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方程式复习学案

离子方程式复习学案
离子方程式复习学案

离子方程式

考点一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考试标准]

知识条目必考要求加试要求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aa

2.强、弱电解质的概念a a

3.几种典型的弱电解质a a

4.离子反应的本质及发生的条件b b

5.离子方程式bb

(一)电解质及其电离

1.电离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叫弱电解质。

4.依据元素周期表,记忆常见强弱电解质

ⅠA:除LiOH外其余都是强碱。

ⅡA:除Mg(OH)2、Be(OH)2外其余都是强碱。

ⅢA: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ⅣA:H2CO3、H2SiO3均为弱酸。

ⅤA:强酸:HNO3中强(或弱)酸:HNO2、H3PO4。

ⅥA:强酸:H2SO4弱酸:H2SO3、H2S。

ⅦA:强酸:HCl、HBr、HI、HClO4等

弱酸:HF、HClO等。

过渡元素中常见的弱碱:Fe(OH)3、Fe(OH)2、Cu(OH)2、Zn(OH)2等。

注意盐不论难溶、易溶,绝大多数都是强电解质。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

(1)概念: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

(2)离子反应的条件

①生成难溶的物质;

②生成难电离的物质;

③生成易挥发的物质;

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反应的本质

离子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某些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减少。

2.离子方程式

(1)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2)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正误辨析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银和食盐水都能导电,都属于电解质( )

(2)AgCl、BaSO4等不溶于水,都属于弱电解质( )

(3)HClO是弱酸,但NaClO是强电解质( )

(4)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够自身发生电离的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

(5)Na2O固体与水反应:O2-+H2O===2OH-( )

(6)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CaCO3反应:CaCO3+2H+===Ca2++H2O+CO2↑( )(7)Fe(OH)3和稀硫酸的反应:OH-+H+===H2O( )

(8)硫酸铜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SO错误!===BaSO4↓( )

答案 (1)×(2)× (3)√ (4)√(5)× (6)× (7)×(8)×

题组一准确判断概念

1.(2016·金华十校9月调研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能导电,所以金属是电解质

B.Cl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Cl2是电解质

C.硫酸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所以硫酸是强电解质

D.SO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SO2、NH3均是电解质

答案 C

2.(2016·温州8月选考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aSO4的水溶液导电性很弱,故它是弱电解质

B.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C.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多种共价化合物分子

D.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答案C

题组二基本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3NH3·H2O===Al(OH)3↓+3NH错误!。

(2)向NaHSO3溶液中加入过量NaHSO4溶液

HSO错误!+H+===H2O+SO2↑。

(3)小苏打溶液与乙酸溶液混合

HCO\o\al(-,3)+CH3COOH===CH3COO-+H2O+CO2↑。

(4)氧化镁溶于稀硫酸

MgO+2H+===H2O+Mg2+。

(5)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稀盐酸

OH-+H+===H2O。

(6)石灰乳与Na2CO3溶液反应

Ca(OH)2+CO错误!===CaCO3↓+2OH-。

(7)将浓硝酸滴到CaCO3固体上

CaCO3+2H+===Ca2++H2O+CO2↑。

(8)Na2SO4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SO\o\al(2-,4)+2Ag+===Ag2SO4↓。

(9)NH4Cl与NaOH两稀溶液混合

NH+4+OH-===NH3·H2O。

(10)NH4Cl溶液呈酸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同)NH错误!+H2ONH3·H2O+H+。

Na2S溶液呈碱性,其原因是S2-+H2O HS-+OH-,HS-+H2O H2S+OH-。

题组三多重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4.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混合

Ba2++2OH-+2H++SO错误!===BaSO4↓+2H2O。

(2)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

Cu2++SO2-

4+Ba2++2OH-===Cu(OH)

2↓+BaSO4↓。

1.强化记忆盐、碱溶解性

钾、钠、铵盐、硝酸盐都易溶;

硫酸盐不溶铅和钡;盐酸盐不溶银亚汞;

微溶物有四种;强碱都易溶,Ca(OH)2是微溶。

说明:(1)四种微溶物是指Ag2SO4、CaSO4、MgCO3、Ca(OH)2。(2)AgCl、AgBr、AgI、BaSO4及微溶的CaSO4、Ag2SO4都难溶于稀强酸。

2.两种电解质溶液混合,至少电离出两种阴离子和两种阳离子,这四种(或更多种)之间都能两两结合成难电离(或难溶)的物质,这样的离子反应称为多重反应。在写这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时易丢失其中的一组反应。

考点二用分类思想突破跟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考试标准] 必考要求b级,加试要求b级。

题组一连续型

1.指反应生成的离子因又能跟剩余(过量)的反应物继续反应而跟用量有关。

(1)可溶性多元弱酸(或其酸酐)与碱溶液反应。如CO2通入NaOH溶液中:

碱过量:CO2+2OH-===CO错误!+H2O;

碱不足:CO2+OH-===HCO错误!。

(2)多元弱酸(或其酸酐)与更弱酸的盐溶液反应。如CO2通入NaAlO2溶液中(加试):

NaAlO2过量:2AlO错误!+CO2+3H2O===2Al(OH)3↓+CO错误!;

NaAlO2不足:AlO错误!+CO2+2H2O===Al(OH)3↓+HCO错误!。

(3)多元弱酸盐与强酸反应。如Na2CO3溶液与稀盐酸:

