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

浅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
浅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

浅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

摘要:作为我国减轻环境影响的有力工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不仅仅是对我们污染区的治理,开发区的合理开采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还成为环境规划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从中国环境现状出发,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保护中的一些重要作用,提出一些改进方案。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规划;制度

前言: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自70年代起,就建立的初步的发展模式。进几年来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引进国外先进的程序模式,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创建符合中国需要的环境影响初步分析,环境影响管理检查等工作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环境事业正以稳健的步伐蒸蒸日上。

1.何谓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英文缩写EIA),即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其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2.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开展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在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的模式下逐步发展起来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一项正式的法律制度首创于美国。继美国之后,瑞典、澳大利亚分别在1969年的《环境保护法》和1974年的《联邦环境保护法》中效仿美国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随后西方各国陆续将这项制度推广开来。

我国在1979年的《环境保护法(试行)》中吸取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有益做法,原则规定了扩、改、新建工程时,必须要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这标志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正式确立。1980年的《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范围和内容。1981年和1986年又两度对该办法进行了修订,使之更加完善。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1992年到1994年的3年间,执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项目数分别为36366、34276和31476,分别占当年建设工程项目数的61%、57%和63%。

1998年11月,国务院第10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并予发布实施,该条例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适用范围、程序、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等都做了明确规定。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评价法》正式出台,作为国家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最高立法,它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做出了更加系统、完整和明确的规定,最终从国家法律的高度肯定了这项制度。

(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第一章

习题 1.简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参考答案: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2.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原则。 参考答案: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内容的书面表现形式,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技术文件。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过程中应遵循下列原则: (1)环境影响报告书应该全面、客观、公正,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评价内容较多的报告书,其重点评价项目可另外编写分项报告书;主要的技术问题另外编写专题报告书。 (2)文字简洁、准确,图表清晰,论点明确,典型项目或比较复杂的项目,应有主报告和分报告(或附件),主报告应简明扼要,分报告把专题报告、计算依据列入。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根据环境和工程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进行编写。 3.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1)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总体结构应符合国家环评技术导则的要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 (2)基础数据可靠。若不同来源的同一参数出现不同时应进行核实。 (3)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合理 (4)结论观点明确,客观可信,不能带有感情色彩。 (5)表达准确,篇幅合理 (6)署名符合要求 4.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点。 参考答案: (一)按照现状调查及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点 1.总论 2.建设项目概况 3.环境概况 4.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技术论证 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 8.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9.结论 10.附件、附图及参考文献 (二)按照环境要素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点 1)总论;

浅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

浅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 摘要:作为我国减轻环境影响的有力工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不仅仅是对我们污染区的治理,开发区的合理开采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还成为环境规划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从中国环境现状出发,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保护中的一些重要作用,提出一些改进方案。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规划;制度 前言: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自70年代起,就建立的初步的发展模式。进几年来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引进国外先进的程序模式,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创建符合中国需要的环境影响初步分析,环境影响管理检查等工作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环境事业正以稳健的步伐蒸蒸日上。 1.何谓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英文缩写EIA),即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其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2.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开展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在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的模式下逐步发展起来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一项正式的法律制度首创于美国。继美国之后,瑞典、澳大利亚分别在1969年的《环境保护法》和1974年的《联邦环境保护法》中效仿美国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随后西方各国陆续将这项制度推广开来。 我国在1979年的《环境保护法(试行)》中吸取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有益做法,原则规定了扩、改、新建工程时,必须要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这标志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正式确立。1980年的《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范围和内容。1981年和1986年又两度对该办法进行了修订,使之更加完善。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1992年到1994年的3年间,执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项目数分别为36366、34276和31476,分别占当年建设工程项目数的61%、57%和63%。 1998年11月,国务院第10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并予发布实施,该条例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适用范围、程序、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等都做了明确规定。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评价法》正式出台,作为国家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最高立法,它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做出了更加系统、完整和明确的规定,最终从国家法律的高度肯定了这项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撰写

