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淮安市实验小学万春红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21—22页。

教材分析: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对前阶段学习的各种混合运算的整理,总结运算顺序。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四则混合运算的含义;知道第一级和第二级运算;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这一课是计算课,教材的设计意图旨在通过学生的概括与练习,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学生分析:

学生对混合运算并不陌生,有学过的两步计算做基础,学起三步计算比较轻松,算理及运算顺序都很明确。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对计算题训练缺乏兴趣,计算时马虎了事。因此,教师设计时应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设计理念:

1、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

2、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体验,时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则混合运算的含义,知道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

2、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

力。

教学重点: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混合运算的不少内容,知道了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按照运算的顺序计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提高我们计算的能力。(板书课题)

二、展开:

1、讲解四则运算。

出示三组题:(1)127+308-246 360÷18×200

(2)415-918÷17 68+350×14

(3)64×(76-426÷71)2480÷[(28+34)×5]请同学们说出这几道算式里分别含有哪些运算?

板书说明: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师生一起说:四则运算就是指加、减、乘、除法。

继续板书说明: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第一级运算第二级运算

追问:第一级运算指什么?第二级运算指什么?

2、总结运算顺序。

请三个小组同学分别完成黑板上的三组题,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分小组汇报:

(1)指名回答计算过程和结果,集体核对。

请大家观察第一组题,这两道算式里分别含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只含有同一级运算,从左到右计算。

(2)指名回答计算过程和结果,集体核对。

请大家观察第一组题,这两道算式里分别含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含有两级运算,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3)指名回答计算过程和结果,集体核对。

请大家观察第一组题,这两道算式里分别含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有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师指板书:这就是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大家都记住了吗?

评:分组练习,减少了学生的计算量;比赛的方式,提高了学生计算的兴趣及速度,降低了纯粹计算的枯燥与乏味。

2、练一练(课本21页)。

每人选两题在练习本上完成,比一比谁最快!

展示部分同学的计算过程,集体核对。

三、巩固练习:

刚才我们一起总结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下面这个闯关游戏就利用了今天的知识,顺利闯三关就是今天的胜利者,你有信心吗?

第一关:“火眼金睛”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2×(40+60÷20)72÷[2×(105-87)]

= 12×(100÷20)= 72÷2×18

= 12×5 = 36×18

= 60 = 648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展示几种不同答案,让学生寻找正确答案。

第一关闯关成功的同学请起立,恭喜你们!其余同学加油,还有两次机会。

第二关:“巧思妙想”

按要求在下面的算式中加括号,使运算成立。

(1)最后一步算乘法: 750-50×14-12

(2)最后一步算除法: 960÷75×32-2360

指名说一说加括号时是怎样想的?集体订正。

成功闯过第二关的同学请起立,加油,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第三关:“我最聪明”

把下面的每一组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1)28×5=140

200+140=340

340÷20=17

指名回答做这道题是怎样想的? 总结:做这一类合并综合算式的题目,可以先理清计算顺序,再倒推出综合算式,或者用替换法,把数字换成相应的算式。

今天的胜利者是谁呢?请起立!我们一起用掌声祝贺他们!其他同学也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下一次的胜利者!

评:巩固练习以闯关游戏的形式出现,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充满挑战性,对计算不再有厌烦心理,还会更加仔细地做题,争当胜利者。

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总结了运算的顺序,大家学得很认真,老师很满意。你们自己满意吗?要继续努力!

四、课堂作业:练习五 4、5、7。

总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本书中承前启后,学好这部分内容,对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解题的能力有重要意义。要提高学生计算能力,需要经过一定的练习,而单调的重复练习,会使学生对计算感到厌烦,计算课也会上得沉闷、无聊。考虑到这一点,设计本课教学过程(2)30+75=105 7×400=2800 105÷15=7

时,设计者适当降低了学生的计算量。练习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把三种不同的计算练习变成闯关游戏,学生对此很感兴趣,解题时,也格外谨慎、认真,同时,为了争当胜利者,学生解题速度变快了,正确率也提高了。这三道游戏练习题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又给了他们一定的刺激,让他们轻松、快乐地学习。由此可见,上课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适当变换上课的形式,来提高上课的效率。

