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育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育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育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作者:————————————————————————————————日期: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溧阳市西平小学戎建平

教学内容:新苏教版教材第34页例题,3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掌握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递等式表达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过程,初步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主动检查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在认识综合算式以及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发展思维的逻辑性。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

听说我们班同学的计算能力很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计算有关的问题,好不好?看屏幕

1、情境导入(录音):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去超市买学习用品(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你能帮小军解决这个问题吗?

要求这个问题应该怎么想?(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根据回答出示:3本笔记本的价钱+1个书包的价钱=一共用去的元数)根据数量关系,你能列算式解答吗?(独立列式解答,师巡视收集反馈材料)

2、反馈:

预案

5×3=15(元)

15+20=35(元) 5×3+20=35(元)

指着分步算式:你是怎样算的?(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再算一共的元数)那这个算式(综合算式)是怎么计算的呢?(也是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也就是先算5×3,再加一个书包的价钱)

这位同学列的算式叫综合算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他是直接写的结果,在数学中为了清晰的表示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我们一般用递等式计算。

3、讲解递等式计算的过程:

用递等式计算时等于号要写在综合算式的下一行,并写在算式的左边,先算5×3得15,没有算的部分要移下来。等于号对齐(边讲解边演示)5×3+20

= 15+20

= 35(元)

你会算吗,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也像这样,用递等式算一算。(一人板贴)

现在能清晰的看出计算过程了吗?15怎么得到的?没算的部分怎么办?

4、比较: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虽然列式不一样,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

它们都是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都是先算乘法)再加1个书包的价钱,数量关系是一样的。

5、有同学列出了这样的综合算式 20+5×3

你会用递等式算一算吗?在练习纸上算一算。(学生计算,教师收集反馈信息)反馈:

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展示评价).

学生交流:观察这些算式,你更赞同哪一个,相互说一说?

集体交流:

(1)校对正确的计算结果. 先算的什么?为什么?

(2) 逐一评价有错误的算式,哪里有问题?

第二个先算5×3得到的15写在前面,就和5×3+20的计算过程一样了呀,与这个算式不匹配。20在前面移下来时也应该写在前面。

第三个算式应先算乘法。第四个:没算的部分没有移下来。(注意提问材料提供的学生是否明白错在哪里)

比较:

20+5×3和5×3+20计算时又有什么共同点?(仍然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仍然先算5×3)

(不管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计算时都是先算乘法)

最后还要答(学生答)

6、解决了小军的问题我们再来看:

(出示情境图录音)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

同学们这个问题你理解吗?要求找回多少元,应该怎么想?

你能说一说数量关系吗?(50元-2盒水彩笔的钱=找回的钱)

根据分析,你能列综合算式解答吗?

(如果你真的遇到困难,老师这里还有爱心小贴士)

出示:爱心小贴士:

列一列:根据分析,列综合算式解答。

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算一算:用递等式算一算。

在练习纸上试一试(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收集反馈材料)。

反馈:

展示收集到的学生的计算过程。(可能出现的情况)

50-15×2 50-15×2 50-15×2

=50-30 =30-50 =30

=20(元)=20(元) =20(元)

学生交流:这三个算式你赞同哪一个?先想一想,再和身边的同学讨论讨论?(同桌相互说说想法)

集体交流:

(1)你赞同哪个?为什么这样列综合算式?(联系数量关系)

50为什么写在-号前面,15×2为什么写在-号后面,你是怎样想的?

(2)这道综合算式先算的什么?为什么?(先算乘法,因为要先求出2盒

水彩笔的价钱)

(3)逐个评讲其它两个计算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在哪里呢?(30写在前面了)(先算的结果未必先写在前面,50在-号的前面应先移下来写在前面)

第三个问题在哪里呢?(注意没算的部分要移下来)

比较:

这个综合算式和刚才的两个算式比又有什么不同?(有乘法和减法)计算时又有什么相同?仍然要先算什么?

7、小结:像这样算式里含有乘法和加法的运算叫乘加混合运算,含有乘法

和减法的运算叫乘、减混合运算。(板书: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刚才我们做了三个混合运算,观察这三个算式,想想计算过程,你有什么结

论?(如得出,则具体化)

(如得不出:则从具体出发:“这个算式里面有什么运算,这个呢?…都是先

算什么?”