1. 总论 总论的目的是对建设项目的有关背景情况、项目和环境影响评价的进展工作,基本的编制依据、评价标准、环境敏感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的一个章节,对整个报告书起到提纲携领的作用。 1.1 项目由来 表明项目的由来和建设的必要性,项目的前期工作情况,并说明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要求。 (1)建设项目的建设背景以及由来 根据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摘取其部分关键内容,或者查阅相关资料后进行此段内容的编写,字数不应该太多,表述要简洁、流畅,经过提炼后用一小段文字说明问题即可。(2)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简介 根据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将其主要产品、产量、采用工艺情况进行简单介绍,字数不应该超过50 字。 (3)建设项目的前期进展情况 对建设项目的前期进展情况进行极简单的说明,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化工类项目需要编写环评工作大纲)进行简单回顾,对环评大纲的批复和执行情况进行说明,并标注文件批号与时间。 (4)开展环评的目的和要求 可参考标准范本,对此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进行说明。 1.2 编制依据 一、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是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体现,必须依据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是四个必须遵守的

法律法规,其他法律法规视项目具体内容选定。 二、技术规范工业项目的技术规范为: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Y/T 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HJ/T2.2-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HJ/T2.3—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HY/T 2.4-1995) 。非工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海洋工程类项目海洋环评技术导则,其它有关行业的环评技术规范视项目内容决定(如公众参与导则、规划环评导则、区域环评导则、人体健康导则、石油天然气导则、化工规划环评导则、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等)。 三、项目技术文件指项目的建议书、可研报告或设计文本及其有关部门的立项依据等。如果是技改、扩建项目,还应包含过去项目有过的环评报告及其批复文件等内容;含大纲的报告书应包括大纲专家评审意见及技术评估单位对大纲的评估意见,对于该项目的环评标准的确认函和总量指标函。 四、其他依据包括项目涉及的各类规划和保护条例,以及建设单位要求开展环评工作的委托书或双方签订的技术咨询协议等。需要强调的是有关规划及土地方面的预审意见。 五、建设项目的环评委托书。 1.3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应当采用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确定的标准,评价标准主要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二大类,在明确环境功能的基础上,确定采用的标准。 评价时根据区域水、气、声环境功能类别划分,也包括固废和危险固废,以及当地有要求的其它标准(如中水回用、绿化标准等)。 按环境功能区分别列出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包括浓度限值、排放速率、无组织排放厂界浓度限值等)。确定评价标准时应掌握下列三个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与全过程环保管理的思考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与全过程环保管理的思考分析 发表时间:2020-01-16T11:41:50.997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24期作者:相婷婷[导读]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实施以来对保护环境和社会发展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摘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实施以来对保护环境和社会发展发挥了较大的作用,随着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的推进,需要进一步创新思维,提高环保管理的效率和实效。通过对项目建设主要过程及其环评和环保工作的筛理,从全过程环保管理的思路,重新审视设计、环评以及建设单位和管理部门等在项目各个阶段中需做好的环保工作,从而进一步理清思路,更好地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我国环境保护取得的 可观成果受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影响,为了提高环境保护管理的效果,还需发动创新思维。笔者通过探究项目前期的环保管理,在建设期落实前期的环保要求和措施,投产及运行期完成环保验收和环保管理工作。