盐酸不足:CO错误!+H+===HCO错误!;

盐酸过量:CO错误!+2H+===CO2↑+H2O。

(4)铝盐溶液与强碱溶液反应(加试)

铝盐过量:Al3++3OH-===Al(OH)3↓;

强碱过量:Al3++4OH-===AlO错误!+2H2O。

(5)NaAlO2溶液与强酸溶液反应(加试)

NaAlO2过量:AlO错误!+H++H2O===Al(OH)3↓;

强酸过量:AlO错误!+4H+===Al3++2H2O。

(6)Fe与稀HNO3溶液反应(加试)

Fe过量:3Fe+2NO错误!+8H+===3Fe2++2NO↑+4H2O;

稀HNO3过量:Fe+NO错误!+4H+===Fe3++NO↑+2H2O。

题组二先后型

2.一种反应物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成离子,都能跟另一种反应物的组成离子反应,但因反应次序不同而跟用量有关。又可称为竞争型。

(1)NH4HSO4溶液与NaOH溶液的反应

NaOH不足:H++OH-===H2O;

NaOH过量:NH错误!+H++2OH-===NH3·H2O+H2O。

(2)向含有OH-、CO2-

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为

OH-+H+===H2O;

CO错误!+H+===HCO错误!;

HCO错误!+H+===H2O+CO2↑。

(3)向含有H+、NH错误!的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为

H++OH-===H2O;

NH错误!+OH-===NH3·H2O。

题组三配比型

3.当一种反应物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离子参与反应时,因其组成比例不协调(一般为复盐或酸式盐),当一种组成离子恰好完全反应时,另一种组成离子不能恰好完全反应(有剩余或不足)而跟用量有关。

(1)Ca(HCO3)2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

NaOH不足:Ca2++HCO-,3+OH-===CaCO3↓+H2O;

NaOH过量:Ca2++2HCO\o\al(-,3)+2OH-===CaCO3↓+2H2O+CO错误!。

(2)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反应

NaHCO3不足:HCO错误!+OH-+Ca2+===CaCO3↓+H2O;

NaHCO3过量:Ca2++2OH-+2HCO错误!===CaCO3↓+CO错误!+2H2O。

“定一法”书写酸式盐与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根据相对量将少量物质定为“1mol”,若少量物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离子参加反应,则参加反应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与物质组成之比相符。

(2)依据少量物质中离子的物质的量,确定过量物质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

(3)依据“先中和后沉淀”的思路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考点三突破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四个陷阱”

[考试标准] 必考要求b级,加试要求c级。

1.(2016·浙江10月选考,1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金属钠和水反应:Na+2H2O===Na++2OH-+H2↑

B.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气体:SO2+2OH-===SO错误!+H2O

C.硫酸铵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SO错误!===BaSO4↓

D.碳酸氢钠溶液和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混合:

2HCO错误!+Ca2++2OH-===CaCO3↓+2H2O+CO错误!

答案B

解析A项,不符合电子守恒,应为2Na+2H2O===2Na++2OH-+H2↑;C项,应为2NH\o\al(+,4)+SO错误!+Ba2++2OH-===BaSO4↓+2NH3·H2O;D项,应为HCO错误!+Ca2++OH-===CaCO3↓+H2O。

2.(2016·浙江4月选考,1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MnO2+4H++4Cl-===Mn2++2Cl2↑+ 2H2O

B.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2OH-===SiO错误!+H2O

C.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CO错误!+2H+===CO2↑+H2O

D.铜和氯化铁溶液反应:Fe3++Cu===Fe2++Cu2+

答案 B

3.(2015·浙江10月选考,1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硫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SO错误!+Ba2+===BaSO4↓

B.大理石与稀硝酸反应:CO2-3+2H+===CO2↑+H2O

C.氯化铁溶液与碘化钾溶液反应:Fe3++2I-===Fe2++I2

D.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Mg2++2OH-===Mg(OH)2↓

答案A

1.“拆分”陷阱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中,常常设置“物质是否能拆分陷阱”,氧化物、弱电解质、沉淀、酸式酸根(HSO错误!除外)在离子方程式中均不能拆分。在复习时,应熟记常见的弱电解质、溶解度表及常见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

2.“守恒”陷阱

离子方程式除符合质量守恒外,还应符合电荷守恒,学生往往只注意质量守恒,而忽略电荷守恒,这也是命题者经常设置的“陷阱”。

3.“原理”陷阱

离子反应应符合客观事实,而命题者往往设置“不符合反应原理”的陷阱,如Fe和非氧化性酸反应应生成Fe2+,金属和氧化性酸反应不放H2,忽略隐含反应,不符合配比关系,“===”、“”使用不正确以及忽略反应条件等。

4.“量比”陷阱

在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中,学生往往忽略相对量的影响,命题者往往设置“离子方程式正确,但不符合相对量”的陷阱。突破“陷阱”的方法:一是审准“相对量”的多少,二是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该量。

题组一化学式或离子符号的正确使用

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Na2O2固体与水反应:2O错误!+2H2O===4OH-+O2↑(×)

(2)向NaHCO3溶液中滴加盐酸:CO错误!+2H+===H2O+CO2↑(×)

(3)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CaCO3反应:CaCO3+2H+===Ca2++H2O+CO2↑(×)

