择。除了这“招”我们的确想不出什么好“招”了。下面是一些可以代替惩罚的好方法,家长们可以收藏备用哦! 一、对于惩罚的认识 1.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 2.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到如何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3. 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 4.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可以抵消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

5.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 二、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 1.转移注意力: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家长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 ★适用于不太严重或者偶然性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随意拿货架上的商品 反例(家长):“你再乱拿,看你爸爸来了,怎么收拾你!” 正例(家长):“宝贝,你来帮我挑三个最红的苹果吧!”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 ★适用于行为的后果比较严重,需要及时予以纠正、明确态度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来跑去

【读书笔记】给孩子立规矩的建议

给孩子立规矩的七点建议 随着孩子一天一天长大大,孩子需要理解她们周围世界的规则,她们需要别人对她们的期待;她们和别人怎么相处;她们能够把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如果她们做得过头了,会发生什么;她们需要用一些方法来衡量自己不断增长的技巧和能力。规则在孩子“学习——发现”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父母的信号不明确的话,父母一心想教给孩子的东西很容易不起作用。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首先,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比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先前我只是告诉女儿,“我要迟到了,你要快点?”怎么快法?什么是快?并没有对她表达出来;立规矩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我想最好这个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的。 第二,要就事论事,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如果我们大人说些“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这话会使明明把自己和坏孩子连同起来,从而丧失信心。“既然我生下来就这样,那我也就只能这样了,那还有什么要改的?”不要把一件事扩大化。 第三,惩罚一定要及时。孩子的长期记忆比较差。早上吃饭慢这件事到晚上,她很可能早就忘了。妈妈实际上也没必要再说;对孩子的惩罚要切实可行。如果父母的话对孩子是个不切实际的“威胁”,这个威胁对孩子不起什么警告作用;立规矩的时候最好能把孩子不遵守规矩的后果明确告诉她。比如,孩子吃饭磨时间,妈妈一起床就要告诉她:30分钟吃完,否则端走。吃饭中途,可以提醒她一次,告诉还有多长时间。还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条件,比如按时吃完,给点奖励。不按时吃完,取消某个优惠。 第四,给孩子树立规矩,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矩,非但不能够让她遵守,反而会让她糊涂;要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强权嘴脸——“你听我的!我说了算!”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讲的道理也许她一时不能够完全领会,但是你平和的语气和尊重她的态度,却会让她信任你的判断,顺从你的要求.。实在复杂或者讲不明白的道理,应该和蔼地告诉孩子:“这是这里的规定”或者“这是咱们家规矩”,“所有的人都要遵守的”。 第五,立下的规矩,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比如在家不许随地吐痰,在外边也不许。而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在家一套,外边一套。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无所适从。所有的规矩都不仅仅是立给孩子的,而是父母也要严格遵守,以身作则。比如,要让孩子规律进食,父母自己就要在饭桌上举止规范,不挑食,不浪费。要让孩子懂礼貌,父母自己就要对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所有的孩子——使用文明用语。 第六,规矩不是绝对不能够打破的,在孩子的要求下,偶然“放宽政策”——比如,以零食代替正餐、中午看一场电视、晚睡一个小时,等等——会减轻压力,让孩子更加自觉地遵守规矩。相信孩子,不要以为偶然的一次“放纵”就会养成什么坏习惯(从数学角度来看,一次不足以称为习惯;习惯是多次积累的后果)。有些事情,可以放手让孩子亲自体会一下"放纵”的后果。winner前一阵子她要求周末两天每天吃两次冰激凌。我对她说冷饮吃多了会不舒服,她不理解。我就依着她周末两天每天吃两次,一个星期过后,她开始咳嗽、流鼻涕,还吐了两次清水,说她"难受、不舒服”。我告诉她这就是冷饮吃多了的后果。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要求过一天两次冷饮,而是主动约束自己,只吃一次。有些事情,规劝不管用,就换一种办法,不一定正面要求。比如宝宝爱吃肉,不爱吃青菜。我们劝她吃青菜,告诉她吃青菜的好处,她就是咽不下去,我们也不要求她一定吃。经常做一些带青菜馅儿的食品,比如包子、饺子等,以此种方式让宝宝进食青菜。每顿饭的青菜,我们自己吃得津津有味,让她看着眼馋。有时她会主动要求吃一些,还对我们讲道理:“吃了这个菜,我就身体就健康了,没病了,还长高了”。