为今后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保管理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落实放管服及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各部门、各单位共同发挥作用,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效率和实效,落实项目建设在各阶段和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和要求。从建设项目全过程环保管理角度分析,若能对全过程中各个环节、各个单位、各个阶段的环保目标、任务、责任都进一步疏理和明确,做好每个阶段的环保工作,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有效地减小环境影响和保护好生态环境[1]。1项目前期环保管理分析项目前期顾名思义就是项目还没开工时做的准备工作。项目前期需要考虑关于项目方方面面的因素,而环境保护是考虑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项目前期设计工作主要涉及可研、初设、项目施工的图纸设计等。对项目进行选址、选线相关人员务必对当地的基本情况进行充分调研,并征得管理部门的同意[2]。 1.1关于可研设计阶段在项目的可研设计阶段,可研报告对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项目的可行程度,调查的内容就包括了环境保护这一因素。实施项目在环保这个角度来分析,对于比较大规模的项目来说,强化该阶段的源头管控作用十分必要。除此以外,认真比较可研设计阶段项目的选址和选线方案,选出最佳的项目实施方案,从而能够在最初阶段就能对环境起到最大限度地保护作用。 1.2关于环评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在环保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对环评的规划管理工作是保证高效环评及环保审批的重要措施。例如,工业项目现在几乎都是在工业园区内建设,而在工业园区几乎对环评报告进行了编制。理想的规划环评报告通常已经调研和勘察清楚规划地及周边的环境条件,对规划区的整体规模、产业定位有了详细的了解,并估算产业排放的污染物及对环境的影响,据此弄清楚规划区的具体环保和管理办法。一份满足这样要求的环评报告应该是比较简单的,内容很大程度简化的,然而,目前很多的环评报告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如,招商引资下的工业园区的环评只是流于形式,环评工作的进行无法达到理想环评的要求,其调查环境的现状和环评的深度还远远不够。再比如有关生态(公路、输变电)的项目,如果具有较长的线路,则必定涉及很大的范围,如果在规划环评阶段就将线路走向和敏感区充分考虑,那么在环评阶段侧重点就应是将环境影响降到最低,否则在环评报告中要有很大一部分阐述项目与敏感区之间存在的关系和具体解决办法,将方案不断调整,增加了环评次数和延长了环评周期[3]。2建设期 建设期是在环评工作后,这个阶段主要完成项目的初步设计及施工图纸的设计工作。在环评阶段针对项目施工提出的问题需要在建设期实施。 2.1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这个过程是将环评及科研阶段提及的环境保护办法落实在图纸上。通过主体工程的设计过程和有关环保专题能使初设对环保要求得以体现。通常来说,初设假如涉及环保专题,主要是将科研和环评的办法和要求实施,对项目施工过程的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提出一定要求。在初设的前提下进行施工图的设计,具体可进行细化。 2.2施工及环境保护监理建设单位在建设期中需要有效落实环保办法和要求,并且建设单位是责任主体。建设单位建设的项目多数都是经过招标的形式来接受委托的,招标文件和合同上清楚的规定环保的具体措施,需要建设单位给予很高的重视,明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涉及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和任务。各个施工单位就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都做出积极思考。如,某电网公司对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十分重视,设计施工图时特别设置环保工作,并在执行过程中还进行环保专项检查,积极组织各个不同的责任单位召开有关环保工作检查的会议,在会议上踊跃提出发现的问题,并探讨改正,共同将环保工作认真落实在施工阶段。环保监理工作在项目施工中应积极落实,诸多行业已经有比较规范的监理模式,对于环保监理相关部门应将管理工作积极落实。特别是那些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施工项目,要更加注重环保监理工作。有些项目有单独的环保监理,而有些项目依托工程监理展开工作。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环保监理工作,均对项目施工环境保护起重要作用[4]。关于强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为:构建综合监管体系、完善监管内容、明确监管责任。各个部门切实落实监管责任,对审批文件认真负责,检查环评“放管服”事项和技术评估机构、环评单位从业情况。国家有关单位要做到对地方环保制度的实施严格监督和调查。此外,做好监管保障,依法开展环评制度改革、架构并严守“三线一单”、实施清单式管理、做好与排污许可制度的衔接;创新监管方式;强化技术机构管理;加大惩戒问责力度等。3投产及运行期 3.1竣工环保验收工作竣工环保验收工作在原来是由专门的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进行组织的,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任务就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检查,检查项目建设是否遵循环评和环评批复的要求。而现在,竣工环保验收工作,废水废气噪声已经不再受环境保护管理部位负责,而是由建设单位负责。原因是项目建设的组成部分要求有环保的相关措施,这一部分也是衡量工程质量是否达标的重点内容。对于原来的建设单位,关心的是环评获得批复,但对于现在的建设单位,关心的点不止于此,还要关心项目建设后能否满足环境保护的有关标准。 3.2运行期环保管理