(4)Mg(OH)2和稀盐酸的反应:OH-+H+===H2O(×)

题组二离子方程式中的守恒关系

2.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向FeCl2溶液中通入Cl2:Fe2++Cl2===Fe3++2Cl-(×)

(2)向稀硝酸中加入铜片:Cu+2H++NO错误!===Cu2++NO↑+H2O(×)

(3)MnO2和浓盐酸混合加热:MnO2+4H++2Cl-错误!Mn2++2H2O+Cl2↑(√)

题组三有关离子反应的反应原理

3.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将Na投入到CuSO4溶液中:2Na+Cu2+===2Na++Cu(×)

(2)Fe和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3)Fe和稀硝酸反应:Fe+2H+===Fe2++H2↑(×)

(4)Zn和浓硫酸反应:Zn+2H+===H2↑+Zn2+(×)

(5)CuSO4溶液和Ba(OH)2溶液反应:Ba2++SO错误!===BaSO4↓(×)

(6)稀H2SO4和Ba(OH)2溶液反应:H++SO错误!+Ba2++OH-===BaSO4↓+H2O(×)

(7)HS-的电离:HS-+H2O===H3O++S2-(×)

(8)NaHCO3的水解:HCO-3+H2O===H2CO3+OH-(×)

(9)向NH4Cl溶液中滴入烧碱溶液并加热:NH错误!+OH-错误!NH3·H2O(×)

(10)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SO2:2ClO-+SO2+H2O===2HClO+SO错误!(×)

题组四有关反应物用量不同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4.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向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lO-+H2O+CO2===HClO+HCO错误!(×)

(2)少量SO2和NaOH反应:SO2+OH-===HSO-3(×)

(3)向Na2CO3溶液中滴入少量盐酸:CO错误!+2H+===H2O+CO2↑(×)

(4)少量Ca(OH)2和NaHCO3溶液反应:Ca2++OH-+HCO错误!===CaCO3↓+H2O(×) (5)NH4HSO3与NaOH等物质的量反应:NH错误!+HSO错误!+2OH-===NH3·H2O+SO错误!(×)

2018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2化学基本理论第6讲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反应热的计算学案

第6讲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反应热的计算 (对应学生用书第22页) ■储知识——剖解重点难点备考· 1.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六个注意” 2.反应热计算 (1)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

根据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已知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可以把反应热当作“产物”,计算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根据燃烧热数据,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 计算公式:Q=燃烧热×n(可燃物的物质的量)。 (3)根据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差计算焓变 若反应物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E1,生成物新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E2,则反应的ΔH=E1-E2。 (4)利用物质具有的能量计算:ΔH=∑E(生成物)-∑E(反应物)。 ΔH1 B,ΔH1=-ΔH2。 (5)利用反应的互逆性关系计算:A ΔH2 (6)利用盖斯定律计算: 对于存在下列关系的反应: ,ΔH3=ΔH1+ΔH2。 ■对点练——沿着高考方向训练· 1.(2017·哈尔滨三模)可逆反应NO 2(g)+ CO(g) CO2(g)+ NO(g) 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97184066】 A.1 mol NO2气体与1 mol CO气体混合经充分反应放热234 kJ B.若反应开始时加入催化剂,则使E1、E2都变大 C.正反应的活化能是134 kJ/mol D.该反应的反应热ΔH=E2-E1 C[此反应是可逆反应, 1 mol NO2气体与1 mol CO气体混合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34 kJ, A错误;使用催化剂,降低活化能,E1和E2都降低, B错误;根据图像,正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导学案化学方程式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导学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Fe-56 O-16 S-32 Ca-40 C-12 K-39 Mn-55 Cl-35.5 【复习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锻炼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知识梳理】: 一、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变化; (2)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没有增减,也没有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①质的意义 ②量的意义:通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可知 2.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的原则: ;。3.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一“写”:根据事实,左边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物,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时用“+”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连接。 二“配”: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并使之成最简整数比),使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都相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切不可改动化学式中的数字 ............! 一般用最小公倍数法或观察法。 三“改”:将短线改成等号。 四“注”:即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 五“标”:气体用“↑”,液体中生成固体用“↓”,但当 .............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有气体或 固体时,不须标出! ......... 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计算的依据: (2)计算的步骤:①“设”②“写” ③“找”找出之间的质量关系④“列” ⑤“求”⑥“答”。 典型例题分析及点拨: 【例题1】根据所给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 (1)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硝石(KNO3)、木炭、硫粉组成, 点燃后生成硫化钾、二氧化碳和一种气体单质,并产生猛烈地爆炸威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点拨: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的条件,然后在等号的上面标出反应条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黑火药爆炸后的已知产物中少了氮元素,故而产生

九年级化学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案)

九年级化学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案)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教学内容分析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化学方程式是初三化学计算的重要组件。《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这个课题是继上一单元里所学的元素符号,化学式等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并与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构成了九年级化学三个重要的化学用语。它在本单元是联系质量守恒和进行化学计算的“中介”,是进行化学计算的基础,也是整个初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前提和保证,更是解决化学问题的有力武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三单元学习了元素符号,在第四单元学习了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对化学用语有了较好的认识。在知道了化学式的书写,尤其又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学生很迫切的需要知道用化学方程式来表达化学变化。但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时“配平”是难点,要通过反复的练习、讨论、归纳总结出“配平”的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具体化学反应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②、知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③、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④、初步掌握用一些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化学反应的观察、讨论、分析、解决,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五: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六、教法分析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结合教材,考虑到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如化学式写错,没配平,未标明条件,箭头的使用不当或遗漏等。)本节课主要采用学生的活动探究为主线,结合使用讲授式,情景-探究式,讨论学习式的教学模式。同时,本节课在教学策略上侧重于合作式与支架式。 七、学法分析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教会学生如何去