家长引导孩子的学习一些方法

家长引导孩子的学习一些方法 1.建立和谐平等的家庭关系 孩子进入初中之后,家长就应该有这样一个意识,孩子长大啦,可以承担责任啦。因此您与孩子是平等的,孩子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他有责任、有义务参与家庭的管理及建设。 建立和谐平等的家庭关系:一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对于任何有关孩子的事,不管是生活方面还是学习方面,都要尽可能听从孩子自己的意见,即使我们认为是不正确的,也要尊重他的想法,给出诚恳的建议,不粗暴地予以否定;二要家里的一些重大事情要让孩子参与,孩子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体现自我,树立起责任意识;可以增进家庭成员的关系;可以开发其思维;可以使孩子有学习的目标和动力。三要创造快乐环境,特别是在早晨要轻松愉快,早晨快乐,一天快乐,快乐可以促进思维,促进人的身体发育。四要父母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孩子拿主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减少依赖性。当孩子断然做出某个决定或承诺时,告诉他,要对自己的做法及所能产生的后果负责。这样可以避免事后不必要的埋怨和牢骚。英川6岁时愿意学钢琴,父亲也希望他能学一门乐器,以提升生活品质。在激起了孩子的兴趣后,父亲告诉英川,学钢琴跟学别的本领一样,都是有困难的,你再考虑一下,明天早上告诉我。一旦学了以后就要克服困难,坚持到底。英川作了承诺。两年以后,英川对每天的练习厌烦了,流露出不愿学的情绪,父亲跟他谈心,并激将他:“当初你可是答应过我的。我们是男人哪,答应了的事,做出的承诺是一定要努力去实现的。”此后,这个9岁的“男人”发奋努力,现在已经弹得一手好钢琴了;四是家庭多组织户外活动或体育活动。 2.寻找且培养孩子的兴趣点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工作的基点,也是其动力。所有的名人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就源于他们对此的兴趣和不懈努力。 爱迪生是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人。爱迪生的成就归结于他母亲对她兴趣的挖掘和培养。爱迪生小的时候很淘气,不好好念书,老师非常不喜欢他,甚至曾经用皮带狠狠教训过他。因为他在学校的表现不符合老师的要求,而且总提出许多“荒唐”的问题,考试成绩也非常差。最后,老师干脆把他赶出了学校。幸运的是,爱迪生的母亲是一位明智的母亲,她发现爱迪生的学习与其它孩子有所不同,他好动,动手能力很强,不喜欢死记几条框的东西,于是母亲采取了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她把教育和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游戏,让爱迪生在游戏中去发现问题,去学习知识,爱迪生非常喜欢这种学习。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被激发出来,以至于他的母亲很快就无法再教给他更多的东西。但是,母亲激发出的这种学习热情持续了一生,爱迪生继续学习、探索和实验,最终成为最著名的自学成才者。他一生中完成了1093件发明,而且大部分发明都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产品贡献给了社会。 其实很多自学成才的人都是在自己的兴趣上得到极大的发挥。

关于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一篇文章

关于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一篇文章 一、爱孩子 天下父母谁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爱并不能被孩子所接受和认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急功近利,恨不得能让孩子一下子就成才扬名,因而采取一些条条框框约束孩子,不许这样,不许那样,并且还冠冕堂皇地说这么做都是为孩子。作为孩子,他的智力和认知水平是有限的,要他体谅父母的这种苦心并付诸行动未免要求过高。在孩子们的眼中,爱不是训斥,不是因学习成绩不好或是做错了事导致的拳棒相加;而是一个亲切的拥抱,和风细雨的交谈,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个淡淡的微笑和一点小小的安慰。这样可以增进你与孩子的感情,使你的孩子不再对你敬而远之,也可以使你的孩子不再惧怕你;而变得喜欢你,也不会出现你一抬手就躲的局面了。我认为家长给予孩子的不单单是修改作业等一些小事,而是对孩子的一种关爱与引导,同时更是一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正所谓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把孩子的坏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当发现孩子有一点错误的矛头时,就应及时制止,这样做才是对孩子负责任。 另外,爱孩子也可以让你的孩子在错误中成长。有些家长在早上一醒来就开始唠叨,快点起床,不然要迟到;认真刷牙,不然要长虫牙;一定要吃鸡蛋,喝牛奶,不然营养不良。孩子放学一回来,又开始唠叨:这手、衣服怎么这么脏,快点洗手,快去做作业;快点吃;快点睡觉。无数个快点,无数个不对,无数个指责,成堆的禁止出错的语言让孩子喘不过气来。于是,有的孩子开始紧张怕出错,有的则产生逆反心理——你越是不让我做的,我偏要做。久而久之,你的孩子就管不住了,对于这种情况,你不妨试试换一种方法与他交谈,比如说:今天起床比昨天快了一分钟,这是你今天表现最好的地方,妈妈奖励你一杯牛奶。我想,这样的话语孩子比较愿意接受。再如,看到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很少的作业也要很长时间完成,你可以说:今天你已经能够主动地写作业了,有进步,既然有进步,那么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点作业还难吗?小孩子都喜欢表扬,尽管有一些话语对于我们来说是谎言,但我们出于良好的目的,也是无可厚非的。 二、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 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活动圈子,随之产生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需要有自己的倾诉对象。父母即使工作再忙,每天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呆在一起。不要看电视,不要读报纸,也不要听音乐,专心致志地与孩子互相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解除他们的疑虑,适时的加以引导。对于工作繁忙的父母来说可能有一些困难,但是应尽量做到,哪怕睡前拿出几分钟的时间也可以。如问问孩子在校一天的学习情况;一天你都做了什么?有哪些进步?短短的几句,足以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关心,从而增进大人与孩子的沟通,另外,很多家长经常给孩子买衣服、买玩具,但极少会给孩子订阅报刊杂志。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孩子会终生受益,孩子不停地阅读,就永远不停地学习。很多家长喜欢扮演老师的角色,经常教孩子学习课本的东西。我认为倒不如花点时间和孩子进行有益的阅读。或许有的家长会说:“我们也给孩子买了很多书,可是孩子不看怎么办?”其实,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只能是潜移默化的,一个日夜打麻将的家长,他不停地叫孩子学习、学习,