中国区域投资环境评估指标系统的构建及综合评价方法

一、引言 投资环境(Investmentclimate)指投资对象在进行投资时所面临的、影响投资行为的自然、经济、科技、管理、社会、法规和政治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称。实际上,投资环境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非常丰富的系统。它包含了对投资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区域范围内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原材料供应、市场化 程度、竞争状况、人力资源、信息渠道、资金融通、纳税负担、社会服务、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社会秩序、 政治形势等这些有利或不利的条件与因素涵盖了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法律、自然地理、基础设施、信息、服务以及政策等方方面面。良好的投资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区域吸引外资的强大“磁场”。因此,自从世界各国从 20世纪60年代开始利用各种指标对其投资环境的优劣和吸引投资者的力度进行评估、监测以来,采用评估指 标及评估方法进行投资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区域吸引资金流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建国5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速度之快,成就 之高,有目共睹。进入新世纪,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增长,通货膨胀率较低,货币坚挺,外债结构合理, 国际收支平衡有余,进口类关税不断降低,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最近中国已经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加上国家已经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将更进一步促使投资环境的改善,中国可望成为世界各国投资者青 睐的比较理想的投资场所。 中国及其大陆31个省级区域(注: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除得益于国家 稳定的改革开放政策、经济持续增长过程中的要素禀赋、制度变迁、技术条件、产业结构、市场环境、法律法 规外,还与良好的投资环境、投资效果、外部国际大环境等因素关联密切。面对新世纪和新一轮的全球资源重组,研究如何构建衡量投资环境优劣及其吸引力大小的指标体系,并研究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对投资环境进行 定量评估,为我国及各个区域评价投资环境质量的好坏、吸引力的大小,及为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制订和决策 的实施,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定量化的参考依据,意义非同寻常。 国外关于通过统计指标或建立指标体系评价投资环境优劣方法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些 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投资冷热图法(冷热图法)、投资环境评分法(等级尺度法)、道氏评估法、关键因素评 估法、相似度法、国家风险评级法、综合评判法和多因素分析评估法等。中国关于投资环境评价的研究,是在 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对大陆各个省市区的投资环境的分析评价,不少学 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主要归功于统计资料的逐步健全和分析工具及技术的支撑。王慧炯、闵建蜀[1]采用 关键因素评估法(又叫体制评估法,专门为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设计)主要从体制的角度按照降低成本、 发展当地市场、获得原料供应、分散投资风险、追逐竞争者、获得当地生产和管理技术等6种投资动机出发, 选择若干关键因素,并采用多因素评估法计算总分来评价投资环境;鲁明泓[2][3]先后分别选择了11项和 10项指标对中国大陆29个省市区(不包括西藏)和45个主要城市的投资环境作了综合分析和评估;郭信昌[4]、张敦富[5]等人也对中国的投资环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分析和评价。不可否认,上述研究对中国区域投资环境的研究作了较大贡献,但也有不少不足之处:或者单从宏观方面来阐述,对中国区域投资环境考查 与定量评估做的还不够;或者只分析硬环境而忽视软环境;或者选择的因素指标虽然包括了投资环境的几个方面,但其使用的统计资料相对单一,而且总量指标(绝对)指标过多而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嫌少,未能全面地 涵盖投资环境的方方面面,因而分析方法虽然比较科学,但结论却前后相差太大,使得这些评估结果未能科学 而准确地衡量和反映中国各个区域投资环境的实际情况,有些结论也与人们通常的看法相差较大,令人难以接 受或让人信服。为什么这些研究的结论差别如此大呢?笔者认为关于中国投资环境的分析研究,主要的缺陷和 不足之处在于,以往研究选择的指标太少,更没有能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系统,从而致使在指标体系选择 方面有一个共同缺点,即没有或很少涉及各个评价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和协调性,定性打分代替定量指标过多, 把西藏也排除在分析和评估之外。另外,评价方法也显得较为单一。

浅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方法

2013-2014学年上学期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课程论文 题目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方法 姓名曾克英 学号114120243 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应用生物教育(A)班 二0一三年十二月

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方法 曾克英生科院 11级应生(A)班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开发任何一项建设项目都必须有一份符合国家标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此文主要从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原则、基本要求和编制要点三方面简述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方法。 关键词:环境概况环境影响预测环保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以来,我国的环境评价无论从技术上还是内容上都发生了重要变化,非污染生态研究评价、清洁生产评价、环境风险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等日益受到重视。近几年,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等文件,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内容的书面表现形式,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技术文件。 一: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内容的书面表现形式,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技术文件。在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应该全面、客观、公正,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

