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认识真理

实践认识真理
实践认识真理

第四章实践认识真理

一、本章目录

第一节、认识的发生、发展、目的和本质

一、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二、认识的本质

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过程

一、主体认识的要素和结构

二、认识的辩证过程

第三节、认识的结果及检验

一、真理和谬误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四、真理与价值

二、本章重点

一、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的过程

三、认识的结果

改造世界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方式,而为了更自觉、更有效地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就必须深入研究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活动的本质特征、真理的本性及其与价值的关系。第一节认识的发生、发展、目的和本质

一、实践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将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研究中,使之产生了革命性变革。实践决定认识,认识的发生、发展与其有着本质的联系。

实践形成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活动使主体和客体产生了分化,使作为实践主体和认识主体的人最终从自然界中脱离出来。动物与自然界是浑然一体的,无所谓主体和客观之分。人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主体,渐渐能够把自我和对象区分开来,明确意识到自己是活动的发起者,主体具有了独立的地位。人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形成了关于客体的稳定的、一般的知识,产生了以观念方式把握客体的可能性,这就是认识。

实践活动促进人脑的生理发育和认识图式的形成。从生理结构来说,由于人类在实践活动中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地接触到客观世界的各种关系和属性,面对着越来越大量而复杂的信息,使得人的脑量急剧增加,生理结构发生质的变化,最终形成了大大优越于猿猴等高级动物大脑的神经生理结构。从社会角度来看,人在实践活动中还形成了比生理结构更为重要的社会性认识结构。人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工具实际操作对象,活动逐步协调,使人的运动器官和感觉思维器官得到训练,使外部的实际动作方式发生了向内部的观念动作方式的转

化,即内化,并使后者的结构与前者保持一致。这就形成了主体所特有的感知和思维的模式,即在人脑中以逻辑的形式固定下来的认识图式。这种图式是主体认识活动的内在基础。

实践促进了思维载体的形成。具有社会性的实践活动需要相互合作、彼此协调,因而需要相互交流,这就产生了语言和符号。人们通过语言和各种符号使认识超越了个体经验的狭隘范围,并能传承和掌握人类千百代的经验,大大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另外,语言的形成使人能够在观念中对客体进行思维操作,使人对客体瘀观开把握成为可能。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正确思维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人们在实践接触到各种客观事物及其复杂的现象和关系,并通过变革客观对象而使其各种特征暴露出来,从而获得认识。一切科学知识都是人们实践经验的总结,实践出真知。在这个问题上,应正确处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反对天才论。

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发展,不断给人们提出许多新的问题,迫使人们去研究和解决。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实践还提供了解决认识课题的经验材料,并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推动了人们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提高。例如,人类认识以及将要攻克艾滋病的历史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结论。

4、实践认识的目的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获得了正确认识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能动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以往哲学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的使命不仅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变世界。如果不去实践,再好的理论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反对一味地"为科学而科学"、"为知识而知识"。

二、认识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同于唯心主义认识论,形而上学唯物论和不可知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决地把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个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作为正确的认识路线,反对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首先是反映论,坚持从客观到主观,从物质到精神的路线,把反映论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可知论,它将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过程,彻底克服了不可知论,确立了唯物主义可知论。首先,通过实践,我们自己能够制造某一自然过程,使它按照它的条件产生出来,并为我们的目的服务。其次,通过实践,我们能够制造出人工认识手段,加强和扩大了感觉器官的能力。再次,在实践基础上,人的思维能力又得到发展,而凭借大脑的思维能力,我们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按它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和每次现实来说,又是至上的和有限的。"因此,世界上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尚未认识的东西,没有绝对不可能认识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实践观和辩证法引入认识论,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消极直观的反映论,科学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能动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立足于实践的观

点,全面分析和说明了人对世界反映的社会性、主体性和能动性。人与世界的关系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出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人是在自觉地、主动地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反映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指出人对世界的能动反映是充满矛盾运动的辩证过程,认为认识是思维对客观世界的永无止境的接近。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贯穿于认识论,科学地说明了人的认识的全过程,即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辩证发展过程,科学地解决了实践和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和谬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等一系列的辩证关系。

反映、信息与选择

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始终伴随着信息的进程。信息是同世界的物质过程、能量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普遍现象,是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通过相互联系而实现和保留的某一事物形态、结构、属性和含义的表征。从信息角度来看,反映的发生,其实就是一个物质系统以某种方式接收和保留另一物质系统信息的过程。主体认识客体就是主体通过一定手段从客体中获取信息,并经过加工、改造即信息交换,使之在主体头脑中建构出一个与客体具有同构异质关系的观念系统的过程。

在反映过程中,主体对信息有选择作用,主体一般不会也不可能接收对象的全部信息。首先是主体的感觉器官等神经系统的选择,其次是人的思维活动进行的自觉的能动的选择。人的选择不是主观任意的,既受被反映客体的制约,又受逻辑思维方式和方法的制约。

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主体不仅要对来自客体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变换,而且要按照正确反映客体的要求,把这些信息在大脑中重新组合成为观念的体系,这就是建构。建构是主体在思维中对客体信息的重构过程,是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突出体现。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不是形成直观映象,而是重新组织和重新构造。

认识对实践的导向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决定认识,但并不是否定认识对于实践的巨大反作用。实践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本身就包含着认识的因素,需要以正确的认识作为先导。

认识活动的方式和发展过程等方面有其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规律。知识和理论体系具有自身的矛盾运动和逻辑规律,认识成果一旦成为逻辑体系,就产生了自身的矛盾、问题和自我发展的独特规律。认识有其相对独立性,所以能指导实践。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等提出了"知行终始不相离"、"知行相资以为用"、知行"并进而有功"的正确观点。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一是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会达到预期效果;二是错误的理论指导实践,会对实践产生消极乃至破坏的作用。

正确处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对当代大学生来讲,意义尤其重大。大学生既应该坚持实践第一的基本观点,又应该努力读书,重视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过程

主体认识的要素和结构

感性和理性

感性是主体感官的感觉、知觉、表象的能力,通过它们与外界事物接触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表面的、片面的、外部联系的认识就是感性认识。

理性是主体思维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能力,通过这几种抽象思维能力而获得的

关于事物的全面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认识叫理性认识。

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是认识过程中的主导因素。

非理性因素

认识主体是一个有意志、有情感,并有认识能力的统一整体,意志、情感和认识活动不可能不发生相互影响。实际上,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以理性因素为主导,非理性因素参与其中的复杂过程。