家庭教育:给孩子“立规矩”的方法

很多人也提倡“不走寻常路”,觉得循规蹈矩的人简直蠢透了。 的确,“循规蹈矩”容易跟“固步自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按部就班”“因循守旧”等现代社会不推崇的理念连在一起。但对年幼无知的孩子来说,守规矩≠循规蹈矩。 守规矩≠循规蹈矩 社会本身就是有秩序的,而孩子们还缺乏自制力,家长需要帮助他们明白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如何学会守规矩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 当孩子年龄越大,他的自我控制能力也越强,也就越能够意识到规则给他带来的好处。他会发现,当他按照规则去游戏的时候,通常会获益更多,如果没有规则,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赢了还是输了。所以你会发现,四岁左右的孩子,特别在乎自己有没有赢,有没有得第一。 当然,这个守规矩的过程有些孩子需要的时间会长,有些孩子需要的时间会短——守规矩其实也跟孩子脾气秉性是有关系的。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些家长说:“我的孩子脾气可大呢,你要跟他说点啥事,他根本不听。” 不愿意遵守规矩?那孩子脾气大,不愿意遵守规矩,可能说明了什么呢? 可能我们立的这个规则不合适;

就是我们在立规则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和自主选择性; 就是立下的规则一旦被孩子打破,我们会觉得受不了——我都跟你说了,你为什么不听我的呢? 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矩,非但不能够让他遵守,反而会让他糊涂;要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强权嘴脸。 我们可以在孩子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和孩子共同讨论和修正规则。很多时候,规则不是和孩子讨论一次就制定好了,而可能是一个充满反复和波折的过程。 不过,经历了波折之后建立起来的规则,往往会让孩子铭刻在心,孩子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成长。 6个方法给孩子“立规矩” 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 不要让你的规矩成为“黄灯”。交通信号灯上的黄灯亮了,意味着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所以给孩子立规矩,一定是要么是“红灯”要么是“绿灯”,可以就是可以,不行就是不行。告诉他们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坚决不能做。 在游戏中践行 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规则的意义,知道不守规则,就会被淘汰出局,懂得一个游戏如果没有规则作保证,就没办法顺利进行。这样,

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玩手机

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玩手机 亲爱家人们一定要好好的通过学习来让我们的孩子学会管理手机和游戏,今天手机和游戏已经到处泛滥,使得孩子沉迷于手机和游戏。很多孩子因为沉迷于手机的游戏,从原来学习成绩很好,到现在学习很差;从原来主动自觉学习到现在要背逼着学习;从原来跟父母很和谐,现在变成叛逆;甚有些孩子直接就离家出走或泡在网吧里面,所以手机跟游戏的泛滥,使得我们的亲子关系变得越来越难相处,今天我就要教大家一招,不是去逼孩子放下手机没收手机。而是要让孩子学会如何管理手机和游戏,亲爱的家人们如果你逼着孩子要求他放下手机没收手机,这些只会让孩子带来对抗情绪。那今天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我相信有很多家长痛苦不堪,那一般家长会,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要么就是唠叨,跟他讲一大堆道理。但是你发现你唠叨跟讲道理,最后讲久了你已经失效了,就像吃感冒药一样产生的它的免疫能力。所以对你唠叨也产生免疫能力呀,最后你气急败坏更加生气,跟他说你不应该这样玩手机,甚至吵架。那最后只能是让我们的亲子关系从和谐走向破裂。 2、孩子开始偷偷的玩,背着你玩。甚至你一开口还没说他就已经产生恐惧心理,因为他已经被你指责的害怕了转移到地下党去偷偷的玩了。 3、就是限制他玩手机,或者把他的手机没收了,尽量让他远离手机。可是这样产生的后果是让孩子更加渴望能够拥有手机去玩手机,因为拒绝就是邀请。因为匮乏带来渴望,所以孩子想尽一切办法弄到手机来玩。而且你越不让他玩,他心里面就越渴望。 4、就是一二再再二三说不清,那我们就采取武力,有些把手机没收了,有些把手机摔坏了,有些人打了孩子的结果把孩子逼出了家门逼进了网吧。让孩子开始去同学家里住离家出走,背着你去玩手机跟你对抗到底,特别是在十三岁左右的叛逆期。 所以呢,这种现象比比皆是,那我们上面分析的四种管理措施,都是来自于外在的力量,要求管理控制压迫孩子放下手机,但是外在的力量必定会带来他的反抗,外在的力量不能够持久。我们要想办法让孩子自己正确的去认识手机、使用手机、并管理好手机,那作为家长要知道今天玩手机只是其中一个点。今天诱惑孩子的不仅仅有手机,在未来他还会面对的毒品啊,赌博啊,KTV啊,喝酒啊,加入黑社会啊,等等的诱惑。所以我们重点是分析他为什么喜欢手机抵不住诱惑。我们如何让孩子长出抵制诱惑的能力。所以亲爱的家人那这堂课程希望大家好好的聆听,如果你听了感觉对您有帮助,建议您去尝试引导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拒绝诱惑这样的能力。