全部工作;评价内容较多的报告书,其重点评价项目可另外编写分项报告书;主要的技术问题另外编写专题报告书。 2.文字简洁、准确,图表清晰,论点明确,典型项目或比较复杂的项目,应有主报告和分报告(或附件),主报告应简明扼要,分报告把专题报告、计算依据列入。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根据环境和工程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进行编写。 二: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总体结构符合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总体结构应符合国家环评技术导则的要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 2.基础数据可靠 基础数据是评价的基础,基础数据如果有错误,特别是污染源排放量有错误,即使选用正确的计算模式和精确计算,其计算结果也是错误的。因此,基础数据必须可靠。若不同来源的同一参数数据出现不同时应进行核实。 3.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合理 环境影响评价预测模式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参数也因污染物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应具体分析,应选择模式的推导条件和评价条件相似或相同的模式。 4.结论观点明确,客观可信 结论中必须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选址合理性做出明确的回答,不能模棱两可。结论必须以报告书中客观的论证为依据,不能带有感情色彩。 5.表达准确,篇幅合理 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文字简练,篇幅不易过长。凡带有综合性、结论性的图表应放到报告书的正文中,对有参考价值的图表应放到报告书的附件中,以减少篇幅。

建设项目现状环境影响评价评价评价评价报告

建设项目现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项目名称:恭城县平安乡北洞源水电站 建设单位(盖章):恭城县平安乡北洞源水电站 编制单位(盖章):恭城瑶族自治县水电站发电协会

编制日期:2016年12月 1 总论第1章 1.1 编制依据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 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法》(1998年4月);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4年8月); (1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8月);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10,2013.6.29 修订;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9.1,2011.8 (16)《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7年1月);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3 年10 月);(1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8年11月); (19)《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1998年11月); (20)《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12月);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1991年7月); (2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9年1月); (2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年9月); (24)《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2002年2月); (25)《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年2月); (26)《关于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2005〕13号); 1 4〕27)《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办〔2012(号);修订;,2010.9.292004.6.3(28)《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号1329)《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修订;,2010.12.22令,2002.2.13年办法》(2010)《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30 日实施);月1月修订,5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规定》(2006(31 [2015]17号;(32)《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33)《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1月);)《土地复垦规定》(1989年(34 ;,2006.1.24 《国务院关于事故