化学式 学案

化学式学案 问题1:元素的定义? 问题2:写出下列元素符号或名称 H N C P Na Al Fe Ba Mn 氧氯硅镁锌铜钙银钾 问题3:指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N2 3H 2 3Cu Fe 问题4: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问题5:下列物质中属于金属单质的是;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属于氧化物 的是;属化合物的是.属于混合物的是. ①空气②氧化镁③氯酸钾④红磷⑤液氧⑥汞⑦水 问题6:填化学式 一组:氮气氩气氢气氦气二组:氖气氧气氯酸钾氧化铜 三组:水氯化钠锌锰酸钾四组:磷硫化锌水银五氧化二氮 问题7:说出下列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1﹚空气中最多的元素﹙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地壳中前四位元素。⑷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氧化物。 ⑸地壳中含量第二的金属元素与空气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问题8:化学式.概念: 1).空气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你能用一种化学式表示它吗? 2).混合物有化学式吗? 3).一种物质可以有几个化学式? 4).一种物质的化学式是怎样确定的? 5).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由原子构成的。如果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化学式又可叫什么? CO2、SO2、O2、P2O5、O2、Cl2、C60、Fe、He、Cu、S、P。 问题9:什么叫单质?单质包括那些内容? 什么叫化合物? 什么叫氧化物? 问题10:下列符号表示意义(1)2N___ .(2)H2O表示的意义. 5Fe2O3中5表示__ __2表示____. 3表示______ 。 问题11:.用数字和化学式表示出: ⑴5个氧分子。⑵10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⑶2个水分子。 ⑷4个二氧化碳分子. 二.根据化学式计算 相对分子质量概念及单位: 1计算下列相对分子质量 Fe O2CO2 P2O5KClO3 Cu(OH)2CO3CuSO4·H2O 2.计算化合物中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 ⑴.一氧化碳(CO)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⑵二氧化硫(SO2)中硫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 ⑶硝酸铵(NH4NO3 )中氮元素、氢元素、氧元素质量比 ⑷.Cu2(OH)2CO3中铜元素、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之间的质量比 3.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分层: a.该化合物物由哪几种元素组成 b.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是多少? c.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 d.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⑴二氧化硫(SO2)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⑵硝酸铵(NH4NO3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4.求一定量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 1. 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式计算 ⑴二氧化碳里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⑵二氧化碳里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⑶11克二氧化碳里含碳多少克; ⑷多少克二氧化碳里含碳有6克? 2.从36克水中最多能制得氧气多少克? 3.某氮的氧化物里,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7:16,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A.NO B.NO2 C.N2O D.N2O5 4.264千克(NH4)2SO4和多少千克NH4NO3中含氮量相同?(三种选做)

【初三】初三化学专题复习导学案化学方程式

【关键字】初三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导学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Fe-56 O-16 S-32 Ca-40 C-12 K-39 Mn-55 Cl-35.5 【复习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锻炼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知识梳理】: 一、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变化; (2)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没有增减,也没有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①质的意义 ②量的意义:通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可知 2.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的原则: ;。3.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一“写”:根据事实,左边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物,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时用“+”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连接。 二“配”: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并使之成最简整数比),使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都相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切不可改动化学式中的数字!一般用最小公倍数法或观察法。 三“改”:将短线改成等号。 四“注”:即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 五“标”:气体用“↑”,液体中生成固体用“↓”,但当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有气体或固体时,不须标出! 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计算的依据: (2)计算的步骤:①“设” ②“写” ③“找”找出之间的质量关系④“列” ⑤“求” ⑥“答” 。 典型例题分析及点拨: 【例题1】根据所给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 (1)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硝石(KNO3)、木炭、硫粉组成, 扑灭后生成硫化钾、二氧化碳和一种气体单质,并产生猛烈地爆炸威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点拨: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的条件,然后在等号的上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5.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主备人:审核人:九年级化学备课组 班级:;姓名:;类别: 学习目标:1、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条原则;2、熟练掌握常见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和方法; 3、熟练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和技巧(重难点)。 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 大家还记得我们前面学习的如何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呢?我们用的是文字表达式,用文字表达式比较繁琐,而且也不能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学习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二、自主学习:阅读P99—101完成 1、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二是要 2、化学方程式中“△”表示“+”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用连接,气体符号用表示,沉淀符号用表示。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物就(标或不标)↑。 三、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小军书写了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1)H2+ O2H2O2;(2)H2+ O2H2O。有的同学认为都错了,为什么呢?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是必须以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2)是要遵守,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3、从原子角度认识化学方程式是如何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1)木炭燃烧:C+O2CO2 原子种类:等号两边都有、两种原子; 原子个数:C原子都为个,O原子都为个。 (2)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H2+O2→H2O 原子的种类:等号两边都为、两种原子, 原子的个数:不相等。如O,等号前有个O原子,等号后只有个O原子,而且原子总个数也不相等,等号前共有个原子,等号后共有个原子。 总结:这样的式子不能称为化学方程式。它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若要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就需要在式子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这个过程称为。 合作探究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1、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说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1)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和的化学式,中间写一条,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时用“”连接;P + O2 ─ P2O5 (2)配: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前面配上适当的,使左右两边每一种原子总数相等。( )Al+( )O2---( )Al2O3( )Fe+ O2----Fe3O4 ( )S+( )O2----( )SO2( ) C+ O2 ----CO2 ( )P+( )O2-----( )P2O5( )KClO3 ----KCl + O2 ( )H2O2----( )H2O+( )O2↑ ( )KMnO4----()K2MnO4+()MnO2+()O2 ( )H2+( )O2----( )H2O ( )CH4+( )O2-------( )CO2+( )H2O