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不要把孩子的教育只交给老师,我就父母如何教育孩子谈几点自己的意见。 小学阶段父母们该如何教育孩子,我认为家长要记住六个字,抓住三个关键阶段,做好三件事。你就算得上是称职的爸爸妈妈。 这六个字是:耐心、询问、鼓励 耐心 家长要有耐心陪着孩子慢慢长大,要接受这个现实: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动作快,一下子养成各种好习惯,一下子什么都做好——否则这个家长也太好当了。询问 孩子放学回家,要和孩子聊聊天,问问昨晚的作业有没有错的、上课的内容会不会、孩子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询问很重要。有的爸爸妈妈回到家就自己玩手机、看电视,从来不和孩子沟通。如果平时确实很忙,抽时间就要多陪伴孩子。家长一定要陪着孩子一起成长,不能偷懒。 鼓励 对孩子一定要多鼓励,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不要总是拿孩子和别人比,这样只会打击孩子。 这六个字说起来容易,真的要一直做好却很难。 学生家长要做好的三件事 第一件重要的事----- 兴趣 培养孩子的兴趣很重要,孩子对学习有兴趣才有后劲,对学习没兴趣就完了。这个兴趣,既包括学习兴趣,也包括学习之外的兴趣。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可以帮孩子培养起一两种兴趣爱好。就是希望能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让他们什么都可以接触到,从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最喜欢的。 第二件重要的事---- 习惯 进入小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幼儿园以养育为主,小学开始以学习为主——学习生活正式开始了。 有家长问孩子做作业要不要陪的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是,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父母是有必要陪的,直到帮助孩子把习惯培养好了之后才可以放手。比如毛润德,一年级刚开始的时候,每晚写作业我都会陪在旁边,看他的一举一动,有错及时纠正。现在好的学习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但也有我忽视的地方,毛润德握筷子和写字的动作都不正确,我现在一直在帮他纠正。 第三件重要的事------- 性格 父母的感情会影响孩子的性格,所以,父母要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环境,这对孩子的性格养成会非常有帮助。父母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孩子的教育应该是爸爸妈妈责任最大,但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忙或者自

给孩子立规矩的二十条规范标准

-------2012年4月4日 近年来,很多父母接触到“爱和自由”的育儿理念,并付诸实施。有些父母在实施的过程中产生了困扰:给孩子自由,是不是意味着不“管”孩子?如果约束孩子,是不是意味着我没有给他足够的自由?孩子受到约束后,哭闹得厉害,我是不是伤害他了? 的确,我们大多数人从小到大都没有享受过无条件的爱和接纳,没有享受过真正的自由,没有和父母以及他人建立起健康的心理疆界,所以当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爱和自由的度应该怎样把握。 简而言之,爱和自由不意味着对孩子有求必应、包办孩子的生活、听任孩子为所欲为。爱和自由不意味着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只要一哭闹,家长立刻乖乖“投降”,顺从孩子的一切要求。这不是自由,而是娇宠,这样“惯”出来的孩子散漫霸道、以自我为中心。真爱需要我们保护孩子,保护的措施之一就是让孩子过上有规律、有规则的生活。 自由不是放纵,而是与责任相辅相成,有多大自由就要担负多大责任。大自然的安排是合理的,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他的“破坏力”成正比:孩子很小的时候,力量薄弱,不能对他的环境造成多大的损失,这恰是他到处爬到处摸的探索时期,我们在保护他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他自由探索。孩子大一些,“破坏力”提高了,相应的规则也需要逐步引进,让他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儿童需要成年人树立规则,因为规则给儿童安全感。曾经有人做过以下两个测试,生动地说明儿童对规则的需求。 例子:5岁的明明坐在餐桌前,慢吞吞地吃着早点。妈妈在着急:“明明,快点,我要迟到了。再不快,妈妈被开除怎么办?” 明明好象真的不关心妈妈似的,仍在慢慢地“品尝”那点粥。

“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明明妈妈在叹气。 晚上,明明的妈妈生气地把明明的事告诉爸爸。爸爸更加生气对明明说:“早知这样,不如不生你。”怎么给孩子立规矩?孩子需要理解他们周围世界的 规则。他们需要别人对他们的期待:他们和别人怎么相处。他们能够把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如果他们做得过头了,会发生什么。随着他们一天天长大,他们需 要用一些方法来衡量自己不断增长的技巧和能力。规则在他们“学习—发现”的 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父母的信号不明确的话,父母一心想教给孩子的东西很容易不起作用。 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首先,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比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 明明妈妈只是告诉明明,“我要迟到了,你要快点?”怎么快法?什么是快?她并没有传达出来。 第二,立规矩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最好,这个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明明妈妈告诉明明,“我要被开除了。”可是,事实是, 也许她每天都这么说,开除这件事并没有发生。如果这样,就等于说了谎。孩子更不把她的话当真。甚至,也许孩子还巴不得她呆在家里呢!我儿子小时候最盼的几乎就是我不上班,被开除在家带他。所以,明明的妈妈如果估计出一个合理 的时间,比如30分钟,让明明吃饭,吃不完,就不让吃。这可能比说“我被开除”要好。 第三,要就事论事,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这话会使明明把自己和坏孩子连同起来,从而丧失信心。“既然我生下来就这样,那我也就只能这样了,那还有什么要改的?”所以不要把一件事扩大化。 第四,自己能解决的事就别再告诉配偶。明明早上吃饭慢这件事,明明的妈妈作为一个成半人,应该能够自己解决。她把这件事告诉明明的爸爸,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孩子会想,我妈妈也就这么回事,能把我怎么样?她什么