引导概括总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请几位学生说一说)

二、巩固练习

1、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1题

先说说每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1)相互说说每一题先算什么?(2)独立计算

(3)做完后选一名同学的展示、校对、评讲,并选择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根据今天学习的结论说一说)

2、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的计算对吗?

把你发现的问题和同桌说一说,并改正。集体交流,说说错在哪里?

3、用递等式计算下面各题

2×36+20 78-12×4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校对,选择一题说说为什么先算乘法?

4、学到现在,回顾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学习一开始有同学直接写出综合算式的结果,后来我们又学会了用递等式计算。信封里还有两道题,你准备怎么算?

出示 50-10×3 53×24+78

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现在你打算怎么算?

为了正确计算,数值大的混合运算应选择用递等式计算。

三、反思回顾

问: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样学的?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算式,想看吗?

出示:30-20÷4×5 看到这道算式,你首先想要研究什么?(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

【教后反思】

一、关于综合算式计算时的书写格式递等式如何教学的问题。

以前学生计算过含两个运算符号的算式,都是直接写出得数,用递等式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递等式是有着固定的书写格式,是一种规范。前几次试上,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思考讨论有没有办法能清晰地表示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学生讨论后,各抒己见。但是递等式的书写形式学生是讨论不出来的。

所以课堂上这个环节费时又费力。而且还达不到目的。这个内容是需要教给学生的,是给于告知学生的东西,包括用递等式计算时等于号的书写位置,第一步没算的部分怎样处理等等都是要教给学生的。然后让学生模仿格式用递等式算一算。

二、关于这节课怎样让学生理解算理并形成算法的问题。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这部分知识很重要,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由于学生长时间习惯了从左往右依次运算,开始学习这部分内容很容易思维定势,导致错误。那怎样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依据应该是数量关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教材的编写意图也是这样。要求小军一共用去多少元,应该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再加上一个书包的价钱。数量关系既是列式的依据,也是算理,为什么要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饯?因为3本笔记本的价饯还不知道。所以要先算,这就是为什么先算乘法的关键。

所以本节课怎样让学生理解算理,重心应该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根据提出的问题想数量关系,分析数量关系,紧扣数量关系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理解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为什么要先算乘法。要不要溯本求

源的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回归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中去,用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去解决新的问题,这样既能训练对数量关系的掌

握,又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但如果没有情境,又该怎么解释?

是不是因为乘法更加简便呢?比如:例题中小军一共用去多少元,为什么不列成5+5+5+20,而想到5X3+20先算5x3,所以先算乘法是因为简便。很有道理啊。为什么先算乘法的问题到底要不要究其根源。我想没有必要,大量的生活经验告诉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在试教过程中设计了一个数数的环节,用乘加乘减的算式表示数数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因为乘法比加法更方便,更优越所以先算乘法。但学生的感悟不深刻,实际的效果不够理想,干脆去掉了这个环节。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内容。本节课是表内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和1-5的乘法口诀后进行教学的。例5通过旋转木马的实例,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并利用计算形如“3×3+2”的题目,知道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用连加、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同时通过利用图式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得计算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实际问题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既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或减法的计算是首次接触,在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不正确的现象。 【教学目标】:1.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法选择】:创设情境、启发诱导、实物演示等。 【学法指导】:知识迁移法、观察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同学们我们前边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现在让我们用这些知识做一个摘苹果游戏,看谁摘的苹果多。

2. . 二、探究新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去游乐场玩儿过吗?(课件出示例5旋转木马图。)那里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一同去游乐场中寻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案[人教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 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 减,实现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 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玉米、香蕉、橘子等水果卡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动画演示)春天,勤劳的小熊种下了一些玉米,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出示主题图)请大家认真看图,从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有4棵玉米树,每棵有3个玉米棒) 生: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列出式子吗? 生:(列式):3×4=?4×3=?3+3+3+3=? (灵活利用课文的主题图,创设宽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小熊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同时动画显示1棵玉米少了1个玉米棒子,小熊的肩上扛着1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结合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小熊掰走了一个,还有几个? 生2: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 (板书: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解决的方法:(教师板书) 3+3+3+2=3×3+2= 3+3+3+3-1=4×3-1=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左边的一列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只有减法,没有乘法。 生:右边的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和减法。 师: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今天我们就学习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真棒,没学之前就能根据图意列出了乘加乘减的算式。谁来说自己是怎样想出来的? 生1:前3棵玉米上,每棵都有3个玉米棒子,最后一棵上有2个,所以列式为:3×3+2。 师:(在3×3下面画一条横线)3×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1:前面3棵玉米,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分数乘法的混合运算及简便运算