非理性因素一般可作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狭义来看,在人的知、情、意三大类意识要素之中,"知"包括了主体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属于人的理性因素。"情"和"意"一般不以理性思维为基础,在主体结构中属于非理智、非认知的方面,被称为"非理性"因素,它包括动机、信念、欲望、信仰、本能、习惯等等。广义来看,人们又时常把认识过程中不能被逻辑思维概念所包含的主体心理形式,也当作"非理性"因素。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主体心理形式虽然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同逻辑的、自觉的理性思维相比,具有不自觉、非逻辑性等特点。它包括幻想、想象、顿悟、直觉、猜测、灵感等等。

人的认识活动总有情绪情感的因素贯穿于其中,并受到它们的激发或抑制。积极的情感会给认识活动注入活力和生气,推动认识的发展。好奇心、兴趣、求知欲等都同人的情感密切相关。当人对从事某种认识活动缺少热情和情感,或者情绪消沉时,人的认识能力就受到抑制,认识过程就受到阻碍。激情可以打破思维的平静,使人爆发出智慧的火花,但过度的激情也会使人失去理智,造成思维混乱或逻辑矛盾。

意志因素也是激发或抑制人的认识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意志首先是人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克服障碍或困难的能动的主观条件。其次,它能调控情感情绪因素,能把理智和情感统一起来,用理智控制情感,又用情感激发理智,去实现预期目标。

认识主体意识的复杂结构

在人的认识活动中,主体不可能完全依靠理性因素,也不可能完全依靠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和理性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在认识过程中,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思维活动十分重要。这种逻辑加工的特点是严格的程序性、规范性。人们在运用这些逻辑加工方式处理事实材料时,还需要非理性因素加入。幻想、联想、直觉、灵感等非逻辑因素与逻辑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往往有这种情况,人们不是事先掌握了全部充分的事实材料才去进行逻辑推理,而是凭借少量事实的启示,通过创造性联想,运用大胆的想象,把复杂的对象纯粹化、简约化,进行创造性构思,从而得到对事物的本质、结构或规律的认识。当然,非逻辑的思维活动不能脱离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活动单独进行,相反,它们必须以一定的逻辑思维活动为基础。

认识运动的辩证结构表现为,认识的发展既不是单纯的按逻辑程序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也不是单纯的无逻辑或非逻辑的跳跃、飞跃的过程,而是逻辑的循序渐进过程和非逻辑的跳跃上升过程的有机统一。双方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组成人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由现象向本质的飞跃。

二、认识的辩证过程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认识过程从本质上看,主要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非理性因素不能形成独立的完整的认识过程。

感性认识揭示的是事物表面的、外部的特征,具有直接性、具体性和表面性的特点,是认识的起点。但感性认识没有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而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关于事物全面的、本质的和内部联系的认识,具有间接性、抽象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虽然是两个不同的认识阶段,但它们之间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又依赖于感性认识。其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两者总是交织在一起,感性认识之中有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之中有感性认识。任何一次认识以及每次认识的任何阶段,都既不可能只有感性认识,也不可能只有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这种飞跃首先需要大量的反映客观实际的可靠感性材料,其次必须经过理性思考,将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客观依据是客观世界本质与现象的统一。现象和本质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对立: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本质是一般的、抽象的;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是外露的,本质是内藏的,等等。另外,现象之中还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假象作为一种特殊的现象,它与本质的对立表现得最为突出和明显。正因为现象和本质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对立,才需要进行科学研究,从现象中把握本质,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现象和本质之间存在着对立,但本质又不在现象之外。本质就在现象之中并通过现象表现出来。假象也是本质的一种表现形式,只不过它是以特殊的否定的方式表现本质而己。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也没有不表现本质的现象,现象和本质又是一致的,具有统一性。现象和本质的一致性和统一性,为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供了客观的可能性。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认识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是从理论认识走向实践,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首先,从认识世界来看,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补充、修正和发展。人们在实践中得到的认识只有再回到实践中去,看其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才能判断其是否具有真理性。

其次,从改造世界来看,认识的目的也是实践。理论只有化为群众的行动,才能变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为了实现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首先必须有正确的理性认识,这是前提。其次,必须从实际出发,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再次,要为群众掌握,变为自觉行动。另外,还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无限发展

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

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需要多次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才能完成。从客观方面来看,事物的发展及其本质暴露的程度、科学技术条件等对认识活动有限制。从主观方面来看,认识主体的主观状态等等对认识活动有限制。

认识的无限发展

客观世界从时间和空间上来说,都是无限发展的,这决定了人们的实践和认识也必然是一个无限发展,无限深入的过程,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必将是一个无止境的接近过程,永远不会到达终点。"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过程是主观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矛盾运动,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种统一是具体的,即主观认识同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这种统一是历史的,即主观认识同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第三节认识的结果及其检验

为了进行实践,人们必须要求自己的思维尽量充分而又准确地反映客观世界,这就提出了认识的真理性问题。认识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排除谬误获得真理,并在真理的指导下改造世界。

真理和谬误

真理及其客观性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都具有客观性,即"客观真理"。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検导 彩强凸鄣摹W⒁庥肟凸酃媛傻那 稹?/P>

坚持真理一元论,反对真理多元论。反对唯心主义真理观。

真理和谬误

谬误是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歪曲的反映。

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真理和谬误相互对立。真理和谬误在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中,是相伴而生的。谬误产生的原因是:首先,认识过程十分复杂和曲折;其次,认识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再次,认识受到主观条件限制。第二,真理和谬误相互统一。首先,两者相比较而存在;其次,在一定条件下,两者相互渗透,互相转化。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从唯物论角度来看,真理是客观的;从辩证法角度来看,真理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认识的确定性、无条件性。

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的不确定性,有条件性。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相对是绝对的一个成份,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之和构成绝对真理。人们对于自然或社会的认识,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的认识,所以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但在这一条件、范围和程度上,又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在这个限度内它永远不能被推翻,并作为一个稳定的因素保留在客观真理的体系中,所以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是一个过程,永远处在由相对到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人类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接近绝对真理的过程。毛泽东说:"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

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问题上,要注意反对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两种倾向。绝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认为人的认识一下子就可以穷尽一切,获得终极真理,把已获得的相对正确认识当作千古不变

的教条。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都是绝对主义的表现。相对主义把真理的相对性绝对化,不承认真理的绝对性。它认为,既然认识只是在一定范围、条件下的认识,因此它总要被新的认识所代替。所以,真理只能是相对的。这种相对主义把真理的相对性理解为主观随意性,陷入了唯心主义和诡辩论。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首先是由真理的本性决定的。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而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只停留在主观认识范围内是无法解决的。因为认识如果不和被认识的客观对象联起来,就无法确定它是否符合实际。同样,客观事物本身也无法充当标准,回答不了某种认识是否与之相符。所真理就要求一种能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这就是实践。