家长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家长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很多孩子在学校没有规矩,家长对此非常头疼。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规范孩子会影响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削弱孩子的独立性,会让孩子产生负担。那么应该怎么理解对孩子的规范呢?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没有框架的自由,孩子容易迷失,而且没有安全感。规矩的培养,也是心智成熟的过程。没有规矩和爱,孩子会失去感恩的能力,会对任何事情都失去敬畏,学不会谦卑和自信。所以孩子应该学会以现实的、符合社会要求的方式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家长也需要用合适的方法给孩子立规矩。 对于如何规范孩子: 第一,父母对孩子的规范尽量一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存在差异很正常,但是父母在孩子执行规则面前要保持一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执,可以事后再做沟通。 第二,规矩应该是事先说定的。孩子经常通过家长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的反应来判断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如果家长只是根据情况和心情来把握尺度,或者家长双方的意见不一致,就会使孩子产生混乱。如果这种混乱重复下去,孩子就会错过了熟悉规则的时期,进而养成一些不利于成长的坏习惯。 第三,对孩子的规范也要体现父母的爱。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爱他的,不要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觉得父母不爱他了。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给孩子爱抚,在他情绪不好或者哭闹反抗时,父母不要为了威严而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

第四,规范不能等同于专制。要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逐渐给孩子立规矩,了解社会规则、道德原则、风俗习惯以及行为规范。适当的规矩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我们也希望给孩子“相对的自由”,也就是说在行为上给予孩子“框架内的自由”。 第五,表率非常重要。规范不仅仅是立给孩子的,父母更要严格遵守,以身作则。父母不能单方面地要求孩子,自己却做了违背已经制定的规范的事情,这样在孩子面前就丧失了信誉度和权威感。家长不要凭着自己的主观意愿和情绪好坏来对待孩子是否遵守规则。好的效果在于坚持,家长更不能在监督的过程中不坚持原则,使规范变了质,这样规范仅仅流于形式。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如何引导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从古至今,勤俭节约始终是我们中华名族倡导的优良美德。随着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不断深入,我们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让孩子从小历行勤俭节约,让其以俭为美,以勤为乐。 一、让孩子认知勤俭节约,树立正确观念。 现在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大多数家庭都不会再为衣食住行发愁。孩子是父母手中的掌上明珠,地位越来越高,想什么有什么,浪费是家常便饭。如一本作业本只写了两三页,铅笔写完一半就扔掉,橡皮擦更是被裁得支离破散,书包一个月换一次,吃东西吃几口就不吃,衣服有点旧了就不穿。平时生活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情家长都包办了,孩子们的头脑里根本就没有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概念,那么孩子们无形中会形成好吃懒做的坏习惯。作为我们家长和老师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勤俭节约,然后培养他们树立正确观念对待学习与生活。 首先,树立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念。合理、科学、健康的消费是孩子成长的需要,消费应从实际出发,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家长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满足,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家长不能无原则地迁就。不要盲目攀比、超前消费、赶时髦、随波逐流,比如衣着要以干净、舒适、得体为前提,不要追求名牌与奢华,学习用品与工具要以实用与需要为前提,能不买就不买,能少买尽量少买。我们应该培养孩子们的阳光的消费心态,不要消费太贵的东西,不要有攀比的心理,而且要培养孩子的正确的审美观,平时去学校尽量穿校服,告诉孩子穿校服是最漂亮的。平时吃东西的时侯我们告诉孩子,需要多少买多少,不要乱卖,更不能浪费,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瑞士,生活水平在世界前列,他们却以节俭闻名于世。瑞士人的

初中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初中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先一起听听故事吧: 从前有个小和尚,出家不久就觉得整天清扫院落、熬粥做饭、外出化缘没什么意思,便 请求师父教他点儿技术。师父说:"那你就学剃光头吧。"他告诉小和尚,剃光头不是件容易的事。刮重了,要刮出血来;刮轻了,头发刮不下来。小和尚非常有信心地说:"徒儿听懂了,一定按师父的要求做。"老和尚让他先拿冬瓜练习。小和尚每天从早到晚,废寝忘食地练,技艺越来越有长进了。就是有个习惯不好,他每次刮完后,总是将剃刀"噌"地插在冬瓜 上。师父叫小和尚别这样做,告诉他,这种习惯不好。可是小和尚不以为然,想:这不是练习吗?又不是真人的脑袋!每次背着老和尚,他还是这么做。后来,小和尚的手艺越来越高。一天,师傅叫他给剃头,小和尚剃得又快又好。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当他剃完,要去取水 给老和尚洗头时,便顺手将剃刀"嘈"地一下插了下去,师傅"哎呀"一声,小和尚猛然惊醒: 这不再是冬瓜了。悔不该当初不听老和尚的话呀!看着师傅满头流血的痛苦样子,小和尚哭了。 不知道听完这个故事,孩子的表情是笑了还是静静的思考,其实孩子的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我们简单的举一些我学生的例子: 1、平时做数学简单试题时总是不写过程,等到家长和老师说的时候总是说:平时省电时间嘛,一到考试的时候我一定写好。最后结果:过程扣分! 2、平时做作业总是一边做一边听歌或者干别的事情。最后结果:什么事情都没做好。 等等。。。 那么我们需要培养孩子哪些学习好习惯呢? 1、课堂学习习惯:预习-专心听讲-记好笔记-大胆发言-善于提问-回家复习-巩固。 2、作业习惯:书写整齐-独立完成作业-整理错题。 3、分散记忆:中考英语词汇要求1617个,三年共1096天,平均每天1.4个,有谁记不住吗? 4、阅读习惯:有人说孩子如果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就等于在孩子的心灵中装上了一台 成长的发动机。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孩子读书快乐第一,在快乐的基础上对孩子正确引导。 在家庭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参考): 1、家长要以身作则,不在家聚众打牌,不在孩子做功课的时候看电视,总之,在家尽 量不做分散孩子注意力、影响孩子学习的事。 2、孩子放学以后,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时间规定,一般不随意更改。