分数乘法的混合运算及简便运算 ? 知识点1 分数乘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问题导入 计算 4471558+? 51319106?- 111()662+? 451()384?- 1. 明确运算顺序(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整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 计算 ? 归纳总结:分数乘法的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有括 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 知识点2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 问题导入 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 11112332??e 123123()()435435????e 1111111()2352535+??+?e ? 归纳总结: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 知识点3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的应用 应用一 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例】 计算:31556 ?? 应用二 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例】 计算:5117()678 ?? 应用三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例】 计算:11()4104 +? 举一反三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a c b c a b c ?+?=+? 巩固:【例】 3515413413 ?+?

? 知识点4 误区警示 【例】 61(79)718 ?+? ● 考点题库 1.(重点题) 计算下面各题 313735-? 5716()91035 ?-? 2.(难点题) 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 15118()396?+- 115354274211 ?? 3792425875??? 2322177()114346 ??- 3.(易错题) 在○里填上“>”“<”或“=” 31134664??e 797997??e 352352()573573 ????e 114114()459459?? +?e 1112019191919??+e 1113031313131 ??-e 4.(变式题) 爸爸和小明都感冒了,妈妈要给他们买6天的药,药品说明书上写着:成人一次12 袋,儿童一次13 袋,一日三次。妈妈要买多少袋药?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溧阳市西平小学戎建平 教学内容:新苏教版教材第34页例题,3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掌握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递等式表达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过程,初步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主动检查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在认识综合算式以及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发展思维的逻辑性。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 听说我们班同学的计算能力很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计算有关的问题,好不好?看屏幕 1、情境导入(录音):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去超市买学习用品(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你能帮小军解决这个问题吗? 要求这个问题应该怎么想?(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根据回答出示:3本笔记本的价钱+1个书包的价钱=一共用去的元数)根据数量关系,你能列算式解答吗?(独立列式解答,师巡视收集反馈材料) 2、反馈: 预案 5×3=15(元) 15+20=35(元)5×3+20=35(元)

指着分步算式:你是怎样算的?(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再算一共的元数)那这个算式(综合算式)是怎么计算的呢?(也是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也就是先算5×3,再加一个书包的价钱) 这位同学列的算式叫综合算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他是直接写的结果,在数学中为了清晰的表示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我们一般用递等式计算。 3、讲解递等式计算的过程: 用递等式计算时等于号要写在综合算式的下一行,并写在算式的左边,先算5×3得15,没有算的部分要移下来。等于号对齐(边讲解边演示)5×3+20 = 15+20 = 35(元) 你会算吗,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也像这样,用递等式算一算。(一人板贴) 现在能清晰的看出计算过程了吗?15怎么得到的?没算的部分怎么办? 4、比较: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虽然列式不一样,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 它们都是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都是先算乘法)再加1个书包的价钱,数量关系是一样的。 5、有同学列出了这样的综合算式20+5×3 你会用递等式算一算吗?在练习纸上算一算。(学生计算,教师收集反馈信息)反馈: 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展示评价). 学生交流:观察这些算式,你更赞同哪一个,相互说一说? 集体交流: (1)校对正确的计算结果. 先算的什么?为什么? (2) 逐一评价有错误的算式,哪里有问题?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案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兴庆区二十三小学贾雯 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内容。本节课是表内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的乘法的意义和1-5的乘法口诀后进行教学的。例5通过旋转木马的实例,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并利用计算形如“3×3+2”的题目,知道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用连加、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同时通过利用图式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得计算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实际问题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既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或减法的计算是首次接触,在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不正确的现象。教学目标 1.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2×2 = 2×4 = 4×4 = 1×3 = 3×2 = 1×4 = 3×3 = 3×4 = 3 + 3 + 3 = 2 + 2 + 2 + 2 = 以开火车形式汇报答案,并请学生选择一道题目说说表示什么意义。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同学们公园去过吗?(课件出示游乐园图。)公园里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一同去公园中寻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出示4匹小木马,每匹小木马上有3人。) 教师:仔细观察,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能够提出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列式:加法算式:3+3+3+3=12(个) 乘法算式:3×4=12(个) 加数相同我们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例5 (1)过渡:仔细观察有什么变化,看谁的小眼睛最亮,(走了一个人)现在一共有多少人?能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吗?请同学们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汇报交流。 方法1: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用连加计算,列式:3+3+3+2=11(个)。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2015-12-02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和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当若干份中有一份与其中一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减去多的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 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的教学设计从以下方面着手算与用的结合。 利用主题图。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乘加、乘减,这是设置主题图的用意之一,也是本节课的第一次算用结合。从乘加、乘减算式的得出,让学生感知算式与图意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尝试计算来印证直观认识是本节课的第二次算用结合。设计中,我充分注意了这两次算用结合并力图体现其结合。 不足之处: 1、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应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 2、在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时,引导不够准确,导致学生不明白,说不出。 3、在本节课提出了算法多样化,而没有优化算法。 4、由于时间掌握不够准确,导致后面练习没有出完。 改进措施: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备课时要把重点内容分析透。组织好引导语言,用简练的语言让学生明白。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1)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精品教案 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中的内容。本 节课是表内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的乘法的意义和 1-5 的乘法口诀后 进行教学的。例 5 通过旋转木马的实例,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 减的计算顺序,并利用计算形如“ 3 × 3 + 2 ”的题目,知道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用连 加、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同时通过利用图式 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得计算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混合运算和解 决稍复杂实际问题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 1-5 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 用口诀熟练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