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发表时间:2019-01-03T11:29:28.1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作者:康建勋 [导读] 摘要: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提出到实施已经有二十多年了,作为保护环境的一种主要方式和手段,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仅能够减少环境污染事故的产生,改善自然条件,还可以为环评工作的展开给予法律保障,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 400042 摘要: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提出到实施已经有二十多年了,作为保护环境的一种主要方式和手段,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仅能够减少环境污染事故的产生,改善自然条件,还可以为环评工作的展开给予法律保障,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将结合工作实际,分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实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不足提出的解决措施。希望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活动能够顺利展开。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政策 1 当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缺陷分析 1.1 法律责任的归属问题还不够明确 在一个项目中,项目决策者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假如没有对其行为进行法律约束和责任追究的话,会导致在实际的制度实行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对于环评结果无论好坏都对该项目产生不了任何影响,而会让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在可信度方面降低,大大打击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心,使得评价单位很难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相对应的规定。故此,通过详尽的规定,才能达到我们所预期的效果。另外,更是要将各项规定能落到实处,责任到人。 1.2 我国的环境评价审批机制还不够健全 根据项目制作出来的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报告,最终一般都是要经过相关主管部门执行预审。假如缺少主管部门的预审,那么审批工作就需要经过具备审批权力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来负责。在我国的审批过程中,由于编制部门与审批单位存在重叠的可能性,使得地方政府在审批的时候只顾及眼前的短期发展,从而做出一些对环保不利的决策。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审批部门权力过于集中,缺少了必要的审批监督机制,如果不能及时完善制度,那么环境保护就是一句空话,所有制度的制定都是无意义的。 1.3 缺少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备用方案 对于环境影响评价来讲,主要是提供给决策者较为充足的环境影响信息,促使他根据现有的资料做出争取的抉择。然而,目前在我国并没有除了这项制度以外的其它有效的备用方案,这使得项目决策者并不能借助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获得更加全面的讯息,不能够实现制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时促进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初衷。比如,作为国家重点项目的拟建项目,如果没有通过环评就会对我国的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缺少可替代的方案的话,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减少了环评部门和建设单位的工作量,但是会导致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1.4 公民环境保护意识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度不够高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执行达不到预期效果还和我国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有关。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对于保护好周边环境没有自主意识,这和问题在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但这与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相关部门有关,主要表现在执法部门对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不重视,不能够积极的完成所有环境评价工作,让很多工作都流于形式,让公民无法真正参与,甚至都不明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这一概念[1]。这样一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就无法高效完成,即使是有制度支持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不能落实到实处,这对于保护环境是极其不利的。 2 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策 2.1 制定并健全责任监督机制 《环境影响评价法》主要借助行政处罚来追究已出现的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其中包含审批等,然而却没有对决策者监督缺失进行处罚规定,也没有明确针对决策者方面的法律责任,这不利于相关部门积极主动地履行职责[2]。环评法虽然对编制单位以及建设单位的违法行为提出了相关的规定,不过对于法律责任,环评法还不够成熟,需要不断地完善。 2.2 设置专用审批机构 结合目前我国的状况,编制与审批单位可能存在职权重合的情况,会导致部门权利分散,或者是部门之间相互推脱责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应该设立专门的一个审批部门,甚至可以在评审过程中,通过加强公众参与度,来防止这种权利重合现象发生。与此同时,由于当前项目的环评报告都是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审批[3]。所以,要加强环境评价的组织管理,建立专门的项目审查委员会、专家组以及专家委员会,来规范环境评价工作,对预估结果和评价进行审查,提出明确的意见和结论,为项目审批部门提供参考依据,为审批机构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提供保障,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其他部门对项目审批工作的干扰。 2.3 扩大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立法、政策和替代方案等内容都纳入到环境评价工作。这对于决策者来说具有极其重大的实际意义,能够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并扩大决策者的对环评的认识,更加的全面的实行环境保护评价活动[4]。合理调整有瑕疵的政策法规,使经济同环境的关系更加协调。 2.4 替代方案机制引入环评内容中 一个最佳方案的制定和科学的决策,需要决策者在许多不同的方案中进行权衡和选择。但是在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中,应该在立法中明确规定替代方案的内容,并且要在方案中全面体现出环境与发展的关系[5]。依照国外已有的经验可以看出,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内容就是分析替代方案,找到符合环境和经济平衡发展的最佳方案。任何一个替代方案都要在项目进行决策之前,对该方案涉及的所有技术、工艺、费用、选址、材料和效益做出分析。所以,要完善立法中的与替代方案相关的规定,体现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本质,让替代方案的重要意义得到体现。 2.5 加大环境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这要求我们对国民进行环境教育的时候要有形象化、制度化以及实用化的模范榜样,能够让公众感受到,看得见。让公民从幼儿园开始,到中小学甚至是大学的整个受教育过程中都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利用好现代技术,例如我们所了解的电影、电视和广播等近代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等标污染负荷:把某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稀释到相应的排放标准时所需的介质量,用以评价各污染源 和各污染物的相对危害程度。 2.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等) 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3.环境容量: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4.等效连续A声级:考虑了某一段时间内的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并以一个A声 级值去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 5.环境风险评价:针对建设项目在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6.清洁生产:是指采取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 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7.区域环评: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 对环境的影响。并据此制定和选择维护区域良性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行动规划或方案,同时也为区域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8.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环境质量要求,推算出的达到该目标的污染物最大允 许排放量。 二、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于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迅速的发展。这些行业的发展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它不仅提高了我们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并且还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同时由于很多企业还是以粗放型的经济结构为主。它们很少注重环保问题,也没有足够的意识去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从而导致了一些环境问题的产生。在我国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我们也格外注重环境问题,只有对它有足够的重视并且想办法改善它,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首先我们就得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只有做好这一步,才能更好地改善环境问题。但是就现在而言在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依然有许多问题存在,所以我们就应该找到这些问题,并且想办法解决它。 标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问题;对策 引言 现阶段,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是给我们的环境却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环保工作的重要保障,构建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能够提升环境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现状;其次探讨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对策。 1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中,不仅明确规定了项目建设者的环境保护责任,而且還提出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处理环境影响方面的问题,以此作为科学依据,项目建设工作得以有序展开。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管理的量化分析,采用这种技术手段对环境强化管理,有助于环境保护,也为经济发展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应用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就可以将生态环境中所存在的污染问题找出来,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环境影响评价促使环境保护机制不断地完善,生态系统构建目标逐步实现。应用环境影响评价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就是从环境保护的视角出发,对各种开发建设项目进行评价。这种管理手段具有强制性,也发挥法律效应。 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 2.1人们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执行力度不够 众所周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工作,它不仅要通过观察和评估找出有问题的项目,然后根据一定的追踪和观察找出问题所在,得出结论形成报告,还要通过这些报告找出解决措施,在这过程中还要注重公众的参与度和遵循严格的程序。在工作中,每一个步骤对我们来说都十分重要,环环相扣,每一个过程都不能出错,所以对执行人员的考验也比较大。但是在环境问题影响评价工作中由于人们的惰性和一些其他的原因,经常导致执行力度不够,各个执行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配合,工作的积极性也不够,这样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

