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高层住宅楼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上海某高层住宅楼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上海某高层住宅楼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花园二期B块5#、6#、7#楼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花园 B块工程,位于花木路南侧,由2幢(5#、6#楼)地下一层、地上30层高层住宅楼及1幢(7#楼)地下一层,地上33层住宅楼组成。地下室层高为4.55、4.65m(7#楼),标准层层高3.0m (其中7#楼标准层层高为2.95m)。

±0.00米相当于绝对标高6.25米,地下室底板厚度1600MM(7#楼1700MM),侧壁厚度350MM,剪力墙厚度为250mm,顶板厚度为180mm,地下室均采用C35、P6商品混凝土浇捣。标准层剪力墙厚度为250,楼层厚度为120mm左右,采用C40、C30商品混凝土。

地下1层—地上5层结构,采用混凝土汽车泵浇筑;5-33层采用固定式混凝土泵浇筑。

本工程混凝土均采用商品混凝土。

本工程外墙采用爬升脚手架。

垂直运输:5#、6#楼设置QT80塔吊一台,7#楼设置QT80塔吊一台,各号房设置人货两用电梯一台。

本工程质量管理目标:5#、6#、7#楼均为优质结构。7#楼争创上海市“白玉兰杯”称号。

主体结构施工时间:2002年9月——2003年6月。

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施工总平面布置见附图。

二、编制依据:

(1)****花园二期B块5#、6#、7#楼设计图纸。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2001)

(4)沪建建(2001)第0907号文。

(5)****花园二期B块《质量计划》。

(6)****花园二期B块《施工组织设计》

三、施工准备:

(1)工程材料:

B块5-7#楼砼均采用“上海****浙工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商品混凝土,该拌站位于浦东新区三林镇。准用证编号:JC-01-128。

混凝土强度等级:垫层为C20,地下室底板、墙板、顶板均采用C35、P6(基础混凝土内掺加UEA-H外加剂),上部标准层结构均采用C40、C30商品混凝土。

5#楼混凝土数量约为7033 M3,

6#楼混凝土数量约为 7030 M3,

7#楼混凝土数量约为7640 M3。

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2±3cm。

(2)原材料质量要求:

1.水泥:±0.00以上结构,强度不低于4

2.5强度等级,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地下室底板1600厚混凝土采用低水化热水泥。本工程使用的水泥必须具有准用证、质保书,按规定进行复试,合格产品方可使用。

2.砂、石:技术指标除应符合(JGJ52-79)和(JGJ53-79)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砂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石子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所含泥土不得呈块状或包裹石子表面,且不得大于1%,吸水率不得大于1.5%。砂不得采用细砂,(细度模数大于2.3)。

3.掺合料:粉煤灰品质在II级以上,掺量经试验确定(粉煤灰掺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的15%,矿粉掺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的20%)。

4.外加剂: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减水剂、膨胀剂等。冬期施工期间考虑掺加早强抗冻剂。

5.水: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控制用水量不大于180KG/M3。

6. 选定配合比时,防水混凝土应通过试验确定,设计等级应提高0.2MPa,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规定:

6.1 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00kg/m3,掺有活性粉细料时,水泥用量不得小于280kg/m3。

6.2 含砂率为35%~40%;灰砂比宜为1∶2~1∶2.5。

6.3 水灰比不大于0.6。

6.4 塌落度不大于120±30mm,施工至高层部位时,本工程最大塌落度控制在180MM以下。

6.5掺用引气型外加剂的防水混凝土时,其含气量控制在3%~5%。

7.商品混凝土塌落度与要求之间的允许偏差(MM):

要求塌落度 允许偏差

<50 ±10

50-90 ±20

>90 ±30

(2)现场作业条件:

施工安排:5-7#楼,按施工总平面布置,沿5、6#楼设置环行通道;地下1层—地上5层,均采用36m汽车泵浇筑;6层开始用固定式混凝土泵浇筑,各号楼均设一道硬管,布置在号楼中间,用弯头、软管接到浇筑位置。

3.1 基础工程应先将基坑内积水抽干、排除,坑内浮土、淤泥和杂物清理干净。

3.2 木模板提前浇水湿润, 墙、柱、梁等模板内的木碎、杂物清除干净,模板缝隙必须严密不漏浆,结构内部设置的钢筋及铁丝不得接触模板。

3.3 复核模板、支撑、预埋件、管线、钢筋等符合施工方案和设计图纸,并办理隐蔽工程验收手续。

3.4 脚手架搭设符合安全规定,楼板浇捣时应架设泵管及运输桥道,桥道下面要有遮盖,浇筑口应有专用槽口板。

3.5地下室穿墙螺杆止水方法:穿墙螺杆上焊50*50钢板止水环,止水环必须满焊。管道穿混凝土墙时,均按防水要求设置止水套管。标准层穿墙螺杆采用PVC塑料套管。

3.6本工程混凝土浇捣前,必须向监理单位报审配合比等资料,取得认可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捣。

四、施工工艺:

4.1.混凝土搅拌:必须严格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规范规定进行控制。

4.2. 混凝土运输:混凝土从拌站搅拌机卸料后,必须及时运至浇灌地点,具体间隔时间按(GB50204-2002)规范要求控制。现场卸料时,混凝土有离析、泌水现象产生时,应在泵送前进行二次搅拌。卸料前,混凝土罐车必须高速运转3分钟,保证混凝土搅拌均匀。在高温天气条件施工下,需特别控制运输过程造成的塌落度损失。为此,在拌站搅拌时应预先估计塌落度损失量,也可采用缓凝型减水剂调节。 4.3. 地下室混凝土浇灌:

5#、6#楼地下室基础底板厚度1.6米,C35、S6混凝土一次性浇筑量:5#楼1026 立方米,6#楼1139立方米。7#楼地下室基础底板厚度1.7米,C35、S6混凝土一次性浇筑量:1254立方米。

B块混凝土工程关键部位:基础底板混凝土,属大体积混凝土;且有抗渗要求。因此必须在施工管理组织中,严格预防、控制混凝土温度,杜绝温度裂缝的发生。

采用2台汽车泵现场布料浇筑,基础底板计划15个小时完成浇筑,地下室墙班及顶板计划12个小时完成浇筑。

4.3.1.底板应连续浇灌,不得留施工缝。

采用“2台汽车泵,分6个作业小组,由西向东,齐头并进,斜坡分层,循序前进,一次到顶”的浇筑方法。采用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混凝土的浇筑方法,保证上下层接缝。每层浇筑厚度30-40CM,混凝土自然形成的坡度,斜坡水平长度限制在20M以内,必要时在下部设挡板。为防止集中堆料,先振捣出料口处的混凝土,使形成自然坡度,然后成行列式由下而上再全面振捣,严格控制振捣时间、振动点间距

和插入深度。

基础防水混凝土采用机械振捣,以保证混凝土密实度。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插入要迅速,拔出要缓慢,振动到表面泛浆无气泡为止。插点间距应不大于50cm,严防漏振。结构断面较小、钢筋密集的部位,严格按分层浇灌、分层振捣的原则操作。电梯井和集水井部位的振捣和铺灰应选择对称的位置开始,以防止模板偏移和上浮。浇灌到面层时,必须将混凝土表面找平,并抹压坚实平整。

在混凝土振捣后,在斜坡底部及模板上部会出现大量泌水,应在两侧模板预留出水口(在基础东侧靠坡道口处留设集水井),用水泵将混凝土沁、积水及时排除。

浇筑时,每隔约30分钟,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以内,对已浇筑的混凝土进行一次重复振捣,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握裹力,增强密实度,提高抗裂度。浇筑成型后的混凝土表面水泥砂浆较厚,按设计标高用刮尺括平,在混凝土初凝前用木抹子抹平、压实,以闭合收水裂缝。

在混凝土底板上二次浇筑侧壁混凝土时,必须将混凝土表面清洗干净,再铺一层3cm厚水泥砂浆(即采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掉石子)

或同一配合比的减石子混凝土。浇第一步混凝土高度为40cm,以后每步浇灌50~60cm,按施工要求规定的顺序、方向浇捣。为保证混凝土浇灌时不产生离析,混凝土由高处自由倾落,落距不应超过2m,如高度超过3m,必须要沿串筒或溜槽下落。

在交接班时,上一班次振捣手必须与接班人员认真落实交接手续,交代清楚混凝土已经和未振捣的部位和界限,以便保证每个部位混凝土均按要求振捣到位。

4.3.2.在现场浇灌地点作抗压、抗渗混凝土试块,按《混凝土试块留

设计划》规定留设试块组数。

3.4.施工缝的位置及接缝形式:底板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施工,严禁任意留设施工缝,并在浇捣过程中,控制混凝土浇捣的范围,避免应混凝土摊铺面积过大,上层混凝土无法及时覆盖下层混凝土,而造成“冷缝”。外侧壁允许在底板标高(-4.6米)以上30CM处留水平施工缝一道。施工缝处采用3MM厚300宽止水钢板,上、下次混凝土浇捣混凝土内各留设150MM。钢板搭接处用电弧焊连接封闭。施工缝在新旧混凝土接槎处,二次继续浇捣前将旧混凝土表面凿毛,清除浮浆使之露出石子,用水冲洗干净后并保持湿润,铺一层30mm厚与墙体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或高砂率混凝土,方可再次浇灌混凝土。

4.3.

5.混凝土养护:

地下室基础底板厚度1.6米(5#、6#楼)、1.7米(7#楼)。属大体积混凝土,必须高度重视混凝土养护期间的温度控制,避免形成温度裂缝。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法定专业检测单位(上海登科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本工程混凝土养护期间的温度监测,控制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度差<25度以下,并根据温度情况,及时采取覆盖塑料薄膜等保温措施。测温要求和做法见《测温方案》。

±0.00米以上结构混凝土,在常温情况下,混凝土浇灌完后4~6h内必须薄膜覆盖浇水养护,3d内每天浇水4~6次,3d后每天浇水2~3次,养护时间不少于14d,墙体浇灌2d后将侧模撬松,宜在侧模与混凝土表面缝隙中浇水,以保持湿润。 每日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足够的润湿状态。

养护用水与拌制混凝土用水相同。

4.3.6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控制

1、温度裂缝的现象:

(1)表面温度裂缝走向无一定规律性;梁板类或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构件,裂缝多平行于短边;大体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