其次,实践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是唯一标准。第一,实践是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但它本身超越了主观认识的范围,是唯一能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第二,实践是有直接的现实性的优点,即能够把主观认识变成客观现实,把思想、理论在现实中实现出来,引出一定的客观效果,从而能把原来的认识同客观现实相对照,检验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如果符合,这就说明原先的认识是真理。

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指实践对认识的检验是客观的、科学的和不可动摇的,具有确定性和无条件性。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是指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和有条件性。

实践标准与逻辑证明

在真理标准问题上,有各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如把"圣人之言"作为检验真理的权威标准;把"有用"作为准绳的实用标准;把多数o承认作为尺度的大众标准等等。另外还有逻辑标准,主张真理就是逻辑上的清楚明白,认为科学命题之间、科学命题和科学体系之间的一致就是真理。

逻辑标准有其重要作用,但不能代替实践标准。

逻辑证明的重要作用表现在:

逻辑证明给实践提供理论的指导。

逻辑证明使实践经验由特殊提高到普遍。

逻辑证明可以证明实践无法直接检验的科学理论的正确性。

逻辑证明虽然有重要作用,但它不能代替实践证明,成为独立的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这是因为:

逻辑证明要以实践为基础。

逻辑证明的结论是否正确,最终要由实践来检验。

四、真理与价值

价值及其特点

价值是事物对人的需要而言的有用性,是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一种事物或现象由于其具有的一定属性,能够?足主体某种需要,对于主体具有积极的肯定的意义,就被主体认为是有用的、有意义的,即有价值的。

价值不是一种实体,而是主体和客体之间一种特定的关系,即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价值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体性。

客观性可从两方面来理解。第一,价值虽然同人的需要有关系,但不是由人的需要单方面决定的,价值必须有其产生的客观基础,这就是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所固有的属性。第二,人的需要以及需要满足的程度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总是为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所制约的,这是理解价值客观性的关键。

主体性指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物,而是物趋近人。再一方面指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价值在根本上体现的是主体的创造性本质。

实践既是把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相联系、相统一的现实基础,也是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并使物向人趋近的可靠根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确立的,又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科学的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基础,也是理解各种价值现象的关键。

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

人类进步的历史活动以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为主题,遵循两个基本原则,即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

真理原则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包括人自身),追求和服从真理。价值原则指人类必然并必须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动物只有一个尺度,即该物种的本能和本性。而人却有两个尺度,一个是客体尺度,即对象的本性和规律;一个是主体尺度,即人自己的本质和规律。人高于其他动物,能够意识到这两个尺度,并在行动中自觉地把二者结合起来。真理和价值就是这两个尺度在人的活动中的表现。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主要有:

首先,真理原则是侧重于客体性的原则,价值原则是侧重于主体性的原则。

其次,真理原则是人的活动中的条件性原则,价值原则是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原则。

再次,真理原则是社会历史活动中的统一性原则,价值原则是社会历史活动中的多样性原则。真理一元论决定了统一性原则,价值主体多元化决定了多样化原则。价值原则是主体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真理和价值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作为人类活动的两方面基本内容的精神实质,是相互补充的。它们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具有内在联系,通过相互补充、结合构成完整的人类活动的内涵。脱离了真理的价值就失去了正确方向和轨道,脱离了价值的真理就失去了意义。

真理和价值作为人类活动追求的两个目标,必须并且能够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来解决二者的冲突,使之以某种方式达到一定程度上的统一。一般来说,这种调节总是要使价值服从真理,使需要服从可能,使暂时服从长远,使局部服从全部。而从整体上看,两个原则是相一致的。

真理和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贯通、相互引导和检验标准的一体化。

真理与价值是相互贯通的。首先,它们在人类活动中互为前提。无真理指导,价值就实现不了,没有价值推动,真理也不能坚持与发展。其次,两者互相适用。真理原则在价值生活中适用,对于任何价值认识,首先要考虑它的真假问题;另一方面,价值原则也适用于真理问题,对于任一真理,总有一个有无价值的问题。

真理与价值相互引导。在人类活动中,总是不断地从真理走向价值,从价值走向真理,实现两者之间的过渡。真理从被发现到进一步具体化完善化,是朝着更深刻、更h面理

解人的生活条件和人本身的价值的方向前进,这表明真理的发展趋向于价值。而人们对价值的不断追求,也引起人们去探索制约价值实现的各种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

真理与价值检验标准一体化,实践是检验真理和价值的共同标准。人们不仅通过实践检验人的认识和行为,而且通过实践确定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和价值评价。真理的检验过程和价值确定过程,往往是同一实践过程的两个侧面。实践不仅既是价值标准又是真理标准,而且是价值和真理统一的标准。价值与真理是否达到了统一,也要通过实践来证明。

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是具体的统一,因为二者是在一定的实践条件下的有条件的、相对的统一。实践是具体的,在实践基础上人们认识和发现的真理是具体的,而提出的价值要求和所能实现的程度、范围也是具体的,由此,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也必然是具体的统一。

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是历史的,是因为二者的统一是随实践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打破旧的统一、实现新的统一的矛盾运动过程。不断发展的实践推动真理由相对向绝对发展转化,从而也给人们的客观需要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因此,给价值与真理的统一提出了新的矛盾。

正是在真理与价值的相互作用中,实践才不断向前推移发展,人类才不断从自在世界走向人化世界,从必然走向自由。真理与价值的具体历史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条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习题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习题1.(2010江西上高二中月考)温家宝总理指出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2010年的各项工作,其中科学发展观属于 ①意识②认识③真理④科学理论 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真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B.真理是人的思维结果 C.真理是对规律的反映 D.真理是主观的 知识点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2010福建厦门六中期中)上海迪士尼项目获国家有关部门核准,“米老鼠和唐老鸭”等动漫产品将对以“喜羊羊和灰太狼”等为代表的国产动漫业构成严峻挑战。业内专家表示,在美国曾经有过“沃尔玛定律”,即一般超市难以在沃尔玛超市的周边地区生存下来,但这条定律在中国并未得到印证。因此,我国民族动漫产业也有望与上海迪士尼形成“竞争共存”的态势。“沃尔玛定律”现象,表明 A.真理是具体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C.正确的认识只有一种,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D.真理具有普遍性,必须把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运用于另一条件中 4.(2010福建厦门六中期中)有人在网上发帖《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短短两天内回复数达30多万条,点击人数超过760多万。而真实的贾君鹏本是一个普通的正常人。网友对他展开了“人肉搜索”,他的家庭等隐私在网上被披露,许多网民张冠李戴,还常常添油加醋,致使贾君鹏被公司除名、亲人离他远去,最后被逼疯进了精神病院。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件事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 A.网络上的言论毫无真理可言,必须远离网络 B.在利用网络信息时,必须正确甄别真理和谬误 C.人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总是难免的