化学式学案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1课时化学式 1.了解化学式的含义。了解化学式前、中有关数字的不同意义。 2.学会根据规定书写和读出一些简单的化学式。 ●温故互查默写30个常见元素符号及名称 化学式 ●自主预习 阅读课文83页,并完成下列填空 1. 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2.任何纯净物都有的组成,每种纯净物只有个化学式,混合物化学式。 3.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氧气,(2)水,(3)二氧化碳2,(4)氮气,(5)氢气,(6)四氧化三铁,(7)硫,(8)氯化钠。 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 4.化学式H2O的意义有:(1)表示水这种物质,(2)表示1个水分子,(3)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4)表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 ●小组讨论 1.化学式能表示哪些意义?其中有哪些意义属于宏观意义?有哪些属于微观意义?请举一例说明。 2.化学式前面和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各表示什么意义? (1)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有几个这样的分子或原子。 (2)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有几个这样的原子。 ●教师点拨 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有几个这样的原子;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几个这样的分子或原子,只表示微观意义。金属、稀有气体和固态非金属的化学式表示3种意义:一种元素;一个原子;这种物质。 ●跟踪练习 1.2H2O中,前面的“2”表示,元素符号H右下角的“2”表示 2.下列化学符号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C,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A.2H B.H2 C.2H2 D.2H2O 3.下列符号只具有微观意义的是() A.2H B.H2 C.H E.H2O F.2H2O 4.既能表示某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H B.2O2 C.N2 D.Hg E.2He 5.O2除可以表示氧气还可以表示:①氧元素;②一个氧分子;③两个氧元素;④氧气由氧元素组成;⑤每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⑥两个氧原子。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①④⑥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焓变的计算学案鲁科版选修4

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焓变的计算学习目标:1.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重点)2.理解盖斯定律的内容。3.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难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的和同时表示出来的式子。 2.意义 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还表示了。 3.实例 C(s)+H2O(g)===CO(g)+H2(g) ΔH=131.3 kJ·mol-1,表示在25 ℃和101 kPa的条件下, C(s)和 H2O(g)完全反应生成1 mol CO(g)和1 mol H2(g)时的热量为131.1 kJ。 微点拨: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仅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或分数,而普通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只能是整数。 二、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1)定义: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都是一样的。 (2)盖斯定律的特点: ①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的有关,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②反应焓变一定。如图分别有三个途径:(Ⅰ)(Ⅱ)(Ⅲ)。 则有ΔH==。 微点拨:化学反应的焓变与反应的过程、条件无关。 2.盖斯定律的应用 (1)科学意义:对于无法或较难通过实验测定的反应的焓变,可应用盖斯定律计算求得。 (2)方法——“叠加法” ①原理:若一个化学方程式可由另外几个化学方程式相加减而得到,则该化学反应的焓变即为这几个化学反应焓变的代数和。 ②步骤

微点拨:“叠加法”思维流程: 找目标→看来源→变方向→调系数→相叠加→得答案。 [基础自测] 1.判断对错(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 (1)热化学方程式前面的系数代表分子数或物质的量。( ) (2)H 2(g)+12 O 2(g)===H 2O(l)和2H 2(g)+O 2(g)===2H 2O(l)的ΔH 相同。( ) (3)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S(s)和S(g)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不同。( ) (4)中,存在关系式:ΔH 1=ΔH 2+ΔH 3。( ) 2.热化学方程式C(s)+H 2O(g)===CO(g)+H 2(g) ΔH =131.3 kJ·mol -1表示( ) A .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 kJ 能量 B .1 mol 碳和1 mol 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 kJ 热量 C .1 mol 固态碳和1 mol 水蒸气反应生成1 mol 一氧化碳气体和1 mol 氢气,并吸收131.3 kJ 热量 D .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收131.3 kJ 热量 3.在298 K 、100 kPa 时,已知: C(s ,石墨)+O 2(g)===CO 2(g) ΔH 1=-393.5 kJ·mol -1 2H 2(g)+O 2(g)===2H 2O(l) ΔH 2=-571.6 kJ·mol -1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 ΔH 3=-2 599 kJ·mol -1 则相同条件下时由C(s ,石墨)和H 2(g)生成1 mol C 2H 2(g)反应的焓变ΔH 4是( ) A .-226.7 kJ·mol -1 B .-326 kJ·mol -1 C .226.7 kJ·mol -1 D .326 kJ·mol -1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如图是NO 2和CO 反应生成CO 2和NO 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