环评读书笔记

导则读书笔记 环评导则共分为四部分。分别为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声环境和生态影响。按照以上顺序作读书笔记如下。 首先读的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该导则于2008年12月31日由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并于2009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从目录中可知,主要是由适用范围,规范性文件,总则,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确定等11部分和一些规范性附录组成。由此可以了解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步骤和顺序。 本导则的适用范围是对建设项目或改,扩建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区域和规划环评也可作参考使用。可知,主要是针对项目工程使用的。本标准主要是引用如下文件中的条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对于那些没有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对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术语和定义,通过阅读对以下术语和定义有了新的认识。平常所说的一类功能区和二类功能区及对项目排放比较敏感的区域称为环境空气敏感区。这个定义给我们确定了所需要评价的大致范围。接下来是常规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的区别及大气污染源的分类,可分为电源,线源,面源,体源。通过对污染源和污染物定义的了解,对现实调查有了坚实的基础。再者是污染地形的定义,只有了解定义,才能在现场调查后确定是简单地形和复杂地形。还有就是对气象条件的定义的认识。通过以上的定义的认识,是后续的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的确定的基础。对于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的确定互

联网上有2种,一种是估算模式,另一种是进一步预测模式。前者是一种单源预测模式,是利用预设的气象条件进行计算,后者是多源预测模式,适用单位比估算模式广的多,可以用于一,二级评价工作的进一步预测工作也可模拟污染物在不同时间内浓度的分布,这两种预测模式是我们要重点掌握的,在网站上可以下载。同时也有大气环境保护距离计算的估算模式,目的是计算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 第四部分是总则,主要介绍工作任务和工作程序。是今后的工作的程序和目的的大致说明,步骤如下是调查,分析,预测和评估建议。工作程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通过工作程序图,我们可以清楚明白各阶段需要做些什么,对环评工作开始了初步的认识。 第五部分是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确定。按步骤首先是环境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而主要影响因子为项目排放的常规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其次是标准的确定。最重要的是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选取估算模式计算出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距离,然后按照其判据进行分级。最大污染物浓度重点主要掌握公式%100?=oi i i C C P ,还应注意有些评价等级的确定还需满足特殊的规定。 第六部分是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于不同等级的污染源调查对象也不同,一,二级评价项目需要调查所有污染源,而三级只需调查分析项目的污染源。不同项目调查方法也不同,可以通过收集资料,也可通过现场调查和类比等等方法,哪些方法对应的项目是需要我们应该心里有数的。污染源调查内容一级和二级基本类似,二级可比一级