2006年淮安市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评比二等奖

此文曾发表于《淮海晚报》

小知识能做大文章

——教学“比一比”一得

淮安市实验小学杨振君

南京师范大学的杨启亮教授曾经说过:“我最崇拜小学老师,特别是一年级老师,因为他们能用一节课四十分钟的时间教学象数字1这样的简单知识,在小知识里做大文章。”确实,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充分挖掘教材的知识因素,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看、想、说、做,一定能做好这篇文章。

在教学“比一比(大小、重量)”一课时,我先神秘地从袋中掏出一红一黄两个球,学生观察后得出红的大、黄的小。教师问;“哪啊个重呢?”“红的重!红的重!”学生异口同声地喊道。“是吗?”我立即让几个学生来掂一掂,“错啦,红的轻!”教师因势利导:“小朋友们,大小是可以看出来的,轻重能吗?”“不能!”师生达成了共识。

这时我又拿出两个大小相当的球,对学生说:“你们知道这两个球哪个重哪个轻吗?”学生一时语塞,有的说红的重,有的说绿的重。“你能用什么办法知道这两个球谁重谁轻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

学生1说:“我们可以用手掂一掂就知道了”。

学生2说:“我是用称来称的,妈妈每次买菜都要称的”。

学生3说:“可以把球扔一扔,扔的远的那个球就轻,扔的近的那个球就重。”(当然,由于孩子年龄较小,无法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

学生4说:“可以把两个球拍一拍,跳的高的那个球就是轻的,跳的矮的那个球就是重的。”

学生5迫不及待地没等老师同意站起来就说:“那还不如直接听声音呢,把两个球一起往下丢,‘砰’的声音响的就重,不太响的就轻。”

学生6又说:“老师,我是用皮筋的,把两个球扣在皮茎一头,用手拽住另一头,皮茎

拉的长的就重,拉的短的就轻。”

几名学生的踊跃感染了全体学生。

学生7着急地说:“我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把它们都放到水里,沉到水底的就重,漂在水上的就轻。”

学生8接着说:“我们还可以拿一块布,小朋友用手拽住四个角,把球放在布上,漏下去多的就重,漏下去少的就轻。”

学生9似乎受到学生8的启发:“老师,我把沙子弄平,把球放上去,洞深的那个球一定重,洞不深的就是轻的。”

也许孩子们的回答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造性却是成人无法估量也无法做到的。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象这样给孩子一点“阳光”,让他们充分的想、充分的说、充分的做,使其“灿烂”起来,将来他们的思维一定是超水平的,他们的创造性也将是超群的。

个人简介:

杨振君,女,38岁,本科学历,淮安市小学数学学会理事。淮安市中青年骨干教师、淮安市学科带头人、“讨论式”实验研究先进个人。曾上过各级公开课几十节,《分数的认识》一课获全国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曾指导青年教师参加省级赛课,获得两次一等奖,市级赛课多次一等奖。

曾在《小学生数学报》、《淮安日报》、《淮海晚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副主编《小学数学开放题教与学》一书;论文《欣慰》获省一等奖;数篇论文、教案获市一等奖。曾参加“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

教学札记

淮安市实验小学杨振君

“我不去想是否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应该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汪国真的这首《热爱生命》,一直深深地鼓舞着我,因为这是一首行者之歌。而教育改

革最大的特征就是行走,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改变为教师伴着学生走向教材。至今我虽已工作了二十余载,但我却从未停止过行走,从未停止过思考。

思考一:

教师犯错

人不是神,是人就会犯错误,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每天都有学生犯错,教师也不例外。

教学苏教版实验课本二年级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时,我要求学生说出下列两种图形的倍数关系,却无意中犯了一个错误,画出了两种不成倍数关系的图形(二年级学习的相关内容在整数范围内):

○○○

□□□□□

()是()的()倍。

题目刚刚出来,学生就大喊:“题目错啦!题目错啦!”“这题不好做!”“是吗?”我强作镇静,“那怎么办呢?谁来帮帮我?”我故意在拖延时间,同时自己也在积极的寻找下台机会和解决的办法。学生一听说要帮老师,二年级小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起来,他们个个跃跃欲试,真的想出了好多办法。

学生1:再添上一个□。

○○○

□□□□□■

(□)是(○)的( 2)倍。

学生2:再添上2个○。

○○○●●

□□□□□

(□)是(○)的( 1)倍或(○)是(□)的( 1)倍。

学生3:○增加1个,□去掉1个

○○○●

□□□□

(□)是(○)的( 1)倍或(○)是(□)的( 1)倍。

学生4:。去掉2个○。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