实践认识真理

第四章实践认识真理 一、本章目录 第一节、认识的发生、发展、目的和本质 一、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二、认识的本质 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过程 一、主体认识的要素和结构 二、认识的辩证过程 第三节、认识的结果及检验 一、真理和谬误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四、真理与价值 二、本章重点 一、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的过程 三、认识的结果 改造世界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方式,而为了更自觉、更有效地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就必须深入研究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活动的本质特征、真理的本性及其与价值的关系。第一节认识的发生、发展、目的和本质 一、实践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将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研究中,使之产生了革命性变革。实践决定认识,认识的发生、发展与其有着本质的联系。 实践形成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活动使主体和客体产生了分化,使作为实践主体和认识主体的人最终从自然界中脱离出来。动物与自然界是浑然一体的,无所谓主体和客观之分。人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主体,渐渐能够把自我和对象区分开来,明确意识到自己是活动的发起者,主体具有了独立的地位。人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形成了关于客体的稳定的、一般的知识,产生了以观念方式把握客体的可能性,这就是认识。 实践活动促进人脑的生理发育和认识图式的形成。从生理结构来说,由于人类在实践活动中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地接触到客观世界的各种关系和属性,面对着越来越大量而复杂的信息,使得人的脑量急剧增加,生理结构发生质的变化,最终形成了大大优越于猿猴等高级动物大脑的神经生理结构。从社会角度来看,人在实践活动中还形成了比生理结构更为重要的社会性认识结构。人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工具实际操作对象,活动逐步协调,使人的运动器官和感觉思维器官得到训练,使外部的实际动作方式发生了向内部的观念动作方式的转

实践出真知(整理精校版)

实践出真知 作文辅导 1130 1541 实践出真知 呆在井里的青蛙永远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么美丽;躲在窝里的母鸡永远不知道头顶的天空多么宽广;仅被一根麻绳拴住的大象永远不知道自己只需稍稍用力便能获得自由。青蛙只需坚持便能爬出深井;母鸡只需努力便能飞越栅栏;大象只需用力挪动身体便能获得自由。是他们没有能力完成吗?不,不是的。是因为他们从不去实践,从不去尝试。 大家都知道“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伽利略凡事不但喜欢多想一想,还要去试一试。他并不像其他人那样照宣教条,而是大力提倡观察和实验。他对亚里士多德的“如果把两件东西从空中扔下,必定是重的先落地”的理论提出了怀疑。伽利略认为不管是轻是重,他们从高空落下时,都同时落地。当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被奉为金科玉律,自然没有人相信伽利略的话,于是年轻的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进行试验,当伽利略左手拿一个铁球,右手拿要重十倍的另一个铁球爬上斜塔两手同时撒开时,只见两只球从空中落下,“咣当”一声,同时落地。他以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因此,他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用行动告诉我们:只有实践才是最重要的,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战国时期,有个叫赵括的人,他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自以为天下无敌。但他缺乏实践与经验,不知道活用,只是纸上谈兵。在长平之战后期代替廉颇担任赵军主帅,由于指挥错误而使得赵军全军覆没,自己也冲阵战死,赵军四十万人尽数被秦军活埋。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上山才知山高低,下水才知水深浅”。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我们了解的更深刻。万事开头难,只有做了第一次,才会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练习题及详解答案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练习题及详解答案 1. (2013 ?) 该漫画(作者:周锐) 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 ②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 ④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围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 ②④ 1. B 2. (2013 .) 正如当初无人能预测1450年的印刷术、1750年的蒸汽机、1950年的晶体管会带来何等影响,而今我们仍然无法预测3D打印将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如何改变世界。这说明() A. 新代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D. 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 C 3. (2013 ?) 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域和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会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富有力的“民间深层经验”。这表明() A. 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 B. 文学创作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 C. “民间深层经验”体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性的统一 D. 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是对其家乡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 3. C

4. (2013 ?天津) 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煽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都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 ) A. 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 B. 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 C. 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围 D. 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 4. B 1. (2015 .模拟) 下列对“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在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认识中,真理只有一个 B. 真理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C. 任何人都必须承认认识的真理性 D. 在真理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1. A 2. 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围,这说明了() A. 真理是普遍的 B. 真理是有条件的 C. 真理是主观的 D. 真理是绝对的 2. B 3. (2013 .全国大纲) 说:“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这段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真实和可靠 ②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形成“好主意”的前提条件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冥思苦索无助于“好办法”“好主意”的产生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设计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基本属性;列举分析历史史实,理解真理的具体性。通过分析材料理解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分析说明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真理论的内容,形成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重点难点】 重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难点:理解真理的客观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仰望星空》) 仰望星空,我们感到自身的渺小与人类的渺小。探索宇宙的真理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这节课我们将跟随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来学习《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新课讲授』 一、仰望星空探索真理 (一)真理是客观的 教师设问:人类在探索宇宙时,无疑,非常好奇的一个问题是:谁是宇宙的中心对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曾提出过哪些不同的观点 学生回答。 呈现文字材料——三种观点 教师设问:他们的认识是正确的吗请你判断一下。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反之就是谬误。

学生思考、回答真理的含义。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最基本属性-----客观性 教师设问:我们如何判断刚才的第三种认识是正确的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人、 实践的对象客观世界、实践的手段如我们借助的工具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实践是客观的。另一方面,真理的内容是由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所决定的,因此,真理的内容也是客观的。因此,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教师设问:对宇宙的中心为什么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这些不同的认识都会是 真理吗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它不会因为你身份高低、相貌 的美丑而由真的变成假的,或者假的变成真的。 3、真理与谬误有着明确的界限,不能混淆。 教师设问:俗话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吗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真理与谬误有着明确的界限,不能混淆。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呈现文字材料——牛顿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的适用范围不同 教师设问:量子力学的发现是否表明,牛顿经典力学不再是真理为什么 学生思考得出结论: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2、真理都是具体的