有一定的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既含有乘 法又含有加或减法的计算是首次接触,在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不正确的现象。 教学目标 1. 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 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 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难点 :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2 × 2 =

2 ×4 = 4 ×4 = 1 ×3 = 3

2 = 1 ×4 = 3 ×3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以开火车形式汇报答案,并请学生选择一道题目说说表示什么意义。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同学们公园去过吗?(课件出示游乐园图。)公园里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 这节课我们一同去公园中寻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出示 4 匹小木马,每匹小木马上有 3 人。)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可打印修改)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龙紫英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和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当若干分中有一份与其中一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减去所多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的教学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算与用的结合。 1、利用主题图,以用引算。 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乘加、乘减式题,是设置主题图的用意之一,也是本节课的第一次算用结合——以用引算。从乘加、乘减式题的得出,让学生感知算式与图意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尝试计算来印证直观认识是本节课的第二次算用结合。设计中,我充分注意了这两次算用结合并力图体现其结合。 2、图式结合,以用明算理。设计中,我注重学生通过图式结合、心里默算来探究算理这一环节,此举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探究和理解算理。 不足之处: 1、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应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 流,全班讨论,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 2、在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时,引导不够准确,导致学生不明白,说不出。 3、在本节课提出了算法多样化,而没有优化算法。 4、由于时间掌握不够准确,导致后面练习没有出完。 改进措施: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备课时要把重点内容分析透。组织好引导语言,用简练的语言让学生明白。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案[人教版]

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 行有关的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实 现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 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玉米、香蕉、橘子等水果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动画演示)春天,勤劳的小熊种下了一些玉米,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出示主题图)请大家认真看图,从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有4棵玉米树,每棵有3个玉米棒) 生: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列出式子吗?

生:(列式):3×4=?4×3=?3+3+3+3=? (灵活利用课文的主题图,创设宽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小熊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同时动画显示1棵玉米少了1个玉米棒子,小熊的肩上扛着1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结合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小熊掰走了一个,还有几个? 生2: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 (板书: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汇报解决的方法:(教师板书) 3+3+3+2=3×3+2= 3+3+3+3-1=4×3-1=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左边的一列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只有减法,没有乘法。 生:右边的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和减法。 师: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今天我们就学习乘加乘减。