最新2021高中化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 (20)

第12课时练习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胡文2021年 1.石油、煤、天然气等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为缓解能源危机:①可以利用电解水的方法得到氢 气做能源;②可用酒精做能源;③砍伐树木做能源;④应开发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① B. ①和④ C. ②和④ D. ④ 2.下列关于燃料充分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空气量越多越好 B .应通入适量空气 C .固体燃料燃烧前要粉碎 D .液体燃料燃烧时可以以雾状喷出 3.甲烷和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如下:CH 4(g )+2O 2(g )=CO 2(g )+2H 2O (l )△H 1,2H 2(g ) +O 2(g )==2H 2O (g )△H 2, 2H 2(g )+O 2(g )=2H 2O (l )△H 3常温下取体积为4:1的甲烷和氢气混合 气体11.2L (标况),完全燃烧后恢复常温,放出热量为 A.0.4△H 1+0.05△H 3 B.0.4△H 1+0.05△H 2 C.0.4△H 1+0.1△H 3 D.0.4△H 1+0.2△H 3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101kPa 时,1mol 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B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水,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C .燃烧热或中和热是反应热的种类之一 D .在稀溶液中,1molCH 3COOH 和1mol NaOH 完全中和时放出的热量为57.3kJ 5.已知反应X+Y=M+N 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X 的能量一定高于M B.Y 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 和N 的总能量 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6.(09上海19)已知氯气、溴蒸气分别跟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l Q 、2Q 均为正值): 221222H (g)+Cl (g)2HCl(g)+Q H (g)+Br (g)2HBr(g)+Q →→有关上述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12Q >Q B .生成物总能量均高于反应物总能量 C .生成1molHCl 气体时放出l Q 热量 D .1mol HBr(g)具有的能量大于1mol HBr(1)具有的能量 7.(09天津卷6)已知: 2CO(g)+O 2(g)=2CO 2(g)ΔH=-566 kJ/mol Na 2O 2(s)+CO 2(g)=Na 2CO 3(s)+1/2O 2(g)ΔH=-226 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 的燃烧热为283 kJ B.右图可表示由CO 生成CO 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2Na 2O 2(s)+2CO 2(s)=2Na 2CO 3(s)+O 2(g) ΔH >-452 kJ/mol D.CO(g)与Na 2O 2(s)反应放出509 kJ 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 23 8.(09四川卷9)25 ℃,101 k 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 和热为57.3 kJ/mol ,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 +(aq) +24SO -(aq)+2Ba +(aq)+2OH -(aq)=BaSO 4(s)+2H 2O(1);?H=-57.3 kJ/mol B.KOH(aq)+1/2H 2SO 4(aq)= 1/2K 2SO 4(aq)+H 2O(l);?H=-57.3kJ/mol C.C 8H 18(I)+ 25/2O 2 (g)=8CO 2 (g)+ 9H 2O (g );?H=-5518 kJ/mol D.2C 8H 18(g)+25O 2 (g)=16CO 2 (g)+18H 2O(1);?H=-5518 kJ/mol 9.(09全国卷Ⅱ11) 已知:2H 2(g )+ O 2(g)=2H 2O(l) ΔH= -571.6KJ· mol -1 CH 4(g )+ 2O 2(g)=CO 2(g)+2H 2O(l) ΔH= -890KJ· mol -1 现有H 2与CH 4的混合气体112L (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KJ , 则原混合气体中H 2与CH 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1 B.1∶3 C .1∶4 D.2∶3 10. (09重庆卷1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H ?的绝对值均正确) A .C 2H 5OH (l )+3O 2(g )==2CO 2(g )+3H 2O (g );△H=—1367.0 kJ/mol (燃烧热) B . NaOH (aq )+HCl (aq )==NaCl (aq )+H 2O (l );△H=+57.3kJ/mol(中和热) C .S (s )+O 2(g )===SO 2(g );△H=—269.8kJ/mol (反应热)

5.2化学方程式导学案.doc

课题:5.2 书写化学方程式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和意义 【学习重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经典回顾】:1.用质量守恒定律说明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2)13g碳和32g氧气充分反应后,只能生成44g二氧化碳,这一过程符合质 量 守恒定律。 (3)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保持不变。 (4)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体积,等于各生成物的总体积。 【导学过程】阅读课本96页完成下列内容。 【导学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和意义 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方程式表示什么?它与文字表达式有什么不同? 化学方程式:从定性的角度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定量角度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P+O2TP2O5这个式子是化学方程式吗?它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预习自测1】 1.用 _______ 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_____ ,又叫________ O 2.化学方程式2Mg+O2===2MgO的读法是: %1_________ 和________ 在 ____ 条件下反应生成_________ o %1每____ 份质量的镁和_____ 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_____ 份质量