实践出真知的名言

实践出真知的名言 1、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林希元(明) 2、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中)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宋) 4、只有实践能克服经验的错误。——巴人(中) 5、只有实际生活中可以学习,只有实际生活能教训人,只有实际生活能产生社会思想。——瞿秋白(中) 6、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宋) 7、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英.托·富勒 8、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萨迪(波斯)

9、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子思 10、用理论来推动实践,用实践来修正或补充理论。——廖沫沙(中) 11、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鲁迅(中) 12、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毛泽东(中) 13、一个人只有经过东倒西歪的、让自己像个笨蛋那样的阶段才能学会滑冰。——萧伯纳(英) 14、一个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呢?决不是通过思考,而是通过实践。——歌德(德) 15、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运用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小塞涅卡 16、一定是实践和实际的人生经验教给了他这么些高深的理论。——莎士比亚(英)

17、实践,是个伟大的揭发者,它暴露一切欺人和自欺。——车尔尼雪夫斯基(俄) 18、实践决定理论,真正的理论也有着领导行动的功用。——邹韬奋(中) 1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 20、所有的理论法则都依赖于实践法则;如果只有一条实践法则,那么它们就都依赖这一条实践法则。——费希特 21、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陆游(宋) 22、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颜元(清) 23、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陶行知(中) 24、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陶行知(中)

为什么说检验是实践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所谓真理的检验标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及符合的程度。 2、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只能将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而能够联系主客观的桥梁,只有实践。 3、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正是实践这一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使人们的主观观念可以在现实中得到印证,是否符合客观实在,是否取得预想的向良性方向发展的结果,使它成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 请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 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决定和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我们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基本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政治制度等即上层建筑基本适合经济基础要求;另一方面,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距离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方面的需要。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中还有不够完善的方面,在意识形态领域还存在某些落后的、不适合实际情况的东西,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以上情况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这些矛盾处理的不好,加上历史的原因,各地区、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多种所有制及分配方式的存在及个体收入的差距拉大等,就会引发甚至加剧各类社会矛盾。 3、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同时,改革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力,缩小贫富差距,消弥两极分化,化解各类矛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稳定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 商品的价值为什么不能由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 1、由于商品生产者主观条件不同,他们生产同种商品就不会有同一的价值量。一般来说,在相同条件下,即一定的社会背景技术条件下,同种商品的价值量是一样的,差别在于人类劳动。 2、如果由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的价值量,那同种商品就不会有统一的价值量。个别劳动时间是有差别的,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如果让有差别的个别劳动时间来衡量,那么同样的商品就有不同的衡量标准,那么其价值量可能就有很多个,这不是乱套了。 3、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它意味着形成价值量的劳动力和生产条件都必须具有正常的性质。一般来说,商品生产者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即个别商品生产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则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商品就比较/多,价值量就大;但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与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即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减少,因而商品的价值量就减少。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练习题(附答案)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练习题(附答案)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知识点一:真理是客观的1.(2010江西上高二中月考)温家宝总理指出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2010年的各项工作,其中科学发展观属于①意识②认识③真理④科学理论 A.①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真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 性 B.真理是人的思维结果 C.真理是对规律的反映 D.真理是主观的 知识点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2010福建厦门六中期中)上 海迪士尼项目获国家有关部门核准,“米老鼠和唐老鸭”等动漫产品将对以“喜羊羊和灰太狼”等为代表的国产动漫业构成严峻挑战。业内专家表示,在美国曾经有过“沃尔玛定律”,即一般超市难以在沃尔玛超市的周边地区生存下来,但这条定律在中国并未得到印证。因此,我国民族动漫产业也有望与上海迪士尼形成“竞争共存”的态势。“沃尔玛定律”现象,表明 A.真理是具体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C.正确的认识只有一种,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D.真理具有普遍性,必须把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运用于另一条件中 4.(2010福建厦门六中期中)有人在网上 发帖《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短短两天内回复数达30多万条,点击人数超过760多万。而真实的贾君鹏本是一个普通的正常人。网友对他展开了“人肉搜索”,他的家庭等隐私在网上被披露,许多网民张冠李戴,还常常添油加醋,致使贾君鹏被公司除名、亲人离他远去,最后被逼疯进了精神病院。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件事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 A.网络上的言论毫无真理可言,必须远离网络 B.在利用网络信息时,必须正确甄别真理和谬误 C.人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总是难免的 D.真理是有条件的,超出一定条件,真理会变成谬误 知识点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5.(2010浙江温州二中期中)2010 年楼市“疯狂”,房价将继续上涨,房价将彻底崩盘,房价将深度调整,业内人士莫衷一是。这说明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B.公

实践出真知

实践出真知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这也正是马克思的主张之一。 在课堂交流中,学生一致认为:平行四边形可以,梯形可以,正 三角形可以,正五边形可以,就圆形不可以。 师:怎么就圆形不可以密铺呢? 生:圆上没有角,圆与圆放在一起,中间总有空隙,不能密铺。 师:你们确信其他的图形都能密铺吗?有没有怀疑? 生:确信! 师:哦,这么确信?你们拼过吗? 生:没有。 师:那怎么这么确信呢? 生:其他的图形上都有角,拼起来后就不会像圆形那样中间有空隙。 师:哦,善于观察,又善于分析,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大胆猜想,厉害(老师给他们竖起了大拇指)!这样不用动手拼就能很有把握地判断出这些图形哪些能密铺了。 生:开心,脸上洋溢着喜悦。 师:我们动手拼一拼,看拼出来的密铺图案是什么样的好吗? 学生拿出课前已经剪下的教材附页中的图片,很有兴致地拼着,拼好一个就喊老师去看,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当拼到正五边形时,只见他们调整来调整去,就是拼不好,但是谁也不服输,没有人喊不能密铺,一个劲儿在那不停地忙调整。老师等…… 过了好长时间,有个同学说:我怎么拼不起来呀? 老师:怎么会拼不起来呢?刚刚讨论过了,正五边形是可以密铺的呀? 老师:他说他拼不起来,谁拼好了就来帮帮他! 没有人理睬老师,都在那颠三倒四摆来摆去。 老师说:怎么突然冷静起来啦?有没有谁拼好了? 有一个学生苦笑着摇摇头:还没有拼好。 老师问:还想继续拼下去吗? 生:再试试看。拼了一会儿,有很多同学都放下了手里的纸片,在小组中与同学讨论着调整的方法。 又过了一会儿, 学生灰心了:老师,拼不起来。你拼给我们看吧! 老师说:别把希望落在我身上,告诉大家,我拼不出来,过去的许多数学家也都拼过,都没有拼出来! 生一阵笑。 老师又说:刚刚讨论的时候,你们都说能拼出来老师以为要有新的数学家诞生了! 生又是一阵笑。 师:大家敢于向权威挑战,是好事!许多新的科学家就是在否定前人的基础上诞生的。 师:刚刚我们用正五边形来密铺,结果是—— 生:拼不出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 的 社 会 主 义 情 怀 化学化工学院 2013296043 史茹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这是实践高于认识的真正优点,理论不具有直接现实性,但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够直接作用于对象,有效的改造和创造物质对象。可见,尼葛洛庞蒂真正的意思是要以预见为基础,通过实践真正把科学的预测和理论转化为现实。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而又运用于实践”。通过实践得出的认识,只有作用于实践并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够确定认识的正确与否。 所谓真理,就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要判定主观是否符合客观,就必须对主观和客观进行比较。在人的主观认识范围内不可能找到真理的标准,我们不能用主观检验主观,用认识检验认识。客观事物本身也不可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因为客观事物也不能把主观认识和其自身加以对照。真理之所以是真理,并不是因为某位天才人物决定,而是实践检验的结果。 所谓标准,就是具有统一性、确定性、绝对性、客观性的标尺。根据真理的定义,我们知道真理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真理的主观性是指它是人们确定的认识,真理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事物本身及其本质规律。一个“理”是否是真理,衡量的标准,按此说应该有两个,一是人们的确定,一是符合事物。若依人们的确定为标准,则由于人们的确定的主观性导致这个标准没有统一性、确定性、客观性,故它