关于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的个人教学反思范文

关于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的个人教学反思范文 1、创设生活情境——体会数学的亲切 《乘加乘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解决乘加乘减问题的过程, 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应用意识。于是我将教材进行了重组,经过对 生活的深入观察,帮助学生寻找富有生活性和开放性的数学学习素材。整节课置身于学生 身边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并通过主题图信息的刺激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解决 问题的内驱力,真是水到渠成,相得益彰。而且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感兴趣的事情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可观察、思考的素材,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增加思维含量,启迪学生思维。 2、积极评价,增强参与的信心。 要使学生处于愉快的学习情境中,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就要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 中获得自信。教师要善于运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让学 生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积极正 确的评价。 整节课的评价相对较少,课中有一些学生精彩的发言,如:当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时, 可以说整个思路很清晰、完整,语言严密。我没能及时抓住这些闪光点加以评价,而让这 些资源白白流失。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挫伤。因此,在学生汇报交流想法时应 认真倾听,过后可适当增加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同时也能更有效地促进 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3、注重教学的开放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我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教学形式,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 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 的习惯,体现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 4、用生活经验作为数学问题的参考 通过练习使学生领会到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生活经验来做参考,进一步拉近了数学与 生活的距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句子,把意思表达清楚,对一些 数学术语要加强训练。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注重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提高,在不同的体验中应用。通过练 习体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思考。通过同桌交流等形式,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关注,通过组 间评价、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乘加乘减》公开课教案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2.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3.体会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难点:引出和理解乘减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几道复习口诀的题,根据算式说出口诀,根据口诀说出算式。(部分出示) 3×5=15 4×3=12 二四得八一七得七 2.看图列式。 出示3组木马,每组都有3个人,问:一共有多少人? 3+3+3=9(人)3×3=9(人)

二、探索新知 1.导入 继续出示3组木马,再出示1组木马,但是有2个人。问:一共坐了多少人? 2.自主探究 认真思考,你会怎么解决这道问题。请将你的算式写到纸条的背面。 可能出现的答案:3+3+3+2 予以肯定,且板书。 3×3+2 予以肯定,且板书。 教师追问:这个式子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各部分代表什么?谁可以给大家解析一下? 3.个人展学 请至少2位同学上讲台根据主题图为大家解释这个式子的意义。 3×3表示坐满的三个木马共有9个人,2表示没坐满的那两个。他们合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 4.一题多解,引出乘减 教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解决这各问题?(谁的式子和这个不一样) 3+3+3+3-1=11(人)予以肯定,且板书。 3×4-1=11(人)予以肯定,且板书。

5.小组合作,探究式意 以同桌为小组,讨论一下,这个式子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假设有4组都坐满。3×4=12,但多算了一个人,所以减1。 至少叫3位同学说说这各式子的意义。 6.教师精讲,指点运算顺序 乘加、乘减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口诀计算。 大家看这两个式子,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式子有些不同,不仅有乘法还有加法,这个不仅有乘法还有减法。那么以后再这样的算式中,我们要先算乘法。大家可要记住哦。(板书:在乘加、乘减的算式中,要先算乘法) 三、巩固练习 第一题: 1.课件出示做一做第一题。学生打开课本在书上完成。独立思考。 2.展示两种算法,且让学生上讲台讲解自己列出算式的意义。 3.及时点评 第二题: 1.完成题单上的题。 2.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结果,说出计算顺序。(先算。。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P58例5,P59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为后面推导相邻的乘法口诀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1、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顺序。 2、让学生通过计算形如4×3+4、4×4-4的题目,使学生看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句口诀说出两道乘法式。 三四十二() 二五一十() 二四得八() 2、听老师口述,学生说得数。