的氧化镁。 %1Mg、O2、MgO微粒个数比_________ 。

水和 份质量的氧气 5 ?计算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只列式子不计算) 点燃 4P+502====2P 205中 P 、02、P2O5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___ 2H 2+02====2H 20中比、02、也0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_____ 2KCIO 3^=2KCI +3O 2 t 中 KC103> KC1> O2的质量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KMn0 === K MnO +MnO +0 f 中 KMnO . K MnO . Mn0. O2 的质 (1) (3) (4) 点燃 3. 在 3Fe+202 Fe3()4 反应中: ⑴反应物是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 O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份质量的铁和 _________________ 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____ 份质量的 四氧化三铁。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 02. Fe 304微粒个数比 , Mn02 一 亠, 4、在 2H2O2 ===2H 20t + Ozf 反应中, (1) 反应物是 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 o (2) 每—份质量的过氧化氢在二氧化猛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 份质量的 (3) H 202>也0、O2微粒个数比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4.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第课时)》学案(新版)沪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4.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第1课时)》学 案(新版)沪教版 【学习目标】 1.记住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2. 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学习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学习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学习过程】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1、.用数字和化学符号来表示: 2个氧分子;3个镁原子;碳酸钙;氧化铝中铝显+3价; 过氧化氢;碳酸;3个亚铁离子;KMnO 4 2、用数字和化学符号来表示下列四辐图片的化学意义 3、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高锰酸钾制氧气 双氧水制氧气 电解水 【新知导学】: 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表示叫做化学方程式。 +7

2、化学方程式须遵循原则:、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一、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活动探究:阅读教材p105 (归纳)1、化学方程式须遵循原则:、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左边写化学式,右边写化学式,中间用“等号”相连。反应物和生成物不止一种时,则在其间用“+”号相连,读做“和”。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即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各种____相等,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注:注明和生成物的。 观察思考:P99 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以电解水为例)? 2.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通常有哪些?如何注明? 3.化学方程式中的“↑”、“↓”有何意义?使用时要注意什么? 活动二、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正确读法:以2H 2 + O 2 2H 2 O为例: 宏观角度读作:。 微观角度读作:。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和含义?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以电解水为例)? 点

化学方程式计算学案1

第三节依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一课时: 课前检测 1、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化学方程式中量的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表格已知了电解水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部分质量,思考并填写表格 【新知】:阅读教材107页〖例7-1〗并归纳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第一组练习】:相对原子质量:Ti-48、Mg-24 H-1 O-16 P-31 Fe-56 1、实验室将12.4克红磷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求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是多少克? 2.钛(Ti)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得:TiCl4+2Mg ==== Ti + 2MgCl2,若要制得24 g钛,需要镁的质量是多少克?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取氧气,若完全分解6.8g过氧化氢, 求:(1)生成氧气多少克?(2)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合多少升?(提示:氧气的密度1.43g/L)【第二组练习】:相对原子质量H---1 Si---28 N----14 C-----12

1、汽车尾气排放出的气体主要有NO和NO2,它们污染环境。可用氨气(NH3)除去有害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 + NO + NO2催化剂2N2+3H2O。若反应后得到2.8g的N2,理论上需要氨气的质量多少克? 2、我国科学家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芯片“龙芯一号”和“龙芯二号”,其芯片的核心部件是以高纯硅单质(Si)为原料制成的。用化学方法制备高纯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X + 2H2 Si + 4HCl 高温 (1)推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计算要获得56 g硅单质(Si),至少需要氢气多少克? 3、我国首台使用二甲醚为燃料的城市客车有效地解决了公交车冒黑烟的问题。 已知二甲醚的化学式为C2H6O,二甲醚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计算完全燃烧92g二甲醚需要氧气多少克。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学案2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能利用键能、热化学方程式和燃烧热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环节一:回顾旧知,解决简单计算 学生活动1:1.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 和H 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反应如下:CO(g)+2H 2(g)==CH 3OH(g) ΔH 1 已知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已知CO 中共价键为C ≡O ),由此计算ΔH 1= kJ·mol - 1; 2.已知Al 2O 3(s)+AlCl 3(g)+3C(s)===3AlCl(g)+3CO(g) ΔH =a kJ·mol -。判断下列变化过程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3AlCl(g)+3CO(g)===Al 2O 3(s)+AlCl 3(g)+3C(s) ΔH =a kJ·mol -1 ( ) (2)AlCl(g)+CO(g)===13Al 2O 3(s)+13 AlCl 3(g)+C(s) ΔH =-a kJ·mol -1 ( ) (3)2Al 2O 3(s)+2AlCl 3(g)+6C(s)===6AlCl(g)+6CO(g) ΔH =-2a kJ·mol -1 ( ) 学生活动2:已知乙醇的燃烧热?H = —1366.8kJ/mol ,根据你所学知识解决以下问题: (1)请根据数据写出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2mol 乙醇充分燃烧产生放出多少热量?1kg 乙醇呢? (3)充分燃烧多少摩尔乙醇生成液态水,才能产生5000kJ 的热量? (4)若充分燃烧生成1mol 液态水,则同时产生多少热量?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导学案2