难为其标准。若依真理的本质就是事物本身及其本质规律而言,则客观性的事物本身及其本质规律作为真理的标准更为确凿;但是事物本身及其本质规律自己不会显现,还需人们通过实践去发现,并且千万个事物有着千万个本身及其本质规律导致这个标准还是没有统一性、确定性、绝对性,故它还是难为其标准。看来,真理的标准还得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这个统一就是主体做出的认识和事物相符合且具有客观性的普适规定,这个普适规定就是“真”。这个“真”就是真理之为真理的标准。简单地说,真理就是“真”的理,“真”就是一个理之为真理的标准。一个“理”是否为“真理”需要检验,但是“真”这个价值规定就不再需要什么检验。 所谓实践,就是一种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是精神见之于物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这样,实践就成为沟通主观和客观之关系的桥梁。人们在实践过程中,能够以一定的认识作为指导改造世界,并直接引出现实的结果。如果人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就证明了这种认识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它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不正确的。 然而实践标准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既确定又不确定。实践标准的绝对性、确定性表现在:其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客观标准。其二,人类的认识归根到底都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从长远看,实践可以检验一切认识。一切正确的认识终将被实践肯定,一切错误的认识终将被实践推翻。而实践标准的相对性、不确定性表现在:其一,实践检验认识是一个过程,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实践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所在时代提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必修四《生活和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的内容。本框题所在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而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单元中最终是由本框内容来实现的。本框题是所在单元的归宿,是对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关系的整体呈现与升华,是如何正确看到我们周围世界问题在世界观上的升华。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等内容,基本具备学习本框题的相关知识和经验。但是本节课的容量偏大,理论性较强,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掌握真理的含义。 ②理解真理是客观的、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理解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具体的事例分析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和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进而懂得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道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去认识真理;感悟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而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教学难点: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客观性)。 五、教学方法 教法:案例分析法:用案例更加通俗易懂,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讨论法:针对某些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讲授法:通过教师对教材有逻辑的分析,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学法:体验式学习、交流合作学习、分析归纳式学习。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用PPT展示德国诗人莱辛的名言:“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宝贵”。让学生谈谈看到这句话后有什么感想?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回答。 (设计目的:开门见山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新的学习探究活动。创设形象情景,引起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讲授新课】 (一)真理是客观的 【教师活动】:创设情境,用PPT展示实用主义者詹姆士的话: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提问学生:詹姆士关于真理的说法错在哪里?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什么样的结论能够被称为真理?如何区分真理和谬误?小组讨论思考回答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总结】:讲解真理是什么: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应,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

实践发现真理

自古以来,无数先辈都曾为我们揭示宇宙奥秘的一角,使后人得以更好地探索未知。前人的真理的确很多,可总有人生搬硬套地使用,因此总会得出不一样的结果。 远在古希腊,远在先秦时期,人们通过实践观察总结出了一些规律,并且能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亚里士多德曾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当时人们对真理的渴求可见一斑。只是真理何其难得,因此人们往往对已有的真理奉为圭臬,却不会去思索为何如此。 亚里士多德曾有一个著名的推论:重的物体下落速度总比轻的物体快。这个推论,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被轻易观察到,因此民众们也默认了这一推论,直到伽利略质疑并用实际的行动打破了这一被奉行多年的人们心中的“真理”。即使如此,当时的很多人仍然坚持己见,反而质疑并妄想令伽利略认识他的错误。但是,我们如今已知道亚里士多德的推论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而成为谬论的,可是,当时对“真理”盲目信奉,不加思考的人们,于现在看来是有多么的蒙昧啊。当你在真理前蒙上了双眼,意味着你再不会触碰到真实。 可是,是否有所质疑,就能抵达真理的彼岸呢? 我国古时便发现了一种现象:南方的橘子,甘甜而多汁;但是到了北方却变得味苦而干瘪。明明是同一种植物,为何在不同地区会有不一样的果实?其实,即便是同一株植物,也会因为所处环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南橘北枳只是个例,但是否由此可见真理也会有适用地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呢?当初在苏联战场上大破敌军的“城市包围农村”战略在中国屡受挫折,反而是“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拯救了

共产党。可见,即使是真理,也并不能完全照抄,生搬硬套只会带来更大的灾祸。即使此时此刻这个真理成立,也许下个时刻就会成为假命题。没有真正的实践,探查不出真理,没有真正的实践,也检验不了真理。因此,有且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得到真理。当橘子来到北方,它会变成枳子;当真理越过时间长河,越过山河大地,也许也会被下个真理推翻。因此,保持真理的准确性,需要时时不忘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指导,并不能完全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它是真理,却也是需要时时更新的真理。它需要无产阶级在它所引导的方向上,用实践走出自己的革命道路。因此,中国有了建国初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并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为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可见即使是真理,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有对时间,地域,人群的适用范围。 对真理的质疑,对真理的审慎,才会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出真理。人们对事物的了解总是循序渐进的。前面的谬论反而会帮助我们找到真理之路。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才能保持真理的纯洁性。