(1)3乘2得多少,再加上3得多少? (2)5乘4得多少,再加上4得多少? (3)2乘4得多少,再加上2得多少? 二、新课。 1、看P56图形。 提问:从这幅图你能年出小熊到玉米地干什么去了? 小鸟提出了什么问题? 青蛙是怎样帮助小鸟解决问题的? 怎么求还剩几个玉米?用什么方法? 请同学们说说看。 讨论:3+3+3+2=11,结合图形说说这个算式的意思? 提问:3×3+2这道题怎样读?请你试一试、读一读,教师订正。 提问:3×3+2=11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 提问:4×3-1=11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 提问:不管用什么方法,最的结果怎样? 教师说明:所以解答一道题时,有时从不同的角度支思考分析,就会有几种不同的解法。 2、看图列式并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图略) 竖看:4×4+3=4×5-1= 横看:5×3+4=5×4-1= 提问:这样的题,我们管它叫做“乘加、乘减”运算。 教师讲解并提问:有两个运算符号,就要分两步计算。同学们回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案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 教学目标: 1、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新 1、背诵1-5的乘法口诀。 2、(课件出示图形题)指名学生列式计算,并说出使用的口诀。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教学例5 教师谈话:同学们去过公园吗?今天小明的妈妈就带小明去游乐园游玩。瞧,他正在玩什么?(课件出示P58游乐园图。) 生:旋转木马。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个木马上可以坐3人,3个木马上坐满了3人,还有一个木马上坐了2人。 师:根据这幅图我们可以提一个什么问题? 生:旋转木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师:这个问题我们怎么解决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2、生汇报交流,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 方法1: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用连加计算,列式:3+3+3+2=11(个)。 方法2:前面3匹的人数一样,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2个人。列式:3×3+2=11(个) 方法3:假设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是3人,那就是4个3,实际上却多加了一个人。因此,算完后要把这个人拿走也就是减掉。列式:4×3-1=11(个) 3、引导观察算式 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三道算式,你能读懂这些算式的意思吗?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生观察回答) 教师指出:像3×3+2,3×4-1这样的算式里既有乘又有加减的,我们把它们称为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那么,这两个算式该怎么算呢? 思考:在3×3+2中,我们先算什么?(在3×3下面画一横线)这部分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加2? 在3×4-1中,3×4(下面画一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减1? 学生思考,指名回答。 4、小结:在乘加乘减的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P58做一做第2题 2、完成P58做一做第1题 3、完成“练习十二”的第1题 通过上下两题对比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算式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加、乘减综合练习题

一、准确计算: 65+51×32 109×(35+32) 15×151-43 (43-21)×12 18 17×36+65 18-16×43 73×(21-61) 43×32-103 21与53的和的32是多少? 65比52的85多多少? 65的2倍与6 1的和是多少? 二、解决问题: 1、一张长方形白纸,长 54米,宽是长的65。宽比长短多少米? 2、商店运来白糖 109吨,卖出这批白糖的31,又卖出3 1吨白糖。共卖出多少吨白糖?

一、准确计算: 41+43×3 12×(41+65) 61×52-201 (43-31)×24 43+31×61 150-144×65 6×85-21 (71+41)×28 41比65的52少多少? 43与125和的76是多少? 15个52比21个3 1少多少? 二、解决问题: 1、小红带10元钱去买牛奶,一瓶牛奶的价钱 109元,她买了10瓶,还剩多少元? 2、一堆煤,每天用去 201,8天后还剩这堆煤的几分之几? 3、甲、乙两根绳子,甲绳长是乙绳长的 34倍,乙绳长2 3米。两根绳共长多少米?

分数乘加、乘减(三) 一、简便计算: 41×76×4 (43-31)×24 (71+41)×28 107×65+61×107 52×4+52 43×9-43 125×78-71×125 85×76-85×72 1413与76和的28倍是多少? 71减去12 1的差与84相乘,积是多少? 二、解决问题: 1、小军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31。第二天看了这本书的5 2。两天共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如果这本书150页,两天共看了多少页? 2、一个长方体金鱼缸,从里面量,长 54米。宽41米,高21米。里面装的水深10 3米,里面装了多少立方米的水?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案修改稿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内容。本节课是表内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的乘法的意义和1-5的乘法口诀后进行教学的。例5通过旋转木马的实例,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并利用计算形如“3×3+2”的题目,知道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用连加、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同时通过利用图式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得计算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实际问题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既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或减法的计算是首次接触,在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不正确的现象。 教学目标:1.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一)课前准备 1、开火车。 4×2= 2×3= 3×4= 5×2= 1×3= 2×2= 4×4= 3×3= 5×1= 3×5= 5×4= 5×5=

2、把下面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2+2改写--------------------------- 5+5+5+5改写--------------------------- 3+3+3+3改写--------------------------- 4+4+4+4+4改写---------------------------(为什么这个加法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那像4+4+4+4+3这样的式子呢,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生仔细观察。 师: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引导生回答如下问题:每盘分别有几个桃子?这五盘的桃子个数都相同吗?哪几盘的桃子个数是相同的?这四盘都有几个桃子?那一盘与这四盘个数不相同?第五盘有几个桃子?和前四盘相比,多了还是少了?少了几个?) 师:同学们能看出这么多的信息,你们真是太棒了。再看看题目要我们求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桃子?) 师:那该怎样列式呢?(只要求列式,不用算出结果) (三)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同学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写在你的算术本上。 (老师巡堂去看学生做的情况) 2、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说说你的算式是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案