怎样引导孩子正确交友

怎样引导孩子正确交友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好孩子交朋友,在良好的朋友圈子里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但孩子到底交什么样的朋友却不是家长所能左右的,很多孩子却偏偏喜欢同“坏孩子”交朋友,让家长们很头痛。 出现这种情况的孩子往往都处于小学高段以及初中,尤其以初中比较突出,这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学习、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上会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他们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也希望家长和老师把他们当成“大人”,因此对说教式教育很厌烦,他们表现出向往“自由”,要求脱离大人的管束,这也是这个年龄的孩子特别叛逆的原因之一。但事实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只是“孩子”,他们受到生理限制、知识不足、社会经验缺乏等影响,自我意识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幼稚性。因此他们择友、交友带着主观的好恶,缺乏正确的判断。 出现这方面问题的学生往往成绩不太理想,或者是性格特别叛逆。有一类是本身成绩不够理想,行为不够规范,在同学中不能获得被重视的感觉,他们无法忍受别人的漠视或是孤立,就和一些行为出格的同学聚集在一起,以期望自己也是“特别的”。另一类是属于“你不让我做我偏偏这样做”,目的就是要表达自己对自己的事情能“说了算”。家长首先要理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喜欢交朋友的,并能够支持孩子与朋友之间的正常社交,不

要以学业为理由剥夺他们玩乐的权利。另一方面要灌输给孩子正确的是非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不能让他们单从兴趣出发去交朋友。有一些方法家长或许可以试一试。 要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朋友 首先,要摸清楚他的朋友圈的具体情况,不要道听途说,亲自参与他们的一些活动,比如请他的朋友来家里做客,了解孩子们的品行。如果只是淘气一点、不爱学习,并没有道德上的问题,家长不要一棍子打死,应该积极引导,好的坏的都分析一下,跟他如朋友般交谈。如果父母掌握了孩子朋友恶劣行为的证据,那可以从孩子的角度分析,告诉他不赞成交这样朋友的原因,讲清危害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 其次,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朋友,作为他们中的一分子。家长如果本着理解、信任和尊重的态度,多与孩子感情沟通,了解他的愿望和苦恼,家长不要整天纠缠在孩子的小错误中,使之情绪对立,不要把成人化的要求强加于孩子,使他无所适从。 另外,要给孩子一个民主宽松的环境,家长可以多和老师、学校联系,尽力帮孩子实现表现自己的愿望,改善孩子在集体中的地位,帮助他赢得“重视”和“尊重”,孩子自然会疏远坏朋友。培养广泛的兴趣以及多做运动也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家长不妨多陪孩子玩玩,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重视。

家长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

家长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 小学生家庭教育观念 ————家长教育学术报告 两河口镇中心学校周源立 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一直都是家长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她们在培养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到底家长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小学生家庭教育观念呢? (一)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 正确的教育观,是每个家长具有全面而长远的素质教育意识,特别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家庭充分认识到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一旦当它与孩子的学业发生矛盾时,这个重心又发生了位移。 调查表明,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才,但是这种成才观念经常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在许多家长看来,人才就是掌握高深学问的专家学者,从而忽视了在各行各业中数以亿计的有道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 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还是忽视精神软件方面。一些家长舍得给孩子买钢琴和电脑,但却不愿花钱学习教育的方法和思想,以加强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因为,家长必须先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如: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目前呈上升趋势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许多是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教

育方法,致使孩子失去对家庭的信任感,流落社会,造成失足。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二)家长尤其是母亲要不断充电: 周末、假日,街头经常能看到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不辞劳苦地伴送孩子去参加各种辅导班,使孩子们能够从校园之外多渠道获取知识,助他们一臂之力。但是,有的家长整天督促孩子念书答题,自己却不读书不看报;有的家长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想到自己也需要进修、充电。事实上,家长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不仅要在为人处事方面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无止境的漫长道路上照样有为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而且这种教育远比课堂教育来得重要。 家长自身不断加压充电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学习的过程是再社会化的过程,是自我充实、完善的过程,是沟通、影响、感染孩子的过程。作为孩子,在家长的学习推动下,更加倍于自身的学习。母亲对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尤为重要,但作为母亲在认识上往往只关注孩子的成长,忽视母亲自身的需要和发展,把孩子作为生活的全部或生命的延续,从而造成自身的发展和兴趣爱好受到制约,情感体验遭忽视,视野变狭窄。调查情况表明,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