高中思想政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3)》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设计 识记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基本属性;列举分析历史史实,理解真理的具体性。通过分析材料理解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分析说明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真理论的内容,形成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坚 持真理反对谬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 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重点难点】 重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难点:理解真理的客观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观看图片——《你能看到什么》) 导入语:乔布斯是一位非常传奇的人物,他创办的苹果公司在科技界也是一段不朽的传奇。那么,他在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过程中曾遇到过哪些困难与挫折?他又是怎样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乔布斯的脚步,一起《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新课讲授』 (壱)认识真理 材料:通过乔布斯的名言引出苹果强烈的未来概念:大多数时候,你还没把设计给用户看之前用户根本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乔布斯 呈现文字材料: 本世纪初,苹果公司的iMac 电脑一体机并没有配置软驱,而是设置了USB 接口,用它来连接外围的设备。软驱是当时所有的电脑的标准配件。iMac 的设计引起了消费者的强烈不满,甚至当时外界普遍质疑iMac 注定失败。但是,短短几年,软驱被市场淘汰,电脑的发展趋势证明了乔布斯的独到眼光。 教师设问:1)对同一个认识对象,人们的认识相同吗? 2)对于iMac 的设计,哪个观点是真理?什么样的认识,能被称为真理?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真理的含义 认识都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真理与客观对象不相符的认识谬误

关于实践出真知的经典谚语

关于实践出真知的经典谚语 导读:1、钢刀再快也要磨,生铁不打不成货。 2、铁要趁热打,皮要趁湿揉。 3、墙上画饼不能吃,纸上画马不能骑。 4、莫买酿酒女的牛,吃了酒糟多虚胖。 5、守不住狐子洞,缝不成皮褂子。 6、船到桥下自然直,羊走山路一条线。 7、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 8、江湖走老了,胆子吓小了。 9、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10、不走万里路,哪来铁脚板。 11、养花知花性,养鸟懂鸟音。 12、老牛识犁沟,老鸟知夜时。 13、千根柳条编成筐,不编不知编筐难。 14、莫买乞丐的驴,驮过琵琶多虚步。 15、一样的米面,百人的手段。 16、当年的狼娃子,吃过几个羊娃子。 17、不受奸官迫害,不知奸官厉害。 18、肚里几本经,文章见高低。 19、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20、路在人走,事在人为。

21、不进深山,挖不到珍宝;不下苦功,找不到真理。 22、经验是把锁,锢住人的脚。 23、前世被毒蛇夺性命,今日见花绳亦生疑。 24、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5、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26、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27、落在皿底的蜂蜜,味道最为甘美。 28、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有梅花扑鼻香。 29、吃惯的嘴,跑惯的腿。 30、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 31、人到三十五,仅是出山虎;人到四十五,才像山中虎。 32、外行人扎格格,内行人摇盒盒。 33、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形容老师。 34、一步错,步步错。 35、耳过干遍,不如手过一遍。 36、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37、了解水的深度,再去捕抓鱼儿。 38、不吃黄连,不知药苦。 3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0、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41、不登高山,不显平地。

真理在实践中的发展

真理在实践中的发展 【摘要】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和价值。人类从原始社会的钻木取火到现在社会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都是我们一代接一代地去发现、探索的成果。真理是一个认识的历史过程,真理在认识中发展在实践中前进。 【关键词】真理实践认识 一、真理的定义和特点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对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发展具有特别重大意义和价值的社会意识,是人类社会具有的必然要求、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是人们通过认识实践活动,从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运动中发展、界定、彰显和抽取出来的同谬论相对立的元实体事物。真理的标准即真理对人类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2、真理的客观性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真理最根本的特征就在于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就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 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是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得到实践的证实、主观同客观相符合,这种认识就是真理。

二、真理的相对性 1、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限的 任何真理都会受到人类实践水平和范围以及认识能力的限制,它只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认识。客观事物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无限的。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的结构不断地进行着思考,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哲学家提出了地球在运动的主张,只是当时缺乏依据,因此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在古代欧洲,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主张地心学说,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其他的星体都围着地球这一宇宙中心旋转。随着事物的不断发展,天文观测的精确度渐渐提高,人们逐渐发现了地心学说的破绽,直到哥白尼科学地阐明了天体运行的现象,才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创立了日心说。哥白尼的伟大成就,不仅铺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学的道路,而且开创了整个自然界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 2、真理是一个认识的历史过程 真理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一个发展过程。在原始社会,由钻木取火、摩擦生热到了解机械运动转化为热运动,到如今科技高度发展的社会,都是对真理的无限追求的过程。人们的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向绝对真理逐步靠近。 三、真理在实践中发展 1、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通过感觉、知觉、表象三种既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案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西山一中朱自军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掌握真理的含义及特征。 2、通过自主学习及合作,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3、通过情景设置,提高论证和探究能力,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通过PPT展示故事明理的环节“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喜欢改诗。他为同时代的诗人改诗,而且还为古人改诗。有一次王安石看见一首诗中的两句诗:“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王安石看后不觉发笑,心想:“明月”怎么会叫?黄犬怎会卧在花心上呢,于是他提笔改成“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阴”。后来,他游历南方,发现南方有一种鸟叫“明月”,叫声婉转动听;有一种昆虫叫“黄犬”,常在花心飞来飞去。这下子他才明白,那两句诗是对的,而他给人家改错了。”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思考该故事说明了什么?故事说明了①、实践决定认识;②、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2、讲授新课 (1)、真理的含义 教师: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不符合客观对象的认识则是谬误。真理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因此,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的特征 学生:阅读教材47页,对两个观点进行真理性判断,并指出真理具有什么特征? 观点一: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提示:三角形内角和在平面内等于180°,在 球形凸面上大于180°,在凹曲面上小于180°。 观点二:造反有理。 提示:在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时,毛泽东说“造反有理”,指人民要求解放。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十年浩劫中又打出“造反有理”,要造人民政权的反,造社会主义的反。 学生: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教师:正因为如此,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学生:通过“我指你话”环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结合教材知识分析被指定内容的正误,并阐明观点。 规则:将全班分成4个小组,按小组依次选定相应内容并指定对应的小组(不能指定自

实践出真理

实践出真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题记 只专注于书本,不免枯燥乏味。游学这一新模 式的倡导,更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可见纸上得来 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往今来,大凡有所建树者,无不是以心为眼,躬行探求。 司马迁,踏遍千山万水,只为一个真字。当飞 雪和阴霾在东升西落的轮回中湮没成已逝的沧桑时,他便把执著的追求和生命的躬行铺垫成生命 的厚程。一部《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岂可不尽不买,道听流言,司马迁深知,真相需要躬身以求。于是他拖着残缺之躯, 踏遍千山万水,揭开了历史的面纱,终于《史记》成史家之绝唱,他把直相幻化成笔端流淌的华彩,用躬行呐喊出历史的宣言。