第四课时: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9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四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混合运算的步骤。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5×6+7×3 15×(34-27) 16×4-7×9 (35+21)×28 70-4×6 36×2+15 2.引出课题: 刚才复习的整数乘加、乘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乘加与乘减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4. (1)教师点拨:分数加法、减法、乘法混合在一起的时候,怎样计算呢?运算顺序跟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出示例4:计算9 753154?+,指名读题。 (2)学生按整数运算的顺序计算。(教师巡视) (3)订正: 指名学生问: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一说计算过程,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 15 1115 71543 97531 1549 753154=+=?+=?+ 教师明确:这道题有乘有加,同学们做得很好,如果一道题有乘有减,或者有乘有加还有小括号,这样的题怎么计算?(出示做一做两道题) 2.做一做: (1)试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指名两名学生做在小黑板上) 提示:注意计算时只写必要的计算过程。(教师巡视) (2)订正: 让学生先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启发学生思考、交流主动学会

新知。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自己学会了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大家学习得很好。我们要注意在混合运算中计算步骤还要过于繁琐。还要养成做题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四第1题。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几名学生分别写在小黑板上。 2.练习四第3、4、5题。 (五)作业。 练习四第2题。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新课标》提出:计算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和运用算用结合,凸显算用结合的优点,值得认真思考和实践。现以《乘加乘减式题》一课设计为例,谈谈一些想法,请同行赐教。 本课的教学不如以往《两步计算式题》的教学,“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不是由教师提出和说了算。而是学生从图意列出算式,然后根据列出的算式而进行尝试计算,最后在实际情景(主题图)中得以验证算法,从而得出:“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我认为,这才是本节课算用结合的真谛。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的教学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算与用的结合。 1、利用主题图,以用引算。 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乘加、乘减式题,是设置主题图的用意之一,也是本节课的第一次算用结合——以用引算。从乘加、乘减式题的得出,让学生感知算式与图意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尝试计算来印证直观认识是本节课的第二次算用结合。设计中,我充分注意了这两次算用结合并力图体现其结合。 2、图式结合,以用明算理。 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的验证是设置主题图的用意之二,也是本节课算用的第三次有机结合——以用明算理。我以为,这一结合方法是新教材的特色。当乘加、乘减式题出现之后,无论从顺序上还是直观上学生都觉得应该先算乘法,这一算法正确吗?尽管“先乘除、后加减”是人为规定的,但规定并非想当然,得有一定的道理。因此,在提倡探究、交流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背景下,这就需要让学生进行验证。设计中,我注重学生通过图式结合、心里默算来探究算理这一环节,此举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探究和理解算理。 3、以用促算,深化算法。让计算与生活相伴,起到学为所用,是本节课设计中的第四次算用结合。在这一过程中,我为寻求算用结合的最佳结合点而尽力。主要是创设了让学生帮王大爷计算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和同学们去参观一共去了多少人,用不同的方法数花的朵数。以及没有进行完的开放题,其意不在于简单的“用”,而在于巩固算法,进一步明白算理,学以致用。 不足之处.: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我把大量时间放在了让学生说为什么会这样想的叙述上,由于孩子的年龄太小,总体感觉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是很好,特别是在说为什么的时候,需要一大窜语言文字来描述,一些同学的诉说,断断续续,不太清楚,所以我得重复他们说的话,这样耽误了时间,没进行完。在我预设时也过低估计了学生的能力,原本认为只有3-4种解决的方法,却出现了8、9种方法,很令我惊奇,我不得不承认他们真的太棒了,如果我的教学设想在课前再多一点,这样会更好得把握时间,不至于使后面的开放题进行不完。课堂上任何事情都会发生,一切皆有可能。我庆幸我还年轻,而且赶在了好时候,周围有很多优秀的教师,学校也为我们创造了很好的展示舞台。不

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4 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三第3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法和乘法的计算法则,提高运算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正确的进行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准确的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一, 准备练习 1,口算 87-54 169×158 81×4 45×25 4 72×721 109+83 32×169 65×6 5 2,回顾总结分数加,减,乘法的计算法则。 3,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运算顺序。 25×4+24×5 15×(34-29) 4332+83 80÷5×4 二, 尝试练习 154+53×97 1312×(21-31) 74-74×2 1 (1)先说出各式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思考: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三, 交流汇报 (1)运算顺序,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如果错了,错在什