如何帮助孩子立规矩

父母该如何帮孩子立规矩? 家长来信: 我的儿子是爷爷奶奶的命根子,属多代单传的男丁。刚生下来时,他由4个保姆轮流照顾着,六年来,他一直都在绝对溺爱和宠护中长大。他出门从不走路,凡事都要照顾,眼看快到上小学的年龄,却毫无规矩和能力可言。 每天面对这个孩子,身为母亲,我非常着急,却不知从哪里下手。请问:如何才能改变这个状况?您愿意帮助我吗? 专家: 美国心理学家派克说:“爱不只是给予,它是合理的给与合理的不给;是合理的赞美和合理的批评;是合理的争执、对立、鼓励、敦促、安慰。而合理,不能只凭直觉,必须经过思考和判断以及有时不怎么愉快的取舍决定。”然而,这些年您们给予孩子的爱,是一种近似于病态的爱。我之所以这样说,其根据来源于您信中所反映的各种现象,比如:孩子有脚不肯走路,有手不愿干活,没有照顾自己的本领,无法离开家长和家庭的庇护。这不能说这不是一种爱的失败和爱的悲哀! 您的家人高度重视这个男孩的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这个孩子是您家多代单传男丁,他很宝贵。但我要提醒您别忘了一个事实,即:只要他走出您的家门,这个宝贝就是一个普通而平凡的人,所有的特殊照顾都不存在,一切事情都必须靠他亲力亲为。如果按照您现在的抚养方式继续下去,我可以很诚实地告诉您,这个孩子将成为一个缺乏基本素质,基本品德,基本规矩的低能儿。

建议这位家长朋友: 1、必须彻底改变您家全体成年人的育子观念和爱孩子的方法。因为你们是家庭的领导,你们是孩子一切毛病的制造者,如果你们不变,孩子的问题将永远得不到解决。 2、针对孩子的现状,全体家庭成员可以反躬自问一下,为什么爱了6年后的结果会如此不理想?这究竟是谁之错?谁之过?希望通过这种问责制,使你们清醒地认识到:娇惯溺爱,包办代替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不仅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摧残儿童的创造力,还束缚儿童的思想发育。 3、请勇敢地告诉孩子,是由于你们的教育方法不正确,才导致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毛病。在你们向孩子承认错误、承担责任、请求原谅的同时,还要积极动员孩子赶快行动起来,和家长携手,制订出纠正不良习惯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4、请你们尽快统一爱孩子、教育孩子、管理孩子的标准和尺度,请用残酷的现实,让每个家庭成员真正明白:爱,是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首要任务的。孩子是独立的人,是社会的人,他不可能永远生活在家里,不可能永远依靠父母。一个不懂规矩,没有能力的孩子,是无法走出家门,无法适应社会,无法生存下去的。 《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俗语也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规、班规、校规就是礼,就是规矩。 然而,现在有许多家长一味强调孩子的自由发展,对他们的各种物质要求,言听计从,出手大方,但却相当忽视规则意识的培养。这些家长的行动,导致孩子错误的以为,家庭、学校、社会、父母、外人统统都是没有区别的。 这样一个从小不受约束,没有规矩的孩子,在人群中更容易受到挫折,比如:他可能在幼儿园因抢玩具受到同伴攻击;在小学因上课讲话屡受批评;在工作中因无视制度而受到处罚……而这些,往往不是因为他不了解规则或故意违反规则,而是由于他没有规则意识造成的。 因此,“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仅仅是一条经济定理、社会规范,更是一个人生的铁律。一个集体、一个社会,没有规矩、没有制度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一个人如果没了规矩,就有可能游走在危险的边缘。 综上所述,我认为,规矩就是规则。规则对人类而言,既是行为的准则,也是保护自己的准绳。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读书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读书 家长对孩子读书应该有正确的观念 (1)不要在孩子面前给她下定论:她就不爱看书。 常常会听到家长这样说:“老师啊,我也买了很多书,她就是不愿意看,怎么办呢?”我们每一个做家长的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期望值很高,常常恨铁不成钢,动不动就会说你看人家某某学习成绩多好,人家看了多少书,你呢,一点都不爱读书。你总是这样说,她慢慢就会默认自己可能不爱读书,妈妈都说了我不爱读书,时间长了就真的不爱读书了。无论孩子喜不喜欢读书,我们都应该鼓励她,帮她把读过的书记录下来,做得好就表扬,小孩越是得到肯定,就会越加喜欢看书。我们要从观念上改变以往对孩子的看法。有句话说:没有不爱读书的孩子,只有不善于引导的家长。我们不能总是拿孩子跟别人比较,而且每次比较的结果都是别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好,这样做会使孩子产生对立情绪,甚至讨厌读书。 (2)书籍是孩子的娱乐工具。 一些父母对孩子读书寄予过高的期望,希望孩子通过多读书,能迅速提高学习成绩、提高修养。所以,父母在读书的问题上特别容易和孩子发生冲突。比如,孩子总喜欢看轻松的卡通书,而父母则希望她们看有教育意义的书。谈到读书,父母大多谈的是“教育功能”,谈的是“一本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但如果我们冷静地想想,是哪一本书改变了我们,使我们成为现在的自己?又有哪本书能改变你的孩子的一生呢?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信息开放时代,她们面临着比我们当年多得多的选择。除了书,她们可以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机,听录音带,甚至可以进入计算机网络。现在,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降低对读书的期望值。读书是孩子的一种娱乐,或者说,读书首先具有娱乐功能。在大多数情况下,书籍是孩子们的娱乐工具之一,孩子不会为了学习而去看书。父母如果硬要把读书发展为一种单纯的教育工具,那么,孩子对它的态度就会像对待课本一样,丧失兴趣了。我们一定要明确,想要让孩子喜欢阅读,一定要让她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只有在她觉得这件事很有意思时,她才会主动去做。父母千万不要太急功近利,只考虑到读书对孩子学习的价值,而忽略了它的娱乐价值。 (3)读书不是孩子自己的事。 孩子上学了,认的字也多了,我们就认为她可以自己看书了。其实,儿童阅读,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很小的时候,她们的所谓阅读,其实主要是在听大人们讲。大人把书买来,看着书,把故事讲给她们听,她们感动、快乐,在哭哭笑笑中受到教育。现在孩子虽然认字了,但她的专注程度有限,家长不要认为给她一本书她就可以自己安静地看半个小时。 如何帮助孩子使读书成为习惯 (1)营造一个好的读书环境。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就是先让自己成为爱读书的家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好孩子——教育专家给家长的100条建议