三澍,十年隐居杭州,只为实践真理。毕业之后,大学同窗各奔前程。而他一个人跑到杭州,在西湖岸畔流连,或作画,或沉思。偶尔帮人搞装修,工地上的活儿样样舍得起放得下,这段经历,令他受益非浅,诚如他所言:搞建筑设计最忌脱离实际,纸上谈兵!亲身实践,让王澍折挂世界建筑诺奖。 因为知道实践的重要,有了哥伦布避风斩浪,扬帆远航,发现新大陆的壮举;有了哥白尼苦心观测,创立日新说,写出《天体运动》这部巨著;更有张骞鞍前潇洒,开通丝绸之路,鉴真东渡,开辟海上航线。他们无不告诉我们:躬行实践的重要。 赵括的纸上谈兵仍响在耳畔,因为忽略实践,饱读兵书的他只能眼看着士兵被血淋淋地踏在敌军马下。而我们的邓小平能够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使中国日新月异,焕以夺异光彩。

青春路上,走出书本,且行且思,用实践撷一高枝珍果,笑看人生。走在生命路上,勿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用实践赢得一个精彩的人生。

关于实践出真知的经典谚语

关于实践出真知的经典谚语 导读:本文是关于关于实践出真知的经典谚语,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钢刀再快也要磨,生铁不打不成货。 2、铁要趁热打,皮要趁湿揉。 3、墙上画饼不能吃,纸上画马不能骑。 4、莫买酿酒女的牛,吃了酒糟多虚胖。 5、守不住狐子洞,缝不成皮褂子。 6、船到桥下自然直,羊走山路一条线。 7、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 8、江湖走老了,胆子吓小了。 9、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10、不走万里路,哪来铁脚板。 11、养花知花性,养鸟懂鸟音。 12、老牛识犁沟,老鸟知夜时。 13、千根柳条编成筐,不编不知编筐难。 14、莫买乞丐的驴,驮过琵琶多虚步。 15、一样的米面,百人的手段。 16、当年的狼娃子,吃过几个羊娃子。 17、不受奸官迫害,不知奸官厉害。 18、肚里几本经,文章见高低。

19、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20、路在人走,事在人为。 21、不进深山,挖不到珍宝;不下苦功,找不到真理。 22、经验是把锁,锢住人的脚。 23、前世被毒蛇夺性命,今日见花绳亦生疑。 24、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5、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26、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27、落在皿底的蜂蜜,味道最为甘美。 28、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有梅花扑鼻香。 29、吃惯的嘴,跑惯的腿。 30、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 31、人到三十五,仅是出山虎;人到四十五,才像山中虎。 32、外行人扎格格,内行人摇盒盒。 33、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形容老师。 34、一步错,步步错。 35、耳过干遍,不如手过一遍。 36、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37、了解水的深度,再去捕抓鱼儿。 38、不吃黄连,不知药苦。 3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0、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实践出真知议论文高中作文

实践出真知议论文高中作文 【篇一】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 这话一点不错,一个人知识再丰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果 缺少实践,也只能坐守老底,干不成大事业。 我们对于历的长平之战并不陌生。赵国四十万大军被秦全部活埋,堪称世间悲剧,原因也仅仅在于用了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才让 历史留下了遗憾的一笔,假使赵王善于用人,用的是廉颇而不是赵括,我想历史将会改写。这是血的教训,我们应时刻铭记在心,时刻警告 自己,要善于实践。 苏东坡写过一篇《日喻》,说的是:一个天生的盲人不知太阳为 何物,问“有目者”。有人告诉他太阳像铜盘,并敲了敲铜盘让他听; 过几天,盲人听到钟声,就认为是太阳。又有人告诉分太阳的光芒像 蜡烛,并让他摸了摸蜡烛,过几天,盲人摸到了竹笛,又以为是太阳。苏东坡在文章中还说,南方有一种“没人”,能长时间潜在水中,只 因为他“日与水居”。“得于水道”,所以“七岁能涉,十岁能游”,十五岁就能“没”了。假如北方一名“从不识水”的勇士来找“没人”学“没”,“没人”给他讲得再好,他“没”到水里也只有死路一条。 鲁班被茅草上的小细齿割破手指还发现蝗虫的大板牙上也排列着 很多小细齿。鲁班从中得到启发,心想:如果仿照茅草和蝗虫的细齿,来做一件边缘带有细齿的工具,用它来锯树,岂不比斧砍更快、更好吗?鲁班忘记疼痛,转身下山,做起试验来。在金属工匠的协助下,鲁 班做了一把带有很多细齿的铁条。他将这件工具拿去锯树,果然又快 又省力。锯子就这样发明了。这个故事虽说是传说,但是,我们从中 却能够得到这样的启发:实践出真知,钻研出智慧。

马伶、李伶是明朝金陵最红的两位京剧演员,一次,两人在东西 两座戏台上演同一出戏来竞技。两人扮演的都是奸相严嵩。结果观看 马伶演出的观众逐渐被李伶卓越的演唱舞技吸引而去。马伶含羞而退。他连夜出走,投到千里之外的京城,在宰相顾秉谦的门下当了一名差役。因为顾秉谦与严嵩都是一样的奸臣,马伶悉心伺候,更细心揣摩 顾宰相的行为举止。三年过后,马伶回到金陵,与李伶相约再行竞技。结果李伶的观众都成了马伶的戏迷,他们被马伶惟妙惟肖、行神兼备 的表演所折服。正是马伶长达三年的实践活动,为他赢得了如此巨大 的成功。 穿过历史的长河,让我们回到现在。 毛泽东用实践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通过实践人们发现无产阶级才是领导人民取得政权的核心力量;通过实 践人们逐渐淘汰了旧的社会工具,使得人类社会不段向前发展。 古往今来,哪个成才的人没有经过实践。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泡 实行了上千次实验;法拉第为了得到磁与电之间的关系,不也是一次次 实践得来的吗?无数的客观事实证明,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只有 从实践中来,又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真正的科学知识。实践离 不开准确理论的指导,否则在实践中就会迷失方向,无所适从。故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认认真真 学习,扎扎实实做事。 【篇二】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题记 人生路漫漫,需要我们持续学习,持续争取,才会活得精彩。在 学习中,则需要我们付诸行动,动手动脑才会获得真知。不能光说不练,纸上谈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