1 / 2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学习目标】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格式和步骤 3.结合具体题目讲解根据化学方程式已知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另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的格式和步骤 4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和实际意义。 【 重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格式和步骤 【难点】:使学生理解化学计算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 二.【典题例析】 [例题1]加热分解6 g 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分析)1.该题设计的化学变化为2KMnO 4△ ==K 2Nn04十 MnO 2+O 2↑ 2.题目给出的已知量为KMnO 4的质量,未知量为氧气质量 [解](1)设未知量 设:加热分解6g 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2KMnO 4△ ==K 2Nn04十MnO 2+O 2↑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2x158 32 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6 g x (4)列比例式 15826?---g ==32x --- x====0.6g (5)写出简明答案 答:加热分解6g 高锰酸钾可得到0.6g 氧气 在实际运算过程中,还可以再简化些,具体格式可参照例题2。 [例2]工业上电解氧化铝制取单质铝的反应式为:2Al 2O 3通电===4Al+3O 2↑。请计算电解10t 氧化铝可得多少吨铝? [解析]这是一道已知反应物质量求生成物质量的问题。 解:本题可用两种方法解答。 解法1:设电解10t 氧化铝可得铝x 解法2:电解过程中,氧化铝中铝全部生成铝 2Al 2O 3通电===4Al+3O 2↑ Al 2O 3---------2Al 204 108 108 54 10t x 10t x 204:108==10t:x 108:54==10t:x x=5.3t x==5.3t 答:(略) 答:(略) [例3]有一种含水的过氧化氢样品10g ,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完全分解得到3.2g 氧气,试求该样品中过氧化氢的质量。 [解析]这是一道已知生成物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的问题。要求样品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必须先求出样品中纯净的过氧化氢的质量,然后再计算出它在样品中的质量分数。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学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锻炼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课前预习】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不变 元素的和不变 微观:原子的、、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的种类一定改变 微观:的种类一定改变 (3)可能改变的数目可能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 1.书写原则(1)(2) 2.含义:以2H 2+O点燃 2H 2 O为例 (1) (2 ) (3) 三、基本反应类型 用字母A. B. C. D来表示如(1)化合反应:A+B=C (2)分解反应 (3) 置换反应 (4) 复分解反应 【课堂探究】 一、【典题精练】 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其应用 【例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是() A.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 C.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 【例2】为防止煤气逸散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乙硫醇(C 2 H 5 SH)。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 O 6H 2X 4CO 9O S H H 2C 2 2 2 5 2 + + +点燃,则X的化学式为() A. 4 2 SO H B.SO3 C.SO2 D.CO2 【例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并且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5g水受热变成5g水蒸气 B.5g食盐溶解在95g水中,成为100g食盐溶液 C.100mL水加入100mL酒精,体积小于200mL D.木炭燃烧后质量减少 【例4 】a g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得到b g白色固体,此时参加反应的氧气为()A.(a+b)g B.(a-b)g C.(b-a)g D.无法判断 变式训练: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4HNO3=2H2O+4X+O2↑中,X的化学式为() A NO B NO2 C N2O3 D N2O5 2.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这种物质的成分有() A. 只含有碳元素、硫元素和氢元素 B. 一定含有碳元素、硫元素和氢元素,还可能含有氧元素 C. 硫元素和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D. 硫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3.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将2g氢气在20g氧气中燃烧,生成18g水 B.将20mL酒精与2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40mL C.将浓硫酸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溶液质量增加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6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19讲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学案

第19讲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目标要求 1.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认识物质具有能量,认识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知道化学反应可以实现化学能与其他能量形式的转化。 3.能量的转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知道内能是体系内物质各种能量的总和,受温度、压强、物质聚集状态的影响。 4.认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用焓变表示,能进行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能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能运用反应焓变合理选择和利用化学反应。 5.了解盖斯定律及其简单应用。 1.焓变、反应热 (1)焓与焓变 (2)反应热和焓变的关系 反应热是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焓变等于反应热,因此常用ΔH表示反应热。 2.焓变计算公式 (1)根据物质具有的能量来计算 ΔH=E(总生成物)-E(总反应物) (2)根据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计算 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3)根据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来计算 图示 意义a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b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c表示该反应的反应热

ΔH 图1:ΔH=(a-b) kJ·mol-1=-c kJ·mol-1,表示放热反应图2:ΔH=(a-b) kJ·mol-1=c kJ·mol-1,表示吸热反应 3.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 (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 (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 (3)记忆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 ⑤物质的缓慢氧化等。 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的水解;③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④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等。 4.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 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 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如: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表示:2 mol氢气和1 mol氧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水时放出571.6 kJ的热量。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及步骤

[中学联盟]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导学案:1-1-2-热化学方程式(无答案)最全版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 【学习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如何正确书写 【重点、难点】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学法指导】自主预习、小组探究、练习巩固 【自主学习】 二、热化学方程式 阅读课本P2-P3页内容,总结热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热化学方程式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的意义、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和反应热大小的比较方法。 ~ 1、热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能表示和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变化,也表明了 化学反应的变化。 如:H2(g)+ 1/2O2(g)==H2O(l) ΔH= -285 . 8 kJ·mol-1,表示在℃,Pa, mol H2与mol O2完全反应生成态水时的热量是285.8 kJ。(表示完全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的意义 ? 化学计量数只表示,不表示,因此,它可以是数也可以是数。 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化学计量数和ΔH可以同时扩大或缩小的倍数。 4、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①所有反应物和产物都用括号注明它们在反应时的状态(aq_、s_________、l_________、g__________);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一般情况下,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焓值不同,气态液态固体(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反应热△H的位置只能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且中间要留一小段空位表示隔开; △H:吸热用“”,放热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③△H单位kJ/mol中“每摩尔”指的不是每摩尔某物质,而是指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以 “摩尔”为单位时的反应热;大小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④化学计量数表示“”.化学计量数可用分数,但ΔH要相应变化。如: 2H2(g)+O2(g)=2H2O(l)△H=-mol 、 H2 (g)+ 1/2O2(g)=H2O(l)△H=kJ/mo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