浅析我国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浅析我国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发表时间:2018-09-30T17:06:47.68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作者:徐金玲 [导读] 在很多方面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在将来的工作开展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应坚持不断丰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并制定合理有效的工作方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改善固有的缺失和不足现象,推动国家向前进步。文章针对我国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徐金玲 身份证号码:23100519900308**** 摘要:现阶段科技发展不断加快,为了得到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必须坚持加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将其有效落实。从客观角度来分析,我国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难度较高,在很多方面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在将来的工作开展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应坚持不断丰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并制定合理有效的工作方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改善固有的缺失和不足现象,推动国家向前进步。文章针对我国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新时代的社会发展中,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果继续按照传统的模式来执行,不仅无法得到预期效果,还有可能在未来工作实践上,造成严重的漏洞。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展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我国现有的一些情况和问题来完成,应坚持在评价的综合性方面得到良好的提升,这样就能够对不同的工作进行更好的整改和优化,确保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我国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一)为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和集中处理创造条件 对于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而言,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得到了高度的关注,若无法合理有效开展工作,必然会导致地方的发展陷入到严重的困境,难以取得良好的成绩。我国开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拥有非常丰富的意义,其能够为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和集中处理创造条件。现如今的城市污染总量开始不断的增加,虽然执行了一些干预手段,可是在全局工作上,并没有做出良好的调整,这就需要在日后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方面,不断的进行改善和巩固。区域环境容量是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前提,通过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掌握大气扩散规律和水体自净能力,进而确定区域环境容量,把单个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纳入总量控制,对区域内各污染源控制分担率、处理率作出合理分配,并采取污染物综合集中处理措施,获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效果。从这一点来看,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能够搜集到较多的数据和信息,在日后的干预过程中,能够拥有更加明确的依据。 (二)促进可持续发展 从长远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不可能永久停留在现有的水平上,而是要保持不断进步的状态,这样才能对相关问题更好的改善、解决,确保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创造出较高的价值。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其能够在很大层次上,对多方面的不足进行有效的解决,对未来工作的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已经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开发建设决策之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可以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区域的环境功能,分析并研究区域环境承载力,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论证开发建设的可行性,进而对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优化、土地利用方向、布局的合理性等宏观决策提出建议。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积极主动应对环境问题的方式,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有利于促进区域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过程中,针对国家持续性发展的推动作用非常显著,日后应继续强化。 二、我国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对策 (一)加强环境调查 就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本身而言,其在实践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影响因素,我们必须坚持在具体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按照科学、合理的模式来进行,将多方面的内容开展合理的干预,这样才能对未来的综合进步,不断的奠定坚实的基础。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认为加强环境调查,能够对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进步产生较大的帮助。第一,环境调查必须选择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完成。例如,我们可以在环境调查的过程中,配合应用3S技术模式来操作,该项技术不仅能够搜集到较多的数据和信息,更加能够在操作的便捷程度上获得大幅度的提升,针对未来的工作进步,可以做出较为卓越的贡献。第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展过程中,还需要坚持从环境的不同特点来出发,尤其是地方环境的一些特殊气候或者是之前出现的严重灾害,这些都是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对象,应坚持做出合理化的融入,这样就能够对将来的工作发展,不断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二)完善评价体系 对于现阶段的科技发展而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很多内容都可以选用不同的技术技术手段来完成,很多工作的实践过程中,都可以创造出较高的价值。本文认为,在今后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当中,必须坚持在体系上不断的完善,针对各方面的疏漏和问题都要做出良好的解决。第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初期阶段,应坚持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已经搜集到的庞杂信息开展良好的梳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工作的可靠性、可行性,同时能够在后续的评价过程中,拥有一定的基础,在评价的综合水平上可以获得良好的提升,减少了既往单一评价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第二,在评价体系的完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部分特殊情况的影响。例如,有些地方缺水严重,有些地方灾害严重等等,这些都是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影响因素,要坚持做出合理的纳入,从而为环境保护和地方建设,提供充足的参考和指导。第三,在评价体系的完善时,一定要对国家的相关规范、标准做出良好的融入,尤其是最新颁布的一些政策,绝对不能出现违规的现象,要坚持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体系上,纳入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这样才能对未来的综合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 (三)加强问题的解决 从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全局工作正在不断的进步,但是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得到妥善的解决,否则很容易对将来的工作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认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优化过程中,必须坚持对问题的解决,投入针对性的手段和方法。第一,要坚持对评价人员的素质做出科学提升,所有的评价工作都需要不同岗位的人员来完成,当人员素质获得提升以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