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好孩子 ——教育专家给家长的100条建议 教育篇: 1.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 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早上好,请,谢谢,晚安”等等。 3.让孩子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4.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用耐心、用爱心、用开心,心是长着眼睛的! 5.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揭孩子的伤疤。 6.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 7.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8.给孩子讲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9.不要把当年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 10.关爱孩子但适当时候适当的惩罚也是需要的,不要护孩子的短。 11.教育并不一定仅仅讲道理,有时适当能够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 12.结合孩子的表现,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 13.对幼儿实行艺术教育,培养幼儿高雅的审美情趣,注意引导、丰富幼儿的感性理解,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有益的。 14.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不要让他们长时间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亲,不利于教育。也许没有科学道理,但绝对适用。 15.注意培养孩子的善心。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教会孩子微笑,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对人生。 17.对孩子不要乱许愿,承诺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兑现。 18.要常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长应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 19.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同时给一定的压力和责任! 20.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再表现自己。 21.从来不说孩子比别的孩子差。 22.绝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 23.在孩子干的事情中,持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 24.不要吓孩子。以免造成孩子过度胆小、怕事。 25.不要当众批评和嘲笑孩子,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 26.不要对孩子过度严厉。以免孩子惧怕、害羞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面善心恶的性格。 27.不要过度夸奖孩子。以免孩子养成“沽名钓誉”的不良习气。 28.不要暗示孩子做不良的事。比如,打架一定要打回来、自己的东西不给别的吃、乘车不购票等。

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学习家庭教育以来,感觉到在生活中最难把握的就是宽严有度,宽就是爱,严就是规矩。真正做到宽严有度就是儒家讲的“中庸”,孔老夫子说:“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意思是中庸已经是 最高的智慧了,人民很少有能做到中庸的人。所以这对我们来说绝 对是最重要的课程,如何做到宽严有度,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最近看到了一个蒙迪驯马的故事,深受启发,看来我们人类真的需 要向动物学习了。 蒙迪出生在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的一个牛仔家庭,他的父亲是 当地非常有名气的驯马师,并且办了一所培训学校,专门培训牛仔 如何驯马。我们想像驯马很容易,其实每一匹马都要接受很长的训 练才能让马鞍放在马背上。那时的驯马方式都是经过祖祖辈辈传下来,它不叫驯马,而叫碎马。光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个过程充满着 残忍和暴力的气息,就是击碎马本能的意志,让马驯服。在实际过 程中,牛仔们先把马拴在一根柱子上,然后把马的一条后腿用绳子 吊离地面,这样马很容易失去平衡。每当马出现反抗行为时,马就 会重重的摔在地面上。这样残酷的训练一般要持续两到三周,马才 会被驯服。蒙迪从小对马特别有感情,看到父辈们驯马的过程很内

疚也很难受,他总是默默的对这些马说:“我知道这对你是不公平的,我实在也没有别的办法,因为我们无法交流。但是我一定要找 到一个人道的驯马方法让你明白我的意思,让你自己愿意来接纳和 顺服这一切。” 小小的蒙迪因为这样一份深深地同情和爱,开始认真观察野马,看马与马之间如何交流。他惊奇的发现,在野马群中,领头的竟然 是一匹母马。最让蒙迪感到惊讶的是,母马如何教育小马的过程。 小马有不好的行为时,母马就会把小马赶出马群,让它单独在离马 群四五十米的地方待上一个小时。然后母马会走到小马身边用各种 肢体语言进行交流。此时小马就开始绝对的服从。蒙迪感觉不可思议,为什么母马用这种方式惩罚小马呢?他翻阅了很多资料后才发现,原来远离马群是一种极其严厉的惩罚。因为在自然界中,马和 其它合群动物一样,只有群居生活,它才会有安全感。一旦离群就 很容易成为猛兽的捕猎对象。所以当小马被赶出马群后,它本能中 的恐惧就会笼罩全省。一旦看到母马接近自己,就会非常驯服。明 白这个道理后,蒙迪就幻想自己能用马的肢体语言和野马进行交流。一年后,他进入野马群,先分离一只野马,随后在旷野中追逐了将 近24个小时,野马开始停下来。蒙迪就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和它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