么地方? (2)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3)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否相同? 四, 再次尝试 1,在计算112+83×3 8时,应先算( )再算( )。 2,计算下面各题。 1-54×83 (43+61)× 112 54+51×32 85×3+83 3,一根绳子长10米,用去526米后,剩下绳子的32长多少米? 五,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在计算时应该养成哪些好习惯? 六, 课堂作业 1, 练习三第3题 2, 加工一批零件,每天完成 总数的203 ,5天可完成 总数的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 3, 锯一根木头,锯成2段需要5 4分钟,照这样计算, 锯成6段需要多少分钟? 七,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乘加乘减》

小学数学“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6页 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当若干分中有一份与其他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减去所多部分。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让他们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本课的主题图是十分不错的教学资源。把它稍作修改,做一个动态课件,小熊从4x4个玉米中掰走一个。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想到用乘加的方法来列式,更能让学生容易想到乘减的方法来列式。 三、学情分析:此时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这样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出发,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可观察、思考的素材,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联系生活经验解释连乘的模型,增强探索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教学重点: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内化和解释。 六、教具准备:教具:课件、书签。 学具:○片。 七、教学策略与手段: 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它主张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主张在知识内容与对一般策略的需要都很丰富的情境中启动思维的教学。人教版第三册“乘加、乘减”一课安排在乘法学习这一单元的中间部分,是方便学生根据前后口诀间的关系进行乘法的正确计算,如果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会“正确计算”这一层次,可以说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一听就会,变成类似于练习课。但如此一来,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反面得不到丝毫发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说、摆、练等多种形式发展学生特长,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乘加和乘减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图画,理解图画的基础上让学生列出算式。要想学生能理解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熟练的计算的能力。并掌握计算的顺序。 这节课我主要注重从以下做起:

乘加(减)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十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的合理性。 3、正确计算简单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4、通过图文并茂的课件演示,逐步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并熟练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5、感受混合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具准备 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美丽的沂源,有许多好玩的地方,你知道都有哪些著名的景点吗?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照片,请你猜一下是哪个著名的景点?织女洞 播放课件: 这儿真的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同学们想不想一起去看看? 好,首先我们来到的是织女洞景区的停车场。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同学们的发现可真不少!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①一共有多少辆小汽车? ②大汽车和小汽车一共有多少辆? ③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 ④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⑤停车场里停了9辆大汽车,每辆车收费6元,司机叔叔付50元钱,够吗? 板书: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 3、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2个问题。 三、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根据图上哪些数学信息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师:我们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读,好吗? 生:9人一组,分了4组,还剩5人。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把你的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2、小组交流 把你的算式和你的想法在你小组内交流一下。 四、交流评价,归纳总结 1、小组汇报。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算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2、刚才这个小组交流的真不错,那你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做的吗? 课件演示:我把旅游团的人分成了几部分?2部分,一部分是已经分好了的,另一部分是剩下的。我用这样的一条线段表示一组9人,4个组就需要几条这样的线段?4条;而剩下的5人,我用短一点的线段表示。先算出已经分好的4个组有多少人。算式是4×9或9×4,再算出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4×9+5=41(人),也可是5+4×9=41(人),而不管怎样列式,在算的时候,都要先算出4个组有多少人,也就是先算4×9。这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开。 3、比较2种算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不同点:一个是分步计算,要写2个算式;另一个是综合计算,写一个算式就可以。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2个综合算式,它们包含哪2种运算? 板书:在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法 师:而像这样的,在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运算叫乘加混合运算。 板书:乘加混合运算 师:这两种写法又有什么相同点? 相同点:都有乘法和加法,都是先求已经分好组的有多少人,都是先算4×9。 师:现在你知道在混合运算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要先算什么?对先算乘法。 板书:先算乘法。 师:请你思考一下,分步计算和综合算式你更喜欢哪一种?说一说为什么? 4、下面请你试着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答第二个问题“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 看谁算的又对又快。算完的同学请你思考一下,这个算式包含哪两种运算?你是怎样算的?先算的什么? 师:仔细观察,这个算式中又含有哪两种运算呢? 生:乘法和减法。板书:(减) 师:这样的算式我们叫它乘减混和运算。(板书:乘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